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需要知道什么内容
2024-03-20 13:47:37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健康养生之道,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 养生 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详细到每样食物的性味归经,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精辟到“调和气血”“平衡营养”,又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结合当下对 健康 的认识,以及对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们将中医 养生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饮食 养生

食疗 养生 、药膳 养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为天,饮食提供给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生命得以延续,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身体 健康 ,而不当的饮食则能危害机体的 健康 。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 健康 饮食的原则是:饮食规律、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机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和三餐无规律。

除此之外,中医饮食 养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疗和药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都来自于大自然,一样具有四气五味,一样可以调养不同的脏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秋季气候干燥时,多吃点生梨,可以起到养阴生津放秋燥的作用。当肺热咳嗽、烦渴时,可用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炖雪梨就是一个经典的清热润肺止咳的食疗方。而药膳更可以 养生 防病,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比如黄芪炖鸡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再比如痛经的女性,属于气滞血淤者,在月经来临前的两三天服用川芎煮鸡蛋,可以改善痛经。

总之,饮食 养生 的内容很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或体质,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疗或者药膳调理,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养生

我们的祖辈一直以来都过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日常学习、工作中熬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有些人纵情 娱乐 ,挥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 催发了多种疾病,如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轻化。

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生活方式对身体 健康 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如起居有规律,不睡懒觉不熬夜, 娱乐 有度,劳逸结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洁卫生,经常晒太阳,定时给房间通风换气;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赶 时尚 ,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夏天应适当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调环境下贪凉而得“冬病”。

3、情志 养生

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记载,“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则伤脏,伤脏则病起于阴也”。这些理论强调了人的情绪心态、精神活动与身体 健康 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七情,即人的各种情志活动,可影响脏腑的功能、气血

的运行,从而引起全身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也同样重视心理因素对 健康 的影响,并将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 社会 ”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会刺激肾上腺,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机体的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成为偏头痛、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诱发因素。

现代 社会 竞争激烈,学习、工作的压力很大,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要学会情志 养生 。即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的产生;心情不好时,要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把心中的烦恼讲出来,千万不可闷在心中,郁积成病,也可以选择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散心方式。总之,要让自己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

4、运动 养生

随着 科技 的快速发展,体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少,脑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久坐不动”,这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气血流通,适当的健身锻炼,可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类运动等,都是适合大众的健身方式。

但是,运动也不能极端化,有些人过度痴迷于运动健身也是不妥当的。过度锻炼可能会导致骨关节、软组织的损伤,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还有可能使心脏难以负荷而发生危险事件。故建议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中医认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不及”,二是“太过”,所以不锻炼不行,锻炼过度也不行。

4、四季 养生

中医 养生 讲究天人合一,顺时而养,即提倡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来安排日常起居活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 养生 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万物复苏, 养生 应注重养阳。应夜卧早起,多晒晒太阳,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多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调畅气血。

夏天,万物生长繁盛,人体阳气最易发泄,此时更要注意养阳。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避开午时的炎热,运动要适度,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秋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精气,保津养阴,故预防秋燥是最为重要的。古代 养生 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觉,早起床,早起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同时,衣着要根椐气温变化随时调整。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切忌悲秋伤怀。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积蓄能量,抵御寒冷。 养生

要以护阴潜阳为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进补。应早睡晚起,早锻炼不

宜太早,室外锻炼应在太阳出来后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还要早早出去锻炼,显然是不恰当的。

5、体质 养生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医 养生 也是如此。如果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共性,那么体质 养生 讲究的就是个性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这个“辨证”是针对疾病而言的。那么,对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没有差异了呢?肯定也是有差异的。无论是 健康 人群、亚 健康 人群,还是某种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体质,因此在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运动锻炼、情绪心理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或选择,这就是身体的个体差异。

比如一个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则表现为头痛、咽喉痛、发热,还有些人感觉四肢酸痛、头重脚轻、浑身无力等。这些差异与遗传基因、饮食习惯、地理环境、气候因素、 社会 环境、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多种先天、后天的因素有关,这就是体质的差异。

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即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就跟中医诊断时的辨证分型一样,不同体质的人群, 养生 方法也不同。

中医健康养生之道,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 养生 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详细到每样食物的性味归经,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精辟到“调和气血”“平衡营养”,又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结合当下对 健康 的认识,以及对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们将中医 养生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饮食 养生

食疗 养生 、药膳 养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为天,饮食提供给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生命得以延续,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身体 健康 ,而不当的饮食则能危害机体的 健康 。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 健康 饮食的原则是:饮食规律、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机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和三餐无规律。

除此之外,中医饮食 养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疗和药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都来自于大自然,一样具有四气五味,一样可以调养不同的脏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秋季气候干燥时,多吃点生梨,可以起到养阴生津放秋燥的作用。当肺热咳嗽、烦渴时,可用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炖雪梨就是一个经典的清热润肺止咳的食疗方。而药膳更可以 养生 防病,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比如黄芪炖鸡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再比如痛经的女性,属于气滞血淤者,在月经来临前的两三天服用川芎煮鸡蛋,可以改善痛经。

总之,饮食 养生 的内容很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或体质,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疗或者药膳调理,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养生

我们的祖辈一直以来都过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日常学习、工作中熬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有些人纵情 娱乐 ,挥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 催发了多种疾病,如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轻化。

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生活方式对身体 健康 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如起居有规律,不睡懒觉不熬夜, 娱乐 有度,劳逸结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洁卫生,经常晒太阳,定时给房间通风换气;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赶 时尚 ,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夏天应适当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调环境下贪凉而得“冬病”。

3、情志 养生

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记载,“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则伤脏,伤脏则病起于阴也”。这些理论强调了人的情绪心态、精神活动与身体 健康 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七情,即人的各种情志活动,可影响脏腑的功能、气血

的运行,从而引起全身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也同样重视心理因素对 健康 的影响,并将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 社会 ”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会刺激肾上腺,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机体的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成为偏头痛、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诱发因素。

现代 社会 竞争激烈,学习、工作的压力很大,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要学会情志 养生 。即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的产生;心情不好时,要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把心中的烦恼讲出来,千万不可闷在心中,郁积成病,也可以选择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散心方式。总之,要让自己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

4、运动 养生

随着 科技 的快速发展,体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少,脑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久坐不动”,这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气血流通,适当的健身锻炼,可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类运动等,都是适合大众的健身方式。

但是,运动也不能极端化,有些人过度痴迷于运动健身也是不妥当的。过度锻炼可能会导致骨关节、软组织的损伤,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还有可能使心脏难以负荷而发生危险事件。故建议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中医认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不及”,二是“太过”,所以不锻炼不行,锻炼过度也不行。

4、四季 养生

中医 养生 讲究天人合一,顺时而养,即提倡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来安排日常起居活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 养生 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万物复苏, 养生 应注重养阳。应夜卧早起,多晒晒太阳,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多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调畅气血。

夏天,万物生长繁盛,人体阳气最易发泄,此时更要注意养阳。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避开午时的炎热,运动要适度,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秋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精气,保津养阴,故预防秋燥是最为重要的。古代 养生 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觉,早起床,早起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同时,衣着要根椐气温变化随时调整。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切忌悲秋伤怀。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积蓄能量,抵御寒冷。 养生

要以护阴潜阳为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进补。应早睡晚起,早锻炼不

宜太早,室外锻炼应在太阳出来后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还要早早出去锻炼,显然是不恰当的。

5、体质 养生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医 养生 也是如此。如果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共性,那么体质 养生 讲究的就是个性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这个“辨证”是针对疾病而言的。那么,对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没有差异了呢?肯定也是有差异的。无论是 健康 人群、亚 健康 人群,还是某种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体质,因此在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运动锻炼、情绪心理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或选择,这就是身体的个体差异。

比如一个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则表现为头痛、咽喉痛、发热,还有些人感觉四肢酸痛、头重脚轻、浑身无力等。这些差异与遗传基因、饮食习惯、地理环境、气候因素、 社会 环境、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多种先天、后天的因素有关,这就是体质的差异。

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即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就跟中医诊断时的辨证分型一样,不同体质的人群, 养生 方法也不同。

中医健康养生之道,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 养生 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详细到每样食物的性味归经,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精辟到“调和气血”“平衡营养”,又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结合当下对 健康 的认识,以及对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们将中医 养生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饮食 养生

食疗 养生 、药膳 养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为天,饮食提供给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生命得以延续,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身体 健康 ,而不当的饮食则能危害机体的 健康 。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 健康 饮食的原则是:饮食规律、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机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和三餐无规律。

