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艾灸养生理疗方法大全
2024-03-18 02:11:08 责编:小OO
文档

四种艾灸手法及其作用:

1. 雀啄灸: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进行一上一下的施灸,有利于疏通经络,激发经气。

2. 回旋灸:手持点燃的艾条,与穴位皮肤相距3cm左右,反复旋转施灸,有利于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

3. 循经往返灸:手持点燃的艾条,顺着人体经脉方向循环往返匀速移动地施灸,对于疏通经络,激发人体经气有很好的效果。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人体穴位艾灸养生

艾灸是我国中医里的一种特殊疗法之一,同时穴位是我们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所以艾灸与穴位的结合会产生很好的保健养生的功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穴位艾灸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8个艾灸养生的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7.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炎,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养生的方法

1、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2、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5、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6、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湿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8、白穴艾灸祛湿

脾经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挑选艾条的方法

1、看外观

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

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

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

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人体穴位艾灸养生

艾灸是我国中医里的一种特殊疗法之一,同时穴位是我们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所以艾灸与穴位的结合会产生很好的保健养生的功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穴位艾灸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8个艾灸养生的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7.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炎,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养生的方法

1、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2、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5、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6、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湿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8、白穴艾灸祛湿

脾经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挑选艾条的方法

1、看外观

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

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

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

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人体穴位艾灸养生

艾灸是我国中医里的一种特殊疗法之一,同时穴位是我们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所以艾灸与穴位的结合会产生很好的保健养生的功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穴位艾灸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8个艾灸养生的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7.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炎,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养生的方法

1、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2、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5、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6、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7、池穴艾灸祛湿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8、白穴艾灸祛湿

脾经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挑选艾条的方法

1、看外观

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

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

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

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中医艾灸保健功效好?5种方法很神奇,帮你养生防病

中医在治疗很多内科疾病方面,效果都要比西医好得多,最主要就是因为中医会对疾病的根源进行解决,并且还会保证患者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也就能有效的控制疾病。其中艾灸治疗就是让患者身体得到巩固的一大重要治疗方法,不同的艾灸方法也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1、瘢痕灸

瘢痕灸主要就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并且涂抹一些大蒜汁或者是其他的介质,直接将艾柱点燃后就进行艾灸。这种做法会引发患者局部的疼痛,并且疼痛会比较剧烈,呈烧灼痛,在艾灸结束之后,患者局部的皮肤还会灼伤出现化脓的水泡。一般是针对顽固疾病或者急性发作的疾病进行的治疗方法。

2、无瘢痕灸

这种艾灸方法主要就是先在患者的皮肤部位涂抹一些凡士林,并且在艾柱燃烧到接近一半的时候,就准备将艾柱拿走,换一个新的艾柱进行艾灸。由于不需要的艾柱在皮肤上燃尽,也就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患者只会感觉到明显的发烫,但是皮肤一般只会出现红润充血的情况。

3、温和灸

温和灸也就是将艾条燃烧的一端对准局部的穴位,或者是一部分皮肤,距离皮肤2~3厘米的时候来进行熏烤,使患者能感觉到明显的热度,但是又不会灼伤皮肤。

4、雀啄灸

这种方法也就是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使用温和灸相同的手法,但是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并不固定,就像鸟雀啄食一样,随时移动着距离进行艾灸。这种艾灸治疗方法是比较常见的,常用于无法承受艾灸温度,或者是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

5、回旋灸

这种治疗方法也就是,保持温和灸的手法握住艾条,并且固定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在保证距离的情况下,向左右或者是周围旋转进行艾灸。对于需要治疗的部位范围较大的情况,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一般需要艾灸进行治疗的,除了疑难杂症或者是急性发病的情况之外,也就是虚寒导致的病症。这些情况都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发作症状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想要用艾灸进行治疗的患者,最好还是到医院由医生来进行治疗,如果自己操作不当,是很容易造成危险的。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大V创造营#

中医艾灸保健功效好?5种方法很神奇,帮你养生防病

中医在治疗很多内科疾病方面,效果都要比西医好得多,最主要就是因为中医会对疾病的根源进行解决,并且还会保证患者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也就能有效的控制疾病。其中艾灸治疗就是让患者身体得到巩固的一大重要治疗方法,不同的艾灸方法也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1、瘢痕灸

