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穴位养生及疾病的预防
2024-03-23 11:11:53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和灸法

艾灸 是古老的 中医 治疗方法 ,但是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艾灸能帮助我们预防 疾病 的发生,其实在家只要经常艾灸这些 穴位 就可以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了。以下是我推荐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
  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主治一切风证,防治 感冒 、 鼻炎 、 肺炎 、中风、面瘫等。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 保健 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防治各种类型的 心脏病 、高 血压 、 糖尿病 、精神 神经 病和 妇科 病等多种疾病。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损”。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 便秘 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灸气海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 腹泻 、遗尿、阳痿,滑精、 月经不调 、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

  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灸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常用于各种 呼吸 系统疾病的防治。现代研究证实,灸大椎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

  灸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常用于头痛、失眠、腰痛、小儿惊风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常灸涌泉穴有养心安神、 补肾 壮阳 、益寿延年的作用。

  灸风池穴

  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具有松弛肌肉,缓解肌肉僵紧的作用。对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等疾病的防治。
  艾灸的方法
  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 烧伤 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间接灸

  是 用药 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艾条灸

  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温 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温灸器灸

  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艾灸的 功效作用
  温经散寒

  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 外科 、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 上火 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 腹痛 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艾灸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 脱肛 、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艾灸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 清热 ,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防病保健

  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美容

  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猜你感 兴趣 :

1.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

2.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

3. 艾灸哪个穴位可以补气

4. 艾灸治疗肠功能紊乱灸什么穴位

5. 阳虚艾灸什么穴位好

6. 艾灸熏穴位的的正确方法介绍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和灸法

艾灸 是古老的 中医 治疗方法 ,但是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艾灸能帮助我们预防 疾病 的发生,其实在家只要经常艾灸这些 穴位 就可以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了。以下是我推荐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
  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主治一切风证,防治 感冒 、 鼻炎 、 肺炎 、中风、面瘫等。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 保健 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防治各种类型的 心脏病 、高 血压 、 糖尿病 、精神 神经 病和 妇科 病等多种疾病。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损”。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 便秘 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灸气海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 腹泻 、遗尿、阳痿,滑精、 月经不调 、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

  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灸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常用于各种 呼吸 系统疾病的防治。现代研究证实,灸大椎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

  灸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常用于头痛、失眠、腰痛、小儿惊风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常灸涌泉穴有养心安神、 补肾 壮阳 、益寿延年的作用。

  灸风池穴

  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具有松弛肌肉,缓解肌肉僵紧的作用。对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等疾病的防治。
  艾灸的方法
  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 烧伤 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间接灸

  是 用药 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艾条灸

  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温 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温灸器灸

  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艾灸的 功效作用
  温经散寒

  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 外科 、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 上火 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 腹痛 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艾灸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 脱肛 、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艾灸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 清热 ,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防病保健

  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美容

  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猜你感 兴趣 :

