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六字口诀
2024-03-12 01:37:27 责编:小OO
文档

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教你修身养性六字诀

中医讲究养生,可养生又需要方法,好的方法让你养出健康身体,古载着养生的重要方法方式,重在养生六子决:顺、静、修、调、补、固,做到了这几点你将能够长寿健康了。

中医教你修身养性六字诀

“顺”:养生跟着节奏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

食疗建议:霸王花、海底椰都是滋阴润肺非常好的东西,霸王花清心润肺、除痰止咳,海底椰滋阴补肾、清肺养颜、强壮身体机能,用这两样东西,加上一些百合、玉竹、红枣,煲一锅香浓的排骨汤,这就是霸王花海底椰润肺汤!这个汤润肺又补气,能让肺部清爽,充满活力!

“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食疗建议:要多喝一些养心安神的汤来降秋燥,最好的就是酸枣仁养神筒骨汤。宁心安神的酸枣仁、滋阴补虚的玉竹、补气养血的枸杞子、怀山、沙参,搭配筒骨细细煲煮2小时,所有的营养都融入汤中,喝汤吃料,放慢你的生活节奏,让心安静下来!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食疗建议:取最顶级的铁皮石斛、最优质的龙牙百合、养神的酸枣仁、滋阴的莲子、清心的麦冬,加排骨煲石斛百合舒压汤,可就不止是香浓美味能概括的,重要的是坚持喝能舒缓压力,愉悦心情。

“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养生建议: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固”:固精固气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此外还可吃养肾精的食物,包括各种肉类,还可吃山药、黄精、枸杞。巴戟天排骨汤是男女都适合喝的补肾汤,巴戟天具有非常好的补气强身作用,针对腰酸背痛、气血亏损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汤里加入核桃,补充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能滋养细胞,增强身体机能。

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五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

多喝补血补气营养粥,里面加入了黑米、红米、糯米、小米、赤豆、荞麦、大黄米、大麦米以及桂圆、红枣、核桃、莲子、葡萄干等天然有机食品,坚持喝能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常用的运动保健方法

1、面壁蹲墙

蹲墙有松腰调气之功效,长期锻炼有助于松腰和松动全身关节,疏通全身的经络气血,纠正体内紊乱的气机,是调整气血的良方,只要坚持锻炼,每日多蹲数次,一定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姿势要求面对墙壁,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内心喜悦(两脚尖离墙的距离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逐步靠到墙根),下蹲时体内用力,两肩前扣、含胸,头不可后仰,腰向后突,初学者蹲和起都要慢,身体直起后,两手叉腰,拇指按在背部“京门穴”(第十二软肋端),其余四指按于胯上,行深呼吸一次,然后按姿势要求再蹲,要逐渐达到一次连续蹲30下,最好日蹲两次,按照上述姿势也可在任何一地蹲,还可多次蹲。

2、散步跑步

古代多赞成散步,筋舒健四肢,饭后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与输其食,则磨胃而易腐化,闲暇散步养神,睡前散步以动求静,有助于入睡。

现代人多推崇跑步,跑步对人体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兴奋剂,是一种较好的防疾治病方法。至于跑步以多快的速度最适宜,如何控制速度,研究者认为改善机体功能的跑步应根据情况进行,持续跑步3~4分钟后,安静时脉搏次数不应少于跑步时的一半。

散步与跑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但无论是散步或是跑步,都贵在坚持,适量,这能达到养生效果。

腿部拔火罐可以减肥吗

瘦腿拔罐的主要穴位有血海穴、足三里穴、伏兔穴、承扶穴、风市穴、委中穴、悬钟穴、三阴交。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这些穴位上留罐l5分钟,每周2~3次,可以达到瘦腿效果。瘦腿拔罐不同于药物瘦腿,药物作用通常有一定的期限,而拔罐瘦腿是通过调整患者内在功能而发挥内因作用,所以拔罐瘦腿一般不反弹。

仰卧起坐的正确的做法

步骤1、平躺在铺有地毯的地板或运动垫上,将手放在两侧伸展双腿。

步骤2、将膝盖微微弯曲,脚跟贴住地板。如果你感到背部太弯或太紧,可将膝盖再多弯一点,直到感觉舒适为止。不要强迫背部紧贴地板。

步骤3、将双手放在颈后。如果放得太高,每次收缩时便会压迫头部并且可能扭到颈部。

步骤4、深呼吸,吐气时收缩腹部肌肉。收缩使肌肉紧缩,便自然的将肩膀拉起离开地板。让你的颈部挺直但不要紧张,身体抬起,与地板的角度不要超过三十度。慢慢将上身躺回地板,同时吐气。重复10-15次。

中医教你修身养性六字诀

中医讲究养生,可养生又需要方法,好的方法让你养出健康身体,古载着养生的重要方法方式,重在养生六子决:顺、静、修、调、补、固,做到了这几点你将能够长寿健康了。

中医教你修身养性六字诀

“顺”:养生跟着节奏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

食疗建议:霸王花、海底椰都是滋阴润肺非常好的东西,霸王花清心润肺、除痰止咳,海底椰滋阴补肾、清肺养颜、强壮身体机能,用这两样东西,加上一些百合、玉竹、红枣,煲一锅香浓的排骨汤,这就是霸王花海底椰润肺汤!这个汤润肺又补气,能让肺部清爽,充满活力!

