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滋补养生方法有哪些
2024-03-24 00:50:32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1. 食疗:根据个人体质、季节变化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食物,如温补食物和清热解暑食物等。

2. 运动: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增强身体抵抗力。

3. 按摩: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

4. 草药和针灸: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护理:四种虚弱体质的中医养生方法

这里介绍一下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良体质的养生方法。

  疲劳乏力——气虚体质的保健法

  气虚体质是指人的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下。常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等。常用养生保健方法如下:

  1.饮食保健

  常用的补气的食物可选用小米、粳米、糯米、莜麦、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茹、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黄鱼、比目鱼等。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气作用。亦可选用补气药膳调养身体。

  例如人参大枣粥:

  配方:人参3克,大枣5枚,大米60克

  制作:大枣去核,与人参、大米同煮为粥,佐餐用,可经常食之。

  功效: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诸证。

  2.药物保健

  常用的补气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炙甘草、灵芝、五味子、大枣等。平时也可适当服用一些有补气功效的中成药。高血压者忌服人参、西洋参、五味子。

  3.运动、导引保健

  根据自己的体能,可选用一些传统的健身,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功等,气功可练“六这诀”中的“吹”字功,常练可以固肾气,壮筋骨。

  面苍色白——血虚体质的保健法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一些变化。若血虚不能充养机体,则出现面色无华,视物不明,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病理变化。血虚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贫血。血虚体质之人,临床常易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症状。

  1.饮食保健

  常用于补血的食物有黑米、芝麻、莲子、龙眼肉、荔枝、桑椹、蜂蜜、菠菜、金针菜、黑木耳、芦笋、番茄、牛奶、乌骨鸡、羊肉、猪蹄、猪血、驴肉、鹌鹑蛋、甲鱼、海参等。也可以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

  例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配方:当归20克,生姜20克,羊肉500克,植物油、精盐、黄酒、柑橘皮适量。

  制作:羊肉切成块,洗净,滤干。再用食油、黄酒、生姜加工,焖烧5分钟后,盛入砂锅内,加水,再加入当归和其它作料,煮开,慢炖,直至羊肉酥烂。食时弃当归,吃肉喝汤。

  功效:温中补血,调经止痛。对于血虚身寒,腹痛连胁,月经后期,食之甚效。火盛者不宜。

  2.药物保健

  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很多,常用的补血中药可选用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紫河车等。

  3.起居调摄

  平常生活要规律,适当参加运动锻炼。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养成良好的看书学习和工作的习惯,不可劳心过度。血虚之人,常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怡养情志,振奋精神。

  常有虚火——阴虚体质保健法

  阴虚体质,是指常有虚火的一类体质,由于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亏耗,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热相对偏亢,机体处于虚性亢奋的一种状态,使人适应能力减弱,机体容易衰老。临床常表现为形体消瘦、面红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遗精、心烦眠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不耐春夏,多喜冷饮等。

 1.饮食保健

  阴虚体质的饮食调理的原则是滋阴替阳。常选择的食物如糯米、绿豆、豆腐、甘蔗、桃子、银耳、蔬菜、水果、乌贼、龟、鳖、海参、鲍鱼、螃蟹、牛奶、牡蛎、蛤蜊、海蜇、鸭肉、猪皮等。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凉,皆有滋补机体阴精的功效。

  2.药物保健

  阴虚当补阴。常用补阴的药物如麦门冬、天门冬、石斛、沙参、玉竹、黄精、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玄参、桑椹、决明子、银耳、蜂王浆等。可根据身体具体情况选用。

  长生保命丹即属常用养阴方:

  配方:枸杞子、地骨皮、甘菊、牛膝、石菖蒲、远志、生地各60丸。

  制作:把上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60丸,温酒送下,日服二次。

  功效:养阴安神,聪耳明目,乌发养颜,延年益寿。用于肝肾阴虚,未老先衰,心虚健忘,肝血不足,头晕耳鸣,

  须发早白等。

  再如,将白木耳、莲子、百合、麦冬各6克,适量水和冰糖,用火煨1小时左右,每日早晚服一次,连续服用2-3周。

  3.起居与锻炼

  阴虚者,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尤其要注意“秋冬养阴”的原则调养,居住环境宜安静,选择坐南朝北的房子。其运动锻炼应重点调养肝肾之功,如可经常打太极拳、八段锦、固精功、保健功、内练生津咽津的等。

