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24节气养生项目
2024-03-23 07:36:33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评估合格。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24节气经络养生法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及全身各部的通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24节气经络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经络养生穴位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对于镇定安神、缓解紧张情绪有很好的作用,还能解头晕头痛。

  太阳穴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按揉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有解除疲劳、止痛醒脑之功效,更能振奋精神。《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

  膻中穴

  膻中穴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平时经常感到胸闷气短、郁闷不舒,总是唉声叹气的朋友,可以不时按揉膻中穴以疏泄胸中郁滞之气。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它有疏肝理气、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效,可缓解紧张、急躁、焦虑情绪。按揉时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或者轻柔和缓地揉动。双手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主肝经之气血,而它在足部的反射区为,按压该穴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所以,情绪抑郁不舒展的时候可以按揉这里。另外,肝在志为怒,当人生气的时候也可以按揉太冲穴来平息肝火。一般每次按揉4-5分钟,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是人体督脉重要穴位,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具有清脑醒神的作用。经常按揉百会穴能解除头痛、头重脚轻症状,也能缓解焦躁情绪。

  24节气经络养生法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艾灸法

  灸疗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根据艾灸的操作 方法 不同,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而间接灸又可分为隔物灸和悬灸。从效果来说,直接灸效果最好,较之扎针(针灸)效果更佳。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直接接触皮肤施行灸法,患者非常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在艾灸的操作方法上做了大量改进。首先就是隔上一层东西的艾灸,如隔上生姜片的隔姜灸。但由于这种灸法还是有痛苦,之后就干脆将艾条悬空,离开皮肤一定距离施灸。这就是现在的悬灸。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和往返灸。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被动艾灸法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情况选用。一般艾柱灸难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学习操作;艾条灸难度相对较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

  被灸者一般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松,不要紧张,心情愉悦。然后将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施术者站于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体自然放松,心无杂念,轻巧操作,从容缓和,不急不躁,全神贯注。

  被动灸法多用于胸腹

  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挟脊、肾俞、命门。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具体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每个气,都要如何去做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立春

  2月4日

  春季的开始。此时阳气初生,养生要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精神方面,戒暴怒,忌忧郁,应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立春时节正是肝气升发的时候,饮食宜减咸酸,增辛辣味,可选择芹菜、豆豉、葱、香菜、花生、鸡、猪肉、鱼、牛肉等进行配方选膳,还可选择一些药膳进行食补,如芹菜煲大枣、花生仁拌芹菜、枸杞子饮、芹菜首乌瘦肉粥、八宝饭。

  推荐穴位:百会,升举阳气。以艾条施灸10分钟。

   雨水

  2月19日

  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此时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适当春捂,同时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

  饮食调养上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等。也可结合药膳调养,如金橘山药小米粥、玫瑰花糕、砂仁鲫鱼汤。

  推荐穴位:阴陵泉,健脾化湿。以艾条施灸10分钟。

   惊蛰

  3月5日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饮食调养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此时正值仲春,肝气正旺,易伤脾,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也可选择食疗方,如山药玉米粉粥、山药扁豆饭、菠菜猪肝汤。

  推荐穴位:阳陵泉,疏肝利胆。以艾条施灸10分钟。

   春分

  3月20日

  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保健养生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饮食要戒酸增辛,补肾补肝。同时,进入春分时节后雨水较多,易生湿,饮食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健脾祛湿,可多吃姜、葱、荞、淮山、枸杞、土豆、鸡肉、鲫鱼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如山药扁豆鲤鱼汤、茯苓粥、太子参大枣陈皮茶、猪肚白术汤、佛手茯苓瘦肉粥。

  推荐穴位:太冲,疏肝理气。以艾条施灸10分钟。

   清明

  4月4日

  含有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

  此时肾气渐弱,心气渐起,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少吃“发”物,如芋头、鹅等,可以多食枸杞叶、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同时,也可以结合食疗药膳进行调理,如:太子参大枣陈皮茶、枸杞瘦肉汤、菊花枸杞粥、扁豆粟米饭。

  推荐穴位:三阴交,疏肝健脾。以艾条施灸10分钟。

   谷雨

  4月20日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中午气温较高,早晚气温较低,早晚时要适当加穿衣服。

  谷雨时节,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正是身体补益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常用药膳有:海带银耳羹、玉米须大枣黑豆粥、山药内金鳝鱼汤。

  推荐穴位:中脘,健脾和胃。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

  5月5日

  夏季的开始。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养生重在养心。

  立夏时节肝气渐弱,心气渐强,饮食应增酸减苦,并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平时可多吃鱼、鸡肉、瘦肉、豆类、玉米、山楂、芥菜、苋菜、冬瓜、芦笋、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还可食用药膳,如鸭肉冬瓜汤、黄鳝饭、山药枣豆糕、山楂麦芽饮。

  推荐穴位:神门,养心安神。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小满

  5月20日

  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此时风火相煸,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要注意调适心情。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瓜、鲫鱼、草鱼、鸭肉等,忌吃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也可配合药膳调理,如:太子参荷叶粥、陈皮鸭肉汤、茅根饮、荸荠瘦肉汤

  推荐穴位:内关,清心泻火。以艾条施灸10分钟。

   芒种

  6月5日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情志方面,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机体才能轻松自如。

  芒种时节天气炎热,汗出较多,容易耗气伤津,饮食宜减酸增苦,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具有祛暑生津、益气健脾的饮食,如:苦瓜、节瓜、水瓜、黄瓜、绿豆、冬瓜、苋菜、枸杞叶、西红柿、木耳、西瓜等。也可结合清补药膳:茅根竹蔗饮、苡仁淡菜虾仁煲冬瓜、茯苓扁豆苡米粥、泥鳅汤。

  推荐穴位:劳宫,清心泄热。按揉穴位10分钟。

   夏至

  6月21日

  夏天的极致。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年老体弱者应早睡早起。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

