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环跳穴是哪条经络
2024-03-20 14:50:17 责编:小OO
文档

环跳穴通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1. 位置和功效:环跳穴位于臀部外侧,能够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祛风湿等功效。

2. 配合其他穴位治疗疾病:环跳穴配合其他穴位能够治疗中风、半身不遂、腰痛等疾病。

3. 提升阳气:刺激环跳穴能够提升阳气,有助于增强体质。

4. 注意事项:建议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环跳穴,髋部及下肢疼痛的要穴;医生说:有三个功效,一个待验证

有时候我们会*外侧部或外上部的位置疼痛,特别是腰椎不是很好的人。

这是因为这边有一条粗大的神经经过臀部的肌肉内,如果腰椎不好,牵拉到神经或者久坐压迫到神经,就容易出现神经周围肌肉产生疼痛的感觉。

这个位置古时候叫髀枢,认为髋部上半身与下肢转折枢纽。

这边有一个穴位,可以针对这种疼痛,古时有叫环跳的,有叫髀枢的,现在都叫环跳穴了。

环跳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穴位,具体位置在股外侧部,侧卧,弯曲髋关节时,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和骶管裂孔连线上,把这条连线等分成外、中、内三段,环跳就在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我们平素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来刺激环跳穴,以达到保健 养生 的目的。

它主要用于臀腿部的牵涉痛,半身不遂,下肢萎痹,风湿痹痛,身痒等情况。

环跳穴其实深层正对着一条粗大的神经,叫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从腰椎的脊髓那边出来的神经,在臀部时其上方很靠近一块肌肉,叫梨状肌。

这条神经到达下肢后分出各种细小的分支神经,这也是如果坐骨神经痛,下肢好多地方都会痛的原因。

如果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腰椎椎间孔变窄等情况,就容易卡压坐骨神经的上段神经,从而出现坐骨神经走行部位的肌肉疼痛、麻木等异常神经感觉。

如果在臀部,长期久坐,或坐姿不当,引起梨状肌周围肌肉慢性炎症,或引起坐骨神经水肿变大,周围的肌肉就会卡压到坐骨神经,也会出现卡压段以下的坐骨神经疼痛,最明显的痛点就在卡压点。

环跳刚好在这个位置,刺激这个位置,可以给身体一个正向的反馈,或者无关正负,刺激它就是告诉大脑,告诉身体,这个位置出现问题了,要赶快派兵过来处理。然后身体做出反应,或消炎,或松弛肌肉,或神经轻微避开等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也是穴位治病的主要机理。

半身不遂和下肢痿痹是有点类似的,只是半身不遂是大脑中枢出现问题,导致对半边的身体控制减弱了;而下肢痿痹多是下肢局部的神经出现问题,无法控制相应支配的肌肉,从而出现肌肉萎缩。

半身不遂多发生在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后,脑组织受到破坏,从而出现的后遗症。这个时候,他们的整个半边身体的肌肉都处于控制力小的情况,需要刺激手脚上的各穴位来增加神经敏感性之外,还要刺激头皮,加强脑内形成代偿性脑神经分化。

而环跳在这边起的作用就是下肢神经的刺激兴奋作用。

下肢痿痹比较少整个下肢都痿痹的,这种情况一般是坐骨神经得到很明显的受压才会出现,大部分是轻度坐骨神经受压,导致其下肢的细小神经分支出现问题,导致或小腿萎缩,或脚无法上翘,或胫骨旁肌肉萎缩等。这种情况,这些细小分支神经需要刺激,坐骨神经主干也要刺激。

这个时候环跳起到的就是刺激坐骨神经总干的作用。

风寒湿等邪气容易侵犯关节,其中比较多的关节有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对于不同的部位需要选用不同的穴位,很重要的一点是关节周围的穴位,刺激关节周围,有助于炎症的吸收,水肿的小腿,劳损肌肉的软化,紧张肌肉的放松。

