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世家五脏六腑养生方法
2024-03-31 11:37:23 责编:小OO
文档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是2010年05月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薛永东。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黄帝内经脏腑养生法》的特点是通过 *** 、艾灸等 传统中医疗法,呵护自己的五脏六腑。根据季节变化、年龄变化、生活情况等,分析致病因素及预防对策,让读者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保养身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六腑养生法

肝:春季肝气最旺,主导著整个人体。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心: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面板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夏季的气候在不同阶段各有特点。盛夏主火,火气伤人,心脏首当其冲,即所谓“火气通于心”。火气伤人,心神最易受扰,因此,人们易出现心烦、失眠,甚至出现汗多、狂躁等情况,所以盛夏要注意养心安神,尤其是进入了雷雨季节。清代《本草崇原》载:“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杨士瀛则说“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因此,阿胶,是补心育神佳品。

脾: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

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溼热所困所致。

肺: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肾: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

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饮食上应多吃*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 *** 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五谷健康养生法

五谷饮食的优势

优势1: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但水稻、麦子加工成精米后维生素B1就有大量损失。

优势2: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主要作用有降糖、降脂、减肥、通便、解毒防癌和增强抗病能力。

优势3:中和人体酸碱度。杂粮食物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加体能。

黑豆补肾

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中医养生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肉,当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体格强健与多食用豆类不无关系。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

高粱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小米忌与杏仁同食。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大米润肺

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面板干燥等不适。煮粥时若加点梨,中医养生效果更好。

小麦安神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黄帝内经脏腑养生法》的特点是通过 *** 、艾灸等 传统中医疗法,呵护自己的五脏六腑。根据季节变化、年龄变化、生活情况等,分析致病因素及预防对策,让读者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保养身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六腑养生法

肝:春季肝气最旺,主导著整个人体。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心: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面板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夏季的气候在不同阶段各有特点。盛夏主火,火气伤人,心脏首当其冲,即所谓“火气通于心”。火气伤人,心神最易受扰,因此,人们易出现心烦、失眠,甚至出现汗多、狂躁等情况,所以盛夏要注意养心安神,尤其是进入了雷雨季节。清代《本草崇原》载:“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杨士瀛则说“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因此,阿胶,是补心育神佳品。

脾: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

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溼热所困所致。

肺: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肾: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

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饮食上应多吃*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 *** 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五谷健康养生法

五谷饮食的优势

优势1: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但水稻、麦子加工成精米后维生素B1就有大量损失。

优势2: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主要作用有降糖、降脂、减肥、通便、解毒防癌和增强抗病能力。

优势3:中和人体酸碱度。杂粮食物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加体能。

黑豆补肾

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中医养生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肉,当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体格强健与多食用豆类不无关系。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

高粱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小米忌与杏仁同食。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大米润肺

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面板干燥等不适。煮粥时若加点梨,中医养生效果更好。

小麦安神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黄帝内经脏腑养生法》的特点是通过 *** 、艾灸等 传统中医疗法,呵护自己的五脏六腑。根据季节变化、年龄变化、生活情况等,分析致病因素及预防对策,让读者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保养身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六腑养生法

肝:春季肝气最旺,主导著整个人体。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心: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面板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夏季的气候在不同阶段各有特点。盛夏主火,火气伤人,心脏首当其冲,即所谓“火气通于心”。火气伤人,心神最易受扰,因此,人们易出现心烦、失眠,甚至出现汗多、狂躁等情况,所以盛夏要注意养心安神,尤其是进入了雷雨季节。清代《本草崇原》载:“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杨士瀛则说“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因此,阿胶,是补心育神佳品。

脾: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

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溼热所困所致。

肺: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肾: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

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饮食上应多吃*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 *** 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五谷健康养生法

五谷饮食的优势

优势1: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但水稻、麦子加工成精米后维生素B1就有大量损失。

优势2: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主要作用有降糖、降脂、减肥、通便、解毒防癌和增强抗病能力。

优势3:中和人体酸碱度。杂粮食物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加体能。

黑豆补肾

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中医养生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肉,当年少林寺武僧之所以体格强健与多食用豆类不无关系。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

高粱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另外小米粥还有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晚上喝小米粥有助睡眠。《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小米忌与杏仁同食。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效果优于陈米。

大米润肺

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面板干燥等不适。煮粥时若加点梨,中医养生效果更好。

小麦安神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怎么养生调理五脏六腑 调理五脏六腑方法介绍

1、养心,养心本质上也就是养神,是整个养生的灵魂。因为心主神明,所以,平时任何时候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起居上要重视午休,因心经所对应的时辰是午时,即中午的11点到下午1点之间,这是阴阳相交合的时候。晚上临睡前可以按摩手掌心的劳宫穴、脚掌心的涌泉穴,促进心肾相交而改善睡眠。饮食方面可以用西洋参泡水喝,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都益心气、养心阴。

2、注意调肝,主要从情志、睡眠、饮食、劳作四个方面入手。情志调肝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持情绪稳定,比如欣赏字画、养花种草、四处旅游等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陶冶情操,帮助人稳定情绪。睡眠调肝的要点是定时休息,保证睡眠的量和质,因为中医说人卧则血归于肝,高质量的睡眠就是在养肝。饮食养肝的总原则是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劳作养肝的原则是适度,不疲劳工作,防过劳损肝。

