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五脏养生全文阅读
2024-03-20 05:39:26 责编:小OO
文档

简介:《中医五脏养生》是2009年12月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杰英。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大全:中医五脏养生该怎么做?

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空调依赖,使得五脏备受困扰,百病由此而生。中国人的体质由昔日的营养不良虚弱性体质为主转变为能量代谢不畅淤滞性体质为主。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普及下 中医五脏养生,想了解的不妨看看。

中医养生大全:中医五脏养生该怎么做?

一、肝属木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高兴或不高兴的事,以及被人赞扬或批评的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好听或不好听的话。被人宠着的时候,不要太兴奋,否则会忘乎所以;而被人贬低的时候,也不要太丧气,否则就没有了志气。尤其是切不可怒气冲冲,因为在人的“七情”之中,只有“怒”最伤人。所谓“怒气伤肝”,怒会耗散肝血,助发肝阳上亢。而肝阳一旦上亢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甚至诱发中风等恶疾。若能做到宠辱不惊,肝气则会舒条有序,神志随之也就会安宁无恙。

二、心属火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有道是“动以养形,静则养心”。但养形与养心两者是完全互惠的,唯有形体康健,心情方能舒畅;而心情一旦舒畅,则更有利于形体的健美。喜静则静,喜动则动。动中思静,静中思动。唯有动静结合,身心方能自如。倘若动静失于常态,或者体形劳累,则会伤及心血;而劳心一旦过度,则血脉不能通畅,随之形体也会感到疲乏。所以说,血脉的流通,要有“动”以养形,精神的安定要有“静”以养心。唯有动静有序,才能使心神、心血、心脉三者正常有序地工作。

中医养生大全:中医五脏养生该怎么做?

三、脾属土

“饮食有节”是非常重要的长寿因素。胃主纳谷,脾主运化,饮食有节,饥饱适宜,五谷才能化为气血充养五脏六腑;反之饮食无有节制,过饱则伤肺,过饥则伤气,过酸则伤筋,过咸则伤骨,过甜则伤血。特别是暴饮暴食,烟酒无度,则必然会伤及脾胃,而脾胃受伤,气血津液则大量减少,所以要使脾胃的安康,节制饮食为第一要素。

四、肺属金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虚劳损,内撞鸣。”这是清代中医名家陈修园对肺系疾病因素的总结,调息不当,外卫不固,风寒湿热经常侵犯皮毛,肺的呼吸功能受到阻碍,就会诱发气管炎、哮喘病等疾患。要使肺金得清,首先要调和气息,气息调和好了,肺金则自然安宁。中医认为,肺为发声之腑,说话过多,会伤及肺气与肺阴,出现喑哑、咽痛、语怯等病患。所以说,保护肺腑,寡言少语与调息适度同样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中医养生大全:中医五脏养生该怎么做?

五、肾属水

恬淡少欲肾水自足“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藏于肾。”肾主精气,主生殖及人的发育。人的,不可过纵,亦不可闭欲,而应当是有情少欲。特别是人过中年,房事生活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减少。人的精气神中,精是物质基础,肾精充足了,方能有元气,而元气充沛了,才更有“神”。倘若整天沉醉于之中,肾精的过度外泄,必然会使脏腑功能衰竭,免疫能力下降,一旦物质基础的“精”枯竭了,生命也就终止了。所以说“恬淡少欲”当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养生大全:中医五脏养生该怎么做?

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空调依赖,使得五脏备受困扰,百病由此而生。中国人的体质由昔日的营养不良虚弱性体质为主转变为能量代谢不畅淤滞性体质为主。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普及下 中医五脏养生,想了解的不妨看看。

中医养生大全:中医五脏养生该怎么做?

一、肝属木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高兴或不高兴的事,以及被人赞扬或批评的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好听或不好听的话。被人宠着的时候,不要太兴奋,否则会忘乎所以;而被人贬低的时候,也不要太丧气,否则就没有了志气。尤其是切不可怒气冲冲,因为在人的“七情”之中,只有“怒”最伤人。所谓“怒气伤肝”,怒会耗散肝血,助发肝阳上亢。而肝阳一旦上亢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甚至诱发中风等恶疾。若能做到宠辱不惊,肝气则会舒条有序,神志随之也就会安宁无恙。

二、心属火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有道是“动以养形,静则养心”。但养形与养心两者是完全互惠的,唯有形体康健,心情方能舒畅;而心情一旦舒畅,则更有利于形体的健美。喜静则静,喜动则动。动中思静,静中思动。唯有动静结合,身心方能自如。倘若动静失于常态,或者体形劳累,则会伤及心血;而劳心一旦过度,则血脉不能通畅,随之形体也会感到疲乏。所以说,血脉的流通,要有“动”以养形,精神的安定要有“静”以养心。唯有动静有序,才能使心神、心血、心脉三者正常有序地工作。

中医养生大全:中医五脏养生该怎么做?

三、脾属土

“饮食有节”是非常重要的长寿因素。胃主纳谷,脾主运化,饮食有节,饥饱适宜,五谷才能化为气血充养五脏六腑;反之饮食无有节制,过饱则伤肺,过饥则伤气,过酸则伤筋,过咸则伤骨,过甜则伤血。特别是暴饮暴食,烟酒无度,则必然会伤及脾胃,而脾胃受伤,气血津液则大量减少,所以要使脾胃的安康,节制饮食为第一要素。

四、肺属金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虚劳损,内撞鸣。”这是清代中医名家陈修园对肺系疾病因素的总结,调息不当,外卫不固,风寒湿热经常侵犯皮毛,肺的呼吸功能受到阻碍,就会诱发气管炎、哮喘病等疾患。要使肺金得清,首先要调和气息,气息调和好了,肺金则自然安宁。中医认为,肺为发声之腑,说话过多,会伤及肺气与肺阴,出现喑哑、咽痛、语怯等病患。所以说,保护肺腑,寡言少语与调息适度同样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中医养生大全:中医五脏养生该怎么做?

