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应适当运动
2024-03-11 22:58:47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提高人体正气的方法:

1. 锻炼调理:适度的锻炼可以提高人体正气,比如散步、跑步、游泳、打太极等体育锻炼。

2. 饮食调理:保持五谷杂粮、荤素搭配,多吃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注意根据季节气候调整饮食。正气不足的患者可以食用豌豆补中益气。

3. 情绪调理:保持乐观的精神,正确对待人与事物,保持豁达的心态。避免七情内伤,从而能扶助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体现了中医养生的什么思想( )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体现了中医养生的适量运动的思想。

中医认为,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同时,运动还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平衡阴阳,增强脏腑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养生并不主张过度运动,因为过度运动可能会损伤身体,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强调了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即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但不要过度疲劳或超出身体承受能力。

中医还强调了天人相应的思想,即人体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养生。例如,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可以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以适量增加运动强度;冬天是藏精气的季节,可以适当减少运动量。

中医养生之道注重适量运动和整体观念,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养生。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达到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运动:

1、运动方式:中医养生的适量运动包括多种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有氧运动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心肺功能、增强身体代谢、减轻压力等,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2、运动强度和时间:中医养生的适量运动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因个人体质而异。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较适宜,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时间也因个人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不超过1小时。

3、运动频率:中医养生的适量运动的运动频率也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间隔时间不宜过长。

4、注意事项:中医养生的适量运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二是要避免过度运动和过度疲劳;三是要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避免运动损伤;四是要在运动后做好放松运动,帮助身体恢复。

运动养生之中医保健锻炼运动法

运动养生之中医保健锻炼运动法

运动养生之中医保健锻炼运动法,很多人都会做一些适当的锻炼来保证身体健康,在我们日常的运动中,减肥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想要锻炼自己就可以考虑这项运动,下面我带你了解运动养生之中医保健锻炼运动法好处。

运动养生之中医保健锻炼运动法1

1、八段锦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养生健身术,因其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而得名,可以养生健体,祛病除疾,延年益寿。八段锦属于古代养生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养生保健法,对全身各部位都进行了锻炼,达到了全面调养的功效。

2、易筋经

易筋经,顾名思义,就是活动肌肉、筋骨,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从而达到养生祛病、益寿延年功效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易筋经同样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运动养生*,尤其注重意念的锻炼,以求达到“动随意行,意随气行”,从而使五脏敷华,肌肤润泽,耳聪目明,老当益壮。

3、气功

气功是中医的宝贵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命实践中摸索、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养生保健法。气功养生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气血周流,达到百脉通畅、脏腑协调、强身保健的目的。

4、五禽戏

五禽戏乃古代名医华佗所创之养生保健导引之术,要求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以达到精神宁静、体轻身健的目的。五禽戏通过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达到锻炼全身不同的部位,所起的作用也各有不同。如虎戏即模仿虎的形象,要求意守命门,达到益肾强腰,壮骨生髓的作用。

5、太极拳

太极拳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传统中医养生防病之术,因其动作舒展轻柔、园活连贯、形气和随,并且养生效果尤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太极拳强调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达到调理阴阳气血,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功效。

运动养生之中医保健锻炼运动法2

好处1、运动助你控制体重

运动可防止肥胖或有利于减肥。运动时,你会燃烧热量。运动强度越大,燃烧的热量就越多。你也无需为了减肥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运动,如果你无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锻炼,那就在日常小事上勤快些吧——每天不坐电梯而是爬楼梯上下楼或者多做些家务。

好处2、运动帮你抵御疾病常葆健康

你是不是会担心自己得心脏病,是不是想很好的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不管你现在体重多重,参加运动能够有效的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或“好”胆固醇的量,大大的降低身体中不好的甘油三酸酯。

体育锻炼将令你血流畅通,降低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经常锻炼事实上可以预防和控制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中风、代谢综合征、Ⅱ型糖尿病、抑郁症、某些肿瘤、关节炎及摔倒。

好处3、运动给你带来好心情

想振奋下心情?亦或重压之下想要发泄一下?在体育馆锻炼或快走30分钟可以帮你的忙。体育锻炼会刺激大脑释放化学物质,令你感到开心、放松。长期锻炼让你更加健美,对自己的容貌更加满意,进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好处4、运动使精力充沛

去杂货店购物或者一点家务就令你气喘吁吁?日常锻炼会增加你的肌肉力量,让你拥有更强的耐力。锻炼与体育运动有助于体内将氧气和养分的输送到各组织,使心血管系统工作效率更高。心肺效率提高了,干起日常家务就更有劲了。

每一个运动锻炼的好处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几乎所有的运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当然,由于体质不同,同样的运动不一定就适合所有的人,选择对自己有益处的运动并加以锻炼,随着时间的流转,身体的健康状态也会有所改变的。

运动养生之中医保健锻炼运动法

运动养生之中医保健锻炼运动法

运动养生之中医保健锻炼运动法,很多人都会做一些适当的锻炼来保证身体健康,在我们日常的运动中,减肥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想要锻炼自己就可以考虑这项运动,下面我带你了解运动养生之中医保健锻炼运动法好处。

运动养生之中医保健锻炼运动法1

1、八段锦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养生健身术,因其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而得名,可以养生健体,祛病除疾,延年益寿。八段锦属于古代养生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养生保健法,对全身各部位都进行了锻炼,达到了全面调养的功效。

2、易筋经

易筋经,顾名思义,就是活动肌肉、筋骨,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从而达到养生祛病、益寿延年功效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易筋经同样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运动养生*,尤其注重意念的锻炼,以求达到“动随意行,意随气行”,从而使五脏敷华,肌肤润泽,耳聪目明,老当益壮。

3、气功

气功是中医的宝贵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命实践中摸索、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养生保健法。气功养生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气血周流,达到百脉通畅、脏腑协调、强身保健的目的。

4、五禽戏

五禽戏乃古代名医华佗所创之养生保健导引之术,要求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以达到精神宁静、体轻身健的目的。五禽戏通过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达到锻炼全身不同的部位,所起的作用也各有不同。如虎戏即模仿虎的形象,要求意守命门,达到益肾强腰,壮骨生髓的作用。

5、太极拳

太极拳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传统中医养生防病之术,因其动作舒展轻柔、园活连贯、形气和随,并且养生效果尤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太极拳强调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达到调理阴阳气血,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功效。

运动养生之中医保健锻炼运动法2

好处1、运动助你控制体重

运动可防止肥胖或有利于减肥。运动时,你会燃烧热量。运动强度越大,燃烧的热量就越多。你也无需为了减肥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运动,如果你无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锻炼,那就在日常小事上勤快些吧——每天不坐电梯而是爬楼梯上下楼或者多做些家务。

好处2、运动帮你抵御疾病常葆健康

你是不是会担心自己得心脏病,是不是想很好的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不管你现在体重多重,参加运动能够有效的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或“好”胆固醇的量,大大的降低身体中不好的甘油三酸酯。

体育锻炼将令你血流畅通,降低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经常锻炼事实上可以预防和控制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中风、代谢综合征、Ⅱ型糖尿病、抑郁症、某些肿瘤、关节炎及摔倒。

好处3、运动给你带来好心情

想振奋下心情?亦或重压之下想要发泄一下?在体育馆锻炼或快走30分钟可以帮你的忙。体育锻炼会刺激大脑释放化学物质,令你感到开心、放松。长期锻炼让你更加健美,对自己的容貌更加满意,进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好处4、运动使精力充沛

去杂货店购物或者一点家务就令你气喘吁吁?日常锻炼会增加你的肌肉力量,让你拥有更强的耐力。锻炼与体育运动有助于体内将氧气和养分的输送到各组织,使心血管系统工作效率更高。心肺效率提高了,干起日常家务就更有劲了。

每一个运动锻炼的好处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几乎所有的运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当然,由于体质不同,同样的运动不一定就适合所有的人,选择对自己有益处的运动并加以锻炼,随着时间的流转,身体的健康状态也会有所改变的。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身体是我们生活的基础,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适量的运动有益健康,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接下来就由我带你了解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就快快动起来吧!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1