除此之外,中医饮食 养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疗和药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都来自于大自然,一样具有四气五味,一样可以调养不同的脏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秋季气候干燥时,多吃点生梨,可以起到养阴生津放秋燥的作用。当肺热咳嗽、烦渴时,可用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炖雪梨就是一个经典的清热润肺止咳的食疗方。而药膳更可以 养生 防病,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比如黄芪炖鸡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再比如痛经的女性,属于气滞血淤者,在月经来临前的两三天服用川芎煮鸡蛋,可以改善痛经。

总之,饮食 养生 的内容很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或体质,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疗或者药膳调理,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养生

我们的祖辈一直以来都过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日常学习、工作中熬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有些人纵情 娱乐 ,挥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 催发了多种疾病,如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轻化。

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生活方式对身体 健康 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如起居有规律,不睡懒觉不熬夜, 娱乐 有度,劳逸结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洁卫生,经常晒太阳,定时给房间通风换气;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赶 时尚 ,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夏天应适当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调环境下贪凉而得“冬病”。

3、情志 养生

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记载,“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则伤脏,伤脏则病起于阴也”。这些理论强调了人的情绪心态、精神活动与身体 健康 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七情,即人的各种情志活动,可影响脏腑的功能、气血

的运行,从而引起全身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也同样重视心理因素对 健康 的影响,并将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 社会 ”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会刺激肾上腺,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机体的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成为偏头痛、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诱发因素。

现代 社会 竞争激烈,学习、工作的压力很大,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要学会情志 养生 。即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的产生;心情不好时,要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把心中的烦恼讲出来,千万不可闷在心中,郁积成病,也可以选择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散心方式。总之,要让自己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

4、运动 养生

随着 科技 的快速发展,体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少,脑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久坐不动”,这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气血流通,适当的健身锻炼,可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类运动等,都是适合大众的健身方式。

但是,运动也不能极端化,有些人过度痴迷于运动健身也是不妥当的。过度锻炼可能会导致骨关节、软组织的损伤,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还有可能使心脏难以负荷而发生危险事件。故建议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中医认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不及”,二是“太过”,所以不锻炼不行,锻炼过度也不行。

4、四季 养生

中医 养生 讲究天人合一,顺时而养,即提倡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来安排日常起居活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 养生 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万物复苏, 养生 应注重养阳。应夜卧早起,多晒晒太阳,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多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调畅气血。

夏天,万物生长繁盛,人体阳气最易发泄,此时更要注意养阳。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避开午时的炎热,运动要适度,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秋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精气,保津养阴,故预防秋燥是最为重要的。古代 养生 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觉,早起床,早起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同时,衣着要根椐气温变化随时调整。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切忌悲秋伤怀。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积蓄能量,抵御寒冷。 养生

要以护阴潜阳为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进补。应早睡晚起,早锻炼不

宜太早,室外锻炼应在太阳出来后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还要早早出去锻炼,显然是不恰当的。

5、体质 养生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医 养生 也是如此。如果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共性,那么体质 养生 讲究的就是个性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这个“辨证”是针对疾病而言的。那么,对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没有差异了呢?肯定也是有差异的。无论是 健康 人群、亚 健康 人群,还是某种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体质,因此在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运动锻炼、情绪心理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或选择,这就是身体的个体差异。

比如一个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则表现为头痛、咽喉痛、发热,还有些人感觉四肢酸痛、头重脚轻、浑身无力等。这些差异与遗传基因、饮食习惯、地理环境、气候因素、 社会 环境、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多种先天、后天的因素有关,这就是体质的差异。

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即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就跟中医诊断时的辨证分型一样,不同体质的人群, 养生 方法也不同。

中医养生知识点都有哪些内容?

中医养生是一种传统的治疗养生方法,只要是用于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等,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让自己能够延年益寿。中医养生是古代医学的精华,我们需要广泛的宣传和发扬,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点中医养生的知识点吧。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

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

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

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

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

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中医养生观念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影响因素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成果。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养生注意事项
1.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2.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3.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中医养生知识点都有哪些内容?

中医养生是一种传统的治疗养生方法,只要是用于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等,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让自己能够延年益寿。中医养生是古代医学的精华,我们需要广泛的宣传和发扬,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点中医养生的知识点吧。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

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

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

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

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

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中医养生观念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影响因素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成果。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养生注意事项
1.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2.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3.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中医养生知识点都有哪些内容?

中医养生是一种传统的治疗养生方法,只要是用于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等,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让自己能够延年益寿。中医养生是古代医学的精华,我们需要广泛的宣传和发扬,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点中医养生的知识点吧。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

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

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

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

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

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中医养生观念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影响因素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成果。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养生注意事项
1.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2.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3.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中医养生小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养生了,俗话说身体是*的本钱,那么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是一个最基本的事情了,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中医养生小知识,快来看看吧。

  中医养生小知识1

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中医养生小知识2

首先,要说冬季如何养生,我们肯定要从《黄帝内经》这部养生宝典中找指引,我从《黄帝内经》中悟得一首小诗用来释义养生: 养气养血养形神, 生长收藏和阴阳 , 顺其自然天人合, 养生之道顺四时。

《黄帝内经》提出了先进的健康理念——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认真学习《黄帝内经》,有正确的生活观、生命观,就能远离疾病,远离医院。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医这四家都强调养生就是要养人的“三宝”:精、气、神。儒重气,道重精,佛重神,医家重保养和治疗,只有精气神三者合养“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养生。

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如中医养生、经络养生、食疗养生、体质养生、四季养生、节气养生、时辰养生、瑜伽养生、泡脚养生等等,其道都在《黄帝内经》这部养生宝典里有详细介绍。

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篇告诉我们: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最后,冬季三个月,是万物生命潜伏闭藏的季节,草木凋零,蛰虫伏藏,自然界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较盛,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寒风凛冽,天寒地冻,除了南方的城市,各地会出现水结冰,地冻裂的景象。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因此,我们应冬气之养藏之道,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冬季天气寒冷,阴气最盛,因此肾与冬气相通应,此时寒邪最易侵袭的就是肾,所以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养气养阴”。冬应肾而养藏,肾是人体生命之源,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的府第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个,故有“腰为肾之府”之说。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为全身阴阳之根本。此外,肾主水液,主纳气。

如果一个人的肾气亏损,就会表现为腰膝酸软,易生疾病、易衰老。《医方集解》说:“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请大家记住这句话“肾经决定你的寿命长短”,因为肾脏是五脏中最后衰老的器官。所以要想身体健康,肾气要充足,肾气旺,机能强健,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中医养生小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养生了,俗话说身体是*的本钱,那么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是一个最基本的事情了,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中医养生小知识,快来看看吧。

  中医养生小知识1

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中医养生小知识2

首先,要说冬季如何养生,我们肯定要从《黄帝内经》这部养生宝典中找指引,我从《黄帝内经》中悟得一首小诗用来释义养生: 养气养血养形神, 生长收藏和阴阳 , 顺其自然天人合, 养生之道顺四时。

《黄帝内经》提出了先进的健康理念——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认真学习《黄帝内经》,有正确的生活观、生命观,就能远离疾病,远离医院。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医这四家都强调养生就是要养人的“三宝”:精、气、神。儒重气,道重精,佛重神,医家重保养和治疗,只有精气神三者合养“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养生。

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如中医养生、经络养生、食疗养生、体质养生、四季养生、节气养生、时辰养生、瑜伽养生、泡脚养生等等,其道都在《黄帝内经》这部养生宝典里有详细介绍。

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篇告诉我们: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最后,冬季三个月,是万物生命潜伏闭藏的季节,草木凋零,蛰虫伏藏,自然界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较盛,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寒风凛冽,天寒地冻,除了南方的城市,各地会出现水结冰,地冻裂的景象。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因此,我们应冬气之养藏之道,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冬季天气寒冷,阴气最盛,因此肾与冬气相通应,此时寒邪最易侵袭的就是肾,所以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养气养阴”。冬应肾而养藏,肾是人体生命之源,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的府第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个,故有“腰为肾之府”之说。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为全身阴阳之根本。此外,肾主水液,主纳气。

如果一个人的肾气亏损,就会表现为腰膝酸软,易生疾病、易衰老。《医方集解》说:“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请大家记住这句话“肾经决定你的寿命长短”,因为肾脏是五脏中最后衰老的器官。所以要想身体健康,肾气要充足,肾气旺,机能强健,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有哪些?