  夏至在农历五月,属火,此时肝气弱,心气正旺,金气受伤,饮食宜减酸增苦,可多饮绿豆汤,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等,如芥菜、苋菜、西红柿、节瓜、冬瓜、丝瓜、水瓜、荔枝、桂圆、西瓜等。但要注意冷食、冰冻瓜果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可结合以下药膳调理:荸荠竹蔗茅根饮、茄子烧荸荠,冬瓜三豆汤、白术茯苓鲫鱼汤。

  推荐穴位:印堂,开窍醒神。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小暑

  7月7日

  小暑是炎热的开始,亦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小暑正值长夏,在饮食方面要增咸减甘,以滋肾脏。此时是脾胃较弱的时候,勿恣意进食生冷,也要少吃油腻、味重之品。注意食热食、软食,以减轻肠胃负担。可多吃黄皮、龙眼、蜜桃、西瓜、冬瓜、丝瓜等,也可结合药膳调养,如海带绿豆粥、生姜泥鳅炖豆腐、绿豆鲜藕炖瘦肉。

  推荐穴位:曲池,调肠通腑。按揉穴位10分钟。

   大暑

  7月22日

  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要做好防暑保健,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并多补充水分。

  大暑节气,脾脏旺而肾气微,饮食宜减肥浓之物。中医认为“切须饮食温软,不令太饱”。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大暑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还可多食绿豆、百合、黄瓜、西瓜、番茄、赤小豆、薏米。

  推荐穴位:天枢,可调肠通腑。以艾条施灸10分钟。

  秋处露秋寒 霜降

   立秋

  8月7日

  秋季的开始。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天气也是阳气退避,阴气主事的时候,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夜晚别贪凉,尤其入睡后要预防受凉。晨起可做吐纳练习或鸣天鼓等保健运动,不宜做运动量大、出汗多的运动,以保全阳气。

  立秋时肝心少气,肺脏独旺,此时饮食宜“増咸减辛”,以养脾胃。少吃姜、葱、辣椒,可多吃胡萝卜、芥菜、番茄、莲藕、豆角、玉米、梨、龙眼、菠萝、哈密瓜等黄绿色果蔬。

  推荐穴位:列缺,养肺益气。按揉穴位10分钟。

   处暑

  8月23日

  炎热的结束。此时三伏天虽已近尾声,但白天仍较炎热,颇有“秋老虎,毒如虎”的感觉。人体的阳气开始内收,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俗称“秋乏”,适当午睡利于化解秋乏。

  这个时期,气候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饮食上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少吃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多吃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物,以防秋燥。日常起居要注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

  推荐穴位:足三里,健脾和胃。以艾条施灸10分钟。

   白露

  9月7日

  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注意早晚不要受凉,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正是这个道理。

  白露时节,肺气清肃,此时要保持情绪稳定,宁神定志。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比夏天适当增加,以少量出汗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气血调顺。

  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辛润食物,如梨、百合、甘蔗、芋头、沙葛、萝卜、银耳、蜜枣等。入秋后,胃肠气血仍未充,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推荐穴位:神阙,润肠通腑。以艾条施灸10分钟。

   秋分

  9月22日

  这天昼夜等长,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虽会秋雨绵绵,但秋燥越来越明显。

  秋分过后,逐渐步入深秋,注意保暖,但不可一下子添加过多衣被,所谓的“秋冻”,就是让体温调节中枢能得到适当锻炼,以适应随之而来的冬季。

  为防秋燥,多喝水,多吃酸味甘润、降肺气的果蔬,如萝卜、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推荐穴位:合谷,益肺泻热。按揉穴位10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寒露

  10月8日

  已是深秋,空气已结露水,大自然肃杀之气明显,“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也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饮食也要适当补益肝肾,顺养元气,以顺应自然界 收藏 之气。多吃芝麻、糯米、蜂蜜、乳制品、鸡、鸭、牛肉、鱼虾、泥鳅、大枣、山药等食物。

  秋高气爽正是登高秋游的好时候,极目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所有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时消散。

  推荐穴位:迎香,通窍理气。穴位按揉10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霜降

  10月23日

  秋季的最后一节气,天气渐冷。在广州,秋燥越来越明显,此时养生要注意防秋燥,要早卧早起,让身体各个脏腑得到充分的调整。

  秋季体表的气血向体内运行,皮肤纹理开放,易感受外邪致病,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的保暖。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说法,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宜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玉蜀黍、萝卜、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如冰糖炖雪梨、银耳枸杞百合汤。

  推荐穴位:膻中,理气化痰。穴位按揉10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冬雪雪冬小 大寒

   立冬

  11月7日

  冬季的开始。养生原则要顺应冬季阳气潜藏的规律,不要扰动阳气,以“养藏”为根本。起居要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运动要以静态运动为主,可选择八段锦、十六段锦、 太极拳 等,不宜激烈运动。冬季饮食调养,宜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要温补,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重在养肾。鸡、鸭、鱼类、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都不错,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水果,如梨、冬枣、柑橘等。

  推荐穴位:涌泉,滋阴益肾。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小雪

  11月22日

  在北方开始降雪。由于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此时宜静养,早睡晚起,以利于阳气的闭藏。不宜剧烈运动,避免扰动阳气。多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经通脉的作用。

  此时饮食应阴阳并重,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宜减辛苦,以养肾气。可多吃羊肉、牛肉、鸡肉、腰果、枸杞、茨实、山药、板栗、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葚、黄精等。

  推荐穴位:太溪,滋阴温阳。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大雪

  12月7日

  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了,南方也寒风萧萧,颇为寒冷。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腹部和脚部的保暖。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素体虚弱的人群更要抓住这个进补的大好时机。饮食宜増苦味,忌咸,补理肺胃。可多吃羊肉、牛肉、鸡肉、鹌鹑、黄芪、党参、熟地、黄精、枸杞子、花生、山药、板栗等。另外,因大雪时节降水较少,天气干燥,易伤津液,宜多吃新鲜蔬果,如橘子、苹果、冬枣等以生津润燥。

