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黄帝中医调理养生经络
2024-03-11 22:53:40 责编:小OO
文档

简介:《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是2011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宇宁。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黄帝内经》:经络,决生死,除百病

《黄帝内经中》有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黄帝日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雷公日愿卒闻经脉之始生。黄帝日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从《黄帝内经》中我们可以看到,经络通则百病消,经络不通则百病生。中医自古以来讲究:痛则不通,不通则痛。那么经络不通究竟会引发哪些疾病呢?当我们碰到身体不适时,又该疏通哪条经络呢?我们一一为您解答:

感冒咳嗽,拍肺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 咳嗽、感冒、哮喘、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流鼻血、经脉经过部位的关节障碍,肌肉疼等 。当出现这些病症时,可以拍打双手的肺经进行调理。

五官疾患找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头面五官疾患、咽喉病、热病、皮肤病、肠胃病(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经常拍打大肠经会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消化不良拍胃经:

足阳明胃经所对症状:喉咙痛、胃痛、消化不良、怕热;唇干口燥、身体消瘦、倦怠。便秘、膝关节酸痛;因此,没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多拍拍腿上的胃经。帮助胃肠消化。

疲劳透支健脾经:

脾经不通,通常会表现出脾胃不和、食欲不振、疲劳等。脾经主治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如果在推小腿脾经的时候,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么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找到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四个穴位去推。

烦躁心慌拍心经:

手少阴心经主治症候:心血管病、冠心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经脉所过的肌肉痛。虚症有:胸闷、脸发红、四肢沉重、易疲倦、气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奋;实症有:呼吸不畅、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头痛、口干口苦等。

吸收不好问小肠:

小肠经活跃时间是中午13:00-15:00:此时是小肠经进行清、浊及吸收的时刻,营养吸收到体内,浊物送到大肠待消化及排除体外;这个时间过后肠胃开始休息,此后的晚餐时间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类高营养的食物要少量摄取,否则易在体内累积,这也是晚饭吃少的原因。

颈肩腰背靠膀胱:

膀胱经所主症候:外经--头、项痛,头、项强痛,眼痛多泪,鼻塞,流涕,鼻血,痔疮,经脉所过的背、腰、骶、大腿后侧、腘窝、腓肠肌等处疼痛,足小趾不能运用,疟疾。内脏--癫狂,小便淋沥、短赤,尿失禁

膀胱为肾之腑,两者均属水,因此要多补充水分,有助膀胱排除体内废物,以促进泌尿系统的代谢。

精力不足养肾经: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若小孩身体不好,在三至五岁时,父母可轻轻指压其脊骨两侧,从头椎至腰椎,能引导虚热下降。肾阳不足,水肿病会加强于肾经。肾脏强者才能长寿。

失眠多梦调心包:

心包经活跃时间是晚上19:00-21:00。心包经主泻、主血,因此若晚餐吃得太丰盛,易生亢热而致胸中烦闷、恶心,因此此时进餐的,建议晚餐不宜过腻,餐后要休息,运动以散步的方式最好。

奇难杂症调三焦:

三焦经可以经常敲打。中医讲究合适手法,中医认为,三焦经是人体 健康 的总指挥,因此保持三焦经通畅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敲打三焦经,气顺百病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敲打三焦经可以保持五脏六腑的经络通畅,使人体气按揉起来不太方面,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敲打。每天晚上睡觉前,是敲打三焦经的最佳时期。因为三焦经气血最旺的时候是在亥时,也就是晚上二十一点到二十二点之间。

结节肿瘤通胆经:

敲胆经,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而且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这个运动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起到减肥的作用。

情志忧郁疏肝经:

中医五行讲“怒伤肝”,现代人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经常感到抑郁,这样会使肝气受阻,气血不舒畅,久之产生内热,加重心气浮躁。点揉肝经四穴(原穴太冲、荥穴行间、络穴蠡沟、合穴曲泉)具有很好的清肝火、疏肝气的作用。直接通向肝经的原气,每天下午坚持在5点左右用手指按揉2分钟,尤其是在生发的春季,疏通肝气的效果最好。

体弱多汗灸任脉:

任脉长于胞中,与人体五脏所相连,循环全身。任脉不通,就会导致五脏功能下降。任脉的“任”字,有担任、妊养的含义,即任主胞胎。如果任脉脉气失调,不仅影响生育,还可发生前阴诸病,如白带、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遣尿、阴中痛等

循经处易患问题: 会阴痛、*痛、小腹痛、肚脐痛、中腹痛,胸前痛、咽炎、喉咙痛下颏痛。

虚汗怕冷拍督脉:

督脉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督脉行脊里,入络脑,又络肾,与脑、髓、肾关系密切,可反映脑、髓、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肾为先天之本,主髓通脑,主生殖,故脊强、厥冷及精冷不育等生殖系统疾患与督脉有关。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会阴痛、痔疮、尾骨痛、腰骶痛、腰疼、后背疼、脖子痛、头后痛、头顶痛、前额痛等。

理论篇:

1、玄宗一指寻根术的介绍

2、了解人体弓弦应力、人体力线的基础理论

3、筋的理论及筋伤的诊断详解

4、诊断(寻根)技巧、治疗理念及方案

5、手法的作用机理、注意事项、发力要求等

实战篇:

1、颈部:

颈椎病

头痛

眩晕

耳聋

耳鸣

咽炎等等手法练习

2、肩部:

肩周炎

网球肘

学生肘

腱鞘炎

腕管综合症

手臂麻木

厨师肩等手法及练习

3、腰部:

腰间盘突出症

梨状肌综合征

急性腰扭伤

慢性腰肌劳损

骶髂关节综合症

腰曲过大或变直等手法及练习

4、膝部:

膝关节不能上下楼

不能下蹲

弹响膝

股四头肌损伤

腘绳肌损伤

小腿三肌损伤

跟腱损伤

踝关节扭伤

足跟痛

足跟骨刺

足底筋膜炎等手法及练习

5、背部:

肩胛骨弹响

脊柱侧弯

高低肩等手法练习

6、正骨部分:

颈椎上段

下段复位手法

胸1/4、5/8、8/12复位手法

腰椎段、骨盆、骶椎复位手法

膝关节复位手法

长短腿、阴阳脚、O型腿正骨要领及练习

具体病症:

7、脊源性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8、秒杀痛经、踝关节扭伤技术,乳腺增生调理技术

9、快速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绝技

10、快速治愈骶髂关节损伤导致的腰腿痛绝技

11、膝关节手术前的治疗技术

12、体质诊断与调整

13、摸脊诊断相关疾病的技巧

14、面部美容微整

15、胃痛、胆囊炎,心脏病的止痛调理方法

16、薪火相传玄宗秘法 祛痛术,调眼疾术

《黄帝内经》:经络,决生死,除百病

《黄帝内经中》有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黄帝日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雷公日愿卒闻经脉之始生。黄帝日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从《黄帝内经》中我们可以看到,经络通则百病消,经络不通则百病生。中医自古以来讲究:痛则不通,不通则痛。那么经络不通究竟会引发哪些疾病呢?当我们碰到身体不适时,又该疏通哪条经络呢?我们一一为您解答:

感冒咳嗽,拍肺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 咳嗽、感冒、哮喘、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流鼻血、经脉经过部位的关节障碍,肌肉疼等 。当出现这些病症时,可以拍打双手的肺经进行调理。

五官疾患找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头面五官疾患、咽喉病、热病、皮肤病、肠胃病(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经常拍打大肠经会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消化不良拍胃经:

足阳明胃经所对症状:喉咙痛、胃痛、消化不良、怕热;唇干口燥、身体消瘦、倦怠。便秘、膝关节酸痛;因此,没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多拍拍腿上的胃经。帮助胃肠消化。

疲劳透支健脾经:

脾经不通,通常会表现出脾胃不和、食欲不振、疲劳等。脾经主治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如果在推小腿脾经的时候,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么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找到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四个穴位去推。

烦躁心慌拍心经:

手少阴心经主治症候:心血管病、冠心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经脉所过的肌肉痛。虚症有:胸闷、脸发红、四肢沉重、易疲倦、气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奋;实症有:呼吸不畅、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头痛、口干口苦等。

吸收不好问小肠:

小肠经活跃时间是中午13:00-15:00:此时是小肠经进行清、浊及吸收的时刻,营养吸收到体内,浊物送到大肠待消化及排除体外;这个时间过后肠胃开始休息,此后的晚餐时间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类高营养的食物要少量摄取,否则易在体内累积,这也是晚饭吃少的原因。

颈肩腰背靠膀胱:

膀胱经所主症候:外经--头、项痛,头、项强痛,眼痛多泪,鼻塞,流涕,鼻血,痔疮,经脉所过的背、腰、骶、大腿后侧、腘窝、腓肠肌等处疼痛,足小趾不能运用,疟疾。内脏--癫狂,小便淋沥、短赤,尿失禁

膀胱为肾之腑,两者均属水,因此要多补充水分,有助膀胱排除体内废物,以促进泌尿系统的代谢。

精力不足养肾经: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若小孩身体不好,在三至五岁时,父母可轻轻指压其脊骨两侧,从头椎至腰椎,能引导虚热下降。肾阳不足,水肿病会加强于肾经。肾脏强者才能长寿。

失眠多梦调心包:

心包经活跃时间是晚上19:00-21:00。心包经主泻、主血,因此若晚餐吃得太丰盛,易生亢热而致胸中烦闷、恶心,因此此时进餐的,建议晚餐不宜过腻,餐后要休息,运动以散步的方式最好。

奇难杂症调三焦:

三焦经可以经常敲打。中医讲究合适手法,中医认为,三焦经是人体 健康 的总指挥,因此保持三焦经通畅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敲打三焦经,气顺百病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敲打三焦经可以保持五脏六腑的经络通畅,使人体气按揉起来不太方面,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敲打。每天晚上睡觉前,是敲打三焦经的最佳时期。因为三焦经气血最旺的时候是在亥时,也就是晚上二十一点到二十二点之间。

结节肿瘤通胆经:

敲胆经,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而且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这个运动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起到减肥的作用。

情志忧郁疏肝经:

中医五行讲“怒伤肝”,现代人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经常感到抑郁,这样会使肝气受阻,气血不舒畅,久之产生内热,加重心气浮躁。点揉肝经四穴(原穴太冲、荥穴行间、络穴蠡沟、合穴曲泉)具有很好的清肝火、疏肝气的作用。直接通向肝经的原气,每天下午坚持在5点左右用手指按揉2分钟,尤其是在生发的春季,疏通肝气的效果最好。

体弱多汗灸任脉:

任脉长于胞中,与人体五脏所相连,循环全身。任脉不通,就会导致五脏功能下降。任脉的“任”字,有担任、妊养的含义,即任主胞胎。如果任脉脉气失调,不仅影响生育,还可发生前阴诸病,如白带、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遣尿、阴中痛等

循经处易患问题: 会阴痛、*痛、小腹痛、肚脐痛、中腹痛,胸前痛、咽炎、喉咙痛下颏痛。

虚汗怕冷拍督脉:

督脉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督脉行脊里,入络脑,又络肾,与脑、髓、肾关系密切,可反映脑、髓、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肾为先天之本,主髓通脑,主生殖,故脊强、厥冷及精冷不育等生殖系统疾患与督脉有关。

循行部位易患问题:会阴痛、痔疮、尾骨痛、腰骶痛、腰疼、后背疼、脖子痛、头后痛、头顶痛、前额痛等。

理论篇:

1、玄宗一指寻根术的介绍

2、了解人体弓弦应力、人体力线的基础理论

3、筋的理论及筋伤的诊断详解

4、诊断(寻根)技巧、治疗理念及方案

5、手法的作用机理、注意事项、发力要求等

实战篇:

1、颈部:

颈椎病

头痛

眩晕

耳聋

耳鸣

咽炎等等手法练习

2、肩部:

肩周炎

网球肘

学生肘

腱鞘炎

腕管综合症

手臂麻木

厨师肩等手法及练习

3、腰部:

腰间盘突出症

梨状肌综合征

急性腰扭伤

慢性腰肌劳损

骶髂关节综合症

腰曲过大或变直等手法及练习

4、膝部:

膝关节不能上下楼

不能下蹲

弹响膝

股四头肌损伤

腘绳肌损伤

小腿三肌损伤

跟腱损伤

踝关节扭伤

足跟痛

足跟骨刺

足底筋膜炎等手法及练习

5、背部:

肩胛骨弹响

脊柱侧弯

高低肩等手法练习

6、正骨部分:

颈椎上段

下段复位手法

胸1/4、5/8、8/12复位手法

腰椎段、骨盆、骶椎复位手法

膝关节复位手法

长短腿、阴阳脚、O型腿正骨要领及练习

具体病症:

7、脊源性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8、秒杀痛经、踝关节扭伤技术,乳腺增生调理技术

9、快速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绝技

10、快速治愈骶髂关节损伤导致的腰腿痛绝技

11、膝关节手术前的治疗技术

12、体质诊断与调整

13、摸脊诊断相关疾病的技巧

14、面部美容微整

15、胃痛、胆囊炎,心脏病的止痛调理方法

16、薪火相传玄宗秘法 祛痛术,调眼疾术

《黄帝内经》养生法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他虽然是中医学的源头,却并不着眼于疾病治疗,而是致力于预防和保健,他以养生和诊疗为主要内容。 提倡将这种健康理念,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举手投足之间完成。

黄帝内经从内容上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素问》,一部分是《灵枢》,《素问》一个人最初的*,或者说是生命的本质。《灵枢》又叫《针经》主要讲的是经络、针灸。

《内经素问》说,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强调要把注意力放在有可能发生的疾病上。

《内经素问》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置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说等到病已形成,再去用药,乱已产生才去治理,就好比渴了才去挖井,要打仗了才知道兵器一样,岂不是太晚了吗?