1.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

2.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

3. 艾灸哪个穴位可以补气

4. 艾灸治疗肠功能紊乱灸什么穴位

5. 阳虚艾灸什么穴位好

6. 艾灸熏穴位的的正确方法介绍

秋季养生防病,可以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


秋天天气开始转冷,这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下降和受到抑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刺激人体的穴位可以通过经络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的神奇功效。这里有一些适合当下季节的养生穴位,每天按摩一次,这样即使在冬天也不会生病!
常按三大穴位养生
1、按脚背防止失眠
太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脚趾与第二脚趾间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因为属于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引起的上火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肝火表现为头晕、烦躁、口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微用力就会觉得很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手法: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左右,然后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揉3分钟。
2、揉脚底治口臭
内庭穴位于脚底,第二趾根部,是足阳明胃经的兴穴。兴点可以说是发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喉咙痛、牙痛、腹胀、反酸呕吐等。,可以多按内庭穴。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揉100次。
3、经常揉老虎的嘴会长痘痘。
合谷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虎口。如果你牙疼耳鸣,眼睛红肿,流鼻血,喉咙痛,便秘,脸上又长了一个个痘痘,可以按合谷穴消火。手法:这种穴位按摩更方便,不需要固定次数。
按摩四个穴位防疾病
1.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中的作用。任何失去活力的都可以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证明,按压和摇动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
适应症: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
操作:按摩或震颤。颤抖法是将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关元穴上,施加一点压力,然后快速轻微地上下推动交叉的双手。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只要按压揉捏时局部有酸痛感即可。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关闭穴位是强身保健的关键。具有扶正培元、调节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的作用。
适应症:各种衰弱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手术、大病初愈、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好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面上部,小腿鼻点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操作:用拇指同侧按摩或用光滑的木棍按摩,或用艾条艾灸。因为小腿的皮肤比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一些。但是不要在努力的时候屏住呼吸,否则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手术不限时间地点,重要的是每天按摩,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3.内关穴
内关穴为心包经。协作穴位,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核心穴位。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相关的症状都可以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下部,曲泽穴与大凌穴连线上,大凌穴(腕横静脉)上方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适应症:大多数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尤其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效果最为突出。
操作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揉内关穴,可以随时做,不分时间地点,以酸胀为度。经常在揉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递到心脏,这是一种很好的刺激效果,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此外,还可以用三指捏住内关穴的表皮。
术后一个月,患者能感觉到窒息、心烦、心悸的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
4.神阙穴
也就是肚脐,又称肚脐,是人体动脉和静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长寿的一个主要穴位。神阙是任脉上的阴穴,命门是督脉上的阳穴,两穴前后相连,阴阳调和是人体生命能量的所在。
位置:位于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处。
作用:神阙穴是先天正气唯一的隐蔽部位。人可以通过运动启动人的胎儿能量,恢复天真的能量。勤按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沛,精力充沛,体力充沛,腰肌强健,面色红润,耳聪目明,体重轻,延年益寿。
主治:对腹痛、肠鸣、浮肿、痢疾、脱肛、中风等症有独特疗效。因此,它一直被医生视为治疗疾病的一个要点。
操作方法:
腹部按摩法: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将双手搓热,将双手放在小腹左下和右上(双手重叠可以增加按揉的力度,但一只手的力度太小),手掌以肚脐为中心转圈,顺时针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再逆着针的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先转哪个方向不重要。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揉腹和反针方向揉腹的圈数不要太讲究。只是大致相等。
指压: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将手指按在肚脐上,不要揉搓,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按力。按压时要冷静,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脐眼上,数一数自己的呼吸。一百次就够了,一天一次。当然也可以用手指按压小腹其他穴位(舒天、水刀、惠来、关元、气海等)。).
玩法:孕妇、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掌连续拍打脐窝100~200次。术中腕关节固定或轻微移动,以肘关节屈伸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部深吸气后进行,敲击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连续重复几次即可终止。健康人也可以适当增加敲击频率和力度。另外拍击时要注意肩膀下沉和手肘下垂,手腕放松,五指并拢。拍击时要平稳有节奏,拍击后要迅速抬起,拍击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功能:经常敲打脐窝,可起到安神、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益肾、通三焦、通经络的作用。
注意事项
按摩,即推拿,是治疗颈腰肌劳损、缓解疲劳紧张最常用的中医疗法。其中,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是什么?从西医的角度,如何理解穴位按摩?
"穴位”即肌肉、肌腱、骨骼连接的关键点。
按照中医的观点,中医称之为“腧穴”,该部位是按摩等疗法的主要操作部位,比身体其他部位更敏感,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
现代西医解剖学也有相关研究。西医认为,所谓的穴位是“筋、筋、骨”,通过按摩放松连接的关键点,整个肌肉就会放松。
错误的按摩技术会导致疼痛。
如果单纯按摩皮肤会造成伤害,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但如果“要点”,拨几下,整个人就会放松。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按摩后第二天会感觉浑身不舒服甚至酸痛,即按摩手法不正确、过度;适当按摩后,只会带来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
建议将按摩纳入规范化管理。
按摩行业鱼龙混杂,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试,没有掌握人体结构和专业的医学知识,中医按摩效果很差,甚至加重病情。
如果国家能把按摩纳入到持证上岗等规范化管理中,将更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按摩,避免按摩引发的医疗事故。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按摩和正骨。
以下是按摩的具体方法:
1.准备: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坐直,面向正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放在大腿上,膝盖呈90度角,双脚分开,肩宽分开,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二、按摩太阳穴:顺时针按摩太阳穴,每周一拍,约32拍。这种按摩具有祛风解表、清脑明目、缓解头痛的功效。
三、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左右手掌靠近百会穴旋转,每周一拍,共32拍。这种按摩可以降血压,镇静,清脑。
4.按压风池穴:用双手拇指的螺旋面按压两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每周一拍,约32拍。
5.艾灸清脑:手指自然分开,用大鱼际从前额到耳后分开按摩,从前到后呈弧形行走一次,一拍,做32拍左右。这种按摩具有舒筋通络、平肝熄风、降血压、清脑的作用。
6.揉曲池穴降血压:先用右手按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再换左手,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可以清热降压。
7.揉下宽胸:先用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再用左手按右手内关穴,顺时针按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的效果是舒适和宽阔的*。
8.抽血向下:用左右拇指分别按压左右小腿足三里穴,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此法功效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九.扩胸与空调:患者放松下垂双手,然后握空拳,屈肘举,抬肩向后扩胸,最后放松恢复。

