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五行跟气有关吗
2024-03-31 04:32:34 责编:小OO
文档

五行之气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气之气,也叫五运,是五运六气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高级康复理疗师赵天芝讲气,阴阳,五行的关系

2017-2018深圳市康又安医药南山区任责康复经理

2014-2016广东省罗岗医院任责体检部*

2010-2014广东省本草药业连锁店店长

2007-2010安微省自营小生意

康复养护理疗是一门新型方式的科学疗法,近年来新型科学疗法我国迅速发展,对近视、远视、散光等患者的康复矫正服务正在我国处地逐渐普及。

一、气、阴阳、五行的关系

气、阴阳、五行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气在与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成厂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系统,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特点。

(一)气与阴阳

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体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气范畴肯定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阴阳是气的两种固有属性。按阴阳分,则世界上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阴阳又是气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阴气和阳气又各具阴阳对立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了气的矛盾统一体。一气分为阴阳,阴阳统一于气。“气有阴阳”(《正蒙·神化》),“一物两体,气也”(《正蒙·参两》),“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也无穷”(《正蒙·乾称》)。气是一,万物本原为一气,但一气分阴阳,气有阴阳为两,两存在于一之中,表现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指对立双方的统一。作为宇宙本原的气是阴阳对立的统一物,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变化。“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横渠易说·说卦》)。虚实、动静、聚散、清浊等是对立两方面的具体表现,也是一气之阴阳的具体内涵。这种阴阳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气的统一体,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从而建立起对立统一的气一元的物质概念。

(二)气与五行

气是世界的本原,“天地间一气耳。气之清而强者为火,清而弱者为水;浊而沉者为土,浊而浮者为木,浊而实者为金,皆一气之清浊而流派为五也。一气分五行,而五行又各有五行’’,“五可还一,一可摄五,譬之一树……各不同形,实总一根菱”(《百子全书·叔苴子内篇·卷一》)。五行同一气,一气合五行。《云笈七笺》吸收了阴阳五行思想,根据“元气本一,化生有万”的理论,阐述了气与五行的关系,谓:“一含五气,为水、为火、为木、为金、为土”,“元气分而为五行,五行归于一气”。《白虎通·卷二》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成的。如是,将五行多元物质结构概念统一于气一元论的单一的物质概念之中。

(三)阴阳与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李觏《删定易图序论一》》。即五行本原于阴阳之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五行。“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御纂性理精义·卷一》)。“阴阳之为五行,有分而言之者,如木火阳而金水阴也;有合而言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阳,而乙丁己辛癸皆阴也。以此推之健顺,五常之理可见”(《御纂情理精义·卷十》)。即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五行。就五行之阴阳言,木火属阳而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之中又各具阴阳,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为阳,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为阴。

世界本原一气,气之动静而为阴阳,气为阴阳之体,阴阳为气之用。阴阳合和化生五行。所谓“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御纂性理精义·卷一》)。总之,“本是一气,分而言之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吴澄《吴文正公集·答人问性理》)。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均为气之消息变化。

二、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

气、阴阳和五行,均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物质构成的哲学范畴,属于世界本原的物质概念。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才能。

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并贯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其中,气一元论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如果说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学说都是建立在气一元论基础之上的,也并不为过。而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方*,则构筑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既各有所指和特点,又相互关联。

(一)气一元论

气一元论认为,气是不断地运动着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为宇宙天体和天地万物统一的物质基础。运动是气的根本特性,阴阳是气的固有属性,气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体,气的胜复作用即阴阳的矛盾运动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有形)与气(无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气的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世界。气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就世界的本原而言,作为一种自然观,气一元论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机体。人体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阴阳匀平,命日平人。生命过程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等各个部分,又可按五行分为心、肺、脾、肝、肾等五个系统。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和五行。机体就是这样联系密切、错综复杂的巨系统。

(二)阴阳学说

阴阳是在气一元论的物质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深刻辩证性质的气本体论的概念。阴阳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而且更具有方*的性质。气一元论注重分析世界万物产生的本原,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的物质基础,以气之聚散来说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只是气的存在形式的转化,坚持了宇宙万物的形态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着重回答哲学“本体论”的问题。而阴阳学说则注重研究气自身运动的根源和规律,认为气,一物两体,是阴阳矛盾的统一体。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是气自身运动的根源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阐述相关事物或事物内部两个方面存在着的相互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和协调平衡。在气一元论基础上,体现了朴素的对立统一观念。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阴阳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体,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人体内部以及人与自然也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体。阴阳对立理论用来分析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矛盾,阐明生命运动的根本规律。阴阳学说在本体论上虽根于气一元论,但在方*上更具辩证法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气的观念和阴阳矛盾的观念有机地结合,从而建立起对立统一的气一元论物质概念。

(三)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也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更具有朴素的普遍系统论性质。五行学说对宇宙本原的认识侧重于世界的物质构成,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元素,与气一元论主要说明世界的物质本原不同。五行学说用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自然界万事万物整体动态平衡性,视五行为宇宙的普遍规律,以五行为基础阐述事物之间生克制化、乘侮胜复的相互关系。由气而生成的天地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整体,赖五行结构系统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机制,维持自然界的整体动态平衡。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从系统结构观点分析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的统一,论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整体观念。五行生克乘侮胜复的调节机制,是人体脏腑经络结构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原因。故曰:“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类经图翼·运气》),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运行大论》)。“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气有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五行和阴阳结合而化生万物。五行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是人体之气运动的具体表现,是人体脏腑经络的运动规律,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

总之,气一元论与阴阳五行学说相比较,更具“本体论”性质,旨在说明天地万物的物质统一性,人之生死,全在乎气。阴阳五行学说更具方*特征。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相比较,阴阳学说旨在说明一切生命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两个矛盾方面。就人体而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从而揭示了生命运动的动因、源泉和最一般最普遍的联系和形式。而五行学说则具体地说明了人体脏腑经络的结构关系及其调节方式,即人体整体动态平衡的特殊规律。所以,中医学言脏腑必及阴阳而寓五行,论脏腑的生克制化又必赅阴阳。健康的本质是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而平衡的破坏则导致疾病。调节阴阳,以求得机体整体平衡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所谓“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于阴阳也”。而五行相生相胜的多路调节则是调节阴阳的具体化。

阴阳言气的矛盾对立,五行说明气有生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涵,“举阴阳则赅五行,阴阳各具五行也;举五行即赅阴阳,五行各具阴阳也”(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引阴阳之气也”(《类经图翼·运气》)。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气化是一个自然过程,气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内部的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阴阳有动静,五行有生克,于是形成了气的运动变化。

总之,中医学按着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从气——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阐述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构筑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和方*。中医学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把当时先进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与医学理论熔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用哲学概念说明医学中的问题,同时又在医学理论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哲学思想。哲学帮助了医学,,医学丰富了哲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是,在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基础上的中医学理论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超出朴素直观的水平。

因此,我们应当站在现代最先进的认识水平,从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最新成就中去寻找与中医学有联系的东西,从中发现可以使中医学迅速走向现代化的最适合的方法与工具,让中医学在现代开出更鲜艳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高级康复理疗师赵天芝讲气,阴阳,五行的关系

2017-2018深圳市康又安医药南山区任责康复经理

2014-2016广东省罗岗医院任责体检部*

2010-2014广东省本草药业连锁店店长

2007-2010安微省自营小生意

康复养护理疗是一门新型方式的科学疗法,近年来新型科学疗法我国迅速发展,对近视、远视、散光等患者的康复矫正服务正在我国处地逐渐普及。

一、气、阴阳、五行的关系

气、阴阳、五行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气在与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成厂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系统,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特点。

(一)气与阴阳

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体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气范畴肯定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阴阳是气的两种固有属性。按阴阳分,则世界上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阴阳又是气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阴气和阳气又各具阴阳对立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了气的矛盾统一体。一气分为阴阳,阴阳统一于气。“气有阴阳”(《正蒙·神化》),“一物两体,气也”(《正蒙·参两》),“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也无穷”(《正蒙·乾称》)。气是一,万物本原为一气,但一气分阴阳,气有阴阳为两,两存在于一之中,表现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指对立双方的统一。作为宇宙本原的气是阴阳对立的统一物,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变化。“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横渠易说·说卦》)。虚实、动静、聚散、清浊等是对立两方面的具体表现,也是一气之阴阳的具体内涵。这种阴阳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气的统一体,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从而建立起对立统一的气一元的物质概念。

