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经络保健中医养生的地位
2024-03-17 20:08:23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近年来,经络养生已经成为风靡一时的中医养生方法,许多人对经络懂得不太多,也一部分人知道一些,那么你知道经络与养生的关系是什么吗,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1

  中医讲的“经络”,不等同于西医所指的神经、血管、淋巴管等有形的通路,经络由经脉及络脉组成,密布全身,负责运行“气”(能量)、“血”(精微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使身体各功能正常运作。

  中医认为,经络如果畅通无阻,气血得以顺利运行全身,脏腑、皮肉筋骨、关节及其他组织可获得滋养,身体便不会产生病痛;反之,如果因习惯不良,例如长期姿势不正确造成肌肉僵硬,使经络堵塞,气血运行被阻碍,气滞则血瘀,累积一段时间后会先出现疼痛不适,更严重就形成疾病。

  因此,保持经络畅通是中医养生保健的最高原则,从古至今,不断发展的各种治疗保健方法,如推拿、针灸、气功、太极,及刮痧、拔罐……无一不在促进经络畅通。

  三养堂徐老认为,必须以正确的方法调理经络,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经络诊查。经络内连脏腑,若脏腑出现毛病,其相关的经络及一些经气聚集的穴位上,可能会出现压痛或结节,这些与经络有关的症状及穴位变化可作为中医诊断上的参考。例如头痛,前额痛,属胃经问题;头部两侧疼痛,属胆经问题;后头部及颈项部疼痛属膀胱经问题,头顶部疼痛则多属肝经问题。根据不同的症状调理相关的经络,才能达到舒缓头痛的最佳疗效。

  其次, 人体十二经脉彼此相通,气血行走全身,所以要达到较好的养生效果,最好按摩全身经络。人体十二经脉又分为阴经(心、肝、脾、肺、肾),与阳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加上心包经及三焦经,互为阴阳表里关系,当其中一条经络不通,或某个脏腑出问题时,通常与它互为阴阳表里的经络可能连带受影响。每次进行经络养生,至少需要完整地按摩互为表里的两条经络。

  最后,经络养生贵在坚持。日积月累的经络瘀堵才会导致亚健康症状和疾病出现,同样的,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经络调理,才能激发人体正气和自愈能力,抵御病邪,延年益寿。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2

   人体经络养生特效穴位

  三阴交穴,又名太阴,是足太阳脾经经穴,为中医腧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之上3寸处,正坐取穴,屈膝成直角。

  此穴具有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闭经、腹痛、腹胀、肠鸣、腹泻、不孕、难产、阳痿、遗 精、崩漏、带下、阴挺、疝气、足痿、神经性皮炎、失眠、神经衰弱等症,尤其对调治女性妇科问题效果显著。

  三阴交,此穴得名于其为脾、肝、肾三条经络的交会之处;人体的脾统摄全身血液,具有化生气血之功。

  肝是人体藏血之处;肾是精气充溢之所,有生气血之用,中医认为,女性更年期为“脏燥”所致,应以补肾、润燥、益脾为主要手段。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养生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

   经络不通的症状

   1、冷

  除了头凉之外,身体其他某些部位发凉,比如最常见的是手脚发凉,常常是经络不通的信号。因为人的体温是由气血输送来决定的,气血旺盛,体温才会正常。哪个地方发冷,哪个地方可能经络不通,气血难以到达。

  此外,还有体温、出汗不对称出现,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经络严重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会出现一侧体温正常一侧凉的情况。

  经络不通对皮表的影响,除了冷热感觉外,还可以表现为皮肤毛孔粗大、毛囊淤堵等问题,血气不至,毛孔内垃圾排不出来,把毛孔塞住了,毛囊自然长不好。

  所以如果某个部位出现以上问题,可以对照经络图查找所处的经络,进行按摩等调理,将它们疏通以后,说不定很多问题也就消除了。

   2、热

  其主要表现是身体某些地方低热、干燥,或者局部异常出汗。一般这也是体内经络不通,热气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散发出去的缘故。

  除了外邪引起的红、肿、热、痛与发热所在的经络不通有关,一般低热可能来自相连的经络。

  气血在体内运行周而复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会从临近的'经络那里寻找突破口,首先容易影响的就是具有表里关系或者子母关系的经络,使该经络发热。

  比如头部低热,不一定全是膀胱经的问题,而可能是与它相表里的肾经气血不足或者不畅造成的。

   3、疼和痛

  疼和痛是两个概念,两者都和经络不通有关,但程度上有些差异。比如我们被扎了一下,立刻产生的感觉叫做“疼”;如果接着按压一下受伤的地方,这时候产生的感觉才叫做“痛”。

  疼字是“疒”下面一个“冬”字,泛指由寒邪侵袭经络所致的不适,一般是刚发病的时候,经络受到外邪干扰,身体自动发出“疼”的信号,以便募集更多的气血救援,但“不通畅”、“堵塞”的局面还没形成。

  所以,“疼”通常是一闪而过的,呈现点状或散点状,如果没有堵塞,疼过以后也可能无迹可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要加强防护,就可以自愈或者不再复发。

  痛字是“疒”下面一个甬字,古代甬是“隧道”、“走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体内部通道—经络的疾病。实际上,痛就是经络集结了很多气血,瘀滞不通而发出的信号。“痛者不通,通者不痛”,就是这个道理。

  总的来说,“疼”是经络不通的初发期,位置在“经”,“痛”则是经络不通的进一步加重,扩散到“络”。“初病在经”,“久病久痛在络”,就是这个道理。其中,穴位是“点”,经是“线”,络则是“面”。遇到疼痛类的问题,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来疏通经络。面积小的可以用阿是穴,也就是哪里痛就按摩哪里,面积稍大一些可以刮痧,这样经络慢慢就通了。

   4、麻和木

  经络不通引起的疼痛进一步发展就是麻或木。

  比如我们盘腿坐得太久,下肢气血不通,就会疼痛;接着,经络被堵死,气血彻底不通,双腿就会麻木,只有改变坐姿,气血通畅才能恢复知觉。

  麻和木的症状经常一起出现,但在中医里,它们的病因不同,“麻为气虚,木为血虚”,如果麻得重,说明气不足,木得重则说明血虚。

  肢体出现麻木时,需要引起重视,尤其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及时疏通经络,这样能降低中风的发生概率。

   5、酸

  酸说明经络气血供应减慢,不能满足身体需求。人在剧烈运动以后,比如短跑比赛,事后机体会发酸或者无力,这是因为短跑需要更多的气血供应,超过了正常机体气血供应的限度,导致气血供不上来而发酸。

  正常状态下,消耗和补充是一个平衡,所以养生运动从来不是剧烈运动,而是气血供求平衡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导引术等,西方医学也非常推崇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柔韧性运动等。

  如果机体某个部位无故发酸,或者轻微运动也发酸,则说明该部位经络不畅通,气血供应减慢。这个时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经络,就可能发现潜在的痛、肿、胀等经络不通的症状。

   6、肿和胀

  经络不通可以是有形的,这就是肿,常由血瘀引起。要消肿,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痧法或者拔罐法来调理。很多人刮出来、拔出来的紫色或者黑色“痧”,其实就是经络里的瘀血。

  同时还可以配合穴位按摩,比如膝盖内侧的血海穴(简便取穴法:屈膝,以左掌心按于右膝髌骨上缘,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仿此)。血海的血指的是脾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其气血能量博大如海。

  血海穴位于脾经,脾主统血,具有控制血液不乱行、不淤积的功能,经常按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对消除淤肿有辅助治疗作用。如果按摩的时候有疼痛感,更要注意经常按摩。

  经络不通也可以是无形的,这就是胀,由气滞引起。胀通常是气在经络运行不畅时形成的“涡气”。身体某部位发胀,首先可以对该部位经络上循经按摩,找到疼痛点再进行按摩。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3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足太阴脾经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并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心经不通: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

  小肠不通:小腹绕脐而痛,心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

  膀胱经不通:恶风怕寒,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 尿黄,前列腺肥大。

   足少阴肾经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肾经不通: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闷口容干;还有神经衰弱。威胁你生命。

   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又下寒;手足怕冷,易怒,皮肤易过敏;肌肉关节酸又痛,全身无力,食欲又不振。

   足少阳胆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胆经不通: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足厥阴肝经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肝经不通: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近年来,经络养生已经成为风靡一时的中医养生方法,许多人对经络懂得不太多,也一部分人知道一些,那么你知道经络与养生的关系是什么吗,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1

  中医讲的“经络”,不等同于西医所指的神经、血管、淋巴管等有形的通路,经络由经脉及络脉组成,密布全身,负责运行“气”(能量)、“血”(精微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使身体各功能正常运作。

  中医认为,经络如果畅通无阻,气血得以顺利运行全身,脏腑、皮肉筋骨、关节及其他组织可获得滋养,身体便不会产生病痛;反之,如果因习惯不良,例如长期姿势不正确造成肌肉僵硬,使经络堵塞,气血运行被阻碍,气滞则血瘀,累积一段时间后会先出现疼痛不适,更严重就形成疾病。

  因此,保持经络畅通是中医养生保健的最高原则,从古至今,不断发展的各种治疗保健方法,如推拿、针灸、气功、太极,及刮痧、拔罐……无一不在促进经络畅通。

  三养堂徐老认为,必须以正确的方法调理经络,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经络诊查。经络内连脏腑,若脏腑出现毛病,其相关的经络及一些经气聚集的穴位上,可能会出现压痛或结节,这些与经络有关的症状及穴位变化可作为中医诊断上的参考。例如头痛,前额痛,属胃经问题;头部两侧疼痛,属胆经问题;后头部及颈项部疼痛属膀胱经问题,头顶部疼痛则多属肝经问题。根据不同的症状调理相关的经络,才能达到舒缓头痛的最佳疗效。

  其次, 人体十二经脉彼此相通,气血行走全身,所以要达到较好的养生效果,最好按摩全身经络。人体十二经脉又分为阴经(心、肝、脾、肺、肾),与阳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加上心包经及三焦经,互为阴阳表里关系,当其中一条经络不通,或某个脏腑出问题时,通常与它互为阴阳表里的经络可能连带受影响。每次进行经络养生,至少需要完整地按摩互为表里的两条经络。

  最后,经络养生贵在坚持。日积月累的经络瘀堵才会导致亚健康症状和疾病出现,同样的,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经络调理,才能激发人体正气和自愈能力,抵御病邪,延年益寿。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2

   人体经络养生特效穴位

  三阴交穴,又名太阴,是足太阳脾经经穴,为中医腧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之上3寸处,正坐取穴,屈膝成直角。

