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手法知识大全
2024-03-13 11:09:29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中医养生按摩功效

  中医按摩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那么,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有哪些呢?我带你去了解一下吧。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1、三阴交

  在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出现肝血不足的状态。三阴交能疏理肝脾养血,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产后腹痛、习惯性流产、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2、足三里

  它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重要穴位,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患,例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疾病,一旦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呃逆、便秘、泄泻等症状,都可以按足三里穴位来进行保健。具体操作方法是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最佳。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3、涌泉

  在足心凹陷处。平时按揉有助于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由于此处最敏感,刺激后有开窍苏厥、回阳醒脑的特殊功效,若发现有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给予该穴位强刺激,按揉50~100次。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4、关元穴

  它位于肚脐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例如不孕不育、闭经、遗尿、阳痿、泄泻、带下、产后腹痛等。还可以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每天1~2次;或者可以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5、膻中穴

  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也汇合于此穴。膻中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用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

  中医按摩养生的注意事项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

  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患者坐卧等姿式,要舒适而又便于操作。

  4、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次数以十二次为一疗程。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

  7、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应在饭后二小时左右为宜。

  8、按摩时,有些患者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当风之处,不要按摩。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经络按摩养生方法

2.气血不足的穴位调理的中医养生知识

3.四种传统的中医按摩法

4.按摩保健常用手法

5.中医保健养生常用按摩手法

6.按摩保健常用15种手法

7.中医按摩巧治根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中医养生按摩功效

  中医按摩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那么,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有哪些呢?我带你去了解一下吧。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1、三阴交

  在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出现肝血不足的状态。三阴交能疏理肝脾养血,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产后腹痛、习惯性流产、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2、足三里

  它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重要穴位,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患,例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疾病,一旦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呃逆、便秘、泄泻等症状,都可以按足三里穴位来进行保健。具体操作方法是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最佳。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3、涌泉

  在足心凹陷处。平时按揉有助于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由于此处最敏感,刺激后有开窍苏厥、回阳醒脑的特殊功效,若发现有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给予该穴位强刺激,按揉50~100次。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4、关元穴

  它位于肚脐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例如不孕不育、闭经、遗尿、阳痿、泄泻、带下、产后腹痛等。还可以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每天1~2次;或者可以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5、膻中穴

  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也汇合于此穴。膻中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用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

  中医按摩养生的注意事项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

  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患者坐卧等姿式,要舒适而又便于操作。

  4、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次数以十二次为一疗程。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

  7、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应在饭后二小时左右为宜。

  8、按摩时,有些患者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当风之处,不要按摩。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经络按摩养生方法

2.气血不足的穴位调理的中医养生知识

3.四种传统的中医按摩法

4.按摩保健常用手法

5.中医保健养生常用按摩手法

6.按摩保健常用15种手法

7.中医按摩巧治根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中医养生按摩功效

  中医按摩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那么,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有哪些呢?我带你去了解一下吧。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1、三阴交

  在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出现肝血不足的状态。三阴交能疏理肝脾养血,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产后腹痛、习惯性流产、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2、足三里

  它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重要穴位,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患,例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疾病,一旦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呃逆、便秘、泄泻等症状,都可以按足三里穴位来进行保健。具体操作方法是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最佳。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3、涌泉

  在足心凹陷处。平时按揉有助于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由于此处最敏感,刺激后有开窍苏厥、回阳醒脑的特殊功效,若发现有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给予该穴位强刺激,按揉50~100次。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4、关元穴

  它位于肚脐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例如不孕不育、闭经、遗尿、阳痿、泄泻、带下、产后腹痛等。还可以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每天1~2次;或者可以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

  中医按摩养生的知识5、膻中穴

  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也汇合于此穴。膻中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用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

  中医按摩养生的注意事项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

  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患者坐卧等姿式,要舒适而又便于操作。

  4、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次数以十二次为一疗程。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

  7、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应在饭后二小时左右为宜。

  8、按摩时,有些患者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当风之处,不要按摩。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经络按摩养生方法

2.气血不足的穴位调理的中医养生知识

3.四种传统的中医按摩法

4.按摩保健常用手法

5.中医保健养生常用按摩手法

6.按摩保健常用15种手法

7.中医按摩巧治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摘要: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而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近些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保健常见的误区有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2、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3、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4、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5、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摘要: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而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近些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保健常见的误区有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2、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3、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4、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5、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摘要: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而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近些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保健常见的误区有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2、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3、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4、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5、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中医基本常识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中医第一部经典巨作中,就提到了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那么,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常识

