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告诉你夏至如何养生
2024-03-23 21:36:27 责编:小OO
文档

夏至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方面要注意:夏至容易出汗,尽量避免食用寒性较大的食物;宜多吃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萝卜等。

2. 调理作息:夏至出现夜短现象,要调整作息,早睡早起、适当午睡,有助于消除疲劳。

3. 保暖措施:因为夏至出汗较多,可能会吹风扇或开空调,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寒气过大而引起体寒。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二十四节气之夏至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夏至,标志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气温持续升高,阳气最旺,须注意 养生 。

去火清肺

夏季炎热,干燥的空气很容易让人上火,这时大家就要及时去火清肺。如果说你属于上火体质,建议喝毛尖之类的清茶。

夏季容易中暑,更容易疲倦,这个时候应多喝菊花茶,有助降温醒脑。

少食生冷

夏至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可以多吃些养心食物,如莲子、红枣、小米。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最好不要冰镇,以免损伤脾胃。


及时补充水分

由于高温炽热,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造成头痛头晕。因而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更不要不喝水。冰水及过凉的饮料要少喝,它们容易刺激胃肠道,产生消化不良、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多喝温热水反而更解渴。

避暑避湿

夏季天气晴朗,很多人会选择外出运动,但是要注意适度,夏季锻炼时间应选择早晨和傍晚为宜。

夏季要避免暴晒,中午前后尽量不要外出,如外出尽量选择防晒物品,如,打伞、戴太阳帽、涂防晒霜等。


宜宾市中医医院门诊理疗室 开展理疗项目(如:中药浴足、艾灸、刮痧、耳穴埋豆等理疗),科室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进行药物配伍,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予以适宜的理疗技术操作,从而调整血液循环,调节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消除致病因素,达到治病的目的。

地址:宜宾市南岸西区大湾路2号

电话:0831-7865028

公交车路线:17路,18路,26路,31路,36路等

中医养生:二十四节气之夏至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夏至,标志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气温持续升高,阳气最旺,须注意 养生 。

去火清肺

夏季炎热,干燥的空气很容易让人上火,这时大家就要及时去火清肺。如果说你属于上火体质,建议喝毛尖之类的清茶。

夏季容易中暑,更容易疲倦,这个时候应多喝菊花茶,有助降温醒脑。

少食生冷

夏至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可以多吃些养心食物,如莲子、红枣、小米。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最好不要冰镇,以免损伤脾胃。


及时补充水分

由于高温炽热,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造成头痛头晕。因而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更不要不喝水。冰水及过凉的饮料要少喝,它们容易刺激胃肠道,产生消化不良、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多喝温热水反而更解渴。

避暑避湿

夏季天气晴朗,很多人会选择外出运动,但是要注意适度,夏季锻炼时间应选择早晨和傍晚为宜。

夏季要避免暴晒,中午前后尽量不要外出,如外出尽量选择防晒物品,如,打伞、戴太阳帽、涂防晒霜等。


宜宾市中医医院门诊理疗室 开展理疗项目(如:中药浴足、艾灸、刮痧、耳穴埋豆等理疗),科室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进行药物配伍,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予以适宜的理疗技术操作,从而调整血液循环,调节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消除致病因素,达到治病的目的。

地址:宜宾市南岸西区大湾路2号

电话:0831-7865028

公交车路线:17路,18路,26路,31路,36路等

[中医夏季饮食养生有哪些方法] 夏季饮食养生

夏季酷暑炎热,易形成湿热毒火,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多加注意。那么,中医夏季饮食养生有哪些方法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夏季饮食养生的方法
  1、多吃苦味食物

  在一日三餐中,注意多吃些苦味的食物。苦味的食物虽然味道上不是那么适口,不过却是暑日的健康食品。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三伏天气里吃些苦瓜、苦菜,或者饮用一些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饮料,不但能清除人内心的烦恼、提神醒脑,而且可以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2、注意补充维生素

  高温季节,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缺乏各种维生素。此时,可以选择性地定量补充一些维生素,最好是食物补充,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肾、虾皮等,也可以饮用一些果汁。

  3、别忘补盐补钾

  夏天出汗多,体内丧失的盐分就比较多。所以要注意多吃些咸味的食物,以补充体内所失盐分,达到身体所需的平衡。此外,出汗多也会导致体内的钾离子丧失过多,具体的症状是人体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因此可以酌情有控制地吃一些草莓、杏子、荔枝、桃、李等水果,而蔬菜中的青菜、大葱、芹菜、毛豆等含钾也很丰富。茶叶中含有比较多的钾,夏天的时候多喝茶,既可以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中医夏季饮食养生的小常识
  1、入炎夏,不妨常喝粥!冬瓜粥-清热养胃;丝瓜粥-祛热解毒;大西瓜皮粥-利尿消肿。将冬瓜、丝瓜或大西瓜皮切丁与大米同煮加盐即可。

  2、夏日饮食豆类“当家”!炎热气候让人口干舌燥,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不妨常吃扁豆、绿豆、赤小豆、黑豆等,都可解暑利湿,健脾益肾。

  3、入夏,喝苦瓜汁可排毒解热。苦瓜含赝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榨汁饮用能使身体迅速吸收其大量的有用成分,有助解热防暑、消除委顿。

  4、炎热气候喝点儿番茄猪肝汤,猪肝补血,而番茄中有大量的维生素D,险些是大西瓜的10倍,且烹饪时也不易遭到粉碎,最适于夏天润体美颜。

  5、空气温度升高易使人上火,出现痰多、喉咙干燥等不适,此时不妨用蜂蜜和萝卜一起蒸着吃,可缓解初夏季候出现的肺火症状,有清喉之效。

  6、立夏后多喝冬瓜粥,将适量的冬瓜和大米同放锅中,先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至瓜烂米熟粥稠即可。其可生津止渴,有清热防暑的功效。