秋季养生防病,可以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


秋天天气开始转冷,这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下降和受到抑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刺激人体的穴位可以通过经络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的神奇功效。这里有一些适合当下季节的养生穴位,每天按摩一次,这样即使在冬天也不会生病!
常按三大穴位养生
1、按脚背防止失眠
太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脚趾与第二脚趾间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因为属于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引起的上火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肝火表现为头晕、烦躁、口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微用力就会觉得很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手法: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左右,然后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揉3分钟。
2、揉脚底治口臭
内庭穴位于脚底,第二趾根部,是足阳明胃经的兴穴。兴点可以说是发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喉咙痛、牙痛、腹胀、反酸呕吐等。,可以多按内庭穴。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揉100次。
3、经常揉老虎的嘴会长痘痘。
合谷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虎口。如果你牙疼耳鸣,眼睛红肿,流鼻血,喉咙痛,便秘,脸上又长了一个个痘痘,可以按合谷穴消火。手法:这种穴位按摩更方便,不需要固定次数。
按摩四个穴位防疾病
1.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中的作用。任何失去活力的都可以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证明,按压和摇动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
适应症: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
操作:按摩或震颤。颤抖法是将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关元穴上,施加一点压力,然后快速轻微地上下推动交叉的双手。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只要按压揉捏时局部有酸痛感即可。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关闭穴位是强身保健的关键。具有扶正培元、调节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的作用。
适应症:各种衰弱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手术、大病初愈、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好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面上部,小腿鼻点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操作:用拇指同侧按摩或用光滑的木棍按摩,或用艾条艾灸。因为小腿的皮肤比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一些。但是不要在努力的时候屏住呼吸,否则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手术不限时间地点,重要的是每天按摩,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3.内关穴
内关穴为心包经。协作穴位,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核心穴位。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相关的症状都可以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下部,曲泽穴与大凌穴连线上,大凌穴(腕横静脉)上方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适应症:大多数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尤其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效果最为突出。
操作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揉内关穴,可以随时做,不分时间地点,以酸胀为度。经常在揉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递到心脏,这是一种很好的刺激效果,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此外,还可以用三指捏住内关穴的表皮。
术后一个月,患者能感觉到窒息、心烦、心悸的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
4.神阙穴
也就是肚脐,又称肚脐,是人体动脉和静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长寿的一个主要穴位。神阙是任脉上的阴穴,命门是督脉上的阳穴,两穴前后相连,阴阳调和是人体生命能量的所在。
位置:位于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处。
作用:神阙穴是先天正气唯一的隐蔽部位。人可以通过运动启动人的胎儿能量,恢复天真的能量。勤按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沛,精力充沛,体力充沛,腰肌强健,面色红润,耳聪目明,体重轻,延年益寿。
主治:对腹痛、肠鸣、浮肿、痢疾、脱肛、中风等症有独特疗效。因此,它一直被医生视为治疗疾病的一个要点。
操作方法:
腹部按摩法: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将双手搓热,将双手放在小腹左下和右上(双手重叠可以增加按揉的力度,但一只手的力度太小),手掌以肚脐为中心转圈,顺时针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再逆着针的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先转哪个方向不重要。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揉腹和反针方向揉腹的圈数不要太讲究。只是大致相等。
指压: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将手指按在肚脐上,不要揉搓,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按力。按压时要冷静,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脐眼上,数一数自己的呼吸。一百次就够了,一天一次。当然也可以用手指按压小腹其他穴位(舒天、水刀、惠来、关元、气海等)。).
玩法:孕妇、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掌连续拍打脐窝100~200次。术中腕关节固定或轻微移动,以肘关节屈伸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部深吸气后进行,敲击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连续重复几次即可终止。健康人也可以适当增加敲击频率和力度。另外拍击时要注意肩膀下沉和手肘下垂,手腕放松,五指并拢。拍击时要平稳有节奏,拍击后要迅速抬起,拍击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功能:经常敲打脐窝,可起到安神、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益肾、通三焦、通经络的作用。
注意事项
按摩,即推拿,是治疗颈腰肌劳损、缓解疲劳紧张最常用的中医疗法。其中,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是什么?从西医的角度,如何理解穴位按摩?
"穴位”即肌肉、肌腱、骨骼连接的关键点。
按照中医的观点,中医称之为“腧穴”,该部位是按摩等疗法的主要操作部位,比身体其他部位更敏感,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
现代西医解剖学也有相关研究。西医认为,所谓的穴位是“筋、筋、骨”,通过按摩放松连接的关键点,整个肌肉就会放松。
错误的按摩技术会导致疼痛。
如果单纯按摩皮肤会造成伤害,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但如果“要点”,拨几下,整个人就会放松。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按摩后第二天会感觉浑身不舒服甚至酸痛,即按摩手法不正确、过度;适当按摩后,只会带来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
建议将按摩纳入规范化管理。
按摩行业鱼龙混杂,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试,没有掌握人体结构和专业的医学知识,中医按摩效果很差,甚至加重病情。
如果国家能把按摩纳入到持证上岗等规范化管理中,将更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按摩,避免按摩引发的医疗事故。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按摩和正骨。
以下是按摩的具体方法:
1.准备: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坐直,面向正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放在大腿上,膝盖呈90度角,双脚分开,肩宽分开,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二、按摩太阳穴:顺时针按摩太阳穴,每周一拍,约32拍。这种按摩具有祛风解表、清脑明目、缓解头痛的功效。
三、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左右手掌靠近百会穴旋转,每周一拍,共32拍。这种按摩可以降血压,镇静,清脑。
4.按压风池穴:用双手拇指的螺旋面按压两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每周一拍,约32拍。
5.艾灸清脑:手指自然分开,用大鱼际从前额到耳后分开按摩,从前到后呈弧形行走一次,一拍,做32拍左右。这种按摩具有舒筋通络、平肝熄风、降血压、清脑的作用。
6.揉曲池穴降血压:先用右手按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再换左手,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可以清热降压。
7.揉下宽胸:先用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再用左手按右手内关穴,顺时针按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的效果是舒适和宽阔的*。
8.抽血向下:用左右拇指分别按压左右小腿足三里穴,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此法功效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九.扩胸与空调:患者放松下垂双手,然后握空拳,屈肘举,抬肩向后扩胸,最后放松恢复。

