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10种中医养生法图解视频
2024-03-18 02:34:16 责编:小OO
文档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的意思。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抱朴子呼吸法视频教学

抱朴子呼吸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养生方法,它通过调整呼吸方式,达到调整身体机能,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效果。抱朴子呼吸法不仅可以帮助你放松身心,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等症状。

抱朴子呼吸法的操作步骤

抱朴子呼吸法的操作步骤非常简单,只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即可。

1.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放松身体,保持正直的姿势。

2.把双手放在肚脐上方,右手叠在左手上,手指自然交叉。

3.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逐渐放松。

4.慢慢地呼气,同时用手轻轻地按压肚脐,感受到肚子内部的气息流动。

5.呼气结束后,慢慢地吸气,同时松开手,感受到气息从鼻子进入身体。

6.重复以上步骤,每次呼气时用手轻轻按压肚脐,每次吸气时松开手。

7.每次呼吸时,都要感受到气息在身体内部的流动,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逐渐放松。

抱朴子呼吸法的注意事项

虽然抱朴子呼吸法非常简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在进行抱朴子呼吸法之前,最好先排空肚子,以免影响呼吸效果。

2.抱朴子呼吸法最好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避免吸入污浊的空气。

3.在进行抱朴子呼吸法的过程中,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过于紧张或者兴奋。

4.抱朴子呼吸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每次呼吸时间最好保持在5分钟以上。

抱朴子呼吸法视频教学

抱朴子呼吸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养生方法,它通过调整呼吸方式,达到调整身体机能,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效果。抱朴子呼吸法不仅可以帮助你放松身心,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等症状。

抱朴子呼吸法的操作步骤

抱朴子呼吸法的操作步骤非常简单,只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即可。

1.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放松身体,保持正直的姿势。

2.把双手放在肚脐上方,右手叠在左手上,手指自然交叉。

3.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逐渐放松。

4.慢慢地呼气,同时用手轻轻地按压肚脐,感受到肚子内部的气息流动。

5.呼气结束后,慢慢地吸气,同时松开手,感受到气息从鼻子进入身体。

6.重复以上步骤,每次呼气时用手轻轻按压肚脐,每次吸气时松开手。

7.每次呼吸时,都要感受到气息在身体内部的流动,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逐渐放松。

抱朴子呼吸法的注意事项

虽然抱朴子呼吸法非常简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在进行抱朴子呼吸法之前,最好先排空肚子,以免影响呼吸效果。

2.抱朴子呼吸法最好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避免吸入污浊的空气。

3.在进行抱朴子呼吸法的过程中,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过于紧张或者兴奋。

4.抱朴子呼吸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每次呼吸时间最好保持在5分钟以上。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

《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是中医学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的组成、变化及关系,以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等各个方面。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

  十二经络养生法

一、手太阴肺经

简介: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它把生化出来的养料上注给肺脉,然后经肺输送至全身。

小贴士:寅时(凌晨3-5点)当令,肺部不好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上夜班者/老年人在此时醒来,切记不可抽烟。

重点穴位:

1、中府:双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下方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为云门穴,云门穴直下一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即为中府穴。

功效:调理肺气、治疗哮喘、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肩背疼痛等。

2、尺泽:手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调理肺气、清肺利咽、泄毒止痛。

3、孔最:手掌向上,腕横纹上方朝肱二头肌外侧9横指宽。

功效:治头痛、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痔疮。

4、列缺:前臂内侧前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尽端到达处即是。

功效:头痛,颈项不适、咽喉不适、鼻疾、齿痛、胸闷等。

5、太渊:腕横纹上,桡侧动脉搏动处。

功效:调理肺气,止咳化痰、补气。(如有人总觉得气不够用,可常按摩此穴。)

6、少商:拇指桡侧,距拇指桡侧指甲约0.1寸。

功效:宣肺、利肺,治咽喉肿痛、咳嗽等,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

二、手阳明大肠经

简介:肺脏、皮肤的守护神。大肠主传化糟粕和主津(接小肠食物残渣,取精去粕)。

小贴士:卯时(凌晨5-7点)值班。因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若合理运用,最善消除体内热毒。

重要穴位:

1、合谷:手背部,拇指食指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

功效:治感冒、流鼻涕、头痛牙痛喉咙痛、耳鸣打嗝、眼睛疲劳等。

2、手三里:肘横纹外侧端,曲池穴下2寸。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头。

功效:腰痛,口腔溃疡,消化不良,颈淋巴结炎,肠炎等 。

3、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功效:缓解鼻子各种症状,也可面部美容,除痘祛斑。

三、足阳明胃经

简介:脾胃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气血之海”

小贴士: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中医讲“阳明脉衰,面始焦”,要想美容,应养好自己的阳明经。辰时是胃经最旺的时候,一定要吃早餐。早餐在胃中受纳腐熟,到下一时辰脾经就可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经肺输送全身。

重要穴位:

1、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功效:治面部水肿、雀斑、细纹等

2、人迎:喉结旁开约2横指。

功效:对气喘咳嗽、通风、咽炎、支气管炎等有效果。

3、滑肉门:肚脐上1大拇指宽,再向两旁约3横指宽处。

功效:消除肚脐周围脂肪,预防肥胖;治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慢性胃肠炎等。

4、天枢:肚脐两侧约2横指宽处。

功效:促进小肠运动,增进脂肪代谢,治疗腹部及全身肥胖、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月经不调、痛经等。

