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补脾胃养生法有哪些呢
2024-03-29 01:43:20 责编:小OO
文档

调理脾胃方法:

1. 药物调理:使用党参、茯苓、扁豆、薏米等中草药来健脾,并带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2. 针灸调理:在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进行针灸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3. 饮食调理:多食用药食同源的食物,尽量规律饮食,控制饱食和少吃生冷油腻食物,如夏季的雪糕和冰镇饮料等。

4. 推荐到医院中医科就诊,在舌苔脉象辨证论治基础上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调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脾虚的调理方法是什么

脾虚的人一般是由于过度劳累、营养不均、饮食不规律、病后体虚所致。脾在身体内的作用是运化营养物质的,脾虚会导致营养物质的运化出现障碍,身体脏腑都需要靠脾运化的营养物质滋养,所以,当身体出现脾虚症状时会导致身体一系列的不适。脾虚要怎么调理呢?
1.首先要吃早餐。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顿,不吃早餐的人,胃内处于高胃酸状态,会引起胃内黏膜损伤,诱发胃炎、消化性溃疡。长此以往会导致便秘和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
2.避免长时间劳累。不论做什么工作,机体都不可以过度劳累,劳逸结合是身体运作的基本,过度劳累对脾脏十分不利。
3.饮食是重要的一环。首先饮食需要规律,早餐首选粥、小米、大枣、山药和梗米煮粥,健脾养胃。如果气血亏虚,可以加黑芝麻和花生。如果睡眠不好,加点百合、高粱米。寒凉的食物少吃,比如苦瓜,夏天冷饮也要少吃。
4.按摩调理。建议平时可以经常摩腹,特别是胃脘部,轻轻的磨动而不是揉,用手掌的温热即可帮助刺激胃的消化功能,以此呵护脾阳。祛湿,可以灸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承山穴是祛湿大穴,湿气重的人灸承山穴,因湿气重而常感困倦时,承山穴一灸就能醒神了。
5.保证良好的睡眠。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机体自我修复,是保持机体良好运转的基础,是天然的祛湿药。应该顺应天时,宜晚睡早起,但晚上最好不要晚于十一点入睡,中午需要午睡,但不宜超过一小时,还要切记贪凉,忌在温度很低的空调屋或潮湿的地上睡觉。

脾虚的调理方法是什么

脾虚的人一般是由于过度劳累、营养不均、饮食不规律、病后体虚所致。脾在身体内的作用是运化营养物质的,脾虚会导致营养物质的运化出现障碍,身体脏腑都需要靠脾运化的营养物质滋养,所以,当身体出现脾虚症状时会导致身体一系列的不适。脾虚要怎么调理呢?
1.首先要吃早餐。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顿,不吃早餐的人,胃内处于高胃酸状态,会引起胃内黏膜损伤,诱发胃炎、消化性溃疡。长此以往会导致便秘和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
2.避免长时间劳累。不论做什么工作,机体都不可以过度劳累,劳逸结合是身体运作的基本,过度劳累对脾脏十分不利。
3.饮食是重要的一环。首先饮食需要规律,早餐首选粥、小米、大枣、山药和梗米煮粥,健脾养胃。如果气血亏虚,可以加黑芝麻和花生。如果睡眠不好,加点百合、高粱米。寒凉的食物少吃,比如苦瓜,夏天冷饮也要少吃。
4.按摩调理。建议平时可以经常摩腹,特别是胃脘部,轻轻的磨动而不是揉,用手掌的温热即可帮助刺激胃的消化功能,以此呵护脾阳。祛湿,可以灸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承山穴是祛湿大穴,湿气重的人灸承山穴,因湿气重而常感困倦时,承山穴一灸就能醒神了。
5.保证良好的睡眠。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机体自我修复,是保持机体良好运转的基础,是天然的祛湿药。应该顺应天时,宜晚睡早起,但晚上最好不要晚于十一点入睡,中午需要午睡,但不宜超过一小时,还要切记贪凉,忌在温度很低的空调屋或潮湿的地上睡觉。

中医脾胃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那么脾胃不好怎么调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脾胃养生的 方法 ,供您参考!

  中医脾胃养生的方法

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适当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

多甘多暖

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比如山药、小米、南瓜等食物,都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

定时定量

即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每餐还应保持食量适度。

温度适宜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否则,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发胃病。

细嚼慢咽

对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脾虚者适宜吃的食品

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 健。”可以说凡虚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虚之人,最宜食之。

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锅巴

又称锅焦。性平。《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它“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凡脾虚不运、饮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虚久泻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儿常用健脾消食的“锅焦丸”,治老人脾泄的“玉露霜”。《梁侯瀛集验良方》中用以治疗“老幼脾虚久泻不愈”就是用锅巴同莲子肉为末加白糖调服,颇 有效果。

鲫鱼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鲫鱼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记载。《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白鲞

为大黄鱼或者小黄鱼的干制品。有健脾、开胃、补虚、消食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它“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本草汇言》中还说:“黄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减,不能进厚味者。以白鲞水煮烂食之,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可见脾胃 虚弱者食之颇宜。

鲈鱼

性平,味甘,能补益脾胃。《本草经疏》说得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脾虚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症自除。”脾胃虚弱者宜常食之。

大枣

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明•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樱桃

性温,味甘,能补脾益气。《名医别录》中就说:“樱桃主调中,益脾气。”《滇南本草》亦云:“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凡脾气虚弱者宜食。

芡实

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有补脾益气、固肾涩精的作用。尤其是脾虚而大便泄泻,或脾虚妇人带下者,食之最宜。

