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怎么用中医养生保健理疗呢
2024-03-24 12:30:32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保健包括以下项目:

1. 药养: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包括药膳等。

2. 针灸:包括毫针刺和艾灸,通过针灸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调理身体。

3. 拔罐:通过拔罐刺激促进血液运行和调理气血,预防治疗疾病。

4. 推拿:通过手法推拿穴位激发功能,调理气血和养生保健。

5. 气功:通过调节呼吸和意念等来平衡阴阳气血,提高身体机能。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中医养生按摩功效

  中医按摩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那么,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有哪些呢?我带你去了解一下吧。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1、三阴交

  在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出现肝血不足的状态。三阴交能疏理肝脾养血,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产后腹痛、习惯性流产、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2、足三里

  它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重要穴位,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患,例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疾病,一旦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呃逆、便秘、泄泻等症状,都可以按足三里穴位来进行保健。具体操作方法是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最佳。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3、涌泉

  在足心凹陷处。平时按揉有助于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由于此处最敏感,刺激后有开窍苏厥、回阳醒脑的特殊功效,若发现有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给予该穴位强刺激,按揉50~100次。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4、关元穴

  它位于肚脐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例如不孕不育、闭经、遗尿、阳痿、泄泻、带下、产后腹痛等。还可以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每天1~2次;或者可以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5、膻中穴

  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也汇合于此穴。膻中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用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

  中医按摩养生的注意事项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

  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患者坐卧等姿式,要舒适而又便于操作。

  4、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次数以十二次为一疗程。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

  7、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应在饭后二小时左右为宜。

  8、按摩时,有些患者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当风之处,不要按摩。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经络按摩养生方法

2.气血不足的穴位调理的中医养生知识

3.四种传统的中医按摩法

4.按摩保健常用手法

5.中医保健养生常用按摩手法

6.按摩保健常用15种手法

7.中医按摩巧治根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中医养生按摩功效

  中医按摩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那么,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有哪些呢?我带你去了解一下吧。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1、三阴交

  在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出现肝血不足的状态。三阴交能疏理肝脾养血,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产后腹痛、习惯性流产、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2、足三里

  它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重要穴位,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患,例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疾病,一旦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呃逆、便秘、泄泻等症状,都可以按足三里穴位来进行保健。具体操作方法是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最佳。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3、涌泉

  在足心凹陷处。平时按揉有助于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由于此处最敏感,刺激后有开窍苏厥、回阳醒脑的特殊功效,若发现有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给予该穴位强刺激,按揉50~100次。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4、关元穴

  它位于肚脐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例如不孕不育、闭经、遗尿、阳痿、泄泻、带下、产后腹痛等。还可以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每天1~2次;或者可以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5、膻中穴

  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也汇合于此穴。膻中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用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

  中医按摩养生的注意事项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

  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患者坐卧等姿式,要舒适而又便于操作。

  4、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次数以十二次为一疗程。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

  7、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应在饭后二小时左右为宜。

  8、按摩时,有些患者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当风之处,不要按摩。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经络按摩养生方法

2.气血不足的穴位调理的中医养生知识

3.四种传统的中医按摩法

4.按摩保健常用手法

5.中医保健养生常用按摩手法

6.按摩保健常用15种手法

7.中医按摩巧治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摘要: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而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近些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保健常见的误区有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2、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3、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4、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5、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摘要: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而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近些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保健常见的误区有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2、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3、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4、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5、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有哪些中医养生的实用方法?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柱神经和脏腑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治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数十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擦10余次。经常按摩面部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时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眼。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不疼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年起床时给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治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由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即将两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

有哪些中医养生的实用方法?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柱神经和脏腑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治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数十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擦10余次。经常按摩面部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时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眼。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不疼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年起床时给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治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由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即将两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

中医按摩怎么按摩

中医按摩讲究的是通过按摩的手法来帮助我们调理身体,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中医按摩就是按摩身体的不同部位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1、腰部按摩

双手握拳,用拇指指掌关节在腰部作旋转用力按揉,再以手掌部用力上下擦动,至腰部发热为止。并可做些弯腰、旋转腰部的动作,以锻炼腰部肌肉。腰部不怕发胖,每天腰部减肥按摩方法,变身小腰精。

