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节日有哪些
2024-03-12 04:01:08 责编:小OO
文档

世界中医药日是一个节日,2018年11月,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意大利罗马召开,大会发表了《罗马宣言》,并确定每年的10月11日为“世界中医药日”。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仲夏端午,你需懂得这些节气养生之道!

端午,中药的节日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一个恶毒的时节,蛇虫鼠蚁大量繁殖,疾病瘟疫也容易传播。五月五日更是因为“极阳”而被认为是毒月中的毒日,有说法称“端午”的名称由“躲午”演化而来,有躲避毒辣的夏日之意。

正由于端午是这样一个容易生病的时节,催生林林总总端午运用中药的方法,把端午称为“中药的节日”也不为过。

翻阅典籍,会看到端午节还有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等别称,这都和端午节与中药渊源有关。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就是说端午时值仲夏,皮肤病多发,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于是称作“浴兰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此外,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节气养生之道

1. 食疗养生

端午期间气温高,湿度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较为亢进,能量与养分物质消耗较快,体液丢失多,机体的代谢不平衡,往往容易出现身体发热、口渴、心烦、胃口低下等症状。 所以要特别注重补充水分,多摄入清淡食物和蔬果,外出注意防晒。

该时期,气候湿热易滋生蛇虫鼠蚁以及各种病菌,进一步加重疾病的传播。因此民间习俗流行在门前 插艾条,喝雄黄酒 ,进行端午除邪辟秽和养生。

2.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夏季的养生之道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夏三月指农历的四、五、六这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端午节时值仲夏。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多进行户外活动,中午小憩可以帮助人体恢复疲劳,理顺心情,避免发怒。

3. 运动养生

从古至今,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每年必办的“赛龙舟活动”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行走、打八段锦或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方式保健身心。

                                                   【端午滋味坊】

番茄土豆排骨汤

材料: 番茄300克、土豆500克、排骨500克

做法: 先将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土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3000ml,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为文火,煮40分钟后,加入番茄,再煮2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 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白鲫滚荷包蛋汤

材料: 白鲫鱼500克、鸡蛋3个、生姜3片、胡椒粉适量

做法: 白鲫鱼宰洗干净,慢火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铲起;鸡蛋煎为荷包蛋状,铲起;起油锅爆香姜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武火滚沸,下白鲫鱼滚片刻,下荷包蛋,滚沸后撒入适量食盐,胡椒粉即可。

功效: 祛湿开胃

上汤红苋菜

材料: 红苋菜1斤、瘦肉末若干、高汤1杯、蒜头2个

做法: 红苋菜择洗干净,备用;锅中入油,爆黄大蒜头,炒瘦肉末至变色,倒入高汤煮沸;汤滚后放入苋菜,煮软后,勾琉璃芡,起锅。

功效: 清热健脾、除湿止痢、收敛止血、通利二便。

芹菜拌豆腐

材料: 芹菜150克、豆腐1块、调味品适量

做法: 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匀即可。

功效: 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沃筱蝶:传播中医健康生活,从你我开始。

仲夏端午,你需懂得这些节气养生之道!

端午,中药的节日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一个恶毒的时节,蛇虫鼠蚁大量繁殖,疾病瘟疫也容易传播。五月五日更是因为“极阳”而被认为是毒月中的毒日,有说法称“端午”的名称由“躲午”演化而来,有躲避毒辣的夏日之意。

正由于端午是这样一个容易生病的时节,催生林林总总端午运用中药的方法,把端午称为“中药的节日”也不为过。

翻阅典籍,会看到端午节还有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等别称,这都和端午节与中药渊源有关。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就是说端午时值仲夏,皮肤病多发,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于是称作“浴兰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此外,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节气养生之道

1. 食疗养生

端午期间气温高,湿度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较为亢进,能量与养分物质消耗较快,体液丢失多,机体的代谢不平衡,往往容易出现身体发热、口渴、心烦、胃口低下等症状。 所以要特别注重补充水分,多摄入清淡食物和蔬果,外出注意防晒。

该时期,气候湿热易滋生蛇虫鼠蚁以及各种病菌,进一步加重疾病的传播。因此民间习俗流行在门前 插艾条,喝雄黄酒 ,进行端午除邪辟秽和养生。

2.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夏季的养生之道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夏三月指农历的四、五、六这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端午节时值仲夏。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多进行户外活动,中午小憩可以帮助人体恢复疲劳,理顺心情,避免发怒。

3. 运动养生

从古至今,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每年必办的“赛龙舟活动”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行走、打八段锦或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方式保健身心。

                                                   【端午滋味坊】

番茄土豆排骨汤

材料: 番茄300克、土豆500克、排骨500克

做法: 先将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土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3000ml,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为文火,煮40分钟后,加入番茄,再煮2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 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白鲫滚荷包蛋汤

材料: 白鲫鱼500克、鸡蛋3个、生姜3片、胡椒粉适量

做法: 白鲫鱼宰洗干净,慢火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铲起;鸡蛋煎为荷包蛋状,铲起;起油锅爆香姜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武火滚沸,下白鲫鱼滚片刻,下荷包蛋,滚沸后撒入适量食盐,胡椒粉即可。

功效: 祛湿开胃

上汤红苋菜

材料: 红苋菜1斤、瘦肉末若干、高汤1杯、蒜头2个

做法: 红苋菜择洗干净,备用;锅中入油,爆黄大蒜头,炒瘦肉末至变色,倒入高汤煮沸;汤滚后放入苋菜,煮软后,勾琉璃芡,起锅。

功效: 清热健脾、除湿止痢、收敛止血、通利二便。

芹菜拌豆腐

材料: 芹菜150克、豆腐1块、调味品适量

做法: 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匀即可。

功效: 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沃筱蝶:传播中医健康生活,从你我开始。

仲夏端午,你需懂得这些节气养生之道!

