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二十四节气中医养生法
2024-03-29 17:49:49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评估合格。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24节气自愈养生法:跟着节气这样吃、这样做,癌、病不上身!

雨水

雨水是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古话说,「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雨水节气就象征著一年下雨的开始。从雨水这个节气开始,会慢慢地看到毛毛细雨降下来了,万物得到雨水的滋养,很多树木开始抽出新芽。

雨水养生要养肺

雨水时节到了,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也千万不要太急于把冬衣收起来,一旦风寒入体,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雨水这段时间是最容易遭风寒感冒的一个时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风寒是透过皮肤和毛孔来侵犯身体,皮肤毛孔的防御能力决定一个人体质的强弱,而皮肤又归五脏里的肺来管,所以中医说:「肺主皮毛」。如果想要增强体质,想提高免疫力少感冒,那就一定要把肺脏的气血养足,皮肤才拥有很好的保护能力,人也就不容易受风寒感冒,所以一定要注意保养肺脏。

肺脏的状态决定一个人的基础体质,如何判断你的肺脏功能好不好呢?我们来做一个很简单的小测试,可以很快地检测出肺脏功能的状态。首先把拇指伸出来,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肚来按压这只拇指的指肚,按一下,看看拇指指肚的肌肉有没有很快地回弹,很快地弹回来、很快地恢复红色说明肺脏功能不错,如果拇指肚按下去很慢地回弹或者血色恢复得很慢,就代表肺脏功能相对不足,基础体质有点弱,平时一定要注意保养肺经。

拍打云门穴保养肺经

中医认为肺经很重要,肺经是十二经络的第一条,是开始的经络,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肺经的保养。

首先,要了解肺经在身体的分布路线。把手打开,肺经从*也就是前侧肩窝的位置一直延伸出来,沿着手臂内侧偏外,一直向下走到拇指指甲外侧的根部,找肺经先找到云门穴,云门穴在前侧肩窝的位置,可能你会找不太准,但是没关系,只要找到自己前侧的肩窝用手掌来轻轻拍打就可以,先从左侧肩窝开始,然后去拍打右侧肩窝,每侧 200 遍,力度从轻到重慢慢加强,不需要太重,一直拍到这个地方有微微发热的感觉。

早起拍打云门穴可以启动肺经,肺主皮毛,肺的气血充足,皮毛开合功能协调,就可以防御风寒,早晨起来每侧拍打 200 遍,这是增强体质必做的一个功课。

拍三窝,把毒素拍出来

不同部位的毒素都会带来不同脏腑的问题,现在教大家一个排毒秘诀,就是透过找到身体窝的位置来排除毒素,这方法很简单但效果很好。

中医认为身体上的窝都是经络聚集的地方,也就是毒素容易聚集的地方,经常去拍打这些窝就能疏通经络、排除内在毒素、活血化淤。这样的窝都有哪些?首先是肘窝,然后还有腋窝、后膝窝(两个膝盖的后面),这三个窝是人体毒素的中心点,也是排毒点。

在雨水这个节气时,透过拍打肘窝的位置,也就是肺经经过的位置,来增强肺经的功能,促进内在排毒。这个方法就是中医里比较常见的排毒方法,称为拍痧法,因为如果你经常在皮肤上连续拍打的话,会拍出一些痧点,像刮痧以后出现红点,这是正常的现象。

每周也只需要用 10 分钟来拍打一下肘窝,就可以排除肺经的毒素,也不用每天都去拍,当拍打出痧点以后,内在经络的毒素就会向外释放,就会排出一部分,然后半小时内喝一杯温水来加速血液循环、加速内在的排毒。拍打两三次以后,当你再用力拍打的时候,如果不会再出现痧点,就代表内在经络的淤滞毒素相对减轻很多,这样排毒就告一个段落了。

养生百搭果:枸杞

到了雨水这个节气,我要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神奇的养生保健秘方,多数人一定都吃过它,那就是枸杞。在我老家的院子里面就有一棵老枸杞树,每年一到春天就会长出好多的枸杞,我爷爷每天都会吃上二三十个枸杞,他老人家到了 94岁的高龄,依然身体健康,精神状态也都很好,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归功于枸杞的功效。