  推荐穴位:气海,培补元气。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冬至

  12月21日

  冬天的极致,数九的开始,进补的佳时。此时人体阳气初生,火力方微,保护初生的阳气是养生的要点。

  少运动或不运动。冬至前后要睡好“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晚23时至凌晨1)和午时(中午11时至13时)按时入睡,有助于一天中,甚至一年中阴阳之气的更替。饮食性味宜减咸而増苦,补理脾胃。可选用牛肉、羊肉、狗肉等,多吃核桃、芋头、枸杞、海参、羊肾、杜仲等补益肝肾之品。

  推荐穴位:关元,滋补肾元。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小寒

  1月6日

  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过后,将进入三九天。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关节痛、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故要注意保暖。

  小寒的养生要点是养肾防寒,要补血、补气、补阴、补阳。此时饮食调理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枸杞、大枣等。日常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山药、栗子、杏仁、松子、葡萄干等。

  推荐穴位:肾俞,养肾收藏。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大寒

  1月20日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万物蛰藏的时令。应早睡晚起,护好阳气。注意防风御寒,不过度操劳,使神志内藏。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大寒时节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此外,建议睡前泡脚。“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能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

  饮食忌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阳虚者可多吃羊肉、鸡肉;阴虚者可多吃鸭肉、藕、木耳等。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具体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每个气,都要如何去做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立春

  2月4日

  春季的开始。此时阳气初生,养生要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精神方面,戒暴怒,忌忧郁,应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立春时节正是肝气升发的时候,饮食宜减咸酸,增辛辣味,可选择芹菜、豆豉、葱、香菜、花生、鸡、猪肉、鱼、牛肉等进行配方选膳,还可选择一些药膳进行食补,如芹菜煲大枣、花生仁拌芹菜、枸杞子饮、芹菜首乌瘦肉粥、八宝饭。

  推荐穴位:百会,升举阳气。以艾条施灸10分钟。

   雨水

  2月19日

  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此时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适当春捂,同时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

  饮食调养上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等。也可结合药膳调养,如金橘山药小米粥、玫瑰花糕、砂仁鲫鱼汤。

  推荐穴位:阴陵泉,健脾化湿。以艾条施灸10分钟。

   惊蛰

  3月5日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饮食调养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此时正值仲春,肝气正旺,易伤脾,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也可选择食疗方,如山药玉米粉粥、山药扁豆饭、菠菜猪肝汤。

  推荐穴位:阳陵泉,疏肝利胆。以艾条施灸10分钟。

   春分

  3月20日

  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保健养生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饮食要戒酸增辛,补肾补肝。同时,进入春分时节后雨水较多,易生湿,饮食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健脾祛湿,可多吃姜、葱、荞、淮山、枸杞、土豆、鸡肉、鲫鱼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如山药扁豆鲤鱼汤、茯苓粥、太子参大枣陈皮茶、猪肚白术汤、佛手茯苓瘦肉粥。

  推荐穴位:太冲,疏肝理气。以艾条施灸10分钟。

   清明

  4月4日

  含有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

  此时肾气渐弱,心气渐起,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少吃“发”物,如芋头、鹅等,可以多食枸杞叶、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同时,也可以结合食疗药膳进行调理,如:太子参大枣陈皮茶、枸杞瘦肉汤、菊花枸杞粥、扁豆粟米饭。

  推荐穴位:三阴交,疏肝健脾。以艾条施灸10分钟。

   谷雨

  4月20日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中午气温较高,早晚气温较低,早晚时要适当加穿衣服。

  谷雨时节,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正是身体补益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常用药膳有:海带银耳羹、玉米须大枣黑豆粥、山药内金鳝鱼汤。

  推荐穴位:中脘,健脾和胃。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

  5月5日

  夏季的开始。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养生重在养心。

  立夏时节肝气渐弱,心气渐强,饮食应增酸减苦,并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平时可多吃鱼、鸡肉、瘦肉、豆类、玉米、山楂、芥菜、苋菜、冬瓜、芦笋、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还可食用药膳,如鸭肉冬瓜汤、黄鳝饭、山药枣豆糕、山楂麦芽饮。

  推荐穴位:神门,养心安神。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小满

  5月20日

  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此时风火相煸,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要注意调适心情。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瓜、鲫鱼、草鱼、鸭肉等,忌吃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也可配合药膳调理,如:太子参荷叶粥、陈皮鸭肉汤、茅根饮、荸荠瘦肉汤

  推荐穴位:内关,清心泻火。以艾条施灸10分钟。

   芒种

  6月5日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情志方面,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机体才能轻松自如。

  芒种时节天气炎热,汗出较多,容易耗气伤津,饮食宜减酸增苦,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具有祛暑生津、益气健脾的饮食,如:苦瓜、节瓜、水瓜、黄瓜、绿豆、冬瓜、苋菜、枸杞叶、西红柿、木耳、西瓜等。也可结合清补药膳:茅根竹蔗饮、苡仁淡菜虾仁煲冬瓜、茯苓扁豆苡米粥、泥鳅汤。

  推荐穴位:劳宫,清心泄热。按揉穴位10分钟。

   夏至

  6月21日

  夏天的极致。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年老体弱者应早睡早起。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

  夏至在农历五月,属火,此时肝气弱,心气正旺,金气受伤,饮食宜减酸增苦,可多饮绿豆汤,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等,如芥菜、苋菜、西红柿、节瓜、冬瓜、丝瓜、水瓜、荔枝、桂圆、西瓜等。但要注意冷食、冰冻瓜果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可结合以下药膳调理:荸荠竹蔗茅根饮、茄子烧荸荠,冬瓜三豆汤、白术茯苓鲫鱼汤。

  推荐穴位:印堂,开窍醒神。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小暑

  7月7日

  小暑是炎热的开始,亦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小暑正值长夏,在饮食方面要增咸减甘,以滋肾脏。此时是脾胃较弱的时候,勿恣意进食生冷,也要少吃油腻、味重之品。注意食热食、软食,以减轻肠胃负担。可多吃黄皮、龙眼、蜜桃、西瓜、冬瓜、丝瓜等,也可结合药膳调养,如海带绿豆粥、生姜泥鳅炖豆腐、绿豆鲜藕炖瘦肉。

