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王宝林中医的养生功
2024-03-23 12:03:35 责编:小OO
文档

简介:《中医特效处方集2 激发人体自愈功能》是2019年1月1日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宝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一招呼吸降升法,任督二脉迅速通

打通小周天,就能不生病

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位武学大师要想武功“更上一层楼”,就要打通人体最重要的前后生命线:前方的任脉,后方的督脉。而作为中医大夫,我发现如果普通人或者患者能把在人体最重要的任督二脉打通,就相当于为人体接通了“精气神”的输入管道,能够让身体很快有所好转。

事实上,这是历代名医所公认的养生要法。

前方的任脉,其实非常好分辨,前胸重要的穴位有两个,一个是肚脐(专业术语叫做“神阙穴”),一个是两乳中间的穴位,叫做“膻中穴”。把人体前胸的这两大要穴用一条线连起来,就是“任脉”。非常好记忆吧。而且,在这条经络上,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养生要穴丹田(肚脐之下3寸,专业术语叫做“关元”)。

知道了任脉,就非常容易记住另一条生命线——督脉。任脉在前胸,那么,在后背和任脉对应的那条经络,就是督脉。

有人会问:说任脉、督脉是人体的前后“生命线”,是不是太夸张了,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当然,在道医养生的具体方法上,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真气打通前后的任督二脉,那么,就被称之为“打通周天”,也就是说,通过养生习练,让人体的真气像泉水一样沿着任督二脉所构成的圆环流动,如此一来,“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为什么任督二脉有如此重要的 养生功能呢?这要从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中医大家张锡纯说起,因为他可以让大家单用《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论”,就能够进行任脉、督脉的养生保健,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好!

不信,就请看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述的3个医案故事:

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风寒。忽然想起张锡纯先生在其医著中提到的“炼气治病法”,于是在车中尝试“呼降吸升”,车走了大约30里路,就觉得心爽体舒,感冒顿时化解得无影无踪。

有个患者得了屡治无效的严重泄泻病,自己怀疑无药可医。后来,张锡纯教给这位患者“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仅仅试了四五天,就觉得原来冰冷的小腹部变得温暖起来,再坚持一段时间,屡治无效的顽症终于痊愈了。

还有位患者得了一种重病,发病的时候喘得厉害,不能坐也不能躺着,吃遍很多药物也都没有用。后来,张锡纯就告诉他“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一年后,就觉得丹田常暖,热力充满周身,困扰多年的疾病霍然而愈。这位患者感慨道:“医林之秘乎,抑天地之精乎!非明造化之机者,孰能与乎斯?慎之,秘之,非人勿传!”

呼降吸升法

这种胜似药物的养生法,其实非常简单,也就是医案中提到的“呼降吸升”:

呼吸的时候,只要让“呼气”和“吸气”分别对应着“任脉”和“督脉”就可以了。

(1)“呼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前胸任脉的方向,从上(两乳间的“膻中”位置)降到下(肚脐也就是神阙位置),再降到丹田位置;

(2)然后,吸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后背督脉的方向,从下向上,直到头顶。

也就是说,让呼吸的气息沿着任脉、督脉所构成的一个圆环进行流动,就可以了。

张锡纯曾这样描述其神奇的效果:“盖通督脉可愈身后之病;通任脉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气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长生矣。”

唯一要注意的是“呼降吸升”这个要点。这样,不通过点按任脉、督脉的穴位,也能够让呼吸的气息在任督二脉内循环流动,反复循环,化为真气。虽不点按穴位,而百穴气血自然畅通,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有人会问,“呼吸降升法”是不是只养“精气神”中的气,而不养精和神呢?其实,精、气、神三位一体,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如中医名著《类证治裁》中所说:“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经过百年传承的养生良法,都能对人体“精气神”全面补养,而非偏于一隅。

张锡纯本人因悟到《内经》的真髓,专心习练这种养生,结果原本40多岁就开始感觉逐渐衰弱的身体,在练习了这种真气治病法之后,直到70多岁,精力体力也丝毫不减。张锡纯在其73岁时写了一篇《论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的文章,专门针对广大中医同行,倡导用静坐之功,“呼降吸升”之法,达到“聪明顿开,哲学会悟”、“用药调方,随手奏效”的效果。而我用这种方法更是帮助很多久病不愈的患者,让他们恢复精气神,走上健康路。

