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艾灸养生有哪些项目
2024-03-24 05:34:10 责编:小OO
文档

艾灸养生项目包括灸法和针法:

1. 灸法:常用的艾灸方法有艾炷灸、温针灸和艾条灸。不同的方法需要通过专业医生进行选择,并按照患者的病情、体质和部位等进行调整。

2. 针法:常用的针法包括毫针、三角针、梅花针等,可以使用不同的针刺经穴、奇穴等进行治疗,也可以使用三角针、梅花针点刺皮肤。在进行针法操作时需要注意适度。

艾灸养生项目需要到正规的医院的针灸科或中医科进行,由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并进行观察、咨询和治疗,以达到养生、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艾灸常用12大保健穴

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能力,从而达到防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用来养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的位:

艾灸的有哪些?

1、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操作:灸法: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为:“若灸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可作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2、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操作:灸法:本法为主,著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不留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3、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益寿之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籛(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可作为中、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灸法:采用艾灶无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忌用。

4、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及术后等。

操作:灸法:艾条灸,雀啄灸10~20min。

5、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如上图)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或据情况而定。

6、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30min。拔罐:可用闪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7、命门

取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

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操作:灸法:1)著肤灸,灸3~5壮,炷如黄豆大,无灸为宜;2)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8、肾俞

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9、

取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作用: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腧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的要穴,《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

操作:(1)灸法:著肤灸,3~9壮,艾炷如麦粒至黄豆大。艾条灸,每次15~20min。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10、三阴交

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性功能障碍、妇女之经带。

操作:灸法:著肤灸,3~7壮,艾炷如黄豆大;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1、涌泉

取穴: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

作用: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操作:因本穴针刺剧痛,以灸为主。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2、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15min。

【大】、【12】、

    艾灸常用12大保健穴

    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能力,从而达到防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用来养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的位:

    艾灸的有哪些?

    1、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操作:灸法: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为:“若灸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可作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2、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操作:灸法:本法为主,著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不留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3、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益寿之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籛(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可作为中、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灸法:采用艾灶无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忌用。

    4、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及术后等。

    操作:灸法:艾条灸,雀啄灸10~20min。

    5、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如上图)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或据情况而定。

    6、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30min。拔罐:可用闪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7、命门

    取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

    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操作:灸法:1)著肤灸,灸3~5壮,炷如黄豆大,无灸为宜;2)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8、肾俞

    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9、

    取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作用: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腧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的要穴,《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

    操作:(1)灸法:著肤灸,3~9壮,艾炷如麦粒至黄豆大。艾条灸,每次15~20min。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10、三阴交

    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性功能障碍、妇女之经带。

    操作:灸法:著肤灸,3~7壮,艾炷如黄豆大;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1、涌泉

    取穴: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

    作用: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操作:因本穴针刺剧痛,以灸为主。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2、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15min。

    【大】、【12】、

      艾灸常用12大保健穴

      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能力,从而达到防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用来养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的位:

      艾灸的有哪些?

      1、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操作:灸法: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为:“若灸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可作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2、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操作:灸法:本法为主,著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不留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3、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益寿之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籛(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可作为中、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灸法:采用艾灶无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忌用。

      4、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及术后等。

      操作:灸法:艾条灸,雀啄灸10~20min。

      5、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如上图)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或据情况而定。

      6、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30min。拔罐:可用闪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7、命门

      取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

      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操作:灸法:1)著肤灸,灸3~5壮,炷如黄豆大,无灸为宜;2)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8、肾俞

      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9、

      取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作用: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腧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的要穴,《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

      操作:(1)灸法:著肤灸,3~9壮,艾炷如麦粒至黄豆大。艾条灸,每次15~20min。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10、三阴交

      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性功能障碍、妇女之经带。

      操作:灸法:著肤灸,3~7壮,艾炷如黄豆大;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1、涌泉

      取穴: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

      作用: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操作:因本穴针刺剧痛,以灸为主。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2、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15min。

