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养生中医调理五脏六腑
2024-03-31 09:48:37 责编:小OO
文档

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

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造成压力。

2. 根据季节变化调养生息,注意保暖防寒,避免过度食用冷饮和寒性食物。

3. 调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适度的运动,促进阳气生发。

4. 避免长时间坐着和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和适度活动,避免暴饮暴食。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五脏六腑保养

五脏六腑保养

1,心的保养

《黄帝内经》:心为君主之官,司神明、主血脉、开窍于舌,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心病可从脉象上反映出来,心脏功能可从面部色泽上反映出来,狂喜伤心,汗液过多亦伤心之阳气,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与心有关:颜色(赤)、味道(苦)、音韵(呵)、情志(大喜伤心)。

常见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食疗养生:莲心、苦瓜、红枣、红椒、赤豆、樱桃、桂圆、鸡鸭血,饮食规律,多吃蒸煮食品,少盐多醋。莲子对养心安神有独特的功效,苹果、香蕉水果有益心脏。

经络养生: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

2,肝的保养

《黄帝内经》: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

与肝有关:颜色(青)、味道(酸)、音韵(嘘)、情志(大怒伤肝)。

常见症状: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肿痛、烦躁易怒、肝病、高血压、高血脂、指甲干枯等。

食疗养生:菊花、薄荷、芹菜、乌梅、醋、山楂、木瓜、桃、鲤鱼,大豆及豆制品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绿茶对肝脏有活血化瘀等作用,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等对肝有益红枣粥可益脾健牌和胃,温补阳气黑米粥可益肝祛寒益肝补脾,戒酒或少饮酒。

经络养生:拍胆经、摩两肋、双手托天。

心情舒畅一肝喜疏恶郁,生气发怒都易导致气血而伤肝,养肝重在睡眠一熬夜可导致肝火上升,双目赤红,长此以往,必然伤肝。

3,脾胃保养

脾胃保养《黄帝内经》: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开窍于口。

与脾有关:颜色(黄)、味道(甘)、音韵(呼)、情志(多思伤脾)。

常见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打嗝、烧心、胃炎、胃肠溃疡等。

食疗养生: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鸡肉、奶制品,莲子、百合、糯米等是很好的养胃之物。木瓜养胃,但胃酸较多之人少食。南瓜性温味甘,保护胃粘膜饭头质软性温,可以养胃。

脾胃之症三分治七分养。过饱伤脾,脾喜燥恶寒,寒凉食物不宣多食,三餐定时定量,胃病之人虚戒烟。酒、咖啡、浓茶、饭后不宣马上运动。

经络养生:拍足三里、腹式呼吸、摩腹部、拍胃经。

4,肺的保养

《黄帝内经》:肺为相傅之官,处五脏之高位,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其它脏腑病变,其气多上熏于肺、肺虽属金,反补如肝木刚强,寒邪能伤肺之阳气,热邪能伤肺之阴液。

与肺有关:颜色(白)、味道(辛)、音韵(四)、情志(大悲伤肺)。

常见症状: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皮肤粗糙、痔疮等。

食疗养生:银耳、百合、梨、姜汁、洋葱、鱼腥草、香草、鸭肉梨、川贝、冰糖和煮可清热止咳糯米+豆浆可清肺滋养,肺有病变时忌食辣、咸、腻等物,白萝卜、荸荠、绿豆、百合、梨、豆浆、蜂蜜等都是很好的润肺之物。

经络养生:拍肺经、拍大肠经、摩鼻翼、腹式呼吸。

5,肾的保养

《黄帝内经》: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开窍于耳,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肾主骨,生髓、通脑”;“肾主纳气、肾主水液。

与肾有关:颜色(黑)、味道(咸)、音韵(吹)、情志(惊恐伤肾)。

常见症状: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牙齿松动、骨质疏松、耳鸣、脱发、肾亏、不孕不育、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衰退等。

食疗养生:核桃、韭菜、海产品、黑芝麻、黑小豆、乌鸡,补肾滋阴选山药、干贝、栗子、枸杞、等性温味甘之物,均有补肾滋阴、状腰益精之功效。另韭菜、核桃、荔枝等均有益肾。

经络养生:拍肾俞、摩涌泉、鸣天鼓、扣齿、下蹲。

五脏六腑保养

五脏六腑保养

1,心的保养

《黄帝内经》:心为君主之官,司神明、主血脉、开窍于舌,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心病可从脉象上反映出来,心脏功能可从面部色泽上反映出来,狂喜伤心,汗液过多亦伤心之阳气,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与心有关:颜色(赤)、味道(苦)、音韵(呵)、情志(大喜伤心)。

常见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食疗养生:莲心、苦瓜、红枣、红椒、赤豆、樱桃、桂圆、鸡鸭血,饮食规律,多吃蒸煮食品,少盐多醋。莲子对养心安神有独特的功效,苹果、香蕉水果有益心脏。

经络养生: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

2,肝的保养

《黄帝内经》: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

与肝有关:颜色(青)、味道(酸)、音韵(嘘)、情志(大怒伤肝)。

常见症状: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肿痛、烦躁易怒、肝病、高血压、高血脂、指甲干枯等。

食疗养生:菊花、薄荷、芹菜、乌梅、醋、山楂、木瓜、桃、鲤鱼,大豆及豆制品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绿茶对肝脏有活血化瘀等作用,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等对肝有益红枣粥可益脾健牌和胃,温补阳气黑米粥可益肝祛寒益肝补脾,戒酒或少饮酒。

经络养生:拍胆经、摩两肋、双手托天。

心情舒畅一肝喜疏恶郁,生气发怒都易导致气血而伤肝,养肝重在睡眠一熬夜可导致肝火上升,双目赤红,长此以往,必然伤肝。

3,脾胃保养

脾胃保养《黄帝内经》: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开窍于口。

与脾有关:颜色(黄)、味道(甘)、音韵(呼)、情志(多思伤脾)。

常见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打嗝、烧心、胃炎、胃肠溃疡等。

食疗养生: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鸡肉、奶制品,莲子、百合、糯米等是很好的养胃之物。木瓜养胃,但胃酸较多之人少食。南瓜性温味甘,保护胃粘膜饭头质软性温,可以养胃。

脾胃之症三分治七分养。过饱伤脾,脾喜燥恶寒,寒凉食物不宣多食,三餐定时定量,胃病之人虚戒烟。酒、咖啡、浓茶、饭后不宣马上运动。

经络养生:拍足三里、腹式呼吸、摩腹部、拍胃经。

4,肺的保养

《黄帝内经》:肺为相傅之官,处五脏之高位,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其它脏腑病变,其气多上熏于肺、肺虽属金,反补如肝木刚强,寒邪能伤肺之阳气,热邪能伤肺之阴液。

与肺有关:颜色(白)、味道(辛)、音韵(四)、情志(大悲伤肺)。

常见症状: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皮肤粗糙、痔疮等。

食疗养生:银耳、百合、梨、姜汁、洋葱、鱼腥草、香草、鸭肉梨、川贝、冰糖和煮可清热止咳糯米+豆浆可清肺滋养,肺有病变时忌食辣、咸、腻等物,白萝卜、荸荠、绿豆、百合、梨、豆浆、蜂蜜等都是很好的润肺之物。

经络养生:拍肺经、拍大肠经、摩鼻翼、腹式呼吸。

5,肾的保养

《黄帝内经》: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开窍于耳,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肾主骨,生髓、通脑”;“肾主纳气、肾主水液。

与肾有关:颜色(黑)、味道(咸)、音韵(吹)、情志(惊恐伤肾)。

常见症状: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牙齿松动、骨质疏松、耳鸣、脱发、肾亏、不孕不育、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衰退等。

食疗养生:核桃、韭菜、海产品、黑芝麻、黑小豆、乌鸡,补肾滋阴选山药、干贝、栗子、枸杞、等性温味甘之物,均有补肾滋阴、状腰益精之功效。另韭菜、核桃、荔枝等均有益肾。

经络养生:拍肾俞、摩涌泉、鸣天鼓、扣齿、下蹲。

五脏同补的中药有哪些?

