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推拿技术图解
2024-03-12 08:09:46 责编:小OO
文档

简介:《枢经推拿》是2011年1月1日 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庞军。这本书介绍了经络保健按摩的手法图解。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按摩手法图解之按法、摩法和推法

(1)按法

按法是指利用指尖(一般是拇指端、中指端)或指掌,或时尖,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一般常用指按和掌按。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手法要领:按而不动,逐渐向下用力按压,力度要适度,避免用力过猛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临床应用:按法的功能特点是“按”以止之,具有止痛、止咳、止吐、止泻的功能。此手法单独使用较少,常与揉法结合成复式手法,称之为按揉法。常用穴位有肩井、委中、丰隆等。

(2)摩法

摩,就是抚摩的意思。用单手操作,以手掌或指腹贴放在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线形的或圆形的或螺旋形的抚摩。手法要领:摩法要求“轻柔不浮,重而不滞”。一般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指摩法宜稍轻快,每分钟摩动约120次左右;掌摩法宜稍重缓,每分钟摩动约80—100次左右。临床应用:按摩的开始和结朿,都运用此手法。能使皮肤表面衰老细胞脱落,改善皮脂腺和汗腺机能,恢复皮肤敏感性,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状态,有助于局部消肿、止痛、消除麻木。此外,对神经系统还有镇静、催眠的作用。

(3)推法

往前用力推动叫推法。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所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像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推法也可以用手指,不过手指面积太小,操作时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姆二指对患者一个手指进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医流传下来的推拿方法,实际上就是用的推摩法。手法要领:推摩的手法是多样的。要把握好“轻而不浮,快而着实”的原则。指推时穴部有推移感,但不推动皮下组织,每分钟150—200次,把两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两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动,叫做双手集中推摩法,这种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种手法。家长不妨试一试。临床运用:推法有行气活血、补虚益损、驱邪散风等功效。在经穴上,推动方向与补泻有关,一般直推多泻,旋推多补;直推迎经气为泻,随经气为补;分推行气消积,合推益气养血。

中医按摩手法图解之按法、摩法和推法

(1)按法

按法是指利用指尖(一般是拇指端、中指端)或指掌,或时尖,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一般常用指按和掌按。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手法要领:按而不动,逐渐向下用力按压,力度要适度,避免用力过猛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临床应用:按法的功能特点是“按”以止之,具有止痛、止咳、止吐、止泻的功能。此手法单独使用较少,常与揉法结合成复式手法,称之为按揉法。常用穴位有肩井、委中、丰隆等。

(2)摩法

摩,就是抚摩的意思。用单手操作,以手掌或指腹贴放在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线形的或圆形的或螺旋形的抚摩。手法要领:摩法要求“轻柔不浮,重而不滞”。一般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指摩法宜稍轻快,每分钟摩动约120次左右;掌摩法宜稍重缓,每分钟摩动约80—100次左右。临床应用:按摩的开始和结朿,都运用此手法。能使皮肤表面衰老细胞脱落,改善皮脂腺和汗腺机能,恢复皮肤敏感性,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状态,有助于局部消肿、止痛、消除麻木。此外,对神经系统还有镇静、催眠的作用。

(3)推法

往前用力推动叫推法。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所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像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推法也可以用手指,不过手指面积太小,操作时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姆二指对患者一个手指进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医流传下来的推拿方法,实际上就是用的推摩法。手法要领:推摩的手法是多样的。要把握好“轻而不浮,快而着实”的原则。指推时穴部有推移感,但不推动皮下组织,每分钟150—200次,把两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两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动,叫做双手集中推摩法,这种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种手法。家长不妨试一试。临床运用:推法有行气活血、补虚益损、驱邪散风等功效。在经穴上,推动方向与补泻有关,一般直推多泻,旋推多补;直推迎经气为泻,随经气为补;分推行气消积,合推益气养血。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婴幼儿中医推拿,自秦代开始即有记载;明朝时更将其发扬光大。针对婴幼儿的穴位,本文特请中医师示范7套0~3岁婴幼儿适用的推拿法,步骤简单、性质温和,也能增进亲子感情。现在就一起来体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推拿精髓吧! 中医婴儿推拿的特点与须知

