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如何讲解中医养生学知识
2024-03-12 19:38:35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方法:

1. 调整饮食结构:中医养生特别注重饮食,建议多吃粗粮,不吃寒冷或辛辣食品,有助于健康。

2. 针灸:针灸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式,能疏通经络、调整内分泌紊乱、改善肌肉和关节疼痛,需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操作。

3. 拔罐:拔罐有散风除寒、化瘀通络、行气止痛、缓解疲劳的功效,用于治疗肩颈、腰腿痛和软组织损伤。拔罐可排除体内湿气。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健康养生之道,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 养生 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详细到每样食物的性味归经,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精辟到“调和气血”“平衡营养”,又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结合当下对 健康 的认识,以及对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们将中医 养生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饮食 养生

食疗 养生 、药膳 养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为天,饮食提供给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生命得以延续,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身体 健康 ,而不当的饮食则能危害机体的 健康 。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 健康 饮食的原则是:饮食规律、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机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和三餐无规律。

除此之外,中医饮食 养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疗和药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都来自于大自然,一样具有四气五味,一样可以调养不同的脏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秋季气候干燥时,多吃点生梨,可以起到养阴生津放秋燥的作用。当肺热咳嗽、烦渴时,可用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炖雪梨就是一个经典的清热润肺止咳的食疗方。而药膳更可以 养生 防病,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比如黄芪炖鸡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再比如痛经的女性,属于气滞血淤者,在月经来临前的两三天服用川芎煮鸡蛋,可以改善痛经。

总之,饮食 养生 的内容很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或体质,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疗或者药膳调理,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养生

我们的祖辈一直以来都过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日常学习、工作中熬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有些人纵情 娱乐 ,挥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 催发了多种疾病,如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轻化。

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生活方式对身体 健康 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如起居有规律,不睡懒觉不熬夜, 娱乐 有度,劳逸结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洁卫生,经常晒太阳,定时给房间通风换气;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赶 时尚 ,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夏天应适当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调环境下贪凉而得“冬病”。

3、情志 养生

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记载,“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则伤脏,伤脏则病起于阴也”。这些理论强调了人的情绪心态、精神活动与身体 健康 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七情,即人的各种情志活动,可影响脏腑的功能、气血

的运行,从而引起全身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也同样重视心理因素对 健康 的影响,并将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 社会 ”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会刺激肾上腺,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机体的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成为偏头痛、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诱发因素。

现代 社会 竞争激烈,学习、工作的压力很大,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要学会情志 养生 。即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的产生;心情不好时,要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把心中的烦恼讲出来,千万不可闷在心中,郁积成病,也可以选择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散心方式。总之,要让自己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

4、运动 养生

随着 科技 的快速发展,体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少,脑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久坐不动”,这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气血流通,适当的健身锻炼,可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类运动等,都是适合大众的健身方式。

但是,运动也不能极端化,有些人过度痴迷于运动健身也是不妥当的。过度锻炼可能会导致骨关节、软组织的损伤,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还有可能使心脏难以负荷而发生危险事件。故建议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中医认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不及”,二是“太过”,所以不锻炼不行,锻炼过度也不行。

4、四季 养生

中医 养生 讲究天人合一,顺时而养,即提倡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来安排日常起居活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 养生 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万物复苏, 养生 应注重养阳。应夜卧早起,多晒晒太阳,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多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调畅气血。

夏天,万物生长繁盛,人体阳气最易发泄,此时更要注意养阳。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避开午时的炎热,运动要适度,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秋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精气,保津养阴,故预防秋燥是最为重要的。古代 养生 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觉,早起床,早起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同时,衣着要根椐气温变化随时调整。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切忌悲秋伤怀。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积蓄能量,抵御寒冷。 养生

要以护阴潜阳为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进补。应早睡晚起,早锻炼不

宜太早,室外锻炼应在太阳出来后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还要早早出去锻炼,显然是不恰当的。

5、体质 养生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医 养生 也是如此。如果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共性,那么体质 养生 讲究的就是个性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这个“辨证”是针对疾病而言的。那么,对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没有差异了呢?肯定也是有差异的。无论是 健康 人群、亚 健康 人群,还是某种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体质,因此在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运动锻炼、情绪心理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或选择,这就是身体的个体差异。

比如一个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则表现为头痛、咽喉痛、发热,还有些人感觉四肢酸痛、头重脚轻、浑身无力等。这些差异与遗传基因、饮食习惯、地理环境、气候因素、 社会 环境、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多种先天、后天的因素有关,这就是体质的差异。

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即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就跟中医诊断时的辨证分型一样,不同体质的人群, 养生 方法也不同。

中医健康养生之道,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 养生 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详细到每样食物的性味归经,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精辟到“调和气血”“平衡营养”,又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结合当下对 健康 的认识,以及对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们将中医 养生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饮食 养生

食疗 养生 、药膳 养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为天,饮食提供给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生命得以延续,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身体 健康 ,而不当的饮食则能危害机体的 健康 。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 健康 饮食的原则是:饮食规律、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机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和三餐无规律。

除此之外,中医饮食 养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疗和药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都来自于大自然,一样具有四气五味,一样可以调养不同的脏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秋季气候干燥时,多吃点生梨,可以起到养阴生津放秋燥的作用。当肺热咳嗽、烦渴时,可用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炖雪梨就是一个经典的清热润肺止咳的食疗方。而药膳更可以 养生 防病,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比如黄芪炖鸡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再比如痛经的女性,属于气滞血淤者,在月经来临前的两三天服用川芎煮鸡蛋,可以改善痛经。

总之,饮食 养生 的内容很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或体质,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疗或者药膳调理,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养生

我们的祖辈一直以来都过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日常学习、工作中熬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有些人纵情 娱乐 ,挥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 催发了多种疾病,如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轻化。

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生活方式对身体 健康 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如起居有规律,不睡懒觉不熬夜, 娱乐 有度,劳逸结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洁卫生,经常晒太阳,定时给房间通风换气;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赶 时尚 ,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夏天应适当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调环境下贪凉而得“冬病”。

3、情志 养生

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记载,“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则伤脏,伤脏则病起于阴也”。这些理论强调了人的情绪心态、精神活动与身体 健康 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七情,即人的各种情志活动,可影响脏腑的功能、气血

的运行,从而引起全身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也同样重视心理因素对 健康 的影响,并将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 社会 ”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会刺激肾上腺,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机体的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成为偏头痛、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诱发因素。

现代 社会 竞争激烈,学习、工作的压力很大,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要学会情志 养生 。即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的产生;心情不好时,要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把心中的烦恼讲出来,千万不可闷在心中,郁积成病,也可以选择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散心方式。总之,要让自己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

4、运动 养生

随着 科技 的快速发展,体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少,脑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久坐不动”,这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气血流通,适当的健身锻炼,可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类运动等,都是适合大众的健身方式。

但是,运动也不能极端化,有些人过度痴迷于运动健身也是不妥当的。过度锻炼可能会导致骨关节、软组织的损伤,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还有可能使心脏难以负荷而发生危险事件。故建议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中医认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不及”,二是“太过”,所以不锻炼不行,锻炼过度也不行。

4、四季 养生

中医 养生 讲究天人合一,顺时而养,即提倡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来安排日常起居活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 养生 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万物复苏, 养生 应注重养阳。应夜卧早起,多晒晒太阳,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多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调畅气血。

