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与中医治病的区别
2024-03-12 12:10:42 责编:小OO
文档

养生和治病的区别:

1. 概念不同:养生是保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活动,治病是通过医学治疗手段促进疾病向好发展的活动。

2. 方式不同:养生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结构等方式进行,治病是通过遵医嘱应用药物、手术等医学手段进行。

3. 效果不同:养生的效果在于防患于未然,使机体趋于一个较为完善和健康的免疫系统和抗病机制;治疗的效果在于使疾病痊愈或使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治病与养生的区别

治病与养生的区别

        治病是弥补养生之不足,就像法律是补道德之不足。

        养生是主动,治病是被动。

        养生是积极的养护身心,治病是消极的挽救生命。

        养生是积极主动的预防疾病,治病是被动消极的等待生病

        养生是“治之于未有,谋之于未乱”的从容自在。治病是形成疾病了的打针、吃药、开刀、住院的麻烦、痛苦、与煎熬。

        治病~三分治七分养,三分治指的是控制,七分养指的是修复受损、受伤、坏死的器官、组织、细胞,只有七分养才能恢复机能,所以说善治不如善养。

        养生是有层次之分的,养身不如养心,心是君主之官,心是身体的主宰,养心不如养性~恢复人纯净纯善的天性、本性。

真源子~悟修

己亥年    壬申月    戊寅日

治病与养生的区别

治病与养生的区别

        治病是弥补养生之不足,就像法律是补道德之不足。

        养生是主动,治病是被动。

        养生是积极的养护身心,治病是消极的挽救生命。

        养生是积极主动的预防疾病,治病是被动消极的等待生病

        养生是“治之于未有,谋之于未乱”的从容自在。治病是形成疾病了的打针、吃药、开刀、住院的麻烦、痛苦、与煎熬。

        治病~三分治七分养,三分治指的是控制,七分养指的是修复受损、受伤、坏死的器官、组织、细胞,只有七分养才能恢复机能,所以说善治不如善养。

        养生是有层次之分的,养身不如养心,心是君主之官,心是身体的主宰,养心不如养性~恢复人纯净纯善的天性、本性。

真源子~悟修

己亥年    壬申月    戊寅日

治病与养生的区别

治病与养生的区别

        治病是弥补养生之不足,就像法律是补道德之不足。

        养生是主动,治病是被动。

        养生是积极的养护身心,治病是消极的挽救生命。

        养生是积极主动的预防疾病,治病是被动消极的等待生病

        养生是“治之于未有,谋之于未乱”的从容自在。治病是形成疾病了的打针、吃药、开刀、住院的麻烦、痛苦、与煎熬。

        治病~三分治七分养,三分治指的是控制,七分养指的是修复受损、受伤、坏死的器官、组织、细胞,只有七分养才能恢复机能,所以说善治不如善养。

        养生是有层次之分的,养身不如养心,心是君主之官,心是身体的主宰,养心不如养性~恢复人纯净纯善的天性、本性。

真源子~悟修

己亥年    壬申月    戊寅日

治未病与养生,有哪些区别?

治未病与养生,有哪些区别?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高治未病与养生,有哪些区别?我们一起探讨了解一下吧。

在治疗未病这个领域,中医西医都有这个概念。中医叫养生,西医叫保健。中医治未病包括预防染病和预防病情传染两层含意。而西医近年来主要往营养平衡,增加适宜锻炼的方向,引导大众在饮食结构、体力运动等养好良好的健康习惯,从而达到少生病的目的,未病先防,重在养生,或者运用中医药及各种传统疗法促使欲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既病防变指疾病已经发生后,采取适当的治疗手段,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控制疾病的进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任一脏腑的病变都能引起其他脏腑的机能失调。而脏腑之间疾病传变都有特定的联系和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能准确预测疾病发展的趋势,及时切断疾病的传变途径,是既病防变的关键。防病在前,不但要防病,同时要注意阻挡疾病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发生之前就要有预防措施,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