五、肾属水

恬淡少欲肾水自足“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藏于肾。”肾主精气,主生殖及人的发育。人的,不可过纵,亦不可闭欲,而应当是有情少欲。特别是人过中年,房事生活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减少。人的精气神中,精是物质基础,肾精充足了,方能有元气,而元气充沛了,才更有“神”。倘若整天沉醉于之中,肾精的过度外泄,必然会使脏腑功能衰竭,免疫能力下降,一旦物质基础的“精”枯竭了,生命也就终止了。所以说“恬淡少欲”当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养生大全:中医五脏养生该怎么做?

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空调依赖,使得五脏备受困扰,百病由此而生。中国人的体质由昔日的营养不良虚弱性体质为主转变为能量代谢不畅淤滞性体质为主。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普及下 中医五脏养生,想了解的不妨看看。

中医养生大全:中医五脏养生该怎么做?

一、肝属木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高兴或不高兴的事,以及被人赞扬或批评的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好听或不好听的话。被人宠着的时候,不要太兴奋,否则会忘乎所以;而被人贬低的时候,也不要太丧气,否则就没有了志气。尤其是切不可怒气冲冲,因为在人的“七情”之中,只有“怒”最伤人。所谓“怒气伤肝”,怒会耗散肝血,助发肝阳上亢。而肝阳一旦上亢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甚至诱发中风等恶疾。若能做到宠辱不惊,肝气则会舒条有序,神志随之也就会安宁无恙。

二、心属火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有道是“动以养形,静则养心”。但养形与养心两者是完全互惠的,唯有形体康健,心情方能舒畅;而心情一旦舒畅,则更有利于形体的健美。喜静则静,喜动则动。动中思静,静中思动。唯有动静结合,身心方能自如。倘若动静失于常态,或者体形劳累,则会伤及心血;而劳心一旦过度,则血脉不能通畅,随之形体也会感到疲乏。所以说,血脉的流通,要有“动”以养形,精神的安定要有“静”以养心。唯有动静有序,才能使心神、心血、心脉三者正常有序地工作。

中医养生大全:中医五脏养生该怎么做?

三、脾属土

“饮食有节”是非常重要的长寿因素。胃主纳谷,脾主运化,饮食有节,饥饱适宜,五谷才能化为气血充养五脏六腑;反之饮食无有节制,过饱则伤肺,过饥则伤气,过酸则伤筋,过咸则伤骨,过甜则伤血。特别是暴饮暴食,烟酒无度,则必然会伤及脾胃,而脾胃受伤,气血津液则大量减少,所以要使脾胃的安康,节制饮食为第一要素。

四、肺属金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虚劳损,内撞鸣。”这是清代中医名家陈修园对肺系疾病因素的总结,调息不当,外卫不固,风寒湿热经常侵犯皮毛,肺的呼吸功能受到阻碍,就会诱发气管炎、哮喘病等疾患。要使肺金得清,首先要调和气息,气息调和好了,肺金则自然安宁。中医认为,肺为发声之腑,说话过多,会伤及肺气与肺阴,出现喑哑、咽痛、语怯等病患。所以说,保护肺腑,寡言少语与调息适度同样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中医养生大全:中医五脏养生该怎么做?

五、肾属水

恬淡少欲肾水自足“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藏于肾。”肾主精气,主生殖及人的发育。人的,不可过纵,亦不可闭欲,而应当是有情少欲。特别是人过中年,房事生活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减少。人的精气神中,精是物质基础,肾精充足了,方能有元气,而元气充沛了,才更有“神”。倘若整天沉醉于之中,肾精的过度外泄,必然会使脏腑功能衰竭,免疫能力下降,一旦物质基础的“精”枯竭了,生命也就终止了。所以说“恬淡少欲”当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养生五脏

现在社会上亚健康的人特别多,外表看着似乎没病,其实各部机能处于临界状态,处于大病欲来前的状态,只要有导火线,防线就会全面崩溃。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五脏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五脏:肺部养生

  1、肺主气

《素问·五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其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在五脏中,肺有调节、主持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肺主气则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2、肺主行水

《素问·经脉别论》将肺称作“通调水道”,即肺主行水,肺主行水,常与脾相协作。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在运化水湿的过程中,一个关键角色就是肺,肺通过自身的宣发和肃降来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3、肺朝百脉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难经·一难》说:“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即肺与百脉关系密切。肺朝百脉,这里所说的百脉主要是指人体全身的血脉,百脉均汇总流经于肺,并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4、肺主治节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其与心脏的相互合作,从而使得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的生理功能得以治理和调节。肺主治节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共包括四个方面:治理和调节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血液的运行;治理和调节津液代谢;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

  5、寅时,肺经当令,此时当熟睡

寅时,即凌晨3点至5点,此时肺经最旺,为了使肺正常工作,寅时必须保证其他器官处于休息状态,从而保证全身所有气血均流注肺经。寅时是阳气的开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此时人体各器官均应处于休眠状态,人应该处于熟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肺“均衡天下”,合理分配气血。

