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024-03-27 09:39:42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

养生学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顺应自然、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及综合调理、因人而异等方面。

一、 顺应自然 就是要顺应四时,提高人体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性调节能力。最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常说的“凉了穿上,热了脱”。四时的气候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交替过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从而出现相应的变化。

二、 形神合一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而完善的统一体,人身由“神”与“形”组成。“形”指形体结构,包括五脏六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组织结构和气血津精等基本营养物质;“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情感意识的体现,是人体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

三、 动静结合 动与静,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形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二者共同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人在生活中,也应保持动、静结合。心神宜静,形体宜动。也就是说“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或者说“静养精神,动养形体”。在动中要求动静适度,“过动则伤阴,阳必偏胜,过静伤阳,阴必偏胜”。但在动静两者中首先要求动,只有如此,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

四、 综合调理、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婴幼儿期应注意寒暧及饮食的调理;青少年时期重在培育肾气、惜精保精以健身;中年则是身体各部分由极盛转衰的时期,所以要注意气血阴阳调补,保养得当。以防早衰,争取长寿;老年是体内气血衰弱,功能减退的时期,这阶段当重视调神、慎饮食、节房事以延缓衰老,保持身体的健康,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

养生学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顺应自然、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及综合调理、因人而异等方面。

一、 顺应自然 就是要顺应四时,提高人体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性调节能力。最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常说的“凉了穿上,热了脱”。四时的气候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交替过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从而出现相应的变化。

二、 形神合一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而完善的统一体,人身由“神”与“形”组成。“形”指形体结构,包括五脏六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组织结构和气血津精等基本营养物质;“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情感意识的体现,是人体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

三、 动静结合 动与静,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形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二者共同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人在生活中,也应保持动、静结合。心神宜静,形体宜动。也就是说“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或者说“静养精神,动养形体”。在动中要求动静适度,“过动则伤阴,阳必偏胜,过静伤阳,阴必偏胜”。但在动静两者中首先要求动,只有如此,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

四、 综合调理、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婴幼儿期应注意寒暧及饮食的调理;青少年时期重在培育肾气、惜精保精以健身;中年则是身体各部分由极盛转衰的时期,所以要注意气血阴阳调补,保养得当。以防早衰,争取长寿;老年是体内气血衰弱,功能减退的时期,这阶段当重视调神、慎饮食、节房事以延缓衰老,保持身体的健康,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是以“和为贵,通为本,收为先”为核心,指导人们如何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首先是“和为贵”,强调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是健康的基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协调内外、身心,避免过度消耗精气神,养成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从根本上保护身体健康。
其次是“通为本”,主张通达经脉,身心通畅,防止病邪侵入和发生。通常通过运动、按摩、针灸等方法来调整身体机能,促进气血畅通,增强免疫力。同时,中医注重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保证营养均衡,规律作息,调整身体自身的节律,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最后是“收为先”,强调预防胜于治疗,重视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要做好常规体检和自我观察,及时调整身体状况,预防可能出现的疾病。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强调基本调理、缓解症状、调整体质三者相结合,高度重视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进行治疗。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体系,注重以人为本,强调自我调适和预防为主,同时辅以中药、针灸、按摩等医疗手段,从而达到身心健康、长寿延年的效果。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是以“和为贵,通为本,收为先”为核心,指导人们如何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首先是“和为贵”,强调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是健康的基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协调内外、身心,避免过度消耗精气神,养成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从根本上保护身体健康。
其次是“通为本”,主张通达经脉,身心通畅,防止病邪侵入和发生。通常通过运动、按摩、针灸等方法来调整身体机能,促进气血畅通,增强免疫力。同时,中医注重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保证营养均衡,规律作息,调整身体自身的节律,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最后是“收为先”,强调预防胜于治疗,重视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要做好常规体检和自我观察,及时调整身体状况,预防可能出现的疾病。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强调基本调理、缓解症状、调整体质三者相结合,高度重视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进行治疗。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体系,注重以人为本,强调自我调适和预防为主,同时辅以中药、针灸、按摩等医疗手段,从而达到身心健康、长寿延年的效果。

中医养生的五个观点,你知道哪些?

中医养生的五个观点,你知道哪些?