环跳善于治疗的是髋关节的风湿病,针刺髀枢,有助于通利局部的气血。从而达到目的。

这个作用临床比较少见,我没有用过,也不知道疗效怎么样,正常止痒我都是选择风市、曲池等来疏风止痒。

环跳穴,髋部及下肢疼痛的要穴;医生说:有三个功效,一个待验证

有时候我们会*外侧部或外上部的位置疼痛,特别是腰椎不是很好的人。

这是因为这边有一条粗大的神经经过臀部的肌肉内,如果腰椎不好,牵拉到神经或者久坐压迫到神经,就容易出现神经周围肌肉产生疼痛的感觉。

这个位置古时候叫髀枢,认为髋部上半身与下肢转折枢纽。

这边有一个穴位,可以针对这种疼痛,古时有叫环跳的,有叫髀枢的,现在都叫环跳穴了。

环跳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穴位,具体位置在股外侧部,侧卧,弯曲髋关节时,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和骶管裂孔连线上,把这条连线等分成外、中、内三段,环跳就在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我们平素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来刺激环跳穴,以达到保健 养生 的目的。

它主要用于臀腿部的牵涉痛,半身不遂,下肢萎痹,风湿痹痛,身痒等情况。

环跳穴其实深层正对着一条粗大的神经,叫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从腰椎的脊髓那边出来的神经,在臀部时其上方很靠近一块肌肉,叫梨状肌。

这条神经到达下肢后分出各种细小的分支神经,这也是如果坐骨神经痛,下肢好多地方都会痛的原因。

如果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腰椎椎间孔变窄等情况,就容易卡压坐骨神经的上段神经,从而出现坐骨神经走行部位的肌肉疼痛、麻木等异常神经感觉。

如果在臀部,长期久坐,或坐姿不当,引起梨状肌周围肌肉慢性炎症,或引起坐骨神经水肿变大,周围的肌肉就会卡压到坐骨神经,也会出现卡压段以下的坐骨神经疼痛,最明显的痛点就在卡压点。

环跳刚好在这个位置,刺激这个位置,可以给身体一个正向的反馈,或者无关正负,刺激它就是告诉大脑,告诉身体,这个位置出现问题了,要赶快派兵过来处理。然后身体做出反应,或消炎,或松弛肌肉,或神经轻微避开等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也是穴位治病的主要机理。

半身不遂和下肢痿痹是有点类似的,只是半身不遂是大脑中枢出现问题,导致对半边的身体控制减弱了;而下肢痿痹多是下肢局部的神经出现问题,无法控制相应支配的肌肉,从而出现肌肉萎缩。

半身不遂多发生在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后,脑组织受到破坏,从而出现的后遗症。这个时候,他们的整个半边身体的肌肉都处于控制力小的情况,需要刺激手脚上的各穴位来增加神经敏感性之外,还要刺激头皮,加强脑内形成代偿性脑神经分化。

而环跳在这边起的作用就是下肢神经的刺激兴奋作用。

下肢痿痹比较少整个下肢都痿痹的,这种情况一般是坐骨神经得到很明显的受压才会出现,大部分是轻度坐骨神经受压,导致其下肢的细小神经分支出现问题,导致或小腿萎缩,或脚无法上翘,或胫骨旁肌肉萎缩等。这种情况,这些细小分支神经需要刺激,坐骨神经主干也要刺激。

这个时候环跳起到的就是刺激坐骨神经总干的作用。

风寒湿等邪气容易侵犯关节,其中比较多的关节有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对于不同的部位需要选用不同的穴位,很重要的一点是关节周围的穴位,刺激关节周围,有助于炎症的吸收,水肿的小腿,劳损肌肉的软化,紧张肌肉的放松。

