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什么时候合适养
2024-03-20 00:30:34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属阴。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顺应四时适环境,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也要保养阴气。

这就要求人们的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适时调理。如在作息上要“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就连蔬菜瓜果的食用也要顺应季节*化。

春天,养生的方法:

1、多到户外,长养生机

踏青去。春暖花开,阳光灿烂,大地一片生机。经过了一个严冬的蛰藏,人们就应该多到公园,多到郊外,到高山、海边、河畔、旷野……去踏青、去春游、去放风筝、去呼吸新鲜空气。

我们一起做运动。可以选择骑车、快走、跑步、爬山、打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春天大自然的生机,长养人体的生气,激发人体生命活力,帮助人们走出严冬,融入到春天生机勃勃的状态中去。

2、摆脱春困,充满生气。

人体由冬寒进入春温,由“冬藏”转入“春生”,这样气血运行偏于外,可能导致心脑相对缺血,所以使人发困。

多平卧,免春困。因为平卧时,血就会充分流到肝内(“卧则血归于肝”),肝的气血充足、

气血条达,心脑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决。中医认为肝管理人体气血的分配,所以养好肝就可以耐受疲劳,春天就不会发困。

春茶提神。春茶是让人有生气的好饮料。

此外,人参炖鸡或黄芪炖肉,可以益气养肝,帮助我们走出春困低谷。

3、心情愉快,朝气蓬勃

拒绝抑郁,远离沉闷。冬天天气严寒、气候阴冷,人的心情容易沉闷、压抑;到了春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就应该拒绝抑郁,远离沉闷,使心情愉快起来。

朝气蓬勃。多和人说笑,多去赏花以悦目,心情就会愉快,才会有朝气,有朝气才有生气,五脏才有活力。

春天重在养阳。切莫错过春天养阳这一大好时机。

生命的火种——阳气。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天上没有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属阴。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顺应四时适环境,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也要保养阴气。

这就要求人们的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适时调理。如在作息上要“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就连蔬菜瓜果的食用也要顺应季节*化。

春天,养生的方法:

1、多到户外,长养生机

踏青去。春暖花开,阳光灿烂,大地一片生机。经过了一个严冬的蛰藏,人们就应该多到公园,多到郊外,到高山、海边、河畔、旷野……去踏青、去春游、去放风筝、去呼吸新鲜空气。

我们一起做运动。可以选择骑车、快走、跑步、爬山、打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春天大自然的生机,长养人体的生气,激发人体生命活力,帮助人们走出严冬,融入到春天生机勃勃的状态中去。

2、摆脱春困,充满生气。

人体由冬寒进入春温,由“冬藏”转入“春生”,这样气血运行偏于外,可能导致心脑相对缺血,所以使人发困。

多平卧,免春困。因为平卧时,血就会充分流到肝内(“卧则血归于肝”),肝的气血充足、

气血条达,心脑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决。中医认为肝管理人体气血的分配,所以养好肝就可以耐受疲劳,春天就不会发困。

春茶提神。春茶是让人有生气的好饮料。

此外,人参炖鸡或黄芪炖肉,可以益气养肝,帮助我们走出春困低谷。

3、心情愉快,朝气蓬勃

拒绝抑郁,远离沉闷。冬天天气严寒、气候阴冷,人的心情容易沉闷、压抑;到了春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就应该拒绝抑郁,远离沉闷,使心情愉快起来。

朝气蓬勃。多和人说笑,多去赏花以悦目,心情就会愉快,才会有朝气,有朝气才有生气,五脏才有活力。

春天重在养阳。切莫错过春天养阳这一大好时机。

生命的火种——阳气。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天上没有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

中医四季养生

四季 养生

1.春季 养生 ——春应肝而 养生

春季是历代 养生 家都非常重视的季节。《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所以,春季尤其要注意调养肝。春季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气。此外,春天阳气升,春天的药膳调养,要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人体正气。

(1)情志宜平和 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春季肝阳易动,人易急躁发怒,因此要驾驭和*好自己的情绪,预防体内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所以,春季应保持心情舒畅,顺应肝调达之性,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的保健目的。首先,人们应克制情绪,以免伤肝。

(2)饮食宜清淡 春季 养生 饮食宜清淡,应选择既利阳气升发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蜂蜜等,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如春笋、菠菜、韭菜等,以利体内积热的散发。春季还应控制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

(3)运动要科学 春天,冰雪消融,万木吐绿,是生发的季节。人们应早睡早起,适当锻炼。春天时,树林、江河、湖边的阳气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锻炼犹如一剂活血驱邪药,有利于吐故纳新,是痰湿体质人的良药。人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或漫步于芳草小径,或疾行于河畔林间,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对 健康 十分有利。

2.夏季 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很多人在夏季易疲劳、出汗、心烦、食欲不振、昏昏欲睡,甚至会中暑、腹泻。因此,夏季要注意保养,尤其注意在以下五个方面要把握好。

(1)注意精神放松。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所以,放松而安静的心境是夏季保健的前提条件。切忌遇事要冷静,心情要平和,安和宁静的心情有助于防止心火内生,解除烦躁。

(2)注意饮食清淡。 在饮食安排上,要力求清淡、可口,多食新鲜蔬菜、时令水果等,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多食用绿豆、苦瓜、黄瓜、芹菜、西瓜、西红柿藕、莲子、丝瓜、冬瓜等。解渴应多饮开水,此外,将绿豆、菊花、金银花等煮汤或泡茶喝,既可适时补充因出汗消耗的水分,又可清热解毒,安躁除烦。

(3)注意居室凉爽。 夏天的致病因素固然首先来自“暑”所以最好多居凉爽通风之处。居住的房间早晚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应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适当开空调风扇,但要避免过凉。

(4)注意适当锻炼。 夏练三伏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但夏季炎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夏季锻炼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在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开放场所进行。

(5)注意睡眠充足。 夏夜炎热,难以入睡,或半夜易醒。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即早睡早起,按时入睡;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及时补充睡眠。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活动,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3.秋季 养生 ——秋应肺而养收

预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则。

(1)谨慎起居。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但起床时不宜过猛过急,可适当再赖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2)滋阴润肺。 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加上秋季食物品种丰富,故应管住嘴,以免伤及肠胃。秋燥易伤津液,秋季以肺脏当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原则。《素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而多数蔬菜、水果等有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效。少食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助燥伤阴。另外还应“增酸”,多食芝麻、核桃、蜂蜜、莲子、百合、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如柑、山楂等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年轻人可以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比如水鸭、鱼虾、藕、大白菜、萝卜、蘑菇等。

(3)预防秋燥。空气中的湿度小,气候干燥,易使人出现皮肤紧绷、干裂、脱屑、毛发脱落、口唇干裂、咽痛、便秘等症状。因此,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饮用时要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为防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膏。

(4)动静适宜。秋季天高气爽,空气清新,坚持适当的 体育 运动,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冷刺激的防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所以要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锻炼时要适时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二防运损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秋季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损耗津液。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做操等,使周微微汗出即可。

(5)调达情志。 一般来说,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烦躁或悲愁伤感,所以秋季 养生 更要注意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以温顺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多外出观赏风景,听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可使忧愁顿消,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增强抗病能力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春捂秋冻”。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要加强防寒锻炼。气温下降时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斩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4.冬季 养生 ——冬应肾而养藏

冬三月,水冰地坼,天寒地冻。冬天围绕一个什么字呢?藏!

(1)冬季的着装尤其要注意,切不可因着装单薄而受凉,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乐。其时节改变情绪,调摄身心的基本方法就是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不宜起的过早,以免扰乱阳气。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还应选择顺应冬季的运动项目,运动之后能使身体出些许微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持心情愉快,使精、气、神得以内收。

(2)饮食方面,从冬天来讲,要养肾,冬天应肾,养肾的东西都要咸如肾,用一些咸的、干温热的东西来养肾。冬天大家都知道吃狗肉,羊肉,暖性的,有一点肉,有一点咸味。要根据季节吃这个东西。这是藏。有的人阳气天生就不足,特别怕冷,特别是女性,到冬天手脚冷,应该是养血,养了血以后,弄一些利心脉的,到四肢去,这样更容易养血了。所以中医里面,用当归,是温的,苦甘温的东西,用当归来养血,是温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都是温养的。

(3)“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天气虽然寒冷,但是仍应坚持健身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对肌体一年的 健康 都大有益处。人们在冬季多闭户不出,动的少,精神也萎靡,食欲也增加,结果会长出一身赘肉,而活力却大为降低。坚持冬练,增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气候环境之间取得平衡,以适应寒冷的刺激,增强造血功能和坑病能力。冬季运动有助于预防大脑衰老。 体育 运动可以使人体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从而使脑血管中的血流量增加,提高脑细胞的供氧量,减轻大脑疲劳。

中医四季养生

四季 养生

1.春季 养生 ——春应肝而 养生

春季是历代 养生 家都非常重视的季节。《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所以,春季尤其要注意调养肝。春季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气。此外,春天阳气升,春天的药膳调养,要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人体正气。

(1)情志宜平和 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春季肝阳易动,人易急躁发怒,因此要驾驭和*好自己的情绪,预防体内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所以,春季应保持心情舒畅,顺应肝调达之性,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的保健目的。首先,人们应克制情绪,以免伤肝。

(2)饮食宜清淡 春季 养生 饮食宜清淡,应选择既利阳气升发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蜂蜜等,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如春笋、菠菜、韭菜等,以利体内积热的散发。春季还应控制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

(3)运动要科学 春天,冰雪消融,万木吐绿,是生发的季节。人们应早睡早起,适当锻炼。春天时,树林、江河、湖边的阳气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锻炼犹如一剂活血驱邪药,有利于吐故纳新,是痰湿体质人的良药。人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或漫步于芳草小径,或疾行于河畔林间,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对 健康 十分有利。

2.夏季 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很多人在夏季易疲劳、出汗、心烦、食欲不振、昏昏欲睡,甚至会中暑、腹泻。因此,夏季要注意保养,尤其注意在以下五个方面要把握好。

(1)注意精神放松。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所以,放松而安静的心境是夏季保健的前提条件。切忌遇事要冷静,心情要平和,安和宁静的心情有助于防止心火内生,解除烦躁。

(2)注意饮食清淡。 在饮食安排上,要力求清淡、可口,多食新鲜蔬菜、时令水果等,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多食用绿豆、苦瓜、黄瓜、芹菜、西瓜、西红柿藕、莲子、丝瓜、冬瓜等。解渴应多饮开水,此外,将绿豆、菊花、金银花等煮汤或泡茶喝,既可适时补充因出汗消耗的水分,又可清热解毒,安躁除烦。