3、重视养肺,肺主气司呼吸,通过口鼻和外界联通,很容易遭受外邪的侵犯。晨起常做深呼吸,把呼吸频率放慢,使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秒钟,就是一种很好的养肺方法。再比如,练习闭气法也有助于增强肺功能,练的时候先闭气,闭住以后停止,坚持闭气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平时还可以多吃养肺的食物,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及豆制品等。

4、注重养肾,肾是先天之本,经常按摩脐下丹田穴、关元穴,并同时按摩命门穴、腰阳穴,有助于养肾。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食物也能养肾。每天早上起来都叩齿吞津,平时排小便时尽量前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长期坚持,都是养肾的方法。

5、注重健脾,脾胃被中医称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源头健康了,气血才旺盛,气血旺盛了身体才健康。健脾和养胃分不开,饮食宜每次吃七八分饱,还可以做一些运动和按摩,比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各做摩腹功(仰卧在床,以脐为中心,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6下,再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膻中穴、脐下丹田穴各100下)。平时还可以吃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秋之际还应常吃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的食物。

怎么养生调理五脏六腑 调理五脏六腑方法介绍

1、养心,养心本质上也就是养神,是整个养生的灵魂。因为心主神明,所以,平时任何时候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起居上要重视午休,因心经所对应的时辰是午时,即中午的11点到下午1点之间,这是阴阳相交合的时候。晚上临睡前可以按摩手掌心的劳宫穴、脚掌心的涌泉穴,促进心肾相交而改善睡眠。饮食方面可以用西洋参泡水喝,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都益心气、养心阴。

2、注意调肝,主要从情志、睡眠、饮食、劳作四个方面入手。情志调肝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持情绪稳定,比如欣赏字画、养花种草、四处旅游等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陶冶情操,帮助人稳定情绪。睡眠调肝的要点是定时休息,保证睡眠的量和质,因为中医说人卧则血归于肝,高质量的睡眠就是在养肝。饮食养肝的总原则是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劳作养肝的原则是适度,不疲劳工作,防过劳损肝。

3、重视养肺,肺主气司呼吸,通过口鼻和外界联通,很容易遭受外邪的侵犯。晨起常做深呼吸,把呼吸频率放慢,使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秒钟,就是一种很好的养肺方法。再比如,练习闭气法也有助于增强肺功能,练的时候先闭气,闭住以后停止,坚持闭气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平时还可以多吃养肺的食物,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及豆制品等。

4、注重养肾,肾是先天之本,经常按摩脐下丹田穴、关元穴,并同时按摩命门穴、腰阳穴,有助于养肾。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食物也能养肾。每天早上起来都叩齿吞津,平时排小便时尽量前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长期坚持,都是养肾的方法。

5、注重健脾,脾胃被中医称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源头健康了,气血才旺盛,气血旺盛了身体才健康。健脾和养胃分不开,饮食宜每次吃七八分饱,还可以做一些运动和按摩,比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各做摩腹功(仰卧在床,以脐为中心,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6下,再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膻中穴、脐下丹田穴各100下)。平时还可以吃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秋之际还应常吃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的食物。

中医养生五行五脏

中国古文化中将“道”之理归于五行,但用五行选择的方法,实质上已不再局限于金、水、木、火、土本身,而是将自然界万物乃至人体各部器官,按其特点,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1:五脏相生相克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络的。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通俗地讲,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视为心的母亲,而心则可视为肝的孩子。同样,木就是火的母亲,火则是木的孩子,依次类推。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就应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疗相关疾病。

由于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为不胜之意,也就是说,水能胜火,火不胜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

现在大家都讲治未病,讲究预防为主。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要考虑整体,应用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来治病。

  中医养生2:养生有五难

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写了一本书叫《答难养生论》,写到养生的一些难处,他总结出共有五难。我们如果解决了这五难,才能做到健康长寿。

第一,名利不灭。中医认为养生第一难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里也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人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钩心斗角,都是为了名利。中医强调的是追求而不强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强求,这就是养生的态度。

第二,喜怒不除。就是情绪不稳定。

第三,声色不去。什么叫声色不去?简单地说就是好色。社会上有句话叫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这就是声色不去带来的问题。

第四,滋味不绝。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肥胖、心脏不好,可是每天还胡吃海塞,这样对养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虑转发。就是考虑的问题太多,活得不自在。大家看长寿的人,心态一般都非常宁静。

  中医养生3:五行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学说只是一个习惯说法,不是绝对的,但是它能够用来说明自然界复杂的关系,这就是多边关系。从相生来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相克来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强调多边关系要有相对动态的平衡,失去平衡则为疾病,就需要找到多边关系中的失衡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调理,去治疗,使其归于平衡。理顺复杂的关系,就像带兵打仗,要分析各方面的利害关系,所以中医有“用药如用兵”之说。

把五行从关系论来讨论,意义非常重大。我前两年看过一个女性患者,满口都起疮,舌头也烂得可怕,西医诊断叫多形性红斑。她来找我看,我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来给她诊治。巨集观地按五行归类,舌头属心,舌为心之苗,于是我给她用大剂量的中药清心火,效果很不错。