一招呼吸降升法,任督二脉迅速通

打通小周天,就能不生病

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位武学大师要想武功“更上一层楼”,就要打通人体最重要的前后生命线:前方的任脉,后方的督脉。而作为中医大夫,我发现如果普通人或者患者能把在人体最重要的任督二脉打通,就相当于为人体接通了“精气神”的输入管道,能够让身体很快有所好转。

事实上,这是历代名医所公认的养生要法。

前方的任脉,其实非常好分辨,前胸重要的穴位有两个,一个是肚脐(专业术语叫做“神阙穴”),一个是两乳中间的穴位,叫做“膻中穴”。把人体前胸的这两大要穴用一条线连起来,就是“任脉”。非常好记忆吧。而且,在这条经络上,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养生要穴丹田(肚脐之下3寸,专业术语叫做“关元”)。

知道了任脉,就非常容易记住另一条生命线——督脉。任脉在前胸,那么,在后背和任脉对应的那条经络,就是督脉。

有人会问:说任脉、督脉是人体的前后“生命线”,是不是太夸张了,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当然,在道医养生的具体方法上,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真气打通前后的任督二脉,那么,就被称之为“打通周天”,也就是说,通过养生习练,让人体的真气像泉水一样沿着任督二脉所构成的圆环流动,如此一来,“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为什么任督二脉有如此重要的 养生功能呢?这要从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中医大家张锡纯说起,因为他可以让大家单用《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论”,就能够进行任脉、督脉的养生保健,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好!

不信,就请看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述的3个医案故事:

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风寒。忽然想起张锡纯先生在其医著中提到的“炼气治病法”,于是在车中尝试“呼降吸升”,车走了大约30里路,就觉得心爽体舒,感冒顿时化解得无影无踪。

有个患者得了屡治无效的严重泄泻病,自己怀疑无药可医。后来,张锡纯教给这位患者“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仅仅试了四五天,就觉得原来冰冷的小腹部变得温暖起来,再坚持一段时间,屡治无效的顽症终于痊愈了。

还有位患者得了一种重病,发病的时候喘得厉害,不能坐也不能躺着,吃遍很多药物也都没有用。后来,张锡纯就告诉他“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一年后,就觉得丹田常暖,热力充满周身,困扰多年的疾病霍然而愈。这位患者感慨道:“医林之秘乎,抑天地之精乎!非明造化之机者,孰能与乎斯?慎之,秘之,非人勿传!”

呼降吸升法

这种胜似药物的养生法,其实非常简单,也就是医案中提到的“呼降吸升”:

呼吸的时候,只要让“呼气”和“吸气”分别对应着“任脉”和“督脉”就可以了。

(1)“呼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前胸任脉的方向,从上(两乳间的“膻中”位置)降到下(肚脐也就是神阙位置),再降到丹田位置;

(2)然后,吸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后背督脉的方向,从下向上,直到头顶。

也就是说,让呼吸的气息沿着任脉、督脉所构成的一个圆环进行流动,就可以了。

张锡纯曾这样描述其神奇的效果:“盖通督脉可愈身后之病;通任脉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气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长生矣。”

唯一要注意的是“呼降吸升”这个要点。这样,不通过点按任脉、督脉的穴位,也能够让呼吸的气息在任督二脉内循环流动,反复循环,化为真气。虽不点按穴位,而百穴气血自然畅通,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有人会问,“呼吸降升法”是不是只养“精气神”中的气,而不养精和神呢?其实,精、气、神三位一体,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如中医名著《类证治裁》中所说:“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经过百年传承的养生良法,都能对人体“精气神”全面补养,而非偏于一隅。

张锡纯本人因悟到《内经》的真髓,专心习练这种养生,结果原本40多岁就开始感觉逐渐衰弱的身体,在练习了这种真气治病法之后,直到70多岁,精力体力也丝毫不减。张锡纯在其73岁时写了一篇《论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的文章,专门针对广大中医同行,倡导用静坐之功,“呼降吸升”之法,达到“聪明顿开,哲学会悟”、“用药调方,随手奏效”的效果。而我用这种方法更是帮助很多久病不愈的患者,让他们恢复精气神,走上健康路。