夏天,万物生长繁盛,人体阳气最易发泄,此时更要注意养阳。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避开午时的炎热,运动要适度,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秋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精气,保津养阴,故预防秋燥是最为重要的。古代 养生 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觉,早起床,早起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同时,衣着要根椐气温变化随时调整。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切忌悲秋伤怀。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积蓄能量,抵御寒冷。 养生

要以护阴潜阳为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进补。应早睡晚起,早锻炼不

宜太早,室外锻炼应在太阳出来后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还要早早出去锻炼,显然是不恰当的。

5、体质 养生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医 养生 也是如此。如果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共性,那么体质 养生 讲究的就是个性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这个“辨证”是针对疾病而言的。那么,对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没有差异了呢?肯定也是有差异的。无论是 健康 人群、亚 健康 人群,还是某种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体质,因此在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运动锻炼、情绪心理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或选择,这就是身体的个体差异。

比如一个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则表现为头痛、咽喉痛、发热,还有些人感觉四肢酸痛、头重脚轻、浑身无力等。这些差异与遗传基因、饮食习惯、地理环境、气候因素、 社会 环境、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多种先天、后天的因素有关,这就是体质的差异。

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即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就跟中医诊断时的辨证分型一样,不同体质的人群, 养生 方法也不同。

什么是养生学

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养生学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养生学的基本内容

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源远流长,亘绵数千年。我国医学(中医)对养生保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有众多的医家、佛家、道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

概括起来,有下述八个要诀:

一、说情志.

二、戒私欲.

三、远房室.

四、适四时.

五、节饮食.

六、常运动.

七、顺性情.

八、服药饵.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古人的一句至理名言喝则学思想——天人合一。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入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要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生命。

《内经》地人系统中的人与天相通的总原则是:同气相求,同类相应。顺则利己,逆则为害。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实质上,“人身小宇宙’’在《内经》中绝非泛泛而谈,《内经》认为人体与宇宙之间存在着某种数理上的一致性。如《内经》论述人体呼吸完全与太阳的运行联系一起,将呼吸与天地相通、气脉与寒暑昼夜相呼应的规律。与太阳的周日运行规律联系起来。强调了天人一致的内在本质。正因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气血运行都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就像鱼在水中,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养生重在养心

1、正——正心、正行、正气浩然;

真正身心健康的人一定是一身正气的。而正气何来呢?首先要放正自己的心态,无论身处何境,都能做到随遇而安,心气平和,不怨不悔,不惊不怖。不要因处境的不同,待遇的不同而心生高下,比较来比较去,越比较越心不平,觉得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对你不公平,很委屈。这就是没有放正自己的心态,任其发展,甚至会致使心态扭曲,产生严重的异常心理。很多不幸的发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要警惕。

心正则行端,行为端庄,自然浩气充盈,浩气充盈,自然慧根生长,形成了良性循环,那么你的气息就会畅通无碍,诸病难侵了。

2、清——清心、清明、清心寡欲;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想做到“清心寡欲”是不容易的事情。好像在这个功利主义的时代,每个人都要遵循“金钱至上”这个法则才能过的滋润一些。其实,这个不是一概而论的,很多人拥有了很多财富但是照样每天在“八苦”之中沉浮、挣扎,透过他珠光宝气的矫饰,你会看到他的苍白、迷茫和痛苦。幸福是买不来的。

窃以为,万事随缘多好,来就来了,顺其自然,去就去了,无须挂怀。本来名利就是浮云,又怎能留得住呢?倒不如两袖清风、潇洒自在的好,尽量少受些名利的羁绊,尽量让自己的身心清净些,尽量给自己营造一个安详、清静、寡欲、自在的生活环境,我想,这恐怕是很多名利场中人梦寐以求的。

做到这个很容易,两个字“放下”就是了,诸位可以了解一下布袋和尚,看他是如何“放下”的。我们的负累本来已经很重,尽量的给自己身体、给自己的心灵减负不好吗?如果你愿意,谁都能做到。

3、明——明心、明理、明辨是非;

人起码要做到“明理”的,俗话叫做:明事理,或曰:通情达理。要做到这个,首先就要做到“明心”,因为明心才能见性,才能甚深定性里观照出“是非曲直”来,才不至于被各种幻象所误导,才会尽量的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误解和矛盾,也能尽可能的为他人廓清迷雾、认清*,并找出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最起码,心气清明,会使你面对世事无常时,冷静分析、理智对待、正确处理。由于明心则不昧,不昧则事理圆融,圆融则诸事顺畅。同时,由于因此而定性很好,便不易被各种突如其来的变故所击倒,能够沉着应对,就不会因此而损伤自己的情志,情志伤,则百病侵。

4、舒——舒心、舒气、舒筋通络;

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环境多么糟糕,都要设法让自己处于一种舒畅的心态。舒心的状态下,气息自然舒顺,有了以上几方面的修养,自然就会常常保持一种舒心的状态,这个状态非同小可,如果能时时保持,没有阻碍,那就等于进入了一种很高层次的功态,什么病也会离你远去的。同时,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姿态,尽可能的舒服些、舒展些,努力疏通自己的筋络,保持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避免肩周炎、颈椎病等疾病的发生。要做到这些,就要注重身体的锻炼,尤其是办公人员,更要注意这个。就算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也要坚持每工作1到2个小时,就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姿势,做哪怕是十分钟的不太剧烈的、适合自己的运动。其他一些总是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的工作人员同样要努力做到这些,对你的身体、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很有益。很多知名大企业的管理者就十分注重这个问题,在一些办公环境里,设置一些适宜的健身器材,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有效减少了员工病假率,一举几得,真是明智之举。

5、安——安心、安逸、随遇而安;

心不安定的表现如:心神不定、彷徨、惊慌失措、心惊肉跳等等,你看,这些词语都是对身心有害的。所以,我们要保持一种安心的状态,安心,不仅是定力的一种表现,更是对世情洞悉的结果。由于看透了事物的本质,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做到随遇而安,安然处之。一方面积极应对,另一方面让心境处于一种安之若素的状态。这是大家风范、大家气派,会给人一种信任感。这是需要深厚的综合素养为前提的,也是“善于养心”的重要表现之一。

这样的人,无论面对任何情况,都能使自己处于一种超然的、淡定的和有利的处境。

安心是养心的关键,很多国学大师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安心,做到了“心安理得”,自然“理直气壮”,自然身心康健。

6、静——静心、松静、平心静气;

到处都是浮躁的,人们在浮躁里迷失了自己,挥霍着自己,六神无主。于是现代很多人都想在休假的时候,逃离城市的喧嚣,远涉千山万水,甚至穷乡避壤,就为了寻求一份宁静。这世界,真的想找到一份安静的地方还真不易,所以,存一份松静的心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平心静气的看看书、听听音乐或和好友聊聊天,便成了一种奢望。“做人当有静气”,这个静不只是对环境的要求,更是对自身素养的*。“清静无为”说着容易,又有几人能做到?在浊浪滔天的浮躁里安守一份沉静,颇有“我自闲庭信步”的范儿。这样的心境自会营造一种静谧的环境,身心在这样的状态下是无比的愉悦的,不只是精神上的享受,对身心也是一种难得的陶冶。

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懂得享受“寂寞”。如有个机缘,可以与清风为伍、与明月作伴,赏雅士抚琴、听鸟儿问答,这该是何等的萧逸,何等的惬意啊。

常处于这样的意趣里,身心自然清爽无比,病从何来?