5、气冲:大腿根部,腹股沟能摸到动脉波动处

功效:通经活络,治膀胱炎、尿频尿急、遗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病、不孕不育等。

6、足三里: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

功效:治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秘、呕吐等。

7、头维:头前侧,两侧额角发际向上约1指宽处

功效:预防头发干枯分叉、秃头白头等,可治头皮痒、偏头痛、视力减退等。

4、足太阴脾经

简介:脾为后天之本

小贴士:脾经出现问题,最先的表现是舌头不灵活、僵硬。若女性月经不调/不来,经期流鼻血(中医叫经血倒流),则表示脾统血功能减弱;若嘴唇变薄等也说明脾经有问题,因脾开窍于口。脾经巳时值班,此时揉脾经最好。

重要穴位:

1、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

功效:治失眠、心悸心慌、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小便不利等。

2、地机: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与阴陵穴连线上,阴陵穴下3寸。

功效: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治腹痛腹胀等

3、阴陵穴:膝盖内下侧,胫骨内侧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功效:治膝关节红肿疼痛、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失禁、白带增多等。

4、血海:膝盖骨内侧上缘约3横指宽处

功效:治疗气血不足、贫血、头晕眼花、湿疹、皮肤粗糙/瘙痒、膝关节疼痛、痛经等。

5、大横:脐中旁开4寸(乳头直下处)

功效:治疗腹部肥胖、腹痛腹胀、便秘等

五、手少阴心经

简介: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小贴士:午时阳气盛,动养阳,静养阴,此时因静养,应午睡。

重要穴位:

1、少海:曲肘,在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取穴。

功效:能运化心血,宁心安神,是调节心肾的重要穴位。

2、灵道:腕横纹上1.5寸处

功效:宽胸理气,升清降浊,宁心安神,能平静心神,治疗心跳过速。

3、通里:腕横纹上1寸

功效:沟通心肾,开窍利咽。语言不利者可多按此穴。

4、神门:掌心向上,腕关节靠小指侧之腕横纹上

功效:治失眠多梦、心悸心慌、神经衰弱、精神*症等。

5、少府: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处。

功效:能发散心火、宁心安神。

六、手太阳小肠经

简介:小肠将脾胃加工过的食物,进一步加工,有用的上输于肺,无用的归于膀胱。

小贴士:调理好小肠经,对消化、泌尿、循环等多个系统都有良性调节的作用。

重要穴位:

1、少泽:小指背面外侧指甲角根部。

功效:治乳房胀痛、乳汁少等乳房疾病,也可治头痛、昏迷、咽喉肿痛等。

2、阳谷:手腕外侧,小鱼际根部,腕关节突起的骨头和尺骨头突起间的凹陷处。

功效:耳鸣、口腔炎、腕关节扭伤等

3、天宗:两人面对面,两手4指搭在被按摩者肩膀上,拇指自然向下,拇指指端所指的部位。

功效:乳房胀痛、肩关节疼痛、颈椎病等。

七、足太阳膀胱经

简介:经脉最长、穴位最多,整个背部为之所主,又络肾,与心脑等器官直接发生关系。它直接掌控体内毒素的排泄,决不能忽略。其主要功能是储尿和排尿。

小贴士:太阳经实为人体卫外的屏障,歪斜入侵,太阳则首当其冲。申时按摩膀胱经,可有效防治泌尿系统的疾患。记忆减退者可在申时按摩膀胱经,因膀胱经直达脑部。

八、足少阴肾经

简介: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主藏精,精生髓,髓聚而成脑,故肾跟智力有关。另肾精一旦衰少,人的生殖功能则日趋萎缩。

重要穴位:

1、涌泉:将脚掌弓起,脚掌前中1/3凹陷处。

功效:闭经痛经、不孕、鼻子不适、过敏等有效。

2、太溪:内踝正后方凹陷中。

功效:失眠健忘、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疼痛、小便频数等。

3、照海:踝关节内侧骨头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功效:阴痒、小便频数、脚气、失眠嗜卧、痛经、咽喉干燥等。

4、筑宾:小腿内侧,内踝尖向上7横指宽处。对晕车有特效。

九、手厥阴心包经

简介:保卫心脏,代心受邪,代心行事。

重要穴位:

1、内关:手臂的内侧中间,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2、大陵:腕掌侧横纹中点

3、劳宫:手握拳时,中指、无名指根的中间点处。

十、手少阳三焦经

简介:腑是容器,胃是一个容器,肠也是一个容器,而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的一个大腔。它是人体最大的腑,主一身的气,即调气的通道。三焦相当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三焦经就是调节内分泌系统的交通警。它主治头侧、耳目、咽喉、胸肋部疾病。

小贴士:三焦在亥时当令,此时应停止活动,保持心境平和安歇睡眠,以确保三焦经通畅,阴阳调和。

重要穴位:

1、阳池:腕背横纹上,背伸腕关节时手背紧张的肌腱外侧缘。

2、外关: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手臂的外侧正中。

3、角孙:耳尖直上,与发际交点。

4、翳风:耳朵下方耳垂后遮盖之处的凹陷中。

5、耳门:耳屏前上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6、丝竹穴:眉梢的凹陷处。

十一、足少阳胆经

简介:胆主谋略,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措施的功能。跟肝互为表里,与耳目有联系。胆也是中精之府,内存胆汁。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食物消化。