砭石刮痧、经络推拿、穴位针刺、艾灸、药物熏蒸、走罐拔毒、刺络放血和气功调理等。中医手法调理是通过手法疏通顾客或患者身体的经络、增加肌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来达到部分主动锻炼的效果,但也使很多富人懒得运动,沉溺于按摩等被动锻炼。亚健康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疾病初愈时正虚邪恋,阴阳未平,机体各项功能还处于没有完全恢复的状态, 如果此时调养不当,很可能导致疾病复发或遗留后遗症。所以"治未病"还包括病后调摄,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干预,防止疾病复发而再次损伤机体。即治疗未病之脏腑。要宣传和重视治未病,更要重视治已病,否则已病治不好,谈何治未病。但是治已病也要有“治未病”的思想,即既病防变、防加重、防复发。

通过以上大概的了解你明白了吗。

治未病与养生,有哪些区别?

治未病与养生,有哪些区别?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高治未病与养生,有哪些区别?我们一起探讨了解一下吧。

在治疗未病这个领域,中医西医都有这个概念。中医叫养生,西医叫保健。中医治未病包括预防染病和预防病情传染两层含意。而西医近年来主要往营养平衡,增加适宜锻炼的方向,引导大众在饮食结构、体力运动等养好良好的健康习惯,从而达到少生病的目的,未病先防,重在养生,或者运用中医药及各种传统疗法促使欲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既病防变指疾病已经发生后,采取适当的治疗手段,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控制疾病的进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任一脏腑的病变都能引起其他脏腑的机能失调。而脏腑之间疾病传变都有特定的联系和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能准确预测疾病发展的趋势,及时切断疾病的传变途径,是既病防变的关键。防病在前,不但要防病,同时要注意阻挡疾病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发生之前就要有预防措施,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

砭石刮痧、经络推拿、穴位针刺、艾灸、药物熏蒸、走罐拔毒、刺络放血和气功调理等。中医手法调理是通过手法疏通顾客或患者身体的经络、增加肌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来达到部分主动锻炼的效果,但也使很多富人懒得运动,沉溺于按摩等被动锻炼。亚健康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疾病初愈时正虚邪恋,阴阳未平,机体各项功能还处于没有完全恢复的状态, 如果此时调养不当,很可能导致疾病复发或遗留后遗症。所以"治未病"还包括病后调摄,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干预,防止疾病复发而再次损伤机体。即治疗未病之脏腑。要宣传和重视治未病,更要重视治已病,否则已病治不好,谈何治未病。但是治已病也要有“治未病”的思想,即既病防变、防加重、防复发。

通过以上大概的了解你明白了吗。

治未病与养生,有哪些区别?

治未病与养生,有哪些区别?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高治未病与养生,有哪些区别?我们一起探讨了解一下吧。

在治疗未病这个领域,中医西医都有这个概念。中医叫养生,西医叫保健。中医治未病包括预防染病和预防病情传染两层含意。而西医近年来主要往营养平衡,增加适宜锻炼的方向,引导大众在饮食结构、体力运动等养好良好的健康习惯,从而达到少生病的目的,未病先防,重在养生,或者运用中医药及各种传统疗法促使欲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既病防变指疾病已经发生后,采取适当的治疗手段,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控制疾病的进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任一脏腑的病变都能引起其他脏腑的机能失调。而脏腑之间疾病传变都有特定的联系和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能准确预测疾病发展的趋势,及时切断疾病的传变途径,是既病防变的关键。防病在前,不但要防病,同时要注意阻挡疾病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发生之前就要有预防措施,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

砭石刮痧、经络推拿、穴位针刺、艾灸、药物熏蒸、走罐拔毒、刺络放血和气功调理等。中医手法调理是通过手法疏通顾客或患者身体的经络、增加肌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来达到部分主动锻炼的效果,但也使很多富人懒得运动,沉溺于按摩等被动锻炼。亚健康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疾病初愈时正虚邪恋,阴阳未平,机体各项功能还处于没有完全恢复的状态, 如果此时调养不当,很可能导致疾病复发或遗留后遗症。所以"治未病"还包括病后调摄,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干预,防止疾病复发而再次损伤机体。即治疗未病之脏腑。要宣传和重视治未病,更要重视治已病,否则已病治不好,谈何治未病。但是治已病也要有“治未病”的思想,即既病防变、防加重、防复发。

通过以上大概的了解你明白了吗。

中医与养生、道医、汉医等有什么关系?