端午,中药的节日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一个恶毒的时节,蛇虫鼠蚁大量繁殖,疾病瘟疫也容易传播。五月五日更是因为“极阳”而被认为是毒月中的毒日,有说法称“端午”的名称由“躲午”演化而来,有躲避毒辣的夏日之意。

正由于端午是这样一个容易生病的时节,催生林林总总端午运用中药的方法,把端午称为“中药的节日”也不为过。

翻阅典籍,会看到端午节还有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等别称,这都和端午节与中药渊源有关。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就是说端午时值仲夏,皮肤病多发,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于是称作“浴兰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此外,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节气养生之道

1. 食疗养生

端午期间气温高,湿度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较为亢进,能量与养分物质消耗较快,体液丢失多,机体的代谢不平衡,往往容易出现身体发热、口渴、心烦、胃口低下等症状。 所以要特别注重补充水分,多摄入清淡食物和蔬果,外出注意防晒。

该时期,气候湿热易滋生蛇虫鼠蚁以及各种病菌,进一步加重疾病的传播。因此民间习俗流行在门前 插艾条,喝雄黄酒 ,进行端午除邪辟秽和养生。

2.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夏季的养生之道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夏三月指农历的四、五、六这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端午节时值仲夏。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多进行户外活动,中午小憩可以帮助人体恢复疲劳,理顺心情,避免发怒。

3. 运动养生

从古至今,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每年必办的“赛龙舟活动”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行走、打八段锦或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方式保健身心。

                                                   【端午滋味坊】

番茄土豆排骨汤

材料: 番茄300克、土豆500克、排骨500克

做法: 先将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土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3000ml,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为文火,煮40分钟后,加入番茄,再煮2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 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白鲫滚荷包蛋汤

材料: 白鲫鱼500克、鸡蛋3个、生姜3片、胡椒粉适量

做法: 白鲫鱼宰洗干净,慢火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铲起;鸡蛋煎为荷包蛋状,铲起;起油锅爆香姜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武火滚沸,下白鲫鱼滚片刻,下荷包蛋,滚沸后撒入适量食盐,胡椒粉即可。

功效: 祛湿开胃

上汤红苋菜

材料: 红苋菜1斤、瘦肉末若干、高汤1杯、蒜头2个

做法: 红苋菜择洗干净,备用;锅中入油,爆黄大蒜头,炒瘦肉末至变色,倒入高汤煮沸;汤滚后放入苋菜,煮软后,勾琉璃芡,起锅。

功效: 清热健脾、除湿止痢、收敛止血、通利二便。

芹菜拌豆腐

材料: 芹菜150克、豆腐1块、调味品适量

做法: 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匀即可。

功效: 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沃筱蝶:传播中医健康生活,从你我开始。

端午节是防疫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熟悉这些养生攻略不可少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当棕香味再次传来,我们又已经置身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开端”的意思;,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开端”的意思;,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哆咖医生超能团## 健康 科普排位赛#

古*载,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

从这一天起,天气燥热,虫蛇繁殖。在这时节里,高温湿热,天气烦闷,蚊虫滋生,身体难免受侵扰。也正因为如此,民间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端午节成为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 健康 长寿的大节日。

端午 养生 攻略

端午节前后如何才能养阳?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端午期间,日照时间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

1、夜卧:十点半之前

虽然说睡觉更晚一些,但是也不能太晚,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超过11点还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对夏季养阳气才有益。

2、早起:六点左右

研究发现,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3、午睡:养心

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也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夏天 养生 重在“ 养生 ”,而午睡是中午养心的最佳方式。

每年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而吃粽子能够健脾开胃、祛除燥热,所以这些饮食习俗是很有 养生 道理的。

1、吃粽子益气健脾、开胃消食

中国医学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当然,吃粽子也应有所节制,肠胃病患者、糖尿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2、红豆粥健脾养血、利水除湿

端午期间湿热,吃粽子能健脾、开胃、解毒,还需喝红豆粥来利水祛湿。红豆搭配大米更具健脾养血、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而粥,口感更滑润,也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端午天气闷热,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简单易行有效的运动方式,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走为百炼之祖”。健步走能够很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端午时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中医认为,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除了艾草,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起居以养阳气

饮食以调气血

运动以防疾病

中草药以避毒祛邪

祝愿朋友们端午安康

端午节是防疫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熟悉这些养生攻略不可少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当棕香味再次传来,我们又已经置身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开端”的意思;,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开端”的意思;,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哆咖医生超能团## 健康 科普排位赛#

古*载,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

从这一天起,天气燥热,虫蛇繁殖。在这时节里,高温湿热,天气烦闷,蚊虫滋生,身体难免受侵扰。也正因为如此,民间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端午节成为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 健康 长寿的大节日。

端午 养生 攻略

端午节前后如何才能养阳?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端午期间,日照时间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

1、夜卧:十点半之前

虽然说睡觉更晚一些,但是也不能太晚,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超过11点还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对夏季养阳气才有益。

2、早起:六点左右

研究发现,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3、午睡:养心

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也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夏天 养生 重在“ 养生 ”,而午睡是中午养心的最佳方式。

每年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而吃粽子能够健脾开胃、祛除燥热,所以这些饮食习俗是很有 养生 道理的。

1、吃粽子益气健脾、开胃消食

中国医学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当然,吃粽子也应有所节制,肠胃病患者、糖尿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2、红豆粥健脾养血、利水除湿

端午期间湿热,吃粽子能健脾、开胃、解毒,还需喝红豆粥来利水祛湿。红豆搭配大米更具健脾养血、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而粥,口感更滑润,也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端午天气闷热,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简单易行有效的运动方式,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走为百炼之祖”。健步走能够很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端午时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中医认为,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除了艾草,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起居以养阳气

饮食以调气血

运动以防疾病

中草药以避毒祛邪

祝愿朋友们端午安康

端午节是防疫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熟悉这些养生攻略不可少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当棕香味再次传来,我们又已经置身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开端”的意思;,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开端”的意思;,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哆咖医生超能团## 健康 科普排位赛#

古*载,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

从这一天起,天气燥热,虫蛇繁殖。在这时节里,高温湿热,天气烦闷,蚊虫滋生,身体难免受侵扰。也正因为如此,民间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端午节成为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 健康 长寿的大节日。

端午 养生 攻略

端午节前后如何才能养阳?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端午期间,日照时间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

1、夜卧:十点半之前

虽然说睡觉更晚一些,但是也不能太晚,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超过11点还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对夏季养阳气才有益。

2、早起:六点左右

研究发现,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3、午睡:养心

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也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夏天 养生 重在“ 养生 ”,而午睡是中午养心的最佳方式。

每年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而吃粽子能够健脾开胃、祛除燥热,所以这些饮食习俗是很有 养生 道理的。

1、吃粽子益气健脾、开胃消食

中国医学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当然,吃粽子也应有所节制,肠胃病患者、糖尿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2、红豆粥健脾养血、利水除湿

端午期间湿热,吃粽子能健脾、开胃、解毒,还需喝红豆粥来利水祛湿。红豆搭配大米更具健脾养血、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而粥,口感更滑润,也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端午天气闷热,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简单易行有效的运动方式,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走为百炼之祖”。健步走能够很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端午时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中医认为,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除了艾草,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起居以养阳气

饮食以调气血

运动以防疾病

中草药以避毒祛邪

祝愿朋友们端午安康

清明节养生从喝茶开始,老人多喝这几种茶,帮你降肝肺心火

清明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叫踏青节、祭祖节等等。既是一种蕴含我国古代文化的节日,还是一种 养生 时节。之所以在这个季节 养生 ,是中医上认为清明时节主生发,在这种情况下,肝脏、肺脏、心脏、胃都容易上火,那这时候我们 养生 应该做什么呢?

