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衰老的名词解释
2024-03-23 08:22:23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之人体衰老的知识

       我们中华民族是注重养生的一个民族,从古至今一直有着“长生不老药”的传说,但是,这个传说是真有其事还是虚构的呢,今天用中医方面的知识来给大家解说下吧!

       肾气衰。在中医理论中,肾气是肾精生化之气。肾的具体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和性机能的活动及衰老都与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关系。古人们很早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在《黄帝内经》里有一篇文章叫《素问·上古天真论》,这篇文章就专门对我们身体的衰老与肾的关系,作了一个非常详尽的描述。它是按照性别划分来说的,文中女性以七年作为一个阶段,男性以八年作为一个阶段。原文里对女性是这样说的:“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段话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古代女性生理周期的变化。

       从生理规律来讲,七岁的女孩,肾气已经充足了,开始换牙,毛发之类也开始生长;二七也就是二七一十四,到了十四岁,女孩子天癸发育成熟,天癸实际上指的是经血,到了这个年龄,女孩子开始来月经,那么生理周期进入青春期,经水也有了,太冲脉也旺盛了,任脉也通了,在这个岁数实际上就已经为生孩子开始做准备了;到了三七二十一岁,肾气平和,智齿长就,身体也发育成熟到顶峰了;到了二十八岁,筋骨结实,毛发长到了极点,身体也十分强壮;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衰微,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都衰退了,面部枯槁,头发变白;到了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也就再不能生育了。这就是《黄帝内经》中对女性从七岁到四十九岁身体变化的一个概括。而对于男性文中则是以八年为周期。讲述了男性从八岁到六十四岁的生理周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具体的解释我们对照上面对女性的解释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这段文字精辟地论述了人体由生长发育转向衰老死亡的过程。       女子到了七岁左右,男子到了八岁左右,因肾气旺盛,促进了身体各部的发育成长至高峰又转向衰老。女子到了四十九岁左右,男子到了六十四岁左右,都因肾气的衰微,而呈现出衰老的现象,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缘于肾气的盛衰所引起的。我们通过不断地论证发现,原来人体衰老的原因的确与我们肾气的衰弱有直接关系。既然肾气的衰弱与我们的衰老有直接关系。那么,我们沿着这条路着手,只要能够延缓肾气衰老的过程,不就可以获得长寿方法了吗?       

       五脏衰。除了肾气衰老之外,其他四脏的衰老也是人体衰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衰老与心、肝、脾、胃也甚为相关。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心主全身的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血流缓滞就会逐渐导致心血管的病变及加速脏腑的衰老。我们已经知道肾精的保养是防衰老的重要手段,然而心对肾精的藏泻同样有着直接影响。清代沈金鳌在他所著的《杂病源流犀烛·遗泄源流》中引朱丹溪语:“主闭藏者肾,司疏泄者肝,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感则动,心动则火亦动,动则精自走。”我们看,心的状况也决定着肾气的盛衰,从而也影响着人体衰老的速度和程度。另外,中医认为心藏神,是君主之官,主宰着人体的所有精神情志活动,心神失调会导致神衰,而神衰又易引起形衰。《灵枢·邪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所以我们看出心神对衰老同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衰老与脾。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的运动关系着升清降浊过程,从而影响着生命的存亡,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以《黄帝内经》中极为强调胃气的存亡与生命机能的关系,专门提到:“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说明胃气对生命机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衰老的快慢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衰老与肝。肝主升发、疏泄,肝气的充旺影响着气血的通达,并对生机起着重要的振奋作用。如肝气不充,失于疏泄,就会导致气血怫郁、生机萎颓,则早衰就会来临。因此,在五脏之中,肝气是最早衰老的脏器。在《灵枢·天年》中把肝气衰列为五脏衰之首,在临床上,凡是患有慢性肝病的人,往往伴随有早衰的现象,这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衰老与肺。肺主一身之气,司阳气的敷布以及宗气的推动作用,肺气充则生机旺盛,肺气虚则气布无力,气化无以进行。所以肺气的盛衰同样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机能状况。肺又是主治节的器官,对人体的气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肺气虚则气化无力,肺失治节则人体生理功能就会失于协调,让衰老早早来临。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人体五脏功能的盛衰对人体衰老的快慢都有着决定性意义,而且是相互关联的。

       阴阳失衡。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阴阳平衡会被打破,会出现失衡的情况。中国古代哲学家在认知世界上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独到的见解,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两面。自然界如果阴阳失衡,四时的变化出现异常时,就可能会发生灾异。如地震、洪水泛滥、瘟疫流行等现象,这是自然界气化运行偏阳或偏阴出现“病变”的表现。

       作为万物之灵,人自然也不例外。中医中认为:体表与内脏相对,体表在外为阳,内脏在里为阴;脏与腑相对,腑的功能通达、运动为阳,脏的功能收藏、沉静为阴。中医同时认为人体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表现,阴阳平衡是生命健康的基本条件。但阴阳的平衡不等于阴阳的平等,在阴阳二气之中,阳气居于主导地位,对于保持生命的健康和各种功能活动的旺盛具有重要意义。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必须在阳气的推动下才能发挥正常活动,只有阳气强盛,人体才能强壮,才能抵御侵害,保证健康和长寿。

       阴阳失衡之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文中提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中也提到:“阳虚则外实,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各种阴与阳之间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中医里也把这称为“阴平阳秘”。但是,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的平衡被打乱了,导致阴阳之间出现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情况,人体就会随之出现各种病理状态。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经常出现失眠的现象,这是一类经常不能保证正常睡眠的疾病,在中医里称之为“不寐”,这也大多是因为情志失常、气机逆乱、阴阳失衡、阳盛阴衰、阳不入阴所导致的。

       再生堂品牌根据阴阳和五行,将产品分为暗金、灵木、玄水、净火和厚土。针对人身体部位的不同器官进行不同程度的调理和养护。例如:再生堂的佰仙萃通经络饮品,主要成分有人参(人工种植)、肉桂、干姜、砂仁、赤小豆、陈皮、茯苓、白芷、紫苏等药材,不仅能够畅通血脉和经络,更能养护心脏,健康养生。再有再生堂中的护肝片,属于灵木,能够疏肝理气、健脾解毒。既能更好的应酬,同时也进行养护,对亲人负责。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点。

       阴阳理论实际上贯穿了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和思维方式。用现代许多人的眼光来看,这种思维方式可能显得有些朴素,不太时髦,但它的确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科学的真知灼见。所以说人体衰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一是肾气衰,二是五脏衰,三是阴阳失衡。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如果我们能够从中找到一种方法,帮助体内的阴阳一直保持平衡的状态,那么,自然就可以减缓身体五脏的衰老进程,从时间上延缓衰老,也就能够达到却病长寿的目的了。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但是却忽略了人体衰老的秘密。现在人们开始寻找使人体衰老的原因,希望能实现“长生不老”!

中医养生之人体衰老的知识

       我们中华民族是注重养生的一个民族,从古至今一直有着“长生不老药”的传说,但是,这个传说是真有其事还是虚构的呢,今天用中医方面的知识来给大家解说下吧!

