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重庆工商大学标志
2024-03-20 00:32:39 责编:小OO
文档

重庆工商大学(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位于中国重庆市,是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一所公办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重庆市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庆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和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为“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单位。学校源出两脉,一脉为1952年创办的重庆机电工业学校,1978年,创立渝州大学;一脉为1963年成立的重庆财贸干部学校,1987年以重庆财贸学校为基础,设立重庆商学院。2002年两脉合并,组建重庆工商大学。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南岸校区(含兰花湖片区)、江北校区2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390.8亩,建筑面积106.4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99661.57万元;有全日制在校生共31256人,教职工2494人,专任教师1803人;设有教学学院18个,开办本科专业8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图书馆藏书335.8万册,中外文电子书239.4万册,电子期刊139.4万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重庆工商大学的文化传统

整个标志外形为圆形结构,好似一枚金币的造型,体现了工商的概念;又似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用生命的源泉——太阳,暗喻学校是知识的缔造者。

重庆工商大学位于两江的汇合处,重庆又名山城、渝都、雾都、桥都,画面的中心图案由山字和水字的变体构成,体现其地理位置所在,同时也表明学校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标志中的“水”字像被廊桥相隔由两部分组成,后浪推前浪,象征着学校发展突破、不断进取,学生青出于蓝甚于蓝。交汇的水纹好似中国的“福结”,寓意两校合并吉祥如意。“水”字还似无数双手托起学校的明天,齐心协力建设好重庆工商大学。“山”字的造型由六条参差不齐的垂直平行线与六条交汇的水纹组成,代表学校是以经、管、文为主,法、理、工等学科渗透的多学科性大学。每条垂直线都像帆船,隐喻“一帆风顺”,也显示了师生众志成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雄姿;同时也希望同学们扬起理想的风帆,遨游知识的海洋。整体上看,“山”字的造型好似一本开启的书,一是表达学校的属性特征,同时也表达了开卷有益的理念。

重庆工商大学的标志由蓝色和白色构成。蓝色代表海洋的深邃、博大的天空、具有最大的包容性。白色代表纯洁、单纯与光明,表明学校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图与底对比鲜明,代表一种理性与思考,寓意知识的深邃与博大。 大路漫漫,其修远长

作词:谢安庆

作曲:付林

从昨天走到今天,坚实的脚步留在路上,留在路上

从今天走向明天,坚定的方向刻在心上,刻在心上

山城魂铸就执着,两江水激荡理想

上下求索,兴我工商

大路漫漫,其修远长,其修远长

让厚德博学的种子,把巴渝沃土中生根成长,生根成长

让求是创新的硕果,在华夏大地上到处飘香,到处飘香

用实践书写历史,用智慧建造殿堂

培育栋梁,富国兴邦

大路漫漫,其修远长,其修远长 厚德博学 求是创新

厚德:厚,增强、厚重。德:道德、品行。“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大地平坦铺展,顺承天道(规律)而动;君子(有德之人)应效法大地,以无比深厚的德行来承担重大的历史责任。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云:“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故“德”包括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一般通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概念作为评价“德”的标准。校训中的“德”,指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  博学:博,多、广、宽、厚。学:学问、学识。“博学”指具有广博的学问学识。“博学”语出《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学问学识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技能。高校师生都应学问广博,在专攻某一专业的同时广博地拓展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的知识面,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  “厚德博学”的基本涵义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它要求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人品和才学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求是:求,探索、寻求。是,真实、正确。“求是”是实事求是的省称,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谓做学问要根据事实、实证,求索真知或正确结论。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意为从实际出发研究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校训中的“求是”,着重倡导一种学习、研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创新:创,开始(做)。新,初生之物,与旧相对。创新,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见解或方法。《尚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所大学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不墨守成规,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明或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方法。   “求是创新”要求学校的组员,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取,发现新问题,建立新理论,创造新业绩。 校风:爱国、诚信、和谐、奋进

学风:勤学善思,求真笃行

教风:明德循理,精业育才

重庆工商大学的文化传统

整个标志外形为圆形结构,好似一枚金币的造型,体现了工商的概念;又似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用生命的源泉——太阳,暗喻学校是知识的缔造者。