清明节 养生 大家就可以从喝茶开始,老人多喝以下这些茶,帮你降肝肺心火:

首先,如果你在春季肝火非常旺盛的话,如爱发脾气、经常头疼、时常失眠,就不妨喝些降肝火的花茶。如比较典型的菊花茶,菊花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咖啡因等成分。特别是其中的黄酮类物质,还有利于机体血压、血糖水平的控制。

同时,还具有安神助睡眠的效果,可以帮助肝火旺的人群调节睡眠。但在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如果你喜欢喝菊花的时候,跟其他的茶叶一起喝,就尽量在睡前的3个小时喝, 这样便不会因为茶叶中过多的咖啡因成分影响到睡眠。

另外,肝火旺的人还要注意饮食上要饮食多样,是帮助你调养身体的好办法。

其次,对于降肺火的人,老人也可以选择菊花茶, 除了菊花茶,大家还可以选择乌龙茶。乌龙茶在茶叶当中,是一种非常有名的茶叶。它其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很多,并且它有两大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它属于半发酵类型的茶叶,不会对肠胃有很大的刺激。

第二个好处就是它的口感很好,不管你是喜欢喝绿茶还是喜欢喝红茶,都适合喝乌龙茶,这就是因为乌龙茶有红茶跟绿茶的口感。这样的茶叶,在清明节适量喝有润肺护肺的好处,同时还有很好的开胃补水的作用。

最后,老人想要降心火的话,就可以选择莲子芯茶。莲子当中的莲子芯,在中医上认为有清心安神、降心火的好处。对于还有疑问要不要去莲子芯的人群,如果你的心火旺盛,经常心烦、睡不着觉、口舌容易生疮,就不妨适量的喝些莲子芯茶。

如果你觉得莲子芯茶的口感不好,你还可以放入适量的茶叶,或者是红枣、枸杞等带有甜味物质,都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抚平内心烦躁的情绪。当然,如果你没有心火旺的人群, 也可以适量的吃莲子芯跟莲子。但要注意的一类人群,就是体质偏寒的人群,在食用莲子的时候就最好别吃里面的莲子芯了。

清明节养生从喝茶开始,老人多喝这几种茶,帮你降肝肺心火

清明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叫踏青节、祭祖节等等。既是一种蕴含我国古代文化的节日,还是一种 养生 时节。之所以在这个季节 养生 ,是中医上认为清明时节主生发,在这种情况下,肝脏、肺脏、心脏、胃都容易上火,那这时候我们 养生 应该做什么呢?

清明节 养生 大家就可以从喝茶开始,老人多喝以下这些茶,帮你降肝肺心火:

首先,如果你在春季肝火非常旺盛的话,如爱发脾气、经常头疼、时常失眠,就不妨喝些降肝火的花茶。如比较典型的菊花茶,菊花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咖啡因等成分。特别是其中的黄酮类物质,还有利于机体血压、血糖水平的控制。

同时,还具有安神助睡眠的效果,可以帮助肝火旺的人群调节睡眠。但在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如果你喜欢喝菊花的时候,跟其他的茶叶一起喝,就尽量在睡前的3个小时喝, 这样便不会因为茶叶中过多的咖啡因成分影响到睡眠。

另外,肝火旺的人还要注意饮食上要饮食多样,是帮助你调养身体的好办法。

其次,对于降肺火的人,老人也可以选择菊花茶, 除了菊花茶,大家还可以选择乌龙茶。乌龙茶在茶叶当中,是一种非常有名的茶叶。它其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很多,并且它有两大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它属于半发酵类型的茶叶,不会对肠胃有很大的刺激。

第二个好处就是它的口感很好,不管你是喜欢喝绿茶还是喜欢喝红茶,都适合喝乌龙茶,这就是因为乌龙茶有红茶跟绿茶的口感。这样的茶叶,在清明节适量喝有润肺护肺的好处,同时还有很好的开胃补水的作用。

最后,老人想要降心火的话,就可以选择莲子芯茶。莲子当中的莲子芯,在中医上认为有清心安神、降心火的好处。对于还有疑问要不要去莲子芯的人群,如果你的心火旺盛,经常心烦、睡不着觉、口舌容易生疮,就不妨适量的喝些莲子芯茶。

如果你觉得莲子芯茶的口感不好,你还可以放入适量的茶叶,或者是红枣、枸杞等带有甜味物质,都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抚平内心烦躁的情绪。当然,如果你没有心火旺的人群, 也可以适量的吃莲子芯跟莲子。但要注意的一类人群,就是体质偏寒的人群,在食用莲子的时候就最好别吃里面的莲子芯了。

端午节的活动及养生知识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说为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而流传至今,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活动及养生知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端午节有什么活动

一、赛龙舟

赛龙舟的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龙舟竞渡”在战国时代已有习俗,人们在急鼓声中竞渡,划着刻有龙形的独木舟,带有半宗教半娱乐的性质。清乾隆年间,台湾开始流行赛龙舟,龙舟作为一项水上运动,并且随着华人华侨遍布各地的文化带入,也在国外吸引了众多的龙舟爱好者,除了端午节纪念古人和庆祝节日之外,还起到了一定的沟通作用。

二、挂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草的茎和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虫,净化空气,中医上可入药,独特的艾灸也得益于此。总之,或早晨,或前一天,一些阿姨们都会乐于采一些回来,作为这个节日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端午食粽子

在中国,无论节日大小,吃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题,在端午节,粽子是最流行的食物和礼物,在北方可能过节吃饺子比较流行,但是端午节食粽子的习俗全国人民占有的比例还是很高的,粽子的包法和食材的选择有所不同,糯米是必不可少的,甜的红豆粽,咸的肉粽,江浙一带还流行蛋黄粽,也有些白米粽,红枣粽,果脯粽等等,很多年纪大一些的长辈们最擅长老式粽子了,也是口味最纯正的,有很多年轻人过节回到家里返程的时候,总要带上一些家人亲手包的粽子回去,或与人分享,或慢慢享用。

四、佩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里面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一种装有香料、色彩鲜明或美观的丝织物或粗布类缝制而成,佩香囊虽然是一种民俗,但是在中国古代却是预防瘟疫的方法,古人为了确保孩子和家人健康,用中药制成香囊随身佩戴,给孩子佩戴以求健康等。香囊的形状也有扎口袋的形状、菱形、圆形、花型等等样式,在现代,香囊的装饰功能占据了大部分的佩戴原因,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装上自己喜欢的香料,除了自己喜欢嗅其味之外,也可以遮盖一些环境中的异味。

五、栓五色丝线

端午日,天气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饰以五色丝线,符合五行之观念,这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延申,民俗中,人们在端午节给小孩儿手腕上带上五色丝线,在端午过后的第一场雨时,将丝线扔到雨里,就会扔掉不好的事情,带来一年的好运,并且五毒不侵。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因此,民间有些地方也有避五毒的习俗。