       肾气衰。在中医理论中,肾气是肾精生化之气。肾的具体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和性机能的活动及衰老都与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关系。古人们很早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在《黄帝内经》里有一篇文章叫《素问·上古天真论》,这篇文章就专门对我们身体的衰老与肾的关系,作了一个非常详尽的描述。它是按照性别划分来说的,文中女性以七年作为一个阶段,男性以八年作为一个阶段。原文里对女性是这样说的:“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段话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古代女性生理周期的变化。

       从生理规律来讲,七岁的女孩,肾气已经充足了,开始换牙,毛发之类也开始生长;二七也就是二七一十四,到了十四岁,女孩子天癸发育成熟,天癸实际上指的是经血,到了这个年龄,女孩子开始来月经,那么生理周期进入青春期,经水也有了,太冲脉也旺盛了,任脉也通了,在这个岁数实际上就已经为生孩子开始做准备了;到了三七二十一岁,肾气平和,智齿长就,身体也发育成熟到顶峰了;到了二十八岁,筋骨结实,毛发长到了极点,身体也十分强壮;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衰微,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都衰退了,面部枯槁,头发变白;到了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也就再不能生育了。这就是《黄帝内经》中对女性从七岁到四十九岁身体变化的一个概括。而对于男性文中则是以八年为周期。讲述了男性从八岁到六十四岁的生理周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具体的解释我们对照上面对女性的解释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这段文字精辟地论述了人体由生长发育转向衰老死亡的过程。       女子到了七岁左右,男子到了八岁左右,因肾气旺盛,促进了身体各部的发育成长至高峰又转向衰老。女子到了四十九岁左右,男子到了六十四岁左右,都因肾气的衰微,而呈现出衰老的现象,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缘于肾气的盛衰所引起的。我们通过不断地论证发现,原来人体衰老的原因的确与我们肾气的衰弱有直接关系。既然肾气的衰弱与我们的衰老有直接关系。那么,我们沿着这条路着手,只要能够延缓肾气衰老的过程,不就可以获得长寿方法了吗?       

       五脏衰。除了肾气衰老之外,其他四脏的衰老也是人体衰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衰老与心、肝、脾、胃也甚为相关。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心主全身的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血流缓滞就会逐渐导致心血管的病变及加速脏腑的衰老。我们已经知道肾精的保养是防衰老的重要手段,然而心对肾精的藏泻同样有着直接影响。清代沈金鳌在他所著的《杂病源流犀烛·遗泄源流》中引朱丹溪语:“主闭藏者肾,司疏泄者肝,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感则动,心动则火亦动,动则精自走。”我们看,心的状况也决定着肾气的盛衰,从而也影响着人体衰老的速度和程度。另外,中医认为心藏神,是君主之官,主宰着人体的所有精神情志活动,心神失调会导致神衰,而神衰又易引起形衰。《灵枢·邪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所以我们看出心神对衰老同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衰老与脾。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的运动关系着升清降浊过程,从而影响着生命的存亡,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以《黄帝内经》中极为强调胃气的存亡与生命机能的关系,专门提到:“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说明胃气对生命机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衰老的快慢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衰老与肝。肝主升发、疏泄,肝气的充旺影响着气血的通达,并对生机起着重要的振奋作用。如肝气不充,失于疏泄,就会导致气血怫郁、生机萎颓,则早衰就会来临。因此,在五脏之中,肝气是最早衰老的脏器。在《灵枢·天年》中把肝气衰列为五脏衰之首,在临床上,凡是患有慢性肝病的人,往往伴随有早衰的现象,这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衰老与肺。肺主一身之气,司阳气的敷布以及宗气的推动作用,肺气充则生机旺盛,肺气虚则气布无力,气化无以进行。所以肺气的盛衰同样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机能状况。肺又是主治节的器官,对人体的气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肺气虚则气化无力,肺失治节则人体生理功能就会失于协调,让衰老早早来临。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人体五脏功能的盛衰对人体衰老的快慢都有着决定性意义,而且是相互关联的。

       阴阳失衡。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阴阳平衡会被打破,会出现失衡的情况。中国古代哲学家在认知世界上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独到的见解,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两面。自然界如果阴阳失衡,四时的变化出现异常时,就可能会发生灾异。如地震、洪水泛滥、瘟疫流行等现象,这是自然界气化运行偏阳或偏阴出现“病变”的表现。

       作为万物之灵,人自然也不例外。中医中认为:体表与内脏相对,体表在外为阳,内脏在里为阴;脏与腑相对,腑的功能通达、运动为阳,脏的功能收藏、沉静为阴。中医同时认为人体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表现,阴阳平衡是生命健康的基本条件。但阴阳的平衡不等于阴阳的平等,在阴阳二气之中,阳气居于主导地位,对于保持生命的健康和各种功能活动的旺盛具有重要意义。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必须在阳气的推动下才能发挥正常活动,只有阳气强盛,人体才能强壮,才能抵御侵害,保证健康和长寿。

       阴阳失衡之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文中提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中也提到:“阳虚则外实,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各种阴与阳之间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中医里也把这称为“阴平阳秘”。但是,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的平衡被打乱了,导致阴阳之间出现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情况,人体就会随之出现各种病理状态。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经常出现失眠的现象,这是一类经常不能保证正常睡眠的疾病,在中医里称之为“不寐”,这也大多是因为情志失常、气机逆乱、阴阳失衡、阳盛阴衰、阳不入阴所导致的。

       再生堂品牌根据阴阳和五行,将产品分为暗金、灵木、玄水、净火和厚土。针对人身体部位的不同器官进行不同程度的调理和养护。例如:再生堂的佰仙萃通经络饮品,主要成分有人参(人工种植)、肉桂、干姜、砂仁、赤小豆、陈皮、茯苓、白芷、紫苏等药材,不仅能够畅通血脉和经络,更能养护心脏,健康养生。再有再生堂中的护肝片,属于灵木,能够疏肝理气、健脾解毒。既能更好的应酬,同时也进行养护,对亲人负责。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点。

       阴阳理论实际上贯穿了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和思维方式。用现代许多人的眼光来看,这种思维方式可能显得有些朴素,不太时髦,但它的确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科学的真知灼见。所以说人体衰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一是肾气衰,二是五脏衰,三是阴阳失衡。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如果我们能够从中找到一种方法,帮助体内的阴阳一直保持平衡的状态,那么,自然就可以减缓身体五脏的衰老进程,从时间上延缓衰老,也就能够达到却病长寿的目的了。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但是却忽略了人体衰老的秘密。现在人们开始寻找使人体衰老的原因,希望能实现“长生不老”!

中医养生之人体衰老的知识

       我们中华民族是注重养生的一个民族,从古至今一直有着“长生不老药”的传说,但是,这个传说是真有其事还是虚构的呢,今天用中医方面的知识来给大家解说下吧!

