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八种方法是什么
2024-03-27 10:34:35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将养生法浓缩为8个顺口溜,简单却非常实用

古老的中医不仅是一门治病的技艺,更是中国人对个人与天地自然关系的看法。中医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重视治病于未病,强调顺其自然;它不只指导我们生理和心理上的调节,还与道德涵养息息相关。 中医养生其实就是从生活习惯开始! 一 1.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2. 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3. 饭前喝汤,胜过药方。 4. 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5. 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二 1. 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2. 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3. 小小黄瓜是个宝,减肥美容少不了。 4. 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很管用。 三 1. 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2. 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3. 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4. 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5.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四 1. 一日两苹果,毛病绕道过。 2. 一日一枣,长生不老。 3. 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4. 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养生不健康。 五 1.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2. 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3. 常吃素,好养肚。 4. 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5. 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六 1.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2. 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3. 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4.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5. 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七 1. 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2. 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 3. 先睡心,后睡眼。 4. 药补食补,不如心补。 5. 饭养人,歌养心。 八 1. 人有童心,一世年轻。 2. 笑一笑,十年少。 3.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 4.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5. 哭一哭,解千愁。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医将养生法浓缩为8个顺口溜,简单却非常实用

古老的中医不仅是一门治病的技艺,更是中国人对个人与天地自然关系的看法。中医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重视治病于未病,强调顺其自然;它不只指导我们生理和心理上的调节,还与道德涵养息息相关。 中医养生其实就是从生活习惯开始! 一 1.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2. 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3. 饭前喝汤,胜过药方。 4. 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5. 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二 1. 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2. 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3. 小小黄瓜是个宝,减肥美容少不了。 4. 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很管用。 三 1. 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2. 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3. 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4. 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5.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四 1. 一日两苹果,毛病绕道过。 2. 一日一枣,长生不老。 3. 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4. 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养生不健康。 五 1.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2. 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3. 常吃素,好养肚。 4. 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5. 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六 1.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2. 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3. 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4.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5. 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七 1. 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2. 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 3. 先睡心,后睡眼。 4. 药补食补,不如心补。 5. 饭养人,歌养心。 八 1. 人有童心,一世年轻。 2. 笑一笑,十年少。 3.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 4.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5. 哭一哭,解千愁。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医将养生法浓缩为8个顺口溜,简单却非常实用

古老的中医不仅是一门治病的技艺,更是中国人对个人与天地自然关系的看法。中医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重视治病于未病,强调顺其自然;它不只指导我们生理和心理上的调节,还与道德涵养息息相关。 中医养生其实就是从生活习惯开始! 一 1.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2. 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3. 饭前喝汤,胜过药方。 4. 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5. 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二 1. 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2. 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3. 小小黄瓜是个宝,减肥美容少不了。 4. 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很管用。 三 1. 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2. 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3. 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4. 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5.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四 1. 一日两苹果,毛病绕道过。 2. 一日一枣,长生不老。 3. 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4. 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养生不健康。 五 1.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2. 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3. 常吃素,好养肚。 4. 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5. 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六 1.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2. 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3. 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4.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5. 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七 1. 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2. 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 3. 先睡心,后睡眼。 4. 药补食补,不如心补。 5. 饭养人,歌养心。 八 1. 人有童心,一世年轻。 2. 笑一笑,十年少。 3.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 4.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5. 哭一哭,解千愁。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养身八法的内容

