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气功养生学含义
2024-03-12 05:19:34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气功的简介

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气功的简介。

  气功

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主要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和谐的关系,中国气功中先天之气是禀赋于父母、循环在人体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中的元真气。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我国古代气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在道家、佛医、儒医、医家*中有大量气功文献记载。挖掘整理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医学、气功学及古汉语、现代汉语等方面的知识,还须自身有较高的气功功底。

均衡,存乎万物之间。万物皆有阴阳两面。

  气功的​基本简介

气功(炁功)是透过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锻炼方法,务求达到强身健体、健康身心、抗病延年、开发潜能等目的。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流传后世。

气功的发展历程

气功发源地是中国。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分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气功心法之太极气功心法_

  气功心法之太极气功心法_

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呐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

  气功的基本分类

  硬气功

多在中国武术中练习坐马及站桩时同时进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紧绷,以意识控制各组随意肌及半随意肌,气须要下沉到丹田部位(参见概念“穴位”),现代用语即是腹式呼吸,尽量拉下横隔膜,将腹肌最下部份绷紧,自己觉得身中之气沉到了丹田。

  内气功

佛教之坐禅冥想,道家之养生功(及现代之柔软件操),皆属此类。不需要紧绷肌肉。将心念注意在深长呼吸上,使之无旁念。慢式太极拳路及中国武术南拳门派咏春的入门拳小念头,即属此类。软气功不需要大量消耗体力便可以加强肺气量,亦可运动各处肌肉,包括人体内部之半随意肌,活动(被动)人体内部之脏腑器官。
 

  气功的基本要素

  吐纳

“吐纳”一词常出现于冥想和气功等传统养生方法中对于呼吸的一种称谓,是一种调整呼吸的方法,其中“吐”解释为呼气、释放、同化;“纳”解释为吸气、吸收、内敛;按各家流派不同细分为按照疾缓、深浅、次数、有意、无意等各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是气功的入门必修课程,气功中所指的吐纳不仅是呼吸的意思,更深层次讲是人与自然界交融、沟通的一种方式,可理解为生物磁场同宇宙磁场同步的一种方法。

  存想

“存想”是调心的一种方式,意念想象一个场景画面并意守这个画面,在融入感受这种境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心性,是强化精神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冥想、坐禅、练气前平静心情的一种方法。

  调形

“调形”可理解为通过系统的方法对身体的一种良性调节,通过一定的动作配合意识去引导体内肌肉、脏器、血脉、生物能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要求运动,主要分为动静二大类,是气功入门必须课程之一。

  气功养生

气功养生,就是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身心调整,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锻炼方法。在学习气功养生前,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一下气功养生有哪些禁忌,以便日后练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忌“假”

气功讲究练“真气”,忌讳假的意念和行为。因此,学习气功养生首先要学会做真人,说真话,只有真心、真诚的人才可能练出“真气”。

  2.忌贪念

贪,六根不净之祸也。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忌贪,贪则心不净,就会招来许多麻烦,无法进入练功的状态。

  3.忌心浮气躁

人体很多病症皆因情绪所致,原因在于人的情志可以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功能一旦失调紊乱,就会引发疾病。因此,练气功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应动气,不然会导致练习功亏一篑。

  4.忌自吹自擂

练习者应禁忌自吹自擂,说话、办事都应留有余地,切忌因此干扰了自身的*,引起不良后果。

  5.忌房事过频

人体精、气、神旺盛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如果生活中不节欲,必然损精,引起肾气不足,所以练习气功应减少房事为宜。

  气功的练习方法

高血压患者适合练气功吗?_

1、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2、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3、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气功的入门*

气功者,自然也。以自身之静,契合天地之静。

人之所见,为阳也。

气功,静也,为阴之体现。

气功修行,如同水之流行。高处不流,只随低走。而静,就是接通自然磁场的法宝。

修行气功,修的只是一口气。这口气,也正是现代科学所探索的宇宙磁场。无论是电磁波、地球磁场、万有引力还是金字塔能,都是阴之体现。以自身之自然放松,接通宇宙之磁场,这就是气功的奥秘所在。