2、腹部按摩

摩腹:将双手掌心搓热后,一手掌心贴在肚脐上,以肚脐为圆心,以顺时针方向作柔和的摩腹动作,持续约2-5分钟。

擦腹:双手从肋骨下缘擦至小腹部,以腹部发热为宜。

3、耳部按摩

耳朵的穴道跟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系,按摩耳朵除了可加强脏腑的功能外,还可预防听力的减退及耳鸣。

搓揉耳朵,双手拇指及食指弯屈后,作上下搓耳动作,至耳朵红热为宜。

4、眼部面部按摩

对于长时间做近距离工作的人,可以消除或减轻眼部疲劳,并可预防眼睛视力的减退及眼袋的产生。

眼眶部按摩:双手食指或中指分推眉毛,由眉头部的攒竹穴推至眉尾部的丝竹空穴。再由双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按揉眼眶内的睛明穴后,循着上、下眼眶推至尾部的瞳子骨穴,上下重覆进行数次,至整个眼眶都有酸胀感止。

按揉太阳穴及鼻旁的迎香穴,再将双手掌心搓热后,掌心贴着前额,用点力向下擦到下颏处,若感冒、流鼻涕或鼻塞者,可顺便以中指由迎香穴向上擦至鼻根处,反覆连续约10次,舌头顶住上颚部,下牙往上作叩齿动作连续20次。

面部按摩:不仅有很多的穴位经常按摩能帮助我们预防和调理身体,还能帮助我们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能帮助我们抗衰老,好处可不是一般的多。

5、头部按摩

具有醒脑开窍的功能,可治疗头痛,预防老人痴呆及增加脑细胞的活动。以双手拇指及其他四指的指腹,从前发际处以按压方式推至枕部的风池穴,平时也可以用梳子做同方向的梳头数次。

结语:中医按摩不仅可以缓解疲劳,也可以调理五脏,预防身体不适

中医按摩怎么按摩

中医按摩讲究的是通过按摩的手法来帮助我们调理身体,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中医按摩就是按摩身体的不同部位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1、腰部按摩

双手握拳,用拇指指掌关节在腰部作旋转用力按揉,再以手掌部用力上下擦动,至腰部发热为止。并可做些弯腰、旋转腰部的动作,以锻炼腰部肌肉。腰部不怕发胖,每天腰部减肥按摩方法,变身小腰精。

2、腹部按摩

摩腹:将双手掌心搓热后,一手掌心贴在肚脐上,以肚脐为圆心,以顺时针方向作柔和的摩腹动作,持续约2-5分钟。

擦腹:双手从肋骨下缘擦至小腹部,以腹部发热为宜。

3、耳部按摩

耳朵的穴道跟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系,按摩耳朵除了可加强脏腑的功能外,还可预防听力的减退及耳鸣。

搓揉耳朵,双手拇指及食指弯屈后,作上下搓耳动作,至耳朵红热为宜。

4、眼部面部按摩

对于长时间做近距离工作的人,可以消除或减轻眼部疲劳,并可预防眼睛视力的减退及眼袋的产生。

眼眶部按摩:双手食指或中指分推眉毛,由眉头部的攒竹穴推至眉尾部的丝竹空穴。再由双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按揉眼眶内的睛明穴后,循着上、下眼眶推至尾部的瞳子骨穴,上下重覆进行数次,至整个眼眶都有酸胀感止。

按揉太阳穴及鼻旁的迎香穴,再将双手掌心搓热后,掌心贴着前额,用点力向下擦到下颏处,若感冒、流鼻涕或鼻塞者,可顺便以中指由迎香穴向上擦至鼻根处,反覆连续约10次,舌头顶住上颚部,下牙往上作叩齿动作连续20次。

面部按摩:不仅有很多的穴位经常按摩能帮助我们预防和调理身体,还能帮助我们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能帮助我们抗衰老,好处可不是一般的多。

5、头部按摩

具有醒脑开窍的功能,可治疗头痛,预防老人痴呆及增加脑细胞的活动。以双手拇指及其他四指的指腹,从前发际处以按压方式推至枕部的风池穴,平时也可以用梳子做同方向的梳头数次。

结语:中医按摩不仅可以缓解疲劳,也可以调理五脏,预防身体不适

中医按摩怎么按摩

中医按摩讲究的是通过按摩的手法来帮助我们调理身体,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中医按摩就是按摩身体的不同部位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1、腰部按摩