中医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由于非常注重养生和保健,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道医和汉医与中医都有着很深的渊源,中医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中医与养生的关系

我们到中医就会想到养生,中医与养生两者密不可分。对于养生一般没有具体的定义,养生的方式也有很多,简单来说养生就是让自己的身体五脏六腑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最佳状态,称之为阴阳平衡,而这也与中医所追求的目标一致。中医强调四季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这与养生不谋而合,可以说养生与中医二者相依,密不可分。

二、中医与道医的关系

道医和中医是一脉两支,二者的划分的边界比较模糊。实际上,道医不是道教的医,而是遵循“道”的中医,也就是说,道医的本质是从属于中医的,只不过道医的概念更窄、更狭义。道医也有人称为丹医,是一个非常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可以称之为是一门被隐藏起来的医学体系,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道士也往往通晓医术,所谓”十道九医“即为如此。总的来说,道医除了宗教的因素比较多一点,和中医的区别不大。

三、中医和汉医的关系。

实际上汉医就是中医,只不过中医是最早的叫法,百度百科搜索一下中医的名词就解释到,中医是汉族人民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也就是汉医。这个“医学体系”有两种叫法的原因是,现在的藏医、苗医、蒙医等广为人知,这些可以统称为“中医”一些人认为“汉医”叫做“中医”的叫法不严谨,所以为了不混淆,提议将中医改为汉医。慢慢的,就有了汉医和中医两种叫法。总的区别就在于,语义上来说汉医比较排斥别的民族,并且汉医偏方多一点。

中医与养生、道医、汉医等有什么关系?

中医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由于非常注重养生和保健,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道医和汉医与中医都有着很深的渊源,中医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中医与养生的关系

我们到中医就会想到养生,中医与养生两者密不可分。对于养生一般没有具体的定义,养生的方式也有很多,简单来说养生就是让自己的身体五脏六腑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最佳状态,称之为阴阳平衡,而这也与中医所追求的目标一致。中医强调四季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这与养生不谋而合,可以说养生与中医二者相依,密不可分。

二、中医与道医的关系

道医和中医是一脉两支,二者的划分的边界比较模糊。实际上,道医不是道教的医,而是遵循“道”的中医,也就是说,道医的本质是从属于中医的,只不过道医的概念更窄、更狭义。道医也有人称为丹医,是一个非常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可以称之为是一门被隐藏起来的医学体系,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道士也往往通晓医术,所谓”十道九医“即为如此。总的来说,道医除了宗教的因素比较多一点,和中医的区别不大。

三、中医和汉医的关系。

实际上汉医就是中医,只不过中医是最早的叫法,百度百科搜索一下中医的名词就解释到,中医是汉族人民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也就是汉医。这个“医学体系”有两种叫法的原因是,现在的藏医、苗医、蒙医等广为人知,这些可以统称为“中医”一些人认为“汉医”叫做“中医”的叫法不严谨,所以为了不混淆,提议将中医改为汉医。慢慢的,就有了汉医和中医两种叫法。总的区别就在于,语义上来说汉医比较排斥别的民族,并且汉医偏方多一点。

中医与养生、道医、汉医等有什么关系?

中医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由于非常注重养生和保健,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道医和汉医与中医都有着很深的渊源,中医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中医与养生的关系

我们到中医就会想到养生,中医与养生两者密不可分。对于养生一般没有具体的定义,养生的方式也有很多,简单来说养生就是让自己的身体五脏六腑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最佳状态,称之为阴阳平衡,而这也与中医所追求的目标一致。中医强调四季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这与养生不谋而合,可以说养生与中医二者相依,密不可分。

二、中医与道医的关系

道医和中医是一脉两支,二者的划分的边界比较模糊。实际上,道医不是道教的医,而是遵循“道”的中医,也就是说,道医的本质是从属于中医的,只不过道医的概念更窄、更狭义。道医也有人称为丹医,是一个非常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可以称之为是一门被隐藏起来的医学体系,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道士也往往通晓医术,所谓”十道九医“即为如此。总的来说,道医除了宗教的因素比较多一点,和中医的区别不大。