       肾气衰。在中医理论中,肾气是肾精生化之气。肾的具体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和性机能的活动及衰老都与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关系。古人们很早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在《黄帝内经》里有一篇文章叫《素问·上古天真论》,这篇文章就专门对我们身体的衰老与肾的关系,作了一个非常详尽的描述。它是按照性别划分来说的,文中女性以七年作为一个阶段,男性以八年作为一个阶段。原文里对女性是这样说的:“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段话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古代女性生理周期的变化。

       从生理规律来讲,七岁的女孩,肾气已经充足了,开始换牙,毛发之类也开始生长;二七也就是二七一十四,到了十四岁,女孩子天癸发育成熟,天癸实际上指的是经血,到了这个年龄,女孩子开始来月经,那么生理周期进入青春期,经水也有了,太冲脉也旺盛了,任脉也通了,在这个岁数实际上就已经为生孩子开始做准备了;到了三七二十一岁,肾气平和,智齿长就,身体也发育成熟到顶峰了;到了二十八岁,筋骨结实,毛发长到了极点,身体也十分强壮;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衰微,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都衰退了,面部枯槁,头发变白;到了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也就再不能生育了。这就是《黄帝内经》中对女性从七岁到四十九岁身体变化的一个概括。而对于男性文中则是以八年为周期。讲述了男性从八岁到六十四岁的生理周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具体的解释我们对照上面对女性的解释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这段文字精辟地论述了人体由生长发育转向衰老死亡的过程。       女子到了七岁左右,男子到了八岁左右,因肾气旺盛,促进了身体各部的发育成长至高峰又转向衰老。女子到了四十九岁左右,男子到了六十四岁左右,都因肾气的衰微,而呈现出衰老的现象,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缘于肾气的盛衰所引起的。我们通过不断地论证发现,原来人体衰老的原因的确与我们肾气的衰弱有直接关系。既然肾气的衰弱与我们的衰老有直接关系。那么,我们沿着这条路着手,只要能够延缓肾气衰老的过程,不就可以获得长寿方法了吗?       

       五脏衰。除了肾气衰老之外,其他四脏的衰老也是人体衰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衰老与心、肝、脾、胃也甚为相关。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心主全身的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血流缓滞就会逐渐导致心血管的病变及加速脏腑的衰老。我们已经知道肾精的保养是防衰老的重要手段,然而心对肾精的藏泻同样有着直接影响。清代沈金鳌在他所著的《杂病源流犀烛·遗泄源流》中引朱丹溪语:“主闭藏者肾,司疏泄者肝,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感则动,心动则火亦动,动则精自走。”我们看,心的状况也决定着肾气的盛衰,从而也影响着人体衰老的速度和程度。另外,中医认为心藏神,是君主之官,主宰着人体的所有精神情志活动,心神失调会导致神衰,而神衰又易引起形衰。《灵枢·邪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所以我们看出心神对衰老同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衰老与脾。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的运动关系着升清降浊过程,从而影响着生命的存亡,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以《黄帝内经》中极为强调胃气的存亡与生命机能的关系,专门提到:“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说明胃气对生命机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衰老的快慢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衰老与肝。肝主升发、疏泄,肝气的充旺影响着气血的通达,并对生机起着重要的振奋作用。如肝气不充,失于疏泄,就会导致气血怫郁、生机萎颓,则早衰就会来临。因此,在五脏之中,肝气是最早衰老的脏器。在《灵枢·天年》中把肝气衰列为五脏衰之首,在临床上,凡是患有慢性肝病的人,往往伴随有早衰的现象,这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衰老与肺。肺主一身之气,司阳气的敷布以及宗气的推动作用,肺气充则生机旺盛,肺气虚则气布无力,气化无以进行。所以肺气的盛衰同样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机能状况。肺又是主治节的器官,对人体的气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肺气虚则气化无力,肺失治节则人体生理功能就会失于协调,让衰老早早来临。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人体五脏功能的盛衰对人体衰老的快慢都有着决定性意义,而且是相互关联的。

       阴阳失衡。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阴阳平衡会被打破,会出现失衡的情况。中国古代哲学家在认知世界上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独到的见解,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两面。自然界如果阴阳失衡,四时的变化出现异常时,就可能会发生灾异。如地震、洪水泛滥、瘟疫流行等现象,这是自然界气化运行偏阳或偏阴出现“病变”的表现。

       作为万物之灵,人自然也不例外。中医中认为:体表与内脏相对,体表在外为阳,内脏在里为阴;脏与腑相对,腑的功能通达、运动为阳,脏的功能收藏、沉静为阴。中医同时认为人体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表现,阴阳平衡是生命健康的基本条件。但阴阳的平衡不等于阴阳的平等,在阴阳二气之中,阳气居于主导地位,对于保持生命的健康和各种功能活动的旺盛具有重要意义。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必须在阳气的推动下才能发挥正常活动,只有阳气强盛,人体才能强壮,才能抵御侵害,保证健康和长寿。

       阴阳失衡之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文中提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中也提到:“阳虚则外实,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各种阴与阳之间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中医里也把这称为“阴平阳秘”。但是,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的平衡被打乱了,导致阴阳之间出现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情况,人体就会随之出现各种病理状态。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经常出现失眠的现象,这是一类经常不能保证正常睡眠的疾病,在中医里称之为“不寐”,这也大多是因为情志失常、气机逆乱、阴阳失衡、阳盛阴衰、阳不入阴所导致的。

       再生堂品牌根据阴阳和五行,将产品分为暗金、灵木、玄水、净火和厚土。针对人身体部位的不同器官进行不同程度的调理和养护。例如:再生堂的佰仙萃通经络饮品,主要成分有人参(人工种植)、肉桂、干姜、砂仁、赤小豆、陈皮、茯苓、白芷、紫苏等药材,不仅能够畅通血脉和经络,更能养护心脏,健康养生。再有再生堂中的护肝片,属于灵木,能够疏肝理气、健脾解毒。既能更好的应酬,同时也进行养护,对亲人负责。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点。

       阴阳理论实际上贯穿了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和思维方式。用现代许多人的眼光来看,这种思维方式可能显得有些朴素,不太时髦,但它的确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科学的真知灼见。所以说人体衰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一是肾气衰,二是五脏衰,三是阴阳失衡。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如果我们能够从中找到一种方法,帮助体内的阴阳一直保持平衡的状态,那么,自然就可以减缓身体五脏的衰老进程,从时间上延缓衰老,也就能够达到却病长寿的目的了。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但是却忽略了人体衰老的秘密。现在人们开始寻找使人体衰老的原因,希望能实现“长生不老”!

