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提倡养生是谁提出的
2024-03-20 02:34:07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第一个提出养生的是谁

第一个提出养生的是谁如下:

被称为“中华养生第一人”的名医是万密斋。

万密斋的专著《养生四要》对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优生优育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寡欲、慎动、法时、却疾的养生理论不仅要比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心理平衡、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养生理念早几百年,而且内涵更全面、更先进、更科学。

万密斋原是个廪生,科场不得志后,就决心学医。由于他家世代以医药济世,医学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再加上本人刻苦钻研,勤于总结临床经验,因而他的医学造诣很深。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

万密斋个人经历

万密斋治病,除承继家学外,更以《内》、《难》为本,精研《脉经》、《本草》,博采仲景、河间、东垣、丹溪诸家之说,兼通内、妇、儿科及养生之学,医术日精,噪闻于隆庆万历年间。行医足迹遍及、罗田、蕲水、英山、麻城、黄冈,远至武昌、郧阳等地,活人甚众。

万氏不仅医术精湛,医德亦十分高尚。他痛斥庸医误人,反对巫医惑乱,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视人之子如己之子”,治病不记嫌隙宿怨,不论贵贱,同情劳苦,施医赠药,深受民众爱戴。

第一个提出养生的是谁

第一个提出养生的是谁如下:

被称为“中华养生第一人”的名医是万密斋。

万密斋的专著《养生四要》对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优生优育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寡欲、慎动、法时、却疾的养生理论不仅要比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心理平衡、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养生理念早几百年,而且内涵更全面、更先进、更科学。

万密斋原是个廪生,科场不得志后,就决心学医。由于他家世代以医药济世,医学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再加上本人刻苦钻研,勤于总结临床经验,因而他的医学造诣很深。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

万密斋个人经历

万密斋治病,除承继家学外,更以《内》、《难》为本,精研《脉经》、《本草》,博采仲景、河间、东垣、丹溪诸家之说,兼通内、妇、儿科及养生之学,医术日精,噪闻于隆庆万历年间。行医足迹遍及、罗田、蕲水、英山、麻城、黄冈,远至武昌、郧阳等地,活人甚众。

万氏不仅医术精湛,医德亦十分高尚。他痛斥庸医误人,反对巫医惑乱,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视人之子如己之子”,治病不记嫌隙宿怨,不论贵贱,同情劳苦,施医赠药,深受民众爱戴。

岐黄养生的发起人是谁沈乐还是子瑜

是刘乐。根据相关信息查询得知:他是一位中医专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他在中医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曾经为众多患者解决了各种疑难杂症。同时,他也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刘乐先生秉承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提倡人们在生活中注重养生保健,防范疾病的发生。他创立了《岐黄养生》这一健康文化品牌,倡导中医养生的理念,通过传统中医的方法,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岐黄养生的发起人是谁沈乐还是子瑜

是刘乐。根据相关信息查询得知:他是一位中医专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他在中医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曾经为众多患者解决了各种疑难杂症。同时,他也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刘乐先生秉承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提倡人们在生活中注重养生保健,防范疾病的发生。他创立了《岐黄养生》这一健康文化品牌,倡导中医养生的理念,通过传统中医的方法,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标志着中医养生学确立的著作

标志着中医养生学确立的著作是《黄帝内经》。

1、内容介绍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相传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实乃中医药学之纲目!

2、学术思想

《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的价值

1、学术价值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医学典籍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养生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中国医学之父。其学术价值体现在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来的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2、实践价值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技巧,例如针灸、按摩、药物等,这些方法和技巧至今仍然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同时,《黄帝内经》中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预防保健建议,例如“治未病”、“调神养形”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文化价值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了哲学、天文、气象、物候、生物、地理、数学、社会学、心理学、音律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成果,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标志着中医养生学确立的著作

标志着中医养生学确立的著作是《黄帝内经》。

1、内容介绍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相传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实乃中医药学之纲目!

2、学术思想

《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的价值

1、学术价值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医学典籍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养生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中国医学之父。其学术价值体现在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来的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2、实践价值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技巧,例如针灸、按摩、药物等,这些方法和技巧至今仍然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同时,《黄帝内经》中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预防保健建议,例如“治未病”、“调神养形”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文化价值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了哲学、天文、气象、物候、生物、地理、数学、社会学、心理学、音律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成果,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标志着中医养生学确立的著作

标志着中医养生学确立的著作是《黄帝内经》。

1、内容介绍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相传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实乃中医药学之纲目!

