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简单的按摩穴位
2024-03-12 15:11:06 责编:小OO
文档

预防调理肾气虚可按摩以下穴位:

1. 涌泉穴:位于脚底凹陷处,每日按摩100次可激发肾经精气、调理肾气虚。

2. 关元穴:位于肚脐向下四指宽处,按摩可补肾壮阳、补虚益损,预防调理肾气虚。

3.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的原穴,按摩五分钟即可起到调理肾虚的作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 常按10大日常保健要穴

导读: 人体有很多穴位,所有的穴位中作用最大的只有10个要穴。常按这10要穴可以、减轻身体疲劳、延年益寿。那这10个要穴在哪里呢?常按什么部位康呢?

常按10大要穴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可彻。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后溪并风池。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风池穴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经验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穿着内衣正坐,双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上,余四指并拢扶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2、双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虚火、定神志、强壮保健的要穴。

八、殷门穴

取穴: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连线上(臀横纹至膕横纹正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2、两手掌分别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九、阳陵泉穴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膝下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足少阳胆经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八会穴中的筋会穴。

方法:1、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2、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十、昆仑穴

取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住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2、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教你做好脚趾保健

认为,人体的各脚趾都与脏腑相通。肺、大肠属金,对应大趾;脾、胃属土,对应二趾;心、小肠属火,对应三趾;肝、胆属木,对应四趾;肾、膀胱属水,对应五趾。脚趾保健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脚趾位于人体的末端,远离心脏,足尖部的血液循环较差。足趾产生理的改变会通过经络反馈到相应的脏腑器官,产生多种症状。

的人经常活动脚趾,可使体内,阴阳平衡、。如果特别注意对二趾的保健,就能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

脚趾

1.用脚趾抓地,抓鞋底

一次抓五分钟左右,两只脚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一天2~3次。

2.按捏脚趾

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睡前进行最为方便。

对于长期坐办公室、缺乏的白领来说,尤其具有积极的作用。寒冷季节,气血运行不畅,则更有意义。另外,多走路也有同样的效果,因此为一个人在走路时有近一半的重量是由脚趾来承担,走路将促进脚趾的血液循环和经络运行,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3.在动脚趾的同时,还可以顺手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 *** 一次,效果会更明显。

因为,小腿上集中了不少消化系统的穴位,像管脾经、肝经的足三阴在小腿内侧,管胃经、胆经的足三阳在小腿外侧,能够健脾的足三里在膝盖下三寸的外侧。按按这些穴位,还可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需要注意:做时力度以按后觉得舒服即可,但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 *** 。儿童脾胃的穴位和不同,不要选择这种方法健脾养胃。

这样最好 法

子时(夜里11点~次日凌晨1点)养胆经

很多人晚上吃完饭以后,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这是因为阳气开始生发,所以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地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丑时(凌晨1点~3点)养肝经

这个时辰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肝就养不起来。不睡觉、应酬喝酒会加重肝脏疏泄毒素,影响养肝血。

寅时(凌晨3点~5点)养肺经

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来完成的。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动作要缓慢,也不主张早上。

卯时(早晨5点~7点)养大肠经

这是人体正常排便的时候,可把垃圾毒素排出来。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辰时(早晨7点~9点)养胃经

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

巳时(上午9点~11点)养脾经

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如果脾出了毛病,五脏六腑都会不舒服。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水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上午11点~下午1点)养心经

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宜养神、养气、养筋,应午睡小憩。

未时(下午1点~3点)养小肠经

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午餐应在下午1点吃完。

申时(下午3点~5点)养膀胱经

最宜多喝水,及时排尿。

酉时(下午5点到晚7点)养肾经

人的元气藏于肾,此时 *** 肾经穴位可。

戌时(晚7点到9点)养心包经

保持,晚餐不宜油腻过饱,。

亥时(晚上9点到11点)养三焦经

此时睡眠可使百脉修养生息。

温馨提示: 所谓病来如山倒,我们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好对身体的保护和调养,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健康。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养生的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养生的穴位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最后,专家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疗和缓解疾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还要调整全身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日常养生穴位

  1:太白穴,缓解脚痛

  位置: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走一段路后会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可有效缓解脚部疼痛。其实,这是因为您按摩刺激了脚掌前面的太白穴,因此会有减痛的效果。

  专家指出,刺激太白穴除了用手按摩外,可采用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的 方法 刺激太白穴,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更佳。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2:委中穴,缓解腰背痛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3:阳池穴,保护腕

  位置: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4:内关穴,改善心脏功能

  位置: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5:阴陵泉穴,帮助腿部消肿

  位置: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6:曲骨穴,消除前列腺炎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养生的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养生的穴位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最后,专家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疗和缓解疾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还要调整全身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日常养生穴位

  1:太白穴,缓解脚痛

  位置: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走一段路后会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可有效缓解脚部疼痛。其实,这是因为您按摩刺激了脚掌前面的太白穴,因此会有减痛的效果。

  专家指出,刺激太白穴除了用手按摩外,可采用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的 方法 刺激太白穴,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更佳。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2:委中穴,缓解腰背痛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3:阳池穴,保护腕