重庆工商大学位于两江的汇合处,重庆又名山城、渝都、雾都、桥都,画面的中心图案由山字和水字的变体构成,体现其地理位置所在,同时也表明学校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标志中的“水”字像被廊桥相隔由两部分组成,后浪推前浪,象征着学校发展突破、不断进取,学生青出于蓝甚于蓝。交汇的水纹好似中国的“福结”,寓意两校合并吉祥如意。“水”字还似无数双手托起学校的明天,齐心协力建设好重庆工商大学。“山”字的造型由六条参差不齐的垂直平行线与六条交汇的水纹组成,代表学校是以经、管、文为主,法、理、工等学科渗透的多学科性大学。每条垂直线都像帆船,隐喻“一帆风顺”,也显示了师生众志成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雄姿;同时也希望同学们扬起理想的风帆,遨游知识的海洋。整体上看,“山”字的造型好似一本开启的书,一是表达学校的属性特征,同时也表达了开卷有益的理念。

重庆工商大学的标志由蓝色和白色构成。蓝色代表海洋的深邃、博大的天空、具有最大的包容性。白色代表纯洁、单纯与光明,表明学校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图与底对比鲜明,代表一种理性与思考,寓意知识的深邃与博大。 大路漫漫,其修远长

作词:谢安庆

作曲:付林

从昨天走到今天,坚实的脚步留在路上,留在路上

从今天走向明天,坚定的方向刻在心上,刻在心上

山城魂铸就执着,两江水激荡理想

上下求索,兴我工商

大路漫漫,其修远长,其修远长

让厚德博学的种子,把巴渝沃土中生根成长,生根成长

让求是创新的硕果,在华夏大地上到处飘香,到处飘香

用实践书写历史,用智慧建造殿堂

培育栋梁,富国兴邦

大路漫漫,其修远长,其修远长 厚德博学 求是创新

厚德:厚,增强、厚重。德:道德、品行。“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大地平坦铺展,顺承天道(规律)而动;君子(有德之人)应效法大地,以无比深厚的德行来承担重大的历史责任。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云:“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故“德”包括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一般通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概念作为评价“德”的标准。校训中的“德”,指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  博学:博,多、广、宽、厚。学:学问、学识。“博学”指具有广博的学问学识。“博学”语出《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学问学识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技能。高校师生都应学问广博,在专攻某一专业的同时广博地拓展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的知识面,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  “厚德博学”的基本涵义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它要求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人品和才学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求是:求,探索、寻求。是,真实、正确。“求是”是实事求是的省称,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谓做学问要根据事实、实证,求索真知或正确结论。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意为从实际出发研究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校训中的“求是”,着重倡导一种学习、研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创新:创,开始(做)。新,初生之物,与旧相对。创新,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见解或方法。《尚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所大学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不墨守成规,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明或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方法。   “求是创新”要求学校的组员,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取,发现新问题,建立新理论,创造新业绩。 校风:爱国、诚信、和谐、奋进

学风:勤学善思,求真笃行

教风:明德循理,精业育才

重庆工商大学的文化传统

整个标志外形为圆形结构,好似一枚金币的造型,体现了工商的概念;又似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用生命的源泉——太阳,暗喻学校是知识的缔造者。

重庆工商大学位于两江的汇合处,重庆又名山城、渝都、雾都、桥都,画面的中心图案由山字和水字的变体构成,体现其地理位置所在,同时也表明学校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标志中的“水”字像被廊桥相隔由两部分组成,后浪推前浪,象征着学校发展突破、不断进取,学生青出于蓝甚于蓝。交汇的水纹好似中国的“福结”,寓意两校合并吉祥如意。“水”字还似无数双手托起学校的明天,齐心协力建设好重庆工商大学。“山”字的造型由六条参差不齐的垂直平行线与六条交汇的水纹组成,代表学校是以经、管、文为主,法、理、工等学科渗透的多学科性大学。每条垂直线都像帆船,隐喻“一帆风顺”,也显示了师生众志成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雄姿;同时也希望同学们扬起理想的风帆,遨游知识的海洋。整体上看,“山”字的造型好似一本开启的书,一是表达学校的属性特征,同时也表达了开卷有益的理念。

重庆工商大学的标志由蓝色和白色构成。蓝色代表海洋的深邃、博大的天空、具有最大的包容性。白色代表纯洁、单纯与光明,表明学校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图与底对比鲜明,代表一种理性与思考,寓意知识的深邃与博大。 大路漫漫,其修远长