2、学术思想

《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的价值

1、学术价值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医学典籍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养生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中国医学之父。其学术价值体现在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来的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2、实践价值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技巧,例如针灸、按摩、药物等,这些方法和技巧至今仍然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同时,《黄帝内经》中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预防保健建议,例如“治未病”、“调神养形”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文化价值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了哲学、天文、气象、物候、生物、地理、数学、社会学、心理学、音律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成果,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养生最早出现在哪里

《黄帝内经》

养生一词,最早是出于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其中《黄帝内经·本神》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给出了三条养生原则。如果离开这三条原则,可以叫别的名字,不可以叫养生。

黄帝内经名字由来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

所谓“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之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其重要性。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如儒家“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等。之所以称“内经”,并非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是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散佚不传。

学术思想

《黄帝内经》接受了中国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指导下,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价值影响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历史评价

《内经》虽然是中医理论的源泉,书中总结与发现了许多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与结论,对中医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书中也有不少错误的猜测和牵强的解释,很多理论仅是一种假说,需要后世来证实或证伪。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受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不可能对人体进行深入、细微的本质研究,只能从宏观角度,以取象比类的方法来认识客观世界,也即用自然哲学的理论解释自然科学的问题,这样做的时候,虽然可以发现很多客观规律和正确的猜测,但必然也有不少错误的猜测与歪曲的解释。今天不必也不能把《内经》当成宝典,而产生尊古贱今的思想,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养生最早出现在哪里

《黄帝内经》

养生一词,最早是出于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其中《黄帝内经·本神》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给出了三条养生原则。如果离开这三条原则,可以叫别的名字,不可以叫养生。

黄帝内经名字由来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

所谓“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之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其重要性。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如儒家“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等。之所以称“内经”,并非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是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散佚不传。

学术思想

《黄帝内经》接受了中国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指导下,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价值影响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历史评价

《内经》虽然是中医理论的源泉,书中总结与发现了许多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与结论,对中医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书中也有不少错误的猜测和牵强的解释,很多理论仅是一种假说,需要后世来证实或证伪。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受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不可能对人体进行深入、细微的本质研究,只能从宏观角度,以取象比类的方法来认识客观世界,也即用自然哲学的理论解释自然科学的问题,这样做的时候,虽然可以发现很多客观规律和正确的猜测,但必然也有不少错误的猜测与歪曲的解释。今天不必也不能把《内经》当成宝典,而产生尊古贱今的思想,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养生最早出现在哪里

《黄帝内经》

养生一词,最早是出于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其中《黄帝内经·本神》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给出了三条养生原则。如果离开这三条原则,可以叫别的名字,不可以叫养生。

黄帝内经名字由来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

所谓“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之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其重要性。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如儒家“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等。之所以称“内经”,并非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是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散佚不传。

学术思想

《黄帝内经》接受了中国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指导下,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价值影响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历史评价

《内经》虽然是中医理论的源泉,书中总结与发现了许多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与结论,对中医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但不可否认,书中也有不少错误的猜测和牵强的解释,很多理论仅是一种假说,需要后世来证实或证伪。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受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不可能对人体进行深入、细微的本质研究,只能从宏观角度,以取象比类的方法来认识客观世界,也即用自然哲学的理论解释自然科学的问题,这样做的时候,虽然可以发现很多客观规律和正确的猜测,但必然也有不少错误的猜测与歪曲的解释。今天不必也不能把《内经》当成宝典,而产生尊古贱今的思想,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医医史文献专业教授给我们的关于养生的八大理念

近日吉文辉教授在美丽的聚龙小镇,举办了一场以“ 健康 生活方式的八项建议” 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活动吸引了泉州、惠安、永春、德化等等各地的书友前来参加。

吉文辉教授是中医医史文献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造诣,主编的专著有《中医古籍版本学》、《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医学文化基础》等等。

“ 养生 是一种观念、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行为、一种艺术,关乎家庭和 社会 的 健康 和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教授一开口就将我们认为很平常的 养生 提高到这样的高度。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基石是《周易》《黄帝内经》和《道德经》,善于 养生 ,就是掌握了周易大道。

他说“道”是万物生成的本源,是自然运行的法则。传统学术的第一层次就是道,是广泛适应的普遍原理,他今天要讲的理念也是属于道的范畴。

因为人的一切行为是由理念指挥的。只有树立 健康 的理念,才能拥有 健康 的生活方式。

人体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精、气、神,道家 养生 就是围绕着养气、安神、蓄精展开的。

气为万物之本原、变化之本始。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占有极其显要的地位。气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本体基石,离开了气则中医不成其为学。

