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护理学笔记养生
2024-03-20 00:06:23 责编:小OO
文档

简介:《中医护理学学习笔记》是2016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顺祥。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原则

养生护理原则
  养生护理要遵循“神形兼养”的原则,在实施中,把调摄精神与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护理原则相结合,制定出康复护理计划。
  “形神兼养”是以养神为主,特别是对于精神残疾的患者实用意义更大,中医养神采用养形调神,以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为原则,其实质是取动静结合来调和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促进机体康复。

  综合护理原则
  综合护理原则主要是针对不同病证进行综合施护,适用于病情复杂、老弱痼疾者,用单一康复方法不易奏效,遵循标本缓急的护理原则,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新病旧病等不同情况,制定出急则护标,缓则护本的康复护理计划。

  整体护理原则
  整体康复护理原则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念为基础,对康复对象进行身心全面的护理。包括以下三方面: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护理   遵照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的观点,康复护理必须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给予病人适当的护理〖例如〗。适应社会环境护理   对康复对象的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应该有所了解,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情志护理。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病情,克服内心的困扰,树立信心,适应社会。注重身、心全面护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护理康复对象时不仅要细心观 察病人的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以了解和判断内脏病变,而且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志变化,从而拟定出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
  因人、因证、因病程护理的原则
因 人 施 护   护理时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行为习惯、病情轻重、残疾程
度、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因 证 施 护   根据康复对象所患病证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因 病 程 施 护  主要是指康复对象在同一疾患的不同康复期,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适应病程中不同阶段的护理要求。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康复护理原则

养生护理原则
  养生护理要遵循“神形兼养”的原则,在实施中,把调摄精神与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护理原则相结合,制定出康复护理计划。
  “形神兼养”是以养神为主,特别是对于精神残疾的患者实用意义更大,中医养神采用养形调神,以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为原则,其实质是取动静结合来调和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促进机体康复。

  综合护理原则
  综合护理原则主要是针对不同病证进行综合施护,适用于病情复杂、老弱痼疾者,用单一康复方法不易奏效,遵循标本缓急的护理原则,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新病旧病等不同情况,制定出急则护标,缓则护本的康复护理计划。

  整体护理原则
  整体康复护理原则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念为基础,对康复对象进行身心全面的护理。包括以下三方面: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护理   遵照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的观点,康复护理必须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给予病人适当的护理〖例如〗。适应社会环境护理   对康复对象的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应该有所了解,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情志护理。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病情,克服内心的困扰,树立信心,适应社会。注重身、心全面护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护理康复对象时不仅要细心观 察病人的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以了解和判断内脏病变,而且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志变化,从而拟定出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
  因人、因证、因病程护理的原则
因 人 施 护   护理时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行为习惯、病情轻重、残疾程
度、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因 证 施 护   根据康复对象所患病证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因 病 程 施 护  主要是指康复对象在同一疾患的不同康复期,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以适应病程中不同阶段的护理要求。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原则——预防为主的护理原则

中医认为,阴阳和谐即是健康状态,阴阳失和即是疾病状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或保持健康状态即谓之养生、保健、治未病或叫预防医学。而改变疾病状态使之向健康状态转化的过程,称为治疗。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预防疾病,认为预防是积极的、主要的,相比之下,治疗则是被动的措施。
  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在护理中的应用
  预防疾病的发生,其护理内容包括:养生、情志调理、饮食调理、起居调理及药物调理等。总之,未病先防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养生方面,要调摄精神,适时起居,锻炼身体等。道家主张要清净无为、贵柔和返朴归真。儒家的养生思想则强调精神调摄、注意身体护养、倡导饮食卫生。
   调摄精神、情志舒畅、锻炼身体
   调节饮食、适时起居
   劳逸适度、睡眠充足
   适应气候变化,避免外邪侵袭
   药物预防与人工免疫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在发生疾病以后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护理工作的重点是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适宜的护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说明外邪侵入人体,如果不做及时处理,病邪就步步深入,侵犯内脏,病情愈来愈重,治疗就愈困难。所以,在护理和防治疾病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传变的途径,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准备。
  总之要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进行有效地治疗和护理,争取在疾病变化之前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向严重或恶化的方向发展,提出“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原则。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原则——预防为主的护理原则

