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节气指什么
2024-03-12 03:09:21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评估合格。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

导语:24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二十四节气反应了季节气候的变化,养生也要顺势而行。那么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24节气起居、饮食、运动、情绪等养生知识。

春季节气养生立春养生情绪生气伤肝,心平气和,戒怒忧

起居23点前睡早起散步,梳头百下

穿着下厚上薄,忌过早减掉冬衣

运动宜漫步聊天串门,忌大动出汗

饮食少酸多甜,多食绿蔬,忌辛辣

食物:韭、葱、香菜、花生、虾仁等

推荐食谱:韭菜炒虾仁、干贝芦笋

VIEWNOW

雨水养生情绪情绪稳定,忌过度忧虑

起居温水洗漱,早睡早起养阳气

穿着继续春捂,重点保暖下半身

运动宜踏青赏花,微出汗为佳

饮食多食蔬果喝温水,最宜喝粥

食物:粗杂粮、枣、山药、韭菜等

推荐食谱:地瓜杂粮粥、山药米粥

VIEWNOW

惊蛰养生情绪心情愉快,勿妄动肝火

起居保证睡眠,室内保持通风

穿着适量增减衣着,预防感冒

运动散步踏青放风筝,不宜激烈

饮食清淡,多吃蔬果,少肉类

食物:韭菜、梨、菠菜、蒜、甜椒等

推荐食谱:冰糖炖梨、菠菜粥

VIEWNOW

春分养生情绪情绪宜平和,忌大喜大悲

起居充足睡眠,9点后开窗通风

穿着保暖下肢及脚,微微出汗最佳

运动晨练散步慢跑太极,多晒太阳

饮食忌大热大寒,少食酸和辛辣

食物:红枣、蜂蜜、韭菜、春笋等

推荐食谱:红枣南瓜汤、油焖春笋

VIEWNOW

清明养生情绪悲伤莫过,控制情绪,宜愉悦

起居睡觉要提前,少出入公共场所

穿着注意天气变化,适宜增减衣服

运动避负重运动,健走远足打太极

饮食忌食发物,清补为主,需祛湿

食物:苦菊、山药、莴笋、韭菜等

推荐食谱:凉拌苦菊、莴笋炒虾仁

VIEWNOW

谷雨养生情绪保持恬静心态,忌忧愁焦虑

起居晨起喝水,多饮茶,防过敏

穿着早晚加件衣,春捂别捂过头

运动多参加春游、慢跑等运动

饮食低盐/脂/糖/胆固醇,少刺激

食物:荠菜、菠菜、香椿、黄豆芽等

推荐食谱:香醇拌豆腐、荠菜饺子

VIEWNOW

更多春季节气养生知识

夏季节气养生立夏养生情绪天热宜戒怒,情绪

起居早睡早起,避免生凉防外感

穿着穿衣不出大汗,透气舒适

运动多做安静事,书画种花钓鱼

饮食饮食清淡易消化,少油腻

食物:山药、丝瓜、西红柿、蛋类等

推荐食谱:西红柿炒蛋、清炒山药

VIEWNOW

小满养生情绪有意调节情绪,勿乱发脾气

起居睡觉勿贪凉,防热防湿气

穿着宜宽松舒适,不宜太露

运动早晚适宜轻微运动,忌大汗

饮食忌过量生冷油腻辛辣,多排湿

食物:苦菜、蒲公英、苦瓜、西瓜等

推荐食谱:西瓜西米露、上汤苦菜

VIEWNOW

芒种养生情绪保持淡泊开朗的心境,会疏解

起居晚睡早起,午小休,常洗澡

穿着勤换衣,穿宽松散热衣物

运动温和运动,健走游泳或慢跑

饮食饮食减酸增苦,清补瓜果蔬菜

食物:鸭、香蕉、芹菜、丝瓜等

推荐食谱:丝瓜粥、冬瓜薏米老鸭汤

VIEWNOW

夏至养生情绪静息调心,保持好心情

起居晚睡早起要睡足,需午休

饮食清淡饮食,多吃蔬果杂粮

穿着不宜太厚,少穿紧身衣裤

运动清爽时间段去散步、打太极

食物:豆类、苦瓜、苦菜、芹菜等

推荐食谱:绿豆粥、凉拌苦瓜

VIEWNOW

小暑养生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养心护心

起居充足睡眠,防中暑,多喝水

穿着轻薄柔,透气,浅色衣物

运动忌猛烈,清早傍晚再运动

饮食饮食清淡少辛辣,有节制

食物:豆芽、苦瓜、黄鳝、姜等

推荐食谱:烧黄鳝、苦瓜黄豆排骨汤

VIEWNOW

大暑养生情绪消暑切莫动“肝火”