三、中医和汉医的关系。

实际上汉医就是中医,只不过中医是最早的叫法,百度百科搜索一下中医的名词就解释到,中医是汉族人民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也就是汉医。这个“医学体系”有两种叫法的原因是,现在的藏医、苗医、蒙医等广为人知,这些可以统称为“中医”一些人认为“汉医”叫做“中医”的叫法不严谨,所以为了不混淆,提议将中医改为汉医。慢慢的,就有了汉医和中医两种叫法。总的区别就在于,语义上来说汉医比较排斥别的民族,并且汉医偏方多一点。

食疗养生和医疗养生的区别是什么?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食疗养生和医疗养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目的不同:食疗养生是指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预防疾病的一种养生方法。它主要是为了保持或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延缓衰老,促进寿命。医疗养生是指利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来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或异常状态的一种养生方法。它主要是为了消除或减轻病理改变,恢复或改善机体功能,缓解或消除症状。

•  对象不同:食疗养生适用于所有人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患者,都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医疗养生主要针对患者或高危人群,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治疗方案。

•  方法不同:食疗养生主要依靠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来调节机体平衡,它通常是长期、温和、安全、无副作用的。医疗养生主要依靠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的强效作用来干预机体异常,它通常是短期、刚烈、有风险、有副作用的。

•  效果不同:食疗养生的效果通常是缓慢而持久的,它可以预防或减少发病的可能性,也可以辅助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的效果。医疗养生的效果通常是快速而暂时的,它可以控制或消除已经发生的病理改变,也可以缓解或消除严重的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食疗养生和医疗养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性质不同:食疗养生是以食物为主要手段,以调和阴阳、协调脏腑、适应气候、因人而异为原则,寓治于食,达到保健强身、防治一般性疾患为目的。它属于中医学中“上工治未病”的范畴。医疗养生是以药物为主要手段,以辨证论治、对证施治、攻补并用为原则,以药物性能刚烈、药效显著为特点,达到治愈严重性或顽固性疾患为目的。它属于中医学中“下工治已病”的范畴。

•  依据不同:食疗养生主要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和功能特点来选择和配伍食物,同时考虑个人体质、年龄、性别、季节、地域等因素来制定饮食方案。医疗养生主要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特点来选择和配伍药物,同时考虑个人证候、舌象、脉象等因素来制定处方方案。

•  形式不同:食疗养生主要采用米饭、粥食、汤羹、菜肴、饮料等日常饮食形式来运用食物,同时注意色香味形等感官因素来增进食欲和可口性。医疗养生主要采用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等药物形式来运用药物,同时注意剂量控制和服法指导等安全因素来保证药效和避免毒副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食疗养生和医疗养生区别的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

食疗养生和医疗养生的区别是什么?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食疗养生和医疗养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目的不同:食疗养生是指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预防疾病的一种养生方法。它主要是为了保持或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延缓衰老,促进寿命。医疗养生是指利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来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或异常状态的一种养生方法。它主要是为了消除或减轻病理改变,恢复或改善机体功能,缓解或消除症状。

•  对象不同:食疗养生适用于所有人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患者,都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医疗养生主要针对患者或高危人群,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治疗方案。

•  方法不同:食疗养生主要依靠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来调节机体平衡,它通常是长期、温和、安全、无副作用的。医疗养生主要依靠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的强效作用来干预机体异常,它通常是短期、刚烈、有风险、有副作用的。

•  效果不同:食疗养生的效果通常是缓慢而持久的,它可以预防或减少发病的可能性,也可以辅助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的效果。医疗养生的效果通常是快速而暂时的,它可以控制或消除已经发生的病理改变,也可以缓解或消除严重的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食疗养生和医疗养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性质不同:食疗养生是以食物为主要手段,以调和阴阳、协调脏腑、适应气候、因人而异为原则,寓治于食,达到保健强身、防治一般性疾患为目的。它属于中医学中“上工治未病”的范畴。医疗养生是以药物为主要手段,以辨证论治、对证施治、攻补并用为原则,以药物性能刚烈、药效显著为特点,达到治愈严重性或顽固性疾患为目的。它属于中医学中“下工治已病”的范畴。

