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手法治疗眼病
2024-03-20 11:47:23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缓解眼部疲劳,减少近视度数的方法:

1. 辩证论治治疗:通过调理全身脏腑平衡达到缓解近视眼度数升高的目的。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刺激经络通畅,缓解眼睛周围疲劳感,减少近视度数。

3. 耳穴疗法:利用耳穴按摩达到缓解眼睛近视度数的目的,简单易行。

4. 按摩法:通过眼周按摩刺激神经,改善血液循环,加强眼部吸收恢复。

5. 电磁疗法:选择穴位经过电流刺激,激活周围血液循环,缓解近视眼发生。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眼部艾灸

有时由于不良习惯,会出现黑眼圈、眼袋、眼肿,或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等眼病。中医认为,护眼防治眼病,均可通过艾灸或眼周围养生穴位,缓解眼部症状。护眼治眼病 按摩均要用这8大养生穴(图)

在学习如何按摩及艾灸护眼治眼病前,我们先了解眼部及周围的养生以及主治功能,进而可以对照自身症状,重点按摩或施灸。

睛明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内眦痒痛、目眩、近视。

丝竹空穴:在眉梢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

太阳穴: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赤肿痛。

鱼腰穴:在眉毛的中点处。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眉棱骨痛治眼病 艾灸按摩均要用这8大养生穴(图)

:在颧骨上方的凹陷中。主治目赤痒痛、目翳、头痛眩晕。

:在眼眶下缘与眼球之间。主治目赤肿痛、夜盲、迎风流泪。

攒竹穴: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主治视物不明、流泪。

:在两眉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头痛、眩晕艾灸护眼治眼病

从哪个穴位灸起呢?就从睛明穴开始沿着下眼袋灸,这样可以改善眼睑下部的黑眼圈,逐渐使其变小变淡,直至完全消失。另外,一定要躺下来,一手拿镜子照着眼部,一手施灸,顺着眼眶四周的穴位轮流灸。之所以要躺倒,是因为施灸的时候,烟是向上飘的,躺着不会熏到眼睛,但是一定要注意别让艾灰落到眼睛里。

艾条和眼睛的距离,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耐热度而定。有的人很耐热,但也不要离得太近,免得脸上出现灸疮。能体会到那种温温的感觉,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艾灸一个阶段后,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3个月,黑眼圈、眼袋、皱纹等都会变浅、变淡,你的眼睛会更加明眸善睐。而且还能提高视力,对于老年人的青光眼、白内障等都有调理作用。

中医小偏方之结膜炎

一、结膜炎的症状

结膜炎的症状为 患眼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眼底充血,当病变累及角膜时可出现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红眼病”、“火眼”。

这个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多为上焦内热。与红眼病常常同时出现的还会有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头痛等上焦的热证。

二、结膜炎的治疗

1 、急性结膜炎的治疗

对于急性发作的结膜炎,吃 黄连上清片 就可以了。

黄连上清片: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效为清热通便,散风止痛。

主治上焦内热。症见 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2 、慢性结膜炎的治疗

(1) 虚火上炎引起的结膜炎

如果是慢性结膜炎,经常反复发作,但是病情比较轻微,则多半是阴虚造成的 虚火上炎 ,这时候用滋补肾阴的 左归丸 ,效果就很好了。实在懒得,煮点儿 乌梅汤 喝也是一样,乌梅可以收敛浮火。

(2) 肝经有热引起的结膜炎

小柴胡汤 为什么能治结膜炎? 因为肝开窍于目啊,而且肝经也经过眼睛。 结膜炎是西医的病名,在中医里其实就是肝经有热在眼睛上的体现罢了。小柴胡清肝胆经热,治疗这个是份内的工作,完全对证啊。用时可以用菊花或者金银花泡的水冲服小柴胡。

小柴胡汤:柴胡30克,黄芩15克,姜半夏15克,人参(也可用党参)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枣20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剂量来自《中医十大类方》

柴胡微寒,入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黄芩气寒,入肝胆经,泄热止烦;半夏气平,入肺胃经,下冲逆而止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人参、甘草、大枣入脾胃经,补中益气和胃;生姜性温,入脾胃肝肺经,解表散寒,降逆止呕。

(3) 气虚引起的结膜炎

辨证论治:

1)心气虚

症见:心悸,胸闷,舌质淡,脉虚结代。

治则:益气养心。

主方:炙甘草汤、归脾丸。

2)肺气虚

症见:咳嗽无力,少气短息,动则益盛,痰液清稀,平素易感冒,舌淡苔白,脉弱。

治则:补益肺气。

主方:玉屏风散、生脉饮。

3)脾胃气虚

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则:健脾益气。

主方: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

4)肾气虚

症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则:益气补肾。

主方:肾气丸、右归丸。

5)肝气虚

症见:胆小易惊,目酸而易疲劳,口干面燥,头目昏花,视物模糊,思维不清,面色萎黄。

治则:补血养肝。

主方:杞菊地黄丸,小补肝汤、大补肝汤(《辅行诀》)。

适度运动也是补气的好办法,如果可以,每天快走40分钟以上是非常好的。

总之,这些所谓的炎症,都是症状,除非是急性发作,病情严重,否则确实不需要服药,利用日常保健改善体质,完全都可以自愈。

有些人,既不愿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性,又不想生病受罪,这种好事儿,哪有呢?

中医小偏方之结膜炎

一、结膜炎的症状

结膜炎的症状为 患眼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眼底充血,当病变累及角膜时可出现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红眼病”、“火眼”。

这个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多为上焦内热。与红眼病常常同时出现的还会有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头痛等上焦的热证。

二、结膜炎的治疗

1 、急性结膜炎的治疗

对于急性发作的结膜炎,吃 黄连上清片 就可以了。

黄连上清片: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效为清热通便,散风止痛。

主治上焦内热。症见 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2 、慢性结膜炎的治疗

(1) 虚火上炎引起的结膜炎

如果是慢性结膜炎,经常反复发作,但是病情比较轻微,则多半是阴虚造成的 虚火上炎 ,这时候用滋补肾阴的 左归丸 ,效果就很好了。实在懒得,煮点儿 乌梅汤 喝也是一样,乌梅可以收敛浮火。

(2) 肝经有热引起的结膜炎

小柴胡汤 为什么能治结膜炎? 因为肝开窍于目啊,而且肝经也经过眼睛。 结膜炎是西医的病名,在中医里其实就是肝经有热在眼睛上的体现罢了。小柴胡清肝胆经热,治疗这个是份内的工作,完全对证啊。用时可以用菊花或者金银花泡的水冲服小柴胡。

小柴胡汤:柴胡30克,黄芩15克,姜半夏15克,人参(也可用党参)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枣20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剂量来自《中医十大类方》

柴胡微寒,入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黄芩气寒,入肝胆经,泄热止烦;半夏气平,入肺胃经,下冲逆而止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人参、甘草、大枣入脾胃经,补中益气和胃;生姜性温,入脾胃肝肺经,解表散寒,降逆止呕。

(3) 气虚引起的结膜炎

辨证论治:

1)心气虚

症见:心悸,胸闷,舌质淡,脉虚结代。

治则:益气养心。

主方:炙甘草汤、归脾丸。

2)肺气虚

症见:咳嗽无力,少气短息,动则益盛,痰液清稀,平素易感冒,舌淡苔白,脉弱。

治则:补益肺气。

主方:玉屏风散、生脉饮。

3)脾胃气虚

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则:健脾益气。

主方: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

4)肾气虚

症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则:益气补肾。

主方:肾气丸、右归丸。

5)肝气虚

症见:胆小易惊,目酸而易疲劳,口干面燥,头目昏花,视物模糊,思维不清,面色萎黄。

治则:补血养肝。

主方:杞菊地黄丸,小补肝汤、大补肝汤(《辅行诀》)。

适度运动也是补气的好办法,如果可以,每天快走40分钟以上是非常好的。

总之,这些所谓的炎症,都是症状,除非是急性发作,病情严重,否则确实不需要服药,利用日常保健改善体质,完全都可以自愈。

有些人,既不愿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性,又不想生病受罪,这种好事儿,哪有呢?

中医小偏方之结膜炎

一、结膜炎的症状

结膜炎的症状为 患眼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眼底充血,当病变累及角膜时可出现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红眼病”、“火眼”。

这个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多为上焦内热。与红眼病常常同时出现的还会有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头痛等上焦的热证。

二、结膜炎的治疗

1 、急性结膜炎的治疗

对于急性发作的结膜炎,吃 黄连上清片 就可以了。

黄连上清片: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效为清热通便,散风止痛。

主治上焦内热。症见 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2 、慢性结膜炎的治疗

(1) 虚火上炎引起的结膜炎

如果是慢性结膜炎,经常反复发作,但是病情比较轻微,则多半是阴虚造成的 虚火上炎 ,这时候用滋补肾阴的 左归丸 ,效果就很好了。实在懒得,煮点儿 乌梅汤 喝也是一样,乌梅可以收敛浮火。