衰老名词解释

指机体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进行性降低、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可分为两类: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前者指成熟期后出现的生理性退化过程,后者是由于各种外来因素(包括各种疾病)所导致的老年性变化。两者实际很难区分。总之,衰老是许多病理、生理和心理过程的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是个体生长发育最后阶段的生物学心理学过程。

衰老名词解释

指机体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进行性降低、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可分为两类: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前者指成熟期后出现的生理性退化过程,后者是由于各种外来因素(包括各种疾病)所导致的老年性变化。两者实际很难区分。总之,衰老是许多病理、生理和心理过程的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是个体生长发育最后阶段的生物学心理学过程。

衰老名词解释

指机体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进行性降低、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可分为两类: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前者指成熟期后出现的生理性退化过程,后者是由于各种外来因素(包括各种疾病)所导致的老年性变化。两者实际很难区分。总之,衰老是许多病理、生理和心理过程的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是个体生长发育最后阶段的生物学心理学过程。

中医养生知识——中西医对人体(器官)衰老的认识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自古以来,渴求长生不老,是人类美好的愿望。衰老是随年龄增加,机体各组织、器官缓慢出现、普遍发生的退行性变化过程。对人类而言,衰老具体表现为头发花白、皮肤皱褶、行动迟缓、相关激素分泌减少、记忆功能减退以及多脏器退行性变化等现象。

养生 的目的就是延缓衰老,增长寿命。因此,对衰老的认识很关键。下面仅就中西医对衰老的过程的认识(衰老的机理不做讨论),比较如下。

中医 养生 之人体衰老的知识

中医认为人体衰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一是肾气衰,二是五脏衰,三是阴阳失衡。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如果我们能够从中找到一种方法,帮助体内的阴阳一直保持平衡的状态,那么,自然就可以减缓身体五脏的衰老进程,从时间上延缓衰老,也就能够达到却病长寿的目的了。我们中华民族是注重 养生 的一个民族,从古至今一直希望大家“长生不老药”

1.从先天之本——肾气衰老变化,谈男女衰老变化。

1.1女子的生长衰老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1.2男子的生长与衰老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2.影响“中医五脏”衰老的因素

除了肾气衰老之外,其他四脏的衰老也是人体衰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衰老与心、肝、脾、胃也甚为相关。

2.1衰老与心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 养生 则殃。”心主全身的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血流缓滞就会逐渐导致心血管的病变及加速脏腑的衰老。清代沈金鳌在他所著的《杂病源流犀烛·遗泄源流》中引朱丹溪语:“主闭藏者肾,司疏泄者肝,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感则动,心动则火亦动,动则精自走。”我们看,心的状况也决定着肾气的盛衰,从而也影响着人体衰老的速度和程度。另外,中医认为心藏神,是君主之官,主宰着人体的所有精神情志活动,心神失调会导致神衰,而神衰又易引起形衰。《灵枢·邪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所以我们看出心神对衰老同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2衰老与脾

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的运动关系着升清降浊过程,从而影响着生命的存亡,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以《黄帝内经》中极为强调胃气的存亡与生命机能的关系,专门提到:“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说明胃气对生命机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衰老的快慢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2.3衰老与肝

肝主升发、疏泄,肝气的充旺影响着气血的通达,并对生机起着重要的振奋作用。如肝气不充,失于疏泄,就会导致气血怫郁、生机萎颓,则早衰就会来临。因此,在五脏之中,肝气是最早衰老的脏器。在《灵枢·天年》中把肝气衰列为五脏衰之首 (西医认为肝脏最晚衰老) ,在临床上,凡是患有慢性肝病的人,往往伴随有早衰的现象,这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2.4衰老与肺

肺主一身之气,司阳气的敷布以及宗气的推动作用,肺气充则生机旺盛,肺气虚则气布无力,气化无以进行。所以肺气的盛衰同样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机能状况。肺又是主治节的器官,对人体的气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肺气虚则气化无力,肺失治节则人体生理功能就会失于协调,让衰老早早来临。

3.阴阳失衡

中医同时认为人体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表现,阴阳平衡是生命 健康 的基本条件。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各种阴与阳之间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中医里也把这称为“阴平阳秘”。阴阳的平衡不等于阴阳的平等,在阴阳二气之中,阳气居于主导地位,对于保持生命的 健康 和各种功能活动的旺盛具有重要意义。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必须在阳气的推动下才能发挥正常活动,只有阳气强盛,人体才能强壮,才能抵御侵害,保证 健康 和长寿。

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的平衡被打乱了,导致阴阳之间出现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情况,人体就会随之出现各种病理状态。阴阳失衡之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文中提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中也提到:“阳虚则外实,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比如,随着 社会 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经常出现失眠的现象,这是一类经常不能保证正常睡眠的疾病,在中医里称之为“不寐”,这也大多是因为情志失常、气机逆乱、阴阳失衡、阳盛阴衰、阳不入阴所导致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年四十,而阴气白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有余而耳目聪明,身体强健,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恢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内经》对衰老开始年龄和规律的具体描述,指导了后世医家的抗衰老实践,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传忠录》提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敢云心得,历验已多,是固然矣”。

西医对人体器官衰老的认识

人体器官衰老时间表

1.大脑是最先开始衰老的器官,大脑开始衰老20岁。我们降临人世时,神经细胞的数量有1000亿个左右,但从20岁起开始逐年下降。到了40岁,神经细胞的数量开始以每天1万个的惊人速度递减,从而对记忆力、协调性及大脑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成年人的记忆力往往不如小孩,中年之后记忆力更是大大减退。

2.肺开始衰老20岁。不少运动员的黄金时期是十来岁,他们不少人在20岁左右就不得不退役,这是因为肺从20岁时就开始衰老。30岁时,普通男性每次呼吸会吸入约950毫升的空气;而到了70岁,这一数字降至约473毫升,正好减少了一半。

3.皮肤开始衰老25岁. 随着生成胶原蛋白的速度减缓,加上能够让皮肤迅速弹回去的弹性蛋白弹性减小,甚至发生断裂,皮肤在25岁左右开始自然衰老。死皮细胞不会很快脱落,生成的新皮细胞的量可能会略微减少,这就是皱纹产生的原因。

4.肌肉开始衰老30岁。30岁以后,肌肉衰竭速度大于生长速度。过了40岁,肌肉开始以每年0.5%到2%的速度减少。

5.头发开始衰老30岁。男性通常到30岁后毛发生长能力变弱,头发数量减少。多数人到35岁时,头发中的黑色素细胞活跃性逐渐降低,会长出一些白头发。

6.骨骼开始衰老35岁。儿童骨骼生长速度很快,只要2年就可完全再生。成年人的骨骼完全再生需要10年。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是,35岁骨质开始流失,进入老化过程。骨骼大小和密度的缩减可能会导致身高降低。椎骨中间的骨骼会萎缩或者碎裂。

7.眼部肌肉会变得越来越无力 ,眼睛开始衰老:40岁。老花情况比我们预想中出现得早,一般人从40岁开始就变成了“远视眼”。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肌肉变得越来越无力,眼睛的聚焦能力开始下降。

8.心脏开始衰老40岁。人40岁开始,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大幅降低,这是因为血管逐渐失去弹性,动脉也可能变硬或者变得阻塞,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脂肪在冠状动脉堆积形成。

9.牙齿开始衰老40岁。人变老的时候,唾液的分泌量会减少。唾液可冲走细菌,唾液减少,牙齿和牙龈更易腐烂。牙周的牙龈组织流失后,牙龈会萎缩,这是40岁以上成年人常见的状况。

10.肾脏开始衰老50岁. 肾脏过滤量从50岁开始减少,肾过滤可将血流中的废物过滤掉,肾过滤量减少的后果是,人失去了夜间憋尿功能,需要多次跑卫生间。75岁老人的肾过滤量是30岁壮年的一半。

11.前列腺开始衰老50岁。前列腺常随年龄而增大,引发的问题包括小便次数的增加。前列腺吸收大量*激素会加快前列腺细胞的生长,引起前列腺增生。这就是良性前列腺增生,这种现象困扰着50岁以上的半数男子。