  应用

  疗法

包含心理疗法,但是与心理疗法有区别。心理疗法一般是指医生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对觉醒状态下的病人进行说理、暗示治疗;或用一些特殊的诱导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种表面上有些类似于睡眠的催眠状态,再对呈催眠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暗示治疗。故病人始终是被动的。而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与中医关系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从中医发展史上看,我国历代医家对气功都很重视。不仅在著作中有对气功的论述,而且许多名医本人也是气功实践家。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一书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里所说的“导引吐呐”就是气功的一种方法。著名的“五禽戏”,相传就是汉代名医华佗所创,流传到今天仍被气功爱好者所喜爱。其后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南北朝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王焘所著《外台秘要》、宋代《圣济总录》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气功方面的论述。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在练某种静功的过程中能够觉察出人体的经络变化。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都有气功的实践和论述。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专论气功的章节,并指出学医者应参以静坐。从以上提及的名医和论著与气功的关系,即可知气功养生学历史之悠久,又可见气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当然,由于自古以来,气功实践不只为医家独有,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分别对气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也构成了气功理论的一部分。

气功实践的结果也为中医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张景岳等分别对奇经八脉和丹田命门理论的系统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气功实践的基础上的。气功强调对意念的运用,是对中医调神理论和情志学说的补充和发展。掌握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而气功作用机制的探讨,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理论和脏腑心理相关性等的深入认识。发掘整理气功与药物配合应用,气功针灸、气功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相同点

气功和体育锻炼都是人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都具有健身作用。气功,尤其是动功,也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如果去掉对意念、呼吸的特殊要求,则与体育锻炼中的体操无异,只是动作柔和缓慢而已。体育锻炼也包括了“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相应的内容。如“调身”本来就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而呼吸的调整对于体育锻炼来说也很重要,就象长跑运动员必须使呼吸与步伐相协调一样。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调身”达到完美状态的保证。体育锻炼也很重视心理状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的竞技成绩都与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有关,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象射击、射箭,情绪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大大影响成绩。

传统体育中的武术,与气功更是密不可分。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就是指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武术发展到今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与气功结合而起到的健身治疗作用。传统气功中的“五禽戏”、“八段锦”等许多*,往往也同时被归入体育锻炼之列。

  不同点

1、体育锻炼着重“调身”,即形体的锻炼,其“调息”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不断地从体内排除二氧化碳,以保证大脑、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得以及时的补充,从而保证体育竞技顺利进行。也就是说其目的在于使形体的锻炼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调心”也同样是为了保证形体的完美发挥。气功与此不同,气功的三要素中,“调心”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调身”只是顺利进行调心、调息的重要条件,“调息”则有助于体势的放松和精神的宁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达到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机体内部功能的自我调整和锻炼,通过特殊的心理过程来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2.与体育锻炼相比,气功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通过主动的自我精神活动来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调动和培育人体的生理潜力,起到强身治病的作用。

3.气功锻炼是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进行的有呼吸要求的运动,它要求在保持松静自然的基础上,全身协调运动,呼吸柔和细缓,使耗氧量降低,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在整体上提高身体素质;这与一般的体育锻炼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快身体某些部分的新陈代谢,使形体按特定的要求完美发展等,有着很大区别。它是我国独有的一门传统技艺。

气功的简介

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气功的简介。

  气功

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主要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和谐的关系,中国气功中先天之气是禀赋于父母、循环在人体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中的元真气。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我国古代气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在道家、佛医、儒医、医家*中有大量气功文献记载。挖掘整理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医学、气功学及古汉语、现代汉语等方面的知识,还须自身有较高的气功功底。

均衡,存乎万物之间。万物皆有阴阳两面。

  气功的​基本简介

气功(炁功)是透过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锻炼方法,务求达到强身健体、健康身心、抗病延年、开发潜能等目的。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流传后世。

气功的发展历程

气功发源地是中国。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分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气功心法之太极气功心法_

  气功心法之太极气功心法_

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呐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

  气功的基本分类

  硬气功

多在中国武术中练习坐马及站桩时同时进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紧绷,以意识控制各组随意肌及半随意肌,气须要下沉到丹田部位(参见概念“穴位”),现代用语即是腹式呼吸,尽量拉下横隔膜,将腹肌最下部份绷紧,自己觉得身中之气沉到了丹田。