  中医养生4: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络,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溼热,其性炎上。心 *** 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中医养生五行五脏

中国古文化中将“道”之理归于五行,但用五行选择的方法,实质上已不再局限于金、水、木、火、土本身,而是将自然界万物乃至人体各部器官,按其特点,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1:五脏相生相克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络的。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通俗地讲,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视为心的母亲,而心则可视为肝的孩子。同样,木就是火的母亲,火则是木的孩子,依次类推。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就应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疗相关疾病。

由于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为不胜之意,也就是说,水能胜火,火不胜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

现在大家都讲治未病,讲究预防为主。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要考虑整体,应用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来治病。

  中医养生2:养生有五难

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写了一本书叫《答难养生论》,写到养生的一些难处,他总结出共有五难。我们如果解决了这五难,才能做到健康长寿。

第一,名利不灭。中医认为养生第一难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里也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人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钩心斗角,都是为了名利。中医强调的是追求而不强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强求,这就是养生的态度。

第二,喜怒不除。就是情绪不稳定。

第三,声色不去。什么叫声色不去?简单地说就是好色。社会上有句话叫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这就是声色不去带来的问题。

第四,滋味不绝。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肥胖、心脏不好,可是每天还胡吃海塞,这样对养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虑转发。就是考虑的问题太多,活得不自在。大家看长寿的人,心态一般都非常宁静。

  中医养生3:五行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学说只是一个习惯说法,不是绝对的,但是它能够用来说明自然界复杂的关系,这就是多边关系。从相生来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相克来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强调多边关系要有相对动态的平衡,失去平衡则为疾病,就需要找到多边关系中的失衡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调理,去治疗,使其归于平衡。理顺复杂的关系,就像带兵打仗,要分析各方面的利害关系,所以中医有“用药如用兵”之说。

把五行从关系论来讨论,意义非常重大。我前两年看过一个女性患者,满口都起疮,舌头也烂得可怕,西医诊断叫多形性红斑。她来找我看,我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来给她诊治。巨集观地按五行归类,舌头属心,舌为心之苗,于是我给她用大剂量的中药清心火,效果很不错。

  中医养生4: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络,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溼热,其性炎上。心 *** 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中医五行养生小知识

五行是东方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理论体系,五行指自然界存在的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这个体系就不存在;哪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几个要素,体系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其实不仅自然,人体中也有“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假如身体的某个脏器处于虚弱状态,就会引发身体的连锁反应,皮肤自然也会变差。所以当你发现皮肤问题时不妨先问问自己的身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人体虽是血肉之躯,却与他所处的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五行世界。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体:筋、血、肉、皮毛、骨。

每一种器官都与五行一一对应。当然,这不是说人体的器官是简单的元素,而是具有与对应元素相似的性质。肝属木,木性蓬勃,而肝的功能是藏血造血,贮存营养,以保持人体的持续生长;心属火,火性活泼,心的功能是输送血液,使血液在人体中正常循环,维持体温;脾属土,土性厚重,为万物之母,脾的功能是将肠胃吸收来的营养转化为人体的动能;肺属金,金性坚实,肺的功能则是呼吸,振动时便发出声音;肾属水,水性柔弱,肾的功能主排尿,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凡此种种,均可以相同道理类推。

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中的.五行(五脏六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一部分都有特定功能,只有各部分相互协调平衡,才能保持人体健康。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机体就会出现不协调,不平衡,人就会生病,出现不舒服甚至痛苦的感觉。

即使没有疾病,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体质性情来看,有些人天生脾气暴燥,易怒;有的人天生抑郁,易悲;有的人天生乐观,笑口常开。这种种表现,一方面是遗传因素造成,另方面也与后天的煅炼修养有关。但是不管怎样,都说明他体内的五行不平衡,某一行在五行中占据了优势或劣势地位。所以,传统方术有关于人的五行属相的说法:木性之人,面青,身长;火性之人,面赤,体健;土性之人,体厚,面黄;金性之人,体实,面白;水性之人,体柔,面黑。

在传统医学看来养生即是调养身体的五行元素,使其相互协调,运化正常,如此则百病不兴,轻身不老。总结了多位著名中医养生保健专家的经验,以调节人体的五行元素作为养生的切入点,经多年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整理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五行养生理论,采取多种自然疗法并用,协同作用,既保留了柔和舒适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见效较慢的缺点,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推广与落实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中医五行养生小知识

五行是东方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理论体系,五行指自然界存在的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这个体系就不存在;哪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几个要素,体系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其实不仅自然,人体中也有“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假如身体的某个脏器处于虚弱状态,就会引发身体的连锁反应,皮肤自然也会变差。所以当你发现皮肤问题时不妨先问问自己的身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人体虽是血肉之躯,却与他所处的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五行世界。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体:筋、血、肉、皮毛、骨。

每一种器官都与五行一一对应。当然,这不是说人体的器官是简单的元素,而是具有与对应元素相似的性质。肝属木,木性蓬勃,而肝的功能是藏血造血,贮存营养,以保持人体的持续生长;心属火,火性活泼,心的功能是输送血液,使血液在人体中正常循环,维持体温;脾属土,土性厚重,为万物之母,脾的功能是将肠胃吸收来的营养转化为人体的动能;肺属金,金性坚实,肺的功能则是呼吸,振动时便发出声音;肾属水,水性柔弱,肾的功能主排尿,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凡此种种,均可以相同道理类推。