其实人每病一次就会给身体造成一次伤害,而这个伤害在病愈后看似已经消失,但实际上它或多或少都会给身体带来阴阳失衡和看不见的虚损。就好比一辆汽车没修理一次,它的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总体性能都会不知不觉的下降,不管怎样修理,换上多好的零件,配置永远都比不上原装。

人体也一样,与其等有病后抢救治疗,不如在没病前就进行身体保养。

养生三*宝:精、气、神。

养精妙招:可以经常进行经络按摩,尤其是按摩腹部的气海和命门。

补气妙招:补气最好的方法是针灸和按摩。

养神妙招:通过静坐,吐纳,调息,服气,或者适当调理精神状态等方法,以达到促进神气入静的作用。

一年有24个节气,而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也是有24节气的。

3点立春,4点雨水,5点惊蛰,6点春分,7点清明,8点谷雨;9点立夏,10点小满,11点芒种,12点夏至,13点小暑,14点大暑;15点立秋,16点处暑,17点白露,18点秋分,19点寒露,20点霜降;21点立冬,22点小雪,23点大雪,24点冬至,1点小寒,2点大寒。

一、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季。先养肝养肝先制怒。多动运动,如户外活动,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春季是流行*冒,过敏,风湿膝关节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春季常见病的主要方法是保暖,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季一左右下厚上薄。可以备一些板蓝根颗粒,小柴胡颗粒。

立春:早起晚睡,11点左右睡觉。

雨水:应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如糯米,黑米,燕麦,大枣,龙眼,核桃,牛肉,猪肚,草鱼,鲈鱼等。

惊蛰:吃点梨。

春风:多吃时令菜,比如春笋,芋头,芹菜,豌豆尖。

忌大寒,绿豆,黄瓜,苦瓜,西红柿,西瓜,虾蟹,属于寒性食物。

葱,姜,辣椒,花椒,胡椒属于典型的热性食物。

清明:远离发物,预防高血压,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物:就是吃了某些食物后会引发某些疾病,如过敏性疾病,对不同体质的人,发物不尽相同,皮肤瘙痒的人不宜吃,韭菜,香菇,香菜等,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的人不宜吃海鲜,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禁吃羊肉牛肉。

谷雨:吃香桩,多补水,上午10点和下午3点不睡,晚上8点补水,可以加速血液循环。

夏季。最适合游泳,不宜频繁使用空调。是中暑,高热腹泻等级病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夏季常见病,主要方法是防暑,调和脾胃,饮食清淡。多吃大蒜,醋,酸奶等,少吃辣椒,胡椒,花椒等刺激性食物,其次,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注意通风,多喝水,注意腹部保暖。夏季家庭应该常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立夏:早起晚睡,吃稀食。包含清淡稀粥,汤类,卤类。

小满:吃点苦比如苦菜,宜吃素即不吃动物性食物。

芒种:宜清补,如乌梅,山楂,葡萄,芒果,猕猴桃,西红柿,鸭肉,香生泥鳅,端午节吃粽子。

夏至:补水要喝温开水。补水要少量多次慢饮。

小暑:少动多静。喝茶。饮食节制。

大暑:吃老鸭,喝防暑粥。比如薏米,红小豆,黄瓜,冬瓜,西红柿,百合。

秋季。干燥需养肺,要多喝水,早卧早起,适度运动,秋季是咽喉炎,便利抑郁病等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秋季常见,主要的病是生津防燥,多喝水,保障肺和呼吸道的湿润,一些滋阴生津的食物也多吃,如梨,苹果,香蕉,山药,萝卜,鸭肉等,还要多做运动。家中常备 清燥润肺合剂,川贝枇杷膏,雪梨膏等。

立秋:降服秋老虎。秋老虎虽厉害,只要注意饮食,还是可以降伏的,吃些防暑的绿豆汤,莲子粥,吃水果蔬菜,多喝白开水,冰糖水,清茶。

处暑:处暑时节,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忽冷忽热最容易伤肺。多吃清润肺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芹菜,菠菜,海带。

处暑时,气温还很高,降雨很少,空气干燥,皮肤容易干燥脱皮,还会出现便秘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秋燥,多吃芝麻,糯米,蜂蜜,梨等。少吃葱姜蒜等辛辣食品,还要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

白露:泡脚戳耳补肾气,少吃鱼虾。

秋分:养胃为重。饮食适度,少吃冷烫硬粘等食物。

霜降:注意保暖和养胃,建议多吃栗子,预防咳嗽可吃一些清火化痰的食物,如梨偶,枇杷,柿子,柚子,罗汉果等。

寒露:养肺防秋燥多泡脚。以用百合,大枣,莲子,银杏,大米,加适量冰糖煮粥,少吃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葱蒜。多喝水,喝粥喝汤,都是一些有补气保湿作用的食品或药品,如梨,香蕉,枇杷,芝麻,香油,银耳等。

冬季。头背脚宝三暖,早睡晚起,冬季是肾虚,关节疼痛,脑卒中,冻疮等症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冬季常见病,主要方法是护阳气,多晒晒太阳,饮食上可吃温热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鸡肉,禁吃海鲜等生冷食物。家中常备六味地方丸,蛇油膏等。

立冬:进补要有方,立冬补冬补嘴空,北方的人们爱吃饺子,南方的人爱吃鸡鸭鱼肉。西北地区冬季天气寒冷,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肉,羊肉,狗肉。

小雪:重视精神调养多吃香蕉。

大雪:进补正当时,选用红色蔬果。比如大枣,红萝卜,苹果,洋葱等,此外多吃根茎类,如山药土豆,提升御寒。早睡早起注意保暖。

冬至:晒后背补阳气,吃水饺,注意保暖,可适当的练习太极拳,瑜伽等舒缓的有氧运动,可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人参。

小寒:喝腊八粥,吃山楂。

大寒:提前养肝,大寒过后就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但还是一个过渡的时节,因此既要养护脾肾,也要提前调养肝血,少吃辛辣,多喝水,少饮酒,适量吃酸。常搓手,防冻伤。

小补充:天干地支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注:已半巳满不出己。横戌点戍戊中空,横竖交叉定为戎。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前最宜上床睡觉,改掉吃宵夜的坏习惯。

丑时:最宜深睡,有了火气,一定要发泄出来。

寅时:最忌打扰肺经。如果在这时醒过来,就闭着眼睛继续睡,也可以做小动作干梳头,耳揉轮,按摩肚脐,摸搓脚心。

卯时:最易排便。

辰时:最宜吃早餐。

巳时:最宜户外活动。

午时:最宜午休,十二点点半吃午饭,肠胃病离你远远的。

未时:最宜养小肠。

申时:最宜喝开水。申时学习与工作效率最高。

酉时:再喝一杯水,洗肾又能洗膀胱。

戌时:最易培养夫妻感情。

亥时:是*事的最佳时间。

注:

胆、肝、肺、大(肠)、胃、安脾。

心、小(肠)、膀胱、肾、心、三。

三、饮食养生法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性五味五色五谷五果五畜五菜。

1、寒凉平温热,辨清食物属性好养生。

寒凉性食物:清热,泻火解毒。

温热性食物:温阳,散寒。

平性食物:补益健胃。

2、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益健康。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3、红、黄、绿、黑、白,五色养五脏。

4、

5、

6、

7、

随四季吃饭

春天少酸多甘。夏天要过得清苦。秋天少辛多酸。冬季避咸忌寒。

不同年龄饮食

四、运动养生

五、情志养生法

黄帝内经根据喜、怒、悲、思,恐五种情绪的属性,将它们分别归入火木金,土,水,五行以与心、肝、肺,脾、肾,五脏相对应,这一归类就真的找出了治疗情志病的规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

喜为火。悲为金。怒为木,思为土,恐为水。

心红,肺白,肝绿,脾黄,肾黑。

所以,

六、女七男八节律养生

七、体质养生法

八、经络养生法



对症养五脏

生活小细节

《黄帝内经》养生法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他虽然是中医学的源头,却并不着眼于疾病治疗,而是致力于预防和保健,他以养生和诊疗为主要内容。 提倡将这种健康理念,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举手投足之间完成。

黄帝内经从内容上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素问》,一部分是《灵枢》,《素问》一个人最初的*,或者说是生命的本质。《灵枢》又叫《针经》主要讲的是经络、针灸。

《内经素问》说,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强调要把注意力放在有可能发生的疾病上。

《内经素问》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置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说等到病已形成,再去用药,乱已产生才去治理,就好比渴了才去挖井,要打仗了才知道兵器一样,岂不是太晚了吗?

其实人每病一次就会给身体造成一次伤害,而这个伤害在病愈后看似已经消失,但实际上它或多或少都会给身体带来阴阳失衡和看不见的虚损。就好比一辆汽车没修理一次,它的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总体性能都会不知不觉的下降,不管怎样修理,换上多好的零件,配置永远都比不上原装。

人体也一样,与其等有病后抢救治疗,不如在没病前就进行身体保养。

养生三*宝:精、气、神。

养精妙招:可以经常进行经络按摩,尤其是按摩腹部的气海和命门。

补气妙招:补气最好的方法是针灸和按摩。

养神妙招:通过静坐,吐纳,调息,服气,或者适当调理精神状态等方法,以达到促进神气入静的作用。

一年有24个节气,而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也是有24节气的。

3点立春,4点雨水,5点惊蛰,6点春分,7点清明,8点谷雨;9点立夏,10点小满,11点芒种,12点夏至,13点小暑,14点大暑;15点立秋,16点处暑,17点白露,18点秋分,19点寒露,20点霜降;21点立冬,22点小雪,23点大雪,24点冬至,1点小寒,2点大寒。

一、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季。先养肝养肝先制怒。多动运动,如户外活动,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春季是流行*冒,过敏,风湿膝关节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春季常见病的主要方法是保暖,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季一左右下厚上薄。可以备一些板蓝根颗粒,小柴胡颗粒。

立春:早起晚睡,11点左右睡觉。

雨水:应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如糯米,黑米,燕麦,大枣,龙眼,核桃,牛肉,猪肚,草鱼,鲈鱼等。

惊蛰:吃点梨。

春风:多吃时令菜,比如春笋,芋头,芹菜,豌豆尖。

忌大寒,绿豆,黄瓜,苦瓜,西红柿,西瓜,虾蟹,属于寒性食物。

葱,姜,辣椒,花椒,胡椒属于典型的热性食物。

清明:远离发物,预防高血压,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物:就是吃了某些食物后会引发某些疾病,如过敏性疾病,对不同体质的人,发物不尽相同,皮肤瘙痒的人不宜吃,韭菜,香菇,香菜等,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的人不宜吃海鲜,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禁吃羊肉牛肉。

谷雨:吃香桩,多补水,上午10点和下午3点不睡,晚上8点补水,可以加速血液循环。

夏季。最适合游泳,不宜频繁使用空调。是中暑,高热腹泻等级病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夏季常见病,主要方法是防暑,调和脾胃,饮食清淡。多吃大蒜,醋,酸奶等,少吃辣椒,胡椒,花椒等刺激性食物,其次,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注意通风,多喝水,注意腹部保暖。夏季家庭应该常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立夏:早起晚睡,吃稀食。包含清淡稀粥,汤类,卤类。

小满:吃点苦比如苦菜,宜吃素即不吃动物性食物。

芒种:宜清补,如乌梅,山楂,葡萄,芒果,猕猴桃,西红柿,鸭肉,香生泥鳅,端午节吃粽子。

夏至:补水要喝温开水。补水要少量多次慢饮。

小暑:少动多静。喝茶。饮食节制。

大暑:吃老鸭,喝防暑粥。比如薏米,红小豆,黄瓜,冬瓜,西红柿,百合。

秋季。干燥需养肺,要多喝水,早卧早起,适度运动,秋季是咽喉炎,便利抑郁病等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秋季常见,主要的病是生津防燥,多喝水,保障肺和呼吸道的湿润,一些滋阴生津的食物也多吃,如梨,苹果,香蕉,山药,萝卜,鸭肉等,还要多做运动。家中常备 清燥润肺合剂,川贝枇杷膏,雪梨膏等。

立秋:降服秋老虎。秋老虎虽厉害,只要注意饮食,还是可以降伏的,吃些防暑的绿豆汤,莲子粥,吃水果蔬菜,多喝白开水,冰糖水,清茶。

处暑:处暑时节,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忽冷忽热最容易伤肺。多吃清润肺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芹菜,菠菜,海带。