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五禽戏的出现是我国运动养生保健的一个里程碑。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早在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就记载了44个人物的运动场景,他们不仅摆动有各种知识,同时部分人员还拿有器械。到了后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更是发展了运动能够延年益寿的学说,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五禽戏就是由后汉三国时期华佗创造发明的一种健身体操,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编制而成。由于疗效确凿,据说已经发展到十余种流派,有外功,内功和内外结合功。练五禽戏时要求意守、调息和运动协调配合,意守可以精神宁静,神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和利关节。经常锻炼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又能活动全身肌肉、筋骨和关节,有明显的健身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

五禽戏的出现是我国运动养生保健的一个里程碑,之后各种主张运动来保健的学说思想层出不穷。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中华民族健身防老方法中最受青睐和行之有效的。它流行之广、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太极拳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形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它不但是一种拳技,可以防身自卫,更是一种健身防病的体操。

太极拳本身的名字就极富文化的含义,“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圆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两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其名取之于《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图呈浑圆一体,阴阳合抱之象,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园为本,一招一式均以各种园弧动作组成,观其行,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穷。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以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意领气,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可见用太极哲理指导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构成太极图形,拳形为太极,拳意也为太极,以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此为太极拳命名的含义。

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的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有太极拳、太级剑等。然而,无论那种方法用来养生,都讲究调息、意守、动形,都以通畅气血经络、活动筋骨达到调和脏腑的目的。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2

运动养生的原则

合理即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合理,有的.放矢。大多数脑力工作者从事静态劳动,过分激烈的体力运动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中老年知识分子尤其如此。总之,一要考虑自身的体力条件,二要从原有运动基础出发,三要结合自身居住、工作环境,四要照顾本人的兴趣与爱好。能兼顾这四个方面运动项目,才可以说比较合理。

适度即体力运动的运动量要适度。由于身体素质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绝对的运动量是很难作出千篇一律的规定的。但每个人在运动中都能感受到自身体力的承受能力。养生之道是“常欲小劳而莫大疲”。循此原则,就能掌握好运动量。

渐进即体力锻炼要循序渐进。一个体力运动已荒疏多年的人,或者已知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的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后,不宜一开始就过量锻炼,要允许自身的体力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否则,欲速不达,会走向反面。

坚持体力锻炼要持之以恒。无论何种运动,要想对机体真正能起到调节作用,扫除运行失衡带来的隐患,达到健康长寿目的,决非一朝一夕能实现,常要坚持若干年才见成效。

运动养生的具体方法

五官运动

眼睛运动闭目静坐,而后放眼远眺,然后做眼保健操,按摩眼周穴位,使眼肌放松,接着可以让眼珠上下、左右移动,反复多次。

耳朵运动掌心捂耳摩擦两耳,或紧松相间按压两耳,然后揉挤耳门穴、翳风穴,反复多次,再紧捏鼻孔,而后鼓气,使耳膜外张,反复多次。

鼻部运动坚持冷水洗脸、鼻,然后摩擦鼻翼反复多次,推刮鼻梁反复多次。

口腔运动上下牙齿相互叩击多次,用舌*牙,津满咽下,然后闭口,两腮鼓气,一张一弛,反复多次。

喉部运动上下推刮喉脊,反复多次,捏住喉头两侧,上下揉,反复多次。

头颈运动

头颈左右摆动,反复多次;点头仰头反复多次;顺时针旋转,而后逆时针旋转,分别进行多次;左右手反复击拍后背颈椎部。

抓扒头皮

由前向后,用十指卷曲,抓扒头皮,反复多次;左前右后及右前左后分别抓扒多次;由后向前抓扒,反复多次。

手臂运动

前后或左右甩臂若干次;两手握拳屈肘,分别向双肩轻击若干次;左右手指交叉,掌心向外,由下向上举直,反复多次;左右手握拳,分别向前击若干次。

腿脚运动

屈膝下蹲若干次;直立交叉向前踢腿若干次;两手扶膝半蹲,顺时针、逆时针各摆动若干次。

*运动

左右两臂分别甩开,用力护胸若干次;向左向右转体甩臂若干次;两手交叉,抱头,仰卧而后起坐,多次反复;双手轻握,轮番轻叩*若干次。

腹部运动

弯腰摸脚,然后直立,反复多次;向左向右转体甩臂若干次;两手叉腰,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扭摆若干次;左掌覆右拳,绕脐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揉腹若干次。

其他运动

可选择球类运动、田径运动、各种拳操等。但能引起脑力劳动者普遍兴趣的主要是跑步与散步。因为这两者最简便,健身价值又很高。跑步虽简便易行,但要注意自身体质是否适宜,穿着要轻便,时间以清晨为好,跑步时要调节好呼吸,端正姿势,不要脚跟先着地。开始时慢跑,短距离跑,循序前进,在体力逐步适应时,可适当快跑、长跑。

散步则是一种缓和的运动,但同样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加强各系统和组织的功能,还能使人神经松弛,轻松自在,收到调养心神的功效,与上下班挤车赶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散步对许多慢性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有助于安眠、通便、减肥,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糖尿病等也有益。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身体是我们生活的基础,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适量的运动有益健康,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接下来就由我带你了解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就快快动起来吧!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1

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五禽戏的出现是我国运动养生保健的一个里程碑。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早在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就记载了44个人物的运动场景,他们不仅摆动有各种知识,同时部分人员还拿有器械。到了后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更是发展了运动能够延年益寿的学说,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五禽戏就是由后汉三国时期华佗创造发明的一种健身体操,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编制而成。由于疗效确凿,据说已经发展到十余种流派,有外功,内功和内外结合功。练五禽戏时要求意守、调息和运动协调配合,意守可以精神宁静,神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和利关节。经常锻炼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又能活动全身肌肉、筋骨和关节,有明显的健身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

五禽戏的出现是我国运动养生保健的一个里程碑,之后各种主张运动来保健的学说思想层出不穷。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中华民族健身防老方法中最受青睐和行之有效的。它流行之广、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太极拳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形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它不但是一种拳技,可以防身自卫,更是一种健身防病的体操。

太极拳本身的名字就极富文化的含义,“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圆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两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其名取之于《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图呈浑圆一体,阴阳合抱之象,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园为本,一招一式均以各种园弧动作组成,观其行,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穷。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以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意领气,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可见用太极哲理指导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构成太极图形,拳形为太极,拳意也为太极,以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此为太极拳命名的含义。

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的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有太极拳、太级剑等。然而,无论那种方法用来养生,都讲究调息、意守、动形,都以通畅气血经络、活动筋骨达到调和脏腑的目的。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2

运动养生的原则

合理即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合理,有的.放矢。大多数脑力工作者从事静态劳动,过分激烈的体力运动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中老年知识分子尤其如此。总之,一要考虑自身的体力条件,二要从原有运动基础出发,三要结合自身居住、工作环境,四要照顾本人的兴趣与爱好。能兼顾这四个方面运动项目,才可以说比较合理。

适度即体力运动的运动量要适度。由于身体素质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绝对的运动量是很难作出千篇一律的规定的。但每个人在运动中都能感受到自身体力的承受能力。养生之道是“常欲小劳而莫大疲”。循此原则,就能掌握好运动量。

渐进即体力锻炼要循序渐进。一个体力运动已荒疏多年的人,或者已知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的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后,不宜一开始就过量锻炼,要允许自身的体力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否则,欲速不达,会走向反面。