  7、夏天,宜吃些水果干,如葡萄干、杏干、无花果干等。水果晒成干后,会浓缩矿物质等营养素,夏季食用,可补充人体因出汗多所流失的矿物质。

  8、夏食虬龙虾不宜贪多,其属寒性食物,多吃容易伤脾胃,摄入过多氨基酸,也易造成消化不良,建议每次食用最好不要超过半公斤。

  9、长夏时节,消化系统的保护尤为重要,要避免多吃苦寒的工具,如冰大西瓜、特浓的绿茶等,这些苦寒之物吃患上过多,会耗损内气。

  10、夏天食豆宜吃杂,最好混合绿豆、红豆、黑豆、芸豆等豆类,加上大米、小米、黑米等,做成一顿杂豆粥,晚饭食用,不仅补水,还可增加营养。

  11、夏至过后,高温酷暑气候时常出现,平日里宜常用几粒酸梅,加几颗冰糖,煮一壶解暑的酸梅汤,养生防病的同时,还可让您舒适度夏。

  12、夏季,给心脏减压吃莴笋,其含钾量较高,有利于促进撒尿,减少对心房的压力,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极为有益。别的,夏食莴笋还可清热泻火。

  13、高温气候,可煮些冬瓜茶、苦瓜汤、丝瓜面线或黄瓜粥等喝,饭后再饮一杯大西瓜汁,有助驱散暑气。不过要适量,以免引起腹胀、拉稀等不适。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夏季养生的方法

2.夏季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

3.夏季养生保健常识

4.夏季养生的健康方法

5.夏季中医如何养生

6.中医夏季养生知识讲座

7.中医夏季养生有哪些小技巧

8.夏季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夏季饮食养生有哪些方法] 夏季饮食养生

夏季酷暑炎热,易形成湿热毒火,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多加注意。那么,中医夏季饮食养生有哪些方法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夏季饮食养生的方法
  1、多吃苦味食物

  在一日三餐中,注意多吃些苦味的食物。苦味的食物虽然味道上不是那么适口,不过却是暑日的健康食品。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三伏天气里吃些苦瓜、苦菜,或者饮用一些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饮料,不但能清除人内心的烦恼、提神醒脑,而且可以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2、注意补充维生素

  高温季节,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缺乏各种维生素。此时,可以选择性地定量补充一些维生素,最好是食物补充,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肾、虾皮等,也可以饮用一些果汁。

  3、别忘补盐补钾

  夏天出汗多,体内丧失的盐分就比较多。所以要注意多吃些咸味的食物,以补充体内所失盐分,达到身体所需的平衡。此外,出汗多也会导致体内的钾离子丧失过多,具体的症状是人体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因此可以酌情有控制地吃一些草莓、杏子、荔枝、桃、李等水果,而蔬菜中的青菜、大葱、芹菜、毛豆等含钾也很丰富。茶叶中含有比较多的钾,夏天的时候多喝茶,既可以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中医夏季饮食养生的小常识
  1、入炎夏,不妨常喝粥!冬瓜粥-清热养胃;丝瓜粥-祛热解毒;大西瓜皮粥-利尿消肿。将冬瓜、丝瓜或大西瓜皮切丁与大米同煮加盐即可。

  2、夏日饮食豆类“当家”!炎热气候让人口干舌燥,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不妨常吃扁豆、绿豆、赤小豆、黑豆等,都可解暑利湿,健脾益肾。

  3、入夏,喝苦瓜汁可排毒解热。苦瓜含赝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榨汁饮用能使身体迅速吸收其大量的有用成分,有助解热防暑、消除委顿。

  4、炎热气候喝点儿番茄猪肝汤,猪肝补血,而番茄中有大量的维生素D,险些是大西瓜的10倍,且烹饪时也不易遭到粉碎,最适于夏天润体美颜。

  5、空气温度升高易使人上火,出现痰多、喉咙干燥等不适,此时不妨用蜂蜜和萝卜一起蒸着吃,可缓解初夏季候出现的肺火症状,有清喉之效。

  6、立夏后多喝冬瓜粥,将适量的冬瓜和大米同放锅中,先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至瓜烂米熟粥稠即可。其可生津止渴,有清热防暑的功效。

  7、夏天,宜吃些水果干,如葡萄干、杏干、无花果干等。水果晒成干后,会浓缩矿物质等营养素,夏季食用,可补充人体因出汗多所流失的矿物质。

  8、夏食虬龙虾不宜贪多,其属寒性食物,多吃容易伤脾胃,摄入过多氨基酸,也易造成消化不良,建议每次食用最好不要超过半公斤。

  9、长夏时节,消化系统的保护尤为重要,要避免多吃苦寒的工具,如冰大西瓜、特浓的绿茶等,这些苦寒之物吃患上过多,会耗损内气。

  10、夏天食豆宜吃杂,最好混合绿豆、红豆、黑豆、芸豆等豆类,加上大米、小米、黑米等,做成一顿杂豆粥,晚饭食用,不仅补水,还可增加营养。

  11、夏至过后,高温酷暑气候时常出现,平日里宜常用几粒酸梅,加几颗冰糖,煮一壶解暑的酸梅汤,养生防病的同时,还可让您舒适度夏。

  12、夏季,给心脏减压吃莴笋,其含钾量较高,有利于促进撒尿,减少对心房的压力,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极为有益。别的,夏食莴笋还可清热泻火。