中药里面有很多进补的药物,很多喜欢养生的人可能就会在秋冬季节用些进补的药物,但是中医里面进补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要讲究五脏六腑的分开进补,还有一同进补的方法。那么,一般五脏同补的中药都有哪些呢?补五脏六腑的中药都有哪些呢?
1、补五脏中草药推荐
(1)补心脏中药
当归: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人参: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
川芎:能止头疼,养新生血,开郁上行。
麦门冬: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
远志: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2)补肝脏中药
沙参: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酸枣仁:敛汗祛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薏苡仁:专除湿痹,筋节拘挛,肺痈肺痿。
山茱萸: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诸醋:积瘕可去,产后金疮,血晕皆治。
(3)补脾脏中药
白术: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驱痰痞。
山药:理脾止泻,益肾补中,诸虚可治。
陈皮:顺气宽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
柴胡: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少用)
白茯苓: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4)补肺脏中药
天门冬: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紫菀:痰喘咳逆,肺痰吐衄,寒热并济。
五味子:生津止渴,久嗽劳虚,金水枯竭。
麦门冬: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
沙参: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5)补肾脏中药
熟地黄: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髭黑发,
龟板:滋阴补肾,除崩续筋,更医颅囟。
覆盆子:肾损精竭,黑须明眸,补虚续绝。
牛膝:除湿痹痿,腰膝酸痛,益阴补髓。(少用)
杜仲:强筋壮骨,足痛腰疼,小便淋沥。(少用)
2、冬季进补
1、莲藕清新安神
莲藕中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外,膳食纤维的含量也很丰富,对缓解便秘,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除很有帮助,冬天天气干燥,适量的吃些莲藕能起到养阴清热,
清心安神,润燥止咳渴作用。
2、冬季怎么吃莲藕更养生
将一节莲藕和一千克猪肋排,一同煲汤,待汤滚后加入料酒,食盐,酱油和少许的葱姜蒜调味,最后放入胡萝卜,蘑菇和豆腐等食材,再炖煮片刻即可食用;莲藕有凉血补血功效,猪肋排中含有高质量的钙和胶原蛋白,蘑菇,豆腐和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冬天适量食用具有良好的养生功效。
3、梨子生津降燥
梨子鲜嫩多汁,味道酸甜可口,含有85%的水分以及维生素,钙,磷,碘等微量元素,冬季天气干燥,人体容易缺水,坚持每天吃梨能够有效缓解提早,生津润肺,吃生梨能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咽喉干痒,疼痛,声音嘶哑,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子蒸熟或是煮熟吃有助于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对治疗肺热咳嗽,喉咙肿痛,风湿,痛风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4、冬季怎么吃梨子养生
梨子最经典的吃法就是用冰糖,川贝蒸梨子,将川贝用冷水泡软,梨子从中切板,去核之后,将川贝放入梨子中,蒸煮半小时之后吃梨子肉即可,对于治疗生呼吸道感染,风热咳痰有极好的效果。
5、花生醒脾和胃
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E等营养元素,可健脾和胃、润肺化痰、益气止血,用于脾虚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产后乳汁不足等症。花生中的脂肪可使肝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促进排泄,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用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花生还具有止血和提升血小板的功能,对脾虚血少、贫血有一定疗效,尤其适合女性食用。
6、冬季怎么吃花生更养生
新鲜花生最好连壳煮着吃,煮熟后的花生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壳和内层红衣的保健功效。花生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可治疗血小板减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而且花生壳有降低血压、调整胆固醇的作用。
7、黄酒暖胃驱寒
黄酒中含有18种氨基酸以及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性热味甘苦,有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润皮肤、散湿气等治疗作用。冬天适量喝加热的黄酒有舒筋活血、生津补血的功效。
8、冬季怎么喝黄酒养生
黄酒一般可以烧开再喝,烧的时候加入生姜片和适量红糖,既可以蒸发掉部分酒精,又能改善口感,另外生姜可以加强舒筋活血的作用,红糖可以加强生津补血的作用。如果搭配乌梅一起食用,更有养阴生津、润肺护肝的作用。
9、冬饮红茶
隆冬季节,品一盏热茶驱寒保暖。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闭藏,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养生之道,贵在防寒保暖”。而红茶甘温,养人体阳气。且富含糖类物质与蛋白质,生热暖腹,加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可帮助肠胃消化去油腻。

五脏同补的中药有哪些?

中药里面有很多进补的药物,很多喜欢养生的人可能就会在秋冬季节用些进补的药物,但是中医里面进补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要讲究五脏六腑的分开进补,还有一同进补的方法。那么,一般五脏同补的中药都有哪些呢?补五脏六腑的中药都有哪些呢?
1、补五脏中草药推荐
(1)补心脏中药
当归: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人参: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
川芎:能止头疼,养新生血,开郁上行。
麦门冬: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
远志: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2)补肝脏中药
沙参: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酸枣仁:敛汗祛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薏苡仁:专除湿痹,筋节拘挛,肺痈肺痿。
山茱萸: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诸醋:积瘕可去,产后金疮,血晕皆治。
(3)补脾脏中药
白术: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驱痰痞。
山药:理脾止泻,益肾补中,诸虚可治。
陈皮:顺气宽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
柴胡: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少用)
白茯苓: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4)补肺脏中药
天门冬: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紫菀:痰喘咳逆,肺痰吐衄,寒热并济。
五味子:生津止渴,久嗽劳虚,金水枯竭。
麦门冬: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
沙参: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5)补肾脏中药
熟地黄: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髭黑发,
龟板:滋阴补肾,除崩续筋,更医颅囟。
覆盆子:肾损精竭,黑须明眸,补虚续绝。
牛膝:除湿痹痿,腰膝酸痛,益阴补髓。(少用)
杜仲:强筋壮骨,足痛腰疼,小便淋沥。(少用)
2、冬季进补
1、莲藕清新安神
莲藕中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外,膳食纤维的含量也很丰富,对缓解便秘,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除很有帮助,冬天天气干燥,适量的吃些莲藕能起到养阴清热,
清心安神,润燥止咳渴作用。
2、冬季怎么吃莲藕更养生
将一节莲藕和一千克猪肋排,一同煲汤,待汤滚后加入料酒,食盐,酱油和少许的葱姜蒜调味,最后放入胡萝卜,蘑菇和豆腐等食材,再炖煮片刻即可食用;莲藕有凉血补血功效,猪肋排中含有高质量的钙和胶原蛋白,蘑菇,豆腐和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冬天适量食用具有良好的养生功效。
3、梨子生津降燥
梨子鲜嫩多汁,味道酸甜可口,含有85%的水分以及维生素,钙,磷,碘等微量元素,冬季天气干燥,人体容易缺水,坚持每天吃梨能够有效缓解提早,生津润肺,吃生梨能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咽喉干痒,疼痛,声音嘶哑,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子蒸熟或是煮熟吃有助于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对治疗肺热咳嗽,喉咙肿痛,风湿,痛风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4、冬季怎么吃梨子养生
梨子最经典的吃法就是用冰糖,川贝蒸梨子,将川贝用冷水泡软,梨子从中切板,去核之后,将川贝放入梨子中,蒸煮半小时之后吃梨子肉即可,对于治疗生呼吸道感染,风热咳痰有极好的效果。
5、花生醒脾和胃
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E等营养元素,可健脾和胃、润肺化痰、益气止血,用于脾虚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产后乳汁不足等症。花生中的脂肪可使肝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促进排泄,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用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花生还具有止血和提升血小板的功能,对脾虚血少、贫血有一定疗效,尤其适合女性食用。
6、冬季怎么吃花生更养生
新鲜花生最好连壳煮着吃,煮熟后的花生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壳和内层红衣的保健功效。花生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可治疗血小板减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而且花生壳有降低血压、调整胆固醇的作用。
7、黄酒暖胃驱寒
黄酒中含有18种氨基酸以及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性热味甘苦,有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润皮肤、散湿气等治疗作用。冬天适量喝加热的黄酒有舒筋活血、生津补血的功效。
8、冬季怎么喝黄酒养生
黄酒一般可以烧开再喝,烧的时候加入生姜片和适量红糖,既可以蒸发掉部分酒精,又能改善口感,另外生姜可以加强舒筋活血的作用,红糖可以加强生津补血的作用。如果搭配乌梅一起食用,更有养阴生津、润肺护肝的作用。
9、冬饮红茶
隆冬季节,品一盏热茶驱寒保暖。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闭藏,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养生之道,贵在防寒保暖”。而红茶甘温,养人体阳气。且富含糖类物质与蛋白质,生热暖腹,加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可帮助肠胃消化去油腻。