(3)注意居室凉爽。 夏天的致病因素固然首先来自“暑”所以最好多居凉爽通风之处。居住的房间早晚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应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适当开空调风扇,但要避免过凉。

(4)注意适当锻炼。 夏练三伏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但夏季炎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夏季锻炼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在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开放场所进行。

(5)注意睡眠充足。 夏夜炎热,难以入睡,或半夜易醒。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即早睡早起,按时入睡;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及时补充睡眠。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活动,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3.秋季 养生 ——秋应肺而养收

预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则。

(1)谨慎起居。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但起床时不宜过猛过急,可适当再赖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2)滋阴润肺。 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加上秋季食物品种丰富,故应管住嘴,以免伤及肠胃。秋燥易伤津液,秋季以肺脏当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原则。《素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而多数蔬菜、水果等有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效。少食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助燥伤阴。另外还应“增酸”,多食芝麻、核桃、蜂蜜、莲子、百合、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如柑、山楂等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年轻人可以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比如水鸭、鱼虾、藕、大白菜、萝卜、蘑菇等。

(3)预防秋燥。空气中的湿度小,气候干燥,易使人出现皮肤紧绷、干裂、脱屑、毛发脱落、口唇干裂、咽痛、便秘等症状。因此,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饮用时要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为防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膏。

(4)动静适宜。秋季天高气爽,空气清新,坚持适当的 体育 运动,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冷刺激的防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所以要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锻炼时要适时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二防运损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秋季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损耗津液。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做操等,使周微微汗出即可。

(5)调达情志。 一般来说,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烦躁或悲愁伤感,所以秋季 养生 更要注意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以温顺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多外出观赏风景,听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可使忧愁顿消,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增强抗病能力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春捂秋冻”。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要加强防寒锻炼。气温下降时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斩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4.冬季 养生 ——冬应肾而养藏

冬三月,水冰地坼,天寒地冻。冬天围绕一个什么字呢?藏!

(1)冬季的着装尤其要注意,切不可因着装单薄而受凉,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乐。其时节改变情绪,调摄身心的基本方法就是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不宜起的过早,以免扰乱阳气。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还应选择顺应冬季的运动项目,运动之后能使身体出些许微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持心情愉快,使精、气、神得以内收。

(2)饮食方面,从冬天来讲,要养肾,冬天应肾,养肾的东西都要咸如肾,用一些咸的、干温热的东西来养肾。冬天大家都知道吃狗肉,羊肉,暖性的,有一点肉,有一点咸味。要根据季节吃这个东西。这是藏。有的人阳气天生就不足,特别怕冷,特别是女性,到冬天手脚冷,应该是养血,养了血以后,弄一些利心脉的,到四肢去,这样更容易养血了。所以中医里面,用当归,是温的,苦甘温的东西,用当归来养血,是温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都是温养的。

(3)“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天气虽然寒冷,但是仍应坚持健身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对肌体一年的 健康 都大有益处。人们在冬季多闭户不出,动的少,精神也萎靡,食欲也增加,结果会长出一身赘肉,而活力却大为降低。坚持冬练,增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气候环境之间取得平衡,以适应寒冷的刺激,增强造血功能和坑病能力。冬季运动有助于预防大脑衰老。 体育 运动可以使人体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从而使脑血管中的血流量增加,提高脑细胞的供氧量,减轻大脑疲劳。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来养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

春季

春季养生保健的佳品为芹菜。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其香味能健脾,增加食欲。常食用可促进 儿童 生长发育。芹菜性味甘凉,可治疗高血压。

夏季

夏季要面临着暴雨天气,应从生活起居来养生保健。饮食要祛湿防病,如少食用烧鸭烧鹅、牛羊肉;穿衣应选择质地干爽·透气性的面料,如亚*物;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衣服被子要常拿出太阳底下晒,要及时增减衣物,不要淋雨,切记防受寒;出行要做好防雨避雷 措施 。

秋季

秋季乃养生保健之最适季节。首先要调饮食,可喝些绿豆汤,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也可食用鱼、泥鳅等肉类;其次要祛暑热,勿于烈日下暴晒,要及时补充水份,可多喝些淡盐水、菊花茶、酸梅汤等清凉饮料;其三要防风寒,开空调或风扇不应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最后要注意睡眠充足,要注意劳逸结合,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一定要午睡,哪怕时间很短。

冬季

冬季进补。但不要地域不分‘滥补’,辩证不清‘乱补’,老少不辨‘蛮补’及无虚盲目‘求补’。冬季可食用些北、血豆腐、北菇加山药、胡萝卜等。

  中医四季养生

一年四季的气候轮换,自然状况改变之下,人们的生理状况也会受影响。在不同的时节,我们需要摄取不同的养分来补充身体的需求,一年四季,你的餐单也要跟着换不停。 中医认为世界事物并非独立分离的,而是处于相互和谐状态。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及规律有独特的见解;他们以一个整体观来认识世界,更创立阴阳、五行理论去解释各种复杂现象。而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属于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环境气候所影响,相应地也会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应。举例如不同季节,身体脉搏现象,包括节奏、速度、搏动量、张力方面都有转变。春天偏向弦脉,脉管张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脉,脉势盛大骤来骤去;秋天偏向浮脉,手指轻按皮肤表面即能清楚触到搏动;冬天偏向沉脉,轻按不明显,要重按才能感到脉动起伏。一般在辨症时,中医师都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另外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有季节性;春天好发温病;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症;冬天有冻伤。由此,我们需要作出不同的饮食调整。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 大寒 、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 方法 、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说情志

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戒私欲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远房室

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现在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现在的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现在市面上卖的药酒例如“妙沁药酒”“鸿毛药酒”这两种药酒比较得到社会的信赖。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来养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

春季

春季养生保健的佳品为芹菜。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其香味能健脾,增加食欲。常食用可促进 儿童 生长发育。芹菜性味甘凉,可治疗高血压。

夏季

夏季要面临着暴雨天气,应从生活起居来养生保健。饮食要祛湿防病,如少食用烧鸭烧鹅、牛羊肉;穿衣应选择质地干爽·透气性的面料,如亚*物;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衣服被子要常拿出太阳底下晒,要及时增减衣物,不要淋雨,切记防受寒;出行要做好防雨避雷 措施 。

秋季

秋季乃养生保健之最适季节。首先要调饮食,可喝些绿豆汤,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也可食用鱼、泥鳅等肉类;其次要祛暑热,勿于烈日下暴晒,要及时补充水份,可多喝些淡盐水、菊花茶、酸梅汤等清凉饮料;其三要防风寒,开空调或风扇不应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最后要注意睡眠充足,要注意劳逸结合,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一定要午睡,哪怕时间很短。

冬季

冬季进补。但不要地域不分‘滥补’,辩证不清‘乱补’,老少不辨‘蛮补’及无虚盲目‘求补’。冬季可食用些北、血豆腐、北菇加山药、胡萝卜等。

  中医四季养生

一年四季的气候轮换,自然状况改变之下,人们的生理状况也会受影响。在不同的时节,我们需要摄取不同的养分来补充身体的需求,一年四季,你的餐单也要跟着换不停。 中医认为世界事物并非独立分离的,而是处于相互和谐状态。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及规律有独特的见解;他们以一个整体观来认识世界,更创立阴阳、五行理论去解释各种复杂现象。而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属于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环境气候所影响,相应地也会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应。举例如不同季节,身体脉搏现象,包括节奏、速度、搏动量、张力方面都有转变。春天偏向弦脉,脉管张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脉,脉势盛大骤来骤去;秋天偏向浮脉,手指轻按皮肤表面即能清楚触到搏动;冬天偏向沉脉,轻按不明显,要重按才能感到脉动起伏。一般在辨症时,中医师都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另外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有季节性;春天好发温病;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症;冬天有冻伤。由此,我们需要作出不同的饮食调整。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 大寒 、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 方法 、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说情志

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戒私欲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远房室

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现在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现在的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现在市面上卖的药酒例如“妙沁药酒”“鸿毛药酒”这两种药酒比较得到社会的信赖。

中医养生有3个黄金时间,养胃、养心、养百脉……

中医 养生 有“早养胃、午养心、晚养百脉”的说法。这是因为不同的脏器、经脉的活跃时间有所不同,对应它们活跃时间来调养脏器,是效果最佳的了。

1. 早养胃

胃痛,是这个时代家常便饭的事!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无辣不欢、冷饮不离嘴、趁热吃....等等不良饮食习惯都无时无刻不折磨着我们的胃,很多人都有经常早上被胃痛醒的经历!胃不好,怎么办呢?

“三分治,7分养”!早上7点到9点是养胃的黄金时间。早上7点喝一杯温开水,湿润口腔、食管、胃黏膜,冲刷附着于黏膜的黏液和胆汁,促进胃肠蠕动,同时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早上7点半时吃早餐,以牛奶、鸡蛋、面条为佳,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2.午养心

【心一康】中广和中医内科诊所专家认为,中午11-13点是心最强的时间,也是养心最佳的时间。中老年人群及有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神志不宁、烦躁,甚至心前区剧烈疼痛人都需要在利用好中午这个时间养心、护心。

方法一:睡午觉。睡15-20分钟的午觉可以补足睡眠,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还可以大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会。

方法二:敲心经。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如果觉得按揉比较麻烦,沿心包经拍打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心一康】中广和中医内科诊所专家提醒:心最弱的时间是21点-凌晨1点。所以心脏先天较弱的人宜早睡不宜熬夜,建议睡前喝一杯胡萝卜汁或番茄汁,红色食物能养心。

3.晚养百脉

晚上21点到23点是增元气、养百脉的黄金时间点。这个时间点不适合外出锻炼身体,应该静下心来。

手指梳头:气血畅

俗话说,头梳千遍,病少一半。梳头有疏通头皮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晚上有手指梳头不少于3分钟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温水泡脚:补肾脏

人体的肾经是起于足下的,温水泡脚可以温阳我们的肾经,对肾脏形成好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泡脚的水温一定要适度,不能过热或过凉。

晚上捶背:好入睡

睡前捶背,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有效改善睡眠,催人入睡。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钟60~80下为宜,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暑期特惠:三人团购」全国中医针灸名家传承临床经验传承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中医 养生 方法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中医养生有3个黄金时间,养胃、养心、养百脉……

中医 养生 有“早养胃、午养心、晚养百脉”的说法。这是因为不同的脏器、经脉的活跃时间有所不同,对应它们活跃时间来调养脏器,是效果最佳的了。

1. 早养胃

胃痛,是这个时代家常便饭的事!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无辣不欢、冷饮不离嘴、趁热吃....等等不良饮食习惯都无时无刻不折磨着我们的胃,很多人都有经常早上被胃痛醒的经历!胃不好,怎么办呢?