  13、高温气候,可煮些冬瓜茶、苦瓜汤、丝瓜面线或黄瓜粥等喝,饭后再饮一杯大西瓜汁,有助驱散暑气。不过要适量,以免引起腹胀、拉稀等不适。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夏季养生的方法

2.夏季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

3.夏季养生保健常识

4.夏季养生的健康方法

5.夏季中医如何养生

6.中医夏季养生知识讲座

7.中医夏季养生有哪些小技巧

8.夏季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里的夏至养生

中医养生里的夏至养生

  夏至时间:6月21日或22日,农历五月十五。夏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至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夏至养生知识

  夏至正值盛阳覆盖其上,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表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

  饮食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九九气候歌》说:“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甜如蜜;四九三十六,出汗如沐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上床寻被单;*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文武百官要放假三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四气中的夏至养生

  “疰zhù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源于暑热和体质虚弱。古人预防疰夏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第二阶段则从夏至开始,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食面,一般指的是面条。北方则主要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起居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或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古人对于夏季的养生很有讲究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夏至养生之起居调养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中医养生里的夏至养生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养生之夏季运动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

中医养生里的夏至养生

中医养生里的夏至养生

  夏至时间:6月21日或22日,农历五月十五。夏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至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夏至养生知识

  夏至正值盛阳覆盖其上,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表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

  饮食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九九气候歌》说:“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甜如蜜;四九三十六,出汗如沐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上床寻被单;*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文武百官要放假三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四气中的夏至养生

  “疰zhù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源于暑热和体质虚弱。古人预防疰夏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第二阶段则从夏至开始,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食面,一般指的是面条。北方则主要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起居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或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古人对于夏季的养生很有讲究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夏至养生之起居调养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中医养生里的夏至养生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养生之夏季运动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

中医养生里的夏至养生

中医养生里的夏至养生

  夏至时间:6月21日或22日,农历五月十五。夏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至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夏至养生知识

  夏至正值盛阳覆盖其上,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表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

  饮食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九九气候歌》说:“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甜如蜜;四九三十六,出汗如沐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上床寻被单;*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文武百官要放假三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四气中的夏至养生

  “疰zhù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源于暑热和体质虚弱。古人预防疰夏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第二阶段则从夏至开始,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食面,一般指的是面条。北方则主要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起居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或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古人对于夏季的养生很有讲究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夏至养生之起居调养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中医养生里的夏至养生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养生之夏季运动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

夏至| 阳极之至阴始生,养生要点

夏调心,食杂粮,勿大汗,补津液,忌生冷,少肥腻,避风寒,慎血压,食酸咸,敛心气,缓锻炼,睡午觉,找神门。

夏至调养身心,睡好午觉精神足

【黄帝内经夏至 养生 经】

夏至节气在每年公历的6月21—22日。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三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夏至与心气相通,因为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中医又有“汗为心之液”,大量出汗耗损的就是心气,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四季 养生 学说。精神 养生 方面,切忌懈怠厌倦,恼怒忧郁。《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立夏日,吃补食”。可见,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气候炎热也使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这个季节的饮食 养生 ,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夏至节气的气候变化】

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

夏至时,雨量增加。中国的主要降雨地区仍在江淮流域。有时暖湿空气抵达华北,冷暖空气相遇,午后到夜间时常出现雷雨、大风,有时甚至产生冰雹。夏至末期,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华北大地由南至北开始进入雨季。

【夏至节气的人体反应】

易患上各种疾病:在夏至节气中,尽管天气炎热,可是阴气已经开始有所生长。由于阴气的生长,使人体在此节气中便显得极其脆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冬病极少发作:一些因寒冷而发的疾病到了夏季开始慢慢转轻,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这些疾病在冬季发作频繁,而到了夏天则发作较少或不发作。

【夏至节气的 养生 原则】

调养心脑:中医理论说“心主血脉”。心脏通过血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许多心脑疾病,其治疗也先从“心”的调养开始。

控制血压:夏季气温高,心脑血管疾病不会像冬季那么容易暴发,但易直接影响血压波动,因为高温酷暑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大量出汗又会导致血液浓缩,进出空调房间又会受到不断的冷热刺激,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引起中风或心肌梗死。

及时补充水分:天气炎热使人体排汗量增加,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泌尿系统内便会有结晶物产生,进而形成结石。多喝水能预防结石。

运动调养:运动调养也是 养生 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宜酸味和咸味食物】

适当多吃酸味和咸味食物:夏季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说“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不宜多吃过寒食物:从阴阳学说的角度看,夏季体外越热,体内越冷,因此饮食不可过寒。

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宜少不宜多,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宜用滋阴养心的药膳】

荷叶灰方:取鲜荷叶洗干净,剪去边缘及蒂,晒干后将其撕成块,放到锅中,在锅上盖一只口径略小的锅,两锅交接处用盐水调黄泥封固,在小锅上再贴一张白纸,以判断火候。然后点火煅制,以白纸变成焦黄为度。待冷后取出,研成细末备用。

米汤调服,每次6克,每日3次。此方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的作用。

清暑利湿茶:将白头翁、葛根各20克,马齿苋10克,厚朴9克,薏苡仁30克,一起用清水煎煮,每日1剂,早晚分服。此茶具有清暑利湿,止泻的功效。要注意素体阳虚、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老年病找神门穴】

穴如其名,神气出入之门。心藏神,神门穴实为心气所出入之门。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可以说是人体的安心枕,特别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此穴非常重要,平时可用大拇指指腹缓慢、轻柔地按摩神门穴。有条件的也可以艾灸,直接灸1—3炷,温和灸10—15分钟。有心绞痛、冠心病的老年人,可针刺神门穴,刺法为直刺0.3—0.5寸,可改善冠心病,缓解心绞痛。