  火力不足——阳虚体质保健法

  所谓阳虚,是指机体阳气不足,即俗称“火力不足”,机能减退或衰退,反应低下,代谢热量不足的一种体能状态。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气虚为主,其临床表现常出现平素怕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食,饮食生冷则易腹痛腹泻,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舌苔白滑,脉象沉溺等。

  1.饮食保健

  阳气虚弱宜适当多吃一些温肾壮阳的食物。常用补阳的食物可选用羊肉、猪肚、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龙虾、对虾、青虾、河虾等)、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这些食物可补五脏,添髓,强壮体质。在饮食习惯上,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还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

  如虫草炖老鸭:

  配方:核桃30克、栗子60克、老雄鸭一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等调料适量。

  制作:将老雄鸭去掉内脏,加工冲洗干净,放入沸水锅中略烫后捞出,将核桃、栗子洗净后放入鸭腹内,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在加入黄酒、清水其它相关作料,隔水炖蒸约两个小时即可。

  功效:补肾益精,滋阴壮阳。虚痨咳喘、腰膝酸痛、阳痿遗精、自汗盗汗、病后体虚等症。

  2.药物保健

  补阳的中药很多,用于保健的常用中药,可选用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沙苑子、怀牛膝、芡实、覆盆子、仙茅、仙灵脾、丁香等。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补阳保健药方。

  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等,脾阳虚弱,可选用理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选用济生肾气等。

  3.起居与锻炼

  阳虚之体,适应寒暑变化的能力较差,在严冬,应避寒就温,采取相应的一些保健措施。还可遵照“春夏养阳”的原则,在春夏季节,注意从饮食、药物等方面入手,借自然界阳气之助培补阳气,亦可坚持做空气浴或日光浴等。宜住坐北朝南房子,不要贪凉而室外露宿或在温差变化大的房子中睡眠。以免受风寒而患病。在运动方面,因体力强弱,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及各种球运动。

中医最为经典的四大药膳养生方法

四物汤、十全大补汤、乌鸡白凤丸、八珍糕,这些都是中医很经典的一些滋补养生方,四物汤最养颜,乌鸡白凤丸最补女人身,十全大补汤最能缓解疲劳,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四大经典养生方的功效。
十全大补汤:最能解疲劳
十全大补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当归、川芎、黄芪、肉桂10味中药组成。十全大补汤用法比较多,可以作为滋补药直接吃,一般药店都有成品出售,名为十全大补膏或者十全大补丸,也可以加肉类食材做成药膳食用。

缓解疲劳:

现代社会人们压力大,身体和心理负担都比较重,因此很容易导致气血不足,可以用十全大补汤来舒缓神经、解除疲劳,很多传统茶饮店将它制成一款茶品,更方便人们随时饮用,补充体力。

术后调理:

一般手术会导致身体气血受伤,往往术后可能出现气血两虚的情况,有时甚至影响手术伤口的恢复。此时用十全大补汤的原料加肉食煲汤,每天服用,可以增强体内的气血,使身体恢复加快。

预防癌症:

日本研究认为,十全大补汤有抗癌作用,也可以作为放疗、化疗及术后康复的辅助用药。你可以直接从药店买用料更讲究的十全大补膏,每天早晚各服用一茶匙,帮助身体调理气血。

四物汤:最养颜
四物汤是中医养血第一方,包括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四位药,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调经的常用方剂,血虚者可用来补血,血瘀者可用来活血。另外,四物汤可以滋润肌肤、防止衰老。

生理期调理:

女性可以在生理期结束后喝四物汤,早晚各一次,连续喝一周,有助于补血养血,让身体恢复过来。

改善月经过多:

四物汤是养血祖方,并由此衍生出无数的“子方”、“孙方”,其中较著名的是桃红四物汤,增加桃仁、红花两味,专治血虚血淤导致的月经过多,还能对付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补身养颜:

你可以将四物汤当做调料,用红枣、枸杞、冰糖掩盖浓重的中药味,再加入鸡肉、排骨等肉食,做成滋补药膳,可以帮助气血通畅,使脸色红润、肌肤光滑,补身又养颜。

乌鸡白凤丸:最补女人身
乌鸡白凤丸是妇科调补名方,目前已有百年历史。它最主要的药物是乌骨鸡,《本草纲目》认为乌骨鸡有滋补身体虚劳羸弱的作用,特别是对女性气虚、血虚、脾虚、肾虚等症尤为有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乌鸡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赖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和抗衰老。

调理月经:

月经不调有多种原因,乌鸡白凤丸主要对气血两虚、阴精不足所引起的月经不调效果明显,一般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淡、质地稀,患者身体瘦弱、乏力气短、头晕、面色发黄或没有光泽。

预防“早更”:

中医认为,女性肾气不足时容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因此滋补肾气可以预防“早更”出现,并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男性也能用:

中医的方子讲究对证,没有男女的*。男性患上气虚或血虚类型疾病时,也可以服用乌鸡白凤丸,例如慢性肝炎、胃下垂、盗汗、前列腺增生、阳痿。

八珍糕:最宜健脾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生活更加不规律,因此脾胃出现的问题更多,调理身体应从脾胃开始。在八珍糕中,山药、莲子肉、薏米、茯苓、白扁豆、芡实都是补脾食物,在补足脾胃之气的过程中,它们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这些食物药性平和,补养非常和缓,很适合消化功能不良腹泻的人食用。

四季补脾:

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强劲,吃下的食物才能更好吸收。中医认为,脾胃虚弱的人四季都可以食用八珍糕补脾。

八珍糕原料有人参6克,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薏米各100克,粳米面、糯米面各200克,白糖200克,白蜜适量。将各种原料碾碎,和粳米面、糯米面拌在一起,蒸成糕饼,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

中医最为经典的四大药膳养生方法

四物汤、十全大补汤、乌鸡白凤丸、八珍糕,这些都是中医很经典的一些滋补养生方,四物汤最养颜,乌鸡白凤丸最补女人身,十全大补汤最能缓解疲劳,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四大经典养生方的功效。
十全大补汤:最能解疲劳
十全大补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当归、川芎、黄芪、肉桂10味中药组成。十全大补汤用法比较多,可以作为滋补药直接吃,一般药店都有成品出售,名为十全大补膏或者十全大补丸,也可以加肉类食材做成药膳食用。

缓解疲劳:

现代社会人们压力大,身体和心理负担都比较重,因此很容易导致气血不足,可以用十全大补汤来舒缓神经、解除疲劳,很多传统茶饮店将它制成一款茶品,更方便人们随时饮用,补充体力。

术后调理:

一般手术会导致身体气血受伤,往往术后可能出现气血两虚的情况,有时甚至影响手术伤口的恢复。此时用十全大补汤的原料加肉食煲汤,每天服用,可以增强体内的气血,使身体恢复加快。

预防癌症:

日本研究认为,十全大补汤有抗癌作用,也可以作为放疗、化疗及术后康复的辅助用药。你可以直接从药店买用料更讲究的十全大补膏,每天早晚各服用一茶匙,帮助身体调理气血。

四物汤:最养颜
四物汤是中医养血第一方,包括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四位药,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调经的常用方剂,血虚者可用来补血,血瘀者可用来活血。另外,四物汤可以滋润肌肤、防止衰老。

生理期调理:

女性可以在生理期结束后喝四物汤,早晚各一次,连续喝一周,有助于补血养血,让身体恢复过来。

改善月经过多:

四物汤是养血祖方,并由此衍生出无数的“子方”、“孙方”,其中较著名的是桃红四物汤,增加桃仁、红花两味,专治血虚血淤导致的月经过多,还能对付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补身养颜:

你可以将四物汤当做调料,用红枣、枸杞、冰糖掩盖浓重的中药味,再加入鸡肉、排骨等肉食,做成滋补药膳,可以帮助气血通畅,使脸色红润、肌肤光滑,补身又养颜。

乌鸡白凤丸:最补女人身
乌鸡白凤丸是妇科调补名方,目前已有百年历史。它最主要的药物是乌骨鸡,《本草纲目》认为乌骨鸡有滋补身体虚劳羸弱的作用,特别是对女性气虚、血虚、脾虚、肾虚等症尤为有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乌鸡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赖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和抗衰老。

调理月经:

月经不调有多种原因,乌鸡白凤丸主要对气血两虚、阴精不足所引起的月经不调效果明显,一般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淡、质地稀,患者身体瘦弱、乏力气短、头晕、面色发黄或没有光泽。

预防“早更”:

中医认为,女性肾气不足时容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因此滋补肾气可以预防“早更”出现,并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男性也能用:

中医的方子讲究对证,没有男女的*。男性患上气虚或血虚类型疾病时,也可以服用乌鸡白凤丸,例如慢性肝炎、胃下垂、盗汗、前列腺增生、阳痿。

八珍糕:最宜健脾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生活更加不规律,因此脾胃出现的问题更多,调理身体应从脾胃开始。在八珍糕中,山药、莲子肉、薏米、茯苓、白扁豆、芡实都是补脾食物,在补足脾胃之气的过程中,它们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这些食物药性平和,补养非常和缓,很适合消化功能不良腹泻的人食用。

四季补脾:

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强劲,吃下的食物才能更好吸收。中医认为,脾胃虚弱的人四季都可以食用八珍糕补脾。

八珍糕原料有人参6克,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薏米各100克,粳米面、糯米面各200克,白糖200克,白蜜适量。将各种原料碾碎,和粳米面、糯米面拌在一起,蒸成糕饼,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中医养生是我们中国历史悠久的养生方法。中医养生的'办法特别的多,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养生之道,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可以供大家参考。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1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2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从肋骨两侧向前下方推,仔细按揉,过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对腰部有很多好处,能治疗腰痛,如果您经常腰痛,那就试试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将力量用在臀部后身体微微撑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个身体微微浮起来,这样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

5、30秒金鸡独立

这个动作能调和平衡,中医一直认为身体有疾病就是阴阳失调,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平衡。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中医养生是我们中国历史悠久的养生方法。中医养生的'办法特别的多,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养生之道,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可以供大家参考。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1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2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从肋骨两侧向前下方推,仔细按揉,过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对腰部有很多好处,能治疗腰痛,如果您经常腰痛,那就试试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将力量用在臀部后身体微微撑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个身体微微浮起来,这样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

5、30秒金鸡独立

这个动作能调和平衡,中医一直认为身体有疾病就是阴阳失调,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平衡。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摘要: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而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近些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保健常见的误区有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2、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3、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4、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5、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摘要: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而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近些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保健常见的误区有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2、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3、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4、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5、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摘要: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而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近些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保健常见的误区有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2、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3、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4、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5、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补气有哪些方法

俗话说,十个女人九个虚,女性气虚是件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在意。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补气的方法
  一、 要睡好,最好是每天夜里十点前入睡

  子时前入睡,按子午注流的观点,子时气行至会阴穴,此时一阳生,如果此时前不入睡,不但一身之阳气受损,主要是会致使肾阳日亏。睡好子时觉,肾阳必渐旺。

  二、 要坚持运动锻炼

  运动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最好的运动有游泳和远足,尤其是远足,与三五知己日行万米,边走边说笑,心身并悦,也不劳累,关键是运动量够。

  三、 放松精神

  主要的办法是练太极拳或 *** 。只要常练这些东西,你的人生观也会逐渐变化的。

  四、 一些具体的锻练法

  自我推拿简便易成,能养阴培元,补肾固精。其手法治疗依次为:

  1、按探脾俞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以两手中指按于穴位上拇指附着在肋骨上用力按探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握关节突起部揉穴位;或空握拳用食指桡侧面探擦穴位30-50次,一直揉至区域性有热感时为止。

  2、按擦肾俞

  肾俞穴位于背部第二腰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以两手拇指同时按于同侧十一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向外揉按20-30次;再用指掌斜擦肾俞及其周围部位20-40次,直至有热感。