  此穴具有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闭经、腹痛、腹胀、肠鸣、腹泻、不孕、难产、阳痿、遗 精、崩漏、带下、阴挺、疝气、足痿、神经性皮炎、失眠、神经衰弱等症,尤其对调治女性妇科问题效果显著。

  三阴交,此穴得名于其为脾、肝、肾三条经络的交会之处;人体的脾统摄全身血液,具有化生气血之功。

  肝是人体藏血之处;肾是精气充溢之所,有生气血之用,中医认为,女性更年期为“脏燥”所致,应以补肾、润燥、益脾为主要手段。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养生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

   经络不通的症状

   1、冷

  除了头凉之外,身体其他某些部位发凉,比如最常见的是手脚发凉,常常是经络不通的信号。因为人的体温是由气血输送来决定的,气血旺盛,体温才会正常。哪个地方发冷,哪个地方可能经络不通,气血难以到达。

  此外,还有体温、出汗不对称出现,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经络严重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会出现一侧体温正常一侧凉的情况。

  经络不通对皮表的影响,除了冷热感觉外,还可以表现为皮肤毛孔粗大、毛囊淤堵等问题,血气不至,毛孔内垃圾排不出来,把毛孔塞住了,毛囊自然长不好。

  所以如果某个部位出现以上问题,可以对照经络图查找所处的经络,进行按摩等调理,将它们疏通以后,说不定很多问题也就消除了。

   2、热

  其主要表现是身体某些地方低热、干燥,或者局部异常出汗。一般这也是体内经络不通,热气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散发出去的缘故。

  除了外邪引起的红、肿、热、痛与发热所在的经络不通有关,一般低热可能来自相连的经络。

  气血在体内运行周而复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会从临近的'经络那里寻找突破口,首先容易影响的就是具有表里关系或者子母关系的经络,使该经络发热。

  比如头部低热,不一定全是膀胱经的问题,而可能是与它相表里的肾经气血不足或者不畅造成的。

   3、疼和痛

  疼和痛是两个概念,两者都和经络不通有关,但程度上有些差异。比如我们被扎了一下,立刻产生的感觉叫做“疼”;如果接着按压一下受伤的地方,这时候产生的感觉才叫做“痛”。

  疼字是“疒”下面一个“冬”字,泛指由寒邪侵袭经络所致的不适,一般是刚发病的时候,经络受到外邪干扰,身体自动发出“疼”的信号,以便募集更多的气血救援,但“不通畅”、“堵塞”的局面还没形成。

  所以,“疼”通常是一闪而过的,呈现点状或散点状,如果没有堵塞,疼过以后也可能无迹可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要加强防护,就可以自愈或者不再复发。

  痛字是“疒”下面一个甬字,古代甬是“隧道”、“走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体内部通道—经络的疾病。实际上,痛就是经络集结了很多气血,瘀滞不通而发出的信号。“痛者不通,通者不痛”,就是这个道理。

  总的来说,“疼”是经络不通的初发期,位置在“经”,“痛”则是经络不通的进一步加重,扩散到“络”。“初病在经”,“久病久痛在络”,就是这个道理。其中,穴位是“点”,经是“线”,络则是“面”。遇到疼痛类的问题,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来疏通经络。面积小的可以用阿是穴,也就是哪里痛就按摩哪里,面积稍大一些可以刮痧,这样经络慢慢就通了。

   4、麻和木

  经络不通引起的疼痛进一步发展就是麻或木。

  比如我们盘腿坐得太久,下肢气血不通,就会疼痛;接着,经络被堵死,气血彻底不通,双腿就会麻木,只有改变坐姿,气血通畅才能恢复知觉。

  麻和木的症状经常一起出现,但在中医里,它们的病因不同,“麻为气虚,木为血虚”,如果麻得重,说明气不足,木得重则说明血虚。

  肢体出现麻木时,需要引起重视,尤其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及时疏通经络,这样能降低中风的发生概率。

   5、酸

  酸说明经络气血供应减慢,不能满足身体需求。人在剧烈运动以后,比如短跑比赛,事后机体会发酸或者无力,这是因为短跑需要更多的气血供应,超过了正常机体气血供应的限度,导致气血供不上来而发酸。

  正常状态下,消耗和补充是一个平衡,所以养生运动从来不是剧烈运动,而是气血供求平衡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导引术等,西方医学也非常推崇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柔韧性运动等。

  如果机体某个部位无故发酸,或者轻微运动也发酸,则说明该部位经络不畅通,气血供应减慢。这个时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经络,就可能发现潜在的痛、肿、胀等经络不通的症状。

   6、肿和胀

  经络不通可以是有形的,这就是肿,常由血瘀引起。要消肿,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痧法或者拔罐法来调理。很多人刮出来、拔出来的紫色或者黑色“痧”,其实就是经络里的瘀血。

  同时还可以配合穴位按摩,比如膝盖内侧的血海穴(简便取穴法:屈膝,以左掌心按于右膝髌骨上缘,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仿此)。血海的血指的是脾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其气血能量博大如海。

  血海穴位于脾经,脾主统血,具有控制血液不乱行、不淤积的功能,经常按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对消除淤肿有辅助治疗作用。如果按摩的时候有疼痛感,更要注意经常按摩。

  经络不通也可以是无形的,这就是胀,由气滞引起。胀通常是气在经络运行不畅时形成的“涡气”。身体某部位发胀,首先可以对该部位经络上循经按摩,找到疼痛点再进行按摩。

  经络与养生的关系3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足太阴脾经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并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心经不通: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

  小肠不通:小腹绕脐而痛,心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

  膀胱经不通:恶风怕寒,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 尿黄,前列腺肥大。

   足少阴肾经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肾经不通: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闷口容干;还有神经衰弱。威胁你生命。

   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又下寒;手足怕冷,易怒,皮肤易过敏;肌肉关节酸又痛,全身无力,食欲又不振。

   足少阳胆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胆经不通: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足厥阴肝经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肝经不通: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必看!中医养生三部曲——气血充足、经络畅通、脏腑平衡

中医 养生 ,指通过各种方法颐 养生 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养生 就是保 养生 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 健康 活力。

中医 养生 走好三部曲,做到气血充足、经络畅通、脏腑平衡,让身体 健康 起来。

一、 养生 首要是养气血

《 黄帝内经?素问篇》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景岳全书 》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而形强。人生所赖,维斯而已。”先贤说:“气血盈,则百病而不生。” 人体 健康 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二字,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都是气血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小到发烧、感冒,大到肿瘤、血栓,这些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

中医认为,人体最需要的就是气和血。可以说人体就是靠气血在供养着,气行血行,气滞血淤。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就会 健康 长寿,否则人就容易得病。只要气血和顺,人体自然不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说, 养生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气血。

气血通调则身体无恙,百病不生;气血不调则怪病不断,痛苦不堪。一切人体的 健康 问题都是由气血不畅、气血不足导致的;所有身体问题的调理都要靠通畅气血、补足气血来实现。

只要我们让气血畅通,就能百病不生;只要我们把气血补足,人体的自愈能力就会自动开启,发挥作用。

气血是人的后天之本,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

而养气血又分两个方面:一是补,通过睡眠、药物和食物等方法来补充足够的气血,气血充足是人体 健康 的基础。二是运,光把气血补足了不够,还得把它们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否则还是徒劳无功。如何补足气血呢?

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充裕,似乎吃进去了东西,就等于补充了营养,身体就 健康 了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需要进养的食物及补品自然不同。另外,自然界的风寒燥火,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对气血的运行产生影响,会干扰本来正常运行的气血,使之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导致脏腑得不到该有的滋润而出现病变。

二、 养生 注重经络畅通

如何让气血顺畅运行,不出现逆转?气血运行的通道是经络,气血如果运行不畅,就会堵在那里,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将堵塞的经络打通。所以,中医最强调的一个词就是“疏通经络”。

《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对于人体来说,有平衡阴阳、营养全身的能力,所以经络学在中医里拥有至高的地位。

有人称之,经络在人体像个互联网。经脉深藏在人体内,把持着各个脏腑的家政大权;络脉是经脉上的细小分支,彼此通联直达体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俨然像个庞大的互联网。穴位是网上的一个个站点,气血是通行在各站的机车,永远高挂“免停”牌,一旦停了,只能由医生来兼管。

经络具体有以下这些作用:

(1)联系全身经络。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每一条通路通畅,身体才能保持平衡与统一,维持正常的活动。

(2)运行气血。气血也要通过经络输送到身体各处,滋润全身上下内外。这是经络的第二个作用。每个人的生命都要依赖气血维持,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通过经络系统把气血等营养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

(3)人体屏障。外部疾病侵犯人体往往是从表面开始,再慢慢向里发展,也就是先从皮肤开始。经络向外与皮肤相连,可以运行气血到表面的皮肤,好像砖瓦一样垒成坚固的城墙,每当外敌入侵时,经络首当其冲地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4)反映内在。疾病也有从内生的,“病从口入”就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使身体内的气血不正常,从而产生疾病。这种内生病首先表现为内脏的气血不正常,再通过经络反映在相应的穴位上。所以经络穴位还可以反映人内在的毛病,中医管这叫“以表知里”。

(5)调气血。人的潜力很大,我们的肝脏只有1/3在工作,心脏只有1/7在工作……如果它们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激发、调动身体的潜能。按照中医理论,内脏跟经络的气血是相通的,内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体表的穴位调整气血虚实。这也是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可以治疗内科病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嘴不但能吃饭,还能吃进细菌,成为疾病感染的途径。经络也一样,它可以运行气血,行使上面说的那些功能,但是人体一旦有病了,它也是疾病从外向里“走”的路。但只要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循行规律,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预防疾病的发展。这就好比敌人来偷袭,我们知道了他的行军路线,就可以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三、 养生 重视脏腑平衡

气血畅通、充足与否,成为一个人能否百病不生, 健康 长寿的关键。如果一个人长期超负荷工作、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等,就必然会气血不足,那能供给五脏六腑的动力和能量也会不够,脏腑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超负荷运转,一天两天没有问题,时间久了,损伤出现,经络不通,脏腑功能衰弱,身体内部环境一片混乱,那时我们的身体既没有力量及时清理内部的毒素,又缺乏能力抵御外来致病因子的侵袭,因而,生病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黄帝内经·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百病生于气。何以养气,以自然物品之精髓,养人体之正气。

五脏六腑绝对是人体的硬件。脏腑有阴阳之分,五脏属里,故为阴;六腑属表,故为阳。五脏是指心、肺、脾、肝、肾。

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以及藏神,主志的功效。其生理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五脏间的各种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保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它们的共同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传化精微、排泄糟粕。

