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祛痰的方剂是哪些
2024-03-23 18:26:45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治痰的七种方法:

1. 攻法:对于困难排除的痰浊,可用神仙坠痰丸、礞石滚痰丸等进行治疗。

2. 消法:对于未至坚顽的痰虽盛,可用二陈汤、桔梗半夏汤、导痰汤等进行治疗。

3. 和法:对于因虚而生痰,可选用橘皮汤进行治疗。

4. 温补法:对于脾肾虚弱所导致的痰,需要用温补脾肾的方法来治疗。

5. 清法:对于因痰生热或者痰热交结导致化生痰的情况,需要先清热再进行治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常用止咳化痰中药方有什么

受到秋燥、秋凉的影响,不少人有 咳嗽 痰多的症状。这时 中医 该怎么治疗好呢?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常用止咳化痰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常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方

  1.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组方:麦冬25克 半夏15克 粳米15克 大枣3枚 人参10克 甘草10 克 (人参可单煎同服)

  适应症:用于气滞虚症的少阳病,伴有痉挛性咳嗽病症如急慢性 喉炎 ,急慢性友 气管炎 , 肺炎 、喘息,百日咳、 肺结核 、 糖尿病 、高 血压 、动脉硬化症, 脑溢血 、妊娠咳嗽等。

  方解:麦冬味甘、有滋润作用,可将上逆之气引而下行;半夏有理气作用,人参、半夏、半夏协同、有润燥解燥作用;甘草利气调味;大枣润胸、缓解逆之气;粳米补虚润胃。

  药物功效:麦冬为 滋阴 药,半夏为化痰药,具有止呕和镇咳。

  2.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

  组方:麻黄15克 甘草10克 (先煎麻黄后入甘草)(避风寒)

  适应症:用于喘息发作,并 呼吸 困难时顿服。对于咳喘呼吸困难者施用。效果很好,亦可用于喘息并胸闷胀者。

  方解:麻黄止咳止喘;甘草调味,协同止咳利痰。

  药物功效:麻黄为止咳平喘药,治咳喘病的简便良方对支气喘息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有良的疗效。

  3.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方:半夏15克 麻黄10克 芍药10克 甘草10克 桂枝10克 细辛10克

  干姜10克 五味子10克(麻黄入先煎)

  适应症:用于胸中,心下因水毒和寒邪所致引起的咳喘、浮肿。 流感 、支气管炎、喘息、肺炎、温性胸膜炎、 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症、以及急慢性 肾炎 和过敏性 鼻炎 等。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证、桂枝抑制水毒上冲,麻黄治咳喘;细辛干姜、半夏去胃内积水、芍药和五味子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麻黄为固表止喘药、半夏为化痰、桂枝温中药,细辛为解表药。

  4.神秘汤《外如秘要》

  组方:麻黄15 杏仁15 厚朴15 陈皮15 甘草10 柴胡10 苏叶10

  适应症:用于呼吸困难痰少而兼有气郁的支气管喘息。

  方解:麻黄发汗;祛风寒;治喘息;杏仁和麻黄协同;治风痰咳喘;陈皮顺气逐痰;厚朴利气镇静,兼痉治喘、苏叶去风寒解表;厚朴下气;柴胡祛表里之热,祛胸胁之邪、消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解郁顺气。

  药物功效:麻黄为固表止喘药,杏仁为止咳药;柴胡 清热 厚朴为理气药。 附记:本方对喘息和肺气肿,有良好疗效。

  5.苏叶降气汤《和剂局方》

  组方:苏叶15 半夏20 陈皮15 厚朴15 前胡15(或柴胡) 桂枝10 当归10

  大枣3枚 甘草10 干姜10

  适应症:用于年老体虚《小便不利,多痰,呼吸紧迫,心下痞而脉弦紧洪大者,以呼吸困难和足发凉为主症。

  方解:苏子、前胡、厚朴、陈皮、半夏、除痰、降上逆之气,并 解毒 散外寒;当归润血补血,桂枝引气下行,引之归原;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陈皮为理气药,厚朴理气药。前胡理气除痰当归为补血药。

  附记:本方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有良好疗效。

  常用止咳化痰吃什么食物好

  1、柿子

  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味甘微涩,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润肠、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对于秋燥咳嗽有痰的人来说,吃点柿子能有效润肺化痰。

  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 便秘 的患者来说,涩的柿子不要吃,如果柿皮较涩,也最好去皮食用。因为涩的食物大多含有丰富的鞣酸,这是一种收敛物质,对大便有收敛作用,容易造成大便的干结等,加重便秘症状。去皮后,柿子肉中的膳食纤维及果胶就能够良好地软化大便,缓解便秘症状。

  2、花生

  花生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还能够增强记忆,可以帮助提高宝宝的 记忆力 ,对宝宝有很大的益处。

  所以,凡肺虚之人,不分肺气虚或肺阴虚,都适宜用花生水煮服食,不可炒后食用。

  3、豆浆

  中医认为,豆浆有利水、润燥、清肺化痰效果,很适合秋天饮用。豆浆中含有类似人体的女性荷尔蒙,有助皮肤光滑白皙,也可维持体态。豆浆的不饱和脂肪酸高、纤维多,且卵磷脂可以健脑,并可调节 血脂 、增加钙和骨质密度,改善停经后的更年期症状。

  除了传统的黄豆浆外,豆浆还有很多花样,如这4种食物:红枣、枸杞、绿豆、百合,是豆浆的最完美搭档!秋冬季节饮用,能滋补 养颜 、驱寒暖身。

  4、罗汉果

  罗汉果被人们誉为“神仙果”,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养声润肺,去除口臭之功效,而且对烟酒过度等引起的声音嘶哑、咽干口渴等效果尤佳。并且可调降 血糖 值,改善糖尿病。可保嗓子,还可治疗风热袭肺引起的声音嘶哑、咳嗽不爽、咽痛等症。可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等症状。

  购买罗汉果时,可以选个大的、形状圆的,最好是摇不响,壳不破的。因为罗汉果需要烤干,所以一定要选择烤好的罗汉果,否则容易出现发霉生虫等问题。

  5、白萝卜

  中医认为,白萝卜色白 属金 ,对应五脏中的肺,其性甘平味辛,归肺脾经,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热、便秘、吐血、气胀、食滞、 消化 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畅等。

  白萝卜性平,对脾肺皆有好处。可以煮水,吃萝卜,配合白糖、姜丝可治寒咳;配合菊花、金银花可治热咳;配合银耳百合可治燥咳;配合山楂、麦芽可治积食咳嗽。个人认为白萝卜是最安全的 食疗 。除体虚咳嗽使用补药时不能用,其他时候都可以用。