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多实施一些养生常识,那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长寿命的。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1、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2、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 *** ,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 *** ,保持良好心态。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3、主张房事有度

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个人健康,对民族的繁衍、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4、“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5、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溼、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中医食疗养生的食谱

1、银耳猪肝汤

把银耳放入温水中泡发,然后去蒂根并将其撕成片状备用;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备用;小白菜洗净,切成约5厘米长的段备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把猪肝放在碗内,加入适量的生粉、盐、酱油,打入鸡蛋拌匀待用;沙锅加热,放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姜、葱爆香,之后加入大约300毫升水,烧开后加入银耳、猪肝,煮10分钟即成。

功效:具有补肝明目、润肺养阴、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2、山药青笋炒鸡肝

准备山药、青笋、鸡肝、盐、味精、高汤、淀粉。首先将山药、青笋去皮、洗净,切成条。鸡肝用清水洗净,切成片。再将山药、青笋、鸡肝等原料分别用沸水焯一下。最后,在锅内放入一些食用油,加适量的高汤,调味后下入全部原料,翻炒数下,勾芡后即可食用。

山药是中医推崇的补虚佳品,具有健脾益肾、补精益气的作用。鸡肝富含铁、锌、铜、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等,不仅有利于雌激素的合成,还是补血的首选食品。青笋则是富含膳食纤维的美容蔬菜。三者合用,具有调养气血、改善面板的滋润感和色泽的作用。

功效:改善面板色泽。

3、核桃松仁粟米羹

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取适量高汤,加入冰糖和粟米,小火炖熟,撒上核桃仁和松仁,即可食用。

核桃和松仁都是女性经典的滋补食品,它们富含维生素E和锌,有利于滋润面板、延缓面板衰老。此外,它们中蛋白质、矿物质、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十分丰富,是美容、美发的佳品。核桃和松仁都是亚麻酸的上好来源,这正是最近风行的健胸保健成分,有 *** 雌性激素合成的功能。玉米本身富含维生素E,也是专家推崇的美肤食品。

功效:美容又健胸。

4、党参红枣炖排骨

将党参洗净切成3厘米的节备用;红枣洗净去核备用;排骨洗净剁成约4厘米的段备用;将姜、葱洗干净,姜拍松,葱切段备用;之后将排骨、党参、红枣、姜、葱、料酒一起放入炖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先大火烧开后改文火炖熟,最后加入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具有补气活血、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有哪些?

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多实施一些养生常识,那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长寿命的。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1、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2、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 *** ,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 *** ,保持良好心态。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3、主张房事有度

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个人健康,对民族的繁衍、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4、“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5、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溼、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中医食疗养生的食谱

1、银耳猪肝汤

把银耳放入温水中泡发,然后去蒂根并将其撕成片状备用;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备用;小白菜洗净,切成约5厘米长的段备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把猪肝放在碗内,加入适量的生粉、盐、酱油,打入鸡蛋拌匀待用;沙锅加热,放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姜、葱爆香,之后加入大约300毫升水,烧开后加入银耳、猪肝,煮10分钟即成。

功效:具有补肝明目、润肺养阴、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2、山药青笋炒鸡肝

准备山药、青笋、鸡肝、盐、味精、高汤、淀粉。首先将山药、青笋去皮、洗净,切成条。鸡肝用清水洗净,切成片。再将山药、青笋、鸡肝等原料分别用沸水焯一下。最后,在锅内放入一些食用油,加适量的高汤,调味后下入全部原料,翻炒数下,勾芡后即可食用。

山药是中医推崇的补虚佳品,具有健脾益肾、补精益气的作用。鸡肝富含铁、锌、铜、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等,不仅有利于雌激素的合成,还是补血的首选食品。青笋则是富含膳食纤维的美容蔬菜。三者合用,具有调养气血、改善面板的滋润感和色泽的作用。

功效:改善面板色泽。

3、核桃松仁粟米羹

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取适量高汤,加入冰糖和粟米,小火炖熟,撒上核桃仁和松仁,即可食用。

核桃和松仁都是女性经典的滋补食品,它们富含维生素E和锌,有利于滋润面板、延缓面板衰老。此外,它们中蛋白质、矿物质、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十分丰富,是美容、美发的佳品。核桃和松仁都是亚麻酸的上好来源,这正是最近风行的健胸保健成分,有 *** 雌性激素合成的功能。玉米本身富含维生素E,也是专家推崇的美肤食品。

功效:美容又健胸。

4、党参红枣炖排骨

将党参洗净切成3厘米的节备用;红枣洗净去核备用;排骨洗净剁成约4厘米的段备用;将姜、葱洗干净,姜拍松,葱切段备用;之后将排骨、党参、红枣、姜、葱、料酒一起放入炖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先大火烧开后改文火炖熟,最后加入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具有补气活血、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人在养生方面都喜欢用中药的 方法 。那么关于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养生妙方
  1、南瓜益气止咳

  秋冬天寒是呼吸系统高发季节。

  南瓜含有丰富的VB,VC,蛋白质,胡萝卜素,有润肺益气,化痰排脓,治咳止喘作用。

  秋冬常吃南瓜可预防咳嗽,预防寒冷引起的呼吸系统问题。

  2、常吃红薯健脾胃

  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功效。

  秋冬季节更适宜多吃。

  3、早起喝一碗姜汤

  秋冬季节到了,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取姜切成薄片,3-5片放入碗中加红糖或者蜂蜜1-2勺,热水冲开,喝上一杯,一整天身体热乎乎,御寒保暖,特别适合容易感冒手脚冰凉的朋友,小朋友们也可以喝。

  4、香蕉敷脸舒缓敏感

  有些朋友皮肤比较敏感,容易出现红血丝,取香蕉一根捣烂然后敷在脸上等10分钟左右;

  用洋甘菊手工皂洗干净,因为洋甘菊含有修复皮肤,提高皮肤免疫力的作用,一般20天左右皮肤就会修复的很好,这种方法又方便,简单;

  并且效果非常好,敏感皮肤的朋友少吃海鲜,多吃水果蔬菜,会好很多。

  5、经常熬夜用枸杞

  枸杞一小把、红枣3-4粒。放入玻璃杯中,以开水冲泡服用,或者用水煮沸后服用。

  注意:如果熬夜后口干舌燥很严重,或者火气很大的话,可另加白菊花1-2朵一起冲服。

  红枣可先剪开,然后再进行冲泡。

  6、蜂蜜祛痘痘

  蜂蜜具有较好的滋润和抗菌功能,取少量蜂蜜点在痘痘部位,会有不错的改善哦。

  7、洋葱清理体内垃圾

  洋葱的纹路看上去像人体细胞。

  研究表明,它能清除身体所有细胞里的垃圾物质和危害性的游离基,增强新陈代谢能力,抗衰老,预防骨质疏松,是适合中老年人的保健食物。

  8、花椒洗脸去黑头

  用花椒熬水,去除花椒,用滤出的水洗脸,花椒水可以很好的杀灭螨虫及其他细菌,对预防和减少黑头有很好帮助。

  9、皮肤瘙痒用香菜

  用新鲜的香菜和白酒混合,然后浸泡两个小时,最后用这种液体来清洗瘙痒的位置,能够很快的起到止痒的作用;

  10、苹果帮助消化防辐射

  吃苹果能帮助消化。

  且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

  苹果具有防辐射的作用,苹果的成熟需要大量的日照,能有效吸收阳光中的射线。

  11、用橘子敷脸去皱纹

  将橘子洗净,连皮一起捣烂放入碗中,加入蜂蜜及少许医用酒精,搅拌均匀后,放入冰箱2-3小时,取出即可使用。

  每天早晨和晚上涂抹在皱纹处就很好用;

  12、脖子背上长痘用绿豆

  有些朋友脖子后面,背上容易长痘,可以用绿豆碾碎加水,涂抹痘痘,对痘痘恢复有帮助。

  我之前就因为熬夜不断,痘痘也不断,用他后痘痘很快就瘪下去了,也不泛红了,最早在医院花了几千块冤枉钱也不如它好使。

  13、绿茶防止眼干

  常喝绿茶、乌龙茶或铁观音.茶叶含丰富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对经常接触电脑的人有保健作用,不但能减少电脑辐射对人体伤害,还能够预防干眼症。

  14、白萝卜治冻伤

  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等各种维生素。

  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炭火等热源烘软,贴在冻疮患处,然后涂抹一些冻伤膏,坚持一周,皮肤就可以恢复原样了,以后冬天也不会再犯了,有冻疮的小伙伴去试试。