一招呼吸降升法,任督二脉迅速通

打通小周天,就能不生病

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位武学大师要想武功“更上一层楼”,就要打通人体最重要的前后生命线:前方的任脉,后方的督脉。而作为中医大夫,我发现如果普通人或者患者能把在人体最重要的任督二脉打通,就相当于为人体接通了“精气神”的输入管道,能够让身体很快有所好转。

事实上,这是历代名医所公认的养生要法。

前方的任脉,其实非常好分辨,前胸重要的穴位有两个,一个是肚脐(专业术语叫做“神阙穴”),一个是两乳中间的穴位,叫做“膻中穴”。把人体前胸的这两大要穴用一条线连起来,就是“任脉”。非常好记忆吧。而且,在这条经络上,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养生要穴丹田(肚脐之下3寸,专业术语叫做“关元”)。

知道了任脉,就非常容易记住另一条生命线——督脉。任脉在前胸,那么,在后背和任脉对应的那条经络,就是督脉。

有人会问:说任脉、督脉是人体的前后“生命线”,是不是太夸张了,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当然,在道医养生的具体方法上,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真气打通前后的任督二脉,那么,就被称之为“打通周天”,也就是说,通过养生习练,让人体的真气像泉水一样沿着任督二脉所构成的圆环流动,如此一来,“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为什么任督二脉有如此重要的 养生功能呢?这要从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中医大家张锡纯说起,因为他可以让大家单用《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论”,就能够进行任脉、督脉的养生保健,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好!

不信,就请看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述的3个医案故事:

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风寒。忽然想起张锡纯先生在其医著中提到的“炼气治病法”,于是在车中尝试“呼降吸升”,车走了大约30里路,就觉得心爽体舒,感冒顿时化解得无影无踪。

有个患者得了屡治无效的严重泄泻病,自己怀疑无药可医。后来,张锡纯教给这位患者“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仅仅试了四五天,就觉得原来冰冷的小腹部变得温暖起来,再坚持一段时间,屡治无效的顽症终于痊愈了。

还有位患者得了一种重病,发病的时候喘得厉害,不能坐也不能躺着,吃遍很多药物也都没有用。后来,张锡纯就告诉他“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一年后,就觉得丹田常暖,热力充满周身,困扰多年的疾病霍然而愈。这位患者感慨道:“医林之秘乎,抑天地之精乎!非明造化之机者,孰能与乎斯?慎之,秘之,非人勿传!”

呼降吸升法

这种胜似药物的养生法,其实非常简单,也就是医案中提到的“呼降吸升”:

呼吸的时候,只要让“呼气”和“吸气”分别对应着“任脉”和“督脉”就可以了。

(1)“呼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前胸任脉的方向,从上(两乳间的“膻中”位置)降到下(肚脐也就是神阙位置),再降到丹田位置;

(2)然后,吸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后背督脉的方向,从下向上,直到头顶。

也就是说,让呼吸的气息沿着任脉、督脉所构成的一个圆环进行流动,就可以了。

张锡纯曾这样描述其神奇的效果:“盖通督脉可愈身后之病;通任脉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气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长生矣。”

唯一要注意的是“呼降吸升”这个要点。这样,不通过点按任脉、督脉的穴位,也能够让呼吸的气息在任督二脉内循环流动,反复循环,化为真气。虽不点按穴位,而百穴气血自然畅通,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有人会问,“呼吸降升法”是不是只养“精气神”中的气,而不养精和神呢?其实,精、气、神三位一体,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如中医名著《类证治裁》中所说:“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经过百年传承的养生良法,都能对人体“精气神”全面补养,而非偏于一隅。

张锡纯本人因悟到《内经》的真髓,专心习练这种养生,结果原本40多岁就开始感觉逐渐衰弱的身体,在练习了这种真气治病法之后,直到70多岁,精力体力也丝毫不减。张锡纯在其73岁时写了一篇《论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的文章,专门针对广大中医同行,倡导用静坐之功,“呼降吸升”之法,达到“聪明顿开,哲学会悟”、“用药调方,随手奏效”的效果。而我用这种方法更是帮助很多久病不愈的患者,让他们恢复精气神,走上健康路。

