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常识大全及解释
2024-03-17 06:00:07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其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脏腑相生相克等内容,通过调节人体的内部环境,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

食养

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了运用五味调理身体,食物烹调技巧等诸多内容,下面介绍几个重点:

五味平衡:中医认为,五味对应五行,滋润五脏六腑,必须要均衡摄取。五味分别为:酸、甘、苦、辛、咸,滋补、清热、解毒、祛风、软坚走滞。合理选食,食物种类多样化,能使身体得到丰富的营养。

烹调技巧:火候、气味、口感、色泽、形态等烹调手法,在中医饮食治疗方面大有可为。譬如:用鲜参不宜直接加热,最好加点生姜一起煮,这样可以增强药效和味道。

气功

中医的气功包括了气功调理、气功疗法等诸多内容,下面介绍几个重点:

调理气功: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气血、经络都与气息息相关。通过气功调节人体的气机,帮助身体平衡内外环境,养生增益。并不断提高气功练习的层次,从清运神费到通达全身。

针灸:针刺是中医最为典型的疗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对于各类疾病均能发挥治疗效果。但是针灸方法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此处仅作参考。

草药

传统中医强调“草药治未病”,这里的草药包指天然植物中能提高人体抵抗力,增加免疫系统机能等自然元素。下面介绍一些常用草药知识:

人参: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补气佳品,其成份中富含三萜类化合物、皂甙、神经酚类等微量元素,对于提高人体的抗疲劳能力、增强免疫力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

当归:传统中医养生范畴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材料,其所含有的挥发油、黄酮、红色素以及氨基酸组成具有极为丰富的亲和力,在女性调理方面最为明显。

拔火罐

拔火罐的历史源远流长,近代由于身体健康传统方法复活,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拔火罐,此处以传统玻璃杯式拔火罐为例进行讲解。

拔火罐是一种通过负压原理刺激身体反应,从而有助于深层肌肉组织活化,放松紧张情况的一种方法。在保证使用人员不受损伤前提下,可以起到疏通经络,增加气血循环,舒筋活络等作用。

按摩

按摩是手指对肌肉、筋骨、韧带等部位进行刺激推拿,以调整身体的功能、预防疾病、消除疲劳、舒缓紧张状态而得来的一种健康方式。一些常见的按摩手法如下:

推、拿、揉、捏、按、抓、扣各有各的特点,可以通过合理选择进行身体局部及全身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养生效果。

中医养生是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变化,中医理论的内容和应用方式都在不断丰富,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养生保健,提升个体健康,切实提高生命质量。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大全,要想美丽,那么对于自己的保养就一点都不能疏忽,无论是饮食还养生保健都需要格外的注意和研究,有效果的一定要多多使用,下面分享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1

一、中医食疗药膳基本概念

食养、食疗与药膳均为中医术语。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与正常饮食密切相关。 食养即饮食营养,是通过调节正常的膳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中医历代医家都十分强调饮食营养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食物要全面,营养要平衡,这便是科学膳食的核心内容。所谓“过”,其一是指营养过剩。膳食中动物蛋白和脂肪比例过大,食糖过多,因而导致了“文明病”的灾害:肥满症以及接踵而至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造成死亡的第一疾患。

“过”的另一 层含义是饮食无度。《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服之,以补益精气”。一个完全的膳食必须以谷类(包括豆类)为主食,畜类为副食,还需要用蔬菜来充实,同时以果品来辅助。说明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方能扶助人体正气。这和现代营养学提出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要求是一致的。科学膳食第二要义,就是要根据食物的营养特点和性味功能,因人而异合理的选择和摄取食物。饮食卫生是科学膳食的第三方面内容。“病从口入”最能深刻说明饮食卫生与疾病的密切关系。任何精美的食品,如果污染变质或食用不当,都可以变成杀人的*。科学膳食还包括合理的饮食制度及良好的饮食习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便能“度百岁而去”;而“以妄为常,…..起居无节”,则必然“半百而衰”。

二、中医食疗药膳的特点

中医药膳的特点:

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3、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三、药膳的正确使用

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保健食品)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应滥用。应正确对待药膳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去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食物疗法不能代替药物疗法,但是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老年食品)病,还有部分妇、儿疾病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得到保养调理与治疗。中医治病方法很多,如药物、食疗、针灸、按摩、气功、心理、音乐、药浴等,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首先应是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病况现状,书本指点,医生辨证,择适宜药膳食之。药膳毕竟是亦药亦食之品。中西医都认为,凡药总有其主要作用和副作用,如人参能回阳救逆,但剂量过大可使实验动物迅速致死,儿童误服人参引起鼻腔流血,充分说明“凡药三分毒”。

不按医生指点,胡乱吃药,结果只会把身体吃出病来,有的人则是旧病未除,又添新疾。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近年颁布了《药膳的中药调膳管理规定》,要求经营药膳的餐厅必须配备有中医主治医师和中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方可配方,厨师须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这是为了保证进食药膳者的安全,改盲目滥吃为辨证施食的行政措施,深受群众欢迎。

四、几款药膳粥的做法

葛根粉粥

特点: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虚泻泄、夏令口渴多饮等。

原料:葛根粉30克 粳米50克。

制作: 粳米浸泡一宿,与葛根粉同入砂锅内,加水500克,用文火煮至米开粥稠即可。

用法:当半流质饮料,不计时稍温食。宜忌:脾胃虚寒者忌食。

疗效:清热除燥,生津止渴,降低血压,解肌透疹。

薄荷粥

原料:大米150克,鲜薄荷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用大米150克煮成粥,另用鲜薄荷100克或用干薄荷20克煎成较浓的汤,加适量白糖后倒入粥内,搅和后凉服。