  内气功

佛教之坐禅冥想,道家之养生功(及现代之柔软件操),皆属此类。不需要紧绷肌肉。将心念注意在深长呼吸上,使之无旁念。慢式太极拳路及中国武术南拳门派咏春的入门拳小念头,即属此类。软气功不需要大量消耗体力便可以加强肺气量,亦可运动各处肌肉,包括人体内部之半随意肌,活动(被动)人体内部之脏腑器官。
 

  气功的基本要素

  吐纳

“吐纳”一词常出现于冥想和气功等传统养生方法中对于呼吸的一种称谓,是一种调整呼吸的方法,其中“吐”解释为呼气、释放、同化;“纳”解释为吸气、吸收、内敛;按各家流派不同细分为按照疾缓、深浅、次数、有意、无意等各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是气功的入门必修课程,气功中所指的吐纳不仅是呼吸的意思,更深层次讲是人与自然界交融、沟通的一种方式,可理解为生物磁场同宇宙磁场同步的一种方法。

  存想

“存想”是调心的一种方式,意念想象一个场景画面并意守这个画面,在融入感受这种境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心性,是强化精神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冥想、坐禅、练气前平静心情的一种方法。

  调形

“调形”可理解为通过系统的方法对身体的一种良性调节,通过一定的动作配合意识去引导体内肌肉、脏器、血脉、生物能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要求运动,主要分为动静二大类,是气功入门必须课程之一。

  气功养生

气功养生,就是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身心调整,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锻炼方法。在学习气功养生前,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一下气功养生有哪些禁忌,以便日后练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忌“假”

气功讲究练“真气”,忌讳假的意念和行为。因此,学习气功养生首先要学会做真人,说真话,只有真心、真诚的人才可能练出“真气”。

  2.忌贪念

贪,六根不净之祸也。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忌贪,贪则心不净,就会招来许多麻烦,无法进入练功的状态。

  3.忌心浮气躁

人体很多病症皆因情绪所致,原因在于人的情志可以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功能一旦失调紊乱,就会引发疾病。因此,练气功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应动气,不然会导致练习功亏一篑。

  4.忌自吹自擂

练习者应禁忌自吹自擂,说话、办事都应留有余地,切忌因此干扰了自身的*,引起不良后果。

  5.忌房事过频

人体精、气、神旺盛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如果生活中不节欲,必然损精,引起肾气不足,所以练习气功应减少房事为宜。

  气功的练习方法

高血压患者适合练气功吗?_

1、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2、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3、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气功的入门*

气功者,自然也。以自身之静,契合天地之静。

人之所见,为阳也。

气功,静也,为阴之体现。

气功修行,如同水之流行。高处不流,只随低走。而静,就是接通自然磁场的法宝。

修行气功,修的只是一口气。这口气,也正是现代科学所探索的宇宙磁场。无论是电磁波、地球磁场、万有引力还是金字塔能,都是阴之体现。以自身之自然放松,接通宇宙之磁场,这就是气功的奥秘所在。

  应用

  疗法

包含心理疗法,但是与心理疗法有区别。心理疗法一般是指医生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对觉醒状态下的病人进行说理、暗示治疗;或用一些特殊的诱导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种表面上有些类似于睡眠的催眠状态,再对呈催眠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暗示治疗。故病人始终是被动的。而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与中医关系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从中医发展史上看,我国历代医家对气功都很重视。不仅在著作中有对气功的论述,而且许多名医本人也是气功实践家。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一书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里所说的“导引吐呐”就是气功的一种方法。著名的“五禽戏”,相传就是汉代名医华佗所创,流传到今天仍被气功爱好者所喜爱。其后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南北朝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王焘所著《外台秘要》、宋代《圣济总录》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气功方面的论述。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在练某种静功的过程中能够觉察出人体的经络变化。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都有气功的实践和论述。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专论气功的章节,并指出学医者应参以静坐。从以上提及的名医和论著与气功的关系,即可知气功养生学历史之悠久,又可见气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当然,由于自古以来,气功实践不只为医家独有,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分别对气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也构成了气功理论的一部分。