【中医小偏方治疗暑热痱子】

痱子又称汗疹、热痱,多发生于暑热夏季大汗之后,是因汗腺周围发生炎症而致的皮肤病,也是夏季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炎症。中医认为痱子是由湿郁腠理、热蕴肌肤,肌腠不得发泄所致。

当外界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过多而不易蒸发时,堵塞了毛孔,就容易生痱子。

中医治疗暑热痱子的方法,可用金银花6克,沸水浸泡约1小时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金银花浸泡液轻抹患处,每天3次。也可用败酱草9克,把药放入沙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先用大火煎开再用小火煎5分钟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败酱草煎出液轻抹患处,每天2次。或者用鲜冬瓜去皮切片外擦患处,每天3次。

【多午休可防止“夏打盹”】

老百姓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现代医学认为,夏季中午1 00—3 00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由于出汗多散热的缘故,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或者当午饭后,消化道的血液供应增多,大脑的血液供应就更少。同时,夏至时,白天最长,天亮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容易造成睡眠不足。

中医学认为,夏至时,湿邪弥漫,脾被湿邪所困,脾又主肌肉,人体四肢就会倦怠,人也会感到浑身乏力。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的特点,因此更需要午休,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

【要调理夏天容易得的胃肠炎】

胃肠炎以上吐下泻、脘腹疼痛为主要症状。

在中医属于“呕吐”、“泄泻”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受暑湿之邪或贪凉感受寒湿所致。夏至时节,气温高,湿度增大,容易受暑邪、湿邪。

另外,在这个季节,不宜多食冷饮,以免损伤脾胃而致病。

在湿度大的季节,细菌容易繁殖,饮食要卫生,少吃隔夜饭菜,碗筷要洗涮干净,不吃路边摊的食物,以免染上肠炎、痢疾。体虚的人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夏至| 阳极之至阴始生,养生要点

夏调心,食杂粮,勿大汗,补津液,忌生冷,少肥腻,避风寒,慎血压,食酸咸,敛心气,缓锻炼,睡午觉,找神门。

夏至调养身心,睡好午觉精神足

【黄帝内经夏至 养生 经】

夏至节气在每年公历的6月21—22日。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三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夏至与心气相通,因为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中医又有“汗为心之液”,大量出汗耗损的就是心气,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四季 养生 学说。精神 养生 方面,切忌懈怠厌倦,恼怒忧郁。《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立夏日,吃补食”。可见,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气候炎热也使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这个季节的饮食 养生 ,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夏至节气的气候变化】

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

夏至时,雨量增加。中国的主要降雨地区仍在江淮流域。有时暖湿空气抵达华北,冷暖空气相遇,午后到夜间时常出现雷雨、大风,有时甚至产生冰雹。夏至末期,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华北大地由南至北开始进入雨季。

【夏至节气的人体反应】

易患上各种疾病:在夏至节气中,尽管天气炎热,可是阴气已经开始有所生长。由于阴气的生长,使人体在此节气中便显得极其脆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冬病极少发作:一些因寒冷而发的疾病到了夏季开始慢慢转轻,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这些疾病在冬季发作频繁,而到了夏天则发作较少或不发作。

【夏至节气的 养生 原则】

调养心脑:中医理论说“心主血脉”。心脏通过血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许多心脑疾病,其治疗也先从“心”的调养开始。

控制血压:夏季气温高,心脑血管疾病不会像冬季那么容易暴发,但易直接影响血压波动,因为高温酷暑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大量出汗又会导致血液浓缩,进出空调房间又会受到不断的冷热刺激,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引起中风或心肌梗死。

及时补充水分:天气炎热使人体排汗量增加,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泌尿系统内便会有结晶物产生,进而形成结石。多喝水能预防结石。

运动调养:运动调养也是 养生 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宜酸味和咸味食物】

适当多吃酸味和咸味食物:夏季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说“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不宜多吃过寒食物:从阴阳学说的角度看,夏季体外越热,体内越冷,因此饮食不可过寒。

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宜少不宜多,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宜用滋阴养心的药膳】

荷叶灰方:取鲜荷叶洗干净,剪去边缘及蒂,晒干后将其撕成块,放到锅中,在锅上盖一只口径略小的锅,两锅交接处用盐水调黄泥封固,在小锅上再贴一张白纸,以判断火候。然后点火煅制,以白纸变成焦黄为度。待冷后取出,研成细末备用。

米汤调服,每次6克,每日3次。此方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的作用。

清暑利湿茶:将白头翁、葛根各20克,马齿苋10克,厚朴9克,薏苡仁30克,一起用清水煎煮,每日1剂,早晚分服。此茶具有清暑利湿,止泻的功效。要注意素体阳虚、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老年病找神门穴】

穴如其名,神气出入之门。心藏神,神门穴实为心气所出入之门。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可以说是人体的安心枕,特别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此穴非常重要,平时可用大拇指指腹缓慢、轻柔地按摩神门穴。有条件的也可以艾灸,直接灸1—3炷,温和灸10—15分钟。有心绞痛、冠心病的老年人,可针刺神门穴,刺法为直刺0.3—0.5寸,可改善冠心病,缓解心绞痛。

【中医小偏方治疗暑热痱子】

痱子又称汗疹、热痱,多发生于暑热夏季大汗之后,是因汗腺周围发生炎症而致的皮肤病,也是夏季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炎症。中医认为痱子是由湿郁腠理、热蕴肌肤,肌腠不得发泄所致。