12.肠胃开始衰老55岁。如果肠内的有害和有益细菌之间能达到平衡,肠胃就是 健康 的。人们在55岁之后,往往会感到肠胃经常有不适的感觉,这是因为此时肠胃开始衰老之后,肠道内的环境开始恶化,不太适合有益细菌的生存,有益细菌的数量逐年下降。

13.耳朵开始衰老55岁。从55岁开始,内耳内的“毛发细胞”开始减少。毛发细胞可接受声振动,并将声振动传给大脑。

14.舌和鼻开始衰老60岁。过了60岁,味觉和嗅觉逐渐衰退,人一生中最初舌头上分布有大约10000个味蕾。到老了之后这个数可能要减半。

15.膀胱开始衰老65岁。65岁时,我们更有可能丧失对膀胱的控制,这会引起上厕所的次数更为频繁,尤其是肌肉的伸缩性下降,使得膀胱中的尿液不能彻底排空,反过来导致尿道感染。

16.嗓子开始衰老:65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声音会变得轻声细气,且越来越沙哑。这是因为喉咙里的软组织弱化,影响声音的音质、响亮程度和质量。这时,女人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沙哑,音质越来越低;而男人的声音越来越弱,音质越来越高。

17.肝脏开始衰老70岁。 肝脏似乎是体内唯一能挑战老化进程的器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大,手术切除一块肝后,3个月内它就会长成一个完整的肝。如果捐赠人不饮酒不吸毒,或者没有患过传染病,那么70岁老人的肝也可以移植给20岁的年轻人。

中医养生知识——中西医对人体(器官)衰老的认识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自古以来,渴求长生不老,是人类美好的愿望。衰老是随年龄增加,机体各组织、器官缓慢出现、普遍发生的退行性变化过程。对人类而言,衰老具体表现为头发花白、皮肤皱褶、行动迟缓、相关激素分泌减少、记忆功能减退以及多脏器退行性变化等现象。

养生 的目的就是延缓衰老,增长寿命。因此,对衰老的认识很关键。下面仅就中西医对衰老的过程的认识(衰老的机理不做讨论),比较如下。

中医 养生 之人体衰老的知识

中医认为人体衰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一是肾气衰,二是五脏衰,三是阴阳失衡。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如果我们能够从中找到一种方法,帮助体内的阴阳一直保持平衡的状态,那么,自然就可以减缓身体五脏的衰老进程,从时间上延缓衰老,也就能够达到却病长寿的目的了。我们中华民族是注重 养生 的一个民族,从古至今一直希望大家“长生不老药”

1.从先天之本——肾气衰老变化,谈男女衰老变化。

1.1女子的生长衰老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1.2男子的生长与衰老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2.影响“中医五脏”衰老的因素

除了肾气衰老之外,其他四脏的衰老也是人体衰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衰老与心、肝、脾、胃也甚为相关。

2.1衰老与心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 养生 则殃。”心主全身的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血流缓滞就会逐渐导致心血管的病变及加速脏腑的衰老。清代沈金鳌在他所著的《杂病源流犀烛·遗泄源流》中引朱丹溪语:“主闭藏者肾,司疏泄者肝,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感则动,心动则火亦动,动则精自走。”我们看,心的状况也决定着肾气的盛衰,从而也影响着人体衰老的速度和程度。另外,中医认为心藏神,是君主之官,主宰着人体的所有精神情志活动,心神失调会导致神衰,而神衰又易引起形衰。《灵枢·邪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所以我们看出心神对衰老同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2衰老与脾

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的运动关系着升清降浊过程,从而影响着生命的存亡,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以《黄帝内经》中极为强调胃气的存亡与生命机能的关系,专门提到:“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说明胃气对生命机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衰老的快慢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2.3衰老与肝

肝主升发、疏泄,肝气的充旺影响着气血的通达,并对生机起着重要的振奋作用。如肝气不充,失于疏泄,就会导致气血怫郁、生机萎颓,则早衰就会来临。因此,在五脏之中,肝气是最早衰老的脏器。在《灵枢·天年》中把肝气衰列为五脏衰之首 (西医认为肝脏最晚衰老) ,在临床上,凡是患有慢性肝病的人,往往伴随有早衰的现象,这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2.4衰老与肺

肺主一身之气,司阳气的敷布以及宗气的推动作用,肺气充则生机旺盛,肺气虚则气布无力,气化无以进行。所以肺气的盛衰同样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机能状况。肺又是主治节的器官,对人体的气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肺气虚则气化无力,肺失治节则人体生理功能就会失于协调,让衰老早早来临。

3.阴阳失衡

中医同时认为人体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表现,阴阳平衡是生命 健康 的基本条件。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各种阴与阳之间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中医里也把这称为“阴平阳秘”。阴阳的平衡不等于阴阳的平等,在阴阳二气之中,阳气居于主导地位,对于保持生命的 健康 和各种功能活动的旺盛具有重要意义。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必须在阳气的推动下才能发挥正常活动,只有阳气强盛,人体才能强壮,才能抵御侵害,保证 健康 和长寿。

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的平衡被打乱了,导致阴阳之间出现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情况,人体就会随之出现各种病理状态。阴阳失衡之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文中提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中也提到:“阳虚则外实,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比如,随着 社会 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经常出现失眠的现象,这是一类经常不能保证正常睡眠的疾病,在中医里称之为“不寐”,这也大多是因为情志失常、气机逆乱、阴阳失衡、阳盛阴衰、阳不入阴所导致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年四十,而阴气白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有余而耳目聪明,身体强健,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恢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内经》对衰老开始年龄和规律的具体描述,指导了后世医家的抗衰老实践,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传忠录》提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敢云心得,历验已多,是固然矣”。

西医对人体器官衰老的认识

人体器官衰老时间表

1.大脑是最先开始衰老的器官,大脑开始衰老20岁。我们降临人世时,神经细胞的数量有1000亿个左右,但从20岁起开始逐年下降。到了40岁,神经细胞的数量开始以每天1万个的惊人速度递减,从而对记忆力、协调性及大脑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成年人的记忆力往往不如小孩,中年之后记忆力更是大大减退。

2.肺开始衰老20岁。不少运动员的黄金时期是十来岁,他们不少人在20岁左右就不得不退役,这是因为肺从20岁时就开始衰老。30岁时,普通男性每次呼吸会吸入约950毫升的空气;而到了70岁,这一数字降至约473毫升,正好减少了一半。

3.皮肤开始衰老25岁. 随着生成胶原蛋白的速度减缓,加上能够让皮肤迅速弹回去的弹性蛋白弹性减小,甚至发生断裂,皮肤在25岁左右开始自然衰老。死皮细胞不会很快脱落,生成的新皮细胞的量可能会略微减少,这就是皱纹产生的原因。

4.肌肉开始衰老30岁。30岁以后,肌肉衰竭速度大于生长速度。过了40岁,肌肉开始以每年0.5%到2%的速度减少。

5.头发开始衰老30岁。男性通常到30岁后毛发生长能力变弱,头发数量减少。多数人到35岁时,头发中的黑色素细胞活跃性逐渐降低,会长出一些白头发。

6.骨骼开始衰老35岁。儿童骨骼生长速度很快,只要2年就可完全再生。成年人的骨骼完全再生需要10年。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是,35岁骨质开始流失,进入老化过程。骨骼大小和密度的缩减可能会导致身高降低。椎骨中间的骨骼会萎缩或者碎裂。