坚持体力锻炼要持之以恒。无论何种运动,要想对机体真正能起到调节作用,扫除运行失衡带来的隐患,达到健康长寿目的,决非一朝一夕能实现,常要坚持若干年才见成效。

运动养生的具体方法

五官运动

眼睛运动闭目静坐,而后放眼远眺,然后做眼保健操,按摩眼周穴位,使眼肌放松,接着可以让眼珠上下、左右移动,反复多次。

耳朵运动掌心捂耳摩擦两耳,或紧松相间按压两耳,然后揉挤耳门穴、翳风穴,反复多次,再紧捏鼻孔,而后鼓气,使耳膜外张,反复多次。

鼻部运动坚持冷水洗脸、鼻,然后摩擦鼻翼反复多次,推刮鼻梁反复多次。

口腔运动上下牙齿相互叩击多次,用舌*牙,津满咽下,然后闭口,两腮鼓气,一张一弛,反复多次。

喉部运动上下推刮喉脊,反复多次,捏住喉头两侧,上下揉,反复多次。

头颈运动

头颈左右摆动,反复多次;点头仰头反复多次;顺时针旋转,而后逆时针旋转,分别进行多次;左右手反复击拍后背颈椎部。

抓扒头皮

由前向后,用十指卷曲,抓扒头皮,反复多次;左前右后及右前左后分别抓扒多次;由后向前抓扒,反复多次。

手臂运动

前后或左右甩臂若干次;两手握拳屈肘,分别向双肩轻击若干次;左右手指交叉,掌心向外,由下向上举直,反复多次;左右手握拳,分别向前击若干次。

腿脚运动

屈膝下蹲若干次;直立交叉向前踢腿若干次;两手扶膝半蹲,顺时针、逆时针各摆动若干次。

*运动

左右两臂分别甩开,用力护胸若干次;向左向右转体甩臂若干次;两手交叉,抱头,仰卧而后起坐,多次反复;双手轻握,轮番轻叩*若干次。

腹部运动

弯腰摸脚,然后直立,反复多次;向左向右转体甩臂若干次;两手叉腰,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扭摆若干次;左掌覆右拳,绕脐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揉腹若干次。

其他运动

可选择球类运动、田径运动、各种拳操等。但能引起脑力劳动者普遍兴趣的主要是跑步与散步。因为这两者最简便,健身价值又很高。跑步虽简便易行,但要注意自身体质是否适宜,穿着要轻便,时间以清晨为好,跑步时要调节好呼吸,端正姿势,不要脚跟先着地。开始时慢跑,短距离跑,循序前进,在体力逐步适应时,可适当快跑、长跑。

散步则是一种缓和的运动,但同样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加强各系统和组织的功能,还能使人神经松弛,轻松自在,收到调养心神的功效,与上下班挤车赶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散步对许多慢性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有助于安眠、通便、减肥,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糖尿病等也有益。

中医运动养生常识 运动形式多样

【摘要】中医运动养生不同于传统的运动养生,中医运动养生主要是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在中医运动养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术、太极。以下便是关于中医养生运动的相关常识以及运动形式。
        健康投资,小投入高保障
   中医运动养生定义
  中医认为,经常而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适度运动可以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运动养生是指: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中华民族的运动养生特色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传统的运动养生,经过历代养生家的不断总结和补充,逐渐形成了运动肢体、自我按摩以练形,呼吸吐纳、调整鼻息以练气,宁静思想、排除杂念以练意的保健方法。用活动身体的方式实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人类初始,狩猎以取牺牲,采摘而得天赐。运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只是在社会发展,私有制出现,而后才有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现象。运动养生先是迎合了社会上层的需求,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就是现今发现的最早记录。医学的发展,为运动养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原则、发展方向以及必要*等,使运动养生向全面、合理的方向发展。流通气血、长养精神、强筋壮骨、滑利关节、坚肤壮肌、聪耳明目、充脏畅腑,从而达到精力旺盛,气血充足,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耐力持久,老而不衰。

  中医运动养生形式亦多
  ①散步:每日慢步,讲规律,讲持久,民谚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持之以恒,方可见功。
  ②跑步:提倡以适当的速度跑适当的距离,太短、太慢难于起到健身作用,太快、太长则以竞赛为目的而非健身了,须量力而行,要持之以恒,一般人选择跑步距离在800~3000米之间较为适宜。
  ③健身操和健美操:徒手操如早操、工间操、课间操,均属健身操类,目的在于全民健身,人人可行。时下流行的健美操,则要求更高,运动量更大,可以增强肌肉,使体形匀称健美,主要适应于中青年人。健身、健美器械有哑铃、杠铃、单杠、双杠、爬绳(爬杆)及各种健身器等,可选择自己适合和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但杠铃不适于未成年人,以免影响身高的发育。单杠、双杠中一些复杂动作须有专人指导及保护,以免练习不当而受伤。踢毽跳绳,简单易行,可以大力推行。
  ④登山:是良好的户外运动,取其景致自然,空气新鲜,于怡情中健身,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登山之乐,由来已久。
  ⑤游泳:古代受气候的*,不能四季皆行,但春江水暖,*游水,沐浴自然,《论语》中有“暮春之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俨然是一种集体的活动了。
  ⑥武术:可分徒手及持械两大类,其目的既有技击格斗、御敌防身的一面,亦有强健体魄、养生延年的一面。在徒手健身术中,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种。其中,五禽戏为汉末名医华佗所创,历史悠久,相传其弟子习此而寿至九十余,至今沿习不衰。太极拳相传为元明道士张三丰所创,是目前练习最多、流传最广、门派颇多的一种健身术。八段锦、易筋经,亦是常习的健身*。从中国武术的大概念看,内家拳得于导引者多,以健身为首要,而技击格斗、御敌防身为次。而在众多的拳术中,多数属于外家拳的范畴,其作用与内家拳相反。持械,械指器械、武器,民间概括称之为十八般兵器。持械本为战争之用,亦为保身,健身的意义则次之;在近代的武术锻炼上,持械则为保身与健身,失去了用于战争的意义。还有一些以沙袋、木棍等捶击身体的锻炼方式,俗称金钟罩、铁布衫功,意在保身,是武术中未学打人、先学挨打的一种功夫。铁裆功也属此类。它们仍以御敌保身为首要,与养生不完全相同。
  此外,还有一些类似于太极这样的经典中医运动养生方法。

  慧择提示:以上便是对于中医运动养生中运动项目的相关概括,我们可以通过上述运动项目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运动养生方案,将中医运动养生方法融入到每日的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的同时,感受传统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医运动养生常识 运动形式多样

【摘要】中医运动养生不同于传统的运动养生,中医运动养生主要是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在中医运动养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术、太极。以下便是关于中医养生运动的相关常识以及运动形式。
        健康投资,小投入高保障
   中医运动养生定义
  中医认为,经常而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适度运动可以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运动养生是指: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中华民族的运动养生特色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传统的运动养生,经过历代养生家的不断总结和补充,逐渐形成了运动肢体、自我按摩以练形,呼吸吐纳、调整鼻息以练气,宁静思想、排除杂念以练意的保健方法。用活动身体的方式实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人类初始,狩猎以取牺牲,采摘而得天赐。运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只是在社会发展,私有制出现,而后才有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现象。运动养生先是迎合了社会上层的需求,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就是现今发现的最早记录。医学的发展,为运动养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原则、发展方向以及必要*等,使运动养生向全面、合理的方向发展。流通气血、长养精神、强筋壮骨、滑利关节、坚肤壮肌、聪耳明目、充脏畅腑,从而达到精力旺盛,气血充足,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耐力持久,老而不衰。

  中医运动养生形式亦多
  ①散步:每日慢步,讲规律,讲持久,民谚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持之以恒,方可见功。
  ②跑步:提倡以适当的速度跑适当的距离,太短、太慢难于起到健身作用,太快、太长则以竞赛为目的而非健身了,须量力而行,要持之以恒,一般人选择跑步距离在800~3000米之间较为适宜。
  ③健身操和健美操:徒手操如早操、工间操、课间操,均属健身操类,目的在于全民健身,人人可行。时下流行的健美操,则要求更高,运动量更大,可以增强肌肉,使体形匀称健美,主要适应于中青年人。健身、健美器械有哑铃、杠铃、单杠、双杠、爬绳(爬杆)及各种健身器等,可选择自己适合和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但杠铃不适于未成年人,以免影响身高的发育。单杠、双杠中一些复杂动作须有专人指导及保护,以免练习不当而受伤。踢毽跳绳,简单易行,可以大力推行。
  ④登山:是良好的户外运动,取其景致自然,空气新鲜,于怡情中健身,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登山之乐,由来已久。
  ⑤游泳:古代受气候的*,不能四季皆行,但春江水暖,*游水,沐浴自然,《论语》中有“暮春之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俨然是一种集体的活动了。
  ⑥武术:可分徒手及持械两大类,其目的既有技击格斗、御敌防身的一面,亦有强健体魄、养生延年的一面。在徒手健身术中,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种。其中,五禽戏为汉末名医华佗所创,历史悠久,相传其弟子习此而寿至九十余,至今沿习不衰。太极拳相传为元明道士张三丰所创,是目前练习最多、流传最广、门派颇多的一种健身术。八段锦、易筋经,亦是常习的健身*。从中国武术的大概念看,内家拳得于导引者多,以健身为首要,而技击格斗、御敌防身为次。而在众多的拳术中,多数属于外家拳的范畴,其作用与内家拳相反。持械,械指器械、武器,民间概括称之为十八般兵器。持械本为战争之用,亦为保身,健身的意义则次之;在近代的武术锻炼上,持械则为保身与健身,失去了用于战争的意义。还有一些以沙袋、木棍等捶击身体的锻炼方式,俗称金钟罩、铁布衫功,意在保身,是武术中未学打人、先学挨打的一种功夫。铁裆功也属此类。它们仍以御敌保身为首要,与养生不完全相同。
  此外,还有一些类似于太极这样的经典中医运动养生方法。

