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有一种养生方式叫什么
2024-03-31 04:42:08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保健包括以下项目:

1. 药养: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包括药膳等。

2. 针灸:包括毫针刺和艾灸,通过针灸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调理身体。

3. 拔罐:通过拔罐刺激促进血液运行和调理气血,预防治疗疾病。

4. 推拿:通过手法推拿穴位激发功能,调理气血和养生保健。

5. 气功:通过调节呼吸和意念等来平衡阴阳气血,提高身体机能。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日常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7.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日常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7.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日常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7.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记忆体、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儿童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 *** 。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 *** 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 *** 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著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 *** ,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总结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络,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记忆体、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儿童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 *** 。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 *** 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 *** 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著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 *** ,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总结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络,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记忆体、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儿童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 *** 。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 *** 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 *** 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著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 *** ,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总结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络,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记忆体、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儿童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 *** 。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 *** 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 *** 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著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 *** ,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总结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络,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