自然观天人合一 人体只有适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违背的话,就会成为灾祸的根源,如果违背的话,就不会生病,就得到了道路”。 有时采用春季养生、夏季养长、秋季养收、冬季养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在自然道路上,滋养自然生活,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防治观圣人不治病,不治病,不治病,不治乱,不治乱。 丈夫病已为后药,乱已为后治,如渴打井、斗铸锥为时不晚”。 提出了未病预防的思想。 “虚邪贼风,有时会避开; 淡淡虚无,真气从中冒出; 精神内守、病安是绝对没有的”。 强调外避六淫之邪,内避精神刺激和情志变动,达到防止未病先发的目的。

意志表现“意志者,收魂,适合寒冷,喜怒无常者”。 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征,培养精神意志。 春天的3月,这就是让陈出志气。”“夏天的3月,这叫蕃秀,让志气消失。”“秋天的3月,这叫容平,让志气安宁。”“冬天的3月,让志藏,志若隐若现。” 总之,人的精神意志是,春天应该清爽,夏天应该充实,秋天应该稳定,冬天应该伏藏。 据此,“身无奇病,万物不灭,怒不可遏,精神笔直,魂魄不散,不能悔恨,五藏不能忍受*。”

动静观“动能安静,解长寿”的主张是形神兼养。 根据四点的不同,调整形状调整调子。 春天“晚上睡觉早起,在院子里走走”夏天“晚上睡觉早起,厌倦天”秋天“早睡早起,和鸡一起兴”冬天“早睡晚起,一定要等阳光”。饮食疗法观民以食为天。 中医提倡“饮食有节制”,保护后天脾胃的来源。 例如,“饮食自倍,脾胃为伤”时,伤缺乏化源,易患万病。 同时,告诫人们要小心调和五味,避免偏爱。 “毒攻邪,五谷养,五果助,五畜益,五菜充。 配合气味服用,可以补充稀薄的空气”、“故谨通五味,骨正肌柔,气血通流,理密。 如果是这样,那就要全心全意,谨言慎行,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的五个观点,你知道哪些?

中医养生的五个观点,你知道哪些?

自然观天人合一 人体只有适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违背的话,就会成为灾祸的根源,如果违背的话,就不会生病,就得到了道路”。 有时采用春季养生、夏季养长、秋季养收、冬季养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在自然道路上,滋养自然生活,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防治观圣人不治病,不治病,不治病,不治乱,不治乱。 丈夫病已为后药,乱已为后治,如渴打井、斗铸锥为时不晚”。 提出了未病预防的思想。 “虚邪贼风,有时会避开; 淡淡虚无,真气从中冒出; 精神内守、病安是绝对没有的”。 强调外避六淫之邪,内避精神刺激和情志变动,达到防止未病先发的目的。

意志表现“意志者,收魂,适合寒冷,喜怒无常者”。 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征,培养精神意志。 春天的3月,这就是让陈出志气。”“夏天的3月,这叫蕃秀,让志气消失。”“秋天的3月,这叫容平,让志气安宁。”“冬天的3月,让志藏,志若隐若现。” 总之,人的精神意志是,春天应该清爽,夏天应该充实,秋天应该稳定,冬天应该伏藏。 据此,“身无奇病,万物不灭,怒不可遏,精神笔直,魂魄不散,不能悔恨,五藏不能忍受*。”

动静观“动能安静,解长寿”的主张是形神兼养。 根据四点的不同,调整形状调整调子。 春天“晚上睡觉早起,在院子里走走”夏天“晚上睡觉早起,厌倦天”秋天“早睡早起,和鸡一起兴”冬天“早睡晚起,一定要等阳光”。饮食疗法观民以食为天。 中医提倡“饮食有节制”,保护后天脾胃的来源。 例如,“饮食自倍,脾胃为伤”时,伤缺乏化源,易患万病。 同时,告诫人们要小心调和五味,避免偏爱。 “毒攻邪,五谷养,五果助,五畜益,五菜充。 配合气味服用,可以补充稀薄的空气”、“故谨通五味,骨正肌柔,气血通流,理密。 如果是这样,那就要全心全意,谨言慎行,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的五个观点,你知道哪些?

中医养生的五个观点,你知道哪些?

自然观天人合一 人体只有适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违背的话,就会成为灾祸的根源,如果违背的话,就不会生病,就得到了道路”。 有时采用春季养生、夏季养长、秋季养收、冬季养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在自然道路上,滋养自然生活,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防治观圣人不治病,不治病,不治病,不治乱,不治乱。 丈夫病已为后药,乱已为后治,如渴打井、斗铸锥为时不晚”。 提出了未病预防的思想。 “虚邪贼风,有时会避开; 淡淡虚无,真气从中冒出; 精神内守、病安是绝对没有的”。 强调外避六淫之邪,内避精神刺激和情志变动,达到防止未病先发的目的。