(二)气与五行

气是世界的本原,“天地间一气耳。气之清而强者为火,清而弱者为水;浊而沉者为土,浊而浮者为木,浊而实者为金,皆一气之清浊而流派为五也。一气分五行,而五行又各有五行’’,“五可还一,一可摄五,譬之一树……各不同形,实总一根菱”(《百子全书·叔苴子内篇·卷一》)。五行同一气,一气合五行。《云笈七笺》吸收了阴阳五行思想,根据“元气本一,化生有万”的理论,阐述了气与五行的关系,谓:“一含五气,为水、为火、为木、为金、为土”,“元气分而为五行,五行归于一气”。《白虎通·卷二》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成的。如是,将五行多元物质结构概念统一于气一元论的单一的物质概念之中。

(三)阴阳与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李觏《删定易图序论一》》。即五行本原于阴阳之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五行。“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御纂性理精义·卷一》)。“阴阳之为五行,有分而言之者,如木火阳而金水阴也;有合而言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阳,而乙丁己辛癸皆阴也。以此推之健顺,五常之理可见”(《御纂情理精义·卷十》)。即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五行。就五行之阴阳言,木火属阳而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之中又各具阴阳,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为阳,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为阴。

世界本原一气,气之动静而为阴阳,气为阴阳之体,阴阳为气之用。阴阳合和化生五行。所谓“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御纂性理精义·卷一》)。总之,“本是一气,分而言之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吴澄《吴文正公集·答人问性理》)。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均为气之消息变化。

二、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

气、阴阳和五行,均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物质构成的哲学范畴,属于世界本原的物质概念。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才能。

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并贯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其中,气一元论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如果说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学说都是建立在气一元论基础之上的,也并不为过。而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方*,则构筑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既各有所指和特点,又相互关联。

(一)气一元论

气一元论认为,气是不断地运动着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为宇宙天体和天地万物统一的物质基础。运动是气的根本特性,阴阳是气的固有属性,气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体,气的胜复作用即阴阳的矛盾运动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有形)与气(无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气的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世界。气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就世界的本原而言,作为一种自然观,气一元论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机体。人体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阴阳匀平,命日平人。生命过程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等各个部分,又可按五行分为心、肺、脾、肝、肾等五个系统。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和五行。机体就是这样联系密切、错综复杂的巨系统。

(二)阴阳学说

阴阳是在气一元论的物质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深刻辩证性质的气本体论的概念。阴阳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而且更具有方*的性质。气一元论注重分析世界万物产生的本原,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的物质基础,以气之聚散来说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只是气的存在形式的转化,坚持了宇宙万物的形态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着重回答哲学“本体论”的问题。而阴阳学说则注重研究气自身运动的根源和规律,认为气,一物两体,是阴阳矛盾的统一体。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是气自身运动的根源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阐述相关事物或事物内部两个方面存在着的相互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和协调平衡。在气一元论基础上,体现了朴素的对立统一观念。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阴阳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体,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人体内部以及人与自然也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体。阴阳对立理论用来分析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矛盾,阐明生命运动的根本规律。阴阳学说在本体论上虽根于气一元论,但在方*上更具辩证法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气的观念和阴阳矛盾的观念有机地结合,从而建立起对立统一的气一元论物质概念。

(三)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也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更具有朴素的普遍系统论性质。五行学说对宇宙本原的认识侧重于世界的物质构成,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元素,与气一元论主要说明世界的物质本原不同。五行学说用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自然界万事万物整体动态平衡性,视五行为宇宙的普遍规律,以五行为基础阐述事物之间生克制化、乘侮胜复的相互关系。由气而生成的天地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整体,赖五行结构系统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机制,维持自然界的整体动态平衡。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从系统结构观点分析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的统一,论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整体观念。五行生克乘侮胜复的调节机制,是人体脏腑经络结构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原因。故曰:“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类经图翼·运气》),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运行大论》)。“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气有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五行和阴阳结合而化生万物。五行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是人体之气运动的具体表现,是人体脏腑经络的运动规律,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

总之,气一元论与阴阳五行学说相比较,更具“本体论”性质,旨在说明天地万物的物质统一性,人之生死,全在乎气。阴阳五行学说更具方*特征。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相比较,阴阳学说旨在说明一切生命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两个矛盾方面。就人体而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从而揭示了生命运动的动因、源泉和最一般最普遍的联系和形式。而五行学说则具体地说明了人体脏腑经络的结构关系及其调节方式,即人体整体动态平衡的特殊规律。所以,中医学言脏腑必及阴阳而寓五行,论脏腑的生克制化又必赅阴阳。健康的本质是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而平衡的破坏则导致疾病。调节阴阳,以求得机体整体平衡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所谓“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于阴阳也”。而五行相生相胜的多路调节则是调节阴阳的具体化。

阴阳言气的矛盾对立,五行说明气有生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涵,“举阴阳则赅五行,阴阳各具五行也;举五行即赅阴阳,五行各具阴阳也”(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引阴阳之气也”(《类经图翼·运气》)。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气化是一个自然过程,气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内部的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阴阳有动静,五行有生克,于是形成了气的运动变化。

总之,中医学按着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从气——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阐述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构筑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和方*。中医学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把当时先进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与医学理论熔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用哲学概念说明医学中的问题,同时又在医学理论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哲学思想。哲学帮助了医学,,医学丰富了哲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是,在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基础上的中医学理论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超出朴素直观的水平。

因此,我们应当站在现代最先进的认识水平,从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最新成就中去寻找与中医学有联系的东西,从中发现可以使中医学迅速走向现代化的最适合的方法与工具,让中医学在现代开出更鲜艳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高级康复理疗师赵天芝讲气,阴阳,五行的关系

2017-2018深圳市康又安医药南山区任责康复经理

2014-2016广东省罗岗医院任责体检部*

2010-2014广东省本草药业连锁店店长

2007-2010安微省自营小生意

康复养护理疗是一门新型方式的科学疗法,近年来新型科学疗法我国迅速发展,对近视、远视、散光等患者的康复矫正服务正在我国处地逐渐普及。

一、气、阴阳、五行的关系

气、阴阳、五行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气在与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成厂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系统,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特点。

(一)气与阴阳

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体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气范畴肯定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阴阳是气的两种固有属性。按阴阳分,则世界上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阴阳又是气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阴气和阳气又各具阴阳对立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了气的矛盾统一体。一气分为阴阳,阴阳统一于气。“气有阴阳”(《正蒙·神化》),“一物两体,气也”(《正蒙·参两》),“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也无穷”(《正蒙·乾称》)。气是一,万物本原为一气,但一气分阴阳,气有阴阳为两,两存在于一之中,表现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指对立双方的统一。作为宇宙本原的气是阴阳对立的统一物,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变化。“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横渠易说·说卦》)。虚实、动静、聚散、清浊等是对立两方面的具体表现,也是一气之阴阳的具体内涵。这种阴阳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气的统一体,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从而建立起对立统一的气一元的物质概念。

(二)气与五行

气是世界的本原,“天地间一气耳。气之清而强者为火,清而弱者为水;浊而沉者为土,浊而浮者为木,浊而实者为金,皆一气之清浊而流派为五也。一气分五行,而五行又各有五行’’,“五可还一,一可摄五,譬之一树……各不同形,实总一根菱”(《百子全书·叔苴子内篇·卷一》)。五行同一气,一气合五行。《云笈七笺》吸收了阴阳五行思想,根据“元气本一,化生有万”的理论,阐述了气与五行的关系,谓:“一含五气,为水、为火、为木、为金、为土”,“元气分而为五行,五行归于一气”。《白虎通·卷二》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成的。如是,将五行多元物质结构概念统一于气一元论的单一的物质概念之中。