•  依据不同:食疗养生主要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和功能特点来选择和配伍食物,同时考虑个人体质、年龄、性别、季节、地域等因素来制定饮食方案。医疗养生主要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特点来选择和配伍药物,同时考虑个人证候、舌象、脉象等因素来制定处方方案。

•  形式不同:食疗养生主要采用米饭、粥食、汤羹、菜肴、饮料等日常饮食形式来运用食物,同时注意色香味形等感官因素来增进食欲和可口性。医疗养生主要采用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等药物形式来运用药物,同时注意剂量控制和服法指导等安全因素来保证药效和避免毒副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食疗养生和医疗养生区别的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

食疗养生和医疗养生的区别是什么?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食疗养生和医疗养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目的不同:食疗养生是指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预防疾病的一种养生方法。它主要是为了保持或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延缓衰老,促进寿命。医疗养生是指利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来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或异常状态的一种养生方法。它主要是为了消除或减轻病理改变,恢复或改善机体功能,缓解或消除症状。

•  对象不同:食疗养生适用于所有人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患者,都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医疗养生主要针对患者或高危人群,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治疗方案。

•  方法不同:食疗养生主要依靠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来调节机体平衡,它通常是长期、温和、安全、无副作用的。医疗养生主要依靠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的强效作用来干预机体异常,它通常是短期、刚烈、有风险、有副作用的。

•  效果不同:食疗养生的效果通常是缓慢而持久的,它可以预防或减少发病的可能性,也可以辅助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的效果。医疗养生的效果通常是快速而暂时的,它可以控制或消除已经发生的病理改变,也可以缓解或消除严重的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食疗养生和医疗养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性质不同:食疗养生是以食物为主要手段,以调和阴阳、协调脏腑、适应气候、因人而异为原则,寓治于食,达到保健强身、防治一般性疾患为目的。它属于中医学中“上工治未病”的范畴。医疗养生是以药物为主要手段,以辨证论治、对证施治、攻补并用为原则,以药物性能刚烈、药效显著为特点,达到治愈严重性或顽固性疾患为目的。它属于中医学中“下工治已病”的范畴。

•  依据不同:食疗养生主要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和功能特点来选择和配伍食物,同时考虑个人体质、年龄、性别、季节、地域等因素来制定饮食方案。医疗养生主要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特点来选择和配伍药物,同时考虑个人证候、舌象、脉象等因素来制定处方方案。

•  形式不同:食疗养生主要采用米饭、粥食、汤羹、菜肴、饮料等日常饮食形式来运用食物,同时注意色香味形等感官因素来增进食欲和可口性。医疗养生主要采用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等药物形式来运用药物,同时注意剂量控制和服法指导等安全因素来保证药效和避免毒副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食疗养生和医疗养生区别的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四) 什么是是中医治未病