  慧择提示:以上便是对于中医运动养生中运动项目的相关概括,我们可以通过上述运动项目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运动养生方案,将中医运动养生方法融入到每日的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的同时,感受传统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医运动养生常识 运动形式多样

【摘要】中医运动养生不同于传统的运动养生,中医运动养生主要是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在中医运动养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术、太极。以下便是关于中医养生运动的相关常识以及运动形式。
        健康投资,小投入高保障
   中医运动养生定义
  中医认为,经常而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适度运动可以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运动养生是指: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中华民族的运动养生特色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传统的运动养生,经过历代养生家的不断总结和补充,逐渐形成了运动肢体、自我按摩以练形,呼吸吐纳、调整鼻息以练气,宁静思想、排除杂念以练意的保健方法。用活动身体的方式实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人类初始,狩猎以取牺牲,采摘而得天赐。运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只是在社会发展,私有制出现,而后才有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现象。运动养生先是迎合了社会上层的需求,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就是现今发现的最早记录。医学的发展,为运动养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原则、发展方向以及必要*等,使运动养生向全面、合理的方向发展。流通气血、长养精神、强筋壮骨、滑利关节、坚肤壮肌、聪耳明目、充脏畅腑,从而达到精力旺盛,气血充足,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耐力持久,老而不衰。

  中医运动养生形式亦多
  ①散步:每日慢步,讲规律,讲持久,民谚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持之以恒,方可见功。
  ②跑步:提倡以适当的速度跑适当的距离,太短、太慢难于起到健身作用,太快、太长则以竞赛为目的而非健身了,须量力而行,要持之以恒,一般人选择跑步距离在800~3000米之间较为适宜。
  ③健身操和健美操:徒手操如早操、工间操、课间操,均属健身操类,目的在于全民健身,人人可行。时下流行的健美操,则要求更高,运动量更大,可以增强肌肉,使体形匀称健美,主要适应于中青年人。健身、健美器械有哑铃、杠铃、单杠、双杠、爬绳(爬杆)及各种健身器等,可选择自己适合和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但杠铃不适于未成年人,以免影响身高的发育。单杠、双杠中一些复杂动作须有专人指导及保护,以免练习不当而受伤。踢毽跳绳,简单易行,可以大力推行。
  ④登山:是良好的户外运动,取其景致自然,空气新鲜,于怡情中健身,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登山之乐,由来已久。
  ⑤游泳:古代受气候的*,不能四季皆行,但春江水暖,*游水,沐浴自然,《论语》中有“暮春之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俨然是一种集体的活动了。
  ⑥武术:可分徒手及持械两大类,其目的既有技击格斗、御敌防身的一面,亦有强健体魄、养生延年的一面。在徒手健身术中,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种。其中,五禽戏为汉末名医华佗所创,历史悠久,相传其弟子习此而寿至九十余,至今沿习不衰。太极拳相传为元明道士张三丰所创,是目前练习最多、流传最广、门派颇多的一种健身术。八段锦、易筋经,亦是常习的健身*。从中国武术的大概念看,内家拳得于导引者多,以健身为首要,而技击格斗、御敌防身为次。而在众多的拳术中,多数属于外家拳的范畴,其作用与内家拳相反。持械,械指器械、武器,民间概括称之为十八般兵器。持械本为战争之用,亦为保身,健身的意义则次之;在近代的武术锻炼上,持械则为保身与健身,失去了用于战争的意义。还有一些以沙袋、木棍等捶击身体的锻炼方式,俗称金钟罩、铁布衫功,意在保身,是武术中未学打人、先学挨打的一种功夫。铁裆功也属此类。它们仍以御敌保身为首要,与养生不完全相同。
  此外,还有一些类似于太极这样的经典中医运动养生方法。

  慧择提示:以上便是对于中医运动养生中运动项目的相关概括,我们可以通过上述运动项目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运动养生方案,将中医运动养生方法融入到每日的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的同时,感受传统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医夏季高温养生小知识 重要性 常见疾病 吃什么好

夏季高温天气会持续不断,也是一些疾病多发的季节,所以在夏季也要注重养生问题,那么在夏季要如何养生呢?饮食上要怎么吃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中医养生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夏季高温养生小知识

1、少食冷饮和保护阳气与心脏

少食冷饮:夏天酷暑难耐,此时人们喜欢喝冷饮,吃寒凉食物,但这样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因此,夏天要少食冷饮和瓜果,喝水以温开水为宜。

保护阳气与心脏:中医认为,夏季阳气旺盛,阴气也从夏至开始滋长。养生应要顺应自然,一方面应保护阳气,不应让它过于旺盛而上火,另一方面也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

2、适当运动和做好后脑的防晒

适当运动:夏天外界阳气最旺,多到户外活动,可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不宜运动过度。

做好后脑的防晒:夏季,我们不忘皮肤的防晒,但常常会忽略后脑的防晒。后脑是全身阳气最盛的部位,后脑经常晒太阳等于体内不断聚焦阳气,阳气过盛容易出现中暑症状。所以出门应做到后脑的防晒。

3、保暖避寒并按摩涌泉穴

保暖避寒: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整天不离电风扇或空调,这样寒凉之气会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易乘虚而入。

按摩涌泉穴: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因此,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

中医夏季养生重要性

中医有“冬病夏治”的理论,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如哮喘、呼吸系统过敏、皮肤痕痒、冻疮,都可以透过夏季的调理而固本升阳,正气足,到冬季就能抗御邪气的入侵。若生机最旺盛的季节而不及时养生,就是错过天机。

但夏季天气反复,热且湿,气压低,风雨多,晴天阳光猛烈,雨天湿度大,阴天空气翳闷;再加上商场、交通工具、办公室空调开放,室内室外空气温度湿度差别很大。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此时心理养生不容忽视,保持平和的心态及愉悦心情,有益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抑郁烦躁时,不妨听舒缓音乐,室内的装饰也应采用浅色系,以保持良好的情绪。身体很难适应,在这样情况下,养生就特别重要。

夏季常见的易发疾病

热伤风

热伤风是夏季最常见的问题,热伤风疾病的症状为:头昏、恶心、胃口不好、四肢无力。热伤风在中医看来是一种“暑湿感冒”。这种问题最容易出现在夏季的三伏天气。原因主要有,室内空调温度开得太低,或者是扇一夜的风扇导致。

预防:空调温度最好是在26度,并且在夜间,要注意盖上空调被。风扇也不可一整夜的扇。平常可以喝一些板蓝根等预防中药品,对疾病进行预防。

中暑

中暑也是夏季常见的疾病。中暑的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预防中暑最好的方法是在高温天气,应注意防暑,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饮用一些解暑的饮品。

夏季头痛

夏季气温过高,但同时也伴随着闷热、雷雨、大风等天气骤变的情况出现,这会诱发头痛。注意在夏季预防要及时补充水分,节制冷饮,注意休息等。

关节炎

关节炎是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会出现的问题,关节炎高发的季节,并不是寒冷的冬季,而是在夏季。这是因为,在冬季,人们反而懂得要注意保暖。而在夏季,人们却会出现过度贪凉的问题,这样会导致寒气入侵,出现风湿性关节炎。一些关节炎老患者,也会出现旧病复发的现象。因此,夏季注意关节保暖也是必要的。