秋季养生防病,可以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


秋天天气开始转冷,这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下降和受到抑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刺激人体的穴位可以通过经络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的神奇功效。这里有一些适合当下季节的养生穴位,每天按摩一次,这样即使在冬天也不会生病!
常按三大穴位养生
1、按脚背防止失眠
太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脚趾与第二脚趾间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因为属于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引起的上火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肝火表现为头晕、烦躁、口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微用力就会觉得很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手法: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左右,然后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揉3分钟。
2、揉脚底治口臭
内庭穴位于脚底,第二趾根部,是足阳明胃经的兴穴。兴点可以说是发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喉咙痛、牙痛、腹胀、反酸呕吐等。,可以多按内庭穴。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揉100次。
3、经常揉老虎的嘴会长痘痘。
合谷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虎口。如果你牙疼耳鸣,眼睛红肿,流鼻血,喉咙痛,便秘,脸上又长了一个个痘痘,可以按合谷穴消火。手法:这种穴位按摩更方便,不需要固定次数。
按摩四个穴位防疾病
1.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中的作用。任何失去活力的都可以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证明,按压和摇动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
适应症: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
操作:按摩或震颤。颤抖法是将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关元穴上,施加一点压力,然后快速轻微地上下推动交叉的双手。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只要按压揉捏时局部有酸痛感即可。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关闭穴位是强身保健的关键。具有扶正培元、调节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的作用。
适应症:各种衰弱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手术、大病初愈、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好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面上部,小腿鼻点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操作:用拇指同侧按摩或用光滑的木棍按摩,或用艾条艾灸。因为小腿的皮肤比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一些。但是不要在努力的时候屏住呼吸,否则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手术不限时间地点,重要的是每天按摩,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3.内关穴
内关穴为心包经。协作穴位,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核心穴位。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相关的症状都可以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下部,曲泽穴与大凌穴连线上,大凌穴(腕横静脉)上方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适应症:大多数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尤其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效果最为突出。
操作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揉内关穴,可以随时做,不分时间地点,以酸胀为度。经常在揉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递到心脏,这是一种很好的刺激效果,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此外,还可以用三指捏住内关穴的表皮。
术后一个月,患者能感觉到窒息、心烦、心悸的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
4.神阙穴
也就是肚脐,又称肚脐,是人体动脉和静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长寿的一个主要穴位。神阙是任脉上的阴穴,命门是督脉上的阳穴,两穴前后相连,阴阳调和是人体生命能量的所在。
位置:位于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处。
作用:神阙穴是先天正气唯一的隐蔽部位。人可以通过运动启动人的胎儿能量,恢复天真的能量。勤按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沛,精力充沛,体力充沛,腰肌强健,面色红润,耳聪目明,体重轻,延年益寿。
主治:对腹痛、肠鸣、浮肿、痢疾、脱肛、中风等症有独特疗效。因此,它一直被医生视为治疗疾病的一个要点。
操作方法:
腹部按摩法: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将双手搓热,将双手放在小腹左下和右上(双手重叠可以增加按揉的力度,但一只手的力度太小),手掌以肚脐为中心转圈,顺时针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再逆着针的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先转哪个方向不重要。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揉腹和反针方向揉腹的圈数不要太讲究。只是大致相等。
指压: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将手指按在肚脐上,不要揉搓,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按力。按压时要冷静,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脐眼上,数一数自己的呼吸。一百次就够了,一天一次。当然也可以用手指按压小腹其他穴位(舒天、水刀、惠来、关元、气海等)。).
玩法:孕妇、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掌连续拍打脐窝100~200次。术中腕关节固定或轻微移动,以肘关节屈伸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部深吸气后进行,敲击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连续重复几次即可终止。健康人也可以适当增加敲击频率和力度。另外拍击时要注意肩膀下沉和手肘下垂,手腕放松,五指并拢。拍击时要平稳有节奏,拍击后要迅速抬起,拍击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功能:经常敲打脐窝,可起到安神、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益肾、通三焦、通经络的作用。
注意事项
按摩,即推拿,是治疗颈腰肌劳损、缓解疲劳紧张最常用的中医疗法。其中,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是什么?从西医的角度,如何理解穴位按摩?
"穴位”即肌肉、肌腱、骨骼连接的关键点。
按照中医的观点,中医称之为“腧穴”,该部位是按摩等疗法的主要操作部位,比身体其他部位更敏感,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
现代西医解剖学也有相关研究。西医认为,所谓的穴位是“筋、筋、骨”,通过按摩放松连接的关键点,整个肌肉就会放松。
错误的按摩技术会导致疼痛。
如果单纯按摩皮肤会造成伤害,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但如果“要点”,拨几下,整个人就会放松。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按摩后第二天会感觉浑身不舒服甚至酸痛,即按摩手法不正确、过度;适当按摩后,只会带来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
建议将按摩纳入规范化管理。
按摩行业鱼龙混杂,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试,没有掌握人体结构和专业的医学知识,中医按摩效果很差,甚至加重病情。
如果国家能把按摩纳入到持证上岗等规范化管理中,将更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按摩,避免按摩引发的医疗事故。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按摩和正骨。
以下是按摩的具体方法:
1.准备: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坐直,面向正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放在大腿上,膝盖呈90度角,双脚分开,肩宽分开,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二、按摩太阳穴:顺时针按摩太阳穴,每周一拍,约32拍。这种按摩具有祛风解表、清脑明目、缓解头痛的功效。
三、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左右手掌靠近百会穴旋转,每周一拍,共32拍。这种按摩可以降血压,镇静,清脑。
4.按压风池穴:用双手拇指的螺旋面按压两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每周一拍,约32拍。
5.艾灸清脑:手指自然分开,用大鱼际从前额到耳后分开按摩,从前到后呈弧形行走一次,一拍,做32拍左右。这种按摩具有舒筋通络、平肝熄风、降血压、清脑的作用。
6.揉曲池穴降血压:先用右手按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再换左手,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可以清热降压。
7.揉下宽胸:先用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再用左手按右手内关穴,顺时针按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的效果是舒适和宽阔的*。
8.抽血向下:用左右拇指分别按压左右小腿足三里穴,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此法功效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九.扩胸与空调:患者放松下垂双手,然后握空拳,屈肘举,抬肩向后扩胸,最后放松恢复。

气血足百病除,保健这几个穴位,补足气血远离疾病

近日寒潮来势凶猛,在这种极寒天气之下人容易气血凝滞,原本气血不足的人更会雪上加霜。中医里“气血不足”所说的气说的是一个人的元气和正气,《黄帝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中医所说的血是由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和行于脉中的营气所构成,血行与脉而流于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人体 健康 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二字,《素问·调经论》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景岳全书》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而形强。人生所赖,维斯而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 气血足百病除,气血虚亏则会显得面容憔悴、皮肤衰老以及罹患各种疾病。

除了日常调理脾胃气化生血之外,我们还可以用艾灸来温通血脉、调补气机,散寒除痹。《神灸经纶》中记载:“取艾之辛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日常调理气血建议大家可以多灸这几个穴位

穴位1:大椎穴

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另外还能缓解颈肩手臂的酸麻胀痛。

穴位2:足三里穴

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后天之本,保健气血生化之源。因此但凡头晕、耳鸣、失眠、便秘、胃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都会用到这个穴位。这个穴位取穴简单,也是应用最广的穴位之一。

穴位3:关元穴

关元穴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但凡元气亏虚引起的各种男科妇科问题都能通过艾灸这个穴位让人获益。