  中医养生的常识 生活规律顺应自然

养生专家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热、温、凉,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要“动作以避寒,隐居以避暑”,和于四时,顺应自然之气。尤其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动不宜过早,以见到阳光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但也不宜过凉。总之,人要适应自然,生活要规律,寒温要适度。

  中医养生的常识 动脑动手形神受益

养生专家认为,健康需要活动,但必须适当,不可劳倦过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他多年来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坚持不懈;二是坚持门诊看病,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内心无比欣慰,也有益于脑力活动,一举多得。三是在带徒弟和传承学术经验中,他感受到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内心充实和满足,同时也启发他经常思考问题,增强了思维分析能力,加上常与青年人相处,增加了活力,振奋了精神。四是练习书法,他以练习楷书为主,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使人心静、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动了肢体,达到形神受益。

  中医养生的常识 揉搓经穴养生防病

养生专家非常重视经穴,常以指代针揉搓经穴养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时,常用手指揉搓百会穴及头面部,以促进头面部血液循环;揉搓涌泉穴、膻中穴以补肾、强心、健脑;揉搓听宫、耳门、颅息等穴以助听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强视力;揉搓迎香、风池穴以防感冒;指压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以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每个穴位揉搓按压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压150次。他还时常叩叩牙齿,以强齿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他说,通过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压,确实收到了行气血、调营卫、益心脑、防外邪、强耳目的效果。

  中医养生的常识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定性

养生专家的饮食有三个原则:定时、定量、定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坚持每日三餐按时就餐;定量是三餐不过饱,以八成饱为宜,尤其晚餐食少,以易于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细粮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后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适为准。他爱吃面条,尤其爱吃稀软的带汤水的面条,面条可用细粮也可用杂面,再放些青菜之类,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他常嘱咐病人注意食疗,如晚餐喝粥适当加入红枣、薏苡仁、核桃仁、山药等以增强脾胃功能,还要结合大便情况对饮食进行调整,以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一次。

  中医养生的常识 情志安宁气血通畅

养生专家说,喜、怒、忧、思、悲、恐、惊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强修养、爱好广泛、宽宏大量、不记得失恩怨、遇事不躁,就能心静志安,乐观宽宏。情志安宁,气血通畅,人就健康长寿。正如书中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他谦虚地说,我只初步做到了一些,但这确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必做又较难做到的。

  2017年春季中医养生的常识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2017春季饮食养生的方法

早春 吃点葱姜蒜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乍寒。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

仲春 多吃野菜

古人云,春应在肝。肝亢可伤脾,影响脾胃运化。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

暮春 要吃得清淡

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养生小知识大全

2.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3.中药养生的常用知识

4.如何学习中医养生

5.中医养生之冬季篇

6.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7.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

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中医基本常识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中医第一部经典巨作中,就提到了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那么,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常识

  中医养生的常识 生活规律顺应自然

养生专家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热、温、凉,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要“动作以避寒,隐居以避暑”,和于四时,顺应自然之气。尤其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动不宜过早,以见到阳光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但也不宜过凉。总之,人要适应自然,生活要规律,寒温要适度。

  中医养生的常识 动脑动手形神受益

养生专家认为,健康需要活动,但必须适当,不可劳倦过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他多年来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坚持不懈;二是坚持门诊看病,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内心无比欣慰,也有益于脑力活动,一举多得。三是在带徒弟和传承学术经验中,他感受到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内心充实和满足,同时也启发他经常思考问题,增强了思维分析能力,加上常与青年人相处,增加了活力,振奋了精神。四是练习书法,他以练习楷书为主,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使人心静、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动了肢体,达到形神受益。

  中医养生的常识 揉搓经穴养生防病

养生专家非常重视经穴,常以指代针揉搓经穴养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时,常用手指揉搓百会穴及头面部,以促进头面部血液循环;揉搓涌泉穴、膻中穴以补肾、强心、健脑;揉搓听宫、耳门、颅息等穴以助听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强视力;揉搓迎香、风池穴以防感冒;指压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以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每个穴位揉搓按压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压150次。他还时常叩叩牙齿,以强齿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他说,通过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压,确实收到了行气血、调营卫、益心脑、防外邪、强耳目的效果。