中医认为,阴阳和谐即是健康状态,阴阳失和即是疾病状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或保持健康状态即谓之养生、保健、治未病或叫预防医学。而改变疾病状态使之向健康状态转化的过程,称为治疗。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预防疾病,认为预防是积极的、主要的,相比之下,治疗则是被动的措施。
  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在护理中的应用
  预防疾病的发生,其护理内容包括:养生、情志调理、饮食调理、起居调理及药物调理等。总之,未病先防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养生方面,要调摄精神,适时起居,锻炼身体等。道家主张要清净无为、贵柔和返朴归真。儒家的养生思想则强调精神调摄、注意身体护养、倡导饮食卫生。
   调摄精神、情志舒畅、锻炼身体
   调节饮食、适时起居
   劳逸适度、睡眠充足
   适应气候变化,避免外邪侵袭
   药物预防与人工免疫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在发生疾病以后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护理工作的重点是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适宜的护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说明外邪侵入人体,如果不做及时处理,病邪就步步深入,侵犯内脏,病情愈来愈重,治疗就愈困难。所以,在护理和防治疾病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传变的途径,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准备。
  总之要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进行有效地治疗和护理,争取在疾病变化之前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向严重或恶化的方向发展,提出“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原则。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原则——预防为主的护理原则

中医认为,阴阳和谐即是健康状态,阴阳失和即是疾病状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或保持健康状态即谓之养生、保健、治未病或叫预防医学。而改变疾病状态使之向健康状态转化的过程,称为治疗。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预防疾病,认为预防是积极的、主要的,相比之下,治疗则是被动的措施。
  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在护理中的应用
  预防疾病的发生,其护理内容包括:养生、情志调理、饮食调理、起居调理及药物调理等。总之,未病先防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养生方面,要调摄精神,适时起居,锻炼身体等。道家主张要清净无为、贵柔和返朴归真。儒家的养生思想则强调精神调摄、注意身体护养、倡导饮食卫生。
   调摄精神、情志舒畅、锻炼身体
   调节饮食、适时起居
   劳逸适度、睡眠充足
   适应气候变化,避免外邪侵袭
   药物预防与人工免疫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在发生疾病以后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护理工作的重点是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适宜的护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说明外邪侵入人体,如果不做及时处理,病邪就步步深入,侵犯内脏,病情愈来愈重,治疗就愈困难。所以,在护理和防治疾病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传变的途径,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准备。
  总之要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进行有效地治疗和护理,争取在疾病变化之前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向严重或恶化的方向发展,提出“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原则。

养生老中医笔记:一个穴位一碗粥,轻松帮你远离产后痛经烦恼

我曾经诊治过一位患者,她由于生小孩的时候大出血,留下了后遗症。以后每次来例假的时候,都痛得不行,而且还很难干净,用热水袋敷着才稍微舒服一点点。不仅如此,精力也没以前好了,而且腰膝酸软,一点重活都干不了,脸色看起来也很差。我给她诊断发现,她的痛经很明显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因为她的脉沉细无力,经血颜色很淡,很稀,连嘴唇颜色都是惨白惨白的。显然,和生育有很大的关系。

我当即给她针刺肾经上的复溜穴,配合气海穴。针了三次之后,她当月就没有痛经。三个疗程结束之后,例假完全正常了,经血也明显转红,体力也恢复了。原先一些腰酸背痛的症状都消失了。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复溜穴有这么强大的功效?其实,我们看看复溜穴的名字就知道了,“复溜”就是让血液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女性生产之后,体内还残留有大量的淤血。针刺复溜穴,可以刺激淤血尽快排出体外。而且,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医书上说:虚则补其母。身体虚弱了,按摩复溜穴就等于从经络上给身体输送营养了,没有副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全盘吸收。事实上,现在很多中医专家都把复溜穴当做六味地黄丸来用了,遇到有口干舌燥的时候,直接就按摩复溜穴,而不是去吃什么药。在针灸复溜穴的同时,再加上任脉上的气海穴,就等于双剑合璧,对于她因为分娩而导致的其他疾患也能够做到斩草除根,杜绝后患。

当然了,身体虚弱,光靠一个穴位功效很难有这么大。在治疗的同时,我还教给了她一道很好的补血养颜的药膳,也是从《红楼梦》里面看来的,这道药膳在贾府里面,那可是连“老祖宗”贾母也是难得一尝的,那就是:红糯米粥。这个粥需要的材料如今很容易找到,去超市一下子都可以买齐了,主要是:红糯米(也就是紫米)100克,枸杞10克,红枣10枚,冰糖20克。

事先将红糯米洗干净,浸泡五六个小时。做的时候,先在锅里面倒入适量的清水烧开。同时将红枣、枸杞都洗干净。水开之后,先将红糯米放进去,再次烧开之后,放入红枣,改中火。煮个20分钟之后,再放枸杞,然后调成小火,慢慢地熬上一个小时,成粥之后放上冰糖,就是一碗热乎乎,色香味俱全的红糯米粥了。

这里面,红枣和枸杞的作用相信不用多说了吧?最重要的是这个红糯米,清朝的时候,红糯米那可是上供之物,所以平民百姓很难吃到。这个米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心主血,所以说它能够滋补气血。贾母吃了一口,便送给了当时因为月经问题正在调养的王熙凤,可见当时的人是多么懂得 养生 啊!