(三)阴阳与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李觏《删定易图序论一》》。即五行本原于阴阳之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五行。“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御纂性理精义·卷一》)。“阴阳之为五行,有分而言之者,如木火阳而金水阴也;有合而言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阳,而乙丁己辛癸皆阴也。以此推之健顺,五常之理可见”(《御纂情理精义·卷十》)。即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五行。就五行之阴阳言,木火属阳而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之中又各具阴阳,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为阳,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为阴。

世界本原一气,气之动静而为阴阳,气为阴阳之体,阴阳为气之用。阴阳合和化生五行。所谓“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御纂性理精义·卷一》)。总之,“本是一气,分而言之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吴澄《吴文正公集·答人问性理》)。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均为气之消息变化。

二、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

气、阴阳和五行,均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物质构成的哲学范畴,属于世界本原的物质概念。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才能。

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并贯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其中,气一元论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如果说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学说都是建立在气一元论基础之上的,也并不为过。而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方*,则构筑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既各有所指和特点,又相互关联。

(一)气一元论

气一元论认为,气是不断地运动着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为宇宙天体和天地万物统一的物质基础。运动是气的根本特性,阴阳是气的固有属性,气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体,气的胜复作用即阴阳的矛盾运动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有形)与气(无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气的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世界。气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就世界的本原而言,作为一种自然观,气一元论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机体。人体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阴阳匀平,命日平人。生命过程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等各个部分,又可按五行分为心、肺、脾、肝、肾等五个系统。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和五行。机体就是这样联系密切、错综复杂的巨系统。

(二)阴阳学说

阴阳是在气一元论的物质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深刻辩证性质的气本体论的概念。阴阳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而且更具有方*的性质。气一元论注重分析世界万物产生的本原,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的物质基础,以气之聚散来说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只是气的存在形式的转化,坚持了宇宙万物的形态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着重回答哲学“本体论”的问题。而阴阳学说则注重研究气自身运动的根源和规律,认为气,一物两体,是阴阳矛盾的统一体。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是气自身运动的根源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阐述相关事物或事物内部两个方面存在着的相互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和协调平衡。在气一元论基础上,体现了朴素的对立统一观念。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阴阳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体,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人体内部以及人与自然也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体。阴阳对立理论用来分析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矛盾,阐明生命运动的根本规律。阴阳学说在本体论上虽根于气一元论,但在方*上更具辩证法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气的观念和阴阳矛盾的观念有机地结合,从而建立起对立统一的气一元论物质概念。

(三)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也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更具有朴素的普遍系统论性质。五行学说对宇宙本原的认识侧重于世界的物质构成,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元素,与气一元论主要说明世界的物质本原不同。五行学说用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自然界万事万物整体动态平衡性,视五行为宇宙的普遍规律,以五行为基础阐述事物之间生克制化、乘侮胜复的相互关系。由气而生成的天地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整体,赖五行结构系统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机制,维持自然界的整体动态平衡。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从系统结构观点分析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的统一,论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整体观念。五行生克乘侮胜复的调节机制,是人体脏腑经络结构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原因。故曰:“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类经图翼·运气》),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运行大论》)。“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气有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五行和阴阳结合而化生万物。五行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是人体之气运动的具体表现,是人体脏腑经络的运动规律,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

总之,气一元论与阴阳五行学说相比较,更具“本体论”性质,旨在说明天地万物的物质统一性,人之生死,全在乎气。阴阳五行学说更具方*特征。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相比较,阴阳学说旨在说明一切生命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两个矛盾方面。就人体而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从而揭示了生命运动的动因、源泉和最一般最普遍的联系和形式。而五行学说则具体地说明了人体脏腑经络的结构关系及其调节方式,即人体整体动态平衡的特殊规律。所以,中医学言脏腑必及阴阳而寓五行,论脏腑的生克制化又必赅阴阳。健康的本质是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而平衡的破坏则导致疾病。调节阴阳,以求得机体整体平衡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所谓“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于阴阳也”。而五行相生相胜的多路调节则是调节阴阳的具体化。

阴阳言气的矛盾对立,五行说明气有生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涵,“举阴阳则赅五行,阴阳各具五行也;举五行即赅阴阳,五行各具阴阳也”(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引阴阳之气也”(《类经图翼·运气》)。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气化是一个自然过程,气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内部的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阴阳有动静,五行有生克,于是形成了气的运动变化。

总之,中医学按着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从气——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阐述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构筑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和方*。中医学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把当时先进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与医学理论熔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用哲学概念说明医学中的问题,同时又在医学理论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哲学思想。哲学帮助了医学,,医学丰富了哲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是,在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基础上的中医学理论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超出朴素直观的水平。

因此,我们应当站在现代最先进的认识水平,从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最新成就中去寻找与中医学有联系的东西,从中发现可以使中医学迅速走向现代化的最适合的方法与工具,让中医学在现代开出更鲜艳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五行与六气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五行与六气

五行运动成圆,循环往复。合成一气,运动不息。

木主升,金主降,木气升,金气降,顺应天气,就不会产生风病和燥病。如果木不升,金不降,就会出现风和燥的问题。

水气上升,就不会出现寒症,火气下降,就不会出现热病暑病。这里水升是由于阳气带着水气升,火降是因为金气降。水火既济,阴阳调和。

土主运化,运化得力,就不会病湿,运化不力,就*气困脾,脾失运化。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运动停滞,就会出现六气之病。六气就是风热暑湿燥寒。

人身与宇宙相合,也会出现六气之病。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这个时候需要养木气。也就是舒肝气,养肝阳。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之气。

这个时候,需要养火气。不要伤了阳气。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之气。

相火需要下降,相火不降,就会生病。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

此时宜养土气,健脾祛湿。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之气。

此时天气转寒,注意保护肺脏。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属六之气。

此时天寒地冻,进入冬季,需要补养肾脏。

相火下降,君火上升。生生不息,人体阳气运行不息。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五行与六气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五行与六气

五行运动成圆,循环往复。合成一气,运动不息。

木主升,金主降,木气升,金气降,顺应天气,就不会产生风病和燥病。如果木不升,金不降,就会出现风和燥的问题。

水气上升,就不会出现寒症,火气下降,就不会出现热病暑病。这里水升是由于阳气带着水气升,火降是因为金气降。水火既济,阴阳调和。

土主运化,运化得力,就不会病湿,运化不力,就*气困脾,脾失运化。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运动停滞,就会出现六气之病。六气就是风热暑湿燥寒。

人身与宇宙相合,也会出现六气之病。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这个时候需要养木气。也就是舒肝气,养肝阳。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之气。

这个时候,需要养火气。不要伤了阳气。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之气。

相火需要下降,相火不降,就会生病。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

此时宜养土气,健脾祛湿。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之气。

此时天气转寒,注意保护肺脏。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属六之气。

此时天寒地冻,进入冬季,需要补养肾脏。

相火下降,君火上升。生生不息,人体阳气运行不息。

中医讲的五行养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五行养生之说由来已久,五行是相邻相生,相隔相克,中医学里讲究“五行、五气、五脏、五味、五色”,他们彼此勾连,相互提携,相生相克。五行和谐与否直关身体运营,哪一项强了弱了都会出现相应的身体症状,所以,了解机体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为发展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为平衡

属木的时令:春季

属木的器官:肝、胆、眼睛。工作过于辛苦时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因为肝是身体里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储血。五行本来是按肝→心→脾→肺→肾这个方向相生的,肝过劳虚弱,心、脾、肺、肾都进入波及范围,而且过劳积累的怒气也会伤肝。所以加班时的零食不妨准备一些酸味的,比如话梅。如果木系某个器官感觉不舒服,可以多吃一些属木的青色食物。它们对应人体的肝脏及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属木的情志:怒

属木的味道:酸味

属木的食物:青色食品

推荐食物: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

属火的时令:夏季。

属火的器官:心、小肠、舌

属火的情志:喜

属火的味道:苦味

属火的食物:赤色食品。心属火,这时候容易上火,心绪不宁,心跳加快,给心脏增加负担,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养心。除了多吃养心食物之外,根据五行相克原理,肾克制心火,冬季好好补养肾气是个有远见的方法。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们对应的是同为红色的血液及负责血液回圈的心脏,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人更可以多吃一些。