小贴士:子时阴气最重,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间,此时要及时睡觉。子时睡眠养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重要穴位:

1、听会:小耳前下方,张口呈凹陷处

2、头窍阴:头部两侧,耳朵后高骨的后上方

3、阳白:前额,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4、风市:站立时,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中指指尖所在处。

功效:大腿酸痛、腰冷膝痛、全身瘙痒,加快大腿脂肪消耗等。

十二、足厥阴肝经

简介:肝藏血,主疏泄。胆汁的化生、排泄都又肝的疏泄功能控制、调节。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通,脾胃运化功能也旺健。

小贴士:肝气用的多,肝血耗伤就会影响人的视力。丑时睡眠养肝最好。按摩肝经,可通过亥时按同名经心包经来达到按摩肝经的效果。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

《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是中医学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的组成、变化及关系,以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等各个方面。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

  十二经络养生法

一、手太阴肺经

简介: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它把生化出来的养料上注给肺脉,然后经肺输送至全身。

小贴士:寅时(凌晨3-5点)当令,肺部不好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上夜班者/老年人在此时醒来,切记不可抽烟。

重点穴位:

1、中府:双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下方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为云门穴,云门穴直下一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即为中府穴。

功效:调理肺气、治疗哮喘、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肩背疼痛等。

2、尺泽:手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调理肺气、清肺利咽、泄毒止痛。

3、孔最:手掌向上,腕横纹上方朝肱二头肌外侧9横指宽。

功效:治头痛、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痔疮。

4、列缺:前臂内侧前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尽端到达处即是。

功效:头痛,颈项不适、咽喉不适、鼻疾、齿痛、胸闷等。

5、太渊:腕横纹上,桡侧动脉搏动处。

功效:调理肺气,止咳化痰、补气。(如有人总觉得气不够用,可常按摩此穴。)

6、少商:拇指桡侧,距拇指桡侧指甲约0.1寸。

功效:宣肺、利肺,治咽喉肿痛、咳嗽等,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

二、手阳明大肠经

简介:肺脏、皮肤的守护神。大肠主传化糟粕和主津(接小肠食物残渣,取精去粕)。

小贴士:卯时(凌晨5-7点)值班。因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若合理运用,最善消除体内热毒。

重要穴位:

1、合谷:手背部,拇指食指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

功效:治感冒、流鼻涕、头痛牙痛喉咙痛、耳鸣打嗝、眼睛疲劳等。

2、手三里:肘横纹外侧端,曲池穴下2寸。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头。

功效:腰痛,口腔溃疡,消化不良,颈淋巴结炎,肠炎等 。

3、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功效:缓解鼻子各种症状,也可面部美容,除痘祛斑。

三、足阳明胃经

简介:脾胃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气血之海”

小贴士: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中医讲“阳明脉衰,面始焦”,要想美容,应养好自己的阳明经。辰时是胃经最旺的时候,一定要吃早餐。早餐在胃中受纳腐熟,到下一时辰脾经就可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经肺输送全身。

重要穴位:

1、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功效:治面部水肿、雀斑、细纹等

2、人迎:喉结旁开约2横指。

功效:对气喘咳嗽、通风、咽炎、支气管炎等有效果。

3、滑肉门:肚脐上1大拇指宽,再向两旁约3横指宽处。

功效:消除肚脐周围脂肪,预防肥胖;治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慢性胃肠炎等。

4、天枢:肚脐两侧约2横指宽处。

功效:促进小肠运动,增进脂肪代谢,治疗腹部及全身肥胖、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月经不调、痛经等。

5、气冲:大腿根部,腹股沟能摸到动脉波动处

功效:通经活络,治膀胱炎、尿频尿急、遗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病、不孕不育等。

6、足三里: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

功效:治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秘、呕吐等。

7、头维:头前侧,两侧额角发际向上约1指宽处

功效:预防头发干枯分叉、秃头白头等,可治头皮痒、偏头痛、视力减退等。

4、足太阴脾经

简介:脾为后天之本

小贴士:脾经出现问题,最先的表现是舌头不灵活、僵硬。若女性月经不调/不来,经期流鼻血(中医叫经血倒流),则表示脾统血功能减弱;若嘴唇变薄等也说明脾经有问题,因脾开窍于口。脾经巳时值班,此时揉脾经最好。

重要穴位:

1、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

功效:治失眠、心悸心慌、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小便不利等。

2、地机: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与阴陵穴连线上,阴陵穴下3寸。

功效: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治腹痛腹胀等

3、阴陵穴:膝盖内下侧,胫骨内侧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功效:治膝关节红肿疼痛、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失禁、白带增多等。

4、血海:膝盖骨内侧上缘约3横指宽处

功效:治疗气血不足、贫血、头晕眼花、湿疹、皮肤粗糙/瘙痒、膝关节疼痛、痛经等。

5、大横:脐中旁开4寸(乳头直下处)

功效:治疗腹部肥胖、腹痛腹胀、便秘等

五、手少阴心经

简介: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小贴士:午时阳气盛,动养阳,静养阴,此时因静养,应午睡。

重要穴位:

1、少海:曲肘,在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取穴。

功效:能运化心血,宁心安神,是调节心肾的重要穴位。

2、灵道:腕横纹上1.5寸处

功效:宽胸理气,升清降浊,宁心安神,能平静心神,治疗心跳过速。

3、通里:腕横纹上1寸

功效:沟通心肾,开窍利咽。语言不利者可多按此穴。

4、神门:掌心向上,腕关节靠小指侧之腕横纹上

功效:治失眠多梦、心悸心慌、神经衰弱、精神*症等。

5、少府: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处。

功效:能发散心火、宁心安神。

六、手太阳小肠经

简介:小肠将脾胃加工过的食物,进一步加工,有用的上输于肺,无用的归于膀胱。

小贴士:调理好小肠经,对消化、泌尿、循环等多个系统都有良性调节的作用。

重要穴位:

1、少泽:小指背面外侧指甲角根部。

功效:治乳房胀痛、乳汁少等乳房疾病,也可治头痛、昏迷、咽喉肿痛等。

2、阳谷:手腕外侧,小鱼际根部,腕关节突起的骨头和尺骨头突起间的凹陷处。

功效:耳鸣、口腔炎、腕关节扭伤等

3、天宗:两人面对面,两手4指搭在被按摩者肩膀上,拇指自然向下,拇指指端所指的部位。

功效:乳房胀痛、肩关节疼痛、颈椎病等。

七、足太阳膀胱经

简介:经脉最长、穴位最多,整个背部为之所主,又络肾,与心脑等器官直接发生关系。它直接掌控体内毒素的排泄,决不能忽略。其主要功能是储尿和排尿。

小贴士:太阳经实为人体卫外的屏障,歪斜入侵,太阳则首当其冲。申时按摩膀胱经,可有效防治泌尿系统的疾患。记忆减退者可在申时按摩膀胱经,因膀胱经直达脑部。

八、足少阴肾经

简介: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主藏精,精生髓,髓聚而成脑,故肾跟智力有关。另肾精一旦衰少,人的生殖功能则日趋萎缩。

重要穴位:

1、涌泉:将脚掌弓起,脚掌前中1/3凹陷处。

功效:闭经痛经、不孕、鼻子不适、过敏等有效。

2、太溪:内踝正后方凹陷中。

功效:失眠健忘、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疼痛、小便频数等。

3、照海:踝关节内侧骨头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功效:阴痒、小便频数、脚气、失眠嗜卧、痛经、咽喉干燥等。

4、筑宾:小腿内侧,内踝尖向上7横指宽处。对晕车有特效。

九、手厥阴心包经

简介:保卫心脏,代心受邪,代心行事。

重要穴位:

1、内关:手臂的内侧中间,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2、大陵:腕掌侧横纹中点

3、劳宫:手握拳时,中指、无名指根的中间点处。

十、手少阳三焦经

简介:腑是容器,胃是一个容器,肠也是一个容器,而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的一个大腔。它是人体最大的腑,主一身的气,即调气的通道。三焦相当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三焦经就是调节内分泌系统的交通警。它主治头侧、耳目、咽喉、胸肋部疾病。

小贴士:三焦在亥时当令,此时应停止活动,保持心境平和安歇睡眠,以确保三焦经通畅,阴阳调和。

重要穴位:

1、阳池:腕背横纹上,背伸腕关节时手背紧张的肌腱外侧缘。

2、外关: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手臂的外侧正中。

3、角孙:耳尖直上,与发际交点。

4、翳风:耳朵下方耳垂后遮盖之处的凹陷中。

5、耳门:耳屏前上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6、丝竹穴:眉梢的凹陷处。

十一、足少阳胆经

简介:胆主谋略,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措施的功能。跟肝互为表里,与耳目有联系。胆也是中精之府,内存胆汁。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食物消化。

小贴士:子时阴气最重,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间,此时要及时睡觉。子时睡眠养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重要穴位:

1、听会:小耳前下方,张口呈凹陷处

2、头窍阴:头部两侧,耳朵后高骨的后上方

3、阳白:前额,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4、风市:站立时,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中指指尖所在处。

功效:大腿酸痛、腰冷膝痛、全身瘙痒,加快大腿脂肪消耗等。

十二、足厥阴肝经

简介:肝藏血,主疏泄。胆汁的化生、排泄都又肝的疏泄功能控制、调节。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通,脾胃运化功能也旺健。

小贴士:肝气用的多,肝血耗伤就会影响人的视力。丑时睡眠养肝最好。按摩肝经,可通过亥时按同名经心包经来达到按摩肝经的效果。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

《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是中医学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的组成、变化及关系,以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等各个方面。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

  十二经络养生法

一、手太阴肺经

简介: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它把生化出来的养料上注给肺脉,然后经肺输送至全身。

小贴士:寅时(凌晨3-5点)当令,肺部不好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上夜班者/老年人在此时醒来,切记不可抽烟。

重点穴位:

1、中府:双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下方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为云门穴,云门穴直下一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即为中府穴。

功效:调理肺气、治疗哮喘、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肩背疼痛等。

2、尺泽:手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调理肺气、清肺利咽、泄毒止痛。

3、孔最:手掌向上,腕横纹上方朝肱二头肌外侧9横指宽。

功效:治头痛、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痔疮。

4、列缺:前臂内侧前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尽端到达处即是。

功效:头痛,颈项不适、咽喉不适、鼻疾、齿痛、胸闷等。

5、太渊:腕横纹上,桡侧动脉搏动处。

功效:调理肺气,止咳化痰、补气。(如有人总觉得气不够用,可常按摩此穴。)