我的那位患者每天晚上泡好红糯米,早上起来煮粥喝。据她说,不仅身体好了很多,连脸色都红润了,皮肤也变得光滑细腻呢。她很高兴,对我感激不尽。其实,这不过是体内脏腑器官状况转好了的外在表现而已。

这个粥的材料虽然好找,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个红糯米一定要选好,现在很多不良商贩为了赚钱,将一般的大米染成红色,这个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小心选购。

药膳虽然好,但终究只是补助的方式。像周尔晋老先生所说,人体自有大药库,我们有什么问题,还是得从经络上入手去调治。对于女性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淤血和炎症,复溜穴都是第一个应该想到的穴位,这个穴很好找,就在我们的脚后跟,太溪穴上面二寸的地方,先找到太溪穴,然后将两个大拇指并拢,放到太溪穴上,上面中间的点就是复溜穴了。

人体上的穴位多如牛毛,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每个穴位都有所属。只要我们摸清它们的规律,明白每条经络、每个穴位的功效,按图索骥,循经取穴,身体上绝大多数的小病都可以自行解决。平时没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多多按摩这些相应的穴位,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我们的指腹间消失无影。如此这般,又哪里用得着担心药苦、针痛、疾病磨人呢?

养生老中医笔记:一个穴位一碗粥,轻松帮你远离产后痛经烦恼

我曾经诊治过一位患者,她由于生小孩的时候大出血,留下了后遗症。以后每次来例假的时候,都痛得不行,而且还很难干净,用热水袋敷着才稍微舒服一点点。不仅如此,精力也没以前好了,而且腰膝酸软,一点重活都干不了,脸色看起来也很差。我给她诊断发现,她的痛经很明显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因为她的脉沉细无力,经血颜色很淡,很稀,连嘴唇颜色都是惨白惨白的。显然,和生育有很大的关系。

我当即给她针刺肾经上的复溜穴,配合气海穴。针了三次之后,她当月就没有痛经。三个疗程结束之后,例假完全正常了,经血也明显转红,体力也恢复了。原先一些腰酸背痛的症状都消失了。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复溜穴有这么强大的功效?其实,我们看看复溜穴的名字就知道了,“复溜”就是让血液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女性生产之后,体内还残留有大量的淤血。针刺复溜穴,可以刺激淤血尽快排出体外。而且,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医书上说:虚则补其母。身体虚弱了,按摩复溜穴就等于从经络上给身体输送营养了,没有副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全盘吸收。事实上,现在很多中医专家都把复溜穴当做六味地黄丸来用了,遇到有口干舌燥的时候,直接就按摩复溜穴,而不是去吃什么药。在针灸复溜穴的同时,再加上任脉上的气海穴,就等于双剑合璧,对于她因为分娩而导致的其他疾患也能够做到斩草除根,杜绝后患。

当然了,身体虚弱,光靠一个穴位功效很难有这么大。在治疗的同时,我还教给了她一道很好的补血养颜的药膳,也是从《红楼梦》里面看来的,这道药膳在贾府里面,那可是连“老祖宗”贾母也是难得一尝的,那就是:红糯米粥。这个粥需要的材料如今很容易找到,去超市一下子都可以买齐了,主要是:红糯米(也就是紫米)100克,枸杞10克,红枣10枚,冰糖20克。

事先将红糯米洗干净,浸泡五六个小时。做的时候,先在锅里面倒入适量的清水烧开。同时将红枣、枸杞都洗干净。水开之后,先将红糯米放进去,再次烧开之后,放入红枣,改中火。煮个20分钟之后,再放枸杞,然后调成小火,慢慢地熬上一个小时,成粥之后放上冰糖,就是一碗热乎乎,色香味俱全的红糯米粥了。

这里面,红枣和枸杞的作用相信不用多说了吧?最重要的是这个红糯米,清朝的时候,红糯米那可是上供之物,所以平民百姓很难吃到。这个米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心主血,所以说它能够滋补气血。贾母吃了一口,便送给了当时因为月经问题正在调养的王熙凤,可见当时的人是多么懂得 养生 啊!