日常八大养生法宝,源于祖国医学传统养生之道。简单易行,便于普及。不拘场地,不限时间,不用器械,不论男女,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做。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定会受益匪浅。 一. 梳头 从唐代名医孙思邈,到宋代文豪苏轼、陆游,直至当代资深中医师路志正,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但却用着同一种养生方法——梳头按摩。大师们何以对同一种养生方法情有独钟呢? 中医认为,头全身的主宰,脑是元神之府。头部是'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人体的12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于头部。集中了近50个穴位。而人体的躯干四肢在头皮上的穴位分布,呈'大’字形。经常梳头,能对这些经脉和穴位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畅通气血,疏通经络;使诸阳上升,百脉调顺。能清心醒目,
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强身健体。坚持梳头,不但能有效地预防感冒,对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老年性痴呆都有所裨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梳头能通经活络,祛风止痛。对神经性头痛、血管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有不错的疗效。头发为'血之余,肾之华’。经常按摩头部,可以生发、润发。梳头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头皮新陈代谢,加快头皮及头发血液和氧气供应,坚持日久,则头发乌润光亮。 十指微屈,用指尖或指腹,自前额发际经头部向枕部梳去,反复做100次,至头部发热。约2~3分钟。
二. 拽耳 头部不动,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侧耳垂,往下拽。一拉一放为1次,做36次。耳垂是耳全息穴位的头面区,正中是眼穴。下拽耳垂,使头部感到很舒服,醒神健脑,明目提神。对头痛、头晕、眼病、小儿高热惊厥有一定疗效;亦可预防感冒。之后,两手拉住耳垂向外划圆圈10次。可刺激大脑皮层,缓解压力。
三. 运目 一般可采用'运目八法’:1. 注视远处,数50个数;食指尖放在鼻尖,眼看食指,数50个数。双眼平视,然后轻轻闭上,约10秒钟后,再缓缓睁2. 搓热双手,以两掌心劳宫穴为中心,捂住双眼。3. 顺时针转动眼球9次;再逆时针转动眼球9次。尽量沿着眼眶边沿旋转。4. 远眺,吸气;近看,呼气。一呼一吸为一次,共9次。5. 头不动,尽量往上看,吸气;往前看,呼气,9次。6. 双眼尽量往下看,吸气;往前看,呼气,9次。7. 双眼尽量往右看,吸气;往前看,呼气,9次。8. 双眼轻轻闭上,再猛然睁开,保持4秒钟,看前方选定的目标。然后闭眼6秒钟。睁眼吸气,闭眼呼气,一呼一吸为一次,9次。
四. 叩齿 用上下牙有节奏地互相叩击。先叩左侧臼齿60次;后叩门齿60次;再叩右侧臼齿60次。共计360次。轻重交替,有节奏地进行。尔后,'赤龙搅海,漱津匀吞’。即用舌头沿着牙齿、牙龈内外搅动,把生出的唾液分次咽下。 经常叩齿,能强肾固精,健脑固齿。可增强体质,预防脑中风、老年痴呆症,使牙齿坚固而有光泽。中医认为,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具有益脑强肾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唾液可杀灭致病微生物,其中的酶类能助消化,还有很强的防癌作用。
五. 揉胸 全手掌置于左胸心前区,顺时针按摩120次;再再逆时针按摩120次。然后用拇指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膻中穴,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20次。可舒胸理气,强心活血。对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慌、气短、哮喘、恶心、眩晕等有辅助治疗价值。
六. 捶腰 腰部一个不大的区域集中了3个重要穴位:命门、肾俞、腰眼。命门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与肚脐在同一水平线上。旁开1.5寸即是肾俞。
腰眼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中。双手搓热后,放在腰眼处停留片刻;向下用力搓至尾间长强穴,反复搓36次。把以上3穴都包括在搓揉范围之内。然后,握拳,以拳眼叩击腰眼和肾俞72次。人体的精气在背部灌注于肾俞,
肾俞是人体精气、气血的集散地,直接连接于肾。刺激腰眼、肾俞、命门,能起到壮腰健肾、消除疲劳的作用。 七. 摩腹 中医认为,腹部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保护好腹部,可使五脏六腑安之若素;就能使五谷正常运化,保证人体营养供应,阴阳和谐,气血旺盛。现代医学证实,揉腹可强壮胃肠及腹壁肌肉,提高消化功能,还有减肥功能。 《延年九转法》介绍的按摩腹部的方法为:用右手掌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胃脘部120次;然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120次;在全腹按摩120次。最后,逆时针方向重复一遍。
八. 搓脚 搓脚心是祖国医学传统养生方法。经常搓脚心,可有效地调整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人体内分泌平衡,从而达到强身祛病的效果。脚底*凹陷处的涌泉穴,正当脚底'黄金分割点’上,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所谓'肾之源’。刺激此穴,可帮助恢复与增长元气。以涌泉穴为中心,脚底还分布着许多与其他脏器相关的穴位。长期坚持搓脚,能补脑、益肾、安神、通络、活血,颐养脏腑,对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头痛、消化不良、便秘、麻木、乏力、脚心发凉及心、肝、脾、胆等脏器的疾病有一定的防治功效。搓脚心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保健养生方法,为历代养生学家所推崇。