6、少商:拇指桡侧,距拇指桡侧指甲约0.1寸。

功效:宣肺、利肺,治咽喉肿痛、咳嗽等,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

二、手阳明大肠经

简介:肺脏、皮肤的守护神。大肠主传化糟粕和主津(接小肠食物残渣,取精去粕)。

小贴士:卯时(凌晨5-7点)值班。因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若合理运用,最善消除体内热毒。

重要穴位:

1、合谷:手背部,拇指食指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

功效:治感冒、流鼻涕、头痛牙痛喉咙痛、耳鸣打嗝、眼睛疲劳等。

2、手三里:肘横纹外侧端,曲池穴下2寸。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头。

功效:腰痛,口腔溃疡,消化不良,颈淋巴结炎,肠炎等 。

3、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功效:缓解鼻子各种症状,也可面部美容,除痘祛斑。

三、足阳明胃经

简介:脾胃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气血之海”

小贴士: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中医讲“阳明脉衰,面始焦”,要想美容,应养好自己的阳明经。辰时是胃经最旺的时候,一定要吃早餐。早餐在胃中受纳腐熟,到下一时辰脾经就可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经肺输送全身。

重要穴位:

1、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功效:治面部水肿、雀斑、细纹等

2、人迎:喉结旁开约2横指。

功效:对气喘咳嗽、通风、咽炎、支气管炎等有效果。

3、滑肉门:肚脐上1大拇指宽,再向两旁约3横指宽处。

功效:消除肚脐周围脂肪,预防肥胖;治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慢性胃肠炎等。

4、天枢:肚脐两侧约2横指宽处。

功效:促进小肠运动,增进脂肪代谢,治疗腹部及全身肥胖、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月经不调、痛经等。

5、气冲:大腿根部,腹股沟能摸到动脉波动处

功效:通经活络,治膀胱炎、尿频尿急、遗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病、不孕不育等。

6、足三里: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

功效:治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秘、呕吐等。

7、头维:头前侧,两侧额角发际向上约1指宽处

功效:预防头发干枯分叉、秃头白头等,可治头皮痒、偏头痛、视力减退等。

4、足太阴脾经

简介:脾为后天之本

小贴士:脾经出现问题,最先的表现是舌头不灵活、僵硬。若女性月经不调/不来,经期流鼻血(中医叫经血倒流),则表示脾统血功能减弱;若嘴唇变薄等也说明脾经有问题,因脾开窍于口。脾经巳时值班,此时揉脾经最好。

重要穴位:

1、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

功效:治失眠、心悸心慌、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小便不利等。

2、地机: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与阴陵穴连线上,阴陵穴下3寸。

功效: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治腹痛腹胀等

3、阴陵穴:膝盖内下侧,胫骨内侧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功效:治膝关节红肿疼痛、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失禁、白带增多等。

4、血海:膝盖骨内侧上缘约3横指宽处

功效:治疗气血不足、贫血、头晕眼花、湿疹、皮肤粗糙/瘙痒、膝关节疼痛、痛经等。

5、大横:脐中旁开4寸(乳头直下处)

功效:治疗腹部肥胖、腹痛腹胀、便秘等

五、手少阴心经

简介: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小贴士:午时阳气盛,动养阳,静养阴,此时因静养,应午睡。

重要穴位:

1、少海:曲肘,在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取穴。

功效:能运化心血,宁心安神,是调节心肾的重要穴位。

2、灵道:腕横纹上1.5寸处

功效:宽胸理气,升清降浊,宁心安神,能平静心神,治疗心跳过速。

3、通里:腕横纹上1寸

功效:沟通心肾,开窍利咽。语言不利者可多按此穴。

4、神门:掌心向上,腕关节靠小指侧之腕横纹上

功效:治失眠多梦、心悸心慌、神经衰弱、精神*症等。

5、少府: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处。

功效:能发散心火、宁心安神。

六、手太阳小肠经

简介:小肠将脾胃加工过的食物,进一步加工,有用的上输于肺,无用的归于膀胱。

小贴士:调理好小肠经,对消化、泌尿、循环等多个系统都有良性调节的作用。

重要穴位:

1、少泽:小指背面外侧指甲角根部。

功效:治乳房胀痛、乳汁少等乳房疾病,也可治头痛、昏迷、咽喉肿痛等。

2、阳谷:手腕外侧,小鱼际根部,腕关节突起的骨头和尺骨头突起间的凹陷处。

功效:耳鸣、口腔炎、腕关节扭伤等

3、天宗:两人面对面,两手4指搭在被按摩者肩膀上,拇指自然向下,拇指指端所指的部位。

功效:乳房胀痛、肩关节疼痛、颈椎病等。

七、足太阳膀胱经

简介:经脉最长、穴位最多,整个背部为之所主,又络肾,与心脑等器官直接发生关系。它直接掌控体内毒素的排泄,决不能忽略。其主要功能是储尿和排尿。

小贴士:太阳经实为人体卫外的屏障,歪斜入侵,太阳则首当其冲。申时按摩膀胱经,可有效防治泌尿系统的疾患。记忆减退者可在申时按摩膀胱经,因膀胱经直达脑部。

八、足少阴肾经

简介: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主藏精,精生髓,髓聚而成脑,故肾跟智力有关。另肾精一旦衰少,人的生殖功能则日趋萎缩。

重要穴位:

1、涌泉:将脚掌弓起,脚掌前中1/3凹陷处。

功效:闭经痛经、不孕、鼻子不适、过敏等有效。

2、太溪:内踝正后方凹陷中。

功效:失眠健忘、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疼痛、小便频数等。

3、照海:踝关节内侧骨头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功效:阴痒、小便频数、脚气、失眠嗜卧、痛经、咽喉干燥等。