菱角

熟者甘平,鲜者甘凉,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本草衍义》中曾说:“煮熟取仁食之,代粮。”用老菱制取淀粉叫菱粉,也有补脾作用。《唐本草》云:“菱,作粉极白润宜人。”《纲目拾遗》亦载:“菱粉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脾胃气虚者食之为佳。

莲子肉

性平,味甘涩,有补脾胃之功。明•李时珍认为:“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王楸药解》中还说;“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所以,对脾虚之人久痢虚泻,妇女白带清稀频多者,最宜食之。

党参

性平,味甘,无毒,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本草正义》指出:“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可见党参补脾胃作用与人参相同,且 运用得比人参更广泛。

太子参

又称孩儿参、童参。能补脾益气。《本草从新》说它“大补元气”。《饮片新参》认为太子参“补脾肺元气”。《陕西中草药》中还说它“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脾虚腹泻,不思饮食。”脾虚者宜常食之。

西国米

又称西谷米,西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饭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带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的记载。明•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

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牛肉

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故凡久病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大便泄泻、脾虚浮肿之人,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调料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所以,凡脾虚之人,或病后脾胃虚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

中医脾胃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那么脾胃不好怎么调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脾胃养生的 方法 ,供您参考!

  中医脾胃养生的方法

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适当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

多甘多暖

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比如山药、小米、南瓜等食物,都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

定时定量

即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每餐还应保持食量适度。

温度适宜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否则,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发胃病。

细嚼慢咽

对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脾虚者适宜吃的食品

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 健。”可以说凡虚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虚之人,最宜食之。

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锅巴

又称锅焦。性平。《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它“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凡脾虚不运、饮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虚久泻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儿常用健脾消食的“锅焦丸”,治老人脾泄的“玉露霜”。《梁侯瀛集验良方》中用以治疗“老幼脾虚久泻不愈”就是用锅巴同莲子肉为末加白糖调服,颇 有效果。

鲫鱼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鲫鱼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记载。《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白鲞

为大黄鱼或者小黄鱼的干制品。有健脾、开胃、补虚、消食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它“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本草汇言》中还说:“黄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减,不能进厚味者。以白鲞水煮烂食之,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可见脾胃 虚弱者食之颇宜。

鲈鱼

性平,味甘,能补益脾胃。《本草经疏》说得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脾虚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症自除。”脾胃虚弱者宜常食之。

大枣

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明•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樱桃

性温,味甘,能补脾益气。《名医别录》中就说:“樱桃主调中,益脾气。”《滇南本草》亦云:“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凡脾气虚弱者宜食。

芡实

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有补脾益气、固肾涩精的作用。尤其是脾虚而大便泄泻,或脾虚妇人带下者,食之最宜。

菱角

熟者甘平,鲜者甘凉,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本草衍义》中曾说:“煮熟取仁食之,代粮。”用老菱制取淀粉叫菱粉,也有补脾作用。《唐本草》云:“菱,作粉极白润宜人。”《纲目拾遗》亦载:“菱粉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脾胃气虚者食之为佳。

莲子肉

性平,味甘涩,有补脾胃之功。明•李时珍认为:“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王楸药解》中还说;“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所以,对脾虚之人久痢虚泻,妇女白带清稀频多者,最宜食之。

党参

性平,味甘,无毒,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本草正义》指出:“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可见党参补脾胃作用与人参相同,且 运用得比人参更广泛。

太子参

又称孩儿参、童参。能补脾益气。《本草从新》说它“大补元气”。《饮片新参》认为太子参“补脾肺元气”。《陕西中草药》中还说它“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脾虚腹泻,不思饮食。”脾虚者宜常食之。

西国米

又称西谷米,西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饭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带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的记载。明•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

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牛肉

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故凡久病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大便泄泻、脾虚浮肿之人,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调料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所以,凡脾虚之人,或病后脾胃虚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

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

中医五法调理脾胃虚弱

一、饮食

在饮食上,宜吃清淡食物,忌过于辛辣;饮酒宜选低度酒,少沾烈性酒;宜新鲜蔬果,忌多食油炸及熏烤类食物;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不妨多煲汤、喝粥等;家中还很有必要准备一些太极藿香正气液,胃肠有点儿不舒服就可以喝上一支。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二、情绪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三、多动脚趾增强脾胃

脾支配我们的身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是健脾胃。站在中医学角度,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经气运行,反作用于人体脾胃,增强脾胃功。

一般来说脾胃功能强的人,四肢肌肉也比较发达,而对女性来说,脾胃健康的人*通常比较丰满,因为胃经的循行路线即经过乳头,脾胃功能强健,胃经经气充足,对*的发育和丰满曲线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锻炼,尤其是腿部,对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紧松刺激作用。研究显示,多动脚趾可以养脾胃。

四、适当运动

专家认为,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专家建议,易气短喘息的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有裨益。

五、按摩

1、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2、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可见脾胃在五脏中的重要地位。一定要好好调理好脾胃,您知道了吗?