起居作息与养生  一、起居有常,生活规律  1 起居有常,服装顺时适体。  起居有常就是起居和生活要有规律,要起卧有时。穿衣顺时适体是指穿衣服不仅要合时令而且还要合体。有些年轻人讲时髦,穿露肚脐装。而有一位50多岁的老太太也穿露脐装,结果没穿几天,就闹肚子疼。中国人过去讲究穿那个大裤裆裤子,裤腰用手一缅系起来。别小看这一缅,是有道理的,身体别的地方是一层,腹部是几层?四层,为什么呢?肚脐怕凉,一凉,人的肚子就不舒服,所以,穿衣服一定要适应自己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血液循环不好,对受凉非常敏感。天凉了,如果还爱美爱俏,不穿厚衣服,最后寒凉了,腰酸腿疼,一冬都不舒服。因此,需要格外重视,保护好自己。
  2 排便保健,驱除体内垃圾。
  要注意养成每天大便的习惯,但不要依赖泻药,可采取一些辅助措施。什么措施呢?一是运动。如果你每天坚持散步,速度不快不慢,以微微出汗为度,可对排便有所帮助。因为在走步过程中,整个腹部如同被按摩,肠道运动加快。大便是在大肠,大肠有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大便如在升结肠和横结肠时,呈稀状。为什么肠炎都拉稀呢?因为食物没有被吸收,吸收是在降结肠,大便干燥都是因为降结肠活动太少。迈开腿,走走路,降结肠就动开了,大便就顺畅了。每天坚持散步,早晨喝1杯凉开水,都是促进排便非常有效的方法。
  大便是五毒俱全的,它到了大肠的时候,大肠的肠壁是没有选择性地全面吸收。经常便秘的人容易中毒,因为大便的毒素重新被吸收了。病人吃降解药,排便降脂,就是为了减少脂的吸收,脂的吸收主要在肠道,所以,保持肠道的通畅,实际上就是排毒。海藻、海带是非常好的通便食物,它可以促进整个肠蠕动进而排毒。
  3 常梳发,常搓面,常揉鼻,常伸肢,常运目,常叩齿,常旋腹,常弹耳,常提肛,这叫“九常”。
  “九常”所讲的都是保健的一些动作。拿拢子梳头发,并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一种保健,上下左右轻轻地拢,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搓面是一种按摩,凡是有“坑”、“窝”、“角”的地方,都是穴位,可以用手指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摩;揉鼻子指的是揉“迎香”的穴位;弹耳,是将两个耳朵向上轻轻牵拉;旋腹就是顺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方向,从右向左进行按摩;提肛,就是将脚尖触地,脚后跟稍微抬起来,*收紧向上提,提肛可以收缩腹压,对肠道起到压迫作用;运目,是眼睛看前方,然后,眼球开始转圈,从左上角到右上角,再转回来;还有叩齿、伸肢,都是非常简单的动作。这“九常”不但对疏通人体的经络,调整气血有作用,而且对调整人的脏腑功能也非常有效,因为人体的四肢百骸跟人的脏腑都是相连的。弹耳是健身,运目是疏肛,所以这些动作需要经常练习。
  二、饮食合理,注重搭配
  1 食谱广泛,饮食多样化,各类食物均衡搭配。简单一句话:杂食,什么都吃,什么都别吃多了;荤素要搭配,主副食也要搭配。
  2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不饥食,不饱食,正常的饮食原则,以不饿、不饱为好。