(2) 肝经有热引起的结膜炎

小柴胡汤 为什么能治结膜炎? 因为肝开窍于目啊,而且肝经也经过眼睛。 结膜炎是西医的病名,在中医里其实就是肝经有热在眼睛上的体现罢了。小柴胡清肝胆经热,治疗这个是份内的工作,完全对证啊。用时可以用菊花或者金银花泡的水冲服小柴胡。

小柴胡汤:柴胡30克,黄芩15克,姜半夏15克,人参(也可用党参)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枣20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剂量来自《中医十大类方》

柴胡微寒,入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黄芩气寒,入肝胆经,泄热止烦;半夏气平,入肺胃经,下冲逆而止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人参、甘草、大枣入脾胃经,补中益气和胃;生姜性温,入脾胃肝肺经,解表散寒,降逆止呕。

(3) 气虚引起的结膜炎

辨证论治:

1)心气虚

症见:心悸,胸闷,舌质淡,脉虚结代。

治则:益气养心。

主方:炙甘草汤、归脾丸。

2)肺气虚

症见:咳嗽无力,少气短息,动则益盛,痰液清稀,平素易感冒,舌淡苔白,脉弱。

治则:补益肺气。

主方:玉屏风散、生脉饮。

3)脾胃气虚

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则:健脾益气。

主方: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

4)肾气虚

症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则:益气补肾。

主方:肾气丸、右归丸。

5)肝气虚

症见:胆小易惊,目酸而易疲劳,口干面燥,头目昏花,视物模糊,思维不清,面色萎黄。

治则:补血养肝。

主方:杞菊地黄丸,小补肝汤、大补肝汤(《辅行诀》)。

适度运动也是补气的好办法,如果可以,每天快走40分钟以上是非常好的。

总之,这些所谓的炎症,都是症状,除非是急性发作,病情严重,否则确实不需要服药,利用日常保健改善体质,完全都可以自愈。

有些人,既不愿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性,又不想生病受罪,这种好事儿,哪有呢?

眼睛胀疼中医如何治疗?

眼睛肿胀可能是眼部疾病引起,比如慢性眼睑炎症、麦粒肿、视疲劳等,这些可以通过热敷的方法,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放松眼周肌肉,帮助炎症恢复和缓解疲劳症状。同时还要局部点对症的滴眼液,麦粒肿要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视疲劳要点玻璃酸钠滴眼液等缓解眼干涩。中医治疗不清楚。

眼睛胀疼中医如何治疗?

眼睛肿胀可能是眼部疾病引起,比如慢性眼睑炎症、麦粒肿、视疲劳等,这些可以通过热敷的方法,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放松眼周肌肉,帮助炎症恢复和缓解疲劳症状。同时还要局部点对症的滴眼液,麦粒肿要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视疲劳要点玻璃酸钠滴眼液等缓解眼干涩。中医治疗不清楚。

眼睛胀疼中医如何治疗?

眼睛肿胀可能是眼部疾病引起,比如慢性眼睑炎症、麦粒肿、视疲劳等,这些可以通过热敷的方法,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放松眼周肌肉,帮助炎症恢复和缓解疲劳症状。同时还要局部点对症的滴眼液,麦粒肿要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视疲劳要点玻璃酸钠滴眼液等缓解眼干涩。中医治疗不清楚。

眼病要穴——阳溪穴

阳溪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是传统针灸和现代针灸临床常用的穴位,不仅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在 养生 保健的应用中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提起重视,掌握穴位的相关知识,为临床的治疗和 养生 应用奠定基础。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

阳溪穴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当拇段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定位

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皮下组织较疏松,有桡动脉的背支经过。手背深筋膜在腕背侧增厚形成腕背侧韧带,针穿该韧带在拇短、长伸肌腱之间达桡侧腕长伸肌腱背侧。

简便取穴

阳溪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

名称由来

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此后吸热蒸升并上行于天部,故而得名。

功能主治

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耳聋,耳鸣,结膜炎,角膜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癫痫,精神病;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扁桃体炎,头痛