端午节养生知识

吃粽子清热除烦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进食时须注意,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艾叶菖蒲驱毒除瘟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的确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叶、菖蒲还有驱蚊的作用,慢慢燃烧艾叶驱蚊效果更好。

现代人已经很少在家门口挂艾叶、菖蒲等草本植物。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说,可以采取烟熏和喷气雾剂的方法来解决。普通家庭可以选择在端午前后把门窗紧闭,然后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这样可起到杀菌作用。另外,还可以到商店购买杀虫驱蚊的气雾剂来达到灭害虫的目的

涂雄黄酒杀虫解毒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涂洒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喝五加酒祛湿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挂香囊散风驱寒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温馨提示: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里,端午节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慢慢被摒弃,然而事实证明,我们的传统习俗蕴含着很多养生奥秘。

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寓意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而端午节当日是要吃粽子的,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不知道吃粽子有什么寓意,其实也是一种传承而已,每年到了端午必吃的食物就是粽子了。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坊间有传闻,屈原就是在端午节当天投江自杀的,百姓不想让屈原受到伤害,就往江中投粽子和其他食物,不让江里的鱼儿吃他,所以后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就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了。

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有阖家团圆的意思,毕竟现在的端午节已经是法定节假日,每到端午节各地的游民便会回家与家人团聚。还有另外一层寓意,便是“求子”,粽子有谐音“中子”的意思,一直有传闻吃了粽子就能得儿子的风俗,寓意人丁兴旺的意思,总之端午吃粽子是好意,一定要记得吃粽子。


端午节的活动及养生知识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说为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而流传至今,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活动及养生知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端午节有什么活动

一、赛龙舟

赛龙舟的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龙舟竞渡”在战国时代已有习俗,人们在急鼓声中竞渡,划着刻有龙形的独木舟,带有半宗教半娱乐的性质。清乾隆年间,台湾开始流行赛龙舟,龙舟作为一项水上运动,并且随着华人华侨遍布各地的文化带入,也在国外吸引了众多的龙舟爱好者,除了端午节纪念古人和庆祝节日之外,还起到了一定的沟通作用。

二、挂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草的茎和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虫,净化空气,中医上可入药,独特的艾灸也得益于此。总之,或早晨,或前一天,一些阿姨们都会乐于采一些回来,作为这个节日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端午食粽子

在中国,无论节日大小,吃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题,在端午节,粽子是最流行的食物和礼物,在北方可能过节吃饺子比较流行,但是端午节食粽子的习俗全国人民占有的比例还是很高的,粽子的包法和食材的选择有所不同,糯米是必不可少的,甜的红豆粽,咸的肉粽,江浙一带还流行蛋黄粽,也有些白米粽,红枣粽,果脯粽等等,很多年纪大一些的长辈们最擅长老式粽子了,也是口味最纯正的,有很多年轻人过节回到家里返程的时候,总要带上一些家人亲手包的粽子回去,或与人分享,或慢慢享用。

四、佩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里面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一种装有香料、色彩鲜明或美观的丝织物或粗布类缝制而成,佩香囊虽然是一种民俗,但是在中国古代却是预防瘟疫的方法,古人为了确保孩子和家人健康,用中药制成香囊随身佩戴,给孩子佩戴以求健康等。香囊的形状也有扎口袋的形状、菱形、圆形、花型等等样式,在现代,香囊的装饰功能占据了大部分的佩戴原因,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装上自己喜欢的香料,除了自己喜欢嗅其味之外,也可以遮盖一些环境中的异味。

五、栓五色丝线

端午日,天气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饰以五色丝线,符合五行之观念,这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延申,民俗中,人们在端午节给小孩儿手腕上带上五色丝线,在端午过后的第一场雨时,将丝线扔到雨里,就会扔掉不好的事情,带来一年的好运,并且五毒不侵。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因此,民间有些地方也有避五毒的习俗。

端午节养生知识

吃粽子清热除烦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进食时须注意,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艾叶菖蒲驱毒除瘟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的确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叶、菖蒲还有驱蚊的作用,慢慢燃烧艾叶驱蚊效果更好。

现代人已经很少在家门口挂艾叶、菖蒲等草本植物。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说,可以采取烟熏和喷气雾剂的方法来解决。普通家庭可以选择在端午前后把门窗紧闭,然后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这样可起到杀菌作用。另外,还可以到商店购买杀虫驱蚊的气雾剂来达到灭害虫的目的

涂雄黄酒杀虫解毒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涂洒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喝五加酒祛湿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挂香囊散风驱寒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温馨提示: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里,端午节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慢慢被摒弃,然而事实证明,我们的传统习俗蕴含着很多养生奥秘。

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寓意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而端午节当日是要吃粽子的,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不知道吃粽子有什么寓意,其实也是一种传承而已,每年到了端午必吃的食物就是粽子了。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坊间有传闻,屈原就是在端午节当天投江自杀的,百姓不想让屈原受到伤害,就往江中投粽子和其他食物,不让江里的鱼儿吃他,所以后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就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了。

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有阖家团圆的意思,毕竟现在的端午节已经是法定节假日,每到端午节各地的游民便会回家与家人团聚。还有另外一层寓意,便是“求子”,粽子有谐音“中子”的意思,一直有传闻吃了粽子就能得儿子的风俗,寓意人丁兴旺的意思,总之端午吃粽子是好意,一定要记得吃粽子。


“冬至”的由来和“养生”的科学

冬至,是我国农历24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远在春秋时代, 古人用日圭测得这一天太阳射影最长,从这一天开始,以后的日影逐渐缩短,因为这一天测日影最容易也容易矫正,就将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商周乃至后来几个朝代都曾将这一天定为一年中的第一月,这一天为正月初一。时至今日民间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保持着传统的节日。现代天文学则是根据冬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投到地面的射影最长,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就是冬至,北半球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增长,这一点与古人测试日影的长度得到同样的效果。

中华 养生 学植根于“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即要顺应大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季节和节气有不同的 养生 特点,其中认为冬至是 养生 最重要的节气。因为在这一天具有独特的“冬至一阳生”的自然现象。什么是“冬至一阳生”?这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律吕调阳”。