五脏六腑之间的各种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保持着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

通常情况下,即使发生疾病,机体本身也能充分应付。当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靠机体自行治愈,有些病还是要靠药物、手术、心理等手段来治疗。多数情况,外源性病因及药物在疾病发生与治疗的过程中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扮演主要角色的却是人体自身。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体内正气充足,邪气就不会破坏体内的阴阳平衡。

脏腑之间具有互相支持的协同作战能力,这样可以使全身阴阳协调,维持整体的 健康 状态。如肝主升发,它善于升发阳气,宣散郁滞,调畅气机、通利气血,所以能够促进脾胃升降;而肝和肺的合作就更加重要了,因为肝属木主升,肺属金主降,他们的运作使得气机有升有降,有升有降才达到了平衡。如果其中一个功能失调,那么人体的气机升降就会失去平衡,而且最后阴阳不调、气血不周,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不能循环流通,全身就会生病。

脏腑协调能力决定了人体自我修复潜能的大小。从 养生 角度来看,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 养生 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怎样来协调呢?一方面要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另一方面还要“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中医称之为“扶正固本”,就是重视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用各种手段去恢复、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这个所谓的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用现代观念来理解,就是脏腑组织的细胞再生能力。有许多的病,如肝病、肾病、心脏病,其致病因素为多发性的、非特异性的、隐蔽性的。或查不出来,或虽查出来却无特异性的治疗。此时我们就可以应用各种手段去促进其自身的修复能力、恢复促进其细胞再生,通过这种途径而使脏腑组织得以平衡,生理功能紊乱得以恢复。

五脏六腑都需要气血的滋养,经络的畅通,才能正常的工作;而充足的气血则有赖于 健康 的五脏来提供。所以说 健康 的根本在气血,要想身体 健康 ,就必须气血充足、经络疏通、脏腑平衡。

总结:养气血、通经络、脏腑平衡,中医就是这样让人 养生 的,走好这 养生 三部曲,告别疾病,身体强健,全身轻松。

必看!中医养生三部曲——气血充足、经络畅通、脏腑平衡

中医 养生 ,指通过各种方法颐 养生 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养生 就是保 养生 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 健康 活力。

中医 养生 走好三部曲,做到气血充足、经络畅通、脏腑平衡,让身体 健康 起来。

一、 养生 首要是养气血

《 黄帝内经?素问篇》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景岳全书 》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而形强。人生所赖,维斯而已。”先贤说:“气血盈,则百病而不生。” 人体 健康 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二字,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都是气血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小到发烧、感冒,大到肿瘤、血栓,这些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

中医认为,人体最需要的就是气和血。可以说人体就是靠气血在供养着,气行血行,气滞血淤。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就会 健康 长寿,否则人就容易得病。只要气血和顺,人体自然不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说, 养生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气血。

气血通调则身体无恙,百病不生;气血不调则怪病不断,痛苦不堪。一切人体的 健康 问题都是由气血不畅、气血不足导致的;所有身体问题的调理都要靠通畅气血、补足气血来实现。

只要我们让气血畅通,就能百病不生;只要我们把气血补足,人体的自愈能力就会自动开启,发挥作用。

气血是人的后天之本,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

而养气血又分两个方面:一是补,通过睡眠、药物和食物等方法来补充足够的气血,气血充足是人体 健康 的基础。二是运,光把气血补足了不够,还得把它们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否则还是徒劳无功。如何补足气血呢?

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充裕,似乎吃进去了东西,就等于补充了营养,身体就 健康 了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需要进养的食物及补品自然不同。另外,自然界的风寒燥火,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对气血的运行产生影响,会干扰本来正常运行的气血,使之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导致脏腑得不到该有的滋润而出现病变。

二、 养生 注重经络畅通

如何让气血顺畅运行,不出现逆转?气血运行的通道是经络,气血如果运行不畅,就会堵在那里,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将堵塞的经络打通。所以,中医最强调的一个词就是“疏通经络”。

《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对于人体来说,有平衡阴阳、营养全身的能力,所以经络学在中医里拥有至高的地位。

有人称之,经络在人体像个互联网。经脉深藏在人体内,把持着各个脏腑的家政大权;络脉是经脉上的细小分支,彼此通联直达体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俨然像个庞大的互联网。穴位是网上的一个个站点,气血是通行在各站的机车,永远高挂“免停”牌,一旦停了,只能由医生来兼管。

经络具体有以下这些作用:

(1)联系全身经络。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每一条通路通畅,身体才能保持平衡与统一,维持正常的活动。

(2)运行气血。气血也要通过经络输送到身体各处,滋润全身上下内外。这是经络的第二个作用。每个人的生命都要依赖气血维持,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通过经络系统把气血等营养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

(3)人体屏障。外部疾病侵犯人体往往是从表面开始,再慢慢向里发展,也就是先从皮肤开始。经络向外与皮肤相连,可以运行气血到表面的皮肤,好像砖瓦一样垒成坚固的城墙,每当外敌入侵时,经络首当其冲地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4)反映内在。疾病也有从内生的,“病从口入”就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使身体内的气血不正常,从而产生疾病。这种内生病首先表现为内脏的气血不正常,再通过经络反映在相应的穴位上。所以经络穴位还可以反映人内在的毛病,中医管这叫“以表知里”。

(5)调气血。人的潜力很大,我们的肝脏只有1/3在工作,心脏只有1/7在工作……如果它们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激发、调动身体的潜能。按照中医理论,内脏跟经络的气血是相通的,内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体表的穴位调整气血虚实。这也是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可以治疗内科病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嘴不但能吃饭,还能吃进细菌,成为疾病感染的途径。经络也一样,它可以运行气血,行使上面说的那些功能,但是人体一旦有病了,它也是疾病从外向里“走”的路。但只要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循行规律,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预防疾病的发展。这就好比敌人来偷袭,我们知道了他的行军路线,就可以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三、 养生 重视脏腑平衡

气血畅通、充足与否,成为一个人能否百病不生, 健康 长寿的关键。如果一个人长期超负荷工作、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等,就必然会气血不足,那能供给五脏六腑的动力和能量也会不够,脏腑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超负荷运转,一天两天没有问题,时间久了,损伤出现,经络不通,脏腑功能衰弱,身体内部环境一片混乱,那时我们的身体既没有力量及时清理内部的毒素,又缺乏能力抵御外来致病因子的侵袭,因而,生病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黄帝内经·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百病生于气。何以养气,以自然物品之精髓,养人体之正气。

五脏六腑绝对是人体的硬件。脏腑有阴阳之分,五脏属里,故为阴;六腑属表,故为阳。五脏是指心、肺、脾、肝、肾。

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以及藏神,主志的功效。其生理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五脏间的各种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保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它们的共同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传化精微、排泄糟粕。

五脏六腑之间的各种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保持着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

通常情况下,即使发生疾病,机体本身也能充分应付。当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靠机体自行治愈,有些病还是要靠药物、手术、心理等手段来治疗。多数情况,外源性病因及药物在疾病发生与治疗的过程中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扮演主要角色的却是人体自身。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体内正气充足,邪气就不会破坏体内的阴阳平衡。

脏腑之间具有互相支持的协同作战能力,这样可以使全身阴阳协调,维持整体的 健康 状态。如肝主升发,它善于升发阳气,宣散郁滞,调畅气机、通利气血,所以能够促进脾胃升降;而肝和肺的合作就更加重要了,因为肝属木主升,肺属金主降,他们的运作使得气机有升有降,有升有降才达到了平衡。如果其中一个功能失调,那么人体的气机升降就会失去平衡,而且最后阴阳不调、气血不周,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不能循环流通,全身就会生病。

脏腑协调能力决定了人体自我修复潜能的大小。从 养生 角度来看,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 养生 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怎样来协调呢?一方面要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另一方面还要“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中医称之为“扶正固本”,就是重视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用各种手段去恢复、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这个所谓的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用现代观念来理解,就是脏腑组织的细胞再生能力。有许多的病,如肝病、肾病、心脏病,其致病因素为多发性的、非特异性的、隐蔽性的。或查不出来,或虽查出来却无特异性的治疗。此时我们就可以应用各种手段去促进其自身的修复能力、恢复促进其细胞再生,通过这种途径而使脏腑组织得以平衡,生理功能紊乱得以恢复。

五脏六腑都需要气血的滋养,经络的畅通,才能正常的工作;而充足的气血则有赖于 健康 的五脏来提供。所以说 健康 的根本在气血,要想身体 健康 ,就必须气血充足、经络疏通、脏腑平衡。

总结:养气血、通经络、脏腑平衡,中医就是这样让人 养生 的,走好这 养生 三部曲,告别疾病,身体强健,全身轻松。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养生,即是保养生命之意。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中就已具体地论述了养生保健的问题,积累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古时称为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与现在所说的“卫生”是同义词。中医养生之道,古今中外,享有盛名,这也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一个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强,主要靠人体的精神平衡、内分泌平衡、营养平衡、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等来保证。养生应该从胚胎——零岁开始,直至寿终正寝为止。儿胎时,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未“全”,禀质未定,倘若孕妇衣食住行合乎卫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均适寒温,不妄作劳,动静合宜,调养有方,保证身心健康,胎儿就能“逐物变化”,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养、胎教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出生之后,婴幼儿的养生全靠父母调养,若调养有方,婴幼儿身心发育自能康泰。少壮时代,注重养生,常保终生健康,不服药物,可免药物之害。人到中年多事之秋,养生更应注意,这样可延长中年期,推迟衰老的到来。人到老年,保养为重要。老年人生理功能日趋老化,故应性情开朗,虚怀若谷,坚持运动,生活自理,老有所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终生保养,享尽天年。

  科学的养生观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养生保健。并注意下列几点:第一,道德与涵养是养生的根本;第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第三,思想意识对人体生命起主导作用;第四,科学的饮食及节欲是养生的保证;第五,运动是养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学地对身心进行自我保健,才能达到防病、祛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的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养生,即是保养生命之意。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中就已具体地论述了养生保健的问题,积累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古时称为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与现在所说的“卫生”是同义词。中医养生之道,古今中外,享有盛名,这也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一个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强,主要靠人体的精神平衡、内分泌平衡、营养平衡、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等来保证。养生应该从胚胎——零岁开始,直至寿终正寝为止。儿胎时,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未“全”,禀质未定,倘若孕妇衣食住行合乎卫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均适寒温,不妄作劳,动静合宜,调养有方,保证身心健康,胎儿就能“逐物变化”,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养、胎教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出生之后,婴幼儿的养生全靠父母调养,若调养有方,婴幼儿身心发育自能康泰。少壮时代,注重养生,常保终生健康,不服药物,可免药物之害。人到中年多事之秋,养生更应注意,这样可延长中年期,推迟衰老的到来。人到老年,保养为重要。老年人生理功能日趋老化,故应性情开朗,虚怀若谷,坚持运动,生活自理,老有所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终生保养,享尽天年。