  3、重擦腰骶

  从双肾俞穴至尾骨端,其左右距脊腰肋中线各五横指范围内为腰骶部。手法操作以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抵于同侧第十二肋骨上,同时自上而下反复斜擦30-50次,直至下腰部发热。

  4、探气海和关元

  气海穴位于肚脐下二横指,腹正中线上。关元穴位于肚脐下四横指,腹正中线上。以左手臂放于右手掌下,掌根紧贴于两穴位下,分别逆时针揉50-100次,揉至有热感时较佳。

  5、按揉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直上四横指,胫骨后缘处。以拇指按于同侧三阴交穴中指可按于小腿外侧悬钟穴拿按10-12次;或拇指揉按对侧三阴交20-30次。
  中医养生补气的食疗
  1、补气健脾活血补血——糖枣荔圆

  大枣、桂圆、荔枝各50克三七粉5克食糖过量。将大枣放砂锅中加水过量烧开后小火煨5分钟再加入其他各物煮沸用小火煨10分钟加食糖调匀即可。每日1次温热过量食之。

  2、补气健脾益胃——参枣米饭

  党参10克大枣20个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将党参、大枣泡发煮半小时捞出汤备用糯米蒸熟把枣摆在上面再把汤液加白糖煎熬成黏汁浇在枣饭上即可。作主食食用。

  3、补气润肠通便——麻仁栗子糕

  火麻仁10克芝麻5克栗子粉50克玉米面50克。将火麻仁、芝麻打碎与栗子粉、玉米面、过量红糖拌匀以水合面蒸成糕。作点心服食。

  4、补气养血——黄芪阿胶粥

  黄芪15克阿胶10克粳米30克。黄芪水煎取汁用药汁煮粳米为粥烊化阿胶兑入粥中。补气养血。每日1次温服。

  5、补气健脾利水消肿——加味黄芪粥

  生黄芪、薏米各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金橘饼2个糯米30克。黄芪加水过量煮20分钟去渣再加入薏米、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粥。每日1剂分2次服食每次服后食金橘饼1个。连服2-3个月。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养生补气有哪些方法

俗话说,十个女人九个虚,女性气虚是件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在意。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补气的方法
  一、 要睡好,最好是每天夜里十点前入睡

  子时前入睡,按子午注流的观点,子时气行至会阴穴,此时一阳生,如果此时前不入睡,不但一身之阳气受损,主要是会致使肾阳日亏。睡好子时觉,肾阳必渐旺。

  二、 要坚持运动锻炼

  运动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最好的运动有游泳和远足,尤其是远足,与三五知己日行万米,边走边说笑,心身并悦,也不劳累,关键是运动量够。

  三、 放松精神

  主要的办法是练太极拳或 *** 。只要常练这些东西,你的人生观也会逐渐变化的。

  四、 一些具体的锻练法

  自我推拿简便易成,能养阴培元,补肾固精。其手法治疗依次为:

  1、按探脾俞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以两手中指按于穴位上拇指附着在肋骨上用力按探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握关节突起部揉穴位;或空握拳用食指桡侧面探擦穴位30-50次,一直揉至区域性有热感时为止。

  2、按擦肾俞

  肾俞穴位于背部第二腰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以两手拇指同时按于同侧十一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向外揉按20-30次;再用指掌斜擦肾俞及其周围部位20-40次,直至有热感。

  3、重擦腰骶

  从双肾俞穴至尾骨端,其左右距脊腰肋中线各五横指范围内为腰骶部。手法操作以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抵于同侧第十二肋骨上,同时自上而下反复斜擦30-50次,直至下腰部发热。

  4、探气海和关元

  气海穴位于肚脐下二横指,腹正中线上。关元穴位于肚脐下四横指,腹正中线上。以左手臂放于右手掌下,掌根紧贴于两穴位下,分别逆时针揉50-100次,揉至有热感时较佳。

  5、按揉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直上四横指,胫骨后缘处。以拇指按于同侧三阴交穴中指可按于小腿外侧悬钟穴拿按10-12次;或拇指揉按对侧三阴交20-30次。
  中医养生补气的食疗
  1、补气健脾活血补血——糖枣荔圆