  15、米醋治好灰指甲

  用米醋泡病甲20分钟左右,会有效抑制甲下真菌的存活,降低细菌、真菌和微生物的存活和扩散。

  16、腹泻用大蒜保准好

  秋冬季节,寒气入侵腹部或吃坏了东西,常会出现腹泻,教你一招,用茶叶一包10克左右,大蒜一头(是一大头,不是一小瓣哦),煮水,一次性喝下去,一天连喝2-3次,保准好。

  17、鲜奶祛斑效果很好

  鲜奶敷脸:准备一小杯鲜奶,用化妆棉吸满鲜奶,敷在脸上十五分钟左右,取下,用清水将脸上的牛奶洗净。

  18、头屑用鲜姜洗发

  把鲜姜切片倒入锅中煮,水温后洗头,用手轻轻按摩头皮,然后再用清水冲干净,毛巾擦干,很有效的减少头屑。

  19、失眠小妙招

  核桃仁、黑芝麻、桑叶各50克。捣烂如泥,做成丸,每丸3克。

  每次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失眠较久的人。

  20、白醋对脚气脚臭特别好

  用温水加白醋,用10:1的配比泡脚,每天一次能够有效缓解脚气的症状。

  想要彻底去除,可用草本配方的泡脚粉,泡脚一次性彻底杀灭脚气真菌,并且能防止后期反复。

  另外平时注意鞋子的透气性。

  21、痔疮用盐水坐浴

  用淡盐水+温水晚上坐浴一次,10分钟左右。

  另外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少饮酒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后期就不会再犯了。

  22、口腔异味喝酸奶

  每天喝90克酸奶,80%的人口臭会大有好转。

  这是因为酸奶的细菌抑制了口腔中腐烂菌的活动,使舌苔数量减少,臭味自然会减轻。

  生活上多注意一下,不要经常熬夜、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23、巧去体内湿气

  由于现代人不良生活习惯,如运动量少、饮食不规律等,使体内湿气过重。

  体内湿气重一般表现为头发爱出油、排便粘稠且多便、耳内湿(耳禅湿)。

  可以喝祛湿茶,热水冲开就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并且增加几味调和内分泌的中药,能够祛湿健脾和中,让皮肤细腻,去除因湿气引起的暗斑,毛孔粗大等症状。

  24、便秘轻松解决

  用大米、小米各2~3两,加红薯4~7两,熬成红薯稀饭,晚饭前后食用,翌日早上,大便即可缓解,收效之速,胜过医药,且可常食,无副作用。吃一段时间的红薯,便秘可以消失。

  25、慢性咽喉炎用丝瓜

  用丝瓜绞汁或将丝瓜藤切断,让其汁自然滴出,放入碗内,上锅蒸熟,再加适量冰糖饮用,就能有效治疗慢性喉炎。
  中医养生知识——食谱推荐
  •肺不好要吃白,白萝卜养肺。

  白萝卜生吃润肺,睡前吃。熟吃润肠。肠子不好的,要熟吃。白(芸豆) 百合、银耳。皮肤病、鼻炎、大便干燥都是肺引起的。

  • 肾亏百病源。十人九肾亏。

  肾亏:手脚冰凉、乏力、妇科病。气是肾气。肾不好要吃黑豆。水煮7、8成熟,用醋泡一星期,每天晚上5-7点吃一勺。

  • 肝不好要吃绿豆

  绿豆养肝,提高肝的解毒能力。喝绿豆汤,开锅后五六分钟,在似开微开的时候喝绿汤才能养肝、清火、利尿。高血压也是肝的问题。养肝要多吃绿色蔬菜。

  • 脾不好要吃黄豆。早上9-11点代谢最快。

  • 心不好要吃红小豆。

  人吃五谷才丰登——黄帝内经。食不离豆,女人终身不要离开豆,因为里面有大豆异黄酮,保护雌性激素分泌。每天用五种豆冲糊糊。

  • 酸养肝,过酸伤肝。

  • 苦养心,黄连、苦瓜养心,过苦伤心。咽炎要吃苦瓜,最好中午吃。

  • 甜养脾,过甜伤脾。饮料喝多会伤脾,孩子虚胖。

  • 辣养肺,过辣伤肺得肺癌、鼻咽癌秋天不能吃辣,因为肺热。

  • 咸养肾,过咸伤肾。

  •胆----有病反应在筋上。中医叫筋,西医叫神经。

  失眠吃安眠药——精神病。精神病60%——70%都是吃失眠药引起的。

  12个时辰时12个属相,两个小时为一个。

  23:00-1 :00 胆工作:管脑袋

  嘴苦的人,热气往上走,兴奋失眠。

  •肝----有病火大。1:00-3:00

  肝工作:主筋、目 眼睛上的病都是肝引起的。

  •肺----有病3:00-5 :00 后半夜咳嗽,哮喘会后半夜去世。晚上睡觉前吃白萝卜,治咳嗽。肺主皮肤,疮。肝火旺,反映到肺,皮肤干燥。

  •心----心脏的病反应到舌头上,舌头边锯式齿痕。

  11:00-13:00 心工作 。心主血、心主咽。白血病患者的嗓子经常发炎,吃抗生素,最后得白血病。

  •脾----脾主肉、四肢。脾有病长癣、湿疹。

  •肾----肾主骨。主冬。肾亏冬天骨关节疼。

  柿子椒降肝火最好。

  生吃茄子治瘤子,吸附力相当强,能吸油,治血脂粘稠,血栓就没了。生吃茄子等于就是吃降血脂药。

  白天捋耳朵降血压。

  补钙:高血压的女人每天补钙3000毫克,高血压的男人每天补钙4000毫克。正常人800-1200毫克/天。

  钙可以软化血管,防止血管硬化,老吃降压药,血管硬化,补钙降血压、抗癌。

  喝奶补钙,但是给婴儿补的。

  炖肉跟着蘑菇一块炖,蘑菇是食物蔬菜里头是高碱性的食物!所以中医养生里有一句话,叫做,食不离豆,肉不离菇!

  脸上长豆:脑门上是心,左面是肝,右面是肺,鼻子是脾,下巴是肾。

  吃咸的东西多会产生钠,钠会使血管变硬,形成动脉硬化,所以要少吃盐,钙可以使体内的钠排出,钙是软化血管的,防止动脉硬化的,钙还可以降血压。

  糖尿病—食疗

  要调节肾及三个的协调,怎么调?先期用绿豆(开锅五六分钟,冬天七八分钟),把那绿汤倒出来,再买黄芪,把黄芪泡绿豆汤里,黄芪用五到十片(手指甲盖那么大小的),每天当水喝,喝两三天,只要牙没疼也就是没上火,就加五片,再隔几天,再加五片,到二十片封顶了,别再加了,喝到什么程度为限?就是大便成形了,痛快了,就开始减五片,减五片,直到吃完了就行了,这是调寒的,中医称糖尿病是上热下寒症。

  两周以后,开始泄热,吃什么,吃:黑豆、加点山药,冬天可以加点枸杞(最多20颗,多了上火),熬粥。

  记住,要忌的几样:第一个牛奶(又开始争论了……多少糖尿病人喝牛奶,我问你想好不想好?!都说血脂下不来,我问你怎么下来?!现在更可乐的,吃护肝药!是药三分毒,这不是自己欺骗自己,要想吃牛奶,血糖血脂别想下来,别想!)第二个:辣椒;第三个:冷饮!鸡鸭鱼肉早上中午吃,晚上别吃!肝夜里代谢,吃完了不动,脂肪代谢不出去。热水泡脚搓腰,把汗出来最棒!清调过了,就补,补什么?生吃菜,维生素够了,补钙和锌,钙锌配是干吗的?糖尿病是夷岛素不足?把它补起来,钙锌是激活姨岛素的,女同志每天不能低于三千毫克的钙,男不低于四千。吃一个星期就可以量血糖,一个月之内保证血糖下来。血糖下来的,药就可以减下来了,血糖下的狠,药减的也狠,我治糖尿病不超过三个月。必须坚持下来。不用打姨岛了以后都不打了。调过的最快的病人,是总参的军官,是三高症带脑中风,一天吃七种药,半个月不吃药了,一切正常,现在七个月没吃过药,这太快了。一般的绝大多数三个月都好了,慢的五六个月,都调下来了。还是这句话,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给它吃回去。