环跳善于治疗的是髋关节的风湿病,针刺髀枢,有助于通利局部的气血。从而达到目的。

这个作用临床比较少见,我没有用过,也不知道疗效怎么样,正常止痒我都是选择风市、曲池等来疏风止痒。

环跳穴,髋部及下肢疼痛的要穴;医生说:有三个功效,一个待验证

有时候我们会*外侧部或外上部的位置疼痛,特别是腰椎不是很好的人。

这是因为这边有一条粗大的神经经过臀部的肌肉内,如果腰椎不好,牵拉到神经或者久坐压迫到神经,就容易出现神经周围肌肉产生疼痛的感觉。

这个位置古时候叫髀枢,认为髋部上半身与下肢转折枢纽。

这边有一个穴位,可以针对这种疼痛,古时有叫环跳的,有叫髀枢的,现在都叫环跳穴了。

环跳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穴位,具体位置在股外侧部,侧卧,弯曲髋关节时,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和骶管裂孔连线上,把这条连线等分成外、中、内三段,环跳就在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我们平素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来刺激环跳穴,以达到保健 养生 的目的。

它主要用于臀腿部的牵涉痛,半身不遂,下肢萎痹,风湿痹痛,身痒等情况。

环跳穴其实深层正对着一条粗大的神经,叫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从腰椎的脊髓那边出来的神经,在臀部时其上方很靠近一块肌肉,叫梨状肌。

这条神经到达下肢后分出各种细小的分支神经,这也是如果坐骨神经痛,下肢好多地方都会痛的原因。

如果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腰椎椎间孔变窄等情况,就容易卡压坐骨神经的上段神经,从而出现坐骨神经走行部位的肌肉疼痛、麻木等异常神经感觉。

如果在臀部,长期久坐,或坐姿不当,引起梨状肌周围肌肉慢性炎症,或引起坐骨神经水肿变大,周围的肌肉就会卡压到坐骨神经,也会出现卡压段以下的坐骨神经疼痛,最明显的痛点就在卡压点。

环跳刚好在这个位置,刺激这个位置,可以给身体一个正向的反馈,或者无关正负,刺激它就是告诉大脑,告诉身体,这个位置出现问题了,要赶快派兵过来处理。然后身体做出反应,或消炎,或松弛肌肉,或神经轻微避开等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也是穴位治病的主要机理。

半身不遂和下肢痿痹是有点类似的,只是半身不遂是大脑中枢出现问题,导致对半边的身体控制减弱了;而下肢痿痹多是下肢局部的神经出现问题,无法控制相应支配的肌肉,从而出现肌肉萎缩。

半身不遂多发生在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后,脑组织受到破坏,从而出现的后遗症。这个时候,他们的整个半边身体的肌肉都处于控制力小的情况,需要刺激手脚上的各穴位来增加神经敏感性之外,还要刺激头皮,加强脑内形成代偿性脑神经分化。

而环跳在这边起的作用就是下肢神经的刺激兴奋作用。

下肢痿痹比较少整个下肢都痿痹的,这种情况一般是坐骨神经得到很明显的受压才会出现,大部分是轻度坐骨神经受压,导致其下肢的细小神经分支出现问题,导致或小腿萎缩,或脚无法上翘,或胫骨旁肌肉萎缩等。这种情况,这些细小分支神经需要刺激,坐骨神经主干也要刺激。

这个时候环跳起到的就是刺激坐骨神经总干的作用。

风寒湿等邪气容易侵犯关节,其中比较多的关节有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对于不同的部位需要选用不同的穴位,很重要的一点是关节周围的穴位,刺激关节周围,有助于炎症的吸收,水肿的小腿,劳损肌肉的软化,紧张肌肉的放松。

环跳善于治疗的是髋关节的风湿病,针刺髀枢,有助于通利局部的气血。从而达到目的。

这个作用临床比较少见,我没有用过,也不知道疗效怎么样,正常止痒我都是选择风市、曲池等来疏风止痒。

环跳穴 的好处、作用??12

环跳穴(GB30)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骶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主治下肢痹痛;配风池、曲池主治风疹。
主要功效
   环跳穴示意图
功能作用:健脾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配伍:配殷门、阳陵泉穴、委中穴、昆仑穴,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治坐骨神经痛。   配居髎、委中、悬钟,有祛风除温散寒的作用,主治风寒湿痹证。   配风池穴、曲池穴,有祛风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遍身风疹。