揭秘老中医的养生宝典

的最高境界是,的最高境界是养心。虽然人类的身体状况会变化,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改变,但有些养生的方法却是不变的真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2、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4、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5、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记住了,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6、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7、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著天地的精华。

8、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的。

9、情志跟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10、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凡是因五脏太过引起的疾病,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对治。同样,凡是因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决。这是运用五行的根本原则。

    揭秘老中医的养生宝典

    的最高境界是,的最高境界是养心。虽然人类的身体状况会变化,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改变,但有些养生的方法却是不变的真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2、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4、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5、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记住了,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6、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7、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著天地的精华。

    8、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的。

    9、情志跟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10、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凡是因五脏太过引起的疾病,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对治。同样,凡是因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决。这是运用五行的根本原则。

      中医王宝林是谁

      王宝林,生于1935年,杭州市人。《民族医药报》特约医生。抗战期间拜杭城著名老中医长生和尚为师。后进修于广西民族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学院。广阅博览古今医典,名医验方,民间良方,通过临床实践,治愈疑难杂症患者无数。传承了*的功德,遵从*生前承诺,终身义务行医,几十年来,他说到做到。

      中医王宝林是谁

      王宝林,生于1935年,杭州市人。《民族医药报》特约医生。抗战期间拜杭城著名老中医长生和尚为师。后进修于广西民族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学院。广阅博览古今医典,名医验方,民间良方,通过临床实践,治愈疑难杂症患者无数。传承了*的功德,遵从*生前承诺,终身义务行医,几十年来,他说到做到。

      道家三种吐纳呼吸养生功

      行气,呼吸也,是吐纳、闭气、存气、胎息的称谓?亦属道家真人练功行气的术语,总称调息。通过有序的吐故纳新而排除胸中?体内各大经络脏器内部的污浊,而吸进新鲜气机以达到促进新陈代谢之目的?

      因为人体的活力之流在于气,尤其是体内之真气?气聚则生,气散则亡,而交换气机又在于呼吸?人从有生命那一刻起,就一分钟也离不开呼吸,有生命的存在就必须有呼吸的伴随?人三五天不吃饭照样有生命的存在,若三五分钟不呼吸就没有生命的可能?

      气乃人身生命之本,气行则血行,气泄则血凝?息乃*之根蒂,气与息合而为积性存命之本源?人之呼吸,起于心肺之间,行于通体百脉?出入于口鼻,一时有一千一百五十息,一昼夜计有一万三千五百息,多则不善,少亦不利?若倘有增减,久之则非病即亡也?

      在道家养生长寿的法门中非常注重吐纳行气的方法,主要流行有三种?

      三种吐纳行气方法

      1

      顺应息法

      主要从调理吞吐呼吸的软硬粗细着手?

      呼吸无声为平息法,吸气有声?呼气无声为柔息法?

      呼吸气中均有声为暴息法(属于炼性功的内壮之法)?

      全息无声为龟息法(属于练命功的高级吐纳*)?是以听息入手顺应为用,气从毛孔入,耳孔出?

      2

      停闭息法

      凡人之一呼一吸之间(吸-停-呼,或吸-呼之后吸-呼-停)都有一个很自然的间隔停顿的时间,或者说是适当改变呼气与吸气的正反比例,即吸长呼短,或者吸短呼长。

      这种纯自然呼吸气的方法,若加以有序化的柔合调节就能更大幅度地促进腹腔内压,而发生周期性的不自然之规律变化,并能增进胸腹腔及内经络系统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和调节整个内脏和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

      3

      意识息法

      是以意识带动呼吸、而调整吐纳的另类行功方法,仅凭意念启发活动思维,无固定之轨迹,一般采用的是圆运动和螺旋运动的思维程序,而带动和调节整个微呼吸系统。

      它是从自然呼吸开始,在心平气和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微呼吸方式,可顺可逆,可长可短,可定可转,可正可反,可有可无,绵绵缠缠?但一定要在呼吸非常柔和?匀畅的基础上而进行,是纯自然调节手段和方法?