  推荐穴位:曲池,调肠通腑。按揉穴位10分钟。

   大暑

  7月22日

  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要做好防暑保健,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并多补充水分。

  大暑节气,脾脏旺而肾气微,饮食宜减肥浓之物。中医认为“切须饮食温软,不令太饱”。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大暑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还可多食绿豆、百合、黄瓜、西瓜、番茄、赤小豆、薏米。

  推荐穴位:天枢,可调肠通腑。以艾条施灸10分钟。

  秋处露秋寒 霜降

   立秋

  8月7日

  秋季的开始。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天气也是阳气退避,阴气主事的时候,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夜晚别贪凉,尤其入睡后要预防受凉。晨起可做吐纳练习或鸣天鼓等保健运动,不宜做运动量大、出汗多的运动,以保全阳气。

  立秋时肝心少气,肺脏独旺,此时饮食宜“増咸减辛”,以养脾胃。少吃姜、葱、辣椒,可多吃胡萝卜、芥菜、番茄、莲藕、豆角、玉米、梨、龙眼、菠萝、哈密瓜等黄绿色果蔬。

  推荐穴位:列缺,养肺益气。按揉穴位10分钟。

   处暑

  8月23日

  炎热的结束。此时三伏天虽已近尾声,但白天仍较炎热,颇有“秋老虎,毒如虎”的感觉。人体的阳气开始内收,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俗称“秋乏”,适当午睡利于化解秋乏。

  这个时期,气候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饮食上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少吃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多吃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物,以防秋燥。日常起居要注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

  推荐穴位:足三里,健脾和胃。以艾条施灸10分钟。

   白露

  9月7日

  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注意早晚不要受凉,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正是这个道理。

  白露时节,肺气清肃,此时要保持情绪稳定,宁神定志。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比夏天适当增加,以少量出汗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气血调顺。

  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辛润食物,如梨、百合、甘蔗、芋头、沙葛、萝卜、银耳、蜜枣等。入秋后,胃肠气血仍未充,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推荐穴位:神阙,润肠通腑。以艾条施灸10分钟。

   秋分

  9月22日

  这天昼夜等长,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虽会秋雨绵绵,但秋燥越来越明显。

  秋分过后,逐渐步入深秋,注意保暖,但不可一下子添加过多衣被,所谓的“秋冻”,就是让体温调节中枢能得到适当锻炼,以适应随之而来的冬季。

  为防秋燥,多喝水,多吃酸味甘润、降肺气的果蔬,如萝卜、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推荐穴位:合谷,益肺泻热。按揉穴位10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寒露

  10月8日

  已是深秋,空气已结露水,大自然肃杀之气明显,“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也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饮食也要适当补益肝肾,顺养元气,以顺应自然界 收藏 之气。多吃芝麻、糯米、蜂蜜、乳制品、鸡、鸭、牛肉、鱼虾、泥鳅、大枣、山药等食物。

  秋高气爽正是登高秋游的好时候,极目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所有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时消散。

  推荐穴位:迎香,通窍理气。穴位按揉10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霜降

  10月23日

  秋季的最后一节气,天气渐冷。在广州,秋燥越来越明显,此时养生要注意防秋燥,要早卧早起,让身体各个脏腑得到充分的调整。

  秋季体表的气血向体内运行,皮肤纹理开放,易感受外邪致病,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的保暖。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说法,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宜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玉蜀黍、萝卜、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如冰糖炖雪梨、银耳枸杞百合汤。

  推荐穴位:膻中,理气化痰。穴位按揉10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冬雪雪冬小 大寒

   立冬

  11月7日

  冬季的开始。养生原则要顺应冬季阳气潜藏的规律,不要扰动阳气,以“养藏”为根本。起居要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运动要以静态运动为主,可选择八段锦、十六段锦、 太极拳 等,不宜激烈运动。冬季饮食调养,宜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要温补,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重在养肾。鸡、鸭、鱼类、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都不错,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水果,如梨、冬枣、柑橘等。

  推荐穴位:涌泉,滋阴益肾。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小雪

  11月22日

  在北方开始降雪。由于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此时宜静养,早睡晚起,以利于阳气的闭藏。不宜剧烈运动,避免扰动阳气。多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经通脉的作用。

  此时饮食应阴阳并重,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宜减辛苦,以养肾气。可多吃羊肉、牛肉、鸡肉、腰果、枸杞、茨实、山药、板栗、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葚、黄精等。

  推荐穴位:太溪,滋阴温阳。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大雪

  12月7日

  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了,南方也寒风萧萧,颇为寒冷。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腹部和脚部的保暖。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素体虚弱的人群更要抓住这个进补的大好时机。饮食宜増苦味,忌咸,补理肺胃。可多吃羊肉、牛肉、鸡肉、鹌鹑、黄芪、党参、熟地、黄精、枸杞子、花生、山药、板栗等。另外,因大雪时节降水较少,天气干燥,易伤津液,宜多吃新鲜蔬果,如橘子、苹果、冬枣等以生津润燥。

  推荐穴位:气海,培补元气。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冬至

  12月21日

  冬天的极致,数九的开始,进补的佳时。此时人体阳气初生,火力方微,保护初生的阳气是养生的要点。

  少运动或不运动。冬至前后要睡好“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晚23时至凌晨1)和午时(中午11时至13时)按时入睡,有助于一天中,甚至一年中阴阳之气的更替。饮食性味宜减咸而増苦,补理脾胃。可选用牛肉、羊肉、狗肉等,多吃核桃、芋头、枸杞、海参、羊肾、杜仲等补益肝肾之品。

  推荐穴位:关元,滋补肾元。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小寒

  1月6日

  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过后,将进入三九天。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关节痛、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故要注意保暖。

  小寒的养生要点是养肾防寒,要补血、补气、补阴、补阳。此时饮食调理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枸杞、大枣等。日常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山药、栗子、杏仁、松子、葡萄干等。