  位置: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4:内关穴,改善心脏功能

  位置: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5:阴陵泉穴,帮助腿部消肿

  位置: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6:曲骨穴,消除前列腺炎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养生的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养生的穴位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最后,专家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疗和缓解疾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还要调整全身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日常养生穴位

  1:太白穴,缓解脚痛

  位置: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走一段路后会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可有效缓解脚部疼痛。其实,这是因为您按摩刺激了脚掌前面的太白穴,因此会有减痛的效果。

  专家指出,刺激太白穴除了用手按摩外,可采用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的 方法 刺激太白穴,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更佳。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2:委中穴,缓解腰背痛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3:阳池穴,保护腕

  位置: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4:内关穴,改善心脏功能

  位置: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5:阴陵泉穴,帮助腿部消肿

  位置: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6:曲骨穴,消除前列腺炎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

这15个穴位,人人都爱,因为能够养生,建议收藏起来慢慢学

1.养胃理胃按外关穴-- 在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大约2寸的位置。对于一些胃部不好的患者在吃饭之前的半小时左右便可以对外关穴进行顺时针按摩,能有效的促进胃液中消化酶的分泌,从而更好的参与到胃部食物的消。

2.火口臭按内庭-- 胃上火引起的口臭可以按摩内庭穴,内庭穴在脚背的第儿个骨头间有凹陷的地方,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内庭穴,每次按摩两分钟,力道慢慢的加重,感觉到穴位有酸胀感的时候即可。

3.感冒伤风按风池-- 位于后颈部,与耳垂平行位置的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手法:张开双手,用两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风池穴处。功效:风池穴能够帮助祛风,所谓的感冒也叫“伤风”,按揉风池穴对于感冒大有裨益。

4.久咳不愈按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

5.肾虚腰痛按肾俞穴-- 肾虚腰痛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至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6.眼睛疲劳按承泣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散风清热,改善眼睛红痛,目赤肿痛,流泪,夜盲。此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7.膝盖疼痛按膝眼-- 定位:坐在凳子上,小腿和大腿呈90度(直角),膝盖内侧下面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就是内膝眼。功效:按摩膝眼穴可以舒筋活络、疏利关节可以缓解膝关节疼痛、腿痛、下肢麻木等。

8.月经不调按三阴交-- 三经汇聚在这个地方。一个穴位,和脾经、肝经、肾经都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管是肝脏、脾脏、肾脏,都是跟血液相关的。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较好地补血养血,强身健体,防治女性气血亏损,月经不调。

9.疏肝健脾按章门穴-- 对“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有很好作用。平时,我们可以多敲打章门穴,以此促进胆汁分泌,胆汁丰富了,人体消化能力就会增强。

10.牙痛克星--下关穴: 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的功效。当你用力按揉时,这里立刻会产生酸胀感,如果力量再大一些,你会感觉到半边脸都随之麻木了。按揉时力度要由轻逐渐加重,施压10分钟左右,牙痛症状就会减轻。

11.便秘就按手三里-- 在中医当中,便秘跟大肠经受阻有很大的关联,所以,保持大肠经通畅对于改善便秘的情况大有帮助,手三里是大肠经在手臂部一个非常容易拥塞的点,因为这个地方比较“繁忙”,就容易拥堵。

12.耳聋耳鸣按耳门穴-- 穴当耳前,犹如耳之门户。作为位于耳部的重要穴位,耳门穴可以缓解多种耳部病症,是耳部重要的保养穴位。按摩耳门穴这个穴位就可以疏通经脉,促进气血的循环,从而疏散风热之邪,泄去肝胆上的火气,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13.失眠睡不着就按百会穴-- 治疗失眠,单独灸百会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做一做。先将百会周围的头发分开,让头皮露出来,然后将艾条点燃,置于离头皮2厘米左右处温和灸,以头皮感觉到温热为度。如果感觉有点儿烫可以将艾条移远一点儿。

14.高血压常按太渊穴—— 拇指按揉太渊穴50次,以微胀为宜,经常按摩此穴具有补益肺气、通脉止痛的功效,降压效果显著。

15.痔疮就按摩长强穴—— 按揉长强穴时可稍微用力一些,以感到轻微痛感为宜,每次按揉50到100下,每天2次即可。在这里要说一下,长强穴主治痔疮,而且在治疗痔疮方面,按揉这个穴位要比其他任何一个穴位都有效。

这15个穴位,人人都爱,因为能够养生,建议收藏起来慢慢学

1.养胃理胃按外关穴-- 在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大约2寸的位置。对于一些胃部不好的患者在吃饭之前的半小时左右便可以对外关穴进行顺时针按摩,能有效的促进胃液中消化酶的分泌,从而更好的参与到胃部食物的消。

2.火口臭按内庭-- 胃上火引起的口臭可以按摩内庭穴,内庭穴在脚背的第儿个骨头间有凹陷的地方,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内庭穴,每次按摩两分钟,力道慢慢的加重,感觉到穴位有酸胀感的时候即可。

3.感冒伤风按风池-- 位于后颈部,与耳垂平行位置的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手法:张开双手,用两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风池穴处。功效:风池穴能够帮助祛风,所谓的感冒也叫“伤风”,按揉风池穴对于感冒大有裨益。