“三分治,7分养”!早上7点到9点是养胃的黄金时间。早上7点喝一杯温开水,湿润口腔、食管、胃黏膜,冲刷附着于黏膜的黏液和胆汁,促进胃肠蠕动,同时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早上7点半时吃早餐,以牛奶、鸡蛋、面条为佳,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2.午养心

【心一康】中广和中医内科诊所专家认为,中午11-13点是心最强的时间,也是养心最佳的时间。中老年人群及有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神志不宁、烦躁,甚至心前区剧烈疼痛人都需要在利用好中午这个时间养心、护心。

方法一:睡午觉。睡15-20分钟的午觉可以补足睡眠,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还可以大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会。

方法二:敲心经。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如果觉得按揉比较麻烦,沿心包经拍打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心一康】中广和中医内科诊所专家提醒:心最弱的时间是21点-凌晨1点。所以心脏先天较弱的人宜早睡不宜熬夜,建议睡前喝一杯胡萝卜汁或番茄汁,红色食物能养心。

3.晚养百脉

晚上21点到23点是增元气、养百脉的黄金时间点。这个时间点不适合外出锻炼身体,应该静下心来。

手指梳头:气血畅

俗话说,头梳千遍,病少一半。梳头有疏通头皮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晚上有手指梳头不少于3分钟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温水泡脚:补肾脏

人体的肾经是起于足下的,温水泡脚可以温阳我们的肾经,对肾脏形成好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泡脚的水温一定要适度,不能过热或过凉。

晚上捶背:好入睡

睡前捶背,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有效改善睡眠,催人入睡。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钟60~80下为宜,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暑期特惠:三人团购」全国中医针灸名家传承临床经验传承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中医 养生 方法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中医的四季养生

中医的四季养生

中医的四季养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养生的队伍,很多人都是比较相信中医养生的,那么关于养生中医对于“四季”有一套精辟的理论,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中医的四季养生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中医的四季养生1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

1、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春季养生

春天气机升发,植物都长出了嫩芽,此时人也一样,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

2、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夏季养生

夏天阳热已盛,万物繁茂。中医医认为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这时千万不可过于贪图凉快,使毛孔闭塞,汗液不畅,暑热内闭不能外泄,轻则感冒不适,重则暑热内迫心包,致神昏谵语,变证多端。

3、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秋季养生

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人 体器官是肺,应该多吃“水果等酸性食物。水果等酸性食物。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4、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冬季养生

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树木已成枯枝,许多动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见阳光。人地此时也顺应天地闭藏之势,气血内收,运行于内。

5、四季养生的原则

五行之气,平衡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分布在自然界中,人的身体中就暗含着五行运行变化之规律,因此才会有五脏生理这样的功能。不但如此,人又需要自然界提供身体所依赖的自然元素用于生存着,所以不法分割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就好比古人所说的“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样,是一个即有利,又有不利方面的双仞剑。

虽然人对于自然大部分是无可改变的,但有些,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人保证自身的五脏元气充实,让自身的血气流畅运行,就可以抵抗疾病,内存正气,让外邪不可侵犯到自身,这样就能使人的身体健康。

中医的四季养生2

春季中医养生知识

1、养肝为首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那么,春季应当怎样养肝呢?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研究表明,大蒜不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甚至还有补脑的功效。大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此外,饮食中应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

2、增甘少酸

春天,肝的功能旺盛,如果再多吃些酸味食品,肝气更加旺盛,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

3、多吃蔬菜

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均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此,春季到来,人们一定要多吃蔬菜。

4、多喝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

5、补充蛋白质

春季,饮食中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如鸡蛋、鱼类、牛肉、鸡肉和豆制品等。

中医养生食谱

一、杞菊桑寄生茶

材料:杭菊三钱、枸杞子三钱、淮山五钱、桑寄生一?、红糖适量

做法:将材料洗净加五碗水煎三十分钟,放入红糖后再煎十分钟即成,代茶饮用。

推荐理由:适合因肾脾虚而引致的血压高及血脂高人士,腰膝酸软,便溏食少、疲倦乏力、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等。

二、海藻轻身汤

材料:海藻、薏仁各12克,夏枯草、山楂、泽泻各15克,茵陈、柴胡各9克,白芥子6克,甘草5克。

方法:清水煎取200ml,每次口服100ml,1日2次。功效:化痰祛脂,健脾利湿,调理气机,主治女性青年肥胖症。

三、三花减肥汤

材料:9克玫瑰花、9克茉莉花、9克玳玳花、9克川芎、9克荷叶。

做法:先将以上原料研成末,每天服用1包,每天2-3次,注意是用80-100摄氏度的水冲泡。

适合人群:单纯型肥胖症人群。

四、莲子瘦身汤

材料:莲子30克,芡实30克,薏米50克,龙眼肉8克,猪肉300克,蜜枣2颗。

做法

1、猪肉洗净后飞水;所有材料清洗干净;

2、用10~12碗水煮开后,加入所有材料,先用大火煮10分钟,

3、再转小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推荐理由:此汤能补脾化生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更可令面色红润。汤中的龙眼肉有补气益血之功效,莲子能养心健脾,而薏米则有美白及消肿的功效。健脾益气、补血润肤、美白肌肤、改善肥肿。

中医的四季养生

中医的四季养生

中医的四季养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养生的队伍,很多人都是比较相信中医养生的,那么关于养生中医对于“四季”有一套精辟的理论,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中医的四季养生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中医的四季养生1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

1、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春季养生

春天气机升发,植物都长出了嫩芽,此时人也一样,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

2、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夏季养生

夏天阳热已盛,万物繁茂。中医医认为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这时千万不可过于贪图凉快,使毛孔闭塞,汗液不畅,暑热内闭不能外泄,轻则感冒不适,重则暑热内迫心包,致神昏谵语,变证多端。

3、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秋季养生

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人 体器官是肺,应该多吃“水果等酸性食物。水果等酸性食物。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4、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冬季养生

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树木已成枯枝,许多动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见阳光。人地此时也顺应天地闭藏之势,气血内收,运行于内。

5、四季养生的原则

五行之气,平衡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分布在自然界中,人的身体中就暗含着五行运行变化之规律,因此才会有五脏生理这样的功能。不但如此,人又需要自然界提供身体所依赖的自然元素用于生存着,所以不法分割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就好比古人所说的“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样,是一个即有利,又有不利方面的双仞剑。

虽然人对于自然大部分是无可改变的,但有些,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人保证自身的五脏元气充实,让自身的血气流畅运行,就可以抵抗疾病,内存正气,让外邪不可侵犯到自身,这样就能使人的身体健康。

中医的四季养生2

春季中医养生知识

1、养肝为首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那么,春季应当怎样养肝呢?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研究表明,大蒜不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甚至还有补脑的功效。大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此外,饮食中应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

2、增甘少酸

春天,肝的功能旺盛,如果再多吃些酸味食品,肝气更加旺盛,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

3、多吃蔬菜

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均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此,春季到来,人们一定要多吃蔬菜。

4、多喝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

5、补充蛋白质

春季,饮食中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如鸡蛋、鱼类、牛肉、鸡肉和豆制品等。

中医养生食谱

一、杞菊桑寄生茶

材料:杭菊三钱、枸杞子三钱、淮山五钱、桑寄生一?、红糖适量

做法:将材料洗净加五碗水煎三十分钟,放入红糖后再煎十分钟即成,代茶饮用。

推荐理由:适合因肾脾虚而引致的血压高及血脂高人士,腰膝酸软,便溏食少、疲倦乏力、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等。

二、海藻轻身汤

材料:海藻、薏仁各12克,夏枯草、山楂、泽泻各15克,茵陈、柴胡各9克,白芥子6克,甘草5克。

方法:清水煎取200ml,每次口服100ml,1日2次。功效:化痰祛脂,健脾利湿,调理气机,主治女性青年肥胖症。

三、三花减肥汤

材料:9克玫瑰花、9克茉莉花、9克玳玳花、9克川芎、9克荷叶。

做法:先将以上原料研成末,每天服用1包,每天2-3次,注意是用80-100摄氏度的水冲泡。

适合人群:单纯型肥胖症人群。

四、莲子瘦身汤

材料:莲子30克,芡实30克,薏米50克,龙眼肉8克,猪肉300克,蜜枣2颗。

做法

1、猪肉洗净后飞水;所有材料清洗干净;

2、用10~12碗水煮开后,加入所有材料,先用大火煮10分钟,

3、再转小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推荐理由:此汤能补脾化生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更可令面色红润。汤中的龙眼肉有补气益血之功效,莲子能养心健脾,而薏米则有美白及消肿的功效。健脾益气、补血润肤、美白肌肤、改善肥肿。

中医的四季养生

中医的四季养生

中医的四季养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养生的队伍,很多人都是比较相信中医养生的,那么关于养生中医对于“四季”有一套精辟的理论,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中医的四季养生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中医的四季养生1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

1、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春季养生

春天气机升发,植物都长出了嫩芽,此时人也一样,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

2、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夏季养生

夏天阳热已盛,万物繁茂。中医医认为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这时千万不可过于贪图凉快,使毛孔闭塞,汗液不畅,暑热内闭不能外泄,轻则感冒不适,重则暑热内迫心包,致神昏谵语,变证多端。

3、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秋季养生

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人 体器官是肺,应该多吃“水果等酸性食物。水果等酸性食物。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4、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理论之冬季养生

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树木已成枯枝,许多动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见阳光。人地此时也顺应天地闭藏之势,气血内收,运行于内。

5、四季养生的原则

五行之气,平衡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分布在自然界中,人的身体中就暗含着五行运行变化之规律,因此才会有五脏生理这样的功能。不但如此,人又需要自然界提供身体所依赖的自然元素用于生存着,所以不法分割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就好比古人所说的“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样,是一个即有利,又有不利方面的双仞剑。

虽然人对于自然大部分是无可改变的,但有些,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人保证自身的五脏元气充实,让自身的血气流畅运行,就可以抵抗疾病,内存正气,让外邪不可侵犯到自身,这样就能使人的身体健康。

中医的四季养生2

春季中医养生知识

1、养肝为首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那么,春季应当怎样养肝呢?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研究表明,大蒜不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甚至还有补脑的功效。大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此外,饮食中应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

2、增甘少酸

春天,肝的功能旺盛,如果再多吃些酸味食品,肝气更加旺盛,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

3、多吃蔬菜

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均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此,春季到来,人们一定要多吃蔬菜。

4、多喝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

5、补充蛋白质

春季,饮食中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如鸡蛋、鱼类、牛肉、鸡肉和豆制品等。

中医养生食谱

一、杞菊桑寄生茶

材料:杭菊三钱、枸杞子三钱、淮山五钱、桑寄生一?、红糖适量

做法:将材料洗净加五碗水煎三十分钟,放入红糖后再煎十分钟即成,代茶饮用。

推荐理由:适合因肾脾虚而引致的血压高及血脂高人士,腰膝酸软,便溏食少、疲倦乏力、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等。

