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学近现代
2024-03-12 07:32:31 责编:小OO
文档

简介:《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阐述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学科概念、发展概况、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等;“中篇”介绍常用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精神起居养生法、饮食养生法、精神养生法、运动养生法、药物养生法、针灸按摩养生法与其他养生法等;“下篇”为养生的养生实践运用,主要有因地养生、因时养生、因人养生及其亚健康与中医干预等。为了便于学习,每章均在章前列“学习目标”,方便读者掌握学习目的和要求;章中列“知识链接”,方便读者了解桥梁知识;章后列“目标检测”,方便读者巩固学习重点以及自我检测。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的现代发展

1、中西医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指示。这从表面上看,依然是*下的医学发展。背后的原因是,中医学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冲击下,并没有真正失去市场。中医学对众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存在的疗效基础。中医学完整的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成为中医学存在的文化基础,或者说因为中医文化的存在。中西医结合,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的同时独立使用。
2、中医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界众多科技工作者都在尝试用现代科学来理解中医学。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影响了一代学者。比如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此外,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近30余年中医客观化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中医四诊仪——融合了大量现代科技成果以及众多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整合在一起,可提供中医诊断信息客观采集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健康状态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其中的健康干预调整建议包括饮食养生、运动锻炼、足浴养生等。

中医养生的现代发展

1、中西医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指示。这从表面上看,依然是*下的医学发展。背后的原因是,中医学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冲击下,并没有真正失去市场。中医学对众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存在的疗效基础。中医学完整的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成为中医学存在的文化基础,或者说因为中医文化的存在。中西医结合,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的同时独立使用。
2、中医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界众多科技工作者都在尝试用现代科学来理解中医学。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影响了一代学者。比如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此外,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近30余年中医客观化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中医四诊仪——融合了大量现代科技成果以及众多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整合在一起,可提供中医诊断信息客观采集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健康状态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其中的健康干预调整建议包括饮食养生、运动锻炼、足浴养生等。

中医养生的现代发展

1、中西医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指示。这从表面上看,依然是*下的医学发展。背后的原因是,中医学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冲击下,并没有真正失去市场。中医学对众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存在的疗效基础。中医学完整的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成为中医学存在的文化基础,或者说因为中医文化的存在。中西医结合,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的同时独立使用。
2、中医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界众多科技工作者都在尝试用现代科学来理解中医学。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影响了一代学者。比如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此外,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近30余年中医客观化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中医四诊仪——融合了大量现代科技成果以及众多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整合在一起,可提供中医诊断信息客观采集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健康状态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其中的健康干预调整建议包括饮食养生、运动锻炼、足浴养生等。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1、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

祖国医学认为,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寿命的长短。《素向·五常政大论》指出:“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意为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常短十。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中也提到:“山林深远,固是佳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地势好,亦居者安”。自古僧侣皇族的庙宇行宫,多建筑在高山、海岛、多林木的风景优美地区。说明我国人民对于理想的养生环境的选择,是有独到认识的。

那么,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应具备哪些条件呢?综合古今研究情况,大致应具备以下几点,即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等。这个适宜的自然环境,不仅应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还要适应人类特殊的心理需求,甚至要与不同的民族、风俗相协调。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2、不良的自然环境因素举例

(一)不良的地理条件

1、地壳化学元素分布异常 由于地理环境中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剩可以引起地方病,所以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其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祖国医学对山区多瘿瘤,岭南多瘴气等地方病的发生早有认识,《素问·异法方宜论》对此作过专门论述。

一般说来,随地形的变化,地球的化学性环境也发生变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在不同地理条件下,其分布亦不同。通常山区易发生活泼元素的缺乏症,如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缺氟引起龋齿,低硒与克山病的发生有关。平原、低洼地区易导致活泼元素的过多症,如氟过剩引起氟骨症。另外,据研究认为,大骨节病区的岩石土壤和水中锶多钙少。钙锶比例失调引起骨质代谢障碍,影响长骨生长,破坏骨**软骨的正常机能而致病。我国公布最广的三种地方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氟中毒)都与不良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2、有害的放射性物质 有些地区蕴成的矿物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如铀矿、磷矿等,若有强烈的放射级,可造成当地人患贫血、白血病以及癌症发病率增高。科学的进步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但过度城市化也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耕地面积锐减,森林覆盖渐小,草原退化严重,水土流失,气候恶化,使包括地理条件在内的整个环境质量下降。

(二)水源污染

水源污染又称水体污染。天然水体能接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进行自净,使水质成分保持平衡的能力,称为水环境容量。由于人类活动将污染物排入江河、湖海、水库或地下水,使水质、底泥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种群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我国人民历来重视水质的优劣,最早把水质划分为上中下三等的是唐代的陆羽,他在《茶经》里写道:煮茶“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又说:“江水取人远者为上”。现代研究证明,山水含钠、镁离子较少,且很少污染,故最宜饮用。江水则较复杂,井予矿化度较高,皆非理想的饮用水。尤其是城中附近的江河水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致水质污染。故“江河水取人远者为上”的观点是正确的。宋代欧阳修《大明水论》也明确指出:江河之水“众水杂聚,故次山水”。至于井水也有优劣之分,明初汪颖《食疗本草》指出,“凡井水有适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但井水也有被污染的。

据最近统计,我国54条主要河流中有27条被污染,44个城市中有41个地下水源受到污染;一些海湾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全国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日约7800万吨,全年计295亿吨,其中90%未经任何处理。

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含病原菌的人畜粪便、污水污染水源,可引起肠道传染病流行。水体遭受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食物链的形式可使人群发生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如水(亻吴)病就是由长期摄入富集有甲基汞的鱼贝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疾患,为公害病的一种,因最早在日本熊本县水(亻吴)湾附近鱼村发现而得名。另外,有些污染物可使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妨碍水源正常利用;或使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影响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损害水源的天然自净能力,破坏水源卫生状况。

(三)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由于向大气排放非固有的气体及微粒,超过了大气成份的正常组成,当大气自净能力不能消除这些污染物时,造成大气质量下降,即可说这个地区的大气受到了污染。

1、污染来源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能源的利用。如煤和石油的燃烧,大量排放出五大污染物——硫氧化物(SOx)、氮氧化合物(NOx)、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及颗粒物,这种污染包括生产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

2、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类。

急 性中毒主要见于意外事故,如液氯钢瓶爆炸造成的氯气外溢,可引起居民的急性中毒和死亡。世界上多次发生的大气污染灾害中,大半是由于空气质量的突然变坏对居民产生的急性作用,造成某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突然升高。这些灾害的共同特点是:恶劣的气象条件(气温逆增、大雾),不利的地形(低洼地区、峡谷),使污染物在空气中聚集,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群发病和死亡。尤其老年、病人受害最大。慢性损害,主要中于低浓度的大气污染,长期作用于人体,引起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如心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等。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3、预防保健 措施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人赖水以养生,可不慎所择乎”。水源、空气、土壤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要健康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就要慎重选择适宜自己的自然环境,还要采取有效的保健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一)生活环境的选择

尽量避开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水源、矿藏,避开高压线、强磁场和有超声波、放射线的地方营建生活区。

1、减少某种有害微量元素的摄入量 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的根本措施是改用低氟和低砷的饮用水源。如打深井,从低氟或低砷地层取水或收集天然降水备用。如在该地区无法找到适当水源,则进行水质处理,除去水中过量的氟或砷。

2、因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而致的地方病,可采用适当方式补充 如用碘化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近年来,有人在食管癌高发区饮水中投放姜石,进行改水防癌实验,取得显著效果。

此外,防治地方病宜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最根本的 方法 ,是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分清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选择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作生活区,并作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社会防护,综合治理

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失调并日趋恶化的现实。首先,*要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工作,寻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复辙。其次,在我国现有技术条件下,人口规模越大,密度越高,活动程度越大的地方,产生的污水、废气、垃圾越多,生态环境污染也越严重。因此,控制人口规模,是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对于饮水卫生,重点是治理“三废”。从合理规划,综合利用、净化处理等几方面入手解决。个人防护可采取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将水煮沸后饮用,农村家庭用适量漂白粉投入水缸中亦可达消毒目的。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1、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

祖国医学认为,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寿命的长短。《素向·五常政大论》指出:“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意为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常短十。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中也提到:“山林深远,固是佳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地势好,亦居者安”。自古僧侣皇族的庙宇行宫,多建筑在高山、海岛、多林木的风景优美地区。说明我国人民对于理想的养生环境的选择,是有独到认识的。

那么,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应具备哪些条件呢?综合古今研究情况,大致应具备以下几点,即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等。这个适宜的自然环境,不仅应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还要适应人类特殊的心理需求,甚至要与不同的民族、风俗相协调。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2、不良的自然环境因素举例

(一)不良的地理条件

1、地壳化学元素分布异常 由于地理环境中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剩可以引起地方病,所以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其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祖国医学对山区多瘿瘤,岭南多瘴气等地方病的发生早有认识,《素问·异法方宜论》对此作过专门论述。

一般说来,随地形的变化,地球的化学性环境也发生变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在不同地理条件下,其分布亦不同。通常山区易发生活泼元素的缺乏症,如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缺氟引起龋齿,低硒与克山病的发生有关。平原、低洼地区易导致活泼元素的过多症,如氟过剩引起氟骨症。另外,据研究认为,大骨节病区的岩石土壤和水中锶多钙少。钙锶比例失调引起骨质代谢障碍,影响长骨生长,破坏骨**软骨的正常机能而致病。我国公布最广的三种地方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氟中毒)都与不良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2、有害的放射性物质 有些地区蕴成的矿物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如铀矿、磷矿等,若有强烈的放射级,可造成当地人患贫血、白血病以及癌症发病率增高。科学的进步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但过度城市化也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耕地面积锐减,森林覆盖渐小,草原退化严重,水土流失,气候恶化,使包括地理条件在内的整个环境质量下降。