4.久咳不愈按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

5.肾虚腰痛按肾俞穴-- 肾虚腰痛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至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6.眼睛疲劳按承泣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散风清热,改善眼睛红痛,目赤肿痛,流泪,夜盲。此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7.膝盖疼痛按膝眼-- 定位:坐在凳子上,小腿和大腿呈90度(直角),膝盖内侧下面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就是内膝眼。功效:按摩膝眼穴可以舒筋活络、疏利关节可以缓解膝关节疼痛、腿痛、下肢麻木等。

8.月经不调按三阴交-- 三经汇聚在这个地方。一个穴位,和脾经、肝经、肾经都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管是肝脏、脾脏、肾脏,都是跟血液相关的。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较好地补血养血,强身健体,防治女性气血亏损,月经不调。

9.疏肝健脾按章门穴-- 对“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有很好作用。平时,我们可以多敲打章门穴,以此促进胆汁分泌,胆汁丰富了,人体消化能力就会增强。

10.牙痛克星--下关穴: 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的功效。当你用力按揉时,这里立刻会产生酸胀感,如果力量再大一些,你会感觉到半边脸都随之麻木了。按揉时力度要由轻逐渐加重,施压10分钟左右,牙痛症状就会减轻。

11.便秘就按手三里-- 在中医当中,便秘跟大肠经受阻有很大的关联,所以,保持大肠经通畅对于改善便秘的情况大有帮助,手三里是大肠经在手臂部一个非常容易拥塞的点,因为这个地方比较“繁忙”,就容易拥堵。

12.耳聋耳鸣按耳门穴-- 穴当耳前,犹如耳之门户。作为位于耳部的重要穴位,耳门穴可以缓解多种耳部病症,是耳部重要的保养穴位。按摩耳门穴这个穴位就可以疏通经脉,促进气血的循环,从而疏散风热之邪,泄去肝胆上的火气,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13.失眠睡不着就按百会穴-- 治疗失眠,单独灸百会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做一做。先将百会周围的头发分开,让头皮露出来,然后将艾条点燃,置于离头皮2厘米左右处温和灸,以头皮感觉到温热为度。如果感觉有点儿烫可以将艾条移远一点儿。

14.高血压常按太渊穴—— 拇指按揉太渊穴50次,以微胀为宜,经常按摩此穴具有补益肺气、通脉止痛的功效,降压效果显著。

15.痔疮就按摩长强穴—— 按揉长强穴时可稍微用力一些,以感到轻微痛感为宜,每次按揉50到100下,每天2次即可。在这里要说一下,长强穴主治痔疮,而且在治疗痔疮方面,按揉这个穴位要比其他任何一个穴位都有效。

常按这6个穴位,养身又益寿

从中医角度讲,经络是人体的支撑,经络一旦不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平时生活中要注重经络 养生 。常常揉按以下这些穴位,可调理经络,达到养身保健、延年益寿的效果。

合谷穴

如果把我们拇指和食指想象为两座高高耸立的大山,那两山之间相合处有一山谷,此即为“合谷”这个穴位的名字由来,此处为大肠经气血的会聚地,经常按揉可起到补充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此外,中医说“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有清热、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

穴位位置: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按摩手法: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侧,以旋转揉压方式按至酸胀,可早中晚各按压30次,多按效果更佳。

三阴交穴

本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也可调肝补肾,对消化不良、妇科疾病甚有疗效。

穴位位置:正坐屈膝成直角,除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并拢,横着放在足内侧踝骨最高的地方,小腿中线与手指的交叉点就是三阴交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10秒后再进行。或顺时针按揉此穴也可。注意,孕妇要避免按揉三阴交穴。

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每天坚持按揉刺激该穴,能改善神经衰弱、有助睡眠,且可增强人体的防病能力。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按摩手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擦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神经衰弱者可将按摩时间延长为20分钟。

关元穴

关元顾名思义是把元气关住,使其不外泄。关元是足三阴、任脉交汇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补元气、温肾、祛寒等作用。

穴位位置:肚脐下方约四指的距离。

按摩手法:搓热手掌,以关元穴为中心摩擦小腹100 200圈,直至小腹发热为止。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全身补益要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穴位位置: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100 200次,直至有酸胀感为止(如能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艾灸时将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使局部皮肤发红,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周1 2次,每次15 20分钟。

风池穴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凡因受风邪所致的疾病,皆为本穴主治范畴。经常按揉本穴能够起到祛风抗邪、壮阳益气的作用。

穴位位置:头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按摩手法:按揉风池穴前要先搓热手掌,然后用大拇指指腹边按边揉,约3 4分钟,直至感到酸胀痛为止。

作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住院医师 黄 颖

文章选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1年5月刊

常按这6个穴位,养身又益寿

从中医角度讲,经络是人体的支撑,经络一旦不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平时生活中要注重经络 养生 。常常揉按以下这些穴位,可调理经络,达到养身保健、延年益寿的效果。

合谷穴

如果把我们拇指和食指想象为两座高高耸立的大山,那两山之间相合处有一山谷,此即为“合谷”这个穴位的名字由来,此处为大肠经气血的会聚地,经常按揉可起到补充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此外,中医说“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合谷穴有清热、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