我的那位患者每天晚上泡好红糯米,早上起来煮粥喝。据她说,不仅身体好了很多,连脸色都红润了,皮肤也变得光滑细腻呢。她很高兴,对我感激不尽。其实,这不过是体内脏腑器官状况转好了的外在表现而已。

这个粥的材料虽然好找,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个红糯米一定要选好,现在很多不良商贩为了赚钱,将一般的大米染成红色,这个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小心选购。

药膳虽然好,但终究只是补助的方式。像周尔晋老先生所说,人体自有大药库,我们有什么问题,还是得从经络上入手去调治。对于女性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淤血和炎症,复溜穴都是第一个应该想到的穴位,这个穴很好找,就在我们的脚后跟,太溪穴上面二寸的地方,先找到太溪穴,然后将两个大拇指并拢,放到太溪穴上,上面中间的点就是复溜穴了。

人体上的穴位多如牛毛,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每个穴位都有所属。只要我们摸清它们的规律,明白每条经络、每个穴位的功效,按图索骥,循经取穴,身体上绝大多数的小病都可以自行解决。平时没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多多按摩这些相应的穴位,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我们的指腹间消失无影。如此这般,又哪里用得着担心药苦、针痛、疾病磨人呢?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气功疗法

气功是祖国医药学宝贵的遗产之一,源于“导引”和“吐纳”,是一种自我锻炼的方法,可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调息(呼吸)、调心(意念)、调身(身体姿势)相结合的练气和练意的功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人体经络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精神安宁,邪去正存,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延年的功效。
  气*是指导病人用意念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以意引气,循经运行,增强元气,调和气血与脏腑功能,恢复病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

适应范围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能养(生)、能防(病)、能治(病)。
  ①气功养生:老弱病残者──摄生防病、治病强身。
  ②气功治病:常见病证──哮喘、心脏病、肺结核、高血压、肿瘤、溃疡病、神经衰弱。
  康复期──恢复元气、增强体质、巩固疗效、养生长寿。

气功的种类
  总的分为两大类:动功和静功
  ①动功
  特点:外动内静,动中求静,以导引运动、保健气功为主。
  练功时必须做肢体运动,以调身为主,即所谓“外练筋骨皮”,亦叫外功。如按摩拍打功。
  ②静功
  特点:外静内动、静中有动,以存想吐纳为主,练功时不做肢体运动,及“内练一口气”也叫“内功”。常见的内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站桩功等。
  从*和效果上分:四种类型
  ①静养功:以静养精气为主
  特点:是运用调息和调心帮助凝神聚气,使心静神宁,真气内养。如内养功、松静功等,运用低代谢产生高效能。
  ②体操型:以动练筋骨为主
  特点:通经活络、强健筋骨
  如:强壮功是把儒、道、佛三家用于呼吸养生的练功方法整理而成的一种*,侧重于调心。
  ③按摩型:以外动求内静
  特点:导引气血、扶正祛邪。如沐浴功,摩腹功、保健功等。
  ④自发型
  特点:内气运行、运动筋骨、壮骨强身。如自发五禽戏功、鹤翔桩、发动功。

练功三要素
  练功三要素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技能,首先要掌握练功三要素,即意念(调心)、呼吸(调息)、姿势(调身),这三要素是练好气功的要领。
  调身
  