  3 因人择食,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选择食物。自己的体质适合吃什么食物,就以什么食物为主。据日本人统计,每年有上百例的人死于黏液症。什么叫黏液症呢?日本人爱吃用黏米做成、拿凉水浸泡的冷饭团,里面再裹上鱼和菜,黏黏糊糊的,不好消化。但老年人爱吃,由于他们吞咽困难,时常将饭团卡在气管里,出也出不来,咽也咽不下去。结果噎死了!因为老年人常患有脑动脉硬化,在吞咽食物的时候经常呛着,所以吃饭时动作要缓慢,慢的目的是为了给他们一个调整的时间。
  如果本身是状热之体,已经上火很厉害了,大便干,耳朵鸣,舌头黄,口苦,但还吃肉,则越吃越坏。这时候,就应该选一些清淡的食物,吃点苦瓜,喝点绿豆汤,吃些绿色蔬菜是特别有好处的。
  4 合理膳食,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条措施,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他们认为做到这几点,就可使现代人的预期寿命延长10年。这16个字叫16字真经,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提出推广的健康标准。而我国中医的养生知识,比16字真经还要丰富得多,它也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说明中医的养生内容与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它是科学的,合理的。
  所谓合理膳食,其原则就是粗细搭配,不甜不成,三四五顿,七八分饱。每日膳食:主食250克,蔬菜500克,蛋白3份(奶1袋,肉1两,蛋1个、鱼或虾100克,鸡鸭肉100克,豆腐100克,任取其三),水6~8杯,这是一个人一天合理的膳食。再说盐,它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一个人一天正常的盐摄入量是5克,而我们现在一天盐摄入量是13克,超过规定量太多了。广州人吃盐是一天6克;东北人吃盐是一天15克,比天津人还厉害。我们一天所摄入的盐不仅仅是烹调用盐,而还包括各种食品里所含的盐,这就要求我们盐的摄入量一定要控制好。盐与高血压息息相关,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胆固醇对人体来说是必须的,但不能过量。一个人一天胆固醇需要量是300毫克左右。蛋黄一个为250毫克;猪肝和猪腰2两都为368毫克,已经超过了人的需要量了;鱼、豆腐及蔬菜水果含量很少,甚至没有;含胆固醇量最高的是猪脑,每百克含3 100毫克。现在,人们胆固醇的摄入量普遍较高,胆固醇停留在肝脏,叫脂肪肝;堆积在血液里,形成动脉粥样性斑块。所以,需要格外注意。
  有的人*胆固醇的摄入,凡是含有胆固醇的食物一概不吃,吃蛋清不吃蛋黄,最后虽没患动脉硬化,却得了肠癌或痴呆了。日本人发现胆固醇太低的人容易患肠癌、痴呆。因为很多神经递质都是脂溶性的,胆固醇越多,它的同步就越快,越容易产生联想,提取信息。所以,在大脑高度紧张的时候,是需要胆固醇的。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最佳食品榜,最好的水果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猕猴桃,芒果,杏儿,柿子与西瓜等,但反季节草莓最好不食。
  最好的蔬菜是红薯,它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又是抗癌能手,是蔬菜中的佳品;其次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苤菜、金针菇、雪里红和大白菜。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四) 什么是是中医治未病