养身八法的内容

日常八大养生法宝,源于祖国医学传统养生之道。简单易行,便于普及。不拘场地,不限时间,不用器械,不论男女,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做。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定会受益匪浅。 一. 梳头 从唐代名医孙思邈,到宋代文豪苏轼、陆游,直至当代资深中医师路志正,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但却用着同一种养生方法——梳头按摩。大师们何以对同一种养生方法情有独钟呢? 中医认为,头全身的主宰,脑是元神之府。头部是'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人体的12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于头部。集中了近50个穴位。而人体的躯干四肢在头皮上的穴位分布,呈'大’字形。经常梳头,能对这些经脉和穴位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畅通气血,疏通经络;使诸阳上升,百脉调顺。能清心醒目,
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强身健体。坚持梳头,不但能有效地预防感冒,对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老年性痴呆都有所裨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梳头能通经活络,祛风止痛。对神经性头痛、血管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有不错的疗效。头发为'血之余,肾之华’。经常按摩头部,可以生发、润发。梳头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头皮新陈代谢,加快头皮及头发血液和氧气供应,坚持日久,则头发乌润光亮。 十指微屈,用指尖或指腹,自前额发际经头部向枕部梳去,反复做100次,至头部发热。约2~3分钟。
二. 拽耳 头部不动,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侧耳垂,往下拽。一拉一放为1次,做36次。耳垂是耳全息穴位的头面区,正中是眼穴。下拽耳垂,使头部感到很舒服,醒神健脑,明目提神。对头痛、头晕、眼病、小儿高热惊厥有一定疗效;亦可预防感冒。之后,两手拉住耳垂向外划圆圈10次。可刺激大脑皮层,缓解压力。
三. 运目 一般可采用'运目八法’:1. 注视远处,数50个数;食指尖放在鼻尖,眼看食指,数50个数。双眼平视,然后轻轻闭上,约10秒钟后,再缓缓睁2. 搓热双手,以两掌心劳宫穴为中心,捂住双眼。3. 顺时针转动眼球9次;再逆时针转动眼球9次。尽量沿着眼眶边沿旋转。4. 远眺,吸气;近看,呼气。一呼一吸为一次,共9次。5. 头不动,尽量往上看,吸气;往前看,呼气,9次。6. 双眼尽量往下看,吸气;往前看,呼气,9次。7. 双眼尽量往右看,吸气;往前看,呼气,9次。8. 双眼轻轻闭上,再猛然睁开,保持4秒钟,看前方选定的目标。然后闭眼6秒钟。睁眼吸气,闭眼呼气,一呼一吸为一次,9次。
四. 叩齿 用上下牙有节奏地互相叩击。先叩左侧臼齿60次;后叩门齿60次;再叩右侧臼齿60次。共计360次。轻重交替,有节奏地进行。尔后,'赤龙搅海,漱津匀吞’。即用舌头沿着牙齿、牙龈内外搅动,把生出的唾液分次咽下。 经常叩齿,能强肾固精,健脑固齿。可增强体质,预防脑中风、老年痴呆症,使牙齿坚固而有光泽。中医认为,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具有益脑强肾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唾液可杀灭致病微生物,其中的酶类能助消化,还有很强的防癌作用。
五. 揉胸 全手掌置于左胸心前区,顺时针按摩120次;再再逆时针按摩120次。然后用拇指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膻中穴,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20次。可舒胸理气,强心活血。对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慌、气短、哮喘、恶心、眩晕等有辅助治疗价值。
六. 捶腰 腰部一个不大的区域集中了3个重要穴位:命门、肾俞、腰眼。命门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与肚脐在同一水平线上。旁开1.5寸即是肾俞。
腰眼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中。双手搓热后,放在腰眼处停留片刻;向下用力搓至尾间长强穴,反复搓36次。把以上3穴都包括在搓揉范围之内。然后,握拳,以拳眼叩击腰眼和肾俞72次。人体的精气在背部灌注于肾俞,
肾俞是人体精气、气血的集散地,直接连接于肾。刺激腰眼、肾俞、命门,能起到壮腰健肾、消除疲劳的作用。 七. 摩腹 中医认为,腹部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保护好腹部,可使五脏六腑安之若素;就能使五谷正常运化,保证人体营养供应,阴阳和谐,气血旺盛。现代医学证实,揉腹可强壮胃肠及腹壁肌肉,提高消化功能,还有减肥功能。 《延年九转法》介绍的按摩腹部的方法为:用右手掌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胃脘部120次;然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120次;在全腹按摩120次。最后,逆时针方向重复一遍。
八. 搓脚 搓脚心是祖国医学传统养生方法。经常搓脚心,可有效地调整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人体内分泌平衡,从而达到强身祛病的效果。脚底*凹陷处的涌泉穴,正当脚底'黄金分割点’上,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所谓'肾之源’。刺激此穴,可帮助恢复与增长元气。以涌泉穴为中心,脚底还分布着许多与其他脏器相关的穴位。长期坚持搓脚,能补脑、益肾、安神、通络、活血,颐养脏腑,对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头痛、消化不良、便秘、麻木、乏力、脚心发凉及心、肝、脾、胆等脏器的疾病有一定的防治功效。搓脚心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保健养生方法,为历代养生学家所推崇。

中医养生项目(中草药康养项目8大疗法)

自从到某位客户的南药基地参观完,地道康养•地道君才发现,原来即使是乡村路边一棵平平无奇的小草,都有其药用价值。

那么,如何让这棵“草”有无限的溢价空间又能增强游客粘性呢?地道君总结了8大疗法!