怎么养生调理五脏六腑 调理五脏六腑方法介绍

1、养心,养心本质上也就是养神,是整个养生的灵魂。因为心主神明,所以,平时任何时候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起居上要重视午休,因心经所对应的时辰是午时,即中午的11点到下午1点之间,这是阴阳相交合的时候。晚上临睡前可以按摩手掌心的劳宫穴、脚掌心的涌泉穴,促进心肾相交而改善睡眠。饮食方面可以用西洋参泡水喝,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都益心气、养心阴。

2、注意调肝,主要从情志、睡眠、饮食、劳作四个方面入手。情志调肝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持情绪稳定,比如欣赏字画、养花种草、四处旅游等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陶冶情操,帮助人稳定情绪。睡眠调肝的要点是定时休息,保证睡眠的量和质,因为中医说人卧则血归于肝,高质量的睡眠就是在养肝。饮食养肝的总原则是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劳作养肝的原则是适度,不疲劳工作,防过劳损肝。

3、重视养肺,肺主气司呼吸,通过口鼻和外界联通,很容易遭受外邪的侵犯。晨起常做深呼吸,把呼吸频率放慢,使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秒钟,就是一种很好的养肺方法。再比如,练习闭气法也有助于增强肺功能,练的时候先闭气,闭住以后停止,坚持闭气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平时还可以多吃养肺的食物,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及豆制品等。

4、注重养肾,肾是先天之本,经常按摩脐下丹田穴、关元穴,并同时按摩命门穴、腰阳穴,有助于养肾。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食物也能养肾。每天早上起来都叩齿吞津,平时排小便时尽量前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长期坚持,都是养肾的方法。

5、注重健脾,脾胃被中医称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源头健康了,气血才旺盛,气血旺盛了身体才健康。健脾和养胃分不开,饮食宜每次吃七八分饱,还可以做一些运动和按摩,比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各做摩腹功(仰卧在床,以脐为中心,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6下,再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膻中穴、脐下丹田穴各100下)。平时还可以吃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秋之际还应常吃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的食物。

怎么养生调理五脏六腑 调理五脏六腑方法介绍

1、养心,养心本质上也就是养神,是整个养生的灵魂。因为心主神明,所以,平时任何时候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起居上要重视午休,因心经所对应的时辰是午时,即中午的11点到下午1点之间,这是阴阳相交合的时候。晚上临睡前可以按摩手掌心的劳宫穴、脚掌心的涌泉穴,促进心肾相交而改善睡眠。饮食方面可以用西洋参泡水喝,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都益心气、养心阴。

2、注意调肝,主要从情志、睡眠、饮食、劳作四个方面入手。情志调肝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持情绪稳定,比如欣赏字画、养花种草、四处旅游等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陶冶情操,帮助人稳定情绪。睡眠调肝的要点是定时休息,保证睡眠的量和质,因为中医说人卧则血归于肝,高质量的睡眠就是在养肝。饮食养肝的总原则是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劳作养肝的原则是适度,不疲劳工作,防过劳损肝。

3、重视养肺,肺主气司呼吸,通过口鼻和外界联通,很容易遭受外邪的侵犯。晨起常做深呼吸,把呼吸频率放慢,使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秒钟,就是一种很好的养肺方法。再比如,练习闭气法也有助于增强肺功能,练的时候先闭气,闭住以后停止,坚持闭气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平时还可以多吃养肺的食物,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及豆制品等。

4、注重养肾,肾是先天之本,经常按摩脐下丹田穴、关元穴,并同时按摩命门穴、腰阳穴,有助于养肾。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食物也能养肾。每天早上起来都叩齿吞津,平时排小便时尽量前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长期坚持,都是养肾的方法。

5、注重健脾,脾胃被中医称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源头健康了,气血才旺盛,气血旺盛了身体才健康。健脾和养胃分不开,饮食宜每次吃七八分饱,还可以做一些运动和按摩,比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各做摩腹功(仰卧在床,以脐为中心,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6下,再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膻中穴、脐下丹田穴各100下)。平时还可以吃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秋之际还应常吃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的食物。

中医养生五行五脏

中国古文化中将“道”之理归于五行,但用五行选择的方法,实质上已不再局限于金、水、木、火、土本身,而是将自然界万物乃至人体各部器官,按其特点,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1:五脏相生相克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络的。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通俗地讲,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视为心的母亲,而心则可视为肝的孩子。同样,木就是火的母亲,火则是木的孩子,依次类推。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就应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疗相关疾病。

由于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为不胜之意,也就是说,水能胜火,火不胜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

现在大家都讲治未病,讲究预防为主。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要考虑整体,应用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来治病。

  中医养生2:养生有五难

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写了一本书叫《答难养生论》,写到养生的一些难处,他总结出共有五难。我们如果解决了这五难,才能做到健康长寿。

第一,名利不灭。中医认为养生第一难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里也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人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钩心斗角,都是为了名利。中医强调的是追求而不强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强求,这就是养生的态度。

第二,喜怒不除。就是情绪不稳定。

第三,声色不去。什么叫声色不去?简单地说就是好色。社会上有句话叫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这就是声色不去带来的问题。

第四,滋味不绝。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肥胖、心脏不好,可是每天还胡吃海塞,这样对养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虑转发。就是考虑的问题太多,活得不自在。大家看长寿的人,心态一般都非常宁静。