枸杞被称为养生百搭物,它很百搭,可以做汤、做粥,可以泡水喝,甚至炖鸡炖肉时都可以放一小把枸杞,简单又有效果。有的人吃枸杞,可能会上火,但是没关系,如果你因为吃枸杞上火,可以变通一下,用水煮过以后再去喝,或者再去吃,火性就会降低很多。

另外,枸杞很合适配黄耆一起养生,黄耆是一味健脾补气的食材,可将黄耆和枸杞放在一起,再加几朵菊花泡水喝,就是雨水节气上非常好的活力保健饮料:双齐花茶。在雨水这个节气上经常喝这款茶饮,可以提升一天的活力,补养一天的气血。

早春的活力饮—双齐花茶

材  料│ 黄耆、枸杞各 5 克,菊花 3 朵。 方  法│ 将以上材料放入杯中,开水焖泡 10 分钟即可饮用。 功  效│ 健脾补气,改善春困,缓解疲劳,提升活力。

雨水时节容易失眠

一年之中的能量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春天人体的能量是向上升发的,阳气升发,人到了春天应该充满了活力才对,但是看看周围的朋友,很多人似乎没有太充足的活力,反倒是感觉疲乏、没有精神,这就是中医常讲的春困秋乏。

你的体质会不会春困呢?可以简单的检测一下。把手伸出来,从哪能看出自己在春天的活力状态呢?答案就是看看手指甲根部这个白色的半月痕有多少。

指甲的半月痕反映了人体的营养状况,中医非常重视它,它显示着体内的元气状态。元气是一个人活力精力的基础,所以元气足的人半月痕都很足。一个健康的正常的人,十个手指至少要有八个手指有半月痕。

可能有的人十个手指都有半月痕,也不要太得意,因为过犹不及都不好,如果十个手指都有,而且都非常多,超过指甲六分之一的话,就是内热的表现,「三高」问题就会比较明显。而如果半月痕少了就是元气不足,我们会发现它的减少一般先是从小指开始的,你回想一下,是这样吗?小指的半月痕先消失,然后无名指、中指、食指,最后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只有两个大拇指有。

如果半月痕不足,一到春天可能就会困顿疲乏没有精神。现代都市人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著元气。比方说夜晚 11 点以后入睡其实都归为熬夜,熬夜伤元气,但是现在很多人都睡得很晚,一旦超过 11点,肝胆就很难正常地排毒,所以一定要在 11 点之前进入深睡眠,

肝胆只有在深睡眠的状态中才能有很好的排毒效果。如果总是错过这个时间,就错过了最佳的排毒时段,毒素增加了,身体就要调用更多的元气来排除毒素,造成元气的流失。

三调培元法,补足肾气

现在的很多女生喜欢吃太多寒凉的东西,比如说冰淇淋、冰饮,其实所有寒凉的食物都会耗伤身体的元气,身体会越来越虚寒,经常吃这些的话就很难保证身体有正常的元气状态,怎么补养呢?我推荐关于春天养元的三调培元法。

首先就是建议大家多吃一些食物来进补比较好。因为指甲的半月痕代表人体的营养状况,建议大家平时一定要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方说豆制品、牛奶、鸡蛋这一类的食物,来补充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

另外,补养元气有个民间小秘方很有效,就是元气汤。将平时在吃的核桃,取两枚核桃仁捣碎,捣得碎一些,将一个鸡蛋打散,一起放入碗中用开水冲熟,记住一定要用刚刚烧得滚开的水,因为只有滚烫的水才能冲熟,再加上一点点糖或者盐,并滴上两滴香油,这就是一道非常好的暖胃补元汤。每天喝上这一碗汤,一两个月后手指上的半月痕就会逐渐地增长,因为元气被慢慢被补足。

如果没有时间透过饮食调养,那么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食补不如睡补。其实从中医养生角度来看,好睡眠胜过任何补药。什么样的睡眠叫作好的睡眠呢?首先就是能准点去睡觉,最好是晚上一定要在11 点之前入睡。

如果睡眠时间无法控制,那一定得用通经络的方法来弥补。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人体的三个部位给搓热,中医讲肾藏元气,补元所做的功课就是为了补肾,这三个部位都和肾有关系。