湿气入侵

夏季,很多人都会贪凉,吃一些凉饮,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湿气积累在体内。再加上,很多人夏季喜欢呆在空调房间不出门,身体不出汗,不排湿,这样会更加加重体内湿邪,对健康不利。因此,夏季适当的出汗,排湿是对健康有益的。同时大家还可以饮用一些排湿的饮品,例如赤小豆薏米汤等。

中医夏季养生饮食

1、和风秋葵

秋葵,是盛夏的好食材,它被认为是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秋葵的粘性物质,可促进胃肠蠕动,对关节也有润滑作用,秋葵可凉拌、可炒,也可煮汤。

2、姜汁西瓜饮

西瓜,是男女老少的夏日最爱。西瓜性凉,不可贪食,但咱们还是放不下它,如何是好?送上一杯姜汁西瓜饮,用生姜汁调和西瓜的寒性,甜中带着姜的辛辣,选嫩姜更好,几乎感觉不到姜的辣味。

3、消暑的三豆粥

盛夏爱煮绿豆粥,除了绿豆外,还可以再加入一些黑豆和赤小豆,这样就成了“三豆粥”,功效更甚,且不用担心绿豆的寒凉。三豆粥是从扁鹊的“三豆饮”演变来的。“三豆饮”是中医中一道着名的处方,黑豆、绿豆、赤小豆皆有祛湿利水、清热解毒的功效凉。

4、祛湿水

暑期湿度大,体内的湿气也随之累积,大暑宜祛湿。薏米的祛湿功效,大家都很熟悉。让人担心的是,薏米性微寒,不宜多食。今天推荐的是不寒凉的祛湿薏米水。

中医夏季高温养生小知识 重要性 常见疾病 吃什么好

夏季高温天气会持续不断,也是一些疾病多发的季节,所以在夏季也要注重养生问题,那么在夏季要如何养生呢?饮食上要怎么吃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中医养生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夏季高温养生小知识

1、少食冷饮和保护阳气与心脏

少食冷饮:夏天酷暑难耐,此时人们喜欢喝冷饮,吃寒凉食物,但这样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因此,夏天要少食冷饮和瓜果,喝水以温开水为宜。

保护阳气与心脏:中医认为,夏季阳气旺盛,阴气也从夏至开始滋长。养生应要顺应自然,一方面应保护阳气,不应让它过于旺盛而上火,另一方面也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

2、适当运动和做好后脑的防晒

适当运动:夏天外界阳气最旺,多到户外活动,可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不宜运动过度。

做好后脑的防晒:夏季,我们不忘皮肤的防晒,但常常会忽略后脑的防晒。后脑是全身阳气最盛的部位,后脑经常晒太阳等于体内不断聚焦阳气,阳气过盛容易出现中暑症状。所以出门应做到后脑的防晒。

3、保暖避寒并按摩涌泉穴

保暖避寒: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整天不离电风扇或空调,这样寒凉之气会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易乘虚而入。

按摩涌泉穴: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因此,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

中医夏季养生重要性

中医有“冬病夏治”的理论,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如哮喘、呼吸系统过敏、皮肤痕痒、冻疮,都可以透过夏季的调理而固本升阳,正气足,到冬季就能抗御邪气的入侵。若生机最旺盛的季节而不及时养生,就是错过天机。

但夏季天气反复,热且湿,气压低,风雨多,晴天阳光猛烈,雨天湿度大,阴天空气翳闷;再加上商场、交通工具、办公室空调开放,室内室外空气温度湿度差别很大。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此时心理养生不容忽视,保持平和的心态及愉悦心情,有益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抑郁烦躁时,不妨听舒缓音乐,室内的装饰也应采用浅色系,以保持良好的情绪。身体很难适应,在这样情况下,养生就特别重要。

夏季常见的易发疾病

热伤风

热伤风是夏季最常见的问题,热伤风疾病的症状为:头昏、恶心、胃口不好、四肢无力。热伤风在中医看来是一种“暑湿感冒”。这种问题最容易出现在夏季的三伏天气。原因主要有,室内空调温度开得太低,或者是扇一夜的风扇导致。

预防:空调温度最好是在26度,并且在夜间,要注意盖上空调被。风扇也不可一整夜的扇。平常可以喝一些板蓝根等预防中药品,对疾病进行预防。

中暑

中暑也是夏季常见的疾病。中暑的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预防中暑最好的方法是在高温天气,应注意防暑,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饮用一些解暑的饮品。

夏季头痛

夏季气温过高,但同时也伴随着闷热、雷雨、大风等天气骤变的情况出现,这会诱发头痛。注意在夏季预防要及时补充水分,节制冷饮,注意休息等。

关节炎

关节炎是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会出现的问题,关节炎高发的季节,并不是寒冷的冬季,而是在夏季。这是因为,在冬季,人们反而懂得要注意保暖。而在夏季,人们却会出现过度贪凉的问题,这样会导致寒气入侵,出现风湿性关节炎。一些关节炎老患者,也会出现旧病复发的现象。因此,夏季注意关节保暖也是必要的。

湿气入侵

夏季,很多人都会贪凉,吃一些凉饮,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湿气积累在体内。再加上,很多人夏季喜欢呆在空调房间不出门,身体不出汗,不排湿,这样会更加加重体内湿邪,对健康不利。因此,夏季适当的出汗,排湿是对健康有益的。同时大家还可以饮用一些排湿的饮品,例如赤小豆薏米汤等。

中医夏季养生饮食

1、和风秋葵

秋葵,是盛夏的好食材,它被认为是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秋葵的粘性物质,可促进胃肠蠕动,对关节也有润滑作用,秋葵可凉拌、可炒,也可煮汤。

2、姜汁西瓜饮

西瓜,是男女老少的夏日最爱。西瓜性凉,不可贪食,但咱们还是放不下它,如何是好?送上一杯姜汁西瓜饮,用生姜汁调和西瓜的寒性,甜中带着姜的辛辣,选嫩姜更好,几乎感觉不到姜的辣味。

3、消暑的三豆粥

盛夏爱煮绿豆粥,除了绿豆外,还可以再加入一些黑豆和赤小豆,这样就成了“三豆粥”,功效更甚,且不用担心绿豆的寒凉。三豆粥是从扁鹊的“三豆饮”演变来的。“三豆饮”是中医中一道着名的处方,黑豆、绿豆、赤小豆皆有祛湿利水、清热解毒的功效凉。

4、祛湿水

暑期湿度大,体内的湿气也随之累积,大暑宜祛湿。薏米的祛湿功效,大家都很熟悉。让人担心的是,薏米性微寒,不宜多食。今天推荐的是不寒凉的祛湿薏米水。

从中医养生角度看年老、体弱、久病者如何散步

引言:求人不如求己,要想 健康 长寿,不能单靠医药,除了对不良生活习惯说“不”并控制自身欲求外,适当锻炼是保持 健康 的良好途径。本文从中医 养生 角度来谈谈年老、体弱、久病者应如何散步。

以前的文章介绍过淳于意判断文王之病“不当医”—不是医生针灸药物能够治疗的。文王若要疾病痊愈,应当调整饮食,选天气晴朗的日子,驾车或是步行以舒畅心胸之气,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调和患者的筋骨、肌肉膏脂、血脉,以疏泄身体郁积之气使之逐渐康复(具体见吃药时效果挺好,却不能停药?良好生活方式对于 健康 的重要作用)。

可见有些“疾病”,当责己身,而非求诸外力。

古之中医治病,使用针灸、药物的方式调整气血以平衡人身阴阳。对于症状群明显的疾病,以针药调整气血,自然无可厚非。而身无大病者为求 健康 ,使用针灸药物,久之反而易使气血不平。《汉书 艺文志》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便是对此种情况的告诫。

自身调整气血使阴阳归于平和的方法,便是 养生 之术。其原则都是对不良习惯说“不”,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具体内容见中医 养生 方法的前提与原则)。除了这些控制自己行为、*的要求,古人也有要求人们量力多为的一面—导引。

大家一看到导引,似乎便想到气功。其实导引是非常平易的,并没有那么神秘。《素问 移精变气论》说“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通过特定动作以避寒邪,便可看做是最早的导引术。