推荐食物:红豆、红枣、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

属土的时令:长夏。是指在夏天中干热过去,开始下雨的一段时间。

属土的器官:脾、胃、口

属土的情志:思

属土的味道:甘味

属土的食物:*食品。长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湿的时期。湿气过多会伤害脾胃,脾胃受伤影响食欲,所以盛夏季节我们总是没有胃口。这时候在饮食上就要“多甘多苦”,多吃甜的食物能补充脾气;按五行来讲,属火的心滋养属土的脾,多吃苦味强心的结果也是健脾。

土系器官出现问题,对应的是*食物。脾、胃在人体中扮演着养分供给者的角色,它们调理好了,气血才会旺盛。

推荐食物:橙、南瓜、玉米、黄豆、甘薯

属金的时令:秋季。秋天最应该保养的是肺,最容易出现的病痛是咳嗽,这是五行中的精神影响。秋天草木开始枯萎,很容易让人感时伤月,心情抑郁。

属金的器官:肺、大肠、鼻

属金的情志:悲。悲属金,跟肺同源,过度悲伤就会造成肺损伤。

属金的味道:辛味

属金的食物:白色食品。金系食物对应的主要是肺脏,大多是白色食物。它们性情偏平、凉,能健肺爽声,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强化新陈代谢,让肌肤充满弹性与光泽。

推荐食物:梨、白萝卜、山药、杏仁、百合、银耳

属水的时令:冬季

属水的器官:肾、膀胱、耳。外餐过多会伤肾,这可是我们最在意的器官。大厨做饭共同的特点就是油大盐大,这样更下饭更香。可是咸味属水,和肾一族,适量是有益的,过度是糟糕的,如果同时面色发黑,肾脏可能有问题。

属水的情志:恐

属水的味道:咸味

中医讲的五行养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五行养生之说由来已久,五行是相邻相生,相隔相克,中医学里讲究“五行、五气、五脏、五味、五色”,他们彼此勾连,相互提携,相生相克。五行和谐与否直关身体运营,哪一项强了弱了都会出现相应的身体症状,所以,了解机体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为发展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为平衡

属木的时令:春季

属木的器官:肝、胆、眼睛。工作过于辛苦时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因为肝是身体里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储血。五行本来是按肝→心→脾→肺→肾这个方向相生的,肝过劳虚弱,心、脾、肺、肾都进入波及范围,而且过劳积累的怒气也会伤肝。所以加班时的零食不妨准备一些酸味的,比如话梅。如果木系某个器官感觉不舒服,可以多吃一些属木的青色食物。它们对应人体的肝脏及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属木的情志:怒

属木的味道:酸味

属木的食物:青色食品

推荐食物: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

属火的时令:夏季。

属火的器官:心、小肠、舌

属火的情志:喜

属火的味道:苦味

属火的食物:赤色食品。心属火,这时候容易上火,心绪不宁,心跳加快,给心脏增加负担,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养心。除了多吃养心食物之外,根据五行相克原理,肾克制心火,冬季好好补养肾气是个有远见的方法。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们对应的是同为红色的血液及负责血液回圈的心脏,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人更可以多吃一些。

推荐食物:红豆、红枣、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

属土的时令:长夏。是指在夏天中干热过去,开始下雨的一段时间。

属土的器官:脾、胃、口

属土的情志:思

属土的味道:甘味

属土的食物:*食品。长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湿的时期。湿气过多会伤害脾胃,脾胃受伤影响食欲,所以盛夏季节我们总是没有胃口。这时候在饮食上就要“多甘多苦”,多吃甜的食物能补充脾气;按五行来讲,属火的心滋养属土的脾,多吃苦味强心的结果也是健脾。

土系器官出现问题,对应的是*食物。脾、胃在人体中扮演着养分供给者的角色,它们调理好了,气血才会旺盛。

推荐食物:橙、南瓜、玉米、黄豆、甘薯

属金的时令:秋季。秋天最应该保养的是肺,最容易出现的病痛是咳嗽,这是五行中的精神影响。秋天草木开始枯萎,很容易让人感时伤月,心情抑郁。

属金的器官:肺、大肠、鼻

属金的情志:悲。悲属金,跟肺同源,过度悲伤就会造成肺损伤。

属金的味道:辛味

属金的食物:白色食品。金系食物对应的主要是肺脏,大多是白色食物。它们性情偏平、凉,能健肺爽声,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强化新陈代谢,让肌肤充满弹性与光泽。

推荐食物:梨、白萝卜、山药、杏仁、百合、银耳

属水的时令:冬季

属水的器官:肾、膀胱、耳。外餐过多会伤肾,这可是我们最在意的器官。大厨做饭共同的特点就是油大盐大,这样更下饭更香。可是咸味属水,和肾一族,适量是有益的,过度是糟糕的,如果同时面色发黑,肾脏可能有问题。

属水的情志:恐

属水的味道:咸味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_中医阴阳五行含义

中医学对于人体生理变化的思想来源于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所谓的阴阳五行,是古人一种朴素的世界观和方*。我在此整理了中医阴阳五行含义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医阴阳五行含义介绍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 体内为阴;背部为阳、*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这里的血是构*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中医学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三大部分。它们在人体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气血液则是由脏腑功能活动所生成,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脾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肺司宣发,外和皮毛。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肾主水,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肾主生殖、生长、发育。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肾主纳气,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胃---接受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这种功能可归结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两方面。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体现为“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转导糟粕,排泄粪便,并吸收部分水液。

  膀胱---贮藏和排泄尿液。膀胱的病变归根结底多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三焦---上焦,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分清泌浊、排泄粪便的功能。

  总之,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统一体,内脏肌体之间即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和相克,我们人体的五行也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相生——相互滋生、促进、助长。即肝好,心好;心好,脾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好。

  相克——相互制约、抑制、克服。即肾功能不好,心脑血管就不好。心脑血管功能下降,克回肺,又克回肝,肝不好又克回脾胃,肝功能不好的人,见油腻的东西,他就吃不下,最后又克回肾。

  青色益目(清肝明目),红色补心(强心益气),*健脾(健脾养胃),白润肺(润肺化痰),黑色强肾(补肾填精)。

  大怒伤肝,大喜伤心(乐极生悲),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酸伤筋,苦伤心,甜伤肉,咸伤血)
  中医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关系
  胃为脾之腑,脾为胃之脏。脏者,藏也。腑者,化也。阳性化,阴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阳气而生腑,秉造化的阴气而生脏。腑为阳,其色明。脏属阴,其色暗。阳而明,故能化。阴而暗,故能藏。此脏腑二字之意也。他脏他腑仿此。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煊通也。

  人身心火之气,煊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煊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煊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煊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

  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运化不及者,水火之气虚也。脾土无运化太过之病,有土气填实之病。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圆运动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运动不圆,作用分离,不能融合所致。以上各病,略举数端,以概其余。

  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开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气之事,造化个体的中气,在地面之际,而分布于整个造化之间。人身的中气,在胸下脐上之际,而分布于整个人身之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中医的医理,只是运动轴的旋转,去运动轮的升降,与运动轮的升降,来运动轴的旋转而已,由轮而轴,是为先天,由轴而轮,是为后天。易经河图所以表示先天后天的生理的运动,病理医理,都在其间矣。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_中医阴阳五行含义

中医学对于人体生理变化的思想来源于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所谓的阴阳五行,是古人一种朴素的世界观和方*。我在此整理了中医阴阳五行含义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医阴阳五行含义介绍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 体内为阴;背部为阳、*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这里的血是构*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中医学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三大部分。它们在人体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气血液则是由脏腑功能活动所生成,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脾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肺司宣发,外和皮毛。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肾主水,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肾主生殖、生长、发育。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肾主纳气,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胃---接受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这种功能可归结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两方面。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体现为“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转导糟粕,排泄粪便,并吸收部分水液。

  膀胱---贮藏和排泄尿液。膀胱的病变归根结底多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三焦---上焦,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分清泌浊、排泄粪便的功能。

  总之,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统一体,内脏肌体之间即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和相克,我们人体的五行也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相生——相互滋生、促进、助长。即肝好,心好;心好,脾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好。