  常用止咳化痰的食疗调理

  1、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2、冰糖炖梨化痰止咳

  将新鲜的梨去皮,剖开去核,加入适量冰糖,放入锅中隔水蒸软即可食用。

  3、萝卜猪肺止咳汤

  萝卜1个、 猪肺1个、杏仁15克。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4、花生沙参汤治咳嗽少痰

  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参各2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剂;润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气短咽干。

  5、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6、黄精冰糖止咳平喘

  黄精(中草药)30克、冰糖50克。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

  吃黄精饮汤可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干咳无痰、咯吐不利、食少口干、 肾虚 精亏等。

猜你喜欢:

1. 大蒜止咳化痰的偏方

2. 龙利叶的功效与作用

3. 陈皮怎么吃止咳化痰

4. 止咳化痰菜谱大全

5. 冬季养生汤可滋补驱寒

袪痰剂歌诀——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燥湿化痰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导痰汤 前方去梅加枳星,方名导痰消积饮;胸膈痞塞肋胀满,坐卧不安服之宁。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术竹茹枳姜枣医学教育 网原创;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温胆汤 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半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十味温胆汤 十味温胆苓枳参;橘皮草味地枣仁;益气化痰姜半枣,远志宁心可安神。

  茯苓丸 指迷茯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疼,气行痰消诸症罢。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贝母瓜蒌花粉研,陈皮桔梗茯苓添;呛咳咽干痰难咯,清肺润燥化痰涎。

  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杏瓜蒌,茯苓枳芩胆星投;陈夏姜汁糊丸服,专治肺热咳痰稠。

  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半蒌,宽胸开结涤痰优;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脉浮滑。

  柴胡陷胸汤 柴胡陷胸小柴胡,更把参草枣剔除;加入枳桔连瓜蒌,寒热消退胸闷舒。

  滚痰丸 滚痰丸是逐痰方,礞石黄芩及大黄;少佐陈香为引导,实热顽痰一扫光。

  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痰饮咳嗽常用方;气降仍咳胸犹满,速化寒饮保安康。

  冷哮丸 冷哮冬花麻草辛,川乌牙皂胆南星;椒矾夏曲紫菀杏,温化寒痰效特灵。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治风化痰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定痫丸 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蒲姜夏;胆星蝎蚕珀竹沥,姜汁甘草和朱砂; 镇心祛痰又开窍,平肝熄风控痫发。

  止嗽散 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袪痰剂歌诀——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燥湿化痰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导痰汤 前方去梅加枳星,方名导痰消积饮;胸膈痞塞肋胀满,坐卧不安服之宁。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术竹茹枳姜枣医学教育 网原创;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温胆汤 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半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十味温胆汤 十味温胆苓枳参;橘皮草味地枣仁;益气化痰姜半枣,远志宁心可安神。

  茯苓丸 指迷茯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疼,气行痰消诸症罢。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贝母瓜蒌花粉研,陈皮桔梗茯苓添;呛咳咽干痰难咯,清肺润燥化痰涎。

  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杏瓜蒌,茯苓枳芩胆星投;陈夏姜汁糊丸服,专治肺热咳痰稠。

  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半蒌,宽胸开结涤痰优;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脉浮滑。

  柴胡陷胸汤 柴胡陷胸小柴胡,更把参草枣剔除;加入枳桔连瓜蒌,寒热消退胸闷舒。

  滚痰丸 滚痰丸是逐痰方,礞石黄芩及大黄;少佐陈香为引导,实热顽痰一扫光。

  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痰饮咳嗽常用方;气降仍咳胸犹满,速化寒饮保安康。

  冷哮丸 冷哮冬花麻草辛,川乌牙皂胆南星;椒矾夏曲紫菀杏,温化寒痰效特灵。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治风化痰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定痫丸 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蒲姜夏;胆星蝎蚕珀竹沥,姜汁甘草和朱砂; 镇心祛痰又开窍,平肝熄风控痫发。

  止嗽散 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二陈汤的配方是什么?

二陈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配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各15g ),白茯苓三两(9g),甘草炙一两半(4.5g )。

用法:上药㕮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原理:

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扩展资料:

燥湿化痰的其他中药方子:

导痰汤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120g,天南星(细切,姜汁浸)、枳实(去瓤)、橘红、 赤茯苓各3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g,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现代用法:加生姜4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舌苔厚腻,脉滑。

涤痰汤

组成: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7.5g,枳实(麸炒)、茯苓(去皮)各6g, 橘红4.5g,石菖蒲、人参各3g,竹茹2g,甘草1.5g。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涤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辘辘有声,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金水六君煎

组成:熟地9-15g,陈皮4.5g,当归、半夏、茯苓各6g,炙甘草3g。

用法: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功用: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内盛证。咳嗽呕恶,喘急痰多,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三种药方之间的鉴别

以上三方皆由二陈汤化裁而成,均有燥湿化痰之功。

导痰汤是二陈汤去乌梅、甘草,加天南星、枳实而成。天南星增半夏燥湿化痰之力,枳实助橘红理气化痰之功,故燥湿化痰行气之力较二陈汤为著,主治痰浊内阻、气机不畅之痰厥等证。

涤痰汤又在导痰汤基础上加石菖蒲、竹茹、人参、甘草,较之导痰汤又多开窍扶正之功,常用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金水六君煎是二陈汤去乌梅,加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肺肾并调,金水相生,故适用于年迈者肺肾阴虚、湿痰内盛之证。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祛痰邪,两穴配一汤

二陈汤的配方是什么?

二陈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配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各15g ),白茯苓三两(9g),甘草炙一两半(4.5g )。

用法:上药㕮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原理:

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扩展资料:

燥湿化痰的其他中药方子:

导痰汤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120g,天南星(细切,姜汁浸)、枳实(去瓤)、橘红、 赤茯苓各3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g,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现代用法:加生姜4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舌苔厚腻,脉滑。

涤痰汤

组成: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7.5g,枳实(麸炒)、茯苓(去皮)各6g, 橘红4.5g,石菖蒲、人参各3g,竹茹2g,甘草1.5g。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涤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辘辘有声,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金水六君煎

组成:熟地9-15g,陈皮4.5g,当归、半夏、茯苓各6g,炙甘草3g。

用法: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功用: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内盛证。咳嗽呕恶,喘急痰多,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三种药方之间的鉴别

以上三方皆由二陈汤化裁而成,均有燥湿化痰之功。

导痰汤是二陈汤去乌梅、甘草,加天南星、枳实而成。天南星增半夏燥湿化痰之力,枳实助橘红理气化痰之功,故燥湿化痰行气之力较二陈汤为著,主治痰浊内阻、气机不畅之痰厥等证。

涤痰汤又在导痰汤基础上加石菖蒲、竹茹、人参、甘草,较之导痰汤又多开窍扶正之功,常用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金水六君煎是二陈汤去乌梅,加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肺肾并调,金水相生,故适用于年迈者肺肾阴虚、湿痰内盛之证。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祛痰邪,两穴配一汤