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中的.五行(五脏六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一部分都有特定功能,只有各部分相互协调平衡,才能保持人体健康。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机体就会出现不协调,不平衡,人就会生病,出现不舒服甚至痛苦的感觉。

即使没有疾病,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体质性情来看,有些人天生脾气暴燥,易怒;有的人天生抑郁,易悲;有的人天生乐观,笑口常开。这种种表现,一方面是遗传因素造成,另方面也与后天的煅炼修养有关。但是不管怎样,都说明他体内的五行不平衡,某一行在五行中占据了优势或劣势地位。所以,传统方术有关于人的五行属相的说法:木性之人,面青,身长;火性之人,面赤,体健;土性之人,体厚,面黄;金性之人,体实,面白;水性之人,体柔,面黑。

在传统医学看来养生即是调养身体的五行元素,使其相互协调,运化正常,如此则百病不兴,轻身不老。总结了多位著名中医养生保健专家的经验,以调节人体的五行元素作为养生的切入点,经多年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整理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五行养生理论,采取多种自然疗法并用,协同作用,既保留了柔和舒适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见效较慢的缺点,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推广与落实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五脏养生食疗法

  如果体内五脏六腑出了问题的话,就会加速器官的老化,进而加快了身体的衰老。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五脏养生食疗法,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养生食疗法

  酸入肝

  酸入肝,也就是说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治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酸的食物还可以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胁满胀。

  甘入脾

  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苦入心

  中医认为,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平时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比如苦瓜、萝卜叶、大头菜等。

  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针的过敏反应,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溃疡、糜烂,或熬夜后舌头肿胀刺痛,好像被烫到一样)时,可通过吃一些苦味食物来缓解。

  辣入肺

  “辛”即为辛辣,“辛”有尖锐而强烈之意。我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气、通窍达表、通顺血脉的“三通”的作用。

  辛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解痉,意思是说对于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者心脏血管收缩痛,这时候给予一点辛,往往可以收效。

  咸入肾

  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五脏养生食物

  养心的食物

  1.桂圆:可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红枣:红枣中含有多量的、为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生虚弱、手术之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红枣可用红枣煎水服,或用红枣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

  3.金橘:性温,味辛甘,有理气,解郁,化痰的作用。金橘对痰阻心络和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由高血压病、血管硬化、甲亢、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食之颇为适宜。可煎汤服,亦可泡茶饮。

  4.葡萄:性平,味酸甜,有补气血的作用。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血虚心跳。”由于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都很丰富,对大脑神经有补益和兴奋作用,葡萄干的糖分和铁的含量也较高,这对体弱贫血者也有补血效果。因此,对心气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经衰弱及贫血体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尤为适宜。

  5.黑木耳:性平,味甘,有滋阴、养胃、活血、润燥的作用,能“补气,活血”。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剂,能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作用。凡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悸者,宜经常服食,颇多裨益。

  养肝的食物

  1.韭菜:中医认为春季吃韭菜,可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对养阳护肝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养肝。韭菜本身就具有助阳的功效,但是中医认为秋季的韭菜含蛋白质更高,所以如果有痛风的问题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吃了。同时韭菜还和一些中药会发生反应,所以如果有吃药的话,最好咨询一下是否会和药效产生反应。

  2.葡萄: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维生素,本身就具有提高血浆白蛋白的作用,葡萄中的果酸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同时对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乙肝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再者因为葡萄中本身还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消除体内的自由基,由其是对于那些肝脏功能本身就不是很好的人,可以起到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

  3.绿豆:很多人都知道绿豆本身清热解毒,去暑消水肿的作用。其实因为绿豆本身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氨酸,而这两种营养素同冰糖结合就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由其是可防止因为肝火旺而引起的上火。

  4.大豆:大豆中除了含有丰富的雌性激素之外,其实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像钙,铁,磷这些元素促进肝脏的再生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5.动物肝脏:从以形补形的角度上说,动物肝脏本身就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了,其实这是因为肝脏本身的营养丰富,例如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铁各种元素的含量都是非常丰富的。

  6.西红柿:西红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还可补充一些营养素,更有利于减少毒素对于肝细胞的损害。保护肝脏的效果相当不错。

  7.蘑菇:蘑菇是菌类植物中的皇后,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了,而秋季吃蘑菇更有助于滋养肝脏。

  养脾的食物

  1.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红薯: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4.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养肺的食物

  1.银耳:可做菜肴或炖煮食用,例如与百合或樱桃加冰糖做羹。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可治疗阴虚肺燥、咽干口渴等症。

  2.萝卜: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3.柿子:鲜柿生食能改善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等。柿子所具有的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适合冬季食用。

  4.百合:熟食或煎汤,对治疗肺痨久咳、干咳咽痛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秋燥病症有一定效果。

  5.荸荠:可配以莲藕榨汁共饮。具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等。

  补肾的食物

  1.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2.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

  3.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4.山药: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5.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