静,是养心的客观要求,也是养心的功用之一。

以上六者,即相辅相成,又互为因果;即承前启后,又互为促进。乃养心的“六字真经”,如能做到,定能收到“有病祛病、无病健身”之功效。

如能再辅以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勤加练习,以做到“养练结合、动静结合”,那就事半功倍了。

什么是养生学

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养生学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养生学的基本内容

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源远流长,亘绵数千年。我国医学(中医)对养生保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有众多的医家、佛家、道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

概括起来,有下述八个要诀:

一、说情志.

二、戒私欲.

三、远房室.

四、适四时.

五、节饮食.

六、常运动.

七、顺性情.

八、服药饵.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古人的一句至理名言喝则学思想——天人合一。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入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要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生命。

《内经》地人系统中的人与天相通的总原则是:同气相求,同类相应。顺则利己,逆则为害。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实质上,“人身小宇宙’’在《内经》中绝非泛泛而谈,《内经》认为人体与宇宙之间存在着某种数理上的一致性。如《内经》论述人体呼吸完全与太阳的运行联系一起,将呼吸与天地相通、气脉与寒暑昼夜相呼应的规律。与太阳的周日运行规律联系起来。强调了天人一致的内在本质。正因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气血运行都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就像鱼在水中,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养生重在养心

1、正——正心、正行、正气浩然;

真正身心健康的人一定是一身正气的。而正气何来呢?首先要放正自己的心态,无论身处何境,都能做到随遇而安,心气平和,不怨不悔,不惊不怖。不要因处境的不同,待遇的不同而心生高下,比较来比较去,越比较越心不平,觉得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对你不公平,很委屈。这就是没有放正自己的心态,任其发展,甚至会致使心态扭曲,产生严重的异常心理。很多不幸的发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要警惕。

心正则行端,行为端庄,自然浩气充盈,浩气充盈,自然慧根生长,形成了良性循环,那么你的气息就会畅通无碍,诸病难侵了。

2、清——清心、清明、清心寡欲;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想做到“清心寡欲”是不容易的事情。好像在这个功利主义的时代,每个人都要遵循“金钱至上”这个法则才能过的滋润一些。其实,这个不是一概而论的,很多人拥有了很多财富但是照样每天在“八苦”之中沉浮、挣扎,透过他珠光宝气的矫饰,你会看到他的苍白、迷茫和痛苦。幸福是买不来的。

窃以为,万事随缘多好,来就来了,顺其自然,去就去了,无须挂怀。本来名利就是浮云,又怎能留得住呢?倒不如两袖清风、潇洒自在的好,尽量少受些名利的羁绊,尽量让自己的身心清净些,尽量给自己营造一个安详、清静、寡欲、自在的生活环境,我想,这恐怕是很多名利场中人梦寐以求的。

做到这个很容易,两个字“放下”就是了,诸位可以了解一下布袋和尚,看他是如何“放下”的。我们的负累本来已经很重,尽量的给自己身体、给自己的心灵减负不好吗?如果你愿意,谁都能做到。

3、明——明心、明理、明辨是非;

人起码要做到“明理”的,俗话叫做:明事理,或曰:通情达理。要做到这个,首先就要做到“明心”,因为明心才能见性,才能甚深定性里观照出“是非曲直”来,才不至于被各种幻象所误导,才会尽量的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误解和矛盾,也能尽可能的为他人廓清迷雾、认清*,并找出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最起码,心气清明,会使你面对世事无常时,冷静分析、理智对待、正确处理。由于明心则不昧,不昧则事理圆融,圆融则诸事顺畅。同时,由于因此而定性很好,便不易被各种突如其来的变故所击倒,能够沉着应对,就不会因此而损伤自己的情志,情志伤,则百病侵。

4、舒——舒心、舒气、舒筋通络;

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环境多么糟糕,都要设法让自己处于一种舒畅的心态。舒心的状态下,气息自然舒顺,有了以上几方面的修养,自然就会常常保持一种舒心的状态,这个状态非同小可,如果能时时保持,没有阻碍,那就等于进入了一种很高层次的功态,什么病也会离你远去的。同时,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姿态,尽可能的舒服些、舒展些,努力疏通自己的筋络,保持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避免肩周炎、颈椎病等疾病的发生。要做到这些,就要注重身体的锻炼,尤其是办公人员,更要注意这个。就算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也要坚持每工作1到2个小时,就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姿势,做哪怕是十分钟的不太剧烈的、适合自己的运动。其他一些总是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的工作人员同样要努力做到这些,对你的身体、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很有益。很多知名大企业的管理者就十分注重这个问题,在一些办公环境里,设置一些适宜的健身器材,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有效减少了员工病假率,一举几得,真是明智之举。

5、安——安心、安逸、随遇而安;

心不安定的表现如:心神不定、彷徨、惊慌失措、心惊肉跳等等,你看,这些词语都是对身心有害的。所以,我们要保持一种安心的状态,安心,不仅是定力的一种表现,更是对世情洞悉的结果。由于看透了事物的本质,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做到随遇而安,安然处之。一方面积极应对,另一方面让心境处于一种安之若素的状态。这是大家风范、大家气派,会给人一种信任感。这是需要深厚的综合素养为前提的,也是“善于养心”的重要表现之一。

这样的人,无论面对任何情况,都能使自己处于一种超然的、淡定的和有利的处境。

安心是养心的关键,很多国学大师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安心,做到了“心安理得”,自然“理直气壮”,自然身心康健。

6、静——静心、松静、平心静气;

到处都是浮躁的,人们在浮躁里迷失了自己,挥霍着自己,六神无主。于是现代很多人都想在休假的时候,逃离城市的喧嚣,远涉千山万水,甚至穷乡避壤,就为了寻求一份宁静。这世界,真的想找到一份安静的地方还真不易,所以,存一份松静的心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平心静气的看看书、听听音乐或和好友聊聊天,便成了一种奢望。“做人当有静气”,这个静不只是对环境的要求,更是对自身素养的*。“清静无为”说着容易,又有几人能做到?在浊浪滔天的浮躁里安守一份沉静,颇有“我自闲庭信步”的范儿。这样的心境自会营造一种静谧的环境,身心在这样的状态下是无比的愉悦的,不只是精神上的享受,对身心也是一种难得的陶冶。

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懂得享受“寂寞”。如有个机缘,可以与清风为伍、与明月作伴,赏雅士抚琴、听鸟儿问答,这该是何等的萧逸,何等的惬意啊。

常处于这样的意趣里,身心自然清爽无比,病从何来?