《黄帝内经》通篇讲的都是气, 养生 就是采天、地、人三者之气,这三者要达到和平共处、和谐共生。

因此他认为战争、斗争和竟争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的。

现代 科技 的发展带来 社会 的进步,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人变得狂妄、贪婪、冷漠、浮躁,还带来一系列的现代生活方式疾病。

生活方式疾病是指人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 社会 、经济、环境、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导致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比如说肥胖症、冠心病、三高、脑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等等。

它们都是因为现代生活方式引起的免疫力下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非感染性、全身性综合因素导致、无疼痛感、渐进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引起疾病的因素中,遗传只占15%, 社会 因素占10%,医疗卫生条件占8%,地理气候条件占7%,而不良生活方式占了60%,在中国这个比例还要高,占到了67%。

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无节、缺乏运动、起居无常、滥用药物及心理失衡。

如何纠正目前人类生存中的不良生活方式?吉教授为我们提出了以下八项建议:

1、慢生活以养气:放慢生活节奏,缓减生活压力,处事不骄不躁。提倡慢饮食、慢行走、慢工作、慢 娱乐 、慢恋爱等生活方式;凡是非急办不可的事,均可以放慢一拍,以培植精气。非静无以养气,非学无以成才。

2、淡滋味以护胃:不吸烟、不酗酒、不吸毒,饮食有度。不妄补,不贪腥,以素食为乐,远离垃圾食品。清心寡欲、心平气和乃人生之不药之药。妄食、贪食、偏食乃百病之根。“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口为 健康 之大门,出与入不可不慎。

3、低姿态以省心:上善若水;舌以柔存,齿以刚折。保持谦逊心态,低调做人,不争强斗胜,不炫耀自己。在生活上,不与人攀比。自求心安,自得其乐;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之上有能人。退一步做人,海阔天空;让三分处世,风平浪静。

4、高品味以怡情:善于品味人生、品味自然。培养 健康 的生活情趣,提倡雅生活、雅文化。让业余和退休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山色湖光。上有日月星辰,下有山水万物,大有天地宇宙,小有花草虫鱼,时有春夏秋冬,势有古往今来,皆有可观可乐之处,皆有可欣可赏之趣。

5、勤走动以健体:坚持适度运动,做到动静结合,乐于以步代车。多参加有利于 健康 的 娱乐 活动,牢记:无节制 游戏 绝对有害 健康 。 养生 之要:松则通,通则不痛;动则宣,宣则不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四体舒展,百脉通畅,身强体壮。

6、减负担以轻身:松静自然,恬淡虚无。凡事量力而行,崇尚简朴,杜绝奢华。简化生活程式,降低生活欲求。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善意的拒绝;不懂得放弃,就不懂得生活。世上事多干不完,世上钱多挣不完,世上官多做不完。自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7、顺四时以养精:秉持天人合一、人天和谐的理念,顺应自然运行的规律,适应四时天气的变化,节制使用空调,保证睡眠充足,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天无求于人,人有求于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无违四时,无违天和,则万物欣欣向荣,气充神安。

8、宽心胸以养神:保持心态平和,恬淡虚静;喜怒有度,不走极端。对周边的人事持仁爱、同情和包容的心态。多一分欢乐,多一分 健康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和谐。做人宽厚、待人宽容、处世宽松。无愧则心安,无私则心平,无欲则心静,无偏则心和。

吉教授强调:不妨生就是 养生

道家 养生 术,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显示了古人在 养生 方面的主动性和自信心。首重治未病的中医药 养生 学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原理,秉持人与天、人与人、人与物、身与心、动与静的阴阳大道,深刻地体现着医学和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

健康 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是 社会 发展的动力,是国家文明的标志。 健康 是生命之本,生活方式是 健康 之本。

吉教授提出的 养生 理念,将有助于改善和优化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掌握 健康 之道。

吉教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中华传统文化,对儒家的中庸之道、贵和思想尤为推崇,对“庸”的解读相当精彩,希望能有机会专门聆听他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汉字之美”。

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吉教授讲的主题虽然是 健康 理念,但博古通今,*、经济、文化、 社会 、甚至战争、外交都有涉及,非常丰富,值得慢慢品味。

而他提出的八项建议,则需要我们运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情义人生#

对于吉教授提出的这些 养生 理念,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凡人书悟说说你的想法。

中医医史文献专业教授给我们的关于养生的八大理念

近日吉文辉教授在美丽的聚龙小镇,举办了一场以“ 健康 生活方式的八项建议” 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活动吸引了泉州、惠安、永春、德化等等各地的书友前来参加。

吉文辉教授是中医医史文献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造诣,主编的专著有《中医古籍版本学》、《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医学文化基础》等等。