起居少出门,少活动,多饮水

穿着及时,空调房穿衣要增添

运动避开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饮食防生冷油腻,吃利湿降暑食物

食物:绿豆、薏米、冬瓜、苦瓜等

推荐食谱:红豆薏米粥、冬瓜海带汤

VIEWNOW

更多夏季节气养生知识

秋季节气养生立秋养生情绪内心宁静,神志安宁

起居早卧早起,少开空调,饮足水

穿着适当增衣,凉而不寒

运动宜运动,太极瑜伽游泳快走等

饮食祛暑清热,多食滋阴润肺食物

食物:黄瓜、西红柿、梨、豆类等

推荐食谱:冰糖炖梨、沙参百合鸭汤

VIEWNOW

处暑养生情绪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安神心平

起居每天多睡1小时,午休缓秋乏

穿着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

运动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极拳

饮食少辛增酸,多食滋阴润肺食物

食物:梨、柚、莲藕、番茄、山楂等

推荐食谱:冰糖银耳、百合莲子粥

VIEWNOW

白露养生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免抑郁

起居保持充足日照,家居多通风

穿着不能赤膊露体,注意保暖

运动登山、打太极拳、游泳等

饮食健脾润燥,多吃橙蔬菜

食物:银耳、蜂蜜、百合、枸杞等

推荐食谱:银耳莲子汤、枸杞柚子茶

VIEWNOW

秋分养生情绪赶走抑郁少伤秋,保持好心情

起居早睡早起,多喝水,防秋感

穿着根据温变化增减衣服

运动轻松平缓运动如登高、快走等

饮食多吃清润食物,增辛酸味食物

食物:藕、荸荠、梨、百合、蜂蜜等

推荐食谱:姜汁藕片、百合淮山粥

VIEWNOW

寒露养生情绪易烦躁悲愁,需培养乐观情绪

起居睡足觉,多喝水,防秋季感冒

穿着增减衣服,保暖下肢和足部

运动散步跑步,可参加耐寒运动

饮食养阴防燥少辛辣,忌无病乱补

食物:藕、柑橘、蟹、冬瓜、秋葵等

推荐食谱:菌菇汤、秋葵炒蛋

VIEWNOW

霜降养生情绪易忧思,及时舒缓压力笑一笑

起居睡眠充足,注意穿衣、盖被

穿着多备秋装和外套,酌情增减

运动加强体育断理、爬山慢跑

饮食宜平补,多吃坚果和蔬菜

食物:秋梨、南瓜、川贝、芥菜等

推荐食谱:南瓜羹、川贝雪梨

VIEWNOW

更多秋季节气养生知识

冬季节气养生立冬养生情绪保持安静,情绪低落及时舒缓

起居早睡晚起,充足睡眠养阳气

穿着厚薄均要适宜,多层次可增减

运动动静结合,滑冰跳舞出点汗

饮食滋阴潜阳,清淡饮食,多蔬果

食物:牛羊肉、乌鸡、萝卜、坚果等

推荐食谱:乌鸡汤、萝卜炖牛腩

VIEWNOW

小雪养生情绪保持乐观,及时调节心态

起居多喝水,早睡晚起,睡前泡脚

穿着不觉寒冷为宜,最好带帽子

运动温和有氧运动,微微出汗为度

饮食少辛多酸,适当进补,少发物

食物:牛羊肉、橘、深绿色蔬菜等

推荐食谱:番茄牛肉、葱爆羊肉

VIEWNOW

大雪养生情绪易低落,需舒缓,可多运动

起居早睡晚起,多泡脚,多喝温水

穿着防寒保暖,尤其是头颈和足部

运动每天坚持半小时有氧锻炼

饮食温补为主,宜苦忌咸,宜喝粥

食物:大白菜、豆、红枣、羊肉等

推荐食谱:红枣桂圆乌鸡汤、羊肉汤

VIEWNOW

冬至养生情绪愉悦心情,气血顺畅身体好

起居定时起居,早睡晚起

穿着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

运动适量运动,微出汗为宜

饮食补肾精,多吃温性食物

食物:黑色的食物、枸杞、羊肉等

推荐食谱:枸杞羊肉汤、黑豆乌鸡汤

VIEWNOW

小寒养生情绪宁神定志,莫要劳神忧事

起居睡足觉,午间补眠,勤晒太阳

穿着保暖为上,尤其肩颈和脚部

运动宜在日出后,长跑滑雪踢毽子

饮食宜减甘增苦,少食辣火锅

食物:羊牛肉、芝麻、核桃、板栗等

推荐食谱:板栗焖鸡、芝麻核桃糊

VIEWNOW

大寒养生情绪蓄精养神,运动缓低落情绪

起居睡前泡脚,多睡一小时晚点起

穿着防寒冷侵袭,尤其膝盖和双脚

运动锻炼运动要适宜,慢跑快走

饮食宜温补,多吃温润食物和粥

食物:禽肉、红枣、芡实、桂圆等

推荐食谱:红枣桂圆粥、八宝粥

VIEWNOW

更多冬季节气养生知识

推荐阅读01【四季养生保健】四季保健吃什么好四季养生与饮食指南气候对天地万物影响很大,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而人们想健康就应...

02【四季饮食养生汇】春夏秋冬吃什么好四季养生食谱大全“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中医饮食讲究“顺时养生”,春天补肝,肝属木,升补...

03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食疗方24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04不同时辰怎么养生身体部位最佳养生时间表十二时辰怎么养生?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辛...

05【季节保健品】不同季节吃什么保健品好四季保健品选购攻略各个季节的气温、空气湿度不一,各个季节适合吃的保健品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夏季酷热,阳盛阴衰...

06【保健养生方式】疾病靠养不靠治人群保健_季节保健_养生运动调理方法大全现代不止老人年,不少年轻人都处于亚健康身体状态,吃药不合适,治疗也没时间,那这时候该怎么办...

24节气经络养生