二、海藻轻身汤

材料:海藻、薏仁各12克,夏枯草、山楂、泽泻各15克,茵陈、柴胡各9克,白芥子6克,甘草5克。

方法:清水煎取200ml,每次口服100ml,1日2次。功效:化痰祛脂,健脾利湿,调理气机,主治女性青年肥胖症。

三、三花减肥汤

材料:9克玫瑰花、9克茉莉花、9克玳玳花、9克川芎、9克荷叶。

做法:先将以上原料研成末,每天服用1包,每天2-3次,注意是用80-100摄氏度的水冲泡。

适合人群:单纯型肥胖症人群。

四、莲子瘦身汤

材料:莲子30克,芡实30克,薏米50克,龙眼肉8克,猪肉300克,蜜枣2颗。

做法

1、猪肉洗净后飞水;所有材料清洗干净;

2、用10~12碗水煮开后,加入所有材料,先用大火煮10分钟,

3、再转小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推荐理由:此汤能补脾化生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更可令面色红润。汤中的龙眼肉有补气益血之功效,莲子能养心健脾,而薏米则有美白及消肿的功效。健脾益气、补血润肤、美白肌肤、改善肥肿。

四季中药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 方法 ,把握四季养生时间,食疗养生,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探索不生病的智慧,让自己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四季养生常用保健中药,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四季养生常用保健中药

  四季保健中药是根据中医关于"春夏养阴、秋冬养阳"和"四季五补"的原则制定的,以帮助人们适应气候的变化,来调节机体、促进健康。所谓"春夏养阴、秋冬养阳",是因为春夏气候温热,容易伤人阴液;秋冬气候寒冷,容易损人阳气,故宜养之。

  所谓"四季五补",即春主升发,内应肝胆,宜升补;夏主炎热,内应心与小肠,宜清补;长夏介于夏秋之间,湿热主令,内应脾胃,宜淡补;秋主肃杀,其气已凉,内应肺与大肠,宜平补;冬主敛藏,其气寒冷,内应肾与膀胱,宜温补。

  春季保健中药一般宜采用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在选用药物时,应避免过于升散,也要避免过于寒凉。

  常用的药物有:首乌、白芍、枸杞子、川芎、人参、黄芪等。

  夏季(包括长夏)气候炎热,暑湿较重,容易伤人气阴,保健中药宜选用清淡解暑、益气生津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或太子参、北沙参、生晒参)、扁豆、莲子、薏苡仁、茯苓、砂仁等。

  秋季气候干燥凉爽,津液易伤,宜予平补,宜采用生津养阴、润肤的中药。

  常用的药物有:麦冬、沙参、白芍、百合、熟地黄、当归、桑椹子、冬虫夏草、菊花等。

  冬令是进补的最好季节,这是由于气候寒冷,万物敛藏,进补最益。宜给予温补肾阳、益精填髓的中药。

  常用药物有:附片、肉桂、鹿茸、冬虫夏草、核桃仁、菟丝子、肉苁蓉、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海龙、海马等。

  中医四季养生之道

  正因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所以中医学首先要注意的养生法则,叫做“顺四时”。为什么要顺四时呢?

  我们可以问一下,地球上哪里最适合人类生存呢?答案是温带。尽管南极和北极也有阴也有阳,但是它们没有昼夜阴阳的交替。南极和北极都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它的阴阳是隔离的,不是阴阳交替,所以南极和北极都不适合人类生存。而热带则是一年长夏,没有分为四季,阴阳也不是交替的。温带四季分明,人在这个地区中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四季的变化,对人类的身体、智商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使温带人的大脑沟回越来越深。所以生活在温带的人应该很自豪,因为温带人很聪明。这种状态,是谁造成的?是大自然造成的。

  要想了解中医的“顺四时”养生,就首先要了解中医的“四时”,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四时”,就没有办法谈中医的养生。这是因为我们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我们人就生活在天地之间的这个天气和地气的交会之中,“人以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讲的就是人是天地的产物,我们都是根据四时的春夏秋冬交替往返这样的法则来完成自己的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理念。

  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如果你按照四时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个规律来养生的话,就可以减少疾病在你身上的发生几率。《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是什么?就是在某个时令中,违背正常气候的时候,中医就叫做虚邪贼风,这些东西都会导致人疾病的发生。

  现在很多老人都愿意住平房,不愿意住在阁子上面,为什么呢?因为北方的房子很有特点,冬暖夏凉。冬天外面再冷,你进去以后都有股暖气,夏天外面再热,你进到平房里都有一股凉气,这在中医学上叫做人得天地之气而生。我们看看农村的那些长寿老人,几乎全是住在平房里。我们现在都住楼房了,而楼房里只有天气没有地气。

  我们来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状态:夏天的时候惟恐空调开得不大,惟恐屋子不凉快;冬天的时候,惟恐那暖气烧得不热。这些其实都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过去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冬天的时候,由于人的气血是闭藏的,如果这时候通过外界的人为条件,通过用暖气把屋子和身体捂得太热了,本来应该闭藏的气血就会向外耗散,气血都耗散出去了。中医有句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如果冬天你不能够把你的精血很好地储存起来,那么春天的时候就该得瘟病了。

  冬天你要是一直在暖气开得很大的屋子里待着,你全身的毛孔是开着的,如果突然间一出来,进入到外面较低的气温中,能不感冒吗?所以我一直建议,冬天我们屋子里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0度左右,千万不能太高。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于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很多年轻人在办公室开空调,家里开空调,汽车里还开空调,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开着空调。然后不少人在夏天看病的时候就告诉我:“我怎么浑身都不舒服啊?”我说你没法舒服,该出汗的时候你不出,都在里面憋着,它能舒服吗?所以我建议大家,夏天开空调的时候一定别怕费电,多少开点窗子,大家知道,那个空调的风和自然的风是绝对不一样的,那是一种透骨的凉。不只是空调,即使你用电扇也不要对着你自己吹,让它冲着墙吹,这样可以有一个回旋的余地。我们临床上看到很多病例,夏天睡在空调房中或者用电扇吹着,早上起来的时候,胳膊腿就疼了,甚至有的都动弹不得。这是因为夏天的毛孔是开放的,你用空调、电扇冲着自己一个劲儿地吹,这不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虚邪贼风”吗?所以,夏天喜欢凉爽的读者您也得躲开点儿空调和电扇,避免把室内温度调得太低或者直接在空调、电扇底下吹,否则,可能您这吹完以后,明儿出来半身不遂了,这种例子我们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另外我建议大家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备把扇子。咱们中国人的扇子,那叫小大由之,热了就紧扇两下;不热了,就少扇两下。扇子扇的风都是自然的风,对我们的身体无害。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咱们的祖先,咱们的祖先其实非常的聪明,古人的扇子在夏天是个必备之物。

  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的生活习惯符合天地四时的运行规律:夏天的时候该热就得热,冬天的时候该冷就得冷。正因为我们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上帝捏出来的,而是天地的产物,所以作为一个人来讲,在你的整个生命过程里边,就不能够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里面的气血相对的不足了,这个时候人常常会有肝阴不足的状况。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中医说的肝,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而春天正是气血生发的过程,所以说春气与肝气相通。

  到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候外面非常充盈。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夏天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的时候,你会感到胸闷气短,这就是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夏气和心气之间有一个相关性。

  秋天落叶的时候,是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这时人的五脏里面最重要的脏器就是肺,肺气与秋气相通。肺气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宣发与肃降的作用,它可以使得你的气血顺利地从外面向里面走,所以这个过程同肺气直接相关,所以中医说肺气与秋气相通。

  到冬天的时候,人体的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冬气与肾气相通。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秋冬对应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四季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我们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养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时候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归到哪呢?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了,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还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

  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无论男女,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这时有些男同志就问我,吃什么乌鸡白凤丸啊,那不是妇科圣药吗?男同志为什么吃啊?其实不是,因为女同志是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所以乌鸡白凤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时候,由于你的气血向外走了,这正是肝血不足的时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身上一点都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就没有了。

  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也要特别注意。我的建议是,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同志,应该吃一点生脉饮,因为夏天你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那么在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喝一点生脉饮。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效的方子。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让你别出那么多汗,麦冬有清肺热的作用。所以,夏天的时候用一点生脉饮,就有助于人们心气的滋养,就可以防止你夏天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

  秋气与肺气相通,秋天是气血往里面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到秋天的时候,我劝大家方便的时候就吃点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所以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肃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到冬天的时候, 大雪 封山,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进补的好时节,好比树要冬灌,就是因为营养都在里面,给点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医说冬天重在补肾,男同志以精气为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于女同志来说,特别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则重在补血,我建议这些女同志吃一点阿胶、大枣、核桃仁、冰糖,把它们做成膏状服用;过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完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它就能够充分地运化,补充气血,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

  我们中医学把这个养生方法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我们身体机能正常情况下的滋养方法。如果你说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这时候这样的调养药物就要少用了,因为人体发热的时候,肌体能量都起来和疾病作斗争,这时候如果你吃进去很多营养以后,在体内不好运化。中医讲的忌口主要是在这两季节,在忌口的时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补药了,等感冒过去了,咳嗽过去了,你再接着吃。如果我们按照中医说的这种法则来进行养生的话,我想恐怕得病的几率就小得多了。

  老百姓常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早晚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存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储存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而现在人们夏天惟恐热着,冬天惟恐冻着,这是违反规律的,该冷就得冷,该热就得热,树一年开两次花可能就活不成了。

  起居生活和情志调节要随四季变化而变

  除了我们以上论述的饮食养生以外,在一年四季中,我们自己的生活起居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更有助于养生呢?