  中医养生的常识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定性

养生专家的饮食有三个原则:定时、定量、定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坚持每日三餐按时就餐;定量是三餐不过饱,以八成饱为宜,尤其晚餐食少,以易于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细粮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后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适为准。他爱吃面条,尤其爱吃稀软的带汤水的面条,面条可用细粮也可用杂面,再放些青菜之类,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他常嘱咐病人注意食疗,如晚餐喝粥适当加入红枣、薏苡仁、核桃仁、山药等以增强脾胃功能,还要结合大便情况对饮食进行调整,以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一次。

  中医养生的常识 情志安宁气血通畅

养生专家说,喜、怒、忧、思、悲、恐、惊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强修养、爱好广泛、宽宏大量、不记得失恩怨、遇事不躁,就能心静志安,乐观宽宏。情志安宁,气血通畅,人就健康长寿。正如书中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他谦虚地说,我只初步做到了一些,但这确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必做又较难做到的。

  2017年春季中医养生的常识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2017春季饮食养生的方法

早春 吃点葱姜蒜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乍寒。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

仲春 多吃野菜

古人云,春应在肝。肝亢可伤脾,影响脾胃运化。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

暮春 要吃得清淡

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养生小知识大全

2.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3.中药养生的常用知识

4.如何学习中医养生

5.中医养生之冬季篇

6.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7.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

中医:15个简便易行的养生动作,帮助大家预防亚健康

我国约70%的人属于亚 健康 ,他们正在走向“疾病”,这15个简便易行的 养生 动作,帮助大家预防亚 健康 !

01叩齿咽津

口轻闭,上下牙齿稍用力连续咬合100~1000次,再鼓起两腮做漱口状,将口中津液咽下。这个动作可起到固齿、助消化、补肾、调养五脏等作用。

02拉耳垂

将两手手掌相互摩擦发热后,轻轻揉搓耳廓2~3分钟,然后将拇指和食指弯曲,由上而下揉搓耳廓,至耳垂时向下有节奏地反复牵拉30~50次。这能增强听力,防治神经衰弱、头痛等。

03揉眼周

用手指柔软的指腹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先顺时针揉按50~100次,再逆时针揉按50~100次,然后微屈食指关节,轻刮眼眶10~20次。

该动作可促进眼周血液循环,起到明目、醒脑作用。

04揉鼻

将两手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1cm,于鼻唇沟中间),旋转按揉50~100次

这个动作有助于缓解鼻塞,宣通鼻窍,减轻牙痛。

05摩面

两手手掌互相摩擦至发热,以手掌摩擦面部。将两手手掌竖着、并排贴在额头中部,向前、向下平抹面部至下巴,再从侧面向上平抹至额头,如此平抹20~40次,再反方向做20~40次。

摩面能使面部皮肤柔软润滑,增强抵御风寒的能力,防治面部神经麻痹、牙龈炎,降压醒脑。

06梳发

微微展开五指,以中指为中心,从头额头部位向后梳至后脑勺的位置,或用梳子代替,连续30~50次。

梳发可增强记忆力,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血氧供应。

07颈部运动

第一步:左右转头。两手叉腰,头以颈为轴向左转80度~85度,回到中位,同样再以颈部为轴向右转,再回到中位。

第二步:低头仰头。两手叉腰,头摆正,头向前倾45度,然后回中位,再向后仰45度,回中位。

第三步:左右摆头。头摆正,两手叉腰,头向左摆45°C,再回中位,再向右摆45度,再回中位。整套动作有助于消除颈椎、肩部疲劳,改善颈肩部血液循环,保持头脑清醒。

08腰部运动

第一步:伸懒腰。双手握拳向上举,挺胸深吸一口气,手伸直举到头上后停顿5秒,然后两手从身体两侧缓缓放下,与此同时慢慢呼气。

第二步:弯腰运动。轻轻弯腰至90度,两手臂模仿大鹏飞翔一样伸展开,将头往上抬,越高越好。

第三步,腰部按摩。两手手掌放在腰部,上下按摩300次。可增加颈腰椎部肌肉的韧性,改善腰椎部血液循环。

09按摩肚脐

双手叠加一起放在小腹部,以肚脐为圆心,先顺时针旋转,后逆时针旋转300次。对慢性便秘、消化不良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10提肛运动

有意识地规律性收缩、放松*括约肌,连续500次。有助于调节气血,预防亚 健康 疾病。

11鸣天鼓

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

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0次,可以防治眩晕、耳鸣、耳聋、内耳疾病等。

12运动膏肓

中医典籍中有“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的说法。中医认为,病入膏肓,人便无药可救了。