穴位4:命门穴

命门穴肚脐的正后方,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功效和关元类似。但所处经脉不同,因此可谓殊途同归。

艾灸保健,在补元阳的同时也能通经脉,且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更不用经过肠胃,就可以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一根艾条就可常保自己和家人 健康 。

气血足百病除,保健这几个穴位,补足气血远离疾病

近日寒潮来势凶猛,在这种极寒天气之下人容易气血凝滞,原本气血不足的人更会雪上加霜。中医里“气血不足”所说的气说的是一个人的元气和正气,《黄帝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中医所说的血是由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和行于脉中的营气所构成,血行与脉而流于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人体 健康 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二字,《素问·调经论》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景岳全书》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而形强。人生所赖,维斯而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 气血足百病除,气血虚亏则会显得面容憔悴、皮肤衰老以及罹患各种疾病。

除了日常调理脾胃气化生血之外,我们还可以用艾灸来温通血脉、调补气机,散寒除痹。《神灸经纶》中记载:“取艾之辛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日常调理气血建议大家可以多灸这几个穴位

穴位1:大椎穴

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另外还能缓解颈肩手臂的酸麻胀痛。

穴位2:足三里穴

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后天之本,保健气血生化之源。因此但凡头晕、耳鸣、失眠、便秘、胃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都会用到这个穴位。这个穴位取穴简单,也是应用最广的穴位之一。

穴位3:关元穴

关元穴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但凡元气亏虚引起的各种男科妇科问题都能通过艾灸这个穴位让人获益。

穴位4:命门穴

命门穴肚脐的正后方,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功效和关元类似。但所处经脉不同,因此可谓殊途同归。

艾灸保健,在补元阳的同时也能通经脉,且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更不用经过肠胃,就可以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一根艾条就可常保自己和家人 健康 。

气血足百病除,保健这几个穴位,补足气血远离疾病

近日寒潮来势凶猛,在这种极寒天气之下人容易气血凝滞,原本气血不足的人更会雪上加霜。中医里“气血不足”所说的气说的是一个人的元气和正气,《黄帝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中医所说的血是由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和行于脉中的营气所构成,血行与脉而流于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人体 健康 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二字,《素问·调经论》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景岳全书》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而形强。人生所赖,维斯而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 气血足百病除,气血虚亏则会显得面容憔悴、皮肤衰老以及罹患各种疾病。

除了日常调理脾胃气化生血之外,我们还可以用艾灸来温通血脉、调补气机,散寒除痹。《神灸经纶》中记载:“取艾之辛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日常调理气血建议大家可以多灸这几个穴位

穴位1:大椎穴

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另外还能缓解颈肩手臂的酸麻胀痛。

穴位2:足三里穴

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后天之本,保健气血生化之源。因此但凡头晕、耳鸣、失眠、便秘、胃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都会用到这个穴位。这个穴位取穴简单,也是应用最广的穴位之一。

穴位3:关元穴

关元穴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但凡元气亏虚引起的各种男科妇科问题都能通过艾灸这个穴位让人获益。

穴位4:命门穴

命门穴肚脐的正后方,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功效和关元类似。但所处经脉不同,因此可谓殊途同归。

艾灸保健,在补元阳的同时也能通经脉,且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更不用经过肠胃,就可以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一根艾条就可常保自己和家人 健康 。

这10个特效反应穴位,每天坚持自我推拿防病又健身百利无害

(齐帆齐微课)

人体局部有时候会有痛疼或者敏感反应(酸、麻、胀),中医上讲,这些病痛的部位是由气血阻滞所致,如果我们对这些部位进行有效的揉按就会感觉比较舒服,中医上称这些病痛的穴位为阿是穴,这种有效的揉按方法就是按摩或推拿。

同样道理如果我们能对身体的一些容易产生病变或重要的穴位长期坚持揉按就会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效果。下面这10个特效反应穴位,每天坚持自我按摩防病又健身百利无害。

1、百会穴

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百会穴,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

本穴位由于其处于人的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经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

百会穴贯通诸阳经,内系于脑,在上能醒脑开窍,在中能宁心安神,既能平熄内风,又能疏散外风,因此百会穴是救急特效穴,为治疗神志病、风症、阳气虚损之要穴。

推拿方法:正坐、抬头,目前视。将一只手放在头侧部,中指端至于穴位上,以指腹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宜,该手疲劳后可换另一只手继续按摩,按摩时间1~3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

2、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后脊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如果同时患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癫痫、颈椎病,治疗时,取大椎穴是首选。治疗寒冷的疾病,其也是首选的穴位。

大椎穴还有退热作用,按摩大椎穴能防止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推拿方法:

正坐或站立,一手举起放在后颈部,拇指外的四肢屈曲,拇指至于穴位上。用指尖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或胀、麻的感觉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3、命门穴

命门穴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位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

按摩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以及女性的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状,并能延缓人体的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其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按摩方法:

正坐或站立,双手伸到腰背后,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住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宜,左右手中指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揉按3~5分钟。

4、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上4寸,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动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按摩中脘可直接*胃俯气血,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呃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的疗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卧或站立,双手放在上腹部,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先左手后右手,轮流按摩穴位,每次按揉1~3分钟。

5、神厥穴

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人体的长寿之穴,它与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经常按摩神厥穴,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卧或站立,双手放在脐旁,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肚脐*,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摩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摩1~3分钟。

6、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1.5寸。

“气海一穴暖全身”,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健壮全身的作用。是人体活力之源。人身真气也由此产生,按摩气海穴能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延年益寿的功效。还能治疗阳气缺乏、活力乏源所招致的虚寒性疾病。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7、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

关元穴可以治疗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泻泄、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等。

关元穴又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会聚于此。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按摩关元穴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8、足三里穴