“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食疗建议:要多喝一些养心安神的汤来降秋燥,最好的就是酸枣仁养神筒骨汤。宁心安神的酸枣仁、滋阴补虚的玉竹、补气养血的枸杞子、怀山、沙参,搭配筒骨细细煲煮2小时,所有的营养都融入汤中,喝汤吃料,放慢你的生活节奏,让心安静下来!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食疗建议:取最顶级的铁皮石斛、最优质的龙牙百合、养神的酸枣仁、滋阴的莲子、清心的麦冬,加排骨煲石斛百合舒压汤,可就不止是香浓美味能概括的,重要的是坚持喝能舒缓压力,愉悦心情。

“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养生建议: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固”:固精固气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此外还可吃养肾精的食物,包括各种肉类,还可吃山药、黄精、枸杞。巴戟天排骨汤是男女都适合喝的补肾汤,巴戟天具有非常好的补气强身作用,针对腰酸背痛、气血亏损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汤里加入核桃,补充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能滋养细胞,增强身体机能。

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五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

多喝补血补气营养粥,里面加入了黑米、红米、糯米、小米、赤豆、荞麦、大黄米、大麦米以及桂圆、红枣、核桃、莲子、葡萄干等天然有机食品,坚持喝能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常用的运动保健方法

1、面壁蹲墙

蹲墙有松腰调气之功效,长期锻炼有助于松腰和松动全身关节,疏通全身的经络气血,纠正体内紊乱的气机,是调整气血的良方,只要坚持锻炼,每日多蹲数次,一定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姿势要求面对墙壁,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内心喜悦(两脚尖离墙的距离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逐步靠到墙根),下蹲时体内用力,两肩前扣、含胸,头不可后仰,腰向后突,初学者蹲和起都要慢,身体直起后,两手叉腰,拇指按在背部“京门穴”(第十二软肋端),其余四指按于胯上,行深呼吸一次,然后按姿势要求再蹲,要逐渐达到一次连续蹲30下,最好日蹲两次,按照上述姿势也可在任何一地蹲,还可多次蹲。

2、散步跑步

古代多赞成散步,筋舒健四肢,饭后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与输其食,则磨胃而易腐化,闲暇散步养神,睡前散步以动求静,有助于入睡。

现代人多推崇跑步,跑步对人体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兴奋剂,是一种较好的防疾治病方法。至于跑步以多快的速度最适宜,如何控制速度,研究者认为改善机体功能的跑步应根据情况进行,持续跑步3~4分钟后,安静时脉搏次数不应少于跑步时的一半。

散步与跑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但无论是散步或是跑步,都贵在坚持,适量,这能达到养生效果。

腿部拔火罐可以减肥吗

瘦腿拔罐的主要穴位有血海穴、足三里穴、伏兔穴、承扶穴、风市穴、委中穴、悬钟穴、三阴交。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这些穴位上留罐l5分钟,每周2~3次,可以达到瘦腿效果。瘦腿拔罐不同于药物瘦腿,药物作用通常有一定的期限,而拔罐瘦腿是通过调整患者内在功能而发挥内因作用,所以拔罐瘦腿一般不反弹。

仰卧起坐的正确的做法

步骤1、平躺在铺有地毯的地板或运动垫上,将手放在两侧伸展双腿。

步骤2、将膝盖微微弯曲,脚跟贴住地板。如果你感到背部太弯或太紧,可将膝盖再多弯一点,直到感觉舒适为止。不要强迫背部紧贴地板。

步骤3、将双手放在颈后。如果放得太高,每次收缩时便会压迫头部并且可能扭到颈部。

步骤4、深呼吸,吐气时收缩腹部肌肉。收缩使肌肉紧缩,便自然的将肩膀拉起离开地板。让你的颈部挺直但不要紧张,身体抬起,与地板的角度不要超过三十度。慢慢将上身躺回地板,同时吐气。重复10-15次。

六字诀,养五脏

六字诀是我国道家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它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每个字念 6 遍,然后调息一次。