  科学的养生观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养生保健。并注意下列几点:第一,道德与涵养是养生的根本;第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第三,思想意识对人体生命起主导作用;第四,科学的饮食及节欲是养生的保证;第五,运动是养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学地对身心进行自我保健,才能达到防病、祛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的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养生,即是保养生命之意。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中就已具体地论述了养生保健的问题,积累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古时称为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与现在所说的“卫生”是同义词。中医养生之道,古今中外,享有盛名,这也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一个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强,主要靠人体的精神平衡、内分泌平衡、营养平衡、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等来保证。养生应该从胚胎——零岁开始,直至寿终正寝为止。儿胎时,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未“全”,禀质未定,倘若孕妇衣食住行合乎卫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均适寒温,不妄作劳,动静合宜,调养有方,保证身心健康,胎儿就能“逐物变化”,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养、胎教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出生之后,婴幼儿的养生全靠父母调养,若调养有方,婴幼儿身心发育自能康泰。少壮时代,注重养生,常保终生健康,不服药物,可免药物之害。人到中年多事之秋,养生更应注意,这样可延长中年期,推迟衰老的到来。人到老年,保养为重要。老年人生理功能日趋老化,故应性情开朗,虚怀若谷,坚持运动,生活自理,老有所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终生保养,享尽天年。

  科学的养生观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养生保健。并注意下列几点:第一,道德与涵养是养生的根本;第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第三,思想意识对人体生命起主导作用;第四,科学的饮食及节欲是养生的保证;第五,运动是养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学地对身心进行自我保健,才能达到防病、祛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的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络养生法有着神奇的养生功效,打通经络除百病

经络养生的方法主要是按摩一些经络较多的部位,而典型的经络较多的部位就是面部和足部,所以经络养生的方法对于养生有着神奇的效果,打通经脉,消除一切疾病,下面为您详解。

1 为什么古人总说要天天梳头

因为梳头发其实就是梳头发。我们把指甲剪平,用10个指垫梳理,这样不管怎么梳都不会损伤毛囊,也很给力。头部的一侧布满了胆经。有20多个穴位。你不需要寻找它们。只是梳理它们。如果有一个痛,就证明有堵塞。你反复擦它。我不知道那个穴位的名字。没关系。

因为一旦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清理干净”了。长期头痛、胆囊不畅、乳腺增生的人,头部一定有相应的堵塞穴位。经络是相通的,所以你这样梳的时候,会在某处找个痛的地方,用拇指一点一点的揉,就会发现头上有一些小结节和疙瘩。这时候,你必须把这东西揉开。

2 我每天应该梳多久头发?

每天坚持300次就很好了。有人说我时间充裕,梳3000次怎么样?当然更好。不要害怕梳头太多,因为头发是万阳汇合的地方,所有的气血都涌向头部,头怕被堵,一堵就全心血管疾病、脑梗塞等各种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不要害怕掉发,因为用指尖梳理时掉落的头发只是漂浮在头顶!再不动,睡了就是床了,还不如先把它脱了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全是精华。就像养花一样,枯叶要剪掉,不要让它一起吸收养分,最后的才是留着生长的。

有人说:我不敢梳头。当我梳理头发时,它变得像雪一样白。满头是头皮屑,梳不开。其实,如果你能坚持一周每天至少梳300次头发,再梳的时候你会发现已经没有“雪花”了,而且梳完之后你会看到手上全是油。就是说你已经把堵塞在毛孔里的黑油(中医里的湿痰)梳出来了,当然不会有头皮屑了。梳理不仅可以治疗脱发,还可以治疗白发、头发暗淡。当头发变粗时,证明你的气血越来越充沛经络养生,肝肾功能得到改善。

秘诀一:经络养生

经络是贯穿人体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着气血的运行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定生死、治疗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养生专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以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定期刺激、按摩、针灸合谷、内关、足三里三个重要穴位。

秘方二: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极力推荐使用滋补药物来调理阴阳、滋养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但进补要辩证适度,还要考虑适应四时。进补时,如果是宣肺药,秋天比较合适;如果是温补的话,冬天比较合适。

秘诀三:固精养生

中医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素的精华,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只有精血供养,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不节制,精血失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寿命缩短。保养阴精可以延缓衰老。

秘诀四:饮食与健康

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理精气,纠正脏腑的阴阳偏差,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因此,饮食不仅要讲究“多食”,即“五谷以养,五果以助,五畜以益,五菜以充”,更要注意五者的调和。五味,否则,人就会营养失调,体质偏颇,脏腑六脏。因功能失调而致病。

秘诀五: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天上有四时不同的气候变化,地上万物都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也不例外。因此,古人在衣食住行方面提出了顺应时代的养生之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能相反。根据时间和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否则春气逆则易伤肝,夏气逆则易伤心,秋气逆则易伤肺,

秘诀六:排毒

中医认为,人喜怒无常,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过劳伤脾气,伤饮食则生湿热、痰浊。触犯六恶,必生百病。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于是提出了“排毒”养真气的养生法。

秘诀七:修身养生

中医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必先从修身开始。平日里,我们应该消除各种妄想,多说好话,多做善事。养成良好的品行,经常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可以开阔心胸经络养生,使自己心情愉快。

偏方八:理气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元气具有化行固血、温养全身组织、抵抗邪气、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营养失调、作息不当、情志失调、邪气侵袭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虚、郁、滞、气逆等症状,继而引起机体病理变化。

秘方九:宁静养生

精神在传统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清气爽,心神安定,可以保持元气,使五脏六腑平和,有利于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相反,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诱发各种身心疾病。

经络养生法有着神奇的养生功效,打通经络除百病

经络养生的方法主要是按摩一些经络较多的部位,而典型的经络较多的部位就是面部和足部,所以经络养生的方法对于养生有着神奇的效果,打通经脉,消除一切疾病,下面为您详解。

1 为什么古人总说要天天梳头

因为梳头发其实就是梳头发。我们把指甲剪平,用10个指垫梳理,这样不管怎么梳都不会损伤毛囊,也很给力。头部的一侧布满了胆经。有20多个穴位。你不需要寻找它们。只是梳理它们。如果有一个痛,就证明有堵塞。你反复擦它。我不知道那个穴位的名字。没关系。

因为一旦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清理干净”了。长期头痛、胆囊不畅、乳腺增生的人,头部一定有相应的堵塞穴位。经络是相通的,所以你这样梳的时候,会在某处找个痛的地方,用拇指一点一点的揉,就会发现头上有一些小结节和疙瘩。这时候,你必须把这东西揉开。

2 我每天应该梳多久头发?

每天坚持300次就很好了。有人说我时间充裕,梳3000次怎么样?当然更好。不要害怕梳头太多,因为头发是万阳汇合的地方,所有的气血都涌向头部,头怕被堵,一堵就全心血管疾病、脑梗塞等各种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不要害怕掉发,因为用指尖梳理时掉落的头发只是漂浮在头顶!再不动,睡了就是床了,还不如先把它脱了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全是精华。就像养花一样,枯叶要剪掉,不要让它一起吸收养分,最后的才是留着生长的。

有人说:我不敢梳头。当我梳理头发时,它变得像雪一样白。满头是头皮屑,梳不开。其实,如果你能坚持一周每天至少梳300次头发,再梳的时候你会发现已经没有“雪花”了,而且梳完之后你会看到手上全是油。就是说你已经把堵塞在毛孔里的黑油(中医里的湿痰)梳出来了,当然不会有头皮屑了。梳理不仅可以治疗脱发,还可以治疗白发、头发暗淡。当头发变粗时,证明你的气血越来越充沛经络养生,肝肾功能得到改善。

秘诀一:经络养生

经络是贯穿人体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着气血的运行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定生死、治疗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养生专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以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定期刺激、按摩、针灸合谷、内关、足三里三个重要穴位。

秘方二: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极力推荐使用滋补药物来调理阴阳、滋养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但进补要辩证适度,还要考虑适应四时。进补时,如果是宣肺药,秋天比较合适;如果是温补的话,冬天比较合适。

秘诀三:固精养生

中医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素的精华,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只有精血供养,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不节制,精血失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寿命缩短。保养阴精可以延缓衰老。

秘诀四:饮食与健康

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理精气,纠正脏腑的阴阳偏差,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因此,饮食不仅要讲究“多食”,即“五谷以养,五果以助,五畜以益,五菜以充”,更要注意五者的调和。五味,否则,人就会营养失调,体质偏颇,脏腑六脏。因功能失调而致病。

秘诀五: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天上有四时不同的气候变化,地上万物都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也不例外。因此,古人在衣食住行方面提出了顺应时代的养生之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能相反。根据时间和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否则春气逆则易伤肝,夏气逆则易伤心,秋气逆则易伤肺,

秘诀六:排毒

中医认为,人喜怒无常,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过劳伤脾气,伤饮食则生湿热、痰浊。触犯六恶,必生百病。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于是提出了“排毒”养真气的养生法。

秘诀七:修身养生

中医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必先从修身开始。平日里,我们应该消除各种妄想,多说好话,多做善事。养成良好的品行,经常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可以开阔心胸经络养生,使自己心情愉快。

偏方八:理气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元气具有化行固血、温养全身组织、抵抗邪气、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营养失调、作息不当、情志失调、邪气侵袭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虚、郁、滞、气逆等症状,继而引起机体病理变化。

秘方九:宁静养生

精神在传统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清气爽,心神安定,可以保持元气,使五脏六腑平和,有利于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相反,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诱发各种身心疾病。

中医调理之--经络畅通,百病不生

                      1、 经络学说

        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说到经络穴位时,讲:“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对于经络的重要作用,我国历代医家在各种文献中都有论述记载。《灵枢·经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

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走路中风”;“经络不通,浑身不舒像鬼上身”。

        经络学说贯穿于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养生防治等各个方面,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老时代形成之始,它就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实践,尤其是针灸、推拿、气功及用药等,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

        中里巴人先生说:“只要经络通畅,您就百病不生!”经络为什么如此重要,这是因为经络为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和输送气血,而当这条运输线发生拥堵了,气血不通畅了,身体有会生病了。