  推荐穴位:肾俞,养肾收藏。以艾条施灸10分钟。

  大寒

  1月20日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万物蛰藏的时令。应早睡晚起,护好阳气。注意防风御寒,不过度操劳,使神志内藏。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大寒时节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此外,建议睡前泡脚。“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能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

  饮食忌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阳虚者可多吃羊肉、鸡肉;阴虚者可多吃鸭肉、藕、木耳等。

二十四节气养生精华?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它细致地反映了我国四季交替的气候特征,含有时令顺序、物候变化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方面的标志性意义,是监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实用指标。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二十四节气立夏养生的方法

  【精神起居养生】

  立夏时节,虽说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中医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心主神明”,是说心在五行中属火,主管人的精神活动,火热之邪最容易损伤心,常导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烦躁不安等症状,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还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特别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按照中医养生的观念,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所以《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在这两个时间段熟睡对人身体有好处。尤其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子时也是中医的经脉执行到肝、胆的时间,此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表现为面板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午时“合阳”时间则要小寐,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睡子午觉还有几个注意事项:天气再热也要在肚子上盖点东西;不要在有穿堂风口的地方休息;睡前最好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心血管病变。

  午休虽是打个盹,但也不可太随便,不要坐着或趴在桌子上睡,否则会影响头部血液供应,让人醒后头昏、眼花、乏力。午休姿势应该是舒服地躺下,平卧或侧卧,最好的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睡觉是有很多讲究的。床铺要头北脚南。枕头要适宜,我国古代医书里曾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也就是说,枕头的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即仰卧时枕高一拳,侧卧时枕高一拳半。一般来说枕高以10~15厘米较为合适,具体尺寸还要因每个人的生理弧度而定。要保持卧室尽量黑暗。睡觉的姿势尽量选择平卧或侧卧,以右侧卧最好。

  【饮食养生】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番茄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另外,夏季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多吃些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季节好发病及认识误区】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明显升高,手足口病、急性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和胃肠消化疾病等开始侵害人们的健康。因此,房间要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饭前便后要注意勤洗手,还要勤洗澡、勤换洗衣服,生冷食物要慎吃。西瓜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暑、利尿除烦之功。西瓜虽然味美可口,但并非人人皆宜。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多食,以免增加肾脏负担。脾胃虚弱、寒溼较盛的中老年人,胃肠功能发育未全的小儿,切不可贪图一时之快,吃得太多而损伤脾胃导致腹胀腹泻,更不要经冰箱冷藏后食用,否则会伤脾胃阳气。

  【预防本节气疾病饮食攻略】

  桂圆粥:桂圆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点评: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及气血两虚证患者。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与神志,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提供全身的营养。如果人们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可导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龙眼肉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功善补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

  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执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执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共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共12个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一两天。二十四节气与养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中华养生,源远流长。中华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产生于上古先民为了增强体质、抗御疾病、抵御严酷自然环境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医养生理论精髓、中国古典哲学智慧和祖先宝贵的生命体验及养生经验,形成了以预防、整体、平衡、辩证为核心观念的独特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长寿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老而深邃的中华养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关爱。其注重营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态环境、顺应“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与现代预防医学“追求健康,回归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成为世界养生文化的一朵奇葩。

  博采众长,荟萃精华。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肩负著“发展民族产业,造福人类健康”的光荣使命,继承和弘扬中华养生文化和“药食同源”文化,强调“治未病”,将“预防”作为消费者的健康大计,致力于解决广大消费者的健康问题。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将中华养生文化精髓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中华养生,荟萃精华”的产品理念为指引,荟萃全世界中华养生研究的精华,荟萃原料精华、产品精华、技术精华,倾力打造天然、绿色、高科技、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养生保健精品,推出了一系列饱蘸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珍系列营养保健食品、香兰阁系列化妆品和竹珍系列保洁用品。同时,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还通过新时代健康大课堂、新时代健康体验馆、国珍健康长走活动等载体,大力推广中华养生理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专业的健康服务。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央企,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在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同时,努力打造回圈共赢的生态产业链,追求企业、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尽心尽力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环境。

  天人合一,顺时养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华夏祖先就已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要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生命的健康。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黄帝内经》***四时节气的不同变化,使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执行也与四时节气的变化息息相关。一年四季共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的养生法则各有不同。“中华养生 荟萃精华——新时代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案”综合了历代养生经典和养生名家的理论,破解顺应节气养生的奥秘,根据二十四节气规律以及各节气对人体的不同影响,推出相应的饮食调理、起居养生、精神调摄、运动健身等综合养生方案,帮助大家调整自身以顺四时、适寒暑,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变化的有利因素,抵抗自然变化中的不利因素,“扶正祛邪”,最终达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养生精华?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它细致地反映了我国四季交替的气候特征,含有时令顺序、物候变化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方面的标志性意义,是监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实用指标。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二十四节气立夏养生的方法

  【精神起居养生】

  立夏时节,虽说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中医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心主神明”,是说心在五行中属火,主管人的精神活动,火热之邪最容易损伤心,常导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烦躁不安等症状,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还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特别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按照中医养生的观念,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所以《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在这两个时间段熟睡对人身体有好处。尤其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子时也是中医的经脉执行到肝、胆的时间,此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表现为面板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午时“合阳”时间则要小寐,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睡子午觉还有几个注意事项:天气再热也要在肚子上盖点东西;不要在有穿堂风口的地方休息;睡前最好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心血管病变。

  午休虽是打个盹,但也不可太随便,不要坐着或趴在桌子上睡,否则会影响头部血液供应,让人醒后头昏、眼花、乏力。午休姿势应该是舒服地躺下,平卧或侧卧,最好的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睡觉是有很多讲究的。床铺要头北脚南。枕头要适宜,我国古代医书里曾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也就是说,枕头的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即仰卧时枕高一拳,侧卧时枕高一拳半。一般来说枕高以10~15厘米较为合适,具体尺寸还要因每个人的生理弧度而定。要保持卧室尽量黑暗。睡觉的姿势尽量选择平卧或侧卧,以右侧卧最好。