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它位于两肩的肩胛缝里,第四胸椎棘突的下方,距离脊柱四指宽度的外侧。

13左右开弓

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手三阴、三阳经等,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矫正驼背肩内收姿势,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

14擦内肾

用双手掌心摩擦肾脏所在的位置,把两肾擦热,每天擦肾300下,有助于补肾气,对肾虚效果显著。

15擦涌泉

晚上洗脚时候在涌泉穴位置擦80下,可以益精壮阳,助睡眠

3款家用 养生 神器

1梳子

梳脖颈,防感冒。低头时,颈后最高隆起骨骼的下方凹陷处,梳理此处可以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缓解初期感冒。一般每次5分钟,以颈后部感觉发热为宜。

梳双乳,散瘀血。在乳房处涂少许乳液,然后将梳子与*保持45度角,从乳房根部缓缓梳向乳头,每次5分钟即可;有活血化瘀、清热散结的功效。

梳腹部,调肠胃。腹腔内柔软脏器比较多,建议用梳子背绕肚脐顺时针转圈梳,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排泄。

2擀面杖

敲腘窝,强健腰背。正坐在椅子上,膝盖稍弯曲,用擀面杖从后侧横向轻轻敲击膝盖窝,每次敲10分钟左右。

滚涌泉,延寿命。将它放在地板上,双脚稍用力踩在上面前后滚动,模仿老药工碾药的动作。

3勺子

点眼周,可明目。劳累时可用勺柄逐一点揉眼周的睛明穴(内眼角)、攒竹穴(眉头)、鱼腰穴(眉毛中间)、太阳穴(外眼角)、四白穴(眼下),每个穴位1~2分钟,有舒缓疲劳、明目之效。

刮后背,可泻火。上火的人可先在背部涂少许刮痧油后用勺体轻轻刮后背肌肉丰厚处,疏通督脉和膀胱经,起到行气活血、祛火的功效。

中医:15个简便易行的养生动作,帮助大家预防亚健康

我国约70%的人属于亚 健康 ,他们正在走向“疾病”,这15个简便易行的 养生 动作,帮助大家预防亚 健康 !

01叩齿咽津

口轻闭,上下牙齿稍用力连续咬合100~1000次,再鼓起两腮做漱口状,将口中津液咽下。这个动作可起到固齿、助消化、补肾、调养五脏等作用。

02拉耳垂

将两手手掌相互摩擦发热后,轻轻揉搓耳廓2~3分钟,然后将拇指和食指弯曲,由上而下揉搓耳廓,至耳垂时向下有节奏地反复牵拉30~50次。这能增强听力,防治神经衰弱、头痛等。

03揉眼周

用手指柔软的指腹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先顺时针揉按50~100次,再逆时针揉按50~100次,然后微屈食指关节,轻刮眼眶10~20次。

该动作可促进眼周血液循环,起到明目、醒脑作用。

04揉鼻

将两手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1cm,于鼻唇沟中间),旋转按揉50~100次

这个动作有助于缓解鼻塞,宣通鼻窍,减轻牙痛。

05摩面

两手手掌互相摩擦至发热,以手掌摩擦面部。将两手手掌竖着、并排贴在额头中部,向前、向下平抹面部至下巴,再从侧面向上平抹至额头,如此平抹20~40次,再反方向做20~40次。

摩面能使面部皮肤柔软润滑,增强抵御风寒的能力,防治面部神经麻痹、牙龈炎,降压醒脑。

06梳发

微微展开五指,以中指为中心,从头额头部位向后梳至后脑勺的位置,或用梳子代替,连续30~50次。

梳发可增强记忆力,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血氧供应。

07颈部运动

第一步:左右转头。两手叉腰,头以颈为轴向左转80度~85度,回到中位,同样再以颈部为轴向右转,再回到中位。

第二步:低头仰头。两手叉腰,头摆正,头向前倾45度,然后回中位,再向后仰45度,回中位。

第三步:左右摆头。头摆正,两手叉腰,头向左摆45°C,再回中位,再向右摆45度,再回中位。整套动作有助于消除颈椎、肩部疲劳,改善颈肩部血液循环,保持头脑清醒。

08腰部运动

第一步:伸懒腰。双手握拳向上举,挺胸深吸一口气,手伸直举到头上后停顿5秒,然后两手从身体两侧缓缓放下,与此同时慢慢呼气。

第二步:弯腰运动。轻轻弯腰至90度,两手臂模仿大鹏飞翔一样伸展开,将头往上抬,越高越好。

第三步,腰部按摩。两手手掌放在腰部,上下按摩300次。可增加颈腰椎部肌肉的韧性,改善腰椎部血液循环。

09按摩肚脐

双手叠加一起放在小腹部,以肚脐为圆心,先顺时针旋转,后逆时针旋转300次。对慢性便秘、消化不良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10提肛运动