  6、寅时为心脏疾病高发期,忌早起

很多老人常因气血不足,在凌晨4、5点时便醒来,但切记此时不要起床,因此此时正是“肺”专心工作之时,如果此时起床会打破其他器官的休眠状态,从而调用气血,使的本身就不足的气血更为不足,肺的治节功能出差,使得心脏的负担大为增加,大大增加心脏病患者的发病几率,甚至引发猝死。

  7、肺为娇脏,要防止风邪

寅时为人体阳气潜发的开端,此刻大多数人都处于熟睡的状态,若此时因吹空调、扇风扇、没盖好被子等而遇寒气,便会使得风邪侵肺。所以,平时需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肺受风寒入侵。

  8、多食“白色食品”有助于养肺

肺通五行之金,通五色之白色,中医认为,多食润肺的白色食品有助于养肺,如百合、秋梨、银耳、莲子等。

  中医养生五脏:心脏养生

  五脏之心

在中医里,我们会将五脏对应五行,其中心对应五行中的火,通五色之赤,通五官之舌,通五味之苦,通四季之夏,与形体中的脉相关,与情志中的喜相关,所以说过喜则伤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阳脏,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心主血脉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主血脉,其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这里的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脉使得血液周流于全身,滋养机体并为其提供物质基础。

  心藏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调经论》说:“心藏神。”心藏神,这里的神是从人抽象的思维、意识、精神到具象的眼神、面部表情、言语、肢体反应等,都可谓之神。《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人的整个精神、神智均藏至于心。

  心主神明

心主神明是指心主持和统率人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即思维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思维活动归属于脑,但中医中,脑属于奇恒之腑,居颅腔之内,由髓汇集而成,主精神活动及感觉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中的“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中的“脑为髓之海”,指出了脑是髓汇集而成。《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头者,精明之府”,此为脑之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夷·发明》也说:“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即指人体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

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源于五脏六腑之气血,而心是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脑的功能与心密切相关,可归属于心。所谓心主神明,神明之心的实质就是脑,心主血,上供于脑,故心脑相系。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和病理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并把喜、怒、思、悲、恐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做了联系。

  五脏之心与六腑之小肠相表里

所谓表里者,内外也,在中医中,我们讲脏在内,腑在外。在十二官中,五脏皆对六腑,各自互为表里,相互协作,其中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心脉,小肠有小肠脉,二者经脉相连;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通于心,二者气血想通,所以心与小肠共荣辱,病理亦相互影响,如心火过旺(口舌生疮等)会致小肠(小便短赤)热症,此为心移热于小肠,所以去心火时亦要清小肠之热。

  口苦,多为心火大

《黄帝内经》中提到:“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心气通于舌下”,心与舌头、嘴巴有着经络之连,如舌头发红,嘴巴发苦,表明心火旺盛,因苦入心,辛开苦降,所以心火大时可食苦瓜,尤其是夏季,热生火,火生苦,更要养心、防火。

  午时,心经得令,宜小憩

午时,又称日中,即中午11点至13点这段时间,此时心经最旺,需食午餐以养形,小憩以养神。午时为阴阳交替之时,此时阴气初生,阳气最盛,午时小憩为合阳,睡眠质量较其他时段更为优质。又因此时阴气初生,静生阴,睡午时觉有助于养阴血,去心火的同时使人气色红润,神采飞扬。另外,午时人体的气血最旺,并到达心经,小憩有助于这位君主之官协调脏腑关系,恢复元气。

中医养生五脏

现在社会上亚健康的人特别多,外表看着似乎没病,其实各部机能处于临界状态,处于大病欲来前的状态,只要有导火线,防线就会全面崩溃。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五脏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五脏:肺部养生

  1、肺主气

《素问·五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其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在五脏中,肺有调节、主持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肺主气则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2、肺主行水

《素问·经脉别论》将肺称作“通调水道”,即肺主行水,肺主行水,常与脾相协作。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在运化水湿的过程中,一个关键角色就是肺,肺通过自身的宣发和肃降来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3、肺朝百脉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难经·一难》说:“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即肺与百脉关系密切。肺朝百脉,这里所说的百脉主要是指人体全身的血脉,百脉均汇总流经于肺,并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4、肺主治节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其与心脏的相互合作,从而使得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的生理功能得以治理和调节。肺主治节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共包括四个方面:治理和调节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血液的运行;治理和调节津液代谢;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

  5、寅时,肺经当令,此时当熟睡

寅时,即凌晨3点至5点,此时肺经最旺,为了使肺正常工作,寅时必须保证其他器官处于休息状态,从而保证全身所有气血均流注肺经。寅时是阳气的开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此时人体各器官均应处于休眠状态,人应该处于熟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肺“均衡天下”,合理分配气血。

  6、寅时为心脏疾病高发期,忌早起

很多老人常因气血不足,在凌晨4、5点时便醒来,但切记此时不要起床,因此此时正是“肺”专心工作之时,如果此时起床会打破其他器官的休眠状态,从而调用气血,使的本身就不足的气血更为不足,肺的治节功能出差,使得心脏的负担大为增加,大大增加心脏病患者的发病几率,甚至引发猝死。

  7、肺为娇脏,要防止风邪

寅时为人体阳气潜发的开端,此刻大多数人都处于熟睡的状态,若此时因吹空调、扇风扇、没盖好被子等而遇寒气,便会使得风邪侵肺。所以,平时需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肺受风寒入侵。