现代主治

降血压、眼病、心律不齐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而后温灸,热则泻针出气。

操作方法

1. 刺法:直刺0.5-0.8寸。

2. 艾灸:采用隔蒜或隔姜灸,3-5壮。

3. 推拿:按揉,点按,指掐均可。

保健 养生

1.头痛及眼痛酸胀:若用按摩法,一定要闭目,掐按一分钟,是指阳气像溪水般周流不止,善通经活络,经常按摩,并配合金鸡独立,可以有效防止脑中风和高烧不退等症。

2.心律不齐:先用右手食指尖点按左手阳溪穴,时间是五分钟,前两分点按不动,后三分钟指尖不离位全手转动。之后换左手食指点右手阳溪穴。

3.降血压:拿十根牙签捆成一束刺激,每次十分钟,每天两次局部红为度

眼病要穴——阳溪穴

阳溪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是传统针灸和现代针灸临床常用的穴位,不仅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在 养生 保健的应用中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提起重视,掌握穴位的相关知识,为临床的治疗和 养生 应用奠定基础。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

阳溪穴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当拇段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定位

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皮下组织较疏松,有桡动脉的背支经过。手背深筋膜在腕背侧增厚形成腕背侧韧带,针穿该韧带在拇短、长伸肌腱之间达桡侧腕长伸肌腱背侧。

简便取穴

阳溪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

名称由来

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此后吸热蒸升并上行于天部,故而得名。

功能主治

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耳聋,耳鸣,结膜炎,角膜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癫痫,精神病;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扁桃体炎,头痛

现代主治

降血压、眼病、心律不齐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而后温灸,热则泻针出气。

操作方法

1. 刺法:直刺0.5-0.8寸。

2. 艾灸:采用隔蒜或隔姜灸,3-5壮。

3. 推拿:按揉,点按,指掐均可。

保健 养生

1.头痛及眼痛酸胀:若用按摩法,一定要闭目,掐按一分钟,是指阳气像溪水般周流不止,善通经活络,经常按摩,并配合金鸡独立,可以有效防止脑中风和高烧不退等症。

2.心律不齐:先用右手食指尖点按左手阳溪穴,时间是五分钟,前两分点按不动,后三分钟指尖不离位全手转动。之后换左手食指点右手阳溪穴。

3.降血压:拿十根牙签捆成一束刺激,每次十分钟,每天两次局部红为度

中医眼科外治的护理操作方法是什么?

中医眼科外治法有很多独特的方法,如熏眼法、敷眼法、浴眼法、发泡法、饲鼻法、摩顶法、药枕、刮洗法等。

(1)熏眼法。用中药煎剂的热气蒸腾上熏眼部的治疗方法,具有物理温热敷及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等。将煎好的中药端离火炉,立即用厚纸或有孔厚纸罩住药罐,在热气蒸腾上熏眼部。其温度以能忍受而不烫伤为佳,温度过低不起作用,可重新加温后熏眼,每次15 分钟左右,每日1 ~ 3次,眼部肿瘤、眼出血、急性结膜炎等不宜用此法。

(2)敷眼法。用冷、热敷或用药直接敷于眼的外部。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敷法,其中以湿热敷较为常见。湿热敷是用药液或热水浸湿纱布趁热敷眼,还可用湿毛巾包热水袋外敷,热敷时注意温度适宜,用于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48 小时后的眼睑及结膜瘀血以及非器质性眼病喜温喜按者。

干热敷与熨烫法类似,以热水袋裹毛巾外敷熨也可,常用生盐、葱百、艾叶、吴茱萸等炒热,布包敷,熨患眼或敷熨太阳、百会、涌泉等穴,能散寒通气。

冷敷法有清热凉血,止血止痛效果。因有凝滞气血之弊,只可暂用,不宜久施。用于挫伤性眼部出血之早期止血、急性结膜炎局部热涩痛者,用冷水浸湿纱布或毛巾,也可用冰袋外敷。

药物敷是用新鲜的中药捣烂外敷患眼,如鲜地黄、白萝卜、芙蓉花或根等,常用于眼部挫伤的青、紫、肿、痛者。也可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等药物,研细末后加入蜂蜜或醋调成糊状,先涂眼膏于眼内,眼部盖消毒纱布,然后将外敷药置于棉纸内敷眼,多用外眼病症。

(3)浴眼法。是用中药煎成药液淋洗、浸泡眼部,使之直接用于眼部达到疏风导滞、退赤消肿、收泪止痒的目的。浴眼的药液需过滤后使用,用消毒纱布或棉签渍药液,淋洗眼睛局部。还可用消毒眼杯盛过滤后的药液,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将杯口扣住眼眶,眼睑不停地眨动,起到浴眼和浸泡作用。