  相克——相互制约、抑制、克服。即肾功能不好,心脑血管就不好。心脑血管功能下降,克回肺,又克回肝,肝不好又克回脾胃,肝功能不好的人,见油腻的东西,他就吃不下,最后又克回肾。

  青色益目(清肝明目),红色补心(强心益气),*健脾(健脾养胃),白润肺(润肺化痰),黑色强肾(补肾填精)。

  大怒伤肝,大喜伤心(乐极生悲),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酸伤筋,苦伤心,甜伤肉,咸伤血)
  中医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关系
  胃为脾之腑,脾为胃之脏。脏者,藏也。腑者,化也。阳性化,阴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阳气而生腑,秉造化的阴气而生脏。腑为阳,其色明。脏属阴,其色暗。阳而明,故能化。阴而暗,故能藏。此脏腑二字之意也。他脏他腑仿此。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煊通也。

  人身心火之气,煊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煊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煊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煊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

  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运化不及者,水火之气虚也。脾土无运化太过之病,有土气填实之病。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圆运动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运动不圆,作用分离,不能融合所致。以上各病,略举数端,以概其余。

  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开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气之事,造化个体的中气,在地面之际,而分布于整个造化之间。人身的中气,在胸下脐上之际,而分布于整个人身之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中医的医理,只是运动轴的旋转,去运动轮的升降,与运动轮的升降,来运动轴的旋转而已,由轮而轴,是为先天,由轴而轮,是为后天。易经河图所以表示先天后天的生理的运动,病理医理,都在其间矣。

中医治病的精髓:气机升降与五行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

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是处于动态中的。

这个图画我给大家描述一下。

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是负责什么的呢?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的。这脾有个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脾脏之气,是从左边向上升的。

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了营养,要发展了,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的这个。

好多人说,这中医的肝怎么在左边啊,解剖可是在右边,中医说的是肝气,是肝的功能,是一个功能系统,不单是那个脏器实质。

所以,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四季配春季,象征着万物生*发。

此时各位看到了,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各位知道,木生火,这火配五脏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温暖肾水。而肾水随着肝木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

有的时候,这个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各位就会看到上面热,下面寒的局面。

口渴,眼睛红,口舌生疮,可下面的腿还是凉的。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嘴里吃入的东西进入了胃,然后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要下降。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才对。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就是我们说的“胆随胃降”。现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各位同样要注意了,这个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

所以,如果人体的右边有病,要考虑一下气机下行是否遇到了麻烦。

您现在再看看,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

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这就是黄元御的理论,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了,把圆圈的运动给“咔嚓”一下挡在了那里,不能转动了,就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使用药物,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自己就会恢复健康的。

这个圆圈我说得简单,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黄元御自己论述得还要仔细,术语比较多,各位可以参看他的书。

那么该有人问了,这个圆圈有道理吗? 能治病吗?

跟您说了,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中医,就是从黄元御的书里拿出了一个叫“下气汤”的方子,稍微给加减了一下,变成了一个药性有升有降,调和脾胃的方子,这位老人家一辈子基本就用这一个方子治病,来个患者,他就给调调方子,稍微加减,把气机这么一调,患者就好了。您看他的医案,那就是一个升降,我的感觉,他就是用药在人家的身上拨了一下,把这个不大转动的圆圈给重新启动了,结果麻老一辈子“活人无算”,患者如云。尤其是有很多严重的血液病,还真都被他给治好了。

自从黄元御悟出这个人体气机的运行规律后,临床的疗效那是越来越好,

于是就有很多人找上门来,这可就成全我们了,我们可以借机会多观摩一下黄老师都是怎么应用这个圆圈的。

各位,甭管您是不是学医的,这个气机升降的道理明白以后,有些情况自己就能解释了,否则一定有人特奇怪,为什么我的腿就特别的冷,可脸上却总起红色的包啊?这上下像是*一样悬殊,为什么啊?

让我们再来看个例子吧,这位姓赵,叫赵彦威,他患的病叫“齁(读hōu)喘”,就是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哮喘。有的人可能见到过这种病,一犯病张口抬肩,上不来气,喉咙里发出非常刺耳的声音,著名歌星邓丽君就是这个病发作,来不及拿药去世的。我们这位赵同志的病发作还挺有特点,就是在秋天和冬天的时候特别容易犯,一犯起病来,先是开始打喷嚏,然后流出鼻涕,再接着就感觉喉咙发堵了,然后就开始喘。

这可太难受了,这喉咙堵的滋味估计各位没感受过,呼吸这在平常人是最正常的事情,在他们那里却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啊。

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愁坏了,这事儿要搁现在,还有好多方法,西药有很多喷雾的制剂,可以缓解喉部痉挛的,也有好多的激素类的药物,可以救急,但是容易产生依赖,这辈子总不能靠着激素活着啊?

那会儿可什么西药都没有,赵同志简直觉得生活要绝望了,这个时候,有人说昌邑的黄元御学问好,因为身体残疾,发誓攻读医学,现在那是颇有心得,不如我们把他请来吧。

于是,黄元御就来到了赵同志的家里。此时的黄元御,已经彻底地摆脱了伤残所带来的悲伤,他已经从救治别人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自信。

让我们来看看黄元御的诊病过程吧!

黄元御问患者:“你除了齁喘,还有什么症状呢?”

赵同志说:“我总是觉得腹胀(这个很关键,我下面给各位解释),有时候还呕吐(这就更说明问题了),但是如果矢气后就好转了。”

黄元御点点头,其实此刻他的心里就全明白了,但还是问了问:“这病是怎么得上的呢?”

赵同志和家里人对望了一下,说:“那是我在二十多岁时的一个秋天,傍晚吃饭,一只该死的黑猫,从房檐上掉下来,掉到我的后背,把我吓了一下,从此就作病了,打那儿以后,不敢吃晚饭。如果夜里被冷风吹到了,或者碰到了阴雨天,或者白天吃多了些,都要犯病,一发作就是两三天,有的时候还要*天,二十几天才好,现在已经病了十二年了!”

黄元御一听,天啊,十二年,这个患者可真是够痛苦的啊,想到这儿,他顿起恻隐之心。

于是,黄元御就又不怕麻烦地开始给患者和他的家属讲起了圆圈的故事。

这个圆圈的故事太重要了,明白了它,其实好多病我们自己都可以分析了。

黄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大意如下:这个哮喘啊,是一个肺气上逆的病,就是肺气不降了,正常的我们体内是有一个圆圈的,这个肺处于圆圈的最顶端,那么肺为什么不降了呢?是因为胃气不降了,我们说过,这脾胃是这个圆圈中心的轴,胃气是从右边下降的,如果胃气不降,那么肺气就没有了下降的道路,被堵在那儿了,于是就上逆作病。

可这胃为什么不降呢?

那是因为脾土被水湿给郁住了,不再上升,也不把胃接受的食物给吸收(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吸收,道医的脾的部分功能实际是肠道的功能),脾这里不吸收,那胃从嘴那儿接受的东西还不都堵在胃里了?结果就没法儿下降了。

您看这赵同志为什么腹胀啊?那就是脾胃都堵在那儿了。

为什么呕吐啊?这是胃气不能下降,上逆的缘故啊。

您再看他患病的诱因吧,吃饭的时候被吓到了,本来这个圆圈运转的就要出问题了,被这么一吓,“咔嚓”一下,食物就停在胃里了,圆圈的转动就受到了阻碍,结果就病了,黄元御的说法是“平日湿旺而胃逆,相火之下蛰不秘,一遇非常之事,动其神志,胆木上拔而惊生,肾水下沦而恐作。己土侮于寒水,故脾气下陷;戊土贼于甲木,故胃气上逆”,他是从神志受惊这方面来论述的圆圈是怎么异常的,这是根本。

那为什么碰到阴雨天会发病呢?因为阴雨天湿气重,使本来就湿气重的脾气更加不升;吃饱饭发病,那是胃气本来就堵在那里了,您再给他增加负担,还不发病?

那怎么治疗呢?黄元御说:我把你的湿气给去掉,这样脾土之气就可以上升了,我再疏调肝气,那么脾土升得就更痛快了,这样,我再用点降胃气的药,那这个圆圈不就转动起来了吗?