一、动疗

动疗即是以动养生,可以分两个层面。

一是农耕活动,即是以农作、农事、农活等形式和途径,让人们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对田地的敬畏之情,并劳动筋骨。中草药康养项目则是可以通过中草药种植、采摘、加工、制作药膳和相关文创产品等,既能让游客达到康体的效果,也能让其把学会的中草药种植、简单加工、食用等方法融合到城里的生活、工作当中,从而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二是中医健身,学习传统中医的健身方法、太极等调理肌/腑的亚健康。

二、诊疗

诊疗则是从基础国医体检入手逐步完善体检流程,全方位为游客提供中医药健康调理服务,中医医生通过面对面、互联网视频通话、电话及视频电话等工具适时对咨询游客或者项目会员进行提示和接受咨询,定期提供康养养生方案供游客或者项目会员选择。

并通过一人一方,辨证调理进行私人定制式个人调理方案制定。

三、药疗

通过诊疗之后,便能对症下药,采取中医药药疗法,速度比较快地使疾病治愈,但缺点是针对性太强,反而顾及不到身体各个机能的调节,而且平常人一般不会服用药物,以免降低身体自然抵抗能力。

中草药康养项目有中草药种植基地,因药疗需求,一方面可针对项目客户需求研发加工针对性的中药药品;另一方面可针对市场需求,打造适用普罗大众的中药药品。

四、浴疗

浴疗就是利用沐浴的医疗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可以将中草药加工成精油、药汤融入到温水/汤泉/温泉中,以药浴、药蒸等方式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从而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效果。

也可采用淋浴的方式,还因水从莲蓬头喷出,由于水压的作用,可以产生负离子,使浴室空气中负离子增加,又可使病人得到负离子疗法的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镇静和改善呼吸功能,增强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以及调节神经系统等作用。人处于负离子含量高的空气中,感到镇静和精神舒畅。

同时用于药浴的精油、药材等也可以用于售卖。

五、食疗

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中草药等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饮食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太平圣惠方》中的很多篇章都有关于饮食对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的论述。

康养项目的“以食养生”主要体现在时令养生和有机养生两方面。

时令养生指根据季节,注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养生之法,坚持“不时不食”的理念,吃药膳、喝药酒等进行亚健康调理。

有机养生则是指由项目的种植/养殖基地提供的绿色、无污染食材构建的养生食品。

六、气疗

气疗则是通过呼吸达到预防疾病、放松身心的效果,可以从两个层面设计产品业态。

一方面,可将草本、木本、花卉等中草药植物融入到项目的生态环境、景观打造中,使项目内的负氧离子浓度达4000个/ cm3时,则可以满足游客疾病预防及治疗和健康长寿的要求。

另一方面,基于中草药植物挥发出的中草药气分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定制的呼吸疗法课程,进行负氧离子呼吸。

七、枕疗

诊疗就是以睡养生,清代李渔说过“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莎士比亚则把睡眠称之为“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通过配置药材房屋,让亚健康可以在睡眠中享受轻松的亚健康调理。

八、心疗

心疗可以说是康养的最高境界,即是静修。可通过儒道佛、《黄帝内经》、在地人文资源等文化内涵的学习,并逐渐形*与人及与天、地和谐统一的相处方式,辅助心经训练享受轻松的心理亚健康调理。

简而言之,地道康养•地道君认为,中草药康养项目想要让这棵“草”有更大溢价的空间和达到增强游客粘性的效果,在项目产品打造时则需要综合考虑动静结合,即是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健康。

地道国际·农旅』地道国际农旅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设立,以深耕农旅、振兴乡村为使 命,以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为抓手,是中国农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导品牌。致力构建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共享农庄、康养综合体及乡村振兴产业。为企业家和参与者共建、共享、共赢行业生态平台。欢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参与共同推动行业生态的发展和完善,一起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THE END

中医养生项目(中草药康养项目8大疗法)

自从到某位客户的南药基地参观完,地道康养•地道君才发现,原来即使是乡村路边一棵平平无奇的小草,都有其药用价值。

那么,如何让这棵“草”有无限的溢价空间又能增强游客粘性呢?地道君总结了8大疗法!