  中医养生3:五行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学说只是一个习惯说法,不是绝对的,但是它能够用来说明自然界复杂的关系,这就是多边关系。从相生来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相克来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强调多边关系要有相对动态的平衡,失去平衡则为疾病,就需要找到多边关系中的失衡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调理,去治疗,使其归于平衡。理顺复杂的关系,就像带兵打仗,要分析各方面的利害关系,所以中医有“用药如用兵”之说。

把五行从关系论来讨论,意义非常重大。我前两年看过一个女性患者,满口都起疮,舌头也烂得可怕,西医诊断叫多形性红斑。她来找我看,我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来给她诊治。巨集观地按五行归类,舌头属心,舌为心之苗,于是我给她用大剂量的中药清心火,效果很不错。

  中医养生4: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络,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溼热,其性炎上。心 *** 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中医养生五行五脏

中国古文化中将“道”之理归于五行,但用五行选择的方法,实质上已不再局限于金、水、木、火、土本身,而是将自然界万物乃至人体各部器官,按其特点,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1:五脏相生相克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络的。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通俗地讲,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视为心的母亲,而心则可视为肝的孩子。同样,木就是火的母亲,火则是木的孩子,依次类推。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就应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疗相关疾病。

由于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为不胜之意,也就是说,水能胜火,火不胜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

现在大家都讲治未病,讲究预防为主。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要考虑整体,应用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来治病。

  中医养生2:养生有五难

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写了一本书叫《答难养生论》,写到养生的一些难处,他总结出共有五难。我们如果解决了这五难,才能做到健康长寿。

第一,名利不灭。中医认为养生第一难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里也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人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钩心斗角,都是为了名利。中医强调的是追求而不强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强求,这就是养生的态度。

第二,喜怒不除。就是情绪不稳定。

第三,声色不去。什么叫声色不去?简单地说就是好色。社会上有句话叫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这就是声色不去带来的问题。

第四,滋味不绝。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肥胖、心脏不好,可是每天还胡吃海塞,这样对养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虑转发。就是考虑的问题太多,活得不自在。大家看长寿的人,心态一般都非常宁静。

  中医养生3:五行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学说只是一个习惯说法,不是绝对的,但是它能够用来说明自然界复杂的关系,这就是多边关系。从相生来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相克来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强调多边关系要有相对动态的平衡,失去平衡则为疾病,就需要找到多边关系中的失衡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调理,去治疗,使其归于平衡。理顺复杂的关系,就像带兵打仗,要分析各方面的利害关系,所以中医有“用药如用兵”之说。

把五行从关系论来讨论,意义非常重大。我前两年看过一个女性患者,满口都起疮,舌头也烂得可怕,西医诊断叫多形性红斑。她来找我看,我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来给她诊治。巨集观地按五行归类,舌头属心,舌为心之苗,于是我给她用大剂量的中药清心火,效果很不错。

  中医养生4: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络,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溼热,其性炎上。心 *** 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五脏六腑的养生

肝脏篇

肝脏肝主藏血,主疏泄;肝是负责排毒的,肝参与人体内部调节。所以会说“养颜先养肝”,有一副好肝,才会有好皮肤

*信号

1指甲凸不平有条纹

2.脸颊长痘、眼睛干涩

3.易怒、面色暗黄

4.食欲不振、容易犯困

养肝

要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自我调整焦虑、抑郁、发怒都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郁久化火。可食用绿色食物:如菠菜、决明子等

心脏篇

心脏心主血,其华在面,心血盛衰决定着面色,只有心脏健康,才能使机体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信号

1. 心悸、心慌、失眠

2. 胸闷/刺痛、呼吸急促

额头长痘

养心

夏养心,合理使用空调,饮食要清淡,可减少食欲不振腹胀、身体困重等问题。可食用红色食物:如红枣、山、西红柿、苹果等

脾脏篇

脾脏

脾为后天之本,脾统血,是人体的免疫器官,疾病较少见,出现问题,整体健康都会有影响,所以不能忽略保养脾脏。

*信号

1.睡眠差、懒得说话

2.白带异常

3.有口气长疡

4.身体肿胀、脂肪堆积

养脾

清淡饮食,多晒太阳多运动。可食用*食物:如小米、黄豆、山药等

肺脏篇

肺脏

肺主宣发,主皮毛有宣发肃降的功能,肺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差

*信号

1.多愁善感、易悲伤

2.呼吸不畅、易感冒

3面容憔悴

养肺

适量锻炼,多饮水,多食清肺润肺的食物。可食白色食物:如百合、梨、银耳等

肾脏篇

肾脏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主藏精,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和内分泌。肾脏功能出现问题,会导致排水不畅,毒素排不出来

*信号

1容易疲惫

2.牙齿松动脱发

3.怕冷畏寒、腰膝酸软

养肾

可以泡泡脚,多喝水,少熬夜,食用低脂低盐食物。可食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枸杞等

五脏六腑的养生

肝脏篇

肝脏肝主藏血,主疏泄;肝是负责排毒的,肝参与人体内部调节。所以会说“养颜先养肝”,有一副好肝,才会有好皮肤

*信号

1指甲凸不平有条纹

2.脸颊长痘、眼睛干涩

3.易怒、面色暗黄

4.食欲不振、容易犯困

养肝

要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自我调整焦虑、抑郁、发怒都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郁久化火。可食用绿色食物:如菠菜、决明子等

心脏篇

心脏心主血,其华在面,心血盛衰决定着面色,只有心脏健康,才能使机体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信号

1. 心悸、心慌、失眠

2. 胸闷/刺痛、呼吸急促

额头长痘

养心

夏养心,合理使用空调,饮食要清淡,可减少食欲不振腹胀、身体困重等问题。可食用红色食物:如红枣、山、西红柿、苹果等

脾脏篇

脾脏

脾为后天之本,脾统血,是人体的免疫器官,疾病较少见,出现问题,整体健康都会有影响,所以不能忽略保养脾脏。

*信号

1.睡眠差、懒得说话

2.白带异常

3.有口气长疡

4.身体肿胀、脂肪堆积

养脾

清淡饮食,多晒太阳多运动。可食用*食物:如小米、黄豆、山药等

肺脏篇

肺脏

肺主宣发,主皮毛有宣发肃降的功能,肺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差

*信号

1.多愁善感、易悲伤

2.呼吸不畅、易感冒

3面容憔悴

养肺

适量锻炼,多饮水,多食清肺润肺的食物。可食白色食物:如百合、梨、银耳等

肾脏篇

肾脏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主藏精,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和内分泌。肾脏功能出现问题,会导致排水不畅,毒素排不出来

*信号

1容易疲惫

2.牙齿松动脱发

3.怕冷畏寒、腰膝酸软

养肾

可以泡泡脚,多喝水,少熬夜,食用低脂低盐食物。可食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枸杞等

中医养生五脏

现在社会上亚健康的人特别多,外表看着似乎没病,其实各部机能处于临界状态,处于大病欲来前的状态,只要有导火线,防线就会全面崩溃。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五脏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五脏:肺部养生

  1、肺主气

《素问·五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其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在五脏中,肺有调节、主持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肺主气则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2、肺主行水

《素问·经脉别论》将肺称作“通调水道”,即肺主行水,肺主行水,常与脾相协作。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在运化水湿的过程中,一个关键角色就是肺,肺通过自身的宣发和肃降来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3、肺朝百脉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难经·一难》说:“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即肺与百脉关系密切。肺朝百脉,这里所说的百脉主要是指人体全身的血脉,百脉均汇总流经于肺,并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4、肺主治节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其与心脏的相互合作,从而使得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的生理功能得以治理和调节。肺主治节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共包括四个方面:治理和调节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血液的运行;治理和调节津液代谢;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