  大枣、桂圆、荔枝各50克三七粉5克食糖过量。将大枣放砂锅中加水过量烧开后小火煨5分钟再加入其他各物煮沸用小火煨10分钟加食糖调匀即可。每日1次温热过量食之。

  2、补气健脾益胃——参枣米饭

  党参10克大枣20个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将党参、大枣泡发煮半小时捞出汤备用糯米蒸熟把枣摆在上面再把汤液加白糖煎熬成黏汁浇在枣饭上即可。作主食食用。

  3、补气润肠通便——麻仁栗子糕

  火麻仁10克芝麻5克栗子粉50克玉米面50克。将火麻仁、芝麻打碎与栗子粉、玉米面、过量红糖拌匀以水合面蒸成糕。作点心服食。

  4、补气养血——黄芪阿胶粥

  黄芪15克阿胶10克粳米30克。黄芪水煎取汁用药汁煮粳米为粥烊化阿胶兑入粥中。补气养血。每日1次温服。

  5、补气健脾利水消肿——加味黄芪粥

  生黄芪、薏米各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金橘饼2个糯米30克。黄芪加水过量煮20分钟去渣再加入薏米、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粥。每日1剂分2次服食每次服后食金橘饼1个。连服2-3个月。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养生补气有哪些方法

俗话说,十个女人九个虚,女性气虚是件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在意。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补气的方法
  一、 要睡好,最好是每天夜里十点前入睡

  子时前入睡,按子午注流的观点,子时气行至会阴穴,此时一阳生,如果此时前不入睡,不但一身之阳气受损,主要是会致使肾阳日亏。睡好子时觉,肾阳必渐旺。

  二、 要坚持运动锻炼

  运动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最好的运动有游泳和远足,尤其是远足,与三五知己日行万米,边走边说笑,心身并悦,也不劳累,关键是运动量够。

  三、 放松精神

  主要的办法是练太极拳或 *** 。只要常练这些东西,你的人生观也会逐渐变化的。

  四、 一些具体的锻练法

  自我推拿简便易成,能养阴培元,补肾固精。其手法治疗依次为:

  1、按探脾俞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以两手中指按于穴位上拇指附着在肋骨上用力按探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握关节突起部揉穴位;或空握拳用食指桡侧面探擦穴位30-50次,一直揉至区域性有热感时为止。

  2、按擦肾俞

  肾俞穴位于背部第二腰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以两手拇指同时按于同侧十一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向外揉按20-30次;再用指掌斜擦肾俞及其周围部位20-40次,直至有热感。

  3、重擦腰骶

  从双肾俞穴至尾骨端,其左右距脊腰肋中线各五横指范围内为腰骶部。手法操作以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抵于同侧第十二肋骨上,同时自上而下反复斜擦30-50次,直至下腰部发热。

  4、探气海和关元

  气海穴位于肚脐下二横指,腹正中线上。关元穴位于肚脐下四横指,腹正中线上。以左手臂放于右手掌下,掌根紧贴于两穴位下,分别逆时针揉50-100次,揉至有热感时较佳。

  5、按揉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直上四横指,胫骨后缘处。以拇指按于同侧三阴交穴中指可按于小腿外侧悬钟穴拿按10-12次;或拇指揉按对侧三阴交20-30次。
  中医养生补气的食疗
  1、补气健脾活血补血——糖枣荔圆

  大枣、桂圆、荔枝各50克三七粉5克食糖过量。将大枣放砂锅中加水过量烧开后小火煨5分钟再加入其他各物煮沸用小火煨10分钟加食糖调匀即可。每日1次温热过量食之。

  2、补气健脾益胃——参枣米饭

  党参10克大枣20个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将党参、大枣泡发煮半小时捞出汤备用糯米蒸熟把枣摆在上面再把汤液加白糖煎熬成黏汁浇在枣饭上即可。作主食食用。

  3、补气润肠通便——麻仁栗子糕

  火麻仁10克芝麻5克栗子粉50克玉米面50克。将火麻仁、芝麻打碎与栗子粉、玉米面、过量红糖拌匀以水合面蒸成糕。作点心服食。

  4、补气养血——黄芪阿胶粥

  黄芪15克阿胶10克粳米30克。黄芪水煎取汁用药汁煮粳米为粥烊化阿胶兑入粥中。补气养血。每日1次温服。

  5、补气健脾利水消肿——加味黄芪粥

  生黄芪、薏米各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金橘饼2个糯米30克。黄芪加水过量煮20分钟去渣再加入薏米、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粥。每日1剂分2次服食每次服后食金橘饼1个。连服2-3个月。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几种?