      呼吸的四宜四忌

      1

      宜缓、慢、深、匀、细、长

      忌急、快、猛、促、暴、短

      特别是在初练时,以呼吸四十九度(次)为准。后仍需缓缓增加,切不可一次呼吸至百度以外。

      2

      宜洁、净、清、新、幽、静、宽

      忌尘、烟、灰、雾、杂、乱、窄

      宜于清晨选一宁静宽畅无吵闹,或旷野山林幽静之处所练之。练习期间最好在庭院户外,不可紧闭一狭室之中。

      3

      宜鼻、耳、窍、毛、孔

      忌口、撮、眼、瞪、屁

      练气时最忌以口出入。于每次练气开始时,不妨稍用口吐出胸中、肺胃部恶浊之气,并以三度(次)为准。再后之呼吸须使气从鼻孔出入,以防止污恶浊气侵袭肺部之害。并且呼吸时须一气到底,使肺之涨缩?收伸达到极限,才能尽到吐旧纳新之意用。

      4

      宜聚、守、平、稳、握

      忌散、乱、溢、驰、滞

      呼吸时决不能胡思乱想,而影响气路通畅。因为人身之气血,行之于虚,而滞在于实,如在呼吸当中思想散驰、胡思乱想,则气必凝结障害,久之则必成气痞之病,而适得其反损伤健康。

      以上诸法实属经验之方,若能常常行之自可受益。至功成之时,则周身之筋脉灵活,骨肉坚实。气与血合而行功,动可遂呼吸而贯注,静则神清而致用,意之所动,气即赴之。倘有局部疾患,以意领之,气到病去,气之功用神乎矣哉?

      人之生命以气为本,以息为先,以心为根,以肾为蒂。息总百脉,一呼则百脉皆开,一吸则百脉皆合。人之呼吸若常存心肾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炽,百骸之病皆可消也。

      然若欲*深化则需调息,息调则经络通达,百脉调和而能养真。

      如此,外能御疾病之生,内可滋脏腑之养。若更能于行、住、坐、卧之中做到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气门,卧则守脐下之玄珠,以至生生不息,浩然长存,达到意至而生气,气生则意成。经脉和顺,络脉调匀,腑滋生,相辅相成。正气存内,邪不可侵,自然能气与意合,息与神俱,绵绵长存,无有终时。自然长寿,亦无疾患矣。

      道家三种吐纳呼吸养生功

      行气,呼吸也,是吐纳、闭气、存气、胎息的称谓?亦属道家真人练功行气的术语,总称调息。通过有序的吐故纳新而排除胸中?体内各大经络脏器内部的污浊,而吸进新鲜气机以达到促进新陈代谢之目的?

      因为人体的活力之流在于气,尤其是体内之真气?气聚则生,气散则亡,而交换气机又在于呼吸?人从有生命那一刻起,就一分钟也离不开呼吸,有生命的存在就必须有呼吸的伴随?人三五天不吃饭照样有生命的存在,若三五分钟不呼吸就没有生命的可能?

      气乃人身生命之本,气行则血行,气泄则血凝?息乃*之根蒂,气与息合而为积性存命之本源?人之呼吸,起于心肺之间,行于通体百脉?出入于口鼻,一时有一千一百五十息,一昼夜计有一万三千五百息,多则不善,少亦不利?若倘有增减,久之则非病即亡也?

      在道家养生长寿的法门中非常注重吐纳行气的方法,主要流行有三种?

      三种吐纳行气方法

      1

      顺应息法

      主要从调理吞吐呼吸的软硬粗细着手?

      呼吸无声为平息法,吸气有声?呼气无声为柔息法?

      呼吸气中均有声为暴息法(属于炼性功的内壮之法)?

      全息无声为龟息法(属于练命功的高级吐纳*)?是以听息入手顺应为用,气从毛孔入,耳孔出?