“ 养生 是一种观念、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行为、一种艺术,关乎家庭和 社会 的 健康 和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教授一开口就将我们认为很平常的 养生 提高到这样的高度。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基石是《周易》《黄帝内经》和《道德经》,善于 养生 ,就是掌握了周易大道。

他说“道”是万物生成的本源,是自然运行的法则。传统学术的第一层次就是道,是广泛适应的普遍原理,他今天要讲的理念也是属于道的范畴。

因为人的一切行为是由理念指挥的。只有树立 健康 的理念,才能拥有 健康 的生活方式。

人体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精、气、神,道家 养生 就是围绕着养气、安神、蓄精展开的。

气为万物之本原、变化之本始。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占有极其显要的地位。气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本体基石,离开了气则中医不成其为学。

《黄帝内经》通篇讲的都是气, 养生 就是采天、地、人三者之气,这三者要达到和平共处、和谐共生。

因此他认为战争、斗争和竟争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的。

现代 科技 的发展带来 社会 的进步,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人变得狂妄、贪婪、冷漠、浮躁,还带来一系列的现代生活方式疾病。

生活方式疾病是指人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 社会 、经济、环境、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导致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比如说肥胖症、冠心病、三高、脑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等等。

它们都是因为现代生活方式引起的免疫力下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非感染性、全身性综合因素导致、无疼痛感、渐进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引起疾病的因素中,遗传只占15%, 社会 因素占10%,医疗卫生条件占8%,地理气候条件占7%,而不良生活方式占了60%,在中国这个比例还要高,占到了67%。

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无节、缺乏运动、起居无常、滥用药物及心理失衡。

如何纠正目前人类生存中的不良生活方式?吉教授为我们提出了以下八项建议:

1、慢生活以养气:放慢生活节奏,缓减生活压力,处事不骄不躁。提倡慢饮食、慢行走、慢工作、慢 娱乐 、慢恋爱等生活方式;凡是非急办不可的事,均可以放慢一拍,以培植精气。非静无以养气,非学无以成才。

2、淡滋味以护胃:不吸烟、不酗酒、不吸毒,饮食有度。不妄补,不贪腥,以素食为乐,远离垃圾食品。清心寡欲、心平气和乃人生之不药之药。妄食、贪食、偏食乃百病之根。“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口为 健康 之大门,出与入不可不慎。

3、低姿态以省心:上善若水;舌以柔存,齿以刚折。保持谦逊心态,低调做人,不争强斗胜,不炫耀自己。在生活上,不与人攀比。自求心安,自得其乐;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之上有能人。退一步做人,海阔天空;让三分处世,风平浪静。

4、高品味以怡情:善于品味人生、品味自然。培养 健康 的生活情趣,提倡雅生活、雅文化。让业余和退休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山色湖光。上有日月星辰,下有山水万物,大有天地宇宙,小有花草虫鱼,时有春夏秋冬,势有古往今来,皆有可观可乐之处,皆有可欣可赏之趣。

5、勤走动以健体:坚持适度运动,做到动静结合,乐于以步代车。多参加有利于 健康 的 娱乐 活动,牢记:无节制 游戏 绝对有害 健康 。 养生 之要:松则通,通则不痛;动则宣,宣则不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四体舒展,百脉通畅,身强体壮。

6、减负担以轻身:松静自然,恬淡虚无。凡事量力而行,崇尚简朴,杜绝奢华。简化生活程式,降低生活欲求。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善意的拒绝;不懂得放弃,就不懂得生活。世上事多干不完,世上钱多挣不完,世上官多做不完。自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7、顺四时以养精:秉持天人合一、人天和谐的理念,顺应自然运行的规律,适应四时天气的变化,节制使用空调,保证睡眠充足,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天无求于人,人有求于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无违四时,无违天和,则万物欣欣向荣,气充神安。

8、宽心胸以养神:保持心态平和,恬淡虚静;喜怒有度,不走极端。对周边的人事持仁爱、同情和包容的心态。多一分欢乐,多一分 健康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和谐。做人宽厚、待人宽容、处世宽松。无愧则心安,无私则心平,无欲则心静,无偏则心和。

吉教授强调:不妨生就是 养生

道家 养生 术,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显示了古人在 养生 方面的主动性和自信心。首重治未病的中医药 养生 学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原理,秉持人与天、人与人、人与物、身与心、动与静的阴阳大道,深刻地体现着医学和人类生存的终极价值。

健康 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是 社会 发展的动力,是国家文明的标志。 健康 是生命之本,生活方式是 健康 之本。

吉教授提出的 养生 理念,将有助于改善和优化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掌握 健康 之道。