调整练功的姿势,其目的是帮助入静,自然的、放松的姿态和动作是练好气功的先决条件,全身骨骼肌肉放松,姿势自然舒适,能增强机体内脏功能,可调整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分配,所以练功时要保持一定的姿势,而不同的*对练功的姿势亦有不同的要求。
  调身的要求:宽衣解带、舒适自然。分为行、站、坐、卧四种类型,常用的为坐、卧、站式。
   坐式:分为平坐式(方凳)、靠坐式(椅子)、散坐式(地上)、盘坐式等。
  一般选择高低(坐下后脚要落地,膝与椅平)宽平适宜的木椅或凳,身体端正,臀部放平,躯干与两腿垂直,稳坐于凳上,头略向前低,两腿分开,两足距离与两肩的宽度相等。两膝弯曲呈90°,足底着地,两关节自然弯曲放松,两手掌心向下,放于两大腿上,两目轻闭,微露一线之光,眼观鼻尖部,意守丹田,耳如不闻,口自然闭合,以鼻呼吸。
   卧式:有仰卧式和侧卧式两种
  ①仰卧式:人体取仰卧位,头颈部端正地枕于枕上,枕头高矮适宜,肩下垫高10cm的棉垫,使头部与上身成坡形高度,保持呼吸通畅,全身肌肉放松,两腿自然平伸并拢,两足尖向上,两上肢自然伸直,平放于两腿的外侧面,耳、目、口、鼻与坐式同。
  ②侧卧式:练功者取侧卧位(两侧均可,但以右侧为佳),头略向前倾,平稳地枕于枕上,枕头高低要适宜,上面的手臂掌心向下放于髋关节部位;下面的手臂平放于枕上,掌面向上,手的距离距头约6cm远,腰略向前曲,下面的腿自然伸直微弯曲,以舒适为度,上面的腿弯曲120°,放于下面的腿上。眼、耳、口、鼻同上。
   站式:有自然式、三园式、下按式之分。
  一般可选择空气新鲜,安静的地方,取立正姿势。头要正直,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膝微曲,两手臂微弯曲放于小腹前,掌心向下或向里;或放在*如抱球状,两手距离约3cm,以舒适自然不用力为度。
   行式:行走时胳膊前后摆动,前摩腹,后捶腰,并配合呼吸的一种方法。有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法。
  调整姿势是气功锻炼的第一步,姿势不正确会直接影响练功的效果,故前人指出:“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顺则气散乱”。强调姿势的重要性,初学者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调息
  
调息是自觉地调整控制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心,“息调则心定,心定则息越调”,乃心息相依也。调整呼吸是通向入静状态的桥梁,大多数气功*都是以调息入手,只有调息娴熟,才能达到应有的练功深度,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古人有“呼吸分明了却仙”的说法。
  调整呼吸与思想入静密切相关,柔和而匀长的呼吸,有助于精神的放松和宁静,而用意识调整呼吸的过程,就是使思念、意想单一化,排除杂念而入静的过程。调息的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随着练功深度的增加,逐步做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初练时要求自然,不要强求细、静、匀、长,而是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此外要选择空气新鲜、干湿冷暖适度的环境,鼻吸口呼或鼻吸鼻呼皆可。鼻塞不通者,可用两手拇指鱼际相对搓热,轻擦鼻两侧直至发热通气;或以拇食二指按揉迎香穴,如仍不通,也可用口呼口吸法,但口不可开大,只开启一小缝。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气功疗法

气功是祖国医药学宝贵的遗产之一,源于“导引”和“吐纳”,是一种自我锻炼的方法,可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调息(呼吸)、调心(意念)、调身(身体姿势)相结合的练气和练意的功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人体经络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精神安宁,邪去正存,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延年的功效。
  气*是指导病人用意念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以意引气,循经运行,增强元气,调和气血与脏腑功能,恢复病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

适应范围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能养(生)、能防(病)、能治(病)。
  ①气功养生:老弱病残者──摄生防病、治病强身。
  ②气功治病:常见病证──哮喘、心脏病、肺结核、高血压、肿瘤、溃疡病、神经衰弱。
  康复期──恢复元气、增强体质、巩固疗效、养生长寿。

气功的种类
  总的分为两大类:动功和静功
  ①动功
  特点:外动内静,动中求静,以导引运动、保健气功为主。
  练功时必须做肢体运动,以调身为主,即所谓“外练筋骨皮”,亦叫外功。如按摩拍打功。
  ②静功
  特点:外静内动、静中有动,以存想吐纳为主,练功时不做肢体运动,及“内练一口气”也叫“内功”。常见的内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站桩功等。
  从*和效果上分:四种类型
  ①静养功:以静养精气为主
  特点:是运用调息和调心帮助凝神聚气,使心静神宁,真气内养。如内养功、松静功等,运用低代谢产生高效能。
  ②体操型:以动练筋骨为主
  特点:通经活络、强健筋骨
  如:强壮功是把儒、道、佛三家用于呼吸养生的练功方法整理而成的一种*,侧重于调心。
  ③按摩型:以外动求内静
  特点:导引气血、扶正祛邪。如沐浴功,摩腹功、保健功等。
  ④自发型
  特点:内气运行、运动筋骨、壮骨强身。如自发五禽戏功、鹤翔桩、发动功。

练功三要素
  练功三要素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技能,首先要掌握练功三要素,即意念(调心)、呼吸(调息)、姿势(调身),这三要素是练好气功的要领。
  调身
  