晋葛洪在《抱朴子》中对导引术的定义为“夫导引者,立名象物,非以粉绘图形,只因无可名状,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踟蹰,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为人所熟知的导引术,有导引图(马王堆汉墓)、引书(张家山汉简)、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这些导引术需要教学指导,略有门槛,急性子似乎还觉得麻烦,年老、体弱、久病者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做到标准。

我今天所要介绍的散步,内容来自于清朝曹庭栋所著《老老恒言》,便可看做一种最基本最无门槛的导引之术。其人于清朝活到八十五岁高龄,其书于衣食住行生活起居中的 养生 之道,介绍的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读来不似有些 养生 家满口的跑火车,应是可信也可借鉴的,有兴趣者可找来一读。

有人说,老年人年老体衰,怎么能让他们锻炼呢?乱弹琴,应当让他们去吃药以维持 健康 。有病吃药,是人之常情,吕医生并不反对。然而对于 健康 的追求,似乎却没这么简单,仍需自己努力方能求之。若是病的散步都做不到,便应老老实实休息治病,待得病好再 养生 以求体健。

看似简单的散步,在特定要求下活动肢体,便可起到导引气血以平衡阴阳的 养生 效果(结合《素问 上古天真论》的 养生 原则,略作改动)。

1、散步前先立定调息,之后以特定导引术活动身体(具体操作见文后链接),然后从容行步。则精神足力,倍加爽健。

思考: 养生 原则要求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所有以 养生 为目的的运动,都应如是。幼时父亲教我太极拳,便说站架未动之前,要先做到神气内敛、似松非松,才可起势动作。运动前定息调神,使精神内守,在运动中始终做到恬淡虚无,不强力追求,是导引气血平和的先决条件。运动前拉伸肌肉筋骨,对于年老、体弱、久病者能够顺利、安全完成运动,至关重要。原文另附拉伸导引动作,先附于文后,之后再做专篇讲解。

2、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消食。故而后人以散步为逍遥。

思考: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的前提是“饮食有节”,散步前不能过饥、过饱,营养要均衡,要易于消化。初始散步,需缓行,运动必然是循序渐渐的。此段缓行,有其特点,“欲摇动其身”,即是晃晃悠悠的慢慢行走,这种走法可帮助消食。

3、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需驻足,否则令人失气。

思考:语多伤气,不能做到精神内守,更易使老人气息杂乱,故而行不能语。如欲语,则应停步驻足。但我认为既然是锻炼、 养生 ,便应一心一意,说话聊天,何时不可,又何必占据这点时间?

4、散步者,散而不拘,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须得一种闲暇自如的姿态。

思考:散步,形态自然可以懒懒散散,不必如军人般笔挺行步,也不必拼了命似的快走。快走,使心率加快,血流加速,代谢率上升,以消耗热量及增加血液流速锻炼心肺为目的。老年人的 养生 法,以恬淡平和的精神境界驱动身体活动,不急不躁,好似没有目的,但却能使气血在平和松静的环境中运行周身--皮肤、腠理、经络血脉、五脏、六腑、五官孔窍。散步,要的是一种闲适悠闲的态度。散步的人,精神内守、活泼、愉悦,仿佛春探梅、秋访菊那般的快活,走走停停,似乎天地万物均可玩味欣赏,才可浑浑融融的调动气血,使之运行既不急迫也不瘀滞,达到 养生 之目的。

5、偶尔步欲少远,须思量自己体力,勿要勉强。

思考:运动不应强力、妄行。强迫自己一万步,既不能愉悦精神,也不能调和气血,非 养生 之道。散步日久,体力渐佳,行步距离应慢慢增加,但也不一定需要增加,总要考量自身能力而定。

6、戒乘兴纵步,忘记疲劳,休息始觉受伤,后悔不及。

思考:乐极也易生悲,愉快纵步,气血流行易促,疲劳也丢到了一边,身体便容易受伤。在恬惔愉悦的心境下,也要控制自己对这份喜悦的欲求,才能做到不妄做劳、精神内守,散步而不过度。体弱者可备拐杖、推车、轮椅,若觉疲惫,便可倚仗休息。

7、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散步前应评估环境、天气是否适宜。阴雨天、气温急剧变化、严寒、酷暑、雾霾、瘴气等不良环境,适时规避。

以上,便是从中医 养生 角度介绍年老、体弱、久病者如何散步的全部内容。

散步前准备之导引动作,我们做成了动图,放在养生 散步前需要做的导引动作一文中,可关注后查找。原文如下:

1、立正,两手叉向后,举左足空掉数遍;掉右足同。轮流行。

2、立正,仰面昂胸,伸直两臂,向前,开掌相并,抬起,如抬重物,高及首,数遍。

3、立正,横伸两臂,左右托开,手握大拇指,宛转顺逆摇动,不计遍。

4、立正,两臂垂向前,近腹,手握大拇指,如提百钧重物,左右肩俱耸动,数遍。

5、立正,开掌,一臂挺直向上,如托重物,一臂挺直向下,如压重物,左右手轮流行。

从中医养生角度看年老、体弱、久病者如何散步

引言:求人不如求己,要想 健康 长寿,不能单靠医药,除了对不良生活习惯说“不”并控制自身欲求外,适当锻炼是保持 健康 的良好途径。本文从中医 养生 角度来谈谈年老、体弱、久病者应如何散步。

以前的文章介绍过淳于意判断文王之病“不当医”—不是医生针灸药物能够治疗的。文王若要疾病痊愈,应当调整饮食,选天气晴朗的日子,驾车或是步行以舒畅心胸之气,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调和患者的筋骨、肌肉膏脂、血脉,以疏泄身体郁积之气使之逐渐康复(具体见吃药时效果挺好,却不能停药?良好生活方式对于 健康 的重要作用)。

可见有些“疾病”,当责己身,而非求诸外力。

古之中医治病,使用针灸、药物的方式调整气血以平衡人身阴阳。对于症状群明显的疾病,以针药调整气血,自然无可厚非。而身无大病者为求 健康 ,使用针灸药物,久之反而易使气血不平。《汉书 艺文志》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便是对此种情况的告诫。

自身调整气血使阴阳归于平和的方法,便是 养生 之术。其原则都是对不良习惯说“不”,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具体内容见中医 养生 方法的前提与原则)。除了这些控制自己行为、*的要求,古人也有要求人们量力多为的一面—导引。

大家一看到导引,似乎便想到气功。其实导引是非常平易的,并没有那么神秘。《素问 移精变气论》说“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通过特定动作以避寒邪,便可看做是最早的导引术。

晋葛洪在《抱朴子》中对导引术的定义为“夫导引者,立名象物,非以粉绘图形,只因无可名状,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踟蹰,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为人所熟知的导引术,有导引图(马王堆汉墓)、引书(张家山汉简)、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这些导引术需要教学指导,略有门槛,急性子似乎还觉得麻烦,年老、体弱、久病者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做到标准。

我今天所要介绍的散步,内容来自于清朝曹庭栋所著《老老恒言》,便可看做一种最基本最无门槛的导引之术。其人于清朝活到八十五岁高龄,其书于衣食住行生活起居中的 养生 之道,介绍的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读来不似有些 养生 家满口的跑火车,应是可信也可借鉴的,有兴趣者可找来一读。

有人说,老年人年老体衰,怎么能让他们锻炼呢?乱弹琴,应当让他们去吃药以维持 健康 。有病吃药,是人之常情,吕医生并不反对。然而对于 健康 的追求,似乎却没这么简单,仍需自己努力方能求之。若是病的散步都做不到,便应老老实实休息治病,待得病好再 养生 以求体健。

看似简单的散步,在特定要求下活动肢体,便可起到导引气血以平衡阴阳的 养生 效果(结合《素问 上古天真论》的 养生 原则,略作改动)。

1、散步前先立定调息,之后以特定导引术活动身体(具体操作见文后链接),然后从容行步。则精神足力,倍加爽健。

思考: 养生 原则要求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所有以 养生 为目的的运动,都应如是。幼时父亲教我太极拳,便说站架未动之前,要先做到神气内敛、似松非松,才可起势动作。运动前定息调神,使精神内守,在运动中始终做到恬淡虚无,不强力追求,是导引气血平和的先决条件。运动前拉伸肌肉筋骨,对于年老、体弱、久病者能够顺利、安全完成运动,至关重要。原文另附拉伸导引动作,先附于文后,之后再做专篇讲解。

2、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消食。故而后人以散步为逍遥。

思考: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的前提是“饮食有节”,散步前不能过饥、过饱,营养要均衡,要易于消化。初始散步,需缓行,运动必然是循序渐渐的。此段缓行,有其特点,“欲摇动其身”,即是晃晃悠悠的慢慢行走,这种走法可帮助消食。

3、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需驻足,否则令人失气。

思考:语多伤气,不能做到精神内守,更易使老人气息杂乱,故而行不能语。如欲语,则应停步驻足。但我认为既然是锻炼、 养生 ,便应一心一意,说话聊天,何时不可,又何必占据这点时间?