气功实践的结果也为中医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张景岳等分别对奇经八脉和丹田命门理论的系统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气功实践的基础上的。气功强调对意念的运用,是对中医调神理论和情志学说的补充和发展。掌握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而气功作用机制的探讨,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理论和脏腑心理相关性等的深入认识。发掘整理气功与药物配合应用,气功针灸、气功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相同点

气功和体育锻炼都是人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都具有健身作用。气功,尤其是动功,也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如果去掉对意念、呼吸的特殊要求,则与体育锻炼中的体操无异,只是动作柔和缓慢而已。体育锻炼也包括了“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相应的内容。如“调身”本来就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而呼吸的调整对于体育锻炼来说也很重要,就象长跑运动员必须使呼吸与步伐相协调一样。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调身”达到完美状态的保证。体育锻炼也很重视心理状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的竞技成绩都与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有关,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象射击、射箭,情绪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大大影响成绩。

传统体育中的武术,与气功更是密不可分。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就是指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武术发展到今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与气功结合而起到的健身治疗作用。传统气功中的“五禽戏”、“八段锦”等许多*,往往也同时被归入体育锻炼之列。

  不同点

1、体育锻炼着重“调身”,即形体的锻炼,其“调息”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不断地从体内排除二氧化碳,以保证大脑、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得以及时的补充,从而保证体育竞技顺利进行。也就是说其目的在于使形体的锻炼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调心”也同样是为了保证形体的完美发挥。气功与此不同,气功的三要素中,“调心”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调身”只是顺利进行调心、调息的重要条件,“调息”则有助于体势的放松和精神的宁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达到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机体内部功能的自我调整和锻炼,通过特殊的心理过程来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2.与体育锻炼相比,气功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通过主动的自我精神活动来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调动和培育人体的生理潜力,起到强身治病的作用。

3.气功锻炼是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进行的有呼吸要求的运动,它要求在保持松静自然的基础上,全身协调运动,呼吸柔和细缓,使耗氧量降低,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在整体上提高身体素质;这与一般的体育锻炼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快身体某些部分的新陈代谢,使形体按特定的要求完美发展等,有着很大区别。它是我国独有的一门传统技艺。

气功的简介

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气功的简介。

  气功

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主要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和谐的关系,中国气功中先天之气是禀赋于父母、循环在人体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中的元真气。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我国古代气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在道家、佛医、儒医、医家*中有大量气功文献记载。挖掘整理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医学、气功学及古汉语、现代汉语等方面的知识,还须自身有较高的气功功底。

均衡,存乎万物之间。万物皆有阴阳两面。

  气功的​基本简介

气功(炁功)是透过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锻炼方法,务求达到强身健体、健康身心、抗病延年、开发潜能等目的。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流传后世。

气功的发展历程

气功发源地是中国。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分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气功心法之太极气功心法_

  气功心法之太极气功心法_

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呐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

  气功的基本分类

  硬气功

多在中国武术中练习坐马及站桩时同时进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紧绷,以意识控制各组随意肌及半随意肌,气须要下沉到丹田部位(参见概念“穴位”),现代用语即是腹式呼吸,尽量拉下横隔膜,将腹肌最下部份绷紧,自己觉得身中之气沉到了丹田。

  内气功

佛教之坐禅冥想,道家之养生功(及现代之柔软件操),皆属此类。不需要紧绷肌肉。将心念注意在深长呼吸上,使之无旁念。慢式太极拳路及中国武术南拳门派咏春的入门拳小念头,即属此类。软气功不需要大量消耗体力便可以加强肺气量,亦可运动各处肌肉,包括人体内部之半随意肌,活动(被动)人体内部之脏腑器官。
 

  气功的基本要素

  吐纳

“吐纳”一词常出现于冥想和气功等传统养生方法中对于呼吸的一种称谓,是一种调整呼吸的方法,其中“吐”解释为呼气、释放、同化;“纳”解释为吸气、吸收、内敛;按各家流派不同细分为按照疾缓、深浅、次数、有意、无意等各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是气功的入门必修课程,气功中所指的吐纳不仅是呼吸的意思,更深层次讲是人与自然界交融、沟通的一种方式,可理解为生物磁场同宇宙磁场同步的一种方法。