当外界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过多而不易蒸发时,堵塞了毛孔,就容易生痱子。

中医治疗暑热痱子的方法,可用金银花6克,沸水浸泡约1小时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金银花浸泡液轻抹患处,每天3次。也可用败酱草9克,把药放入沙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先用大火煎开再用小火煎5分钟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败酱草煎出液轻抹患处,每天2次。或者用鲜冬瓜去皮切片外擦患处,每天3次。

【多午休可防止“夏打盹”】

老百姓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现代医学认为,夏季中午1 00—3 00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由于出汗多散热的缘故,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或者当午饭后,消化道的血液供应增多,大脑的血液供应就更少。同时,夏至时,白天最长,天亮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容易造成睡眠不足。

中医学认为,夏至时,湿邪弥漫,脾被湿邪所困,脾又主肌肉,人体四肢就会倦怠,人也会感到浑身乏力。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的特点,因此更需要午休,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

【要调理夏天容易得的胃肠炎】

胃肠炎以上吐下泻、脘腹疼痛为主要症状。

在中医属于“呕吐”、“泄泻”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受暑湿之邪或贪凉感受寒湿所致。夏至时节,气温高,湿度增大,容易受暑邪、湿邪。

另外,在这个季节,不宜多食冷饮,以免损伤脾胃而致病。

在湿度大的季节,细菌容易繁殖,饮食要卫生,少吃隔夜饭菜,碗筷要洗涮干净,不吃路边摊的食物,以免染上肠炎、痢疾。体虚的人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夏至怎么养生呢 夏至怎样养生

1、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2、在炎热的夏天,应当调整呼吸,使心神安静,意念中如能想像着心中存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也就是说,我们不应当被炎热扰乱心神,使心境烦躁,那样的话会使身体感到天气更炎热。
3、在此时节,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4、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5、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6、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7、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夏至怎么养生呢 夏至怎样养生

1、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2、在炎热的夏天,应当调整呼吸,使心神安静,意念中如能想像着心中存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也就是说,我们不应当被炎热扰乱心神,使心境烦躁,那样的话会使身体感到天气更炎热。
3、在此时节,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4、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5、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6、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7、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夏至如何养阳气

  夏至是补充阳气最佳的时间,那么到了夏至,该如何补充阳气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夏至如何养阳气

  1、每天晒太阳

  夏天也要晒太阳,不花钱却有效,能防止骨质疏松,也有助于卵巢功能的稳定,这在中医上叫“以阳补阳”。很多女性担心夏天晒太阳会晒黑皮肤,脸上晒出黄褐斑和雀斑,其实只要把握好时间就行了。早晨9点多或下午四五点钟,晒15分钟,别忘了多晒晒背,因为背上有督脉。

  2、按摩涌泉穴

  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因此,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

  3、心静养阳

  在炎热的夏天要静心,心静则阳守,汗液也会减少。要保持心情舒畅,睡眠要充足。生活上不宜过于贪凉,不宜在露天过夜,也不宜在阴凉潮湿之地睡觉,不宜吃过多的冰冷食品,以免寒气困阳,出现不会出汗、头晕乏力、不思吃食等症。

  4、艾灸养生

  体质虚弱的人可以在这一季节进行艾灸养生。夏至节气艾灸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中医认为,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而夏至日时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此时针对暑病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

  5、大汗时避吹空调

  很多人喜欢大汗淋漓时对着空调猛吹一通,殊不知,这样最伤阳气。遇凉气时,毛孔会突然关闭,寒气郁结体内,易造成暑湿感冒,出现发热、烦乱、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等现象。建议此时避免直吹空调,且室内外温度差不能超过7℃。平时以26℃-27℃为宜,睡眠时还应再高1℃-2℃。在空调房内腰腹不可暴露于外,少吃冷饮、西瓜,以免损伤阳气。

  6、增加户外活动

  躯体运动非常重要,因为“动能生阳”。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项目均可。要增加户外活动,多见阳光,令身体与自然直接接触,阳气就被调动起来走肌表,行使卫外功能,尤其可以增加抗寒的能力。

  7、给孩子多推推脾经

  夏季养阳,重在健脾开胃,不妨给孩子多推推脾经,比如板门穴(在大鱼际,大拇指根部鼓出的一块),属于脾经主穴,两只手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各推5分钟,有健脾化湿的作用,能缓解孩子肚子胀、呕吐等症状。还可以沿两侧肋骨(内侧)往下分推5分钟,有增加孩子食欲的作用。

  8、少苦寒,节冷饮

  人离不了饮食,饮食调养对养阳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饮食上应少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韭菜、芥菜、葱、虾、蛋类、肉类、辣椒、姜等。也可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果。


夏至如何养阳气

  夏至是补充阳气最佳的时间,那么到了夏至,该如何补充阳气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夏至如何养阳气

  1、每天晒太阳

  夏天也要晒太阳,不花钱却有效,能防止骨质疏松,也有助于卵巢功能的稳定,这在中医上叫“以阳补阳”。很多女性担心夏天晒太阳会晒黑皮肤,脸上晒出黄褐斑和雀斑,其实只要把握好时间就行了。早晨9点多或下午四五点钟,晒15分钟,别忘了多晒晒背,因为背上有督脉。

  2、按摩涌泉穴

  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因此,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

  3、心静养阳

  在炎热的夏天要静心,心静则阳守,汗液也会减少。要保持心情舒畅,睡眠要充足。生活上不宜过于贪凉,不宜在露天过夜,也不宜在阴凉潮湿之地睡觉,不宜吃过多的冰冷食品,以免寒气困阳,出现不会出汗、头晕乏力、不思吃食等症。

  4、艾灸养生

  体质虚弱的人可以在这一季节进行艾灸养生。夏至节气艾灸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中医认为,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而夏至日时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此时针对暑病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