功效:对治疗夏季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风疹瘙痒、咽喉痛等症甚佳。

杞子粳米粥

原料:粳米60克,菟丝子、枸杞子各20克,白糖适量。

制法:1、将粳米、枸杞子洗净备用;2、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并先加水煎煮,煮滚后取汁去渣备用;3、将枸杞子、粳米加入菟丝子汁中同煮,直至米熟软,再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视力下降,两眼昏花。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2

1、在吃饭之前的一个小时或者是吃饭之后的两个小时内,喝一杯用60℃的开水冲泡的蜂蜜水,能够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2、想必许多人对于红豆这种食物都不会感到陌生,我们经常在米粥里面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红豆的味道不仅香甜,而且还对我们人体有着非常大的好处,经常吃很多的话能够健脾益胃。

3、在夏天的时候许多人都喜欢吃藕,藕的做法有许多种,用藕炒菜的话能够达到开胃健中的效果。

4、每天在睡觉之前吃一把枸杞子或者是用枸杞泡水的话,都可以对我们人体起到很好的效果,经常吃枸杞能够达到补肾益精的作用。

5、山药是大家餐桌上比较常见的一道食物,山药里面有许多的营养物质。在每周吃三次山药的话,能够对我们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

6、在五谷杂粮里面有一种营养最丰富的杂粮,它就是黑豆。不过黑豆不建议作为我们的主食使用,最好和一些豆类谷类在一起,比如说和大米。经常吃黑豆的话,能够打到补肾强身的作用。

7、有的人经常会因为心情的不顺畅出现通便困难,呼吸困难或者是腹中涨痛这些作用。对于出现的这些症状,我们完全不用吃药,通过一些食物就可以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在出现症状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荔枝槟榔这些,经常吃的话就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的发生。

8、现在很多人因为繁重的工作压抑或者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让自己每天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疲惫的状态,时间一久就很容易出现气血不足。气血不足会带来许多的并发症,比如说头晕眼花,脸色苍白等等。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伤桑葚,桃仁等等加上红枣在一起熬成粥,并且放入适量的红糖。熬成的粥对于我们的身体会起到很好的补充气血作用。

9、韭菜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食物,经常吃韭菜的话不仅能够起到开胃的作用,还可以达到补肾的作用。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3

食疗养生的含义

食疗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食疗不仅在防治疾病和病后康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妇女的美容养颜、老人的抗衰延年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以及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中国传统饮食最讲究均衡,就是要保持食物的多样,一般以谷类食物为主,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同时每天也要摄入充足的豆制品,还有鱼,肉和牛奶等动物类食物也要适量摄入。首先主副食要保持分明,传统饮食很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还有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很重要。日常也要记得增加肉类等少量脂肪,同时也要坚持低温烹饪,少吃加工食品。

食疗治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病治病,无病也能提高体质,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食疗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恢复,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食疗法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是针对亚健康的情况,其次才是患病的患者,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食疗法还能使人在享受食物的美味的同时,也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治疗充满营养。

食疗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用食疗就应该随着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如春天阳气升发,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病,此时不宜过食辛热动火的食物,以防止血压升高、大便燥结,可以择用绿色清淡的蔬菜以及荸荠、鸭梨之类的水果。再如,阳虚体质的人,宜食用羊肉、荔枝等温热助阳的食物;阴虚体质的人,宜食用枸杞、银耳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二)辨证施食

在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食疗养生强调了辨证施食。所谓辨证施食,是指根据不同的病证来选用食物,从而调节机体的脏腑功能,促使气血阴阳趋向平衡、稳定。如阳虚畏寒者,宜食羊肉等壮阳温补的食物;阴虚火旺者,宜食银耳、黑木耳等滋阴的食物。

(三)调运脾胃

脾胃功能正常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的功能正常,则消化正常、气血调畅、五脏安和,人体就能健康长寿。因此,健全脾胃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在食疗中用于调补健运脾胃的食物或药膳也很多,如糯米、粟米、谷芽、大枣,以及茯苓粥、山药粥等。

(四)食药结合

食疗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用食物和药物相结合,经过烹调制作成美味可口的膳食,寓药于食,寓性于味。这种色、香、味、形皆美的食品,供人们享用,以达到治病、保健和强身的目的。例如《金匮要略》所收载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既是药,又是美味佳肴。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大全,要想美丽,那么对于自己的保养就一点都不能疏忽,无论是饮食还养生保健都需要格外的注意和研究,有效果的一定要多多使用,下面分享中医食疗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1

一、中医食疗药膳基本概念

食养、食疗与药膳均为中医术语。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与正常饮食密切相关。 食养即饮食营养,是通过调节正常的膳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中医历代医家都十分强调饮食营养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食物要全面,营养要平衡,这便是科学膳食的核心内容。所谓“过”,其一是指营养过剩。膳食中动物蛋白和脂肪比例过大,食糖过多,因而导致了“文明病”的灾害:肥满症以及接踵而至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造成死亡的第一疾患。