  【饮食养生】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番茄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另外,夏季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多吃些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季节好发病及认识误区】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明显升高,手足口病、急性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和胃肠消化疾病等开始侵害人们的健康。因此,房间要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饭前便后要注意勤洗手,还要勤洗澡、勤换洗衣服,生冷食物要慎吃。西瓜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暑、利尿除烦之功。西瓜虽然味美可口,但并非人人皆宜。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多食,以免增加肾脏负担。脾胃虚弱、寒溼较盛的中老年人,胃肠功能发育未全的小儿,切不可贪图一时之快,吃得太多而损伤脾胃导致腹胀腹泻,更不要经冰箱冷藏后食用,否则会伤脾胃阳气。

  【预防本节气疾病饮食攻略】

  桂圆粥:桂圆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点评: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及气血两虚证患者。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与神志,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提供全身的营养。如果人们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可导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龙眼肉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功善补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

  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执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执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共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共12个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一两天。二十四节气与养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中华养生,源远流长。中华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产生于上古先民为了增强体质、抗御疾病、抵御严酷自然环境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医养生理论精髓、中国古典哲学智慧和祖先宝贵的生命体验及养生经验,形成了以预防、整体、平衡、辩证为核心观念的独特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长寿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老而深邃的中华养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关爱。其注重营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态环境、顺应“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与现代预防医学“追求健康,回归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成为世界养生文化的一朵奇葩。

  博采众长,荟萃精华。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肩负著“发展民族产业,造福人类健康”的光荣使命,继承和弘扬中华养生文化和“药食同源”文化,强调“治未病”,将“预防”作为消费者的健康大计,致力于解决广大消费者的健康问题。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将中华养生文化精髓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中华养生,荟萃精华”的产品理念为指引,荟萃全世界中华养生研究的精华,荟萃原料精华、产品精华、技术精华,倾力打造天然、绿色、高科技、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养生保健精品,推出了一系列饱蘸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珍系列营养保健食品、香兰阁系列化妆品和竹珍系列保洁用品。同时,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还通过新时代健康大课堂、新时代健康体验馆、国珍健康长走活动等载体,大力推广中华养生理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专业的健康服务。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央企,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在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同时,努力打造回圈共赢的生态产业链,追求企业、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尽心尽力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环境。

  天人合一,顺时养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华夏祖先就已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要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生命的健康。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黄帝内经》***四时节气的不同变化,使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执行也与四时节气的变化息息相关。一年四季共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的养生法则各有不同。“中华养生 荟萃精华——新时代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案”综合了历代养生经典和养生名家的理论,破解顺应节气养生的奥秘,根据二十四节气规律以及各节气对人体的不同影响,推出相应的饮食调理、起居养生、精神调摄、运动健身等综合养生方案,帮助大家调整自身以顺四时、适寒暑,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变化的有利因素,抵抗自然变化中的不利因素,“扶正祛邪”,最终达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灸|立春:艾灸养肝护肝!疏肝气、清肝毒、养肝血

2022年立春时间

2月4日 4:42

农历正月初四 星期五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写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始生,正所谓“一年之际在于春”。

作为一年的开始,春季 养生 尤为重要。《内经》里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所以,在立春时候,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机会,通过适当的 养生 方式,让身体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可为一整年的 健康 打下基础。

一、立春 养生 ,着重一个“生”字

立春 养生 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中医 养生 讲究:顺天时。因此, 立春 养生 就围绕两个重点:1、生发阳气 2、养肝护肝。

1、生发阳气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阳气开始升发,此时天人合一,气血也以向上向外升发为特点,开始从内脏向外生发。

需要注意的是,此刻身体里的阳气还很薄弱,加上寒冬并未离开,阳虚的人阳气无法生发出来,就需要借助外力(如艾灸)去调摄引导,使其得以宣达。

2、养肝护肝

中医认为,春五行属木,肝在五行中也属木,与肝相通。

在立春以后, 伴随阳气升发,肝气肝火也随之上升,极易导致肝阳旺盛。所以,春季也是肝病比较活跃的季节。

此时体内积存一冬的浑浊之气亟待释放,一旦肝气郁结且疏泄不畅,就会郁而化火,以发火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所说的“大动肝火”就是这么来的。

尤其那些平时就性格抑郁、爱生闷气的人,或体内有痰浊、瘀血等实邪阻滞的人,基本都有肝气不畅的毛病,到了春季,症状就越发明显,

所以,从立春开始,就应充分利用春季“发陈”之时,开始着手养护肝脏了。因此,春季养肝正当季。

二、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需养肝?

清代名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非常明确地揭示了答案: 女子以肝为先天。

《黄帝内经》也指出了肝对女性的特殊意义: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可见, 女性的体质特点决定了她们主要生两种病:一是情志病,二是血虚病。毫无疑问,这两种病都与肝息息相关。

一则:肝主疏泄,解决情志病,负责调畅气机,让情绪保持平和;

二则:肝主藏血,解决血虚病,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濡养女性,并确保经孕产乳得以顺利进行。

所以,相较于其他脏腑,肝与女性的关系更为密切。一旦肝出问题,就容易得以下病症:

1、色斑增多

色斑大都被称为“肝斑”:肝失条达,就会气滞血瘀,脉络瘀阻,加上郁火化热,灼伤阴血,就会导致面部气血不和,引起色素沉着,出现色斑。

2、乳腺增生

肝经散布胸胁、管辖乳头:气机郁结会导致血瘀痰凝,气血运行不通,就会乳腺增生。

3、月经不调

肝气郁结,肝的藏血及疏泄功能就会失调,进而导致任冲二脉不和,月经紊乱。所以,女性月经不调的现象在春季尤为常见。

三、那如何做好这两个重点?

1、常梳头以生发阳气

《 养生 论》指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可以疏通经络生阳气,精力充沛一整天。

因此,最实用又简单的生阳之法莫过于梳头!