处暑时,气温还很高,降雨很少,空气干燥,皮肤容易干燥脱皮,还会出现便秘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秋燥,多吃芝麻,糯米,蜂蜜,梨等。少吃葱姜蒜等辛辣食品,还要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

白露:泡脚戳耳补肾气,少吃鱼虾。

秋分:养胃为重。饮食适度,少吃冷烫硬粘等食物。

霜降:注意保暖和养胃,建议多吃栗子,预防咳嗽可吃一些清火化痰的食物,如梨偶,枇杷,柿子,柚子,罗汉果等。

寒露:养肺防秋燥多泡脚。以用百合,大枣,莲子,银杏,大米,加适量冰糖煮粥,少吃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葱蒜。多喝水,喝粥喝汤,都是一些有补气保湿作用的食品或药品,如梨,香蕉,枇杷,芝麻,香油,银耳等。

冬季。头背脚宝三暖,早睡晚起,冬季是肾虚,关节疼痛,脑卒中,冻疮等症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冬季常见病,主要方法是护阳气,多晒晒太阳,饮食上可吃温热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鸡肉,禁吃海鲜等生冷食物。家中常备六味地方丸,蛇油膏等。

立冬:进补要有方,立冬补冬补嘴空,北方的人们爱吃饺子,南方的人爱吃鸡鸭鱼肉。西北地区冬季天气寒冷,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肉,羊肉,狗肉。

小雪:重视精神调养多吃香蕉。

大雪:进补正当时,选用红色蔬果。比如大枣,红萝卜,苹果,洋葱等,此外多吃根茎类,如山药土豆,提升御寒。早睡早起注意保暖。

冬至:晒后背补阳气,吃水饺,注意保暖,可适当的练习太极拳,瑜伽等舒缓的有氧运动,可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人参。

小寒:喝腊八粥,吃山楂。

大寒:提前养肝,大寒过后就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但还是一个过渡的时节,因此既要养护脾肾,也要提前调养肝血,少吃辛辣,多喝水,少饮酒,适量吃酸。常搓手,防冻伤。

小补充:天干地支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注:已半巳满不出己。横戌点戍戊中空,横竖交叉定为戎。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前最宜上床睡觉,改掉吃宵夜的坏习惯。

丑时:最宜深睡,有了火气,一定要发泄出来。

寅时:最忌打扰肺经。如果在这时醒过来,就闭着眼睛继续睡,也可以做小动作干梳头,耳揉轮,按摩肚脐,摸搓脚心。

卯时:最易排便。

辰时:最宜吃早餐。

巳时:最宜户外活动。

午时:最宜午休,十二点点半吃午饭,肠胃病离你远远的。

未时:最宜养小肠。

申时:最宜喝开水。申时学习与工作效率最高。

酉时:再喝一杯水,洗肾又能洗膀胱。

戌时:最易培养夫妻感情。

亥时:是*事的最佳时间。

注:

胆、肝、肺、大(肠)、胃、安脾。

心、小(肠)、膀胱、肾、心、三。

三、饮食养生法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性五味五色五谷五果五畜五菜。

1、寒凉平温热,辨清食物属性好养生。

寒凉性食物:清热,泻火解毒。

温热性食物:温阳,散寒。

平性食物:补益健胃。

2、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益健康。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3、红、黄、绿、黑、白,五色养五脏。

4、

5、

6、

7、

随四季吃饭

春天少酸多甘。夏天要过得清苦。秋天少辛多酸。冬季避咸忌寒。

不同年龄饮食

四、运动养生

五、情志养生法

黄帝内经根据喜、怒、悲、思,恐五种情绪的属性,将它们分别归入火木金,土,水,五行以与心、肝、肺,脾、肾,五脏相对应,这一归类就真的找出了治疗情志病的规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

喜为火。悲为金。怒为木,思为土,恐为水。

心红,肺白,肝绿,脾黄,肾黑。

所以,

六、女七男八节律养生

七、体质养生法

八、经络养生法



对症养五脏

生活小细节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

《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是中医学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的组成、变化及关系,以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等各个方面。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

  十二经络养生法

一、手太阴肺经

简介: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它把生化出来的养料上注给肺脉,然后经肺输送至全身。

小贴士:寅时(凌晨3-5点)当令,肺部不好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上夜班者/老年人在此时醒来,切记不可抽烟。

重点穴位:

1、中府:双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下方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为云门穴,云门穴直下一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即为中府穴。

功效:调理肺气、治疗哮喘、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肩背疼痛等。

2、尺泽:手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调理肺气、清肺利咽、泄毒止痛。

3、孔最:手掌向上,腕横纹上方朝肱二头肌外侧9横指宽。

功效:治头痛、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痔疮。

4、列缺:前臂内侧前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尽端到达处即是。

功效:头痛,颈项不适、咽喉不适、鼻疾、齿痛、胸闷等。

5、太渊:腕横纹上,桡侧动脉搏动处。

功效:调理肺气,止咳化痰、补气。(如有人总觉得气不够用,可常按摩此穴。)

6、少商:拇指桡侧,距拇指桡侧指甲约0.1寸。

功效:宣肺、利肺,治咽喉肿痛、咳嗽等,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

二、手阳明大肠经

简介:肺脏、皮肤的守护神。大肠主传化糟粕和主津(接小肠食物残渣,取精去粕)。

小贴士:卯时(凌晨5-7点)值班。因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若合理运用,最善消除体内热毒。

重要穴位:

1、合谷:手背部,拇指食指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

功效:治感冒、流鼻涕、头痛牙痛喉咙痛、耳鸣打嗝、眼睛疲劳等。

2、手三里:肘横纹外侧端,曲池穴下2寸。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头。

功效:腰痛,口腔溃疡,消化不良,颈淋巴结炎,肠炎等 。

3、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功效:缓解鼻子各种症状,也可面部美容,除痘祛斑。

三、足阳明胃经

简介:脾胃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气血之海”

小贴士: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中医讲“阳明脉衰,面始焦”,要想美容,应养好自己的阳明经。辰时是胃经最旺的时候,一定要吃早餐。早餐在胃中受纳腐熟,到下一时辰脾经就可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经肺输送全身。

重要穴位:

1、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功效:治面部水肿、雀斑、细纹等

2、人迎:喉结旁开约2横指。

功效:对气喘咳嗽、通风、咽炎、支气管炎等有效果。

3、滑肉门:肚脐上1大拇指宽,再向两旁约3横指宽处。

功效:消除肚脐周围脂肪,预防肥胖;治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慢性胃肠炎等。

4、天枢:肚脐两侧约2横指宽处。

功效:促进小肠运动,增进脂肪代谢,治疗腹部及全身肥胖、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月经不调、痛经等。

5、气冲:大腿根部,腹股沟能摸到动脉波动处

功效:通经活络,治膀胱炎、尿频尿急、遗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病、不孕不育等。

6、足三里: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

功效:治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秘、呕吐等。

7、头维:头前侧,两侧额角发际向上约1指宽处

功效:预防头发干枯分叉、秃头白头等,可治头皮痒、偏头痛、视力减退等。

4、足太阴脾经

简介:脾为后天之本

小贴士:脾经出现问题,最先的表现是舌头不灵活、僵硬。若女性月经不调/不来,经期流鼻血(中医叫经血倒流),则表示脾统血功能减弱;若嘴唇变薄等也说明脾经有问题,因脾开窍于口。脾经巳时值班,此时揉脾经最好。

重要穴位:

1、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

功效:治失眠、心悸心慌、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小便不利等。

2、地机: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与阴陵穴连线上,阴陵穴下3寸。

功效: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治腹痛腹胀等

3、阴陵穴:膝盖内下侧,胫骨内侧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功效:治膝关节红肿疼痛、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失禁、白带增多等。

4、血海:膝盖骨内侧上缘约3横指宽处

功效:治疗气血不足、贫血、头晕眼花、湿疹、皮肤粗糙/瘙痒、膝关节疼痛、痛经等。

5、大横:脐中旁开4寸(乳头直下处)

功效:治疗腹部肥胖、腹痛腹胀、便秘等

五、手少阴心经

简介: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小贴士:午时阳气盛,动养阳,静养阴,此时因静养,应午睡。

重要穴位:

1、少海:曲肘,在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取穴。

功效:能运化心血,宁心安神,是调节心肾的重要穴位。

2、灵道:腕横纹上1.5寸处

功效:宽胸理气,升清降浊,宁心安神,能平静心神,治疗心跳过速。

3、通里:腕横纹上1寸

功效:沟通心肾,开窍利咽。语言不利者可多按此穴。

4、神门:掌心向上,腕关节靠小指侧之腕横纹上

功效:治失眠多梦、心悸心慌、神经衰弱、精神*症等。

5、少府: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处。

功效:能发散心火、宁心安神。

六、手太阳小肠经

简介:小肠将脾胃加工过的食物,进一步加工,有用的上输于肺,无用的归于膀胱。

小贴士:调理好小肠经,对消化、泌尿、循环等多个系统都有良性调节的作用。

重要穴位:

1、少泽:小指背面外侧指甲角根部。

功效:治乳房胀痛、乳汁少等乳房疾病,也可治头痛、昏迷、咽喉肿痛等。

2、阳谷:手腕外侧,小鱼际根部,腕关节突起的骨头和尺骨头突起间的凹陷处。

功效:耳鸣、口腔炎、腕关节扭伤等

3、天宗:两人面对面,两手4指搭在被按摩者肩膀上,拇指自然向下,拇指指端所指的部位。

功效:乳房胀痛、肩关节疼痛、颈椎病等。

七、足太阳膀胱经

简介:经脉最长、穴位最多,整个背部为之所主,又络肾,与心脑等器官直接发生关系。它直接掌控体内毒素的排泄,决不能忽略。其主要功能是储尿和排尿。

小贴士:太阳经实为人体卫外的屏障,歪斜入侵,太阳则首当其冲。申时按摩膀胱经,可有效防治泌尿系统的疾患。记忆减退者可在申时按摩膀胱经,因膀胱经直达脑部。

八、足少阴肾经

简介: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主藏精,精生髓,髓聚而成脑,故肾跟智力有关。另肾精一旦衰少,人的生殖功能则日趋萎缩。

重要穴位:

1、涌泉:将脚掌弓起,脚掌前中1/3凹陷处。

功效:闭经痛经、不孕、鼻子不适、过敏等有效。

2、太溪:内踝正后方凹陷中。

功效:失眠健忘、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疼痛、小便频数等。

3、照海:踝关节内侧骨头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功效:阴痒、小便频数、脚气、失眠嗜卧、痛经、咽喉干燥等。

4、筑宾:小腿内侧,内踝尖向上7横指宽处。对晕车有特效。

九、手厥阴心包经

简介:保卫心脏,代心受邪,代心行事。

重要穴位:

1、内关:手臂的内侧中间,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2、大陵:腕掌侧横纹中点

3、劳宫:手握拳时,中指、无名指根的中间点处。

十、手少阳三焦经

简介:腑是容器,胃是一个容器,肠也是一个容器,而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的一个大腔。它是人体最大的腑,主一身的气,即调气的通道。三焦相当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三焦经就是调节内分泌系统的交通警。它主治头侧、耳目、咽喉、胸肋部疾病。

小贴士:三焦在亥时当令,此时应停止活动,保持心境平和安歇睡眠,以确保三焦经通畅,阴阳调和。

重要穴位:

1、阳池:腕背横纹上,背伸腕关节时手背紧张的肌腱外侧缘。

2、外关: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手臂的外侧正中。

3、角孙:耳尖直上,与发际交点。

4、翳风:耳朵下方耳垂后遮盖之处的凹陷中。

5、耳门:耳屏前上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6、丝竹穴:眉梢的凹陷处。

十一、足少阳胆经

简介:胆主谋略,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措施的功能。跟肝互为表里,与耳目有联系。胆也是中精之府,内存胆汁。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食物消化。

小贴士:子时阴气最重,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间,此时要及时睡觉。子时睡眠养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重要穴位:

1、听会:小耳前下方,张口呈凹陷处

2、头窍阴:头部两侧,耳朵后高骨的后上方

3、阳白:前额,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4、风市:站立时,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中指指尖所在处。

功效:大腿酸痛、腰冷膝痛、全身瘙痒,加快大腿脂肪消耗等。

十二、足厥阴肝经

简介:肝藏血,主疏泄。胆汁的化生、排泄都又肝的疏泄功能控制、调节。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通,脾胃运化功能也旺健。

小贴士:肝气用的多,肝血耗伤就会影响人的视力。丑时睡眠养肝最好。按摩肝经,可通过亥时按同名经心包经来达到按摩肝经的效果。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

《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是中医学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的组成、变化及关系,以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等各个方面。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

  十二经络养生法

一、手太阴肺经

简介: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它把生化出来的养料上注给肺脉,然后经肺输送至全身。

小贴士:寅时(凌晨3-5点)当令,肺部不好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上夜班者/老年人在此时醒来,切记不可抽烟。

重点穴位:

1、中府:双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下方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为云门穴,云门穴直下一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即为中府穴。