       就是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 生与死 .。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着重要作用。疏通调理经络可以起到治疗 百病 的效果。经络通畅,乃身体平衡,气血营养充足,抵御外邪。整体由内到外,气血充足,阴阳平衡,身体康健。 

                 2、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运行全身气血,它们在人体里纵横交错,联络内腑肢节,外接四肢百骸,贯穿全身上下的通路。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发皮,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关于经脉的说辞,在《灵枢·经脉》中记述得最完整、最完善。在祖国几千年漫长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接受检验,得到修正、补充与发展。

               3、经络系统的组成与走向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络脉是经脉分出的浅层分支,其中较大的主要有十五络。络脉再分出的更细小的分支称孙络,一般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叫浮络、血络,它们就像人的微循环系统,纵横交错,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后弥散在全身。       

        人体十二正经包括: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每条经络都有其运行规律,各司其职,保证人体气血和脏腑的正常运行,但是因为多种原因会导致经络不通,不同的经络不通也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症状。 (各经络的详细功能另展开篇幅)

              4、经络穴位如何 查 找

        有小伙伴会问,现在我们知道了经络重要的作用性,当在身体不舒服时,我们需要把全身的经络都敲打按揉个遍么?当然不用,我们只要找到身体上的关键点就行,可以从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手法学起。

       点揉穴位 —点揉穴位可以说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能空下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开始点揉穴位,不仅可以用来做日常保健,还能救急,比如水沟穴(俗称人中)、内关穴、百会穴等都是身体突发不适时的救命穴。(各穴位查找方法如下图)

         推捋经络 —平时我们走路时间长或者感到双腿发沉无力的时候,最常用的动作就是捶腿。推捋经络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平时你可以试着使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就相当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在中医理论中,脾主四肢肌肉,推捋脾胃经可以疏通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和驱逐脾胃上疾病的效果。推捋脾经上的小腿胫骨内侧边上阴陵泉至三阴交这段经络,会有一些痛点,可多按捋,可祛湿气、调妇科白带症、健脾、调节人体的血糖,有糖尿病的朋友平时不防可以多推推。

      敲揉经络 —敲揉经络相对推捋来说刺激量要大些,现在有些人提出拍打经络的疗效比针灸还要好。最有名的是敲打胆经法:每天在大腿外侧胆经的四个穴位点(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两百下。由于大腿的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须用点力,要感觉力度能透进去,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敲胆经的目的主要在于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由于敲胆经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敲胆经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大约一至两个月就会感觉裤管变大了。搞打胆经的时间建议是在饭后半个小时敲敲,可促使胆汁参与消化。晚上11点之后不可以敲胆经,因为人体气血是在不断循环运转的,晚上11点之后,气血进入胆经,这时候敲胆经容易出现上火和精神亢奋,影响睡眠质量。孕妇和女性生理期不可敲胆经,这是女性的特殊时期,敲胆经有可能会对宝宝和女性身体带来伤害,所以要避开这两个时期。

        怎样正确找穴位     使用经络穴位养生,最重要的,不用说,就是找对经络。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能简便地找到穴道的诀窍。   

      找反应  —身体健康时没有什么感觉,当身体有异常时,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也叫反射区,这些反应包括:

        压痛:用手一压,会有痛酸麻胀感;

        硬结:用手指触摸按压会有硬结;

        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胀痛;

        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 

       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

        在找穴位之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如果有以上反应那就说明找对地儿了!

      记 寸尺  —中医里有“同身寸”一说,是人体自有的一套长度测量标准,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作为找穴位的尺度。大拇指的指间关节宽度是1寸;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2寸;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3寸。另外,人体的手横纹附近、脚踝骨附近都是经络行走的经路,如心经的神门穴,心包经的大陵穴以及肺经的太渊穴都在手横纹桡骨边上,很容易找。脚踝骨、膝关节附近也有不少的穴位,如图。还有一些人体的特定穴位,如五俞穴、原穴、络穴、郄穴、募穴等,是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把它们记熟了,对付一般的小毛病,就能见到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

     五俞穴: 都在肘膝关节以下,被称为“井、荥、俞、经、合”。

         井穴 :一般处在手脚之端,对于缓解胃脘部的胀满不适、淤积之症效果非常好;

         荥穴 :一般处在手指或脚趾开始分叉的地方,祛火退热功能最佳;

         俞穴 :一般处在掌指或者跖趾关节后面,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极其出色;

         经穴 :多处在腕踝关节,最善治咳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还是阴虚、发热的咳喘,它都能治,平时可作为保养肺脏和预防咳喘要穴;

        合穴 :一般处在肘膝关节的附近,能疏通气机,补虚化淤。

        原穴: 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当我们的身体有病时,刺激原穴就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络穴 :能够沟通表里经,不仅治疗本经疾病,还能兼治相表里经脉的病症的慢性病。

   郄穴 :专治急性病。

   募穴 :腑腑之气汇聚的穴位,专门用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经络疗法注意事项  

(1)刺激穴道要在呼气时。穴道疗法最容易忽视的是呼吸。似乎很少人知道, 呼气时刺激经络和穴位,传导效果更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吸气时,肌肉收缩而僵硬,这时刺激穴位不太会传达。相反的,吐气时,肌肉松弛而柔软,此时给刺激。不仅痛感少,并且效果不错。

(2)治疗前请勿抽烟。香烟中含有致命的毒物,所含的致癌物质多达40—200种,其中的尼古丁更是剧毒物质。如果在进行穴位治疗前抽烟,尼古丁一旦进入体内,就会造成交感神经紧张,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通,肯定会影响疗效。

(3)妇人经期孕期尽量不刺经络穴位,会导到经血量大、早产发生。

                 5、 经络与疾病的关系

        经络是我们人体里的宝物,所以通过各种方法疏通经络,我们就可以任意的让新鲜血液流向我们身体需要的地方。这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的天然法宝,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祛病养生的捷径。在中医看来,疾病的产生无外乎内外两个原因。疾病被我们祖先分为外来的“疾”和内生的“病。关于疾病的说法中里巴人老师在《求医不如求己》中--疾病是一定能战胜,这篇文章中有详细解说。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从“疾”这个字可以看出,里边是一个“矢”,意思是从外边射来的箭,比如细菌、风寒、病毒等;“病”是由内生的,里面是一个丙字,在《藏象学》学中,丙即是火对应“心火”,是人内心的不良情绪,如生闷气、抑郁、担忧、思虑、恐惧、愤怒等。疾和病是完全不一样的。疾是外来的侵害,病是内生的不调,是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堆积导致。人体是一个高效能的有机整体,身心是合一的,疾病是相通的,两者密不可分。如你这两天生气了,抵抗力下降了,风寒就进来了,所以疾病同时产生了。

       在这里涉及到现代医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在各大医院、西医药物学理念常见到的皆是各种杀死病菌的治病做法。可是我们身边随时随时都有细菌出现,细菌永远也杀不完的。其实,细菌只是疾病的结果,不是疾病的原因(传柒病另当别论)。大家都知道,细菌繁殖的基本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境(温度、酸碱度、气体条件、渗透压)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而生病真正的原因,不管是内生的病,还是外来的疾,都是因为体内的环境变差了,抵抗力下降了,病邪才会入侵。而导致这个恶劣的生病环境是因为那个部位新鲜血液不足,没有新鲜血液的滋润,瘀血就会横生。我们的血流於滞,经脉阻塞,才会给细菌提供生存的土壤。只要新鲜血液所到之处,有害细菌就无法生存。因为新鲜血液里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极为充足,它们都是人体的卫士,可以迅速地将有害细菌驱逐出境。摘自《求医不如求己》

        我们知道了疾病的来历,知道了细菌的底细,只要及时打通经络,让新鲜血液畅流周身,那我们自然就能百病不侵。

        人体就像是大地,经络是大地上的河流与小溪,气血是流淌的河水。河道畅通,水流顺畅,健康就不会出问题;反过来,如果河道哪里被淤泥石块阻塞了,那里就要发水,下游就要干涸。

         中医认为,经络影响着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各个脏腑的正常运作。

               6、打通经络的方法

        明白了经络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怎样利用它为我们的身体服务呢? 。中国人代代传承的,记载于《黄帝内经》的六大通经活络绝技--砭、针、灸、按跷、导引、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的祛病养生延年的济世法宝。作为平时的普通祛病养生足够矣。砭法发展成了今天的刮痧,针和灸不变,按跷演变成了推拿,药和导引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才能掌握。

        经络和脏腑直接相连,为了疏通经络,无论是按摩、刮痧,还是拍打、艾炙,都要有个度,必须要有一个充足的气血来支撑才可以,如果你的气血不足,进行过多的疏通经络,必然会导致你的身体更加虚亏,得不偿失!补充气血是根本,疏通经络是手段!

             7、 打通经络有何好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平时常出现的浑身无力、易病倦、偏头痛、动不动生病、常犯困、经常腰酸背痛、头脑不清醒、睡眠不良、手足发凉、便秘、心悸气短、坐立不安等等,去医院检查却找不到原因,查不出病来,各种所谓的指标显示一切正常,即常说的亚健康。

        亚健康在中医看来也是病,这都是经络堵塞的症状,是经络不通畅导致的,它们都疾病的萌芽,是祸根。

经络堵塞就像人体内的交通枢纽发生堵塞一样,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而且经络堵塞在全身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生…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是句中医俗语,源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一旦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凝滞不通……脉气不畅通,就会突然作痛。

       中医讲的“通”指气血的通畅,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叫经络,所以“通”也就是经络通畅。

       疏通经络,可以赶走亚健康。经络畅通了,气血才能正常运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这些部分得到精华的滋养才能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这样的整体才称得上是健康的。打通经络,还可以调补脏腑,哪里虚补哪里。在中医一直有通经络=补脏腑之说。还起到治病、诊断、预防的作用。

      治病 —通过经络治疗疾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针灸按摩,通过刺激体表皮肤的某些穴位,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的气血功能。

         诊断 —经络是身体的一个通道,能通内达外,在人体功能失调的时候,它又是疾病传变的途径。所以人在生病时,常常能够发现在经络走向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突起、凹陷、结节,以及皮肤弛缓等变化,比如沿着经络路线出现的红线、白线、疹子、汗毛竖起等现象,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疾病。

       预防 —扁鹊与齐桓公的故事是最能说明疾病在于防的道理了。这是个讳疾忌医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疾病在危害人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的准备过程,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潜证阶段。潜证是疾病的早期阶段,在这个时期,疾病的苗头刚冒出来,很容易根除。我们说的预防疾病,很多时候就是治这种潜证,也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

