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艾灸灸哪里
2024-03-12 01:31:43 责编:小OO
文档

养生艾灸灸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最好:

1. 三大穴位有益身体健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对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帮助,同时可以健运脾胃,达到全身气血调和的作用。

2. 关元穴位适用于多种情况:关元穴位温阳补气,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阳虚体质者有改善作用。

3. 足三里可以强身健体:足三里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和灸法

艾灸 是古老的 中医 治疗方法 ,但是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艾灸能帮助我们预防 疾病 的发生,其实在家只要经常艾灸这些 穴位 就可以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了。以下是我推荐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
  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主治一切风证,防治 感冒 、 鼻炎 、 肺炎 、中风、面瘫等。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 保健 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防治各种类型的 心脏病 、高 血压 、 糖尿病 、精神 神经 病和 妇科 病等多种疾病。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损”。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 便秘 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灸气海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 腹泻 、遗尿、阳痿,滑精、 月经不调 、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

  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灸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常用于各种 呼吸 系统疾病的防治。现代研究证实,灸大椎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

  灸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常用于头痛、失眠、腰痛、小儿惊风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常灸涌泉穴有养心安神、 补肾 壮阳 、益寿延年的作用。

  灸风池穴

  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具有松弛肌肉,缓解肌肉僵紧的作用。对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等疾病的防治。
  艾灸的方法
  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 烧伤 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间接灸

  是 用药 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艾条灸

  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温 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温灸器灸

  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艾灸的 功效作用
  温经散寒

  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 外科 、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 上火 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 腹痛 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艾灸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 脱肛 、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艾灸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 清热 ,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防病保健

  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美容

  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猜你感 兴趣 :

1.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

2.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

3. 艾灸哪个穴位可以补气

4. 艾灸治疗肠功能紊乱灸什么穴位

5. 阳虚艾灸什么穴位好

6. 艾灸熏穴位的的正确方法介绍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和灸法

艾灸 是古老的 中医 治疗方法 ,但是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艾灸能帮助我们预防 疾病 的发生,其实在家只要经常艾灸这些 穴位 就可以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了。以下是我推荐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
  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主治一切风证,防治 感冒 、 鼻炎 、 肺炎 、中风、面瘫等。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 保健 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防治各种类型的 心脏病 、高 血压 、 糖尿病 、精神 神经 病和 妇科 病等多种疾病。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损”。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 便秘 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灸气海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 腹泻 、遗尿、阳痿,滑精、 月经不调 、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

  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灸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常用于各种 呼吸 系统疾病的防治。现代研究证实,灸大椎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

  灸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常用于头痛、失眠、腰痛、小儿惊风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常灸涌泉穴有养心安神、 补肾 壮阳 、益寿延年的作用。

  灸风池穴

  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具有松弛肌肉,缓解肌肉僵紧的作用。对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等疾病的防治。
  艾灸的方法
  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 烧伤 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间接灸

  是 用药 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艾条灸

  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温 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温灸器灸

  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艾灸的 功效作用
  温经散寒

  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 外科 、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 上火 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 腹痛 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艾灸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 脱肛 、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艾灸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 清热 ,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防病保健

  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美容

  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猜你感 兴趣 :

1.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

2.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

3. 艾灸哪个穴位可以补气

4. 艾灸治疗肠功能紊乱灸什么穴位

5. 阳虚艾灸什么穴位好

6. 艾灸熏穴位的的正确方法介绍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和灸法

艾灸 是古老的 中医 治疗方法 ,但是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艾灸能帮助我们预防 疾病 的发生,其实在家只要经常艾灸这些 穴位 就可以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了。以下是我推荐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
  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主治一切风证,防治 感冒 、 鼻炎 、 肺炎 、中风、面瘫等。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 保健 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防治各种类型的 心脏病 、高 血压 、 糖尿病 、精神 神经 病和 妇科 病等多种疾病。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损”。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 便秘 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灸气海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 腹泻 、遗尿、阳痿,滑精、 月经不调 、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

  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灸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常用于各种 呼吸 系统疾病的防治。现代研究证实,灸大椎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

  灸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常用于头痛、失眠、腰痛、小儿惊风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常灸涌泉穴有养心安神、 补肾 壮阳 、益寿延年的作用。

  灸风池穴

  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具有松弛肌肉,缓解肌肉僵紧的作用。对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等疾病的防治。
  艾灸的方法
  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 烧伤 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间接灸

  是 用药 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艾条灸

  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温 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温灸器灸

  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艾灸的 功效作用
  温经散寒

  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 外科 、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 上火 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 腹痛 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艾灸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 脱肛 、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艾灸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 清热 ,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防病保健

  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美容

  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猜你感 兴趣 :

1.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

2.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

3. 艾灸哪个穴位可以补气

4. 艾灸治疗肠功能紊乱灸什么穴位

5. 阳虚艾灸什么穴位好

6. 艾灸熏穴位的的正确方法介绍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和灸法

艾灸 是古老的 中医 治疗方法 ,但是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艾灸能帮助我们预防 疾病 的发生,其实在家只要经常艾灸这些 穴位 就可以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了。以下是我推荐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
  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主治一切风证,防治 感冒 、 鼻炎 、 肺炎 、中风、面瘫等。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 保健 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防治各种类型的 心脏病 、高 血压 、 糖尿病 、精神 神经 病和 妇科 病等多种疾病。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损”。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 便秘 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灸气海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 腹泻 、遗尿、阳痿,滑精、 月经不调 、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

  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灸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常用于各种 呼吸 系统疾病的防治。现代研究证实,灸大椎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

  灸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常用于头痛、失眠、腰痛、小儿惊风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常灸涌泉穴有养心安神、 补肾 壮阳 、益寿延年的作用。

  灸风池穴

  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具有松弛肌肉,缓解肌肉僵紧的作用。对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等疾病的防治。
  艾灸的方法
  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 烧伤 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间接灸

  是 用药 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艾条灸

  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温 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温灸器灸

  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艾灸的 功效作用
  温经散寒

  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 外科 、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 上火 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 腹痛 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艾灸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 脱肛 、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艾灸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 清热 ,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防病保健

  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美容

  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猜你感 兴趣 :

1.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

2.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

3. 艾灸哪个穴位可以补气

4. 艾灸治疗肠功能紊乱灸什么穴位

5. 阳虚艾灸什么穴位好

6. 艾灸熏穴位的的正确方法介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