一、动疗

动疗即是以动养生,可以分两个层面。

一是农耕活动,即是以农作、农事、农活等形式和途径,让人们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对田地的敬畏之情,并劳动筋骨。中草药康养项目则是可以通过中草药种植、采摘、加工、制作药膳和相关文创产品等,既能让游客达到康体的效果,也能让其把学会的中草药种植、简单加工、食用等方法融合到城里的生活、工作当中,从而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二是中医健身,学习传统中医的健身方法、太极等调理肌/腑的亚健康。

二、诊疗

诊疗则是从基础国医体检入手逐步完善体检流程,全方位为游客提供中医药健康调理服务,中医医生通过面对面、互联网视频通话、电话及视频电话等工具适时对咨询游客或者项目会员进行提示和接受咨询,定期提供康养养生方案供游客或者项目会员选择。

并通过一人一方,辨证调理进行私人定制式个人调理方案制定。

三、药疗

通过诊疗之后,便能对症下药,采取中医药药疗法,速度比较快地使疾病治愈,但缺点是针对性太强,反而顾及不到身体各个机能的调节,而且平常人一般不会服用药物,以免降低身体自然抵抗能力。

中草药康养项目有中草药种植基地,因药疗需求,一方面可针对项目客户需求研发加工针对性的中药药品;另一方面可针对市场需求,打造适用普罗大众的中药药品。

四、浴疗

浴疗就是利用沐浴的医疗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可以将中草药加工成精油、药汤融入到温水/汤泉/温泉中,以药浴、药蒸等方式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从而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效果。

也可采用淋浴的方式,还因水从莲蓬头喷出,由于水压的作用,可以产生负离子,使浴室空气中负离子增加,又可使病人得到负离子疗法的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镇静和改善呼吸功能,增强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以及调节神经系统等作用。人处于负离子含量高的空气中,感到镇静和精神舒畅。

同时用于药浴的精油、药材等也可以用于售卖。

五、食疗

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中草药等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饮食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太平圣惠方》中的很多篇章都有关于饮食对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的论述。

康养项目的“以食养生”主要体现在时令养生和有机养生两方面。

时令养生指根据季节,注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养生之法,坚持“不时不食”的理念,吃药膳、喝药酒等进行亚健康调理。

有机养生则是指由项目的种植/养殖基地提供的绿色、无污染食材构建的养生食品。

六、气疗

气疗则是通过呼吸达到预防疾病、放松身心的效果,可以从两个层面设计产品业态。

一方面,可将草本、木本、花卉等中草药植物融入到项目的生态环境、景观打造中,使项目内的负氧离子浓度达4000个/ cm3时,则可以满足游客疾病预防及治疗和健康长寿的要求。

另一方面,基于中草药植物挥发出的中草药气分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定制的呼吸疗法课程,进行负氧离子呼吸。

七、枕疗

诊疗就是以睡养生,清代李渔说过“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莎士比亚则把睡眠称之为“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通过配置药材房屋,让亚健康可以在睡眠中享受轻松的亚健康调理。

八、心疗

心疗可以说是康养的最高境界,即是静修。可通过儒道佛、《黄帝内经》、在地人文资源等文化内涵的学习,并逐渐形*与人及与天、地和谐统一的相处方式,辅助心经训练享受轻松的心理亚健康调理。

简而言之,地道康养•地道君认为,中草药康养项目想要让这棵“草”有更大溢价的空间和达到增强游客粘性的效果,在项目产品打造时则需要综合考虑动静结合,即是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健康。

地道国际·农旅』地道国际农旅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设立,以深耕农旅、振兴乡村为使 命,以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为抓手,是中国农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导品牌。致力构建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共享农庄、康养综合体及乡村振兴产业。为企业家和参与者共建、共享、共赢行业生态平台。欢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参与共同推动行业生态的发展和完善,一起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THE END

...去养生?老中医教我们8个秘诀的养生方法让身体 健康10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 养生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 养生 方法呢?听老中医讲每天 养生 秘诀的方法!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很快,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注重速度,有的人吃饭时,为了加快速度,会狼吞虎咽,吃一顿饭的时间甚至可以缩短到几分钟以内,这种做法对胃肠道 健康 极为不利!