静,是养心的客观要求,也是养心的功用之一。

以上六者,即相辅相成,又互为因果;即承前启后,又互为促进。乃养心的“六字真经”,如能做到,定能收到“有病祛病、无病健身”之功效。

如能再辅以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勤加练习,以做到“养练结合、动静结合”,那就事半功倍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中医保健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的普遍了,养生方法又很多,中医保健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中医保健养生是我们非常久远的一个养生方式,下面我带你了解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1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从肋骨两侧向前下方推,仔细按揉,过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对腰部有很多好处,能治疗腰痛,如果您经常腰痛,那就试试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将力量用在臀部后身体微微撑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个身体微微浮起来,这样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

5、30秒金鸡独立

这个动作能调和平衡,中医一直认为身体有疾病就是阴阳失调,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平衡。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2

1、梳掉病痛

人的头部有许多穴位,经常梳头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梳头百遍,病少一半"。古人对梳头养生比较重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梳头有助安眠深有体会,他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另外,许多古今医学书籍对梳头养生也都有相关记载,《延寿书》记载了梳头可以养护双眼的功效,里面说:"发多梳,则明目去风,常以一百二十为数。"而《诸病源候论》则提到了梳头可以预防头发早白的功效,里面这样说:"千过梳发,头不白。"由此可见,梳头确实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价值。

2、轻松散步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在吃完饭以后适当散散步,能够有效地促进腹部肌肉的收缩,这样能起到不错的促进肠胃蠕动的效果。有消化不良现象的人,饭后散步能够有效缓解病症。散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饭后散一散步,能够将身体的大部分肌肉都调动起来,使得人体的血液变得更加流畅,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3、睡前泡脚

对于有着失眠情况的小伙伴而言,每天晚上泡泡脚,能够缓缓一天的奔波劳累。还能够使得一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在这时候就会很容易找到睡眠的感觉,同时也会更容易入睡。因为我们的脚上有着很多的穴位和经脉,所以脚又被称之为第二个心脏,不仅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还可以调理身体。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容易脚发冷的话,那么就可以在每晚睡觉之前泡泡脚,泡完以后就会觉得身体很放松,脚也一直是暖暖的。

4、轻揉腹部

晋代的医家葛洪就曾经强调过:"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这一理论。清代的医家陈飞霞也曾经说过我们的腹部和长寿的联系:"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尤其是脾胃的慢性病,都可以在我们的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这其实也就是说一切的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线索。

5、运目转睛

我国古代养生学就有"目宜常运"(常转眼珠)的说法。古人认为"运目"能使眼球得以濡润,从而起到消除"内障""外翳"以及预防视疲劳和推迟老花眼等作用。以现代医学观点看到,运动眼球可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运目可健脑、增强记忆力运目也有"益智"效果。转眼珠可以安神,促使大脑清晰,精力充沛。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中医保健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的普遍了,养生方法又很多,中医保健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中医保健养生是我们非常久远的一个养生方式,下面我带你了解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1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从肋骨两侧向前下方推,仔细按揉,过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对腰部有很多好处,能治疗腰痛,如果您经常腰痛,那就试试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将力量用在臀部后身体微微撑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个身体微微浮起来,这样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

5、30秒金鸡独立

这个动作能调和平衡,中医一直认为身体有疾病就是阴阳失调,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平衡。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2

1、梳掉病痛

人的头部有许多穴位,经常梳头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梳头百遍,病少一半"。古人对梳头养生比较重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梳头有助安眠深有体会,他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另外,许多古今医学书籍对梳头养生也都有相关记载,《延寿书》记载了梳头可以养护双眼的功效,里面说:"发多梳,则明目去风,常以一百二十为数。"而《诸病源候论》则提到了梳头可以预防头发早白的功效,里面这样说:"千过梳发,头不白。"由此可见,梳头确实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价值。

2、轻松散步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在吃完饭以后适当散散步,能够有效地促进腹部肌肉的收缩,这样能起到不错的促进肠胃蠕动的效果。有消化不良现象的人,饭后散步能够有效缓解病症。散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饭后散一散步,能够将身体的大部分肌肉都调动起来,使得人体的血液变得更加流畅,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3、睡前泡脚

对于有着失眠情况的小伙伴而言,每天晚上泡泡脚,能够缓缓一天的奔波劳累。还能够使得一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在这时候就会很容易找到睡眠的感觉,同时也会更容易入睡。因为我们的脚上有着很多的穴位和经脉,所以脚又被称之为第二个心脏,不仅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还可以调理身体。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容易脚发冷的话,那么就可以在每晚睡觉之前泡泡脚,泡完以后就会觉得身体很放松,脚也一直是暖暖的。

4、轻揉腹部

晋代的医家葛洪就曾经强调过:"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这一理论。清代的医家陈飞霞也曾经说过我们的腹部和长寿的联系:"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尤其是脾胃的慢性病,都可以在我们的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这其实也就是说一切的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线索。

5、运目转睛

我国古代养生学就有"目宜常运"(常转眼珠)的说法。古人认为"运目"能使眼球得以濡润,从而起到消除"内障""外翳"以及预防视疲劳和推迟老花眼等作用。以现代医学观点看到,运动眼球可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运目可健脑、增强记忆力运目也有"益智"效果。转眼珠可以安神,促使大脑清晰,精力充沛。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中医养生的知识有很多,每个人需要懂得一些相关的中医养生知识,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医养生健康知识的相关信息吧,一起来看看。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1

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

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其中魔芋是比较适合女性养生的蔬菜。零食可以多吃酸角、西番莲。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3、睡前5小时禁食

减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觉前吃东西。睡眠的时候身体不需要运动,吃下的东西全部会被身体吸收变成脂肪囤积起来。假如饿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于起床

早晨醒来后,仰卧、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拱拱背,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开始每一天。

5、收拾厨房

吃完饭后别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点其他的活,反正,饭后强迫自己运动15分钟。这是简单有效的保持体重稳定的又一方法。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2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中医认为春季五行属木,与肝相应,而肝主疏泄,不喜抑郁而喜调达。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愉悦自然,不要暴怒或悲伤抑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1] 。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中医养生的知识有很多,每个人需要懂得一些相关的中医养生知识,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医养生健康知识的相关信息吧,一起来看看。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1

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

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其中魔芋是比较适合女性养生的蔬菜。零食可以多吃酸角、西番莲。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3、睡前5小时禁食

减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觉前吃东西。睡眠的时候身体不需要运动,吃下的东西全部会被身体吸收变成脂肪囤积起来。假如饿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于起床

早晨醒来后,仰卧、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拱拱背,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开始每一天。

5、收拾厨房

吃完饭后别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点其他的活,反正,饭后强迫自己运动15分钟。这是简单有效的保持体重稳定的又一方法。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2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中医认为春季五行属木,与肝相应,而肝主疏泄,不喜抑郁而喜调达。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愉悦自然,不要暴怒或悲伤抑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1] 。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

中医养生的小知识

中医有一个有意思的养生防病方法就是冬病夏治。即在夏季阳气最旺时进行治疗,促使体内阳气旺盛祛除体内陈寒。使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胃病等寒病在冬季减轻或不发作。

  中医养生还教导人们要春捂秋冻。本文作者进一步从气象角度阐明了何以同是过渡季节,同是气温多变,而春要捂秋要冻的环境原因。

  原来,这是因为春秋季节中气温变化方向是相反的(春季升温,秋季降温)。由于我国冬冷而夏热,春秋季节升降温特急,使得室内气温变化因房屋热惰性而远远落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因而达到了显著的程度。这样,春季中外出归来,从室外(特别是暖热的阳光下)走进室内,如果不添衣春捂,时间一长,特别是老弱病人就会受凉生病。秋季情况相反,因室内暖,进屋后宜少穿衣,即冻。