  8、多食“白色食品”有助于养肺

肺通五行之金,通五色之白色,中医认为,多食润肺的白色食品有助于养肺,如百合、秋梨、银耳、莲子等。

  中医养生五脏:心脏养生

  五脏之心

在中医里,我们会将五脏对应五行,其中心对应五行中的火,通五色之赤,通五官之舌,通五味之苦,通四季之夏,与形体中的脉相关,与情志中的喜相关,所以说过喜则伤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阳脏,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心主血脉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主血脉,其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这里的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脉使得血液周流于全身,滋养机体并为其提供物质基础。

  心藏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调经论》说:“心藏神。”心藏神,这里的神是从人抽象的思维、意识、精神到具象的眼神、面部表情、言语、肢体反应等,都可谓之神。《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人的整个精神、神智均藏至于心。

  心主神明

心主神明是指心主持和统率人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即思维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思维活动归属于脑,但中医中,脑属于奇恒之腑,居颅腔之内,由髓汇集而成,主精神活动及感觉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中的“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中的“脑为髓之海”,指出了脑是髓汇集而成。《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头者,精明之府”,此为脑之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夷·发明》也说:“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即指人体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

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源于五脏六腑之气血,而心是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脑的功能与心密切相关,可归属于心。所谓心主神明,神明之心的实质就是脑,心主血,上供于脑,故心脑相系。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和病理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并把喜、怒、思、悲、恐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做了联系。

  五脏之心与六腑之小肠相表里

所谓表里者,内外也,在中医中,我们讲脏在内,腑在外。在十二官中,五脏皆对六腑,各自互为表里,相互协作,其中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心脉,小肠有小肠脉,二者经脉相连;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通于心,二者气血想通,所以心与小肠共荣辱,病理亦相互影响,如心火过旺(口舌生疮等)会致小肠(小便短赤)热症,此为心移热于小肠,所以去心火时亦要清小肠之热。

  口苦,多为心火大

《黄帝内经》中提到:“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心气通于舌下”,心与舌头、嘴巴有着经络之连,如舌头发红,嘴巴发苦,表明心火旺盛,因苦入心,辛开苦降,所以心火大时可食苦瓜,尤其是夏季,热生火,火生苦,更要养心、防火。

  午时,心经得令,宜小憩

午时,又称日中,即中午11点至13点这段时间,此时心经最旺,需食午餐以养形,小憩以养神。午时为阴阳交替之时,此时阴气初生,阳气最盛,午时小憩为合阳,睡眠质量较其他时段更为优质。又因此时阴气初生,静生阴,睡午时觉有助于养阴血,去心火的同时使人气色红润,神采飞扬。另外,午时人体的气血最旺,并到达心经,小憩有助于这位君主之官协调脏腑关系,恢复元气。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黄帝内经脏腑养生法》的特点是通过 *** 、艾灸等 传统中医疗法,呵护自己的五脏六腑。根据季节变化、年龄变化、生活情况等,分析致病因素及预防对策,让读者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保养身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六腑养生法

肝:春季肝气最旺,主导著整个人体。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心: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面板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夏季的气候在不同阶段各有特点。盛夏主火,火气伤人,心脏首当其冲,即所谓“火气通于心”。火气伤人,心神最易受扰,因此,人们易出现心烦、失眠,甚至出现汗多、狂躁等情况,所以盛夏要注意养心安神,尤其是进入了雷雨季节。清代《本草崇原》载:“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杨士瀛则说“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因此,阿胶,是补心育神佳品。

脾: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

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溼热所困所致。

肺: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肾: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

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饮食上应多吃*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 *** 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五谷健康养生法

五谷饮食的优势

优势1: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但水稻、麦子加工成精米后维生素B1就有大量损失。

优势2: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主要作用有降糖、降脂、减肥、通便、解毒防癌和增强抗病能力。

优势3:中和人体酸碱度。杂粮食物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加体能。

黑豆补肾

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中医养生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肉,当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体格强健与多食用豆类不无关系。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

高粱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小米忌与杏仁同食。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大米润肺

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面板干燥等不适。煮粥时若加点梨,中医养生效果更好。

小麦安神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黄帝内经脏腑养生法》的特点是通过 *** 、艾灸等 传统中医疗法,呵护自己的五脏六腑。根据季节变化、年龄变化、生活情况等,分析致病因素及预防对策,让读者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保养身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六腑养生法

肝:春季肝气最旺,主导著整个人体。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心: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面板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夏季的气候在不同阶段各有特点。盛夏主火,火气伤人,心脏首当其冲,即所谓“火气通于心”。火气伤人,心神最易受扰,因此,人们易出现心烦、失眠,甚至出现汗多、狂躁等情况,所以盛夏要注意养心安神,尤其是进入了雷雨季节。清代《本草崇原》载:“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杨士瀛则说“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因此,阿胶,是补心育神佳品。

脾: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

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溼热所困所致。

肺: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肾: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

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饮食上应多吃*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 *** 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五谷健康养生法

五谷饮食的优势

优势1: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但水稻、麦子加工成精米后维生素B1就有大量损失。

优势2: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主要作用有降糖、降脂、减肥、通便、解毒防癌和增强抗病能力。

优势3:中和人体酸碱度。杂粮食物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加体能。

黑豆补肾

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中医养生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肉,当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体格强健与多食用豆类不无关系。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

高粱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小米忌与杏仁同食。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大米润肺