  肾炎----食疗

  肾炎里头现在有两个不同的症状,一个是腹泻型的,一个是便秘型的。

  腹泻型的用绿豆配枸杞、黄芪,每天16点到17点之间喝一杯生的果汁。为什么这个时间喝呢?因为肾经是17点到19点工作,我们16点、17点之间给他喝了,到了17点至19点的时候,那个果汁基本上都能到肾里头去了。肾工作最旺的时候帮助它去调理,把里头的垃圾都给它排泄出来,这是一个类型。

  如果是便秘型的,就要先解决便秘的问题。解决完便秘以后,再用调肾的这个方法,把指标慢慢降下来。通过食疗方案,这种病例已经治愈不少例了。

  白内障----食疗

  简单的方法治疗白内障:在杯子中加入烧开的热水,倒入十几滴醋每天熏眼睛,一段时间后,白内障就会好。

  血压高----食疗

  生吃蔬菜。蔬菜里头柿子椒降肝火。生吃茄子“长条茄子”效果是最好的。吃法很简单,把这柿子椒和茄子都洗干净了,别削皮了,给它切成丝、切成片,搁点儿麻酱、醋、盐一拌。

  血压高就是肝火太大,我们白天多喝一些泻肝火的水。这水怎么做呢?绿豆半斤,加水,锅要盖着盖儿上火煮;开锅5-6分钟,把汤倒出来,当水喝。喝多少呢?您能喝多少就是多少,不要强求数量,您喝一杯熬一杯,喝两杯就熬两杯,顺其自然,只要不难受就行。白天当水喝,剩下的绿豆加上黑豆、小豆煮粥,晚上当饭吃。

  钙是降血压的。补多少呢?女同志每天不能低于3000毫克,男同志每天不能低于4000毫克,分三次吃。

  忌口:牛奶、辣椒、冷饮

  这道食谱开完了,从您开始吃的那天起,一个礼拜以后,一定要定时、定点量血压!随着时间的推移,您看您的血压是不是慢慢在往下走?血压慢慢下来了,咱们降压药是不是该减点儿啦?要是再不减,是不是非成低血压不可了?再过一段时间,把降压药再减点儿,慢慢就把药减没了……最后调整到食物上,用食物调整血压。

  便秘型 假性高血压(血压不稳)----食疗

  绿豆一斤,甘草50克,甘草3天一换,绿豆天天换,加水搁在火上开锅5-6分钟,把汤倒出来,天天当水喝,熬多少喝多少。

  晚上睡前生吃白萝卜(润肺),以胃不难受为好,越多越好,大便能保持一天两次后就隔一两天吃一次。甘草就不用了,绿豆改半斤,继续天天喝。

  早晨中午随自己喜欢吃,晚上尽量多吃生拌菜,以柿子椒、茄子、白菜为主,千万别吃鸡鸭鱼肉。

  晚上热水泡脚,搓后背,吃降压药时记得补钙。

  一周过后定时定点量血压,血压下来后,降压药要减量,

  按四分之一的降,分四个阶段把药减没了,不超过三个月就好了。

  腹泻型 假性高血压

  绿豆半斤,枸杞子根据自己情况定,50到100个加水,开锅5-6分钟后,把汤倒出来,把黄芪泡在汤里,黄芪从5-10片起,手指甲那么大片,生熟黄芪都行,喝两三天如果没上火(牙不疼、不长口疮),再加5片,再喝两三天,没上火再加5片,就这样逐步往上加,一般加到30-40片封顶,如果上火了,就把黄芪停两天,就喝绿豆枸杞子汤。

  早晨喝豆浆、小米、玉米等*食物,加一到两个鸡蛋。晚上先吃 炒菜 ,再吃生拌菜,直接吃生拌菜容易腹泻,先吃柿子椒、紫甘蓝,慢慢加量,两周后血脂高的话再加生茄子,血脂不高的话就不加。

  泡脚时搓后背(或者走罐)

  忌口:牛奶、辣椒、冷饮

  黄瓜和西瓜千万不要吃,伤脾。

  如果吃降压药的话就吃钙。定时定点量血压,血压下来后,慢慢的减药量,一点点把药减没了就行了。

  判断高血压的分类:

  腹泻型高血压 --早晨10点以前高,慢慢就下来了。

  便秘型高血压 --下午1点以后血压比较高。

  高 血 压 --从早到晚天天都高。

  胆结石----食疗

  晚上10点左右(睡前)喝生冬瓜汁加酸枣面,沙性胆结石在1厘米以内的喝三个月的生冬瓜汁加酸枣面可以治愈。

  慢性肠炎、脾胃不和----食疗

  9点到11点之间(早晨) 脾不好,早晨喝豆浆

  膀胱和前列腺疾病----食疗

  15点到17点喝生冬瓜汁,最多三个月,效果明显。

  早调心肺:早上搓手掌的下掌心,是心经的总穴,搓热了放眼睛上可以治疗白内障。

  晚调肝肾:晚上用热水泡脚,用手搓后腰,上下反复搓,调理脾胃胆。

  肾----食疗

  心气不足,上边肿(脸肿);肾气不足,下边肿(腿肿)。

  气肿:按一下 就回来 水肿:按一下 一个坑

  咸养肾,过咸伤肾。

  补肾:主黑豆(晚上喝黑豆粥),辅黑芝麻、坚果
  中医养生的5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 文化 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 经验 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误区二: 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误区三: 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误区四: 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是利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防病治病,用以促进病体康复。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误区五: 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中医养生在于调和阴阳,疏通气血,保证人体的健康。现代人压力大,工作忙,生活不规律,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讲,养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人在养生方面都喜欢用中药的 方法 。那么关于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养生妙方
  1、南瓜益气止咳

  秋冬天寒是呼吸系统高发季节。

  南瓜含有丰富的VB,VC,蛋白质,胡萝卜素,有润肺益气,化痰排脓,治咳止喘作用。

  秋冬常吃南瓜可预防咳嗽,预防寒冷引起的呼吸系统问题。

  2、常吃红薯健脾胃

  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功效。

  秋冬季节更适宜多吃。

  3、早起喝一碗姜汤

  秋冬季节到了,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取姜切成薄片,3-5片放入碗中加红糖或者蜂蜜1-2勺,热水冲开,喝上一杯,一整天身体热乎乎,御寒保暖,特别适合容易感冒手脚冰凉的朋友,小朋友们也可以喝。

  4、香蕉敷脸舒缓敏感

  有些朋友皮肤比较敏感,容易出现红血丝,取香蕉一根捣烂然后敷在脸上等10分钟左右;

  用洋甘菊手工皂洗干净,因为洋甘菊含有修复皮肤,提高皮肤免疫力的作用,一般20天左右皮肤就会修复的很好,这种方法又方便,简单;

  并且效果非常好,敏感皮肤的朋友少吃海鲜,多吃水果蔬菜,会好很多。

  5、经常熬夜用枸杞

  枸杞一小把、红枣3-4粒。放入玻璃杯中,以开水冲泡服用,或者用水煮沸后服用。

  注意:如果熬夜后口干舌燥很严重,或者火气很大的话,可另加白菊花1-2朵一起冲服。

  红枣可先剪开,然后再进行冲泡。

  6、蜂蜜祛痘痘

  蜂蜜具有较好的滋润和抗菌功能,取少量蜂蜜点在痘痘部位,会有不错的改善哦。

  7、洋葱清理体内垃圾

  洋葱的纹路看上去像人体细胞。

  研究表明,它能清除身体所有细胞里的垃圾物质和危害性的游离基,增强新陈代谢能力,抗衰老,预防骨质疏松,是适合中老年人的保健食物。

  8、花椒洗脸去黑头

  用花椒熬水,去除花椒,用滤出的水洗脸,花椒水可以很好的杀灭螨虫及其他细菌,对预防和减少黑头有很好帮助。

  9、皮肤瘙痒用香菜

  用新鲜的香菜和白酒混合,然后浸泡两个小时,最后用这种液体来清洗瘙痒的位置,能够很快的起到止痒的作用;

  10、苹果帮助消化防辐射

  吃苹果能帮助消化。

  且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

  苹果具有防辐射的作用,苹果的成熟需要大量的日照,能有效吸收阳光中的射线。

  11、用橘子敷脸去皱纹

  将橘子洗净,连皮一起捣烂放入碗中,加入蜂蜜及少许医用酒精,搅拌均匀后,放入冰箱2-3小时,取出即可使用。

  每天早晨和晚上涂抹在皱纹处就很好用;