(4)发泡法。是用对皮肤较强刺激性的药物贴在一定的穴位上,使之起水泡的方法,主要用于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一般选用新鲜威灵仙的根、鲜毛茛菜、地下明珠等药,常选内关穴或太阳穴,用一块胶布中间留一小孔贴于穴位上,将所用发泡药捣烂,取蚕豆大小发泡药置于胶布上,再贴一块胶布封盖固定,一天后起泡后即可除去。局部发泡后注意清洁,不要弄破,以免感染。

(5)饲鼻法。是将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置于鼻腔内取嚏以治眼病的方法,具有宣肺通窍、疏散外邪的效用。适用于外眼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选用芳香刺激性药物,如碧云散等,取药少许吹入鼻内,每日1 ~ 3 次,因药物刺激涕泪交流,喷嚏频作,上窍宣通,风热邪毒外泄;也可用鲜鹅不食草适量,捣烂纳入鼻内。对角膜穿孔,眼底出血及高度近视者忌用此法,以防有变。

(6)摩顶法。是用药物制成膏剂,置于头顶并反复摩擦以治眼病的方法。摩顶法可使药物通过头皮(百会穴)吸收,并兼有按摩刺激穴位作用使脑中清爽、清窍通利、气血畅行。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疲劳、眶上神经痛及眼病兼头昏沉重或头顶痛者。治疗时选用冰片、细辛、石菖蒲、红花、樟脑等研细末调以凡士林或蜂蜜、清油等调成糊状,取少量涂于头顶,然后反复按摩,约8 分钟,每日1 ~ 2 次,最好剃除头发。对刺激性药物过敏者慎用,按摩时用力需均匀,避免擦伤头皮。

(7)药枕法。是将药物加工后置于枕芯内,睡觉时枕头部以治眼病方法。药枕法可作为慢性眼病的辅助治疗手段,亦可作为眼保健措施之一。此法具有调理清窍、和畅气血之功,对消除视力疲劳有一定作用。用时选用祛风散热、宣窍宁神、平肝明目、芳香行气之类药物,尤以花草类药物为宜,经过加工,制成药枕使用。

(8)刮洗法。是以锋针或表面粗糙之器物轻刺或刮患眼病灶处,然后用水冲洗的方法。常可除去邪毒瘀血,故称刮洗法。本法适应于胞睑内面有瘀滞或粗糙颗粒的眼病,如沙眼、结膜炎等。方法为先滴1% 丁卡因做表面麻醉,然后用消毒的小锋针刺刮患处或用特制海螵蛸棒(高压消毒)反复摩擦颗粒部,直至轻微出血,颗粒基本消失为止,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滴抗生素眼药水与眼膏,不需包扎。

中医眼科外治的护理操作方法是什么?

中医眼科外治法有很多独特的方法,如熏眼法、敷眼法、浴眼法、发泡法、饲鼻法、摩顶法、药枕、刮洗法等。

(1)熏眼法。用中药煎剂的热气蒸腾上熏眼部的治疗方法,具有物理温热敷及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等。将煎好的中药端离火炉,立即用厚纸或有孔厚纸罩住药罐,在热气蒸腾上熏眼部。其温度以能忍受而不烫伤为佳,温度过低不起作用,可重新加温后熏眼,每次15 分钟左右,每日1 ~ 3次,眼部肿瘤、眼出血、急性结膜炎等不宜用此法。

(2)敷眼法。用冷、热敷或用药直接敷于眼的外部。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敷法,其中以湿热敷较为常见。湿热敷是用药液或热水浸湿纱布趁热敷眼,还可用湿毛巾包热水袋外敷,热敷时注意温度适宜,用于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48 小时后的眼睑及结膜瘀血以及非器质性眼病喜温喜按者。

干热敷与熨烫法类似,以热水袋裹毛巾外敷熨也可,常用生盐、葱百、艾叶、吴茱萸等炒热,布包敷,熨患眼或敷熨太阳、百会、涌泉等穴,能散寒通气。

冷敷法有清热凉血,止血止痛效果。因有凝滞气血之弊,只可暂用,不宜久施。用于挫伤性眼部出血之早期止血、急性结膜炎局部热涩痛者,用冷水浸湿纱布或毛巾,也可用冰袋外敷。

药物敷是用新鲜的中药捣烂外敷患眼,如鲜地黄、白萝卜、芙蓉花或根等,常用于眼部挫伤的青、紫、肿、痛者。也可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等药物,研细末后加入蜂蜜或醋调成糊状,先涂眼膏于眼内,眼部盖消毒纱布,然后将外敷药置于棉纸内敷眼,多用外眼病症。