  6.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7.核桃:则有补肾固精、利尿消石、润肠通便、温肺定喘的作用,常用于肾虚腰痛、尿路结石等症。

  8.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9.黑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

  10.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补益脾胃、益气活血、养肝明目等疗效。有利于防治头昏、目眩、贫血、腰膝酸软、肺燥咳嗽、肾虚水肿、脾胃虚弱等症。

五脏养生食疗法

  如果体内五脏六腑出了问题的话,就会加速器官的老化,进而加快了身体的衰老。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五脏养生食疗法,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养生食疗法

  酸入肝

  酸入肝,也就是说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治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酸的食物还可以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胁满胀。

  甘入脾

  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苦入心

  中医认为,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平时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比如苦瓜、萝卜叶、大头菜等。

  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针的过敏反应,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溃疡、糜烂,或熬夜后舌头肿胀刺痛,好像被烫到一样)时,可通过吃一些苦味食物来缓解。

  辣入肺

  “辛”即为辛辣,“辛”有尖锐而强烈之意。我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气、通窍达表、通顺血脉的“三通”的作用。

  辛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解痉,意思是说对于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者心脏血管收缩痛,这时候给予一点辛,往往可以收效。

  咸入肾

  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五脏养生食物

  养心的食物

  1.桂圆:可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红枣:红枣中含有多量的、为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生虚弱、手术之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红枣可用红枣煎水服,或用红枣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

  3.金橘:性温,味辛甘,有理气,解郁,化痰的作用。金橘对痰阻心络和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由高血压病、血管硬化、甲亢、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食之颇为适宜。可煎汤服,亦可泡茶饮。

  4.葡萄:性平,味酸甜,有补气血的作用。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血虚心跳。”由于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都很丰富,对大脑神经有补益和兴奋作用,葡萄干的糖分和铁的含量也较高,这对体弱贫血者也有补血效果。因此,对心气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经衰弱及贫血体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尤为适宜。

  5.黑木耳:性平,味甘,有滋阴、养胃、活血、润燥的作用,能“补气,活血”。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剂,能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作用。凡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悸者,宜经常服食,颇多裨益。

  养肝的食物

  1.韭菜:中医认为春季吃韭菜,可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对养阳护肝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养肝。韭菜本身就具有助阳的功效,但是中医认为秋季的韭菜含蛋白质更高,所以如果有痛风的问题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吃了。同时韭菜还和一些中药会发生反应,所以如果有吃药的话,最好咨询一下是否会和药效产生反应。

  2.葡萄: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维生素,本身就具有提高血浆白蛋白的作用,葡萄中的果酸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同时对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乙肝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再者因为葡萄中本身还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消除体内的自由基,由其是对于那些肝脏功能本身就不是很好的人,可以起到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

  3.绿豆:很多人都知道绿豆本身清热解毒,去暑消水肿的作用。其实因为绿豆本身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氨酸,而这两种营养素同冰糖结合就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由其是可防止因为肝火旺而引起的上火。

  4.大豆:大豆中除了含有丰富的雌性激素之外,其实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像钙,铁,磷这些元素促进肝脏的再生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5.动物肝脏:从以形补形的角度上说,动物肝脏本身就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了,其实这是因为肝脏本身的营养丰富,例如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铁各种元素的含量都是非常丰富的。

  6.西红柿:西红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还可补充一些营养素,更有利于减少毒素对于肝细胞的损害。保护肝脏的效果相当不错。

  7.蘑菇:蘑菇是菌类植物中的皇后,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了,而秋季吃蘑菇更有助于滋养肝脏。

  养脾的食物

  1.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红薯: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4.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养肺的食物

  1.银耳:可做菜肴或炖煮食用,例如与百合或樱桃加冰糖做羹。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可治疗阴虚肺燥、咽干口渴等症。

  2.萝卜: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3.柿子:鲜柿生食能改善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等。柿子所具有的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适合冬季食用。

  4.百合:熟食或煎汤,对治疗肺痨久咳、干咳咽痛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秋燥病症有一定效果。

  5.荸荠:可配以莲藕榨汁共饮。具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等。

  补肾的食物

  1.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2.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

  3.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4.山药: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5.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

  6.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7.核桃:则有补肾固精、利尿消石、润肠通便、温肺定喘的作用,常用于肾虚腰痛、尿路结石等症。

  8.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9.黑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

  10.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补益脾胃、益气活血、养肝明目等疗效。有利于防治头昏、目眩、贫血、腰膝酸软、肺燥咳嗽、肾虚水肿、脾胃虚弱等症。

健康养生,什么方式能使五脏六腑恢复正常状态?