       平时的生活养生保健中,我们用好刮痧、艾灸、拔罐、推拿、按摩、足疗就可以打能通经络,这些技法只要对中医感兴趣看得懂字,皆可通过函授班、买书在家自学获得掌握。掌握了这些技法运用好,就意味着百病不侵,达到预防、祛病、养生、延年益受的功效。

       健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的,只要每天关注经络,抽一点时间维护自己的身体,使体内垃圾和毒素及时排出,没办法堆积,保持经络畅通,我们自然就能保持健康,自然百病不生。

中医调理之--经络畅通,百病不生

                      1、 经络学说

        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说到经络穴位时,讲:“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对于经络的重要作用,我国历代医家在各种文献中都有论述记载。《灵枢·经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

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走路中风”;“经络不通,浑身不舒像鬼上身”。

        经络学说贯穿于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养生防治等各个方面,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老时代形成之始,它就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实践,尤其是针灸、推拿、气功及用药等,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

        中里巴人先生说:“只要经络通畅,您就百病不生!”经络为什么如此重要,这是因为经络为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和输送气血,而当这条运输线发生拥堵了,气血不通畅了,身体有会生病了。

       就是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 生与死 .。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着重要作用。疏通调理经络可以起到治疗 百病 的效果。经络通畅,乃身体平衡,气血营养充足,抵御外邪。整体由内到外,气血充足,阴阳平衡,身体康健。 

                 2、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运行全身气血,它们在人体里纵横交错,联络内腑肢节,外接四肢百骸,贯穿全身上下的通路。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发皮,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关于经脉的说辞,在《灵枢·经脉》中记述得最完整、最完善。在祖国几千年漫长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接受检验,得到修正、补充与发展。

               3、经络系统的组成与走向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络脉是经脉分出的浅层分支,其中较大的主要有十五络。络脉再分出的更细小的分支称孙络,一般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叫浮络、血络,它们就像人的微循环系统,纵横交错,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后弥散在全身。       

        人体十二正经包括: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每条经络都有其运行规律,各司其职,保证人体气血和脏腑的正常运行,但是因为多种原因会导致经络不通,不同的经络不通也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症状。 (各经络的详细功能另展开篇幅)

              4、经络穴位如何 查 找

        有小伙伴会问,现在我们知道了经络重要的作用性,当在身体不舒服时,我们需要把全身的经络都敲打按揉个遍么?当然不用,我们只要找到身体上的关键点就行,可以从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手法学起。

       点揉穴位 —点揉穴位可以说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能空下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开始点揉穴位,不仅可以用来做日常保健,还能救急,比如水沟穴(俗称人中)、内关穴、百会穴等都是身体突发不适时的救命穴。(各穴位查找方法如下图)

         推捋经络 —平时我们走路时间长或者感到双腿发沉无力的时候,最常用的动作就是捶腿。推捋经络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平时你可以试着使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就相当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在中医理论中,脾主四肢肌肉,推捋脾胃经可以疏通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和驱逐脾胃上疾病的效果。推捋脾经上的小腿胫骨内侧边上阴陵泉至三阴交这段经络,会有一些痛点,可多按捋,可祛湿气、调妇科白带症、健脾、调节人体的血糖,有糖尿病的朋友平时不防可以多推推。

      敲揉经络 —敲揉经络相对推捋来说刺激量要大些,现在有些人提出拍打经络的疗效比针灸还要好。最有名的是敲打胆经法:每天在大腿外侧胆经的四个穴位点(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两百下。由于大腿的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须用点力,要感觉力度能透进去,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敲胆经的目的主要在于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由于敲胆经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敲胆经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大约一至两个月就会感觉裤管变大了。搞打胆经的时间建议是在饭后半个小时敲敲,可促使胆汁参与消化。晚上11点之后不可以敲胆经,因为人体气血是在不断循环运转的,晚上11点之后,气血进入胆经,这时候敲胆经容易出现上火和精神亢奋,影响睡眠质量。孕妇和女性生理期不可敲胆经,这是女性的特殊时期,敲胆经有可能会对宝宝和女性身体带来伤害,所以要避开这两个时期。

        怎样正确找穴位     使用经络穴位养生,最重要的,不用说,就是找对经络。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能简便地找到穴道的诀窍。   

      找反应  —身体健康时没有什么感觉,当身体有异常时,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也叫反射区,这些反应包括:

        压痛:用手一压,会有痛酸麻胀感;

        硬结:用手指触摸按压会有硬结;

        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胀痛;

        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 

       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

        在找穴位之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如果有以上反应那就说明找对地儿了!

      记 寸尺  —中医里有“同身寸”一说,是人体自有的一套长度测量标准,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作为找穴位的尺度。大拇指的指间关节宽度是1寸;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2寸;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3寸。另外,人体的手横纹附近、脚踝骨附近都是经络行走的经路,如心经的神门穴,心包经的大陵穴以及肺经的太渊穴都在手横纹桡骨边上,很容易找。脚踝骨、膝关节附近也有不少的穴位,如图。还有一些人体的特定穴位,如五俞穴、原穴、络穴、郄穴、募穴等,是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把它们记熟了,对付一般的小毛病,就能见到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

     五俞穴: 都在肘膝关节以下,被称为“井、荥、俞、经、合”。

         井穴 :一般处在手脚之端,对于缓解胃脘部的胀满不适、淤积之症效果非常好;

         荥穴 :一般处在手指或脚趾开始分叉的地方,祛火退热功能最佳;

         俞穴 :一般处在掌指或者跖趾关节后面,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极其出色;

         经穴 :多处在腕踝关节,最善治咳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还是阴虚、发热的咳喘,它都能治,平时可作为保养肺脏和预防咳喘要穴;

        合穴 :一般处在肘膝关节的附近,能疏通气机,补虚化淤。

        原穴: 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当我们的身体有病时,刺激原穴就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络穴 :能够沟通表里经,不仅治疗本经疾病,还能兼治相表里经脉的病症的慢性病。

   郄穴 :专治急性病。

   募穴 :腑腑之气汇聚的穴位,专门用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经络疗法注意事项  

(1)刺激穴道要在呼气时。穴道疗法最容易忽视的是呼吸。似乎很少人知道, 呼气时刺激经络和穴位,传导效果更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吸气时,肌肉收缩而僵硬,这时刺激穴位不太会传达。相反的,吐气时,肌肉松弛而柔软,此时给刺激。不仅痛感少,并且效果不错。

(2)治疗前请勿抽烟。香烟中含有致命的毒物,所含的致癌物质多达40—200种,其中的尼古丁更是剧毒物质。如果在进行穴位治疗前抽烟,尼古丁一旦进入体内,就会造成交感神经紧张,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通,肯定会影响疗效。

(3)妇人经期孕期尽量不刺经络穴位,会导到经血量大、早产发生。

                 5、 经络与疾病的关系

        经络是我们人体里的宝物,所以通过各种方法疏通经络,我们就可以任意的让新鲜血液流向我们身体需要的地方。这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的天然法宝,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祛病养生的捷径。在中医看来,疾病的产生无外乎内外两个原因。疾病被我们祖先分为外来的“疾”和内生的“病。关于疾病的说法中里巴人老师在《求医不如求己》中--疾病是一定能战胜,这篇文章中有详细解说。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从“疾”这个字可以看出,里边是一个“矢”,意思是从外边射来的箭,比如细菌、风寒、病毒等;“病”是由内生的,里面是一个丙字,在《藏象学》学中,丙即是火对应“心火”,是人内心的不良情绪,如生闷气、抑郁、担忧、思虑、恐惧、愤怒等。疾和病是完全不一样的。疾是外来的侵害,病是内生的不调,是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堆积导致。人体是一个高效能的有机整体,身心是合一的,疾病是相通的,两者密不可分。如你这两天生气了,抵抗力下降了,风寒就进来了,所以疾病同时产生了。

       在这里涉及到现代医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在各大医院、西医药物学理念常见到的皆是各种杀死病菌的治病做法。可是我们身边随时随时都有细菌出现,细菌永远也杀不完的。其实,细菌只是疾病的结果,不是疾病的原因(传柒病另当别论)。大家都知道,细菌繁殖的基本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境(温度、酸碱度、气体条件、渗透压)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而生病真正的原因,不管是内生的病,还是外来的疾,都是因为体内的环境变差了,抵抗力下降了,病邪才会入侵。而导致这个恶劣的生病环境是因为那个部位新鲜血液不足,没有新鲜血液的滋润,瘀血就会横生。我们的血流於滞,经脉阻塞,才会给细菌提供生存的土壤。只要新鲜血液所到之处,有害细菌就无法生存。因为新鲜血液里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极为充足,它们都是人体的卫士,可以迅速地将有害细菌驱逐出境。摘自《求医不如求己》

        我们知道了疾病的来历,知道了细菌的底细,只要及时打通经络,让新鲜血液畅流周身,那我们自然就能百病不侵。

        人体就像是大地,经络是大地上的河流与小溪,气血是流淌的河水。河道畅通,水流顺畅,健康就不会出问题;反过来,如果河道哪里被淤泥石块阻塞了,那里就要发水,下游就要干涸。

         中医认为,经络影响着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各个脏腑的正常运作。

               6、打通经络的方法

        明白了经络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怎样利用它为我们的身体服务呢? 。中国人代代传承的,记载于《黄帝内经》的六大通经活络绝技--砭、针、灸、按跷、导引、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的祛病养生延年的济世法宝。作为平时的普通祛病养生足够矣。砭法发展成了今天的刮痧,针和灸不变,按跷演变成了推拿,药和导引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才能掌握。

        经络和脏腑直接相连,为了疏通经络,无论是按摩、刮痧,还是拍打、艾炙,都要有个度,必须要有一个充足的气血来支撑才可以,如果你的气血不足,进行过多的疏通经络,必然会导致你的身体更加虚亏,得不偿失!补充气血是根本,疏通经络是手段!