  5、寅时,肺经当令,此时当熟睡

寅时,即凌晨3点至5点,此时肺经最旺,为了使肺正常工作,寅时必须保证其他器官处于休息状态,从而保证全身所有气血均流注肺经。寅时是阳气的开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此时人体各器官均应处于休眠状态,人应该处于熟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肺“均衡天下”,合理分配气血。

  6、寅时为心脏疾病高发期,忌早起

很多老人常因气血不足,在凌晨4、5点时便醒来,但切记此时不要起床,因此此时正是“肺”专心工作之时,如果此时起床会打破其他器官的休眠状态,从而调用气血,使的本身就不足的气血更为不足,肺的治节功能出差,使得心脏的负担大为增加,大大增加心脏病患者的发病几率,甚至引发猝死。

  7、肺为娇脏,要防止风邪

寅时为人体阳气潜发的开端,此刻大多数人都处于熟睡的状态,若此时因吹空调、扇风扇、没盖好被子等而遇寒气,便会使得风邪侵肺。所以,平时需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肺受风寒入侵。

  8、多食“白色食品”有助于养肺

肺通五行之金,通五色之白色,中医认为,多食润肺的白色食品有助于养肺,如百合、秋梨、银耳、莲子等。

  中医养生五脏:心脏养生

  五脏之心

在中医里,我们会将五脏对应五行,其中心对应五行中的火,通五色之赤,通五官之舌,通五味之苦,通四季之夏,与形体中的脉相关,与情志中的喜相关,所以说过喜则伤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阳脏,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心主血脉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主血脉,其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这里的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脉使得血液周流于全身,滋养机体并为其提供物质基础。

  心藏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调经论》说:“心藏神。”心藏神,这里的神是从人抽象的思维、意识、精神到具象的眼神、面部表情、言语、肢体反应等,都可谓之神。《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人的整个精神、神智均藏至于心。

  心主神明

心主神明是指心主持和统率人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即思维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思维活动归属于脑,但中医中,脑属于奇恒之腑,居颅腔之内,由髓汇集而成,主精神活动及感觉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中的“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中的“脑为髓之海”,指出了脑是髓汇集而成。《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头者,精明之府”,此为脑之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夷·发明》也说:“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即指人体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

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源于五脏六腑之气血,而心是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脑的功能与心密切相关,可归属于心。所谓心主神明,神明之心的实质就是脑,心主血,上供于脑,故心脑相系。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和病理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并把喜、怒、思、悲、恐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做了联系。

  五脏之心与六腑之小肠相表里

所谓表里者,内外也,在中医中,我们讲脏在内,腑在外。在十二官中,五脏皆对六腑,各自互为表里,相互协作,其中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心脉,小肠有小肠脉,二者经脉相连;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通于心,二者气血想通,所以心与小肠共荣辱,病理亦相互影响,如心火过旺(口舌生疮等)会致小肠(小便短赤)热症,此为心移热于小肠,所以去心火时亦要清小肠之热。

  口苦,多为心火大

《黄帝内经》中提到:“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心气通于舌下”,心与舌头、嘴巴有着经络之连,如舌头发红,嘴巴发苦,表明心火旺盛,因苦入心,辛开苦降,所以心火大时可食苦瓜,尤其是夏季,热生火,火生苦,更要养心、防火。

  午时,心经得令,宜小憩

午时,又称日中,即中午11点至13点这段时间,此时心经最旺,需食午餐以养形,小憩以养神。午时为阴阳交替之时,此时阴气初生,阳气最盛,午时小憩为合阳,睡眠质量较其他时段更为优质。又因此时阴气初生,静生阴,睡午时觉有助于养阴血,去心火的同时使人气色红润,神采飞扬。另外,午时人体的气血最旺,并到达心经,小憩有助于这位君主之官协调脏腑关系,恢复元气。

中医养生五脏

现在社会上亚健康的人特别多,外表看着似乎没病,其实各部机能处于临界状态,处于大病欲来前的状态,只要有导火线,防线就会全面崩溃。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五脏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五脏:肺部养生

  1、肺主气

《素问·五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其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在五脏中,肺有调节、主持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肺主气则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2、肺主行水

《素问·经脉别论》将肺称作“通调水道”,即肺主行水,肺主行水,常与脾相协作。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在运化水湿的过程中,一个关键角色就是肺,肺通过自身的宣发和肃降来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3、肺朝百脉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难经·一难》说:“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即肺与百脉关系密切。肺朝百脉,这里所说的百脉主要是指人体全身的血脉,百脉均汇总流经于肺,并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4、肺主治节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其与心脏的相互合作,从而使得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的生理功能得以治理和调节。肺主治节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共包括四个方面:治理和调节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血液的运行;治理和调节津液代谢;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

  5、寅时,肺经当令,此时当熟睡

寅时,即凌晨3点至5点,此时肺经最旺,为了使肺正常工作,寅时必须保证其他器官处于休息状态,从而保证全身所有气血均流注肺经。寅时是阳气的开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此时人体各器官均应处于休眠状态,人应该处于熟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肺“均衡天下”,合理分配气血。

  6、寅时为心脏疾病高发期,忌早起

很多老人常因气血不足,在凌晨4、5点时便醒来,但切记此时不要起床,因此此时正是“肺”专心工作之时,如果此时起床会打破其他器官的休眠状态,从而调用气血,使的本身就不足的气血更为不足,肺的治节功能出差,使得心脏的负担大为增加,大大增加心脏病患者的发病几率,甚至引发猝死。

  7、肺为娇脏,要防止风邪

寅时为人体阳气潜发的开端,此刻大多数人都处于熟睡的状态,若此时因吹空调、扇风扇、没盖好被子等而遇寒气,便会使得风邪侵肺。所以,平时需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肺受风寒入侵。

  8、多食“白色食品”有助于养肺

肺通五行之金,通五色之白色,中医认为,多食润肺的白色食品有助于养肺,如百合、秋梨、银耳、莲子等。

  中医养生五脏:心脏养生

  五脏之心

在中医里,我们会将五脏对应五行,其中心对应五行中的火,通五色之赤,通五官之舌,通五味之苦,通四季之夏,与形体中的脉相关,与情志中的喜相关,所以说过喜则伤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阳脏,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心主血脉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主血脉,其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这里的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脉使得血液周流于全身,滋养机体并为其提供物质基础。

  心藏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调经论》说:“心藏神。”心藏神,这里的神是从人抽象的思维、意识、精神到具象的眼神、面部表情、言语、肢体反应等,都可谓之神。《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人的整个精神、神智均藏至于心。

  心主神明

心主神明是指心主持和统率人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即思维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思维活动归属于脑,但中医中,脑属于奇恒之腑,居颅腔之内,由髓汇集而成,主精神活动及感觉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中的“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中的“脑为髓之海”,指出了脑是髓汇集而成。《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头者,精明之府”,此为脑之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夷·发明》也说:“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即指人体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

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源于五脏六腑之气血,而心是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脑的功能与心密切相关,可归属于心。所谓心主神明,神明之心的实质就是脑,心主血,上供于脑,故心脑相系。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和病理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并把喜、怒、思、悲、恐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做了联系。