4、散步者,散而不拘,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须得一种闲暇自如的姿态。

思考:散步,形态自然可以懒懒散散,不必如军人般笔挺行步,也不必拼了命似的快走。快走,使心率加快,血流加速,代谢率上升,以消耗热量及增加血液流速锻炼心肺为目的。老年人的 养生 法,以恬淡平和的精神境界驱动身体活动,不急不躁,好似没有目的,但却能使气血在平和松静的环境中运行周身--皮肤、腠理、经络血脉、五脏、六腑、五官孔窍。散步,要的是一种闲适悠闲的态度。散步的人,精神内守、活泼、愉悦,仿佛春探梅、秋访菊那般的快活,走走停停,似乎天地万物均可玩味欣赏,才可浑浑融融的调动气血,使之运行既不急迫也不瘀滞,达到 养生 之目的。

5、偶尔步欲少远,须思量自己体力,勿要勉强。

思考:运动不应强力、妄行。强迫自己一万步,既不能愉悦精神,也不能调和气血,非 养生 之道。散步日久,体力渐佳,行步距离应慢慢增加,但也不一定需要增加,总要考量自身能力而定。

6、戒乘兴纵步,忘记疲劳,休息始觉受伤,后悔不及。

思考:乐极也易生悲,愉快纵步,气血流行易促,疲劳也丢到了一边,身体便容易受伤。在恬惔愉悦的心境下,也要控制自己对这份喜悦的欲求,才能做到不妄做劳、精神内守,散步而不过度。体弱者可备拐杖、推车、轮椅,若觉疲惫,便可倚仗休息。

7、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散步前应评估环境、天气是否适宜。阴雨天、气温急剧变化、严寒、酷暑、雾霾、瘴气等不良环境,适时规避。

以上,便是从中医 养生 角度介绍年老、体弱、久病者如何散步的全部内容。

散步前准备之导引动作,我们做成了动图,放在养生 散步前需要做的导引动作一文中,可关注后查找。原文如下:

1、立正,两手叉向后,举左足空掉数遍;掉右足同。轮流行。

2、立正,仰面昂胸,伸直两臂,向前,开掌相并,抬起,如抬重物,高及首,数遍。

3、立正,横伸两臂,左右托开,手握大拇指,宛转顺逆摇动,不计遍。

4、立正,两臂垂向前,近腹,手握大拇指,如提百钧重物,左右肩俱耸动,数遍。

5、立正,开掌,一臂挺直向上,如托重物,一臂挺直向下,如压重物,左右手轮流行。

从中医养生角度看年老、体弱、久病者如何散步

引言:求人不如求己,要想 健康 长寿,不能单靠医药,除了对不良生活习惯说“不”并控制自身欲求外,适当锻炼是保持 健康 的良好途径。本文从中医 养生 角度来谈谈年老、体弱、久病者应如何散步。

以前的文章介绍过淳于意判断文王之病“不当医”—不是医生针灸药物能够治疗的。文王若要疾病痊愈,应当调整饮食,选天气晴朗的日子,驾车或是步行以舒畅心胸之气,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调和患者的筋骨、肌肉膏脂、血脉,以疏泄身体郁积之气使之逐渐康复(具体见吃药时效果挺好,却不能停药?良好生活方式对于 健康 的重要作用)。

可见有些“疾病”,当责己身,而非求诸外力。

古之中医治病,使用针灸、药物的方式调整气血以平衡人身阴阳。对于症状群明显的疾病,以针药调整气血,自然无可厚非。而身无大病者为求 健康 ,使用针灸药物,久之反而易使气血不平。《汉书 艺文志》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便是对此种情况的告诫。

自身调整气血使阴阳归于平和的方法,便是 养生 之术。其原则都是对不良习惯说“不”,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具体内容见中医 养生 方法的前提与原则)。除了这些控制自己行为、*的要求,古人也有要求人们量力多为的一面—导引。

大家一看到导引,似乎便想到气功。其实导引是非常平易的,并没有那么神秘。《素问 移精变气论》说“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通过特定动作以避寒邪,便可看做是最早的导引术。

晋葛洪在《抱朴子》中对导引术的定义为“夫导引者,立名象物,非以粉绘图形,只因无可名状,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踟蹰,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为人所熟知的导引术,有导引图(马王堆汉墓)、引书(张家山汉简)、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这些导引术需要教学指导,略有门槛,急性子似乎还觉得麻烦,年老、体弱、久病者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做到标准。

我今天所要介绍的散步,内容来自于清朝曹庭栋所著《老老恒言》,便可看做一种最基本最无门槛的导引之术。其人于清朝活到八十五岁高龄,其书于衣食住行生活起居中的 养生 之道,介绍的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读来不似有些 养生 家满口的跑火车,应是可信也可借鉴的,有兴趣者可找来一读。

有人说,老年人年老体衰,怎么能让他们锻炼呢?乱弹琴,应当让他们去吃药以维持 健康 。有病吃药,是人之常情,吕医生并不反对。然而对于 健康 的追求,似乎却没这么简单,仍需自己努力方能求之。若是病的散步都做不到,便应老老实实休息治病,待得病好再 养生 以求体健。

看似简单的散步,在特定要求下活动肢体,便可起到导引气血以平衡阴阳的 养生 效果(结合《素问 上古天真论》的 养生 原则,略作改动)。

1、散步前先立定调息,之后以特定导引术活动身体(具体操作见文后链接),然后从容行步。则精神足力,倍加爽健。

思考: 养生 原则要求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所有以 养生 为目的的运动,都应如是。幼时父亲教我太极拳,便说站架未动之前,要先做到神气内敛、似松非松,才可起势动作。运动前定息调神,使精神内守,在运动中始终做到恬淡虚无,不强力追求,是导引气血平和的先决条件。运动前拉伸肌肉筋骨,对于年老、体弱、久病者能够顺利、安全完成运动,至关重要。原文另附拉伸导引动作,先附于文后,之后再做专篇讲解。

2、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消食。故而后人以散步为逍遥。

思考: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的前提是“饮食有节”,散步前不能过饥、过饱,营养要均衡,要易于消化。初始散步,需缓行,运动必然是循序渐渐的。此段缓行,有其特点,“欲摇动其身”,即是晃晃悠悠的慢慢行走,这种走法可帮助消食。

3、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需驻足,否则令人失气。

思考:语多伤气,不能做到精神内守,更易使老人气息杂乱,故而行不能语。如欲语,则应停步驻足。但我认为既然是锻炼、 养生 ,便应一心一意,说话聊天,何时不可,又何必占据这点时间?