调整练功的姿势,其目的是帮助入静,自然的、放松的姿态和动作是练好气功的先决条件,全身骨骼肌肉放松,姿势自然舒适,能增强机体内脏功能,可调整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分配,所以练功时要保持一定的姿势,而不同的*对练功的姿势亦有不同的要求。
  调身的要求:宽衣解带、舒适自然。分为行、站、坐、卧四种类型,常用的为坐、卧、站式。
   坐式:分为平坐式(方凳)、靠坐式(椅子)、散坐式(地上)、盘坐式等。
  一般选择高低(坐下后脚要落地,膝与椅平)宽平适宜的木椅或凳,身体端正,臀部放平,躯干与两腿垂直,稳坐于凳上,头略向前低,两腿分开,两足距离与两肩的宽度相等。两膝弯曲呈90°,足底着地,两关节自然弯曲放松,两手掌心向下,放于两大腿上,两目轻闭,微露一线之光,眼观鼻尖部,意守丹田,耳如不闻,口自然闭合,以鼻呼吸。
   卧式:有仰卧式和侧卧式两种
  ①仰卧式:人体取仰卧位,头颈部端正地枕于枕上,枕头高矮适宜,肩下垫高10cm的棉垫,使头部与上身成坡形高度,保持呼吸通畅,全身肌肉放松,两腿自然平伸并拢,两足尖向上,两上肢自然伸直,平放于两腿的外侧面,耳、目、口、鼻与坐式同。
  ②侧卧式:练功者取侧卧位(两侧均可,但以右侧为佳),头略向前倾,平稳地枕于枕上,枕头高低要适宜,上面的手臂掌心向下放于髋关节部位;下面的手臂平放于枕上,掌面向上,手的距离距头约6cm远,腰略向前曲,下面的腿自然伸直微弯曲,以舒适为度,上面的腿弯曲120°,放于下面的腿上。眼、耳、口、鼻同上。
   站式:有自然式、三园式、下按式之分。
  一般可选择空气新鲜,安静的地方,取立正姿势。头要正直,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膝微曲,两手臂微弯曲放于小腹前,掌心向下或向里;或放在*如抱球状,两手距离约3cm,以舒适自然不用力为度。
   行式:行走时胳膊前后摆动,前摩腹,后捶腰,并配合呼吸的一种方法。有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法。
  调整姿势是气功锻炼的第一步,姿势不正确会直接影响练功的效果,故前人指出:“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顺则气散乱”。强调姿势的重要性,初学者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调息
  
调息是自觉地调整控制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心,“息调则心定,心定则息越调”,乃心息相依也。调整呼吸是通向入静状态的桥梁,大多数气功*都是以调息入手,只有调息娴熟,才能达到应有的练功深度,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古人有“呼吸分明了却仙”的说法。
  调整呼吸与思想入静密切相关,柔和而匀长的呼吸,有助于精神的放松和宁静,而用意识调整呼吸的过程,就是使思念、意想单一化,排除杂念而入静的过程。调息的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随着练功深度的增加,逐步做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初练时要求自然,不要强求细、静、匀、长,而是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此外要选择空气新鲜、干湿冷暖适度的环境,鼻吸口呼或鼻吸鼻呼皆可。鼻塞不通者,可用两手拇指鱼际相对搓热,轻擦鼻两侧直至发热通气;或以拇食二指按揉迎香穴,如仍不通,也可用口呼口吸法,但口不可开大,只开启一小缝。

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有哪些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说白了,就是从每天的早中晚开始,按照时辰好好的生活,每个时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本末倒置,比如啊,早上的早饭时间是7点到9点,中饭的时间应该是11点到1点,晚饭的时间是五点到七点,按照时辰来进食调养,到了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呀进入睡梦中休息,不骄不躁,心态平和,饮食有度,起居有规律,这就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中医养生

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有哪些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说白了,就是从每天的早中晚开始,按照时辰好好的生活,每个时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本末倒置,比如啊,早上的早饭时间是7点到9点,中饭的时间应该是11点到1点,晚饭的时间是五点到七点,按照时辰来进食调养,到了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呀进入睡梦中休息,不骄不躁,心态平和,饮食有度,起居有规律,这就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中医养生

中医护理学基础:传统康复护理方

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除遵循一般住院病人的一般护理方法以外,还应在起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运动护理方面突出康复期护理特点。

  起居护理
  起居护理主要是指病人在恢复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必须保持安静整洁,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使病人心情舒畅,安心养病。

  饮食康复护理
  中医饮食康复护理的原则是以食代药,食药并重,强调以合理的饮食调养配 合疾病的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 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
  2 康复食谱
  康复食谱具有形神并重,养生保健等特点,可分为康复食疗和康复药膳食疗两大类。