作词:谢安庆

作曲:付林

从昨天走到今天,坚实的脚步留在路上,留在路上

从今天走向明天,坚定的方向刻在心上,刻在心上

山城魂铸就执着,两江水激荡理想

上下求索,兴我工商

大路漫漫,其修远长,其修远长

让厚德博学的种子,把巴渝沃土中生根成长,生根成长

让求是创新的硕果,在华夏大地上到处飘香,到处飘香

用实践书写历史,用智慧建造殿堂

培育栋梁,富国兴邦

大路漫漫,其修远长,其修远长 厚德博学 求是创新

厚德:厚,增强、厚重。德:道德、品行。“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大地平坦铺展,顺承天道(规律)而动;君子(有德之人)应效法大地,以无比深厚的德行来承担重大的历史责任。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云:“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故“德”包括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一般通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概念作为评价“德”的标准。校训中的“德”,指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  博学:博,多、广、宽、厚。学:学问、学识。“博学”指具有广博的学问学识。“博学”语出《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学问学识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技能。高校师生都应学问广博,在专攻某一专业的同时广博地拓展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的知识面,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  “厚德博学”的基本涵义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它要求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人品和才学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求是:求,探索、寻求。是,真实、正确。“求是”是实事求是的省称,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谓做学问要根据事实、实证,求索真知或正确结论。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意为从实际出发研究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校训中的“求是”,着重倡导一种学习、研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创新:创,开始(做)。新,初生之物,与旧相对。创新,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见解或方法。《尚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所大学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不墨守成规,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明或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方法。   “求是创新”要求学校的组员,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取,发现新问题,建立新理论,创造新业绩。 校风:爱国、诚信、和谐、奋进

学风:勤学善思,求真笃行

教风:明德循理,精业育才

重庆工商大学的文化传统

整个标志外形为圆形结构,好似一枚金币的造型,体现了工商的概念;又似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用生命的源泉——太阳,暗喻学校是知识的缔造者。

重庆工商大学位于两江的汇合处,重庆又名山城、渝都、雾都、桥都,画面的中心图案由山字和水字的变体构成,体现其地理位置所在,同时也表明学校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标志中的“水”字像被廊桥相隔由两部分组成,后浪推前浪,象征着学校发展突破、不断进取,学生青出于蓝甚于蓝。交汇的水纹好似中国的“福结”,寓意两校合并吉祥如意。“水”字还似无数双手托起学校的明天,齐心协力建设好重庆工商大学。“山”字的造型由六条参差不齐的垂直平行线与六条交汇的水纹组成,代表学校是以经、管、文为主,法、理、工等学科渗透的多学科性大学。每条垂直线都像帆船,隐喻“一帆风顺”,也显示了师生众志成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雄姿;同时也希望同学们扬起理想的风帆,遨游知识的海洋。整体上看,“山”字的造型好似一本开启的书,一是表达学校的属性特征,同时也表达了开卷有益的理念。

重庆工商大学的标志由蓝色和白色构成。蓝色代表海洋的深邃、博大的天空、具有最大的包容性。白色代表纯洁、单纯与光明,表明学校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图与底对比鲜明,代表一种理性与思考,寓意知识的深邃与博大。 大路漫漫,其修远长

作词:谢安庆

作曲:付林

从昨天走到今天,坚实的脚步留在路上,留在路上

从今天走向明天,坚定的方向刻在心上,刻在心上

山城魂铸就执着,两江水激荡理想

上下求索,兴我工商

大路漫漫,其修远长,其修远长

让厚德博学的种子,把巴渝沃土中生根成长,生根成长

让求是创新的硕果,在华夏大地上到处飘香,到处飘香

用实践书写历史,用智慧建造殿堂

培育栋梁,富国兴邦

大路漫漫,其修远长,其修远长 厚德博学 求是创新

厚德:厚,增强、厚重。德:道德、品行。“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大地平坦铺展,顺承天道(规律)而动;君子(有德之人)应效法大地,以无比深厚的德行来承担重大的历史责任。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云:“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故“德”包括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一般通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概念作为评价“德”的标准。校训中的“德”,指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  博学:博,多、广、宽、厚。学:学问、学识。“博学”指具有广博的学问学识。“博学”语出《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学问学识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技能。高校师生都应学问广博,在专攻某一专业的同时广博地拓展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的知识面,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  “厚德博学”的基本涵义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它要求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人品和才学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求是:求,探索、寻求。是,真实、正确。“求是”是实事求是的省称,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谓做学问要根据事实、实证,求索真知或正确结论。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意为从实际出发研究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校训中的“求是”,着重倡导一种学习、研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创新:创,开始(做)。新,初生之物,与旧相对。创新,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见解或方法。《尚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所大学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不墨守成规,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明或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方法。   “求是创新”要求学校的组员,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取,发现新问题,建立新理论,创造新业绩。 校风:爱国、诚信、和谐、奋进

学风:勤学善思,求真笃行

教风:明德循理,精业育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