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面板干燥等不适。煮粥时若加点梨,中医养生效果更好。

小麦安神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黄帝内经脏腑养生法》的特点是通过 *** 、艾灸等 传统中医疗法,呵护自己的五脏六腑。根据季节变化、年龄变化、生活情况等,分析致病因素及预防对策,让读者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保养身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六腑养生法

肝:春季肝气最旺,主导著整个人体。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心: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面板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夏季的气候在不同阶段各有特点。盛夏主火,火气伤人,心脏首当其冲,即所谓“火气通于心”。火气伤人,心神最易受扰,因此,人们易出现心烦、失眠,甚至出现汗多、狂躁等情况,所以盛夏要注意养心安神,尤其是进入了雷雨季节。清代《本草崇原》载:“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杨士瀛则说“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因此,阿胶,是补心育神佳品。

脾: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

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溼热所困所致。

肺: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肾: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

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饮食上应多吃*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 *** 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五谷健康养生法

五谷饮食的优势

优势1: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但水稻、麦子加工成精米后维生素B1就有大量损失。

优势2: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主要作用有降糖、降脂、减肥、通便、解毒防癌和增强抗病能力。

优势3:中和人体酸碱度。杂粮食物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加体能。

黑豆补肾

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中医养生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肉,当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体格强健与多食用豆类不无关系。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

高粱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小米忌与杏仁同食。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大米润肺

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面板干燥等不适。煮粥时若加点梨,中医养生效果更好。

小麦安神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身体是以五脏为核心,脏腑互为表里,那我们养好五脏,六腑才能随之而安。我们古语有云“君主之官”,指的是心在五脏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下面为大家分享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1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

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饮食上应多吃*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

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心养生之道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舍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尤其还有味中药酸枣仁,养心安神特别好。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肝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

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肝木系统功能异常,常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调养呢?酸味、青色、呼(hu)这个发音都与肝相关,归属肝木系统。因此阿胶、乌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养肝佳品。此外玫瑰花、菊花、洋葱、荔枝、木瓜、桃、鲤鱼等食物也是养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发“呼(hu)”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很多人发怒时,会感觉两肋位置胀痛。这是由于肝经从两肋经过。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拍打两肋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是养肝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对于肝火旺的人,常拍打两肋或者胆经,有助于青泄肝火。

在众多的养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灵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阳功效最显。

肺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肺被称为人体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气机运行。

悲伤会阻滞人体气机的运行,故过悲则伤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是大悲伤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悲伤情绪,否则有害于肺。

如果病邪犯肺,导致肺气宣降出入失调而不得解,常见以下症状出现: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时间长了,气郁化火就会造成皮肤粗糙、痤疮等。

按五行学说,白色、辛味、咝(si)这个发音都一与肺相关,归属于肺金系统。因此白色的银耳、百合、梨均是养肺阴之佳品;辛味的姜汁、洋葱、香菜等可开肺气,风寒感冒时服用最佳。生活中多发“咝(si)”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在人体经络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疗鼻炎的,常按摩这个位置,有效防止鼻炎;檀中穴是调理肺之气机的要穴,常敲打此处,对于多种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慢性咽炎人群适合服用以莲子、川贝母为主要成分的咽爽含片。由于肺主皮毛,患有家族性色斑的女性,通过调理肺气而减轻色素沉淀。

肾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是由脏腑组成,脏腑以五脏为中心,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和制约,共同组成了动态平衡的整体。其中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诸脏之阳全赖肾阳以温之,诸脏之阴全赖肾阴以濡之”。就是说五脏六腑的阳都由肾阳来温养,五脏六腑的'阴都是由肾阴来供给,故各脏腑的盛衰都有赖于肾的健旺,因此有“肾为五脏六腑之根”的说法。也就是说肾中精气的盛衰会影响其它脏腑的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为生命的发动机,故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能生髓,其华在发。髓藏于骨腔中以营养骨骼,称为“肾主骨”,“肾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则坚固有力。

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牙齿与骨一样,也是由肾精所充养,称为“齿为骨之余”。故凡小儿牙齿生长迟缓、*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中医认为均由肾精不足所致。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生机却根源于肾。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多而润泽,即所谓“其华在发”。凡久病而见头发稀疏、枯槁、脱落,或未老先衰、早脱、早白者,多属肾精不足和血虚。

人静坐的时候会有很多生理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满口生津。这代表你的肾气、肾精得到补充了,因为在五行学说里面唾液归属于肾水。所以肾阴虚的人口里会经常干,缺少唾液,这就是肾精不足了。

那么肾精气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常见的有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耳鸣、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肾亏、更年期综合症。

按照五行养生学说,黑色、咸味、吹(chui)这个发音均与肾相关,归属于肾水系统。咸味的海产品多补肾,以海参、海虾为代表;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乌鸡都是补肾佳品;另外猪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补肾良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吹(chui)”这个音对肾功能也有帮助。

腰为肾之府。中医认为腰膝酸软就是肾虚。经常转动腰,对肾就有好处,传统养生里面叫“晃龙”。太极拳或者气功站桩,都有一个要点叫松腰,就是通过松腰来调养肾气。在腰上有个要穴叫肾俞穴,经常拍打、艾灸肾俞穴,对肾的精气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2

1、心与小肠: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而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思维意识活动有关,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的心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通过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心主汗,开窍于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小肠位于腹腔,通过胃消化后的饮食水谷进入小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排除其糟帕。小肠有了问题就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小便异常,如腹痛、腹泻、少尿等症状。

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

2、肝与胆:

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胃消化食物。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