穴位位置: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按摩手法: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侧,以旋转揉压方式按至酸胀,可早中晚各按压30次,多按效果更佳。

三阴交穴

本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也可调肝补肾,对消化不良、妇科疾病甚有疗效。

穴位位置:正坐屈膝成直角,除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并拢,横着放在足内侧踝骨最高的地方,小腿中线与手指的交叉点就是三阴交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10秒后再进行。或顺时针按揉此穴也可。注意,孕妇要避免按揉三阴交穴。

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每天坚持按揉刺激该穴,能改善神经衰弱、有助睡眠,且可增强人体的防病能力。

穴位位置: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按摩手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擦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神经衰弱者可将按摩时间延长为20分钟。

关元穴

关元顾名思义是把元气关住,使其不外泄。关元是足三阴、任脉交汇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补元气、温肾、祛寒等作用。

穴位位置:肚脐下方约四指的距离。

按摩手法:搓热手掌,以关元穴为中心摩擦小腹100 200圈,直至小腹发热为止。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全身补益要穴,经常按揉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穴位位置: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100 200次,直至有酸胀感为止(如能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艾灸时将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使局部皮肤发红,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周1 2次,每次15 20分钟。

风池穴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也是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凡因受风邪所致的疾病,皆为本穴主治范畴。经常按揉本穴能够起到祛风抗邪、壮阳益气的作用。

穴位位置:头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按摩手法:按揉风池穴前要先搓热手掌,然后用大拇指指腹边按边揉,约3 4分钟,直至感到酸胀痛为止。

作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住院医师 黄 颖

文章选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1年5月刊

常见穴位按摩的养生方法

说起中医养生这个话题,很多人的想法都不一样的,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出现了各种的健康问题,想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健康,很多人都有肠胃不好的情况,其实中医虽然调理比较慢,但是它可以从内到外的综合治疗,下面就来介绍穴位养生的方法。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如果按中脘穴的话可以有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肠胃的功能,每次按摩两三分钟就可以有局部发热的感觉,同时还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这样的方法可以有调节肠胃通畅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缓解消化不良啊,或者是肠胃长期等问题。但是一定要注意手法的问题,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的按摩的方式是可以起到肝胆经络的舒畅的作用,同时可以有调畅心肌的作用。达到养胃、暖胃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

艾灸,也是中医采取的最多的一种养生的方式,中医中用艾条灸穴位非常的有效果。艾灸的方法要用十五分钟作用的时间,艾灸可以起到调节肠胃功能,补气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打嗝呕吐的情况出现。有效的缓解肠胃不适的症状。

这些穴位对于人体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保养脾胃的方法,经常按压这些穴位可以帮助养胃,而且还可以疏通经络,对身体是非常好的。所以中医养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也可能是因为你的几个动作的长时间的坚持就能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希望这些常识能够帮助到您。

常见穴位按摩的养生方法

说起中医养生这个话题,很多人的想法都不一样的,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出现了各种的健康问题,想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健康,很多人都有肠胃不好的情况,其实中医虽然调理比较慢,但是它可以从内到外的综合治疗,下面就来介绍穴位养生的方法。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如果按中脘穴的话可以有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肠胃的功能,每次按摩两三分钟就可以有局部发热的感觉,同时还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这样的方法可以有调节肠胃通畅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缓解消化不良啊,或者是肠胃长期等问题。但是一定要注意手法的问题,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的按摩的方式是可以起到肝胆经络的舒畅的作用,同时可以有调畅心肌的作用。达到养胃、暖胃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

艾灸,也是中医采取的最多的一种养生的方式,中医中用艾条灸穴位非常的有效果。艾灸的方法要用十五分钟作用的时间,艾灸可以起到调节肠胃功能,补气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打嗝呕吐的情况出现。有效的缓解肠胃不适的症状。

这些穴位对于人体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保养脾胃的方法,经常按压这些穴位可以帮助养胃,而且还可以疏通经络,对身体是非常好的。所以中医养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也可能是因为你的几个动作的长时间的坚持就能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希望这些常识能够帮助到您。