1.老中医建议吃早餐的时间最好是15 20分钟

中晚餐用30分钟左右是最 健康 的吃饭时间,如果吃得太快,食物就不能被很好的咀嚼,不能让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进而会容易伤害到食管黏膜和胃部。在吃饭的时候要做到细嚼慢咽,但是如果吃饭太慢也会有不好的影响,因为体内的消化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时间,在进食之后10多分钟以后才是消化酶活性的最佳时刻,有利于肠胃对其营养进行更好的吸收。胆汁需要排出对食物进行消化,胆汁排出的含量是有限的,吃饭过慢,如果不能及时对食物进行消化,就会使脂肪产生堆积,不利于身体 健康

细嚼慢咽也有利于更好的判断是否真正的吃饱,以免摄入过量引气肥胖的现象!

2.人们常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这可是有依据的,您可别不相信。尤其是人到35以后呀,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逐渐在走下坡路,合理的饮食锻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饭后走路来不仅对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有一定的好处,对于消化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饭后不能马上去运动,饭后一小时 两小时后再进行! 另外我们走路的速度也不要过快,控制在每公里10分钟比较好!让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3.每天蹲马步2分钟

不管你每天工作在椅子坐多久都要抽出点时间蹲上马步

蹲马步主要是为了调节“精、气、神”,在蹲马步的时候,要求凝神静气、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稳,以练习喉、胸、肾等器官,并使腹部、腿部肌肉绷紧,以达到全身性锻炼的目的。

4.醒后躺3分钟再起床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中风。在中风和猝死的病例中,25%左右都是在清晨起床的一刹那发病。

因此,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身,应在床上静卧3分钟后再坐起来,坐3分钟后再站立起身。“闪电式”地从卧位变为坐位,甚至下床活动,很可能会因为血压迅速变化引起脑部急性缺氧缺血而跌倒。

5.练练瑜伽让背痛少60%

美国西维吉尼亚大学的研究显示,对于有轻度或中度背痛的人,每次90分钟、每周两次的瑜伽可以让背痛减少60%,还能让抑郁指数降低56%。如果没有条件练瑜伽,平躺放松、让身体的每个部位尽量都贴着床面,也可以缓解背痛。

6.每天5分钟 眼保健操做到老

做一次眼保健操会花去你5分钟,但眼睛得到的休息,不少于一次“十一”长假。这并不是学生们的专利,从小到老,都坚持这个好习惯吧。尤其是眼保健操的最后一句,“张开双眼,请到室外活动,或眺望远处”,一定要照做。

7.每天做家务45分钟 以走1000步消耗的热量为基准,拖8分钟地板或洗15分钟盘子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因此,建议每天的日常活动量应该不少于“6000步”。

8.睡前泡脚一般情况下,泡脚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每天坚持泡脚,不仅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加快新陈代谢,祛寒除湿,缓解疲劳,促进睡眠,同时还有去除脚臭,预防脚气的作用。但泡脚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时间太长,会使皮肤表面生褶皱,发白。当然,时间也不能太短,否则起不到 养生 的效果。泡脚的温度也不宜太高。

通常情况下,建议泡脚时水温在40度左右,泡脚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另外,泡脚要每天坚持,才会对身体有。

...去养生?老中医教我们8个秘诀的养生方法让身体 健康10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 养生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 养生 方法呢?听老中医讲每天 养生 秘诀的方法!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很快,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注重速度,有的人吃饭时,为了加快速度,会狼吞虎咽,吃一顿饭的时间甚至可以缩短到几分钟以内,这种做法对胃肠道 健康 极为不利!

1.老中医建议吃早餐的时间最好是15 20分钟

中晚餐用30分钟左右是最 健康 的吃饭时间,如果吃得太快,食物就不能被很好的咀嚼,不能让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进而会容易伤害到食管黏膜和胃部。在吃饭的时候要做到细嚼慢咽,但是如果吃饭太慢也会有不好的影响,因为体内的消化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时间,在进食之后10多分钟以后才是消化酶活性的最佳时刻,有利于肠胃对其营养进行更好的吸收。胆汁需要排出对食物进行消化,胆汁排出的含量是有限的,吃饭过慢,如果不能及时对食物进行消化,就会使脂肪产生堆积,不利于身体 健康

细嚼慢咽也有利于更好的判断是否真正的吃饱,以免摄入过量引气肥胖的现象!