7.眼部肌肉会变得越来越无力 ,眼睛开始衰老:40岁。老花情况比我们预想中出现得早,一般人从40岁开始就变成了“远视眼”。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肌肉变得越来越无力,眼睛的聚焦能力开始下降。

8.心脏开始衰老40岁。人40岁开始,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大幅降低,这是因为血管逐渐失去弹性,动脉也可能变硬或者变得阻塞,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脂肪在冠状动脉堆积形成。

9.牙齿开始衰老40岁。人变老的时候,唾液的分泌量会减少。唾液可冲走细菌,唾液减少,牙齿和牙龈更易腐烂。牙周的牙龈组织流失后,牙龈会萎缩,这是40岁以上成年人常见的状况。

10.肾脏开始衰老50岁. 肾脏过滤量从50岁开始减少,肾过滤可将血流中的废物过滤掉,肾过滤量减少的后果是,人失去了夜间憋尿功能,需要多次跑卫生间。75岁老人的肾过滤量是30岁壮年的一半。

11.前列腺开始衰老50岁。前列腺常随年龄而增大,引发的问题包括小便次数的增加。前列腺吸收大量*激素会加快前列腺细胞的生长,引起前列腺增生。这就是良性前列腺增生,这种现象困扰着50岁以上的半数男子。

12.肠胃开始衰老55岁。如果肠内的有害和有益细菌之间能达到平衡,肠胃就是 健康 的。人们在55岁之后,往往会感到肠胃经常有不适的感觉,这是因为此时肠胃开始衰老之后,肠道内的环境开始恶化,不太适合有益细菌的生存,有益细菌的数量逐年下降。

13.耳朵开始衰老55岁。从55岁开始,内耳内的“毛发细胞”开始减少。毛发细胞可接受声振动,并将声振动传给大脑。

14.舌和鼻开始衰老60岁。过了60岁,味觉和嗅觉逐渐衰退,人一生中最初舌头上分布有大约10000个味蕾。到老了之后这个数可能要减半。

15.膀胱开始衰老65岁。65岁时,我们更有可能丧失对膀胱的控制,这会引起上厕所的次数更为频繁,尤其是肌肉的伸缩性下降,使得膀胱中的尿液不能彻底排空,反过来导致尿道感染。

16.嗓子开始衰老:65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声音会变得轻声细气,且越来越沙哑。这是因为喉咙里的软组织弱化,影响声音的音质、响亮程度和质量。这时,女人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沙哑,音质越来越低;而男人的声音越来越弱,音质越来越高。

17.肝脏开始衰老70岁。 肝脏似乎是体内唯一能挑战老化进程的器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大,手术切除一块肝后,3个月内它就会长成一个完整的肝。如果捐赠人不饮酒不吸毒,或者没有患过传染病,那么70岁老人的肝也可以移植给20岁的年轻人。

求大神回复!请问中医养生健康的基本概论有哪些呢?

一、天年与衰老(一)天年
“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之寿命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人的自然寿命谓之天年,亦即天赋之年寿。生命的年限,即机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之为寿命。通常以年龄(指年代年龄,又称历法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个体寿命有长有短,但大都不会超过一个最长的限度,人类自然寿命的最高限度,称之为寿限。一般而言,人类的最高寿命不超过120岁。“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养生论》)。千百年来,人类的寿限并无重大突破。
人生历程按年龄划分:初生曰婴,初语曰儿,初行曰孩,初学曰童,二十曰青年,三十曰壮年,四十曰强年,五十(亦称半百)曰中年,六十日耆,七十曰老,八十曰耋,九十曰耄,九十以上曰寿考。
(二)衰老
1.衰老的概念:衰,衰弱,衰退之谓。老,年纪大,与“少”相对。引申为衰,与“壮”相对。衰老,老而且衰之义,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渐降低的过程。
衰老与老年不能等同,衰老是生命的动态过程,而老年则是整个机体的一个年龄阶段。
老年未必均衰,衰亦未必均老,故有“老当益壮”、“未老先衰”之说。年满60为“花甲”,为“下寿”,在历代文献上对老年开始年龄界限说法不一,但一般视肋岁为老年期的开始年龄。按新的年龄划分标准,60—74岁为准老年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
2.衰老的发生机理
(1)阴阳失调:人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是人寿命的根本。“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匀平,命日子人”,人体是一个阴阳运动协调平衡的统一体。人生历程就是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之间的阴阳运动平衡的过程。阴阳协调平衡与否,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阴阳失调则机体即可招致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从而疾病丛生,而现衰老。因此,掌握生命阴阳运动的规律,围绕燮理阴阳,进行养生,使其达到平衡协调,是推迟衰老,延年益寿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养生学理论的核心。中国的传统健身术和*,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传统*概括为虚实、刚柔、吸斥、动静、开合、起落、放收、进退八法。此八法完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协调乎衡的规律。又如太极拳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相济,动静相兼,每个姿势和动作都体现了阴阳相反相成,协调平衡理论。总之,保持阴阳运动平衡状态是延年益寿的根本,调节阴阳,使人体内外阴阳平衡协调,则可抗衰防老。
(2)脏腑虚衰: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五脏阴阳是人体阴阳之根本,故五脏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五脏坚固,为长寿之根,而五脏皆虚,是衰老之本。
肾气虚衰: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真阴真阳寓于其中,为元气生生不息之地、阴阳化生之源泉、五脏六腑之本。肾气充盛,元气充足,阴平阳秘,生化不已,则精神健旺,形体强健,而肾气虚衰,元气不足,阴损阳耗,生化衰惫,人之衰老就会加速而来。
脾胃虚衰:脾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肾同为五脏六腑之本。人以水谷为本,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均赖脾胃以生。脾胃虚衰,化源不足,气血亏虚,元气不充,则体弱多病而早衰。故曰:脾胃为养生之本。调理脾胃为“养老之大要”。
心脏虚衰:心藏神而主血脉,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活动的主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素问·灵兰秘典论》)。心旷神悦。气血充足,体强神旺,寿延年增。反之,“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脏虚衰,气亏血少,体弱神疲,早衰减寿。故历代养生学家尤其强调保养心神,认为调养心神乃养生之宗,治病之本。
肝脏衰惫: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主藏血而为血海。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为天地之体用,为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肝气条达,气机调畅,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纵横往来,气血周流,并行不悖。肝为气化之本,脏腑经络之气化,皆赖肝之气化以鼓舞。肝为五脏之贼,随着年龄增长,肝气日衰,肝血日虚,疏泄不利,则性情变异,百脉不定,鬓发憔焦,筋萎为痨,而不能终其寿。
肺脏衰弱:肺主气,司呼吸,为百脉之宗。人生以气为本,“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气贵运行不息,升降有常,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及寿夭的关键。肺气虚衰,治节不行,则多病早衰而夭亡。
(3)精气衰竭:人身“三宝”——精、气、神,是养生的关键。精为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四肢、九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均以精气为源泉与动力。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精是气、形、神的基础,亦是健康和长寿的根本。故曰:“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宜壮,皆本乎精也”(《类经·摄生类》)。精贵充盈固秘,而难成易亏,故保精存精为寿命之本。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一)顺应自然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

求大神回复!请问中医养生健康的基本概论有哪些呢?