据说黄帝时代的伶伦,在中国的西北搞了一个伟大的发明,用长短不一的十二根空竹管,最长的九寸(因为古人认为九是阳的极数),粗细有一定的标准,第一根管子取名“黄钟”,依次类推共有12个名字。然后将竹管依次排列好,上端管口平齐,下边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内空灌满芦灰,管口用“竹衣”(竹子内的薄膜)轻轻封口,然后用布幔遮蔽,外面筑室,避免风吹。这个时节正是地下阴阳二气转换的关键时期,当阴气在开始下降阳气上升之际,埋在地下九寸最长的管子首先受到阳气上升的影响,最先将芦灰喷出管外,同时发出“嗡”的声音,这就叫“黄钟之音,阳气一生”。而这一天就是节气“冬至”。随着阳气的不断上升,12根管子依次被吹开,这就是古人发明的"律吕调阳”。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人是处于大自然中的一个独立的小自然,随着四季交替和寒来暑往等自然现象,个人的小自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古代 养生 *非常重视阳气的生成,大自然万物生长靠太阳普照,而人体这个独立的小自然靠的却是体内的阳气。俗话说“冬至不过不寒”,冬至后的“三九天”,气候进入最寒冷时节,体内阳气刚刚生发,比较弱小,此时 养生 就像农民育苗,妇女怀孕一样,要特别注意精心调养,认真保护,使阳气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体内阳气充足,足够壮大,才能祛病延年。讲到 养生 ,很多人感到神秘、繁杂,其实 养生 贯穿和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第一、日常起居。

冬季气候寒冷,阴气盛极,万物潜藏,人们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应该早睡晚起,保证足够的睡眠,以濡养人体阳气,等太阳升起后再进行锻炼。另外,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设法增加湿度,以保持空气新鲜,抑制细菌滋生。本文特别要提一提中年人的 养生 ,虽然中年人如日中天,身体处于最强装时期,但是却也是人体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所以中年人更应该注重这一时期的 健康 养护。

第二、保暖御寒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保暖显得至关重要。中青年人自认为可以抵御寒冷,殊不知单薄的衣服不利于阳气的呵护,将为 健康 和老年后种下病根。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遇寒则容易停滞,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中老年人往往会病情加重。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室内外温度相差大而感冒随时更换衣物。

第三、运动

冬季锻炼应避免在寒风或逆风中锻炼,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开始,运动强度应逐渐提高,避免开泄皮肤出汗。传统医学认为太阳对人体阳气的生成的重要性,冬季常晒太阳能助发阳气的生成。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太阳光由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三种不同的光线组成,分别有刺激机体造血,提高免疫力,改善体内糖代谢,促进钙磷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等功能,对人体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第四、饮食调养

冬季的饮食调养应该从天气转冷就开始。天气渐冷,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会发生某些变化,特别是冬至以后天气才进入真正的寒冬,人体除了保证日常营养素的供应,需要补充增加热量的营养素以保护体温。

冬季进补是人们对 健康 的一种投资,但是要切记进补也有一定的学问,通常可分为四类,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不是越贵越好,要因人而异。最好请教有经验的中医生再定夺。

第五、精神调养

这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华 养生 特别注重精神调养,古人云:“少不勤行,壮不竟时,长安而平,老而寡欲,闲心劳形, 养生 之方也”。由此可见,古人认为当人不被世俗所累,精神负担小,人体的脏腑功能就不会被七情所伤而能恪守其责,自然身体就会 健康 长寿。然而在竞争激烈的现代 社会 要做到这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花花世界和各种*中青年人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老年人也一样,家庭的,子女儿孙等同样面临各种 社会 问题。关键是要逐渐提高自己的修养,保持精神畅达乐观,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不要患得患失,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业余时间根据自身条件多做一些休闲 娱乐 ,使心态保持平和,以振奋精神,保持身体 健康 而不生疾病。

“冬至”的由来和“养生”的科学

冬至,是我国农历24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远在春秋时代, 古人用日圭测得这一天太阳射影最长,从这一天开始,以后的日影逐渐缩短,因为这一天测日影最容易也容易矫正,就将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商周乃至后来几个朝代都曾将这一天定为一年中的第一月,这一天为正月初一。时至今日民间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保持着传统的节日。现代天文学则是根据冬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投到地面的射影最长,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就是冬至,北半球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增长,这一点与古人测试日影的长度得到同样的效果。

中华 养生 学植根于“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即要顺应大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季节和节气有不同的 养生 特点,其中认为冬至是 养生 最重要的节气。因为在这一天具有独特的“冬至一阳生”的自然现象。什么是“冬至一阳生”?这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律吕调阳”。

据说黄帝时代的伶伦,在中国的西北搞了一个伟大的发明,用长短不一的十二根空竹管,最长的九寸(因为古人认为九是阳的极数),粗细有一定的标准,第一根管子取名“黄钟”,依次类推共有12个名字。然后将竹管依次排列好,上端管口平齐,下边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内空灌满芦灰,管口用“竹衣”(竹子内的薄膜)轻轻封口,然后用布幔遮蔽,外面筑室,避免风吹。这个时节正是地下阴阳二气转换的关键时期,当阴气在开始下降阳气上升之际,埋在地下九寸最长的管子首先受到阳气上升的影响,最先将芦灰喷出管外,同时发出“嗡”的声音,这就叫“黄钟之音,阳气一生”。而这一天就是节气“冬至”。随着阳气的不断上升,12根管子依次被吹开,这就是古人发明的"律吕调阳”。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人是处于大自然中的一个独立的小自然,随着四季交替和寒来暑往等自然现象,个人的小自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古代 养生 *非常重视阳气的生成,大自然万物生长靠太阳普照,而人体这个独立的小自然靠的却是体内的阳气。俗话说“冬至不过不寒”,冬至后的“三九天”,气候进入最寒冷时节,体内阳气刚刚生发,比较弱小,此时 养生 就像农民育苗,妇女怀孕一样,要特别注意精心调养,认真保护,使阳气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体内阳气充足,足够壮大,才能祛病延年。讲到 养生 ,很多人感到神秘、繁杂,其实 养生 贯穿和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第一、日常起居。

冬季气候寒冷,阴气盛极,万物潜藏,人们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应该早睡晚起,保证足够的睡眠,以濡养人体阳气,等太阳升起后再进行锻炼。另外,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设法增加湿度,以保持空气新鲜,抑制细菌滋生。本文特别要提一提中年人的 养生 ,虽然中年人如日中天,身体处于最强装时期,但是却也是人体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所以中年人更应该注重这一时期的 健康 养护。

第二、保暖御寒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保暖显得至关重要。中青年人自认为可以抵御寒冷,殊不知单薄的衣服不利于阳气的呵护,将为 健康 和老年后种下病根。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遇寒则容易停滞,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中老年人往往会病情加重。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室内外温度相差大而感冒随时更换衣物。

第三、运动

冬季锻炼应避免在寒风或逆风中锻炼,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开始,运动强度应逐渐提高,避免开泄皮肤出汗。传统医学认为太阳对人体阳气的生成的重要性,冬季常晒太阳能助发阳气的生成。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太阳光由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三种不同的光线组成,分别有刺激机体造血,提高免疫力,改善体内糖代谢,促进钙磷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等功能,对人体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第四、饮食调养

冬季的饮食调养应该从天气转冷就开始。天气渐冷,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会发生某些变化,特别是冬至以后天气才进入真正的寒冬,人体除了保证日常营养素的供应,需要补充增加热量的营养素以保护体温。

冬季进补是人们对 健康 的一种投资,但是要切记进补也有一定的学问,通常可分为四类,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不是越贵越好,要因人而异。最好请教有经验的中医生再定夺。

第五、精神调养

这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华 养生 特别注重精神调养,古人云:“少不勤行,壮不竟时,长安而平,老而寡欲,闲心劳形, 养生 之方也”。由此可见,古人认为当人不被世俗所累,精神负担小,人体的脏腑功能就不会被七情所伤而能恪守其责,自然身体就会 健康 长寿。然而在竞争激烈的现代 社会 要做到这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花花世界和各种*中青年人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老年人也一样,家庭的,子女儿孙等同样面临各种 社会 问题。关键是要逐渐提高自己的修养,保持精神畅达乐观,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不要患得患失,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业余时间根据自身条件多做一些休闲 娱乐 ,使心态保持平和,以振奋精神,保持身体 健康 而不生疾病。

立春习俗及养生?