三里是指里上、里中和里下,足三里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充养,是生命的根本。所以调补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经常按摩三里穴,能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按摩方法:

取坐位,双腿并拢屈曲,食指和中指伸直,指腹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用力按揉,力度至出现酸痛、胀、麻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钟。

9、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汇。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

三阴交穴是保健大穴之一,经常按摩三阴交穴,对脾、肝、肾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中医认为妇女“少气多血”、“以血为本”。因妇女具有经、带、胎、产、乳的生理过程,相应也形成了病理上的特殊性,具有气血不足以及肝、脾、肾易损的病理特点,女性经常按摩三阴交穴,除了防病保健外还能起到美容的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拇指弯曲,指头置于穴位上,用指尖垂直按压穴位,力度以出现较强的酸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

注意:孕妇禁按此穴。

10、泉涌穴

涌泉穴,是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连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

按摩涌泉穴可滋阴潜阳、宁心安神,且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把要按摩的脚放在另一条腿都膝盖上。一手扶住小腿,另一手握住足底,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拇指指腹从后往前按摩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感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侧穴位两侧穴位,每天早晚按摩各一次。

按摩的效果是在长期坚持中出现的,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会有效果。

(22年度写作营第101篇2649字,累计179557字)

这10个特效反应穴位,每天坚持自我推拿防病又健身百利无害

(齐帆齐微课)

人体局部有时候会有痛疼或者敏感反应(酸、麻、胀),中医上讲,这些病痛的部位是由气血阻滞所致,如果我们对这些部位进行有效的揉按就会感觉比较舒服,中医上称这些病痛的穴位为阿是穴,这种有效的揉按方法就是按摩或推拿。

同样道理如果我们能对身体的一些容易产生病变或重要的穴位长期坚持揉按就会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效果。下面这10个特效反应穴位,每天坚持自我按摩防病又健身百利无害。

1、百会穴

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百会穴,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

本穴位由于其处于人的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经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

百会穴贯通诸阳经,内系于脑,在上能醒脑开窍,在中能宁心安神,既能平熄内风,又能疏散外风,因此百会穴是救急特效穴,为治疗神志病、风症、阳气虚损之要穴。

推拿方法:正坐、抬头,目前视。将一只手放在头侧部,中指端至于穴位上,以指腹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宜,该手疲劳后可换另一只手继续按摩,按摩时间1~3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

2、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后脊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如果同时患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癫痫、颈椎病,治疗时,取大椎穴是首选。治疗寒冷的疾病,其也是首选的穴位。

大椎穴还有退热作用,按摩大椎穴能防止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推拿方法:

正坐或站立,一手举起放在后颈部,拇指外的四肢屈曲,拇指至于穴位上。用指尖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或胀、麻的感觉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3、命门穴

命门穴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位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

按摩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以及女性的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状,并能延缓人体的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其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按摩方法:

正坐或站立,双手伸到腰背后,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住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宜,左右手中指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揉按3~5分钟。

4、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上4寸,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动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按摩中脘可直接*胃俯气血,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呃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的疗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卧或站立,双手放在上腹部,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先左手后右手,轮流按摩穴位,每次按揉1~3分钟。

5、神厥穴

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人体的长寿之穴,它与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经常按摩神厥穴,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卧或站立,双手放在脐旁,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肚脐*,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摩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摩1~3分钟。

6、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1.5寸。

“气海一穴暖全身”,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健壮全身的作用。是人体活力之源。人身真气也由此产生,按摩气海穴能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延年益寿的功效。还能治疗阳气缺乏、活力乏源所招致的虚寒性疾病。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7、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

关元穴可以治疗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泻泄、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等。

关元穴又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会聚于此。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按摩关元穴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8、足三里穴

三里是指里上、里中和里下,足三里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充养,是生命的根本。所以调补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经常按摩三里穴,能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按摩方法:

取坐位,双腿并拢屈曲,食指和中指伸直,指腹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用力按揉,力度至出现酸痛、胀、麻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钟。

9、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汇。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

三阴交穴是保健大穴之一,经常按摩三阴交穴,对脾、肝、肾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中医认为妇女“少气多血”、“以血为本”。因妇女具有经、带、胎、产、乳的生理过程,相应也形成了病理上的特殊性,具有气血不足以及肝、脾、肾易损的病理特点,女性经常按摩三阴交穴,除了防病保健外还能起到美容的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拇指弯曲,指头置于穴位上,用指尖垂直按压穴位,力度以出现较强的酸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

注意:孕妇禁按此穴。

10、泉涌穴

涌泉穴,是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连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

按摩涌泉穴可滋阴潜阳、宁心安神,且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把要按摩的脚放在另一条腿都膝盖上。一手扶住小腿,另一手握住足底,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拇指指腹从后往前按摩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感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侧穴位两侧穴位,每天早晚按摩各一次。

按摩的效果是在长期坚持中出现的,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会有效果。

(22年度写作营第101篇2649字,累计179557字)

记住这几个穴位平日保健,病发应急都管用

心慌、胸闷、心绞痛心脏专家告诉您,记住这几个穴位平日保健,病发应急都管用!