“过”的另一 层含义是饮食无度。《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服之,以补益精气”。一个完全的膳食必须以谷类(包括豆类)为主食,畜类为副食,还需要用蔬菜来充实,同时以果品来辅助。说明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方能扶助人体正气。这和现代营养学提出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要求是一致的。科学膳食第二要义,就是要根据食物的营养特点和性味功能,因人而异合理的选择和摄取食物。饮食卫生是科学膳食的第三方面内容。“病从口入”最能深刻说明饮食卫生与疾病的密切关系。任何精美的食品,如果污染变质或食用不当,都可以变成杀人的*。科学膳食还包括合理的饮食制度及良好的饮食习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便能“度百岁而去”;而“以妄为常,…..起居无节”,则必然“半百而衰”。

二、中医食疗药膳的特点

中医药膳的特点:

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3、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三、药膳的正确使用

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保健食品)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应滥用。应正确对待药膳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去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食物疗法不能代替药物疗法,但是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老年食品)病,还有部分妇、儿疾病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得到保养调理与治疗。中医治病方法很多,如药物、食疗、针灸、按摩、气功、心理、音乐、药浴等,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首先应是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病况现状,书本指点,医生辨证,择适宜药膳食之。药膳毕竟是亦药亦食之品。中西医都认为,凡药总有其主要作用和副作用,如人参能回阳救逆,但剂量过大可使实验动物迅速致死,儿童误服人参引起鼻腔流血,充分说明“凡药三分毒”。

不按医生指点,胡乱吃药,结果只会把身体吃出病来,有的人则是旧病未除,又添新疾。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近年颁布了《药膳的中药调膳管理规定》,要求经营药膳的餐厅必须配备有中医主治医师和中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方可配方,厨师须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这是为了保证进食药膳者的安全,改盲目滥吃为辨证施食的行政措施,深受群众欢迎。

四、几款药膳粥的做法

葛根粉粥

特点: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虚泻泄、夏令口渴多饮等。

原料:葛根粉30克 粳米50克。

制作: 粳米浸泡一宿,与葛根粉同入砂锅内,加水500克,用文火煮至米开粥稠即可。

用法:当半流质饮料,不计时稍温食。宜忌:脾胃虚寒者忌食。

疗效:清热除燥,生津止渴,降低血压,解肌透疹。

薄荷粥

原料:大米150克,鲜薄荷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用大米150克煮成粥,另用鲜薄荷100克或用干薄荷20克煎成较浓的汤,加适量白糖后倒入粥内,搅和后凉服。

功效:对治疗夏季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风疹瘙痒、咽喉痛等症甚佳。

杞子粳米粥

原料:粳米60克,菟丝子、枸杞子各20克,白糖适量。

制法:1、将粳米、枸杞子洗净备用;2、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并先加水煎煮,煮滚后取汁去渣备用;3、将枸杞子、粳米加入菟丝子汁中同煮,直至米熟软,再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视力下降,两眼昏花。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2

1、在吃饭之前的一个小时或者是吃饭之后的两个小时内,喝一杯用60℃的开水冲泡的蜂蜜水,能够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2、想必许多人对于红豆这种食物都不会感到陌生,我们经常在米粥里面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红豆的味道不仅香甜,而且还对我们人体有着非常大的好处,经常吃很多的话能够健脾益胃。

3、在夏天的时候许多人都喜欢吃藕,藕的做法有许多种,用藕炒菜的话能够达到开胃健中的效果。

4、每天在睡觉之前吃一把枸杞子或者是用枸杞泡水的话,都可以对我们人体起到很好的效果,经常吃枸杞能够达到补肾益精的作用。

5、山药是大家餐桌上比较常见的一道食物,山药里面有许多的营养物质。在每周吃三次山药的话,能够对我们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

6、在五谷杂粮里面有一种营养最丰富的杂粮,它就是黑豆。不过黑豆不建议作为我们的主食使用,最好和一些豆类谷类在一起,比如说和大米。经常吃黑豆的话,能够打到补肾强身的作用。

7、有的人经常会因为心情的不顺畅出现通便困难,呼吸困难或者是腹中涨痛这些作用。对于出现的这些症状,我们完全不用吃药,通过一些食物就可以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在出现症状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荔枝槟榔这些,经常吃的话就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的发生。

8、现在很多人因为繁重的工作压抑或者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让自己每天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疲惫的状态,时间一久就很容易出现气血不足。气血不足会带来许多的并发症,比如说头晕眼花,脸色苍白等等。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伤桑葚,桃仁等等加上红枣在一起熬成粥,并且放入适量的红糖。熬成的粥对于我们的身体会起到很好的补充气血作用。

9、韭菜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食物,经常吃韭菜的话不仅能够起到开胃的作用,还可以达到补肾的作用。

  中医食疗养生知识3

食疗养生的含义

食疗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食疗不仅在防治疾病和病后康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妇女的美容养颜、老人的抗衰延年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以及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中国传统饮食最讲究均衡,就是要保持食物的多样,一般以谷类食物为主,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同时每天也要摄入充足的豆制品,还有鱼,肉和牛奶等动物类食物也要适量摄入。首先主副食要保持分明,传统饮食很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还有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很重要。日常也要记得增加肉类等少量脂肪,同时也要坚持低温烹饪,少吃加工食品。

食疗治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病治病,无病也能提高体质,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食疗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恢复,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食疗法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是针对亚健康的情况,其次才是患病的患者,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食疗法还能使人在享受食物的美味的同时,也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治疗充满营养。

食疗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用食疗就应该随着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如春天阳气升发,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病,此时不宜过食辛热动火的食物,以防止血压升高、大便燥结,可以择用绿色清淡的蔬菜以及荸荠、鸭梨之类的水果。再如,阳虚体质的人,宜食用羊肉、荔枝等温热助阳的食物;阴虚体质的人,宜食用枸杞、银耳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二)辨证施食