功效:调理肺气、治疗哮喘、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肩背疼痛等。

2、尺泽:手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调理肺气、清肺利咽、泄毒止痛。

3、孔最:手掌向上,腕横纹上方朝肱二头肌外侧9横指宽。

功效:治头痛、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痔疮。

4、列缺:前臂内侧前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尽端到达处即是。

功效:头痛,颈项不适、咽喉不适、鼻疾、齿痛、胸闷等。

5、太渊:腕横纹上,桡侧动脉搏动处。

功效:调理肺气,止咳化痰、补气。(如有人总觉得气不够用,可常按摩此穴。)

6、少商:拇指桡侧,距拇指桡侧指甲约0.1寸。

功效:宣肺、利肺,治咽喉肿痛、咳嗽等,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

二、手阳明大肠经

简介:肺脏、皮肤的守护神。大肠主传化糟粕和主津(接小肠食物残渣,取精去粕)。

小贴士:卯时(凌晨5-7点)值班。因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若合理运用,最善消除体内热毒。

重要穴位:

1、合谷:手背部,拇指食指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

功效:治感冒、流鼻涕、头痛牙痛喉咙痛、耳鸣打嗝、眼睛疲劳等。

2、手三里:肘横纹外侧端,曲池穴下2寸。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头。

功效:腰痛,口腔溃疡,消化不良,颈淋巴结炎,肠炎等 。

3、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功效:缓解鼻子各种症状,也可面部美容,除痘祛斑。

三、足阳明胃经

简介:脾胃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气血之海”

小贴士: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中医讲“阳明脉衰,面始焦”,要想美容,应养好自己的阳明经。辰时是胃经最旺的时候,一定要吃早餐。早餐在胃中受纳腐熟,到下一时辰脾经就可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经肺输送全身。

重要穴位:

1、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功效:治面部水肿、雀斑、细纹等

2、人迎:喉结旁开约2横指。

功效:对气喘咳嗽、通风、咽炎、支气管炎等有效果。

3、滑肉门:肚脐上1大拇指宽,再向两旁约3横指宽处。

功效:消除肚脐周围脂肪,预防肥胖;治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慢性胃肠炎等。

4、天枢:肚脐两侧约2横指宽处。

功效:促进小肠运动,增进脂肪代谢,治疗腹部及全身肥胖、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月经不调、痛经等。

5、气冲:大腿根部,腹股沟能摸到动脉波动处

功效:通经活络,治膀胱炎、尿频尿急、遗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病、不孕不育等。

6、足三里: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

功效:治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秘、呕吐等。

7、头维:头前侧,两侧额角发际向上约1指宽处

功效:预防头发干枯分叉、秃头白头等,可治头皮痒、偏头痛、视力减退等。

4、足太阴脾经

简介:脾为后天之本

小贴士:脾经出现问题,最先的表现是舌头不灵活、僵硬。若女性月经不调/不来,经期流鼻血(中医叫经血倒流),则表示脾统血功能减弱;若嘴唇变薄等也说明脾经有问题,因脾开窍于口。脾经巳时值班,此时揉脾经最好。

重要穴位:

1、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

功效:治失眠、心悸心慌、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小便不利等。

2、地机: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与阴陵穴连线上,阴陵穴下3寸。

功效: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治腹痛腹胀等

3、阴陵穴:膝盖内下侧,胫骨内侧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功效:治膝关节红肿疼痛、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失禁、白带增多等。

4、血海:膝盖骨内侧上缘约3横指宽处

功效:治疗气血不足、贫血、头晕眼花、湿疹、皮肤粗糙/瘙痒、膝关节疼痛、痛经等。

5、大横:脐中旁开4寸(乳头直下处)

功效:治疗腹部肥胖、腹痛腹胀、便秘等

五、手少阴心经

简介: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小贴士:午时阳气盛,动养阳,静养阴,此时因静养,应午睡。

重要穴位:

1、少海:曲肘,在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取穴。

功效:能运化心血,宁心安神,是调节心肾的重要穴位。

2、灵道:腕横纹上1.5寸处

功效:宽胸理气,升清降浊,宁心安神,能平静心神,治疗心跳过速。

3、通里:腕横纹上1寸

功效:沟通心肾,开窍利咽。语言不利者可多按此穴。

4、神门:掌心向上,腕关节靠小指侧之腕横纹上

功效:治失眠多梦、心悸心慌、神经衰弱、精神*症等。

5、少府: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处。

功效:能发散心火、宁心安神。

六、手太阳小肠经

简介:小肠将脾胃加工过的食物,进一步加工,有用的上输于肺,无用的归于膀胱。

小贴士:调理好小肠经,对消化、泌尿、循环等多个系统都有良性调节的作用。

重要穴位:

1、少泽:小指背面外侧指甲角根部。

功效:治乳房胀痛、乳汁少等乳房疾病,也可治头痛、昏迷、咽喉肿痛等。

2、阳谷:手腕外侧,小鱼际根部,腕关节突起的骨头和尺骨头突起间的凹陷处。

功效:耳鸣、口腔炎、腕关节扭伤等

3、天宗:两人面对面,两手4指搭在被按摩者肩膀上,拇指自然向下,拇指指端所指的部位。

功效:乳房胀痛、肩关节疼痛、颈椎病等。

七、足太阳膀胱经

简介:经脉最长、穴位最多,整个背部为之所主,又络肾,与心脑等器官直接发生关系。它直接掌控体内毒素的排泄,决不能忽略。其主要功能是储尿和排尿。

小贴士:太阳经实为人体卫外的屏障,歪斜入侵,太阳则首当其冲。申时按摩膀胱经,可有效防治泌尿系统的疾患。记忆减退者可在申时按摩膀胱经,因膀胱经直达脑部。

八、足少阴肾经

简介: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主藏精,精生髓,髓聚而成脑,故肾跟智力有关。另肾精一旦衰少,人的生殖功能则日趋萎缩。

重要穴位:

1、涌泉:将脚掌弓起,脚掌前中1/3凹陷处。

功效:闭经痛经、不孕、鼻子不适、过敏等有效。

2、太溪:内踝正后方凹陷中。

功效:失眠健忘、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疼痛、小便频数等。

3、照海:踝关节内侧骨头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功效:阴痒、小便频数、脚气、失眠嗜卧、痛经、咽喉干燥等。

4、筑宾:小腿内侧,内踝尖向上7横指宽处。对晕车有特效。

九、手厥阴心包经

简介:保卫心脏,代心受邪,代心行事。

重要穴位:

1、内关:手臂的内侧中间,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2、大陵:腕掌侧横纹中点

3、劳宫:手握拳时,中指、无名指根的中间点处。

十、手少阳三焦经

简介:腑是容器,胃是一个容器,肠也是一个容器,而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的一个大腔。它是人体最大的腑,主一身的气,即调气的通道。三焦相当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三焦经就是调节内分泌系统的交通警。它主治头侧、耳目、咽喉、胸肋部疾病。

小贴士:三焦在亥时当令,此时应停止活动,保持心境平和安歇睡眠,以确保三焦经通畅,阴阳调和。

重要穴位:

1、阳池:腕背横纹上,背伸腕关节时手背紧张的肌腱外侧缘。

2、外关: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手臂的外侧正中。

3、角孙:耳尖直上,与发际交点。

4、翳风:耳朵下方耳垂后遮盖之处的凹陷中。

5、耳门:耳屏前上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6、丝竹穴:眉梢的凹陷处。

十一、足少阳胆经

简介:胆主谋略,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措施的功能。跟肝互为表里,与耳目有联系。胆也是中精之府,内存胆汁。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食物消化。

小贴士:子时阴气最重,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间,此时要及时睡觉。子时睡眠养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重要穴位:

1、听会:小耳前下方,张口呈凹陷处

2、头窍阴:头部两侧,耳朵后高骨的后上方

3、阳白:前额,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4、风市:站立时,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中指指尖所在处。

功效:大腿酸痛、腰冷膝痛、全身瘙痒,加快大腿脂肪消耗等。

十二、足厥阴肝经

简介:肝藏血,主疏泄。胆汁的化生、排泄都又肝的疏泄功能控制、调节。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通,脾胃运化功能也旺健。

小贴士:肝气用的多,肝血耗伤就会影响人的视力。丑时睡眠养肝最好。按摩肝经,可通过亥时按同名经心包经来达到按摩肝经的效果。

《黄帝内经》中医十二时辰养生精髓,值得收藏

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各地也掀起了一股“十二时辰”热潮。

其实, 养生 与十二时辰密切相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 养生 与时辰的密切关系。即每个时辰对应人体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联系着相应的脏腑。“时辰应脏”指五脏之气在日周期十二时辰中衰旺节律,揭示五脏在时间变动中,各有衰旺不同的生理活动状态。

子时:(23点 — 次日1点)

胆经当令

子时胆经当值,属“阴中之阴”,是一天之中阴气最盛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初生的时段,胆气在此时开始升发。《内经》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说胆气若能顺利升发,人体各个脏腑就会正常运行,人的身体状态就会很好。

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此时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益。所以子时睡眠对一天至关重要。休息好了,第二天头脑清醒,做事就有效率。

丑时:(1—3点)

肝经当令

丑时肝经当值,此时阳气比胆经当值之时要强盛一些。《内经》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也就是说,肝主疏泄,能够调节、分配一身的血量,以此供应脏腑、肢体乃至精神情志的需要。

而“人卧则血归于肝”,通过睡眠可让肝血得到休养,使肝脏主疏泄、主藏血功能得到正常发挥。丑时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养好肝血。

寅时:(3—5点)

肺经当令

寅时,对应凌晨3-5点。在《黄帝内经》里的排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

夜里睡觉在寅时醒来是最不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在《黄帝内经》中,它把肺经归为相傅之官,相傅中的相是宰相的意思,傅是师傅、老师、帝王师。它主气、主治节,从3-5点,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你心需要多少、肾需要多少,这个气血的分配是由肺经来完成的,3-5点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我们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一定要通过深度的睡眠来完成。

卯时:(5—7点)

大肠经当令

卯时,就是早晨5-7点。这个时候大肠“主管”全身气血流行的“大局”。

早晨养成排便的习惯,是人体气机自然的一种走势。5-7点天就亮了,叫天门开,相对而言地户也要开,而地户是中医里所说的魄门,指的就是*,就是魄门。这时应起床,然后喝杯温水,再到厕所把肠中的废物排出体外,你会感到体轻气爽,精神十足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辰时:(7—9点)

胃经当令

辰时气血流注于胃经,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此时人们吃早餐就是要补充营养,以保证一整天人体的需求。这时天地阳气最旺,人的脾胃功能也最强,吃的早饭也最容易消化而发挥其营养的作用。

巳时:(9点—11点)

脾经当令

巳时是脾经当值。脾主运化,主升清,能够把胃初步消化的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从而起到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的作用,以维持人们的生命活动。

巳时也是人体精神最为振奋、体力最为强健的时候,是人一天当中的第一个“黄金时间”。此时,上班族工作效率最高,学生记忆力最强,老年人锻炼身体体力最充沛,而这些精力和体力,都来源于既有数量更有质量的早餐的营养,因此早餐要有足够的营养基础,才能保持身体机能的状态最佳。巳时脾经值班的时候更要注意养护脾胃。

午时:(11—13点)

心经当令

此时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也要在这个天地之气的转换点上调整气血。心为“君主之官”,即心是人体的主宰。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如在午时能睡片刻,对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一年四季都需要午睡,但每次睡的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不要超过一小时,最好能躺下来,不要趴着睡。据调查,许多老寿星即有保持午后小睡的 养生 经验。

未时:(13—15点)

小肠经当令

未时小肠经当令。《内经》认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吸收食物中的精华,并将糟粕送入大肠与膀胱,以进行一天的营养调整。因此,人们应在下午1点前吃完午饭,这样才能使小肠在其功能最旺盛之时更好地吸收营养。

另外,当食物中的营养进入血液循环后,会使血液的浓度突然增高。所以,在未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如喝杯凉白开,或喝杯清茶,稀释血液浓度,即可达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申时(15—17点)

膀胱经当令

申时膀胱经当值。此时小肠已把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各处,由于膀胱经从足部沿后小腿、后大腿、臀部以致脊柱两旁向上,一直运行到头部,是身体一条大的经络,因此这时人体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又进入另一个强盛阶段,也是工作、学习及其锻炼身体的好时段。

现代医学也证实,下午4时左右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运动能力也达到高峰,此时锻炼身体不易受伤。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有阳虚的表现。

酉时:(17-19点)

肾经当令

酉时肾经当值。中医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既主生长发育,又主生殖。如果说凌晨5点到上午7点的卯时代表一天的开门,那么下午5点到晚上7点的酉时则代表一天的关门,开门宜动,关门宜静。

此时以养精蓄锐,保养肾脏,肾虚者酉时补肾最为有效。另外,此时喝水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排毒,清洗肾和膀胱,预防肾结石、膀胱炎等病症。

戌时:(19—21点)

心包经当令

戌时心包经当值。《内经》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就是心包,心包像一个内臣,代心行事,表达着心的喜怒哀乐。同时它又是心的警卫员,代心受邪。心包经最旺时易提升心之正气。