(二)水源污染

水源污染又称水体污染。天然水体能接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进行自净,使水质成分保持平衡的能力,称为水环境容量。由于人类活动将污染物排入江河、湖海、水库或地下水,使水质、底泥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种群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我国人民历来重视水质的优劣,最早把水质划分为上中下三等的是唐代的陆羽,他在《茶经》里写道:煮茶“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又说:“江水取人远者为上”。现代研究证明,山水含钠、镁离子较少,且很少污染,故最宜饮用。江水则较复杂,井予矿化度较高,皆非理想的饮用水。尤其是城中附近的江河水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致水质污染。故“江河水取人远者为上”的观点是正确的。宋代欧阳修《大明水论》也明确指出:江河之水“众水杂聚,故次山水”。至于井水也有优劣之分,明初汪颖《食疗本草》指出,“凡井水有适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但井水也有被污染的。

据最近统计,我国54条主要河流中有27条被污染,44个城市中有41个地下水源受到污染;一些海湾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全国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日约7800万吨,全年计295亿吨,其中90%未经任何处理。

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含病原菌的人畜粪便、污水污染水源,可引起肠道传染病流行。水体遭受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食物链的形式可使人群发生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如水(亻吴)病就是由长期摄入富集有甲基汞的鱼贝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疾患,为公害病的一种,因最早在日本熊本县水(亻吴)湾附近鱼村发现而得名。另外,有些污染物可使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妨碍水源正常利用;或使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影响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损害水源的天然自净能力,破坏水源卫生状况。

(三)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由于向大气排放非固有的气体及微粒,超过了大气成份的正常组成,当大气自净能力不能消除这些污染物时,造成大气质量下降,即可说这个地区的大气受到了污染。

1、污染来源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能源的利用。如煤和石油的燃烧,大量排放出五大污染物——硫氧化物(SOx)、氮氧化合物(NOx)、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及颗粒物,这种污染包括生产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

2、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类。

急 性中毒主要见于意外事故,如液氯钢瓶爆炸造成的氯气外溢,可引起居民的急性中毒和死亡。世界上多次发生的大气污染灾害中,大半是由于空气质量的突然变坏对居民产生的急性作用,造成某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突然升高。这些灾害的共同特点是:恶劣的气象条件(气温逆增、大雾),不利的地形(低洼地区、峡谷),使污染物在空气中聚集,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群发病和死亡。尤其老年、病人受害最大。慢性损害,主要中于低浓度的大气污染,长期作用于人体,引起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如心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等。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3、预防保健 措施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人赖水以养生,可不慎所择乎”。水源、空气、土壤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要健康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就要慎重选择适宜自己的自然环境,还要采取有效的保健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一)生活环境的选择

尽量避开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水源、矿藏,避开高压线、强磁场和有超声波、放射线的地方营建生活区。

1、减少某种有害微量元素的摄入量 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的根本措施是改用低氟和低砷的饮用水源。如打深井,从低氟或低砷地层取水或收集天然降水备用。如在该地区无法找到适当水源,则进行水质处理,除去水中过量的氟或砷。

2、因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而致的地方病,可采用适当方式补充 如用碘化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近年来,有人在食管癌高发区饮水中投放姜石,进行改水防癌实验,取得显著效果。

此外,防治地方病宜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最根本的 方法 ,是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分清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选择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作生活区,并作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社会防护,综合治理

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失调并日趋恶化的现实。首先,*要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工作,寻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复辙。其次,在我国现有技术条件下,人口规模越大,密度越高,活动程度越大的地方,产生的污水、废气、垃圾越多,生态环境污染也越严重。因此,控制人口规模,是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对于饮水卫生,重点是治理“三废”。从合理规划,综合利用、净化处理等几方面入手解决。个人防护可采取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将水煮沸后饮用,农村家庭用适量漂白粉投入水缸中亦可达消毒目的。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1、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

祖国医学认为,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寿命的长短。《素向·五常政大论》指出:“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意为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常短十。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中也提到:“山林深远,固是佳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地势好,亦居者安”。自古僧侣皇族的庙宇行宫,多建筑在高山、海岛、多林木的风景优美地区。说明我国人民对于理想的养生环境的选择,是有独到认识的。

那么,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应具备哪些条件呢?综合古今研究情况,大致应具备以下几点,即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等。这个适宜的自然环境,不仅应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还要适应人类特殊的心理需求,甚至要与不同的民族、风俗相协调。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2、不良的自然环境因素举例

(一)不良的地理条件

1、地壳化学元素分布异常 由于地理环境中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剩可以引起地方病,所以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其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祖国医学对山区多瘿瘤,岭南多瘴气等地方病的发生早有认识,《素问·异法方宜论》对此作过专门论述。

一般说来,随地形的变化,地球的化学性环境也发生变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在不同地理条件下,其分布亦不同。通常山区易发生活泼元素的缺乏症,如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缺氟引起龋齿,低硒与克山病的发生有关。平原、低洼地区易导致活泼元素的过多症,如氟过剩引起氟骨症。另外,据研究认为,大骨节病区的岩石土壤和水中锶多钙少。钙锶比例失调引起骨质代谢障碍,影响长骨生长,破坏骨**软骨的正常机能而致病。我国公布最广的三种地方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氟中毒)都与不良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2、有害的放射性物质 有些地区蕴成的矿物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如铀矿、磷矿等,若有强烈的放射级,可造成当地人患贫血、白血病以及癌症发病率增高。科学的进步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但过度城市化也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耕地面积锐减,森林覆盖渐小,草原退化严重,水土流失,气候恶化,使包括地理条件在内的整个环境质量下降。

(二)水源污染

水源污染又称水体污染。天然水体能接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进行自净,使水质成分保持平衡的能力,称为水环境容量。由于人类活动将污染物排入江河、湖海、水库或地下水,使水质、底泥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种群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我国人民历来重视水质的优劣,最早把水质划分为上中下三等的是唐代的陆羽,他在《茶经》里写道:煮茶“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又说:“江水取人远者为上”。现代研究证明,山水含钠、镁离子较少,且很少污染,故最宜饮用。江水则较复杂,井予矿化度较高,皆非理想的饮用水。尤其是城中附近的江河水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致水质污染。故“江河水取人远者为上”的观点是正确的。宋代欧阳修《大明水论》也明确指出:江河之水“众水杂聚,故次山水”。至于井水也有优劣之分,明初汪颖《食疗本草》指出,“凡井水有适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但井水也有被污染的。

据最近统计,我国54条主要河流中有27条被污染,44个城市中有41个地下水源受到污染;一些海湾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全国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日约7800万吨,全年计295亿吨,其中90%未经任何处理。

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含病原菌的人畜粪便、污水污染水源,可引起肠道传染病流行。水体遭受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食物链的形式可使人群发生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如水(亻吴)病就是由长期摄入富集有甲基汞的鱼贝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疾患,为公害病的一种,因最早在日本熊本县水(亻吴)湾附近鱼村发现而得名。另外,有些污染物可使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妨碍水源正常利用;或使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影响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损害水源的天然自净能力,破坏水源卫生状况。

(三)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由于向大气排放非固有的气体及微粒,超过了大气成份的正常组成,当大气自净能力不能消除这些污染物时,造成大气质量下降,即可说这个地区的大气受到了污染。

1、污染来源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能源的利用。如煤和石油的燃烧,大量排放出五大污染物——硫氧化物(SOx)、氮氧化合物(NOx)、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及颗粒物,这种污染包括生产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

2、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类。

急 性中毒主要见于意外事故,如液氯钢瓶爆炸造成的氯气外溢,可引起居民的急性中毒和死亡。世界上多次发生的大气污染灾害中,大半是由于空气质量的突然变坏对居民产生的急性作用,造成某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突然升高。这些灾害的共同特点是:恶劣的气象条件(气温逆增、大雾),不利的地形(低洼地区、峡谷),使污染物在空气中聚集,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群发病和死亡。尤其老年、病人受害最大。慢性损害,主要中于低浓度的大气污染,长期作用于人体,引起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如心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等。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3、预防保健 措施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人赖水以养生,可不慎所择乎”。水源、空气、土壤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要健康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就要慎重选择适宜自己的自然环境,还要采取有效的保健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一)生活环境的选择

尽量避开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水源、矿藏,避开高压线、强磁场和有超声波、放射线的地方营建生活区。

1、减少某种有害微量元素的摄入量 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的根本措施是改用低氟和低砷的饮用水源。如打深井,从低氟或低砷地层取水或收集天然降水备用。如在该地区无法找到适当水源,则进行水质处理,除去水中过量的氟或砷。

2、因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而致的地方病,可采用适当方式补充 如用碘化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近年来,有人在食管癌高发区饮水中投放姜石,进行改水防癌实验,取得显著效果。

此外,防治地方病宜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最根本的 方法 ,是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分清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选择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作生活区,并作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社会防护,综合治理

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失调并日趋恶化的现实。首先,*要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工作,寻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复辙。其次,在我国现有技术条件下,人口规模越大,密度越高,活动程度越大的地方,产生的污水、废气、垃圾越多,生态环境污染也越严重。因此,控制人口规模,是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对于饮水卫生,重点是治理“三废”。从合理规划,综合利用、净化处理等几方面入手解决。个人防护可采取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将水煮沸后饮用,农村家庭用适量漂白粉投入水缸中亦可达消毒目的。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得以延长,而现今越来多的人对健康观念的意识不断加深,所以对中药养生越来越了解,下面是关于对中医养生的认识,欢迎大家阅读和了解。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1

一、中医学对人体健康的概括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是气的产物,精、气、神是生命的构成要素。精、气、神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盛则同盛,衰则同衰。三者充盈,则脏腑功能保持动态平衡,人体健康无病,益寿延年;精、气、神不足或亏虚,将导致生命活动的减退或早衰,甚至多病。换言之,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活动是“气”,而生命的体现是“神”。

中医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是从精、气、神三个方面考虑的。善养生者,定会养其精,精气充盈了之后气就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则长寿少病。

因此,中医学对人体健康用精、气、神做了概括:

形体壮实,比例恰当;眼睛有神,柔亮有光;

面色红润,表情舒展;眼睛有神,灵气荡漾;

呼吸从容,不急不慢;食欲旺盛,美食三餐;

牙齿坚固,不蛀不伤;听觉灵敏,耳内不响;

声音洪亮,气息悠长;腰腿灵敏,不痛不酸;

二便便利,排放正常;舌红苔薄,脉象匀缓。

采用现代标准,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以下几方面:

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⑥体重适当,形体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⑨头发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影响健康的因素有:精气不足、营养不良、五脏损伤、情志失控、劳逸失度、遗传禀赋、气候环境等。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因素包括空气、水质、土壤、噪音、噪光、气候、放射线辐射等;生物因素包括生物致病菌的侵袭、疾病与意外伤害等;社会因素包括职业、医疗条件、战争等;个人因素包括遗传、性别、身高、生活方式、饮食情况、心理因素、劳动强度等。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与自己的日常养生有关,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与社会因素有关,8%与医疗条件有关,7%与地理、气候环境有关。

三、一语道破健康养生*

1、人是“死在嘴上,懒在腿上”。一个人一定要从年轻开始,保持标准体重。一旦超重了,就要减肥。减肥的关键是控制嘴,迈开腿。走路是一种不错的减肥方法。当然,走也是有讲究的,要快走(逐步快走),程度达到1分钟走130步,心跳要达到1分钟120次,才能达到锻炼心脏的目的。坚持半年,则心肺功能可以提高30%~50%,体重也会明显下降。

2、人不是老死的,是“气”死的。《黄帝内经》讲“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悲伤肾,百病皆生于气”。很多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而是气死的。有的人甚至为一点小事整天不愉快,郁郁寡欢。这样不生病才怪呢。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情”,是感情丰富的表现。假如人只有一种感情,就不健康。但千万记住:一是不要过度,二是过度了但持续时间不要过长,学会很快调整过来。这才是健康的。

3、科学吃好三餐。俗语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有些人却秉行“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常常夜宵”。这就是百病之根。如晚上过饱,易诱发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胰腺炎等疾病。早上这顿饭,等于吃补药,一定要吃营养早餐,包括牛奶(或豆浆)、蔬菜、水果、鸡蛋等。如只吃两种以下,就属于低质量早餐。

4、健康生活记住“1~8”:即每天一盘蔬菜、两种水果、三勺清油(不得超过25克)、四两米饭或四个馒头、五种优质高蛋白(肉、蛋、奶、鱼、豆),每天食盐总量不超过6克,每天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每天喝8杯水。

春夏季中医养生保健

一、养阳

春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平补适合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

什么是清补呢,其实,清补就是指选择一些偏凉性的食物,比如百合、梨、藕、荠菜等之类的。

二、养阴

阴虚内热体质者,春季易虚火妄动,加重病情,宜多食养阴之品。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甜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有些虚病在春天加重,可适当服用蜂蜜等养阴食物以增加疗效。

三、养气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春季阳气生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生发,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可常食用葱、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四、养脑

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克—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芹菜以及红枣煮水当茶喝。

五、养脾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六、养胃

“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气体导致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七、养肾

春天天气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的好时机,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损害初期的疗效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仁、黄瓜及香瓜等。

八、养热

早春时节气候仍冷,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另一方面,人体为了御寒也需要消耗热量来稳定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饮食要保证一定的热量供给。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糯米制品及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时补充能量。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2

养生是一门学问,是一门中国的传统学问,有理论也有方法。这门古老的学问,目前越来越受到今人的重视,正在焕发新的活力。养生学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是中医关于“治未病”的学说体现。是研究个人如何通过自我修养,合理安排好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休逸,并进行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药饵调养,以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获取健康长寿的目的。从养生方法分析,养生的基本内容有心身修养、*锻炼、药饵补养、祛病养病几个主要方面。其中防病治病是一项重要内容。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外环境正邪斗争的结果,是人体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人与自然,人体脏与脏,脏与腑等内外环境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机体阴阳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现今中医把致病因素分为五大类:

1、 自然因素:包括天时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地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2、 生活因素:包括情志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劳逸、饮食、药邪、环境等几个方面。

3、 意外因素:主要是指外伤、一些物理因素致伤和一些化学因素致伤。

4、 病理因素:是指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成为致病因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等。

5、 体质因素:是人体在机能、结构与代谢上存在着潜在的致病倾向因素。

由于以上各种致病因素(一种或同时多种)的影响,造*体中以五脏为核心的脏腑阴阳失调,因而产生各种疾病。如:

肾虚时:会出现腰膝酸软、脱发、白发、健忘、耳鸣、盗汗、遗 精、月经不调、骨代谢发生障碍、造骨功能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与骨折等。

脾虚时:会出现食后饱胀、腹部冷痛、腹泻便溏、消化功能下降、贫血、气短无力、易患传染性疾病等。

肝虚时:会出现头晕眼花、四肢发麻、面脸苍白、胸胁隐痛、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等。

心虚时:会出现心悸、气短、肢冷、浮肿、疲乏无力、心烦失眠等。

肺虚时:会出现咳嗽、咽干、痰血、盗汗、气短无力、体软等。

当今推崇的各种养生措施,如食疗养生、药疗养生、运动养生、休闲娱乐养生、心理养生、生活起居养生等,其实质就是保持或恢复人体五脏阴阳平衡。

中医养生调理的作用

本馆用食品胶囊对顾客进行中医养生调理,目的是使顾客保持或恢复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中医养生调理的作用:

一、预防疾病。预防疾病的实质,就是预防人体五脏六腑阴阳失调,保持人体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人就不会得病,所以经常进行中医养生体检和调理很有必要,一出现失调,马上调理。

二、祛除亚健康状态。由于现代人的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所以好多人的身体都处在亚健康状态,如果及时进行调理,则能迅速恢复健康,否则任其发展,则会向疾病方向转化,很有可能酿成大病。

三、美容养颜。特别是年轻女性,通过中医养生调理,保持了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就能迅速改善呼吸、消化、代谢、微循环、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容颜红润、皱纹少、皮肤细腻和润泽的美容效果。

四、自愈疾病。人体的所有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于五脏六腑阴阳失调而产生的,有病通过中医养生调理,恢复五脏六腑阴阳平衡,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疾病就能逐渐自愈,就连疑难杂症(包括癌症),也会慢慢痊愈。

五、延缓衰老。中医理论讲,人的衰老是由于肾气虚(先天之本)、脾气虚(后天之本)等脏腑虚损造成的。通过中医养生调理,可以减慢肾、脾等脏腑的虚损速度,就能起延缓衰老作用,人会显得更有精神、更年轻,所以长期坚持养生调理的人不易老。

“润物细无声,王道无近功”,养生调理必须要坚持,才会产生效果。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得以延长,而现今越来多的人对健康观念的意识不断加深,所以对中药养生越来越了解,下面是关于对中医养生的认识,欢迎大家阅读和了解。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1

一、中医学对人体健康的概括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是气的产物,精、气、神是生命的构成要素。精、气、神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盛则同盛,衰则同衰。三者充盈,则脏腑功能保持动态平衡,人体健康无病,益寿延年;精、气、神不足或亏虚,将导致生命活动的减退或早衰,甚至多病。换言之,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活动是“气”,而生命的体现是“神”。

中医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是从精、气、神三个方面考虑的。善养生者,定会养其精,精气充盈了之后气就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则长寿少病。

因此,中医学对人体健康用精、气、神做了概括:

形体壮实,比例恰当;眼睛有神,柔亮有光;

面色红润,表情舒展;眼睛有神,灵气荡漾;

呼吸从容,不急不慢;食欲旺盛,美食三餐;

牙齿坚固,不蛀不伤;听觉灵敏,耳内不响;

声音洪亮,气息悠长;腰腿灵敏,不痛不酸;

二便便利,排放正常;舌红苔薄,脉象匀缓。

采用现代标准,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以下几方面:

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⑥体重适当,形体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⑨头发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影响健康的因素有:精气不足、营养不良、五脏损伤、情志失控、劳逸失度、遗传禀赋、气候环境等。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因素包括空气、水质、土壤、噪音、噪光、气候、放射线辐射等;生物因素包括生物致病菌的侵袭、疾病与意外伤害等;社会因素包括职业、医疗条件、战争等;个人因素包括遗传、性别、身高、生活方式、饮食情况、心理因素、劳动强度等。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与自己的日常养生有关,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与社会因素有关,8%与医疗条件有关,7%与地理、气候环境有关。

三、一语道破健康养生*

1、人是“死在嘴上,懒在腿上”。一个人一定要从年轻开始,保持标准体重。一旦超重了,就要减肥。减肥的关键是控制嘴,迈开腿。走路是一种不错的减肥方法。当然,走也是有讲究的,要快走(逐步快走),程度达到1分钟走130步,心跳要达到1分钟120次,才能达到锻炼心脏的目的。坚持半年,则心肺功能可以提高30%~50%,体重也会明显下降。

2、人不是老死的,是“气”死的。《黄帝内经》讲“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悲伤肾,百病皆生于气”。很多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而是气死的。有的人甚至为一点小事整天不愉快,郁郁寡欢。这样不生病才怪呢。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情”,是感情丰富的表现。假如人只有一种感情,就不健康。但千万记住:一是不要过度,二是过度了但持续时间不要过长,学会很快调整过来。这才是健康的。

3、科学吃好三餐。俗语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有些人却秉行“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常常夜宵”。这就是百病之根。如晚上过饱,易诱发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胰腺炎等疾病。早上这顿饭,等于吃补药,一定要吃营养早餐,包括牛奶(或豆浆)、蔬菜、水果、鸡蛋等。如只吃两种以下,就属于低质量早餐。

4、健康生活记住“1~8”:即每天一盘蔬菜、两种水果、三勺清油(不得超过25克)、四两米饭或四个馒头、五种优质高蛋白(肉、蛋、奶、鱼、豆),每天食盐总量不超过6克,每天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每天喝8杯水。

春夏季中医养生保健

一、养阳

春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平补适合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

什么是清补呢,其实,清补就是指选择一些偏凉性的食物,比如百合、梨、藕、荠菜等之类的。

二、养阴

阴虚内热体质者,春季易虚火妄动,加重病情,宜多食养阴之品。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甜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有些虚病在春天加重,可适当服用蜂蜜等养阴食物以增加疗效。

三、养气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春季阳气生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生发,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可常食用葱、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四、养脑

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克—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芹菜以及红枣煮水当茶喝。

五、养脾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六、养胃

“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气体导致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七、养肾

春天天气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的好时机,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损害初期的疗效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仁、黄瓜及香瓜等。

八、养热

早春时节气候仍冷,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另一方面,人体为了御寒也需要消耗热量来稳定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饮食要保证一定的热量供给。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糯米制品及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时补充能量。