第一个就是耳朵,中医讲肾开窍于耳,有的人可能一到中年或者是当身体比较疲惫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耳鸣的状况,这就反映肾气不足、肾虚了。此时你可以常用两个手指比画成剪子状,夹住耳朵上下搓动,一直把耳朵搓到发热就可以激发肾气。

第二个部位在腰上,就是两个腰眼的位置,腰为肾之府,腰是肾的家,肾在腰部,而且肾是喜欢温暖的,肾以温为补、以凉为泄,如果经常把腰搓到发热,就等于给肾一个补养的作用。其如果腰是凉的,肾也会很难过,所以要让腰得到温暖,一定不要受凉。痕代表人体的营养状况,建议大家平时一定要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方说豆制品、牛奶、鸡蛋这一类的食物,来补充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

另外,补养元气有个民间小秘方很有效,就是元气汤。将平时在吃的核桃,取两枚核桃仁捣碎,捣得碎一些,将一个鸡蛋打散,一起放入碗中用开水冲熟,记住一定要用刚刚烧得滚开的水,因为只有滚烫的水才能冲熟,再加上一点点糖或者盐,并滴上两滴香油,这就是一道非常好的暖胃补元汤。每天喝上这一碗汤,一两个月后手指上的半月痕就会逐渐地增长,因为元气被慢慢被补足。

第三个部位是脚心,看经络图会发现,脚底心的涌泉穴就是肾经开始的一个穴位,脚底走的就是人的肾经,而且中医讲足为肾之根,如果在睡觉之前能把耳朵搓热,把腰搓热,再把脚心给搓热,就能增强肾经的功能。

《24节气自愈养生法:跟着节气这样吃、这样做,癌、病不上身!》

    24节气自愈养生法:跟着节气这样吃、这样做,癌、病不上身!

    雨水

    雨水是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古话说,「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雨水节气就象征著一年下雨的开始。从雨水这个节气开始,会慢慢地看到毛毛细雨降下来了,万物得到雨水的滋养,很多树木开始抽出新芽。

    雨水养生要养肺

    雨水时节到了,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也千万不要太急于把冬衣收起来,一旦风寒入体,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雨水这段时间是最容易遭风寒感冒的一个时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风寒是透过皮肤和毛孔来侵犯身体,皮肤毛孔的防御能力决定一个人体质的强弱,而皮肤又归五脏里的肺来管,所以中医说:「肺主皮毛」。如果想要增强体质,想提高免疫力少感冒,那就一定要把肺脏的气血养足,皮肤才拥有很好的保护能力,人也就不容易受风寒感冒,所以一定要注意保养肺脏。

    肺脏的状态决定一个人的基础体质,如何判断你的肺脏功能好不好呢?我们来做一个很简单的小测试,可以很快地检测出肺脏功能的状态。首先把拇指伸出来,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肚来按压这只拇指的指肚,按一下,看看拇指指肚的肌肉有没有很快地回弹,很快地弹回来、很快地恢复红色说明肺脏功能不错,如果拇指肚按下去很慢地回弹或者血色恢复得很慢,就代表肺脏功能相对不足,基础体质有点弱,平时一定要注意保养肺经。

    拍打云门穴保养肺经

    中医认为肺经很重要,肺经是十二经络的第一条,是开始的经络,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肺经的保养。

    首先,要了解肺经在身体的分布路线。把手打开,肺经从*也就是前侧肩窝的位置一直延伸出来,沿着手臂内侧偏外,一直向下走到拇指指甲外侧的根部,找肺经先找到云门穴,云门穴在前侧肩窝的位置,可能你会找不太准,但是没关系,只要找到自己前侧的肩窝用手掌来轻轻拍打就可以,先从左侧肩窝开始,然后去拍打右侧肩窝,每侧 200 遍,力度从轻到重慢慢加强,不需要太重,一直拍到这个地方有微微发热的感觉。