  经络养生是扶助正气,激发机体潜在的顺应及应变能力的最好 方法 ,对于防病和保健有明显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介绍24节气经络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24节气经络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 文化 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放映的是一年中阴阳消长、气候变化的状况。根据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 传统文化 思想,人体养生要去适应这个阴阳消长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气运与人体经络存在着对应关系。在二十四节气经络养生法中,两个相邻的节气对应人体的一条经络,二十四节气分别对应人体的十二 条经络。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按摩养生法 :双手拍头,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自我艾灸保健法: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24节气经络养生经

   立春 、 雨水 经络养生——手少阳三焦经

   惊蛰 、 春分 经络养生——手阳明大肠经

   清明 、 谷雨 经络养生——手太阳小肠经

   立夏 、 小满 经络养生——手厥阴心包经

   芒种 、 夏至 经络养生——手少阴心经

   小暑 、 大暑 经络养生——手太阴肺经

   立秋 、 处暑 经络养生——足少阳胆经

   白露 、 秋分 经络养生——足阳明胃经

   寒露 、 霜降 经络养生——足太阳膀胱经

   立冬 、 小雪 经络养生——足厥阴肝经

   大雪 、 冬至 经络养生——足少阴肾经

   小寒 、 大寒 经络养生——足太阴脾经

24节气经络养生

  经络养生是扶助正气,激发机体潜在的顺应及应变能力的最好 方法 ,对于防病和保健有明显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介绍24节气经络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24节气经络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 文化 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放映的是一年中阴阳消长、气候变化的状况。根据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 传统文化 思想,人体养生要去适应这个阴阳消长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气运与人体经络存在着对应关系。在二十四节气经络养生法中,两个相邻的节气对应人体的一条经络,二十四节气分别对应人体的十二 条经络。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按摩养生法 :双手拍头,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自我艾灸保健法: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24节气经络养生经

   立春 、 雨水 经络养生——手少阳三焦经

   惊蛰 、 春分 经络养生——手阳明大肠经

   清明 、 谷雨 经络养生——手太阳小肠经

   立夏 、 小满 经络养生——手厥阴心包经

   芒种 、 夏至 经络养生——手少阴心经

   小暑 、 大暑 经络养生——手太阴肺经

   立秋 、 处暑 经络养生——足少阳胆经

   白露 、 秋分 经络养生——足阳明胃经

   寒露 、 霜降 经络养生——足太阳膀胱经

   立冬 、 小雪 经络养生——足厥阴肝经

   大雪 、 冬至 经络养生——足少阴肾经

   小寒 、 大寒 经络养生——足太阴脾经

24节气经络养生

  经络养生是扶助正气,激发机体潜在的顺应及应变能力的最好 方法 ,对于防病和保健有明显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介绍24节气经络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24节气经络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 文化 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放映的是一年中阴阳消长、气候变化的状况。根据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 传统文化 思想,人体养生要去适应这个阴阳消长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气运与人体经络存在着对应关系。在二十四节气经络养生法中,两个相邻的节气对应人体的一条经络,二十四节气分别对应人体的十二 条经络。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按摩养生法 :双手拍头,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自我艾灸保健法: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24节气经络养生经