             7、 打通经络有何好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平时常出现的浑身无力、易病倦、偏头痛、动不动生病、常犯困、经常腰酸背痛、头脑不清醒、睡眠不良、手足发凉、便秘、心悸气短、坐立不安等等,去医院检查却找不到原因,查不出病来,各种所谓的指标显示一切正常,即常说的亚健康。

        亚健康在中医看来也是病,这都是经络堵塞的症状,是经络不通畅导致的,它们都疾病的萌芽,是祸根。

经络堵塞就像人体内的交通枢纽发生堵塞一样,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而且经络堵塞在全身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生…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是句中医俗语,源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一旦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凝滞不通……脉气不畅通,就会突然作痛。

       中医讲的“通”指气血的通畅,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叫经络,所以“通”也就是经络通畅。

       疏通经络,可以赶走亚健康。经络畅通了,气血才能正常运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这些部分得到精华的滋养才能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这样的整体才称得上是健康的。打通经络,还可以调补脏腑,哪里虚补哪里。在中医一直有通经络=补脏腑之说。还起到治病、诊断、预防的作用。

      治病 —通过经络治疗疾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针灸按摩,通过刺激体表皮肤的某些穴位,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的气血功能。

         诊断 —经络是身体的一个通道,能通内达外,在人体功能失调的时候,它又是疾病传变的途径。所以人在生病时,常常能够发现在经络走向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突起、凹陷、结节,以及皮肤弛缓等变化,比如沿着经络路线出现的红线、白线、疹子、汗毛竖起等现象,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疾病。

       预防 —扁鹊与齐桓公的故事是最能说明疾病在于防的道理了。这是个讳疾忌医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疾病在危害人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的准备过程,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潜证阶段。潜证是疾病的早期阶段,在这个时期,疾病的苗头刚冒出来,很容易根除。我们说的预防疾病,很多时候就是治这种潜证,也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

       平时的生活养生保健中,我们用好刮痧、艾灸、拔罐、推拿、按摩、足疗就可以打能通经络,这些技法只要对中医感兴趣看得懂字,皆可通过函授班、买书在家自学获得掌握。掌握了这些技法运用好,就意味着百病不侵,达到预防、祛病、养生、延年益受的功效。

       健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的,只要每天关注经络,抽一点时间维护自己的身体,使体内垃圾和毒素及时排出,没办法堆积,保持经络畅通,我们自然就能保持健康,自然百病不生。

中医调理之--经络畅通,百病不生

                      1、 经络学说

        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说到经络穴位时,讲:“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对于经络的重要作用,我国历代医家在各种文献中都有论述记载。《灵枢·经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

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走路中风”;“经络不通,浑身不舒像鬼上身”。

        经络学说贯穿于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养生防治等各个方面,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老时代形成之始,它就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实践,尤其是针灸、推拿、气功及用药等,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

        中里巴人先生说:“只要经络通畅,您就百病不生!”经络为什么如此重要,这是因为经络为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和输送气血,而当这条运输线发生拥堵了,气血不通畅了,身体有会生病了。

       就是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 生与死 .。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着重要作用。疏通调理经络可以起到治疗 百病 的效果。经络通畅,乃身体平衡,气血营养充足,抵御外邪。整体由内到外,气血充足,阴阳平衡,身体康健。 

                 2、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运行全身气血,它们在人体里纵横交错,联络内腑肢节,外接四肢百骸,贯穿全身上下的通路。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发皮,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关于经脉的说辞,在《灵枢·经脉》中记述得最完整、最完善。在祖国几千年漫长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接受检验,得到修正、补充与发展。

               3、经络系统的组成与走向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络脉是经脉分出的浅层分支,其中较大的主要有十五络。络脉再分出的更细小的分支称孙络,一般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叫浮络、血络,它们就像人的微循环系统,纵横交错,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后弥散在全身。       

        人体十二正经包括: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每条经络都有其运行规律,各司其职,保证人体气血和脏腑的正常运行,但是因为多种原因会导致经络不通,不同的经络不通也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症状。 (各经络的详细功能另展开篇幅)

              4、经络穴位如何 查 找

        有小伙伴会问,现在我们知道了经络重要的作用性,当在身体不舒服时,我们需要把全身的经络都敲打按揉个遍么?当然不用,我们只要找到身体上的关键点就行,可以从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手法学起。

       点揉穴位 —点揉穴位可以说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能空下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开始点揉穴位,不仅可以用来做日常保健,还能救急,比如水沟穴(俗称人中)、内关穴、百会穴等都是身体突发不适时的救命穴。(各穴位查找方法如下图)

         推捋经络 —平时我们走路时间长或者感到双腿发沉无力的时候,最常用的动作就是捶腿。推捋经络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平时你可以试着使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就相当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在中医理论中,脾主四肢肌肉,推捋脾胃经可以疏通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和驱逐脾胃上疾病的效果。推捋脾经上的小腿胫骨内侧边上阴陵泉至三阴交这段经络,会有一些痛点,可多按捋,可祛湿气、调妇科白带症、健脾、调节人体的血糖,有糖尿病的朋友平时不防可以多推推。

      敲揉经络 —敲揉经络相对推捋来说刺激量要大些,现在有些人提出拍打经络的疗效比针灸还要好。最有名的是敲打胆经法:每天在大腿外侧胆经的四个穴位点(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两百下。由于大腿的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须用点力,要感觉力度能透进去,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敲胆经的目的主要在于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由于敲胆经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敲胆经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大约一至两个月就会感觉裤管变大了。搞打胆经的时间建议是在饭后半个小时敲敲,可促使胆汁参与消化。晚上11点之后不可以敲胆经,因为人体气血是在不断循环运转的,晚上11点之后,气血进入胆经,这时候敲胆经容易出现上火和精神亢奋,影响睡眠质量。孕妇和女性生理期不可敲胆经,这是女性的特殊时期,敲胆经有可能会对宝宝和女性身体带来伤害,所以要避开这两个时期。

        怎样正确找穴位     使用经络穴位养生,最重要的,不用说,就是找对经络。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能简便地找到穴道的诀窍。   

      找反应  —身体健康时没有什么感觉,当身体有异常时,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也叫反射区,这些反应包括:

        压痛:用手一压,会有痛酸麻胀感;

        硬结:用手指触摸按压会有硬结;

        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胀痛;

        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 

       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

        在找穴位之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如果有以上反应那就说明找对地儿了!

      记 寸尺  —中医里有“同身寸”一说,是人体自有的一套长度测量标准,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作为找穴位的尺度。大拇指的指间关节宽度是1寸;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2寸;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3寸。另外,人体的手横纹附近、脚踝骨附近都是经络行走的经路,如心经的神门穴,心包经的大陵穴以及肺经的太渊穴都在手横纹桡骨边上,很容易找。脚踝骨、膝关节附近也有不少的穴位,如图。还有一些人体的特定穴位,如五俞穴、原穴、络穴、郄穴、募穴等,是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把它们记熟了,对付一般的小毛病,就能见到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

     五俞穴: 都在肘膝关节以下,被称为“井、荥、俞、经、合”。

         井穴 :一般处在手脚之端,对于缓解胃脘部的胀满不适、淤积之症效果非常好;

         荥穴 :一般处在手指或脚趾开始分叉的地方,祛火退热功能最佳;

         俞穴 :一般处在掌指或者跖趾关节后面,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极其出色;

         经穴 :多处在腕踝关节,最善治咳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还是阴虚、发热的咳喘,它都能治,平时可作为保养肺脏和预防咳喘要穴;

        合穴 :一般处在肘膝关节的附近,能疏通气机,补虚化淤。

        原穴: 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当我们的身体有病时,刺激原穴就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络穴 :能够沟通表里经,不仅治疗本经疾病,还能兼治相表里经脉的病症的慢性病。

   郄穴 :专治急性病。

   募穴 :腑腑之气汇聚的穴位,专门用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的病症。

               经络疗法注意事项  

(1)刺激穴道要在呼气时。穴道疗法最容易忽视的是呼吸。似乎很少人知道, 呼气时刺激经络和穴位,传导效果更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吸气时,肌肉收缩而僵硬,这时刺激穴位不太会传达。相反的,吐气时,肌肉松弛而柔软,此时给刺激。不仅痛感少,并且效果不错。

(2)治疗前请勿抽烟。香烟中含有致命的毒物,所含的致癌物质多达40—200种,其中的尼古丁更是剧毒物质。如果在进行穴位治疗前抽烟,尼古丁一旦进入体内,就会造成交感神经紧张,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通,肯定会影响疗效。

(3)妇人经期孕期尽量不刺经络穴位,会导到经血量大、早产发生。

                 5、 经络与疾病的关系

        经络是我们人体里的宝物,所以通过各种方法疏通经络,我们就可以任意的让新鲜血液流向我们身体需要的地方。这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的天然法宝,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祛病养生的捷径。在中医看来,疾病的产生无外乎内外两个原因。疾病被我们祖先分为外来的“疾”和内生的“病。关于疾病的说法中里巴人老师在《求医不如求己》中--疾病是一定能战胜,这篇文章中有详细解说。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从“疾”这个字可以看出,里边是一个“矢”,意思是从外边射来的箭,比如细菌、风寒、病毒等;“病”是由内生的,里面是一个丙字,在《藏象学》学中,丙即是火对应“心火”,是人内心的不良情绪,如生闷气、抑郁、担忧、思虑、恐惧、愤怒等。疾和病是完全不一样的。疾是外来的侵害,病是内生的不调,是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堆积导致。人体是一个高效能的有机整体,身心是合一的,疾病是相通的,两者密不可分。如你这两天生气了,抵抗力下降了,风寒就进来了,所以疾病同时产生了。

       在这里涉及到现代医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在各大医院、西医药物学理念常见到的皆是各种杀死病菌的治病做法。可是我们身边随时随时都有细菌出现,细菌永远也杀不完的。其实,细菌只是疾病的结果,不是疾病的原因(传柒病另当别论)。大家都知道,细菌繁殖的基本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境(温度、酸碱度、气体条件、渗透压)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而生病真正的原因,不管是内生的病,还是外来的疾,都是因为体内的环境变差了,抵抗力下降了,病邪才会入侵。而导致这个恶劣的生病环境是因为那个部位新鲜血液不足,没有新鲜血液的滋润,瘀血就会横生。我们的血流於滞,经脉阻塞,才会给细菌提供生存的土壤。只要新鲜血液所到之处,有害细菌就无法生存。因为新鲜血液里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极为充足,它们都是人体的卫士,可以迅速地将有害细菌驱逐出境。摘自《求医不如求己》

        我们知道了疾病的来历,知道了细菌的底细,只要及时打通经络,让新鲜血液畅流周身,那我们自然就能百病不侵。

        人体就像是大地,经络是大地上的河流与小溪,气血是流淌的河水。河道畅通,水流顺畅,健康就不会出问题;反过来,如果河道哪里被淤泥石块阻塞了,那里就要发水,下游就要干涸。

         中医认为,经络影响着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各个脏腑的正常运作。

               6、打通经络的方法

        明白了经络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怎样利用它为我们的身体服务呢? 。中国人代代传承的,记载于《黄帝内经》的六大通经活络绝技--砭、针、灸、按跷、导引、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的祛病养生延年的济世法宝。作为平时的普通祛病养生足够矣。砭法发展成了今天的刮痧,针和灸不变,按跷演变成了推拿,药和导引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才能掌握。

        经络和脏腑直接相连,为了疏通经络,无论是按摩、刮痧,还是拍打、艾炙,都要有个度,必须要有一个充足的气血来支撑才可以,如果你的气血不足,进行过多的疏通经络,必然会导致你的身体更加虚亏,得不偿失!补充气血是根本,疏通经络是手段!