  5、大汗时避吹空调

  很多人喜欢大汗淋漓时对着空调猛吹一通,殊不知,这样最伤阳气。遇凉气时,毛孔会突然关闭,寒气郁结体内,易造成暑湿感冒,出现发热、烦乱、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等现象。建议此时避免直吹空调,且室内外温度差不能超过7℃。平时以26℃-27℃为宜,睡眠时还应再高1℃-2℃。在空调房内腰腹不可暴露于外,少吃冷饮、西瓜,以免损伤阳气。

  6、增加户外活动

  躯体运动非常重要,因为“动能生阳”。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项目均可。要增加户外活动,多见阳光,令身体与自然直接接触,阳气就被调动起来走肌表,行使卫外功能,尤其可以增加抗寒的能力。

  7、给孩子多推推脾经

  夏季养阳,重在健脾开胃,不妨给孩子多推推脾经,比如板门穴(在大鱼际,大拇指根部鼓出的一块),属于脾经主穴,两只手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各推5分钟,有健脾化湿的作用,能缓解孩子肚子胀、呕吐等症状。还可以沿两侧肋骨(内侧)往下分推5分钟,有增加孩子食欲的作用。

  8、少苦寒,节冷饮

  人离不了饮食,饮食调养对养阳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饮食上应少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韭菜、芥菜、葱、虾、蛋类、肉类、辣椒、姜等。也可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果。


夏至如何养阳气

  夏至是补充阳气最佳的时间,那么到了夏至,该如何补充阳气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夏至如何养阳气

  1、每天晒太阳

  夏天也要晒太阳,不花钱却有效,能防止骨质疏松,也有助于卵巢功能的稳定,这在中医上叫“以阳补阳”。很多女性担心夏天晒太阳会晒黑皮肤,脸上晒出黄褐斑和雀斑,其实只要把握好时间就行了。早晨9点多或下午四五点钟,晒15分钟,别忘了多晒晒背,因为背上有督脉。

  2、按摩涌泉穴

  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因此,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

  3、心静养阳

  在炎热的夏天要静心,心静则阳守,汗液也会减少。要保持心情舒畅,睡眠要充足。生活上不宜过于贪凉,不宜在露天过夜,也不宜在阴凉潮湿之地睡觉,不宜吃过多的冰冷食品,以免寒气困阳,出现不会出汗、头晕乏力、不思吃食等症。

  4、艾灸养生

  体质虚弱的人可以在这一季节进行艾灸养生。夏至节气艾灸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中医认为,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而夏至日时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此时针对暑病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

  5、大汗时避吹空调

  很多人喜欢大汗淋漓时对着空调猛吹一通,殊不知,这样最伤阳气。遇凉气时,毛孔会突然关闭,寒气郁结体内,易造成暑湿感冒,出现发热、烦乱、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等现象。建议此时避免直吹空调,且室内外温度差不能超过7℃。平时以26℃-27℃为宜,睡眠时还应再高1℃-2℃。在空调房内腰腹不可暴露于外,少吃冷饮、西瓜,以免损伤阳气。

  6、增加户外活动

  躯体运动非常重要,因为“动能生阳”。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项目均可。要增加户外活动,多见阳光,令身体与自然直接接触,阳气就被调动起来走肌表,行使卫外功能,尤其可以增加抗寒的能力。

  7、给孩子多推推脾经

  夏季养阳,重在健脾开胃,不妨给孩子多推推脾经,比如板门穴(在大鱼际,大拇指根部鼓出的一块),属于脾经主穴,两只手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各推5分钟,有健脾化湿的作用,能缓解孩子肚子胀、呕吐等症状。还可以沿两侧肋骨(内侧)往下分推5分钟,有增加孩子食欲的作用。

  8、少苦寒,节冷饮

  人离不了饮食,饮食调养对养阳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饮食上应少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韭菜、芥菜、葱、虾、蛋类、肉类、辣椒、姜等。也可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果。


二十四节气·夏至 | 养阳气,祛湿气,重在养心

SUMMER

6月21日11时32分,迎来夏至节气。

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节。此时温度上升,伴有暴雨、梅雨天气,湿气增加,出现高温高湿气候。此时易诱发中暑、湿疹、痢疾等疾病。因此,更需注重 养生 与保健。

夏至养阳正当时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此时气血运行趋外,毛孔张开,阳气溢出体外,消耗过多则会使人体阳气处于内虚状态。

夏至 养生 要注意保护阳气,适当吃些温性食物,如:鸡肉煲汤。制作时可适当加入当归、大枣,并搭配生姜、花椒等温性调料,起到补气益血、温补阳气的功效。

冬病夏治好时机

夏天天气渐渐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加之雨水多,湿气盛,暑湿邪气侵犯人体,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致使气机不畅,多表现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胃痛、胸闷想吐、腹痛、腹胀、大便稀溏,甚至水肿。夏至阳气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针对痼疾用针、用药,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可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冬病根因。

冬病,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患有“冬病”的人多有阳虚体质,其共同特点:属于“寒证”“虚证”。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旺盛的时候,也是人们容易贪凉饮冷耗伤阳气的时候,在人体相关穴位敷贴辛热温阳之药物,扶助人体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减少在阴寒较盛之冬秋季节,由于阳气不足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复发。其机理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来达到大大降低冬病发病和减缓症状的效果,这便是“夏治”。医生介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和药物阳气的疏通达到温阳利气,驱逐内伏寒邪,增强人体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治病和 养生 的目的。