六字诀*的起源

六字诀* 历史 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 养生 ,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 养生 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

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六字诀*的 历史 演化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此外,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例如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 养生 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嘘、呵、呼、呬、吹、嘻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道家《六字诀》练法

1. 多念「嘘」字,护肝

「嘘」字功是护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练养肝「嘘字功」,不仅可以养肝明目,还有助于治疗眼疾、肝虚、肝火旺、消化不良,以及缓解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对因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

口形:「嘘」字音 xū 。发音吐气时,唇齿微开,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扁」,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动作: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方。年老体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两手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吸气时,屈臂两手经胸腹前缓缓下落。

呼吸法:嘘后调息,改用正常呼吸,但仍应坚持鼻纳口吐,平定情绪,息心静思,两目微闭,两唇轻合,舌抵上腭,上下齿轻轻相叩 36 次。嘘气后调息的目的在于补养体内正气,促进生长。嘘字功宜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最好天天坚持。

2. 多念「呵」字,补心

「呵」字功是六字诀吐纳法的一种,比较适合夏季练习,有养心补心,提神醒脑的作用。夏日炎热,心火上炙,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出气灼热、心烦不安等症时有发生。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等症,均可多做呵字功。

口形:「呵」字音 hē 。口半张,以能插入自己的拇指为度,两腮稍有后拉之意,舌贴于下颚;舌尖轻顶下齿,下颌放松。

动作: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要自然均匀,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舌尖轻抵下牙。呼吸调顺后,两手手心向上,缓缓上提,同时发呵字音,至等肩高时,呵气完毕,双手轻揉面部然后自然缓慢垂下至腿两侧。共呵 5~10 分钟后,静养 3 分钟,调息。每天早晚可练。

呼吸法:呵字功以鼻吸气,以口呼出,尽量做深呼吸,呼出时将肺内浊气全部呼出,吸气时让肺全部充盈;练习时要全神贯注,想象吸入之气灌溉五脏六腑,渗入四肢百骸,尽量到公园或野外空气新鲜处去练习,练习前清除杂念,放空思维。虽然六字诀的口形具有上述要求,但在实际练功的时候,在保证口形正确的前提下,还要做到口唇部位的放松,不可过于用力、紧绷等,避免因为刻意注重而造成整个面部肌肉紧张,这样不利于呼吸顺畅和气血的运行。

3. 多念「呼」字,养脾

「呼」字属土,有健脾、治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的作用。夏末秋初,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多练习发出「呼」字音,可以提高食欲,保护胃肠,从而达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口形:「呼」字音 hū 。撮口为管状,舌放平用力前伸,微向上卷。

动作: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舌尖轻抵下牙。呼吸调顺后,两手自小腹前提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并口吐「呼」字音,目视前下方,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练习 5~10 分钟后,静养 3 分钟,调息。

口吐「呼」字具有泄出脾胃之浊气、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同时,通过两掌与肚脐之间的开合,外导内行,使整个腹腔形成较大幅度的舒缩运动,可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和胃。呼气时舌两侧上卷,口唇撮圆,气从喉出后,在口腔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呼吸法:练习呼字功时,应轻缓无声,忌大力呼吸。一般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练习,饮食过饱时不宜练习呼字功。练习时间需因人而异,不可勉强,如有不适,应立即停练。

4. 多念「呬」字,润肺

「呬」字比较适合秋季练习,因为它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尿道口灼痛及肺腑本身的疾病皆可用「呬」字治疗。

口形:「呬」字音 si 。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合而有缝,舌尖顶其缝隙发音。

动作: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翻掌同时开始读「呬」字,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呼吸法: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注意不要有憋气感。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气吐尽则胸腹空。

动作起着导引气血的作用,要柔和、舒展、自然,切忌用力。动作的频率要和自己的呼吸频率相吻合。初练时,可能出现顾了呼吸忘了动作,或想动作,又顾不上呼吸的现象。这是需要一个熟练过程。如果时间允许,先把顺腹式呼吸做熟练些,在这基础上再加动作,就不会顾此失彼了。呼气读字时要注意提肛。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助气上行。

5. 多念「吹」字,强肾

「吹」字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根据四时、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老人练完「呬」字功,可以练习「吹」字功以补肾气。

口形:「吹」字音 chuī 。撮口,两嘴角向后咧,舌尖微向上翘。

动作:微屈膝下蹲,两手松开,内旋外翻手心向外缓缓展开。起身,两手外旋内翻缓缓收回,轻抚腹部。两掌绕腰腹一周。微屈膝下蹲,两手向下沿腰骶、双腿外侧下滑后顺势前摆。两手从腰部开始下滑即配合口吐「吹」字决(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吹字)。如此反复练习 6 次。最后一次做完,两手前摆收回至腹前,微屈膝下蹲,两掌缓缓展开。起身,两掌外旋内翻缓缓收回,两手虎*叉相握轻覆肚脐,静养 2~3 个呼吸。