4、筑宾:小腿内侧,内踝尖向上7横指宽处。对晕车有特效。

九、手厥阴心包经

简介:保卫心脏,代心受邪,代心行事。

重要穴位:

1、内关:手臂的内侧中间,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2、大陵:腕掌侧横纹中点

3、劳宫:手握拳时,中指、无名指根的中间点处。

十、手少阳三焦经

简介:腑是容器,胃是一个容器,肠也是一个容器,而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的一个大腔。它是人体最大的腑,主一身的气,即调气的通道。三焦相当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三焦经就是调节内分泌系统的交通警。它主治头侧、耳目、咽喉、胸肋部疾病。

小贴士:三焦在亥时当令,此时应停止活动,保持心境平和安歇睡眠,以确保三焦经通畅,阴阳调和。

重要穴位:

1、阳池:腕背横纹上,背伸腕关节时手背紧张的肌腱外侧缘。

2、外关: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手臂的外侧正中。

3、角孙:耳尖直上,与发际交点。

4、翳风:耳朵下方耳垂后遮盖之处的凹陷中。

5、耳门:耳屏前上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6、丝竹穴:眉梢的凹陷处。

十一、足少阳胆经

简介:胆主谋略,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措施的功能。跟肝互为表里,与耳目有联系。胆也是中精之府,内存胆汁。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食物消化。

小贴士:子时阴气最重,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间,此时要及时睡觉。子时睡眠养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重要穴位:

1、听会:小耳前下方,张口呈凹陷处

2、头窍阴:头部两侧,耳朵后高骨的后上方

3、阳白:前额,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4、风市:站立时,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中指指尖所在处。

功效:大腿酸痛、腰冷膝痛、全身瘙痒,加快大腿脂肪消耗等。

十二、足厥阴肝经

简介:肝藏血,主疏泄。胆汁的化生、排泄都又肝的疏泄功能控制、调节。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通,脾胃运化功能也旺健。

小贴士:肝气用的多,肝血耗伤就会影响人的视力。丑时睡眠养肝最好。按摩肝经,可通过亥时按同名经心包经来达到按摩肝经的效果。

中医睡前养生有哪些方法?

中医有很多养生方法,比如有日常的养生方法,还有分季节的养生方法,还有一些睡前的养生方法。因为我们在睡前其实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睡前如果不注意保养不仅仅会影响睡眠,还可能会影响身体。那么,一般睡前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呢?
1、勤泡脚减肥
脚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对血液回流尤其是下半身肥胖的影响很大。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还可以瘦身。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减肥的目的。同时,在水中加点中药,还可以起到其他作用。
泡脚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体内血液也会更多地流向下肢,会造成心血管超负荷。
2、水温不能太高。泡脚的最佳水温在50℃以下,要求热而不烫,感受水温不要用手去测量,最好就是用脚去感受。
3、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人营养不良。
4、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5、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或搪瓷盆,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最好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
2、伸懒腰变瘦
在睡前可以伸几个懒腰,对减轻一天疲劳是绝对有好处的。伸个懒腰还可以让腰部得到活动,并保持脊柱正确位置,保证你在睡眠中的内循环顺畅不受影响,让体内的人体垃圾由相应的脏器处理后排出体外,对身形的健美和瘦身有作用。
3、睡前少喝水
在晚上21点后,一般人体的器官都进入了睡眠状态,此时喝的水多的话,让内脏又必须重新开始工作去消化运转,容易打乱身体生物钟,尤其是肾脏的负担变重,让浮肿加剧。因此睡前少喝点水,能维护身体的休息,保证睡醒后不会出现浮肿变胖的情况。
4、拒绝宵夜
晚上吃夜宵后,会吸收过多能量,而体内过多的能量就会转成脂肪,引起肥胖。因此,在睡前尤其要管住嘴,在想吃宵夜的时候,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看看书、看看电视,喝一点点水,就可以避免变胖。拒绝了宵夜,身体就能全力消化转化晚餐,不积累多余脂肪,长期坚持就能让你更瘦。
5、敲胆经
按摩敲打胆经,可以舒经通络、活血排毒,血液循环快了,身体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来排除垃圾,体内的水肿、毒素自然就会去除,按摩敲打的部位就会瘦下去。
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太晚睡的话(晚上11点之后)就别敲了。因为肝胆是表里脏腑,晚上11点后敲胆经容易造成肝脏上火的现象。
6、推腹减肥
不过如果你真没注意时间,11点后才敲胆经也没关系,只要再接着做推腹这个动作,那就一样不会上火。推腹法就是通过简单的手法,帮你清扫经络垃圾,从而达到舒肝理气、开胃健脾,补肾养心的目的,这对于情绪病发胖的效果十分有用。睡前推腹本身就可以减少腹部和下半身脂肪,因为推腹可以把新鲜气血带到腹部和下半身,经络通了,想不瘦也不行。
最好是躺在床上,先用双手握拳(用掌跟也可以),从胸的正*往肚脐眼下方推过去,只有这一个方向,不要逆推。在推的过程中力度要适中,并同时感觉腹部有无异样,如此推上10-20次,有硬块的地方要认真推推,那里很可能是有内脂肪挤压,推开了也许能瘦一两斤!
7、按摩淋巴
淋巴循环欠佳,会影响身体的排毒机能,容易产生毒素积聚体内与水肿问题。睡前按摩淋巴,可以引导身体排出多余毒素和水分,不仅美容养颜,而且还可以加速分解脂肪,让你睡醒后发现浮肿不再,身型也会显得轻盈些。
淋巴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股沟和脖子上,因此你可以在这两处地方用一定的力度按摩3-5分钟。
8、风筒吹肚子
很多人腰腹肥胖因为腹部受寒,脂肪分解不出去而堆积在这里。如果能用风筒在睡前吹热,就可以把暖流一直带进被窝,让身体内在一整夜都温暖,血液循环顺畅,能有效地打击腰腹积压的脂肪哦!
9、提前一小时关电脑
至少在睡前1小时前关掉电脑,这样可以让你不会对着电脑一直发呆,而会在睡前走动,让身体的新陈代谢重新活跃起来。而且找关电脑可以减少辐射伤害,让身体的机能运转正常,自然就不会囤积脂肪,顺利减肥了。
10、梳头100遍
睡前梳头100下的好处是非常多的,美容、瘦身、安眠等。因为头部的穴位很多,而且都是在身体重要的经络线上,疏通了头部,能帮助全身的内循环变得顺畅,不让脂肪堆积,轻松瘦身。
11、助眠小方法
1.睡前沐浴
睡前洗一次泡泡浴,能很好的舒缓神经,放松心情,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速率,为睡觉做很好的准备。
2.保持愉悦的心情
睡前切忌动怒,情绪波动太大很容易影响睡眠质量。睡前可以多照照镜子,欣赏美的自己,开心愉悦的入睡,真正的做个“睡美人”。
3.听音乐
睡前可以听一些舒缓、宁静的音乐,可使内心平静,还能很好的缓解疲劳,让全身放松,更好的进入梦乡。
4.睡前喝杯温牛奶
很多人都知道,睡前喝一杯温牛奶,能很好的促进睡眠,还能给身体补充一些营养。
5.舒适的环境
有了以上的一些条件以外,一个舒适的环境、温湿度,对于睡眠也很重要。