(3)浴眼法。是用中药煎成药液淋洗、浸泡眼部,使之直接用于眼部达到疏风导滞、退赤消肿、收泪止痒的目的。浴眼的药液需过滤后使用,用消毒纱布或棉签渍药液,淋洗眼睛局部。还可用消毒眼杯盛过滤后的药液,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将杯口扣住眼眶,眼睑不停地眨动,起到浴眼和浸泡作用。

(4)发泡法。是用对皮肤较强刺激性的药物贴在一定的穴位上,使之起水泡的方法,主要用于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一般选用新鲜威灵仙的根、鲜毛茛菜、地下明珠等药,常选内关穴或太阳穴,用一块胶布中间留一小孔贴于穴位上,将所用发泡药捣烂,取蚕豆大小发泡药置于胶布上,再贴一块胶布封盖固定,一天后起泡后即可除去。局部发泡后注意清洁,不要弄破,以免感染。

(5)饲鼻法。是将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置于鼻腔内取嚏以治眼病的方法,具有宣肺通窍、疏散外邪的效用。适用于外眼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选用芳香刺激性药物,如碧云散等,取药少许吹入鼻内,每日1 ~ 3 次,因药物刺激涕泪交流,喷嚏频作,上窍宣通,风热邪毒外泄;也可用鲜鹅不食草适量,捣烂纳入鼻内。对角膜穿孔,眼底出血及高度近视者忌用此法,以防有变。

(6)摩顶法。是用药物制成膏剂,置于头顶并反复摩擦以治眼病的方法。摩顶法可使药物通过头皮(百会穴)吸收,并兼有按摩刺激穴位作用使脑中清爽、清窍通利、气血畅行。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疲劳、眶上神经痛及眼病兼头昏沉重或头顶痛者。治疗时选用冰片、细辛、石菖蒲、红花、樟脑等研细末调以凡士林或蜂蜜、清油等调成糊状,取少量涂于头顶,然后反复按摩,约8 分钟,每日1 ~ 2 次,最好剃除头发。对刺激性药物过敏者慎用,按摩时用力需均匀,避免擦伤头皮。

(7)药枕法。是将药物加工后置于枕芯内,睡觉时枕头部以治眼病方法。药枕法可作为慢性眼病的辅助治疗手段,亦可作为眼保健措施之一。此法具有调理清窍、和畅气血之功,对消除视力疲劳有一定作用。用时选用祛风散热、宣窍宁神、平肝明目、芳香行气之类药物,尤以花草类药物为宜,经过加工,制成药枕使用。

(8)刮洗法。是以锋针或表面粗糙之器物轻刺或刮患眼病灶处,然后用水冲洗的方法。常可除去邪毒瘀血,故称刮洗法。本法适应于胞睑内面有瘀滞或粗糙颗粒的眼病,如沙眼、结膜炎等。方法为先滴1% 丁卡因做表面麻醉,然后用消毒的小锋针刺刮患处或用特制海螵蛸棒(高压消毒)反复摩擦颗粒部,直至轻微出血,颗粒基本消失为止,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滴抗生素眼药水与眼膏,不需包扎。

中医眼科外治的护理操作方法是什么?

中医眼科外治法有很多独特的方法,如熏眼法、敷眼法、浴眼法、发泡法、饲鼻法、摩顶法、药枕、刮洗法等。

(1)熏眼法。用中药煎剂的热气蒸腾上熏眼部的治疗方法,具有物理温热敷及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等。将煎好的中药端离火炉,立即用厚纸或有孔厚纸罩住药罐,在热气蒸腾上熏眼部。其温度以能忍受而不烫伤为佳,温度过低不起作用,可重新加温后熏眼,每次15 分钟左右,每日1 ~ 3次,眼部肿瘤、眼出血、急性结膜炎等不宜用此法。

(2)敷眼法。用冷、热敷或用药直接敷于眼的外部。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敷法,其中以湿热敷较为常见。湿热敷是用药液或热水浸湿纱布趁热敷眼,还可用湿毛巾包热水袋外敷,热敷时注意温度适宜,用于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48 小时后的眼睑及结膜瘀血以及非器质性眼病喜温喜按者。