意志表现“意志者,收魂,适合寒冷,喜怒无常者”。 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征,培养精神意志。 春天的3月,这就是让陈出志气。”“夏天的3月,这叫蕃秀,让志气消失。”“秋天的3月,这叫容平,让志气安宁。”“冬天的3月,让志藏,志若隐若现。” 总之,人的精神意志是,春天应该清爽,夏天应该充实,秋天应该稳定,冬天应该伏藏。 据此,“身无奇病,万物不灭,怒不可遏,精神笔直,魂魄不散,不能悔恨,五藏不能忍受*。”

动静观“动能安静,解长寿”的主张是形神兼养。 根据四点的不同,调整形状调整调子。 春天“晚上睡觉早起,在院子里走走”夏天“晚上睡觉早起,厌倦天”秋天“早睡早起,和鸡一起兴”冬天“早睡晚起,一定要等阳光”。饮食疗法观民以食为天。 中医提倡“饮食有节制”,保护后天脾胃的来源。 例如,“饮食自倍,脾胃为伤”时,伤缺乏化源,易患万病。 同时,告诫人们要小心调和五味,避免偏爱。 “毒攻邪,五谷养,五果助,五畜益,五菜充。 配合气味服用,可以补充稀薄的空气”、“故谨通五味,骨正肌柔,气血通流,理密。 如果是这样,那就要全心全意,谨言慎行,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如下:

一、重视厚德养生。

中医养生学强调道德修养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要性。德高者寿高,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老子把慈善、节俭和不为天下先,视为人生三件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重视道德修养。庄子论养生也是强调精神生命的重要性。有仁爱之心不仅自己健康长寿,也能使他人健康长寿。崇仁修德,这便是内养正气,属于养生学之养神养心的范畴。

二、强调中和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始终视中和节度,无太过、无不及。过犹不及。比如动静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如此即可达到阴阳气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长寿。中国古代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保健体操都体现了中和的追求。中医养生学主张通过适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时候用药物调整人体之偏使其气血阴阳归于平和。

三、以养气为要。

气是中国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养气。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气,以保养正气为本。

四、强调治未病。

“未病”是指可能发生的疾病或可能出现的继发症。《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治未病”的原则。所谓治未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当未病之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而在既病之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恶化。由此可见,从治未病的第一方面意义看,它与养生学的内容相一致。

五、重视饮食养生。

历代养生家都最为重视饮食养生。张仲景的饮食养生法有如下几个基本原则和内容:①摄取对生命有益的饮食物。②避免进食对身体有害的食物。③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④注意进食时间。⑤注意食量。⑥食物与身体状态相宜,如因身体之虚实而用补泻饮食,补不足,损有余。⑦掌握食物中解毒方法。

六、强调顺天应时。

中医养生学也十分重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阴阳寒暑的变化。中医学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人应该春养生发之气,夏养成长之气,秋养收敛之气,冬养闭藏之气。这是中医“天人相应”观点的反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如下:

一、重视厚德养生。

中医养生学强调道德修养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要性。德高者寿高,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老子把慈善、节俭和不为天下先,视为人生三件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重视道德修养。庄子论养生也是强调精神生命的重要性。有仁爱之心不仅自己健康长寿,也能使他人健康长寿。崇仁修德,这便是内养正气,属于养生学之养神养心的范畴。

二、强调中和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始终视中和节度,无太过、无不及。过犹不及。比如动静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如此即可达到阴阳气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长寿。中国古代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保健体操都体现了中和的追求。中医养生学主张通过适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时候用药物调整人体之偏使其气血阴阳归于平和。

三、以养气为要。

气是中国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养气。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气,以保养正气为本。

四、强调治未病。

“未病”是指可能发生的疾病或可能出现的继发症。《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治未病”的原则。所谓治未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当未病之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而在既病之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恶化。由此可见,从治未病的第一方面意义看,它与养生学的内容相一致。

五、重视饮食养生。

历代养生家都最为重视饮食养生。张仲景的饮食养生法有如下几个基本原则和内容:①摄取对生命有益的饮食物。②避免进食对身体有害的食物。③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④注意进食时间。⑤注意食量。⑥食物与身体状态相宜,如因身体之虚实而用补泻饮食,补不足,损有余。⑦掌握食物中解毒方法。

六、强调顺天应时。

中医养生学也十分重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阴阳寒暑的变化。中医学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人应该春养生发之气,夏养成长之气,秋养收敛之气,冬养闭藏之气。这是中医“天人相应”观点的反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如下:

一、重视厚德养生。

中医养生学强调道德修养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要性。德高者寿高,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老子把慈善、节俭和不为天下先,视为人生三件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重视道德修养。庄子论养生也是强调精神生命的重要性。有仁爱之心不仅自己健康长寿,也能使他人健康长寿。崇仁修德,这便是内养正气,属于养生学之养神养心的范畴。