对中医养生的认识2

养生是一门学问,是一门中国的传统学问,有理论也有方法。这门古老的学问,目前越来越受到今人的重视,正在焕发新的活力。养生学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是中医关于“治未病”的学说体现。是研究个人如何通过自我修养,合理安排好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休逸,并进行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药饵调养,以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获取健康长寿的目的。从养生方法分析,养生的基本内容有心身修养、*锻炼、药饵补养、祛病养病几个主要方面。其中防病治病是一项重要内容。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外环境正邪斗争的结果,是人体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人与自然,人体脏与脏,脏与腑等内外环境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机体阴阳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现今中医把致病因素分为五大类:

1、 自然因素:包括天时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地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2、 生活因素:包括情志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劳逸、饮食、药邪、环境等几个方面。

3、 意外因素:主要是指外伤、一些物理因素致伤和一些化学因素致伤。

4、 病理因素:是指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成为致病因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等。

5、 体质因素:是人体在机能、结构与代谢上存在着潜在的致病倾向因素。

由于以上各种致病因素(一种或同时多种)的影响,造*体中以五脏为核心的脏腑阴阳失调,因而产生各种疾病。如:

肾虚时:会出现腰膝酸软、脱发、白发、健忘、耳鸣、盗汗、遗 精、月经不调、骨代谢发生障碍、造骨功能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与骨折等。

脾虚时:会出现食后饱胀、腹部冷痛、腹泻便溏、消化功能下降、贫血、气短无力、易患传染性疾病等。

肝虚时:会出现头晕眼花、四肢发麻、面脸苍白、胸胁隐痛、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等。

心虚时:会出现心悸、气短、肢冷、浮肿、疲乏无力、心烦失眠等。

肺虚时:会出现咳嗽、咽干、痰血、盗汗、气短无力、体软等。

当今推崇的各种养生措施,如食疗养生、药疗养生、运动养生、休闲娱乐养生、心理养生、生活起居养生等,其实质就是保持或恢复人体五脏阴阳平衡。

中医养生调理的作用

本馆用食品胶囊对顾客进行中医养生调理,目的是使顾客保持或恢复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中医养生调理的作用:

一、预防疾病。预防疾病的实质,就是预防人体五脏六腑阴阳失调,保持人体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人就不会得病,所以经常进行中医养生体检和调理很有必要,一出现失调,马上调理。

二、祛除亚健康状态。由于现代人的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所以好多人的身体都处在亚健康状态,如果及时进行调理,则能迅速恢复健康,否则任其发展,则会向疾病方向转化,很有可能酿成大病。

三、美容养颜。特别是年轻女性,通过中医养生调理,保持了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就能迅速改善呼吸、消化、代谢、微循环、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容颜红润、皱纹少、皮肤细腻和润泽的美容效果。

四、自愈疾病。人体的所有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于五脏六腑阴阳失调而产生的,有病通过中医养生调理,恢复五脏六腑阴阳平衡,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疾病就能逐渐自愈,就连疑难杂症(包括癌症),也会慢慢痊愈。

五、延缓衰老。中医理论讲,人的衰老是由于肾气虚(先天之本)、脾气虚(后天之本)等脏腑虚损造成的。通过中医养生调理,可以减慢肾、脾等脏腑的虚损速度,就能起延缓衰老作用,人会显得更有精神、更年轻,所以长期坚持养生调理的人不易老。

“润物细无声,王道无近功”,养生调理必须要坚持,才会产生效果。

中医养生学就业方向

中医养生学就业方向如下:

就业前景:

目前来说中医学的就业前景也是比较好的,现在很多的医院对于中医学的毕业生需求也是比较的旺盛的,再加上最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中医学专业,对于这块的就业前景也是比较乐观的。

中医药要运用平台、大数据进行管理,把病人的治愈率、好转率、好评率、性价比率、病情控制率、病情发病率,费用回报率等等作为大数据对医生、医院进行考核。管理现代化是中医腾飞的根基。

中医学专业的小伙伴们的就业方向单位包括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综合医院、社区医疗中心、药店、康复治疗机构、制药公司、保健机构以及投资和医疗科技企业,可以从事中医治疗、药剂师、健康管理与咨询以及中医养生等工作。

就业方向:

传统职位:医师。

进入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成为一名医师是中医学专业小伙伴们最对口的工作,但是现在这个行业人才趋于饱和,大中小城市的公立医院一般都要求硕士学历,而私立医院发展一般,城镇医院的人才需求也已经很小。不只是咱们专业,很多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同学们也很难在这些单位找到工作。

不过,这几年咱们国家的农村、社区医疗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小伙伴们可以考虑在一些社区、街道医院或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做全科医生。这些单位对医疗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大,并且当地人对于中医更为信服,非常适合中医学专业的小伙伴们。

全科医生的工作较为繁琐,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内、外、妇、儿等临床诊疗任务,双向转诊任务及院前急救与转诊任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组织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组织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社区护理、社区康复、社区计划生育指导等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等。

药剂师:

除了做医生,小伙伴们也可以做药剂师,在制药厂、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药房、医药公司和零售药店里工作。

药剂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取药、整理药房这么简单,还需要指导和参加药品调配工作;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和药检仪器的使用保养。

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配合临床研究,制作新药及中草药提纯;检查毒、麻、限、剧、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按照处方为顾客配药,并且向顾客说明如何服用等相关事项;回答病人和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的咨询。

在制药厂及一些大型医院工作的药剂师负责研究、开发并参与医药产品的生产制作工作,负责新药产品的医效实验和生产质量监控等一系列工作。

健康管理与咨询:

现在线上医疗咨询与服务工作越来越火热,小伙伴们可以向医疗服务方向发展,在一些涉及医疗的投资管理公司、电子科技公司等从事网上医疗服务咨询工作,同样也可以发挥自己所学知识。

这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健康管理系统评估模型,在疾病改善方面提供专业知识的支撑;针对数据分析优化处方;定期跟踪客户和用户的使用、执行及改善状况,并提供分析报告;收集整理客户及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用户体验;对用户咨询进行答疑和互动;负责健康管理系统涉及的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健康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

中医养生学就业方向

中医养生学就业方向如下:

就业前景:

目前来说中医学的就业前景也是比较好的,现在很多的医院对于中医学的毕业生需求也是比较的旺盛的,再加上最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中医学专业,对于这块的就业前景也是比较乐观的。

中医药要运用平台、大数据进行管理,把病人的治愈率、好转率、好评率、性价比率、病情控制率、病情发病率,费用回报率等等作为大数据对医生、医院进行考核。管理现代化是中医腾飞的根基。

中医学专业的小伙伴们的就业方向单位包括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综合医院、社区医疗中心、药店、康复治疗机构、制药公司、保健机构以及投资和医疗科技企业,可以从事中医治疗、药剂师、健康管理与咨询以及中医养生等工作。

就业方向:

传统职位:医师。

进入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成为一名医师是中医学专业小伙伴们最对口的工作,但是现在这个行业人才趋于饱和,大中小城市的公立医院一般都要求硕士学历,而私立医院发展一般,城镇医院的人才需求也已经很小。不只是咱们专业,很多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同学们也很难在这些单位找到工作。

不过,这几年咱们国家的农村、社区医疗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小伙伴们可以考虑在一些社区、街道医院或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做全科医生。这些单位对医疗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大,并且当地人对于中医更为信服,非常适合中医学专业的小伙伴们。

全科医生的工作较为繁琐,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内、外、妇、儿等临床诊疗任务,双向转诊任务及院前急救与转诊任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组织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组织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社区护理、社区康复、社区计划生育指导等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等。

药剂师:

除了做医生,小伙伴们也可以做药剂师,在制药厂、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药房、医药公司和零售药店里工作。

药剂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取药、整理药房这么简单,还需要指导和参加药品调配工作;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和药检仪器的使用保养。

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配合临床研究,制作新药及中草药提纯;检查毒、麻、限、剧、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按照处方为顾客配药,并且向顾客说明如何服用等相关事项;回答病人和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的咨询。

在制药厂及一些大型医院工作的药剂师负责研究、开发并参与医药产品的生产制作工作,负责新药产品的医效实验和生产质量监控等一系列工作。

健康管理与咨询:

现在线上医疗咨询与服务工作越来越火热,小伙伴们可以向医疗服务方向发展,在一些涉及医疗的投资管理公司、电子科技公司等从事网上医疗服务咨询工作,同样也可以发挥自己所学知识。

这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健康管理系统评估模型,在疾病改善方面提供专业知识的支撑;针对数据分析优化处方;定期跟踪客户和用户的使用、执行及改善状况,并提供分析报告;收集整理客户及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用户体验;对用户咨询进行答疑和互动;负责健康管理系统涉及的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健康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

中医养生学就业方向

中医养生学就业方向如下:

就业前景:

目前来说中医学的就业前景也是比较好的,现在很多的医院对于中医学的毕业生需求也是比较的旺盛的,再加上最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中医学专业,对于这块的就业前景也是比较乐观的。

中医药要运用平台、大数据进行管理,把病人的治愈率、好转率、好评率、性价比率、病情控制率、病情发病率,费用回报率等等作为大数据对医生、医院进行考核。管理现代化是中医腾飞的根基。

中医学专业的小伙伴们的就业方向单位包括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综合医院、社区医疗中心、药店、康复治疗机构、制药公司、保健机构以及投资和医疗科技企业,可以从事中医治疗、药剂师、健康管理与咨询以及中医养生等工作。

就业方向:

传统职位:医师。

进入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成为一名医师是中医学专业小伙伴们最对口的工作,但是现在这个行业人才趋于饱和,大中小城市的公立医院一般都要求硕士学历,而私立医院发展一般,城镇医院的人才需求也已经很小。不只是咱们专业,很多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同学们也很难在这些单位找到工作。

不过,这几年咱们国家的农村、社区医疗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小伙伴们可以考虑在一些社区、街道医院或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做全科医生。这些单位对医疗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大,并且当地人对于中医更为信服,非常适合中医学专业的小伙伴们。

全科医生的工作较为繁琐,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内、外、妇、儿等临床诊疗任务,双向转诊任务及院前急救与转诊任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组织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组织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社区护理、社区康复、社区计划生育指导等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等。

药剂师:

除了做医生,小伙伴们也可以做药剂师,在制药厂、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药房、医药公司和零售药店里工作。