      2

      停闭息法

      凡人之一呼一吸之间(吸-停-呼,或吸-呼之后吸-呼-停)都有一个很自然的间隔停顿的时间,或者说是适当改变呼气与吸气的正反比例,即吸长呼短,或者吸短呼长。

      这种纯自然呼吸气的方法,若加以有序化的柔合调节就能更大幅度地促进腹腔内压,而发生周期性的不自然之规律变化,并能增进胸腹腔及内经络系统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和调节整个内脏和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

      3

      意识息法

      是以意识带动呼吸、而调整吐纳的另类行功方法,仅凭意念启发活动思维,无固定之轨迹,一般采用的是圆运动和螺旋运动的思维程序,而带动和调节整个微呼吸系统。

      它是从自然呼吸开始,在心平气和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微呼吸方式,可顺可逆,可长可短,可定可转,可正可反,可有可无,绵绵缠缠?但一定要在呼吸非常柔和?匀畅的基础上而进行,是纯自然调节手段和方法?

      呼吸的四宜四忌

      1

      宜缓、慢、深、匀、细、长

      忌急、快、猛、促、暴、短

      特别是在初练时,以呼吸四十九度(次)为准。后仍需缓缓增加,切不可一次呼吸至百度以外。

      2

      宜洁、净、清、新、幽、静、宽

      忌尘、烟、灰、雾、杂、乱、窄

      宜于清晨选一宁静宽畅无吵闹,或旷野山林幽静之处所练之。练习期间最好在庭院户外,不可紧闭一狭室之中。

      3

      宜鼻、耳、窍、毛、孔

      忌口、撮、眼、瞪、屁

      练气时最忌以口出入。于每次练气开始时,不妨稍用口吐出胸中、肺胃部恶浊之气,并以三度(次)为准。再后之呼吸须使气从鼻孔出入,以防止污恶浊气侵袭肺部之害。并且呼吸时须一气到底,使肺之涨缩?收伸达到极限,才能尽到吐旧纳新之意用。

      4

      宜聚、守、平、稳、握

      忌散、乱、溢、驰、滞

      呼吸时决不能胡思乱想,而影响气路通畅。因为人身之气血,行之于虚,而滞在于实,如在呼吸当中思想散驰、胡思乱想,则气必凝结障害,久之则必成气痞之病,而适得其反损伤健康。

      以上诸法实属经验之方,若能常常行之自可受益。至功成之时,则周身之筋脉灵活,骨肉坚实。气与血合而行功,动可遂呼吸而贯注,静则神清而致用,意之所动,气即赴之。倘有局部疾患,以意领之,气到病去,气之功用神乎矣哉?

      人之生命以气为本,以息为先,以心为根,以肾为蒂。息总百脉,一呼则百脉皆开,一吸则百脉皆合。人之呼吸若常存心肾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炽,百骸之病皆可消也。

      然若欲*深化则需调息,息调则经络通达,百脉调和而能养真。

      如此,外能御疾病之生,内可滋脏腑之养。若更能于行、住、坐、卧之中做到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气门,卧则守脐下之玄珠,以至生生不息,浩然长存,达到意至而生气,气生则意成。经脉和顺,络脉调匀,腑滋生,相辅相成。正气存内,邪不可侵,自然能气与意合,息与神俱,绵绵长存,无有终时。自然长寿,亦无疾患矣。

      道家三种吐纳呼吸养生功

      行气,呼吸也,是吐纳、闭气、存气、胎息的称谓?亦属道家真人练功行气的术语,总称调息。通过有序的吐故纳新而排除胸中?体内各大经络脏器内部的污浊,而吸进新鲜气机以达到促进新陈代谢之目的?

      因为人体的活力之流在于气,尤其是体内之真气?气聚则生,气散则亡,而交换气机又在于呼吸?人从有生命那一刻起,就一分钟也离不开呼吸,有生命的存在就必须有呼吸的伴随?人三五天不吃饭照样有生命的存在,若三五分钟不呼吸就没有生命的可能?

      气乃人身生命之本,气行则血行,气泄则血凝?息乃*之根蒂,气与息合而为积性存命之本源?人之呼吸,起于心肺之间,行于通体百脉?出入于口鼻,一时有一千一百五十息,一昼夜计有一万三千五百息,多则不善,少亦不利?若倘有增减,久之则非病即亡也?

      在道家养生长寿的法门中非常注重吐纳行气的方法,主要流行有三种?

      三种吐纳行气方法

      1

      顺应息法

      主要从调理吞吐呼吸的软硬粗细着手?

      呼吸无声为平息法,吸气有声?呼气无声为柔息法?