方子是:茯苓、甘草、半夏、干姜、细辛、橘皮、桂枝、砂仁。

就是这么个小方子,我们看着都眼熟,其中茯苓是去湿气的,让脾土上升,甘草是坐镇中州,补脾胃的,半夏燥湿,药性下行,是让胃气下降的,这三味药我讲过了,是个典型的车轴的构思;干姜是暖脾肾的,因为湿气大,不用热药湿气不能去;细辛这味药我给各位说说,这个药是散风寒的,药性比较猛烈,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不过那是指入散剂,如果是熬汤药,其实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药店绝对是三克以上不给抓药。细辛这味药的特点是可以动用肾中的真气,来把风寒给顶出去,所以对某些顽固的风寒头痛、咳喘等都有效果,但是有个问题,在用了细辛以后,肾气虚的人很可能需要补一下肾,因为动用了肾气了。我曾经开方子治疗顽固咳嗽,用了细辛以后,患者很快就好了,但是在舌头的中后部,舌苔出现了一个硬币大小的缺苔,就是这个地方舌苔没有了,这是肾气虚损的表现,我马上让患者服用了金匮肾气丸,结果几天后,这块舌苔就长上去了。

方中的橘皮是梳理肺经之气的,可以止咳降逆;桂枝黄元御的说法是暖肝升陷,使肝气上升的(这是黄元御的独特心得);砂仁这味药是行气调中的,可以醒脾开胃,如果这胃气被食物堵住了,用点儿砂仁,可以使得胃气立刻振奋起来。

而且砂仁还暖肾燥湿,引气归肾,这是个一药多用的好东西。

就这么个方子,主要的思路就是把脾胃给疏导开,也没什么止咳的药物,顶多说橘皮能有点作用。估计有些同志都会问,这么简单的方子,还没有止咳的药物,能治疗哮喘吗?

让我们来看看赵同志服药后怎么样了吧?

赵彦威同志,在服用药物十几服以后,这个病就痊愈了,后来一直没有发作过。

那么黄老师的这套理论到底有什么道理呢?难道所有的疾病都这么画个圆圈就可以治愈了?

黄元御的这个“中土回环”的理论,其实说白了,就是说明:人体各个脏腑的机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出现了问题,会影响其他所有的脏腑的功能。我们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调整,都可以促使人体向正常的方向运转,而黄元御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环是脾胃。

中医治病的精髓:气机升降与五行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

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是处于动态中的。

这个图画我给大家描述一下。

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是负责什么的呢?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的。这脾有个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脾脏之气,是从左边向上升的。

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了营养,要发展了,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的这个。

好多人说,这中医的肝怎么在左边啊,解剖可是在右边,中医说的是肝气,是肝的功能,是一个功能系统,不单是那个脏器实质。

所以,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四季配春季,象征着万物生*发。

此时各位看到了,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各位知道,木生火,这火配五脏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温暖肾水。而肾水随着肝木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

有的时候,这个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各位就会看到上面热,下面寒的局面。

口渴,眼睛红,口舌生疮,可下面的腿还是凉的。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嘴里吃入的东西进入了胃,然后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要下降。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才对。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就是我们说的“胆随胃降”。现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各位同样要注意了,这个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

所以,如果人体的右边有病,要考虑一下气机下行是否遇到了麻烦。

您现在再看看,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

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这就是黄元御的理论,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了,把圆圈的运动给“咔嚓”一下挡在了那里,不能转动了,就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使用药物,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自己就会恢复健康的。

这个圆圈我说得简单,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黄元御自己论述得还要仔细,术语比较多,各位可以参看他的书。

那么该有人问了,这个圆圈有道理吗? 能治病吗?

跟您说了,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中医,就是从黄元御的书里拿出了一个叫“下气汤”的方子,稍微给加减了一下,变成了一个药性有升有降,调和脾胃的方子,这位老人家一辈子基本就用这一个方子治病,来个患者,他就给调调方子,稍微加减,把气机这么一调,患者就好了。您看他的医案,那就是一个升降,我的感觉,他就是用药在人家的身上拨了一下,把这个不大转动的圆圈给重新启动了,结果麻老一辈子“活人无算”,患者如云。尤其是有很多严重的血液病,还真都被他给治好了。

自从黄元御悟出这个人体气机的运行规律后,临床的疗效那是越来越好,

于是就有很多人找上门来,这可就成全我们了,我们可以借机会多观摩一下黄老师都是怎么应用这个圆圈的。

各位,甭管您是不是学医的,这个气机升降的道理明白以后,有些情况自己就能解释了,否则一定有人特奇怪,为什么我的腿就特别的冷,可脸上却总起红色的包啊?这上下像是*一样悬殊,为什么啊?

让我们再来看个例子吧,这位姓赵,叫赵彦威,他患的病叫“齁(读hōu)喘”,就是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哮喘。有的人可能见到过这种病,一犯病张口抬肩,上不来气,喉咙里发出非常刺耳的声音,著名歌星邓丽君就是这个病发作,来不及拿药去世的。我们这位赵同志的病发作还挺有特点,就是在秋天和冬天的时候特别容易犯,一犯起病来,先是开始打喷嚏,然后流出鼻涕,再接着就感觉喉咙发堵了,然后就开始喘。

这可太难受了,这喉咙堵的滋味估计各位没感受过,呼吸这在平常人是最正常的事情,在他们那里却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啊。

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愁坏了,这事儿要搁现在,还有好多方法,西药有很多喷雾的制剂,可以缓解喉部痉挛的,也有好多的激素类的药物,可以救急,但是容易产生依赖,这辈子总不能靠着激素活着啊?

那会儿可什么西药都没有,赵同志简直觉得生活要绝望了,这个时候,有人说昌邑的黄元御学问好,因为身体残疾,发誓攻读医学,现在那是颇有心得,不如我们把他请来吧。

于是,黄元御就来到了赵同志的家里。此时的黄元御,已经彻底地摆脱了伤残所带来的悲伤,他已经从救治别人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自信。

让我们来看看黄元御的诊病过程吧!

黄元御问患者:“你除了齁喘,还有什么症状呢?”

赵同志说:“我总是觉得腹胀(这个很关键,我下面给各位解释),有时候还呕吐(这就更说明问题了),但是如果矢气后就好转了。”

黄元御点点头,其实此刻他的心里就全明白了,但还是问了问:“这病是怎么得上的呢?”

赵同志和家里人对望了一下,说:“那是我在二十多岁时的一个秋天,傍晚吃饭,一只该死的黑猫,从房檐上掉下来,掉到我的后背,把我吓了一下,从此就作病了,打那儿以后,不敢吃晚饭。如果夜里被冷风吹到了,或者碰到了阴雨天,或者白天吃多了些,都要犯病,一发作就是两三天,有的时候还要*天,二十几天才好,现在已经病了十二年了!”

黄元御一听,天啊,十二年,这个患者可真是够痛苦的啊,想到这儿,他顿起恻隐之心。

于是,黄元御就又不怕麻烦地开始给患者和他的家属讲起了圆圈的故事。

这个圆圈的故事太重要了,明白了它,其实好多病我们自己都可以分析了。

黄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大意如下:这个哮喘啊,是一个肺气上逆的病,就是肺气不降了,正常的我们体内是有一个圆圈的,这个肺处于圆圈的最顶端,那么肺为什么不降了呢?是因为胃气不降了,我们说过,这脾胃是这个圆圈中心的轴,胃气是从右边下降的,如果胃气不降,那么肺气就没有了下降的道路,被堵在那儿了,于是就上逆作病。

可这胃为什么不降呢?