瘢痕灸主要就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并且涂抹一些大蒜汁或者是其他的介质,直接将艾柱点燃后就进行艾灸。这种做法会引发患者局部的疼痛,并且疼痛会比较剧烈,呈烧灼痛,在艾灸结束之后,患者局部的皮肤还会灼伤出现化脓的水泡。一般是针对顽固疾病或者急性发作的疾病进行的治疗方法。

2、无瘢痕灸

这种艾灸方法主要就是先在患者的皮肤部位涂抹一些凡士林,并且在艾柱燃烧到接近一半的时候,就准备将艾柱拿走,换一个新的艾柱进行艾灸。由于不需要的艾柱在皮肤上燃尽,也就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患者只会感觉到明显的发烫,但是皮肤一般只会出现红润充血的情况。

3、温和灸

温和灸也就是将艾条燃烧的一端对准局部的穴位,或者是一部分皮肤,距离皮肤2~3厘米的时候来进行熏烤,使患者能感觉到明显的热度,但是又不会灼伤皮肤。

4、雀啄灸

这种方法也就是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使用温和灸相同的手法,但是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并不固定,就像鸟雀啄食一样,随时移动着距离进行艾灸。这种艾灸治疗方法是比较常见的,常用于无法承受艾灸温度,或者是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

5、回旋灸

这种治疗方法也就是,保持温和灸的手法握住艾条,并且固定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在保证距离的情况下,向左右或者是周围旋转进行艾灸。对于需要治疗的部位范围较大的情况,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一般需要艾灸进行治疗的,除了疑难杂症或者是急性发病的情况之外,也就是虚寒导致的病症。这些情况都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发作症状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想要用艾灸进行治疗的患者,最好还是到医院由医生来进行治疗,如果自己操作不当,是很容易造成危险的。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大V创造营#

养生小知识100个艾灸

1.养生艾灸有哪些类型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

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记载:“炷令平正着肉,或势乃至病所也。”因直接灸对皮肤的 *** 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

古代的间接灸法种类很多,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 疾病。 ●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

是将艾条一端燃着后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最早见于明代朱权著《寿域神方》云:“用纸实卷艾,一纸隔之点穴,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

”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隔物灸三种。 (1)。

悬起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是皮肤又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

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

实按灸 施用药物艾条点然后,垫上纸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组织的一种施灸方法。 (3)。

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盖某些物品后,将艾条点燃后悬灸隔物的一种灸法,常用的有隔核 桃皮壳灸和隔蟾处皮灸。 温灸 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温灸器灸,蒸气灸及铺灸等。

(1)。温灸器灸,又叫灸疗器,使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种物器来取而代之的。如《肘后备急方》记载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苇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气灸,将 艾叶或艾绒放入容器内煎煮,用蒸气熏灸。

(3)。铺灸,是将艾绒铺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灸法。
2.艾灸养生疗法主要分为几种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一种中医疗法,有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艾灸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艾炷灸疗法。艾炷灸疗法指使用燃烧的锥形艾炷灸穴位的方法,可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曰才须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

(2 )艾条灸疗法。艾条灸疗法是指用艾条灸穴位的方法,可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治寒湿痹症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3 )药卷灸疗法。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

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4) 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疗法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灭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人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5) 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又称温筒灸,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灸穴位的一种病方法。 温灸器的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可调和气血,温中散寒。
3.艾灸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一、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灸关元二百壮。 二、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三、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4.艾灸方法有哪些
根据不同病证,选用以下两种灸法:(1)艾条灸。

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穴位3-5厘米的地方熏烤,使患者有温热感。一般可灸3-7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这种灸法,使用方便,作用温和,病人受灸后感觉舒适,所以最常用。(2)艾柱灸。

将艾柱放在穴位上,然后点燃尖端慢慢烧。病人感觉痛时,立即将烧剩的艾柱钳去。

每燃一个艾柱,就称为灸“一壮”。这种灸法 *** 较强。

也可以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置生姜片、蒜片或食盐,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和隔盐灸。隔姜灸宜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病、腹痛、呕吐、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等症;隔蒜灸可用于肺病及疮痈;虚脱及寒性腹痛、吐泻,可在胳部隔盐灸。