      呼吸气中均有声为暴息法(属于炼性功的内壮之法)?

      全息无声为龟息法(属于练命功的高级吐纳*)?是以听息入手顺应为用,气从毛孔入,耳孔出?

      2

      停闭息法

      凡人之一呼一吸之间(吸-停-呼,或吸-呼之后吸-呼-停)都有一个很自然的间隔停顿的时间,或者说是适当改变呼气与吸气的正反比例,即吸长呼短,或者吸短呼长。

      这种纯自然呼吸气的方法,若加以有序化的柔合调节就能更大幅度地促进腹腔内压,而发生周期性的不自然之规律变化,并能增进胸腹腔及内经络系统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和调节整个内脏和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

      3

      意识息法

      是以意识带动呼吸、而调整吐纳的另类行功方法,仅凭意念启发活动思维,无固定之轨迹,一般采用的是圆运动和螺旋运动的思维程序,而带动和调节整个微呼吸系统。

      它是从自然呼吸开始,在心平气和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微呼吸方式,可顺可逆,可长可短,可定可转,可正可反,可有可无,绵绵缠缠?但一定要在呼吸非常柔和?匀畅的基础上而进行,是纯自然调节手段和方法?

      呼吸的四宜四忌

      1

      宜缓、慢、深、匀、细、长

      忌急、快、猛、促、暴、短

      特别是在初练时,以呼吸四十九度(次)为准。后仍需缓缓增加,切不可一次呼吸至百度以外。

      2

      宜洁、净、清、新、幽、静、宽

      忌尘、烟、灰、雾、杂、乱、窄

      宜于清晨选一宁静宽畅无吵闹,或旷野山林幽静之处所练之。练习期间最好在庭院户外,不可紧闭一狭室之中。

      3

      宜鼻、耳、窍、毛、孔

      忌口、撮、眼、瞪、屁

      练气时最忌以口出入。于每次练气开始时,不妨稍用口吐出胸中、肺胃部恶浊之气,并以三度(次)为准。再后之呼吸须使气从鼻孔出入,以防止污恶浊气侵袭肺部之害。并且呼吸时须一气到底,使肺之涨缩?收伸达到极限,才能尽到吐旧纳新之意用。

      4

      宜聚、守、平、稳、握

      忌散、乱、溢、驰、滞

      呼吸时决不能胡思乱想,而影响气路通畅。因为人身之气血,行之于虚,而滞在于实,如在呼吸当中思想散驰、胡思乱想,则气必凝结障害,久之则必成气痞之病,而适得其反损伤健康。

      以上诸法实属经验之方,若能常常行之自可受益。至功成之时,则周身之筋脉灵活,骨肉坚实。气与血合而行功,动可遂呼吸而贯注,静则神清而致用,意之所动,气即赴之。倘有局部疾患,以意领之,气到病去,气之功用神乎矣哉?

      人之生命以气为本,以息为先,以心为根,以肾为蒂。息总百脉,一呼则百脉皆开,一吸则百脉皆合。人之呼吸若常存心肾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炽,百骸之病皆可消也。

      然若欲*深化则需调息,息调则经络通达,百脉调和而能养真。

      如此,外能御疾病之生,内可滋脏腑之养。若更能于行、住、坐、卧之中做到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气门,卧则守脐下之玄珠,以至生生不息,浩然长存,达到意至而生气,气生则意成。经脉和顺,络脉调匀,腑滋生,相辅相成。正气存内,邪不可侵,自然能气与意合,息与神俱,绵绵长存,无有终时。自然长寿,亦无疾患矣。

      道家三种吐纳呼吸养生功

      行气,呼吸也,是吐纳、闭气、存气、胎息的称谓?亦属道家真人练功行气的术语,总称调息。通过有序的吐故纳新而排除胸中?体内各大经络脏器内部的污浊,而吸进新鲜气机以达到促进新陈代谢之目的?

      因为人体的活力之流在于气,尤其是体内之真气?气聚则生,气散则亡,而交换气机又在于呼吸?人从有生命那一刻起,就一分钟也离不开呼吸,有生命的存在就必须有呼吸的伴随?人三五天不吃饭照样有生命的存在,若三五分钟不呼吸就没有生命的可能?