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夹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3、脾与胃:

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水分,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此外脾还有调节水蔽、统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

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

4、肺与大肠:

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肺气不足,则可出现呼吸减弱,身倦无力,气短自汗等全身虚弱症状。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槽帕。

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肃降则大便传导如常,粪便排出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反过来也影响肺气的肃降。

5、肾与膀胱:

肾主要功能藏精,一是指禀于父母之精,称为先天之精,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本;一是指来源于脾胃的水谷之精,称为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藏命门之火,命门之火不足,常导致全身阳气虚弱,发生各种疾病。肾主水、主骨、生髓,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镊,就会出现小便频繁,遗尿或失禁,肾虚气化不及,则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肾左右各一,与膀胱构成表里。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身体是以五脏为核心,脏腑互为表里,那我们养好五脏,六腑才能随之而安。我们古语有云“君主之官”,指的是心在五脏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下面为大家分享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1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

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饮食上应多吃*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

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心养生之道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舍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尤其还有味中药酸枣仁,养心安神特别好。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肝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

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肝木系统功能异常,常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调养呢?酸味、青色、呼(hu)这个发音都与肝相关,归属肝木系统。因此阿胶、乌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养肝佳品。此外玫瑰花、菊花、洋葱、荔枝、木瓜、桃、鲤鱼等食物也是养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发“呼(hu)”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很多人发怒时,会感觉两肋位置胀痛。这是由于肝经从两肋经过。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拍打两肋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是养肝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对于肝火旺的人,常拍打两肋或者胆经,有助于青泄肝火。

在众多的养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灵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阳功效最显。

肺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肺被称为人体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气机运行。

悲伤会阻滞人体气机的运行,故过悲则伤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是大悲伤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悲伤情绪,否则有害于肺。

如果病邪犯肺,导致肺气宣降出入失调而不得解,常见以下症状出现: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时间长了,气郁化火就会造成皮肤粗糙、痤疮等。

按五行学说,白色、辛味、咝(si)这个发音都一与肺相关,归属于肺金系统。因此白色的银耳、百合、梨均是养肺阴之佳品;辛味的姜汁、洋葱、香菜等可开肺气,风寒感冒时服用最佳。生活中多发“咝(si)”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在人体经络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疗鼻炎的,常按摩这个位置,有效防止鼻炎;檀中穴是调理肺之气机的要穴,常敲打此处,对于多种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慢性咽炎人群适合服用以莲子、川贝母为主要成分的咽爽含片。由于肺主皮毛,患有家族性色斑的女性,通过调理肺气而减轻色素沉淀。

肾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是由脏腑组成,脏腑以五脏为中心,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和制约,共同组成了动态平衡的整体。其中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诸脏之阳全赖肾阳以温之,诸脏之阴全赖肾阴以濡之”。就是说五脏六腑的阳都由肾阳来温养,五脏六腑的'阴都是由肾阴来供给,故各脏腑的盛衰都有赖于肾的健旺,因此有“肾为五脏六腑之根”的说法。也就是说肾中精气的盛衰会影响其它脏腑的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为生命的发动机,故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能生髓,其华在发。髓藏于骨腔中以营养骨骼,称为“肾主骨”,“肾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则坚固有力。

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牙齿与骨一样,也是由肾精所充养,称为“齿为骨之余”。故凡小儿牙齿生长迟缓、*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中医认为均由肾精不足所致。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生机却根源于肾。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多而润泽,即所谓“其华在发”。凡久病而见头发稀疏、枯槁、脱落,或未老先衰、早脱、早白者,多属肾精不足和血虚。

人静坐的时候会有很多生理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满口生津。这代表你的肾气、肾精得到补充了,因为在五行学说里面唾液归属于肾水。所以肾阴虚的人口里会经常干,缺少唾液,这就是肾精不足了。

那么肾精气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常见的有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耳鸣、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肾亏、更年期综合症。

按照五行养生学说,黑色、咸味、吹(chui)这个发音均与肾相关,归属于肾水系统。咸味的海产品多补肾,以海参、海虾为代表;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乌鸡都是补肾佳品;另外猪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补肾良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吹(chui)”这个音对肾功能也有帮助。

腰为肾之府。中医认为腰膝酸软就是肾虚。经常转动腰,对肾就有好处,传统养生里面叫“晃龙”。太极拳或者气功站桩,都有一个要点叫松腰,就是通过松腰来调养肾气。在腰上有个要穴叫肾俞穴,经常拍打、艾灸肾俞穴,对肾的精气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2

1、心与小肠: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而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思维意识活动有关,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的心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通过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心主汗,开窍于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小肠位于腹腔,通过胃消化后的饮食水谷进入小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排除其糟帕。小肠有了问题就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小便异常,如腹痛、腹泻、少尿等症状。

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

2、肝与胆:

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胃消化食物。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

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夹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3、脾与胃:

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水分,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此外脾还有调节水蔽、统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

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

4、肺与大肠:

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肺气不足,则可出现呼吸减弱,身倦无力,气短自汗等全身虚弱症状。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槽帕。

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肃降则大便传导如常,粪便排出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反过来也影响肺气的肃降。

5、肾与膀胱:

肾主要功能藏精,一是指禀于父母之精,称为先天之精,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本;一是指来源于脾胃的水谷之精,称为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藏命门之火,命门之火不足,常导致全身阳气虚弱,发生各种疾病。肾主水、主骨、生髓,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镊,就会出现小便频繁,遗尿或失禁,肾虚气化不及,则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肾左右各一,与膀胱构成表里。