在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食疗养生强调了辨证施食。所谓辨证施食,是指根据不同的病证来选用食物,从而调节机体的脏腑功能,促使气血阴阳趋向平衡、稳定。如阳虚畏寒者,宜食羊肉等壮阳温补的食物;阴虚火旺者,宜食银耳、黑木耳等滋阴的食物。

(三)调运脾胃

脾胃功能正常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脾胃的功能正常,则消化正常、气血调畅、五脏安和,人体就能健康长寿。因此,健全脾胃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在食疗中用于调补健运脾胃的食物或药膳也很多,如糯米、粟米、谷芽、大枣,以及茯苓粥、山药粥等。

(四)食药结合

食疗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用食物和药物相结合,经过烹调制作成美味可口的膳食,寓药于食,寓性于味。这种色、香、味、形皆美的食品,供人们享用,以达到治病、保健和强身的目的。例如《金匮要略》所收载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既是药,又是美味佳肴。

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中医基本常识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中医第一部经典巨作中,就提到了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那么,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常识

  中医养生的常识 生活规律顺应自然

养生专家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热、温、凉,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要“动作以避寒,隐居以避暑”,和于四时,顺应自然之气。尤其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动不宜过早,以见到阳光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但也不宜过凉。总之,人要适应自然,生活要规律,寒温要适度。

  中医养生的常识 动脑动手形神受益

养生专家认为,健康需要活动,但必须适当,不可劳倦过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他多年来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坚持不懈;二是坚持门诊看病,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内心无比欣慰,也有益于脑力活动,一举多得。三是在带徒弟和传承学术经验中,他感受到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内心充实和满足,同时也启发他经常思考问题,增强了思维分析能力,加上常与青年人相处,增加了活力,振奋了精神。四是练习书法,他以练习楷书为主,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使人心静、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动了肢体,达到形神受益。

  中医养生的常识 揉搓经穴养生防病

养生专家非常重视经穴,常以指代针揉搓经穴养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时,常用手指揉搓百会穴及头面部,以促进头面部血液循环;揉搓涌泉穴、膻中穴以补肾、强心、健脑;揉搓听宫、耳门、颅息等穴以助听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强视力;揉搓迎香、风池穴以防感冒;指压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以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每个穴位揉搓按压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压150次。他还时常叩叩牙齿,以强齿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他说,通过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压,确实收到了行气血、调营卫、益心脑、防外邪、强耳目的效果。

  中医养生的常识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定性

养生专家的饮食有三个原则:定时、定量、定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坚持每日三餐按时就餐;定量是三餐不过饱,以八成饱为宜,尤其晚餐食少,以易于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细粮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后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适为准。他爱吃面条,尤其爱吃稀软的带汤水的面条,面条可用细粮也可用杂面,再放些青菜之类,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他常嘱咐病人注意食疗,如晚餐喝粥适当加入红枣、薏苡仁、核桃仁、山药等以增强脾胃功能,还要结合大便情况对饮食进行调整,以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一次。

  中医养生的常识 情志安宁气血通畅

养生专家说,喜、怒、忧、思、悲、恐、惊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强修养、爱好广泛、宽宏大量、不记得失恩怨、遇事不躁,就能心静志安,乐观宽宏。情志安宁,气血通畅,人就健康长寿。正如书中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他谦虚地说,我只初步做到了一些,但这确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必做又较难做到的。

  2017年春季中医养生的常识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2017春季饮食养生的方法

早春 吃点葱姜蒜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乍寒。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

仲春 多吃野菜

古人云,春应在肝。肝亢可伤脾,影响脾胃运化。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

暮春 要吃得清淡

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养生小知识大全

2.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3.中药养生的常用知识

4.如何学习中医养生

5.中医养生之冬季篇

6.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7.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

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中医基本常识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中医第一部经典巨作中,就提到了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那么,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常识

  中医养生的常识 生活规律顺应自然

养生专家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热、温、凉,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要“动作以避寒,隐居以避暑”,和于四时,顺应自然之气。尤其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动不宜过早,以见到阳光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但也不宜过凉。总之,人要适应自然,生活要规律,寒温要适度。

  中医养生的常识 动脑动手形神受益

养生专家认为,健康需要活动,但必须适当,不可劳倦过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他多年来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坚持不懈;二是坚持门诊看病,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内心无比欣慰,也有益于脑力活动,一举多得。三是在带徒弟和传承学术经验中,他感受到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内心充实和满足,同时也启发他经常思考问题,增强了思维分析能力,加上常与青年人相处,增加了活力,振奋了精神。四是练习书法,他以练习楷书为主,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使人心静、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动了肢体,达到形神受益。

  中医养生的常识 揉搓经穴养生防病

养生专家非常重视经穴,常以指代针揉搓经穴养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时,常用手指揉搓百会穴及头面部,以促进头面部血液循环;揉搓涌泉穴、膻中穴以补肾、强心、健脑;揉搓听宫、耳门、颅息等穴以助听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强视力;揉搓迎香、风池穴以防感冒;指压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以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每个穴位揉搓按压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压150次。他还时常叩叩牙齿,以强齿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他说,通过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压,确实收到了行气血、调营卫、益心脑、防外邪、强耳目的效果。

  中医养生的常识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定性

养生专家的饮食有三个原则:定时、定量、定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坚持每日三餐按时就餐;定量是三餐不过饱,以八成饱为宜,尤其晚餐食少,以易于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细粮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后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适为准。他爱吃面条,尤其爱吃稀软的带汤水的面条,面条可用细粮也可用杂面,再放些青菜之类,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他常嘱咐病人注意食疗,如晚餐喝粥适当加入红枣、薏苡仁、核桃仁、山药等以增强脾胃功能,还要结合大便情况对饮食进行调整,以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一次。