人体有经脉、气血运行,推拿有助于打通经脉气血运行,缓解不适。中医婴儿推拿可以当作平日保健之道,如身体燥热、经常腹泻与便秘等,皆可借由温和的小儿中医推拿来改善,并能促进亲情交流。宝宝生病时,亦可用来配合正规药物治疗,相辅相成。

不过当宝宝的皮肤有外伤或皮肤发炎时,就不适合推拿,所有的中医推拿法都一样。推拿年纪较小的宝宝时,力道要放轻,并可用一点润滑油或麻油推拿,减少肌肤之间的摩擦。虽然每一种推拿法都有主要的适应症,不过即使没有这些症状的宝宝也可以接受推拿(尤其像是板门穴这种促进消化的推拿法)。每次推拿次数约50~300次,小宝宝的次数比较少一些,大宝宝的次数则可多一些,可约略自行拿捏,以家长方便为主,每天都可以推拿。等到症状消失了,就不用再推拿了,不过即使继续推拿也不会对宝宝的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认识中医推拿基本手势

中医推拿手法又可称为「正骨八法」,顾名思义,即表示有八种手势,本篇文章会运用到其中两种,分别为「摩法」与「推法」。另外还会介绍到「揉法」,这些手势在接下来的各种推拿中都会使用到。

「揉法」:以大拇指轻揉穴道部位即可。顺食针或逆时针方向皆可。

「摩法」:以指腹或手掌来回摩擦穴道部位。

「推法」:以大拇指指腹朝固定方向推。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第【】套七节穴推拿法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骶成一直线,也就是中医师用手比的这一段位置。

主治:当宝宝便秘或腹胀、腹泻时,可稍加推拿七节穴。

作法:运用「推法」,沿着七节穴位,从下面往上推;再由上向下推,如此来回共推200次。 七节图1、七节图2

究竟要推拿左手或右手– 其实左右手的穴道皆相同,位置一样,效果也一样,所以推拿左右手皆可。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第【】套捏脊法

位置:脊椎两侧。

主治:宝宝面黄肌瘦、肚子胀胀的,毛发稀疏、常腹泻与爱吸吮手指,也就是中医所谓的「疳积」,简单来说即为消化不良。

作法:从尾椎开始,轻轻捏提宝宝背部脊椎两侧的皮肉,双手交替向前,一直捏到大椎两侧(也就是照片上中医师所比的脊椎位置上端),这样才算是完成捏脊一回,一天约捏50~100次。捏脊图1、2、3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第【】套板门穴推拿法

位置:中医师右手大拇指所比的位置,即为板门穴,也就是大鱼际隆起处。

主治:宝宝呕吐、胸闷、食积腹满、食欲不振时,大人可稍加推拿板门穴。

作法:运用揉法或推法推揉。用大拇指与食指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画圆推拿该处穴道,重复50次~200次即可。

推拿时,应随时观察宝宝的反应大人可用指腹或掌根去推拿,有点向前推的手势。推拿时,要随时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哭闹或抗拒,请先停止推拿,不用强迫宝宝。有时候宝宝会不习惯大人突如其来的推拿;或是大人的肌肤太粗糙,过度摩擦让宝宝感觉不适;亦可能是大人推拿时太用力。建议改天再试几次看看,可放轻力道并加上一点推拿油,宝宝或许会比较适应。推拿时,手法要由轻至重,不过也不用太重。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第【】套丹田穴推拿法

位置:在肚脐下大约5公分的位置。

主治:小便尿量减少、脱肛、腹泻、便秘。

作法:可采用揉法或摩法推拿丹田穴,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画圆,推拿该处穴道,连续推拿约3~5分钟即可。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第【】套取天河水推拿法

位置:手心朝上,手腕到手肘这一段,正*一直线,即为天河水的位置。

主治:身体燥热。

作法:采用「推法」,从手腕根部向上推到手肘的内弯处,同方向推约推100次即可。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第【】套六腑穴推拿法