  五脏之心与六腑之小肠相表里

所谓表里者,内外也,在中医中,我们讲脏在内,腑在外。在十二官中,五脏皆对六腑,各自互为表里,相互协作,其中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心脉,小肠有小肠脉,二者经脉相连;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通于心,二者气血想通,所以心与小肠共荣辱,病理亦相互影响,如心火过旺(口舌生疮等)会致小肠(小便短赤)热症,此为心移热于小肠,所以去心火时亦要清小肠之热。

  口苦,多为心火大

《黄帝内经》中提到:“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心气通于舌下”,心与舌头、嘴巴有着经络之连,如舌头发红,嘴巴发苦,表明心火旺盛,因苦入心,辛开苦降,所以心火大时可食苦瓜,尤其是夏季,热生火,火生苦,更要养心、防火。

  午时,心经得令,宜小憩

午时,又称日中,即中午11点至13点这段时间,此时心经最旺,需食午餐以养形,小憩以养神。午时为阴阳交替之时,此时阴气初生,阳气最盛,午时小憩为合阳,睡眠质量较其他时段更为优质。又因此时阴气初生,静生阴,睡午时觉有助于养阴血,去心火的同时使人气色红润,神采飞扬。另外,午时人体的气血最旺,并到达心经,小憩有助于这位君主之官协调脏腑关系,恢复元气。

中医五行养生小知识

五行是东方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理论体系,五行指自然界存在的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这个体系就不存在;哪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几个要素,体系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其实不仅自然,人体中也有“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假如身体的某个脏器处于虚弱状态,就会引发身体的连锁反应,皮肤自然也会变差。所以当你发现皮肤问题时不妨先问问自己的身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人体虽是血肉之躯,却与他所处的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五行世界。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体:筋、血、肉、皮毛、骨。

每一种器官都与五行一一对应。当然,这不是说人体的器官是简单的元素,而是具有与对应元素相似的性质。肝属木,木性蓬勃,而肝的功能是藏血造血,贮存营养,以保持人体的持续生长;心属火,火性活泼,心的功能是输送血液,使血液在人体中正常循环,维持体温;脾属土,土性厚重,为万物之母,脾的功能是将肠胃吸收来的营养转化为人体的动能;肺属金,金性坚实,肺的功能则是呼吸,振动时便发出声音;肾属水,水性柔弱,肾的功能主排尿,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凡此种种,均可以相同道理类推。

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中的.五行(五脏六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一部分都有特定功能,只有各部分相互协调平衡,才能保持人体健康。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机体就会出现不协调,不平衡,人就会生病,出现不舒服甚至痛苦的感觉。

即使没有疾病,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体质性情来看,有些人天生脾气暴燥,易怒;有的人天生抑郁,易悲;有的人天生乐观,笑口常开。这种种表现,一方面是遗传因素造成,另方面也与后天的煅炼修养有关。但是不管怎样,都说明他体内的五行不平衡,某一行在五行中占据了优势或劣势地位。所以,传统方术有关于人的五行属相的说法:木性之人,面青,身长;火性之人,面赤,体健;土性之人,体厚,面黄;金性之人,体实,面白;水性之人,体柔,面黑。

在传统医学看来养生即是调养身体的五行元素,使其相互协调,运化正常,如此则百病不兴,轻身不老。总结了多位著名中医养生保健专家的经验,以调节人体的五行元素作为养生的切入点,经多年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整理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五行养生理论,采取多种自然疗法并用,协同作用,既保留了柔和舒适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见效较慢的缺点,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推广与落实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中医五行养生小知识

五行是东方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理论体系,五行指自然界存在的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这个体系就不存在;哪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几个要素,体系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其实不仅自然,人体中也有“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假如身体的某个脏器处于虚弱状态,就会引发身体的连锁反应,皮肤自然也会变差。所以当你发现皮肤问题时不妨先问问自己的身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人体虽是血肉之躯,却与他所处的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五行世界。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体:筋、血、肉、皮毛、骨。

每一种器官都与五行一一对应。当然,这不是说人体的器官是简单的元素,而是具有与对应元素相似的性质。肝属木,木性蓬勃,而肝的功能是藏血造血,贮存营养,以保持人体的持续生长;心属火,火性活泼,心的功能是输送血液,使血液在人体中正常循环,维持体温;脾属土,土性厚重,为万物之母,脾的功能是将肠胃吸收来的营养转化为人体的动能;肺属金,金性坚实,肺的功能则是呼吸,振动时便发出声音;肾属水,水性柔弱,肾的功能主排尿,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凡此种种,均可以相同道理类推。

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中的.五行(五脏六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一部分都有特定功能,只有各部分相互协调平衡,才能保持人体健康。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机体就会出现不协调,不平衡,人就会生病,出现不舒服甚至痛苦的感觉。

即使没有疾病,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体质性情来看,有些人天生脾气暴燥,易怒;有的人天生抑郁,易悲;有的人天生乐观,笑口常开。这种种表现,一方面是遗传因素造成,另方面也与后天的煅炼修养有关。但是不管怎样,都说明他体内的五行不平衡,某一行在五行中占据了优势或劣势地位。所以,传统方术有关于人的五行属相的说法:木性之人,面青,身长;火性之人,面赤,体健;土性之人,体厚,面黄;金性之人,体实,面白;水性之人,体柔,面黑。

在传统医学看来养生即是调养身体的五行元素,使其相互协调,运化正常,如此则百病不兴,轻身不老。总结了多位著名中医养生保健专家的经验,以调节人体的五行元素作为养生的切入点,经多年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整理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五行养生理论,采取多种自然疗法并用,协同作用,既保留了柔和舒适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见效较慢的缺点,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推广与落实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中医讲怎样保护五脏六腑?

1、心
  心主血脉,是身体的发动机。只有心脏健康,才能使机体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信号:舌头溃疡、额头长痘、失眠、心悸、焦虑、胸闷或刺痛等。
  食养:西红柿、山楂、苹果、莲子、红枣等。
  穴位:【内关穴】宁心安神、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
  宜:放松心情,休息充足。
1、脾
脾主运化,是人体机能的免疫器官,本身的疾病较少见,一旦出现问题,人体整体的健康都会亮起红灯,所以平时不能忽略保养脾脏。
*信号:思虑重,睡眠差、白带异常、脂肪堆积、口气明显,唇周长痘或溃疡。
食养:山药、芡实、燕麦、胡萝卜、黄豆
穴位:【三阴交】健脾化湿、疏通益脾。
宜:饮食清淡、多运动。
2、肺
肺主气脉,在所有的器官中,肺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差,可以说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个器官。
*信号:肤色晦暗、面容憔悴、干咳、便秘、多愁善感,容易悲伤、气短胸闷。
食养:薏仁米、茯苓、高粱米、梨、百合等。
穴位:【太渊穴】调和营血,促进气血运行。
宜:少抽烟、多喝水。
3、肝
肝主疏泄,参与人们内部调节,是负责排毒功能的。人们常说“养颜先养肝”,有一副好的肝,才会有好皮肤。
*信号:指甲表面有竖纹、乳腺增生,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痛经,易怒、有色斑、眼睛干,偏头痛,脸颊冒痘。
  食养:荞麦、核桃、决明子、青笋、菠菜。
  穴位:【太冲穴】缓解情绪,疏通郁结。
  宜:少熬夜,少喝酒。
4、肾
肾主藏精,主要功能是排泄和内分泌。一旦肾功能出现问题,会导致排水不畅,毒素出不来。
*信号:月经量少或经期短,颜色暗;水肿,腰酸;下额长痘,黑眼圈;容易疲倦,记忆差。
 食养:黑芝麻、黑桑椹、黑米、黑豆、枸杞。
 穴位:【关元穴】大补阴阳,温暖,散寒。
 宜:少熬夜,多喝水。

中医讲怎样保护五脏六腑?

