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十大养生穴位
2024-03-12 20:48:23 责编:小OO
文档

十大保健穴位包括:

1. 风池穴:位于颈部,按摩可缓解颈部疼痛。

2. 迎香穴:位于面部,按摩可缓解面部疼痛。

3. 太阳穴:位于头部,按摩可缓解头部疼痛。

4. 鱼腰穴:位于腰部,按摩可缓解腰部疼痛。

5. 百会穴:位于头顶,按摩可缓解头顶疼痛。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经络按摩养生 10个常用养生要穴

1

经络按摩养生

1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对于头部的一些风病,利用风池都可以很好的解决,按揉风池穴和周围的肌肉,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缓解颈椎病,头痛,或者因为长时间低头而导致的颈部疲劳,并且在工作间隙,适当的按摩风池穴,能够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并且风池穴和其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治疗眼部疾病,对于治疗近视也有很好的效果!

2养胃穴:中脘

胃不好的人可以适当的按摩中脘穴,中脘穴在腹部,离胃部很近,如果出现急性胃刺痛,可以按压中脘穴,10秒一循环,按压,松开,如此反复,3-5分钟就可以缓解!慢性胃病患者也可以选择按揉中脘穴,能够帮助消化,健脾益胃!

3补肾固元穴:关元

经常的按揉关元穴能够帮助我们补充肾气,男性经常按揉关元穴,能够缓解肾虚腰酸等情况,女性经常俺有关元穴能够帮助缓解很多妇科疾病,我们在按揉关元穴之前,可以先搓热手掌,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揉搓的动作,由轻到重,感觉发热为止!

4养护心脏穴:内关

经常的按揉内关穴有助于我们的血气畅通,可以保护心脏,用大拇指垂直按压,每次大约3分钟左右,知道局部感觉酸麻即可。除此之外,内关穴对于缓解头疼,嗓子疼,腰部疼痛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内关穴也是比较常见的急救穴位之一,当病人突发心脏病的时候,让病人平躺,并配合按压内关穴,能够缓解疼痛。

5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也被称之为虎口穴,适当的按揉合谷穴,能够镇痛清热,对于缓解面部疾病非常的有效果,当出现头痛发烧,上火牙疼都可以按压合谷穴来进行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效果不错!

6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腰背委中求”主要就是指如果出现腰背酸痛不适的时候,我们可以按揉委中穴来进行缓解,因为按压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如果是肾虚引起的腰痛,我们还是要以补肾为主!

7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经常的按揉阳陵泉穴位,对于缓解肩膀周围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等,效果都非常的不错!

8“全能”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全能养生穴位,在民间就存在“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俗语,经常的按揉足三里,对于治疗慢性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并且适当的按压足三里还可以缓解疲劳!

9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一直被称为女人的穴位,因为经常的按揉这个穴位,可以帮助保养女性的子宫和卵巢,可以养颜美容,让皮肤变得更加光滑水嫩,并且每天坚持按揉三阴交,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但是一定要注意,孕妇不适合按揉三阴交,因为三阴交具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

10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是肾经之首,经常的按揉涌泉穴,能够帮助我们补肾健脾,补气益血,还可以帮助神经衰弱的人调理睡眠,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2

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按揉穴位能够帮助我们缓解身体的不适,但是一定要注意并不意味着按摩穴位就可以包治百病,所以我们还需要正确的对待穴位按摩。

另外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穴位按摩,孕产妇和体弱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2023-01-12知道答主回答量:0采纳率:0%帮助的人:0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养生的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养生的穴位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最后,专家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疗和缓解疾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还要调整全身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日常养生穴位

  1:太白穴,缓解脚痛

  位置: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走一段路后会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可有效缓解脚部疼痛。其实,这是因为您按摩刺激了脚掌前面的太白穴,因此会有减痛的效果。

  专家指出,刺激太白穴除了用手按摩外,可采用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的 方法 刺激太白穴,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更佳。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2:委中穴,缓解腰背痛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3:阳池穴,保护腕

  位置: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4:内关穴,改善心脏功能

  位置: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5:阴陵泉穴,帮助腿部消肿

  位置: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6:曲骨穴,消除前列腺炎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养生的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养生的穴位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最后,专家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疗和缓解疾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还要调整全身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日常养生穴位

  1:太白穴,缓解脚痛

  位置: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走一段路后会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可有效缓解脚部疼痛。其实,这是因为您按摩刺激了脚掌前面的太白穴,因此会有减痛的效果。

  专家指出,刺激太白穴除了用手按摩外,可采用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的 方法 刺激太白穴,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更佳。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2:委中穴,缓解腰背痛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3:阳池穴,保护腕

  位置: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4:内关穴,改善心脏功能

  位置: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5:阴陵泉穴,帮助腿部消肿

  位置: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6:曲骨穴,消除前列腺炎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

气血不足,记住这10大穴位,气血是女人的根本



其中血海是养血补血的“明星”。属于脾经,中医认为脾统血,该穴位是血所汇集之处,统治各种与血相关的病症,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

女人要记住十大补血穴位

一、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揉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 艾灸 此穴,对妇女 月经不调 、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 养生 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 养生 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 湿疹 荨麻疹 、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 耳鸣 神经衰弱 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 失眠 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 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 养生 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九、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十、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气血不足,记住这10大穴位,气血是女人的根本



其中血海是养血补血的“明星”。属于脾经,中医认为脾统血,该穴位是血所汇集之处,统治各种与血相关的病症,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

女人要记住十大补血穴位

一、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揉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 艾灸 此穴,对妇女 月经不调 、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 养生 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 养生 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 湿疹 荨麻疹 、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 耳鸣 神经衰弱 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 失眠 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 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 养生 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九、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十、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气血不足,记住这10大穴位,气血是女人的根本



其中血海是养血补血的“明星”。属于脾经,中医认为脾统血,该穴位是血所汇集之处,统治各种与血相关的病症,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

女人要记住十大补血穴位

一、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揉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 艾灸 此穴,对妇女 月经不调 、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 养生 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 养生 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 湿疹 荨麻疹 、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 耳鸣 神经衰弱 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 失眠 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 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 养生 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九、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十、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气血不足,记住这10大穴位,气血是女人的根本



其中血海是养血补血的“明星”。属于脾经,中医认为脾统血,该穴位是血所汇集之处,统治各种与血相关的病症,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

女人要记住十大补血穴位

一、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揉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 艾灸 此穴,对妇女 月经不调 、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 养生 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 养生 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 湿疹 荨麻疹 、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 耳鸣 神经衰弱 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 失眠 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 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 养生 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九、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十、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