位置:手心朝上,与小指同侧的手腕到手肘这一段,外侧一直线,即为六腑穴的位置。

主治:当宝宝发热、多汗时适用。

作法:使用推法,由手肘向下单向推至手腕部位,约推100次即可。

禁忌:小宝宝恶寒、怕冷时勿用。

申一中学历: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研究所硕士 经历:中华*传统医学会理事、中医妇科医学会常务理事、台北市 *** 长青学苑讲师、中医儿科专科医师 现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儿科主任、中医内科医学会秘书长

吴建东学历:阳明大学传统医药研究所博士班 经历: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医学部总医师 现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儿科主治医师、台湾中医家庭医学医学会秘书长、台北医学大学中医社讲师、中医内科医学会监事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婴幼儿中医推拿,自秦代开始即有记载;明朝时更将其发扬光大。针对婴幼儿的穴位,本文特请中医师示范7套0~3岁婴幼儿适用的推拿法,步骤简单、性质温和,也能增进亲子感情。现在就一起来体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推拿精髓吧! 中医婴儿推拿的特点与须知

    人体有经脉、气血运行,推拿有助于打通经脉气血运行,缓解不适。中医婴儿推拿可以当作平日保健之道,如身体燥热、经常腹泻与便秘等,皆可借由温和的小儿中医推拿来改善,并能促进亲情交流。宝宝生病时,亦可用来配合正规药物治疗,相辅相成。

    不过当宝宝的皮肤有外伤或皮肤发炎时,就不适合推拿,所有的中医推拿法都一样。推拿年纪较小的宝宝时,力道要放轻,并可用一点润滑油或麻油推拿,减少肌肤之间的摩擦。虽然每一种推拿法都有主要的适应症,不过即使没有这些症状的宝宝也可以接受推拿(尤其像是板门穴这种促进消化的推拿法)。每次推拿次数约50~300次,小宝宝的次数比较少一些,大宝宝的次数则可多一些,可约略自行拿捏,以家长方便为主,每天都可以推拿。等到症状消失了,就不用再推拿了,不过即使继续推拿也不会对宝宝的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认识中医推拿基本手势

    中医推拿手法又可称为「正骨八法」,顾名思义,即表示有八种手势,本篇文章会运用到其中两种,分别为「摩法」与「推法」。另外还会介绍到「揉法」,这些手势在接下来的各种推拿中都会使用到。

    「揉法」:以大拇指轻揉穴道部位即可。顺食针或逆时针方向皆可。

    「摩法」:以指腹或手掌来回摩擦穴道部位。

    「推法」:以大拇指指腹朝固定方向推。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第【】套七节穴推拿法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骶成一直线,也就是中医师用手比的这一段位置。

    主治:当宝宝便秘或腹胀、腹泻时,可稍加推拿七节穴。

    作法:运用「推法」,沿着七节穴位,从下面往上推;再由上向下推,如此来回共推200次。 七节图1、七节图2

    究竟要推拿左手或右手– 其实左右手的穴道皆相同,位置一样,效果也一样,所以推拿左右手皆可。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第【】套捏脊法

    位置:脊椎两侧。

    主治:宝宝面黄肌瘦、肚子胀胀的,毛发稀疏、常腹泻与爱吸吮手指,也就是中医所谓的「疳积」,简单来说即为消化不良。

    作法:从尾椎开始,轻轻捏提宝宝背部脊椎两侧的皮肉,双手交替向前,一直捏到大椎两侧(也就是照片上中医师所比的脊椎位置上端),这样才算是完成捏脊一回,一天约捏50~100次。捏脊图1、2、3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第【】套板门穴推拿法

    位置:中医师右手大拇指所比的位置,即为板门穴,也就是大鱼际隆起处。

    主治:宝宝呕吐、胸闷、食积腹满、食欲不振时,大人可稍加推拿板门穴。

    作法:运用揉法或推法推揉。用大拇指与食指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画圆推拿该处穴道,重复50次~200次即可。

