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轻微刮蹭走了算逃逸吗
2023-10-04 00:20:36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在法律是有严格的认定条件的,是指明知发生交通事故,故意逃离现场,逃避责任的行为。一般都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如果当事人遭遇了交通事故,又逃逸,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将更为严重。如果因为逃逸造成被害人死亡,其处罚将很严重。对于当事人不知情的剐蹭行为,是不构成逃逸行为的。

一、发生事故车走了

发生事故车在不知情况下开车走了的,应在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或者受害人联系后,及时处理交通事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行为,如驾驶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则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种情况下跑了的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二、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不知情

认定当事人是否知情不能以仅仅以其自我称述为准,而应根据一般人的日常经验及具体情况等方面综合判断。逃逸当事人在离开现场时,对发生的交通事故并不知情的,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不知情。即逃逸当事人主观上不存在逃避法律责任的心态,客观上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

三、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条件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条件:

(一)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