肾为寒水之经,节令属冬,所以有「吹以去寒」的说法。吹字功具有强身补肾的功效,对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子宫虚寒等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练「吹」字法时,要注意口唇似闭不闭,足趾如抓物状。

6. 多念「嘻」字,理三焦

「嘻」字诀与少阳三焦之气相应。三焦与各脏腑经络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全身通调气机的道路,因此嘻字诀可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对于爱发脾气、肝火旺盛的,老是感觉心情不舒服、郁闷,女性更年期的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口形:「嘻」字音 xī 。发声吐气时,舌尖轻抵下齿,嘴角略从后引并上翘,槽牙上下轻轻咬合,呼气时使气从槽牙边的空隙中经过呼出体外。

动作: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胸前,两乳水平位置,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沿身体两侧缓缓落下。

由于六字诀起源于道家和医家,因此其*带有道家和医家的学术特点。

从六字诀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一体的身心锻炼技能。明代以后的六字诀配有动作,但这些动作是配合吐纳调息的,并不占主导地位。了解六字诀*中以调息为核心,有助于在练功中抓住重点。

此外,六字诀在古代也有称「六字气诀」的,这就更强调了调息吐纳的重要性。六字诀的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在练功中要读出来,但读的目的是为了调气息,而不是听声音。宋代邹朴庵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就是此意。读不同的字要有不同的口型和发音位置,从而引导不同的气息呼出。「六字气诀」的名称就强调了引导气息的重要性,即强调了发音的目的。理解了六字诀中发音与气息的关系,对练好六字诀也有重要意义。

从医家的角度看,六字诀的功理与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密切,六个字的发音直接针对脏腑,也与四季保健相关,治病 养生 的医学色彩浓厚,非常实用。但应注意,由于六字诀*主要在呼气上下功夫,其作用总起来偏于疏泻,临床主要用于实证。这在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记述中就有体现。因此,作为日常的健身气功习练,要注意呼气读音不可穷尽,要有所控制,留有余地。

六字诀,养五脏

六字诀是我国道家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它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每个字念 6 遍,然后调息一次。

六字诀*的起源

六字诀* 历史 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 养生 ,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 养生 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

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六字诀*的 历史 演化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此外,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例如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 养生 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嘘、呵、呼、呬、吹、嘻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道家《六字诀》练法

1. 多念「嘘」字,护肝

「嘘」字功是护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练养肝「嘘字功」,不仅可以养肝明目,还有助于治疗眼疾、肝虚、肝火旺、消化不良,以及缓解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对因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

口形:「嘘」字音 xū 。发音吐气时,唇齿微开,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扁」,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动作: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方。年老体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两手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吸气时,屈臂两手经胸腹前缓缓下落。

呼吸法:嘘后调息,改用正常呼吸,但仍应坚持鼻纳口吐,平定情绪,息心静思,两目微闭,两唇轻合,舌抵上腭,上下齿轻轻相叩 36 次。嘘气后调息的目的在于补养体内正气,促进生长。嘘字功宜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最好天天坚持。

2. 多念「呵」字,补心

「呵」字功是六字诀吐纳法的一种,比较适合夏季练习,有养心补心,提神醒脑的作用。夏日炎热,心火上炙,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出气灼热、心烦不安等症时有发生。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等症,均可多做呵字功。

口形:「呵」字音 hē 。口半张,以能插入自己的拇指为度,两腮稍有后拉之意,舌贴于下颚;舌尖轻顶下齿,下颌放松。

动作: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要自然均匀,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舌尖轻抵下牙。呼吸调顺后,两手手心向上,缓缓上提,同时发呵字音,至等肩高时,呵气完毕,双手轻揉面部然后自然缓慢垂下至腿两侧。共呵 5~10 分钟后,静养 3 分钟,调息。每天早晚可练。

呼吸法:呵字功以鼻吸气,以口呼出,尽量做深呼吸,呼出时将肺内浊气全部呼出,吸气时让肺全部充盈;练习时要全神贯注,想象吸入之气灌溉五脏六腑,渗入四肢百骸,尽量到公园或野外空气新鲜处去练习,练习前清除杂念,放空思维。虽然六字诀的口形具有上述要求,但在实际练功的时候,在保证口形正确的前提下,还要做到口唇部位的放松,不可过于用力、紧绷等,避免因为刻意注重而造成整个面部肌肉紧张,这样不利于呼吸顺畅和气血的运行。