中国自古有“民以食为天”的理论,饮食结合一些养生的方法,何愁健康不来。

1、养肺

肺通常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肺了。

肺最强时间:7:00~9:00 ;肺最弱时间:21:00~23:00;养肺要点,润。白色食物可让肺强健起来。如百合,可润肺止咳,对呼吸道的调养效果最好。此外,白萝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润肺的功效。

可练习呼吸吐纳,柏树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点或下午3~5点,在柏树下用鼻子吸气、嘴呼气,共做12次,长期坚持具有补充肺气不足的作用。可饮罗汉果茶,秋梨膏可使肺功能迅速强壮。

2、养肝
肝开窍于目,肝气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肝了。

肝最强时间:1:00~3:00;肝最弱时间:13:00~15:00;强肝要舒。肝怕劳累,肝气最弱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须工作,则至少每隔1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按摩“阿是穴”:“阿是穴”即“哪里疼痛哪里就是穴位”。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过手指对疼痛部位快速而有节奏地轻轻点揉,可缓解肝部痉挛、疼痛和不适。取灵芝、女贞子、黄芪、甘草、刺五加各适量,制成茶包,开水冲泡饮用。具有保肝、抗衰老的功效。

3、养肾

如有腰膝酸软、水肿、尿频、记忆力减退、易感风寒、无故大量脱发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肾了。

肾最强时间:5:00~7:00;肾最弱时间:23:00~1:00 ;强肾要藏。要调节不良情绪,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尽量做到含而不露,遇到不顺心的事,尽快放开。此外,在肾脏最弱的时间,不要熬夜,以涵养精神。

可用唾液滋养法,将舌头伸到上牙外侧,上下左右搅动,让唾液渐盈满口,然后分3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1次。用醋泡黑豆补水疗虚,是中医治疗肾阴虚的“黄金方”。

吃鱼最为助肾,因为鱼肉不但可以健肾,还能稳定情绪、增强记忆力和判断力。

4、养心

心主血脉,如有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烦躁,甚至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就需要养心了。

心最强时间:11:00~13:00;心最弱时间:21:00~1:00 ;强心要养。如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此时心力最强;心脏先天较弱者宜早睡,睡前宜喝杯胡萝卜汁或西红柿汁来养心。

可踏豆按摩:取绿豆 500克,用铁锅以文火炒热后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脚洗净擦干踩踏绿豆,可于每晚睡前1小时踩踏30分钟左右,具有强心安神的功效。

按压肚脐:肚脐即神阙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压5~7分钟,可敛心静气、安然入睡。

可取枸杞子30克,炒酸枣仁40克,五味子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酸枣仁、枸杞子具有养心血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敛心气的作用。

5、养脾

暴食伤脾,如有腹胀、腹泻、倦怠、气短、韧带和肌肉松弛、身体水肿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脾了。

脾最强时间:9:00~11:00 ;脾最弱时间:19:00~23:00 ;强脾要补。

脾弱者可把午饭的时间提前到11时,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晚饭1小时后吃1个甜性水果可健脾。

可腹部刮痧,腹部刮痧,可帮助蠕动亢进的肠胃恢复正常,让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可隔姜艾灸:用姜片将艾炷和穴位隔开施灸,可以调顺脾胃、温胃止呕、理气止痛。

可食赤小豆鲫鱼汤具有健脾祛湿、利尿消肿的功效,为时下较合适的汤品,同时亦适用于湿热症、消化不良、小便不畅等症。

总之,养生要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要不拘一法、一式,应从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方式进行,更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审因施养、辨证施养。比如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健康养生,什么方式能使五脏六腑恢复正常状态?

中国自古有“民以食为天”的理论,饮食结合一些养生的方法,何愁健康不来。

1、养肺

肺通常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肺了。

肺最强时间:7:00~9:00 ;肺最弱时间:21:00~23:00;养肺要点,润。白色食物可让肺强健起来。如百合,可润肺止咳,对呼吸道的调养效果最好。此外,白萝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润肺的功效。

可练习呼吸吐纳,柏树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点或下午3~5点,在柏树下用鼻子吸气、嘴呼气,共做12次,长期坚持具有补充肺气不足的作用。可饮罗汉果茶,秋梨膏可使肺功能迅速强壮。

2、养肝
肝开窍于目,肝气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肝了。

肝最强时间:1:00~3:00;肝最弱时间:13:00~15:00;强肝要舒。肝怕劳累,肝气最弱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须工作,则至少每隔1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按摩“阿是穴”:“阿是穴”即“哪里疼痛哪里就是穴位”。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过手指对疼痛部位快速而有节奏地轻轻点揉,可缓解肝部痉挛、疼痛和不适。取灵芝、女贞子、黄芪、甘草、刺五加各适量,制成茶包,开水冲泡饮用。具有保肝、抗衰老的功效。

3、养肾

如有腰膝酸软、水肿、尿频、记忆力减退、易感风寒、无故大量脱发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肾了。

肾最强时间:5:00~7:00;肾最弱时间:23:00~1:00 ;强肾要藏。要调节不良情绪,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尽量做到含而不露,遇到不顺心的事,尽快放开。此外,在肾脏最弱的时间,不要熬夜,以涵养精神。

可用唾液滋养法,将舌头伸到上牙外侧,上下左右搅动,让唾液渐盈满口,然后分3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1次。用醋泡黑豆补水疗虚,是中医治疗肾阴虚的“黄金方”。

吃鱼最为助肾,因为鱼肉不但可以健肾,还能稳定情绪、增强记忆力和判断力。

4、养心

心主血脉,如有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烦躁,甚至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就需要养心了。

心最强时间:11:00~13:00;心最弱时间:21:00~1:00 ;强心要养。如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此时心力最强;心脏先天较弱者宜早睡,睡前宜喝杯胡萝卜汁或西红柿汁来养心。