止咳化痰平喘方归纳——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橘红各自10克、白茯苓9克 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方解:本方为祛痰基本方。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且能降逆止呕,变主药;辅以橘红理气,燥湿化痰,使气顺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使以甘草和中健脾。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和中,理气化痰之功。方中橘红、半夏以陈久者良,故有“二陈”之名。

  临床运用:

  1.临床以咳嗽,痰多色白,苔白润、脉滑为辩证要点。

  2.治疗各种痰证: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寒痰者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热痰者加瓜萎、竹黄、黄芩以清热化痰;食痰者加莱菔子、枳壳以消食化痰;顽痰者加礞石、浮海石以攻逐陈积深伏之痰。

  附:温胆汤《千金方》

  即二陈汤加枳实10克,竹茹10克。水煎服,主治肝胃不和,痰多胆怯,虚烦不眠,眩晕,惊悸,苔腻之证。此方清而不燥,是与二陈汤区别之处。

  止嗽散

  《医学心悟》

  组成:桔梗(炒) 荆芥 紫苑(蒸)百部 白前蒸各1000克 甘草(炒)375克 陈皮(去白)500克。

  用法:上七味为末,做成医学教育 网原创散剂。每日三次,每次10克;作汤剂时,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剂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风邪犯肺。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本方用于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咳仍不止者。方中紫苑、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治咳嗽不分久新,皆可取效;桔梗、橘红(陈皮去白)宣肺止咳消痰;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二者与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诸药合用,共奏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效。

  临床应用:

  1.以解表后咳仍不止者,痰多、咽痒、咳痰不畅为其辩证要点。

  2.若头痛、鼻寒、恶寒者,加防风、苏叶、生姜以散寒解表,若痰多色白,苔白腻者,加半夏、茯芩以燥湿化痰。

  桑杏汤

  《温病条辩》

  组成:桑叶6克、杏仁9克 沙参12克 象贝母6克 香豉6克 栀皮6克 梨皮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宣温燥。

  主治:外感温燥,邪在肺卫。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右脉数大。

  方解:本方治证是因温燥外袭,肺阴受灼所致身热头痛,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苔燥脉浮数之外感温燥之证候。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苦辛温润、宣利肺气,共为主药;淡豆豉助桑叶轻宣解表,沙参、梨皮生津润肺,同为辅药;栀皮清泄肺热,象贝母止咳化痰,为佐使药。共奏“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之效。

  临床运用:

  1.用于肺燥咳嗽。以干咳无痰、苔薄白而燥,脉浮数为辩证要点。

  2.可用于秋季上呼吸道医学教育 网原创感染、麻疹收没期之干咳无痰。

  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

  组成:白果10克 麻黄6克 苏子12克 甘草3克 款冬花10克 杏仁6克 桑白皮10克 黄芩6克 半夏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肺平喘,清热化痰。

  主治:哮喘证。咳喘痰多,痰稠色黄,胸闷气促,喉中哮鸣;或有表证,苔黄,脉滑数。

  方解:本方所治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所致。方中麻黄宣降肺气以定喘,兼解表寒,白果敛肺止咳,化痰平喘,二药一收一散,共为主药;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加强平喘之功,为辅药;黄芩、桑白皮清泄肺热,以止咳平喘。

  临床运用:

  1.本方治疗哮喘证。以哮喘,痰稠色黄,脉滑数为辩证要点。

  2.本方加减:热盛痰多者加胆南星、瓜萎;胸膈闷甚者加枳壳、厚朴;肺热重者加生石膏、鱼腥草,重用黄芩。

  百合固金汤

  《医方集解》

  组成;生地黄6克 熟地黄10克 麦冬6克 百合 白芍(炒)当归 贝母 生甘草玄参 桔梗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肾阴虚。咳嗽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方中以二地为君,滋阴补肾,生地黄又能凉血止血;以麦冬、百合、贝母为臣,润肺养阴,且能化痰止咳;佐以玄参滋阴凉血清虚火,当归养血润燥,白芍养血宜阴,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合用,更利咽喉,合而用之,虚火自清,肺肾得养,诸症自消。

  临床运用:

  适用于肺阴不足,肾水医学教育 网原创亏虚,虚火上炎所致原咽干咳嗽,痰中带血诸症。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组成:大生地6克 麦冬5克 生甘草5克 玄参5克 贝母3克 丹皮3克 薄荷3克炒白芍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

  主治:白喉。症见喉润起白斑点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方解:方中生地、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为主药;辅以麦冬、白芍助生地、玄参养阴清肺润燥,丹皮助生地、玄参凉血解毒而消痈肿:佐以贝母润肺止咳,清化热痰,薄荷宣肺利咽,使以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清肺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

  1.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挟表证者适当加入轻扬宣散之品,如桑叶、葛根等;热毒重者,选加连翘、银花、土牛膝以清热解毒。

  2.肾阴虚者,原方加大熟地或生熟地并用;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者加天冬。

  3.扁桃腺炎、咽喉炎属阴虚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参考资料:

  药理研究证明,养阴清肺汤对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其毒素也有较强的中和能力。

  清燥救肺汤

  《医疗法律》

  组成:冬桑叶10克 石膏10克 阿胶10克(烊化) 麦冬10克 杏仁6克 枇杷叶10克 沙参10克 胡麻仁10克 甘草3克。

  功用:清燥医学教育 网原创润肺。

  主治:燥热伤肺,气促,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喉口鼻干燥,或痰带血丝,舌干苔少,脉小数。

  方解:本方为治疗燥伤肺主要方剂,用桑叶、石膏清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养阴,佐以杏仁、枇杷叶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凑清燥热,养肺阴之功。

  临床应用

  1.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舌干少苔,甚或气促痰带血等证。

  2.本方与桑杏汤均可治肺燥,但桑杏汤用桑叶、豆豉以疏风散热,有解表作用,适用于燥邪伤肺兼有表证者;清燥救肺汤用石膏、麦冬、阿胶能清热养阴止血,适用于燥热伤肺,证见阴虚内热或咯血者。养阴润肺以清燥救肺汤为强,疏散风热则以桑杏汤为佳。

止咳化痰平喘方归纳——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橘红各自10克、白茯苓9克 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方解:本方为祛痰基本方。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且能降逆止呕,变主药;辅以橘红理气,燥湿化痰,使气顺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使以甘草和中健脾。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和中,理气化痰之功。方中橘红、半夏以陈久者良,故有“二陈”之名。

  临床运用:

  1.临床以咳嗽,痰多色白,苔白润、脉滑为辩证要点。

  2.治疗各种痰证: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寒痰者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热痰者加瓜萎、竹黄、黄芩以清热化痰;食痰者加莱菔子、枳壳以消食化痰;顽痰者加礞石、浮海石以攻逐陈积深伏之痰。