   立春 、 雨水 经络养生——手少阳三焦经

   惊蛰 、 春分 经络养生——手阳明大肠经

   清明 、 谷雨 经络养生——手太阳小肠经

   立夏 、 小满 经络养生——手厥阴心包经

   芒种 、 夏至 经络养生——手少阴心经

   小暑 、 大暑 经络养生——手太阴肺经

   立秋 、 处暑 经络养生——足少阳胆经

   白露 、 秋分 经络养生——足阳明胃经

   寒露 、 霜降 经络养生——足太阳膀胱经

   立冬 、 小雪 经络养生——足厥阴肝经

   大雪 、 冬至 经络养生——足少阴肾经

   小寒 、 大寒 经络养生——足太阴脾经

24节气养生法

  24个 节气 ,每个节气都对应不同的 养生 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4节气养生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十四节气养生· 立春 篇

  新正过后是青阳,万木复苏柳梢黄,踏青不忍问花信,唯恐寒流倒春狂。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 自然 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农谚说得好:立春 雨水 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立春养生

   春季养生 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 属木 ,与肝相应。(这是 五行 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立春养生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 保健 。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 医学 所说的 流感 、流脑、麻疹、猩红热、 肺炎 也多有发生和流行。

  为避免春季 疾病 的发生,在预防 措施 中,首先要消灭 传染 源。

  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四要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此外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可选择:

  首乌干片(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

  虾仁韭菜([功效] 补肾 阳、固肾气、通乳汁),

  珍珠三鲜汤([功效]温中益气,补精填髓, 清热 除烦)。

  食物禁忌:猪肝忌与黄豆、豆腐同食(同食易发痼疾);忌与鱼肉同食(同食令人伤神)。

   二十四节气养生·雨水篇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生动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来了,这春雨伴随着和风,当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下着滋润着万物。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春天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的时候,雨就下起来了。一个“好”字,不但赞美“雨”,同时也赞美那些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及时雨的人。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欢这样的“好雨”。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对农民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篇中我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因为 中医 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 决定 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在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脏中的脾)《图书编·脏气脏德》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 健康 长寿的基础。

  春天之肝木何以与脾土相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 属土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 消化 水谷,运送精微, 营养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传变中,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难经》称为“逆传”即肝病传脾。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而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中:“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不善养生者养其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姿情为务,殊不知外实则内虚也。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精神调摄:“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二十四节气养生· 惊蛰 篇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黄经为345度。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 动物 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 谚语 云:“惊蛰过,暖和和,*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有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的气象规律。由此可知,节气的转换对农民朋友的重要。除此之外,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是从商的生意人还是医生或是其他的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的。

  二十四节气养生· <wbr>惊蛰篇

  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而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古罗马医生盖伦(公元129—公元200年)在体液学说的基础上曾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性情急噪,动作迅猛的胆汁质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型;性情沉稳,动作迟缓的黏液质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型。近代著名科学家巴普洛夫把人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脆弱型等四种类型,与盖伦的分类基本相当。上述四分法在西方医学界颇具影响。而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燥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又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灵枢所称的“阴阳二十五人”。

  虽说中西医学对人的体质都有分类,但迄今为止,西方医学对人体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治疗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学可对人体体质进行有效的临床指导和养生康复的实践。

24节气养生法

  24个 节气 ,每个节气都对应不同的 养生 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4节气养生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十四节气养生· 立春 篇

  新正过后是青阳,万木复苏柳梢黄,踏青不忍问花信,唯恐寒流倒春狂。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 自然 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农谚说得好:立春 雨水 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立春养生

   春季养生 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 属木 ,与肝相应。(这是 五行 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立春养生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 保健 。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 医学 所说的 流感 、流脑、麻疹、猩红热、 肺炎 也多有发生和流行。

  为避免春季 疾病 的发生,在预防 措施 中,首先要消灭 传染 源。

  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四要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此外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可选择:

  首乌干片(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

  虾仁韭菜([功效] 补肾 阳、固肾气、通乳汁),

  珍珠三鲜汤([功效]温中益气,补精填髓, 清热 除烦)。

  食物禁忌:猪肝忌与黄豆、豆腐同食(同食易发痼疾);忌与鱼肉同食(同食令人伤神)。

   二十四节气养生·雨水篇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生动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来了,这春雨伴随着和风,当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下着滋润着万物。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春天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的时候,雨就下起来了。一个“好”字,不但赞美“雨”,同时也赞美那些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及时雨的人。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欢这样的“好雨”。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对农民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篇中我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因为 中医 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 决定 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在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脏中的脾)《图书编·脏气脏德》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 健康 长寿的基础。