养生小知识100个艾灸

1.养生艾灸有哪些类型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

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记载:“炷令平正着肉,或势乃至病所也。”因直接灸对皮肤的 *** 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

古代的间接灸法种类很多,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 疾病。 ●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

是将艾条一端燃着后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最早见于明代朱权著《寿域神方》云:“用纸实卷艾,一纸隔之点穴,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

”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隔物灸三种。 (1)。

悬起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是皮肤又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

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

实按灸 施用药物艾条点然后,垫上纸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组织的一种施灸方法。 (3)。

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盖某些物品后,将艾条点燃后悬灸隔物的一种灸法,常用的有隔核 桃皮壳灸和隔蟾处皮灸。 温灸 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温灸器灸,蒸气灸及铺灸等。

(1)。温灸器灸,又叫灸疗器,使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种物器来取而代之的。如《肘后备急方》记载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苇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气灸,将 艾叶或艾绒放入容器内煎煮,用蒸气熏灸。

(3)。铺灸,是将艾绒铺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灸法。
2.艾灸养生疗法主要分为几种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一种中医疗法,有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艾灸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艾炷灸疗法。艾炷灸疗法指使用燃烧的锥形艾炷灸穴位的方法,可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曰才须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

(2 )艾条灸疗法。艾条灸疗法是指用艾条灸穴位的方法,可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治寒湿痹症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3 )药卷灸疗法。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

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4) 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疗法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灭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人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5) 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又称温筒灸,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灸穴位的一种病方法。 温灸器的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可调和气血,温中散寒。
3.艾灸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一、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灸关元二百壮。 二、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三、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4.艾灸方法有哪些
根据不同病证,选用以下两种灸法:(1)艾条灸。

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穴位3-5厘米的地方熏烤,使患者有温热感。一般可灸3-7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这种灸法,使用方便,作用温和,病人受灸后感觉舒适,所以最常用。(2)艾柱灸。

将艾柱放在穴位上,然后点燃尖端慢慢烧。病人感觉痛时,立即将烧剩的艾柱钳去。

每燃一个艾柱,就称为灸“一壮”。这种灸法 *** 较强。

也可以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置生姜片、蒜片或食盐,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和隔盐灸。隔姜灸宜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病、腹痛、呕吐、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等症;隔蒜灸可用于肺病及疮痈;虚脱及寒性腹痛、吐泻,可在胳部隔盐灸。

【中医艾灸养生有哪些手法】 中医艾灸养生群

  灸法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用火,久远于针法及其他医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朵奇葩。那么,中医艾灸养生有哪些手法呢?我带你去了解一下吧。

  中医艾灸养生的手法

  1.悬灸

  是用艾绒卷起来的长条状圆柱艾条施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距离施灸部位一定高度进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5~10分钟,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出现红晕为度。操作时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温灸器,根据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为温灸盒、温灸筒、温灸杯等。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温和。

  3.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作为间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盐,药等,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灸等,因为间隔的物品不同,治疗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病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直接灸分为两类,灸后不留瘢痕的称为无瘢痕灸;灸后皮肤出现化脓甚至结痂的,称为“瘢痕灸”。

  中医艾灸器具的用法介绍

  1、竹制艾灸盒

  竹制艾灸盒有1-6孔之分,如果要施灸的面积较小,可以选用单孔或双孔灸器,如果施灸的面积较大,像背部,腹部等,可以使用多孔艾灸盒,个人觉得2孔和3孔艾灸盒比较实用,可以灸身体的大部分穴位,而且艾灸时热度也正合适,不会像五孔六孔灸器那么烫。

  2、随身灸

  这也是我们艾灸时常用到的艾灸器具具,这种灸器用着简单,价格低廉且适合身体的任何部位,所以很多人会选择随身灸。

  3、纯铜艾灸棒

  纯铜艾灸棒有三种型号:小号、中号、大号。小号铜棒配合4mm的无烟艾条,适合做面部美容时使用,中号和大号铜棒适合身体等部位艾灸。

  4、火龙灸器

  火龙罐是比较专业的艾灸器具具,一般背部使用较多,使用时要按照经络走向摆放在患者背部督脉上,其功效以温、通、调、补为主。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艾灸器具具,还有艾绒箱、柱式温灸盒、立式艾灸器具等。艾灸器具具使用方便,可以随意的固定在身体穴位上,艾灸者可自行调节艾粒与身体的距离,温度比较好掌握,而且艾条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下,产生的热能不易散发,火力均横、渗透力强,提高了传统艾灸的疗效。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秋季艾灸养生要注意