  附:温胆汤《千金方》

  即二陈汤加枳实10克,竹茹10克。水煎服,主治肝胃不和,痰多胆怯,虚烦不眠,眩晕,惊悸,苔腻之证。此方清而不燥,是与二陈汤区别之处。

  止嗽散

  《医学心悟》

  组成:桔梗(炒) 荆芥 紫苑(蒸)百部 白前蒸各1000克 甘草(炒)375克 陈皮(去白)500克。

  用法:上七味为末,做成医学教育 网原创散剂。每日三次,每次10克;作汤剂时,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剂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主治:风邪犯肺。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本方用于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咳仍不止者。方中紫苑、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治咳嗽不分久新,皆可取效;桔梗、橘红(陈皮去白)宣肺止咳消痰;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二者与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诸药合用,共奏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效。

  临床应用:

  1.以解表后咳仍不止者,痰多、咽痒、咳痰不畅为其辩证要点。

  2.若头痛、鼻寒、恶寒者,加防风、苏叶、生姜以散寒解表,若痰多色白,苔白腻者,加半夏、茯芩以燥湿化痰。

  桑杏汤

  《温病条辩》

  组成:桑叶6克、杏仁9克 沙参12克 象贝母6克 香豉6克 栀皮6克 梨皮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宣温燥。

  主治:外感温燥,邪在肺卫。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右脉数大。

  方解:本方治证是因温燥外袭,肺阴受灼所致身热头痛,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苔燥脉浮数之外感温燥之证候。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苦辛温润、宣利肺气,共为主药;淡豆豉助桑叶轻宣解表,沙参、梨皮生津润肺,同为辅药;栀皮清泄肺热,象贝母止咳化痰,为佐使药。共奏“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之效。

  临床运用:

  1.用于肺燥咳嗽。以干咳无痰、苔薄白而燥,脉浮数为辩证要点。

  2.可用于秋季上呼吸道医学教育 网原创感染、麻疹收没期之干咳无痰。

  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

  组成:白果10克 麻黄6克 苏子12克 甘草3克 款冬花10克 杏仁6克 桑白皮10克 黄芩6克 半夏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肺平喘,清热化痰。

  主治:哮喘证。咳喘痰多,痰稠色黄,胸闷气促,喉中哮鸣;或有表证,苔黄,脉滑数。

  方解:本方所治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所致。方中麻黄宣降肺气以定喘,兼解表寒,白果敛肺止咳,化痰平喘,二药一收一散,共为主药;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加强平喘之功,为辅药;黄芩、桑白皮清泄肺热,以止咳平喘。

  临床运用:

  1.本方治疗哮喘证。以哮喘,痰稠色黄,脉滑数为辩证要点。

  2.本方加减:热盛痰多者加胆南星、瓜萎;胸膈闷甚者加枳壳、厚朴;肺热重者加生石膏、鱼腥草,重用黄芩。

  百合固金汤

  《医方集解》

  组成;生地黄6克 熟地黄10克 麦冬6克 百合 白芍(炒)当归 贝母 生甘草玄参 桔梗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肾阴虚。咳嗽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方中以二地为君,滋阴补肾,生地黄又能凉血止血;以麦冬、百合、贝母为臣,润肺养阴,且能化痰止咳;佐以玄参滋阴凉血清虚火,当归养血润燥,白芍养血宜阴,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合用,更利咽喉,合而用之,虚火自清,肺肾得养,诸症自消。

  临床运用:

  适用于肺阴不足,肾水医学教育 网原创亏虚,虚火上炎所致原咽干咳嗽,痰中带血诸症。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组成:大生地6克 麦冬5克 生甘草5克 玄参5克 贝母3克 丹皮3克 薄荷3克炒白芍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

  主治:白喉。症见喉润起白斑点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方解:方中生地、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为主药;辅以麦冬、白芍助生地、玄参养阴清肺润燥,丹皮助生地、玄参凉血解毒而消痈肿:佐以贝母润肺止咳,清化热痰,薄荷宣肺利咽,使以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清肺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

  1.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挟表证者适当加入轻扬宣散之品,如桑叶、葛根等;热毒重者,选加连翘、银花、土牛膝以清热解毒。

  2.肾阴虚者,原方加大熟地或生熟地并用;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者加天冬。

  3.扁桃腺炎、咽喉炎属阴虚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参考资料:

  药理研究证明,养阴清肺汤对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其毒素也有较强的中和能力。

  清燥救肺汤

  《医疗法律》

  组成:冬桑叶10克 石膏10克 阿胶10克(烊化) 麦冬10克 杏仁6克 枇杷叶10克 沙参10克 胡麻仁10克 甘草3克。

  功用:清燥医学教育 网原创润肺。

  主治:燥热伤肺,气促,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喉口鼻干燥,或痰带血丝,舌干苔少,脉小数。

  方解:本方为治疗燥伤肺主要方剂,用桑叶、石膏清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养阴,佐以杏仁、枇杷叶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凑清燥热,养肺阴之功。

  临床应用

  1.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舌干少苔,甚或气促痰带血等证。

  2.本方与桑杏汤均可治肺燥,但桑杏汤用桑叶、豆豉以疏风散热,有解表作用,适用于燥邪伤肺兼有表证者;清燥救肺汤用石膏、麦冬、阿胶能清热养阴止血,适用于燥热伤肺,证见阴虚内热或咯血者。养阴润肺以清燥救肺汤为强,疏散风热则以桑杏汤为佳。

治疗实热老痰的代表方剂是

【答案】:C
滚痰丸,中医方剂名,别名礞石滚痰丸。为祛痰剂,具有泻火逐痰之功效。主治实热老痰证。癫狂昏迷,或惊悸怔忡,或不寐怪梦,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大便秘结,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中风、精神*症、癫痫、偏头痛、神经官能症等属实火顽痰胶固者。

治疗实热老痰的代表方剂是

【答案】:C
滚痰丸,中医方剂名,别名礞石滚痰丸。为祛痰剂,具有泻火逐痰之功效。主治实热老痰证。癫狂昏迷,或惊悸怔忡,或不寐怪梦,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大便秘结,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中风、精神*症、癫痫、偏头痛、神经官能症等属实火顽痰胶固者。

祛痰偏方 痰多不舒服中医秘方来帮忙

喉咙里面有痰是非常难受的事情,咳也咳不出,而且疼痛,那么为什么会有痰呢,痰多的原因有哪些呢?中医祛斑的秘方有哪些呢,有什么什么学位是针对祛痰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和我一起来看下文吧。

就算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但是雾霾和沙尘天气还是没有放过我们的肺部,很多人总是觉得肺部舒服,或者嗓子难受,痰多。那么对于痰多的情况,下面中医给大家介绍几种药膳方吧。