  实际上,我国古代深宅大院内夏季中还可保持相当大的室内外温差。从高温下走进阴凉的室内,也很易得病。古代称为阴暑。从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烦心症状看,还是很难受的`。而这种病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一般不会发生,因为室内外温差大的情况,在自然情况下只有我国才有。由此可以说,因我国特殊气候而形成的中医和养生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医的内涵,而我国中医中药的理论和实践也为世界医药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养生的小知识

中医有一个有意思的养生防病方法就是冬病夏治。即在夏季阳气最旺时进行治疗,促使体内阳气旺盛祛除体内陈寒。使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胃病等寒病在冬季减轻或不发作。

  中医养生还教导人们要春捂秋冻。本文作者进一步从气象角度阐明了何以同是过渡季节,同是气温多变,而春要捂秋要冻的环境原因。

  原来,这是因为春秋季节中气温变化方向是相反的(春季升温,秋季降温)。由于我国冬冷而夏热,春秋季节升降温特急,使得室内气温变化因房屋热惰性而远远落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因而达到了显著的程度。这样,春季中外出归来,从室外(特别是暖热的阳光下)走进室内,如果不添衣春捂,时间一长,特别是老弱病人就会受凉生病。秋季情况相反,因室内暖,进屋后宜少穿衣,即冻。

  实际上,我国古代深宅大院内夏季中还可保持相当大的室内外温差。从高温下走进阴凉的室内,也很易得病。古代称为阴暑。从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烦心症状看,还是很难受的`。而这种病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一般不会发生,因为室内外温差大的情况,在自然情况下只有我国才有。由此可以说,因我国特殊气候而形成的中医和养生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医的内涵,而我国中医中药的理论和实践也为世界医药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养生保健小知识

1. 谁知道养生保健小知识有哪些
1、少吸烟或者是不吸烟吸烟会使寿命平均减少10年,在40-50岁之间死亡的人,30%的人因患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而致命。

2、少喝酒酒能增加患肝癌,口腔癌和喉头癌的可能性,酒可增高血压,从而导致心脏病。3、多吃水果和蔬菜水果当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能够增加人本身的抵抗力。

苦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更利于夏季食用。4、少喝咖啡咖啡和心脏病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每天喝6杯咖啡的人死于心脏衰竭的概率是常人的三倍。

5、常吃鱼鱼脂肪少而且多为人体所必须的脂肪,多吃鱼能增加人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6、少吃盐每天使用比身体所需多10倍的盐,就有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危险,对有慢性肾病肝病的中老年人更是不利,也可避免下肢浮肿。

7、多喝茶每天喝两杯汣味紫葡茶,改善体质,增强机能,维持人体阴阳气血。
2. 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3. 能否提供比较全面的养生保健的常识
有利健康的46个小常识 发布时间:2006-03-17 发布人:jians 点击率:453 1、别吃宵夜。

会得胃癌。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吃太多。

对身体不好。 3、鸡 *** 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4、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应是饭前吃水果。

5、女生月经来时。不要喝绿茶。

因为绿茶室凉性的,可以喝红茶,因为红茶属热性。多吃可以补血的东西。

6、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时不要吃蕃茄,最好饭后吃。 8、早上醒来。

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

9、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会胖。

10、少喝奶茶。因为高热量。

高油。没有营养价值可言。

长期饮用。易罹患高血压。

糖尿病。等疾病。

11、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 12、远离充电座。

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边。

13、天天喝水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

膀胱癌不会来。 15、白天多喝水。

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

喝太多易导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

因为得花5~7小时去消化,并使脑中血液集中到肠胃。易昏昏欲睡。

18、下午五点后。大餐少少吃,因为五点后身体不需那么多能量。

19、10种吃了会快乐的食物: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南瓜,低脂牛奶,鸡肉,樱桃。 20、睡眠不足会变笨,一天须八小时睡眠,有午睡习惯较不会老。

21、最佳睡眠时间是在晚上10点~清晨6点。 22、每天喝酒不要超过一杯,因为酒精会抑制制造抗体的B细胞,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23、服用胶囊应以冷水吞服(可以第一个吃),睡前30分先服药。忌立即躺下。

24、酸梅具防止老化作用,青春永驻;肝火有毛病者宜多食用。 25、掉发因素:熬夜,压力,烟酒,香鸡排。

麻辣锅。油腻食物。

调味过重的料理。 26、帮助头发生长:多食用包心菜,蛋。

豆类;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 27、每天一杯柠檬汁,柳橙汁。

不但可以美白还可以淡化黑斑。 28、苹果是机车族、瘾君子、家庭主妇的常备良药,一天一颗,才能让自己有个干干净净的肺。

29、抽烟又吃维他命(B胡萝卜素-A维他命的一种),会致癌,尽早戒烟。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30、女性不宜喝茶的五个时期:月经来时,孕妇,临产前。生产完后,更年期。

31、抽烟,关系最大的是肺癌,唇癌,舌癌,喉癌,食道癌,也与膀胱癌有关。 32、饮酒导致肝硬化。

引发肝癌。 33、吃槟榔会导致口腔纤维化,口腔癌。

34、食物过于精细,缺乏纤维;含大量脂肪,尤其是胆固醇会引发胃癌。 35、食物过于粗糙,营养不足时导致食道癌,胃癌。

36、食品中的黄曲毒素。亚*类物皆具有致癌性。

37、不抽烟。拒吸二手烟。

38、适量饮酒,不拼久。不醉酒。

39、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的食物。

40、每天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41、每天摄取富含高纤维的五谷类及豆类。

42、每天摄取均衡的饮食,不过量。 43、维持理想体重。

不过胖。 44、保持规律的生活与运动。

45、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46、正确饮食习惯: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4. 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5. 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中医养生保健小知识

1. 谁知道养生保健小知识有哪些
1、少吸烟或者是不吸烟吸烟会使寿命平均减少10年,在40-50岁之间死亡的人,30%的人因患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而致命。

2、少喝酒酒能增加患肝癌,口腔癌和喉头癌的可能性,酒可增高血压,从而导致心脏病。3、多吃水果和蔬菜水果当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能够增加人本身的抵抗力。

苦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更利于夏季食用。4、少喝咖啡咖啡和心脏病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每天喝6杯咖啡的人死于心脏衰竭的概率是常人的三倍。

5、常吃鱼鱼脂肪少而且多为人体所必须的脂肪,多吃鱼能增加人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6、少吃盐每天使用比身体所需多10倍的盐,就有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危险,对有慢性肾病肝病的中老年人更是不利,也可避免下肢浮肿。

7、多喝茶每天喝两杯汣味紫葡茶,改善体质,增强机能,维持人体阴阳气血。
2. 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3. 能否提供比较全面的养生保健的常识
有利健康的46个小常识 发布时间:2006-03-17 发布人:jians 点击率:453 1、别吃宵夜。

会得胃癌。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吃太多。

对身体不好。 3、鸡 *** 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4、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应是饭前吃水果。