  存想

“存想”是调心的一种方式,意念想象一个场景画面并意守这个画面,在融入感受这种境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心性,是强化精神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冥想、坐禅、练气前平静心情的一种方法。

  调形

“调形”可理解为通过系统的方法对身体的一种良性调节,通过一定的动作配合意识去引导体内肌肉、脏器、血脉、生物能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要求运动,主要分为动静二大类,是气功入门必须课程之一。

  气功养生

气功养生,就是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身心调整,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锻炼方法。在学习气功养生前,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一下气功养生有哪些禁忌,以便日后练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忌“假”

气功讲究练“真气”,忌讳假的意念和行为。因此,学习气功养生首先要学会做真人,说真话,只有真心、真诚的人才可能练出“真气”。

  2.忌贪念

贪,六根不净之祸也。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忌贪,贪则心不净,就会招来许多麻烦,无法进入练功的状态。

  3.忌心浮气躁

人体很多病症皆因情绪所致,原因在于人的情志可以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功能一旦失调紊乱,就会引发疾病。因此,练气功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应动气,不然会导致练习功亏一篑。

  4.忌自吹自擂

练习者应禁忌自吹自擂,说话、办事都应留有余地,切忌因此干扰了自身的*,引起不良后果。

  5.忌房事过频

人体精、气、神旺盛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如果生活中不节欲,必然损精,引起肾气不足,所以练习气功应减少房事为宜。

  气功的练习方法

高血压患者适合练气功吗?_

1、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2、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3、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气功的入门*

气功者,自然也。以自身之静,契合天地之静。

人之所见,为阳也。

气功,静也,为阴之体现。

气功修行,如同水之流行。高处不流,只随低走。而静,就是接通自然磁场的法宝。

修行气功,修的只是一口气。这口气,也正是现代科学所探索的宇宙磁场。无论是电磁波、地球磁场、万有引力还是金字塔能,都是阴之体现。以自身之自然放松,接通宇宙之磁场,这就是气功的奥秘所在。

  应用

  疗法

包含心理疗法,但是与心理疗法有区别。心理疗法一般是指医生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对觉醒状态下的病人进行说理、暗示治疗;或用一些特殊的诱导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种表面上有些类似于睡眠的催眠状态,再对呈催眠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暗示治疗。故病人始终是被动的。而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与中医关系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从中医发展史上看,我国历代医家对气功都很重视。不仅在著作中有对气功的论述,而且许多名医本人也是气功实践家。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一书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里所说的“导引吐呐”就是气功的一种方法。著名的“五禽戏”,相传就是汉代名医华佗所创,流传到今天仍被气功爱好者所喜爱。其后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南北朝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王焘所著《外台秘要》、宋代《圣济总录》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气功方面的论述。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在练某种静功的过程中能够觉察出人体的经络变化。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都有气功的实践和论述。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专论气功的章节,并指出学医者应参以静坐。从以上提及的名医和论著与气功的关系,即可知气功养生学历史之悠久,又可见气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当然,由于自古以来,气功实践不只为医家独有,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分别对气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也构成了气功理论的一部分。

气功实践的结果也为中医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张景岳等分别对奇经八脉和丹田命门理论的系统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气功实践的基础上的。气功强调对意念的运用,是对中医调神理论和情志学说的补充和发展。掌握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而气功作用机制的探讨,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理论和脏腑心理相关性等的深入认识。发掘整理气功与药物配合应用,气功针灸、气功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相同点

气功和体育锻炼都是人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都具有健身作用。气功,尤其是动功,也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如果去掉对意念、呼吸的特殊要求,则与体育锻炼中的体操无异,只是动作柔和缓慢而已。体育锻炼也包括了“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相应的内容。如“调身”本来就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而呼吸的调整对于体育锻炼来说也很重要,就象长跑运动员必须使呼吸与步伐相协调一样。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调身”达到完美状态的保证。体育锻炼也很重视心理状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的竞技成绩都与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有关,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象射击、射箭,情绪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大大影响成绩。

传统体育中的武术,与气功更是密不可分。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就是指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武术发展到今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与气功结合而起到的健身治疗作用。传统气功中的“五禽戏”、“八段锦”等许多*,往往也同时被归入体育锻炼之列。