中医睡前养生有哪些方法?

中医有很多养生方法,比如有日常的养生方法,还有分季节的养生方法,还有一些睡前的养生方法。因为我们在睡前其实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睡前如果不注意保养不仅仅会影响睡眠,还可能会影响身体。那么,一般睡前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呢?
1、勤泡脚减肥
脚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对血液回流尤其是下半身肥胖的影响很大。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还可以瘦身。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减肥的目的。同时,在水中加点中药,还可以起到其他作用。
泡脚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体内血液也会更多地流向下肢,会造成心血管超负荷。
2、水温不能太高。泡脚的最佳水温在50℃以下,要求热而不烫,感受水温不要用手去测量,最好就是用脚去感受。
3、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人营养不良。
4、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5、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或搪瓷盆,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最好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
2、伸懒腰变瘦
在睡前可以伸几个懒腰,对减轻一天疲劳是绝对有好处的。伸个懒腰还可以让腰部得到活动,并保持脊柱正确位置,保证你在睡眠中的内循环顺畅不受影响,让体内的人体垃圾由相应的脏器处理后排出体外,对身形的健美和瘦身有作用。
3、睡前少喝水
在晚上21点后,一般人体的器官都进入了睡眠状态,此时喝的水多的话,让内脏又必须重新开始工作去消化运转,容易打乱身体生物钟,尤其是肾脏的负担变重,让浮肿加剧。因此睡前少喝点水,能维护身体的休息,保证睡醒后不会出现浮肿变胖的情况。
4、拒绝宵夜
晚上吃夜宵后,会吸收过多能量,而体内过多的能量就会转成脂肪,引起肥胖。因此,在睡前尤其要管住嘴,在想吃宵夜的时候,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看看书、看看电视,喝一点点水,就可以避免变胖。拒绝了宵夜,身体就能全力消化转化晚餐,不积累多余脂肪,长期坚持就能让你更瘦。
5、敲胆经
按摩敲打胆经,可以舒经通络、活血排毒,血液循环快了,身体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来排除垃圾,体内的水肿、毒素自然就会去除,按摩敲打的部位就会瘦下去。
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太晚睡的话(晚上11点之后)就别敲了。因为肝胆是表里脏腑,晚上11点后敲胆经容易造成肝脏上火的现象。
6、推腹减肥
不过如果你真没注意时间,11点后才敲胆经也没关系,只要再接着做推腹这个动作,那就一样不会上火。推腹法就是通过简单的手法,帮你清扫经络垃圾,从而达到舒肝理气、开胃健脾,补肾养心的目的,这对于情绪病发胖的效果十分有用。睡前推腹本身就可以减少腹部和下半身脂肪,因为推腹可以把新鲜气血带到腹部和下半身,经络通了,想不瘦也不行。
最好是躺在床上,先用双手握拳(用掌跟也可以),从胸的正*往肚脐眼下方推过去,只有这一个方向,不要逆推。在推的过程中力度要适中,并同时感觉腹部有无异样,如此推上10-20次,有硬块的地方要认真推推,那里很可能是有内脂肪挤压,推开了也许能瘦一两斤!
7、按摩淋巴
淋巴循环欠佳,会影响身体的排毒机能,容易产生毒素积聚体内与水肿问题。睡前按摩淋巴,可以引导身体排出多余毒素和水分,不仅美容养颜,而且还可以加速分解脂肪,让你睡醒后发现浮肿不再,身型也会显得轻盈些。
淋巴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股沟和脖子上,因此你可以在这两处地方用一定的力度按摩3-5分钟。
8、风筒吹肚子
很多人腰腹肥胖因为腹部受寒,脂肪分解不出去而堆积在这里。如果能用风筒在睡前吹热,就可以把暖流一直带进被窝,让身体内在一整夜都温暖,血液循环顺畅,能有效地打击腰腹积压的脂肪哦!
9、提前一小时关电脑
至少在睡前1小时前关掉电脑,这样可以让你不会对着电脑一直发呆,而会在睡前走动,让身体的新陈代谢重新活跃起来。而且找关电脑可以减少辐射伤害,让身体的机能运转正常,自然就不会囤积脂肪,顺利减肥了。
10、梳头100遍
睡前梳头100下的好处是非常多的,美容、瘦身、安眠等。因为头部的穴位很多,而且都是在身体重要的经络线上,疏通了头部,能帮助全身的内循环变得顺畅,不让脂肪堆积,轻松瘦身。
11、助眠小方法
1.睡前沐浴
睡前洗一次泡泡浴,能很好的舒缓神经,放松心情,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速率,为睡觉做很好的准备。
2.保持愉悦的心情
睡前切忌动怒,情绪波动太大很容易影响睡眠质量。睡前可以多照照镜子,欣赏美的自己,开心愉悦的入睡,真正的做个“睡美人”。
3.听音乐
睡前可以听一些舒缓、宁静的音乐,可使内心平静,还能很好的缓解疲劳,让全身放松,更好的进入梦乡。
4.睡前喝杯温牛奶
很多人都知道,睡前喝一杯温牛奶,能很好的促进睡眠,还能给身体补充一些营养。
5.舒适的环境
有了以上的一些条件以外,一个舒适的环境、温湿度,对于睡眠也很重要。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有哪些中医养生的实用方法?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柱神经和脏腑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治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数十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擦10余次。经常按摩面部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时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眼。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不疼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年起床时给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治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由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即将两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