中医养生五行五脏

中国古文化中将“道”之理归于五行,但用五行选择的方法,实质上已不再局限于金、水、木、火、土本身,而是将自然界万物乃至人体各部器官,按其特点,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1:五脏相生相克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络的。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通俗地讲,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视为心的母亲,而心则可视为肝的孩子。同样,木就是火的母亲,火则是木的孩子,依次类推。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就应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疗相关疾病。

由于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为不胜之意,也就是说,水能胜火,火不胜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

现在大家都讲治未病,讲究预防为主。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要考虑整体,应用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来治病。

  中医养生2:养生有五难

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写了一本书叫《答难养生论》,写到养生的一些难处,他总结出共有五难。我们如果解决了这五难,才能做到健康长寿。

第一,名利不灭。中医认为养生第一难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里也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人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钩心斗角,都是为了名利。中医强调的是追求而不强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强求,这就是养生的态度。

第二,喜怒不除。就是情绪不稳定。

第三,声色不去。什么叫声色不去?简单地说就是好色。社会上有句话叫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这就是声色不去带来的问题。

第四,滋味不绝。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肥胖、心脏不好,可是每天还胡吃海塞,这样对养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虑转发。就是考虑的问题太多,活得不自在。大家看长寿的人,心态一般都非常宁静。

  中医养生3:五行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学说只是一个习惯说法,不是绝对的,但是它能够用来说明自然界复杂的关系,这就是多边关系。从相生来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相克来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强调多边关系要有相对动态的平衡,失去平衡则为疾病,就需要找到多边关系中的失衡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调理,去治疗,使其归于平衡。理顺复杂的关系,就像带兵打仗,要分析各方面的利害关系,所以中医有“用药如用兵”之说。

把五行从关系论来讨论,意义非常重大。我前两年看过一个女性患者,满口都起疮,舌头也烂得可怕,西医诊断叫多形性红斑。她来找我看,我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来给她诊治。巨集观地按五行归类,舌头属心,舌为心之苗,于是我给她用大剂量的中药清心火,效果很不错。

  中医养生4: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络,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溼热,其性炎上。心 *** 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中医养生五行五脏

中国古文化中将“道”之理归于五行,但用五行选择的方法,实质上已不再局限于金、水、木、火、土本身,而是将自然界万物乃至人体各部器官,按其特点,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1:五脏相生相克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络的。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通俗地讲,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视为心的母亲,而心则可视为肝的孩子。同样,木就是火的母亲,火则是木的孩子,依次类推。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就应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疗相关疾病。

由于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为不胜之意,也就是说,水能胜火,火不胜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

现在大家都讲治未病,讲究预防为主。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要考虑整体,应用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来治病。

  中医养生2:养生有五难

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写了一本书叫《答难养生论》,写到养生的一些难处,他总结出共有五难。我们如果解决了这五难,才能做到健康长寿。

第一,名利不灭。中医认为养生第一难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里也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人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钩心斗角,都是为了名利。中医强调的是追求而不强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强求,这就是养生的态度。

第二,喜怒不除。就是情绪不稳定。

第三,声色不去。什么叫声色不去?简单地说就是好色。社会上有句话叫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这就是声色不去带来的问题。

第四,滋味不绝。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肥胖、心脏不好,可是每天还胡吃海塞,这样对养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虑转发。就是考虑的问题太多,活得不自在。大家看长寿的人,心态一般都非常宁静。

  中医养生3:五行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学说只是一个习惯说法,不是绝对的,但是它能够用来说明自然界复杂的关系,这就是多边关系。从相生来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相克来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强调多边关系要有相对动态的平衡,失去平衡则为疾病,就需要找到多边关系中的失衡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调理,去治疗,使其归于平衡。理顺复杂的关系,就像带兵打仗,要分析各方面的利害关系,所以中医有“用药如用兵”之说。

把五行从关系论来讨论,意义非常重大。我前两年看过一个女性患者,满口都起疮,舌头也烂得可怕,西医诊断叫多形性红斑。她来找我看,我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来给她诊治。巨集观地按五行归类,舌头属心,舌为心之苗,于是我给她用大剂量的中药清心火,效果很不错。

  中医养生4: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络,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溼热,其性炎上。心 *** 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打开五脏说养生的图书目录

前言:中医是科学、哲学,还是神学、玄学、伪科学?
序:中医清调补五行养生观的由来
一、清(清毒)
二、调(和调)
三、补(养正)
第一章 21世纪的健康经济学:健康资产与健康负债
第一节 清算你的健康资产与健康负债
一、巨星仙逝,驾鹤西游
二、赚钱容易,赚健康难
三、健康资产与健康负债
四、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自测”
第二节 制订个人及家庭健康计划
一、漠视保健预防的中国人
二、公共营养师。为个人与家人的生命保驾护航
第二章 清毒篇: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第一节 健康人体如何排毒?——六大排毒系统的养护之道
一、人体垃圾输出网——淋巴系统
1.淋巴系统的排毒流程
2.肥胖加重排毒负担
二、人体解毒的将军之官——肝脏
1.强大的解毒功能
2.顽强的再生能力
3.酒精是肝脏的天敌
4.肝损伤的种种表现
5.保肝护肝的保健之道
三、人体的血液过滤网——肾脏
1.憋尿约等于“吸毒”
2.充分饮水,排除肾毒
3.多吃补充肾气的食物
四、废物垃圾的代谢通道——肠道
1.肠健康自测
2.粪便里有什么?
3.人体宿便,百病之源
4.什么人宿便多?
5.促进排便,顺利排毒
五、人体面积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肤
1.皮肤的排毒代谢作用
2.皮肤的基本结构
3.促进皮肤的代谢作用
六、最容易积存毒素的器官——肺脏
1.肺脏最容易被污染
2.身体的废气——呼气与放屁
3.协助你的肺脏排毒
第二节 毒素垃圾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食品、饮品、家居用品与仪容化妆品的种种危险
一、五脏六腑毒素知多少
二、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
第三节 人体的代谢消化过程
一、食物在口中的消化过程
二、食物在胃里的消化过程
三、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过程
第四节 多吃肉食的危害——相当于慢性自杀的“自体中毒”
一、自体中毒:慢性自杀的“毒药”
二、淀粉+蛋白质=难以消化
三、多吃肉食的危害
……
第三章 调和篇:阴阳平衡,阴平阳秘
第四章 补养篇:虚则补之,损则益之