秋季养生防病,可以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


秋天天气开始转冷,这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下降和受到抑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刺激人体的穴位可以通过经络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的神奇功效。这里有一些适合当下季节的养生穴位,每天按摩一次,这样即使在冬天也不会生病!
常按三大穴位养生
1、按脚背防止失眠
太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脚趾与第二脚趾间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因为属于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引起的上火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肝火表现为头晕、烦躁、口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微用力就会觉得很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手法: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左右,然后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揉3分钟。
2、揉脚底治口臭
内庭穴位于脚底,第二趾根部,是足阳明胃经的兴穴。兴点可以说是发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喉咙痛、牙痛、腹胀、反酸呕吐等。,可以多按内庭穴。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揉100次。
3、经常揉老虎的嘴会长痘痘。
合谷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虎口。如果你牙疼耳鸣,眼睛红肿,流鼻血,喉咙痛,便秘,脸上又长了一个个痘痘,可以按合谷穴消火。手法:这种穴位按摩更方便,不需要固定次数。
按摩四个穴位防疾病
1.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中的作用。任何失去活力的都可以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证明,按压和摇动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
适应症: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
操作:按摩或震颤。颤抖法是将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关元穴上,施加一点压力,然后快速轻微地上下推动交叉的双手。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只要按压揉捏时局部有酸痛感即可。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关闭穴位是强身保健的关键。具有扶正培元、调节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的作用。
适应症:各种衰弱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手术、大病初愈、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好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面上部,小腿鼻点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操作:用拇指同侧按摩或用光滑的木棍按摩,或用艾条艾灸。因为小腿的皮肤比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一些。但是不要在努力的时候屏住呼吸,否则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手术不限时间地点,重要的是每天按摩,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3.内关穴
内关穴为心包经。协作穴位,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核心穴位。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相关的症状都可以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下部,曲泽穴与大凌穴连线上,大凌穴(腕横静脉)上方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适应症:大多数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尤其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效果最为突出。
操作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揉内关穴,可以随时做,不分时间地点,以酸胀为度。经常在揉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递到心脏,这是一种很好的刺激效果,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此外,还可以用三指捏住内关穴的表皮。
术后一个月,患者能感觉到窒息、心烦、心悸的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
4.神阙穴
也就是肚脐,又称肚脐,是人体动脉和静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长寿的一个主要穴位。神阙是任脉上的阴穴,命门是督脉上的阳穴,两穴前后相连,阴阳调和是人体生命能量的所在。
位置:位于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处。
作用:神阙穴是先天正气唯一的隐蔽部位。人可以通过运动启动人的胎儿能量,恢复天真的能量。勤按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沛,精力充沛,体力充沛,腰肌强健,面色红润,耳聪目明,体重轻,延年益寿。
主治:对腹痛、肠鸣、浮肿、痢疾、脱肛、中风等症有独特疗效。因此,它一直被医生视为治疗疾病的一个要点。
操作方法:
腹部按摩法: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将双手搓热,将双手放在小腹左下和右上(双手重叠可以增加按揉的力度,但一只手的力度太小),手掌以肚脐为中心转圈,顺时针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再逆着针的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先转哪个方向不重要。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揉腹和反针方向揉腹的圈数不要太讲究。只是大致相等。
指压: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将手指按在肚脐上,不要揉搓,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按力。按压时要冷静,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脐眼上,数一数自己的呼吸。一百次就够了,一天一次。当然也可以用手指按压小腹其他穴位(舒天、水刀、惠来、关元、气海等)。).
玩法:孕妇、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掌连续拍打脐窝100~200次。术中腕关节固定或轻微移动,以肘关节屈伸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部深吸气后进行,敲击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连续重复几次即可终止。健康人也可以适当增加敲击频率和力度。另外拍击时要注意肩膀下沉和手肘下垂,手腕放松,五指并拢。拍击时要平稳有节奏,拍击后要迅速抬起,拍击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功能:经常敲打脐窝,可起到安神、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益肾、通三焦、通经络的作用。
注意事项
按摩,即推拿,是治疗颈腰肌劳损、缓解疲劳紧张最常用的中医疗法。其中,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是什么?从西医的角度,如何理解穴位按摩?
"穴位”即肌肉、肌腱、骨骼连接的关键点。
按照中医的观点,中医称之为“腧穴”,该部位是按摩等疗法的主要操作部位,比身体其他部位更敏感,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
现代西医解剖学也有相关研究。西医认为,所谓的穴位是“筋、筋、骨”,通过按摩放松连接的关键点,整个肌肉就会放松。
错误的按摩技术会导致疼痛。
如果单纯按摩皮肤会造成伤害,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但如果“要点”,拨几下,整个人就会放松。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按摩后第二天会感觉浑身不舒服甚至酸痛,即按摩手法不正确、过度;适当按摩后,只会带来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
建议将按摩纳入规范化管理。
按摩行业鱼龙混杂,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试,没有掌握人体结构和专业的医学知识,中医按摩效果很差,甚至加重病情。
如果国家能把按摩纳入到持证上岗等规范化管理中,将更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按摩,避免按摩引发的医疗事故。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按摩和正骨。
以下是按摩的具体方法:
1.准备: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坐直,面向正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放在大腿上,膝盖呈90度角,双脚分开,肩宽分开,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二、按摩太阳穴:顺时针按摩太阳穴,每周一拍,约32拍。这种按摩具有祛风解表、清脑明目、缓解头痛的功效。
三、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左右手掌靠近百会穴旋转,每周一拍,共32拍。这种按摩可以降血压,镇静,清脑。
4.按压风池穴:用双手拇指的螺旋面按压两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每周一拍,约32拍。
5.艾灸清脑:手指自然分开,用大鱼际从前额到耳后分开按摩,从前到后呈弧形行走一次,一拍,做32拍左右。这种按摩具有舒筋通络、平肝熄风、降血压、清脑的作用。
6.揉曲池穴降血压:先用右手按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再换左手,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可以清热降压。
7.揉下宽胸:先用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再用左手按右手内关穴,顺时针按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的效果是舒适和宽阔的*。
8.抽血向下:用左右拇指分别按压左右小腿足三里穴,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此法功效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九.扩胸与空调:患者放松下垂双手,然后握空拳,屈肘举,抬肩向后扩胸,最后放松恢复。