  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了,在这个季节里,一定要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这是因为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的话,有助于阴气的避藏,有利于气血恢复。“广步于庭”就是告诉我们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有的人在春天的时候,一困一乏就没完没了地老睡觉,这肯定是不行的。在情志上,因为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人的情志也应该是积极生发的。中医说五脏里面,肝在季为春,也就是说肝在春季对人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肝有抒发的作用,它调节气机,可以让你气血往外走。“肝喜调达,而恶抑郁。”说的就是肝希望你非常高兴、非常愉快,所以大家记住,春天的时候一定不要郁闷,因为在春天你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影响了,气血就不能够顺畅地生发。所以春天的时候,最好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别郁闷。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法则,因为自然界万物都在生发,你天天见谁都不高兴,你自己就把自己变成了一种郁闷的状态,就和这个时令不能够和谐在一起了。

  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人容易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的不足,所以遇见点事就容易生气发火。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夏天要忌怒,别发脾气,或者尽量少发脾气。夏天的时候,本来你的气血都在外面了,你再一发脾气,血压就上来了,心脏就不蹦了,罢工了,哪里还能健康?忌怒就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那么,夏天人应该怎样调理自己的起居生活呢?夏天的时候大家一定注意,要“晚卧早起,无厌于日”,说的就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晚点睡,晚点睡早点起,可以睡得少一点,哪怕你中午再补点觉都可以。但是,我说的晚不是无限度地晚,最晚到了 1l点以前,你就得上床睡觉了,到了早上五六点钟你就起来,简单地说就是跟着太阳走,跟着这个自然的规律,有助于人的阳气向外生发。

  到了秋天的时候,人的起居生活养生 总结 起来就是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大家都知道,鸡是夜盲症,它一到黑天就奔鸡窝走了,“与鸡俱兴”就是说我们秋天的时候的生活规律要跟着鸡走,鸡只要是进窝了,你就睡觉,鸡出来了你就起来,这就叫与鸡俱兴。这时候,你的气血正好是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大家知道,白天人的阳气都在外面,晚上阳气归于内了,那么如果你能够按照与鸡俱兴这样早卧早起的话,那么你的气血就符合这个往里逐渐储藏的这么一种状态。而且秋天的时候,既有非常美的景色,也容易有一种悲哀的情绪,由于万物都凋零了,很容易产生悲秋的情绪。但秋天忌的是悲,别老伤感,中医说的“肺”和这个悲之间是相关的,这时候自己一定要注意,你要是过悲,就会伤肺。

  到冬天的时候,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等太阳出来了,您再起来。现在有很多老年人,大冬天5点多钟不到6点就出去锻炼,但那不叫锻炼,那叫折腾。为什么中医讲冬天一定要跟着太阳走呢?因为冬天的时候,天地都在闭藏中的状态,我们前面说了,植物这时候所有的营养都在根部,如果你过多、过早、过激烈地锻炼的话,你的毛孔就要开放了,毛孔的开放不利于你精气的储藏。因此,冬天锻炼,一定要等着太阳。跟着太阳跑,太阳出来了,你再出去遛弯去,太阳落山了,你就回家去,不要在外面冒着雾露风雪去锻炼,这个是不符合中医养生的规律的。

  冬天的时候是万物和气血避藏的时候,人的情志,要非常注意什么呢?情志中要注意别害怕,别惊恐,别想今天我的股票跌了,明天我那基金跌了,你要让自己若有所得。从情绪上讲,你要觉得自己很满足,不要惊恐、不要害怕,如果你天天在这种惊恐害怕中,是不利于肾气的内藏的。

四季中药养生_四季养生常用保健中药相关 文章 :

1. 中药四季养生食谱

2. 中医药四季养生知识

3. 中医美容的养生知识

4. 5大常用中草药的养生功效

5. 浅谈中药

 

四季中药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 方法 ,把握四季养生时间,食疗养生,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探索不生病的智慧,让自己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四季养生常用保健中药,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四季养生常用保健中药

  四季保健中药是根据中医关于"春夏养阴、秋冬养阳"和"四季五补"的原则制定的,以帮助人们适应气候的变化,来调节机体、促进健康。所谓"春夏养阴、秋冬养阳",是因为春夏气候温热,容易伤人阴液;秋冬气候寒冷,容易损人阳气,故宜养之。

  所谓"四季五补",即春主升发,内应肝胆,宜升补;夏主炎热,内应心与小肠,宜清补;长夏介于夏秋之间,湿热主令,内应脾胃,宜淡补;秋主肃杀,其气已凉,内应肺与大肠,宜平补;冬主敛藏,其气寒冷,内应肾与膀胱,宜温补。

  春季保健中药一般宜采用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在选用药物时,应避免过于升散,也要避免过于寒凉。

  常用的药物有:首乌、白芍、枸杞子、川芎、人参、黄芪等。

  夏季(包括长夏)气候炎热,暑湿较重,容易伤人气阴,保健中药宜选用清淡解暑、益气生津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或太子参、北沙参、生晒参)、扁豆、莲子、薏苡仁、茯苓、砂仁等。

  秋季气候干燥凉爽,津液易伤,宜予平补,宜采用生津养阴、润肤的中药。

  常用的药物有:麦冬、沙参、白芍、百合、熟地黄、当归、桑椹子、冬虫夏草、菊花等。

  冬令是进补的最好季节,这是由于气候寒冷,万物敛藏,进补最益。宜给予温补肾阳、益精填髓的中药。

  常用药物有:附片、肉桂、鹿茸、冬虫夏草、核桃仁、菟丝子、肉苁蓉、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海龙、海马等。

  中医四季养生之道

  正因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所以中医学首先要注意的养生法则,叫做“顺四时”。为什么要顺四时呢?

  我们可以问一下,地球上哪里最适合人类生存呢?答案是温带。尽管南极和北极也有阴也有阳,但是它们没有昼夜阴阳的交替。南极和北极都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它的阴阳是隔离的,不是阴阳交替,所以南极和北极都不适合人类生存。而热带则是一年长夏,没有分为四季,阴阳也不是交替的。温带四季分明,人在这个地区中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四季的变化,对人类的身体、智商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使温带人的大脑沟回越来越深。所以生活在温带的人应该很自豪,因为温带人很聪明。这种状态,是谁造成的?是大自然造成的。

  要想了解中医的“顺四时”养生,就首先要了解中医的“四时”,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四时”,就没有办法谈中医的养生。这是因为我们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我们人就生活在天地之间的这个天气和地气的交会之中,“人以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讲的就是人是天地的产物,我们都是根据四时的春夏秋冬交替往返这样的法则来完成自己的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理念。

  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如果你按照四时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个规律来养生的话,就可以减少疾病在你身上的发生几率。《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是什么?就是在某个时令中,违背正常气候的时候,中医就叫做虚邪贼风,这些东西都会导致人疾病的发生。

  现在很多老人都愿意住平房,不愿意住在阁子上面,为什么呢?因为北方的房子很有特点,冬暖夏凉。冬天外面再冷,你进去以后都有股暖气,夏天外面再热,你进到平房里都有一股凉气,这在中医学上叫做人得天地之气而生。我们看看农村的那些长寿老人,几乎全是住在平房里。我们现在都住楼房了,而楼房里只有天气没有地气。

  我们来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状态:夏天的时候惟恐空调开得不大,惟恐屋子不凉快;冬天的时候,惟恐那暖气烧得不热。这些其实都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过去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冬天的时候,由于人的气血是闭藏的,如果这时候通过外界的人为条件,通过用暖气把屋子和身体捂得太热了,本来应该闭藏的气血就会向外耗散,气血都耗散出去了。中医有句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如果冬天你不能够把你的精血很好地储存起来,那么春天的时候就该得瘟病了。

  冬天你要是一直在暖气开得很大的屋子里待着,你全身的毛孔是开着的,如果突然间一出来,进入到外面较低的气温中,能不感冒吗?所以我一直建议,冬天我们屋子里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0度左右,千万不能太高。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于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很多年轻人在办公室开空调,家里开空调,汽车里还开空调,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开着空调。然后不少人在夏天看病的时候就告诉我:“我怎么浑身都不舒服啊?”我说你没法舒服,该出汗的时候你不出,都在里面憋着,它能舒服吗?所以我建议大家,夏天开空调的时候一定别怕费电,多少开点窗子,大家知道,那个空调的风和自然的风是绝对不一样的,那是一种透骨的凉。不只是空调,即使你用电扇也不要对着你自己吹,让它冲着墙吹,这样可以有一个回旋的余地。我们临床上看到很多病例,夏天睡在空调房中或者用电扇吹着,早上起来的时候,胳膊腿就疼了,甚至有的都动弹不得。这是因为夏天的毛孔是开放的,你用空调、电扇冲着自己一个劲儿地吹,这不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虚邪贼风”吗?所以,夏天喜欢凉爽的读者您也得躲开点儿空调和电扇,避免把室内温度调得太低或者直接在空调、电扇底下吹,否则,可能您这吹完以后,明儿出来半身不遂了,这种例子我们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另外我建议大家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备把扇子。咱们中国人的扇子,那叫小大由之,热了就紧扇两下;不热了,就少扇两下。扇子扇的风都是自然的风,对我们的身体无害。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咱们的祖先,咱们的祖先其实非常的聪明,古人的扇子在夏天是个必备之物。

  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的生活习惯符合天地四时的运行规律:夏天的时候该热就得热,冬天的时候该冷就得冷。正因为我们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上帝捏出来的,而是天地的产物,所以作为一个人来讲,在你的整个生命过程里边,就不能够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里面的气血相对的不足了,这个时候人常常会有肝阴不足的状况。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中医说的肝,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而春天正是气血生发的过程,所以说春气与肝气相通。

  到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候外面非常充盈。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夏天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的时候,你会感到胸闷气短,这就是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夏气和心气之间有一个相关性。

  秋天落叶的时候,是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这时人的五脏里面最重要的脏器就是肺,肺气与秋气相通。肺气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宣发与肃降的作用,它可以使得你的气血顺利地从外面向里面走,所以这个过程同肺气直接相关,所以中医说肺气与秋气相通。

  到冬天的时候,人体的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冬气与肾气相通。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秋冬对应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四季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我们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养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时候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归到哪呢?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了,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还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

  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无论男女,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这时有些男同志就问我,吃什么乌鸡白凤丸啊,那不是妇科圣药吗?男同志为什么吃啊?其实不是,因为女同志是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所以乌鸡白凤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时候,由于你的气血向外走了,这正是肝血不足的时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身上一点都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就没有了。

  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也要特别注意。我的建议是,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同志,应该吃一点生脉饮,因为夏天你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那么在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喝一点生脉饮。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效的方子。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让你别出那么多汗,麦冬有清肺热的作用。所以,夏天的时候用一点生脉饮,就有助于人们心气的滋养,就可以防止你夏天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

  秋气与肺气相通,秋天是气血往里面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到秋天的时候,我劝大家方便的时候就吃点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所以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肃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到冬天的时候, 大雪 封山,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进补的好时节,好比树要冬灌,就是因为营养都在里面,给点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医说冬天重在补肾,男同志以精气为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于女同志来说,特别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则重在补血,我建议这些女同志吃一点阿胶、大枣、核桃仁、冰糖,把它们做成膏状服用;过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完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它就能够充分地运化,补充气血,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

  我们中医学把这个养生方法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我们身体机能正常情况下的滋养方法。如果你说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这时候这样的调养药物就要少用了,因为人体发热的时候,肌体能量都起来和疾病作斗争,这时候如果你吃进去很多营养以后,在体内不好运化。中医讲的忌口主要是在这两季节,在忌口的时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补药了,等感冒过去了,咳嗽过去了,你再接着吃。如果我们按照中医说的这种法则来进行养生的话,我想恐怕得病的几率就小得多了。

  老百姓常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早晚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存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储存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而现在人们夏天惟恐热着,冬天惟恐冻着,这是违反规律的,该冷就得冷,该热就得热,树一年开两次花可能就活不成了。

  起居生活和情志调节要随四季变化而变

  除了我们以上论述的饮食养生以外,在一年四季中,我们自己的生活起居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更有助于养生呢?