夏至后15日内适合针灸

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节气变化对人体 健康 的影响。古人根据天时,有选择地针灸不同穴位,预防该时节好发的疾病,从而可以 养生 保健,益寿延年。“节气针灸”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是一种自然且疗效肯定的防病祛病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夏至后15日内就非常适合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

夏至 养生 之养心

《周易》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饮食宜清淡 多吃苦味

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夏季炎热,人的消化功能偏弱,饮食宜清淡,可选择一些具有滋阴功效的食物,如蘑菇、银耳、薏米、鸭肉、鲫鱼等。

夏季气温高,人体排汗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易使大脑供血不足,产生头痛头晕等症状。对此,需大量饮水,但不宜过食冰饮及冷食瓜果,以免损伤脾胃。

夏至面条不可缺

有言道:“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已是很多地方的风俗。食面以粗粮面和杂面为宜,其中绿豆杂面、荞麦杂面最佳。

绿豆杂面可以清火;荞麦杂面有助降脂,其中的维生素B1、B2更是小麦粉的3 20倍。

薏苡仁绿豆粥

原料:绿豆3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

做法:煮制前,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2 3小时,绿豆浸泡1 2小时。将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清水,并倒入浸泡好的薏苡仁及绿豆,煮为稀粥即可。

功效:薏苡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二者相配是解暑化湿的佳品。

冬瓜豆腐排骨汤

原料:排骨、冬瓜、豆腐、姜片、葱段、料酒、白胡椒粉、精盐、香油。

做法:将排骨切成小段;冬瓜、豆腐切块;葱切段、姜切片放入盘中备用;在水中倒入一勺料酒、放入两片姜片,煮开后放入排骨,焯去血沫;将焯好的排骨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凉水、葱段、姜片;大火煮开后改中小火继续煮1个小时后,放入冬瓜,过20分钟后再放入豆腐;中小火继续熬煮20分钟,放入一勺料酒,一勺盐,少许白胡椒粉调味,出锅前可淋少许香油。

功效:冬瓜养胃生津、清降胃火,促使淀粉、糖在体内转化为热能而不变成脂肪;排骨中除了脂肪及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磷酸钙、骨胶原等。

保证充足睡眠

夏至时节,每天最好保持至少7小时的睡眠。此外,中午闭眼小憩也是让身体放松的较好方式。

夜晚易受风寒,切勿贪凉整夜开冷气,更不宜露宿。夏季炎热,入睡前冲个澡,不仅清凉舒爽、消除疲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剧烈运动不宜做

夏日运动可选择清晨或傍晚,此时天气较凉爽。地点宜在河湖边、公园等空气清新处,但不宜做剧烈运动。

外出时尽量以棉质透气吸汗的浅色衣服为主,同时需注意防晒,必要时可随身备些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物品。

二十四节气·夏至 | 养阳气,祛湿气,重在养心

SUMMER

6月21日11时32分,迎来夏至节气。

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节。此时温度上升,伴有暴雨、梅雨天气,湿气增加,出现高温高湿气候。此时易诱发中暑、湿疹、痢疾等疾病。因此,更需注重 养生 与保健。

夏至养阳正当时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此时气血运行趋外,毛孔张开,阳气溢出体外,消耗过多则会使人体阳气处于内虚状态。

夏至 养生 要注意保护阳气,适当吃些温性食物,如:鸡肉煲汤。制作时可适当加入当归、大枣,并搭配生姜、花椒等温性调料,起到补气益血、温补阳气的功效。

冬病夏治好时机

夏天天气渐渐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加之雨水多,湿气盛,暑湿邪气侵犯人体,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致使气机不畅,多表现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胃痛、胸闷想吐、腹痛、腹胀、大便稀溏,甚至水肿。夏至阳气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针对痼疾用针、用药,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可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冬病根因。

冬病,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患有“冬病”的人多有阳虚体质,其共同特点:属于“寒证”“虚证”。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旺盛的时候,也是人们容易贪凉饮冷耗伤阳气的时候,在人体相关穴位敷贴辛热温阳之药物,扶助人体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减少在阴寒较盛之冬秋季节,由于阳气不足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复发。其机理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来达到大大降低冬病发病和减缓症状的效果,这便是“夏治”。医生介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和药物阳气的疏通达到温阳利气,驱逐内伏寒邪,增强人体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治病和 养生 的目的。

夏至后15日内适合针灸

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节气变化对人体 健康 的影响。古人根据天时,有选择地针灸不同穴位,预防该时节好发的疾病,从而可以 养生 保健,益寿延年。“节气针灸”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是一种自然且疗效肯定的防病祛病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夏至后15日内就非常适合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

夏至 养生 之养心

《周易》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饮食宜清淡 多吃苦味

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夏季炎热,人的消化功能偏弱,饮食宜清淡,可选择一些具有滋阴功效的食物,如蘑菇、银耳、薏米、鸭肉、鲫鱼等。

夏季气温高,人体排汗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易使大脑供血不足,产生头痛头晕等症状。对此,需大量饮水,但不宜过食冰饮及冷食瓜果,以免损伤脾胃。

夏至面条不可缺

有言道:“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已是很多地方的风俗。食面以粗粮面和杂面为宜,其中绿豆杂面、荞麦杂面最佳。

绿豆杂面可以清火;荞麦杂面有助降脂,其中的维生素B1、B2更是小麦粉的3 20倍。

薏苡仁绿豆粥

原料:绿豆3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

做法:煮制前,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2 3小时,绿豆浸泡1 2小时。将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清水,并倒入浸泡好的薏苡仁及绿豆,煮为稀粥即可。