极泉穴:治疗心悸

心悸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型患者常表现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等;实型患者常伴有上火、瘀血、口渴等现象。心悸一般虚实结合,所以会出现复杂的病症。

除了口服药物,有心悸症状的人还可以按压极泉穴,以缓解不适,起到心脏保健的作用。极泉穴在腋窝顶点处,也就是腋窝的最深处,这里是腋动脉搏动处,泉有泉眼之意,也就是说这里是心经的源头,心经从极泉穴开始,逐渐向下贯通至各个经脉。当出现胸闷、喘气费力、心慌等症状的时候就可以按揉此穴位。

太渊穴:保护心脏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腕前区,桡骨茎突和舟状骨之间,腕横纹桡侧凹陷的位置。太渊穴不光对肺有很强的作用,对心脏也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太渊穴所处的位置和把脉的位置很相近,可以通过脉搏的情况来对此穴进行按揉。

感觉脉搏跳动不稳定时,就可对太渊穴进行揉按,一般几分钟便可使脉搏恢复正常。心脏不好的人或者想养心的人每天均可按揉太渊穴,每次几分钟就能对心脏起到保健的作用。

内关穴:缓解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包括心动过速、过慢和不规律,其中包括很多类型,如窦性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内关穴的位置在前臂的内侧,将左手掌伸出,然后将右手三个手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臂的腕横纹上,这时食指和手腕交会之处就是内关穴的位置。将右手拇指放在此穴位上,会感到有两根筋,准确的说,内关穴就位于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内关穴对心脏类疾病和一些肠胃病都有很强的治疗作用,常揉按此穴位可以达到预防心脏病、缓解疲劳、安神镇定等功效,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心绞痛等症状有特殊的效果。所以心脏病患者可以长期按压此穴位,左右手轮换,每只手臂按压十分钟左右,每日按压 2 ~ 3 次即可。

耳中穴:可治疗突发心绞痛

一旦出现突发性心绞痛,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最好在送医的过程中让患者在舌下含一片*甘油。如果身上没有药物,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耳中穴。

将患者放到安全的位置,让其身体放松,将头部垫高,让其平躺,然后就近找一根小木棍,用其末端按揉耳轮脚正中的位置,找到其最敏感的痛点,即是耳中穴。

找到穴位后,用细木棍按压此处,用力适中、速度均匀,一般几分钟后心绞痛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之后再按压就会消失。可两耳轮换按压,直到患者疼痛减轻或者消失为止。

膻中穴:治心脏病

膻中穴属任脉,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此穴位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汇聚之处。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活肺脏之气皆汇于此,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

所以说膻中穴有行气化瘀、宽心顺气、疏通经脉等作用。平时感到肺气不足、心慌气短时便可按揉此穴位;另外咳嗽哮喘、胸口疼痛时也可按压此穴位。

膻中穴位于人体的正中线上,也就是人体两乳的正中间。人们平时所说的心窝,指的就是膻中穴。

少府穴:防治心绞痛

少府穴属于手少阴心经穴中的一个,位于手掌,具体位置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之间。正常握拳时,小手指的指尖触碰掌心的位置就是少府穴。按压少府穴对治疗胸闷、遗尿、小便顺畅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少府穴对治疗心绞痛、心悸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按压此穴三至五分钟,心绞痛、心悸等症状便会明显减轻;曾患有心绞痛的病人可早晚各按一次,以防止心绞痛再次发生。

承山穴:促进血液循环

承山穴可以预防心脏病,是因为此穴位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人体的腿部肌肉每次在收缩时,会排出一定的血液,血液会回流到心脏,然后在通过心脏再运输到这里。

看到很多老年人经常会拍打小腿,这是在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拍打、揉按小腿可预防腿抽筋,让血液循环更有动力,同时还可以平衡心脏血液回收的能力,所以说此穴位对心脏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当我们踮起脚尖时,此处的肌肉会略微隆起,隆起尾端的凹陷处即是承山穴。按揉承山穴可稍微用力一些,这样有助于排出湿气,促进血液循环。

至阳穴:治心慌、胸闷

至阳穴(宽心穴)属于督脉,其位置在人体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人体站立,双臂放松下垂时,至阳穴正好位于两侧肩胛骨下缘连线中间的位置。

至阳穴对很多心脏病症状都有治疗作用,例如常见的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心绞痛、心跳过速等。另外至阳穴对胃痛、胃胀、咳嗽、哮喘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需要另一个人帮其对至阳穴进行揉压。揉压时可选择拇指,也可以选择火柴棒或者硬币之类的东西。揉压时可持续揉压,也可以按压一次,然后数十秒后再按压。此外还可对此处进行锤击拍打,一般每次几分钟即可,力度和速度要掌控好,以感到酸胀为宜。

记住这几个穴位平日保健,病发应急都管用

心慌、胸闷、心绞痛心脏专家告诉您,记住这几个穴位平日保健,病发应急都管用!

极泉穴:治疗心悸

心悸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型患者常表现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等;实型患者常伴有上火、瘀血、口渴等现象。心悸一般虚实结合,所以会出现复杂的病症。

除了口服药物,有心悸症状的人还可以按压极泉穴,以缓解不适,起到心脏保健的作用。极泉穴在腋窝顶点处,也就是腋窝的最深处,这里是腋动脉搏动处,泉有泉眼之意,也就是说这里是心经的源头,心经从极泉穴开始,逐渐向下贯通至各个经脉。当出现胸闷、喘气费力、心慌等症状的时候就可以按揉此穴位。

太渊穴:保护心脏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腕前区,桡骨茎突和舟状骨之间,腕横纹桡侧凹陷的位置。太渊穴不光对肺有很强的作用,对心脏也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太渊穴所处的位置和把脉的位置很相近,可以通过脉搏的情况来对此穴进行按揉。

感觉脉搏跳动不稳定时,就可对太渊穴进行揉按,一般几分钟便可使脉搏恢复正常。心脏不好的人或者想养心的人每天均可按揉太渊穴,每次几分钟就能对心脏起到保健的作用。

内关穴:缓解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包括心动过速、过慢和不规律,其中包括很多类型,如窦性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内关穴的位置在前臂的内侧,将左手掌伸出,然后将右手三个手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臂的腕横纹上,这时食指和手腕交会之处就是内关穴的位置。将右手拇指放在此穴位上,会感到有两根筋,准确的说,内关穴就位于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内关穴对心脏类疾病和一些肠胃病都有很强的治疗作用,常揉按此穴位可以达到预防心脏病、缓解疲劳、安神镇定等功效,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心绞痛等症状有特殊的效果。所以心脏病患者可以长期按压此穴位,左右手轮换,每只手臂按压十分钟左右,每日按压 2 ~ 3 次即可。