    早起拍打云门穴可以启动肺经,肺主皮毛,肺的气血充足,皮毛开合功能协调,就可以防御风寒,早晨起来每侧拍打 200 遍,这是增强体质必做的一个功课。

    拍三窝,把毒素拍出来

    不同部位的毒素都会带来不同脏腑的问题,现在教大家一个排毒秘诀,就是透过找到身体窝的位置来排除毒素,这方法很简单但效果很好。

    中医认为身体上的窝都是经络聚集的地方,也就是毒素容易聚集的地方,经常去拍打这些窝就能疏通经络、排除内在毒素、活血化淤。这样的窝都有哪些?首先是肘窝,然后还有腋窝、后膝窝(两个膝盖的后面),这三个窝是人体毒素的中心点,也是排毒点。

    在雨水这个节气时,透过拍打肘窝的位置,也就是肺经经过的位置,来增强肺经的功能,促进内在排毒。这个方法就是中医里比较常见的排毒方法,称为拍痧法,因为如果你经常在皮肤上连续拍打的话,会拍出一些痧点,像刮痧以后出现红点,这是正常的现象。

    每周也只需要用 10 分钟来拍打一下肘窝,就可以排除肺经的毒素,也不用每天都去拍,当拍打出痧点以后,内在经络的毒素就会向外释放,就会排出一部分,然后半小时内喝一杯温水来加速血液循环、加速内在的排毒。拍打两三次以后,当你再用力拍打的时候,如果不会再出现痧点,就代表内在经络的淤滞毒素相对减轻很多,这样排毒就告一个段落了。

    养生百搭果:枸杞

    到了雨水这个节气,我要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神奇的养生保健秘方,多数人一定都吃过它,那就是枸杞。在我老家的院子里面就有一棵老枸杞树,每年一到春天就会长出好多的枸杞,我爷爷每天都会吃上二三十个枸杞,他老人家到了 94岁的高龄,依然身体健康,精神状态也都很好,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归功于枸杞的功效。

    枸杞被称为养生百搭物,它很百搭,可以做汤、做粥,可以泡水喝,甚至炖鸡炖肉时都可以放一小把枸杞,简单又有效果。有的人吃枸杞,可能会上火,但是没关系,如果你因为吃枸杞上火,可以变通一下,用水煮过以后再去喝,或者再去吃,火性就会降低很多。

    另外,枸杞很合适配黄耆一起养生,黄耆是一味健脾补气的食材,可将黄耆和枸杞放在一起,再加几朵菊花泡水喝,就是雨水节气上非常好的活力保健饮料:双齐花茶。在雨水这个节气上经常喝这款茶饮,可以提升一天的活力,补养一天的气血。

    早春的活力饮—双齐花茶

    材  料│ 黄耆、枸杞各 5 克,菊花 3 朵。 方  法│ 将以上材料放入杯中,开水焖泡 10 分钟即可饮用。 功  效│ 健脾补气,改善春困,缓解疲劳,提升活力。

    雨水时节容易失眠

    一年之中的能量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春天人体的能量是向上升发的,阳气升发,人到了春天应该充满了活力才对,但是看看周围的朋友,很多人似乎没有太充足的活力,反倒是感觉疲乏、没有精神,这就是中医常讲的春困秋乏。

    你的体质会不会春困呢?可以简单的检测一下。把手伸出来,从哪能看出自己在春天的活力状态呢?答案就是看看手指甲根部这个白色的半月痕有多少。

    指甲的半月痕反映了人体的营养状况,中医非常重视它,它显示着体内的元气状态。元气是一个人活力精力的基础,所以元气足的人半月痕都很足。一个健康的正常的人,十个手指至少要有八个手指有半月痕。

    可能有的人十个手指都有半月痕,也不要太得意,因为过犹不及都不好,如果十个手指都有,而且都非常多,超过指甲六分之一的话,就是内热的表现,「三高」问题就会比较明显。而如果半月痕少了就是元气不足,我们会发现它的减少一般先是从小指开始的,你回想一下,是这样吗?小指的半月痕先消失,然后无名指、中指、食指,最后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只有两个大拇指有。

    如果半月痕不足,一到春天可能就会困顿疲乏没有精神。现代都市人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著元气。比方说夜晚 11 点以后入睡其实都归为熬夜,熬夜伤元气,但是现在很多人都睡得很晚,一旦超过 11点,肝胆就很难正常地排毒,所以一定要在 11 点之前进入深睡眠,