             7、 打通经络有何好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平时常出现的浑身无力、易病倦、偏头痛、动不动生病、常犯困、经常腰酸背痛、头脑不清醒、睡眠不良、手足发凉、便秘、心悸气短、坐立不安等等,去医院检查却找不到原因,查不出病来,各种所谓的指标显示一切正常,即常说的亚健康。

        亚健康在中医看来也是病,这都是经络堵塞的症状,是经络不通畅导致的,它们都疾病的萌芽,是祸根。

经络堵塞就像人体内的交通枢纽发生堵塞一样,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而且经络堵塞在全身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生…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是句中医俗语,源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一旦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凝滞不通……脉气不畅通,就会突然作痛。

       中医讲的“通”指气血的通畅,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叫经络,所以“通”也就是经络通畅。

       疏通经络,可以赶走亚健康。经络畅通了,气血才能正常运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这些部分得到精华的滋养才能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这样的整体才称得上是健康的。打通经络,还可以调补脏腑,哪里虚补哪里。在中医一直有通经络=补脏腑之说。还起到治病、诊断、预防的作用。

      治病 —通过经络治疗疾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针灸按摩,通过刺激体表皮肤的某些穴位,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的气血功能。

         诊断 —经络是身体的一个通道,能通内达外,在人体功能失调的时候,它又是疾病传变的途径。所以人在生病时,常常能够发现在经络走向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突起、凹陷、结节,以及皮肤弛缓等变化,比如沿着经络路线出现的红线、白线、疹子、汗毛竖起等现象,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疾病。

       预防 —扁鹊与齐桓公的故事是最能说明疾病在于防的道理了。这是个讳疾忌医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疾病在危害人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的准备过程,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潜证阶段。潜证是疾病的早期阶段,在这个时期,疾病的苗头刚冒出来,很容易根除。我们说的预防疾病,很多时候就是治这种潜证,也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

       平时的生活养生保健中,我们用好刮痧、艾灸、拔罐、推拿、按摩、足疗就可以打能通经络,这些技法只要对中医感兴趣看得懂字,皆可通过函授班、买书在家自学获得掌握。掌握了这些技法运用好,就意味着百病不侵,达到预防、祛病、养生、延年益受的功效。

       健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的,只要每天关注经络,抽一点时间维护自己的身体,使体内垃圾和毒素及时排出,没办法堆积,保持经络畅通,我们自然就能保持健康,自然百病不生。

中医经络养生的好处

身体总是无缘无故的出现不适的感觉,如酸痛、乏力、畏寒和食欲不振等,很多人认为这一类现象的出现是疲乏所致,常常不加以关注甚至忽视,殊不知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经络不通所导致的。中医常说经络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如果养生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经络养生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不适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

经络的作用

人体经络的作用主要分为三方面,分别为联系脏腑、气血运行和抵御疾病。

首先,人体的经络遍布全身,是沟通人体脏腑和皮表、脏腑和脏腑之间的通道,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的机器。如果某一个组织或某一个脏器发生疾病,那么整个身体也容易生病,而通过穴位按摩方法来治病也是这个道理。

其次,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食物精微所化的气血通过经络的运行到达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从而气血才能够滋养身体,保持身体的活力。反之当经络不畅那么气血运行也不畅,身体除了容易发生酸痛之外,还会失去滋养,发生衰老现象。

再有,经络有防御疾病的作用。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中,当人体正气充足时候,可以通过经络的运行来抵御疾病。反之正气不足、经络运行不畅,那么则容易生病。

另外,经络还有反应疾病的作用,常常疾病引起经络的不通畅,反应出酸痛、麻木等表现。

经络不通的表现

1.皮肤方面容易发生瘙痒、没有光泽、衰老加速、容易出现痘痘和色斑,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经络不通导致气血无法荣养肌肤以及皮肤毒素无法排出所引起。

2.骨骼方面容易酸痛,所谓不通则痛。经络不通更容易发生关节炎、骨骼酸痛和骨骼无力现象。

3.经期不调,女性的月经极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经络不通时除了容易发生痛经之外,还可能发生月经不调、经血有血块、甚至出现闭经现象。

4.肢体麻木,经络不通四肢得不到气血的荣养,肢体自然会出现麻木、酸胀现象。

5.畏寒,经络不通导致肢体的`气血运行受到影响,气血的温养作用不能够在肢体上体现,自然出现畏寒怕冷现象。

6.易生病,上文已经提到经络有抵御疾病的作用,而经络不通则经病更容易入侵。

7.情绪容易出现问题,经络不通自然会发生肝气郁结现象,肝气郁结则容易出现心情的郁闷、易怒、烦躁等。

8.出现肥胖,经络不通更容易发生痰郁、肥胖、疲倦等现象。

结语:只有经络通畅人体才能少生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因为身体的疾病、衰老、不良的习惯等导致经络不畅。上文我们不仅给大家介绍了经络的作用,同时也介绍了经络不畅的表现,以及经络不畅该如何调理。希望这里介绍的养生方法能助你疏通经络少生病。

中医经络养生的好处

身体总是无缘无故的出现不适的感觉,如酸痛、乏力、畏寒和食欲不振等,很多人认为这一类现象的出现是疲乏所致,常常不加以关注甚至忽视,殊不知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经络不通所导致的。中医常说经络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如果养生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经络养生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不适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

经络的作用

人体经络的作用主要分为三方面,分别为联系脏腑、气血运行和抵御疾病。

首先,人体的经络遍布全身,是沟通人体脏腑和皮表、脏腑和脏腑之间的通道,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的机器。如果某一个组织或某一个脏器发生疾病,那么整个身体也容易生病,而通过穴位按摩方法来治病也是这个道理。

其次,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食物精微所化的气血通过经络的运行到达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从而气血才能够滋养身体,保持身体的活力。反之当经络不畅那么气血运行也不畅,身体除了容易发生酸痛之外,还会失去滋养,发生衰老现象。

再有,经络有防御疾病的作用。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中,当人体正气充足时候,可以通过经络的运行来抵御疾病。反之正气不足、经络运行不畅,那么则容易生病。

另外,经络还有反应疾病的作用,常常疾病引起经络的不通畅,反应出酸痛、麻木等表现。

经络不通的表现

1.皮肤方面容易发生瘙痒、没有光泽、衰老加速、容易出现痘痘和色斑,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经络不通导致气血无法荣养肌肤以及皮肤毒素无法排出所引起。

2.骨骼方面容易酸痛,所谓不通则痛。经络不通更容易发生关节炎、骨骼酸痛和骨骼无力现象。

3.经期不调,女性的月经极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经络不通时除了容易发生痛经之外,还可能发生月经不调、经血有血块、甚至出现闭经现象。

4.肢体麻木,经络不通四肢得不到气血的荣养,肢体自然会出现麻木、酸胀现象。

5.畏寒,经络不通导致肢体的`气血运行受到影响,气血的温养作用不能够在肢体上体现,自然出现畏寒怕冷现象。

6.易生病,上文已经提到经络有抵御疾病的作用,而经络不通则经病更容易入侵。

7.情绪容易出现问题,经络不通自然会发生肝气郁结现象,肝气郁结则容易出现心情的郁闷、易怒、烦躁等。

8.出现肥胖,经络不通更容易发生痰郁、肥胖、疲倦等现象。

结语:只有经络通畅人体才能少生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因为身体的疾病、衰老、不良的习惯等导致经络不畅。上文我们不仅给大家介绍了经络的作用,同时也介绍了经络不畅的表现,以及经络不畅该如何调理。希望这里介绍的养生方法能助你疏通经络少生病。

中医经络养生的好处

身体总是无缘无故的出现不适的感觉,如酸痛、乏力、畏寒和食欲不振等,很多人认为这一类现象的出现是疲乏所致,常常不加以关注甚至忽视,殊不知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经络不通所导致的。中医常说经络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如果养生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经络养生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不适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

经络的作用

人体经络的作用主要分为三方面,分别为联系脏腑、气血运行和抵御疾病。

首先,人体的经络遍布全身,是沟通人体脏腑和皮表、脏腑和脏腑之间的通道,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的机器。如果某一个组织或某一个脏器发生疾病,那么整个身体也容易生病,而通过穴位按摩方法来治病也是这个道理。

其次,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食物精微所化的气血通过经络的运行到达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从而气血才能够滋养身体,保持身体的活力。反之当经络不畅那么气血运行也不畅,身体除了容易发生酸痛之外,还会失去滋养,发生衰老现象。

再有,经络有防御疾病的作用。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中,当人体正气充足时候,可以通过经络的运行来抵御疾病。反之正气不足、经络运行不畅,那么则容易生病。

另外,经络还有反应疾病的作用,常常疾病引起经络的不通畅,反应出酸痛、麻木等表现。

经络不通的表现

1.皮肤方面容易发生瘙痒、没有光泽、衰老加速、容易出现痘痘和色斑,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经络不通导致气血无法荣养肌肤以及皮肤毒素无法排出所引起。

2.骨骼方面容易酸痛,所谓不通则痛。经络不通更容易发生关节炎、骨骼酸痛和骨骼无力现象。

3.经期不调,女性的月经极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经络不通时除了容易发生痛经之外,还可能发生月经不调、经血有血块、甚至出现闭经现象。

4.肢体麻木,经络不通四肢得不到气血的荣养,肢体自然会出现麻木、酸胀现象。

5.畏寒,经络不通导致肢体的`气血运行受到影响,气血的温养作用不能够在肢体上体现,自然出现畏寒怕冷现象。

6.易生病,上文已经提到经络有抵御疾病的作用,而经络不通则经病更容易入侵。

7.情绪容易出现问题,经络不通自然会发生肝气郁结现象,肝气郁结则容易出现心情的郁闷、易怒、烦躁等。

8.出现肥胖,经络不通更容易发生痰郁、肥胖、疲倦等现象。

结语:只有经络通畅人体才能少生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因为身体的疾病、衰老、不良的习惯等导致经络不畅。上文我们不仅给大家介绍了经络的作用,同时也介绍了经络不畅的表现,以及经络不畅该如何调理。希望这里介绍的养生方法能助你疏通经络少生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