2.2016年针灸中常用灸法详解

3.2016年三伏天艾灸养生方法

4.三伏天艾灸养生

5.大寒艾灸养生

6.中医理疗刮痧知识大全

7.北京灸久堂艾灸调理养生馆

【中医艾灸养生有哪些手法】 中医艾灸养生群

  灸法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用火,久远于针法及其他医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朵奇葩。那么,中医艾灸养生有哪些手法呢?我带你去了解一下吧。

  中医艾灸养生的手法

  1.悬灸

  是用艾绒卷起来的长条状圆柱艾条施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距离施灸部位一定高度进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5~10分钟,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出现红晕为度。操作时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温灸器,根据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为温灸盒、温灸筒、温灸杯等。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温和。

  3.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作为间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盐,药等,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灸等,因为间隔的物品不同,治疗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病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直接灸分为两类,灸后不留瘢痕的称为无瘢痕灸;灸后皮肤出现化脓甚至结痂的,称为“瘢痕灸”。

  中医艾灸器具的用法介绍

  1、竹制艾灸盒

  竹制艾灸盒有1-6孔之分,如果要施灸的面积较小,可以选用单孔或双孔灸器,如果施灸的面积较大,像背部,腹部等,可以使用多孔艾灸盒,个人觉得2孔和3孔艾灸盒比较实用,可以灸身体的大部分穴位,而且艾灸时热度也正合适,不会像五孔六孔灸器那么烫。

  2、随身灸

  这也是我们艾灸时常用到的艾灸器具具,这种灸器用着简单,价格低廉且适合身体的任何部位,所以很多人会选择随身灸。

  3、纯铜艾灸棒

  纯铜艾灸棒有三种型号:小号、中号、大号。小号铜棒配合4mm的无烟艾条,适合做面部美容时使用,中号和大号铜棒适合身体等部位艾灸。

  4、火龙灸器

  火龙罐是比较专业的艾灸器具具,一般背部使用较多,使用时要按照经络走向摆放在患者背部督脉上,其功效以温、通、调、补为主。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艾灸器具具,还有艾绒箱、柱式温灸盒、立式艾灸器具等。艾灸器具具使用方便,可以随意的固定在身体穴位上,艾灸者可自行调节艾粒与身体的距离,温度比较好掌握,而且艾条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下,产生的热能不易散发,火力均横、渗透力强,提高了传统艾灸的疗效。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秋季艾灸养生要注意

2.2016年针灸中常用灸法详解

3.2016年三伏天艾灸养生方法

4.三伏天艾灸养生

5.大寒艾灸养生

6.中医理疗刮痧知识大全

7.北京灸久堂艾灸调理养生馆

[中医艾灸怎么养生] 中医艾灸养生群

艾灸是常用的清除身体毒素的中医方法,可以舒筋活络、驱寒祛湿、活血止血等。那么,中医艾灸怎么养生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艾灸养生的方法

(1)直接灸:直接灸是艾炷灸中的一种。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燃烧,施灸后,不化脓形成疤痕者,称无疤痕灸;局部化脓形成疤痕者,称疤痕灸。艾炷是用手将艾绒捏成圆锥形的用量单位。分大、中、小三种。如蚕豆大者为大炷,如黄豆大者为中炷,如麦粒大者为小炷。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一壮。实际应用时,艾炷大小可根据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而定。体质强壮、病情重者,可选大艾炷;体质虚弱、病情轻者,可选小艾炷。施灸壮数多少与时间长短,可因人、因时、因部位、因病情而异,总之,因具体情况而定。如健身预防灸,时间可短,康复治疗灸,时间可长。春夏两季,时间可短;秋冬两季,时间宜长。四肢、*,时间宜短;背部、腹部,时间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时间宜短;青壮年,时间宜长。