此时最好的调理方法就是与朋友、家人聊聊天、散散步,舒畅一下心情。鼓掌、握拳等动作都可以振奋精神,因为心包经从手掌过,劳宫穴在手掌*,而中冲穴在中指尖,鼓掌、握拳时能刺激到心包经这两个穴位。

亥时:(21-23点)

三焦经当令

亥时三焦经当值。三焦具有通行诸气、畅通百脉的作用。人在此时睡眠,百脉、脏腑可得到最好的休养,对身体 健康 十分有益。

睡觉之前,可以先用温热水泡脚半小时,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能畅通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使劳累了一天的身体得到充分地放松,有利于睡眠。

《黄帝内经》中医十二时辰养生精髓,值得收藏

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各地也掀起了一股“十二时辰”热潮。

其实, 养生 与十二时辰密切相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 养生 与时辰的密切关系。即每个时辰对应人体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联系着相应的脏腑。“时辰应脏”指五脏之气在日周期十二时辰中衰旺节律,揭示五脏在时间变动中,各有衰旺不同的生理活动状态。

子时:(23点 — 次日1点)

胆经当令

子时胆经当值,属“阴中之阴”,是一天之中阴气最盛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初生的时段,胆气在此时开始升发。《内经》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说胆气若能顺利升发,人体各个脏腑就会正常运行,人的身体状态就会很好。

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此时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益。所以子时睡眠对一天至关重要。休息好了,第二天头脑清醒,做事就有效率。

丑时:(1—3点)

肝经当令

丑时肝经当值,此时阳气比胆经当值之时要强盛一些。《内经》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也就是说,肝主疏泄,能够调节、分配一身的血量,以此供应脏腑、肢体乃至精神情志的需要。

而“人卧则血归于肝”,通过睡眠可让肝血得到休养,使肝脏主疏泄、主藏血功能得到正常发挥。丑时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养好肝血。

寅时:(3—5点)

肺经当令

寅时,对应凌晨3-5点。在《黄帝内经》里的排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

夜里睡觉在寅时醒来是最不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在《黄帝内经》中,它把肺经归为相傅之官,相傅中的相是宰相的意思,傅是师傅、老师、帝王师。它主气、主治节,从3-5点,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你心需要多少、肾需要多少,这个气血的分配是由肺经来完成的,3-5点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我们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一定要通过深度的睡眠来完成。

卯时:(5—7点)

大肠经当令

卯时,就是早晨5-7点。这个时候大肠“主管”全身气血流行的“大局”。

早晨养成排便的习惯,是人体气机自然的一种走势。5-7点天就亮了,叫天门开,相对而言地户也要开,而地户是中医里所说的魄门,指的就是*,就是魄门。这时应起床,然后喝杯温水,再到厕所把肠中的废物排出体外,你会感到体轻气爽,精神十足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辰时:(7—9点)

胃经当令

辰时气血流注于胃经,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此时人们吃早餐就是要补充营养,以保证一整天人体的需求。这时天地阳气最旺,人的脾胃功能也最强,吃的早饭也最容易消化而发挥其营养的作用。

巳时:(9点—11点)

脾经当令

巳时是脾经当值。脾主运化,主升清,能够把胃初步消化的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从而起到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的作用,以维持人们的生命活动。

巳时也是人体精神最为振奋、体力最为强健的时候,是人一天当中的第一个“黄金时间”。此时,上班族工作效率最高,学生记忆力最强,老年人锻炼身体体力最充沛,而这些精力和体力,都来源于既有数量更有质量的早餐的营养,因此早餐要有足够的营养基础,才能保持身体机能的状态最佳。巳时脾经值班的时候更要注意养护脾胃。

午时:(11—13点)

心经当令

此时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也要在这个天地之气的转换点上调整气血。心为“君主之官”,即心是人体的主宰。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如在午时能睡片刻,对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一年四季都需要午睡,但每次睡的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不要超过一小时,最好能躺下来,不要趴着睡。据调查,许多老寿星即有保持午后小睡的 养生 经验。

未时:(13—15点)

小肠经当令

未时小肠经当令。《内经》认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吸收食物中的精华,并将糟粕送入大肠与膀胱,以进行一天的营养调整。因此,人们应在下午1点前吃完午饭,这样才能使小肠在其功能最旺盛之时更好地吸收营养。

另外,当食物中的营养进入血液循环后,会使血液的浓度突然增高。所以,在未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如喝杯凉白开,或喝杯清茶,稀释血液浓度,即可达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申时(15—17点)

膀胱经当令

申时膀胱经当值。此时小肠已把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各处,由于膀胱经从足部沿后小腿、后大腿、臀部以致脊柱两旁向上,一直运行到头部,是身体一条大的经络,因此这时人体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又进入另一个强盛阶段,也是工作、学习及其锻炼身体的好时段。

现代医学也证实,下午4时左右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运动能力也达到高峰,此时锻炼身体不易受伤。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有阳虚的表现。

酉时:(17-19点)

肾经当令

酉时肾经当值。中医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既主生长发育,又主生殖。如果说凌晨5点到上午7点的卯时代表一天的开门,那么下午5点到晚上7点的酉时则代表一天的关门,开门宜动,关门宜静。

此时以养精蓄锐,保养肾脏,肾虚者酉时补肾最为有效。另外,此时喝水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排毒,清洗肾和膀胱,预防肾结石、膀胱炎等病症。

戌时:(19—21点)

心包经当令

戌时心包经当值。《内经》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就是心包,心包像一个内臣,代心行事,表达着心的喜怒哀乐。同时它又是心的警卫员,代心受邪。心包经最旺时易提升心之正气。

此时最好的调理方法就是与朋友、家人聊聊天、散散步,舒畅一下心情。鼓掌、握拳等动作都可以振奋精神,因为心包经从手掌过,劳宫穴在手掌*,而中冲穴在中指尖,鼓掌、握拳时能刺激到心包经这两个穴位。

亥时:(21-23点)

三焦经当令

亥时三焦经当值。三焦具有通行诸气、畅通百脉的作用。人在此时睡眠,百脉、脏腑可得到最好的休养,对身体 健康 十分有益。

睡觉之前,可以先用温热水泡脚半小时,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能畅通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使劳累了一天的身体得到充分地放松,有利于睡眠。

《黄帝内经》中医十二时辰养生精髓,值得收藏

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各地也掀起了一股“十二时辰”热潮。

其实, 养生 与十二时辰密切相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 养生 与时辰的密切关系。即每个时辰对应人体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联系着相应的脏腑。“时辰应脏”指五脏之气在日周期十二时辰中衰旺节律,揭示五脏在时间变动中,各有衰旺不同的生理活动状态。

子时:(23点 — 次日1点)

胆经当令

子时胆经当值,属“阴中之阴”,是一天之中阴气最盛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初生的时段,胆气在此时开始升发。《内经》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说胆气若能顺利升发,人体各个脏腑就会正常运行,人的身体状态就会很好。

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此时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益。所以子时睡眠对一天至关重要。休息好了,第二天头脑清醒,做事就有效率。

丑时:(1—3点)

肝经当令

丑时肝经当值,此时阳气比胆经当值之时要强盛一些。《内经》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也就是说,肝主疏泄,能够调节、分配一身的血量,以此供应脏腑、肢体乃至精神情志的需要。

而“人卧则血归于肝”,通过睡眠可让肝血得到休养,使肝脏主疏泄、主藏血功能得到正常发挥。丑时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养好肝血。

寅时:(3—5点)

肺经当令

寅时,对应凌晨3-5点。在《黄帝内经》里的排序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

夜里睡觉在寅时醒来是最不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在《黄帝内经》中,它把肺经归为相傅之官,相傅中的相是宰相的意思,傅是师傅、老师、帝王师。它主气、主治节,从3-5点,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你心需要多少、肾需要多少,这个气血的分配是由肺经来完成的,3-5点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我们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一定要通过深度的睡眠来完成。

卯时:(5—7点)

大肠经当令

卯时,就是早晨5-7点。这个时候大肠“主管”全身气血流行的“大局”。

早晨养成排便的习惯,是人体气机自然的一种走势。5-7点天就亮了,叫天门开,相对而言地户也要开,而地户是中医里所说的魄门,指的就是*,就是魄门。这时应起床,然后喝杯温水,再到厕所把肠中的废物排出体外,你会感到体轻气爽,精神十足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辰时:(7—9点)

胃经当令

辰时气血流注于胃经,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此时人们吃早餐就是要补充营养,以保证一整天人体的需求。这时天地阳气最旺,人的脾胃功能也最强,吃的早饭也最容易消化而发挥其营养的作用。

巳时:(9点—11点)

脾经当令

巳时是脾经当值。脾主运化,主升清,能够把胃初步消化的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从而起到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的作用,以维持人们的生命活动。

巳时也是人体精神最为振奋、体力最为强健的时候,是人一天当中的第一个“黄金时间”。此时,上班族工作效率最高,学生记忆力最强,老年人锻炼身体体力最充沛,而这些精力和体力,都来源于既有数量更有质量的早餐的营养,因此早餐要有足够的营养基础,才能保持身体机能的状态最佳。巳时脾经值班的时候更要注意养护脾胃。

午时:(11—13点)

心经当令

此时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也要在这个天地之气的转换点上调整气血。心为“君主之官”,即心是人体的主宰。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如在午时能睡片刻,对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一年四季都需要午睡,但每次睡的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不要超过一小时,最好能躺下来,不要趴着睡。据调查,许多老寿星即有保持午后小睡的 养生 经验。

未时:(13—15点)

小肠经当令

未时小肠经当令。《内经》认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吸收食物中的精华,并将糟粕送入大肠与膀胱,以进行一天的营养调整。因此,人们应在下午1点前吃完午饭,这样才能使小肠在其功能最旺盛之时更好地吸收营养。

另外,当食物中的营养进入血液循环后,会使血液的浓度突然增高。所以,在未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如喝杯凉白开,或喝杯清茶,稀释血液浓度,即可达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申时(15—17点)

膀胱经当令

申时膀胱经当值。此时小肠已把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各处,由于膀胱经从足部沿后小腿、后大腿、臀部以致脊柱两旁向上,一直运行到头部,是身体一条大的经络,因此这时人体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又进入另一个强盛阶段,也是工作、学习及其锻炼身体的好时段。

现代医学也证实,下午4时左右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运动能力也达到高峰,此时锻炼身体不易受伤。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有阳虚的表现。

酉时:(17-19点)

肾经当令

酉时肾经当值。中医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既主生长发育,又主生殖。如果说凌晨5点到上午7点的卯时代表一天的开门,那么下午5点到晚上7点的酉时则代表一天的关门,开门宜动,关门宜静。

此时以养精蓄锐,保养肾脏,肾虚者酉时补肾最为有效。另外,此时喝水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排毒,清洗肾和膀胱,预防肾结石、膀胱炎等病症。

戌时:(19—21点)

心包经当令

戌时心包经当值。《内经》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就是心包,心包像一个内臣,代心行事,表达着心的喜怒哀乐。同时它又是心的警卫员,代心受邪。心包经最旺时易提升心之正气。

此时最好的调理方法就是与朋友、家人聊聊天、散散步,舒畅一下心情。鼓掌、握拳等动作都可以振奋精神,因为心包经从手掌过,劳宫穴在手掌*,而中冲穴在中指尖,鼓掌、握拳时能刺激到心包经这两个穴位。

亥时:(21-23点)

三焦经当令

亥时三焦经当值。三焦具有通行诸气、畅通百脉的作用。人在此时睡眠,百脉、脏腑可得到最好的休养,对身体 健康 十分有益。

睡觉之前,可以先用温热水泡脚半小时,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能畅通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使劳累了一天的身体得到充分地放松,有利于睡眠。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的目录

经络的作用,正如灵枢经别所指:“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因此无论你是专家还是百姓,无论你是养生还是治病,都不能不了解经络,从现在开始,本书将和大家一起,共同来学习和运用经络。
经络旁通,藏在经络里的养生密码十二正经:挺进健康的交通干道奇经八脉:隐藏在体内的健康升级器准确取穴的技巧,取穴方法知多少 肺经循行路线: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入肺,从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中府穴,向下沿上臂内侧靠大拇指的一边,穿过肘窝,经过寸口,沿鱼际的边缘,到达拇指内侧端的少商穴。肺经主治病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痛证。
肺经藏象浅说肺经养生要穴(1)肺经养生要穴(2)肺经经络锻炼法 大肠经循行路线: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合谷,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走到肩部,达到督脉的大椎穴,在向下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从锁骨上窝处有一条支脉,通过颈部、面颊,经上唇,到达对侧的迎香穴。大肠经主治病症:具有生津通腑的作用,主治消化系统的病变,头面、五官、咽喉的疾患,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肿痛等。
大肠经藏象浅说大肠经养生要穴(1)大肠经养生要穴(2)大肠经经络锻炼法 足阳明胃经也和长寿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自古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传说有一个农民叫万平,他得到一位中国商人的传授,每天艾灸足三里穴,寿命达到了243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由于征战,长期穷兵黩武,使得士兵中传染病蔓延,肺结核患者达120 万人, 当时西医还不能有效控制该病,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控制疾病蔓延,日本*在国内倡导了国民三里灸运动,有效地遏制了肺结核的蔓延。并使每年的医疗费及药费减少了1/ 3。足三里这个穴位就属于足阳明胃经。
加经络循行图(1)加经络循行图(2)加经络循行图(3)加经络循行图(4)胃经经络锻炼法脾经养生要穴(1)脾经养生要穴(2)脾经经络锻炼法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的目录