      气乃人身生命之本,气行则血行,气泄则血凝?息乃*之根蒂,气与息合而为积性存命之本源?人之呼吸,起于心肺之间,行于通体百脉?出入于口鼻,一时有一千一百五十息,一昼夜计有一万三千五百息,多则不善,少亦不利?若倘有增减,久之则非病即亡也?

      在道家养生长寿的法门中非常注重吐纳行气的方法,主要流行有三种?

      三种吐纳行气方法

      1

      顺应息法

      主要从调理吞吐呼吸的软硬粗细着手?

      呼吸无声为平息法,吸气有声?呼气无声为柔息法?

      呼吸气中均有声为暴息法(属于炼性功的内壮之法)?

      全息无声为龟息法(属于练命功的高级吐纳*)?是以听息入手顺应为用,气从毛孔入,耳孔出?

      2

      停闭息法

      凡人之一呼一吸之间(吸-停-呼,或吸-呼之后吸-呼-停)都有一个很自然的间隔停顿的时间,或者说是适当改变呼气与吸气的正反比例,即吸长呼短,或者吸短呼长。

      这种纯自然呼吸气的方法,若加以有序化的柔合调节就能更大幅度地促进腹腔内压,而发生周期性的不自然之规律变化,并能增进胸腹腔及内经络系统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和调节整个内脏和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

      3

      意识息法

      是以意识带动呼吸、而调整吐纳的另类行功方法,仅凭意念启发活动思维,无固定之轨迹,一般采用的是圆运动和螺旋运动的思维程序,而带动和调节整个微呼吸系统。

      它是从自然呼吸开始,在心平气和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微呼吸方式,可顺可逆,可长可短,可定可转,可正可反,可有可无,绵绵缠缠?但一定要在呼吸非常柔和?匀畅的基础上而进行,是纯自然调节手段和方法?

      呼吸的四宜四忌

      1

      宜缓、慢、深、匀、细、长

      忌急、快、猛、促、暴、短

      特别是在初练时,以呼吸四十九度(次)为准。后仍需缓缓增加,切不可一次呼吸至百度以外。

      2

      宜洁、净、清、新、幽、静、宽

      忌尘、烟、灰、雾、杂、乱、窄

      宜于清晨选一宁静宽畅无吵闹,或旷野山林幽静之处所练之。练习期间最好在庭院户外,不可紧闭一狭室之中。

      3

      宜鼻、耳、窍、毛、孔

      忌口、撮、眼、瞪、屁

      练气时最忌以口出入。于每次练气开始时,不妨稍用口吐出胸中、肺胃部恶浊之气,并以三度(次)为准。再后之呼吸须使气从鼻孔出入,以防止污恶浊气侵袭肺部之害。并且呼吸时须一气到底,使肺之涨缩?收伸达到极限,才能尽到吐旧纳新之意用。

      4

      宜聚、守、平、稳、握

      忌散、乱、溢、驰、滞

      呼吸时决不能胡思乱想,而影响气路通畅。因为人身之气血,行之于虚,而滞在于实,如在呼吸当中思想散驰、胡思乱想,则气必凝结障害,久之则必成气痞之病,而适得其反损伤健康。

      以上诸法实属经验之方,若能常常行之自可受益。至功成之时,则周身之筋脉灵活,骨肉坚实。气与血合而行功,动可遂呼吸而贯注,静则神清而致用,意之所动,气即赴之。倘有局部疾患,以意领之,气到病去,气之功用神乎矣哉?

      人之生命以气为本,以息为先,以心为根,以肾为蒂。息总百脉,一呼则百脉皆开,一吸则百脉皆合。人之呼吸若常存心肾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炽,百骸之病皆可消也。

      然若欲*深化则需调息,息调则经络通达,百脉调和而能养真。

      如此,外能御疾病之生,内可滋脏腑之养。若更能于行、住、坐、卧之中做到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气门,卧则守脐下之玄珠,以至生生不息,浩然长存,达到意至而生气,气生则意成。经脉和顺,络脉调匀,腑滋生,相辅相成。正气存内,邪不可侵,自然能气与意合,息与神俱,绵绵长存,无有终时。自然长寿,亦无疾患矣。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