      【大】、【12】、

        中医健康课堂|夏季艾灸这4个穴位,养生效果好

        夏天,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时又瞬间感受到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颈肩部最常见。此时可以用艾灸来调养身体。

        夏季多雨多湿,湿邪困阻阳气,影响气血运行,会出现暑湿证等。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对于以上情况,首先建议不要一味贪凉,空调温度调到25摄氏度以上,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身体,并适当按摩颈肩部。可用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散寒祛湿。

        在夏季,艾灸可以起到很好保护阳气的作用,阳气不足的朋友可以试试艾灸。

        温阳灸大椎祛湿

        可灸这四个穴位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此穴能够达到温阳散寒的效果。另外,夏季多雨多湿,可常灸以下四个穴位来温胃祛湿。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两种灸法介绍

        操作一: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大椎穴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厘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操作二: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地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将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5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几个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肥城市卫生 健康 宣教中心

        中医健康课堂|夏季艾灸这4个穴位,养生效果好

        夏天,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时又瞬间感受到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颈肩部最常见。此时可以用艾灸来调养身体。

        夏季多雨多湿,湿邪困阻阳气,影响气血运行,会出现暑湿证等。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对于以上情况,首先建议不要一味贪凉,空调温度调到25摄氏度以上,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身体,并适当按摩颈肩部。可用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散寒祛湿。

        在夏季,艾灸可以起到很好保护阳气的作用,阳气不足的朋友可以试试艾灸。

        温阳灸大椎祛湿

        可灸这四个穴位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此穴能够达到温阳散寒的效果。另外,夏季多雨多湿,可常灸以下四个穴位来温胃祛湿。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两种灸法介绍

        操作一: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大椎穴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厘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操作二: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地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将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5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几个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肥城市卫生 健康 宣教中心

        养生小知识100个艾灸

        1.养生艾灸有哪些类型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

        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记载:“炷令平正着肉,或势乃至病所也。”因直接灸对皮肤的 *** 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

        古代的间接灸法种类很多,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 疾病。 ●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

        是将艾条一端燃着后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最早见于明代朱权著《寿域神方》云:“用纸实卷艾,一纸隔之点穴,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

        ”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隔物灸三种。 (1)。

        悬起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是皮肤又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

        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

        实按灸 施用药物艾条点然后,垫上纸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组织的一种施灸方法。 (3)。

        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盖某些物品后,将艾条点燃后悬灸隔物的一种灸法,常用的有隔核 桃皮壳灸和隔蟾处皮灸。 温灸 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温灸器灸,蒸气灸及铺灸等。

        (1)。温灸器灸,又叫灸疗器,使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种物器来取而代之的。如《肘后备急方》记载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苇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气灸,将 艾叶或艾绒放入容器内煎煮,用蒸气熏灸。

        (3)。铺灸,是将艾绒铺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灸法。
        2.艾灸养生疗法主要分为几种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一种中医疗法,有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艾灸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艾炷灸疗法。艾炷灸疗法指使用燃烧的锥形艾炷灸穴位的方法,可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曰才须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

        (2 )艾条灸疗法。艾条灸疗法是指用艾条灸穴位的方法,可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治寒湿痹症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3 )药卷灸疗法。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

        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4) 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疗法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灭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人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5) 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又称温筒灸,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灸穴位的一种病方法。 温灸器的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可调和气血,温中散寒。
        3.艾灸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一、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灸关元二百壮。 二、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三、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4.艾灸方法有哪些
        根据不同病证,选用以下两种灸法:(1)艾条灸。

        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穴位3-5厘米的地方熏烤,使患者有温热感。一般可灸3-7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这种灸法,使用方便,作用温和,病人受灸后感觉舒适,所以最常用。(2)艾柱灸。