  不同点

1、体育锻炼着重“调身”,即形体的锻炼,其“调息”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不断地从体内排除二氧化碳,以保证大脑、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得以及时的补充,从而保证体育竞技顺利进行。也就是说其目的在于使形体的锻炼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调心”也同样是为了保证形体的完美发挥。气功与此不同,气功的三要素中,“调心”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调身”只是顺利进行调心、调息的重要条件,“调息”则有助于体势的放松和精神的宁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达到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机体内部功能的自我调整和锻炼,通过特殊的心理过程来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2.与体育锻炼相比,气功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通过主动的自我精神活动来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调动和培育人体的生理潜力,起到强身治病的作用。

3.气功锻炼是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进行的有呼吸要求的运动,它要求在保持松静自然的基础上,全身协调运动,呼吸柔和细缓,使耗氧量降低,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在整体上提高身体素质;这与一般的体育锻炼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快身体某些部分的新陈代谢,使形体按特定的要求完美发展等,有着很大区别。它是我国独有的一门传统技艺。

气功的简介

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气功的简介。

  气功

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主要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和谐的关系,中国气功中先天之气是禀赋于父母、循环在人体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中的元真气。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我国古代气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在道家、佛医、儒医、医家*中有大量气功文献记载。挖掘整理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医学、气功学及古汉语、现代汉语等方面的知识,还须自身有较高的气功功底。

均衡,存乎万物之间。万物皆有阴阳两面。

  气功的​基本简介

气功(炁功)是透过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锻炼方法,务求达到强身健体、健康身心、抗病延年、开发潜能等目的。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流传后世。

气功的发展历程

气功发源地是中国。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分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气功心法之太极气功心法_

  气功心法之太极气功心法_

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呐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

  气功的基本分类

  硬气功

多在中国武术中练习坐马及站桩时同时进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紧绷,以意识控制各组随意肌及半随意肌,气须要下沉到丹田部位(参见概念“穴位”),现代用语即是腹式呼吸,尽量拉下横隔膜,将腹肌最下部份绷紧,自己觉得身中之气沉到了丹田。

  内气功

佛教之坐禅冥想,道家之养生功(及现代之柔软件操),皆属此类。不需要紧绷肌肉。将心念注意在深长呼吸上,使之无旁念。慢式太极拳路及中国武术南拳门派咏春的入门拳小念头,即属此类。软气功不需要大量消耗体力便可以加强肺气量,亦可运动各处肌肉,包括人体内部之半随意肌,活动(被动)人体内部之脏腑器官。
 

  气功的基本要素

  吐纳

“吐纳”一词常出现于冥想和气功等传统养生方法中对于呼吸的一种称谓,是一种调整呼吸的方法,其中“吐”解释为呼气、释放、同化;“纳”解释为吸气、吸收、内敛;按各家流派不同细分为按照疾缓、深浅、次数、有意、无意等各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是气功的入门必修课程,气功中所指的吐纳不仅是呼吸的意思,更深层次讲是人与自然界交融、沟通的一种方式,可理解为生物磁场同宇宙磁场同步的一种方法。

  存想

“存想”是调心的一种方式,意念想象一个场景画面并意守这个画面,在融入感受这种境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心性,是强化精神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冥想、坐禅、练气前平静心情的一种方法。

  调形

“调形”可理解为通过系统的方法对身体的一种良性调节,通过一定的动作配合意识去引导体内肌肉、脏器、血脉、生物能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要求运动,主要分为动静二大类,是气功入门必须课程之一。

  气功养生

气功养生,就是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身心调整,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锻炼方法。在学习气功养生前,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一下气功养生有哪些禁忌,以便日后练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忌“假”

气功讲究练“真气”,忌讳假的意念和行为。因此,学习气功养生首先要学会做真人,说真话,只有真心、真诚的人才可能练出“真气”。

  2.忌贪念

贪,六根不净之祸也。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忌贪,贪则心不净,就会招来许多麻烦,无法进入练功的状态。

  3.忌心浮气躁

人体很多病症皆因情绪所致,原因在于人的情志可以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功能一旦失调紊乱,就会引发疾病。因此,练气功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应动气,不然会导致练习功亏一篑。