那是因为脾土被水湿给郁住了,不再上升,也不把胃接受的食物给吸收(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吸收,道医的脾的部分功能实际是肠道的功能),脾这里不吸收,那胃从嘴那儿接受的东西还不都堵在胃里了?结果就没法儿下降了。

您看这赵同志为什么腹胀啊?那就是脾胃都堵在那儿了。

为什么呕吐啊?这是胃气不能下降,上逆的缘故啊。

您再看他患病的诱因吧,吃饭的时候被吓到了,本来这个圆圈运转的就要出问题了,被这么一吓,“咔嚓”一下,食物就停在胃里了,圆圈的转动就受到了阻碍,结果就病了,黄元御的说法是“平日湿旺而胃逆,相火之下蛰不秘,一遇非常之事,动其神志,胆木上拔而惊生,肾水下沦而恐作。己土侮于寒水,故脾气下陷;戊土贼于甲木,故胃气上逆”,他是从神志受惊这方面来论述的圆圈是怎么异常的,这是根本。

那为什么碰到阴雨天会发病呢?因为阴雨天湿气重,使本来就湿气重的脾气更加不升;吃饱饭发病,那是胃气本来就堵在那里了,您再给他增加负担,还不发病?

那怎么治疗呢?黄元御说:我把你的湿气给去掉,这样脾土之气就可以上升了,我再疏调肝气,那么脾土升得就更痛快了,这样,我再用点降胃气的药,那这个圆圈不就转动起来了吗?

方子是:茯苓、甘草、半夏、干姜、细辛、橘皮、桂枝、砂仁。

就是这么个小方子,我们看着都眼熟,其中茯苓是去湿气的,让脾土上升,甘草是坐镇中州,补脾胃的,半夏燥湿,药性下行,是让胃气下降的,这三味药我讲过了,是个典型的车轴的构思;干姜是暖脾肾的,因为湿气大,不用热药湿气不能去;细辛这味药我给各位说说,这个药是散风寒的,药性比较猛烈,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不过那是指入散剂,如果是熬汤药,其实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药店绝对是三克以上不给抓药。细辛这味药的特点是可以动用肾中的真气,来把风寒给顶出去,所以对某些顽固的风寒头痛、咳喘等都有效果,但是有个问题,在用了细辛以后,肾气虚的人很可能需要补一下肾,因为动用了肾气了。我曾经开方子治疗顽固咳嗽,用了细辛以后,患者很快就好了,但是在舌头的中后部,舌苔出现了一个硬币大小的缺苔,就是这个地方舌苔没有了,这是肾气虚损的表现,我马上让患者服用了金匮肾气丸,结果几天后,这块舌苔就长上去了。

方中的橘皮是梳理肺经之气的,可以止咳降逆;桂枝黄元御的说法是暖肝升陷,使肝气上升的(这是黄元御的独特心得);砂仁这味药是行气调中的,可以醒脾开胃,如果这胃气被食物堵住了,用点儿砂仁,可以使得胃气立刻振奋起来。

而且砂仁还暖肾燥湿,引气归肾,这是个一药多用的好东西。

就这么个方子,主要的思路就是把脾胃给疏导开,也没什么止咳的药物,顶多说橘皮能有点作用。估计有些同志都会问,这么简单的方子,还没有止咳的药物,能治疗哮喘吗?

让我们来看看赵同志服药后怎么样了吧?

赵彦威同志,在服用药物十几服以后,这个病就痊愈了,后来一直没有发作过。

那么黄老师的这套理论到底有什么道理呢?难道所有的疾病都这么画个圆圈就可以治愈了?

黄元御的这个“中土回环”的理论,其实说白了,就是说明:人体各个脏腑的机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出现了问题,会影响其他所有的脏腑的功能。我们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调整,都可以促使人体向正常的方向运转,而黄元御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环是脾胃。

篇一:养生先养气血

俗话说:气血是人体的“命根子”。

生命的本质在于“气”

    【气血养生经】 人体和宇宙一样,都是靠着五行之气凝成的有形之物,靠着气在脏腑、器官之间的有序循环而维持着生机和活力。所以,气顺,则体安;气在,则人在。

我们不禁要问,气是什么?它来源于何方?旺衰取决于何物?

气在本质上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散见于先秦著作里,随处可寻,如《庄子》有“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孟子》有“气,体之充也”,《荀子》有“治气养生”,《黄帝阴符经》里也有“离之制在气”,这些都是中医“气”理论的重要依据。

气对人体的最突出贡献还表现在它对血的种种作用。气为阳,血为阴,两者关系密切,中医自古就有“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说法。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别对应着我们的心、肝、脾、肺、肾。七情也分阴阳,因为喜是属于阳,悲是属于阴的,所以假如我们每天都很快乐、开心,那就无形中滋养了阳气。如果我们总是很悲观,郁闷,不开心,那就等于自己损害自己的阳气。所以,我们每天要快乐生活,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它就会给我们从七情里面沾染阳气。

血为气母,气到血随

    【气血养生经】 在气与血的关系中,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气以推动、温煦为主,血以营养、滋润为主,所以血到之处,气一定到,气到之处,血未必随。

中医认为,气为阳,血为阴,两者关系密。《黄帝内经》就已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明代《景岳全书》则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

我们该如何正气血呢?在这里,我们最急于提醒大家的就是,一定要注意气血的储存与保养。

气血作为人体的能量,作为脏器的饭,是可以预储的。先天和儿童时期,人都储存了大量的气血能量,相当于在健康银行的一大笔存款,可是等我们长大了,有些人不注意继续存储,反而肆意挥霍,愚昧透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说的就是这个,仗着年轻少壮,拿青春赌明天,体力大量消耗、应付恶劣环境、长期睡眠不足、深度忧思或暴怒……都会大量透支气血。当时可能显现不出来,一旦人到中年,稍微上点年纪,后果就出现了,要不早衰的人怎么这么多呢?所以,我们要注意在气血银行里“存款”,在气血上“存款”,比在银行里存款重要多了,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气血则是生命的基本存款。

    那么,能不能在忙碌的同时,既保持健朗的身材,又拥有健康的肌肤,使得我们清新自然、神采飞扬呢?

    当然能,方法就是:调理气血。因为气血是现代人健康和美丽的最有力的保护神。

    如何让气血成为我们的保护神呢?咱们下篇文章再续!

篇一:养生先养气血

俗话说:气血是人体的“命根子”。

生命的本质在于“气”

    【气血养生经】 人体和宇宙一样,都是靠着五行之气凝成的有形之物,靠着气在脏腑、器官之间的有序循环而维持着生机和活力。所以,气顺,则体安;气在,则人在。

我们不禁要问,气是什么?它来源于何方?旺衰取决于何物?

气在本质上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散见于先秦著作里,随处可寻,如《庄子》有“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孟子》有“气,体之充也”,《荀子》有“治气养生”,《黄帝阴符经》里也有“离之制在气”,这些都是中医“气”理论的重要依据。

气对人体的最突出贡献还表现在它对血的种种作用。气为阳,血为阴,两者关系密切,中医自古就有“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说法。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别对应着我们的心、肝、脾、肺、肾。七情也分阴阳,因为喜是属于阳,悲是属于阴的,所以假如我们每天都很快乐、开心,那就无形中滋养了阳气。如果我们总是很悲观,郁闷,不开心,那就等于自己损害自己的阳气。所以,我们每天要快乐生活,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它就会给我们从七情里面沾染阳气。

血为气母,气到血随

    【气血养生经】 在气与血的关系中,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气以推动、温煦为主,血以营养、滋润为主,所以血到之处,气一定到,气到之处,血未必随。

中医认为,气为阳,血为阴,两者关系密。《黄帝内经》就已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明代《景岳全书》则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

我们该如何正气血呢?在这里,我们最急于提醒大家的就是,一定要注意气血的储存与保养。

气血作为人体的能量,作为脏器的饭,是可以预储的。先天和儿童时期,人都储存了大量的气血能量,相当于在健康银行的一大笔存款,可是等我们长大了,有些人不注意继续存储,反而肆意挥霍,愚昧透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说的就是这个,仗着年轻少壮,拿青春赌明天,体力大量消耗、应付恶劣环境、长期睡眠不足、深度忧思或暴怒……都会大量透支气血。当时可能显现不出来,一旦人到中年,稍微上点年纪,后果就出现了,要不早衰的人怎么这么多呢?所以,我们要注意在气血银行里“存款”,在气血上“存款”,比在银行里存款重要多了,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气血则是生命的基本存款。

    那么,能不能在忙碌的同时,既保持健朗的身材,又拥有健康的肌肤,使得我们清新自然、神采飞扬呢?