双手握拳,用拇指指掌关节在腰部作旋转用力按揉,再以手掌部用力上下擦动,至腰部发热为止。并可做些弯腰、旋转腰部的动作,以锻炼腰部肌肉。腰部不怕发胖,每天腰部减肥按摩方法,变身小腰精。

2、腹部按摩

摩腹:将双手掌心搓热后,一手掌心贴在肚脐上,以肚脐为圆心,以顺时针方向作柔和的摩腹动作,持续约2-5分钟。

擦腹:双手从肋骨下缘擦至小腹部,以腹部发热为宜。

3、耳部按摩

耳朵的穴道跟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系,按摩耳朵除了可加强脏腑的功能外,还可预防听力的减退及耳鸣。

搓揉耳朵,双手拇指及食指弯屈后,作上下搓耳动作,至耳朵红热为宜。

4、眼部面部按摩

对于长时间做近距离工作的人,可以消除或减轻眼部疲劳,并可预防眼睛视力的减退及眼袋的产生。

眼眶部按摩:双手食指或中指分推眉毛,由眉头部的攒竹穴推至眉尾部的丝竹空穴。再由双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按揉眼眶内的睛明穴后,循着上、下眼眶推至尾部的瞳子骨穴,上下重覆进行数次,至整个眼眶都有酸胀感止。

按揉太阳穴及鼻旁的迎香穴,再将双手掌心搓热后,掌心贴着前额,用点力向下擦到下颏处,若感冒、流鼻涕或鼻塞者,可顺便以中指由迎香穴向上擦至鼻根处,反覆连续约10次,舌头顶住上颚部,下牙往上作叩齿动作连续20次。

面部按摩:不仅有很多的穴位经常按摩能帮助我们预防和调理身体,还能帮助我们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能帮助我们抗衰老,好处可不是一般的多。

5、头部按摩

具有醒脑开窍的功能,可治疗头痛,预防老人痴呆及增加脑细胞的活动。以双手拇指及其他四指的指腹,从前发际处以按压方式推至枕部的风池穴,平时也可以用梳子做同方向的梳头数次。

结语:中医按摩不仅可以缓解疲劳,也可以调理五脏,预防身体不适

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对于上了年岁的老人们,为之日常掌握一定的养生保健,使其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带来很大益处,那么人们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

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1.坐着捏膝盖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而“腿老”是膝盖先老。膝盖是人体全身最为复杂的一个结构,也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部位。加之膝盖处多为韧带组织和骨骼,肌肉较少,即“筋多肉少”,所以此处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我们平时触摸膝盖也总是感觉凉凉的。因此,养护膝关节的一个重点就是给以它热度和按摩。建议中老年人平时坐在椅子和沙发上时,要养成双手捂住膝盖,同时加以适当按摩的习惯。

具体做法是:

两手掌心分别捂在左右膝盖髌骨上,利用手心的温热对膝盖进行加温。自然散开的五指则发挥按摩作用,相当于施以针灸一般。按摩时先用五指在髌骨周围放射状向外点按,大概*个来回即可。然后五指合力轻轻抓揉膝盖,最后再搓一搓膝盖。温煦作用加上揉捏按摩,配合起来,可以起到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濡养关节,减轻关节痛等多种症状。

  2.走路握拳头

从古到今,握力都是健康的晴雨表,握力越大则说明越健康长寿。现代研究也表明,手指越灵活,头脑越不容易“生锈”。伦敦大学整合近50年来对握力的研究报告显示,握力是有效的长寿特征,而握拳正是最易操作的提高握力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

翘起手腕,五指向前,掌心向下,然后从前向后旋转手腕,并顺势握拳。握拳有两个动作要点:一是旋转手腕,二是中指点按劳宫穴。这是因为手腕处有手太阴肺经等多条经脉的原穴,通过旋转手腕,能够刺激各个原穴,起到强化相关脏腑功能的作用。其次,握拳时中指正好落在掌心的劳宫穴上。中医认为,劳宫穴属于心包经的一个穴位,点按劳宫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降肝火的作用。平时我们可以边走路边练习握拳,注意先运腕,然后握拳点按劳宫穴3~4秒钟,重复动作。

  3.卧时练提肛

提肛是传统的养生手段。中医认为,*附近有三条经脉:任脉、督脉和冲脉。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冲脉为血海,它们分别主管人体的阴精、阳气和性功能。提肛运动可以促进阴阳之气的循环。其中,会阴穴是非常重要的长寿要穴,经常练习提肛这个动作,可以对会阴穴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对生殖功能的养护作用效果很好。