3. 多念「呼」字,养脾

「呼」字属土,有健脾、治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的作用。夏末秋初,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多练习发出「呼」字音,可以提高食欲,保护胃肠,从而达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口形:「呼」字音 hū 。撮口为管状,舌放平用力前伸,微向上卷。

动作: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舌尖轻抵下牙。呼吸调顺后,两手自小腹前提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并口吐「呼」字音,目视前下方,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练习 5~10 分钟后,静养 3 分钟,调息。

口吐「呼」字具有泄出脾胃之浊气、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同时,通过两掌与肚脐之间的开合,外导内行,使整个腹腔形成较大幅度的舒缩运动,可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和胃。呼气时舌两侧上卷,口唇撮圆,气从喉出后,在口腔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呼吸法:练习呼字功时,应轻缓无声,忌大力呼吸。一般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练习,饮食过饱时不宜练习呼字功。练习时间需因人而异,不可勉强,如有不适,应立即停练。

4. 多念「呬」字,润肺

「呬」字比较适合秋季练习,因为它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尿道口灼痛及肺腑本身的疾病皆可用「呬」字治疗。

口形:「呬」字音 si 。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合而有缝,舌尖顶其缝隙发音。

动作: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翻掌同时开始读「呬」字,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呼吸法: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注意不要有憋气感。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气吐尽则胸腹空。

动作起着导引气血的作用,要柔和、舒展、自然,切忌用力。动作的频率要和自己的呼吸频率相吻合。初练时,可能出现顾了呼吸忘了动作,或想动作,又顾不上呼吸的现象。这是需要一个熟练过程。如果时间允许,先把顺腹式呼吸做熟练些,在这基础上再加动作,就不会顾此失彼了。呼气读字时要注意提肛。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助气上行。

5. 多念「吹」字,强肾

「吹」字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根据四时、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老人练完「呬」字功,可以练习「吹」字功以补肾气。

口形:「吹」字音 chuī 。撮口,两嘴角向后咧,舌尖微向上翘。

动作:微屈膝下蹲,两手松开,内旋外翻手心向外缓缓展开。起身,两手外旋内翻缓缓收回,轻抚腹部。两掌绕腰腹一周。微屈膝下蹲,两手向下沿腰骶、双腿外侧下滑后顺势前摆。两手从腰部开始下滑即配合口吐「吹」字决(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吹字)。如此反复练习 6 次。最后一次做完,两手前摆收回至腹前,微屈膝下蹲,两掌缓缓展开。起身,两掌外旋内翻缓缓收回,两手虎*叉相握轻覆肚脐,静养 2~3 个呼吸。

肾为寒水之经,节令属冬,所以有「吹以去寒」的说法。吹字功具有强身补肾的功效,对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子宫虚寒等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练「吹」字法时,要注意口唇似闭不闭,足趾如抓物状。

6. 多念「嘻」字,理三焦

「嘻」字诀与少阳三焦之气相应。三焦与各脏腑经络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全身通调气机的道路,因此嘻字诀可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对于爱发脾气、肝火旺盛的,老是感觉心情不舒服、郁闷,女性更年期的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口形:「嘻」字音 xī 。发声吐气时,舌尖轻抵下齿,嘴角略从后引并上翘,槽牙上下轻轻咬合,呼气时使气从槽牙边的空隙中经过呼出体外。

动作: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胸前,两乳水平位置,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沿身体两侧缓缓落下。

由于六字诀起源于道家和医家,因此其*带有道家和医家的学术特点。

从六字诀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一体的身心锻炼技能。明代以后的六字诀配有动作,但这些动作是配合吐纳调息的,并不占主导地位。了解六字诀*中以调息为核心,有助于在练功中抓住重点。

此外,六字诀在古代也有称「六字气诀」的,这就更强调了调息吐纳的重要性。六字诀的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在练功中要读出来,但读的目的是为了调气息,而不是听声音。宋代邹朴庵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就是此意。读不同的字要有不同的口型和发音位置,从而引导不同的气息呼出。「六字气诀」的名称就强调了引导气息的重要性,即强调了发音的目的。理解了六字诀中发音与气息的关系,对练好六字诀也有重要意义。

从医家的角度看,六字诀的功理与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密切,六个字的发音直接针对脏腑,也与四季保健相关,治病 养生 的医学色彩浓厚,非常实用。但应注意,由于六字诀*主要在呼气上下功夫,其作用总起来偏于疏泻,临床主要用于实证。这在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记述中就有体现。因此,作为日常的健身气功习练,要注意呼气读音不可穷尽,要有所控制,留有余地。