  中医养生的常识 情志安宁气血通畅

养生专家说,喜、怒、忧、思、悲、恐、惊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强修养、爱好广泛、宽宏大量、不记得失恩怨、遇事不躁,就能心静志安,乐观宽宏。情志安宁,气血通畅,人就健康长寿。正如书中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他谦虚地说,我只初步做到了一些,但这确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必做又较难做到的。

  2017年春季中医养生的常识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2017春季饮食养生的方法

早春 吃点葱姜蒜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乍寒。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

仲春 多吃野菜

古人云,春应在肝。肝亢可伤脾,影响脾胃运化。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

暮春 要吃得清淡

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养生小知识大全

2.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3.中药养生的常用知识

4.如何学习中医养生

5.中医养生之冬季篇

6.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7.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

中医药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中医药养生知识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药养生知识

1、调理心态: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中医病因学说:七情生病,过喜伤心,暴怒伤肝,忧思伤脾,大悲伤肺,恐惊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称“七情”。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志变动是属生理的:一般不会致病;但过度地情志改变,就可能引起疾病。如:暴怒伤肝,可引起胸肋疼痛,头痛头晕,性情急躁等;思虑过度可以伤脾,证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暖气等。我们要记住古人几段名言:“为人在世莫呈强,让人一步有何仿,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教导人们要以“忍为贵、和为贵、平为福”的和谐作风。“能忍自安、知足常乐”、“岂能尽随人意,但愿不负我心”。天天自念这些名言,保持自己心态平衡,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更要理解,世间人人都要老,三病两痛都不少,我们要正确面对这一生理现象,保持乐观情绪,能有效提高身体质量。

2、饮食养生:好多人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么?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得病的原因:1、不良的生活方式。2、营养不均衡,

包括:过剩、缺乏。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这就是原因,不会吃饭,才会得病。提到吃饭,吃饭的目的是什么?从养生讲,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古人有一米度三关,中医五千年养生精华,给后人留下一个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疗,就是要我们吃好。根据中医的五脏配五色,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的,脾吃蓝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下面说说口味方面问题: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甜,肺喜辣,肾喜咸。也就是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改。比如:酸养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为什么?因为它养肝、养血,能软化血管。西医指出:“血管是否畅通是百病之源”,中医学“气为血帅,气行血亦行”。为什么呢?原因是人活着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存在于血管里。血液常年在血管里流动,会产生垃圾,如果饮食不合理,又没有及时清理垃圾,血液的流速就会加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会加大,从而引发高血压病,脑梗,心梗等疾病。血管堵了,怎么办?需要疏通。血管堵塞、中医叫血瘀,西医叫自由基太多,预防学和营养学叫脂肪代谢的产物太多。自然界都是一物降一物的,纵观万物,维生素就能解决这一切,其次是矿物质。先说维生素。维生素来自水果和疏菜。蔬菜要生吃最好,水果连皮一块吃。从中医讲,生吃可以泄肝火,从西医讲,可以补足维生素。另外有报导生吃长条茄子,茄子是吸油的,如果吃下去,仅有的一点脂肪也会被吸光。常吃可以降血脂。茄子洗干净后切块或条,放醋、盐、麻酱凉拌吃,也可切条沾酱吃。生吃茄子还有一个功能,能治便秘,效果很明显。总之饮食方面要注意食物多样化饮食不节。

饮食与缺钙问题:有报道我国老年人普遍缺钙。缺钙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从中医角度来说,叫人老骨头先老。人老了,骨头慢慢就变细了、塌陷了,骨头越来越小了?骨头一小,人的个头就越来越矮了,所以人上了岁数,个子就变低了,这就是钙缺乏出的问题,钙还能预防动脉硬化。那么钙从饮食中哪里来?主要是牛奶、豆类。关于喝牛奶和豆浆问题,医学指导是如果没有高血压、高血脂还是喝鲜牛奶好。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就要改为喝豆浆好。这样我们应形成一个原则,长期坚持确保钙元素的及时补充。

3、运动养生:中医的养生体育,是动静结合,意念思想相随,它不只是要求有形体动作,更重要的是思想集中,思想意念一致,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使人经络畅通,不得病,还可以治病,这是中医养生之道。中医的运动养生方法很多,不可能尽述。常按摩经络穴位,如百会、太阳、风池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涌泉穴、合谷穴、列缺穴等等也能促进机体的调节功能。养生运动注意勿躁勿懈,贵在坚持,每日应以室外活动为主、室内活动为辅,以便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场地等自然条件,从事各种有益活动。活动的项目和运动量,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

4、起居养生:根据自己的性格习惯、爱好和身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的生活起居。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古人的健康长寿经验。按现代医学、生物学观点来看,它是符合科学道理的。突出老年人怎样安排生活起居为好呢?消除疲劳保大脑,养足精神防衰老,夜晚睡眠保质量,白天也要睡一觉。提倡早睡早起,每晚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好外,在早餐及午餐后都要一次小睡,每次不超过l小时,由于早晨起得早,经过几小时的活动,早餐后小睡一会儿,可使体力得到恢复,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生理要求,午餐后常使人感到乏力,昏昏欲睡,小睡一会儿正好适应这一生理情况。

中医药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中医药养生知识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药养生知识