    肝胆只有在深睡眠的状态中才能有很好的排毒效果。如果总是错过这个时间,就错过了最佳的排毒时段,毒素增加了,身体就要调用更多的元气来排除毒素,造成元气的流失。

    三调培元法,补足肾气

    现在的很多女生喜欢吃太多寒凉的东西,比如说冰淇淋、冰饮,其实所有寒凉的食物都会耗伤身体的元气,身体会越来越虚寒,经常吃这些的话就很难保证身体有正常的元气状态,怎么补养呢?我推荐关于春天养元的三调培元法。

    首先就是建议大家多吃一些食物来进补比较好。因为指甲的半月痕代表人体的营养状况,建议大家平时一定要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方说豆制品、牛奶、鸡蛋这一类的食物,来补充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

    另外,补养元气有个民间小秘方很有效,就是元气汤。将平时在吃的核桃,取两枚核桃仁捣碎,捣得碎一些,将一个鸡蛋打散,一起放入碗中用开水冲熟,记住一定要用刚刚烧得滚开的水,因为只有滚烫的水才能冲熟,再加上一点点糖或者盐,并滴上两滴香油,这就是一道非常好的暖胃补元汤。每天喝上这一碗汤,一两个月后手指上的半月痕就会逐渐地增长,因为元气被慢慢被补足。

    如果没有时间透过饮食调养,那么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食补不如睡补。其实从中医养生角度来看,好睡眠胜过任何补药。什么样的睡眠叫作好的睡眠呢?首先就是能准点去睡觉,最好是晚上一定要在11 点之前入睡。

    如果睡眠时间无法控制,那一定得用通经络的方法来弥补。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人体的三个部位给搓热,中医讲肾藏元气,补元所做的功课就是为了补肾,这三个部位都和肾有关系。

    第一个就是耳朵,中医讲肾开窍于耳,有的人可能一到中年或者是当身体比较疲惫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耳鸣的状况,这就反映肾气不足、肾虚了。此时你可以常用两个手指比画成剪子状,夹住耳朵上下搓动,一直把耳朵搓到发热就可以激发肾气。

    第二个部位在腰上,就是两个腰眼的位置,腰为肾之府,腰是肾的家,肾在腰部,而且肾是喜欢温暖的,肾以温为补、以凉为泄,如果经常把腰搓到发热,就等于给肾一个补养的作用。其如果腰是凉的,肾也会很难过,所以要让腰得到温暖,一定不要受凉。痕代表人体的营养状况,建议大家平时一定要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方说豆制品、牛奶、鸡蛋这一类的食物,来补充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

    另外,补养元气有个民间小秘方很有效,就是元气汤。将平时在吃的核桃,取两枚核桃仁捣碎,捣得碎一些,将一个鸡蛋打散,一起放入碗中用开水冲熟,记住一定要用刚刚烧得滚开的水,因为只有滚烫的水才能冲熟,再加上一点点糖或者盐,并滴上两滴香油,这就是一道非常好的暖胃补元汤。每天喝上这一碗汤,一两个月后手指上的半月痕就会逐渐地增长,因为元气被慢慢被补足。

    第三个部位是脚心,看经络图会发现,脚底心的涌泉穴就是肾经开始的一个穴位,脚底走的就是人的肾经,而且中医讲足为肾之根,如果在睡觉之前能把耳朵搓热,把腰搓热,再把脚心给搓热,就能增强肾经的功能。

    《24节气自愈养生法:跟着节气这样吃、这样做,癌、病不上身!》

      24节气经络养生

        经络养生是扶助正气,激发机体潜在的顺应及应变能力的最好 方法 ,对于防病和保健有明显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介绍24节气经络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24节气经络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 文化 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放映的是一年中阴阳消长、气候变化的状况。根据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 传统文化 思想,人体养生要去适应这个阴阳消长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气运与人体经络存在着对应关系。在二十四节气经络养生法中,两个相邻的节气对应人体的一条经络,二十四节气分别对应人体的十二 条经络。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按摩养生法 :双手拍头,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自我艾灸保健法: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24节气经络养生经