经络的作用,正如灵枢经别所指:“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因此无论你是专家还是百姓,无论你是养生还是治病,都不能不了解经络,从现在开始,本书将和大家一起,共同来学习和运用经络。
经络旁通,藏在经络里的养生密码十二正经:挺进健康的交通干道奇经八脉:隐藏在体内的健康升级器准确取穴的技巧,取穴方法知多少 肺经循行路线: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入肺,从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中府穴,向下沿上臂内侧靠大拇指的一边,穿过肘窝,经过寸口,沿鱼际的边缘,到达拇指内侧端的少商穴。肺经主治病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痛证。
肺经藏象浅说肺经养生要穴(1)肺经养生要穴(2)肺经经络锻炼法 大肠经循行路线: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合谷,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走到肩部,达到督脉的大椎穴,在向下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从锁骨上窝处有一条支脉,通过颈部、面颊,经上唇,到达对侧的迎香穴。大肠经主治病症:具有生津通腑的作用,主治消化系统的病变,头面、五官、咽喉的疾患,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肿痛等。
大肠经藏象浅说大肠经养生要穴(1)大肠经养生要穴(2)大肠经经络锻炼法 足阳明胃经也和长寿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自古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传说有一个农民叫万平,他得到一位中国商人的传授,每天艾灸足三里穴,寿命达到了243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由于征战,长期穷兵黩武,使得士兵中传染病蔓延,肺结核患者达120 万人, 当时西医还不能有效控制该病,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控制疾病蔓延,日本*在国内倡导了国民三里灸运动,有效地遏制了肺结核的蔓延。并使每年的医疗费及药费减少了1/ 3。足三里这个穴位就属于足阳明胃经。
加经络循行图(1)加经络循行图(2)加经络循行图(3)加经络循行图(4)胃经经络锻炼法脾经养生要穴(1)脾经养生要穴(2)脾经经络锻炼法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的目录

经络的作用,正如灵枢经别所指:“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因此无论你是专家还是百姓,无论你是养生还是治病,都不能不了解经络,从现在开始,本书将和大家一起,共同来学习和运用经络。
经络旁通,藏在经络里的养生密码十二正经:挺进健康的交通干道奇经八脉:隐藏在体内的健康升级器准确取穴的技巧,取穴方法知多少 肺经循行路线: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入肺,从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中府穴,向下沿上臂内侧靠大拇指的一边,穿过肘窝,经过寸口,沿鱼际的边缘,到达拇指内侧端的少商穴。肺经主治病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痛证。
肺经藏象浅说肺经养生要穴(1)肺经养生要穴(2)肺经经络锻炼法 大肠经循行路线: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合谷,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走到肩部,达到督脉的大椎穴,在向下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从锁骨上窝处有一条支脉,通过颈部、面颊,经上唇,到达对侧的迎香穴。大肠经主治病症:具有生津通腑的作用,主治消化系统的病变,头面、五官、咽喉的疾患,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肿痛等。
大肠经藏象浅说大肠经养生要穴(1)大肠经养生要穴(2)大肠经经络锻炼法 足阳明胃经也和长寿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自古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传说有一个农民叫万平,他得到一位中国商人的传授,每天艾灸足三里穴,寿命达到了243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由于征战,长期穷兵黩武,使得士兵中传染病蔓延,肺结核患者达120 万人, 当时西医还不能有效控制该病,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控制疾病蔓延,日本*在国内倡导了国民三里灸运动,有效地遏制了肺结核的蔓延。并使每年的医疗费及药费减少了1/ 3。足三里这个穴位就属于足阳明胃经。
加经络循行图(1)加经络循行图(2)加经络循行图(3)加经络循行图(4)胃经经络锻炼法脾经养生要穴(1)脾经养生要穴(2)脾经经络锻炼法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认为,人之寿夭可资形色之异而分辨,建立了一整套基于脏腑经络气血的寿夭机制假说,提出寿夭与地域、劳倦、精神、感邪等因素有关,为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养生1:天人合一,顺应天地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

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中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2:“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宋钘、尹文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执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95] 。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著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著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黄帝内经养生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上古知道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养生之法就是让自身的阴阳保持平衡***人体内的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就会产生疾病***,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饮食单一,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样要有规律***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造*体内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不能过于让身体疲劳透支。如此,人的外形和体内的元气就得到了养颐,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活到百岁。而如今的人,对养生不已为然,饮酒无度,以消耗和糟蹋自己的身体为正常,经常醉酒*,为所欲为,无节制地耗散先天之精气*** *** 无度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本源,节制 *** ,固精保气,为养生之道***,当今的人也不顾身体得状况,过分使用精力,满足一时之快,寻欢作乐的方式都是有悖于养生之道的,所以到了五十岁便提前衰老了。

  黄帝内经养生4:清净内守,调和情绪

主张以调养精神思维活动,作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 、益寿延年。认为精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静则对抗衰老、延年益寿。人的思 、虑 、智 、志 、急、魂等,均由精神所主。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清心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以保持神气清静,促进健康。

  黄帝内经养生5:人有三宝精、气、神

人,从本质上说,只有三样东西:精、气、神;养生,从根本上说,只有也只需养精、养气、养神。把握住“精气神”的养生,是最本质的、最有效的更是最正道的养生。养精是养生的基础,养气是养生的路径,养神是养生的关键;只有精气神一起养,用“气”来连通“精”和“神”,我们的身体才能“阴平阳秘”,我们的健康才能持久。

  黄帝内经养生6:清积除弊,血脉畅通

中医有个概念叫“积聚”。积聚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这些积滞犯于经络则经络湮瘀,犯于血脉则血脉阻塞,犯于五脏则五脏受累,犯于筋骨则筋骨获殃。究其积聚的成因,中医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所谓外因,中医认为是“风、寒、暑、溼、燥、火”等外邪的侵害;所谓内因则是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使营养物质不能消耗利用而积存体内、或因情志抑郁造成阴阳代谢失衡、有毒物质和惰性物质不能及时排泄而滞留体内,这就是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积为百病之源,先积而后著风。我们不妨结合积聚的成因来看一下现代疾病及亚健康症候群中没有一个不与积聚有直接因果关系,故有十人九积之叹!***,鲁难未已,积聚不除,人何以堪。《内经●汤液醪醴论》针对上述“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的普遍现象,响亮地提出了“清积”这个典型的调治原则,用清泻祛积的方法,疏通洗涤脏腑血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自生,形体自盛,骨肉健壮,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7:形劳而不倦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要运动的适度,即“形劳而不倦”。一方面其认为人体是需要运动的,即“形劳”。因为人身的气血要流通运动,就像江河里的水,日夜奔流不息,如果停滞了,水就会发臭、*,或者由于淤积而冲开河堤氾滥成灾。因此人不能贪图安逸,运动不足。另一方面,运动不能过度,即是其言“劳而不倦”;若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养生8:谨和五味、食饮有节

《黄帝内经》的“谨和五味”、“食饮有节”等饮食调养。此学派主张饮食调养,补益精气,纠正服腑阴阳之偏,以达到调治疾病 、延年益寿的目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是这个学派的一代宗师,其主导思想是节制饮食,以食疗痛,养老益寿。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

  黄帝内经养生9:综合调摄

《黄帝内经》认为,影响人体健康是由诸多复杂因素构成的,除上述天时气候、地理环境、水质空气等外界因素外,人体自身的精神情态、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劳逸房事等内在因素也相当重要。

因此,要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调摄。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充分说明,人体养生必须是全方位的,只孤立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成的。既要强调顺从天地自然外界因素,又要强调调和情志、安定居处、节制房事、调节饮食等来保养身体。在具体方法上,要根据自身各方面条件及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种养生术,综合调理,全面摄养,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10: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因为“肝开窍于目“而“肝受血而能视“,所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过度卧床,易使肺缺乏新鲜空气的调节,肺的机能不强健,而肺主一身之气,所以人体的“气“由此受伤;久坐伤肉:长时间久坐,不活动,周身气血执行缓慢,可使肌肉松弛无力,而“动则不衰“,动则气血可周流全身,使得全身肌肉尤其四肢肌肉得养;久立伤骨:久立伤腰肾,肾藏精,而精生髓、髓为骨之液,可养骨,故久立会损伤人体骨骼的功能;久行伤筋:久行能使膝关节过度疲倦,而膝为筋之府,所以说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的养生知识?

《黄帝内经》认为,人之寿夭可资形色之异而分辨,建立了一整套基于脏腑经络气血的寿夭机制假说,提出寿夭与地域、劳倦、精神、感邪等因素有关,为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养生1:天人合一,顺应天地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自然之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合,万物滋生,人类为万物之中最为贵重的成员,是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存的。

因此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中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不单是四时气候变化必须适应与顺从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质空气等,包括人体也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并顺从它、适应它。这些都是养生防病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养生2:“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宋钘、尹文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执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95] 。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著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著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黄帝内经养生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上古知道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养生之法就是让自身的阴阳保持平衡***人体内的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就会产生疾病***,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饮食单一,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样要有规律***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造*体内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不能过于让身体疲劳透支。如此,人的外形和体内的元气就得到了养颐,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活到百岁。而如今的人,对养生不已为然,饮酒无度,以消耗和糟蹋自己的身体为正常,经常醉酒*,为所欲为,无节制地耗散先天之精气*** *** 无度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本源,节制 *** ,固精保气,为养生之道***,当今的人也不顾身体得状况,过分使用精力,满足一时之快,寻欢作乐的方式都是有悖于养生之道的,所以到了五十岁便提前衰老了。

  黄帝内经养生4:清净内守,调和情绪

主张以调养精神思维活动,作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 、益寿延年。认为精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静则对抗衰老、延年益寿。人的思 、虑 、智 、志 、急、魂等,均由精神所主。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清心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以保持神气清静,促进健康。

  黄帝内经养生5:人有三宝精、气、神

人,从本质上说,只有三样东西:精、气、神;养生,从根本上说,只有也只需养精、养气、养神。把握住“精气神”的养生,是最本质的、最有效的更是最正道的养生。养精是养生的基础,养气是养生的路径,养神是养生的关键;只有精气神一起养,用“气”来连通“精”和“神”,我们的身体才能“阴平阳秘”,我们的健康才能持久。

  黄帝内经养生6:清积除弊,血脉畅通

中医有个概念叫“积聚”。积聚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这些积滞犯于经络则经络湮瘀,犯于血脉则血脉阻塞,犯于五脏则五脏受累,犯于筋骨则筋骨获殃。究其积聚的成因,中医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所谓外因,中医认为是“风、寒、暑、溼、燥、火”等外邪的侵害;所谓内因则是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使营养物质不能消耗利用而积存体内、或因情志抑郁造成阴阳代谢失衡、有毒物质和惰性物质不能及时排泄而滞留体内,这就是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积为百病之源,先积而后著风。我们不妨结合积聚的成因来看一下现代疾病及亚健康症候群中没有一个不与积聚有直接因果关系,故有十人九积之叹!***,鲁难未已,积聚不除,人何以堪。《内经●汤液醪醴论》针对上述“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的普遍现象,响亮地提出了“清积”这个典型的调治原则,用清泻祛积的方法,疏通洗涤脏腑血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自生,形体自盛,骨肉健壮,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7:形劳而不倦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要运动的适度,即“形劳而不倦”。一方面其认为人体是需要运动的,即“形劳”。因为人身的气血要流通运动,就像江河里的水,日夜奔流不息,如果停滞了,水就会发臭、*,或者由于淤积而冲开河堤氾滥成灾。因此人不能贪图安逸,运动不足。另一方面,运动不能过度,即是其言“劳而不倦”;若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养生8:谨和五味、食饮有节

《黄帝内经》的“谨和五味”、“食饮有节”等饮食调养。此学派主张饮食调养,补益精气,纠正服腑阴阳之偏,以达到调治疾病 、延年益寿的目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是这个学派的一代宗师,其主导思想是节制饮食,以食疗痛,养老益寿。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

  黄帝内经养生9:综合调摄

《黄帝内经》认为,影响人体健康是由诸多复杂因素构成的,除上述天时气候、地理环境、水质空气等外界因素外,人体自身的精神情态、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劳逸房事等内在因素也相当重要。

因此,要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调摄。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充分说明,人体养生必须是全方位的,只孤立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成的。既要强调顺从天地自然外界因素,又要强调调和情志、安定居处、节制房事、调节饮食等来保养身体。在具体方法上,要根据自身各方面条件及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种养生术,综合调理,全面摄养,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养生10: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因为“肝开窍于目“而“肝受血而能视“,所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过度卧床,易使肺缺乏新鲜空气的调节,肺的机能不强健,而肺主一身之气,所以人体的“气“由此受伤;久坐伤肉:长时间久坐,不活动,周身气血执行缓慢,可使肌肉松弛无力,而“动则不衰“,动则气血可周流全身,使得全身肌肉尤其四肢肌肉得养;久立伤骨:久立伤腰肾,肾藏精,而精生髓、髓为骨之液,可养骨,故久立会损伤人体骨骼的功能;久行伤筋:久行能使膝关节过度疲倦,而膝为筋之府,所以说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黄帝内经脏腑养生法》的特点是通过 *** 、艾灸等 传统中医疗法,呵护自己的五脏六腑。根据季节变化、年龄变化、生活情况等,分析致病因素及预防对策,让读者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保养身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六腑养生法