(2)间接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下置衬垫物,使艾绒燃烧的热力与所衬垫的药物发挥协同作用。因艾炷不直接置于穴位上,故称间接灸。常用的间接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葱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只是适应症不同而已。用于养生以隔姜灸、隔附子饼灸为多。

(3)艾条灸:艾条灸又称悬灸。将艾绒铺平于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卷紧成圆柱形即为艾条。将一头点燃之艾条,置于离穴位1.5~3厘米左右,进行薰灸,使局部温热而无痛感,每穴薰灼约3~5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至皮肤潮红为度。由于艾条不直接接触皮肤而是用手悬起施灸,而称悬灸。此法操作简便,感觉舒适,不会烫伤,又可自行施灸,故被广泛采用。

(4)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和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当针刺得气后,将艾绒捏于针柄上或将1~2厘米长的艾卷,套在针柄上,点燃施灸。每次留针可灸3~7壮。此法既可留针,又可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可谓一举两得。

(5)灸器灸:器具灸是采用内装艾绒和药物的特制的金属灸具,温熨穴位的办法。本方法为人们乐于接受,尤其妇女,儿童及惧怕针灸者,因此,目前应用很广。

  中医艾灸养生常用的穴位

关元: 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此穴有精宫、丹田等别名。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 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精冷、中风 脱证、虚劳羸瘦等等。

关元穴又是小肠的募穴,所谓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腹*的意思。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而灸关元就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灸涌泉穴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中医艾灸养生要避免的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冬季艾灸养生方法

2.艾灸中医养生

3.黄帝内经艾灸养生法

4.女性艾灸养生

5.艾灸经络养生的方法

6.中医艾灸条的用法及艾灸的5种疗法

7.艾灸温补养生

8.常见的艾灸方法有哪些

[中医艾灸怎么养生] 中医艾灸养生群

艾灸是常用的清除身体毒素的中医方法,可以舒筋活络、驱寒祛湿、活血止血等。那么,中医艾灸怎么养生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艾灸养生的方法

(1)直接灸:直接灸是艾炷灸中的一种。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燃烧,施灸后,不化脓形成疤痕者,称无疤痕灸;局部化脓形成疤痕者,称疤痕灸。艾炷是用手将艾绒捏成圆锥形的用量单位。分大、中、小三种。如蚕豆大者为大炷,如黄豆大者为中炷,如麦粒大者为小炷。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一壮。实际应用时,艾炷大小可根据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而定。体质强壮、病情重者,可选大艾炷;体质虚弱、病情轻者,可选小艾炷。施灸壮数多少与时间长短,可因人、因时、因部位、因病情而异,总之,因具体情况而定。如健身预防灸,时间可短,康复治疗灸,时间可长。春夏两季,时间可短;秋冬两季,时间宜长。四肢、*,时间宜短;背部、腹部,时间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时间宜短;青壮年,时间宜长。

(2)间接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下置衬垫物,使艾绒燃烧的热力与所衬垫的药物发挥协同作用。因艾炷不直接置于穴位上,故称间接灸。常用的间接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葱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只是适应症不同而已。用于养生以隔姜灸、隔附子饼灸为多。

(3)艾条灸:艾条灸又称悬灸。将艾绒铺平于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卷紧成圆柱形即为艾条。将一头点燃之艾条,置于离穴位1.5~3厘米左右,进行薰灸,使局部温热而无痛感,每穴薰灼约3~5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至皮肤潮红为度。由于艾条不直接接触皮肤而是用手悬起施灸,而称悬灸。此法操作简便,感觉舒适,不会烫伤,又可自行施灸,故被广泛采用。

(4)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和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当针刺得气后,将艾绒捏于针柄上或将1~2厘米长的艾卷,套在针柄上,点燃施灸。每次留针可灸3~7壮。此法既可留针,又可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可谓一举两得。

(5)灸器灸:器具灸是采用内装艾绒和药物的特制的金属灸具,温熨穴位的办法。本方法为人们乐于接受,尤其妇女,儿童及惧怕针灸者,因此,目前应用很广。

  中医艾灸养生常用的穴位

关元: 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此穴有精宫、丹田等别名。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 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精冷、中风 脱证、虚劳羸瘦等等。

关元穴又是小肠的募穴,所谓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腹*的意思。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而灸关元就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灸涌泉穴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中医艾灸养生要避免的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冬季艾灸养生方法