可踏豆按摩:取绿豆 500克,用铁锅以文火炒热后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脚洗净擦干踩踏绿豆,可于每晚睡前1小时踩踏30分钟左右,具有强心安神的功效。

按压肚脐:肚脐即神阙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压5~7分钟,可敛心静气、安然入睡。

可取枸杞子30克,炒酸枣仁40克,五味子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酸枣仁、枸杞子具有养心血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敛心气的作用。

5、养脾

暴食伤脾,如有腹胀、腹泻、倦怠、气短、韧带和肌肉松弛、身体水肿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脾了。

脾最强时间:9:00~11:00 ;脾最弱时间:19:00~23:00 ;强脾要补。

脾弱者可把午饭的时间提前到11时,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晚饭1小时后吃1个甜性水果可健脾。

可腹部刮痧,腹部刮痧,可帮助蠕动亢进的肠胃恢复正常,让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可隔姜艾灸:用姜片将艾炷和穴位隔开施灸,可以调顺脾胃、温胃止呕、理气止痛。

可食赤小豆鲫鱼汤具有健脾祛湿、利尿消肿的功效,为时下较合适的汤品,同时亦适用于湿热症、消化不良、小便不畅等症。

总之,养生要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要不拘一法、一式,应从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方式进行,更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审因施养、辨证施养。比如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健康养生,什么方式能使五脏六腑恢复正常状态?

中国自古有“民以食为天”的理论,饮食结合一些养生的方法,何愁健康不来。

1、养肺

肺通常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肺了。

肺最强时间:7:00~9:00 ;肺最弱时间:21:00~23:00;养肺要点,润。白色食物可让肺强健起来。如百合,可润肺止咳,对呼吸道的调养效果最好。此外,白萝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润肺的功效。

可练习呼吸吐纳,柏树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点或下午3~5点,在柏树下用鼻子吸气、嘴呼气,共做12次,长期坚持具有补充肺气不足的作用。可饮罗汉果茶,秋梨膏可使肺功能迅速强壮。

2、养肝
肝开窍于目,肝气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肝了。

肝最强时间:1:00~3:00;肝最弱时间:13:00~15:00;强肝要舒。肝怕劳累,肝气最弱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须工作,则至少每隔1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按摩“阿是穴”:“阿是穴”即“哪里疼痛哪里就是穴位”。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过手指对疼痛部位快速而有节奏地轻轻点揉,可缓解肝部痉挛、疼痛和不适。取灵芝、女贞子、黄芪、甘草、刺五加各适量,制成茶包,开水冲泡饮用。具有保肝、抗衰老的功效。

3、养肾

如有腰膝酸软、水肿、尿频、记忆力减退、易感风寒、无故大量脱发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肾了。

肾最强时间:5:00~7:00;肾最弱时间:23:00~1:00 ;强肾要藏。要调节不良情绪,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尽量做到含而不露,遇到不顺心的事,尽快放开。此外,在肾脏最弱的时间,不要熬夜,以涵养精神。

可用唾液滋养法,将舌头伸到上牙外侧,上下左右搅动,让唾液渐盈满口,然后分3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1次。用醋泡黑豆补水疗虚,是中医治疗肾阴虚的“黄金方”。

吃鱼最为助肾,因为鱼肉不但可以健肾,还能稳定情绪、增强记忆力和判断力。

4、养心

心主血脉,如有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烦躁,甚至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就需要养心了。

心最强时间:11:00~13:00;心最弱时间:21:00~1:00 ;强心要养。如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此时心力最强;心脏先天较弱者宜早睡,睡前宜喝杯胡萝卜汁或西红柿汁来养心。

可踏豆按摩:取绿豆 500克,用铁锅以文火炒热后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脚洗净擦干踩踏绿豆,可于每晚睡前1小时踩踏30分钟左右,具有强心安神的功效。

按压肚脐:肚脐即神阙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压5~7分钟,可敛心静气、安然入睡。

可取枸杞子30克,炒酸枣仁40克,五味子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酸枣仁、枸杞子具有养心血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敛心气的作用。

5、养脾

暴食伤脾,如有腹胀、腹泻、倦怠、气短、韧带和肌肉松弛、身体水肿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脾了。

脾最强时间:9:00~11:00 ;脾最弱时间:19:00~23:00 ;强脾要补。

脾弱者可把午饭的时间提前到11时,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晚饭1小时后吃1个甜性水果可健脾。

可腹部刮痧,腹部刮痧,可帮助蠕动亢进的肠胃恢复正常,让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可隔姜艾灸:用姜片将艾炷和穴位隔开施灸,可以调顺脾胃、温胃止呕、理气止痛。

可食赤小豆鲫鱼汤具有健脾祛湿、利尿消肿的功效,为时下较合适的汤品,同时亦适用于湿热症、消化不良、小便不畅等症。

总之,养生要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要不拘一法、一式,应从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方式进行,更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审因施养、辨证施养。比如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古代中医十种养生方法

古代中医对于养生早有认识,也 总结 过不少养生的 方法 ,有哪些可以让我们参考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中医说的十种养生方法,供大家参考。

  古代中医的10种养生方法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 太极拳 、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 措施 ,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静情绪