  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了,在这个季节里,一定要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这是因为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的话,有助于阴气的避藏,有利于气血恢复。“广步于庭”就是告诉我们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有的人在春天的时候,一困一乏就没完没了地老睡觉,这肯定是不行的。在情志上,因为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人的情志也应该是积极生发的。中医说五脏里面,肝在季为春,也就是说肝在春季对人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肝有抒发的作用,它调节气机,可以让你气血往外走。“肝喜调达,而恶抑郁。”说的就是肝希望你非常高兴、非常愉快,所以大家记住,春天的时候一定不要郁闷,因为在春天你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影响了,气血就不能够顺畅地生发。所以春天的时候,最好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别郁闷。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法则,因为自然界万物都在生发,你天天见谁都不高兴,你自己就把自己变成了一种郁闷的状态,就和这个时令不能够和谐在一起了。

  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人容易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的不足,所以遇见点事就容易生气发火。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夏天要忌怒,别发脾气,或者尽量少发脾气。夏天的时候,本来你的气血都在外面了,你再一发脾气,血压就上来了,心脏就不蹦了,罢工了,哪里还能健康?忌怒就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那么,夏天人应该怎样调理自己的起居生活呢?夏天的时候大家一定注意,要“晚卧早起,无厌于日”,说的就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晚点睡,晚点睡早点起,可以睡得少一点,哪怕你中午再补点觉都可以。但是,我说的晚不是无限度地晚,最晚到了 1l点以前,你就得上床睡觉了,到了早上五六点钟你就起来,简单地说就是跟着太阳走,跟着这个自然的规律,有助于人的阳气向外生发。

  到了秋天的时候,人的起居生活养生 总结 起来就是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大家都知道,鸡是夜盲症,它一到黑天就奔鸡窝走了,“与鸡俱兴”就是说我们秋天的时候的生活规律要跟着鸡走,鸡只要是进窝了,你就睡觉,鸡出来了你就起来,这就叫与鸡俱兴。这时候,你的气血正好是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大家知道,白天人的阳气都在外面,晚上阳气归于内了,那么如果你能够按照与鸡俱兴这样早卧早起的话,那么你的气血就符合这个往里逐渐储藏的这么一种状态。而且秋天的时候,既有非常美的景色,也容易有一种悲哀的情绪,由于万物都凋零了,很容易产生悲秋的情绪。但秋天忌的是悲,别老伤感,中医说的“肺”和这个悲之间是相关的,这时候自己一定要注意,你要是过悲,就会伤肺。

  到冬天的时候,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等太阳出来了,您再起来。现在有很多老年人,大冬天5点多钟不到6点就出去锻炼,但那不叫锻炼,那叫折腾。为什么中医讲冬天一定要跟着太阳走呢?因为冬天的时候,天地都在闭藏中的状态,我们前面说了,植物这时候所有的营养都在根部,如果你过多、过早、过激烈地锻炼的话,你的毛孔就要开放了,毛孔的开放不利于你精气的储藏。因此,冬天锻炼,一定要等着太阳。跟着太阳跑,太阳出来了,你再出去遛弯去,太阳落山了,你就回家去,不要在外面冒着雾露风雪去锻炼,这个是不符合中医养生的规律的。

  冬天的时候是万物和气血避藏的时候,人的情志,要非常注意什么呢?情志中要注意别害怕,别惊恐,别想今天我的股票跌了,明天我那基金跌了,你要让自己若有所得。从情绪上讲,你要觉得自己很满足,不要惊恐、不要害怕,如果你天天在这种惊恐害怕中,是不利于肾气的内藏的。

四季中药养生_四季养生常用保健中药相关 文章 :

1. 中药四季养生食谱

2. 中医药四季养生知识

3. 中医美容的养生知识

4. 5大常用中草药的养生功效

5. 浅谈中药

 

四季中药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 方法 ,把握四季养生时间,食疗养生,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探索不生病的智慧,让自己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四季养生常用保健中药,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四季养生常用保健中药

  四季保健中药是根据中医关于"春夏养阴、秋冬养阳"和"四季五补"的原则制定的,以帮助人们适应气候的变化,来调节机体、促进健康。所谓"春夏养阴、秋冬养阳",是因为春夏气候温热,容易伤人阴液;秋冬气候寒冷,容易损人阳气,故宜养之。

  所谓"四季五补",即春主升发,内应肝胆,宜升补;夏主炎热,内应心与小肠,宜清补;长夏介于夏秋之间,湿热主令,内应脾胃,宜淡补;秋主肃杀,其气已凉,内应肺与大肠,宜平补;冬主敛藏,其气寒冷,内应肾与膀胱,宜温补。

  春季保健中药一般宜采用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在选用药物时,应避免过于升散,也要避免过于寒凉。

  常用的药物有:首乌、白芍、枸杞子、川芎、人参、黄芪等。

  夏季(包括长夏)气候炎热,暑湿较重,容易伤人气阴,保健中药宜选用清淡解暑、益气生津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或太子参、北沙参、生晒参)、扁豆、莲子、薏苡仁、茯苓、砂仁等。

  秋季气候干燥凉爽,津液易伤,宜予平补,宜采用生津养阴、润肤的中药。

  常用的药物有:麦冬、沙参、白芍、百合、熟地黄、当归、桑椹子、冬虫夏草、菊花等。

  冬令是进补的最好季节,这是由于气候寒冷,万物敛藏,进补最益。宜给予温补肾阳、益精填髓的中药。

  常用药物有:附片、肉桂、鹿茸、冬虫夏草、核桃仁、菟丝子、肉苁蓉、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海龙、海马等。

  中医四季养生之道

  正因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所以中医学首先要注意的养生法则,叫做“顺四时”。为什么要顺四时呢?

  我们可以问一下,地球上哪里最适合人类生存呢?答案是温带。尽管南极和北极也有阴也有阳,但是它们没有昼夜阴阳的交替。南极和北极都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它的阴阳是隔离的,不是阴阳交替,所以南极和北极都不适合人类生存。而热带则是一年长夏,没有分为四季,阴阳也不是交替的。温带四季分明,人在这个地区中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四季的变化,对人类的身体、智商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使温带人的大脑沟回越来越深。所以生活在温带的人应该很自豪,因为温带人很聪明。这种状态,是谁造成的?是大自然造成的。

  要想了解中医的“顺四时”养生,就首先要了解中医的“四时”,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四时”,就没有办法谈中医的养生。这是因为我们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我们人就生活在天地之间的这个天气和地气的交会之中,“人以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讲的就是人是天地的产物,我们都是根据四时的春夏秋冬交替往返这样的法则来完成自己的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理念。

  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如果你按照四时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个规律来养生的话,就可以减少疾病在你身上的发生几率。《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是什么?就是在某个时令中,违背正常气候的时候,中医就叫做虚邪贼风,这些东西都会导致人疾病的发生。

  现在很多老人都愿意住平房,不愿意住在阁子上面,为什么呢?因为北方的房子很有特点,冬暖夏凉。冬天外面再冷,你进去以后都有股暖气,夏天外面再热,你进到平房里都有一股凉气,这在中医学上叫做人得天地之气而生。我们看看农村的那些长寿老人,几乎全是住在平房里。我们现在都住楼房了,而楼房里只有天气没有地气。

  我们来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状态:夏天的时候惟恐空调开得不大,惟恐屋子不凉快;冬天的时候,惟恐那暖气烧得不热。这些其实都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过去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冬天的时候,由于人的气血是闭藏的,如果这时候通过外界的人为条件,通过用暖气把屋子和身体捂得太热了,本来应该闭藏的气血就会向外耗散,气血都耗散出去了。中医有句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如果冬天你不能够把你的精血很好地储存起来,那么春天的时候就该得瘟病了。

  冬天你要是一直在暖气开得很大的屋子里待着,你全身的毛孔是开着的,如果突然间一出来,进入到外面较低的气温中,能不感冒吗?所以我一直建议,冬天我们屋子里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0度左右,千万不能太高。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于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很多年轻人在办公室开空调,家里开空调,汽车里还开空调,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开着空调。然后不少人在夏天看病的时候就告诉我:“我怎么浑身都不舒服啊?”我说你没法舒服,该出汗的时候你不出,都在里面憋着,它能舒服吗?所以我建议大家,夏天开空调的时候一定别怕费电,多少开点窗子,大家知道,那个空调的风和自然的风是绝对不一样的,那是一种透骨的凉。不只是空调,即使你用电扇也不要对着你自己吹,让它冲着墙吹,这样可以有一个回旋的余地。我们临床上看到很多病例,夏天睡在空调房中或者用电扇吹着,早上起来的时候,胳膊腿就疼了,甚至有的都动弹不得。这是因为夏天的毛孔是开放的,你用空调、电扇冲着自己一个劲儿地吹,这不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虚邪贼风”吗?所以,夏天喜欢凉爽的读者您也得躲开点儿空调和电扇,避免把室内温度调得太低或者直接在空调、电扇底下吹,否则,可能您这吹完以后,明儿出来半身不遂了,这种例子我们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另外我建议大家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备把扇子。咱们中国人的扇子,那叫小大由之,热了就紧扇两下;不热了,就少扇两下。扇子扇的风都是自然的风,对我们的身体无害。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咱们的祖先,咱们的祖先其实非常的聪明,古人的扇子在夏天是个必备之物。

  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的生活习惯符合天地四时的运行规律:夏天的时候该热就得热,冬天的时候该冷就得冷。正因为我们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上帝捏出来的,而是天地的产物,所以作为一个人来讲,在你的整个生命过程里边,就不能够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里面的气血相对的不足了,这个时候人常常会有肝阴不足的状况。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中医说的肝,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而春天正是气血生发的过程,所以说春气与肝气相通。

  到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候外面非常充盈。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夏天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的时候,你会感到胸闷气短,这就是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夏气和心气之间有一个相关性。

  秋天落叶的时候,是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这时人的五脏里面最重要的脏器就是肺,肺气与秋气相通。肺气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宣发与肃降的作用,它可以使得你的气血顺利地从外面向里面走,所以这个过程同肺气直接相关,所以中医说肺气与秋气相通。

  到冬天的时候,人体的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冬气与肾气相通。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秋冬对应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四季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我们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养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时候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归到哪呢?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了,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还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