耳中穴:可治疗突发心绞痛

一旦出现突发性心绞痛,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最好在送医的过程中让患者在舌下含一片*甘油。如果身上没有药物,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耳中穴。

将患者放到安全的位置,让其身体放松,将头部垫高,让其平躺,然后就近找一根小木棍,用其末端按揉耳轮脚正中的位置,找到其最敏感的痛点,即是耳中穴。

找到穴位后,用细木棍按压此处,用力适中、速度均匀,一般几分钟后心绞痛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之后再按压就会消失。可两耳轮换按压,直到患者疼痛减轻或者消失为止。

膻中穴:治心脏病

膻中穴属任脉,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此穴位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汇聚之处。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活肺脏之气皆汇于此,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

所以说膻中穴有行气化瘀、宽心顺气、疏通经脉等作用。平时感到肺气不足、心慌气短时便可按揉此穴位;另外咳嗽哮喘、胸口疼痛时也可按压此穴位。

膻中穴位于人体的正中线上,也就是人体两乳的正中间。人们平时所说的心窝,指的就是膻中穴。

少府穴:防治心绞痛

少府穴属于手少阴心经穴中的一个,位于手掌,具体位置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之间。正常握拳时,小手指的指尖触碰掌心的位置就是少府穴。按压少府穴对治疗胸闷、遗尿、小便顺畅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少府穴对治疗心绞痛、心悸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按压此穴三至五分钟,心绞痛、心悸等症状便会明显减轻;曾患有心绞痛的病人可早晚各按一次,以防止心绞痛再次发生。

承山穴:促进血液循环

承山穴可以预防心脏病,是因为此穴位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人体的腿部肌肉每次在收缩时,会排出一定的血液,血液会回流到心脏,然后在通过心脏再运输到这里。

看到很多老年人经常会拍打小腿,这是在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拍打、揉按小腿可预防腿抽筋,让血液循环更有动力,同时还可以平衡心脏血液回收的能力,所以说此穴位对心脏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当我们踮起脚尖时,此处的肌肉会略微隆起,隆起尾端的凹陷处即是承山穴。按揉承山穴可稍微用力一些,这样有助于排出湿气,促进血液循环。

至阳穴:治心慌、胸闷

至阳穴(宽心穴)属于督脉,其位置在人体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人体站立,双臂放松下垂时,至阳穴正好位于两侧肩胛骨下缘连线中间的位置。

至阳穴对很多心脏病症状都有治疗作用,例如常见的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心绞痛、心跳过速等。另外至阳穴对胃痛、胃胀、咳嗽、哮喘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需要另一个人帮其对至阳穴进行揉压。揉压时可选择拇指,也可以选择火柴棒或者硬币之类的东西。揉压时可持续揉压,也可以按压一次,然后数十秒后再按压。此外还可对此处进行锤击拍打,一般每次几分钟即可,力度和速度要掌控好,以感到酸胀为宜。

按摩穴位防疾病 这些穴位不能错过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的了,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了,因此就更注重养生保健了,那么想要在生活中就达到养生的目的,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按摩穴位了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做吧。

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处。

主治: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操作方法: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之功。

主治:一切虚损性疾病,如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久患消耗性疾病等。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良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处。

操作方法: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因为小腿部皮肤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些。但用力时不可以憋气,否则容易引起血压上升。操作不限时间和场地,但注意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几个穴位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很不错的保健养生功效哦,是我们不能错过的了。

在生长,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的了,我们上面就给大家推荐了几个穴位,是非常适合我们在生活中进行按摩的了,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很不错的保健养生的作用哦,希望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

按摩穴位防疾病 这些穴位不能错过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的了,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了,因此就更注重养生保健了,那么想要在生活中就达到养生的目的,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按摩穴位了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做吧。

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处。

主治: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操作方法: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之功。

主治:一切虚损性疾病,如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久患消耗性疾病等。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良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处。

操作方法: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因为小腿部皮肤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些。但用力时不可以憋气,否则容易引起血压上升。操作不限时间和场地,但注意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几个穴位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很不错的保健养生功效哦,是我们不能错过的了。

在生长,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的了,我们上面就给大家推荐了几个穴位,是非常适合我们在生活中进行按摩的了,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很不错的保健养生的作用哦,希望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

按摩穴位防疾病 这些穴位不能错过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的了,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了,因此就更注重养生保健了,那么想要在生活中就达到养生的目的,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按摩穴位了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做吧。

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处。

主治: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操作方法: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之功。

主治:一切虚损性疾病,如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久患消耗性疾病等。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良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处。

操作方法: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因为小腿部皮肤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些。但用力时不可以憋气,否则容易引起血压上升。操作不限时间和场地,但注意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几个穴位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很不错的保健养生功效哦,是我们不能错过的了。

在生长,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的了,我们上面就给大家推荐了几个穴位,是非常适合我们在生活中进行按摩的了,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很不错的保健养生的作用哦,希望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

按摩穴位防疾病 这些穴位不能错过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的了,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了,因此就更注重养生保健了,那么想要在生活中就达到养生的目的,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按摩穴位了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做吧。

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处。

主治: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操作方法: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之功。

主治:一切虚损性疾病,如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久患消耗性疾病等。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良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处。

操作方法: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因为小腿部皮肤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些。但用力时不可以憋气,否则容易引起血压上升。操作不限时间和场地,但注意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几个穴位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很不错的保健养生功效哦,是我们不能错过的了。

在生长,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的了,我们上面就给大家推荐了几个穴位,是非常适合我们在生活中进行按摩的了,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很不错的保健养生的作用哦,希望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