功效:薏苡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二者相配是解暑化湿的佳品。

冬瓜豆腐排骨汤

原料:排骨、冬瓜、豆腐、姜片、葱段、料酒、白胡椒粉、精盐、香油。

做法:将排骨切成小段;冬瓜、豆腐切块;葱切段、姜切片放入盘中备用;在水中倒入一勺料酒、放入两片姜片,煮开后放入排骨,焯去血沫;将焯好的排骨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凉水、葱段、姜片;大火煮开后改中小火继续煮1个小时后,放入冬瓜,过20分钟后再放入豆腐;中小火继续熬煮20分钟,放入一勺料酒,一勺盐,少许白胡椒粉调味,出锅前可淋少许香油。

功效:冬瓜养胃生津、清降胃火,促使淀粉、糖在体内转化为热能而不变成脂肪;排骨中除了脂肪及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磷酸钙、骨胶原等。

保证充足睡眠

夏至时节,每天最好保持至少7小时的睡眠。此外,中午闭眼小憩也是让身体放松的较好方式。

夜晚易受风寒,切勿贪凉整夜开冷气,更不宜露宿。夏季炎热,入睡前冲个澡,不仅清凉舒爽、消除疲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剧烈运动不宜做

夏日运动可选择清晨或傍晚,此时天气较凉爽。地点宜在河湖边、公园等空气清新处,但不宜做剧烈运动。

外出时尽量以棉质透气吸汗的浅色衣服为主,同时需注意防晒,必要时可随身备些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物品。

二十四节气·夏至 | 养阳气,祛湿气,重在养心

SUMMER

6月21日11时32分,迎来夏至节气。

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节。此时温度上升,伴有暴雨、梅雨天气,湿气增加,出现高温高湿气候。此时易诱发中暑、湿疹、痢疾等疾病。因此,更需注重 养生 与保健。

夏至养阳正当时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此时气血运行趋外,毛孔张开,阳气溢出体外,消耗过多则会使人体阳气处于内虚状态。

夏至 养生 要注意保护阳气,适当吃些温性食物,如:鸡肉煲汤。制作时可适当加入当归、大枣,并搭配生姜、花椒等温性调料,起到补气益血、温补阳气的功效。

冬病夏治好时机

夏天天气渐渐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加之雨水多,湿气盛,暑湿邪气侵犯人体,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致使气机不畅,多表现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胃痛、胸闷想吐、腹痛、腹胀、大便稀溏,甚至水肿。夏至阳气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针对痼疾用针、用药,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可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冬病根因。

冬病,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患有“冬病”的人多有阳虚体质,其共同特点:属于“寒证”“虚证”。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旺盛的时候,也是人们容易贪凉饮冷耗伤阳气的时候,在人体相关穴位敷贴辛热温阳之药物,扶助人体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减少在阴寒较盛之冬秋季节,由于阳气不足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复发。其机理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来达到大大降低冬病发病和减缓症状的效果,这便是“夏治”。医生介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和药物阳气的疏通达到温阳利气,驱逐内伏寒邪,增强人体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治病和 养生 的目的。

夏至后15日内适合针灸

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节气变化对人体 健康 的影响。古人根据天时,有选择地针灸不同穴位,预防该时节好发的疾病,从而可以 养生 保健,益寿延年。“节气针灸”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是一种自然且疗效肯定的防病祛病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夏至后15日内就非常适合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

夏至 养生 之养心

《周易》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饮食宜清淡 多吃苦味

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夏季炎热,人的消化功能偏弱,饮食宜清淡,可选择一些具有滋阴功效的食物,如蘑菇、银耳、薏米、鸭肉、鲫鱼等。

夏季气温高,人体排汗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易使大脑供血不足,产生头痛头晕等症状。对此,需大量饮水,但不宜过食冰饮及冷食瓜果,以免损伤脾胃。

夏至面条不可缺

有言道:“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已是很多地方的风俗。食面以粗粮面和杂面为宜,其中绿豆杂面、荞麦杂面最佳。

绿豆杂面可以清火;荞麦杂面有助降脂,其中的维生素B1、B2更是小麦粉的3 20倍。

薏苡仁绿豆粥

原料:绿豆3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

做法:煮制前,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2 3小时,绿豆浸泡1 2小时。将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清水,并倒入浸泡好的薏苡仁及绿豆,煮为稀粥即可。

功效:薏苡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二者相配是解暑化湿的佳品。

冬瓜豆腐排骨汤

原料:排骨、冬瓜、豆腐、姜片、葱段、料酒、白胡椒粉、精盐、香油。

做法:将排骨切成小段;冬瓜、豆腐切块;葱切段、姜切片放入盘中备用;在水中倒入一勺料酒、放入两片姜片,煮开后放入排骨,焯去血沫;将焯好的排骨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凉水、葱段、姜片;大火煮开后改中小火继续煮1个小时后,放入冬瓜,过20分钟后再放入豆腐;中小火继续熬煮20分钟,放入一勺料酒,一勺盐,少许白胡椒粉调味,出锅前可淋少许香油。

功效:冬瓜养胃生津、清降胃火,促使淀粉、糖在体内转化为热能而不变成脂肪;排骨中除了脂肪及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磷酸钙、骨胶原等。

保证充足睡眠

夏至时节,每天最好保持至少7小时的睡眠。此外,中午闭眼小憩也是让身体放松的较好方式。

夜晚易受风寒,切勿贪凉整夜开冷气,更不宜露宿。夏季炎热,入睡前冲个澡,不仅清凉舒爽、消除疲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剧烈运动不宜做

夏日运动可选择清晨或傍晚,此时天气较凉爽。地点宜在河湖边、公园等空气清新处,但不宜做剧烈运动。

外出时尽量以棉质透气吸汗的浅色衣服为主,同时需注意防晒,必要时可随身备些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物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