中医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宝,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医在临床上也起到了卓越的治疗效果的,中医的养生效果也非常不错的,中医有很多种养生的方法,那么,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几种?中医养生都有哪些作用?来看看。
1、中医养生方法
1.按摩:经络缓通
以温和的手部按摩,慢慢地疏通经络,给予身体能量,当身体能量充足后,经络就畅通了。适合身体问题不严重的人,特点在于可以天天做。对穴位精准度要求不高,可用于居家保健。
2.刮痧:经络速通
以通为补,它是不用手的按摩术,不用针的针灸术。使用刮痧板从血液中直接代谢出痧。它的速度特别快,在出痧的当下就将毒素和体内废物垃圾排出,立刻疏通淤滞缓解疼痛。适合身体健壮、体内偏热、毒素积累很多的人使用,而气血虚、身体弱的老人和小孩不适合。刮痧不能天天做,至少要等痧全部褪去后才行。对穴位精准度要求不高,可用于居家保健。
3.拔罐:身体除湿器
用火罐或气罐,拔完之后也出痧,不仅治疗风邪效果很好。而且还有一个独家特点-除湿,特别适合胖人或水肿体质的人,但不适合阴虚或身材特别瘦的人。此外,拔罐受身体部位*,比如小巧的手指关节部位、头部等,而且不能天天做,至少等痧彻底消除后才行。对穴位精准度要求不高,可用于居家保健。
4.针灸:隐秘穴位探测器
针的特点是又细又长,可以刺激到一些比较深的穴位,比如腹部的穴位,这时其他手法都没办法做到的。不过在化瘀方面的效果,比不上拔罐和刮痧。针灸可以天天做,但因为对穴位的要求非常精准,因此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并不是居家保健的手法。
5.艾灸:身体“温补剂”
艾灸所使用的艾条由艾草加工而成,艾灸具有纯阳之性,能通十二经络、调阴阳、理气血。如果说身体温度不够,体质又虚,恰巧又感受了风寒,这个时候首先就要用艾灸。
2、修复疤痕的方法
一、修复关
从肌肤表层到肌肤深层的细胞修复,促进肌肤细胞生长因子发挥功效,让疤痕一点点淡化。
二、防晒关
疤痕最怕晒,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在阳光的刺激下会更加活跃,极易形成黑色素沉淀。做好防晒,给肌肤建立一个完美的屏障,使得烫伤疤痕修复的难度大幅度降低。
三、保湿关
尤其是在夏季,要是烫伤疤痕周遭的水分没有得到充足的补给,肌肤就陷入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因为烫伤疤痕周遭的肌肤会比一般的肌肤要脆弱,因此,舒缓的喷雾无疑是夏季最好的补水良品。
四、美白关
在烫伤疤痕的修复上,解决疤痕周围和全方位的肌肤暗沉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之所以想解决烫伤疤痕修复难这个问题,就是想拥有全方位的净白肌肤,而不想疤痕解决了,暗沉还在。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几种?