1、心
  心主血脉,是身体的发动机。只有心脏健康,才能使机体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信号:舌头溃疡、额头长痘、失眠、心悸、焦虑、胸闷或刺痛等。
  食养:西红柿、山楂、苹果、莲子、红枣等。
  穴位:【内关穴】宁心安神、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
  宜:放松心情,休息充足。
1、脾
脾主运化,是人体机能的免疫器官,本身的疾病较少见,一旦出现问题,人体整体的健康都会亮起红灯,所以平时不能忽略保养脾脏。
*信号:思虑重,睡眠差、白带异常、脂肪堆积、口气明显,唇周长痘或溃疡。
食养:山药、芡实、燕麦、胡萝卜、黄豆
穴位:【三阴交】健脾化湿、疏通益脾。
宜:饮食清淡、多运动。
2、肺
肺主气脉,在所有的器官中,肺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差,可以说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个器官。
*信号:肤色晦暗、面容憔悴、干咳、便秘、多愁善感,容易悲伤、气短胸闷。
食养:薏仁米、茯苓、高粱米、梨、百合等。
穴位:【太渊穴】调和营血,促进气血运行。
宜:少抽烟、多喝水。
3、肝
肝主疏泄,参与人们内部调节,是负责排毒功能的。人们常说“养颜先养肝”,有一副好的肝,才会有好皮肤。
*信号:指甲表面有竖纹、乳腺增生,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痛经,易怒、有色斑、眼睛干,偏头痛,脸颊冒痘。
  食养:荞麦、核桃、决明子、青笋、菠菜。
  穴位:【太冲穴】缓解情绪,疏通郁结。
  宜:少熬夜,少喝酒。
4、肾
肾主藏精,主要功能是排泄和内分泌。一旦肾功能出现问题,会导致排水不畅,毒素出不来。
*信号:月经量少或经期短,颜色暗;水肿,腰酸;下额长痘,黑眼圈;容易疲倦,记忆差。
 食养:黑芝麻、黑桑椹、黑米、黑豆、枸杞。
 穴位:【关元穴】大补阴阳,温暖,散寒。
 宜:少熬夜,多喝水。

五脏养生食疗法

  如果体内五脏六腑出了问题的话,就会加速器官的老化,进而加快了身体的衰老。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五脏养生食疗法,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养生食疗法

  酸入肝

  酸入肝,也就是说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治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酸的食物还可以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胁满胀。

  甘入脾

  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苦入心

  中医认为,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平时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比如苦瓜、萝卜叶、大头菜等。

  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针的过敏反应,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溃疡、糜烂,或熬夜后舌头肿胀刺痛,好像被烫到一样)时,可通过吃一些苦味食物来缓解。

  辣入肺

  “辛”即为辛辣,“辛”有尖锐而强烈之意。我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气、通窍达表、通顺血脉的“三通”的作用。

  辛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解痉,意思是说对于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者心脏血管收缩痛,这时候给予一点辛,往往可以收效。

  咸入肾

  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五脏养生食物

  养心的食物

  1.桂圆:可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红枣:红枣中含有多量的、为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生虚弱、手术之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红枣可用红枣煎水服,或用红枣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

  3.金橘:性温,味辛甘,有理气,解郁,化痰的作用。金橘对痰阻心络和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由高血压病、血管硬化、甲亢、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食之颇为适宜。可煎汤服,亦可泡茶饮。

  4.葡萄:性平,味酸甜,有补气血的作用。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血虚心跳。”由于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都很丰富,对大脑神经有补益和兴奋作用,葡萄干的糖分和铁的含量也较高,这对体弱贫血者也有补血效果。因此,对心气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经衰弱及贫血体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尤为适宜。

  5.黑木耳:性平,味甘,有滋阴、养胃、活血、润燥的作用,能“补气,活血”。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剂,能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作用。凡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悸者,宜经常服食,颇多裨益。

  养肝的食物

  1.韭菜:中医认为春季吃韭菜,可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对养阳护肝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养肝。韭菜本身就具有助阳的功效,但是中医认为秋季的韭菜含蛋白质更高,所以如果有痛风的问题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吃了。同时韭菜还和一些中药会发生反应,所以如果有吃药的话,最好咨询一下是否会和药效产生反应。

  2.葡萄: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维生素,本身就具有提高血浆白蛋白的作用,葡萄中的果酸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同时对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乙肝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再者因为葡萄中本身还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消除体内的自由基,由其是对于那些肝脏功能本身就不是很好的人,可以起到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

  3.绿豆:很多人都知道绿豆本身清热解毒,去暑消水肿的作用。其实因为绿豆本身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氨酸,而这两种营养素同冰糖结合就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由其是可防止因为肝火旺而引起的上火。

  4.大豆:大豆中除了含有丰富的雌性激素之外,其实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像钙,铁,磷这些元素促进肝脏的再生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5.动物肝脏:从以形补形的角度上说,动物肝脏本身就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了,其实这是因为肝脏本身的营养丰富,例如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铁各种元素的含量都是非常丰富的。

  6.西红柿:西红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还可补充一些营养素,更有利于减少毒素对于肝细胞的损害。保护肝脏的效果相当不错。

  7.蘑菇:蘑菇是菌类植物中的皇后,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了,而秋季吃蘑菇更有助于滋养肝脏。

  养脾的食物

  1.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红薯: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4.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养肺的食物

  1.银耳:可做菜肴或炖煮食用,例如与百合或樱桃加冰糖做羹。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可治疗阴虚肺燥、咽干口渴等症。

  2.萝卜: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3.柿子:鲜柿生食能改善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等。柿子所具有的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适合冬季食用。

  4.百合:熟食或煎汤,对治疗肺痨久咳、干咳咽痛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秋燥病症有一定效果。

  5.荸荠:可配以莲藕榨汁共饮。具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等。

  补肾的食物

  1.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2.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

  3.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4.山药: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5.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

  6.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7.核桃:则有补肾固精、利尿消石、润肠通便、温肺定喘的作用,常用于肾虚腰痛、尿路结石等症。

  8.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9.黑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

  10.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补益脾胃、益气活血、养肝明目等疗效。有利于防治头昏、目眩、贫血、腰膝酸软、肺燥咳嗽、肾虚水肿、脾胃虚弱等症。

五脏养生食疗法

  如果体内五脏六腑出了问题的话,就会加速器官的老化,进而加快了身体的衰老。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五脏养生食疗法,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养生食疗法

  酸入肝

  酸入肝,也就是说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治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酸的食物还可以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胁满胀。

  甘入脾

  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苦入心

  中医认为,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平时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比如苦瓜、萝卜叶、大头菜等。

  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针的过敏反应,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溃疡、糜烂,或熬夜后舌头肿胀刺痛,好像被烫到一样)时,可通过吃一些苦味食物来缓解。

  辣入肺

  “辛”即为辛辣,“辛”有尖锐而强烈之意。我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气、通窍达表、通顺血脉的“三通”的作用。

  辛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解痉,意思是说对于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者心脏血管收缩痛,这时候给予一点辛,往往可以收效。