秋季养生防病,可以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


秋天天气开始转冷,这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下降和受到抑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刺激人体的穴位可以通过经络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的神奇功效。这里有一些适合当下季节的养生穴位,每天按摩一次,这样即使在冬天也不会生病!
常按三大穴位养生
1、按脚背防止失眠
太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脚趾与第二脚趾间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因为属于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引起的上火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肝火表现为头晕、烦躁、口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微用力就会觉得很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手法: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左右,然后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揉3分钟。
2、揉脚底治口臭
内庭穴位于脚底,第二趾根部,是足阳明胃经的兴穴。兴点可以说是发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喉咙痛、牙痛、腹胀、反酸呕吐等。,可以多按内庭穴。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揉100次。
3、经常揉老虎的嘴会长痘痘。
合谷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虎口。如果你牙疼耳鸣,眼睛红肿,流鼻血,喉咙痛,便秘,脸上又长了一个个痘痘,可以按合谷穴消火。手法:这种穴位按摩更方便,不需要固定次数。
按摩四个穴位防疾病
1.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中的作用。任何失去活力的都可以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证明,按压和摇动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
适应症: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
操作:按摩或震颤。颤抖法是将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关元穴上,施加一点压力,然后快速轻微地上下推动交叉的双手。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只要按压揉捏时局部有酸痛感即可。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关闭穴位是强身保健的关键。具有扶正培元、调节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的作用。
适应症:各种衰弱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手术、大病初愈、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好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面上部,小腿鼻点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操作:用拇指同侧按摩或用光滑的木棍按摩,或用艾条艾灸。因为小腿的皮肤比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一些。但是不要在努力的时候屏住呼吸,否则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手术不限时间地点,重要的是每天按摩,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3.内关穴
内关穴为心包经。协作穴位,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核心穴位。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相关的症状都可以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下部,曲泽穴与大凌穴连线上,大凌穴(腕横静脉)上方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适应症:大多数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尤其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效果最为突出。
操作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揉内关穴,可以随时做,不分时间地点,以酸胀为度。经常在揉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递到心脏,这是一种很好的刺激效果,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此外,还可以用三指捏住内关穴的表皮。
术后一个月,患者能感觉到窒息、心烦、心悸的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
4.神阙穴
也就是肚脐,又称肚脐,是人体动脉和静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长寿的一个主要穴位。神阙是任脉上的阴穴,命门是督脉上的阳穴,两穴前后相连,阴阳调和是人体生命能量的所在。
位置:位于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处。
作用:神阙穴是先天正气唯一的隐蔽部位。人可以通过运动启动人的胎儿能量,恢复天真的能量。勤按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沛,精力充沛,体力充沛,腰肌强健,面色红润,耳聪目明,体重轻,延年益寿。
主治:对腹痛、肠鸣、浮肿、痢疾、脱肛、中风等症有独特疗效。因此,它一直被医生视为治疗疾病的一个要点。
操作方法:
腹部按摩法: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将双手搓热,将双手放在小腹左下和右上(双手重叠可以增加按揉的力度,但一只手的力度太小),手掌以肚脐为中心转圈,顺时针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再逆着针的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先转哪个方向不重要。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揉腹和反针方向揉腹的圈数不要太讲究。只是大致相等。
指压: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将手指按在肚脐上,不要揉搓,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按力。按压时要冷静,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脐眼上,数一数自己的呼吸。一百次就够了,一天一次。当然也可以用手指按压小腹其他穴位(舒天、水刀、惠来、关元、气海等)。).
玩法:孕妇、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掌连续拍打脐窝100~200次。术中腕关节固定或轻微移动,以肘关节屈伸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部深吸气后进行,敲击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连续重复几次即可终止。健康人也可以适当增加敲击频率和力度。另外拍击时要注意肩膀下沉和手肘下垂,手腕放松,五指并拢。拍击时要平稳有节奏,拍击后要迅速抬起,拍击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功能:经常敲打脐窝,可起到安神、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益肾、通三焦、通经络的作用。
注意事项
按摩,即推拿,是治疗颈腰肌劳损、缓解疲劳紧张最常用的中医疗法。其中,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是什么?从西医的角度,如何理解穴位按摩?
"穴位”即肌肉、肌腱、骨骼连接的关键点。
按照中医的观点,中医称之为“腧穴”,该部位是按摩等疗法的主要操作部位,比身体其他部位更敏感,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
现代西医解剖学也有相关研究。西医认为,所谓的穴位是“筋、筋、骨”,通过按摩放松连接的关键点,整个肌肉就会放松。
错误的按摩技术会导致疼痛。
如果单纯按摩皮肤会造成伤害,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但如果“要点”,拨几下,整个人就会放松。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按摩后第二天会感觉浑身不舒服甚至酸痛,即按摩手法不正确、过度;适当按摩后,只会带来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
建议将按摩纳入规范化管理。
按摩行业鱼龙混杂,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试,没有掌握人体结构和专业的医学知识,中医按摩效果很差,甚至加重病情。
如果国家能把按摩纳入到持证上岗等规范化管理中,将更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按摩,避免按摩引发的医疗事故。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按摩和正骨。
以下是按摩的具体方法:
1.准备: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坐直,面向正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放在大腿上,膝盖呈90度角,双脚分开,肩宽分开,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二、按摩太阳穴:顺时针按摩太阳穴,每周一拍,约32拍。这种按摩具有祛风解表、清脑明目、缓解头痛的功效。
三、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左右手掌靠近百会穴旋转,每周一拍,共32拍。这种按摩可以降血压,镇静,清脑。
4.按压风池穴:用双手拇指的螺旋面按压两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每周一拍,约32拍。
5.艾灸清脑:手指自然分开,用大鱼际从前额到耳后分开按摩,从前到后呈弧形行走一次,一拍,做32拍左右。这种按摩具有舒筋通络、平肝熄风、降血压、清脑的作用。
6.揉曲池穴降血压:先用右手按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再换左手,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可以清热降压。
7.揉下宽胸:先用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再用左手按右手内关穴,顺时针按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的效果是舒适和宽阔的*。
8.抽血向下:用左右拇指分别按压左右小腿足三里穴,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此法功效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九.扩胸与空调:患者放松下垂双手,然后握空拳,屈肘举,抬肩向后扩胸,最后放松恢复。