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

中医五法调理脾胃虚弱

一、饮食

在饮食上,宜吃清淡食物,忌过于辛辣;饮酒宜选低度酒,少沾烈性酒;宜新鲜蔬果,忌多食油炸及熏烤类食物;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不妨多煲汤、喝粥等;家中还很有必要准备一些太极藿香正气液,胃肠有点儿不舒服就可以喝上一支。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二、情绪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三、多动脚趾增强脾胃

脾支配我们的身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是健脾胃。站在中医学角度,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经气运行,反作用于人体脾胃,增强脾胃功。

一般来说脾胃功能强的人,四肢肌肉也比较发达,而对女性来说,脾胃健康的人*通常比较丰满,因为胃经的循行路线即经过乳头,脾胃功能强健,胃经经气充足,对*的发育和丰满曲线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锻炼,尤其是腿部,对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紧松刺激作用。研究显示,多动脚趾可以养脾胃。

四、适当运动

专家认为,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专家建议,易气短喘息的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有裨益。

五、按摩

1、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2、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可见脾胃在五脏中的重要地位。一定要好好调理好脾胃,您知道了吗?

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

中医五法调理脾胃虚弱

一、饮食

在饮食上,宜吃清淡食物,忌过于辛辣;饮酒宜选低度酒,少沾烈性酒;宜新鲜蔬果,忌多食油炸及熏烤类食物;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不妨多煲汤、喝粥等;家中还很有必要准备一些太极藿香正气液,胃肠有点儿不舒服就可以喝上一支。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二、情绪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三、多动脚趾增强脾胃

脾支配我们的身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是健脾胃。站在中医学角度,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经气运行,反作用于人体脾胃,增强脾胃功。

一般来说脾胃功能强的人,四肢肌肉也比较发达,而对女性来说,脾胃健康的人*通常比较丰满,因为胃经的循行路线即经过乳头,脾胃功能强健,胃经经气充足,对*的发育和丰满曲线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锻炼,尤其是腿部,对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紧松刺激作用。研究显示,多动脚趾可以养脾胃。

四、适当运动

专家认为,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专家建议,易气短喘息的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有裨益。

五、按摩

1、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2、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可见脾胃在五脏中的重要地位。一定要好好调理好脾胃,您知道了吗?

八大健脾养胃食谱

  想要身体好,那么就要懂得健脾养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八大健脾养胃食谱,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玉米:粗粮中的保健佳品

  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它的纤维含量很高,可以刺激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是降低血脂、治疗便秘,养颜美容、防止肠癌的最佳食物。玉米有利尿降压作用。胡萝卜维生素A含量很高,能促进机体正常生长繁殖、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护视力、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食谱推荐:枸杞玉米五彩羹

  做法:

  1、将枸杞子洗净泡软,菠萝,胡萝卜去皮,切丁,玉米粒、豌豆清洗干净。

  2、锅中加入清水适量,下入玉米粒、甜豌豆煮熟。

  3、再放入燕麦片煮开,出锅时,放入菠萝粒。

   二、南瓜:健胃消食的高手

  性味甘、温平、无毒,入胃、大肠经,中医来说能够温体、润肺、补脾、促进食欲,治胃痛、止痛、安胎等,平常手脚冰冷,易疲倦、膂力差、贫血的人可多食。南瓜含有丰厚的营养素,它的淀粉与糖类,容易被人体合成、吸收;胡萝卜素含量是瓜类中最高的,胡萝卜素在体内转换成维生素A,有维护皮肤和黏膜的作用,对治疗冷虚、胃溃疡、预防感冒、美容等相当有效。

   食谱推荐:南瓜小米红豆粥

  做法:将老南瓜洗净切细,大、小米淘净煮粥,沸时放入南瓜,至粥熟。

  功效:粥乃人间第一保健品,容易被消化吸收,此粥润五脏、补气血,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可以在粥里加一些同为温性的红豆,能起到暖胃之效。

   三、地瓜:补脾胃、益气力

  地瓜具有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的作用。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地瓜营养丰厚,所含的黏蛋白,是一种多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能坚持人体血管壁的弹性,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作。又含丰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在肠道中不被吸收,吸水性好,可预防便秘和某些肠道疾病。

   推荐食谱:拔丝地瓜

  主料:地瓜500克

  调料:白糖150克,清水100克,香油30克,花生油1000克

  做法:

  1、地瓜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

  2、勺内加花生油烧至90℃时,把地瓜块放入油内炸熟透至色泽金*时捞出控油。

  3、勺刷净加清水、白糖,用慢火熬糖,从水大泡变成水小泡;从糖大泡变成糖小泡至浓稠变色时,倒入炸好的地瓜离勺、颠勺,使糖液完全沾在地瓜上。

  4、倒入抹过香油的盘内,上桌的时候要上碗白水,沾着吃,才不沾牙。

   四、马铃薯:补气、健脾

  马铃薯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推荐食谱:土豆南瓜汤

  主料:土豆、南瓜

  配料:杏脯、红枣、枸杞、盐、蘑菇精

  做法:

  1、把土豆和南瓜切小块,杏脯、红枣切小粒,枸杞泡水。

  2、锅里放入少许油,把切好的土豆和南瓜倒入翻炒几下,加水,再加盐和蘑菇精少许。

  3、把2倒入高压锅,加入切好的杏脯、红枣以及泡好的枸杞,焖5~8分钟(也可以在炖锅中慢慢炖,直到土豆和南瓜熟烂)即可。

   五、胡萝卜:健脾消食润肠

  胡萝卜味甘、性平,具有健脾消食,润肠通便的作用。常吃胡萝卜能减肥瘦身,美化肌肤,还有清肝明目。胡萝卜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吸水性强,在肠道中体积容易膨胀,能让人有明显的.饱腹感,控制食物摄取量。同时它还含有降糖物质,是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必不可少的食品。

   推荐食谱:胡萝卜草菇鸡肝粥

  材料:胡萝卜,草菇,鸡肝,粳米,香菜,味精,食盐,胡椒粉,植物油,香油。

  做法:

  1、草菇、胡萝卜洗净切丝,鸡肝洗净切片,粳米淘洗干净。

  2、烧热油锅,放入胡萝卜、草菇和鸡肝翻炒,加入粳米以及适量清水,用大火煮开。

  3、煮沸后用小火煮至米烂,加入香菜末、食盐、味精、胡椒粉搅拌均匀,食用时淋上香油即可。

   六、黄豆:滋润皮肤

  黄豆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起到通便作用,同时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经常使用豆类食品,能补充蛋白质,滋润皮肤、肌肉以及毛发,使皮肤更加光滑细腻,富有弹性;使肌肉更加丰满结实;使毛发更加乌黑亮泽。

   推荐食谱:黄豆炖猪蹄

  材料:黄豆,猪蹄,芹菜,生姜,葱,料酒,胡椒粉,食用油,味精,食盐。

  做法:

  1、猪蹄洗净,剁成小块;生姜洗净切片;芹菜洗净切段;葱切段。

  2、往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加入猪蹄与料酒,烫去猪蹄的血水,捞起待用。

  3、烧热油锅,放入猪蹄、姜片爆炒,盛入砂锅内,加入黄豆和适量清水,用小火炖30分钟,加入食盐、味精、芹菜、葱和胡椒粉即可。

   七、芒果:促进排便

  芒果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经常食用能让皮肤得到更多的滋润。芒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素、维生素C及矿物质,能防止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芒果含有大量纤维,具有促进排便的作用。

   推荐食谱:芒果炒鲜贝

  材料:芒果,鲜贝,红椒,芦笋,葱,蒜头,食盐,食用油,白糖,淀粉。

  做法:

  1、芒果去皮去核,切成厚片;芦笋洗净切段;葱切段;蒜头切成薄片;鲜贝斜切一分为二。

  2、烧开一锅水,将芦笋、红椒、鲜贝烫热,捞起沥干水分待用。

  3、烧热油锅,爆香蒜头、葱段,加入适量清水及调味料,放入食材,轻轻搅拌,然后用湿淀粉勾芡即可。

   八、莲子:补中安心止泻

  是收敛强壮的药品,能补中安心止泻,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莲子能够厚肠胃,治白带。”莲子有收敛作用,常食可治疗脾虚泄泻;儿童肠胃消化不良,整日焦躁不宁,或是饮食日见减少,可用莲子。老年人失眠而多梦,神思烦乱,可用莲子,能安卧宁神助睡眠。

   推荐食谱:冰糖银耳莲子羹

  材料:干银耳、莲子各15克,赤小豆30克,冰糖适量。

  制法:干银耳泡2小时,去杂洗净,撕成小朵;莲子、赤小豆分别洗净,备用。将莲子、赤小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加入银耳、冰糖,再煮15分钟即可。

  功效:此汤具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养心安神、健脾之效,是一款非常好的滋补养生保健汤,但消化不良与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

八大健脾养胃食谱

  想要身体好,那么就要懂得健脾养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八大健脾养胃食谱,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玉米:粗粮中的保健佳品

  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它的纤维含量很高,可以刺激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是降低血脂、治疗便秘,养颜美容、防止肠癌的最佳食物。玉米有利尿降压作用。胡萝卜维生素A含量很高,能促进机体正常生长繁殖、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护视力、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食谱推荐:枸杞玉米五彩羹

  做法:

  1、将枸杞子洗净泡软,菠萝,胡萝卜去皮,切丁,玉米粒、豌豆清洗干净。

  2、锅中加入清水适量,下入玉米粒、甜豌豆煮熟。

  3、再放入燕麦片煮开,出锅时,放入菠萝粒。

   二、南瓜:健胃消食的高手

  性味甘、温平、无毒,入胃、大肠经,中医来说能够温体、润肺、补脾、促进食欲,治胃痛、止痛、安胎等,平常手脚冰冷,易疲倦、膂力差、贫血的人可多食。南瓜含有丰厚的营养素,它的淀粉与糖类,容易被人体合成、吸收;胡萝卜素含量是瓜类中最高的,胡萝卜素在体内转换成维生素A,有维护皮肤和黏膜的作用,对治疗冷虚、胃溃疡、预防感冒、美容等相当有效。

   食谱推荐:南瓜小米红豆粥

  做法:将老南瓜洗净切细,大、小米淘净煮粥,沸时放入南瓜,至粥熟。

  功效:粥乃人间第一保健品,容易被消化吸收,此粥润五脏、补气血,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可以在粥里加一些同为温性的红豆,能起到暖胃之效。

   三、地瓜:补脾胃、益气力

  地瓜具有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的作用。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地瓜营养丰厚,所含的黏蛋白,是一种多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能坚持人体血管壁的弹性,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作。又含丰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在肠道中不被吸收,吸水性好,可预防便秘和某些肠道疾病。

   推荐食谱:拔丝地瓜

  主料:地瓜500克

  调料:白糖150克,清水100克,香油30克,花生油1000克

  做法:

  1、地瓜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

  2、勺内加花生油烧至90℃时,把地瓜块放入油内炸熟透至色泽金*时捞出控油。

  3、勺刷净加清水、白糖,用慢火熬糖,从水大泡变成水小泡;从糖大泡变成糖小泡至浓稠变色时,倒入炸好的地瓜离勺、颠勺,使糖液完全沾在地瓜上。

  4、倒入抹过香油的盘内,上桌的时候要上碗白水,沾着吃,才不沾牙。

   四、马铃薯:补气、健脾

  马铃薯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推荐食谱:土豆南瓜汤

  主料:土豆、南瓜

  配料:杏脯、红枣、枸杞、盐、蘑菇精

  做法:

  1、把土豆和南瓜切小块,杏脯、红枣切小粒,枸杞泡水。

  2、锅里放入少许油,把切好的土豆和南瓜倒入翻炒几下,加水,再加盐和蘑菇精少许。

  3、把2倒入高压锅,加入切好的杏脯、红枣以及泡好的枸杞,焖5~8分钟(也可以在炖锅中慢慢炖,直到土豆和南瓜熟烂)即可。

   五、胡萝卜:健脾消食润肠

  胡萝卜味甘、性平,具有健脾消食,润肠通便的作用。常吃胡萝卜能减肥瘦身,美化肌肤,还有清肝明目。胡萝卜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吸水性强,在肠道中体积容易膨胀,能让人有明显的.饱腹感,控制食物摄取量。同时它还含有降糖物质,是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必不可少的食品。

   推荐食谱:胡萝卜草菇鸡肝粥

  材料:胡萝卜,草菇,鸡肝,粳米,香菜,味精,食盐,胡椒粉,植物油,香油。

  做法:

  1、草菇、胡萝卜洗净切丝,鸡肝洗净切片,粳米淘洗干净。

  2、烧热油锅,放入胡萝卜、草菇和鸡肝翻炒,加入粳米以及适量清水,用大火煮开。

  3、煮沸后用小火煮至米烂,加入香菜末、食盐、味精、胡椒粉搅拌均匀,食用时淋上香油即可。

   六、黄豆:滋润皮肤

  黄豆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起到通便作用,同时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经常使用豆类食品,能补充蛋白质,滋润皮肤、肌肉以及毛发,使皮肤更加光滑细腻,富有弹性;使肌肉更加丰满结实;使毛发更加乌黑亮泽。

   推荐食谱:黄豆炖猪蹄

  材料:黄豆,猪蹄,芹菜,生姜,葱,料酒,胡椒粉,食用油,味精,食盐。

  做法:

  1、猪蹄洗净,剁成小块;生姜洗净切片;芹菜洗净切段;葱切段。

  2、往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加入猪蹄与料酒,烫去猪蹄的血水,捞起待用。

  3、烧热油锅,放入猪蹄、姜片爆炒,盛入砂锅内,加入黄豆和适量清水,用小火炖30分钟,加入食盐、味精、芹菜、葱和胡椒粉即可。

   七、芒果:促进排便

  芒果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经常食用能让皮肤得到更多的滋润。芒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素、维生素C及矿物质,能防止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芒果含有大量纤维,具有促进排便的作用。

   推荐食谱:芒果炒鲜贝

  材料:芒果,鲜贝,红椒,芦笋,葱,蒜头,食盐,食用油,白糖,淀粉。

  做法:

  1、芒果去皮去核,切成厚片;芦笋洗净切段;葱切段;蒜头切成薄片;鲜贝斜切一分为二。

  2、烧开一锅水,将芦笋、红椒、鲜贝烫热,捞起沥干水分待用。

  3、烧热油锅,爆香蒜头、葱段,加入适量清水及调味料,放入食材,轻轻搅拌,然后用湿淀粉勾芡即可。

   八、莲子:补中安心止泻

  是收敛强壮的药品,能补中安心止泻,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莲子能够厚肠胃,治白带。”莲子有收敛作用,常食可治疗脾虚泄泻;儿童肠胃消化不良,整日焦躁不宁,或是饮食日见减少,可用莲子。老年人失眠而多梦,神思烦乱,可用莲子,能安卧宁神助睡眠。

   推荐食谱:冰糖银耳莲子羹

  材料:干银耳、莲子各15克,赤小豆30克,冰糖适量。

  制法:干银耳泡2小时,去杂洗净,撕成小朵;莲子、赤小豆分别洗净,备用。将莲子、赤小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加入银耳、冰糖,再煮15分钟即可。

  功效:此汤具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养心安神、健脾之效,是一款非常好的滋补养生保健汤,但消化不良与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

中医认为,养生首先要养好脾胃,怎么能养好脾胃呢?

中医认为,养生首先要养好脾胃,怎么能养好脾胃呢?

1.我们应该有规律地吃饭。即三餐定时定量,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饮食要合理。我们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等食物。尽量少吃脂肪和油腻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油炸、油炸食品。我们应该避免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或者太冰、太冷和太刺激的食物。我们应该注意饭后锻炼。适当运动可以帮助消化,滋养脾胃。心情因素也很重要。我们应该保持健康、开朗、乐观的心情。

2.选择合适的食物提供营养。脾胃失调的人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每个人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这是保持脾胃健康的关键。脾胃功能失调后,消化能力会下降。此时远离不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饮食不正确是脾胃失调的常见原因。吃刺激性食物会影响身体健康,脾胃功能也会下降。患者要吃适合自己身体的食物,既能提供营养,又能使脾胃保持健康状态。脾胃失调的人,平时要注意锻炼。坚持运动能有效增强脾胃功能。有的人消化胃慢,也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吃完后,他们静静地坐着。缺乏运动会加重消化压力,导致脾胃功能下降。

3.可以常吃各种粥,尤其是易消化的汤,滋补脾胃,远离生冷食物。每天一个有效的缓解工作压力,让自己心情愉悦的方法,有益于脾胃。听音乐,舒缓的音乐,尤其是古典钢琴曲等。都有利于调节人体内分泌,改善心情,对脾胃也有好处。如果调理脾胃有困难,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进行调理,效果也很满意。合理健身,尤其是有氧运动,可以明显促进脾胃消化,强健肌肉,同时健脾胃。

中医认为,养生首先要养好脾胃,怎么能养好脾胃呢?