肝:春季肝气最旺,主导著整个人体。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心: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面板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夏季的气候在不同阶段各有特点。盛夏主火,火气伤人,心脏首当其冲,即所谓“火气通于心”。火气伤人,心神最易受扰,因此,人们易出现心烦、失眠,甚至出现汗多、狂躁等情况,所以盛夏要注意养心安神,尤其是进入了雷雨季节。清代《本草崇原》载:“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杨士瀛则说“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因此,阿胶,是补心育神佳品。

脾: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

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溼热所困所致。

肺: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肾: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

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饮食上应多吃*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 *** 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五谷健康养生法

五谷饮食的优势

优势1: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但水稻、麦子加工成精米后维生素B1就有大量损失。

优势2: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主要作用有降糖、降脂、减肥、通便、解毒防癌和增强抗病能力。

优势3:中和人体酸碱度。杂粮食物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加体能。

黑豆补肾

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中医养生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肉,当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体格强健与多食用豆类不无关系。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

高粱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小米忌与杏仁同食。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大米润肺

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面板干燥等不适。煮粥时若加点梨,中医养生效果更好。

小麦安神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黄帝内经脏腑养生法》的特点是通过 *** 、艾灸等 传统中医疗法,呵护自己的五脏六腑。根据季节变化、年龄变化、生活情况等,分析致病因素及预防对策,让读者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保养身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六腑养生法

肝:春季肝气最旺,主导著整个人体。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心: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面板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夏季的气候在不同阶段各有特点。盛夏主火,火气伤人,心脏首当其冲,即所谓“火气通于心”。火气伤人,心神最易受扰,因此,人们易出现心烦、失眠,甚至出现汗多、狂躁等情况,所以盛夏要注意养心安神,尤其是进入了雷雨季节。清代《本草崇原》载:“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杨士瀛则说“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因此,阿胶,是补心育神佳品。

脾: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

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溼热所困所致。

肺: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肾: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

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饮食上应多吃*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 *** 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五谷健康养生法

五谷饮食的优势

优势1: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但水稻、麦子加工成精米后维生素B1就有大量损失。

优势2: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主要作用有降糖、降脂、减肥、通便、解毒防癌和增强抗病能力。

优势3:中和人体酸碱度。杂粮食物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加体能。

黑豆补肾

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中医养生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肉,当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体格强健与多食用豆类不无关系。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

高粱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小米忌与杏仁同食。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大米润肺

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面板干燥等不适。煮粥时若加点梨,中医养生效果更好。

小麦安神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中医调理之--经络畅通,百病不生

                      1、 经络学说

        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说到经络穴位时,讲:“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对于经络的重要作用,我国历代医家在各种文献中都有论述记载。《灵枢·经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

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走路中风”;“经络不通,浑身不舒像鬼上身”。

        经络学说贯穿于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养生防治等各个方面,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老时代形成之始,它就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实践,尤其是针灸、推拿、气功及用药等,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

        中里巴人先生说:“只要经络通畅,您就百病不生!”经络为什么如此重要,这是因为经络为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和输送气血,而当这条运输线发生拥堵了,气血不通畅了,身体有会生病了。

       就是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 生与死 .。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着重要作用。疏通调理经络可以起到治疗 百病 的效果。经络通畅,乃身体平衡,气血营养充足,抵御外邪。整体由内到外,气血充足,阴阳平衡,身体康健。 

                 2、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运行全身气血,它们在人体里纵横交错,联络内腑肢节,外接四肢百骸,贯穿全身上下的通路。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发皮,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关于经脉的说辞,在《灵枢·经脉》中记述得最完整、最完善。在祖国几千年漫长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接受检验,得到修正、补充与发展。

               3、经络系统的组成与走向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络脉是经脉分出的浅层分支,其中较大的主要有十五络。络脉再分出的更细小的分支称孙络,一般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叫浮络、血络,它们就像人的微循环系统,纵横交错,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后弥散在全身。       

        人体十二正经包括: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每条经络都有其运行规律,各司其职,保证人体气血和脏腑的正常运行,但是因为多种原因会导致经络不通,不同的经络不通也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症状。 (各经络的详细功能另展开篇幅)

              4、经络穴位如何 查 找

        有小伙伴会问,现在我们知道了经络重要的作用性,当在身体不舒服时,我们需要把全身的经络都敲打按揉个遍么?当然不用,我们只要找到身体上的关键点就行,可以从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手法学起。

       点揉穴位 —点揉穴位可以说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能空下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开始点揉穴位,不仅可以用来做日常保健,还能救急,比如水沟穴(俗称人中)、内关穴、百会穴等都是身体突发不适时的救命穴。(各穴位查找方法如下图)

         推捋经络 —平时我们走路时间长或者感到双腿发沉无力的时候,最常用的动作就是捶腿。推捋经络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平时你可以试着使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就相当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在中医理论中,脾主四肢肌肉,推捋脾胃经可以疏通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和驱逐脾胃上疾病的效果。推捋脾经上的小腿胫骨内侧边上阴陵泉至三阴交这段经络,会有一些痛点,可多按捋,可祛湿气、调妇科白带症、健脾、调节人体的血糖,有糖尿病的朋友平时不防可以多推推。

      敲揉经络 —敲揉经络相对推捋来说刺激量要大些,现在有些人提出拍打经络的疗效比针灸还要好。最有名的是敲打胆经法:每天在大腿外侧胆经的四个穴位点(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两百下。由于大腿的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须用点力,要感觉力度能透进去,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敲胆经的目的主要在于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由于敲胆经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敲胆经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大约一至两个月就会感觉裤管变大了。搞打胆经的时间建议是在饭后半个小时敲敲,可促使胆汁参与消化。晚上11点之后不可以敲胆经,因为人体气血是在不断循环运转的,晚上11点之后,气血进入胆经,这时候敲胆经容易出现上火和精神亢奋,影响睡眠质量。孕妇和女性生理期不可敲胆经,这是女性的特殊时期,敲胆经有可能会对宝宝和女性身体带来伤害,所以要避开这两个时期。

        怎样正确找穴位     使用经络穴位养生,最重要的,不用说,就是找对经络。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能简便地找到穴道的诀窍。   

      找反应  —身体健康时没有什么感觉,当身体有异常时,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也叫反射区,这些反应包括:

        压痛:用手一压,会有痛酸麻胀感;

        硬结:用手指触摸按压会有硬结;

        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胀痛;

        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 

       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

        在找穴位之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如果有以上反应那就说明找对地儿了!

      记 寸尺  —中医里有“同身寸”一说,是人体自有的一套长度测量标准,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作为找穴位的尺度。大拇指的指间关节宽度是1寸;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2寸;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3寸。另外,人体的手横纹附近、脚踝骨附近都是经络行走的经路,如心经的神门穴,心包经的大陵穴以及肺经的太渊穴都在手横纹桡骨边上,很容易找。脚踝骨、膝关节附近也有不少的穴位,如图。还有一些人体的特定穴位,如五俞穴、原穴、络穴、郄穴、募穴等,是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把它们记熟了,对付一般的小毛病,就能见到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

     五俞穴: 都在肘膝关节以下,被称为“井、荥、俞、经、合”。

         井穴 :一般处在手脚之端,对于缓解胃脘部的胀满不适、淤积之症效果非常好;

         荥穴 :一般处在手指或脚趾开始分叉的地方,祛火退热功能最佳;

         俞穴 :一般处在掌指或者跖趾关节后面,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极其出色;

         经穴 :多处在腕踝关节,最善治咳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还是阴虚、发热的咳喘,它都能治,平时可作为保养肺脏和预防咳喘要穴;

        合穴 :一般处在肘膝关节的附近,能疏通气机,补虚化淤。

        原穴: 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当我们的身体有病时,刺激原穴就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络穴 :能够沟通表里经,不仅治疗本经疾病,还能兼治相表里经脉的病症的慢性病。

   郄穴 :专治急性病。

   募穴 :腑腑之气汇聚的穴位,专门用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经络疗法注意事项  

(1)刺激穴道要在呼气时。穴道疗法最容易忽视的是呼吸。似乎很少人知道, 呼气时刺激经络和穴位,传导效果更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吸气时,肌肉收缩而僵硬,这时刺激穴位不太会传达。相反的,吐气时,肌肉松弛而柔软,此时给刺激。不仅痛感少,并且效果不错。

(2)治疗前请勿抽烟。香烟中含有致命的毒物,所含的致癌物质多达40—200种,其中的尼古丁更是剧毒物质。如果在进行穴位治疗前抽烟,尼古丁一旦进入体内,就会造成交感神经紧张,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通,肯定会影响疗效。

(3)妇人经期孕期尽量不刺经络穴位,会导到经血量大、早产发生。

                 5、 经络与疾病的关系

        经络是我们人体里的宝物,所以通过各种方法疏通经络,我们就可以任意的让新鲜血液流向我们身体需要的地方。这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的天然法宝,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祛病养生的捷径。在中医看来,疾病的产生无外乎内外两个原因。疾病被我们祖先分为外来的“疾”和内生的“病。关于疾病的说法中里巴人老师在《求医不如求己》中--疾病是一定能战胜,这篇文章中有详细解说。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从“疾”这个字可以看出,里边是一个“矢”,意思是从外边射来的箭,比如细菌、风寒、病毒等;“病”是由内生的,里面是一个丙字,在《藏象学》学中,丙即是火对应“心火”,是人内心的不良情绪,如生闷气、抑郁、担忧、思虑、恐惧、愤怒等。疾和病是完全不一样的。疾是外来的侵害,病是内生的不调,是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堆积导致。人体是一个高效能的有机整体,身心是合一的,疾病是相通的,两者密不可分。如你这两天生气了,抵抗力下降了,风寒就进来了,所以疾病同时产生了。

       在这里涉及到现代医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在各大医院、西医药物学理念常见到的皆是各种杀死病菌的治病做法。可是我们身边随时随时都有细菌出现,细菌永远也杀不完的。其实,细菌只是疾病的结果,不是疾病的原因(传柒病另当别论)。大家都知道,细菌繁殖的基本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境(温度、酸碱度、气体条件、渗透压)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而生病真正的原因,不管是内生的病,还是外来的疾,都是因为体内的环境变差了,抵抗力下降了,病邪才会入侵。而导致这个恶劣的生病环境是因为那个部位新鲜血液不足,没有新鲜血液的滋润,瘀血就会横生。我们的血流於滞,经脉阻塞,才会给细菌提供生存的土壤。只要新鲜血液所到之处,有害细菌就无法生存。因为新鲜血液里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极为充足,它们都是人体的卫士,可以迅速地将有害细菌驱逐出境。摘自《求医不如求己》

        我们知道了疾病的来历,知道了细菌的底细,只要及时打通经络,让新鲜血液畅流周身,那我们自然就能百病不侵。

        人体就像是大地,经络是大地上的河流与小溪,气血是流淌的河水。河道畅通,水流顺畅,健康就不会出问题;反过来,如果河道哪里被淤泥石块阻塞了,那里就要发水,下游就要干涸。

         中医认为,经络影响着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各个脏腑的正常运作。

               6、打通经络的方法

        明白了经络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怎样利用它为我们的身体服务呢? 。中国人代代传承的,记载于《黄帝内经》的六大通经活络绝技--砭、针、灸、按跷、导引、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的祛病养生延年的济世法宝。作为平时的普通祛病养生足够矣。砭法发展成了今天的刮痧,针和灸不变,按跷演变成了推拿,药和导引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才能掌握。

        经络和脏腑直接相连,为了疏通经络,无论是按摩、刮痧,还是拍打、艾炙,都要有个度,必须要有一个充足的气血来支撑才可以,如果你的气血不足,进行过多的疏通经络,必然会导致你的身体更加虚亏,得不偿失!补充气血是根本,疏通经络是手段!