头为诸阳之会,身体所有阳脉都在头部循经而过,梳头可以帮助阳气上行。

春天梳头,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而且,梳头还能将风邪“拒之门外”。

梳头 养生 的最佳时机:早-中-晚。早上梳头使你一天精力充沛,中午梳头消除午间疲劳,晚上梳头可以更好睡眠,每次梳头5-10分钟即可。

2、艾灸养肝四针对

春季养肝应当从这4个方面做起:降肝火、疏肝气、清肝毒、养肝血。

针对不同的需求,建议取穴如下:

1、降肝火

然谷穴:肾经荥穴,“荥主身热”,荥穴属火,而肾经、肾脏属水,因此然谷可以平衡水火。

肝肾同源,艾灸然谷,可以补肾水来制心火,滋肾水来涵肝木,抑肝火而扶脾胃。

行间穴:火穴,肝属木,木生火,艾灸此穴可以泻肝火,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

2、疏肝气

太冲穴:肝经原穴,被称为“人体的出气筒”,艾灸此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期门穴:肝经募穴,具有理气解郁之效,灸之,可以使肝木疏泄适宜,让人气顺而心舒!

此外,建议加灸脾俞、足三里、太白,以补脾气,因为“肝随脾升”,脾气升是关键。

3、清肝毒

肝俞穴:肝不易受补,因此最需疏通肝俞。肝俞可以搭配太冲,这叫“俞原配穴”。

艾灸肝俞,能补肝阴、散肝热、疏肝气、通肝经,帮助肝脏有效分解体内毒素,并协助其他脏腑将毒素排出。

章门穴:八会穴的脏会穴,统领五脏疾病,艾灸此穴可以维护肝的疏泄正常。

4、养肝血

血海穴: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引血归经、治疗血症等功效。

常血海穴可祛除瘀血,促生新血,通过运化脾血,让肝血得到补充。

关元穴: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灸之,可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

如果身体问题可以留言,定回复;如果您有艾灸调理案例,都可以留言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艾灸,使用艾灸,真正做到绿色理疗。此号专业艾灸学习号,欢迎您的点赞、关注;一起学习艾灸!

二十四节气灸|立春:艾灸养肝护肝!疏肝气、清肝毒、养肝血

2022年立春时间

2月4日 4:42

农历正月初四 星期五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写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始生,正所谓“一年之际在于春”。

作为一年的开始,春季 养生 尤为重要。《内经》里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所以,在立春时候,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机会,通过适当的 养生 方式,让身体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可为一整年的 健康 打下基础。

一、立春 养生 ,着重一个“生”字

立春 养生 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中医 养生 讲究:顺天时。因此, 立春 养生 就围绕两个重点:1、生发阳气 2、养肝护肝。

1、生发阳气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阳气开始升发,此时天人合一,气血也以向上向外升发为特点,开始从内脏向外生发。

需要注意的是,此刻身体里的阳气还很薄弱,加上寒冬并未离开,阳虚的人阳气无法生发出来,就需要借助外力(如艾灸)去调摄引导,使其得以宣达。

2、养肝护肝

中医认为,春五行属木,肝在五行中也属木,与肝相通。

在立春以后, 伴随阳气升发,肝气肝火也随之上升,极易导致肝阳旺盛。所以,春季也是肝病比较活跃的季节。

此时体内积存一冬的浑浊之气亟待释放,一旦肝气郁结且疏泄不畅,就会郁而化火,以发火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所说的“大动肝火”就是这么来的。

尤其那些平时就性格抑郁、爱生闷气的人,或体内有痰浊、瘀血等实邪阻滞的人,基本都有肝气不畅的毛病,到了春季,症状就越发明显,

所以,从立春开始,就应充分利用春季“发陈”之时,开始着手养护肝脏了。因此,春季养肝正当季。

二、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需养肝?

清代名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非常明确地揭示了答案: 女子以肝为先天。

《黄帝内经》也指出了肝对女性的特殊意义: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可见, 女性的体质特点决定了她们主要生两种病:一是情志病,二是血虚病。毫无疑问,这两种病都与肝息息相关。

一则:肝主疏泄,解决情志病,负责调畅气机,让情绪保持平和;

二则:肝主藏血,解决血虚病,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濡养女性,并确保经孕产乳得以顺利进行。

所以,相较于其他脏腑,肝与女性的关系更为密切。一旦肝出问题,就容易得以下病症:

1、色斑增多

色斑大都被称为“肝斑”:肝失条达,就会气滞血瘀,脉络瘀阻,加上郁火化热,灼伤阴血,就会导致面部气血不和,引起色素沉着,出现色斑。

2、乳腺增生

肝经散布胸胁、管辖乳头:气机郁结会导致血瘀痰凝,气血运行不通,就会乳腺增生。

3、月经不调

肝气郁结,肝的藏血及疏泄功能就会失调,进而导致任冲二脉不和,月经紊乱。所以,女性月经不调的现象在春季尤为常见。

三、那如何做好这两个重点?

1、常梳头以生发阳气

《 养生 论》指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可以疏通经络生阳气,精力充沛一整天。

因此,最实用又简单的生阳之法莫过于梳头!

头为诸阳之会,身体所有阳脉都在头部循经而过,梳头可以帮助阳气上行。

春天梳头,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而且,梳头还能将风邪“拒之门外”。

梳头 养生 的最佳时机:早-中-晚。早上梳头使你一天精力充沛,中午梳头消除午间疲劳,晚上梳头可以更好睡眠,每次梳头5-10分钟即可。

2、艾灸养肝四针对

春季养肝应当从这4个方面做起:降肝火、疏肝气、清肝毒、养肝血。

针对不同的需求,建议取穴如下:

1、降肝火

然谷穴:肾经荥穴,“荥主身热”,荥穴属火,而肾经、肾脏属水,因此然谷可以平衡水火。

肝肾同源,艾灸然谷,可以补肾水来制心火,滋肾水来涵肝木,抑肝火而扶脾胃。

行间穴:火穴,肝属木,木生火,艾灸此穴可以泻肝火,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

2、疏肝气

太冲穴:肝经原穴,被称为“人体的出气筒”,艾灸此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期门穴:肝经募穴,具有理气解郁之效,灸之,可以使肝木疏泄适宜,让人气顺而心舒!