四款润肺化痰食疗方

一、鱼腥草芦根汤

原料:取鱼腥草、芦根、连翘各15克。

做法:加水煎煮之后倒出药汁,加入冰糖调味后饮用。

功效:中医认为鱼腥草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很多人都知晓其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芦根也是常用的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止呕和利尿之中药;连翘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该方剂中的鱼腥草、芦根、连翘,都能够起到清肺化痰之效,适用于邪热郁滞肺中导致的咳喘痰黄和胸闷气急等,同时,也适用于病症较轻、疗程偏长的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的治疗。

二、川贝银耳百合枸杞雪梨

原料:川贝5克、干银耳15克、干百合10克、干枸杞10克、冰糖25克、雪梨1个、清水适量。

做法:川贝碾碎,银耳、百合、枸杞用清水泡发后清洗滤干,冰糖置于小碗中备用;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块;3、取一大炖盅,将所有材料倒入盅中,再加入清水至九成满;电饭煲注入小半锅水,将炖盅盖上,放入煲中,盖上盖子,先调到煮饭,煮至沸腾上汽时,改成煮粥,炖2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本汤治宜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三、枇杷雪梨汁

原料:枇杷150克,雪梨200克,蜂蜜10毫升。

做法:我们将雪梨的皮和核去掉,然后切成块状,再将枇杷果肉与雪梨弄均匀就可以了。

功效:枇杷具有清肺气、镇咳化痰的作用。雪梨有清肺润肺、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和化痰的作用。此饮有护喉利肺之功效,适用于因为抽烟过多所致的喉部不适,咳嗽痰多等症。

四、桂枝桔梗茶

原料:桂枝6克,桔梗6克,菟丝子6克,水800毫升。

做法:上述药材简单冲洗后,放入装满800毫升水的小锅中,并放入电饭锅,外锅倒入1碗水(约250mL毫升),隔水煮至电饭锅开关跳起即可取出食用。

功效:桂枝具通阳祛寒之效,桔梗能宣肺祛痰,菟丝子可补肾益精。三药煮汤食用,对于缓解改善寒性咳嗽痰多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润肺化痰,试试看上面的中医食疗方吧。

祛痰的穴位

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按摩方法

丰隆穴和阴陵泉这两个穴位我们每天都一起揉揉,每天十分钟,要均匀,慢慢的,这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

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痰的病证特点: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中医认识痰饮病证,除根据临床病证特点外,还常结合舌苔滑腻,脉滑或弦等全面综合分析,以进行判断。

中医有“见痰休治痰”之说。生痰之源有寒、热、燥、湿、风、郁、虚之别,风又有外风、内风(肝风内动)之异,虚也有心、肺、脾、肾的不同。当坚持辨证以求其本,标本同治方为上策。治痰当调气。尽管痰证的表现千奇百怪,但痰的产生与气机不调有关系。常用的化痰药物贝母。《五十二病方》中亦记载有常用的化痰药物如半夏、服零(茯苓)、白附(白附子)等。

中医分析痰多的原因

中医认为,痰是体内水液的病理性代谢产物。

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第二、患有鼻炎,炎症作用下鼻粘膜分泌大量脓性且粘稠度很高的分泌物,经鼻纤毛运送至鼻咽并粘附于鼻咽处,导致咽部异物感,进而通过咳嗽咳出。

第三、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第四、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结语:喉咙里被痰堵着是非常的不舒服的,因为我们一定要学会祛痰的方法,中医祛痰常用的穴位有丰隆穴和阴陵泉,大家每天可以按揉十分钟左右的哦。除此之外,再配合引用一些祛痰的汤药是最好不过的了。

祛痰偏方 痰多不舒服中医秘方来帮忙

喉咙里面有痰是非常难受的事情,咳也咳不出,而且疼痛,那么为什么会有痰呢,痰多的原因有哪些呢?中医祛斑的秘方有哪些呢,有什么什么学位是针对祛痰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和我一起来看下文吧。

就算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但是雾霾和沙尘天气还是没有放过我们的肺部,很多人总是觉得肺部舒服,或者嗓子难受,痰多。那么对于痰多的情况,下面中医给大家介绍几种药膳方吧。

四款润肺化痰食疗方

一、鱼腥草芦根汤

原料:取鱼腥草、芦根、连翘各15克。

做法:加水煎煮之后倒出药汁,加入冰糖调味后饮用。

功效:中医认为鱼腥草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很多人都知晓其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芦根也是常用的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止呕和利尿之中药;连翘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该方剂中的鱼腥草、芦根、连翘,都能够起到清肺化痰之效,适用于邪热郁滞肺中导致的咳喘痰黄和胸闷气急等,同时,也适用于病症较轻、疗程偏长的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的治疗。

二、川贝银耳百合枸杞雪梨

原料:川贝5克、干银耳15克、干百合10克、干枸杞10克、冰糖25克、雪梨1个、清水适量。

做法:川贝碾碎,银耳、百合、枸杞用清水泡发后清洗滤干,冰糖置于小碗中备用;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块;3、取一大炖盅,将所有材料倒入盅中,再加入清水至九成满;电饭煲注入小半锅水,将炖盅盖上,放入煲中,盖上盖子,先调到煮饭,煮至沸腾上汽时,改成煮粥,炖2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本汤治宜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三、枇杷雪梨汁

原料:枇杷150克,雪梨200克,蜂蜜10毫升。

做法:我们将雪梨的皮和核去掉,然后切成块状,再将枇杷果肉与雪梨弄均匀就可以了。

功效:枇杷具有清肺气、镇咳化痰的作用。雪梨有清肺润肺、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和化痰的作用。此饮有护喉利肺之功效,适用于因为抽烟过多所致的喉部不适,咳嗽痰多等症。

四、桂枝桔梗茶

原料:桂枝6克,桔梗6克,菟丝子6克,水800毫升。

做法:上述药材简单冲洗后,放入装满800毫升水的小锅中,并放入电饭锅,外锅倒入1碗水(约250mL毫升),隔水煮至电饭锅开关跳起即可取出食用。

功效:桂枝具通阳祛寒之效,桔梗能宣肺祛痰,菟丝子可补肾益精。三药煮汤食用,对于缓解改善寒性咳嗽痰多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润肺化痰,试试看上面的中医食疗方吧。

祛痰的穴位

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按摩方法

丰隆穴和阴陵泉这两个穴位我们每天都一起揉揉,每天十分钟,要均匀,慢慢的,这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

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痰的病证特点: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中医认识痰饮病证,除根据临床病证特点外,还常结合舌苔滑腻,脉滑或弦等全面综合分析,以进行判断。

中医有“见痰休治痰”之说。生痰之源有寒、热、燥、湿、风、郁、虚之别,风又有外风、内风(肝风内动)之异,虚也有心、肺、脾、肾的不同。当坚持辨证以求其本,标本同治方为上策。治痰当调气。尽管痰证的表现千奇百怪,但痰的产生与气机不调有关系。常用的化痰药物贝母。《五十二病方》中亦记载有常用的化痰药物如半夏、服零(茯苓)、白附(白附子)等。