有意识地规律性收缩、放松*括约肌,连续500次。有助于调节气血,预防亚 健康 疾病。

11鸣天鼓

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

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0次,可以防治眩晕、耳鸣、耳聋、内耳疾病等。

12运动膏肓

中医典籍中有“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的说法。中医认为,病入膏肓,人便无药可救了。

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它位于两肩的肩胛缝里,第四胸椎棘突的下方,距离脊柱四指宽度的外侧。

13左右开弓

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手三阴、三阳经等,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矫正驼背肩内收姿势,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

14擦内肾

用双手掌心摩擦肾脏所在的位置,把两肾擦热,每天擦肾300下,有助于补肾气,对肾虚效果显著。

15擦涌泉

晚上洗脚时候在涌泉穴位置擦80下,可以益精壮阳,助睡眠

3款家用 养生 神器

1梳子

梳脖颈,防感冒。低头时,颈后最高隆起骨骼的下方凹陷处,梳理此处可以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缓解初期感冒。一般每次5分钟,以颈后部感觉发热为宜。

梳双乳,散瘀血。在乳房处涂少许乳液,然后将梳子与*保持45度角,从乳房根部缓缓梳向乳头,每次5分钟即可;有活血化瘀、清热散结的功效。

梳腹部,调肠胃。腹腔内柔软脏器比较多,建议用梳子背绕肚脐顺时针转圈梳,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排泄。

2擀面杖

敲腘窝,强健腰背。正坐在椅子上,膝盖稍弯曲,用擀面杖从后侧横向轻轻敲击膝盖窝,每次敲10分钟左右。

滚涌泉,延寿命。将它放在地板上,双脚稍用力踩在上面前后滚动,模仿老药工碾药的动作。

3勺子

点眼周,可明目。劳累时可用勺柄逐一点揉眼周的睛明穴(内眼角)、攒竹穴(眉头)、鱼腰穴(眉毛中间)、太阳穴(外眼角)、四白穴(眼下),每个穴位1~2分钟,有舒缓疲劳、明目之效。

刮后背,可泻火。上火的人可先在背部涂少许刮痧油后用勺体轻轻刮后背肌肉丰厚处,疏通督脉和膀胱经,起到行气活血、祛火的功效。

中医:15个简便易行的养生动作,帮助大家预防亚健康

我国约70%的人属于亚 健康 ,他们正在走向“疾病”,这15个简便易行的 养生 动作,帮助大家预防亚 健康 !

01叩齿咽津

口轻闭,上下牙齿稍用力连续咬合100~1000次,再鼓起两腮做漱口状,将口中津液咽下。这个动作可起到固齿、助消化、补肾、调养五脏等作用。

02拉耳垂

将两手手掌相互摩擦发热后,轻轻揉搓耳廓2~3分钟,然后将拇指和食指弯曲,由上而下揉搓耳廓,至耳垂时向下有节奏地反复牵拉30~50次。这能增强听力,防治神经衰弱、头痛等。

03揉眼周

用手指柔软的指腹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先顺时针揉按50~100次,再逆时针揉按50~100次,然后微屈食指关节,轻刮眼眶10~20次。

该动作可促进眼周血液循环,起到明目、醒脑作用。

04揉鼻

将两手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1cm,于鼻唇沟中间),旋转按揉50~100次

这个动作有助于缓解鼻塞,宣通鼻窍,减轻牙痛。

05摩面

两手手掌互相摩擦至发热,以手掌摩擦面部。将两手手掌竖着、并排贴在额头中部,向前、向下平抹面部至下巴,再从侧面向上平抹至额头,如此平抹20~40次,再反方向做20~40次。