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秋分 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行起居

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高气爽防秋“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1、多饮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为2000毫升左右。此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秋季饮水以温热为佳,大忌寒凉冷饮。“少言”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的就是肺气。所以,要“少说多干”。

2、少*事保真阴:秋季要注意保护脏气阴精,其中也包括肾精。因此,秋季养生,尤其不可纵欲,生活要有规律,有节有度。

3、皮肤护理重保湿:“秋燥”之时,风沙较多,保持皮肤湿润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洁面后,不要急于擦干水迹,应轻拍面部以使余水渗入,再进行保湿护理。另,每周可自行做保湿面膜3~4次,以保持皮肤湿润。

秋凉乍寒适当“冻”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 谚语 。“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适当冻一冻,加强体育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都不宜过量,在周身微热,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气候多变,人易生病,因此称为“多事之秋”。秋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则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更是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

此外,秋季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等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上,应保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早卧可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利于肺气之舒展,且防止收敛之太过。另外,冷水浴也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怎样调理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在我们的身体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哪一个器官出现了问题降低了抵抗力的话,都会让我们的身体遭受到各种的疾病,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好好的进行调理,那么养生要怎么来调理五脏六腑呢?

  1、枸杞枣仁茶。枸杞枣仁茶中的枸杞、枣仁具有养心、补气血、敛心气的效果,每天只需要将适量的枸杞、枣仁泡在温水中。如果是睡眠不好,喝一段时间的枸杞枣仁茶就会改提高睡眠的质量,对于老年人和工作的白领来说尤为重要。

  2、枸杞菊花粥。这个粥对于调理五脏六腑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养肝、补血、润肤以及明目的效果,如果脸上长有斑点,适量的食用枸杞菊花还可以起到美白祛斑的作用。对肝脏、肠胃等都具有很好的调理效果,能够让身体更好的吸收营养。

  3、核桃芝麻粥。这道粥的主要功效在于促进毛发的增加,让皮肤变得更加的白嫩和丰润。只需要将芝麻、核桃仁、糯米等一起放入锅中熬煮就行,十分简单,可以作为早餐或者晚餐食用,可以减轻胃部的负担,促进肠胃的蠕动。

  4、百合粥。想要补肺气,来一碗百合粥是很好的选择,而且百合粥对于失眠多梦、神经长期处于衰弱的人群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效果,尤其是更年期的妇女很适合食用这道粥。

  5、规律的作息。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五脏六腑是最好的调理了,我们都知道熬夜很容易造成熊猫眼,严重还会影响肝功能的正常工作,时间一久,就会出现贫血、脸色发黄等症状(尤其是有肝炎或者肝功能不好的人群,更加要注意肝功能保护)。

  我们不应该将五脏六腑的调理方式局限在饮食上,其实还应该从平常的生活中入手。肝脏的不舒适不是一天两天就造成的,而是与我们平常作息、生活、工作的环境有着重大的关联。平时的不注重调理,日久累计,五脏六腑就会出现不舒适的症状。

  以上就是养生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三顶养生提醒您调理五脏六腑从小事做起,让身体健康从今天开始!

怎样调理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在我们的身体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哪一个器官出现了问题降低了抵抗力的话,都会让我们的身体遭受到各种的疾病,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好好的进行调理,那么养生要怎么来调理五脏六腑呢?

  1、枸杞枣仁茶。枸杞枣仁茶中的枸杞、枣仁具有养心、补气血、敛心气的效果,每天只需要将适量的枸杞、枣仁泡在温水中。如果是睡眠不好,喝一段时间的枸杞枣仁茶就会改提高睡眠的质量,对于老年人和工作的白领来说尤为重要。

  2、枸杞菊花粥。这个粥对于调理五脏六腑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养肝、补血、润肤以及明目的效果,如果脸上长有斑点,适量的食用枸杞菊花还可以起到美白祛斑的作用。对肝脏、肠胃等都具有很好的调理效果,能够让身体更好的吸收营养。

  3、核桃芝麻粥。这道粥的主要功效在于促进毛发的增加,让皮肤变得更加的白嫩和丰润。只需要将芝麻、核桃仁、糯米等一起放入锅中熬煮就行,十分简单,可以作为早餐或者晚餐食用,可以减轻胃部的负担,促进肠胃的蠕动。

  4、百合粥。想要补肺气,来一碗百合粥是很好的选择,而且百合粥对于失眠多梦、神经长期处于衰弱的人群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效果,尤其是更年期的妇女很适合食用这道粥。

  5、规律的作息。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五脏六腑是最好的调理了,我们都知道熬夜很容易造成熊猫眼,严重还会影响肝功能的正常工作,时间一久,就会出现贫血、脸色发黄等症状(尤其是有肝炎或者肝功能不好的人群,更加要注意肝功能保护)。

  我们不应该将五脏六腑的调理方式局限在饮食上,其实还应该从平常的生活中入手。肝脏的不舒适不是一天两天就造成的,而是与我们平常作息、生活、工作的环境有着重大的关联。平时的不注重调理,日久累计,五脏六腑就会出现不舒适的症状。

  以上就是养生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三顶养生提醒您调理五脏六腑从小事做起,让身体健康从今天开始!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