吉教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中华传统文化,对儒家的中庸之道、贵和思想尤为推崇,对“庸”的解读相当精彩,希望能有机会专门聆听他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汉字之美”。

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吉教授讲的主题虽然是 健康 理念,但博古通今,*、经济、文化、 社会 、甚至战争、外交都有涉及,非常丰富,值得慢慢品味。

而他提出的八项建议,则需要我们运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情义人生#

对于吉教授提出的这些 养生 理念,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凡人书悟说说你的想法。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探索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其中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提出了体质养生法,即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以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本文将探讨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了解自己的体质

首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是进行体质养生的前提。黄帝内经将人体分为平和体、气虚体、阳虚体、阴虚体、痰湿体、湿热体、血瘀体、气郁体八种体质。不同的体质需要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因此了解自己的体质非常重要。

平和体养生法

平和体指的是体内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的体质。平和体的人应该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此外,平和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

气虚体养生法

气虚体指的是体内气血不足,容易疲乏乏力的体质。气虚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补气的食物,如黄豆、花生、黑枸杞等。此外,气虚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强体内气血循环。

阳虚体养生法

阳虚体指的是体内阳气不足,容易感到寒冷的体质。阳虚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牛肉等。此外,阳虚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增强体内阳气。

阴虚体养生法

阴虚体指的是体内阴液不足,容易感到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的体质。阴虚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如糯米、莲子、银耳等。此外,阴虚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可以增强体内阴液。

痰湿体养生法

痰湿体指的是体内湿气重、容易感到沉重、浑身不舒服的体质。痰湿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祛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荸荠等。此外,痰湿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以增强体内湿气的排出。

湿热体养生法

湿热体指的是体内湿气重、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瘙痒等症状的体质。湿热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苦瓜、黄瓜、芹菜等。此外,湿热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跳绳、爬山等,可以增强体内湿气的排出。

血瘀体养生法

血瘀体指的是体内血液循环不畅,容易感到身体僵硬、疼痛等症状的体质。血瘀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豆等。此外,血瘀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等,可以增强体内血液循环。

气郁体养生法

气郁体指的是体内气血不畅,容易感到心情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的体质。气郁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活血化瘀、调节情绪的食物,如巧克力、核桃、香蕉等。此外,气郁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打羽毛球、跳绳等,可以增强体内气血循环。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探索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其中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提出了体质养生法,即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以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本文将探讨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了解自己的体质

首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是进行体质养生的前提。黄帝内经将人体分为平和体、气虚体、阳虚体、阴虚体、痰湿体、湿热体、血瘀体、气郁体八种体质。不同的体质需要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因此了解自己的体质非常重要。

平和体养生法

平和体指的是体内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的体质。平和体的人应该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此外,平和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

气虚体养生法

气虚体指的是体内气血不足,容易疲乏乏力的体质。气虚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补气的食物,如黄豆、花生、黑枸杞等。此外,气虚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强体内气血循环。

阳虚体养生法

阳虚体指的是体内阳气不足,容易感到寒冷的体质。阳虚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牛肉等。此外,阳虚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增强体内阳气。

阴虚体养生法

阴虚体指的是体内阴液不足,容易感到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的体质。阴虚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如糯米、莲子、银耳等。此外,阴虚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可以增强体内阴液。

痰湿体养生法

痰湿体指的是体内湿气重、容易感到沉重、浑身不舒服的体质。痰湿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祛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荸荠等。此外,痰湿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以增强体内湿气的排出。

湿热体养生法

湿热体指的是体内湿气重、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瘙痒等症状的体质。湿热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苦瓜、黄瓜、芹菜等。此外,湿热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跳绳、爬山等,可以增强体内湿气的排出。

血瘀体养生法

血瘀体指的是体内血液循环不畅,容易感到身体僵硬、疼痛等症状的体质。血瘀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豆等。此外,血瘀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等,可以增强体内血液循环。

气郁体养生法

气郁体指的是体内气血不畅,容易感到心情抑郁、情绪低落等症状的体质。气郁体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活血化瘀、调节情绪的食物,如巧克力、核桃、香蕉等。此外,气郁体的人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如打羽毛球、跳绳等,可以增强体内气血循环。

历史上提出饮食养生理念的人是谁

历史上《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一系列的饮食养生理念,充分体现出饮食养生中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形神相即的哲学观念,以及医食同源,食养尽之的重要理念。

历史上提出饮食养生理念的人是谁

历史上《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一系列的饮食养生理念,充分体现出饮食养生中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形神相即的哲学观念,以及医食同源,食养尽之的重要理念。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