    推拿时,应随时观察宝宝的反应大人可用指腹或掌根去推拿,有点向前推的手势。推拿时,要随时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哭闹或抗拒,请先停止推拿,不用强迫宝宝。有时候宝宝会不习惯大人突如其来的推拿;或是大人的肌肤太粗糙,过度摩擦让宝宝感觉不适;亦可能是大人推拿时太用力。建议改天再试几次看看,可放轻力道并加上一点推拿油,宝宝或许会比较适应。推拿时,手法要由轻至重,不过也不用太重。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第【】套丹田穴推拿法

    位置:在肚脐下大约5公分的位置。

    主治:小便尿量减少、脱肛、腹泻、便秘。

    作法:可采用揉法或摩法推拿丹田穴,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画圆,推拿该处穴道,连续推拿约3~5分钟即可。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第【】套取天河水推拿法

    位置:手心朝上,手腕到手肘这一段,正*一直线,即为天河水的位置。

    主治:身体燥热。

    作法:采用「推法」,从手腕根部向上推到手肘的内弯处,同方向推约推100次即可。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第【】套六腑穴推拿法

    位置:手心朝上,与小指同侧的手腕到手肘这一段,外侧一直线,即为六腑穴的位置。

    主治:当宝宝发热、多汗时适用。

    作法:使用推法,由手肘向下单向推至手腕部位,约推100次即可。

    禁忌:小宝宝恶寒、怕冷时勿用。

    申一中学历: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研究所硕士 经历:中华*传统医学会理事、中医妇科医学会常务理事、台北市 *** 长青学苑讲师、中医儿科专科医师 现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儿科主任、中医内科医学会秘书长

    吴建东学历:阳明大学传统医药研究所博士班 经历: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医学部总医师 现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儿科主治医师、台湾中医家庭医学医学会秘书长、台北医学大学中医社讲师、中医内科医学会监事

      每天学点养生(61)——经络穴位不懂,不要随意按敲!

      穴位和经络不能随便按敲的。如果应用不当,反而会对身体有害。如果逆理而动,会加重病症。

      下面几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穴位和经络的按摩手法和敲击方法。

      穴位的按摩

      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

      注意3点:

      1、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

      2、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3、与呼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

      经络的敲击

      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心包经、胆经。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道的手法。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

      注意2点:

      1、力度轻重。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

      2、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逆敲为泻。

      那么,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

      下表可以清楚地判断经络的顺逆和补泻。

      由上到下,由下到上:

      手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逆/泻 顺/补

      手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 顺/补 逆/泻

      足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 顺/补 逆/泻

      足阴经:脾经、肝经、肾经 逆/泻 顺/补

      如手厥阴心包经为手阴经,对照上表,由上到下敲为顺,是补手法。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其他经络,同理类推。

      专家提醒

      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窃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

      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7、中医手法有十种,现在只提了两种。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比如采用揪和拍,肯定是虚症。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经拍痧。刮的手法也是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

      8、要灵活运用中医的五行理论。主要是正确判断经络之间的表里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确定补泻治疗手法,再用本文的方法判断方向和力度。如调理肾经,一般来说肾经出现问题都是虚症,肾经要补。肺运肾水,肺经要补,脾经和肾经隔一位,要泻。

      所以,总的调理思路应该是:疏通肾经,补肺经,泻肝经和脾经。

      本文摘自《经络穴位图解》。

      每天学点养生,不给医院养医生!

      每天学点养生(61)——经络穴位不懂,不要随意按敲!