  12、脖子背上长痘用绿豆

  有些朋友脖子后面,背上容易长痘,可以用绿豆碾碎加水,涂抹痘痘,对痘痘恢复有帮助。

  我之前就因为熬夜不断,痘痘也不断,用他后痘痘很快就瘪下去了,也不泛红了,最早在医院花了几千块冤枉钱也不如它好使。

  13、绿茶防止眼干

  常喝绿茶、乌龙茶或铁观音.茶叶含丰富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对经常接触电脑的人有保健作用,不但能减少电脑辐射对人体伤害,还能够预防干眼症。

  14、白萝卜治冻伤

  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等各种维生素。

  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炭火等热源烘软,贴在冻疮患处,然后涂抹一些冻伤膏,坚持一周,皮肤就可以恢复原样了,以后冬天也不会再犯了,有冻疮的小伙伴去试试。

  15、米醋治好灰指甲

  用米醋泡病甲20分钟左右,会有效抑制甲下真菌的存活,降低细菌、真菌和微生物的存活和扩散。

  16、腹泻用大蒜保准好

  秋冬季节,寒气入侵腹部或吃坏了东西,常会出现腹泻,教你一招,用茶叶一包10克左右,大蒜一头(是一大头,不是一小瓣哦),煮水,一次性喝下去,一天连喝2-3次,保准好。

  17、鲜奶祛斑效果很好

  鲜奶敷脸:准备一小杯鲜奶,用化妆棉吸满鲜奶,敷在脸上十五分钟左右,取下,用清水将脸上的牛奶洗净。

  18、头屑用鲜姜洗发

  把鲜姜切片倒入锅中煮,水温后洗头,用手轻轻按摩头皮,然后再用清水冲干净,毛巾擦干,很有效的减少头屑。

  19、失眠小妙招

  核桃仁、黑芝麻、桑叶各50克。捣烂如泥,做成丸,每丸3克。

  每次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失眠较久的人。

  20、白醋对脚气脚臭特别好

  用温水加白醋,用10:1的配比泡脚,每天一次能够有效缓解脚气的症状。

  想要彻底去除,可用草本配方的泡脚粉,泡脚一次性彻底杀灭脚气真菌,并且能防止后期反复。

  另外平时注意鞋子的透气性。

  21、痔疮用盐水坐浴

  用淡盐水+温水晚上坐浴一次,10分钟左右。

  另外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少饮酒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后期就不会再犯了。

  22、口腔异味喝酸奶

  每天喝90克酸奶,80%的人口臭会大有好转。

  这是因为酸奶的细菌抑制了口腔中腐烂菌的活动,使舌苔数量减少,臭味自然会减轻。

  生活上多注意一下,不要经常熬夜、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23、巧去体内湿气

  由于现代人不良生活习惯,如运动量少、饮食不规律等,使体内湿气过重。

  体内湿气重一般表现为头发爱出油、排便粘稠且多便、耳内湿(耳禅湿)。

  可以喝祛湿茶,热水冲开就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并且增加几味调和内分泌的中药,能够祛湿健脾和中,让皮肤细腻,去除因湿气引起的暗斑,毛孔粗大等症状。

  24、便秘轻松解决

  用大米、小米各2~3两,加红薯4~7两,熬成红薯稀饭,晚饭前后食用,翌日早上,大便即可缓解,收效之速,胜过医药,且可常食,无副作用。吃一段时间的红薯,便秘可以消失。

  25、慢性咽喉炎用丝瓜

  用丝瓜绞汁或将丝瓜藤切断,让其汁自然滴出,放入碗内,上锅蒸熟,再加适量冰糖饮用,就能有效治疗慢性喉炎。
  中医养生知识——食谱推荐
  •肺不好要吃白,白萝卜养肺。

  白萝卜生吃润肺,睡前吃。熟吃润肠。肠子不好的,要熟吃。白(芸豆) 百合、银耳。皮肤病、鼻炎、大便干燥都是肺引起的。

  • 肾亏百病源。十人九肾亏。

  肾亏:手脚冰凉、乏力、妇科病。气是肾气。肾不好要吃黑豆。水煮7、8成熟,用醋泡一星期,每天晚上5-7点吃一勺。

  • 肝不好要吃绿豆

  绿豆养肝,提高肝的解毒能力。喝绿豆汤,开锅后五六分钟,在似开微开的时候喝绿汤才能养肝、清火、利尿。高血压也是肝的问题。养肝要多吃绿色蔬菜。

  • 脾不好要吃黄豆。早上9-11点代谢最快。

  • 心不好要吃红小豆。

  人吃五谷才丰登——黄帝内经。食不离豆,女人终身不要离开豆,因为里面有大豆异黄酮,保护雌性激素分泌。每天用五种豆冲糊糊。

  • 酸养肝,过酸伤肝。

  • 苦养心,黄连、苦瓜养心,过苦伤心。咽炎要吃苦瓜,最好中午吃。

  • 甜养脾,过甜伤脾。饮料喝多会伤脾,孩子虚胖。

  • 辣养肺,过辣伤肺得肺癌、鼻咽癌秋天不能吃辣,因为肺热。

  • 咸养肾,过咸伤肾。

  •胆----有病反应在筋上。中医叫筋,西医叫神经。

  失眠吃安眠药——精神病。精神病60%——70%都是吃失眠药引起的。

  12个时辰时12个属相,两个小时为一个。

  23:00-1 :00 胆工作:管脑袋

  嘴苦的人,热气往上走,兴奋失眠。

  •肝----有病火大。1:00-3:00

  肝工作:主筋、目 眼睛上的病都是肝引起的。

  •肺----有病3:00-5 :00 后半夜咳嗽,哮喘会后半夜去世。晚上睡觉前吃白萝卜,治咳嗽。肺主皮肤,疮。肝火旺,反映到肺,皮肤干燥。

  •心----心脏的病反应到舌头上,舌头边锯式齿痕。

  11:00-13:00 心工作 。心主血、心主咽。白血病患者的嗓子经常发炎,吃抗生素,最后得白血病。

  •脾----脾主肉、四肢。脾有病长癣、湿疹。

  •肾----肾主骨。主冬。肾亏冬天骨关节疼。

  柿子椒降肝火最好。

  生吃茄子治瘤子,吸附力相当强,能吸油,治血脂粘稠,血栓就没了。生吃茄子等于就是吃降血脂药。

  白天捋耳朵降血压。

  补钙:高血压的女人每天补钙3000毫克,高血压的男人每天补钙4000毫克。正常人800-1200毫克/天。

  钙可以软化血管,防止血管硬化,老吃降压药,血管硬化,补钙降血压、抗癌。

  喝奶补钙,但是给婴儿补的。

  炖肉跟着蘑菇一块炖,蘑菇是食物蔬菜里头是高碱性的食物!所以中医养生里有一句话,叫做,食不离豆,肉不离菇!

  脸上长豆:脑门上是心,左面是肝,右面是肺,鼻子是脾,下巴是肾。

  吃咸的东西多会产生钠,钠会使血管变硬,形成动脉硬化,所以要少吃盐,钙可以使体内的钠排出,钙是软化血管的,防止动脉硬化的,钙还可以降血压。

  糖尿病—食疗

  要调节肾及三个的协调,怎么调?先期用绿豆(开锅五六分钟,冬天七八分钟),把那绿汤倒出来,再买黄芪,把黄芪泡绿豆汤里,黄芪用五到十片(手指甲盖那么大小的),每天当水喝,喝两三天,只要牙没疼也就是没上火,就加五片,再隔几天,再加五片,到二十片封顶了,别再加了,喝到什么程度为限?就是大便成形了,痛快了,就开始减五片,减五片,直到吃完了就行了,这是调寒的,中医称糖尿病是上热下寒症。