传统一:躲春
  养生意义:避免气候变化影响免疫力
  在古代中国,很多地方流行着在立春这一天“躲春”的习俗。所谓躲春,就是在这一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不参加丧事和喜事,不搬迁,更不去看望身患重病的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是因为古人觉得立春这一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容易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躲一躲才好。
  其实,气候变化、季节交替是很多慢性病出现起伏的原因。这一点在呼吸内科疾病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如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肺炎等等,都容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发病。此外,一些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科疾病,也都容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出现波动。所以,古人的做法有一定道理。
  就今天来看,立春这一天不出门已经不现实了。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做好预防工作是完全科学的。其中包括保暖、按时服药、避免过劳、注意休息等等。尤其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避免大温差对身体的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接触烟尘。
  传统二:不生气
  养生意义:避免肝火过旺情绪致病
  在立春的传统习俗中,避免生气是很重要的一项。古代人主张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无论是和家人还是林立,都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此外,古人也主张在立春这一天不犯愁、不上火,把难缠的事情留在以后处理,开心快乐地度过立春。
  这一习俗也深得中医养生的精髓。生气、犯愁、上火等不良因素,在中医看来都是动肝火的表现。古人主张不生气,就是在主张避免动肝火。而避免肝火过旺,则是春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春季对应人体的肝脏。肝火过旺,直接会造成肝阳上亢,导致高血压、眩晕等一系列疾病。所以,不生气这项立春时节的老传统,有很强的科学性。
  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患者、冠心病患者从立春开始都应该注意情绪的平稳,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同时,这类人还要在当前阶段注意保暖,按规定服药,避免从现在开始到春节前后出现过劳、感冒等现象。
  传统三:咬春
  养生意义:养护脾胃生发阳气
  在现代人眼中,立春这天必须吃春饼。其实,吃春饼只是古人在立春这一天进行的咬春习俗的一项。除了吃春饼外,吃萝卜、吃五辛盘也是咬春的重要内容。古人认为,立春这一天吃萝卜能够缓解春困,而由葱、蒜、椒、姜、芥五种食材组成的五辛盘,吃下去则可以增进食欲。
  咬春习俗体现着古人对食疗的原始认识。早春时节,经过一个冬天的寒冷刺激,人的脾胃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面食作为容易消化的食物,对人养护脾胃来说很有好处。这就是古人为什么在长期实践中主张立春吃春饼的原因。萝卜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被认为具有“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也就是说,对于冬季除了很多肉食、造成脾胃积热的人来说,吃萝卜有很好的消积滞、化痰止咳、下气宽中、解毒等功效。所以,古人主张理出吃萝卜也有可行之处。
  此外,从立春开始,人体阳气开始逐渐生发。而五辛盘中的五种食材都具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古人吃五辛盘就有提振阳气、宣解肺气的作用,对于提高正气、预防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当代人从立春开始,应该注重对脾胃的养护,尤其是冬季吃过大量火锅的人,此时要有意识地多吃蔬菜,尤其是萝卜,减少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的摄取,让胃肠有一个休息的机会。适量吃一点辛味的东西,也会对身体有好处。

立春习俗及养生?

传统一:躲春
  养生意义:避免气候变化影响免疫力
  在古代中国,很多地方流行着在立春这一天“躲春”的习俗。所谓躲春,就是在这一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不参加丧事和喜事,不搬迁,更不去看望身患重病的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是因为古人觉得立春这一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容易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躲一躲才好。
  其实,气候变化、季节交替是很多慢性病出现起伏的原因。这一点在呼吸内科疾病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如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肺炎等等,都容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发病。此外,一些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科疾病,也都容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出现波动。所以,古人的做法有一定道理。
  就今天来看,立春这一天不出门已经不现实了。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做好预防工作是完全科学的。其中包括保暖、按时服药、避免过劳、注意休息等等。尤其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避免大温差对身体的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接触烟尘。
  传统二:不生气
  养生意义:避免肝火过旺情绪致病
  在立春的传统习俗中,避免生气是很重要的一项。古代人主张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无论是和家人还是林立,都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此外,古人也主张在立春这一天不犯愁、不上火,把难缠的事情留在以后处理,开心快乐地度过立春。
  这一习俗也深得中医养生的精髓。生气、犯愁、上火等不良因素,在中医看来都是动肝火的表现。古人主张不生气,就是在主张避免动肝火。而避免肝火过旺,则是春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春季对应人体的肝脏。肝火过旺,直接会造成肝阳上亢,导致高血压、眩晕等一系列疾病。所以,不生气这项立春时节的老传统,有很强的科学性。
  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患者、冠心病患者从立春开始都应该注意情绪的平稳,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同时,这类人还要在当前阶段注意保暖,按规定服药,避免从现在开始到春节前后出现过劳、感冒等现象。
  传统三:咬春
  养生意义:养护脾胃生发阳气
  在现代人眼中,立春这天必须吃春饼。其实,吃春饼只是古人在立春这一天进行的咬春习俗的一项。除了吃春饼外,吃萝卜、吃五辛盘也是咬春的重要内容。古人认为,立春这一天吃萝卜能够缓解春困,而由葱、蒜、椒、姜、芥五种食材组成的五辛盘,吃下去则可以增进食欲。
  咬春习俗体现着古人对食疗的原始认识。早春时节,经过一个冬天的寒冷刺激,人的脾胃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面食作为容易消化的食物,对人养护脾胃来说很有好处。这就是古人为什么在长期实践中主张立春吃春饼的原因。萝卜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被认为具有“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也就是说,对于冬季除了很多肉食、造成脾胃积热的人来说,吃萝卜有很好的消积滞、化痰止咳、下气宽中、解毒等功效。所以,古人主张理出吃萝卜也有可行之处。
  此外,从立春开始,人体阳气开始逐渐生发。而五辛盘中的五种食材都具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古人吃五辛盘就有提振阳气、宣解肺气的作用,对于提高正气、预防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当代人从立春开始,应该注重对脾胃的养护,尤其是冬季吃过大量火锅的人,此时要有意识地多吃蔬菜,尤其是萝卜,减少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的摄取,让胃肠有一个休息的机会。适量吃一点辛味的东西,也会对身体有好处。

健康之路节气养生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称正月节,立为建始,春木之气始至,故称为“立”。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那么,立春也是一条养生之路!