六字诀,养五脏

六字诀是我国道家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它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每个字念 6 遍,然后调息一次。

六字诀*的起源

六字诀* 历史 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 养生 ,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 养生 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

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六字诀*的 历史 演化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此外,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例如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 养生 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嘘、呵、呼、呬、吹、嘻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道家《六字诀》练法

1. 多念「嘘」字,护肝

「嘘」字功是护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练养肝「嘘字功」,不仅可以养肝明目,还有助于治疗眼疾、肝虚、肝火旺、消化不良,以及缓解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对因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

口形:「嘘」字音 xū 。发音吐气时,唇齿微开,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扁」,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动作: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方。年老体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两手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吸气时,屈臂两手经胸腹前缓缓下落。

呼吸法:嘘后调息,改用正常呼吸,但仍应坚持鼻纳口吐,平定情绪,息心静思,两目微闭,两唇轻合,舌抵上腭,上下齿轻轻相叩 36 次。嘘气后调息的目的在于补养体内正气,促进生长。嘘字功宜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最好天天坚持。

2. 多念「呵」字,补心

「呵」字功是六字诀吐纳法的一种,比较适合夏季练习,有养心补心,提神醒脑的作用。夏日炎热,心火上炙,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出气灼热、心烦不安等症时有发生。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等症,均可多做呵字功。

口形:「呵」字音 hē 。口半张,以能插入自己的拇指为度,两腮稍有后拉之意,舌贴于下颚;舌尖轻顶下齿,下颌放松。

动作: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要自然均匀,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舌尖轻抵下牙。呼吸调顺后,两手手心向上,缓缓上提,同时发呵字音,至等肩高时,呵气完毕,双手轻揉面部然后自然缓慢垂下至腿两侧。共呵 5~10 分钟后,静养 3 分钟,调息。每天早晚可练。

呼吸法:呵字功以鼻吸气,以口呼出,尽量做深呼吸,呼出时将肺内浊气全部呼出,吸气时让肺全部充盈;练习时要全神贯注,想象吸入之气灌溉五脏六腑,渗入四肢百骸,尽量到公园或野外空气新鲜处去练习,练习前清除杂念,放空思维。虽然六字诀的口形具有上述要求,但在实际练功的时候,在保证口形正确的前提下,还要做到口唇部位的放松,不可过于用力、紧绷等,避免因为刻意注重而造成整个面部肌肉紧张,这样不利于呼吸顺畅和气血的运行。

3. 多念「呼」字,养脾

「呼」字属土,有健脾、治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的作用。夏末秋初,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多练习发出「呼」字音,可以提高食欲,保护胃肠,从而达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口形:「呼」字音 hū 。撮口为管状,舌放平用力前伸,微向上卷。

动作: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舌尖轻抵下牙。呼吸调顺后,两手自小腹前提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并口吐「呼」字音,目视前下方,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练习 5~10 分钟后,静养 3 分钟,调息。

口吐「呼」字具有泄出脾胃之浊气、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同时,通过两掌与肚脐之间的开合,外导内行,使整个腹腔形成较大幅度的舒缩运动,可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和胃。呼气时舌两侧上卷,口唇撮圆,气从喉出后,在口腔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呼吸法:练习呼字功时,应轻缓无声,忌大力呼吸。一般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练习,饮食过饱时不宜练习呼字功。练习时间需因人而异,不可勉强,如有不适,应立即停练。

4. 多念「呬」字,润肺

「呬」字比较适合秋季练习,因为它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尿道口灼痛及肺腑本身的疾病皆可用「呬」字治疗。

口形:「呬」字音 si 。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合而有缝,舌尖顶其缝隙发音。

动作: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翻掌同时开始读「呬」字,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呼吸法: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注意不要有憋气感。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气吐尽则胸腹空。

动作起着导引气血的作用,要柔和、舒展、自然,切忌用力。动作的频率要和自己的呼吸频率相吻合。初练时,可能出现顾了呼吸忘了动作,或想动作,又顾不上呼吸的现象。这是需要一个熟练过程。如果时间允许,先把顺腹式呼吸做熟练些,在这基础上再加动作,就不会顾此失彼了。呼气读字时要注意提肛。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助气上行。

5. 多念「吹」字,强肾

「吹」字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根据四时、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老人练完「呬」字功,可以练习「吹」字功以补肾气。

口形:「吹」字音 chuī 。撮口,两嘴角向后咧,舌尖微向上翘。

动作:微屈膝下蹲,两手松开,内旋外翻手心向外缓缓展开。起身,两手外旋内翻缓缓收回,轻抚腹部。两掌绕腰腹一周。微屈膝下蹲,两手向下沿腰骶、双腿外侧下滑后顺势前摆。两手从腰部开始下滑即配合口吐「吹」字决(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吹字)。如此反复练习 6 次。最后一次做完,两手前摆收回至腹前,微屈膝下蹲,两掌缓缓展开。起身,两掌外旋内翻缓缓收回,两手虎*叉相握轻覆肚脐,静养 2~3 个呼吸。