  两周以后,开始泄热,吃什么,吃:黑豆、加点山药,冬天可以加点枸杞(最多20颗,多了上火),熬粥。

  记住,要忌的几样:第一个牛奶(又开始争论了……多少糖尿病人喝牛奶,我问你想好不想好?!都说血脂下不来,我问你怎么下来?!现在更可乐的,吃护肝药!是药三分毒,这不是自己欺骗自己,要想吃牛奶,血糖血脂别想下来,别想!)第二个:辣椒;第三个:冷饮!鸡鸭鱼肉早上中午吃,晚上别吃!肝夜里代谢,吃完了不动,脂肪代谢不出去。热水泡脚搓腰,把汗出来最棒!清调过了,就补,补什么?生吃菜,维生素够了,补钙和锌,钙锌配是干吗的?糖尿病是夷岛素不足?把它补起来,钙锌是激活姨岛素的,女同志每天不能低于三千毫克的钙,男不低于四千。吃一个星期就可以量血糖,一个月之内保证血糖下来。血糖下来的,药就可以减下来了,血糖下的狠,药减的也狠,我治糖尿病不超过三个月。必须坚持下来。不用打姨岛了以后都不打了。调过的最快的病人,是总参的军官,是三高症带脑中风,一天吃七种药,半个月不吃药了,一切正常,现在七个月没吃过药,这太快了。一般的绝大多数三个月都好了,慢的五六个月,都调下来了。还是这句话,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给它吃回去。

  肾炎----食疗

  肾炎里头现在有两个不同的症状,一个是腹泻型的,一个是便秘型的。

  腹泻型的用绿豆配枸杞、黄芪,每天16点到17点之间喝一杯生的果汁。为什么这个时间喝呢?因为肾经是17点到19点工作,我们16点、17点之间给他喝了,到了17点至19点的时候,那个果汁基本上都能到肾里头去了。肾工作最旺的时候帮助它去调理,把里头的垃圾都给它排泄出来,这是一个类型。

  如果是便秘型的,就要先解决便秘的问题。解决完便秘以后,再用调肾的这个方法,把指标慢慢降下来。通过食疗方案,这种病例已经治愈不少例了。

  白内障----食疗

  简单的方法治疗白内障:在杯子中加入烧开的热水,倒入十几滴醋每天熏眼睛,一段时间后,白内障就会好。

  血压高----食疗

  生吃蔬菜。蔬菜里头柿子椒降肝火。生吃茄子“长条茄子”效果是最好的。吃法很简单,把这柿子椒和茄子都洗干净了,别削皮了,给它切成丝、切成片,搁点儿麻酱、醋、盐一拌。

  血压高就是肝火太大,我们白天多喝一些泻肝火的水。这水怎么做呢?绿豆半斤,加水,锅要盖着盖儿上火煮;开锅5-6分钟,把汤倒出来,当水喝。喝多少呢?您能喝多少就是多少,不要强求数量,您喝一杯熬一杯,喝两杯就熬两杯,顺其自然,只要不难受就行。白天当水喝,剩下的绿豆加上黑豆、小豆煮粥,晚上当饭吃。

  钙是降血压的。补多少呢?女同志每天不能低于3000毫克,男同志每天不能低于4000毫克,分三次吃。

  忌口:牛奶、辣椒、冷饮

  这道食谱开完了,从您开始吃的那天起,一个礼拜以后,一定要定时、定点量血压!随着时间的推移,您看您的血压是不是慢慢在往下走?血压慢慢下来了,咱们降压药是不是该减点儿啦?要是再不减,是不是非成低血压不可了?再过一段时间,把降压药再减点儿,慢慢就把药减没了……最后调整到食物上,用食物调整血压。

  便秘型 假性高血压(血压不稳)----食疗

  绿豆一斤,甘草50克,甘草3天一换,绿豆天天换,加水搁在火上开锅5-6分钟,把汤倒出来,天天当水喝,熬多少喝多少。

  晚上睡前生吃白萝卜(润肺),以胃不难受为好,越多越好,大便能保持一天两次后就隔一两天吃一次。甘草就不用了,绿豆改半斤,继续天天喝。

  早晨中午随自己喜欢吃,晚上尽量多吃生拌菜,以柿子椒、茄子、白菜为主,千万别吃鸡鸭鱼肉。

  晚上热水泡脚,搓后背,吃降压药时记得补钙。

  一周过后定时定点量血压,血压下来后,降压药要减量,

  按四分之一的降,分四个阶段把药减没了,不超过三个月就好了。

  腹泻型 假性高血压

  绿豆半斤,枸杞子根据自己情况定,50到100个加水,开锅5-6分钟后,把汤倒出来,把黄芪泡在汤里,黄芪从5-10片起,手指甲那么大片,生熟黄芪都行,喝两三天如果没上火(牙不疼、不长口疮),再加5片,再喝两三天,没上火再加5片,就这样逐步往上加,一般加到30-40片封顶,如果上火了,就把黄芪停两天,就喝绿豆枸杞子汤。

  早晨喝豆浆、小米、玉米等*食物,加一到两个鸡蛋。晚上先吃 炒菜 ,再吃生拌菜,直接吃生拌菜容易腹泻,先吃柿子椒、紫甘蓝,慢慢加量,两周后血脂高的话再加生茄子,血脂不高的话就不加。

  泡脚时搓后背(或者走罐)

  忌口:牛奶、辣椒、冷饮

  黄瓜和西瓜千万不要吃,伤脾。

  如果吃降压药的话就吃钙。定时定点量血压,血压下来后,慢慢的减药量,一点点把药减没了就行了。

  判断高血压的分类:

  腹泻型高血压 --早晨10点以前高,慢慢就下来了。

  便秘型高血压 --下午1点以后血压比较高。

  高 血 压 --从早到晚天天都高。

  胆结石----食疗

  晚上10点左右(睡前)喝生冬瓜汁加酸枣面,沙性胆结石在1厘米以内的喝三个月的生冬瓜汁加酸枣面可以治愈。

  慢性肠炎、脾胃不和----食疗

  9点到11点之间(早晨) 脾不好,早晨喝豆浆

  膀胱和前列腺疾病----食疗

  15点到17点喝生冬瓜汁,最多三个月,效果明显。

  早调心肺:早上搓手掌的下掌心,是心经的总穴,搓热了放眼睛上可以治疗白内障。

  晚调肝肾:晚上用热水泡脚,用手搓后腰,上下反复搓,调理脾胃胆。

  肾----食疗

  心气不足,上边肿(脸肿);肾气不足,下边肿(腿肿)。

  气肿:按一下 就回来 水肿:按一下 一个坑

  咸养肾,过咸伤肾。

  补肾:主黑豆(晚上喝黑豆粥),辅黑芝麻、坚果
  中医养生的5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 文化 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 经验 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误区二: 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误区三: 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误区四: 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是利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防病治病,用以促进病体康复。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误区五: 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中医养生在于调和阴阳,疏通气血,保证人体的健康。现代人压力大,工作忙,生活不规律,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讲,养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中医养生的知识有很多,每个人需要懂得一些相关的中医养生知识,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医养生健康知识的相关信息吧,一起来看看。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1

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

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其中魔芋是比较适合女性养生的蔬菜。零食可以多吃酸角、西番莲。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3、睡前5小时禁食

减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觉前吃东西。睡眠的时候身体不需要运动,吃下的东西全部会被身体吸收变成脂肪囤积起来。假如饿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于起床

早晨醒来后,仰卧、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拱拱背,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开始每一天。

5、收拾厨房

吃完饭后别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点其他的活,反正,饭后强迫自己运动15分钟。这是简单有效的保持体重稳定的又一方法。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2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中医认为春季五行属木,与肝相应,而肝主疏泄,不喜抑郁而喜调达。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愉悦自然,不要暴怒或悲伤抑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1] 。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中医养生的知识有很多,每个人需要懂得一些相关的中医养生知识,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医养生健康知识的相关信息吧,一起来看看。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1

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

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其中魔芋是比较适合女性养生的蔬菜。零食可以多吃酸角、西番莲。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3、睡前5小时禁食

减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觉前吃东西。睡眠的时候身体不需要运动,吃下的东西全部会被身体吸收变成脂肪囤积起来。假如饿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于起床

早晨醒来后,仰卧、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拱拱背,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开始每一天。

5、收拾厨房

吃完饭后别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点其他的活,反正,饭后强迫自己运动15分钟。这是简单有效的保持体重稳定的又一方法。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2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中医认为春季五行属木,与肝相应,而肝主疏泄,不喜抑郁而喜调达。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愉悦自然,不要暴怒或悲伤抑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1] 。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中医养生的知识有很多,每个人需要懂得一些相关的中医养生知识,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医养生健康知识的相关信息吧,一起来看看。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1

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

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其中魔芋是比较适合女性养生的蔬菜。零食可以多吃酸角、西番莲。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3、睡前5小时禁食

减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觉前吃东西。睡眠的时候身体不需要运动,吃下的东西全部会被身体吸收变成脂肪囤积起来。假如饿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于起床

早晨醒来后,仰卧、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拱拱背,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开始每一天。