治疗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脚气;   2、其它: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
操作方法
  1、针尖略向下方斜刺2.0~3.0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肢放散,以治疗坐骨神经及下肢疾患;   2、针尖斜向外生殖器及少腹方向刺2.0~3.0寸,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   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环跳穴 的好处、作用??12

环跳穴(GB30)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骶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主治下肢痹痛;配风池、曲池主治风疹。
主要功效
   环跳穴示意图
功能作用:健脾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配伍:配殷门、阳陵泉穴、委中穴、昆仑穴,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治坐骨神经痛。   配居髎、委中、悬钟,有祛风除温散寒的作用,主治风寒湿痹证。   配风池穴、曲池穴,有祛风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遍身风疹。

治疗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脚气;   2、其它: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
操作方法
  1、针尖略向下方斜刺2.0~3.0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肢放散,以治疗坐骨神经及下肢疾患;   2、针尖斜向外生殖器及少腹方向刺2.0~3.0寸,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   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环跳穴的定位

概述
环跳穴又称髀厌、髀枢、环谷、枢中等,为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它是治疗腰腿疾病重要的穴位,要想取得理想的疗效,取穴准确与否,针感能否传导至足至关重要。《灵腧·经络篇》曰:“胆足少阳之脉……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在这里的髀厌即环跳穴,后虽经历代医学家的系统整理,但对环跳穴仍无准确的定点,均曰此穴在髀枢中。至1961年由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编写的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针灸学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才正式提出环跳穴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之直线上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取之,针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然而在临床上,如不问病情及患者体形的胖瘦,亦不论取穴方便与否均照搬屈上腿伸下腿取之,其针感不易传导至足,更不利下肢另一要穴—委中的针刺。针刺环跳要想获得理想针感就应该视病痛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体位,形体的胖瘦有异取穴亦应该有别,如此求实方能使针感传导至足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方法
⑴先用传统的取穴方法即先刺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直刺2到3寸深时作均匀提插手法,观察针感是否传导至足(简称传统取穴法)。
⑵再针刺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内3/5与外2/5的交点处,直刺2到3寸深时作均匀提插手法,观察针感是否传导至足(简称新法取穴法)。
实验:用传统取穴法的200针中,体形偏瘦者28例,有25例针感传导至足,占89.3%;体形偏胖者23例,针感均未传导至足;正常体形者149例,有6例针感传导至足,占4.0%。用新法取穴位法的200针中,体形偏瘦者28例,有3例针感传导至足,占10.7%;体形偏胖者23例,全部传导至足,占100%;正常体形者149例,有143例针感传导至足,占96.0%。2种取穴方法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环跳穴的定位

概述
环跳穴又称髀厌、髀枢、环谷、枢中等,为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它是治疗腰腿疾病重要的穴位,要想取得理想的疗效,取穴准确与否,针感能否传导至足至关重要。《灵腧·经络篇》曰:“胆足少阳之脉……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在这里的髀厌即环跳穴,后虽经历代医学家的系统整理,但对环跳穴仍无准确的定点,均曰此穴在髀枢中。至1961年由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编写的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针灸学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才正式提出环跳穴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之直线上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取之,针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然而在临床上,如不问病情及患者体形的胖瘦,亦不论取穴方便与否均照搬屈上腿伸下腿取之,其针感不易传导至足,更不利下肢另一要穴—委中的针刺。针刺环跳要想获得理想针感就应该视病痛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体位,形体的胖瘦有异取穴亦应该有别,如此求实方能使针感传导至足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方法
⑴先用传统的取穴方法即先刺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直刺2到3寸深时作均匀提插手法,观察针感是否传导至足(简称传统取穴法)。
⑵再针刺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内3/5与外2/5的交点处,直刺2到3寸深时作均匀提插手法,观察针感是否传导至足(简称新法取穴法)。
实验:用传统取穴法的200针中,体形偏瘦者28例,有25例针感传导至足,占89.3%;体形偏胖者23例,针感均未传导至足;正常体形者149例,有6例针感传导至足,占4.0%。用新法取穴位法的200针中,体形偏瘦者28例,有3例针感传导至足,占10.7%;体形偏胖者23例,全部传导至足,占100%;正常体形者149例,有143例针感传导至足,占96.0%。2种取穴方法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环跳穴的定位