中医分析痰多的原因

中医认为,痰是体内水液的病理性代谢产物。

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第二、患有鼻炎,炎症作用下鼻粘膜分泌大量脓性且粘稠度很高的分泌物,经鼻纤毛运送至鼻咽并粘附于鼻咽处,导致咽部异物感,进而通过咳嗽咳出。

第三、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第四、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结语:喉咙里被痰堵着是非常的不舒服的,因为我们一定要学会祛痰的方法,中医祛痰常用的穴位有丰隆穴和阴陵泉,大家每天可以按揉十分钟左右的哦。除此之外,再配合引用一些祛痰的汤药是最好不过的了。

化痰第一方,简单四味药,化痰祛湿,从上往下深度祛痰湿

化痰第一名方,四味药,从上往下,帮你把体内痰湿清理一遍;

改善你的头晕、头疼,痰少了,精神也好了。

大家好,我是王医生。

今天,跟大家聊一个宋代记载的名方,它叫二陈汤

炙甘草、半夏、陈皮、茯苓组成。

现在很多健脾化痰、祛湿和中的方剂都是由二陈汤加减而来,就比如温胆汤、黄连温胆汤等。

从这里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很多病,都与痰有关;都免不了考虑祛痰。

至于这个二陈的意思就是,方中的半夏和陈皮,要选陈旧的效果更好。

中医上,将痰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形的;另一种是有形的。

而有形的痰多是说痰液,就比如吐出来的痰、以及喉咙积痰而发出的痰鸣声。

无形之痰,首先就是不能看见,却是痰引起的痰病,就比如痰迷心窍、导致的癫狂,还有就是胸闷等症状。

这篇文章说到痰湿的痰,就属于无形的。

痰湿之人的舌苔多是白且厚腻。大家可以伸出舌头,对着镜子观察,如果符合白厚腻苔;

并且平时还会有头重、头疼,脑袋昏沉沉的,稍微运动之后,很快就会感到疲劳;

那身体内基本就存在痰湿的情况。

我们再来看看方子中的半夏

其性温、味辛(刺激),半夏的主要功效就是可以燥湿化痰、缓解头晕、头疼的情况。

陈皮 性温、味苦、辛,入肺、脾经。更是燥湿化痰、理气健脾的能手。

茯苓 性平、味甘,入心、脾、肾经,又叫玉灵;这味药经常用于祛湿的药方,不仅可以利水、渗湿,还能养脾和胃。

炙甘草, 用在药方中,除了调和各个药材之外,还能温和脾胃。

因此,总的来说,二陈方偏向于温性,更适合寒痰的情况。

如果舌苔泛黄,那就是身体有热,应该对二陈汤加减后使用。

二陈汤,对于这个无形之痰的调理办法就是,先清、化,然后再补。

化痰第一方,简单四味药,化痰祛湿,从上往下深度祛痰湿

化痰第一名方,四味药,从上往下,帮你把体内痰湿清理一遍;

改善你的头晕、头疼,痰少了,精神也好了。

大家好,我是王医生。

今天,跟大家聊一个宋代记载的名方,它叫二陈汤

炙甘草、半夏、陈皮、茯苓组成。

现在很多健脾化痰、祛湿和中的方剂都是由二陈汤加减而来,就比如温胆汤、黄连温胆汤等。

从这里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很多病,都与痰有关;都免不了考虑祛痰。

至于这个二陈的意思就是,方中的半夏和陈皮,要选陈旧的效果更好。

中医上,将痰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形的;另一种是有形的。

而有形的痰多是说痰液,就比如吐出来的痰、以及喉咙积痰而发出的痰鸣声。

无形之痰,首先就是不能看见,却是痰引起的痰病,就比如痰迷心窍、导致的癫狂,还有就是胸闷等症状。

这篇文章说到痰湿的痰,就属于无形的。

痰湿之人的舌苔多是白且厚腻。大家可以伸出舌头,对着镜子观察,如果符合白厚腻苔;

并且平时还会有头重、头疼,脑袋昏沉沉的,稍微运动之后,很快就会感到疲劳;

那身体内基本就存在痰湿的情况。

我们再来看看方子中的半夏

其性温、味辛(刺激),半夏的主要功效就是可以燥湿化痰、缓解头晕、头疼的情况。

陈皮 性温、味苦、辛,入肺、脾经。更是燥湿化痰、理气健脾的能手。

茯苓 性平、味甘,入心、脾、肾经,又叫玉灵;这味药经常用于祛湿的药方,不仅可以利水、渗湿,还能养脾和胃。

炙甘草, 用在药方中,除了调和各个药材之外,还能温和脾胃。

因此,总的来说,二陈方偏向于温性,更适合寒痰的情况。

如果舌苔泛黄,那就是身体有热,应该对二陈汤加减后使用。

二陈汤,对于这个无形之痰的调理办法就是,先清、化,然后再补。

清金化痰汤与清气化痰汤区别40

成分不同:清金化痰汤有黄芩、栀子、桔梗、麦冬、贝母、橘红、茯苓、桑皮、知母、瓜蒌仁、甘草;清气化痰丸有黄芩、瓜蒌仁霜、半夏、胆南星、陈皮、苦杏仁、枳实、茯苓。

清金化痰汤是一种主治清肺化痰的中医汤剂,治咳嗽,咯痰黄稠腥臭,或带血丝,面赤,鼻出热气,咽喉干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现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属痰热证者。

在药品分类为中药方剂 - > 呼吸系统疾病方剂 -> 慢性支气管炎方剂处方来源 《医学统旨》 功效清肺化痰。

常见的性状与种类:

痰在外观上有黄、白、绿、红、黄白等色,性状可分为泡沫痰、果冻痰、脓痰,稀痰、血痰等,按部位可分为大肺叶痰、小肺叶痰等,咳、痰、喘、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主征。

下呼吸道感染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感染主要的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是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寒冷季节。

当呼吸道发生炎症病变时,呼吸道液体的成分就会发生改变,形成痰液。痰液中包含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等成分。痰液中液体主要是由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分泌粘液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的。

清金化痰汤与清气化痰汤区别40

成分不同:清金化痰汤有黄芩、栀子、桔梗、麦冬、贝母、橘红、茯苓、桑皮、知母、瓜蒌仁、甘草;清气化痰丸有黄芩、瓜蒌仁霜、半夏、胆南星、陈皮、苦杏仁、枳实、茯苓。

清金化痰汤是一种主治清肺化痰的中医汤剂,治咳嗽,咯痰黄稠腥臭,或带血丝,面赤,鼻出热气,咽喉干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现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属痰热证者。