药剂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取药、整理药房这么简单,还需要指导和参加药品调配工作;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和药检仪器的使用保养。

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配合临床研究,制作新药及中草药提纯;检查毒、麻、限、剧、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按照处方为顾客配药,并且向顾客说明如何服用等相关事项;回答病人和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的咨询。

在制药厂及一些大型医院工作的药剂师负责研究、开发并参与医药产品的生产制作工作,负责新药产品的医效实验和生产质量监控等一系列工作。

健康管理与咨询:

现在线上医疗咨询与服务工作越来越火热,小伙伴们可以向医疗服务方向发展,在一些涉及医疗的投资管理公司、电子科技公司等从事网上医疗服务咨询工作,同样也可以发挥自己所学知识。

这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健康管理系统评估模型,在疾病改善方面提供专业知识的支撑;针对数据分析优化处方;定期跟踪客户和用户的使用、执行及改善状况,并提供分析报告;收集整理客户及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用户体验;对用户咨询进行答疑和互动;负责健康管理系统涉及的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健康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

到底什么是中医养生?为什么现代医学无法替代它

很多人问我,能否通过现代医学的方式来进行 养生 保健。作为一个中医师,我可以十分遗憾的告诉大家,目前我们医学包括现代医学所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医学目前他所研究的重要的目标还是一些重大的疾病,包括一些大的慢性病,所以亚 健康 状态怎么样去调养,仍然还没有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因此有好多人发现,当有病的时候,当把身体交给医院和医生的时候,才发现有的时候已经晚了,其实自己在你 健康 刚要出现问题的时候,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所以有人说求医不如求己,我自己要平时关爱好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最清楚身体哪里不舒服,医生倒不一定那么清楚,所以说有的人就开始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通过日常的生活保健,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来发现自己 健康 出现问题的蛛丝马迹,采用一些方法来改善 健康 。

那么除了咱们现代医学之外,大家还能想得到的就是咱们现在正在流行的 健康 体检,每年通过 健康 体检,是不是就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 健康 体检也很难发现你的身体状况处在紊乱状态,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那一段时间,他是没办法发现身体的问题的。当你身体的各项指标出现一些异常的时候,往往也是比较难的时候。并且 健康 体检不能够对你的身体状况提出非常切实可行的保健措施。

那么其他的还有没有比较成熟的 养生 保健体系?我们大家想到除了咱们中国,比如说国外有没有?我们知道国外也有许多和中医非常相似的传统医学,统称为叫做替代医学,但是它是否符合咱们中国人的生活的特点,是否符合咱们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有没有效果,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这里总结了一下,要想找到靠谱的保护我们 健康 的方法,最好的随手能够拿来的就是的中医 养生 学,因此我们说中医 养生 学是咱们呵护 健康 的首选。

我从这三个方面来给大家解读,咱们为什么要选择中医 养生 学,呵护我们的 健康 。首先我们说中医 养生 学它传承的 历史 十分的久远,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黄帝内经里边有这样的说法,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来去,说上古的人那些懂得 养生 的他能够活到100多岁,所以说源缘非常久远,那么中医 养生 学它的理论体系的成熟也很早。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成熟标志性的一本着作就是黄帝内经。

其实我们现在一说黄帝内经,都知道那是中医必读的中医的经典,其实黄帝内经里边大量的篇幅谈的是 养生 ,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有关 养生 的内容,包括 养生 的原则, 养生 的具体的方法等等。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医 养生 体系成熟以后,一直到现在,到咱们目前,历代都有许许多多的与 养生 有关的书籍,所以说里边蕴含的知识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从历代的 养生 书籍里边汲取许许多多的前人的 养生 经验和智慧。古代的 养生 家大部分都属于知识分子,他们可以把他们 养生 对 养生 的理解, 养生 实践的这样一种过程比较准确的记录下来。因此一直到现在,中医 养生 的许多方法仍然在呵护着中国人的 健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医 养生 它的传承 历史 非常的久远。

第二个方面,我们说中医的 养生 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它的体系是非常完整的,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方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调节情绪,调节心理,我们有精神 养生 法,调节我们的身体状况,我们有传统各种各样的传统的*和 体育 养生 法,平时我们的饮食怎么去睡觉,怎么去吃饭,我们有饮食 养生 法,睡眠 养生 法,咱们的业余爱好有琴棋书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医 养生 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另外中医 养生 它适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当一个人处于 健康 状态的时候,没有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中医 养生 的方法来维护 健康 ,或者是增进我们的 健康 ,防止它不让它生病。

当我们的身体出了状况有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中医 养生 的方法协助辅助治疗疾病,让我们康复的更快一点。那么有了病之后治好了,我们可以通过 养生 的方法来防止疾病的复发。因此我们说中医 养生 可以说是适合于没有病的、有病的、有病之后的所有的人,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那么选择中医 养生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医 养生 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中医 养生 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或者是说 养生 和中医它有着共同的思想理念,理论基础和共同的体系。比如说整体观念,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要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要把人他患的病和他自己的状况,他身心的状况,以及他和外界的自然环境 社会 环境联系起来,来分析疾病。在 养生 方面也是要重视人和自然以及 社会 环境的协调以及身心之间的协调,所以在 养生 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叫顺应自然,身心并调,这是整体观念。

另外中医它讲阴阳,气血,同样我们的 养生 仍然也是以阴阳的平衡,气血的充足和畅通,为咱们调整和 养生 的一个主要的目标,所以说中医 养生 它是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的,中医 养生 离不开中医的理论。第二个特征就是中医 养生 它是以和谐适度为宗旨的。中医认为 养生 方法很多,但一定要注意协调,然后不要过量。古人曾经有这样的说法,说 养生 以不伤为本,你不要为了 养生 ,然后你做剧烈的运动,把自己的身体伤了。同样许许多多的 养生 方法都要遵循这样一个适度的原则。那么说到这里,咱们可以把中国人对于生命的感觉和西方人的理念做一个对比,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西方的一个主导的理念,按照中医的理解,生命应该怎么样?生命是在于平衡,因此运动也一定要掌握一个适度的原则,过激的运动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的状况。

比如说很早以前,孔子在论语里边就有这样一句话,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在射箭的时候,我们比赛不应该以你那个箭能不能射穿箭靶,应该看到它能不能射中靶心就行了。为什么?因为能不能射穿箭靶,那是人的力气的问题,能不能射中这个箭靶的中心,那是人的技巧问题,我们要比的就是这个技巧,而不应该强调的是力度,这样一种理念,至今对于中国的运动 体育 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医 养生 学的第三个特色是以预防疾病为中心的。我们都知道 养生 的目的是为了 健康 长寿,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除了意外之外,那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怎么样不生病,怎么样生病了以后能恢复的快一点,这都是我们 养生 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 养生 它创立了这样一个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体系,没有病的时候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措施维护 健康 ,让它不生病。有病的时候,我们要想尽各种方法让这个病不发生重大的变化,不传变不恶化。疾病之后,我们要尽量地采取一些方法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所以叫做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体系。在这样一个思想的指导下,历代的医家和 养生 家就创造和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措施都是围绕着防病抗衰为核心,比如说华佗来创建的五禽戏,另外咱们流行的太极拳,八段锦等等,这些传统的 养生 的*,其实都是为了增强体质,防病抗衰、中医养 养生 学的。

第四个鲜明的特点是,以综合的调理为原则, 养生 它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说 养生 要贯穿于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人理念不一样,说 养生 说 体育 锻炼,就是形体锻炼为主。中医的 养生 它一定是综合的,不是靠一招一式去取胜的,而是综合调理,这是咱们中医 养生 的有这样鲜明的特点。正是因为中医 养生 有这么多的特色,所以说我们在考虑到防病保健呵护 健康 的时候,首选中医 养生 的方法。

到底什么是中医养生?为什么现代医学无法替代它

很多人问我,能否通过现代医学的方式来进行 养生 保健。作为一个中医师,我可以十分遗憾的告诉大家,目前我们医学包括现代医学所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医学目前他所研究的重要的目标还是一些重大的疾病,包括一些大的慢性病,所以亚 健康 状态怎么样去调养,仍然还没有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因此有好多人发现,当有病的时候,当把身体交给医院和医生的时候,才发现有的时候已经晚了,其实自己在你 健康 刚要出现问题的时候,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所以有人说求医不如求己,我自己要平时关爱好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最清楚身体哪里不舒服,医生倒不一定那么清楚,所以说有的人就开始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通过日常的生活保健,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来发现自己 健康 出现问题的蛛丝马迹,采用一些方法来改善 健康 。

那么除了咱们现代医学之外,大家还能想得到的就是咱们现在正在流行的 健康 体检,每年通过 健康 体检,是不是就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 健康 体检也很难发现你的身体状况处在紊乱状态,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那一段时间,他是没办法发现身体的问题的。当你身体的各项指标出现一些异常的时候,往往也是比较难的时候。并且 健康 体检不能够对你的身体状况提出非常切实可行的保健措施。

那么其他的还有没有比较成熟的 养生 保健体系?我们大家想到除了咱们中国,比如说国外有没有?我们知道国外也有许多和中医非常相似的传统医学,统称为叫做替代医学,但是它是否符合咱们中国人的生活的特点,是否符合咱们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有没有效果,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这里总结了一下,要想找到靠谱的保护我们 健康 的方法,最好的随手能够拿来的就是的中医 养生 学,因此我们说中医 养生 学是咱们呵护 健康 的首选。

我从这三个方面来给大家解读,咱们为什么要选择中医 养生 学,呵护我们的 健康 。首先我们说中医 养生 学它传承的 历史 十分的久远,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黄帝内经里边有这样的说法,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来去,说上古的人那些懂得 养生 的他能够活到100多岁,所以说源缘非常久远,那么中医 养生 学它的理论体系的成熟也很早。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成熟标志性的一本着作就是黄帝内经。