肾为寒水之经,节令属冬,所以有「吹以去寒」的说法。吹字功具有强身补肾的功效,对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子宫虚寒等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练「吹」字法时,要注意口唇似闭不闭,足趾如抓物状。

6. 多念「嘻」字,理三焦

「嘻」字诀与少阳三焦之气相应。三焦与各脏腑经络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全身通调气机的道路,因此嘻字诀可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对于爱发脾气、肝火旺盛的,老是感觉心情不舒服、郁闷,女性更年期的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口形:「嘻」字音 xī 。发声吐气时,舌尖轻抵下齿,嘴角略从后引并上翘,槽牙上下轻轻咬合,呼气时使气从槽牙边的空隙中经过呼出体外。

动作: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胸前,两乳水平位置,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沿身体两侧缓缓落下。

由于六字诀起源于道家和医家,因此其*带有道家和医家的学术特点。

从六字诀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一体的身心锻炼技能。明代以后的六字诀配有动作,但这些动作是配合吐纳调息的,并不占主导地位。了解六字诀*中以调息为核心,有助于在练功中抓住重点。

此外,六字诀在古代也有称「六字气诀」的,这就更强调了调息吐纳的重要性。六字诀的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在练功中要读出来,但读的目的是为了调气息,而不是听声音。宋代邹朴庵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就是此意。读不同的字要有不同的口型和发音位置,从而引导不同的气息呼出。「六字气诀」的名称就强调了引导气息的重要性,即强调了发音的目的。理解了六字诀中发音与气息的关系,对练好六字诀也有重要意义。

从医家的角度看,六字诀的功理与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密切,六个字的发音直接针对脏腑,也与四季保健相关,治病 养生 的医学色彩浓厚,非常实用。但应注意,由于六字诀*主要在呼气上下功夫,其作用总起来偏于疏泻,临床主要用于实证。这在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记述中就有体现。因此,作为日常的健身气功习练,要注意呼气读音不可穷尽,要有所控制,留有余地。

六字诀,养五脏

六字诀是我国道家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它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每个字念 6 遍,然后调息一次。

六字诀*的起源

六字诀* 历史 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 养生 ,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 养生 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

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六字诀*的 历史 演化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此外,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例如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 养生 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嘘、呵、呼、呬、吹、嘻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道家《六字诀》练法

1. 多念「嘘」字,护肝

「嘘」字功是护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练养肝「嘘字功」,不仅可以养肝明目,还有助于治疗眼疾、肝虚、肝火旺、消化不良,以及缓解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对因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

口形:「嘘」字音 xū 。发音吐气时,唇齿微开,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扁」,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动作: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方。年老体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两手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吸气时,屈臂两手经胸腹前缓缓下落。

呼吸法:嘘后调息,改用正常呼吸,但仍应坚持鼻纳口吐,平定情绪,息心静思,两目微闭,两唇轻合,舌抵上腭,上下齿轻轻相叩 36 次。嘘气后调息的目的在于补养体内正气,促进生长。嘘字功宜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最好天天坚持。

2. 多念「呵」字,补心

「呵」字功是六字诀吐纳法的一种,比较适合夏季练习,有养心补心,提神醒脑的作用。夏日炎热,心火上炙,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出气灼热、心烦不安等症时有发生。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等症,均可多做呵字功。

口形:「呵」字音 hē 。口半张,以能插入自己的拇指为度,两腮稍有后拉之意,舌贴于下颚;舌尖轻顶下齿,下颌放松。

动作: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要自然均匀,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舌尖轻抵下牙。呼吸调顺后,两手手心向上,缓缓上提,同时发呵字音,至等肩高时,呵气完毕,双手轻揉面部然后自然缓慢垂下至腿两侧。共呵 5~10 分钟后,静养 3 分钟,调息。每天早晚可练。

呼吸法:呵字功以鼻吸气,以口呼出,尽量做深呼吸,呼出时将肺内浊气全部呼出,吸气时让肺全部充盈;练习时要全神贯注,想象吸入之气灌溉五脏六腑,渗入四肢百骸,尽量到公园或野外空气新鲜处去练习,练习前清除杂念,放空思维。虽然六字诀的口形具有上述要求,但在实际练功的时候,在保证口形正确的前提下,还要做到口唇部位的放松,不可过于用力、紧绷等,避免因为刻意注重而造成整个面部肌肉紧张,这样不利于呼吸顺畅和气血的运行。