5、女生月经来时。不要喝绿茶。

因为绿茶室凉性的,可以喝红茶,因为红茶属热性。多吃可以补血的东西。

6、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时不要吃蕃茄,最好饭后吃。 8、早上醒来。

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

9、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会胖。

10、少喝奶茶。因为高热量。

高油。没有营养价值可言。

长期饮用。易罹患高血压。

糖尿病。等疾病。

11、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 12、远离充电座。

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边。

13、天天喝水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

膀胱癌不会来。 15、白天多喝水。

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

喝太多易导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

因为得花5~7小时去消化,并使脑中血液集中到肠胃。易昏昏欲睡。

18、下午五点后。大餐少少吃,因为五点后身体不需那么多能量。

19、10种吃了会快乐的食物: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南瓜,低脂牛奶,鸡肉,樱桃。 20、睡眠不足会变笨,一天须八小时睡眠,有午睡习惯较不会老。

21、最佳睡眠时间是在晚上10点~清晨6点。 22、每天喝酒不要超过一杯,因为酒精会抑制制造抗体的B细胞,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23、服用胶囊应以冷水吞服(可以第一个吃),睡前30分先服药。忌立即躺下。

24、酸梅具防止老化作用,青春永驻;肝火有毛病者宜多食用。 25、掉发因素:熬夜,压力,烟酒,香鸡排。

麻辣锅。油腻食物。

调味过重的料理。 26、帮助头发生长:多食用包心菜,蛋。

豆类;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 27、每天一杯柠檬汁,柳橙汁。

不但可以美白还可以淡化黑斑。 28、苹果是机车族、瘾君子、家庭主妇的常备良药,一天一颗,才能让自己有个干干净净的肺。

29、抽烟又吃维他命(B胡萝卜素-A维他命的一种),会致癌,尽早戒烟。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30、女性不宜喝茶的五个时期:月经来时,孕妇,临产前。生产完后,更年期。

31、抽烟,关系最大的是肺癌,唇癌,舌癌,喉癌,食道癌,也与膀胱癌有关。 32、饮酒导致肝硬化。

引发肝癌。 33、吃槟榔会导致口腔纤维化,口腔癌。

34、食物过于精细,缺乏纤维;含大量脂肪,尤其是胆固醇会引发胃癌。 35、食物过于粗糙,营养不足时导致食道癌,胃癌。

36、食品中的黄曲毒素。亚*类物皆具有致癌性。

37、不抽烟。拒吸二手烟。

38、适量饮酒,不拼久。不醉酒。

39、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的食物。

40、每天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41、每天摄取富含高纤维的五谷类及豆类。

42、每天摄取均衡的饮食,不过量。 43、维持理想体重。

不过胖。 44、保持规律的生活与运动。

45、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46、正确饮食习惯: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4. 中医养生常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5. 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作为一名临床中医工作者,我很高兴现在 社会 越来越多的朋友意识到了身体 健康 的重要性,选择了中医 养生 ,选择了自我保健。然而我又看到,不少朋友想学习中医而又不知从何学起,想学习 养生 保健又不懂从何入手,作为一名学习中医的过来人,我觉得我很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中医学习方法及临床案例分享给大家,如果能让爱好中医者少走弯路,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中医,那我就算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现在我就从如何进行中医养生讲起吧。

一、学习中医 养生 要有正确的 养生 理念。何谓正确的 养生 理念?早在几千年,我们的老祖宗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面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远古时代的人,懂得 养生 之道,能够按照天地间阴阳变化的规律,调整体内的阴阳变化;适当地运用导引、气功等方法以调养精神,做到饮食有节制,起居作息有规律,不过度操劳,因此能够使精神与形体相互协调, 健康 无病,活到人类应有的寿命即一百岁以后才去世。”我在康复科工作,就发现很多疾病其实都是由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如熬夜,暴饮暴食,喜欢吃肥甘厚腻,不喜欢运动等,我在治疗时,总习惯给他们灌输黄帝内经这个 养生 理念,我希望他们在身体恢复后,回家生活后能够有改变自己不良生活习惯的决心和行动,做到未病防病,提前预防。我也强烈建议想要学习中医 养生 的朋友一定要仔细领会黄帝内经这段话,最好能背下。

二、学习中医 养生 要学习一些必要的中医知识。想学中医 养生 的朋友,不说要求人人都来做大夫,但起码应该能够了解自己和家人的体质,因此了解一些基本药物和常用穴位的作用,了解一些中医治病防病的基础理论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了医学基本常识,就不致于犯吃人参吃得上火流鼻血的笑话,也不容易被他人误导买某某保健品。因篇幅所限,我在后续的文章里,再给大家详细介绍我学习以及记忆中医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有心学习的朋友可以按我的方法试试。另外,中医常用的保健方法如拔罐,刮痧,艾灸等,这些方法都是操作方便又安全,以后我也会教给朋友们,大家学会就可以给自己或者家人进行保健 养生 了。

三、 学习中医 养生 ,贵在坚持。自我进行中医 养生 保健,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在临床经常遇到,一些病人经过治疗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也答应出院后会注意 养生 ,但回家后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比如又熬夜了,或者抵不住 美食 的*,忍不住又吃了那些香辣的 美食 ,病情一下子几乎又回到未治疗前,没几天又回医院找我了。因此要进行 养生 保健,一定要列好计划,每天在什么时候运动,要忌口哪些食物,在哪个时刻艾灸,决定好了就严格执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暴十寒。

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作为一名临床中医工作者,我很高兴现在 社会 越来越多的朋友意识到了身体 健康 的重要性,选择了中医 养生 ,选择了自我保健。然而我又看到,不少朋友想学习中医而又不知从何学起,想学习 养生 保健又不懂从何入手,作为一名学习中医的过来人,我觉得我很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中医学习方法及临床案例分享给大家,如果能让爱好中医者少走弯路,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中医,那我就算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现在我就从如何进行中医养生讲起吧。

一、学习中医 养生 要有正确的 养生 理念。何谓正确的 养生 理念?早在几千年,我们的老祖宗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面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远古时代的人,懂得 养生 之道,能够按照天地间阴阳变化的规律,调整体内的阴阳变化;适当地运用导引、气功等方法以调养精神,做到饮食有节制,起居作息有规律,不过度操劳,因此能够使精神与形体相互协调, 健康 无病,活到人类应有的寿命即一百岁以后才去世。”我在康复科工作,就发现很多疾病其实都是由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如熬夜,暴饮暴食,喜欢吃肥甘厚腻,不喜欢运动等,我在治疗时,总习惯给他们灌输黄帝内经这个 养生 理念,我希望他们在身体恢复后,回家生活后能够有改变自己不良生活习惯的决心和行动,做到未病防病,提前预防。我也强烈建议想要学习中医 养生 的朋友一定要仔细领会黄帝内经这段话,最好能背下。

二、学习中医 养生 要学习一些必要的中医知识。想学中医 养生 的朋友,不说要求人人都来做大夫,但起码应该能够了解自己和家人的体质,因此了解一些基本药物和常用穴位的作用,了解一些中医治病防病的基础理论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了医学基本常识,就不致于犯吃人参吃得上火流鼻血的笑话,也不容易被他人误导买某某保健品。因篇幅所限,我在后续的文章里,再给大家详细介绍我学习以及记忆中医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有心学习的朋友可以按我的方法试试。另外,中医常用的保健方法如拔罐,刮痧,艾灸等,这些方法都是操作方便又安全,以后我也会教给朋友们,大家学会就可以给自己或者家人进行保健 养生 了。