干热敷与熨烫法类似,以热水袋裹毛巾外敷熨也可,常用生盐、葱百、艾叶、吴茱萸等炒热,布包敷,熨患眼或敷熨太阳、百会、涌泉等穴,能散寒通气。

冷敷法有清热凉血,止血止痛效果。因有凝滞气血之弊,只可暂用,不宜久施。用于挫伤性眼部出血之早期止血、急性结膜炎局部热涩痛者,用冷水浸湿纱布或毛巾,也可用冰袋外敷。

药物敷是用新鲜的中药捣烂外敷患眼,如鲜地黄、白萝卜、芙蓉花或根等,常用于眼部挫伤的青、紫、肿、痛者。也可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等药物,研细末后加入蜂蜜或醋调成糊状,先涂眼膏于眼内,眼部盖消毒纱布,然后将外敷药置于棉纸内敷眼,多用外眼病症。

(3)浴眼法。是用中药煎成药液淋洗、浸泡眼部,使之直接用于眼部达到疏风导滞、退赤消肿、收泪止痒的目的。浴眼的药液需过滤后使用,用消毒纱布或棉签渍药液,淋洗眼睛局部。还可用消毒眼杯盛过滤后的药液,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将杯口扣住眼眶,眼睑不停地眨动,起到浴眼和浸泡作用。

(4)发泡法。是用对皮肤较强刺激性的药物贴在一定的穴位上,使之起水泡的方法,主要用于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一般选用新鲜威灵仙的根、鲜毛茛菜、地下明珠等药,常选内关穴或太阳穴,用一块胶布中间留一小孔贴于穴位上,将所用发泡药捣烂,取蚕豆大小发泡药置于胶布上,再贴一块胶布封盖固定,一天后起泡后即可除去。局部发泡后注意清洁,不要弄破,以免感染。

(5)饲鼻法。是将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置于鼻腔内取嚏以治眼病的方法,具有宣肺通窍、疏散外邪的效用。适用于外眼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选用芳香刺激性药物,如碧云散等,取药少许吹入鼻内,每日1 ~ 3 次,因药物刺激涕泪交流,喷嚏频作,上窍宣通,风热邪毒外泄;也可用鲜鹅不食草适量,捣烂纳入鼻内。对角膜穿孔,眼底出血及高度近视者忌用此法,以防有变。

(6)摩顶法。是用药物制成膏剂,置于头顶并反复摩擦以治眼病的方法。摩顶法可使药物通过头皮(百会穴)吸收,并兼有按摩刺激穴位作用使脑中清爽、清窍通利、气血畅行。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疲劳、眶上神经痛及眼病兼头昏沉重或头顶痛者。治疗时选用冰片、细辛、石菖蒲、红花、樟脑等研细末调以凡士林或蜂蜜、清油等调成糊状,取少量涂于头顶,然后反复按摩,约8 分钟,每日1 ~ 2 次,最好剃除头发。对刺激性药物过敏者慎用,按摩时用力需均匀,避免擦伤头皮。

(7)药枕法。是将药物加工后置于枕芯内,睡觉时枕头部以治眼病方法。药枕法可作为慢性眼病的辅助治疗手段,亦可作为眼保健措施之一。此法具有调理清窍、和畅气血之功,对消除视力疲劳有一定作用。用时选用祛风散热、宣窍宁神、平肝明目、芳香行气之类药物,尤以花草类药物为宜,经过加工,制成药枕使用。

(8)刮洗法。是以锋针或表面粗糙之器物轻刺或刮患眼病灶处,然后用水冲洗的方法。常可除去邪毒瘀血,故称刮洗法。本法适应于胞睑内面有瘀滞或粗糙颗粒的眼病,如沙眼、结膜炎等。方法为先滴1% 丁卡因做表面麻醉,然后用消毒的小锋针刺刮患处或用特制海螵蛸棒(高压消毒)反复摩擦颗粒部,直至轻微出血,颗粒基本消失为止,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滴抗生素眼药水与眼膏,不需包扎。

中医眼科外治的护理操作方法是什么?