4、散步者,散而不拘,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须得一种闲暇自如的姿态。

思考:散步,形态自然可以懒懒散散,不必如军人般笔挺行步,也不必拼了命似的快走。快走,使心率加快,血流加速,代谢率上升,以消耗热量及增加血液流速锻炼心肺为目的。老年人的 养生 法,以恬淡平和的精神境界驱动身体活动,不急不躁,好似没有目的,但却能使气血在平和松静的环境中运行周身--皮肤、腠理、经络血脉、五脏、六腑、五官孔窍。散步,要的是一种闲适悠闲的态度。散步的人,精神内守、活泼、愉悦,仿佛春探梅、秋访菊那般的快活,走走停停,似乎天地万物均可玩味欣赏,才可浑浑融融的调动气血,使之运行既不急迫也不瘀滞,达到 养生 之目的。

5、偶尔步欲少远,须思量自己体力,勿要勉强。

思考:运动不应强力、妄行。强迫自己一万步,既不能愉悦精神,也不能调和气血,非 养生 之道。散步日久,体力渐佳,行步距离应慢慢增加,但也不一定需要增加,总要考量自身能力而定。

6、戒乘兴纵步,忘记疲劳,休息始觉受伤,后悔不及。

思考:乐极也易生悲,愉快纵步,气血流行易促,疲劳也丢到了一边,身体便容易受伤。在恬惔愉悦的心境下,也要控制自己对这份喜悦的欲求,才能做到不妄做劳、精神内守,散步而不过度。体弱者可备拐杖、推车、轮椅,若觉疲惫,便可倚仗休息。

7、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散步前应评估环境、天气是否适宜。阴雨天、气温急剧变化、严寒、酷暑、雾霾、瘴气等不良环境,适时规避。

以上,便是从中医 养生 角度介绍年老、体弱、久病者如何散步的全部内容。

散步前准备之导引动作,我们做成了动图,放在养生 散步前需要做的导引动作一文中,可关注后查找。原文如下:

1、立正,两手叉向后,举左足空掉数遍;掉右足同。轮流行。

2、立正,仰面昂胸,伸直两臂,向前,开掌相并,抬起,如抬重物,高及首,数遍。

3、立正,横伸两臂,左右托开,手握大拇指,宛转顺逆摇动,不计遍。

4、立正,两臂垂向前,近腹,手握大拇指,如提百钧重物,左右肩俱耸动,数遍。

5、立正,开掌,一臂挺直向上,如托重物,一臂挺直向下,如压重物,左右手轮流行。

从中医养生角度看年老、体弱、久病者如何散步

引言:求人不如求己,要想 健康 长寿,不能单靠医药,除了对不良生活习惯说“不”并控制自身欲求外,适当锻炼是保持 健康 的良好途径。本文从中医 养生 角度来谈谈年老、体弱、久病者应如何散步。

以前的文章介绍过淳于意判断文王之病“不当医”—不是医生针灸药物能够治疗的。文王若要疾病痊愈,应当调整饮食,选天气晴朗的日子,驾车或是步行以舒畅心胸之气,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调和患者的筋骨、肌肉膏脂、血脉,以疏泄身体郁积之气使之逐渐康复(具体见吃药时效果挺好,却不能停药?良好生活方式对于 健康 的重要作用)。

可见有些“疾病”,当责己身,而非求诸外力。

古之中医治病,使用针灸、药物的方式调整气血以平衡人身阴阳。对于症状群明显的疾病,以针药调整气血,自然无可厚非。而身无大病者为求 健康 ,使用针灸药物,久之反而易使气血不平。《汉书 艺文志》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便是对此种情况的告诫。

自身调整气血使阴阳归于平和的方法,便是 养生 之术。其原则都是对不良习惯说“不”,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具体内容见中医 养生 方法的前提与原则)。除了这些控制自己行为、*的要求,古人也有要求人们量力多为的一面—导引。

大家一看到导引,似乎便想到气功。其实导引是非常平易的,并没有那么神秘。《素问 移精变气论》说“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通过特定动作以避寒邪,便可看做是最早的导引术。

晋葛洪在《抱朴子》中对导引术的定义为“夫导引者,立名象物,非以粉绘图形,只因无可名状,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踟蹰,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为人所熟知的导引术,有导引图(马王堆汉墓)、引书(张家山汉简)、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这些导引术需要教学指导,略有门槛,急性子似乎还觉得麻烦,年老、体弱、久病者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做到标准。

我今天所要介绍的散步,内容来自于清朝曹庭栋所著《老老恒言》,便可看做一种最基本最无门槛的导引之术。其人于清朝活到八十五岁高龄,其书于衣食住行生活起居中的 养生 之道,介绍的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读来不似有些 养生 家满口的跑火车,应是可信也可借鉴的,有兴趣者可找来一读。

有人说,老年人年老体衰,怎么能让他们锻炼呢?乱弹琴,应当让他们去吃药以维持 健康 。有病吃药,是人之常情,吕医生并不反对。然而对于 健康 的追求,似乎却没这么简单,仍需自己努力方能求之。若是病的散步都做不到,便应老老实实休息治病,待得病好再 养生 以求体健。

看似简单的散步,在特定要求下活动肢体,便可起到导引气血以平衡阴阳的 养生 效果(结合《素问 上古天真论》的 养生 原则,略作改动)。

1、散步前先立定调息,之后以特定导引术活动身体(具体操作见文后链接),然后从容行步。则精神足力,倍加爽健。

思考: 养生 原则要求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所有以 养生 为目的的运动,都应如是。幼时父亲教我太极拳,便说站架未动之前,要先做到神气内敛、似松非松,才可起势动作。运动前定息调神,使精神内守,在运动中始终做到恬淡虚无,不强力追求,是导引气血平和的先决条件。运动前拉伸肌肉筋骨,对于年老、体弱、久病者能够顺利、安全完成运动,至关重要。原文另附拉伸导引动作,先附于文后,之后再做专篇讲解。

2、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消食。故而后人以散步为逍遥。

思考: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的前提是“饮食有节”,散步前不能过饥、过饱,营养要均衡,要易于消化。初始散步,需缓行,运动必然是循序渐渐的。此段缓行,有其特点,“欲摇动其身”,即是晃晃悠悠的慢慢行走,这种走法可帮助消食。

3、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需驻足,否则令人失气。

思考:语多伤气,不能做到精神内守,更易使老人气息杂乱,故而行不能语。如欲语,则应停步驻足。但我认为既然是锻炼、 养生 ,便应一心一意,说话聊天,何时不可,又何必占据这点时间?

4、散步者,散而不拘,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须得一种闲暇自如的姿态。

思考:散步,形态自然可以懒懒散散,不必如军人般笔挺行步,也不必拼了命似的快走。快走,使心率加快,血流加速,代谢率上升,以消耗热量及增加血液流速锻炼心肺为目的。老年人的 养生 法,以恬淡平和的精神境界驱动身体活动,不急不躁,好似没有目的,但却能使气血在平和松静的环境中运行周身--皮肤、腠理、经络血脉、五脏、六腑、五官孔窍。散步,要的是一种闲适悠闲的态度。散步的人,精神内守、活泼、愉悦,仿佛春探梅、秋访菊那般的快活,走走停停,似乎天地万物均可玩味欣赏,才可浑浑融融的调动气血,使之运行既不急迫也不瘀滞,达到 养生 之目的。

5、偶尔步欲少远,须思量自己体力,勿要勉强。

思考:运动不应强力、妄行。强迫自己一万步,既不能愉悦精神,也不能调和气血,非 养生 之道。散步日久,体力渐佳,行步距离应慢慢增加,但也不一定需要增加,总要考量自身能力而定。

6、戒乘兴纵步,忘记疲劳,休息始觉受伤,后悔不及。

思考:乐极也易生悲,愉快纵步,气血流行易促,疲劳也丢到了一边,身体便容易受伤。在恬惔愉悦的心境下,也要控制自己对这份喜悦的欲求,才能做到不妄做劳、精神内守,散步而不过度。体弱者可备拐杖、推车、轮椅,若觉疲惫,便可倚仗休息。

7、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散步前应评估环境、天气是否适宜。阴雨天、气温急剧变化、严寒、酷暑、雾霾、瘴气等不良环境,适时规避。

以上,便是从中医 养生 角度介绍年老、体弱、久病者如何散步的全部内容。

散步前准备之导引动作,我们做成了动图,放在养生 散步前需要做的导引动作一文中,可关注后查找。原文如下:

1、立正,两手叉向后,举左足空掉数遍;掉右足同。轮流行。

2、立正,仰面昂胸,伸直两臂,向前,开掌相并,抬起,如抬重物,高及首,数遍。

3、立正,横伸两臂,左右托开,手握大拇指,宛转顺逆摇动,不计遍。

4、立正,两臂垂向前,近腹,手握大拇指,如提百钧重物,左右肩俱耸动,数遍。

5、立正,开掌,一臂挺直向上,如托重物,一臂挺直向下,如压重物,左右手轮流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