  康复食疗食谱是根据辨证,因人、因时、因地选择粥谱、饮谱、食谱、菜谱。

心理康复护理法
  心理康复护理是通过治神、调神、护神、医心等治疗与护理手段,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的心理教育以及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

运动康复护理法
  运动康复护理法是对康复病人的行走、活动的护理,应按照康复治疗的规程进行。要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掌握动静结合的原则,做适当的运动健身,对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指导与护理。

康复功能训练护理
   根据病证训练护理
  对康复病人的功能训练,要根据病证和伤残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护理人员要指导和配合功能训练,使病人尽快能够生活自理,获得劳动的能力,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生活能力训练护理
  为了使伤残人员尽快独立生活和工作,在康复期就应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如起床、穿衣、洗脸、漱口、吃饭、解大小便等。
   职业训练护理
  此项训练是为病人恢复工作或更换新的工种做准备。
分  类方  法功  能创造性技能训练 如编织、刺绣、泥塑、制作工艺品等。  可以锻炼肌肉、关节功能和手的灵
活性,还能训练思维能力,唤起伤残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康复的信心。智力教育性训练 如阅读、绘画、书法、打字等。  可使伤残病人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记忆力。娱乐性职业训练 如弹奏乐器、下棋、打桥牌等。  不仅可以陶冶病人的情操,而且可
以训练其思维能力,有利于身心康复。

中医护理学基础:传统康复护理方

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除遵循一般住院病人的一般护理方法以外,还应在起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运动护理方面突出康复期护理特点。

  起居护理
  起居护理主要是指病人在恢复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必须保持安静整洁,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使病人心情舒畅,安心养病。

  饮食康复护理
  中医饮食康复护理的原则是以食代药,食药并重,强调以合理的饮食调养配 合疾病的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 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
  2 康复食谱
  康复食谱具有形神并重,养生保健等特点,可分为康复食疗和康复药膳食疗两大类。

  康复食疗食谱是根据辨证,因人、因时、因地选择粥谱、饮谱、食谱、菜谱。

心理康复护理法
  心理康复护理是通过治神、调神、护神、医心等治疗与护理手段,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的心理教育以及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

运动康复护理法
  运动康复护理法是对康复病人的行走、活动的护理,应按照康复治疗的规程进行。要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掌握动静结合的原则,做适当的运动健身,对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指导与护理。

康复功能训练护理
   根据病证训练护理
  对康复病人的功能训练,要根据病证和伤残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护理人员要指导和配合功能训练,使病人尽快能够生活自理,获得劳动的能力,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生活能力训练护理
  为了使伤残人员尽快独立生活和工作,在康复期就应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如起床、穿衣、洗脸、漱口、吃饭、解大小便等。
   职业训练护理
  此项训练是为病人恢复工作或更换新的工种做准备。
分  类方  法功  能创造性技能训练 如编织、刺绣、泥塑、制作工艺品等。  可以锻炼肌肉、关节功能和手的灵
活性,还能训练思维能力,唤起伤残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康复的信心。智力教育性训练 如阅读、绘画、书法、打字等。  可使伤残病人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记忆力。娱乐性职业训练 如弹奏乐器、下棋、打桥牌等。  不仅可以陶冶病人的情操,而且可
以训练其思维能力,有利于身心康复。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原则——三因制宜的

三因制宜护理是指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调节机体同外界环境的统一。疾病的发生发展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尤其因人体禀赋不同,对疾病的反应、变化和预后都不同,所以,在临证护理时要根据具体情况,也就是要根据季节气候、地区方域、人体素质(禀赋)等条件的不同,而做到知常达变,灵活运用。

  因时制宜护理

  因:根据。就是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随时调护。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确定保健、养生、用药、护理的原则称为因时制宜护理。

  四时气候变化是有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等规律的,人体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规律,在生理上则出现相应的改变。但气候变化如果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是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不能及时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在护理时就应根据季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

  因时制宜除了对季节不同的护理外,还要注意病人昼夜间的不同变化而给予不同的护理。一般疾病都是昼轻夜重。

  因人制宜护理

  就是要重视个体差异,病人有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患病时就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反应,因而在护理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护理措施。我国地域宽广,地理环境有显著差异,气候条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在疾病的表现上也不同,因此,在确定护理原则、保健及用药时要因地制宜。

  如南方夏季时间较长,天气炎热,小儿易患暑热证,护理时应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凉爽,宜多给西瓜、甘蔗、荸荠、绿豆汤、酸梅汤、各种果汁等清凉饮料。而北方冬季较长,天气寒冷干燥,小儿易患肺炎喘嗽,故须注意小儿的衣着要寒温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暖、湿润,避免汗出当风等。另外,有些疾病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称为地方性疾病。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原则——三因制宜的