  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无论男女,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这时有些男同志就问我,吃什么乌鸡白凤丸啊,那不是妇科圣药吗?男同志为什么吃啊?其实不是,因为女同志是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所以乌鸡白凤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时候,由于你的气血向外走了,这正是肝血不足的时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身上一点都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就没有了。

  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也要特别注意。我的建议是,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同志,应该吃一点生脉饮,因为夏天你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那么在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喝一点生脉饮。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效的方子。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让你别出那么多汗,麦冬有清肺热的作用。所以,夏天的时候用一点生脉饮,就有助于人们心气的滋养,就可以防止你夏天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

  秋气与肺气相通,秋天是气血往里面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到秋天的时候,我劝大家方便的时候就吃点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所以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肃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到冬天的时候, 大雪 封山,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进补的好时节,好比树要冬灌,就是因为营养都在里面,给点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医说冬天重在补肾,男同志以精气为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于女同志来说,特别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则重在补血,我建议这些女同志吃一点阿胶、大枣、核桃仁、冰糖,把它们做成膏状服用;过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完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它就能够充分地运化,补充气血,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

  我们中医学把这个养生方法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我们身体机能正常情况下的滋养方法。如果你说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这时候这样的调养药物就要少用了,因为人体发热的时候,肌体能量都起来和疾病作斗争,这时候如果你吃进去很多营养以后,在体内不好运化。中医讲的忌口主要是在这两季节,在忌口的时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补药了,等感冒过去了,咳嗽过去了,你再接着吃。如果我们按照中医说的这种法则来进行养生的话,我想恐怕得病的几率就小得多了。

  老百姓常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早晚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存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储存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而现在人们夏天惟恐热着,冬天惟恐冻着,这是违反规律的,该冷就得冷,该热就得热,树一年开两次花可能就活不成了。

  起居生活和情志调节要随四季变化而变

  除了我们以上论述的饮食养生以外,在一年四季中,我们自己的生活起居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更有助于养生呢?

  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了,在这个季节里,一定要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这是因为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的话,有助于阴气的避藏,有利于气血恢复。“广步于庭”就是告诉我们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有的人在春天的时候,一困一乏就没完没了地老睡觉,这肯定是不行的。在情志上,因为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人的情志也应该是积极生发的。中医说五脏里面,肝在季为春,也就是说肝在春季对人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肝有抒发的作用,它调节气机,可以让你气血往外走。“肝喜调达,而恶抑郁。”说的就是肝希望你非常高兴、非常愉快,所以大家记住,春天的时候一定不要郁闷,因为在春天你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影响了,气血就不能够顺畅地生发。所以春天的时候,最好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别郁闷。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法则,因为自然界万物都在生发,你天天见谁都不高兴,你自己就把自己变成了一种郁闷的状态,就和这个时令不能够和谐在一起了。

  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人容易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的不足,所以遇见点事就容易生气发火。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夏天要忌怒,别发脾气,或者尽量少发脾气。夏天的时候,本来你的气血都在外面了,你再一发脾气,血压就上来了,心脏就不蹦了,罢工了,哪里还能健康?忌怒就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那么,夏天人应该怎样调理自己的起居生活呢?夏天的时候大家一定注意,要“晚卧早起,无厌于日”,说的就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晚点睡,晚点睡早点起,可以睡得少一点,哪怕你中午再补点觉都可以。但是,我说的晚不是无限度地晚,最晚到了 1l点以前,你就得上床睡觉了,到了早上五六点钟你就起来,简单地说就是跟着太阳走,跟着这个自然的规律,有助于人的阳气向外生发。

  到了秋天的时候,人的起居生活养生 总结 起来就是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大家都知道,鸡是夜盲症,它一到黑天就奔鸡窝走了,“与鸡俱兴”就是说我们秋天的时候的生活规律要跟着鸡走,鸡只要是进窝了,你就睡觉,鸡出来了你就起来,这就叫与鸡俱兴。这时候,你的气血正好是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大家知道,白天人的阳气都在外面,晚上阳气归于内了,那么如果你能够按照与鸡俱兴这样早卧早起的话,那么你的气血就符合这个往里逐渐储藏的这么一种状态。而且秋天的时候,既有非常美的景色,也容易有一种悲哀的情绪,由于万物都凋零了,很容易产生悲秋的情绪。但秋天忌的是悲,别老伤感,中医说的“肺”和这个悲之间是相关的,这时候自己一定要注意,你要是过悲,就会伤肺。

  到冬天的时候,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等太阳出来了,您再起来。现在有很多老年人,大冬天5点多钟不到6点就出去锻炼,但那不叫锻炼,那叫折腾。为什么中医讲冬天一定要跟着太阳走呢?因为冬天的时候,天地都在闭藏中的状态,我们前面说了,植物这时候所有的营养都在根部,如果你过多、过早、过激烈地锻炼的话,你的毛孔就要开放了,毛孔的开放不利于你精气的储藏。因此,冬天锻炼,一定要等着太阳。跟着太阳跑,太阳出来了,你再出去遛弯去,太阳落山了,你就回家去,不要在外面冒着雾露风雪去锻炼,这个是不符合中医养生的规律的。

  冬天的时候是万物和气血避藏的时候,人的情志,要非常注意什么呢?情志中要注意别害怕,别惊恐,别想今天我的股票跌了,明天我那基金跌了,你要让自己若有所得。从情绪上讲,你要觉得自己很满足,不要惊恐、不要害怕,如果你天天在这种惊恐害怕中,是不利于肾气的内藏的。

四季中药养生_四季养生常用保健中药相关 文章 :

1. 中药四季养生食谱

2. 中医药四季养生知识

3. 中医美容的养生知识

4. 5大常用中草药的养生功效

5. 浅谈中药

 

一年四季中医养生规律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饮食养生是中医四季养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中医四季养生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春

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1、春天犯困怎么办呢?

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2、春天饮食注意什么?

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因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香菜、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如酸奶、山楂、金橘等。

3、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

春季阳气初升,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

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

4、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

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中医称邪气也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流腮、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令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正气记忆体,邪不可干”。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可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宜选取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选择慢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专案,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春季传染病。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夏

中医夏认为属火,主于长生,心气旺。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且阴气内伏,暑毒外蒸。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溼之邪侵扰。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 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苦夏”要注意什么?

人们称夏季为“苦夏”“疰夏”,是因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而使心神得养。

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爽口、具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为主,如鲜藕、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应少吃油腻、生冷食物,

夏季暑热外蒸,人体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最容易受风寒雨露侵袭,因此,晚上不宜在室外乘凉过久。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以恢复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衣着方面要单薄一些,衣服应勤洗勤换,勿穿溼衣、汗衣。

2、夏天如何防中暑?

常言说:盛夏时节防暑邪,长夏注意防溼邪。盛夏在室外或高温环境工作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补充淡盐水。可服绿豆汤或中药解暑汤藿香、金银花、紫苏、薄荷、连翘、芦根、淡竹叶等,以防止中暑伤津。

夏季三伏时节,由于溼气太重,人体的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胃肠炎、痢疾等疾病,所以在长夏要保持居室干燥卫生、个人勤换衣物,平时多吃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清热利溼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以防暑溼伤身。

3、炎热夏天能锻炼吗?

夏季可以锻炼,但时间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以早晚凉爽之时为宜,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专案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大量饮用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

4、夏天“空调病”是怎么回事?

炎热夏季,用空调温度过低,应注意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6℃,室内外温差不超过6℃,会使腠理闭塞、暑热郁闭,可能出现头痛、腰痛、下肢酸痛,容易患感冒、胃肠病、面板病和心血管疾病,即“空调病”。入睡时最好关上空调,或室温保持在28℃为宜。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以加速血液回圈。

5、为什么在夏天能治疗冬天疾病?

中医“冬病夏治”三伏贴,是顺应天气和时节变化进行的外治法。在夏季伏天,人体阳气旺、腠理开,通过穴位敷贴中药 *** ,可有效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以达到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功效。对一些多在冬天发作的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关节病变、慢性脾胃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连续敷贴数年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秋

中医认为秋属金,主于肃杀,肺气旺。秋时,凄风惨雨,草木黄落。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处于“阳消阴长”之时,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秋季养生应顺应人体 *** 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状态的特点。

秋天干燥吃什么?

秋宜食补防秋燥。秋天宜进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来防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如百合、蜂蜜、牛奶、梨、莲子、苹果、菠萝、香蕉、银耳、芝麻等等清补柔润之品。,也可食用沙参、麦冬、百合、川贝、杏仁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中医认为“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秋季早餐食粥,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胡桃粥润肺防燥,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等。 为什么要“秋冻”?

人们常说的“秋冻”,就是说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衣物的增加要适当,不要一遇寒流就穿得太多、捂得太严。要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这样可顺应自然界秋季收敛之气,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逐渐适应冬季寒冷气候。

3、秋天为什么要“闻鸡而起”?

秋天应早睡早起,以养气敛神。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在经历了炎夏的闷热后,秋季的凉爽让人们感觉格外舒适,正是户外运动的大好时机。我国自古就有“重阳登高”的传统,在北京,很多人秋天爱去香山看红叶也是户外活动的很好得选择。也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专案。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瑜珈等运动,以微出汗为度,达到保肺健身之效。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冬

中医认为冬属水,主于敛藏,肾气旺。冬时,自然界草木凋零,冷冻虫伏,气候寒冷。阳藏阴盛,万物闭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特点和规律,以静养、藏精为主。

1、为什么要“冬令进补”?

冬季阳藏阴盛,万物闭藏,是进补的好时节。以保阴潜阳、藏精御寒为原则,选用温补的食物进行调养,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增强体质,提高人体防寒的能力。不同体质的人群应选择不同的进补方法和种类。如阳虚质宜食牛羊肉、狗肉、鸡肉、韭菜等温热之品。既要少食生冷及寒性食物,以免伤及阳气,也应注意不要因天冷,过食辛辣、燥热等食品,而耗伤阴气。平时宜多食白菜、萝卜、豆芽、山药、核桃、桂圆、大枣温甘食物。

冬季除加强饮食调补外,还可适当施以药补,如选用黄芪、党参、枸杞子、阿胶、乌枣或六味地黄丸等益气养血补肾之品,但必须注意不要自己随意乱用补品,最好在中医的指导下,可根据不同体质制做膏剂调养。

“冬天静养”就是安静不活动吗?

冬季寒冷阴盛,应静养。即宜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 ***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虽冷,但仍要坚持锻炼,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冬季锻炼应选择合适的地点,避免在大风、大雪、大寒及空气污染的地方健身。运动专案宜以缓和、运动量不大的为主,如太极拳,慢走、慢跑、健身操等。锻炼时间不宜太早,以太阳初升为宜,以身体微热不出大汗为度。尤其是在市区里,清晨的空气中往往污染物尚未散去,过早外出锻炼很有可能引起体质较弱的人生病,如果本身就有慢性病,这一习惯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的人还:

一年四季中医养生规律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饮食养生是中医四季养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中医四季养生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春

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1、春天犯困怎么办呢?