在药品分类为中药方剂 - > 呼吸系统疾病方剂 -> 慢性支气管炎方剂处方来源 《医学统旨》 功效清肺化痰。

常见的性状与种类:

痰在外观上有黄、白、绿、红、黄白等色,性状可分为泡沫痰、果冻痰、脓痰,稀痰、血痰等,按部位可分为大肺叶痰、小肺叶痰等,咳、痰、喘、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主征。

下呼吸道感染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感染主要的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是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寒冷季节。

当呼吸道发生炎症病变时,呼吸道液体的成分就会发生改变,形成痰液。痰液中包含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等成分。痰液中液体主要是由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分泌粘液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的。

草本养生:推荐润肺化痰止咳中药饮

导读:秋季天气干燥、寒冷,早晚温差变化大,一部人由于适应不了天气的变化,出现频繁的咳嗽,为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药店的药品种繁多,但是药三分毒。一些茶饮就可以轻松,可以根据咳嗽的不同形式,做些茶饮自我。

1、桑杏饮(甜杏)

原料:止咳良药杏仁分苦、甜两种,入药的是苦杏仁。苦杏仁治实证咳嗽,但有毒不宜多吃;甜杏仁比苦杏仁大而扁,偏于滋养,多用于老人咳嗽。

桑杏汤

制作:甜杏仁炒熟

用法:每日早晚嚼食7至10粒,或加白砂糖共捣烂,开水冲服,一日两次

功效:治肺虚弱,老年咳嗽,干咳无痰。

2、桑杏参茶饮

原料:桑叶10克,杏仁5克,沙参5克,像贝3克,梨皮15克,冰糖3克。

制作:材料加水煎服。

桑杏参茶

用法:代茶饮,频频饮用。

功效:适合干咳无痰,或痰少黏连成丝,不易咳出的风燥伤肺者。

3、百合冬花饮

款冬花性味辛、温,为止咳良药。中医处方里,款冬花的使用率很高,主要对肺虚久嗽、肺寒痰多的咳嗽最为适用。

原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二药同放砂锅中,加水浸泡半小时后,先大火后小火煎煮两次,每次20分钟。两汁合并后加入冰糖。

用法:饮水食百合。

功效:适合秋冬咳嗽,咽喉干痛,略见有痰者,对支气管炎、哮喘可作辅助治疗。

百合冬花饮

4、冬花紫苑绿茶

原料:款冬花10克,绿茶1克,紫苑6克,炙甘草5克。

制作:上药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煎,滤汁。

用法:加蜂蜜适量服用,每日1服。

功效:有温肺止咳作用,适用于肺结核、哮喘咳嗽。

5、川贝炖雪梨

原料:川贝5克,雪梨1个。

制作:先将梨切成一盖,掏去梨核,加入打碎的川贝末,盖上盖,放小碗中。加水,上笼蒸熟。

用法:喝汤吃梨和川贝末,每日一两个。这是一道比较有名的止咳药膳,吃的时候可加蜂蜜。

功效:有清热、化痰止咳作用。

川贝炖雪梨 6、秋梨枇杷膏

原料:雪梨1000克,款冬花、百合、麦冬、川贝各30克,冰糖50克,蜂蜜200克。

制作:将上药切碎,加水煎取浓汁,去渣,将梨、冰糖、蜂蜜兑入,小火煎成膏状。

用法:每次服20克,一日两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适合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的肺阴虚者服用。

7、麻黄解表茶

原料:麻黄1克,绿茶3克。

制作:寐黄、绿茶用150毫升开水冲泡即可。

用法:代茶饮。

功效:发汗解表,平喘,利水。

麻黄解表茶

8、橄竹梅茶

原料:咸橄榄5个,竹叶、绿茶各5克,乌梅2个,白糖1 0克。

制作:以上5味加水共煎,取汁。

用法:每日2剂,每剂煎汁1杯,温服。

功效:清肺润喉。

9、橘皮茶

原料:茶叶、干橘皮各2克。

制作:以上2味用沸水冲泡1 0分钟即可。

用法:代茶饮。

功效:止咳化痰,理气和胃。

橘皮茶

10、杏仁花茶

原料:杏仁5克,花茶3克。

制作:用杏仁的煎煮液250毫升冲泡花茶。

用法:代茶饮。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

    草本养生:推荐润肺化痰止咳中药饮

    导读:秋季天气干燥、寒冷,早晚温差变化大,一部人由于适应不了天气的变化,出现频繁的咳嗽,为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药店的药品种繁多,但是药三分毒。一些茶饮就可以轻松,可以根据咳嗽的不同形式,做些茶饮自我。

    1、桑杏饮(甜杏)

    原料:止咳良药杏仁分苦、甜两种,入药的是苦杏仁。苦杏仁治实证咳嗽,但有毒不宜多吃;甜杏仁比苦杏仁大而扁,偏于滋养,多用于老人咳嗽。

    桑杏汤

    制作:甜杏仁炒熟

    用法:每日早晚嚼食7至10粒,或加白砂糖共捣烂,开水冲服,一日两次

    功效:治肺虚弱,老年咳嗽,干咳无痰。

    2、桑杏参茶饮

    原料:桑叶10克,杏仁5克,沙参5克,像贝3克,梨皮15克,冰糖3克。

    制作:材料加水煎服。

    桑杏参茶

    用法:代茶饮,频频饮用。

    功效:适合干咳无痰,或痰少黏连成丝,不易咳出的风燥伤肺者。

    3、百合冬花饮

    款冬花性味辛、温,为止咳良药。中医处方里,款冬花的使用率很高,主要对肺虚久嗽、肺寒痰多的咳嗽最为适用。

    原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二药同放砂锅中,加水浸泡半小时后,先大火后小火煎煮两次,每次20分钟。两汁合并后加入冰糖。

    用法:饮水食百合。

    功效:适合秋冬咳嗽,咽喉干痛,略见有痰者,对支气管炎、哮喘可作辅助治疗。

    百合冬花饮

    4、冬花紫苑绿茶

    原料:款冬花10克,绿茶1克,紫苑6克,炙甘草5克。

    制作:上药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煎,滤汁。

    用法:加蜂蜜适量服用,每日1服。

    功效:有温肺止咳作用,适用于肺结核、哮喘咳嗽。

    5、川贝炖雪梨

    原料:川贝5克,雪梨1个。

    制作:先将梨切成一盖,掏去梨核,加入打碎的川贝末,盖上盖,放小碗中。加水,上笼蒸熟。

    用法:喝汤吃梨和川贝末,每日一两个。这是一道比较有名的止咳药膳,吃的时候可加蜂蜜。

    功效:有清热、化痰止咳作用。

    川贝炖雪梨 6、秋梨枇杷膏

    原料:雪梨1000克,款冬花、百合、麦冬、川贝各30克,冰糖50克,蜂蜜200克。

    制作:将上药切碎,加水煎取浓汁,去渣,将梨、冰糖、蜂蜜兑入,小火煎成膏状。

    用法:每次服20克,一日两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适合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的肺阴虚者服用。