中医认为,养生首先要养好脾胃,怎么能养好脾胃呢?

1.我们应该有规律地吃饭。即三餐定时定量,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饮食要合理。我们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等食物。尽量少吃脂肪和油腻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油炸、油炸食品。我们应该避免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或者太冰、太冷和太刺激的食物。我们应该注意饭后锻炼。适当运动可以帮助消化,滋养脾胃。心情因素也很重要。我们应该保持健康、开朗、乐观的心情。

2.选择合适的食物提供营养。脾胃失调的人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每个人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这是保持脾胃健康的关键。脾胃功能失调后,消化能力会下降。此时远离不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饮食不正确是脾胃失调的常见原因。吃刺激性食物会影响身体健康,脾胃功能也会下降。患者要吃适合自己身体的食物,既能提供营养,又能使脾胃保持健康状态。脾胃失调的人,平时要注意锻炼。坚持运动能有效增强脾胃功能。有的人消化胃慢,也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吃完后,他们静静地坐着。缺乏运动会加重消化压力,导致脾胃功能下降。

3.可以常吃各种粥,尤其是易消化的汤,滋补脾胃,远离生冷食物。每天一个有效的缓解工作压力,让自己心情愉悦的方法,有益于脾胃。听音乐,舒缓的音乐,尤其是古典钢琴曲等。都有利于调节人体内分泌,改善心情,对脾胃也有好处。如果调理脾胃有困难,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进行调理,效果也很满意。合理健身,尤其是有氧运动,可以明显促进脾胃消化,强健肌肉,同时健脾胃。

脾胃不好的正确调理方法有哪些

补脾的 方法 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食疗,但也要先分清体质再对症治疗。我补脾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食疗,但也要先分清体质再对症治疗。

  补脾食疗要点

1、不忘脾胃是首要

人的一生,饮食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和幸福。要想健康养生,首先要不忘脾胃。有益脾胃食物,首推红枣、山药和薏苡仁,堪称“脾胃三宝”。

大枣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大枣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健康饮食佳品。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服用大枣。

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是脾胃虚弱者的良方。薏苡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而且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疗食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大枣和薏苡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其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概率,因此非常适合脾胃虚弱之人食用。

2、认清自己再进补

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药,是不能当作食品随便食用的。例如人参(包括西洋参、党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荣养卫。

但是运用不当,就会“上火”;长期、过量服用,还有可能中毒。也许有人会说:我既弄不清自己身体状态的寒、热、虚、实,也搞不明白食物的寒、凉、温、热,这咋办?这样的话,还是悠着点儿,别热衷于食养。因为这样的人很容易上套儿,或者犯错。

还有一个 保险 的办法,就是尽量多样化地饮食,不要听说哪样东西好就使劲儿地吃。日常食物大多数是性质温和的,只要不偏食、尽量多样化地合理搭配,食物之间会协调互补,长期食用也不会有问题。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辨证施膳是前提

中医学认为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即使是药膳这样的辅助治疗,也必须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人体质虚弱,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气虚体质的人常见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或有头晕、自汗的症状,可在烹制食物中适当选择加入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白扁豆、山药、西洋参、太子参等补气药,以增强补气强身的效果。

血虚体质的人,则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指甲的颜色淡白,有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至闭经。这些人就适合食用当归、熟地、阿胶、白芍、何首乌、桂圆、桑椹、黑芝麻、大枣等具有养血补血作用的中药。

总之,食用药膳的目的在于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预防疾病,辅助治疗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在药膳的选择上,一方面要了解材料的寒热温凉之性,另一方面也要认清自己的体质分型,以及所患疾病属于什么证型。

4、“混搭、轮换”才平衡

绝大多数的食品,即使再好都不适宜天天食用,只能作为调节补充,以增加营养,丰富生活,满足口福。人类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为六大类,水、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施食,重视个体差异,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情,食用不同的食物和中药。中医将药性、食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大类,温性、热性的食物可以温阳,怕冷的人可以多食;寒性、凉性的食物可以清火,怕热的人可以多食;平性的食物,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除了粮食和水之外,是不是还有可以经常服用的食药?回答是:有,但只有少数。首先,它必须是食物,含主要营养素成分;其次,它可能可当药物,含较少药物成分,但必须无毒无害。再者,它不但适合正常人长期食用,而且慢性病患者也不需要忌口或者禁忌比较少。这些食物包括茶叶、山药、莲子、百合、红枣、枸杞子、菊花、芝麻等。

  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佳季节

冬令进补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

如果进补不当,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因为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应。对于这类病人,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

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其它 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

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用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等人服用。

但需注意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多见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乏,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均可服用。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

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那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

1、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4、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6、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所以,凡脾虚之人,或病后脾胃虚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

7、牛肉

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故凡久病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大便泄泻、脾虚浮肿之人,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调料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8、西国米

又称西谷米,西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9、饭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带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的记载。明·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

10、鲫鱼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鲫鱼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记载。《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11、白鲞

为大黄鱼或者小黄鱼的干制品。有健脾、开胃、补虚、消食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它“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本草汇言》中还说:“黄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减,不能进厚味者。以白鲞水煮烂食之,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可见脾胃虚弱者食之颇宜。

  >>>下一页更多精彩“脾胃虚弱症状”