其实我们现在一说黄帝内经,都知道那是中医必读的中医的经典,其实黄帝内经里边大量的篇幅谈的是 养生 ,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有关 养生 的内容,包括 养生 的原则, 养生 的具体的方法等等。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医 养生 体系成熟以后,一直到现在,到咱们目前,历代都有许许多多的与 养生 有关的书籍,所以说里边蕴含的知识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从历代的 养生 书籍里边汲取许许多多的前人的 养生 经验和智慧。古代的 养生 家大部分都属于知识分子,他们可以把他们 养生 对 养生 的理解, 养生 实践的这样一种过程比较准确的记录下来。因此一直到现在,中医 养生 的许多方法仍然在呵护着中国人的 健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医 养生 它的传承 历史 非常的久远。

第二个方面,我们说中医的 养生 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它的体系是非常完整的,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方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调节情绪,调节心理,我们有精神 养生 法,调节我们的身体状况,我们有传统各种各样的传统的*和 体育 养生 法,平时我们的饮食怎么去睡觉,怎么去吃饭,我们有饮食 养生 法,睡眠 养生 法,咱们的业余爱好有琴棋书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医 养生 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另外中医 养生 它适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当一个人处于 健康 状态的时候,没有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中医 养生 的方法来维护 健康 ,或者是增进我们的 健康 ,防止它不让它生病。

当我们的身体出了状况有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中医 养生 的方法协助辅助治疗疾病,让我们康复的更快一点。那么有了病之后治好了,我们可以通过 养生 的方法来防止疾病的复发。因此我们说中医 养生 可以说是适合于没有病的、有病的、有病之后的所有的人,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那么选择中医 养生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医 养生 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中医 养生 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或者是说 养生 和中医它有着共同的思想理念,理论基础和共同的体系。比如说整体观念,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要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要把人他患的病和他自己的状况,他身心的状况,以及他和外界的自然环境 社会 环境联系起来,来分析疾病。在 养生 方面也是要重视人和自然以及 社会 环境的协调以及身心之间的协调,所以在 养生 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叫顺应自然,身心并调,这是整体观念。

另外中医它讲阴阳,气血,同样我们的 养生 仍然也是以阴阳的平衡,气血的充足和畅通,为咱们调整和 养生 的一个主要的目标,所以说中医 养生 它是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的,中医 养生 离不开中医的理论。第二个特征就是中医 养生 它是以和谐适度为宗旨的。中医认为 养生 方法很多,但一定要注意协调,然后不要过量。古人曾经有这样的说法,说 养生 以不伤为本,你不要为了 养生 ,然后你做剧烈的运动,把自己的身体伤了。同样许许多多的 养生 方法都要遵循这样一个适度的原则。那么说到这里,咱们可以把中国人对于生命的感觉和西方人的理念做一个对比,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西方的一个主导的理念,按照中医的理解,生命应该怎么样?生命是在于平衡,因此运动也一定要掌握一个适度的原则,过激的运动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的状况。

比如说很早以前,孔子在论语里边就有这样一句话,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在射箭的时候,我们比赛不应该以你那个箭能不能射穿箭靶,应该看到它能不能射中靶心就行了。为什么?因为能不能射穿箭靶,那是人的力气的问题,能不能射中这个箭靶的中心,那是人的技巧问题,我们要比的就是这个技巧,而不应该强调的是力度,这样一种理念,至今对于中国的运动 体育 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医 养生 学的第三个特色是以预防疾病为中心的。我们都知道 养生 的目的是为了 健康 长寿,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除了意外之外,那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怎么样不生病,怎么样生病了以后能恢复的快一点,这都是我们 养生 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 养生 它创立了这样一个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体系,没有病的时候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措施维护 健康 ,让它不生病。有病的时候,我们要想尽各种方法让这个病不发生重大的变化,不传变不恶化。疾病之后,我们要尽量地采取一些方法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所以叫做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体系。在这样一个思想的指导下,历代的医家和 养生 家就创造和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措施都是围绕着防病抗衰为核心,比如说华佗来创建的五禽戏,另外咱们流行的太极拳,八段锦等等,这些传统的 养生 的*,其实都是为了增强体质,防病抗衰、中医养 养生 学的。

第四个鲜明的特点是,以综合的调理为原则, 养生 它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说 养生 要贯穿于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人理念不一样,说 养生 说 体育 锻炼,就是形体锻炼为主。中医的 养生 它一定是综合的,不是靠一招一式去取胜的,而是综合调理,这是咱们中医 养生 的有这样鲜明的特点。正是因为中医 养生 有这么多的特色,所以说我们在考虑到防病保健呵护 健康 的时候,首选中医 养生 的方法。

到底什么是中医养生?为什么现代医学无法替代它

很多人问我,能否通过现代医学的方式来进行 养生 保健。作为一个中医师,我可以十分遗憾的告诉大家,目前我们医学包括现代医学所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医学目前他所研究的重要的目标还是一些重大的疾病,包括一些大的慢性病,所以亚 健康 状态怎么样去调养,仍然还没有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因此有好多人发现,当有病的时候,当把身体交给医院和医生的时候,才发现有的时候已经晚了,其实自己在你 健康 刚要出现问题的时候,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所以有人说求医不如求己,我自己要平时关爱好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最清楚身体哪里不舒服,医生倒不一定那么清楚,所以说有的人就开始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通过日常的生活保健,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来发现自己 健康 出现问题的蛛丝马迹,采用一些方法来改善 健康 。

那么除了咱们现代医学之外,大家还能想得到的就是咱们现在正在流行的 健康 体检,每年通过 健康 体检,是不是就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 健康 体检也很难发现你的身体状况处在紊乱状态,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那一段时间,他是没办法发现身体的问题的。当你身体的各项指标出现一些异常的时候,往往也是比较难的时候。并且 健康 体检不能够对你的身体状况提出非常切实可行的保健措施。

那么其他的还有没有比较成熟的 养生 保健体系?我们大家想到除了咱们中国,比如说国外有没有?我们知道国外也有许多和中医非常相似的传统医学,统称为叫做替代医学,但是它是否符合咱们中国人的生活的特点,是否符合咱们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有没有效果,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这里总结了一下,要想找到靠谱的保护我们 健康 的方法,最好的随手能够拿来的就是的中医 养生 学,因此我们说中医 养生 学是咱们呵护 健康 的首选。

我从这三个方面来给大家解读,咱们为什么要选择中医 养生 学,呵护我们的 健康 。首先我们说中医 养生 学它传承的 历史 十分的久远,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黄帝内经里边有这样的说法,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来去,说上古的人那些懂得 养生 的他能够活到100多岁,所以说源缘非常久远,那么中医 养生 学它的理论体系的成熟也很早。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成熟标志性的一本着作就是黄帝内经。

其实我们现在一说黄帝内经,都知道那是中医必读的中医的经典,其实黄帝内经里边大量的篇幅谈的是 养生 ,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有关 养生 的内容,包括 养生 的原则, 养生 的具体的方法等等。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医 养生 体系成熟以后,一直到现在,到咱们目前,历代都有许许多多的与 养生 有关的书籍,所以说里边蕴含的知识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从历代的 养生 书籍里边汲取许许多多的前人的 养生 经验和智慧。古代的 养生 家大部分都属于知识分子,他们可以把他们 养生 对 养生 的理解, 养生 实践的这样一种过程比较准确的记录下来。因此一直到现在,中医 养生 的许多方法仍然在呵护着中国人的 健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医 养生 它的传承 历史 非常的久远。

第二个方面,我们说中医的 养生 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它的体系是非常完整的,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方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调节情绪,调节心理,我们有精神 养生 法,调节我们的身体状况,我们有传统各种各样的传统的*和 体育 养生 法,平时我们的饮食怎么去睡觉,怎么去吃饭,我们有饮食 养生 法,睡眠 养生 法,咱们的业余爱好有琴棋书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医 养生 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另外中医 养生 它适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当一个人处于 健康 状态的时候,没有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中医 养生 的方法来维护 健康 ,或者是增进我们的 健康 ,防止它不让它生病。

当我们的身体出了状况有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中医 养生 的方法协助辅助治疗疾病,让我们康复的更快一点。那么有了病之后治好了,我们可以通过 养生 的方法来防止疾病的复发。因此我们说中医 养生 可以说是适合于没有病的、有病的、有病之后的所有的人,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那么选择中医 养生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医 养生 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中医 养生 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或者是说 养生 和中医它有着共同的思想理念,理论基础和共同的体系。比如说整体观念,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要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要把人他患的病和他自己的状况,他身心的状况,以及他和外界的自然环境 社会 环境联系起来,来分析疾病。在 养生 方面也是要重视人和自然以及 社会 环境的协调以及身心之间的协调,所以在 养生 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叫顺应自然,身心并调,这是整体观念。

另外中医它讲阴阳,气血,同样我们的 养生 仍然也是以阴阳的平衡,气血的充足和畅通,为咱们调整和 养生 的一个主要的目标,所以说中医 养生 它是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的,中医 养生 离不开中医的理论。第二个特征就是中医 养生 它是以和谐适度为宗旨的。中医认为 养生 方法很多,但一定要注意协调,然后不要过量。古人曾经有这样的说法,说 养生 以不伤为本,你不要为了 养生 ,然后你做剧烈的运动,把自己的身体伤了。同样许许多多的 养生 方法都要遵循这样一个适度的原则。那么说到这里,咱们可以把中国人对于生命的感觉和西方人的理念做一个对比,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西方的一个主导的理念,按照中医的理解,生命应该怎么样?生命是在于平衡,因此运动也一定要掌握一个适度的原则,过激的运动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的状况。

比如说很早以前,孔子在论语里边就有这样一句话,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在射箭的时候,我们比赛不应该以你那个箭能不能射穿箭靶,应该看到它能不能射中靶心就行了。为什么?因为能不能射穿箭靶,那是人的力气的问题,能不能射中这个箭靶的中心,那是人的技巧问题,我们要比的就是这个技巧,而不应该强调的是力度,这样一种理念,至今对于中国的运动 体育 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医 养生 学的第三个特色是以预防疾病为中心的。我们都知道 养生 的目的是为了 健康 长寿,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除了意外之外,那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怎么样不生病,怎么样生病了以后能恢复的快一点,这都是我们 养生 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 养生 它创立了这样一个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体系,没有病的时候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措施维护 健康 ,让它不生病。有病的时候,我们要想尽各种方法让这个病不发生重大的变化,不传变不恶化。疾病之后,我们要尽量地采取一些方法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所以叫做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体系。在这样一个思想的指导下,历代的医家和 养生 家就创造和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措施都是围绕着防病抗衰为核心,比如说华佗来创建的五禽戏,另外咱们流行的太极拳,八段锦等等,这些传统的 养生 的*,其实都是为了增强体质,防病抗衰、中医养 养生 学的。