三因制宜护理是指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调节机体同外界环境的统一。疾病的发生发展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尤其因人体禀赋不同,对疾病的反应、变化和预后都不同,所以,在临证护理时要根据具体情况,也就是要根据季节气候、地区方域、人体素质(禀赋)等条件的不同,而做到知常达变,灵活运用。

  因时制宜护理

  因:根据。就是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随时调护。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确定保健、养生、用药、护理的原则称为因时制宜护理。

  四时气候变化是有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等规律的,人体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规律,在生理上则出现相应的改变。但气候变化如果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是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不能及时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在护理时就应根据季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

  因时制宜除了对季节不同的护理外,还要注意病人昼夜间的不同变化而给予不同的护理。一般疾病都是昼轻夜重。

  因人制宜护理

  就是要重视个体差异,病人有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患病时就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反应,因而在护理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护理措施。我国地域宽广,地理环境有显著差异,气候条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在疾病的表现上也不同,因此,在确定护理原则、保健及用药时要因地制宜。

  如南方夏季时间较长,天气炎热,小儿易患暑热证,护理时应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凉爽,宜多给西瓜、甘蔗、荸荠、绿豆汤、酸梅汤、各种果汁等清凉饮料。而北方冬季较长,天气寒冷干燥,小儿易患肺炎喘嗽,故须注意小儿的衣着要寒温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暖、湿润,避免汗出当风等。另外,有些疾病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称为地方性疾病。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原则——三因制宜的

三因制宜护理是指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调节机体同外界环境的统一。疾病的发生发展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尤其因人体禀赋不同,对疾病的反应、变化和预后都不同,所以,在临证护理时要根据具体情况,也就是要根据季节气候、地区方域、人体素质(禀赋)等条件的不同,而做到知常达变,灵活运用。

  因时制宜护理

  因:根据。就是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随时调护。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确定保健、养生、用药、护理的原则称为因时制宜护理。

  四时气候变化是有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等规律的,人体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规律,在生理上则出现相应的改变。但气候变化如果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是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不能及时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在护理时就应根据季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

  因时制宜除了对季节不同的护理外,还要注意病人昼夜间的不同变化而给予不同的护理。一般疾病都是昼轻夜重。

  因人制宜护理

  就是要重视个体差异,病人有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患病时就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反应,因而在护理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护理措施。我国地域宽广,地理环境有显著差异,气候条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在疾病的表现上也不同,因此,在确定护理原则、保健及用药时要因地制宜。

  如南方夏季时间较长,天气炎热,小儿易患暑热证,护理时应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凉爽,宜多给西瓜、甘蔗、荸荠、绿豆汤、酸梅汤、各种果汁等清凉饮料。而北方冬季较长,天气寒冷干燥,小儿易患肺炎喘嗽,故须注意小儿的衣着要寒温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暖、湿润,避免汗出当风等。另外,有些疾病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称为地方性疾病。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原则——三因制宜的

三因制宜护理是指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调节机体同外界环境的统一。疾病的发生发展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尤其因人体禀赋不同,对疾病的反应、变化和预后都不同,所以,在临证护理时要根据具体情况,也就是要根据季节气候、地区方域、人体素质(禀赋)等条件的不同,而做到知常达变,灵活运用。

  因时制宜护理

  因:根据。就是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随时调护。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确定保健、养生、用药、护理的原则称为因时制宜护理。

  四时气候变化是有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等规律的,人体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规律,在生理上则出现相应的改变。但气候变化如果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是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不能及时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在护理时就应根据季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

  因时制宜除了对季节不同的护理外,还要注意病人昼夜间的不同变化而给予不同的护理。一般疾病都是昼轻夜重。

  因人制宜护理

  就是要重视个体差异,病人有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患病时就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反应,因而在护理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护理措施。我国地域宽广,地理环境有显著差异,气候条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在疾病的表现上也不同,因此,在确定护理原则、保健及用药时要因地制宜。

  如南方夏季时间较长,天气炎热,小儿易患暑热证,护理时应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凉爽,宜多给西瓜、甘蔗、荸荠、绿豆汤、酸梅汤、各种果汁等清凉饮料。而北方冬季较长,天气寒冷干燥,小儿易患肺炎喘嗽,故须注意小儿的衣着要寒温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暖、湿润,避免汗出当风等。另外,有些疾病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称为地方性疾病。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