1、调理心态: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中医病因学说:七情生病,过喜伤心,暴怒伤肝,忧思伤脾,大悲伤肺,恐惊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称“七情”。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志变动是属生理的:一般不会致病;但过度地情志改变,就可能引起疾病。如:暴怒伤肝,可引起胸肋疼痛,头痛头晕,性情急躁等;思虑过度可以伤脾,证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暖气等。我们要记住古人几段名言:“为人在世莫呈强,让人一步有何仿,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教导人们要以“忍为贵、和为贵、平为福”的和谐作风。“能忍自安、知足常乐”、“岂能尽随人意,但愿不负我心”。天天自念这些名言,保持自己心态平衡,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更要理解,世间人人都要老,三病两痛都不少,我们要正确面对这一生理现象,保持乐观情绪,能有效提高身体质量。

2、饮食养生:好多人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么?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得病的原因:1、不良的生活方式。2、营养不均衡,

包括:过剩、缺乏。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这就是原因,不会吃饭,才会得病。提到吃饭,吃饭的目的是什么?从养生讲,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古人有一米度三关,中医五千年养生精华,给后人留下一个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疗,就是要我们吃好。根据中医的五脏配五色,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的,脾吃蓝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下面说说口味方面问题: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甜,肺喜辣,肾喜咸。也就是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改。比如:酸养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为什么?因为它养肝、养血,能软化血管。西医指出:“血管是否畅通是百病之源”,中医学“气为血帅,气行血亦行”。为什么呢?原因是人活着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存在于血管里。血液常年在血管里流动,会产生垃圾,如果饮食不合理,又没有及时清理垃圾,血液的流速就会加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会加大,从而引发高血压病,脑梗,心梗等疾病。血管堵了,怎么办?需要疏通。血管堵塞、中医叫血瘀,西医叫自由基太多,预防学和营养学叫脂肪代谢的产物太多。自然界都是一物降一物的,纵观万物,维生素就能解决这一切,其次是矿物质。先说维生素。维生素来自水果和疏菜。蔬菜要生吃最好,水果连皮一块吃。从中医讲,生吃可以泄肝火,从西医讲,可以补足维生素。另外有报导生吃长条茄子,茄子是吸油的,如果吃下去,仅有的一点脂肪也会被吸光。常吃可以降血脂。茄子洗干净后切块或条,放醋、盐、麻酱凉拌吃,也可切条沾酱吃。生吃茄子还有一个功能,能治便秘,效果很明显。总之饮食方面要注意食物多样化饮食不节。

饮食与缺钙问题:有报道我国老年人普遍缺钙。缺钙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从中医角度来说,叫人老骨头先老。人老了,骨头慢慢就变细了、塌陷了,骨头越来越小了?骨头一小,人的个头就越来越矮了,所以人上了岁数,个子就变低了,这就是钙缺乏出的问题,钙还能预防动脉硬化。那么钙从饮食中哪里来?主要是牛奶、豆类。关于喝牛奶和豆浆问题,医学指导是如果没有高血压、高血脂还是喝鲜牛奶好。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就要改为喝豆浆好。这样我们应形成一个原则,长期坚持确保钙元素的及时补充。

3、运动养生:中医的养生体育,是动静结合,意念思想相随,它不只是要求有形体动作,更重要的是思想集中,思想意念一致,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使人经络畅通,不得病,还可以治病,这是中医养生之道。中医的运动养生方法很多,不可能尽述。常按摩经络穴位,如百会、太阳、风池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涌泉穴、合谷穴、列缺穴等等也能促进机体的调节功能。养生运动注意勿躁勿懈,贵在坚持,每日应以室外活动为主、室内活动为辅,以便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场地等自然条件,从事各种有益活动。活动的项目和运动量,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

4、起居养生:根据自己的性格习惯、爱好和身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的生活起居。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古人的健康长寿经验。按现代医学、生物学观点来看,它是符合科学道理的。突出老年人怎样安排生活起居为好呢?消除疲劳保大脑,养足精神防衰老,夜晚睡眠保质量,白天也要睡一觉。提倡早睡早起,每晚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好外,在早餐及午餐后都要一次小睡,每次不超过l小时,由于早晨起得早,经过几小时的活动,早餐后小睡一会儿,可使体力得到恢复,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生理要求,午餐后常使人感到乏力,昏昏欲睡,小睡一会儿正好适应这一生理情况。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宝。
中医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医院是哪家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尽心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中医养生小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养生了,俗话说身体是*的本钱,那么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是一个最基本的事情了,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中医养生小知识,快来看看吧。

  中医养生小知识1

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中医养生小知识2

首先,要说冬季如何养生,我们肯定要从《黄帝内经》这部养生宝典中找指引,我从《黄帝内经》中悟得一首小诗用来释义养生: 养气养血养形神, 生长收藏和阴阳 , 顺其自然天人合, 养生之道顺四时。

《黄帝内经》提出了先进的健康理念——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认真学习《黄帝内经》,有正确的生活观、生命观,就能远离疾病,远离医院。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医这四家都强调养生就是要养人的“三宝”:精、气、神。儒重气,道重精,佛重神,医家重保养和治疗,只有精气神三者合养“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养生。

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如中医养生、经络养生、食疗养生、体质养生、四季养生、节气养生、时辰养生、瑜伽养生、泡脚养生等等,其道都在《黄帝内经》这部养生宝典里有详细介绍。