三、 学习中医 养生 ,贵在坚持。自我进行中医 养生 保健,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在临床经常遇到,一些病人经过治疗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也答应出院后会注意 养生 ,但回家后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比如又熬夜了,或者抵不住 美食 的*,忍不住又吃了那些香辣的 美食 ,病情一下子几乎又回到未治疗前,没几天又回医院找我了。因此要进行 养生 保健,一定要列好计划,每天在什么时候运动,要忌口哪些食物,在哪个时刻艾灸,决定好了就严格执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暴十寒。

如何进行中医养生

作为一名临床中医工作者,我很高兴现在 社会 越来越多的朋友意识到了身体 健康 的重要性,选择了中医 养生 ,选择了自我保健。然而我又看到,不少朋友想学习中医而又不知从何学起,想学习 养生 保健又不懂从何入手,作为一名学习中医的过来人,我觉得我很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中医学习方法及临床案例分享给大家,如果能让爱好中医者少走弯路,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中医,那我就算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现在我就从如何进行中医养生讲起吧。

一、学习中医 养生 要有正确的 养生 理念。何谓正确的 养生 理念?早在几千年,我们的老祖宗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面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远古时代的人,懂得 养生 之道,能够按照天地间阴阳变化的规律,调整体内的阴阳变化;适当地运用导引、气功等方法以调养精神,做到饮食有节制,起居作息有规律,不过度操劳,因此能够使精神与形体相互协调, 健康 无病,活到人类应有的寿命即一百岁以后才去世。”我在康复科工作,就发现很多疾病其实都是由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如熬夜,暴饮暴食,喜欢吃肥甘厚腻,不喜欢运动等,我在治疗时,总习惯给他们灌输黄帝内经这个 养生 理念,我希望他们在身体恢复后,回家生活后能够有改变自己不良生活习惯的决心和行动,做到未病防病,提前预防。我也强烈建议想要学习中医 养生 的朋友一定要仔细领会黄帝内经这段话,最好能背下。

二、学习中医 养生 要学习一些必要的中医知识。想学中医 养生 的朋友,不说要求人人都来做大夫,但起码应该能够了解自己和家人的体质,因此了解一些基本药物和常用穴位的作用,了解一些中医治病防病的基础理论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了医学基本常识,就不致于犯吃人参吃得上火流鼻血的笑话,也不容易被他人误导买某某保健品。因篇幅所限,我在后续的文章里,再给大家详细介绍我学习以及记忆中医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有心学习的朋友可以按我的方法试试。另外,中医常用的保健方法如拔罐,刮痧,艾灸等,这些方法都是操作方便又安全,以后我也会教给朋友们,大家学会就可以给自己或者家人进行保健 养生 了。

三、 学习中医 养生 ,贵在坚持。自我进行中医 养生 保健,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在临床经常遇到,一些病人经过治疗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也答应出院后会注意 养生 ,但回家后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比如又熬夜了,或者抵不住 美食 的*,忍不住又吃了那些香辣的 美食 ,病情一下子几乎又回到未治疗前,没几天又回医院找我了。因此要进行 养生 保健,一定要列好计划,每天在什么时候运动,要忌口哪些食物,在哪个时刻艾灸,决定好了就严格执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暴十寒。

中医养生学中的整体观念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学观念1、人体的整体性

中医认为人体各部都是有机联络著的。首先把十二内脏看成十二种功能,称做“十二官”;又分为六脏心、肝、脾、肺、肾、心包络、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从作用上把一脏一腑分别结合,称做“表里”。

这种内脏的归纳划分,不等于各自为政,恰恰相反,而是把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理解作相互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脏腑,同时表现在脏腑和形体的各组织各器官方面。

例如:心主脉、主舌,肝主筋、主目,脾主肉、主口,肺主皮毛、主鼻,肾主骨、主耳;再如脾主四肢,肾司二便,等等,都是说明脏腑的功能和脏腑与形体的关系。更重要的,通过经络有系统的分布全身,回圈往复,成为体内和体表的联络路线,这样,使人体在功能保持内外相关的整体。

正因为如此,治疗上关于内脏的病,不单治一脏甚至不医治有病的一脏,而从其它内脏进行治疗得到痊愈,如胃病兼治脾脏,肺病可以从治脾胃着手,以间接增强肺脏的抵抗力。尤其显著的,形体区域性的病症,往往采取治内脏的办法来治愈。

  中医养生学观念2、人体和气候

大自然的一切,特别是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中医十分重视这个关系,认为人体健康和气候不能分开,必须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才能无病和长寿。因而,从一年中找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四季的特性,以及四季里的风、寒、暑、溼、燥、火等六种不同气候的变化规律,并指出应该怎样适应客观环境的方法和违背气候变化后可能招致的疾病。还根据这些原则,分析演绎出诊断和治疗等方法。

例如非其时而有其气,即春应温而反寒或热,就是不正之气,称做“虚邪贼风”。这些不正之气,必须及时回避。至于四时气候有规律的变化,这对人体是有利的,称为“正气”。

因此,常常利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正常转变来调养和治疗疾病。举个浅显的病例来说,老年人常见的痰饮咳喘,春夏轻减,秋冬加重,原因是脾肾阳虚,溼浊凝聚为痰,临症上常用温药调养,并且主张利用夏季阳气最旺的时期来调理预防。

又如血虚肝阳旺的病人,到了春天容易发作头晕、脑胀、目眩、耳鸣、精神疲倦等症。这种症状的发生是和气候息息相关的,故在冬季给予滋补,可以防止发病的机会。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理解到中医对于养生和治病,密切注意内外环境的相互适应。

  中医养生学观念3、人体与地土方宜

不同的水土,不同的生活习惯,可以产生不同的疾病。我国幅员广阔,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地高多燥,东南气候温和,地卑多溼。因而不同地区常有不同的病症。所谓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便是这个意思。

  中医养生学观念4、其它

禀赋的强弱,形体的肥瘦,性情的愉快、忧郁、急躁,以及精神 *** 等,中医也是非常注意的,认为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很有关系,在治疗时必须顾及。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专家们预言,21世纪是以自我保健为主的世纪。所谓自我保健,是指人民群众自己有知识有能力,按医学科学要求处理好自己或家庭成员的生活和一些小伤小病。这是提高人们的医学文化水平的结果,也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传统养生可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人生自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老年,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此外,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际,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不仅如此,对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也都有相应的养生措施。因此,中医养生学的适应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进行全面普及,提高养生保健的自觉性,把养生保健活动看作是人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及中医养生文化,让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家庭的保健师!