第四个鲜明的特点是,以综合的调理为原则, 养生 它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说 养生 要贯穿于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人理念不一样,说 养生 说 体育 锻炼,就是形体锻炼为主。中医的 养生 它一定是综合的,不是靠一招一式去取胜的,而是综合调理,这是咱们中医 养生 的有这样鲜明的特点。正是因为中医 养生 有这么多的特色,所以说我们在考虑到防病保健呵护 健康 的时候,首选中医 养生 的方法。

中医养生大学论文范文参考

中医养生学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中医养生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1

浅谈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摘要:本研究以宁夏医科大学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为例,探讨其教学设计策略,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

关键词: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回族是一个注重健康的民族,全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发现,宁夏的百岁老人中,回族老人占绝大多数[1]。究其长寿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回族的饮食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哲学,食与疗密切相关,“以食养病,以食代药,医食同源”,是我国养生学界的瑰宝。在历代的回医回药著作中,饮食疗法都作为防病治病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既是回医回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回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更是健康饮食理念的重要内容。本项目致力于从生活化的角度,面向本校大学生开展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采用“以身探索”的 教学 方法 ,引领医学生体会回族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本课程又是学校进行人文素质 教育 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一、整合教学内容

(一)合理设计内容体系

由于本课程暂无固定教材,授课内容由本项目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材,并参照《中医饮食调护》(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郭瑞华主编)的章节设计,对整理后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本课程共分为四大部分:“一、回族饮食养生理念”、“二、常用食材、药材的分类、性质、功用、现代研究”、“三、回族药膳、民间食疗方的类型、功用、制作方法及现代营养分析”、“四、常见病症饮食调护方法”。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讲授药膳的具体应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创新体例设计

每章内容均以实例或现象、或民俗 谚语 为引导,提出问题,然后引出正文内容。“正文”先以回医回药理论进行阐释,要有理有据,有明确的文献来源;对相关内容进行中医中药论证、现代营养学论证。本部分内容应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编写时应注重知识的深度,不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度。“食膳举例”部分应紧密贴合正文内容,列举的食谱应具有可操作性,在食材选择、调味剂使用、烹饪方法等方面,应具有显著的“回族”、“清真”特色。“知识小链接”部分是对上述内容的补充,相对独立,可以插放在任何需要知识补充之处。

此部分内容应纳入相关的回族文化、生活习惯、养生谚语、宗教信仰、斋戒习俗等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回族文化的熏陶,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特色”的体现,突出趣味性,富有启迪性,使本课程更具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思考问题”的设置,不应是对重点知识的提问,而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设置的问题应以培养学生“ 发散思维 ”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目的,贴合实际生活。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授课以“课堂讨论”为主,“以问题为主导”,追求“亲力亲为,以身探索”。教师只对关键性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对一般性、容易理解的内容,则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去理解回族饮食文化,思考在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方面的考究及蕴含的养生理念,等等“;课堂讨论”还包括生活现象讨论、药膳分析讨论、疾病食疗讨论等专题讨论。具体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提出不同意见,经过集体讨论后,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并分析原因,最后由轮流小组组长以“ 报告 ”形式书面 总结 上交。本课程这样设计可使学生在互相探讨中增进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视频教学所选内容多为公众媒体或专业网站上提供的素材,涵盖回族烹饪、养生等方面的内容,使本课程成为真正意义上“色香味俱全”的公共课、文化课,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丰富课堂活动,更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动手的热情。

三、实施成绩综合评价

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撰写的“报告”纳入本课程考查范围,占成绩考核的30%。“试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药膳方的使用、食谱分析能力,占成绩考核的30%。“实践调研”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生活,对身边人群的饮食习惯和常用食物进行调研分析,以培养学生“立足实际”“,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成绩考核的15%。在“动手能力”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自身、家人的体质特点,或者对某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痤疮等)的易感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自拟或自选药膳,在家操作,操作过程以视频或图片形式呈交,并对药膳的功效进行口头阐述,对药膳的实际功效、服用时间以及体会进行如实记录,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将结果纳入本课程考核内容,占成绩考核的25%。这也是本课程在成绩考核方面的特色和创新点。

四、全面考察教学效果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理论的讲述上,以“够用,会用”为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化处理,始终贯穿“以应用为主线”,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是反应教学效果一个重要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方面,以评价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成绩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另外,学生的出勤率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 爱好 程度,是评价教学效果最直接而简单的风向标。

本人认为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授课方式灵活、授课内容贴近生活、寓教于乐,都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保证出勤率。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以及课间学生咨询问题的多少等等,都可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喜爱程度。所以应纳入教学效果的评估范围。本次课程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一个班大约为50名学生。

根据学生签到表、课堂互动情况、小组讨论及提交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气氛热烈而轻松,加深了学生对回族饮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具备了鉴别“美食与营养美食”的能力,督促学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了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和精神。“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是本项目率先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初步具备批判精神。

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而个人的认知能力在海量信息面前显得愈发渺小,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必须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本项目开设的“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其内容取自回族古今相关书籍,如《回回药方》《饮膳正要》《回族清真美食文化》《汤瓶八诊》系列丛书等,以及回族民俗、饮食习惯、烹饪习惯、*经等大众通俗的内容。所以在作为一门课程讲授给学生时,教师必须首先要保证所授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要批判某些不合时宜、不符合现代营养学的内容,发扬真正对健康有益的饮食文化;而教师更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所谓的批判精神,是指对既定的学说或理论进行思考与质疑,有自己独到的、科学合理的见解和判断,它是建立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正确的批判态度,与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完全不同[2]。

笔者认为,批判精神是 创新思维 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本课程将素质教育融会贯通于课堂,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本课程“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或可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作为全国*比例最多的宁夏地区,宁夏医科大学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较多的回族食物,对回族食物较为熟悉,学生往往可以根据亲身体会对日常饮食进行初步评价,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这是本课程开设的现实意义。从长远来看,本课程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汉族学生了解回族文化的一个窗口,促进民族融合,共建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丁月玲.从回族的节食习俗谈养生长寿[J].中国穆斯林,2001,(6).

[2]蒋笃运,蒋桂芳.谈大学生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4,(2).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2

试谈睡眠与中医养生

【摘要】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都认为睡眠与养生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睡眠的时间和时限、睡眠的环境、睡眠的姿势、睡眠的情态等等,而在这些方面前人已为后世积累了许多 经验 ,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关键词】睡眠;养生

睡眠,通常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良好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过程,就像车子开一段时间后需要进入加油站充电加油一样,良好的睡眠可以修复我们疲乏的细胞,产生新的能量,造就更强的免疫力。

1 睡眠时间和时限

1.1 时间:我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 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明•谢肇撰的《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 盖人当是时, 诸血归心, 一不得睡, 则血耗而生病矣。”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伤也。”

1.2 时限: 吴清忠认为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而且必须是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一个人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有8小时的睡眠。[1]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灵枢•大惑论》也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在中医来看,睡眠其实就是一种人体阴阳交替的现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就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

由此看来,睡眠更注重质量与有效性,即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古人说:“凡睡至适可而止, 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2]

2 睡眠环境

明•高濂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的《起居安•上卷》说:“所寝之室,名安乐窝, 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卧。”生命的三分之一都要在这“安乐窝”中度过,所以应该注意它的美化。《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曰:“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宋代养生家温革在《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为百病之长,最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出现头痛、耳聋、面瘫、瘾疹、肩背冷痛等。所以卧处有风, 应该急避开, 尤其是体虚年老之人。《琐碎录》还说过:“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如果在卧具边安放火炉之类的东西,日久便会引动火气,妨碍睡眠,而且由于近火,温度可能过高,睡着后容易掀被,反而容易着凉。

北宋•张君房攥写的道家典籍《云笈七签》云:“夜寝燃,令人心神不安。”南宋•真德秀《真西山卫生歌》也曰:“默寝暗眠神晏如。”中医学也有“神安则寐”之论, 就寝即灭灯, 则目不外眩, 神守其舍也。日光为阳气之精华, 故日间人的阳气得以增强, 处于优势, 体内的生理活动亦处于升、动的状态, 神志清醒,不易入睡。若夜间燃灯而卧,灯光虽然不及日光纯盛, 亦为阳热之源, 可扰动体内阳气不得安伏于营阴, 阻碍人体进入睡眠的状态。[3]此即宋末元初人*飞撰养生学著作《三元参赞延寿书》中所说的“灯烛而卧,神魂不安”。另外,齐梁时代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里也说过:“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

3 睡眠姿势

在《希夷睡诀》中提倡右侧卧时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于股间。[4]佛门称此式是“吉祥卧”。《道藏• 混元经》曰:“仰面伸足睡, 恐失精, 故宜侧曲。”《道藏》中《修真十书•卫生歌》云:“卧不厌觉贵舒”此即“ 睡不厌屈,觉不厌伸。”孔子在《论语》中也说:“ 寝不尸”。《千金要方•养性•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于上可知,古人们均认为右侧卧睡比其他任何睡姿都好。而现代研究也证明了右侧卧有利于心脏功能,还有利于消化系统的运化吸收。因为, 心脏位置较高, 有利于心脏排血, 并减轻其负担; 肝脏位于右侧最低处, 可获得较多的供血; 胃向十二指肠和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都向右侧,所以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在胃肠内运行。[5]

4 睡眠情态

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神静则寐,神动则醒。大怒大喜深思则阴阳不和,神不守舍,很难入睡。唐代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这就反映了作者因思虑而不眠的睡前情态。

古人认为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心静无欲则能入睡,心情烦躁,杂念纷纭,常常难以入睡。[6]古人并详细介绍了睡心的方法,战国早期庄子所著的《南华经》记载睡心有“操纵”二法:“ 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著,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肤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 渐非臆想所及, 惟忘乎寐, 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尽量睡好觉,让身体在睡眠外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 吴清忠. 人体使用手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1.