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篇告诉我们: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最后,冬季三个月,是万物生命潜伏闭藏的季节,草木凋零,蛰虫伏藏,自然界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较盛,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寒风凛冽,天寒地冻,除了南方的城市,各地会出现水结冰,地冻裂的景象。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因此,我们应冬气之养藏之道,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冬季天气寒冷,阴气最盛,因此肾与冬气相通应,此时寒邪最易侵袭的就是肾,所以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养气养阴”。冬应肾而养藏,肾是人体生命之源,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的府第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个,故有“腰为肾之府”之说。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为全身阴阳之根本。此外,肾主水液,主纳气。

如果一个人的肾气亏损,就会表现为腰膝酸软,易生疾病、易衰老。《医方集解》说:“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请大家记住这句话“肾经决定你的寿命长短”,因为肾脏是五脏中最后衰老的器官。所以要想身体健康,肾气要充足,肾气旺,机能强健,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中医养生小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

中医养生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养生了,俗话说身体是*的本钱,那么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是一个最基本的事情了,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中医养生小知识,快来看看吧。

  中医养生小知识1

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中医养生小知识2

首先,要说冬季如何养生,我们肯定要从《黄帝内经》这部养生宝典中找指引,我从《黄帝内经》中悟得一首小诗用来释义养生: 养气养血养形神, 生长收藏和阴阳 , 顺其自然天人合, 养生之道顺四时。

《黄帝内经》提出了先进的健康理念——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认真学习《黄帝内经》,有正确的生活观、生命观,就能远离疾病,远离医院。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医这四家都强调养生就是要养人的“三宝”:精、气、神。儒重气,道重精,佛重神,医家重保养和治疗,只有精气神三者合养“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养生。

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如中医养生、经络养生、食疗养生、体质养生、四季养生、节气养生、时辰养生、瑜伽养生、泡脚养生等等,其道都在《黄帝内经》这部养生宝典里有详细介绍。

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篇告诉我们: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最后,冬季三个月,是万物生命潜伏闭藏的季节,草木凋零,蛰虫伏藏,自然界阳气深藏而阴寒之气较盛,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寒风凛冽,天寒地冻,除了南方的城市,各地会出现水结冰,地冻裂的景象。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因此,我们应冬气之养藏之道,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冬季天气寒冷,阴气最盛,因此肾与冬气相通应,此时寒邪最易侵袭的就是肾,所以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养气养阴”。冬应肾而养藏,肾是人体生命之源,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的府第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个,故有“腰为肾之府”之说。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为全身阴阳之根本。此外,肾主水液,主纳气。

如果一个人的肾气亏损,就会表现为腰膝酸软,易生疾病、易衰老。《医方集解》说:“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请大家记住这句话“肾经决定你的寿命长短”,因为肾脏是五脏中最后衰老的器官。所以要想身体健康,肾气要充足,肾气旺,机能强健,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黄帝内经》养生知识有哪些?

1、起居有常睡觉、起床要有规律,昼醒夜眠,不要睡眠颠倒,不要熬夜,不要赖床,要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因为熬夜伤津耗气,赖床伤阳气。

2、饮食有节《黄帝内经》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饮食的基本原则。意思是说,饮食要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要有规律,吃饭要定时,营养要全面均衡,不要挑食偏食。

3、顺应季节四季气候各异,春多风,夏多暑热,秋多燥,冬多寒。四季养生要遵从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原则。肝喜调达恶抑郁,养肝当顺其条达之性,常令心情舒畅;心属火藏神,夏易亢,养心当静,静养神以潜心火。

4、“和”即为调和。“术”乃为修生养性之法。“和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中医养生术种类繁多,按摩、刮痧、拔罐、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气功等,其目的都是通过运行气血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5、情绪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恬淡虚无”是指思想安定,情绪稳定。情绪稳定则气血各安其乡,气血平和则人健康无病,所以人们要调节情绪,保持平和恬静的心态其实就是最好的健身方式。

《黄帝内经》养生知识有哪些?

1、起居有常睡觉、起床要有规律,昼醒夜眠,不要睡眠颠倒,不要熬夜,不要赖床,要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因为熬夜伤津耗气,赖床伤阳气。

2、饮食有节《黄帝内经》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饮食的基本原则。意思是说,饮食要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要有规律,吃饭要定时,营养要全面均衡,不要挑食偏食。

3、顺应季节四季气候各异,春多风,夏多暑热,秋多燥,冬多寒。四季养生要遵从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原则。肝喜调达恶抑郁,养肝当顺其条达之性,常令心情舒畅;心属火藏神,夏易亢,养心当静,静养神以潜心火。

4、“和”即为调和。“术”乃为修生养性之法。“和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中医养生术种类繁多,按摩、刮痧、拔罐、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气功等,其目的都是通过运行气血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5、情绪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恬淡虚无”是指思想安定,情绪稳定。情绪稳定则气血各安其乡,气血平和则人健康无病,所以人们要调节情绪,保持平和恬静的心态其实就是最好的健身方式。

中医养生知识点都有哪些内容?

中医养生是一种传统的治疗养生方法,只要是用于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等,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让自己能够延年益寿。中医养生是古代医学的精华,我们需要广泛的宣传和发扬,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点中医养生的知识点吧。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

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

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

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

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

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中医养生观念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影响因素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成果。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养生注意事项
1.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2.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3.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中医养生知识点都有哪些内容?