  春天之肝木何以与脾土相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 属土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 消化 水谷,运送精微, 营养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传变中,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难经》称为“逆传”即肝病传脾。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而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中:“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不善养生者养其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姿情为务,殊不知外实则内虚也。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精神调摄:“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二十四节气养生· 惊蛰 篇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黄经为345度。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 动物 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 谚语 云:“惊蛰过,暖和和,*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有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的气象规律。由此可知,节气的转换对农民朋友的重要。除此之外,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是从商的生意人还是医生或是其他的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的。

  二十四节气养生· <wbr>惊蛰篇

  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而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古罗马医生盖伦(公元129—公元200年)在体液学说的基础上曾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性情急噪,动作迅猛的胆汁质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型;性情沉稳,动作迟缓的黏液质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型。近代著名科学家巴普洛夫把人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脆弱型等四种类型,与盖伦的分类基本相当。上述四分法在西方医学界颇具影响。而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燥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又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灵枢所称的“阴阳二十五人”。

  虽说中西医学对人的体质都有分类,但迄今为止,西方医学对人体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治疗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学可对人体体质进行有效的临床指导和养生康复的实践。

一年当中四个节气每个节气事宜养补什么?

立春:要养肝雨水:多养脾,当心倒春寒惊蛰:吃梨,润肺健脾春分:最忌大寒大热清明:清明了,早点起谷雨:谷雨时到品新品立夏:养肺,省苦增辛小满:小满来了,防湿热芒种:芒种到,多冲凉夏至:汗多,防风补水小暑:小暑到,清热要淡补大暑:养生离不开粥和水立秋:秋后宜早上喝粥处暑:处暑后每天多睡一小时白露:不露身秋分:多喝水,少说话寒露:不露脚霜降:补冬不如补霜降立冬:到了冬天要滋阴小雪:小雪后,温热进补大雪:大雪补得好,一年不受寒冬至:冬至一阳生小寒:补肾最佳时节大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

一年当中四个节气每个节气事宜养补什么?

立春:要养肝雨水:多养脾,当心倒春寒惊蛰:吃梨,润肺健脾春分:最忌大寒大热清明:清明了,早点起谷雨:谷雨时到品新品立夏:养肺,省苦增辛小满:小满来了,防湿热芒种:芒种到,多冲凉夏至:汗多,防风补水小暑:小暑到,清热要淡补大暑:养生离不开粥和水立秋:秋后宜早上喝粥处暑:处暑后每天多睡一小时白露:不露身秋分:多喝水,少说话寒露:不露脚霜降:补冬不如补霜降立冬:到了冬天要滋阴小雪:小雪后,温热进补大雪:大雪补得好,一年不受寒冬至:冬至一阳生小寒:补肾最佳时节大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

一年当中四个节气每个节气事宜养补什么?

立春:要养肝雨水:多养脾,当心倒春寒惊蛰:吃梨,润肺健脾春分:最忌大寒大热清明:清明了,早点起谷雨:谷雨时到品新品立夏:养肺,省苦增辛小满:小满来了,防湿热芒种:芒种到,多冲凉夏至:汗多,防风补水小暑:小暑到,清热要淡补大暑:养生离不开粥和水立秋:秋后宜早上喝粥处暑:处暑后每天多睡一小时白露:不露身秋分:多喝水,少说话寒露:不露脚霜降:补冬不如补霜降立冬:到了冬天要滋阴小雪:小雪后,温热进补大雪:大雪补得好,一年不受寒冬至:冬至一阳生小寒:补肾最佳时节大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

一年当中四个节气每个节气事宜养补什么?

立春:要养肝雨水:多养脾,当心倒春寒惊蛰:吃梨,润肺健脾春分:最忌大寒大热清明:清明了,早点起谷雨:谷雨时到品新品立夏:养肺,省苦增辛小满:小满来了,防湿热芒种:芒种到,多冲凉夏至:汗多,防风补水小暑:小暑到,清热要淡补大暑:养生离不开粥和水立秋:秋后宜早上喝粥处暑:处暑后每天多睡一小时白露:不露身秋分:多喝水,少说话寒露:不露脚霜降:补冬不如补霜降立冬:到了冬天要滋阴小雪:小雪后,温热进补大雪:大雪补得好,一年不受寒冬至:冬至一阳生小寒:补肾最佳时节大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