  咸入肾

  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五脏养生食物

  养心的食物

  1.桂圆:可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红枣:红枣中含有多量的、为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生虚弱、手术之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红枣可用红枣煎水服,或用红枣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

  3.金橘:性温,味辛甘,有理气,解郁,化痰的作用。金橘对痰阻心络和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由高血压病、血管硬化、甲亢、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食之颇为适宜。可煎汤服,亦可泡茶饮。

  4.葡萄:性平,味酸甜,有补气血的作用。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血虚心跳。”由于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都很丰富,对大脑神经有补益和兴奋作用,葡萄干的糖分和铁的含量也较高,这对体弱贫血者也有补血效果。因此,对心气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经衰弱及贫血体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尤为适宜。

  5.黑木耳:性平,味甘,有滋阴、养胃、活血、润燥的作用,能“补气,活血”。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剂,能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作用。凡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悸者,宜经常服食,颇多裨益。

  养肝的食物

  1.韭菜:中医认为春季吃韭菜,可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对养阳护肝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养肝。韭菜本身就具有助阳的功效,但是中医认为秋季的韭菜含蛋白质更高,所以如果有痛风的问题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吃了。同时韭菜还和一些中药会发生反应,所以如果有吃药的话,最好咨询一下是否会和药效产生反应。

  2.葡萄: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维生素,本身就具有提高血浆白蛋白的作用,葡萄中的果酸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同时对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乙肝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再者因为葡萄中本身还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消除体内的自由基,由其是对于那些肝脏功能本身就不是很好的人,可以起到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

  3.绿豆:很多人都知道绿豆本身清热解毒,去暑消水肿的作用。其实因为绿豆本身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氨酸,而这两种营养素同冰糖结合就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由其是可防止因为肝火旺而引起的上火。

  4.大豆:大豆中除了含有丰富的雌性激素之外,其实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像钙,铁,磷这些元素促进肝脏的再生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5.动物肝脏:从以形补形的角度上说,动物肝脏本身就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了,其实这是因为肝脏本身的营养丰富,例如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铁各种元素的含量都是非常丰富的。

  6.西红柿:西红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还可补充一些营养素,更有利于减少毒素对于肝细胞的损害。保护肝脏的效果相当不错。

  7.蘑菇:蘑菇是菌类植物中的皇后,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了,而秋季吃蘑菇更有助于滋养肝脏。

  养脾的食物

  1.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红薯: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4.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养肺的食物

  1.银耳:可做菜肴或炖煮食用,例如与百合或樱桃加冰糖做羹。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可治疗阴虚肺燥、咽干口渴等症。

  2.萝卜: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3.柿子:鲜柿生食能改善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等。柿子所具有的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适合冬季食用。

  4.百合:熟食或煎汤,对治疗肺痨久咳、干咳咽痛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秋燥病症有一定效果。

  5.荸荠:可配以莲藕榨汁共饮。具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等。

  补肾的食物

  1.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2.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

  3.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4.山药: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5.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

  6.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7.核桃:则有补肾固精、利尿消石、润肠通便、温肺定喘的作用,常用于肾虚腰痛、尿路结石等症。

  8.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9.黑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

  10.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补益脾胃、益气活血、养肝明目等疗效。有利于防治头昏、目眩、贫血、腰膝酸软、肺燥咳嗽、肾虚水肿、脾胃虚弱等症。

五脏养生食疗法

  如果体内五脏六腑出了问题的话,就会加速器官的老化,进而加快了身体的衰老。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五脏养生食疗法,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养生食疗法

  酸入肝

  酸入肝,也就是说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治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酸的食物还可以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胁满胀。

  甘入脾

  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苦入心

  中医认为,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平时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比如苦瓜、萝卜叶、大头菜等。

  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针的过敏反应,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溃疡、糜烂,或熬夜后舌头肿胀刺痛,好像被烫到一样)时,可通过吃一些苦味食物来缓解。

  辣入肺

  “辛”即为辛辣,“辛”有尖锐而强烈之意。我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气、通窍达表、通顺血脉的“三通”的作用。

  辛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解痉,意思是说对于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者心脏血管收缩痛,这时候给予一点辛,往往可以收效。

  咸入肾

  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五脏养生食物

  养心的食物

  1.桂圆:可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红枣:红枣中含有多量的、为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生虚弱、手术之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红枣可用红枣煎水服,或用红枣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

  3.金橘:性温,味辛甘,有理气,解郁,化痰的作用。金橘对痰阻心络和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由高血压病、血管硬化、甲亢、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食之颇为适宜。可煎汤服,亦可泡茶饮。

  4.葡萄:性平,味酸甜,有补气血的作用。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血虚心跳。”由于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都很丰富,对大脑神经有补益和兴奋作用,葡萄干的糖分和铁的含量也较高,这对体弱贫血者也有补血效果。因此,对心气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经衰弱及贫血体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尤为适宜。

  5.黑木耳:性平,味甘,有滋阴、养胃、活血、润燥的作用,能“补气,活血”。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剂,能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作用。凡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悸者,宜经常服食,颇多裨益。

  养肝的食物

  1.韭菜:中医认为春季吃韭菜,可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对养阳护肝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养肝。韭菜本身就具有助阳的功效,但是中医认为秋季的韭菜含蛋白质更高,所以如果有痛风的问题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吃了。同时韭菜还和一些中药会发生反应,所以如果有吃药的话,最好咨询一下是否会和药效产生反应。

  2.葡萄: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维生素,本身就具有提高血浆白蛋白的作用,葡萄中的果酸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同时对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乙肝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再者因为葡萄中本身还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消除体内的自由基,由其是对于那些肝脏功能本身就不是很好的人,可以起到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

  3.绿豆:很多人都知道绿豆本身清热解毒,去暑消水肿的作用。其实因为绿豆本身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氨酸,而这两种营养素同冰糖结合就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由其是可防止因为肝火旺而引起的上火。

  4.大豆:大豆中除了含有丰富的雌性激素之外,其实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像钙,铁,磷这些元素促进肝脏的再生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5.动物肝脏:从以形补形的角度上说,动物肝脏本身就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了,其实这是因为肝脏本身的营养丰富,例如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铁各种元素的含量都是非常丰富的。

  6.西红柿:西红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还可补充一些营养素,更有利于减少毒素对于肝细胞的损害。保护肝脏的效果相当不错。

  7.蘑菇:蘑菇是菌类植物中的皇后,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了,而秋季吃蘑菇更有助于滋养肝脏。

  养脾的食物

  1.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红薯: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4.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养肺的食物

  1.银耳:可做菜肴或炖煮食用,例如与百合或樱桃加冰糖做羹。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可治疗阴虚肺燥、咽干口渴等症。

  2.萝卜: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3.柿子:鲜柿生食能改善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等。柿子所具有的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适合冬季食用。

  4.百合:熟食或煎汤,对治疗肺痨久咳、干咳咽痛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秋燥病症有一定效果。

  5.荸荠:可配以莲藕榨汁共饮。具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等。

  补肾的食物

  1.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2.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

  3.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4.山药: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5.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

  6.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7.核桃:则有补肾固精、利尿消石、润肠通便、温肺定喘的作用,常用于肾虚腰痛、尿路结石等症。

  8.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9.黑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

  10.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补益脾胃、益气活血、养肝明目等疗效。有利于防治头昏、目眩、贫血、腰膝酸软、肺燥咳嗽、肾虚水肿、脾胃虚弱等症。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