      穴位和经络不能随便按敲的。如果应用不当,反而会对身体有害。如果逆理而动,会加重病症。

      下面几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穴位和经络的按摩手法和敲击方法。

      穴位的按摩

      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

      注意3点:

      1、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

      2、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3、与呼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

      经络的敲击

      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心包经、胆经。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道的手法。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

      注意2点:

      1、力度轻重。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

      2、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逆敲为泻。

      那么,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

      下表可以清楚地判断经络的顺逆和补泻。

      由上到下,由下到上:

      手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逆/泻 顺/补

      手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 顺/补 逆/泻

      足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 顺/补 逆/泻

      足阴经:脾经、肝经、肾经 逆/泻 顺/补

      如手厥阴心包经为手阴经,对照上表,由上到下敲为顺,是补手法。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其他经络,同理类推。

      专家提醒

      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窃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

      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7、中医手法有十种,现在只提了两种。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比如采用揪和拍,肯定是虚症。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经拍痧。刮的手法也是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

      8、要灵活运用中医的五行理论。主要是正确判断经络之间的表里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确定补泻治疗手法,再用本文的方法判断方向和力度。如调理肾经,一般来说肾经出现问题都是虚症,肾经要补。肺运肾水,肺经要补,脾经和肾经隔一位,要泻。

      所以,总的调理思路应该是:疏通肾经,补肺经,泻肝经和脾经。

      本文摘自《经络穴位图解》。

      每天学点养生,不给医院养医生!

      每天学点养生(61)——经络穴位不懂,不要随意按敲!

      穴位和经络不能随便按敲的。如果应用不当,反而会对身体有害。如果逆理而动,会加重病症。

      下面几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穴位和经络的按摩手法和敲击方法。

      穴位的按摩

      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

      注意3点:

      1、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

      2、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3、与呼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

      经络的敲击

      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心包经、胆经。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道的手法。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

      注意2点:

      1、力度轻重。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

      2、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逆敲为泻。

      那么,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

      下表可以清楚地判断经络的顺逆和补泻。

      由上到下,由下到上:

      手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逆/泻 顺/补

      手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 顺/补 逆/泻

      足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 顺/补 逆/泻

      足阴经:脾经、肝经、肾经 逆/泻 顺/补

      如手厥阴心包经为手阴经,对照上表,由上到下敲为顺,是补手法。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其他经络,同理类推。

      专家提醒

      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窃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

      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7、中医手法有十种,现在只提了两种。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比如采用揪和拍,肯定是虚症。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经拍痧。刮的手法也是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

      8、要灵活运用中医的五行理论。主要是正确判断经络之间的表里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确定补泻治疗手法,再用本文的方法判断方向和力度。如调理肾经,一般来说肾经出现问题都是虚症,肾经要补。肺运肾水,肺经要补,脾经和肾经隔一位,要泻。

      所以,总的调理思路应该是:疏通肾经,补肺经,泻肝经和脾经。

      本文摘自《经络穴位图解》。

      每天学点养生,不给医院养医生!

      每天学点养生(61)——经络穴位不懂,不要随意按敲!

      穴位和经络不能随便按敲的。如果应用不当,反而会对身体有害。如果逆理而动,会加重病症。

      下面几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穴位和经络的按摩手法和敲击方法。

      穴位的按摩

      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

      注意3点:

      1、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

      2、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3、与呼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

      经络的敲击

      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心包经、胆经。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道的手法。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

      注意2点:

      1、力度轻重。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

      2、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逆敲为泻。

      那么,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

      下表可以清楚地判断经络的顺逆和补泻。

      由上到下,由下到上:

      手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逆/泻 顺/补

      手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 顺/补 逆/泻

      足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 顺/补 逆/泻

      足阴经:脾经、肝经、肾经 逆/泻 顺/补

      如手厥阴心包经为手阴经,对照上表,由上到下敲为顺,是补手法。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其他经络,同理类推。

      专家提醒

      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窃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

      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7、中医手法有十种,现在只提了两种。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比如采用揪和拍,肯定是虚症。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经拍痧。刮的手法也是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

      8、要灵活运用中医的五行理论。主要是正确判断经络之间的表里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确定补泻治疗手法,再用本文的方法判断方向和力度。如调理肾经,一般来说肾经出现问题都是虚症,肾经要补。肺运肾水,肺经要补,脾经和肾经隔一位,要泻。

      所以,总的调理思路应该是:疏通肾经,补肺经,泻肝经和脾经。

      本文摘自《经络穴位图解》。

      每天学点养生,不给医院养医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