  4.忌自吹自擂

练习者应禁忌自吹自擂,说话、办事都应留有余地,切忌因此干扰了自身的*,引起不良后果。

  5.忌房事过频

人体精、气、神旺盛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如果生活中不节欲,必然损精,引起肾气不足,所以练习气功应减少房事为宜。

  气功的练习方法

高血压患者适合练气功吗?_

1、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2、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3、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气功的入门*

气功者,自然也。以自身之静,契合天地之静。

人之所见,为阳也。

气功,静也,为阴之体现。

气功修行,如同水之流行。高处不流,只随低走。而静,就是接通自然磁场的法宝。

修行气功,修的只是一口气。这口气,也正是现代科学所探索的宇宙磁场。无论是电磁波、地球磁场、万有引力还是金字塔能,都是阴之体现。以自身之自然放松,接通宇宙之磁场,这就是气功的奥秘所在。

  应用

  疗法

包含心理疗法,但是与心理疗法有区别。心理疗法一般是指医生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对觉醒状态下的病人进行说理、暗示治疗;或用一些特殊的诱导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种表面上有些类似于睡眠的催眠状态,再对呈催眠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暗示治疗。故病人始终是被动的。而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与中医关系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从中医发展史上看,我国历代医家对气功都很重视。不仅在著作中有对气功的论述,而且许多名医本人也是气功实践家。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一书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里所说的“导引吐呐”就是气功的一种方法。著名的“五禽戏”,相传就是汉代名医华佗所创,流传到今天仍被气功爱好者所喜爱。其后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南北朝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王焘所著《外台秘要》、宋代《圣济总录》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气功方面的论述。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在练某种静功的过程中能够觉察出人体的经络变化。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都有气功的实践和论述。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专论气功的章节,并指出学医者应参以静坐。从以上提及的名医和论著与气功的关系,即可知气功养生学历史之悠久,又可见气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当然,由于自古以来,气功实践不只为医家独有,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分别对气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也构成了气功理论的一部分。

气功实践的结果也为中医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张景岳等分别对奇经八脉和丹田命门理论的系统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气功实践的基础上的。气功强调对意念的运用,是对中医调神理论和情志学说的补充和发展。掌握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而气功作用机制的探讨,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理论和脏腑心理相关性等的深入认识。发掘整理气功与药物配合应用,气功针灸、气功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相同点

气功和体育锻炼都是人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都具有健身作用。气功,尤其是动功,也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如果去掉对意念、呼吸的特殊要求,则与体育锻炼中的体操无异,只是动作柔和缓慢而已。体育锻炼也包括了“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相应的内容。如“调身”本来就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而呼吸的调整对于体育锻炼来说也很重要,就象长跑运动员必须使呼吸与步伐相协调一样。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调身”达到完美状态的保证。体育锻炼也很重视心理状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的竞技成绩都与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有关,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象射击、射箭,情绪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大大影响成绩。

传统体育中的武术,与气功更是密不可分。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就是指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武术发展到今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与气功结合而起到的健身治疗作用。传统气功中的“五禽戏”、“八段锦”等许多*,往往也同时被归入体育锻炼之列。

  不同点

1、体育锻炼着重“调身”,即形体的锻炼,其“调息”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不断地从体内排除二氧化碳,以保证大脑、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得以及时的补充,从而保证体育竞技顺利进行。也就是说其目的在于使形体的锻炼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调心”也同样是为了保证形体的完美发挥。气功与此不同,气功的三要素中,“调心”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调身”只是顺利进行调心、调息的重要条件,“调息”则有助于体势的放松和精神的宁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达到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机体内部功能的自我调整和锻炼,通过特殊的心理过程来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2.与体育锻炼相比,气功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通过主动的自我精神活动来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调动和培育人体的生理潜力,起到强身治病的作用。

3.气功锻炼是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进行的有呼吸要求的运动,它要求在保持松静自然的基础上,全身协调运动,呼吸柔和细缓,使耗氧量降低,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在整体上提高身体素质;这与一般的体育锻炼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快身体某些部分的新陈代谢,使形体按特定的要求完美发展等,有着很大区别。它是我国独有的一门传统技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