    当然能,方法就是:调理气血。因为气血是现代人健康和美丽的最有力的保护神。

    如何让气血成为我们的保护神呢?咱们下篇文章再续!

中医养生知识与风水的关系?

中医和风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两者都是源自于《易经》,对于“气”有着特别的研究和看法,处处都反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医养生知识与风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中医穴位中医与风水研究的对象都是“气”,五行之气和阴阳之气。可以说,“气”是中国文化最典型的特征,也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无不与“气”息息相关。人生病,主要是阴阳之气不协调,不平衡所致。阴阳平衡了,气顺气通了,人的疾病也就无所藏身了。风水学的核心也是阴阳之气的平衡协调,你所选择的环境能藏风能聚气,对人生理和心理都有益处。否则,便容易出问题。
中医师看病采用望、闻、问、切方法。望,是看人五官呈现出的颜色,舌的颜色,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形状以及人的精气神;闻,是闻气味,主要闻口里所吐纳的气味、人的二便(大小便)的气味;问,是问病情,问病人有哪些不适,问病人家族遗传情况,问病人是否曾犯过病、何种病等等;切,是切脉,判断属于二十八种的哪种脉象,或者是否出现综合、交叉等脉象,从而综合判断病症,病所在的部位,病的类型和轻重。
中医针灸风水师看风水多数采用罗盘。但高明的风水师往往也不用罗盘,而是采用七识办法判断环境的优劣、气场的旺衰。
所谓“七识”,一是眼识,用眼睛通过眼来对形、色、光、气等进行综合分析;二是耳识,通过耳朵对音波的长短圆尖进行综合分析;三是鼻识,通过鼻子对空气的清、新、腐、臭进行判断分析;四是舌识,通过舌头对水上的甘、爽、苦、涩等进行分析判断;五是身识,通过磁场、气场对人体带来的轻、安、闷、困等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六是意识,通过潜意识对周围存在的阴性物质进行综合分析;七是问识,通过询问了解该环境的历史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中医和风水学所用的方法何其相似。中医侧重点是对人身体的研究,风水学侧重点是对人所处环境的研究,可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而环境因为有了人才有生气,才有意义。中医和风水是双胞胎,是孪生姐妹。二十一世纪是中医学和风水学繁荣昌盛的世纪,只有人与环境的健康发展,和谐相处,政z、经济、社会才能稳步发展。
您可能也喜欢:住宅风水:房子太大不好?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中医养生知识与风水的关系?

中医和风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两者都是源自于《易经》,对于“气”有着特别的研究和看法,处处都反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医养生知识与风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中医穴位中医与风水研究的对象都是“气”,五行之气和阴阳之气。可以说,“气”是中国文化最典型的特征,也是有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无不与“气”息息相关。人生病,主要是阴阳之气不协调,不平衡所致。阴阳平衡了,气顺气通了,人的疾病也就无所藏身了。风水学的核心也是阴阳之气的平衡协调,你所选择的环境能藏风能聚气,对人生理和心理都有益处。否则,便容易出问题。
中医师看病采用望、闻、问、切方法。望,是看人五官呈现出的颜色,舌的颜色,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形状以及人的精气神;闻,是闻气味,主要闻口里所吐纳的气味、人的二便(大小便)的气味;问,是问病情,问病人有哪些不适,问病人家族遗传情况,问病人是否曾犯过病、何种病等等;切,是切脉,判断属于二十八种的哪种脉象,或者是否出现综合、交叉等脉象,从而综合判断病症,病所在的部位,病的类型和轻重。
中医针灸风水师看风水多数采用罗盘。但高明的风水师往往也不用罗盘,而是采用七识办法判断环境的优劣、气场的旺衰。
所谓“七识”,一是眼识,用眼睛通过眼来对形、色、光、气等进行综合分析;二是耳识,通过耳朵对音波的长短圆尖进行综合分析;三是鼻识,通过鼻子对空气的清、新、腐、臭进行判断分析;四是舌识,通过舌头对水上的甘、爽、苦、涩等进行分析判断;五是身识,通过磁场、气场对人体带来的轻、安、闷、困等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六是意识,通过潜意识对周围存在的阴性物质进行综合分析;七是问识,通过询问了解该环境的历史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中医和风水学所用的方法何其相似。中医侧重点是对人身体的研究,风水学侧重点是对人所处环境的研究,可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而环境因为有了人才有生气,才有意义。中医和风水是双胞胎,是孪生姐妹。二十一世纪是中医学和风水学繁荣昌盛的世纪,只有人与环境的健康发展,和谐相处,政z、经济、社会才能稳步发展。
您可能也喜欢:住宅风水:房子太大不好?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五行六气之说

五运,实际是五行之运化。

六气,是五行运化过程中产生的六种状态这和中医理论是一致的,五行运化对应五脏运化,六气对应六腑功能。

五运就是五行运化,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究竟是什么?

炁是宇宙的本源,炁在运动中有五种性状,分别是:炙热之火、阴寒之水、醇厚之土、生机之木、骤忽之金,这就是五行,五行即五性。五性对应五气,第六气是什么?

第六气就是五气之揉合,一种均衡之气我们称之为“和气”,也就是“春和”。

和气,最利于万物生存,养生之道就是修和气求平衡,这就是“中庸之道”的根源。是什么导致五行轮换六气轮回呢?

这种机制或者说力量我们看不到,只能悟,那就是老子所谓的“道”。

宇宙之内,没有真空,一切皆有本体,诸物皆有能量,或大或小或可见或不可见,散而小以至于不可见,不可见谓之无形,聚而大以至于可见,可见谓之有形。有形者或有象或无象此取决于人之“识”,识即见识。所见之物,

识之不过一团炁而已,故曰:一无

所见诸物,所有。

又曰:大象无形。

大象即宇宙

五行六气之说

五运,实际是五行之运化。

六气,是五行运化过程中产生的六种状态这和中医理论是一致的,五行运化对应五脏运化,六气对应六腑功能。

五运就是五行运化,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究竟是什么?

炁是宇宙的本源,炁在运动中有五种性状,分别是:炙热之火、阴寒之水、醇厚之土、生机之木、骤忽之金,这就是五行,五行即五性。五性对应五气,第六气是什么?

第六气就是五气之揉合,一种均衡之气我们称之为“和气”,也就是“春和”。

和气,最利于万物生存,养生之道就是修和气求平衡,这就是“中庸之道”的根源。是什么导致五行轮换六气轮回呢?

这种机制或者说力量我们看不到,只能悟,那就是老子所谓的“道”。

宇宙之内,没有真空,一切皆有本体,诸物皆有能量,或大或小或可见或不可见,散而小以至于不可见,不可见谓之无形,聚而大以至于可见,可见谓之有形。有形者或有象或无象此取决于人之“识”,识即见识。所见之物,

识之不过一团炁而已,故曰:一无

所见诸物,所有。

又曰:大象无形。

大象即宇宙

五行六气之说

五运,实际是五行之运化。

六气,是五行运化过程中产生的六种状态这和中医理论是一致的,五行运化对应五脏运化,六气对应六腑功能。

五运就是五行运化,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究竟是什么?

炁是宇宙的本源,炁在运动中有五种性状,分别是:炙热之火、阴寒之水、醇厚之土、生机之木、骤忽之金,这就是五行,五行即五性。五性对应五气,第六气是什么?

第六气就是五气之揉合,一种均衡之气我们称之为“和气”,也就是“春和”。

和气,最利于万物生存,养生之道就是修和气求平衡,这就是“中庸之道”的根源。是什么导致五行轮换六气轮回呢?

这种机制或者说力量我们看不到,只能悟,那就是老子所谓的“道”。

宇宙之内,没有真空,一切皆有本体,诸物皆有能量,或大或小或可见或不可见,散而小以至于不可见,不可见谓之无形,聚而大以至于可见,可见谓之有形。有形者或有象或无象此取决于人之“识”,识即见识。所见之物,

识之不过一团炁而已,故曰:一无

所见诸物,所有。

又曰:大象无形。

大象即宇宙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