脾胃不好的正确调理方法有哪些

补脾的 方法 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食疗,但也要先分清体质再对症治疗。我补脾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食疗,但也要先分清体质再对症治疗。

  补脾食疗要点

1、不忘脾胃是首要

人的一生,饮食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和幸福。要想健康养生,首先要不忘脾胃。有益脾胃食物,首推红枣、山药和薏苡仁,堪称“脾胃三宝”。

大枣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大枣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健康饮食佳品。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服用大枣。

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是脾胃虚弱者的良方。薏苡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而且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疗食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大枣和薏苡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其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概率,因此非常适合脾胃虚弱之人食用。

2、认清自己再进补

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药,是不能当作食品随便食用的。例如人参(包括西洋参、党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荣养卫。

但是运用不当,就会“上火”;长期、过量服用,还有可能中毒。也许有人会说:我既弄不清自己身体状态的寒、热、虚、实,也搞不明白食物的寒、凉、温、热,这咋办?这样的话,还是悠着点儿,别热衷于食养。因为这样的人很容易上套儿,或者犯错。

还有一个 保险 的办法,就是尽量多样化地饮食,不要听说哪样东西好就使劲儿地吃。日常食物大多数是性质温和的,只要不偏食、尽量多样化地合理搭配,食物之间会协调互补,长期食用也不会有问题。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辨证施膳是前提

中医学认为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即使是药膳这样的辅助治疗,也必须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人体质虚弱,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气虚体质的人常见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或有头晕、自汗的症状,可在烹制食物中适当选择加入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白扁豆、山药、西洋参、太子参等补气药,以增强补气强身的效果。

血虚体质的人,则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指甲的颜色淡白,有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至闭经。这些人就适合食用当归、熟地、阿胶、白芍、何首乌、桂圆、桑椹、黑芝麻、大枣等具有养血补血作用的中药。

总之,食用药膳的目的在于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预防疾病,辅助治疗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在药膳的选择上,一方面要了解材料的寒热温凉之性,另一方面也要认清自己的体质分型,以及所患疾病属于什么证型。

4、“混搭、轮换”才平衡

绝大多数的食品,即使再好都不适宜天天食用,只能作为调节补充,以增加营养,丰富生活,满足口福。人类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为六大类,水、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施食,重视个体差异,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情,食用不同的食物和中药。中医将药性、食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大类,温性、热性的食物可以温阳,怕冷的人可以多食;寒性、凉性的食物可以清火,怕热的人可以多食;平性的食物,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除了粮食和水之外,是不是还有可以经常服用的食药?回答是:有,但只有少数。首先,它必须是食物,含主要营养素成分;其次,它可能可当药物,含较少药物成分,但必须无毒无害。再者,它不但适合正常人长期食用,而且慢性病患者也不需要忌口或者禁忌比较少。这些食物包括茶叶、山药、莲子、百合、红枣、枸杞子、菊花、芝麻等。

  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佳季节

冬令进补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

如果进补不当,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因为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应。对于这类病人,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

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其它 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

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用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等人服用。

但需注意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多见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乏,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均可服用。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

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那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

1、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4、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6、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所以,凡脾虚之人,或病后脾胃虚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

7、牛肉

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故凡久病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大便泄泻、脾虚浮肿之人,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调料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8、西国米

又称西谷米,西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9、饭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带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的记载。明·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

10、鲫鱼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鲫鱼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记载。《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11、白鲞

为大黄鱼或者小黄鱼的干制品。有健脾、开胃、补虚、消食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它“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本草汇言》中还说:“黄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减,不能进厚味者。以白鲞水煮烂食之,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可见脾胃虚弱者食之颇宜。

  >>>下一页更多精彩“脾胃虚弱症状”

脾胃不好的正确调理方法有哪些

补脾的 方法 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食疗,但也要先分清体质再对症治疗。我补脾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食疗,但也要先分清体质再对症治疗。

  补脾食疗要点

1、不忘脾胃是首要

人的一生,饮食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和幸福。要想健康养生,首先要不忘脾胃。有益脾胃食物,首推红枣、山药和薏苡仁,堪称“脾胃三宝”。

大枣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大枣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健康饮食佳品。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服用大枣。

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是脾胃虚弱者的良方。薏苡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而且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疗食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大枣和薏苡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其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概率,因此非常适合脾胃虚弱之人食用。

2、认清自己再进补

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药,是不能当作食品随便食用的。例如人参(包括西洋参、党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荣养卫。

但是运用不当,就会“上火”;长期、过量服用,还有可能中毒。也许有人会说:我既弄不清自己身体状态的寒、热、虚、实,也搞不明白食物的寒、凉、温、热,这咋办?这样的话,还是悠着点儿,别热衷于食养。因为这样的人很容易上套儿,或者犯错。

还有一个 保险 的办法,就是尽量多样化地饮食,不要听说哪样东西好就使劲儿地吃。日常食物大多数是性质温和的,只要不偏食、尽量多样化地合理搭配,食物之间会协调互补,长期食用也不会有问题。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辨证施膳是前提

中医学认为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即使是药膳这样的辅助治疗,也必须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人体质虚弱,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气虚体质的人常见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或有头晕、自汗的症状,可在烹制食物中适当选择加入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白扁豆、山药、西洋参、太子参等补气药,以增强补气强身的效果。

血虚体质的人,则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指甲的颜色淡白,有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至闭经。这些人就适合食用当归、熟地、阿胶、白芍、何首乌、桂圆、桑椹、黑芝麻、大枣等具有养血补血作用的中药。