   立春节气特点及养生提要

  【歌诀】

  立春踏青宜养肝,

  早起晚睡泡脚眠,

  防疫将息乍寒暖,

  春捂养阳防春寒,

  制怒怡情好心态,

  寡欲避风似神仙。

  立春节气,万物复苏,大气乍暖还寒,各种细菌病毒异常活跃,人容易患病。此时养生要以养“阳”为主。为了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宜多到户外踏青游玩,不仅使身体得到锻炼,而且使心情得到放松;在起居方而应做到晚睡早起,睡前泡脚;穿衣重视防风保暖,不可过早脱掉棉衣;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抑郁发怒以利于养护肝脏。

  【节气特点】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2月4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此时太阳黄经为315°。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大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险负冰。”

  意思是说,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缓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而上游动,此时水而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著一般浮在水而。立春时节,万物复苏,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气压变化较大,但气候仍以风寒为主,因为当阴气和阳气进行交流的时候,便会出现风,尤其初春,更是多风。此时在我国北方,冷空气还古据着主导地位,甚至有的年份还会有强冷空气向南侵袭,造成较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和降温大气。

  【养生要点】

  ◎起居养生

  民间谚语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种养生方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大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也就是说,立春以后的睡眠,应遵循“晚睡早起,与日俱兴”的原则。但晚睡也要有个度一般不能超过23点,起床时间可比冬季稍晚些。

  立春一到,有些人便急着脱去厚厚的冬衣,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在立春后的一段时间里,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防风保暖仍是此时养生的重点。

  谚语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春捂”要恰到好处。一般日平均气温未达到10℃时就需要“捂”,捂的重点部位应是背、腹、足底。“捂”背部可预防感冒的发生;“捂”腹部可以保护脾胃,预防消化不良和腹泻;“捂”脚可预防“寒从脚卜起”,保护人体阳气。防止脚冷除了要加强脚部的保暖以外,还可多采用泡脚的方法。足为肾之根,泡脚可温肾阳。

  另外,立春养生还应注意保健防病。因为大气刚刚转暖,各种致病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加快,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应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要勤开窗、常通风。

  ◎饮食养生

  >>多食辛甘发散食物

  立春饮食调养要注意阳气生发的特性。《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立春应少吃酸性食物,宜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香菜、韭菜、洋葱、芥菜、萝卜、豆豉、筒篙、茵香、菠菜、黄花菜、威菜、大枣、百合、孽荞、桂圆、银耳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萝卜。《燕京岁时记》中云“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中医认为,萝卜生食辛甘而性凉,熟食味甘性平,有顺气、宽中、生津、解毒、消积滞、宽胸隔、化痰热、散癖血之功效。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而且可理气、祛痰、通气、止咳、解酒等。

  >>宜常吃芽菜芽菜

  在古代被称为“种生”,最常见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立春吃芽菜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升发。《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发,是发散的意思;陈,即陈旧。《黄帝内经》把万物发芽的姿态不叫发新而叫发陈,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因此,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借助这些嫩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

  >>运动养生

  立春时大气虽已转暖,但仍很寒冷。此时运动应选择踏青、散步、慢跑、打太极等强度不太大的方式,以微有汗出为度,避免运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否则易损耗阳气,对养生不利。踏青是立春时较为适宜的运动。因为此时多去户外游玩,能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放松了心情,有利于调养肝脏。

  立春时还应经常 *** 肝脏和脾胃,具体方法是:

  ①双手平举,单脚站立,轻轻踞起脚跟,保持3-5秒后放松脚跟,一只脚做5次,再换另一只脚,如此回圈3-5min,感觉头脑清醒即可。

  ②双腿跨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向前方,维持身体的重心,让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掌心向内,举起右臂,尽量贴近耳后,指尖向上延伸。手臂带动身体向左侧卜压拉伸,细心感受右侧肋部的肌肉舒展。上下弹压15s后,换另一侧重复此动作。下压时不要勉强,有轻微紧绷感即可。

  ◎情志养生

  立春养生应以养肝为主,养肝切忌“怒”。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郁滞不畅而成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因此,立春时应注意调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力戒暴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min,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以使肝气顺达,肝气正常生发。

   健康之路 立春养生!

  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立春:闻到早春的气息

  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天气开始回暖,人们闻到早春的气息。

  立春节气各地的习俗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有3000年。

  【养生篇】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晚睡早起。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健康之路节气养生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称正月节,立为建始,春木之气始至,故称为“立”。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那么,立春也是一条养生之路!

   立春节气特点及养生提要

  【歌诀】

  立春踏青宜养肝,

  早起晚睡泡脚眠,

  防疫将息乍寒暖,

  春捂养阳防春寒,

  制怒怡情好心态,

  寡欲避风似神仙。

  立春节气,万物复苏,大气乍暖还寒,各种细菌病毒异常活跃,人容易患病。此时养生要以养“阳”为主。为了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宜多到户外踏青游玩,不仅使身体得到锻炼,而且使心情得到放松;在起居方而应做到晚睡早起,睡前泡脚;穿衣重视防风保暖,不可过早脱掉棉衣;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抑郁发怒以利于养护肝脏。

  【节气特点】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2月4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此时太阳黄经为315°。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大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险负冰。”

  意思是说,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缓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而上游动,此时水而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著一般浮在水而。立春时节,万物复苏,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气压变化较大,但气候仍以风寒为主,因为当阴气和阳气进行交流的时候,便会出现风,尤其初春,更是多风。此时在我国北方,冷空气还古据着主导地位,甚至有的年份还会有强冷空气向南侵袭,造成较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和降温大气。

  【养生要点】

  ◎起居养生

  民间谚语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种养生方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大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也就是说,立春以后的睡眠,应遵循“晚睡早起,与日俱兴”的原则。但晚睡也要有个度一般不能超过23点,起床时间可比冬季稍晚些。

  立春一到,有些人便急着脱去厚厚的冬衣,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在立春后的一段时间里,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防风保暖仍是此时养生的重点。

  谚语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春捂”要恰到好处。一般日平均气温未达到10℃时就需要“捂”,捂的重点部位应是背、腹、足底。“捂”背部可预防感冒的发生;“捂”腹部可以保护脾胃,预防消化不良和腹泻;“捂”脚可预防“寒从脚卜起”,保护人体阳气。防止脚冷除了要加强脚部的保暖以外,还可多采用泡脚的方法。足为肾之根,泡脚可温肾阳。