2.人们常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这可是有依据的,您可别不相信。尤其是人到35以后呀,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逐渐在走下坡路,合理的饮食锻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饭后走路来不仅对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有一定的好处,对于消化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饭后不能马上去运动,饭后一小时 两小时后再进行! 另外我们走路的速度也不要过快,控制在每公里10分钟比较好!让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3.每天蹲马步2分钟

不管你每天工作在椅子坐多久都要抽出点时间蹲上马步

蹲马步主要是为了调节“精、气、神”,在蹲马步的时候,要求凝神静气、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稳,以练习喉、胸、肾等器官,并使腹部、腿部肌肉绷紧,以达到全身性锻炼的目的。

4.醒后躺3分钟再起床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中风。在中风和猝死的病例中,25%左右都是在清晨起床的一刹那发病。

因此,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身,应在床上静卧3分钟后再坐起来,坐3分钟后再站立起身。“闪电式”地从卧位变为坐位,甚至下床活动,很可能会因为血压迅速变化引起脑部急性缺氧缺血而跌倒。

5.练练瑜伽让背痛少60%

美国西维吉尼亚大学的研究显示,对于有轻度或中度背痛的人,每次90分钟、每周两次的瑜伽可以让背痛减少60%,还能让抑郁指数降低56%。如果没有条件练瑜伽,平躺放松、让身体的每个部位尽量都贴着床面,也可以缓解背痛。

6.每天5分钟 眼保健操做到老

做一次眼保健操会花去你5分钟,但眼睛得到的休息,不少于一次“十一”长假。这并不是学生们的专利,从小到老,都坚持这个好习惯吧。尤其是眼保健操的最后一句,“张开双眼,请到室外活动,或眺望远处”,一定要照做。

7.每天做家务45分钟 以走1000步消耗的热量为基准,拖8分钟地板或洗15分钟盘子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因此,建议每天的日常活动量应该不少于“6000步”。

8.睡前泡脚一般情况下,泡脚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每天坚持泡脚,不仅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加快新陈代谢,祛寒除湿,缓解疲劳,促进睡眠,同时还有去除脚臭,预防脚气的作用。但泡脚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时间太长,会使皮肤表面生褶皱,发白。当然,时间也不能太短,否则起不到 养生 的效果。泡脚的温度也不宜太高。

通常情况下,建议泡脚时水温在40度左右,泡脚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另外,泡脚要每天坚持,才会对身体有。

...去养生?老中医教我们8个秘诀的养生方法让身体 健康10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 养生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 养生 方法呢?听老中医讲每天 养生 秘诀的方法!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很快,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注重速度,有的人吃饭时,为了加快速度,会狼吞虎咽,吃一顿饭的时间甚至可以缩短到几分钟以内,这种做法对胃肠道 健康 极为不利!

1.老中医建议吃早餐的时间最好是15 20分钟

中晚餐用30分钟左右是最 健康 的吃饭时间,如果吃得太快,食物就不能被很好的咀嚼,不能让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进而会容易伤害到食管黏膜和胃部。在吃饭的时候要做到细嚼慢咽,但是如果吃饭太慢也会有不好的影响,因为体内的消化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时间,在进食之后10多分钟以后才是消化酶活性的最佳时刻,有利于肠胃对其营养进行更好的吸收。胆汁需要排出对食物进行消化,胆汁排出的含量是有限的,吃饭过慢,如果不能及时对食物进行消化,就会使脂肪产生堆积,不利于身体 健康

细嚼慢咽也有利于更好的判断是否真正的吃饱,以免摄入过量引气肥胖的现象!

2.人们常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这可是有依据的,您可别不相信。尤其是人到35以后呀,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逐渐在走下坡路,合理的饮食锻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饭后走路来不仅对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有一定的好处,对于消化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饭后不能马上去运动,饭后一小时 两小时后再进行! 另外我们走路的速度也不要过快,控制在每公里10分钟比较好!让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3.每天蹲马步2分钟

不管你每天工作在椅子坐多久都要抽出点时间蹲上马步

蹲马步主要是为了调节“精、气、神”,在蹲马步的时候,要求凝神静气、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稳,以练习喉、胸、肾等器官,并使腹部、腿部肌肉绷紧,以达到全身性锻炼的目的。

4.醒后躺3分钟再起床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中风。在中风和猝死的病例中,25%左右都是在清晨起床的一刹那发病。

因此,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身,应在床上静卧3分钟后再坐起来,坐3分钟后再站立起身。“闪电式”地从卧位变为坐位,甚至下床活动,很可能会因为血压迅速变化引起脑部急性缺氧缺血而跌倒。

5.练练瑜伽让背痛少60%

美国西维吉尼亚大学的研究显示,对于有轻度或中度背痛的人,每次90分钟、每周两次的瑜伽可以让背痛减少60%,还能让抑郁指数降低56%。如果没有条件练瑜伽,平躺放松、让身体的每个部位尽量都贴着床面,也可以缓解背痛。