摩面能使面部皮肤柔软润滑,增强抵御风寒的能力,防治面部神经麻痹、牙龈炎,降压醒脑。

06梳发

微微展开五指,以中指为中心,从头额头部位向后梳至后脑勺的位置,或用梳子代替,连续30~50次。

梳发可增强记忆力,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血氧供应。

07颈部运动

第一步:左右转头。两手叉腰,头以颈为轴向左转80度~85度,回到中位,同样再以颈部为轴向右转,再回到中位。

第二步:低头仰头。两手叉腰,头摆正,头向前倾45度,然后回中位,再向后仰45度,回中位。

第三步:左右摆头。头摆正,两手叉腰,头向左摆45°C,再回中位,再向右摆45度,再回中位。整套动作有助于消除颈椎、肩部疲劳,改善颈肩部血液循环,保持头脑清醒。

08腰部运动

第一步:伸懒腰。双手握拳向上举,挺胸深吸一口气,手伸直举到头上后停顿5秒,然后两手从身体两侧缓缓放下,与此同时慢慢呼气。

第二步:弯腰运动。轻轻弯腰至90度,两手臂模仿大鹏飞翔一样伸展开,将头往上抬,越高越好。

第三步,腰部按摩。两手手掌放在腰部,上下按摩300次。可增加颈腰椎部肌肉的韧性,改善腰椎部血液循环。

09按摩肚脐

双手叠加一起放在小腹部,以肚脐为圆心,先顺时针旋转,后逆时针旋转300次。对慢性便秘、消化不良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10提肛运动

有意识地规律性收缩、放松*括约肌,连续500次。有助于调节气血,预防亚 健康 疾病。

11鸣天鼓

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

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0次,可以防治眩晕、耳鸣、耳聋、内耳疾病等。

12运动膏肓

中医典籍中有“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的说法。中医认为,病入膏肓,人便无药可救了。

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它位于两肩的肩胛缝里,第四胸椎棘突的下方,距离脊柱四指宽度的外侧。

13左右开弓

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手三阴、三阳经等,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矫正驼背肩内收姿势,很好地预防肩、颈疾病

14擦内肾

用双手掌心摩擦肾脏所在的位置,把两肾擦热,每天擦肾300下,有助于补肾气,对肾虚效果显著。

15擦涌泉

晚上洗脚时候在涌泉穴位置擦80下,可以益精壮阳,助睡眠

3款家用 养生 神器

1梳子

梳脖颈,防感冒。低头时,颈后最高隆起骨骼的下方凹陷处,梳理此处可以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缓解初期感冒。一般每次5分钟,以颈后部感觉发热为宜。

梳双乳,散瘀血。在乳房处涂少许乳液,然后将梳子与*保持45度角,从乳房根部缓缓梳向乳头,每次5分钟即可;有活血化瘀、清热散结的功效。

梳腹部,调肠胃。腹腔内柔软脏器比较多,建议用梳子背绕肚脐顺时针转圈梳,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排泄。

2擀面杖

敲腘窝,强健腰背。正坐在椅子上,膝盖稍弯曲,用擀面杖从后侧横向轻轻敲击膝盖窝,每次敲10分钟左右。

滚涌泉,延寿命。将它放在地板上,双脚稍用力踩在上面前后滚动,模仿老药工碾药的动作。

3勺子

点眼周,可明目。劳累时可用勺柄逐一点揉眼周的睛明穴(内眼角)、攒竹穴(眉头)、鱼腰穴(眉毛中间)、太阳穴(外眼角)、四白穴(眼下),每个穴位1~2分钟,有舒缓疲劳、明目之效。

刮后背,可泻火。上火的人可先在背部涂少许刮痧油后用勺体轻轻刮后背肌肉丰厚处,疏通督脉和膀胱经,起到行气活血、祛火的功效。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中医保健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的普遍了,养生方法又很多,中医保健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中医保健养生是我们非常久远的一个养生方式,下面我带你了解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1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从肋骨两侧向前下方推,仔细按揉,过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对腰部有很多好处,能治疗腰痛,如果您经常腰痛,那就试试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将力量用在臀部后身体微微撑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个身体微微浮起来,这样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

5、30秒金鸡独立

这个动作能调和平衡,中医一直认为身体有疾病就是阴阳失调,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平衡。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2

1、梳掉病痛

人的头部有许多穴位,经常梳头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梳头百遍,病少一半"。古人对梳头养生比较重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梳头有助安眠深有体会,他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另外,许多古今医学书籍对梳头养生也都有相关记载,《延寿书》记载了梳头可以养护双眼的功效,里面说:"发多梳,则明目去风,常以一百二十为数。"而《诸病源候论》则提到了梳头可以预防头发早白的功效,里面这样说:"千过梳发,头不白。"由此可见,梳头确实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价值。