总之,食用药膳的目的在于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预防疾病,辅助治疗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在药膳的选择上,一方面要了解材料的寒热温凉之性,另一方面也要认清自己的体质分型,以及所患疾病属于什么证型。

4、“混搭、轮换”才平衡

绝大多数的食品,即使再好都不适宜天天食用,只能作为调节补充,以增加营养,丰富生活,满足口福。人类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为六大类,水、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施食,重视个体差异,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情,食用不同的食物和中药。中医将药性、食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大类,温性、热性的食物可以温阳,怕冷的人可以多食;寒性、凉性的食物可以清火,怕热的人可以多食;平性的食物,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除了粮食和水之外,是不是还有可以经常服用的食药?回答是:有,但只有少数。首先,它必须是食物,含主要营养素成分;其次,它可能可当药物,含较少药物成分,但必须无毒无害。再者,它不但适合正常人长期食用,而且慢性病患者也不需要忌口或者禁忌比较少。这些食物包括茶叶、山药、莲子、百合、红枣、枸杞子、菊花、芝麻等。

  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佳季节

冬令进补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

如果进补不当,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因为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应。对于这类病人,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

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其它 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

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用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等人服用。

但需注意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多见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乏,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均可服用。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

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那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

1、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4、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6、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所以,凡脾虚之人,或病后脾胃虚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

7、牛肉

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故凡久病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大便泄泻、脾虚浮肿之人,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调料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8、西国米

又称西谷米,西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9、饭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带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的记载。明·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

10、鲫鱼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鲫鱼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记载。《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11、白鲞

为大黄鱼或者小黄鱼的干制品。有健脾、开胃、补虚、消食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它“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本草汇言》中还说:“黄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减,不能进厚味者。以白鲞水煮烂食之,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可见脾胃虚弱者食之颇宜。

  >>>下一页更多精彩“脾胃虚弱症状”

脾胃不好的正确调理方法有哪些

补脾的 方法 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食疗,但也要先分清体质再对症治疗。我补脾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食疗,但也要先分清体质再对症治疗。

  补脾食疗要点

1、不忘脾胃是首要

人的一生,饮食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和幸福。要想健康养生,首先要不忘脾胃。有益脾胃食物,首推红枣、山药和薏苡仁,堪称“脾胃三宝”。

大枣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大枣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健康饮食佳品。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服用大枣。

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是脾胃虚弱者的良方。薏苡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而且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疗食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大枣和薏苡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其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概率,因此非常适合脾胃虚弱之人食用。

2、认清自己再进补

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药,是不能当作食品随便食用的。例如人参(包括西洋参、党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荣养卫。

但是运用不当,就会“上火”;长期、过量服用,还有可能中毒。也许有人会说:我既弄不清自己身体状态的寒、热、虚、实,也搞不明白食物的寒、凉、温、热,这咋办?这样的话,还是悠着点儿,别热衷于食养。因为这样的人很容易上套儿,或者犯错。

还有一个 保险 的办法,就是尽量多样化地饮食,不要听说哪样东西好就使劲儿地吃。日常食物大多数是性质温和的,只要不偏食、尽量多样化地合理搭配,食物之间会协调互补,长期食用也不会有问题。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辨证施膳是前提

中医学认为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即使是药膳这样的辅助治疗,也必须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人体质虚弱,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气虚体质的人常见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或有头晕、自汗的症状,可在烹制食物中适当选择加入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白扁豆、山药、西洋参、太子参等补气药,以增强补气强身的效果。

血虚体质的人,则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指甲的颜色淡白,有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至闭经。这些人就适合食用当归、熟地、阿胶、白芍、何首乌、桂圆、桑椹、黑芝麻、大枣等具有养血补血作用的中药。

总之,食用药膳的目的在于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预防疾病,辅助治疗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在药膳的选择上,一方面要了解材料的寒热温凉之性,另一方面也要认清自己的体质分型,以及所患疾病属于什么证型。

4、“混搭、轮换”才平衡

绝大多数的食品,即使再好都不适宜天天食用,只能作为调节补充,以增加营养,丰富生活,满足口福。人类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为六大类,水、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施食,重视个体差异,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情,食用不同的食物和中药。中医将药性、食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大类,温性、热性的食物可以温阳,怕冷的人可以多食;寒性、凉性的食物可以清火,怕热的人可以多食;平性的食物,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除了粮食和水之外,是不是还有可以经常服用的食药?回答是:有,但只有少数。首先,它必须是食物,含主要营养素成分;其次,它可能可当药物,含较少药物成分,但必须无毒无害。再者,它不但适合正常人长期食用,而且慢性病患者也不需要忌口或者禁忌比较少。这些食物包括茶叶、山药、莲子、百合、红枣、枸杞子、菊花、芝麻等。

  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佳季节

冬令进补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

如果进补不当,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因为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应。对于这类病人,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

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其它 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

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用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等人服用。

但需注意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多见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乏,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均可服用。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

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那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

1、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4、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6、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所以,凡脾虚之人,或病后脾胃虚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

7、牛肉

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故凡久病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大便泄泻、脾虚浮肿之人,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调料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8、西国米

又称西谷米,西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9、饭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带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的记载。明·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

10、鲫鱼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鲫鱼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记载。《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11、白鲞

为大黄鱼或者小黄鱼的干制品。有健脾、开胃、补虚、消食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它“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本草汇言》中还说:“黄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减,不能进厚味者。以白鲞水煮烂食之,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可见脾胃虚弱者食之颇宜。

  >>>下一页更多精彩“脾胃虚弱症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