    7、麻黄解表茶

    原料:麻黄1克,绿茶3克。

    制作:寐黄、绿茶用150毫升开水冲泡即可。

    用法:代茶饮。

    功效:发汗解表,平喘,利水。

    麻黄解表茶

    8、橄竹梅茶

    原料:咸橄榄5个,竹叶、绿茶各5克,乌梅2个,白糖1 0克。

    制作:以上5味加水共煎,取汁。

    用法:每日2剂,每剂煎汁1杯,温服。

    功效:清肺润喉。

    9、橘皮茶

    原料:茶叶、干橘皮各2克。

    制作:以上2味用沸水冲泡1 0分钟即可。

    用法:代茶饮。

    功效:止咳化痰,理气和胃。

    橘皮茶

    10、杏仁花茶

    原料:杏仁5克,花茶3克。

    制作:用杏仁的煎煮液250毫升冲泡花茶。

    用法:代茶饮。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

      治疗咳嗽痰热郁肺证常用方剂

      痰热郁肺咳嗽,气息粗促,痰多不易咳,治疗上以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常用药物有黄芩、栀子、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蒌、竹沥、半夏、射干清热化痰。痰液粘稠如脓稠厚者,加用鱼腥草、浙贝母、冬瓜子、薏苡仁加强清热化痰功效。另外增加饮水,稀释痰液。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有化痰、抗氧化,保护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功能。外感咳嗽:多为新发的咳嗽,相当于西医中的急性或者亚急性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属于邪实证。根据病因的不同,又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常合并其他慢性病,多属于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根据病因的不同,又分为:痰湿咳嗽、痰热咳嗽、肝火咳嗽、肺阴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全身酸痛、发热等感冒症状,常见于受凉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风寒感冒。

      方剂1:三拗汤

      方剂来源:张仲景的三拗汤,后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收录。

      组成: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

      功效作用:宣肺散寒,用于风寒闭肺。具有镇咳、平喘、祛痰,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过敏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过敏性咳嗽等。

      方剂2:止嗽散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甘草(炒);陈皮(水洗去白)。

      用法;共研细末,餐后及临睡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

      功效作用:宣肺疏风,止咳化痰,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后复发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咽痒咳嗽、咳痰不爽者。

      2、风热咳嗽(风热犯肺证):咳嗽频繁剧烈、咽喉干燥疼痛,痰粘稠或呈*,不易咳出,流黄鼻涕,口渴、头痛、乏力等症。多见于夏季的上呼吸道感染即风热感冒。

      方剂3:桑菊饮加减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川贝,枇杷叶。

      功效作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要有解热,抗炎,发汗,抗菌,抑制肠蠕动亢进等作用。用于咳嗽,痰液粘稠、咽喉干燥的患者,适用于夏季的风热感冒及急性咽炎引起的咳嗽。

      3、风燥咳嗽(风燥伤肺证):干咳、呛咳不断、喉痒、咽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咳痰困难等。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慢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方剂4:桑杏饮加减

      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母,梨皮,牛蒡子,前胡,冰糖

      功效作用:疏散风热,清肺止咳。此方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急、慢性咽炎,可代茶饮。

      (二)内伤咳嗽

      1、痰湿咳嗽(痰湿蕴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嗽声音重浊,痰多而粘稠,因痰而咳,痰咳出则咳止,每于早晨或饭后咳嗽加重,伴有胸闷、厌食、乏力等症。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部分哮喘等疾病。

      方剂5: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来源:来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皆效方》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射干,葶苈子,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款冬花,苍术等。

      功效作用: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液粘稠,胸闷,食欲不振的患者。

      2、痰热咳嗽(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且黏稠或稠黄,咳痰困难,痰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闷、胸痛,面红,或有身热,口干而黏,口渴等。可见于肺脓肿、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治疗咳嗽痰热郁肺证常用方剂

      痰热郁肺咳嗽,气息粗促,痰多不易咳,治疗上以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常用药物有黄芩、栀子、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蒌、竹沥、半夏、射干清热化痰。痰液粘稠如脓稠厚者,加用鱼腥草、浙贝母、冬瓜子、薏苡仁加强清热化痰功效。另外增加饮水,稀释痰液。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有化痰、抗氧化,保护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功能。外感咳嗽:多为新发的咳嗽,相当于西医中的急性或者亚急性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属于邪实证。根据病因的不同,又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常合并其他慢性病,多属于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根据病因的不同,又分为:痰湿咳嗽、痰热咳嗽、肝火咳嗽、肺阴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全身酸痛、发热等感冒症状,常见于受凉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风寒感冒。

      方剂1:三拗汤

      方剂来源:张仲景的三拗汤,后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收录。

      组成: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

      功效作用:宣肺散寒,用于风寒闭肺。具有镇咳、平喘、祛痰,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过敏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过敏性咳嗽等。

      方剂2:止嗽散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甘草(炒);陈皮(水洗去白)。

      用法;共研细末,餐后及临睡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

      功效作用:宣肺疏风,止咳化痰,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后复发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咽痒咳嗽、咳痰不爽者。

      2、风热咳嗽(风热犯肺证):咳嗽频繁剧烈、咽喉干燥疼痛,痰粘稠或呈*,不易咳出,流黄鼻涕,口渴、头痛、乏力等症。多见于夏季的上呼吸道感染即风热感冒。

      方剂3:桑菊饮加减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川贝,枇杷叶。

      功效作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要有解热,抗炎,发汗,抗菌,抑制肠蠕动亢进等作用。用于咳嗽,痰液粘稠、咽喉干燥的患者,适用于夏季的风热感冒及急性咽炎引起的咳嗽。

      3、风燥咳嗽(风燥伤肺证):干咳、呛咳不断、喉痒、咽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咳痰困难等。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慢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方剂4:桑杏饮加减

      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母,梨皮,牛蒡子,前胡,冰糖

      功效作用:疏散风热,清肺止咳。此方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急、慢性咽炎,可代茶饮。

      (二)内伤咳嗽

      1、痰湿咳嗽(痰湿蕴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嗽声音重浊,痰多而粘稠,因痰而咳,痰咳出则咳止,每于早晨或饭后咳嗽加重,伴有胸闷、厌食、乏力等症。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部分哮喘等疾病。

      方剂5: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来源:来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皆效方》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射干,葶苈子,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款冬花,苍术等。

      功效作用: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液粘稠,胸闷,食欲不振的患者。

      2、痰热咳嗽(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且黏稠或稠黄,咳痰困难,痰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闷、胸痛,面红,或有身热,口干而黏,口渴等。可见于肺脓肿、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