此外,建议加灸脾俞、足三里、太白,以补脾气,因为“肝随脾升”,脾气升是关键。

3、清肝毒

肝俞穴:肝不易受补,因此最需疏通肝俞。肝俞可以搭配太冲,这叫“俞原配穴”。

艾灸肝俞,能补肝阴、散肝热、疏肝气、通肝经,帮助肝脏有效分解体内毒素,并协助其他脏腑将毒素排出。

章门穴:八会穴的脏会穴,统领五脏疾病,艾灸此穴可以维护肝的疏泄正常。

4、养肝血

血海穴: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引血归经、治疗血症等功效。

常血海穴可祛除瘀血,促生新血,通过运化脾血,让肝血得到补充。

关元穴: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灸之,可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

如果身体问题可以留言,定回复;如果您有艾灸调理案例,都可以留言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艾灸,使用艾灸,真正做到绿色理疗。此号专业艾灸学习号,欢迎您的点赞、关注;一起学习艾灸!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配方大全

1.立秋饮茶:桂花绿茶

2.白露饮茶:菊花红枣茶

3.寒露饮茶:艾草玫瑰茶

4.秋分饮茶:菊花菠菜茶

5.寒食饮茶:菊花薏米茶

6.清明饮茶:桑叶红枣茶

7.立夏饮茶:玫瑰绿茶

8.芒种饮茶:荷叶陈皮茶

9.夏至饮茶:茉莉龙井茶

10.小暑饮茶:薄荷绿茶

11.大暑饮茶:绿豆薏米茶

12.立春饮茶:红枣枸杞茶

13.雨水饮茶:柿子枸杞茶

14.惊蛰饮茶:党参玫瑰茶

15.处暑饮茶:桑茶红枣茶

16.小寒饮茶:花生红枣茶

17.大寒饮茶:桂圆菊花茶

18.立冬饮茶:苏叶菊花茶

19.小雪饮茶:桑葚菊花茶

20.大雪饮茶:石斛柿子茶

21.立秋饮茶:黄山毛峰菊花茶

22.白露饮茶:丹参甘草茶

23.寒露饮茶:玫瑰茉莉花茶

24.冬至饮茶:枸杞绿茶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配方大全

1.立秋饮茶:桂花绿茶

2.白露饮茶:菊花红枣茶

3.寒露饮茶:艾草玫瑰茶

4.秋分饮茶:菊花菠菜茶

5.寒食饮茶:菊花薏米茶

6.清明饮茶:桑叶红枣茶

7.立夏饮茶:玫瑰绿茶

8.芒种饮茶:荷叶陈皮茶

9.夏至饮茶:茉莉龙井茶

10.小暑饮茶:薄荷绿茶

11.大暑饮茶:绿豆薏米茶

12.立春饮茶:红枣枸杞茶

13.雨水饮茶:柿子枸杞茶

14.惊蛰饮茶:党参玫瑰茶

15.处暑饮茶:桑茶红枣茶

16.小寒饮茶:花生红枣茶

17.大寒饮茶:桂圆菊花茶

18.立冬饮茶:苏叶菊花茶

19.小雪饮茶:桑葚菊花茶

20.大雪饮茶:石斛柿子茶

21.立秋饮茶:黄山毛峰菊花茶

22.白露饮茶:丹参甘草茶

23.寒露饮茶:玫瑰茉莉花茶

24.冬至饮茶:枸杞绿茶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配方大全

1.立秋饮茶:桂花绿茶

2.白露饮茶:菊花红枣茶

3.寒露饮茶:艾草玫瑰茶

4.秋分饮茶:菊花菠菜茶

5.寒食饮茶:菊花薏米茶

6.清明饮茶:桑叶红枣茶

7.立夏饮茶:玫瑰绿茶

8.芒种饮茶:荷叶陈皮茶

9.夏至饮茶:茉莉龙井茶

10.小暑饮茶:薄荷绿茶

11.大暑饮茶:绿豆薏米茶

12.立春饮茶:红枣枸杞茶

13.雨水饮茶:柿子枸杞茶

14.惊蛰饮茶:党参玫瑰茶

15.处暑饮茶:桑茶红枣茶

16.小寒饮茶:花生红枣茶

17.大寒饮茶:桂圆菊花茶

18.立冬饮茶:苏叶菊花茶

19.小雪饮茶:桑葚菊花茶

20.大雪饮茶:石斛柿子茶

21.立秋饮茶:黄山毛峰菊花茶

22.白露饮茶:丹参甘草茶

23.寒露饮茶:玫瑰茉莉花茶

24.冬至饮茶:枸杞绿茶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配方大全

1.立秋饮茶:桂花绿茶

2.白露饮茶:菊花红枣茶

3.寒露饮茶:艾草玫瑰茶

4.秋分饮茶:菊花菠菜茶

5.寒食饮茶:菊花薏米茶

6.清明饮茶:桑叶红枣茶

7.立夏饮茶:玫瑰绿茶

8.芒种饮茶:荷叶陈皮茶

9.夏至饮茶:茉莉龙井茶

10.小暑饮茶:薄荷绿茶

11.大暑饮茶:绿豆薏米茶

12.立春饮茶:红枣枸杞茶

13.雨水饮茶:柿子枸杞茶

14.惊蛰饮茶:党参玫瑰茶

15.处暑饮茶:桑茶红枣茶

16.小寒饮茶:花生红枣茶

17.大寒饮茶:桂圆菊花茶

18.立冬饮茶:苏叶菊花茶

19.小雪饮茶:桑葚菊花茶

20.大雪饮茶:石斛柿子茶

21.立秋饮茶:黄山毛峰菊花茶

22.白露饮茶:丹参甘草茶

23.寒露饮茶:玫瑰茉莉花茶

24.冬至饮茶:枸杞绿茶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