5、收拾厨房

吃完饭后别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点其他的活,反正,饭后强迫自己运动15分钟。这是简单有效的保持体重稳定的又一方法。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2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中医认为春季五行属木,与肝相应,而肝主疏泄,不喜抑郁而喜调达。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愉悦自然,不要暴怒或悲伤抑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1] 。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

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中医养生观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中医养生的误区

误区一:养生就要补

很多人选择各种各样的所谓名贵中药,比如鹿茸、虫草、西洋参、高丽参等药物,或泡水、或泡酒来进补,这些药物的确很名贵,也的确是补药,但是人们恰恰忽略了一点,就是身体是不是需要,大部分健康人是不需要补的,就如同装满气的轮胎,你如果继续给它打气,我想结果是很清楚的。

很多人会说,我的身体是亚健康,诚然,当前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食物添加剂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很多人的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出现诸如乏力、汗出、失眠多梦等各种各样的症状,选择中医药是很正确的,但是,往往有很多人认为乏力就是气虚、汗出就是阴虚或者气虚、失眠多梦就是气虚或者血虚等等,想当然的选择中药进补,从而越补越虚。

误区二:中药没有副作用

随着人们对各种药物、生物制剂副作用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药,加之很多医药产品的宣传,将中药的副作用几乎忽略,给人一种“中药是纯天然的,中药是无害的”认识。

我们应该知道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是药物,其治病的基本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以偏治偏”,就是运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整人体功能的偏差,所以药物本身它是有治疗作用的,虽然按照现代药理研究,大部分中药是没有肝肾毒性的,但是并不代表它是没有副作用的。

误区三:非药物疗法无*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非药物疗法的养生书籍,但是,非药物疗法作用的无限扩大,也是有副作用的,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比如,拔罐疗法是传统医学的瑰宝,它利用空气负压造成机体局部充血、炎症,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方法。像我们的中药一样,其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它的作用有其适应症,那就说明有不适宜症,甚至禁忌症。

中医对健康的基本认识是“气血和”、“阴阳和”,这种状态的达到并不是通过简单地敲打经络就能实现的;另一方面,中医认为,气血有其生、长、化、收、藏的时宜,不仅体现在四季中,在一天中也同样体现,不合时宜的激发气血的运行就如同该睡觉的时候运动,会打乱气血的“作息时间”从而对机体造成伤害。

误区四:食疗人人适宜

食疗,是几千年华夏文明饮食文化的瑰宝,在我们的防病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各种各样食疗养生馆更是应运而生,观其食谱,大部分是“甲鱼、海参、鲍鱼、枸杞、乌鸡”之类各式各样的滋补食材、药材的综合,当然也有如“马齿苋、紫背天葵、香芋、山药”等清热解毒药物及平补药物,虽然样式繁多,但是一般都是简单拼凑,而不能根据食用者的体质进行搭配,造成重花样而轻药效的局面,使得食补而不能达到“补”之功效。

 常见中医养生法

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动形养生: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调气养生: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的八大禁忌

一、老了才养

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二、病了才治

许多人不病不查体,病了才看医生。其实,养生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应定期检查,定时保养。

三、饿了才吃

许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时就餐,理由是不饿。生理学告诉我们,食物在胃内经过4~5个小时后就全部排空。感到饥饿时胃液已经开始“消化”胃黏膜,而规律饮食、均衡营养,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四、渴了才喝

平时不喝水,口渴才饮水,是许多人的习惯。事实上,水对人体代谢的作用比食物还重要。感到口渴时表明身体已经缺水到一定程度。临床发现,不常饮水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的机率会明显高于有饮水习惯的人。

五、急了才排

许多人没有定时排便的习惯,甚至有便不解,宁愿憋着,这样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粪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质被人体吸收,造成“自身中毒”。

六、困了才睡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只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不少于7小时睡眠,才能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但有些人不是按时就寝,而是毫无节制,不困不睡,甚至困了也强撑着。这不利于保护大脑,更易引起失眠,长此以往,损害生命。

七、累了才歇

累了才休息是许多人的习惯。其实,累是身体相当疲劳的感觉,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应养成不累也休息的习惯,做到不过分透支体力、脑力。

八、胖了才减

进食过量、营养过剩、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时下,许多人不加节制大吃大喝,大胖子随处可见,一胖就易病。况且,目前尚无理想的减肥摇问世。因此,减肥不如防胖,莫做胖了再减、自己掐自己脖子的傻事。

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中医养生观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中医养生的误区

误区一:养生就要补

很多人选择各种各样的所谓名贵中药,比如鹿茸、虫草、西洋参、高丽参等药物,或泡水、或泡酒来进补,这些药物的确很名贵,也的确是补药,但是人们恰恰忽略了一点,就是身体是不是需要,大部分健康人是不需要补的,就如同装满气的轮胎,你如果继续给它打气,我想结果是很清楚的。

很多人会说,我的身体是亚健康,诚然,当前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食物添加剂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很多人的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出现诸如乏力、汗出、失眠多梦等各种各样的症状,选择中医药是很正确的,但是,往往有很多人认为乏力就是气虚、汗出就是阴虚或者气虚、失眠多梦就是气虚或者血虚等等,想当然的选择中药进补,从而越补越虚。

误区二:中药没有副作用

随着人们对各种药物、生物制剂副作用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药,加之很多医药产品的宣传,将中药的副作用几乎忽略,给人一种“中药是纯天然的,中药是无害的”认识。

我们应该知道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是药物,其治病的基本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以偏治偏”,就是运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整人体功能的偏差,所以药物本身它是有治疗作用的,虽然按照现代药理研究,大部分中药是没有肝肾毒性的,但是并不代表它是没有副作用的。

误区三:非药物疗法无*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非药物疗法的养生书籍,但是,非药物疗法作用的无限扩大,也是有副作用的,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比如,拔罐疗法是传统医学的瑰宝,它利用空气负压造成机体局部充血、炎症,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方法。像我们的中药一样,其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它的作用有其适应症,那就说明有不适宜症,甚至禁忌症。

中医对健康的基本认识是“气血和”、“阴阳和”,这种状态的达到并不是通过简单地敲打经络就能实现的;另一方面,中医认为,气血有其生、长、化、收、藏的时宜,不仅体现在四季中,在一天中也同样体现,不合时宜的激发气血的运行就如同该睡觉的时候运动,会打乱气血的“作息时间”从而对机体造成伤害。

误区四:食疗人人适宜

食疗,是几千年华夏文明饮食文化的瑰宝,在我们的防病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各种各样食疗养生馆更是应运而生,观其食谱,大部分是“甲鱼、海参、鲍鱼、枸杞、乌鸡”之类各式各样的滋补食材、药材的综合,当然也有如“马齿苋、紫背天葵、香芋、山药”等清热解毒药物及平补药物,虽然样式繁多,但是一般都是简单拼凑,而不能根据食用者的体质进行搭配,造成重花样而轻药效的局面,使得食补而不能达到“补”之功效。

 常见中医养生法

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动形养生: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调气养生: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的八大禁忌

一、老了才养

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二、病了才治

许多人不病不查体,病了才看医生。其实,养生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应定期检查,定时保养。

三、饿了才吃

许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时就餐,理由是不饿。生理学告诉我们,食物在胃内经过4~5个小时后就全部排空。感到饥饿时胃液已经开始“消化”胃黏膜,而规律饮食、均衡营养,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四、渴了才喝

平时不喝水,口渴才饮水,是许多人的习惯。事实上,水对人体代谢的作用比食物还重要。感到口渴时表明身体已经缺水到一定程度。临床发现,不常饮水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的机率会明显高于有饮水习惯的人。

五、急了才排

许多人没有定时排便的习惯,甚至有便不解,宁愿憋着,这样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粪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质被人体吸收,造成“自身中毒”。

六、困了才睡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只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不少于7小时睡眠,才能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但有些人不是按时就寝,而是毫无节制,不困不睡,甚至困了也强撑着。这不利于保护大脑,更易引起失眠,长此以往,损害生命。

七、累了才歇

累了才休息是许多人的习惯。其实,累是身体相当疲劳的感觉,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应养成不累也休息的习惯,做到不过分透支体力、脑力。

八、胖了才减

进食过量、营养过剩、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时下,许多人不加节制大吃大喝,大胖子随处可见,一胖就易病。况且,目前尚无理想的减肥摇问世。因此,减肥不如防胖,莫做胖了再减、自己掐自己脖子的傻事。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