一、天年与衰老(一)天年
“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之寿命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人的自然寿命谓之天年,亦即天赋之年寿。生命的年限,即机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之为寿命。通常以年龄(指年代年龄,又称历法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个体寿命有长有短,但大都不会超过一个最长的限度,人类自然寿命的最高限度,称之为寿限。一般而言,人类的最高寿命不超过120岁。“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养生论》)。千百年来,人类的寿限并无重大突破。
人生历程按年龄划分:初生曰婴,初语曰儿,初行曰孩,初学曰童,二十曰青年,三十曰壮年,四十曰强年,五十(亦称半百)曰中年,六十日耆,七十曰老,八十曰耋,九十曰耄,九十以上曰寿考。
(二)衰老
1.衰老的概念:衰,衰弱,衰退之谓。老,年纪大,与“少”相对。引申为衰,与“壮”相对。衰老,老而且衰之义,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渐降低的过程。
衰老与老年不能等同,衰老是生命的动态过程,而老年则是整个机体的一个年龄阶段。
老年未必均衰,衰亦未必均老,故有“老当益壮”、“未老先衰”之说。年满60为“花甲”,为“下寿”,在历代文献上对老年开始年龄界限说法不一,但一般视肋岁为老年期的开始年龄。按新的年龄划分标准,60—74岁为准老年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
2.衰老的发生机理
(1)阴阳失调:人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是人寿命的根本。“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匀平,命日子人”,人体是一个阴阳运动协调平衡的统一体。人生历程就是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之间的阴阳运动平衡的过程。阴阳协调平衡与否,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阴阳失调则机体即可招致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从而疾病丛生,而现衰老。因此,掌握生命阴阳运动的规律,围绕燮理阴阳,进行养生,使其达到平衡协调,是推迟衰老,延年益寿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养生学理论的核心。中国的传统健身术和*,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传统*概括为虚实、刚柔、吸斥、动静、开合、起落、放收、进退八法。此八法完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协调乎衡的规律。又如太极拳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相济,动静相兼,每个姿势和动作都体现了阴阳相反相成,协调平衡理论。总之,保持阴阳运动平衡状态是延年益寿的根本,调节阴阳,使人体内外阴阳平衡协调,则可抗衰防老。
(2)脏腑虚衰: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五脏阴阳是人体阴阳之根本,故五脏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五脏坚固,为长寿之根,而五脏皆虚,是衰老之本。
肾气虚衰: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真阴真阳寓于其中,为元气生生不息之地、阴阳化生之源泉、五脏六腑之本。肾气充盛,元气充足,阴平阳秘,生化不已,则精神健旺,形体强健,而肾气虚衰,元气不足,阴损阳耗,生化衰惫,人之衰老就会加速而来。
脾胃虚衰:脾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肾同为五脏六腑之本。人以水谷为本,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均赖脾胃以生。脾胃虚衰,化源不足,气血亏虚,元气不充,则体弱多病而早衰。故曰:脾胃为养生之本。调理脾胃为“养老之大要”。
心脏虚衰:心藏神而主血脉,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活动的主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素问·灵兰秘典论》)。心旷神悦。气血充足,体强神旺,寿延年增。反之,“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脏虚衰,气亏血少,体弱神疲,早衰减寿。故历代养生学家尤其强调保养心神,认为调养心神乃养生之宗,治病之本。
肝脏衰惫: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主藏血而为血海。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为天地之体用,为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肝气条达,气机调畅,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纵横往来,气血周流,并行不悖。肝为气化之本,脏腑经络之气化,皆赖肝之气化以鼓舞。肝为五脏之贼,随着年龄增长,肝气日衰,肝血日虚,疏泄不利,则性情变异,百脉不定,鬓发憔焦,筋萎为痨,而不能终其寿。
肺脏衰弱:肺主气,司呼吸,为百脉之宗。人生以气为本,“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气贵运行不息,升降有常,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及寿夭的关键。肺气虚衰,治节不行,则多病早衰而夭亡。
(3)精气衰竭:人身“三宝”——精、气、神,是养生的关键。精为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四肢、九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均以精气为源泉与动力。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精是气、形、神的基础,亦是健康和长寿的根本。故曰:“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宜壮,皆本乎精也”(《类经·摄生类》)。精贵充盈固秘,而难成易亏,故保精存精为寿命之本。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一)顺应自然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

求大神回复!请问中医养生健康的基本概论有哪些呢?

一、天年与衰老(一)天年
“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之寿命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人的自然寿命谓之天年,亦即天赋之年寿。生命的年限,即机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之为寿命。通常以年龄(指年代年龄,又称历法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个体寿命有长有短,但大都不会超过一个最长的限度,人类自然寿命的最高限度,称之为寿限。一般而言,人类的最高寿命不超过120岁。“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养生论》)。千百年来,人类的寿限并无重大突破。
人生历程按年龄划分:初生曰婴,初语曰儿,初行曰孩,初学曰童,二十曰青年,三十曰壮年,四十曰强年,五十(亦称半百)曰中年,六十日耆,七十曰老,八十曰耋,九十曰耄,九十以上曰寿考。
(二)衰老
1.衰老的概念:衰,衰弱,衰退之谓。老,年纪大,与“少”相对。引申为衰,与“壮”相对。衰老,老而且衰之义,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渐降低的过程。
衰老与老年不能等同,衰老是生命的动态过程,而老年则是整个机体的一个年龄阶段。
老年未必均衰,衰亦未必均老,故有“老当益壮”、“未老先衰”之说。年满60为“花甲”,为“下寿”,在历代文献上对老年开始年龄界限说法不一,但一般视肋岁为老年期的开始年龄。按新的年龄划分标准,60—74岁为准老年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
2.衰老的发生机理
(1)阴阳失调:人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是人寿命的根本。“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匀平,命日子人”,人体是一个阴阳运动协调平衡的统一体。人生历程就是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之间的阴阳运动平衡的过程。阴阳协调平衡与否,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阴阳失调则机体即可招致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从而疾病丛生,而现衰老。因此,掌握生命阴阳运动的规律,围绕燮理阴阳,进行养生,使其达到平衡协调,是推迟衰老,延年益寿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养生学理论的核心。中国的传统健身术和*,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传统*概括为虚实、刚柔、吸斥、动静、开合、起落、放收、进退八法。此八法完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协调乎衡的规律。又如太极拳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相济,动静相兼,每个姿势和动作都体现了阴阳相反相成,协调平衡理论。总之,保持阴阳运动平衡状态是延年益寿的根本,调节阴阳,使人体内外阴阳平衡协调,则可抗衰防老。
(2)脏腑虚衰: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五脏阴阳是人体阴阳之根本,故五脏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五脏坚固,为长寿之根,而五脏皆虚,是衰老之本。
肾气虚衰: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真阴真阳寓于其中,为元气生生不息之地、阴阳化生之源泉、五脏六腑之本。肾气充盛,元气充足,阴平阳秘,生化不已,则精神健旺,形体强健,而肾气虚衰,元气不足,阴损阳耗,生化衰惫,人之衰老就会加速而来。
脾胃虚衰:脾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肾同为五脏六腑之本。人以水谷为本,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均赖脾胃以生。脾胃虚衰,化源不足,气血亏虚,元气不充,则体弱多病而早衰。故曰:脾胃为养生之本。调理脾胃为“养老之大要”。
心脏虚衰:心藏神而主血脉,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活动的主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素问·灵兰秘典论》)。心旷神悦。气血充足,体强神旺,寿延年增。反之,“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脏虚衰,气亏血少,体弱神疲,早衰减寿。故历代养生学家尤其强调保养心神,认为调养心神乃养生之宗,治病之本。
肝脏衰惫: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主藏血而为血海。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为天地之体用,为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肝气条达,气机调畅,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纵横往来,气血周流,并行不悖。肝为气化之本,脏腑经络之气化,皆赖肝之气化以鼓舞。肝为五脏之贼,随着年龄增长,肝气日衰,肝血日虚,疏泄不利,则性情变异,百脉不定,鬓发憔焦,筋萎为痨,而不能终其寿。
肺脏衰弱:肺主气,司呼吸,为百脉之宗。人生以气为本,“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气贵运行不息,升降有常,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及寿夭的关键。肺气虚衰,治节不行,则多病早衰而夭亡。
(3)精气衰竭:人身“三宝”——精、气、神,是养生的关键。精为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四肢、九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均以精气为源泉与动力。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精是气、形、神的基础,亦是健康和长寿的根本。故曰:“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宜壮,皆本乎精也”(《类经·摄生类》)。精贵充盈固秘,而难成易亏,故保精存精为寿命之本。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一)顺应自然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