2、轻松散步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在吃完饭以后适当散散步,能够有效地促进腹部肌肉的收缩,这样能起到不错的促进肠胃蠕动的效果。有消化不良现象的人,饭后散步能够有效缓解病症。散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饭后散一散步,能够将身体的大部分肌肉都调动起来,使得人体的血液变得更加流畅,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3、睡前泡脚

对于有着失眠情况的小伙伴而言,每天晚上泡泡脚,能够缓缓一天的奔波劳累。还能够使得一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在这时候就会很容易找到睡眠的感觉,同时也会更容易入睡。因为我们的脚上有着很多的穴位和经脉,所以脚又被称之为第二个心脏,不仅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还可以调理身体。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容易脚发冷的话,那么就可以在每晚睡觉之前泡泡脚,泡完以后就会觉得身体很放松,脚也一直是暖暖的。

4、轻揉腹部

晋代的医家葛洪就曾经强调过:"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这一理论。清代的医家陈飞霞也曾经说过我们的腹部和长寿的联系:"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尤其是脾胃的慢性病,都可以在我们的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这其实也就是说一切的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线索。

5、运目转睛

我国古代养生学就有"目宜常运"(常转眼珠)的说法。古人认为"运目"能使眼球得以濡润,从而起到消除"内障""外翳"以及预防视疲劳和推迟老花眼等作用。以现代医学观点看到,运动眼球可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运目可健脑、增强记忆力运目也有"益智"效果。转眼珠可以安神,促使大脑清晰,精力充沛。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中医保健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的普遍了,养生方法又很多,中医保健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中医保健养生是我们非常久远的一个养生方式,下面我带你了解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1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从肋骨两侧向前下方推,仔细按揉,过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对腰部有很多好处,能治疗腰痛,如果您经常腰痛,那就试试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将力量用在臀部后身体微微撑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个身体微微浮起来,这样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

5、30秒金鸡独立

这个动作能调和平衡,中医一直认为身体有疾病就是阴阳失调,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平衡。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2

1、梳掉病痛

人的头部有许多穴位,经常梳头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梳头百遍,病少一半"。古人对梳头养生比较重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梳头有助安眠深有体会,他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另外,许多古今医学书籍对梳头养生也都有相关记载,《延寿书》记载了梳头可以养护双眼的功效,里面说:"发多梳,则明目去风,常以一百二十为数。"而《诸病源候论》则提到了梳头可以预防头发早白的功效,里面这样说:"千过梳发,头不白。"由此可见,梳头确实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价值。

2、轻松散步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在吃完饭以后适当散散步,能够有效地促进腹部肌肉的收缩,这样能起到不错的促进肠胃蠕动的效果。有消化不良现象的人,饭后散步能够有效缓解病症。散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饭后散一散步,能够将身体的大部分肌肉都调动起来,使得人体的血液变得更加流畅,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3、睡前泡脚

对于有着失眠情况的小伙伴而言,每天晚上泡泡脚,能够缓缓一天的奔波劳累。还能够使得一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在这时候就会很容易找到睡眠的感觉,同时也会更容易入睡。因为我们的脚上有着很多的穴位和经脉,所以脚又被称之为第二个心脏,不仅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还可以调理身体。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容易脚发冷的话,那么就可以在每晚睡觉之前泡泡脚,泡完以后就会觉得身体很放松,脚也一直是暖暖的。

4、轻揉腹部

晋代的医家葛洪就曾经强调过:"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这一理论。清代的医家陈飞霞也曾经说过我们的腹部和长寿的联系:"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尤其是脾胃的慢性病,都可以在我们的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这其实也就是说一切的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线索。

5、运目转睛

我国古代养生学就有"目宜常运"(常转眼珠)的说法。古人认为"运目"能使眼球得以濡润,从而起到消除"内障""外翳"以及预防视疲劳和推迟老花眼等作用。以现代医学观点看到,运动眼球可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运目可健脑、增强记忆力运目也有"益智"效果。转眼珠可以安神,促使大脑清晰,精力充沛。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中医保健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的普遍了,养生方法又很多,中医保健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中医保健养生是我们非常久远的一个养生方式,下面我带你了解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1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从肋骨两侧向前下方推,仔细按揉,过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对腰部有很多好处,能治疗腰痛,如果您经常腰痛,那就试试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将力量用在臀部后身体微微撑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个身体微微浮起来,这样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

5、30秒金鸡独立

这个动作能调和平衡,中医一直认为身体有疾病就是阴阳失调,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平衡。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2