3. 多念「呼」字,养脾

「呼」字属土,有健脾、治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的作用。夏末秋初,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多练习发出「呼」字音,可以提高食欲,保护胃肠,从而达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口形:「呼」字音 hū 。撮口为管状,舌放平用力前伸,微向上卷。

动作: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舌尖轻抵下牙。呼吸调顺后,两手自小腹前提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并口吐「呼」字音,目视前下方,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练习 5~10 分钟后,静养 3 分钟,调息。

口吐「呼」字具有泄出脾胃之浊气、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同时,通过两掌与肚脐之间的开合,外导内行,使整个腹腔形成较大幅度的舒缩运动,可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和胃。呼气时舌两侧上卷,口唇撮圆,气从喉出后,在口腔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呼吸法:练习呼字功时,应轻缓无声,忌大力呼吸。一般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练习,饮食过饱时不宜练习呼字功。练习时间需因人而异,不可勉强,如有不适,应立即停练。

4. 多念「呬」字,润肺

「呬」字比较适合秋季练习,因为它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尿道口灼痛及肺腑本身的疾病皆可用「呬」字治疗。

口形:「呬」字音 si 。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合而有缝,舌尖顶其缝隙发音。

动作: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翻掌同时开始读「呬」字,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呼吸法: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注意不要有憋气感。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气吐尽则胸腹空。

动作起着导引气血的作用,要柔和、舒展、自然,切忌用力。动作的频率要和自己的呼吸频率相吻合。初练时,可能出现顾了呼吸忘了动作,或想动作,又顾不上呼吸的现象。这是需要一个熟练过程。如果时间允许,先把顺腹式呼吸做熟练些,在这基础上再加动作,就不会顾此失彼了。呼气读字时要注意提肛。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助气上行。

5. 多念「吹」字,强肾

「吹」字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根据四时、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老人练完「呬」字功,可以练习「吹」字功以补肾气。

口形:「吹」字音 chuī 。撮口,两嘴角向后咧,舌尖微向上翘。

动作:微屈膝下蹲,两手松开,内旋外翻手心向外缓缓展开。起身,两手外旋内翻缓缓收回,轻抚腹部。两掌绕腰腹一周。微屈膝下蹲,两手向下沿腰骶、双腿外侧下滑后顺势前摆。两手从腰部开始下滑即配合口吐「吹」字决(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吹字)。如此反复练习 6 次。最后一次做完,两手前摆收回至腹前,微屈膝下蹲,两掌缓缓展开。起身,两掌外旋内翻缓缓收回,两手虎*叉相握轻覆肚脐,静养 2~3 个呼吸。

肾为寒水之经,节令属冬,所以有「吹以去寒」的说法。吹字功具有强身补肾的功效,对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子宫虚寒等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练「吹」字法时,要注意口唇似闭不闭,足趾如抓物状。

6. 多念「嘻」字,理三焦

「嘻」字诀与少阳三焦之气相应。三焦与各脏腑经络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全身通调气机的道路,因此嘻字诀可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对于爱发脾气、肝火旺盛的,老是感觉心情不舒服、郁闷,女性更年期的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口形:「嘻」字音 xī 。发声吐气时,舌尖轻抵下齿,嘴角略从后引并上翘,槽牙上下轻轻咬合,呼气时使气从槽牙边的空隙中经过呼出体外。

动作: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胸前,两乳水平位置,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沿身体两侧缓缓落下。

由于六字诀起源于道家和医家,因此其*带有道家和医家的学术特点。

从六字诀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一体的身心锻炼技能。明代以后的六字诀配有动作,但这些动作是配合吐纳调息的,并不占主导地位。了解六字诀*中以调息为核心,有助于在练功中抓住重点。

此外,六字诀在古代也有称「六字气诀」的,这就更强调了调息吐纳的重要性。六字诀的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在练功中要读出来,但读的目的是为了调气息,而不是听声音。宋代邹朴庵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就是此意。读不同的字要有不同的口型和发音位置,从而引导不同的气息呼出。「六字气诀」的名称就强调了引导气息的重要性,即强调了发音的目的。理解了六字诀中发音与气息的关系,对练好六字诀也有重要意义。

从医家的角度看,六字诀的功理与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密切,六个字的发音直接针对脏腑,也与四季保健相关,治病 养生 的医学色彩浓厚,非常实用。但应注意,由于六字诀*主要在呼气上下功夫,其作用总起来偏于疏泻,临床主要用于实证。这在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记述中就有体现。因此,作为日常的健身气功习练,要注意呼气读音不可穷尽,要有所控制,留有余地。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