二、强调中和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始终视中和节度,无太过、无不及。过犹不及。比如动静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如此即可达到阴阳气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长寿。中国古代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保健体操都体现了中和的追求。中医养生学主张通过适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时候用药物调整人体之偏使其气血阴阳归于平和。

三、以养气为要。

气是中国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养气。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气,以保养正气为本。

四、强调治未病。

“未病”是指可能发生的疾病或可能出现的继发症。《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治未病”的原则。所谓治未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当未病之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而在既病之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恶化。由此可见,从治未病的第一方面意义看,它与养生学的内容相一致。

五、重视饮食养生。

历代养生家都最为重视饮食养生。张仲景的饮食养生法有如下几个基本原则和内容:①摄取对生命有益的饮食物。②避免进食对身体有害的食物。③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④注意进食时间。⑤注意食量。⑥食物与身体状态相宜,如因身体之虚实而用补泻饮食,补不足,损有余。⑦掌握食物中解毒方法。

六、强调顺天应时。

中医养生学也十分重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阴阳寒暑的变化。中医学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人应该春养生发之气,夏养成长之气,秋养收敛之气,冬养闭藏之气。这是中医“天人相应”观点的反映。

3.中医养生健康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1)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外界 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2)形神合一: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要重试形体的保健,也要重视心里和精神上的保健
3)动静互涵:运动与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
4)正气为本:保养正气,保养精、气、神这人生“三宝”,根本在于保护脾(后天之本)肾(先天之本)
5)辩证施养:指养生保健要根据时令、地域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方法,既“三因制宜”
以上这些都是啊

祝福你

3.中医养生健康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1)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外界 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2)形神合一: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要重试形体的保健,也要重视心里和精神上的保健
3)动静互涵:运动与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
4)正气为本:保养正气,保养精、气、神这人生“三宝”,根本在于保护脾(后天之本)肾(先天之本)
5)辩证施养:指养生保健要根据时令、地域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方法,既“三因制宜”
以上这些都是啊

祝福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如下:

1、顺应自然。

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集中体现。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以“天地之气,四时之法成”,因此必须顺应天时。春天保肝、夏天养心、长夏健脾、秋季润肺、冬季护肾,天人合一。这种根据四时气候变化而保健调摄的方法,就是天人相应,顺乎自然养生原则的体现。

2、形神共养。

中医养生学主张静以养神,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就是通过清净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方法,以保持神气的宁静和“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即摒除一切有害的情绪波动,保持乐观安静、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动以养形是指通过形体锻炼、劳动、散步、引导、按摩等。

3、调养脾胃。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健康和寿夭的重要因素。其中调养脾胃的关键是饮食调节,做到寒热适中,饥饱有度,营养全面,清洁卫生,既保护脾胃功能不受侵害,又保证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充足平衡。

中医养生的意义:

1、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

2、中医学对众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存在的疗效基础。中医学完整的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成为中医学存在的文化基础,或者说因为中医文化的存在。中西医结合,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的同时独立使用。

3、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如下:

1、顺应自然。

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集中体现。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以“天地之气,四时之法成”,因此必须顺应天时。春天保肝、夏天养心、长夏健脾、秋季润肺、冬季护肾,天人合一。这种根据四时气候变化而保健调摄的方法,就是天人相应,顺乎自然养生原则的体现。

2、形神共养。

中医养生学主张静以养神,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就是通过清净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方法,以保持神气的宁静和“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即摒除一切有害的情绪波动,保持乐观安静、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动以养形是指通过形体锻炼、劳动、散步、引导、按摩等。

3、调养脾胃。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健康和寿夭的重要因素。其中调养脾胃的关键是饮食调节,做到寒热适中,饥饱有度,营养全面,清洁卫生,既保护脾胃功能不受侵害,又保证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充足平衡。

中医养生的意义:

1、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

2、中医学对众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存在的疗效基础。中医学完整的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成为中医学存在的文化基础,或者说因为中医文化的存在。中西医结合,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的同时独立使用。

3、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中医养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食物养生:
老中医的顺口溜, 可做参照与践行。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2、中医养生基本观念是“治未病”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养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黄庭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至于有的人淫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作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这些决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5、气功养生:学会吐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中医养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食物养生:
老中医的顺口溜, 可做参照与践行。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2、中医养生基本观念是“治未病”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养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黄庭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至于有的人淫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作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这些决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5、气功养生:学会吐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中医养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食物养生:
老中医的顺口溜, 可做参照与践行。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2、中医养生基本观念是“治未病”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养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黄庭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至于有的人淫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作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这些决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5、气功养生:学会吐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