具体做法是:

提肛时微微向内收缩*,类似于忍大便一样的感觉,坚持3到4秒后放松,然后再提肛,反复做几分钟就可以了。长期坚持有助减少痔疮的发生,改善女性尿失禁的症状。

  4.站立提脚跟

脚被誉为“精气之根”,人体生殖系统在足部的对应反射区正是脚跟,因此提脚跟的运动有益生殖保健。

具体做法是:

练习时要充分提脚跟,然后缓慢下落至一半的距离时改为快速落下脚跟,即颠足震动脚跟。这样可以加强足部的感觉,锻炼人的平衡能力,中老年人常练习可以防止摔倒。颠足产生的震动还对足跟脂肪垫起到良性的按摩作用,可以缓解足跟痛。

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对于上了年岁的老人们,为之日常掌握一定的养生保健,使其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带来很大益处,那么人们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

日常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1.坐着捏膝盖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而“腿老”是膝盖先老。膝盖是人体全身最为复杂的一个结构,也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部位。加之膝盖处多为韧带组织和骨骼,肌肉较少,即“筋多肉少”,所以此处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我们平时触摸膝盖也总是感觉凉凉的。因此,养护膝关节的一个重点就是给以它热度和按摩。建议中老年人平时坐在椅子和沙发上时,要养成双手捂住膝盖,同时加以适当按摩的习惯。

具体做法是:

两手掌心分别捂在左右膝盖髌骨上,利用手心的温热对膝盖进行加温。自然散开的五指则发挥按摩作用,相当于施以针灸一般。按摩时先用五指在髌骨周围放射状向外点按,大概*个来回即可。然后五指合力轻轻抓揉膝盖,最后再搓一搓膝盖。温煦作用加上揉捏按摩,配合起来,可以起到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濡养关节,减轻关节痛等多种症状。

  2.走路握拳头

从古到今,握力都是健康的晴雨表,握力越大则说明越健康长寿。现代研究也表明,手指越灵活,头脑越不容易“生锈”。伦敦大学整合近50年来对握力的研究报告显示,握力是有效的长寿特征,而握拳正是最易操作的提高握力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

翘起手腕,五指向前,掌心向下,然后从前向后旋转手腕,并顺势握拳。握拳有两个动作要点:一是旋转手腕,二是中指点按劳宫穴。这是因为手腕处有手太阴肺经等多条经脉的原穴,通过旋转手腕,能够刺激各个原穴,起到强化相关脏腑功能的作用。其次,握拳时中指正好落在掌心的劳宫穴上。中医认为,劳宫穴属于心包经的一个穴位,点按劳宫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降肝火的作用。平时我们可以边走路边练习握拳,注意先运腕,然后握拳点按劳宫穴3~4秒钟,重复动作。

  3.卧时练提肛

提肛是传统的养生手段。中医认为,*附近有三条经脉:任脉、督脉和冲脉。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冲脉为血海,它们分别主管人体的阴精、阳气和性功能。提肛运动可以促进阴阳之气的循环。其中,会阴穴是非常重要的长寿要穴,经常练习提肛这个动作,可以对会阴穴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对生殖功能的养护作用效果很好。

具体做法是:

提肛时微微向内收缩*,类似于忍大便一样的感觉,坚持3到4秒后放松,然后再提肛,反复做几分钟就可以了。长期坚持有助减少痔疮的发生,改善女性尿失禁的症状。

  4.站立提脚跟

脚被誉为“精气之根”,人体生殖系统在足部的对应反射区正是脚跟,因此提脚跟的运动有益生殖保健。

具体做法是:

练习时要充分提脚跟,然后缓慢下落至一半的距离时改为快速落下脚跟,即颠足震动脚跟。这样可以加强足部的感觉,锻炼人的平衡能力,中老年人常练习可以防止摔倒。颠足产生的震动还对足跟脂肪垫起到良性的按摩作用,可以缓解足跟痛。

中医养生的技巧越来越多,有哪些中医养生的技巧?

中医保健指的是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达到延年益寿等目的。中医相比于西医,它更强的就是通过调理人体,让人达到阴阳以及正邪相对的平衡,从而来达到一个预防疾病的效果。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医是怎么保健身体的吧。

如何通过中医保健来延年益寿?