名词解释老化

老化,老年心理学术语。老化专指人的生长发育、成熟到衰退过程的后一阶段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而衰老则是老化的结局。

名词解释老化

老化,老年心理学术语。老化专指人的生长发育、成熟到衰退过程的后一阶段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而衰老则是老化的结局。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养生,即是保养生命之意。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中就已具体地论述了养生保健的问题,积累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古时称为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与现在所说的“卫生”是同义词。中医养生之道,古今中外,享有盛名,这也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一个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强,主要靠人体的精神平衡、内分泌平衡、营养平衡、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等来保证。养生应该从胚胎——零岁开始,直至寿终正寝为止。儿胎时,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未“全”,禀质未定,倘若孕妇衣食住行合乎卫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均适寒温,不妄作劳,动静合宜,调养有方,保证身心健康,胎儿就能“逐物变化”,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养、胎教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出生之后,婴幼儿的养生全靠父母调养,若调养有方,婴幼儿身心发育自能康泰。少壮时代,注重养生,常保终生健康,不服药物,可免药物之害。人到中年多事之秋,养生更应注意,这样可延长中年期,推迟衰老的到来。人到老年,保养为重要。老年人生理功能日趋老化,故应性情开朗,虚怀若谷,坚持运动,生活自理,老有所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终生保养,享尽天年。

  科学的养生观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养生保健。并注意下列几点:第一,道德与涵养是养生的根本;第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第三,思想意识对人体生命起主导作用;第四,科学的饮食及节欲是养生的保证;第五,运动是养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学地对身心进行自我保健,才能达到防病、祛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的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养生,即是保养生命之意。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中就已具体地论述了养生保健的问题,积累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古时称为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与现在所说的“卫生”是同义词。中医养生之道,古今中外,享有盛名,这也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一个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强,主要靠人体的精神平衡、内分泌平衡、营养平衡、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等来保证。养生应该从胚胎——零岁开始,直至寿终正寝为止。儿胎时,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未“全”,禀质未定,倘若孕妇衣食住行合乎卫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均适寒温,不妄作劳,动静合宜,调养有方,保证身心健康,胎儿就能“逐物变化”,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养、胎教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出生之后,婴幼儿的养生全靠父母调养,若调养有方,婴幼儿身心发育自能康泰。少壮时代,注重养生,常保终生健康,不服药物,可免药物之害。人到中年多事之秋,养生更应注意,这样可延长中年期,推迟衰老的到来。人到老年,保养为重要。老年人生理功能日趋老化,故应性情开朗,虚怀若谷,坚持运动,生活自理,老有所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终生保养,享尽天年。

  科学的养生观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养生保健。并注意下列几点:第一,道德与涵养是养生的根本;第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第三,思想意识对人体生命起主导作用;第四,科学的饮食及节欲是养生的保证;第五,运动是养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学地对身心进行自我保健,才能达到防病、祛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的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养生,即是保养生命之意。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中就已具体地论述了养生保健的问题,积累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古时称为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与现在所说的“卫生”是同义词。中医养生之道,古今中外,享有盛名,这也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一个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强,主要靠人体的精神平衡、内分泌平衡、营养平衡、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等来保证。养生应该从胚胎——零岁开始,直至寿终正寝为止。儿胎时,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未“全”,禀质未定,倘若孕妇衣食住行合乎卫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均适寒温,不妄作劳,动静合宜,调养有方,保证身心健康,胎儿就能“逐物变化”,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养、胎教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出生之后,婴幼儿的养生全靠父母调养,若调养有方,婴幼儿身心发育自能康泰。少壮时代,注重养生,常保终生健康,不服药物,可免药物之害。人到中年多事之秋,养生更应注意,这样可延长中年期,推迟衰老的到来。人到老年,保养为重要。老年人生理功能日趋老化,故应性情开朗,虚怀若谷,坚持运动,生活自理,老有所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终生保养,享尽天年。

  科学的养生观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养生保健。并注意下列几点:第一,道德与涵养是养生的根本;第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第三,思想意识对人体生命起主导作用;第四,科学的饮食及节欲是养生的保证;第五,运动是养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学地对身心进行自我保健,才能达到防病、祛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的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养生,即是保养生命之意。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中就已具体地论述了养生保健的问题,积累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古时称为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与现在所说的“卫生”是同义词。中医养生之道,古今中外,享有盛名,这也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一个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强,主要靠人体的精神平衡、内分泌平衡、营养平衡、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等来保证。养生应该从胚胎——零岁开始,直至寿终正寝为止。儿胎时,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未“全”,禀质未定,倘若孕妇衣食住行合乎卫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均适寒温,不妄作劳,动静合宜,调养有方,保证身心健康,胎儿就能“逐物变化”,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养、胎教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出生之后,婴幼儿的养生全靠父母调养,若调养有方,婴幼儿身心发育自能康泰。少壮时代,注重养生,常保终生健康,不服药物,可免药物之害。人到中年多事之秋,养生更应注意,这样可延长中年期,推迟衰老的到来。人到老年,保养为重要。老年人生理功能日趋老化,故应性情开朗,虚怀若谷,坚持运动,生活自理,老有所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终生保养,享尽天年。

  科学的养生观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养生保健。并注意下列几点:第一,道德与涵养是养生的根本;第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第三,思想意识对人体生命起主导作用;第四,科学的饮食及节欲是养生的保证;第五,运动是养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学地对身心进行自我保健,才能达到防病、祛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的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