秋季养生防病,可以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


秋天天气开始转冷,这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下降和受到抑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刺激人体的穴位可以通过经络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的神奇功效。这里有一些适合当下季节的养生穴位,每天按摩一次,这样即使在冬天也不会生病!
常按三大穴位养生
1、按脚背防止失眠
太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脚趾与第二脚趾间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因为属于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引起的上火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肝火表现为头晕、烦躁、口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微用力就会觉得很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手法: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左右,然后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揉3分钟。
2、揉脚底治口臭
内庭穴位于脚底,第二趾根部,是足阳明胃经的兴穴。兴点可以说是发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喉咙痛、牙痛、腹胀、反酸呕吐等。,可以多按内庭穴。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揉100次。
3、经常揉老虎的嘴会长痘痘。
合谷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虎口。如果你牙疼耳鸣,眼睛红肿,流鼻血,喉咙痛,便秘,脸上又长了一个个痘痘,可以按合谷穴消火。手法:这种穴位按摩更方便,不需要固定次数。
按摩四个穴位防疾病
1.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中的作用。任何失去活力的都可以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证明,按压和摇动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
适应症: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
操作:按摩或震颤。颤抖法是将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关元穴上,施加一点压力,然后快速轻微地上下推动交叉的双手。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只要按压揉捏时局部有酸痛感即可。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关闭穴位是强身保健的关键。具有扶正培元、调节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的作用。
适应症:各种衰弱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手术、大病初愈、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好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面上部,小腿鼻点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操作:用拇指同侧按摩或用光滑的木棍按摩,或用艾条艾灸。因为小腿的皮肤比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一些。但是不要在努力的时候屏住呼吸,否则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手术不限时间地点,重要的是每天按摩,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3.内关穴
内关穴为心包经。协作穴位,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核心穴位。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相关的症状都可以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下部,曲泽穴与大凌穴连线上,大凌穴(腕横静脉)上方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适应症:大多数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尤其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效果最为突出。
操作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揉内关穴,可以随时做,不分时间地点,以酸胀为度。经常在揉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递到心脏,这是一种很好的刺激效果,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此外,还可以用三指捏住内关穴的表皮。
术后一个月,患者能感觉到窒息、心烦、心悸的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
4.神阙穴
也就是肚脐,又称肚脐,是人体动脉和静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长寿的一个主要穴位。神阙是任脉上的阴穴,命门是督脉上的阳穴,两穴前后相连,阴阳调和是人体生命能量的所在。
位置:位于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处。
作用:神阙穴是先天正气唯一的隐蔽部位。人可以通过运动启动人的胎儿能量,恢复天真的能量。勤按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沛,精力充沛,体力充沛,腰肌强健,面色红润,耳聪目明,体重轻,延年益寿。
主治:对腹痛、肠鸣、浮肿、痢疾、脱肛、中风等症有独特疗效。因此,它一直被医生视为治疗疾病的一个要点。
操作方法:
腹部按摩法: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将双手搓热,将双手放在小腹左下和右上(双手重叠可以增加按揉的力度,但一只手的力度太小),手掌以肚脐为中心转圈,顺时针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再逆着针的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先转哪个方向不重要。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揉腹和反针方向揉腹的圈数不要太讲究。只是大致相等。
指压: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将手指按在肚脐上,不要揉搓,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按力。按压时要冷静,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脐眼上,数一数自己的呼吸。一百次就够了,一天一次。当然也可以用手指按压小腹其他穴位(舒天、水刀、惠来、关元、气海等)。).
玩法:孕妇、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掌连续拍打脐窝100~200次。术中腕关节固定或轻微移动,以肘关节屈伸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部深吸气后进行,敲击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连续重复几次即可终止。健康人也可以适当增加敲击频率和力度。另外拍击时要注意肩膀下沉和手肘下垂,手腕放松,五指并拢。拍击时要平稳有节奏,拍击后要迅速抬起,拍击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功能:经常敲打脐窝,可起到安神、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益肾、通三焦、通经络的作用。
注意事项
按摩,即推拿,是治疗颈腰肌劳损、缓解疲劳紧张最常用的中医疗法。其中,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是什么?从西医的角度,如何理解穴位按摩?
"穴位”即肌肉、肌腱、骨骼连接的关键点。
按照中医的观点,中医称之为“腧穴”,该部位是按摩等疗法的主要操作部位,比身体其他部位更敏感,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
现代西医解剖学也有相关研究。西医认为,所谓的穴位是“筋、筋、骨”,通过按摩放松连接的关键点,整个肌肉就会放松。
错误的按摩技术会导致疼痛。
如果单纯按摩皮肤会造成伤害,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但如果“要点”,拨几下,整个人就会放松。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按摩后第二天会感觉浑身不舒服甚至酸痛,即按摩手法不正确、过度;适当按摩后,只会带来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
建议将按摩纳入规范化管理。
按摩行业鱼龙混杂,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试,没有掌握人体结构和专业的医学知识,中医按摩效果很差,甚至加重病情。
如果国家能把按摩纳入到持证上岗等规范化管理中,将更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按摩,避免按摩引发的医疗事故。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按摩和正骨。
以下是按摩的具体方法:
1.准备: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坐直,面向正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放在大腿上,膝盖呈90度角,双脚分开,肩宽分开,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二、按摩太阳穴:顺时针按摩太阳穴,每周一拍,约32拍。这种按摩具有祛风解表、清脑明目、缓解头痛的功效。
三、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左右手掌靠近百会穴旋转,每周一拍,共32拍。这种按摩可以降血压,镇静,清脑。
4.按压风池穴:用双手拇指的螺旋面按压两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每周一拍,约32拍。
5.艾灸清脑:手指自然分开,用大鱼际从前额到耳后分开按摩,从前到后呈弧形行走一次,一拍,做32拍左右。这种按摩具有舒筋通络、平肝熄风、降血压、清脑的作用。
6.揉曲池穴降血压:先用右手按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再换左手,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可以清热降压。
7.揉下宽胸:先用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再用左手按右手内关穴,顺时针按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的效果是舒适和宽阔的*。
8.抽血向下:用左右拇指分别按压左右小腿足三里穴,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此法功效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九.扩胸与空调:患者放松下垂双手,然后握空拳,屈肘举,抬肩向后扩胸,最后放松恢复。