有哪些中医养生的实用方法?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柱神经和脏腑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治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数十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擦10余次。经常按摩面部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时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眼。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不疼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年起床时给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治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由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即将两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

一学就会的中医穴位按压养生法

话不多说,今天我们直奔主题。

取穴方法: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

保健作用:涌泉穴是人体长寿要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等。

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满面搓,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腹点按涌泉穴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末了,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取穴方法: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

保健作用: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要穴。经常擦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并能治疗阳痿、遗精、脊强、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

按摩方法:用掌擦命门穴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意念守住命门穴约10分钟即可。

取穴方法:腿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保健作用:足三里是个保健要穴,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此穴主治:胃病、腰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膝胫酸痛等。

按摩方法: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腹点按足三里,每次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取穴方法:人体*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

保健作用:会阴穴,为人体长寿要穴。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按摩会阴穴,还可治疗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尿频、溺水窒息等。

按摩方法:睡前半卧半坐,食指搭于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点按会阴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取穴方法:在两耳郭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

保健作用: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锻炼,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等症。

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穴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

取穴方法:即肚脐,又名脐中。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保健作用: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要穴。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臌胀、泄痢脱肛等有独特的疗效。

按摩方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方向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一学就会的中医穴位按压养生法

话不多说,今天我们直奔主题。

取穴方法: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

保健作用:涌泉穴是人体长寿要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等。

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满面搓,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腹点按涌泉穴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末了,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取穴方法: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

保健作用: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要穴。经常擦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并能治疗阳痿、遗精、脊强、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

按摩方法:用掌擦命门穴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意念守住命门穴约10分钟即可。

取穴方法:腿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保健作用:足三里是个保健要穴,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此穴主治:胃病、腰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膝胫酸痛等。

按摩方法: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腹点按足三里,每次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取穴方法:人体*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

保健作用:会阴穴,为人体长寿要穴。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按摩会阴穴,还可治疗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尿频、溺水窒息等。

按摩方法:睡前半卧半坐,食指搭于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点按会阴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取穴方法:在两耳郭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

保健作用: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锻炼,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等症。

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穴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

取穴方法:即肚脐,又名脐中。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保健作用: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要穴。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臌胀、泄痢脱肛等有独特的疗效。

按摩方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方向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一学就会的中医穴位按压养生法

话不多说,今天我们直奔主题。

取穴方法: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

保健作用:涌泉穴是人体长寿要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等。

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满面搓,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腹点按涌泉穴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末了,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取穴方法: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

保健作用: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要穴。经常擦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并能治疗阳痿、遗精、脊强、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

按摩方法:用掌擦命门穴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意念守住命门穴约10分钟即可。

取穴方法:腿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保健作用:足三里是个保健要穴,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此穴主治:胃病、腰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膝胫酸痛等。

按摩方法: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腹点按足三里,每次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取穴方法:人体*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

保健作用:会阴穴,为人体长寿要穴。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按摩会阴穴,还可治疗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尿频、溺水窒息等。

按摩方法:睡前半卧半坐,食指搭于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点按会阴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取穴方法:在两耳郭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

保健作用: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锻炼,可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等症。

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穴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

取穴方法:即肚脐,又名脐中。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保健作用: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要穴。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臌胀、泄痢脱肛等有独特的疗效。

按摩方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方向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