6.每天5分钟 眼保健操做到老

做一次眼保健操会花去你5分钟,但眼睛得到的休息,不少于一次“十一”长假。这并不是学生们的专利,从小到老,都坚持这个好习惯吧。尤其是眼保健操的最后一句,“张开双眼,请到室外活动,或眺望远处”,一定要照做。

7.每天做家务45分钟 以走1000步消耗的热量为基准,拖8分钟地板或洗15分钟盘子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因此,建议每天的日常活动量应该不少于“6000步”。

8.睡前泡脚一般情况下,泡脚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每天坚持泡脚,不仅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加快新陈代谢,祛寒除湿,缓解疲劳,促进睡眠,同时还有去除脚臭,预防脚气的作用。但泡脚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时间太长,会使皮肤表面生褶皱,发白。当然,时间也不能太短,否则起不到 养生 的效果。泡脚的温度也不宜太高。

通常情况下,建议泡脚时水温在40度左右,泡脚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另外,泡脚要每天坚持,才会对身体有。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摘要: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而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近些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保健常见的误区有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2、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3、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4、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5、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摘要:中医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而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动形养生、饮食养生、修身养生、静神养生、调气养生等多种养生方式,近些年来备受人们追捧。中医养生保健常见的误区有看中医就是吃中药,中药疗效慢,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等等,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3、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4、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5、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误区
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2、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3、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4、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5、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养生通常是指调整饮食结构、针灸以及拔罐等方法,达到增强体质以及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1、调整饮食结构:中医养生是一个概念,养生特别的重视饮食,可以多吃一些粗粮,粗粮中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膳食纤维,对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一般会吃七八分饱,不建议吃寒冷以及辛辣的食物,比如冰激凌或者辣椒,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2、针灸:针灸属于中医里的一种治疗方式,一般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而且还具有调整内分泌紊乱的作用,如果出现了肌肉疼痛以及关节疼痛的情况,也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改善,但是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让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3、拔罐:拔罐具有散风除寒的效果,而且还有化瘀通络以及行气止痛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肩颈以及腰腿痛等,如果出现了关节疼痛以及软组织损伤的情况,通常也可以采取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而且还有缓解疲劳的作用。

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养生通常是指调整饮食结构、针灸以及拔罐等方法,达到增强体质以及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1、调整饮食结构:中医养生是一个概念,养生特别的重视饮食,可以多吃一些粗粮,粗粮中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膳食纤维,对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一般会吃七八分饱,不建议吃寒冷以及辛辣的食物,比如冰激凌或者辣椒,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2、针灸:针灸属于中医里的一种治疗方式,一般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而且还具有调整内分泌紊乱的作用,如果出现了肌肉疼痛以及关节疼痛的情况,也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改善,但是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让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3、拔罐:拔罐具有散风除寒的效果,而且还有化瘀通络以及行气止痛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肩颈以及腰腿痛等,如果出现了关节疼痛以及软组织损伤的情况,通常也可以采取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而且还有缓解疲劳的作用。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人们常说身体是*的本钱,现在人们工作压力大,有时候不注意身体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人生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下面我就来分享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1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2

宜常搽: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搽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发宜常梳:用双手十指伸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可流通气血,清醒头脑。

目宜常运: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耳宜常凝: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头脑清净,驱除杂念;常做这种动作,可去头眩之疾。

齿宜常叩: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可令人牙齿坚固不痛。

口宜常闭:每日经常闭口调息,舌抵上颚,呼吸均匀和缓。

津宜常咽:每日清晨,以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漱津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功能。

气宜常提:在吸气时,稍用意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机升降。

心宜常静: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排除各种杂念的干扰,静心安神,从而使气血平和,思维敏捷。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人们常说身体是*的本钱,现在人们工作压力大,有时候不注意身体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人生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下面我就来分享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1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2

宜常搽: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搽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发宜常梳:用双手十指伸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可流通气血,清醒头脑。

目宜常运: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耳宜常凝: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头脑清净,驱除杂念;常做这种动作,可去头眩之疾。

齿宜常叩: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可令人牙齿坚固不痛。

口宜常闭:每日经常闭口调息,舌抵上颚,呼吸均匀和缓。

津宜常咽:每日清晨,以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漱津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功能。

气宜常提:在吸气时,稍用意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机升降。

心宜常静: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排除各种杂念的干扰,静心安神,从而使气血平和,思维敏捷。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