起居作息与养生  一、起居有常,生活规律  1 起居有常,服装顺时适体。  起居有常就是起居和生活要有规律,要起卧有时。穿衣顺时适体是指穿衣服不仅要合时令而且还要合体。有些年轻人讲时髦,穿露肚脐装。而有一位50多岁的老太太也穿露脐装,结果没穿几天,就闹肚子疼。中国人过去讲究穿那个大裤裆裤子,裤腰用手一缅系起来。别小看这一缅,是有道理的,身体别的地方是一层,腹部是几层?四层,为什么呢?肚脐怕凉,一凉,人的肚子就不舒服,所以,穿衣服一定要适应自己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血液循环不好,对受凉非常敏感。天凉了,如果还爱美爱俏,不穿厚衣服,最后寒凉了,腰酸腿疼,一冬都不舒服。因此,需要格外重视,保护好自己。
  2 排便保健,驱除体内垃圾。
  要注意养成每天大便的习惯,但不要依赖泻药,可采取一些辅助措施。什么措施呢?一是运动。如果你每天坚持散步,速度不快不慢,以微微出汗为度,可对排便有所帮助。因为在走步过程中,整个腹部如同被按摩,肠道运动加快。大便是在大肠,大肠有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大便如在升结肠和横结肠时,呈稀状。为什么肠炎都拉稀呢?因为食物没有被吸收,吸收是在降结肠,大便干燥都是因为降结肠活动太少。迈开腿,走走路,降结肠就动开了,大便就顺畅了。每天坚持散步,早晨喝1杯凉开水,都是促进排便非常有效的方法。
  大便是五毒俱全的,它到了大肠的时候,大肠的肠壁是没有选择性地全面吸收。经常便秘的人容易中毒,因为大便的毒素重新被吸收了。病人吃降解药,排便降脂,就是为了减少脂的吸收,脂的吸收主要在肠道,所以,保持肠道的通畅,实际上就是排毒。海藻、海带是非常好的通便食物,它可以促进整个肠蠕动进而排毒。
  3 常梳发,常搓面,常揉鼻,常伸肢,常运目,常叩齿,常旋腹,常弹耳,常提肛,这叫“九常”。
  “九常”所讲的都是保健的一些动作。拿拢子梳头发,并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一种保健,上下左右轻轻地拢,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搓面是一种按摩,凡是有“坑”、“窝”、“角”的地方,都是穴位,可以用手指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摩;揉鼻子指的是揉“迎香”的穴位;弹耳,是将两个耳朵向上轻轻牵拉;旋腹就是顺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方向,从右向左进行按摩;提肛,就是将脚尖触地,脚后跟稍微抬起来,*收紧向上提,提肛可以收缩腹压,对肠道起到压迫作用;运目,是眼睛看前方,然后,眼球开始转圈,从左上角到右上角,再转回来;还有叩齿、伸肢,都是非常简单的动作。这“九常”不但对疏通人体的经络,调整气血有作用,而且对调整人的脏腑功能也非常有效,因为人体的四肢百骸跟人的脏腑都是相连的。弹耳是健身,运目是疏肛,所以这些动作需要经常练习。
  二、饮食合理,注重搭配
  1 食谱广泛,饮食多样化,各类食物均衡搭配。简单一句话:杂食,什么都吃,什么都别吃多了;荤素要搭配,主副食也要搭配。
  2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不饥食,不饱食,正常的饮食原则,以不饿、不饱为好。
  3 因人择食,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选择食物。自己的体质适合吃什么食物,就以什么食物为主。据日本人统计,每年有上百例的人死于黏液症。什么叫黏液症呢?日本人爱吃用黏米做成、拿凉水浸泡的冷饭团,里面再裹上鱼和菜,黏黏糊糊的,不好消化。但老年人爱吃,由于他们吞咽困难,时常将饭团卡在气管里,出也出不来,咽也咽不下去。结果噎死了!因为老年人常患有脑动脉硬化,在吞咽食物的时候经常呛着,所以吃饭时动作要缓慢,慢的目的是为了给他们一个调整的时间。
  如果本身是状热之体,已经上火很厉害了,大便干,耳朵鸣,舌头黄,口苦,但还吃肉,则越吃越坏。这时候,就应该选一些清淡的食物,吃点苦瓜,喝点绿豆汤,吃些绿色蔬菜是特别有好处的。
  4 合理膳食,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条措施,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他们认为做到这几点,就可使现代人的预期寿命延长10年。这16个字叫16字真经,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提出推广的健康标准。而我国中医的养生知识,比16字真经还要丰富得多,它也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说明中医的养生内容与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它是科学的,合理的。
  所谓合理膳食,其原则就是粗细搭配,不甜不成,三四五顿,七八分饱。每日膳食:主食250克,蔬菜500克,蛋白3份(奶1袋,肉1两,蛋1个、鱼或虾100克,鸡鸭肉100克,豆腐100克,任取其三),水6~8杯,这是一个人一天合理的膳食。再说盐,它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一个人一天正常的盐摄入量是5克,而我们现在一天盐摄入量是13克,超过规定量太多了。广州人吃盐是一天6克;东北人吃盐是一天15克,比天津人还厉害。我们一天所摄入的盐不仅仅是烹调用盐,而还包括各种食品里所含的盐,这就要求我们盐的摄入量一定要控制好。盐与高血压息息相关,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胆固醇对人体来说是必须的,但不能过量。一个人一天胆固醇需要量是300毫克左右。蛋黄一个为250毫克;猪肝和猪腰2两都为368毫克,已经超过了人的需要量了;鱼、豆腐及蔬菜水果含量很少,甚至没有;含胆固醇量最高的是猪脑,每百克含3 100毫克。现在,人们胆固醇的摄入量普遍较高,胆固醇停留在肝脏,叫脂肪肝;堆积在血液里,形成动脉粥样性斑块。所以,需要格外注意。
  有的人*胆固醇的摄入,凡是含有胆固醇的食物一概不吃,吃蛋清不吃蛋黄,最后虽没患动脉硬化,却得了肠癌或痴呆了。日本人发现胆固醇太低的人容易患肠癌、痴呆。因为很多神经递质都是脂溶性的,胆固醇越多,它的同步就越快,越容易产生联想,提取信息。所以,在大脑高度紧张的时候,是需要胆固醇的。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最佳食品榜,最好的水果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猕猴桃,芒果,杏儿,柿子与西瓜等,但反季节草莓最好不食。
  最好的蔬菜是红薯,它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又是抗癌能手,是蔬菜中的佳品;其次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苤菜、金针菇、雪里红和大白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