中医养生是一种传统的治疗养生方法,只要是用于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等,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让自己能够延年益寿。中医养生是古代医学的精华,我们需要广泛的宣传和发扬,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点中医养生的知识点吧。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

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

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

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

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

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中医养生观念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影响因素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成果。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养生注意事项
1.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2.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3.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中医健康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知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养生就发展出了刮痧、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 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 健康养生知识 ,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健康养生方法

  男补肾

  中医以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 措施 。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男性肾虚且不及时补肾,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状。诸如:“肾虚”会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中医认为,“冠心病”也主要是心脉瘀滞、心肾不足造成的。老年人慢性腹泻与脾肾阳虚密切相关;肾虚还可以引起前列腺增生(肥大)。此外,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也与“肾虚”有关。

  女养肝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先天。对于女性而言,肝脏这个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在志为怒,开窍于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伤肝,与眼睛有关的疾病、与筋有关的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往往与肝有关。

  肝的生理特点就是“主升、主动、主散”。怎样养肝?主要从肝的特性入手。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养肝首先要滋阴。其次是养血。肝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如果身体里血液供应出了问题,肝肯定难辞其咎,所以养肝必须养血。

  可见,“男补肾,女养肝”有一定的道理。在如何补肾、养肝方面,人们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同食可吃些有利于肝、肾的食物,以增强肝肾功能。

  补肾养肾的方法

  中医养生防病,一向主张调养为主,以肾为本。所以,实用的补肾方法需要你尽快掌握。中医告你补肾养肾10个最有效方法,保护你的肾脏健康!

  方法一:饮食补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方法二:睡眠养肾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方法三:房事有度

  体力劳动过重会伤气、脑力劳动过重会伤血、房劳过度会伤精。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劳作有度,房事有节。这样才有助于养肾护肾精。

  方法四:定时饮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加重肾的负担。因此,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

  方法五:运动养肾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向您介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方法六:吞津养肾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这反过来证明,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方法七:护好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方法八:大便畅通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方法九:有尿不忍

  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因此,有尿时就要及时排出,也是养肾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方法十:警惕药物

  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药物常服会伤肾。所以在用药时要提高警惕,要认真阅读 说明书 ,需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时,要咨询相关专家。

  养肝护肝的方法

  1、午后小睡10分钟

  很多肝炎患者午后易疲倦,不妨尝试一种简单的“疗法”——每日午后小睡10分钟。临床证明,午后小睡10分钟可以消除困乏,其效果比夜间多睡两个小时好得多。白天在等候飞机、火车、轮船或在乘坐长途巴士和公交时,不妨小睡片刻,这可以让你显得较有精神。

  2、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3、不要暴饮暴食

  秋季气候宜人,食物丰富,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而在冬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4、少吃刺激食品

  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为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5、进补不能乱补

  冬季是适合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中医健康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知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养生就发展出了刮痧、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 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 健康养生知识 ,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健康养生方法

  男补肾

  中医以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 措施 。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男性肾虚且不及时补肾,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状。诸如:“肾虚”会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中医认为,“冠心病”也主要是心脉瘀滞、心肾不足造成的。老年人慢性腹泻与脾肾阳虚密切相关;肾虚还可以引起前列腺增生(肥大)。此外,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也与“肾虚”有关。

  女养肝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先天。对于女性而言,肝脏这个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在志为怒,开窍于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伤肝,与眼睛有关的疾病、与筋有关的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往往与肝有关。

  肝的生理特点就是“主升、主动、主散”。怎样养肝?主要从肝的特性入手。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养肝首先要滋阴。其次是养血。肝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如果身体里血液供应出了问题,肝肯定难辞其咎,所以养肝必须养血。

  可见,“男补肾,女养肝”有一定的道理。在如何补肾、养肝方面,人们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同食可吃些有利于肝、肾的食物,以增强肝肾功能。

  补肾养肾的方法

  中医养生防病,一向主张调养为主,以肾为本。所以,实用的补肾方法需要你尽快掌握。中医告你补肾养肾10个最有效方法,保护你的肾脏健康!

  方法一:饮食补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方法二:睡眠养肾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方法三:房事有度

  体力劳动过重会伤气、脑力劳动过重会伤血、房劳过度会伤精。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劳作有度,房事有节。这样才有助于养肾护肾精。

  方法四:定时饮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加重肾的负担。因此,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

  方法五:运动养肾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向您介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方法六:吞津养肾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这反过来证明,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方法七:护好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方法八:大便畅通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方法九:有尿不忍

  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因此,有尿时就要及时排出,也是养肾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方法十:警惕药物

  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药物常服会伤肾。所以在用药时要提高警惕,要认真阅读 说明书 ,需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时,要咨询相关专家。

  养肝护肝的方法

  1、午后小睡10分钟

  很多肝炎患者午后易疲倦,不妨尝试一种简单的“疗法”——每日午后小睡10分钟。临床证明,午后小睡10分钟可以消除困乏,其效果比夜间多睡两个小时好得多。白天在等候飞机、火车、轮船或在乘坐长途巴士和公交时,不妨小睡片刻,这可以让你显得较有精神。

  2、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3、不要暴饮暴食

  秋季气候宜人,食物丰富,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而在冬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4、少吃刺激食品

  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为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5、进补不能乱补

  冬季是适合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中医养生重点知识列举

中医养生是一门博大的学问,可以用各种中医方法增强体质、增益生命、减少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养生指的是就是“治未病”,人们通过养精神、慎房事、适寒温、调饮食、练形体等方法达到养生效果。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中医养生重点知识列举

中医养生是一门博大的学问,可以用各种中医方法增强体质、增益生命、减少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养生指的是就是“治未病”,人们通过养精神、慎房事、适寒温、调饮食、练形体等方法达到养生效果。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