中医眼科外治法有很多独特的方法,如熏眼法、敷眼法、浴眼法、发泡法、饲鼻法、摩顶法、药枕、刮洗法等。

(1)熏眼法。用中药煎剂的热气蒸腾上熏眼部的治疗方法,具有物理温热敷及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等。将煎好的中药端离火炉,立即用厚纸或有孔厚纸罩住药罐,在热气蒸腾上熏眼部。其温度以能忍受而不烫伤为佳,温度过低不起作用,可重新加温后熏眼,每次15 分钟左右,每日1 ~ 3次,眼部肿瘤、眼出血、急性结膜炎等不宜用此法。

(2)敷眼法。用冷、热敷或用药直接敷于眼的外部。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敷法,其中以湿热敷较为常见。湿热敷是用药液或热水浸湿纱布趁热敷眼,还可用湿毛巾包热水袋外敷,热敷时注意温度适宜,用于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48 小时后的眼睑及结膜瘀血以及非器质性眼病喜温喜按者。

干热敷与熨烫法类似,以热水袋裹毛巾外敷熨也可,常用生盐、葱百、艾叶、吴茱萸等炒热,布包敷,熨患眼或敷熨太阳、百会、涌泉等穴,能散寒通气。

冷敷法有清热凉血,止血止痛效果。因有凝滞气血之弊,只可暂用,不宜久施。用于挫伤性眼部出血之早期止血、急性结膜炎局部热涩痛者,用冷水浸湿纱布或毛巾,也可用冰袋外敷。

药物敷是用新鲜的中药捣烂外敷患眼,如鲜地黄、白萝卜、芙蓉花或根等,常用于眼部挫伤的青、紫、肿、痛者。也可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等药物,研细末后加入蜂蜜或醋调成糊状,先涂眼膏于眼内,眼部盖消毒纱布,然后将外敷药置于棉纸内敷眼,多用外眼病症。

(3)浴眼法。是用中药煎成药液淋洗、浸泡眼部,使之直接用于眼部达到疏风导滞、退赤消肿、收泪止痒的目的。浴眼的药液需过滤后使用,用消毒纱布或棉签渍药液,淋洗眼睛局部。还可用消毒眼杯盛过滤后的药液,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将杯口扣住眼眶,眼睑不停地眨动,起到浴眼和浸泡作用。

(4)发泡法。是用对皮肤较强刺激性的药物贴在一定的穴位上,使之起水泡的方法,主要用于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一般选用新鲜威灵仙的根、鲜毛茛菜、地下明珠等药,常选内关穴或太阳穴,用一块胶布中间留一小孔贴于穴位上,将所用发泡药捣烂,取蚕豆大小发泡药置于胶布上,再贴一块胶布封盖固定,一天后起泡后即可除去。局部发泡后注意清洁,不要弄破,以免感染。

(5)饲鼻法。是将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置于鼻腔内取嚏以治眼病的方法,具有宣肺通窍、疏散外邪的效用。适用于外眼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选用芳香刺激性药物,如碧云散等,取药少许吹入鼻内,每日1 ~ 3 次,因药物刺激涕泪交流,喷嚏频作,上窍宣通,风热邪毒外泄;也可用鲜鹅不食草适量,捣烂纳入鼻内。对角膜穿孔,眼底出血及高度近视者忌用此法,以防有变。

(6)摩顶法。是用药物制成膏剂,置于头顶并反复摩擦以治眼病的方法。摩顶法可使药物通过头皮(百会穴)吸收,并兼有按摩刺激穴位作用使脑中清爽、清窍通利、气血畅行。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疲劳、眶上神经痛及眼病兼头昏沉重或头顶痛者。治疗时选用冰片、细辛、石菖蒲、红花、樟脑等研细末调以凡士林或蜂蜜、清油等调成糊状,取少量涂于头顶,然后反复按摩,约8 分钟,每日1 ~ 2 次,最好剃除头发。对刺激性药物过敏者慎用,按摩时用力需均匀,避免擦伤头皮。

(7)药枕法。是将药物加工后置于枕芯内,睡觉时枕头部以治眼病方法。药枕法可作为慢性眼病的辅助治疗手段,亦可作为眼保健措施之一。此法具有调理清窍、和畅气血之功,对消除视力疲劳有一定作用。用时选用祛风散热、宣窍宁神、平肝明目、芳香行气之类药物,尤以花草类药物为宜,经过加工,制成药枕使用。

(8)刮洗法。是以锋针或表面粗糙之器物轻刺或刮患眼病灶处,然后用水冲洗的方法。常可除去邪毒瘀血,故称刮洗法。本法适应于胞睑内面有瘀滞或粗糙颗粒的眼病,如沙眼、结膜炎等。方法为先滴1% 丁卡因做表面麻醉,然后用消毒的小锋针刺刮患处或用特制海螵蛸棒(高压消毒)反复摩擦颗粒部,直至轻微出血,颗粒基本消失为止,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滴抗生素眼药水与眼膏,不需包扎。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