中医养生学中的整体观念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学观念1、人体的整体性

中医认为人体各部都是有机联络著的。首先把十二内脏看成十二种功能,称做“十二官”;又分为六脏心、肝、脾、肺、肾、心包络、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从作用上把一脏一腑分别结合,称做“表里”。

这种内脏的归纳划分,不等于各自为政,恰恰相反,而是把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理解作相互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脏腑,同时表现在脏腑和形体的各组织各器官方面。

例如:心主脉、主舌,肝主筋、主目,脾主肉、主口,肺主皮毛、主鼻,肾主骨、主耳;再如脾主四肢,肾司二便,等等,都是说明脏腑的功能和脏腑与形体的关系。更重要的,通过经络有系统的分布全身,回圈往复,成为体内和体表的联络路线,这样,使人体在功能保持内外相关的整体。

正因为如此,治疗上关于内脏的病,不单治一脏甚至不医治有病的一脏,而从其它内脏进行治疗得到痊愈,如胃病兼治脾脏,肺病可以从治脾胃着手,以间接增强肺脏的抵抗力。尤其显著的,形体区域性的病症,往往采取治内脏的办法来治愈。

  中医养生学观念2、人体和气候

大自然的一切,特别是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中医十分重视这个关系,认为人体健康和气候不能分开,必须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才能无病和长寿。因而,从一年中找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四季的特性,以及四季里的风、寒、暑、溼、燥、火等六种不同气候的变化规律,并指出应该怎样适应客观环境的方法和违背气候变化后可能招致的疾病。还根据这些原则,分析演绎出诊断和治疗等方法。

例如非其时而有其气,即春应温而反寒或热,就是不正之气,称做“虚邪贼风”。这些不正之气,必须及时回避。至于四时气候有规律的变化,这对人体是有利的,称为“正气”。

因此,常常利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正常转变来调养和治疗疾病。举个浅显的病例来说,老年人常见的痰饮咳喘,春夏轻减,秋冬加重,原因是脾肾阳虚,溼浊凝聚为痰,临症上常用温药调养,并且主张利用夏季阳气最旺的时期来调理预防。

又如血虚肝阳旺的病人,到了春天容易发作头晕、脑胀、目眩、耳鸣、精神疲倦等症。这种症状的发生是和气候息息相关的,故在冬季给予滋补,可以防止发病的机会。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理解到中医对于养生和治病,密切注意内外环境的相互适应。

  中医养生学观念3、人体与地土方宜

不同的水土,不同的生活习惯,可以产生不同的疾病。我国幅员广阔,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地高多燥,东南气候温和,地卑多溼。因而不同地区常有不同的病症。所谓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便是这个意思。

  中医养生学观念4、其它

禀赋的强弱,形体的肥瘦,性情的愉快、忧郁、急躁,以及精神 *** 等,中医也是非常注意的,认为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很有关系,在治疗时必须顾及。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专家们预言,21世纪是以自我保健为主的世纪。所谓自我保健,是指人民群众自己有知识有能力,按医学科学要求处理好自己或家庭成员的生活和一些小伤小病。这是提高人们的医学文化水平的结果,也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传统养生可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人生自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老年,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此外,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际,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不仅如此,对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也都有相应的养生措施。因此,中医养生学的适应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进行全面普及,提高养生保健的自觉性,把养生保健活动看作是人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及中医养生文化,让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家庭的保健师!

中医健康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知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养生就发展出了刮痧、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 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 健康养生知识 ,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健康养生方法

  男补肾

  中医以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 措施 。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男性肾虚且不及时补肾,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状。诸如:“肾虚”会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中医认为,“冠心病”也主要是心脉瘀滞、心肾不足造成的。老年人慢性腹泻与脾肾阳虚密切相关;肾虚还可以引起前列腺增生(肥大)。此外,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也与“肾虚”有关。

  女养肝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先天。对于女性而言,肝脏这个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在志为怒,开窍于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伤肝,与眼睛有关的疾病、与筋有关的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往往与肝有关。

  肝的生理特点就是“主升、主动、主散”。怎样养肝?主要从肝的特性入手。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养肝首先要滋阴。其次是养血。肝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如果身体里血液供应出了问题,肝肯定难辞其咎,所以养肝必须养血。

  可见,“男补肾,女养肝”有一定的道理。在如何补肾、养肝方面,人们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同食可吃些有利于肝、肾的食物,以增强肝肾功能。

  补肾养肾的方法

  中医养生防病,一向主张调养为主,以肾为本。所以,实用的补肾方法需要你尽快掌握。中医告你补肾养肾10个最有效方法,保护你的肾脏健康!

  方法一:饮食补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方法二:睡眠养肾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方法三:房事有度

  体力劳动过重会伤气、脑力劳动过重会伤血、房劳过度会伤精。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劳作有度,房事有节。这样才有助于养肾护肾精。

  方法四:定时饮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加重肾的负担。因此,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

  方法五:运动养肾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向您介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方法六:吞津养肾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这反过来证明,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方法七:护好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方法八:大便畅通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方法九:有尿不忍

  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因此,有尿时就要及时排出,也是养肾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方法十:警惕药物

  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药物常服会伤肾。所以在用药时要提高警惕,要认真阅读 说明书 ,需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时,要咨询相关专家。

  养肝护肝的方法

  1、午后小睡10分钟

  很多肝炎患者午后易疲倦,不妨尝试一种简单的“疗法”——每日午后小睡10分钟。临床证明,午后小睡10分钟可以消除困乏,其效果比夜间多睡两个小时好得多。白天在等候飞机、火车、轮船或在乘坐长途巴士和公交时,不妨小睡片刻,这可以让你显得较有精神。

  2、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3、不要暴饮暴食

  秋季气候宜人,食物丰富,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而在冬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4、少吃刺激食品

  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为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5、进补不能乱补

  冬季是适合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中医健康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知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养生就发展出了刮痧、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 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 健康养生知识 ,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健康养生方法

  男补肾

  中医以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 措施 。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男性肾虚且不及时补肾,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状。诸如:“肾虚”会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中医认为,“冠心病”也主要是心脉瘀滞、心肾不足造成的。老年人慢性腹泻与脾肾阳虚密切相关;肾虚还可以引起前列腺增生(肥大)。此外,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也与“肾虚”有关。

  女养肝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先天。对于女性而言,肝脏这个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在志为怒,开窍于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伤肝,与眼睛有关的疾病、与筋有关的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往往与肝有关。

  肝的生理特点就是“主升、主动、主散”。怎样养肝?主要从肝的特性入手。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养肝首先要滋阴。其次是养血。肝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如果身体里血液供应出了问题,肝肯定难辞其咎,所以养肝必须养血。

  可见,“男补肾,女养肝”有一定的道理。在如何补肾、养肝方面,人们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同食可吃些有利于肝、肾的食物,以增强肝肾功能。

  补肾养肾的方法

  中医养生防病,一向主张调养为主,以肾为本。所以,实用的补肾方法需要你尽快掌握。中医告你补肾养肾10个最有效方法,保护你的肾脏健康!

  方法一:饮食补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方法二:睡眠养肾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方法三:房事有度

  体力劳动过重会伤气、脑力劳动过重会伤血、房劳过度会伤精。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劳作有度,房事有节。这样才有助于养肾护肾精。

  方法四:定时饮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加重肾的负担。因此,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

  方法五:运动养肾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向您介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方法六:吞津养肾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这反过来证明,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方法七:护好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方法八:大便畅通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方法九:有尿不忍

  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因此,有尿时就要及时排出,也是养肾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方法十:警惕药物

  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药物常服会伤肾。所以在用药时要提高警惕,要认真阅读 说明书 ,需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时,要咨询相关专家。

  养肝护肝的方法

  1、午后小睡10分钟

  很多肝炎患者午后易疲倦,不妨尝试一种简单的“疗法”——每日午后小睡10分钟。临床证明,午后小睡10分钟可以消除困乏,其效果比夜间多睡两个小时好得多。白天在等候飞机、火车、轮船或在乘坐长途巴士和公交时,不妨小睡片刻,这可以让你显得较有精神。

  2、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3、不要暴饮暴食

  秋季气候宜人,食物丰富,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而在冬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4、少吃刺激食品

  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为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5、进补不能乱补

  冬季是适合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