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2、春天饮食注意什么?

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因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香菜、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如酸奶、山楂、金橘等。

3、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

春季阳气初升,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

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

4、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

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中医称邪气也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流腮、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令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正气记忆体,邪不可干”。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可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宜选取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选择慢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专案,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春季传染病。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夏

中医夏认为属火,主于长生,心气旺。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且阴气内伏,暑毒外蒸。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溼之邪侵扰。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 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苦夏”要注意什么?

人们称夏季为“苦夏”“疰夏”,是因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而使心神得养。

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爽口、具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为主,如鲜藕、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应少吃油腻、生冷食物,

夏季暑热外蒸,人体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最容易受风寒雨露侵袭,因此,晚上不宜在室外乘凉过久。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以恢复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衣着方面要单薄一些,衣服应勤洗勤换,勿穿溼衣、汗衣。

2、夏天如何防中暑?

常言说:盛夏时节防暑邪,长夏注意防溼邪。盛夏在室外或高温环境工作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补充淡盐水。可服绿豆汤或中药解暑汤藿香、金银花、紫苏、薄荷、连翘、芦根、淡竹叶等,以防止中暑伤津。

夏季三伏时节,由于溼气太重,人体的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胃肠炎、痢疾等疾病,所以在长夏要保持居室干燥卫生、个人勤换衣物,平时多吃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清热利溼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以防暑溼伤身。

3、炎热夏天能锻炼吗?

夏季可以锻炼,但时间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以早晚凉爽之时为宜,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专案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大量饮用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

4、夏天“空调病”是怎么回事?

炎热夏季,用空调温度过低,应注意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6℃,室内外温差不超过6℃,会使腠理闭塞、暑热郁闭,可能出现头痛、腰痛、下肢酸痛,容易患感冒、胃肠病、面板病和心血管疾病,即“空调病”。入睡时最好关上空调,或室温保持在28℃为宜。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以加速血液回圈。

5、为什么在夏天能治疗冬天疾病?

中医“冬病夏治”三伏贴,是顺应天气和时节变化进行的外治法。在夏季伏天,人体阳气旺、腠理开,通过穴位敷贴中药 *** ,可有效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以达到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功效。对一些多在冬天发作的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关节病变、慢性脾胃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连续敷贴数年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秋

中医认为秋属金,主于肃杀,肺气旺。秋时,凄风惨雨,草木黄落。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处于“阳消阴长”之时,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秋季养生应顺应人体 *** 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状态的特点。

秋天干燥吃什么?

秋宜食补防秋燥。秋天宜进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来防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如百合、蜂蜜、牛奶、梨、莲子、苹果、菠萝、香蕉、银耳、芝麻等等清补柔润之品。,也可食用沙参、麦冬、百合、川贝、杏仁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中医认为“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秋季早餐食粥,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胡桃粥润肺防燥,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等。 为什么要“秋冻”?

人们常说的“秋冻”,就是说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衣物的增加要适当,不要一遇寒流就穿得太多、捂得太严。要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这样可顺应自然界秋季收敛之气,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逐渐适应冬季寒冷气候。

3、秋天为什么要“闻鸡而起”?

秋天应早睡早起,以养气敛神。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在经历了炎夏的闷热后,秋季的凉爽让人们感觉格外舒适,正是户外运动的大好时机。我国自古就有“重阳登高”的传统,在北京,很多人秋天爱去香山看红叶也是户外活动的很好得选择。也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专案。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瑜珈等运动,以微出汗为度,达到保肺健身之效。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冬

中医认为冬属水,主于敛藏,肾气旺。冬时,自然界草木凋零,冷冻虫伏,气候寒冷。阳藏阴盛,万物闭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特点和规律,以静养、藏精为主。

1、为什么要“冬令进补”?

冬季阳藏阴盛,万物闭藏,是进补的好时节。以保阴潜阳、藏精御寒为原则,选用温补的食物进行调养,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增强体质,提高人体防寒的能力。不同体质的人群应选择不同的进补方法和种类。如阳虚质宜食牛羊肉、狗肉、鸡肉、韭菜等温热之品。既要少食生冷及寒性食物,以免伤及阳气,也应注意不要因天冷,过食辛辣、燥热等食品,而耗伤阴气。平时宜多食白菜、萝卜、豆芽、山药、核桃、桂圆、大枣温甘食物。

冬季除加强饮食调补外,还可适当施以药补,如选用黄芪、党参、枸杞子、阿胶、乌枣或六味地黄丸等益气养血补肾之品,但必须注意不要自己随意乱用补品,最好在中医的指导下,可根据不同体质制做膏剂调养。

“冬天静养”就是安静不活动吗?

冬季寒冷阴盛,应静养。即宜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 ***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虽冷,但仍要坚持锻炼,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冬季锻炼应选择合适的地点,避免在大风、大雪、大寒及空气污染的地方健身。运动专案宜以缓和、运动量不大的为主,如太极拳,慢走、慢跑、健身操等。锻炼时间不宜太早,以太阳初升为宜,以身体微热不出大汗为度。尤其是在市区里,清晨的空气中往往污染物尚未散去,过早外出锻炼很有可能引起体质较弱的人生病,如果本身就有慢性病,这一习惯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的人还:

一年四季中医养生规律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饮食养生是中医四季养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中医四季养生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春

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1、春天犯困怎么办呢?

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2、春天饮食注意什么?

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因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香菜、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如酸奶、山楂、金橘等。

3、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

春季阳气初升,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

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

4、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

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中医称邪气也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流腮、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令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正气记忆体,邪不可干”。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可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宜选取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选择慢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专案,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春季传染病。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夏

中医夏认为属火,主于长生,心气旺。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且阴气内伏,暑毒外蒸。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溼之邪侵扰。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 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苦夏”要注意什么?

人们称夏季为“苦夏”“疰夏”,是因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而使心神得养。

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爽口、具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为主,如鲜藕、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应少吃油腻、生冷食物,

夏季暑热外蒸,人体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最容易受风寒雨露侵袭,因此,晚上不宜在室外乘凉过久。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以恢复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衣着方面要单薄一些,衣服应勤洗勤换,勿穿溼衣、汗衣。

2、夏天如何防中暑?

常言说:盛夏时节防暑邪,长夏注意防溼邪。盛夏在室外或高温环境工作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补充淡盐水。可服绿豆汤或中药解暑汤藿香、金银花、紫苏、薄荷、连翘、芦根、淡竹叶等,以防止中暑伤津。

夏季三伏时节,由于溼气太重,人体的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胃肠炎、痢疾等疾病,所以在长夏要保持居室干燥卫生、个人勤换衣物,平时多吃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清热利溼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以防暑溼伤身。

3、炎热夏天能锻炼吗?

夏季可以锻炼,但时间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以早晚凉爽之时为宜,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专案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大量饮用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

4、夏天“空调病”是怎么回事?

炎热夏季,用空调温度过低,应注意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6℃,室内外温差不超过6℃,会使腠理闭塞、暑热郁闭,可能出现头痛、腰痛、下肢酸痛,容易患感冒、胃肠病、面板病和心血管疾病,即“空调病”。入睡时最好关上空调,或室温保持在28℃为宜。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以加速血液回圈。

5、为什么在夏天能治疗冬天疾病?

中医“冬病夏治”三伏贴,是顺应天气和时节变化进行的外治法。在夏季伏天,人体阳气旺、腠理开,通过穴位敷贴中药 *** ,可有效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以达到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功效。对一些多在冬天发作的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关节病变、慢性脾胃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连续敷贴数年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秋

中医认为秋属金,主于肃杀,肺气旺。秋时,凄风惨雨,草木黄落。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处于“阳消阴长”之时,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秋季养生应顺应人体 *** 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状态的特点。

秋天干燥吃什么?

秋宜食补防秋燥。秋天宜进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来防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如百合、蜂蜜、牛奶、梨、莲子、苹果、菠萝、香蕉、银耳、芝麻等等清补柔润之品。,也可食用沙参、麦冬、百合、川贝、杏仁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中医认为“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秋季早餐食粥,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胡桃粥润肺防燥,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等。 为什么要“秋冻”?

人们常说的“秋冻”,就是说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衣物的增加要适当,不要一遇寒流就穿得太多、捂得太严。要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这样可顺应自然界秋季收敛之气,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逐渐适应冬季寒冷气候。

3、秋天为什么要“闻鸡而起”?

秋天应早睡早起,以养气敛神。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在经历了炎夏的闷热后,秋季的凉爽让人们感觉格外舒适,正是户外运动的大好时机。我国自古就有“重阳登高”的传统,在北京,很多人秋天爱去香山看红叶也是户外活动的很好得选择。也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专案。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瑜珈等运动,以微出汗为度,达到保肺健身之效。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冬

中医认为冬属水,主于敛藏,肾气旺。冬时,自然界草木凋零,冷冻虫伏,气候寒冷。阳藏阴盛,万物闭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特点和规律,以静养、藏精为主。

1、为什么要“冬令进补”?

冬季阳藏阴盛,万物闭藏,是进补的好时节。以保阴潜阳、藏精御寒为原则,选用温补的食物进行调养,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增强体质,提高人体防寒的能力。不同体质的人群应选择不同的进补方法和种类。如阳虚质宜食牛羊肉、狗肉、鸡肉、韭菜等温热之品。既要少食生冷及寒性食物,以免伤及阳气,也应注意不要因天冷,过食辛辣、燥热等食品,而耗伤阴气。平时宜多食白菜、萝卜、豆芽、山药、核桃、桂圆、大枣温甘食物。

冬季除加强饮食调补外,还可适当施以药补,如选用黄芪、党参、枸杞子、阿胶、乌枣或六味地黄丸等益气养血补肾之品,但必须注意不要自己随意乱用补品,最好在中医的指导下,可根据不同体质制做膏剂调养。

“冬天静养”就是安静不活动吗?

冬季寒冷阴盛,应静养。即宜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 ***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虽冷,但仍要坚持锻炼,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冬季锻炼应选择合适的地点,避免在大风、大雪、大寒及空气污染的地方健身。运动专案宜以缓和、运动量不大的为主,如太极拳,慢走、慢跑、健身操等。锻炼时间不宜太早,以太阳初升为宜,以身体微热不出大汗为度。尤其是在市区里,清晨的空气中往往污染物尚未散去,过早外出锻炼很有可能引起体质较弱的人生病,如果本身就有慢性病,这一习惯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的人还: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