        将艾柱放在穴位上,然后点燃尖端慢慢烧。病人感觉痛时,立即将烧剩的艾柱钳去。

        每燃一个艾柱,就称为灸“一壮”。这种灸法 *** 较强。

        也可以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置生姜片、蒜片或食盐,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和隔盐灸。隔姜灸宜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病、腹痛、呕吐、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等症;隔蒜灸可用于肺病及疮痈;虚脱及寒性腹痛、吐泻,可在胳部隔盐灸。

        养生小知识100个艾灸

        1.养生艾灸有哪些类型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

        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记载:“炷令平正着肉,或势乃至病所也。”因直接灸对皮肤的 *** 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

        古代的间接灸法种类很多,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 疾病。 ●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

        是将艾条一端燃着后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最早见于明代朱权著《寿域神方》云:“用纸实卷艾,一纸隔之点穴,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

        ”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隔物灸三种。 (1)。

        悬起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是皮肤又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

        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

        实按灸 施用药物艾条点然后,垫上纸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组织的一种施灸方法。 (3)。

        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盖某些物品后,将艾条点燃后悬灸隔物的一种灸法,常用的有隔核 桃皮壳灸和隔蟾处皮灸。 温灸 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温灸器灸,蒸气灸及铺灸等。

        (1)。温灸器灸,又叫灸疗器,使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种物器来取而代之的。如《肘后备急方》记载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苇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气灸,将 艾叶或艾绒放入容器内煎煮,用蒸气熏灸。

        (3)。铺灸,是将艾绒铺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灸法。
        2.艾灸养生疗法主要分为几种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一种中医疗法,有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艾灸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艾炷灸疗法。艾炷灸疗法指使用燃烧的锥形艾炷灸穴位的方法,可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曰才须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

        (2 )艾条灸疗法。艾条灸疗法是指用艾条灸穴位的方法,可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治寒湿痹症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3 )药卷灸疗法。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

        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4) 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疗法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灭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人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5) 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又称温筒灸,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灸穴位的一种病方法。 温灸器的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可调和气血,温中散寒。
        3.艾灸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一、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灸关元二百壮。 二、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三、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4.艾灸方法有哪些
        根据不同病证,选用以下两种灸法:(1)艾条灸。

        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穴位3-5厘米的地方熏烤,使患者有温热感。一般可灸3-7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这种灸法,使用方便,作用温和,病人受灸后感觉舒适,所以最常用。(2)艾柱灸。

        将艾柱放在穴位上,然后点燃尖端慢慢烧。病人感觉痛时,立即将烧剩的艾柱钳去。

        每燃一个艾柱,就称为灸“一壮”。这种灸法 *** 较强。

        也可以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置生姜片、蒜片或食盐,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和隔盐灸。隔姜灸宜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病、腹痛、呕吐、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等症;隔蒜灸可用于肺病及疮痈;虚脱及寒性腹痛、吐泻,可在胳部隔盐灸。

        养生小知识100个艾灸

        1.养生艾灸有哪些类型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

        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记载:“炷令平正着肉,或势乃至病所也。”因直接灸对皮肤的 *** 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

        古代的间接灸法种类很多,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 疾病。 ●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

        是将艾条一端燃着后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最早见于明代朱权著《寿域神方》云:“用纸实卷艾,一纸隔之点穴,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

        ”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隔物灸三种。 (1)。

        悬起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是皮肤又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

        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

        实按灸 施用药物艾条点然后,垫上纸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组织的一种施灸方法。 (3)。

        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盖某些物品后,将艾条点燃后悬灸隔物的一种灸法,常用的有隔核 桃皮壳灸和隔蟾处皮灸。 温灸 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温灸器灸,蒸气灸及铺灸等。

        (1)。温灸器灸,又叫灸疗器,使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种物器来取而代之的。如《肘后备急方》记载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苇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气灸,将 艾叶或艾绒放入容器内煎煮,用蒸气熏灸。