  另外,立春养生还应注意保健防病。因为大气刚刚转暖,各种致病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加快,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应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要勤开窗、常通风。

  ◎饮食养生

  >>多食辛甘发散食物

  立春饮食调养要注意阳气生发的特性。《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立春应少吃酸性食物,宜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香菜、韭菜、洋葱、芥菜、萝卜、豆豉、筒篙、茵香、菠菜、黄花菜、威菜、大枣、百合、孽荞、桂圆、银耳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萝卜。《燕京岁时记》中云“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中医认为,萝卜生食辛甘而性凉,熟食味甘性平,有顺气、宽中、生津、解毒、消积滞、宽胸隔、化痰热、散癖血之功效。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而且可理气、祛痰、通气、止咳、解酒等。

  >>宜常吃芽菜芽菜

  在古代被称为“种生”,最常见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立春吃芽菜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升发。《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发,是发散的意思;陈,即陈旧。《黄帝内经》把万物发芽的姿态不叫发新而叫发陈,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因此,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借助这些嫩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

  >>运动养生

  立春时大气虽已转暖,但仍很寒冷。此时运动应选择踏青、散步、慢跑、打太极等强度不太大的方式,以微有汗出为度,避免运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否则易损耗阳气,对养生不利。踏青是立春时较为适宜的运动。因为此时多去户外游玩,能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放松了心情,有利于调养肝脏。

  立春时还应经常 *** 肝脏和脾胃,具体方法是:

  ①双手平举,单脚站立,轻轻踞起脚跟,保持3-5秒后放松脚跟,一只脚做5次,再换另一只脚,如此回圈3-5min,感觉头脑清醒即可。

  ②双腿跨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向前方,维持身体的重心,让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掌心向内,举起右臂,尽量贴近耳后,指尖向上延伸。手臂带动身体向左侧卜压拉伸,细心感受右侧肋部的肌肉舒展。上下弹压15s后,换另一侧重复此动作。下压时不要勉强,有轻微紧绷感即可。

  ◎情志养生

  立春养生应以养肝为主,养肝切忌“怒”。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郁滞不畅而成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因此,立春时应注意调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力戒暴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min,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以使肝气顺达,肝气正常生发。

   健康之路 立春养生!

  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立春:闻到早春的气息

  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天气开始回暖,人们闻到早春的气息。

  立春节气各地的习俗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有3000年。

  【养生篇】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晚睡早起。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健康之路节气养生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称正月节,立为建始,春木之气始至,故称为“立”。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那么,立春也是一条养生之路!

   立春节气特点及养生提要

  【歌诀】

  立春踏青宜养肝,

  早起晚睡泡脚眠,

  防疫将息乍寒暖,

  春捂养阳防春寒,

  制怒怡情好心态,

  寡欲避风似神仙。

  立春节气,万物复苏,大气乍暖还寒,各种细菌病毒异常活跃,人容易患病。此时养生要以养“阳”为主。为了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宜多到户外踏青游玩,不仅使身体得到锻炼,而且使心情得到放松;在起居方而应做到晚睡早起,睡前泡脚;穿衣重视防风保暖,不可过早脱掉棉衣;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抑郁发怒以利于养护肝脏。

  【节气特点】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2月4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此时太阳黄经为315°。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大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险负冰。”

  意思是说,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缓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而上游动,此时水而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著一般浮在水而。立春时节,万物复苏,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气压变化较大,但气候仍以风寒为主,因为当阴气和阳气进行交流的时候,便会出现风,尤其初春,更是多风。此时在我国北方,冷空气还古据着主导地位,甚至有的年份还会有强冷空气向南侵袭,造成较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和降温大气。

  【养生要点】

  ◎起居养生

  民间谚语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种养生方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大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也就是说,立春以后的睡眠,应遵循“晚睡早起,与日俱兴”的原则。但晚睡也要有个度一般不能超过23点,起床时间可比冬季稍晚些。

  立春一到,有些人便急着脱去厚厚的冬衣,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在立春后的一段时间里,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防风保暖仍是此时养生的重点。

  谚语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春捂”要恰到好处。一般日平均气温未达到10℃时就需要“捂”,捂的重点部位应是背、腹、足底。“捂”背部可预防感冒的发生;“捂”腹部可以保护脾胃,预防消化不良和腹泻;“捂”脚可预防“寒从脚卜起”,保护人体阳气。防止脚冷除了要加强脚部的保暖以外,还可多采用泡脚的方法。足为肾之根,泡脚可温肾阳。

  另外,立春养生还应注意保健防病。因为大气刚刚转暖,各种致病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加快,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应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要勤开窗、常通风。

  ◎饮食养生

  >>多食辛甘发散食物

  立春饮食调养要注意阳气生发的特性。《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立春应少吃酸性食物,宜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香菜、韭菜、洋葱、芥菜、萝卜、豆豉、筒篙、茵香、菠菜、黄花菜、威菜、大枣、百合、孽荞、桂圆、银耳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萝卜。《燕京岁时记》中云“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中医认为,萝卜生食辛甘而性凉,熟食味甘性平,有顺气、宽中、生津、解毒、消积滞、宽胸隔、化痰热、散癖血之功效。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而且可理气、祛痰、通气、止咳、解酒等。

  >>宜常吃芽菜芽菜

  在古代被称为“种生”,最常见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立春吃芽菜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升发。《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发,是发散的意思;陈,即陈旧。《黄帝内经》把万物发芽的姿态不叫发新而叫发陈,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因此,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借助这些嫩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

  >>运动养生

  立春时大气虽已转暖,但仍很寒冷。此时运动应选择踏青、散步、慢跑、打太极等强度不太大的方式,以微有汗出为度,避免运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否则易损耗阳气,对养生不利。踏青是立春时较为适宜的运动。因为此时多去户外游玩,能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放松了心情,有利于调养肝脏。

  立春时还应经常 *** 肝脏和脾胃,具体方法是:

  ①双手平举,单脚站立,轻轻踞起脚跟,保持3-5秒后放松脚跟,一只脚做5次,再换另一只脚,如此回圈3-5min,感觉头脑清醒即可。

  ②双腿跨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向前方,维持身体的重心,让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掌心向内,举起右臂,尽量贴近耳后,指尖向上延伸。手臂带动身体向左侧卜压拉伸,细心感受右侧肋部的肌肉舒展。上下弹压15s后,换另一侧重复此动作。下压时不要勉强,有轻微紧绷感即可。

  ◎情志养生

  立春养生应以养肝为主,养肝切忌“怒”。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郁滞不畅而成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因此,立春时应注意调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力戒暴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min,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以使肝气顺达,肝气正常生发。

   健康之路 立春养生!

  立春节气的由来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立春:闻到早春的气息

  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天气开始回暖,人们闻到早春的气息。

  立春节气各地的习俗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有3000年。

  【养生篇】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晚睡早起。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