一、泡脚

人体的脚底有着五脏六腑的十二条经脉以及六十多个穴位,并且脚底布满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反射区。但是,脚底由于偏离心脏,并且距离心脏位置甚远,因此脚底的免疫能力其实是较为薄弱的。因此,做好脚底的保健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泡泡脚,在泡脚的时候可以适当多按压一下涌泉穴,经常按压涌泉穴以及泡脚是可以做到延年益寿的。

二、梳头

头部是人体的精明之府,它具有人体的四十多个重要穴位以及十多条的重要经脉。在平时可以用木梳等器具对头发以及头皮进行按摩和梳理,从而对这些经脉产生一定的刺激,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此外,勤梳头可以有效保养人体的精气神,这也算保养人体精气神的一种较为有效以及简便的办法。

三、多吞唾液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多吞唾液可以起到补肾强元,健胃和脾以及润泽四肢五脏等作用。

四、叩击牙齿

叩击牙齿简称叩齿,这并不说用笔等物品叩击牙齿,而是通过上下牙闭合的方式进行叩击。中医认为通过叩齿的方式可以起到调节阴阳,延年益寿以及疏通人体气血等功效。

五、收缩*

*在中医里被称为谷道。古代的孙思邈在他写的一本书中认为每天收提谷道可以起到防治痔疮以及养生健体的功效。

六、揉腹

揉腹指的是用手来回的揉搓腹部,从而达到一种养生保健的效果。中医认为,通过揉腹的方式可以达到调节脾胃,养肾经,补充肾元等功效。

七、静坐

静坐不单单指的是坐着,也是指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静坐是自古至今的一种养生之道,它对于延年益寿有着莫大的好处。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几种中医保健的方法。相比于西医,中医的养生其实对于人体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除此以外,坚持锻炼以及早睡早起,并且有一个合理的饮食也是很好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的技巧越来越多,有哪些中医养生的技巧?

中医保健指的是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达到延年益寿等目的。中医相比于西医,它更强的就是通过调理人体,让人达到阴阳以及正邪相对的平衡,从而来达到一个预防疾病的效果。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医是怎么保健身体的吧。

如何通过中医保健来延年益寿?

一、泡脚

人体的脚底有着五脏六腑的十二条经脉以及六十多个穴位,并且脚底布满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反射区。但是,脚底由于偏离心脏,并且距离心脏位置甚远,因此脚底的免疫能力其实是较为薄弱的。因此,做好脚底的保健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泡泡脚,在泡脚的时候可以适当多按压一下涌泉穴,经常按压涌泉穴以及泡脚是可以做到延年益寿的。

二、梳头

头部是人体的精明之府,它具有人体的四十多个重要穴位以及十多条的重要经脉。在平时可以用木梳等器具对头发以及头皮进行按摩和梳理,从而对这些经脉产生一定的刺激,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此外,勤梳头可以有效保养人体的精气神,这也算保养人体精气神的一种较为有效以及简便的办法。

三、多吞唾液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多吞唾液可以起到补肾强元,健胃和脾以及润泽四肢五脏等作用。

四、叩击牙齿

叩击牙齿简称叩齿,这并不说用笔等物品叩击牙齿,而是通过上下牙闭合的方式进行叩击。中医认为通过叩齿的方式可以起到调节阴阳,延年益寿以及疏通人体气血等功效。

五、收缩*

*在中医里被称为谷道。古代的孙思邈在他写的一本书中认为每天收提谷道可以起到防治痔疮以及养生健体的功效。

六、揉腹

揉腹指的是用手来回的揉搓腹部,从而达到一种养生保健的效果。中医认为,通过揉腹的方式可以达到调节脾胃,养肾经,补充肾元等功效。

七、静坐

静坐不单单指的是坐着,也是指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静坐是自古至今的一种养生之道,它对于延年益寿有着莫大的好处。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几种中医保健的方法。相比于西医,中医的养生其实对于人体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除此以外,坚持锻炼以及早睡早起,并且有一个合理的饮食也是很好的养生方法。

女性的中医经络养生方法最有效

经络养生非常深受广大女性朋友们的青睐,这种养生的方法不但可以有效的排除体内的身体毒素,还能有效的帮助女性朋友美容养颜,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经络养生的具体方法吧。
小指尖端
所属经络:

手少阴心经

效用:

经常按压、艾灸小指尖端有利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掐或是针灸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拇指尖端

所属经络:

手太阴肺经

效用:

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此外,咳嗽时针灸或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

手掌*

所属经络:

手厥阴心包经

效用:

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加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镇定神经。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肩窝

所属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

效用:

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能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对面部痤疮、酒渣鼻、皮肤虚浮等症有较好疗效。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式。

曲肘外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

手太阳小肠经

效用:

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可改善枯暗无泽的肤色,使皮肤恢复润泽,对皮肤过敏和暗疮,湿疹有一定的作用。女性患贫血症状者经常按摩此处更是好处良多。

鼻翼两侧

所属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

效用:

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善

脚底中心

所属经络:

足少阴肾经
效用:

睡前按摩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常常按摩更可改善过敏体质,对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肿有较好的作用。建议用弯曲的食指关节挤压2分钟左右。

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

足太阴脾经

效用:

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艾灸。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到明显酸胀。经常操作能调理脾脏功能,对面色萎黄、皮肤粗糙、毛细血管破裂有较好的作用,能有效的制止面部痤疮的出现,同时能改善消化系统的消化功能,既可减肥,又能健体。

大腿根部

所属经络:

足厥阴肝经

效用:

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对黄褐斑、妊娠斑、痤疮、面色晦暗,面色黑等有较好的疗效,并能促进乳房发育,解除乳房胀痛。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的滋润下进行。

外眼角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效用:

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还有明目的功能。

臀横纹*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美容效果:

按压臀横纹*有利膀胱健康,可改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雀斑和妊娠期,产后内分泌紊乱所致的蝴蝶斑,可改善皮肤过敏,毛发焦枯,口唇淡白,目痛多泪等症。

足背横纹*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效用:

足阳明胃经本身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因此具有减肥的效果。胃经还可调整内分泌,可治疗面部痤疮,改善面部皮肤颜色,治疗口眼歪斜,还有隆胸丰胸,促进乳腺发育的功能,亦可治疗不思饮食,失眠和消化不良等病症。

女性的中医经络养生方法最有效

经络养生非常深受广大女性朋友们的青睐,这种养生的方法不但可以有效的排除体内的身体毒素,还能有效的帮助女性朋友美容养颜,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经络养生的具体方法吧。
小指尖端
所属经络:

手少阴心经

效用:

经常按压、艾灸小指尖端有利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掐或是针灸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拇指尖端

所属经络:

手太阴肺经

效用:

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此外,咳嗽时针灸或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

手掌*

所属经络:

手厥阴心包经

效用:

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加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镇定神经。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肩窝

所属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

效用:

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能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对面部痤疮、酒渣鼻、皮肤虚浮等症有较好疗效。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式。

曲肘外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

手太阳小肠经

效用:

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可改善枯暗无泽的肤色,使皮肤恢复润泽,对皮肤过敏和暗疮,湿疹有一定的作用。女性患贫血症状者经常按摩此处更是好处良多。

鼻翼两侧

所属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

效用:

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善

脚底中心

所属经络:

足少阴肾经
效用:

睡前按摩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常常按摩更可改善过敏体质,对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肿有较好的作用。建议用弯曲的食指关节挤压2分钟左右。

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

足太阴脾经

效用:

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艾灸。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到明显酸胀。经常操作能调理脾脏功能,对面色萎黄、皮肤粗糙、毛细血管破裂有较好的作用,能有效的制止面部痤疮的出现,同时能改善消化系统的消化功能,既可减肥,又能健体。

大腿根部

所属经络:

足厥阴肝经

效用:

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对黄褐斑、妊娠斑、痤疮、面色晦暗,面色黑等有较好的疗效,并能促进乳房发育,解除乳房胀痛。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的滋润下进行。

外眼角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效用:

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还有明目的功能。

臀横纹*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美容效果:

按压臀横纹*有利膀胱健康,可改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雀斑和妊娠期,产后内分泌紊乱所致的蝴蝶斑,可改善皮肤过敏,毛发焦枯,口唇淡白,目痛多泪等症。

足背横纹*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效用:

足阳明胃经本身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因此具有减肥的效果。胃经还可调整内分泌,可治疗面部痤疮,改善面部皮肤颜色,治疗口眼歪斜,还有隆胸丰胸,促进乳腺发育的功能,亦可治疗不思饮食,失眠和消化不良等病症。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