2.艾灸中医养生

3.黄帝内经艾灸养生法

4.女性艾灸养生

5.艾灸经络养生的方法

6.中医艾灸条的用法及艾灸的5种疗法

7.艾灸温补养生

8.常见的艾灸方法有哪些

艾灸熏穴位的的正确方法介绍

  艾灸熏什么穴位好?艾灸熏什么穴位好?艾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 方法 ,不仅如此,平时还可以用艾炙保健身体,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今天,我为你带来了艾灸熏穴位的方法。

  艾灸熏穴位的技巧

  1、大椎穴

  大椎穴属于督脉,如果有感冒或者过敏性及病以及颈椎不舒服等都可以艾灸大椎的。可以用单孔或者双孔灸盒配合长的艾条,每次艾灸半个小时左右。刚开始艾灸的话可以少艾灸一会,之后逐渐延长艾灸的时间。

  2、神阙穴

  神阙穴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艾灸此穴对于可以调理肠胃不舒服以及脾胃虚弱,还有女性祛寒湿等效果不错。

  3、足三里

  可以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肤质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肤质为度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获得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三阴交可以灸5~15分钟艾灸没有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都可以,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4、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也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艾灸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5、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6、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艾灸的操作手法”

艾灸熏穴位的的正确方法介绍

  艾灸熏什么穴位好?艾灸熏什么穴位好?艾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 方法 ,不仅如此,平时还可以用艾炙保健身体,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今天,我为你带来了艾灸熏穴位的方法。

  艾灸熏穴位的技巧

  1、大椎穴

  大椎穴属于督脉,如果有感冒或者过敏性及病以及颈椎不舒服等都可以艾灸大椎的。可以用单孔或者双孔灸盒配合长的艾条,每次艾灸半个小时左右。刚开始艾灸的话可以少艾灸一会,之后逐渐延长艾灸的时间。

  2、神阙穴

  神阙穴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艾灸此穴对于可以调理肠胃不舒服以及脾胃虚弱,还有女性祛寒湿等效果不错。

  3、足三里

  可以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肤质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肤质为度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获得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三阴交可以灸5~15分钟艾灸没有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都可以,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4、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也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艾灸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5、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6、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艾灸的操作手法”

艾灸熏穴位的的正确方法介绍

  艾灸熏什么穴位好?艾灸熏什么穴位好?艾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 方法 ,不仅如此,平时还可以用艾炙保健身体,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今天,我为你带来了艾灸熏穴位的方法。

  艾灸熏穴位的技巧

  1、大椎穴

  大椎穴属于督脉,如果有感冒或者过敏性及病以及颈椎不舒服等都可以艾灸大椎的。可以用单孔或者双孔灸盒配合长的艾条,每次艾灸半个小时左右。刚开始艾灸的话可以少艾灸一会,之后逐渐延长艾灸的时间。

  2、神阙穴

  神阙穴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艾灸此穴对于可以调理肠胃不舒服以及脾胃虚弱,还有女性祛寒湿等效果不错。

  3、足三里

  可以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肤质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肤质为度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获得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三阴交可以灸5~15分钟艾灸没有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都可以,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4、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也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艾灸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5、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6、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艾灸的操作手法”

艾灸熏穴位的的正确方法介绍

  艾灸熏什么穴位好?艾灸熏什么穴位好?艾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 方法 ,不仅如此,平时还可以用艾炙保健身体,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今天,我为你带来了艾灸熏穴位的方法。

  艾灸熏穴位的技巧

  1、大椎穴

  大椎穴属于督脉,如果有感冒或者过敏性及病以及颈椎不舒服等都可以艾灸大椎的。可以用单孔或者双孔灸盒配合长的艾条,每次艾灸半个小时左右。刚开始艾灸的话可以少艾灸一会,之后逐渐延长艾灸的时间。

  2、神阙穴

  神阙穴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艾灸此穴对于可以调理肠胃不舒服以及脾胃虚弱,还有女性祛寒湿等效果不错。

  3、足三里

  可以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肤质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肤质为度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获得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三阴交可以灸5~15分钟艾灸没有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都可以,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4、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也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艾灸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5、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6、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艾灸的操作手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