1、梳掉病痛

人的头部有许多穴位,经常梳头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梳头百遍,病少一半"。古人对梳头养生比较重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梳头有助安眠深有体会,他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另外,许多古今医学书籍对梳头养生也都有相关记载,《延寿书》记载了梳头可以养护双眼的功效,里面说:"发多梳,则明目去风,常以一百二十为数。"而《诸病源候论》则提到了梳头可以预防头发早白的功效,里面这样说:"千过梳发,头不白。"由此可见,梳头确实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价值。

2、轻松散步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在吃完饭以后适当散散步,能够有效地促进腹部肌肉的收缩,这样能起到不错的促进肠胃蠕动的效果。有消化不良现象的人,饭后散步能够有效缓解病症。散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饭后散一散步,能够将身体的大部分肌肉都调动起来,使得人体的血液变得更加流畅,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3、睡前泡脚

对于有着失眠情况的小伙伴而言,每天晚上泡泡脚,能够缓缓一天的奔波劳累。还能够使得一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在这时候就会很容易找到睡眠的感觉,同时也会更容易入睡。因为我们的脚上有着很多的穴位和经脉,所以脚又被称之为第二个心脏,不仅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还可以调理身体。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容易脚发冷的话,那么就可以在每晚睡觉之前泡泡脚,泡完以后就会觉得身体很放松,脚也一直是暖暖的。

4、轻揉腹部

晋代的医家葛洪就曾经强调过:"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这一理论。清代的医家陈飞霞也曾经说过我们的腹部和长寿的联系:"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尤其是脾胃的慢性病,都可以在我们的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这其实也就是说一切的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线索。

5、运目转睛

我国古代养生学就有"目宜常运"(常转眼珠)的说法。古人认为"运目"能使眼球得以濡润,从而起到消除"内障""外翳"以及预防视疲劳和推迟老花眼等作用。以现代医学观点看到,运动眼球可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运目可健脑、增强记忆力运目也有"益智"效果。转眼珠可以安神,促使大脑清晰,精力充沛。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中医保健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的普遍了,养生方法又很多,中医保健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中医保健养生是我们非常久远的一个养生方式,下面我带你了解中医保健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1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从肋骨两侧向前下方推,仔细按揉,过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对腰部有很多好处,能治疗腰痛,如果您经常腰痛,那就试试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将力量用在臀部后身体微微撑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个身体微微浮起来,这样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

5、30秒金鸡独立

这个动作能调和平衡,中医一直认为身体有疾病就是阴阳失调,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平衡。

  中医保健养生知识2

1、梳掉病痛

人的头部有许多穴位,经常梳头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梳头百遍,病少一半"。古人对梳头养生比较重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梳头有助安眠深有体会,他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另外,许多古今医学书籍对梳头养生也都有相关记载,《延寿书》记载了梳头可以养护双眼的功效,里面说:"发多梳,则明目去风,常以一百二十为数。"而《诸病源候论》则提到了梳头可以预防头发早白的功效,里面这样说:"千过梳发,头不白。"由此可见,梳头确实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价值。

2、轻松散步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在吃完饭以后适当散散步,能够有效地促进腹部肌肉的收缩,这样能起到不错的促进肠胃蠕动的效果。有消化不良现象的人,饭后散步能够有效缓解病症。散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饭后散一散步,能够将身体的大部分肌肉都调动起来,使得人体的血液变得更加流畅,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3、睡前泡脚

对于有着失眠情况的小伙伴而言,每天晚上泡泡脚,能够缓缓一天的奔波劳累。还能够使得一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在这时候就会很容易找到睡眠的感觉,同时也会更容易入睡。因为我们的脚上有着很多的穴位和经脉,所以脚又被称之为第二个心脏,不仅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还可以调理身体。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如果容易脚发冷的话,那么就可以在每晚睡觉之前泡泡脚,泡完以后就会觉得身体很放松,脚也一直是暖暖的。

4、轻揉腹部

晋代的医家葛洪就曾经强调过:"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这一理论。清代的医家陈飞霞也曾经说过我们的腹部和长寿的联系:"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尤其是脾胃的慢性病,都可以在我们的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这其实也就是说一切的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线索。

5、运目转睛

我国古代养生学就有"目宜常运"(常转眼珠)的说法。古人认为"运目"能使眼球得以濡润,从而起到消除"内障""外翳"以及预防视疲劳和推迟老花眼等作用。以现代医学观点看到,运动眼球可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运目可健脑、增强记忆力运目也有"益智"效果。转眼珠可以安神,促使大脑清晰,精力充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