打开五脏说养生的图书目录

前言:中医是科学、哲学,还是神学、玄学、伪科学?
序:中医清调补五行养生观的由来
一、清(清毒)
二、调(和调)
三、补(养正)
第一章 21世纪的健康经济学:健康资产与健康负债
第一节 清算你的健康资产与健康负债
一、巨星仙逝,驾鹤西游
二、赚钱容易,赚健康难
三、健康资产与健康负债
四、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自测”
第二节 制订个人及家庭健康计划
一、漠视保健预防的中国人
二、公共营养师。为个人与家人的生命保驾护航
第二章 清毒篇: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第一节 健康人体如何排毒?——六大排毒系统的养护之道
一、人体垃圾输出网——淋巴系统
1.淋巴系统的排毒流程
2.肥胖加重排毒负担
二、人体解毒的将军之官——肝脏
1.强大的解毒功能
2.顽强的再生能力
3.酒精是肝脏的天敌
4.肝损伤的种种表现
5.保肝护肝的保健之道
三、人体的血液过滤网——肾脏
1.憋尿约等于“吸毒”
2.充分饮水,排除肾毒
3.多吃补充肾气的食物
四、废物垃圾的代谢通道——肠道
1.肠健康自测
2.粪便里有什么?
3.人体宿便,百病之源
4.什么人宿便多?
5.促进排便,顺利排毒
五、人体面积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肤
1.皮肤的排毒代谢作用
2.皮肤的基本结构
3.促进皮肤的代谢作用
六、最容易积存毒素的器官——肺脏
1.肺脏最容易被污染
2.身体的废气——呼气与放屁
3.协助你的肺脏排毒
第二节 毒素垃圾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食品、饮品、家居用品与仪容化妆品的种种危险
一、五脏六腑毒素知多少
二、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
第三节 人体的代谢消化过程
一、食物在口中的消化过程
二、食物在胃里的消化过程
三、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过程
第四节 多吃肉食的危害——相当于慢性自杀的“自体中毒”
一、自体中毒:慢性自杀的“毒药”
二、淀粉+蛋白质=难以消化
三、多吃肉食的危害
……
第三章 调和篇:阴阳平衡,阴平阳秘
第四章 补养篇:虚则补之,损则益之

打开五脏说养生的图书目录

前言:中医是科学、哲学,还是神学、玄学、伪科学?
序:中医清调补五行养生观的由来
一、清(清毒)
二、调(和调)
三、补(养正)
第一章 21世纪的健康经济学:健康资产与健康负债
第一节 清算你的健康资产与健康负债
一、巨星仙逝,驾鹤西游
二、赚钱容易,赚健康难
三、健康资产与健康负债
四、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自测”
第二节 制订个人及家庭健康计划
一、漠视保健预防的中国人
二、公共营养师。为个人与家人的生命保驾护航
第二章 清毒篇: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第一节 健康人体如何排毒?——六大排毒系统的养护之道
一、人体垃圾输出网——淋巴系统
1.淋巴系统的排毒流程
2.肥胖加重排毒负担
二、人体解毒的将军之官——肝脏
1.强大的解毒功能
2.顽强的再生能力
3.酒精是肝脏的天敌
4.肝损伤的种种表现
5.保肝护肝的保健之道
三、人体的血液过滤网——肾脏
1.憋尿约等于“吸毒”
2.充分饮水,排除肾毒
3.多吃补充肾气的食物
四、废物垃圾的代谢通道——肠道
1.肠健康自测
2.粪便里有什么?
3.人体宿便,百病之源
4.什么人宿便多?
5.促进排便,顺利排毒
五、人体面积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肤
1.皮肤的排毒代谢作用
2.皮肤的基本结构
3.促进皮肤的代谢作用
六、最容易积存毒素的器官——肺脏
1.肺脏最容易被污染
2.身体的废气——呼气与放屁
3.协助你的肺脏排毒
第二节 毒素垃圾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食品、饮品、家居用品与仪容化妆品的种种危险
一、五脏六腑毒素知多少
二、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
第三节 人体的代谢消化过程
一、食物在口中的消化过程
二、食物在胃里的消化过程
三、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过程
第四节 多吃肉食的危害——相当于慢性自杀的“自体中毒”
一、自体中毒:慢性自杀的“毒药”
二、淀粉+蛋白质=难以消化
三、多吃肉食的危害
……
第三章 调和篇:阴阳平衡,阴平阳秘
第四章 补养篇:虚则补之,损则益之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