        (3)。铺灸,是将艾绒铺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灸法。
        2.艾灸养生疗法主要分为几种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一种中医疗法,有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艾灸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艾炷灸疗法。艾炷灸疗法指使用燃烧的锥形艾炷灸穴位的方法,可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曰才须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

        (2 )艾条灸疗法。艾条灸疗法是指用艾条灸穴位的方法,可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治寒湿痹症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3 )药卷灸疗法。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

        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4) 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疗法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灭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人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5) 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又称温筒灸,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灸穴位的一种病方法。 温灸器的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可调和气血,温中散寒。
        3.艾灸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一、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灸关元二百壮。 二、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三、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4.艾灸方法有哪些
        根据不同病证,选用以下两种灸法:(1)艾条灸。

        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穴位3-5厘米的地方熏烤,使患者有温热感。一般可灸3-7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这种灸法,使用方便,作用温和,病人受灸后感觉舒适,所以最常用。(2)艾柱灸。

        将艾柱放在穴位上,然后点燃尖端慢慢烧。病人感觉痛时,立即将烧剩的艾柱钳去。

        每燃一个艾柱,就称为灸“一壮”。这种灸法 *** 较强。

        也可以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置生姜片、蒜片或食盐,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和隔盐灸。隔姜灸宜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病、腹痛、呕吐、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等症;隔蒜灸可用于肺病及疮痈;虚脱及寒性腹痛、吐泻,可在胳部隔盐灸。

        养生小知识100个艾灸

        1.养生艾灸有哪些类型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

        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记载:“炷令平正着肉,或势乃至病所也。”因直接灸对皮肤的 *** 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

        古代的间接灸法种类很多,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 疾病。 ●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

        是将艾条一端燃着后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最早见于明代朱权著《寿域神方》云:“用纸实卷艾,一纸隔之点穴,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

        ”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隔物灸三种。 (1)。

        悬起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是皮肤又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

        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

        实按灸 施用药物艾条点然后,垫上纸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组织的一种施灸方法。 (3)。

        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盖某些物品后,将艾条点燃后悬灸隔物的一种灸法,常用的有隔核 桃皮壳灸和隔蟾处皮灸。 温灸 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温灸器灸,蒸气灸及铺灸等。

        (1)。温灸器灸,又叫灸疗器,使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种物器来取而代之的。如《肘后备急方》记载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苇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气灸,将 艾叶或艾绒放入容器内煎煮,用蒸气熏灸。

        (3)。铺灸,是将艾绒铺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灸法。
        2.艾灸养生疗法主要分为几种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一种中医疗法,有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艾灸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艾炷灸疗法。艾炷灸疗法指使用燃烧的锥形艾炷灸穴位的方法,可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曰才须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

        (2 )艾条灸疗法。艾条灸疗法是指用艾条灸穴位的方法,可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治寒湿痹症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3 )药卷灸疗法。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

        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4) 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疗法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灭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人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5) 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又称温筒灸,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灸穴位的一种病方法。 温灸器的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可调和气血,温中散寒。
        3.艾灸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一、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灸关元二百壮。 二、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三、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4.艾灸方法有哪些
        根据不同病证,选用以下两种灸法:(1)艾条灸。

        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穴位3-5厘米的地方熏烤,使患者有温热感。一般可灸3-7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这种灸法,使用方便,作用温和,病人受灸后感觉舒适,所以最常用。(2)艾柱灸。

        将艾柱放在穴位上,然后点燃尖端慢慢烧。病人感觉痛时,立即将烧剩的艾柱钳去。

        每燃一个艾柱,就称为灸“一壮”。这种灸法 *** 较强。

        也可以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置生姜片、蒜片或食盐,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和隔盐灸。隔姜灸宜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病、腹痛、呕吐、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等症;隔蒜灸可用于肺病及疮痈;虚脱及寒性腹痛、吐泻,可在胳部隔盐灸。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