中医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宝,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医在临床上也起到了卓越的治疗效果的,中医的养生效果也非常不错的,中医有很多种养生的方法,那么,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几种?中医养生都有哪些作用?来看看。
1、中医养生方法
1.按摩:经络缓通
以温和的手部按摩,慢慢地疏通经络,给予身体能量,当身体能量充足后,经络就畅通了。适合身体问题不严重的人,特点在于可以天天做。对穴位精准度要求不高,可用于居家保健。
2.刮痧:经络速通
以通为补,它是不用手的按摩术,不用针的针灸术。使用刮痧板从血液中直接代谢出痧。它的速度特别快,在出痧的当下就将毒素和体内废物垃圾排出,立刻疏通淤滞缓解疼痛。适合身体健壮、体内偏热、毒素积累很多的人使用,而气血虚、身体弱的老人和小孩不适合。刮痧不能天天做,至少要等痧全部褪去后才行。对穴位精准度要求不高,可用于居家保健。
3.拔罐:身体除湿器
用火罐或气罐,拔完之后也出痧,不仅治疗风邪效果很好。而且还有一个独家特点-除湿,特别适合胖人或水肿体质的人,但不适合阴虚或身材特别瘦的人。此外,拔罐受身体部位*,比如小巧的手指关节部位、头部等,而且不能天天做,至少等痧彻底消除后才行。对穴位精准度要求不高,可用于居家保健。
4.针灸:隐秘穴位探测器
针的特点是又细又长,可以刺激到一些比较深的穴位,比如腹部的穴位,这时其他手法都没办法做到的。不过在化瘀方面的效果,比不上拔罐和刮痧。针灸可以天天做,但因为对穴位的要求非常精准,因此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并不是居家保健的手法。
5.艾灸:身体“温补剂”
艾灸所使用的艾条由艾草加工而成,艾灸具有纯阳之性,能通十二经络、调阴阳、理气血。如果说身体温度不够,体质又虚,恰巧又感受了风寒,这个时候首先就要用艾灸。
2、修复疤痕的方法
一、修复关
从肌肤表层到肌肤深层的细胞修复,促进肌肤细胞生长因子发挥功效,让疤痕一点点淡化。
二、防晒关
疤痕最怕晒,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在阳光的刺激下会更加活跃,极易形成黑色素沉淀。做好防晒,给肌肤建立一个完美的屏障,使得烫伤疤痕修复的难度大幅度降低。
三、保湿关
尤其是在夏季,要是烫伤疤痕周遭的水分没有得到充足的补给,肌肤就陷入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因为烫伤疤痕周遭的肌肤会比一般的肌肤要脆弱,因此,舒缓的喷雾无疑是夏季最好的补水良品。
四、美白关
在烫伤疤痕的修复上,解决疤痕周围和全方位的肌肤暗沉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之所以想解决烫伤疤痕修复难这个问题,就是想拥有全方位的净白肌肤,而不想疤痕解决了,暗沉还在。

七大传统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千百年来在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顺时即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等方面综合调养的方法。其宗旨是“,”。

调神养生即调养精神,其方法除四季调神外,还有养静藏神、动形怡神、移情易性等养神之法。

饮食养生提倡饮食有节、注意饮食卫生、克服饮食偏嗜和药膳等。

惜精养生有节欲惜精、节房事及注意房事卫生等。

健身术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等。以此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

养生针刺养生通过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和调节机能平衡的功能来发挥其治疗与作用;灸法养生利用灸火的物理热效应,施于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祛邪止痛,健脾,增强正气,从而发挥其防强身作用;推拿养生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理状况,达到治疗与保健强身作用。

药物养生认为,肾中精气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机理。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诸多的益寿延年方药,如“八仙长寿丸”、“首乌延寿丹”、“延齿固本丹”、“延年茯苓饮”等多有预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现代一些提高机能免疫能力的药物也属此类。

    七大传统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千百年来在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顺时即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等方面综合调养的方法。其宗旨是“,”。

    调神养生即调养精神,其方法除四季调神外,还有养静藏神、动形怡神、移情易性等养神之法。

    饮食养生提倡饮食有节、注意饮食卫生、克服饮食偏嗜和药膳等。

    惜精养生有节欲惜精、节房事及注意房事卫生等。

    健身术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等。以此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

    养生针刺养生通过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和调节机能平衡的功能来发挥其治疗与作用;灸法养生利用灸火的物理热效应,施于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祛邪止痛,健脾,增强正气,从而发挥其防强身作用;推拿养生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理状况,达到治疗与保健强身作用。

    药物养生认为,肾中精气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机理。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诸多的益寿延年方药,如“八仙长寿丸”、“首乌延寿丹”、“延齿固本丹”、“延年茯苓饮”等多有预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现代一些提高机能免疫能力的药物也属此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