[2] 蒲昭和.古人推崇的睡眠养生法.保健医苑[J].37

[3] 赵颖初, 腾晶.道教睡眠养生观在中医养生中的体现.中华中医药学刊[J]. 2009-9. 27(9):1941

[4] 明道藏[M].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8: 478

[5] 吴静.宋咏梅.睡眠养生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江西中医学院学报[J]. 2010-4.22(2):47

[6] 宋执云,董桂兰.古代睡眠养生术浅探.安徽中医临床杂志[J].1995.7(1):62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 医养 生论 文范 文”

中医养生大学论文范文参考

中医养生学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中医养生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1

浅谈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摘要:本研究以宁夏医科大学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为例,探讨其教学设计策略,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

关键词: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回族是一个注重健康的民族,全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发现,宁夏的百岁老人中,回族老人占绝大多数[1]。究其长寿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回族的饮食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哲学,食与疗密切相关,“以食养病,以食代药,医食同源”,是我国养生学界的瑰宝。在历代的回医回药著作中,饮食疗法都作为防病治病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既是回医回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回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更是健康饮食理念的重要内容。本项目致力于从生活化的角度,面向本校大学生开展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采用“以身探索”的 教学 方法 ,引领医学生体会回族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本课程又是学校进行人文素质 教育 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一、整合教学内容

(一)合理设计内容体系

由于本课程暂无固定教材,授课内容由本项目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材,并参照《中医饮食调护》(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郭瑞华主编)的章节设计,对整理后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本课程共分为四大部分:“一、回族饮食养生理念”、“二、常用食材、药材的分类、性质、功用、现代研究”、“三、回族药膳、民间食疗方的类型、功用、制作方法及现代营养分析”、“四、常见病症饮食调护方法”。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讲授药膳的具体应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创新体例设计

每章内容均以实例或现象、或民俗 谚语 为引导,提出问题,然后引出正文内容。“正文”先以回医回药理论进行阐释,要有理有据,有明确的文献来源;对相关内容进行中医中药论证、现代营养学论证。本部分内容应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编写时应注重知识的深度,不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度。“食膳举例”部分应紧密贴合正文内容,列举的食谱应具有可操作性,在食材选择、调味剂使用、烹饪方法等方面,应具有显著的“回族”、“清真”特色。“知识小链接”部分是对上述内容的补充,相对独立,可以插放在任何需要知识补充之处。

此部分内容应纳入相关的回族文化、生活习惯、养生谚语、宗教信仰、斋戒习俗等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回族文化的熏陶,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特色”的体现,突出趣味性,富有启迪性,使本课程更具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思考问题”的设置,不应是对重点知识的提问,而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设置的问题应以培养学生“ 发散思维 ”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目的,贴合实际生活。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授课以“课堂讨论”为主,“以问题为主导”,追求“亲力亲为,以身探索”。教师只对关键性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对一般性、容易理解的内容,则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去理解回族饮食文化,思考在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方面的考究及蕴含的养生理念,等等“;课堂讨论”还包括生活现象讨论、药膳分析讨论、疾病食疗讨论等专题讨论。具体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提出不同意见,经过集体讨论后,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并分析原因,最后由轮流小组组长以“ 报告 ”形式书面 总结 上交。本课程这样设计可使学生在互相探讨中增进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视频教学所选内容多为公众媒体或专业网站上提供的素材,涵盖回族烹饪、养生等方面的内容,使本课程成为真正意义上“色香味俱全”的公共课、文化课,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丰富课堂活动,更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动手的热情。

三、实施成绩综合评价

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撰写的“报告”纳入本课程考查范围,占成绩考核的30%。“试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药膳方的使用、食谱分析能力,占成绩考核的30%。“实践调研”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生活,对身边人群的饮食习惯和常用食物进行调研分析,以培养学生“立足实际”“,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成绩考核的15%。在“动手能力”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自身、家人的体质特点,或者对某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痤疮等)的易感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自拟或自选药膳,在家操作,操作过程以视频或图片形式呈交,并对药膳的功效进行口头阐述,对药膳的实际功效、服用时间以及体会进行如实记录,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将结果纳入本课程考核内容,占成绩考核的25%。这也是本课程在成绩考核方面的特色和创新点。

四、全面考察教学效果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理论的讲述上,以“够用,会用”为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化处理,始终贯穿“以应用为主线”,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是反应教学效果一个重要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方面,以评价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成绩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另外,学生的出勤率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 爱好 程度,是评价教学效果最直接而简单的风向标。

本人认为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授课方式灵活、授课内容贴近生活、寓教于乐,都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保证出勤率。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以及课间学生咨询问题的多少等等,都可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喜爱程度。所以应纳入教学效果的评估范围。本次课程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一个班大约为50名学生。

根据学生签到表、课堂互动情况、小组讨论及提交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气氛热烈而轻松,加深了学生对回族饮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具备了鉴别“美食与营养美食”的能力,督促学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了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和精神。“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是本项目率先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初步具备批判精神。

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而个人的认知能力在海量信息面前显得愈发渺小,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必须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本项目开设的“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其内容取自回族古今相关书籍,如《回回药方》《饮膳正要》《回族清真美食文化》《汤瓶八诊》系列丛书等,以及回族民俗、饮食习惯、烹饪习惯、*经等大众通俗的内容。所以在作为一门课程讲授给学生时,教师必须首先要保证所授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要批判某些不合时宜、不符合现代营养学的内容,发扬真正对健康有益的饮食文化;而教师更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所谓的批判精神,是指对既定的学说或理论进行思考与质疑,有自己独到的、科学合理的见解和判断,它是建立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正确的批判态度,与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完全不同[2]。

笔者认为,批判精神是 创新思维 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本课程将素质教育融会贯通于课堂,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本课程“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或可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作为全国*比例最多的宁夏地区,宁夏医科大学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较多的回族食物,对回族食物较为熟悉,学生往往可以根据亲身体会对日常饮食进行初步评价,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这是本课程开设的现实意义。从长远来看,本课程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汉族学生了解回族文化的一个窗口,促进民族融合,共建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丁月玲.从回族的节食习俗谈养生长寿[J].中国穆斯林,2001,(6).

[2]蒋笃运,蒋桂芳.谈大学生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4,(2).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2

试谈睡眠与中医养生

【摘要】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都认为睡眠与养生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睡眠的时间和时限、睡眠的环境、睡眠的姿势、睡眠的情态等等,而在这些方面前人已为后世积累了许多 经验 ,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关键词】睡眠;养生

睡眠,通常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良好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过程,就像车子开一段时间后需要进入加油站充电加油一样,良好的睡眠可以修复我们疲乏的细胞,产生新的能量,造就更强的免疫力。

1 睡眠时间和时限

1.1 时间:我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 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明•谢肇撰的《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 盖人当是时, 诸血归心, 一不得睡, 则血耗而生病矣。”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伤也。”

1.2 时限: 吴清忠认为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而且必须是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一个人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有8小时的睡眠。[1]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灵枢•大惑论》也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在中医来看,睡眠其实就是一种人体阴阳交替的现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就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

由此看来,睡眠更注重质量与有效性,即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古人说:“凡睡至适可而止, 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2]

2 睡眠环境

明•高濂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的《起居安•上卷》说:“所寝之室,名安乐窝, 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卧。”生命的三分之一都要在这“安乐窝”中度过,所以应该注意它的美化。《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曰:“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宋代养生家温革在《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为百病之长,最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出现头痛、耳聋、面瘫、瘾疹、肩背冷痛等。所以卧处有风, 应该急避开, 尤其是体虚年老之人。《琐碎录》还说过:“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如果在卧具边安放火炉之类的东西,日久便会引动火气,妨碍睡眠,而且由于近火,温度可能过高,睡着后容易掀被,反而容易着凉。

北宋•张君房攥写的道家典籍《云笈七签》云:“夜寝燃,令人心神不安。”南宋•真德秀《真西山卫生歌》也曰:“默寝暗眠神晏如。”中医学也有“神安则寐”之论, 就寝即灭灯, 则目不外眩, 神守其舍也。日光为阳气之精华, 故日间人的阳气得以增强, 处于优势, 体内的生理活动亦处于升、动的状态, 神志清醒,不易入睡。若夜间燃灯而卧,灯光虽然不及日光纯盛, 亦为阳热之源, 可扰动体内阳气不得安伏于营阴, 阻碍人体进入睡眠的状态。[3]此即宋末元初人*飞撰养生学著作《三元参赞延寿书》中所说的“灯烛而卧,神魂不安”。另外,齐梁时代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里也说过:“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

3 睡眠姿势

在《希夷睡诀》中提倡右侧卧时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于股间。[4]佛门称此式是“吉祥卧”。《道藏• 混元经》曰:“仰面伸足睡, 恐失精, 故宜侧曲。”《道藏》中《修真十书•卫生歌》云:“卧不厌觉贵舒”此即“ 睡不厌屈,觉不厌伸。”孔子在《论语》中也说:“ 寝不尸”。《千金要方•养性•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于上可知,古人们均认为右侧卧睡比其他任何睡姿都好。而现代研究也证明了右侧卧有利于心脏功能,还有利于消化系统的运化吸收。因为, 心脏位置较高, 有利于心脏排血, 并减轻其负担; 肝脏位于右侧最低处, 可获得较多的供血; 胃向十二指肠和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都向右侧,所以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在胃肠内运行。[5]

4 睡眠情态

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神静则寐,神动则醒。大怒大喜深思则阴阳不和,神不守舍,很难入睡。唐代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这就反映了作者因思虑而不眠的睡前情态。

古人认为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心静无欲则能入睡,心情烦躁,杂念纷纭,常常难以入睡。[6]古人并详细介绍了睡心的方法,战国早期庄子所著的《南华经》记载睡心有“操纵”二法:“ 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著,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肤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 渐非臆想所及, 惟忘乎寐, 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尽量睡好觉,让身体在睡眠外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 吴清忠. 人体使用手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1.

[2] 蒲昭和.古人推崇的睡眠养生法.保健医苑[J].37

[3] 赵颖初, 腾晶.道教睡眠养生观在中医养生中的体现.中华中医药学刊[J]. 2009-9. 27(9):1941

[4] 明道藏[M].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8: 478

[5] 吴静.宋咏梅.睡眠养生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江西中医学院学报[J]. 2010-4.22(2):47

[6] 宋执云,董桂兰.古代睡眠养生术浅探.安徽中医临床杂志[J].1995.7(1):62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 医养 生论 文范 文”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