概述
环跳穴又称髀厌、髀枢、环谷、枢中等,为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它是治疗腰腿疾病重要的穴位,要想取得理想的疗效,取穴准确与否,针感能否传导至足至关重要。《灵腧·经络篇》曰:“胆足少阳之脉……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在这里的髀厌即环跳穴,后虽经历代医学家的系统整理,但对环跳穴仍无准确的定点,均曰此穴在髀枢中。至1961年由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编写的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针灸学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才正式提出环跳穴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之直线上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取之,针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然而在临床上,如不问病情及患者体形的胖瘦,亦不论取穴方便与否均照搬屈上腿伸下腿取之,其针感不易传导至足,更不利下肢另一要穴—委中的针刺。针刺环跳要想获得理想针感就应该视病痛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体位,形体的胖瘦有异取穴亦应该有别,如此求实方能使针感传导至足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方法
⑴先用传统的取穴方法即先刺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直刺2到3寸深时作均匀提插手法,观察针感是否传导至足(简称传统取穴法)。
⑵再针刺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内3/5与外2/5的交点处,直刺2到3寸深时作均匀提插手法,观察针感是否传导至足(简称新法取穴法)。
实验:用传统取穴法的200针中,体形偏瘦者28例,有25例针感传导至足,占89.3%;体形偏胖者23例,针感均未传导至足;正常体形者149例,有6例针感传导至足,占4.0%。用新法取穴位法的200针中,体形偏瘦者28例,有3例针感传导至足,占10.7%;体形偏胖者23例,全部传导至足,占100%;正常体形者149例,有143例针感传导至足,占96.0%。2种取穴方法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环跳穴的定位

概述
环跳穴又称髀厌、髀枢、环谷、枢中等,为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它是治疗腰腿疾病重要的穴位,要想取得理想的疗效,取穴准确与否,针感能否传导至足至关重要。《灵腧·经络篇》曰:“胆足少阳之脉……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在这里的髀厌即环跳穴,后虽经历代医学家的系统整理,但对环跳穴仍无准确的定点,均曰此穴在髀枢中。至1961年由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编写的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针灸学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才正式提出环跳穴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之直线上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取之,针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然而在临床上,如不问病情及患者体形的胖瘦,亦不论取穴方便与否均照搬屈上腿伸下腿取之,其针感不易传导至足,更不利下肢另一要穴—委中的针刺。针刺环跳要想获得理想针感就应该视病痛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体位,形体的胖瘦有异取穴亦应该有别,如此求实方能使针感传导至足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方法
⑴先用传统的取穴方法即先刺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直刺2到3寸深时作均匀提插手法,观察针感是否传导至足(简称传统取穴法)。
⑵再针刺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内3/5与外2/5的交点处,直刺2到3寸深时作均匀提插手法,观察针感是否传导至足(简称新法取穴法)。
实验:用传统取穴法的200针中,体形偏瘦者28例,有25例针感传导至足,占89.3%;体形偏胖者23例,针感均未传导至足;正常体形者149例,有6例针感传导至足,占4.0%。用新法取穴位法的200针中,体形偏瘦者28例,有3例针感传导至足,占10.7%;体形偏胖者23例,全部传导至足,占100%;正常体形者149例,有143例针感传导至足,占96.0%。2种取穴方法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