             7、 打通经络有何好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平时常出现的浑身无力、易病倦、偏头痛、动不动生病、常犯困、经常腰酸背痛、头脑不清醒、睡眠不良、手足发凉、便秘、心悸气短、坐立不安等等,去医院检查却找不到原因,查不出病来,各种所谓的指标显示一切正常,即常说的亚健康。

        亚健康在中医看来也是病,这都是经络堵塞的症状,是经络不通畅导致的,它们都疾病的萌芽,是祸根。

经络堵塞就像人体内的交通枢纽发生堵塞一样,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而且经络堵塞在全身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生…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是句中医俗语,源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一旦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凝滞不通……脉气不畅通,就会突然作痛。

       中医讲的“通”指气血的通畅,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叫经络,所以“通”也就是经络通畅。

       疏通经络,可以赶走亚健康。经络畅通了,气血才能正常运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这些部分得到精华的滋养才能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这样的整体才称得上是健康的。打通经络,还可以调补脏腑,哪里虚补哪里。在中医一直有通经络=补脏腑之说。还起到治病、诊断、预防的作用。

      治病 —通过经络治疗疾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针灸按摩,通过刺激体表皮肤的某些穴位,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的气血功能。

         诊断 —经络是身体的一个通道,能通内达外,在人体功能失调的时候,它又是疾病传变的途径。所以人在生病时,常常能够发现在经络走向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突起、凹陷、结节,以及皮肤弛缓等变化,比如沿着经络路线出现的红线、白线、疹子、汗毛竖起等现象,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疾病。

       预防 —扁鹊与齐桓公的故事是最能说明疾病在于防的道理了。这是个讳疾忌医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疾病在危害人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的准备过程,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潜证阶段。潜证是疾病的早期阶段,在这个时期,疾病的苗头刚冒出来,很容易根除。我们说的预防疾病,很多时候就是治这种潜证,也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

       平时的生活养生保健中,我们用好刮痧、艾灸、拔罐、推拿、按摩、足疗就可以打能通经络,这些技法只要对中医感兴趣看得懂字,皆可通过函授班、买书在家自学获得掌握。掌握了这些技法运用好,就意味着百病不侵,达到预防、祛病、养生、延年益受的功效。

       健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的,只要每天关注经络,抽一点时间维护自己的身体,使体内垃圾和毒素及时排出,没办法堆积,保持经络畅通,我们自然就能保持健康,自然百病不生。

中医调理之--经络畅通,百病不生

                      1、 经络学说

        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说到经络穴位时,讲:“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对于经络的重要作用,我国历代医家在各种文献中都有论述记载。《灵枢·经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

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走路中风”;“经络不通,浑身不舒像鬼上身”。

        经络学说贯穿于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养生防治等各个方面,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老时代形成之始,它就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实践,尤其是针灸、推拿、气功及用药等,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

        中里巴人先生说:“只要经络通畅,您就百病不生!”经络为什么如此重要,这是因为经络为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和输送气血,而当这条运输线发生拥堵了,气血不通畅了,身体有会生病了。

       就是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 生与死 .。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着重要作用。疏通调理经络可以起到治疗 百病 的效果。经络通畅,乃身体平衡,气血营养充足,抵御外邪。整体由内到外,气血充足,阴阳平衡,身体康健。 

                 2、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运行全身气血,它们在人体里纵横交错,联络内腑肢节,外接四肢百骸,贯穿全身上下的通路。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发皮,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关于经脉的说辞,在《灵枢·经脉》中记述得最完整、最完善。在祖国几千年漫长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接受检验,得到修正、补充与发展。

               3、经络系统的组成与走向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络脉是经脉分出的浅层分支,其中较大的主要有十五络。络脉再分出的更细小的分支称孙络,一般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叫浮络、血络,它们就像人的微循环系统,纵横交错,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后弥散在全身。       

        人体十二正经包括: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每条经络都有其运行规律,各司其职,保证人体气血和脏腑的正常运行,但是因为多种原因会导致经络不通,不同的经络不通也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症状。 (各经络的详细功能另展开篇幅)

              4、经络穴位如何 查 找

        有小伙伴会问,现在我们知道了经络重要的作用性,当在身体不舒服时,我们需要把全身的经络都敲打按揉个遍么?当然不用,我们只要找到身体上的关键点就行,可以从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手法学起。

       点揉穴位 —点揉穴位可以说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能空下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开始点揉穴位,不仅可以用来做日常保健,还能救急,比如水沟穴(俗称人中)、内关穴、百会穴等都是身体突发不适时的救命穴。(各穴位查找方法如下图)

         推捋经络 —平时我们走路时间长或者感到双腿发沉无力的时候,最常用的动作就是捶腿。推捋经络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平时你可以试着使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就相当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在中医理论中,脾主四肢肌肉,推捋脾胃经可以疏通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和驱逐脾胃上疾病的效果。推捋脾经上的小腿胫骨内侧边上阴陵泉至三阴交这段经络,会有一些痛点,可多按捋,可祛湿气、调妇科白带症、健脾、调节人体的血糖,有糖尿病的朋友平时不防可以多推推。

      敲揉经络 —敲揉经络相对推捋来说刺激量要大些,现在有些人提出拍打经络的疗效比针灸还要好。最有名的是敲打胆经法:每天在大腿外侧胆经的四个穴位点(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两百下。由于大腿的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须用点力,要感觉力度能透进去,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敲胆经的目的主要在于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由于敲胆经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敲胆经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大约一至两个月就会感觉裤管变大了。搞打胆经的时间建议是在饭后半个小时敲敲,可促使胆汁参与消化。晚上11点之后不可以敲胆经,因为人体气血是在不断循环运转的,晚上11点之后,气血进入胆经,这时候敲胆经容易出现上火和精神亢奋,影响睡眠质量。孕妇和女性生理期不可敲胆经,这是女性的特殊时期,敲胆经有可能会对宝宝和女性身体带来伤害,所以要避开这两个时期。

        怎样正确找穴位     使用经络穴位养生,最重要的,不用说,就是找对经络。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能简便地找到穴道的诀窍。   

      找反应  —身体健康时没有什么感觉,当身体有异常时,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也叫反射区,这些反应包括:

        压痛:用手一压,会有痛酸麻胀感;

        硬结:用手指触摸按压会有硬结;

        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胀痛;

        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 

       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

        在找穴位之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如果有以上反应那就说明找对地儿了!

      记 寸尺  —中医里有“同身寸”一说,是人体自有的一套长度测量标准,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作为找穴位的尺度。大拇指的指间关节宽度是1寸;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2寸;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3寸。另外,人体的手横纹附近、脚踝骨附近都是经络行走的经路,如心经的神门穴,心包经的大陵穴以及肺经的太渊穴都在手横纹桡骨边上,很容易找。脚踝骨、膝关节附近也有不少的穴位,如图。还有一些人体的特定穴位,如五俞穴、原穴、络穴、郄穴、募穴等,是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把它们记熟了,对付一般的小毛病,就能见到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

     五俞穴: 都在肘膝关节以下,被称为“井、荥、俞、经、合”。

         井穴 :一般处在手脚之端,对于缓解胃脘部的胀满不适、淤积之症效果非常好;

         荥穴 :一般处在手指或脚趾开始分叉的地方,祛火退热功能最佳;

         俞穴 :一般处在掌指或者跖趾关节后面,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极其出色;

         经穴 :多处在腕踝关节,最善治咳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还是阴虚、发热的咳喘,它都能治,平时可作为保养肺脏和预防咳喘要穴;

        合穴 :一般处在肘膝关节的附近,能疏通气机,补虚化淤。

        原穴: 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当我们的身体有病时,刺激原穴就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络穴 :能够沟通表里经,不仅治疗本经疾病,还能兼治相表里经脉的病症的慢性病。

   郄穴 :专治急性病。

   募穴 :腑腑之气汇聚的穴位,专门用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经络疗法注意事项  

(1)刺激穴道要在呼气时。穴道疗法最容易忽视的是呼吸。似乎很少人知道, 呼气时刺激经络和穴位,传导效果更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吸气时,肌肉收缩而僵硬,这时刺激穴位不太会传达。相反的,吐气时,肌肉松弛而柔软,此时给刺激。不仅痛感少,并且效果不错。

(2)治疗前请勿抽烟。香烟中含有致命的毒物,所含的致癌物质多达40—200种,其中的尼古丁更是剧毒物质。如果在进行穴位治疗前抽烟,尼古丁一旦进入体内,就会造成交感神经紧张,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通,肯定会影响疗效。

(3)妇人经期孕期尽量不刺经络穴位,会导到经血量大、早产发生。

                 5、 经络与疾病的关系

        经络是我们人体里的宝物,所以通过各种方法疏通经络,我们就可以任意的让新鲜血液流向我们身体需要的地方。这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的天然法宝,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祛病养生的捷径。在中医看来,疾病的产生无外乎内外两个原因。疾病被我们祖先分为外来的“疾”和内生的“病。关于疾病的说法中里巴人老师在《求医不如求己》中--疾病是一定能战胜,这篇文章中有详细解说。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从“疾”这个字可以看出,里边是一个“矢”,意思是从外边射来的箭,比如细菌、风寒、病毒等;“病”是由内生的,里面是一个丙字,在《藏象学》学中,丙即是火对应“心火”,是人内心的不良情绪,如生闷气、抑郁、担忧、思虑、恐惧、愤怒等。疾和病是完全不一样的。疾是外来的侵害,病是内生的不调,是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堆积导致。人体是一个高效能的有机整体,身心是合一的,疾病是相通的,两者密不可分。如你这两天生气了,抵抗力下降了,风寒就进来了,所以疾病同时产生了。

       在这里涉及到现代医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在各大医院、西医药物学理念常见到的皆是各种杀死病菌的治病做法。可是我们身边随时随时都有细菌出现,细菌永远也杀不完的。其实,细菌只是疾病的结果,不是疾病的原因(传柒病另当别论)。大家都知道,细菌繁殖的基本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境(温度、酸碱度、气体条件、渗透压)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而生病真正的原因,不管是内生的病,还是外来的疾,都是因为体内的环境变差了,抵抗力下降了,病邪才会入侵。而导致这个恶劣的生病环境是因为那个部位新鲜血液不足,没有新鲜血液的滋润,瘀血就会横生。我们的血流於滞,经脉阻塞,才会给细菌提供生存的土壤。只要新鲜血液所到之处,有害细菌就无法生存。因为新鲜血液里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极为充足,它们都是人体的卫士,可以迅速地将有害细菌驱逐出境。摘自《求医不如求己》

        我们知道了疾病的来历,知道了细菌的底细,只要及时打通经络,让新鲜血液畅流周身,那我们自然就能百病不侵。

        人体就像是大地,经络是大地上的河流与小溪,气血是流淌的河水。河道畅通,水流顺畅,健康就不会出问题;反过来,如果河道哪里被淤泥石块阻塞了,那里就要发水,下游就要干涸。

         中医认为,经络影响着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各个脏腑的正常运作。

               6、打通经络的方法

        明白了经络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怎样利用它为我们的身体服务呢? 。中国人代代传承的,记载于《黄帝内经》的六大通经活络绝技--砭、针、灸、按跷、导引、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的祛病养生延年的济世法宝。作为平时的普通祛病养生足够矣。砭法发展成了今天的刮痧,针和灸不变,按跷演变成了推拿,药和导引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才能掌握。

        经络和脏腑直接相连,为了疏通经络,无论是按摩、刮痧,还是拍打、艾炙,都要有个度,必须要有一个充足的气血来支撑才可以,如果你的气血不足,进行过多的疏通经络,必然会导致你的身体更加虚亏,得不偿失!补充气血是根本,疏通经络是手段!

             7、 打通经络有何好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平时常出现的浑身无力、易病倦、偏头痛、动不动生病、常犯困、经常腰酸背痛、头脑不清醒、睡眠不良、手足发凉、便秘、心悸气短、坐立不安等等,去医院检查却找不到原因,查不出病来,各种所谓的指标显示一切正常,即常说的亚健康。

        亚健康在中医看来也是病,这都是经络堵塞的症状,是经络不通畅导致的,它们都疾病的萌芽,是祸根。

经络堵塞就像人体内的交通枢纽发生堵塞一样,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而且经络堵塞在全身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生…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是句中医俗语,源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一旦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凝滞不通……脉气不畅通,就会突然作痛。

       中医讲的“通”指气血的通畅,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叫经络,所以“通”也就是经络通畅。

       疏通经络,可以赶走亚健康。经络畅通了,气血才能正常运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这些部分得到精华的滋养才能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这样的整体才称得上是健康的。打通经络,还可以调补脏腑,哪里虚补哪里。在中医一直有通经络=补脏腑之说。还起到治病、诊断、预防的作用。

      治病 —通过经络治疗疾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针灸按摩,通过刺激体表皮肤的某些穴位,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的气血功能。

         诊断 —经络是身体的一个通道,能通内达外,在人体功能失调的时候,它又是疾病传变的途径。所以人在生病时,常常能够发现在经络走向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突起、凹陷、结节,以及皮肤弛缓等变化,比如沿着经络路线出现的红线、白线、疹子、汗毛竖起等现象,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疾病。

       预防 —扁鹊与齐桓公的故事是最能说明疾病在于防的道理了。这是个讳疾忌医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疾病在危害人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的准备过程,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潜证阶段。潜证是疾病的早期阶段,在这个时期,疾病的苗头刚冒出来,很容易根除。我们说的预防疾病,很多时候就是治这种潜证,也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

       平时的生活养生保健中,我们用好刮痧、艾灸、拔罐、推拿、按摩、足疗就可以打能通经络,这些技法只要对中医感兴趣看得懂字,皆可通过函授班、买书在家自学获得掌握。掌握了这些技法运用好,就意味着百病不侵,达到预防、祛病、养生、延年益受的功效。

       健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的,只要每天关注经络,抽一点时间维护自己的身体,使体内垃圾和毒素及时排出,没办法堆积,保持经络畅通,我们自然就能保持健康,自然百病不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