人体的十大养生穴位介绍(2)

您好,腰眼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齐眉穴,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中府穴,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人体的十大养生穴位介绍(2)

您好,腰眼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齐眉穴,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中府穴,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健康」按摩4大穴位保健养生

颈椎病、腰痛、头晕、头痛……白领们每天伏案工作,各种疾病不离身,中医特地为办公一族介绍一些按摩穴位保健 养生 的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专家也指出,这些穴位以及按摩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老年人以及其他人群,有时间都可以多多自我按摩和保健。

0

1

揉捏风池穴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揉穴的同时轻轻旋转头颈部,再做些耸肩动作。每天晚上睡前按摩后可以做局部热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解除疲劳的作用。另外,在办公室每隔1~2小时可扭动颈部。

0

2

滚揉后溪穴

久坐不运动,腰痛不稀奇。此时可按摩后溪穴。

后溪穴是手握拳时,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处。

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有着非常好的养护作用。

0

3

按摩太阳穴

脑力工作压力大,头晕、头疼是常有的事,此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双眼的眼角与其平行发际连线1/2处。

午饭后揉一揉太阳穴,三五分钟即可,往往有不错的提神醒脑的作用。

0

4

刺激明眼穴

眼睛干涩时,可以动动手指上的明眼穴。

左右手的大拇指中间的骨节上。

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别对这个穴位进行刺激,以稍微感觉到疼痛即可。可以在工作的休息时间,或是等车的空档期自行按摩。

「健康」按摩4大穴位保健养生

颈椎病、腰痛、头晕、头痛……白领们每天伏案工作,各种疾病不离身,中医特地为办公一族介绍一些按摩穴位保健 养生 的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专家也指出,这些穴位以及按摩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老年人以及其他人群,有时间都可以多多自我按摩和保健。

0

1

揉捏风池穴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揉穴的同时轻轻旋转头颈部,再做些耸肩动作。每天晚上睡前按摩后可以做局部热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解除疲劳的作用。另外,在办公室每隔1~2小时可扭动颈部。

0

2

滚揉后溪穴

久坐不运动,腰痛不稀奇。此时可按摩后溪穴。

后溪穴是手握拳时,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处。

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有着非常好的养护作用。

0

3

按摩太阳穴

脑力工作压力大,头晕、头疼是常有的事,此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双眼的眼角与其平行发际连线1/2处。

午饭后揉一揉太阳穴,三五分钟即可,往往有不错的提神醒脑的作用。

0

4

刺激明眼穴

眼睛干涩时,可以动动手指上的明眼穴。

左右手的大拇指中间的骨节上。

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别对这个穴位进行刺激,以稍微感觉到疼痛即可。可以在工作的休息时间,或是等车的空档期自行按摩。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