         立春 、 雨水 经络养生——手少阳三焦经

         惊蛰 、 春分 经络养生——手阳明大肠经

         清明 、 谷雨 经络养生——手太阳小肠经

         立夏 、 小满 经络养生——手厥阴心包经

         芒种 、 夏至 经络养生——手少阴心经

         小暑 、 大暑 经络养生——手太阴肺经

         立秋 、 处暑 经络养生——足少阳胆经

         白露 、 秋分 经络养生——足阳明胃经

         寒露 、 霜降 经络养生——足太阳膀胱经

         立冬 、 小雪 经络养生——足厥阴肝经

         大雪 、 冬至 经络养生——足少阴肾经

         小寒 、 大寒 经络养生——足太阴脾经

      24节气经络养生

        经络养生是扶助正气,激发机体潜在的顺应及应变能力的最好 方法 ,对于防病和保健有明显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介绍24节气经络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24节气经络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 文化 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放映的是一年中阴阳消长、气候变化的状况。根据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 传统文化 思想,人体养生要去适应这个阴阳消长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气运与人体经络存在着对应关系。在二十四节气经络养生法中,两个相邻的节气对应人体的一条经络,二十四节气分别对应人体的十二 条经络。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按摩养生法 :双手拍头,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自我艾灸保健法: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24节气经络养生经

         立春 、 雨水 经络养生——手少阳三焦经

         惊蛰 、 春分 经络养生——手阳明大肠经

         清明 、 谷雨 经络养生——手太阳小肠经

         立夏 、 小满 经络养生——手厥阴心包经

         芒种 、 夏至 经络养生——手少阴心经

         小暑 、 大暑 经络养生——手太阴肺经

         立秋 、 处暑 经络养生——足少阳胆经

         白露 、 秋分 经络养生——足阳明胃经

         寒露 、 霜降 经络养生——足太阳膀胱经

         立冬 、 小雪 经络养生——足厥阴肝经

         大雪 、 冬至 经络养生——足少阴肾经

         小寒 、 大寒 经络养生——足太阴脾经

      24节气经络养生

        经络养生是扶助正气,激发机体潜在的顺应及应变能力的最好 方法 ,对于防病和保健有明显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介绍24节气经络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24节气经络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 文化 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放映的是一年中阴阳消长、气候变化的状况。根据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 传统文化 思想,人体养生要去适应这个阴阳消长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气运与人体经络存在着对应关系。在二十四节气经络养生法中,两个相邻的节气对应人体的一条经络,二十四节气分别对应人体的十二 条经络。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按摩养生法 :双手拍头,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自我艾灸保健法: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24节气经络养生经

         立春 、 雨水 经络养生——手少阳三焦经

         惊蛰 、 春分 经络养生——手阳明大肠经

         清明 、 谷雨 经络养生——手太阳小肠经

         立夏 、 小满 经络养生——手厥阴心包经

         芒种 、 夏至 经络养生——手少阴心经

         小暑 、 大暑 经络养生——手太阴肺经

         立秋 、 处暑 经络养生——足少阳胆经

         白露 、 秋分 经络养生——足阳明胃经

         寒露 、 霜降 经络养生——足太阳膀胱经

         立冬 、 小雪 经络养生——足厥阴肝经

         大雪 、 冬至 经络养生——足少阴肾经

         小寒 、 大寒 经络养生——足太阴脾经

      24节气养生法

        24个 节气 ,每个节气都对应不同的 养生 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4节气养生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十四节气养生· 立春 篇

        新正过后是青阳,万木复苏柳梢黄,踏青不忍问花信,唯恐寒流倒春狂。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 自然 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农谚说得好:立春 雨水 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立春养生

         春季养生 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 属木 ,与肝相应。(这是 五行 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立春养生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 保健 。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 医学 所说的 流感 、流脑、麻疹、猩红热、 肺炎 也多有发生和流行。

        为避免春季 疾病 的发生,在预防 措施 中,首先要消灭 传染 源。

        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四要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此外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可选择:

        首乌干片(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

        虾仁韭菜([功效] 补肾 阳、固肾气、通乳汁),

        珍珠三鲜汤([功效]温中益气,补精填髓, 清热 除烦)。

        食物禁忌:猪肝忌与黄豆、豆腐同食(同食易发痼疾);忌与鱼肉同食(同食令人伤神)。

         二十四节气养生·雨水篇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生动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来了,这春雨伴随着和风,当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下着滋润着万物。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春天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的时候,雨就下起来了。一个“好”字,不但赞美“雨”,同时也赞美那些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及时雨的人。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欢这样的“好雨”。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对农民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篇中我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因为 中医 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 决定 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在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脏中的脾)《图书编·脏气脏德》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 健康 长寿的基础。

        春天之肝木何以与脾土相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 属土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 消化 水谷,运送精微, 营养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传变中,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难经》称为“逆传”即肝病传脾。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而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中:“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不善养生者养其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姿情为务,殊不知外实则内虚也。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精神调摄:“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二十四节气养生· 惊蛰 篇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黄经为345度。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 动物 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 谚语 云:“惊蛰过,暖和和,*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有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的气象规律。由此可知,节气的转换对农民朋友的重要。除此之外,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是从商的生意人还是医生或是其他的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的。

        二十四节气养生· <wbr>惊蛰篇

        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而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古罗马医生盖伦(公元129—公元200年)在体液学说的基础上曾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性情急噪,动作迅猛的胆汁质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型;性情沉稳,动作迟缓的黏液质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型。近代著名科学家巴普洛夫把人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脆弱型等四种类型,与盖伦的分类基本相当。上述四分法在西方医学界颇具影响。而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燥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又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灵枢所称的“阴阳二十五人”。

        虽说中西医学对人的体质都有分类,但迄今为止,西方医学对人体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治疗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学可对人体体质进行有效的临床指导和养生康复的实践。

      24节气养生法

        24个 节气 ,每个节气都对应不同的 养生 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4节气养生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十四节气养生· 立春 篇

        新正过后是青阳,万木复苏柳梢黄,踏青不忍问花信,唯恐寒流倒春狂。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 自然 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我国的台湾还将立春这一天定为“农民节”这是冬三月农闲后的最后一天休息。农谚说得好:立春 雨水 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立春养生

         春季养生 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 属木 ,与肝相应。(这是 五行 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立春养生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 保健 。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 医学 所说的 流感 、流脑、麻疹、猩红热、 肺炎 也多有发生和流行。

        为避免春季 疾病 的发生,在预防 措施 中,首先要消灭 传染 源。

        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四要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此外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可选择:

        首乌干片(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

        虾仁韭菜([功效] 补肾 阳、固肾气、通乳汁),

        珍珠三鲜汤([功效]温中益气,补精填髓, 清热 除烦)。

        食物禁忌:猪肝忌与黄豆、豆腐同食(同食易发痼疾);忌与鱼肉同食(同食令人伤神)。

         二十四节气养生·雨水篇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生动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来了,这春雨伴随着和风,当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下着滋润着万物。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春天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的时候,雨就下起来了。一个“好”字,不但赞美“雨”,同时也赞美那些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及时雨的人。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欢这样的“好雨”。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对农民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篇中我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因为 中医 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 决定 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在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脏中的脾)《图书编·脏气脏德》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 健康 长寿的基础。

        春天之肝木何以与脾土相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 属土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 消化 水谷,运送精微, 营养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传变中,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难经》称为“逆传”即肝病传脾。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而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中:“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不善养生者养其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姿情为务,殊不知外实则内虚也。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精神调摄:“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二十四节气养生· 惊蛰 篇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黄经为345度。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 动物 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 谚语 云:“惊蛰过,暖和和,*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有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的气象规律。由此可知,节气的转换对农民朋友的重要。除此之外,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是从商的生意人还是医生或是其他的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的。

        二十四节气养生· <wbr>惊蛰篇

        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而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古罗马医生盖伦(公元129—公元200年)在体液学说的基础上曾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性情急噪,动作迅猛的胆汁质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型;性情沉稳,动作迟缓的黏液质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型。近代著名科学家巴普洛夫把人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脆弱型等四种类型,与盖伦的分类基本相当。上述四分法在西方医学界颇具影响。而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燥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又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灵枢所称的“阴阳二十五人”。

        虽说中西医学对人的体质都有分类,但迄今为止,西方医学对人体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治疗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学可对人体体质进行有效的临床指导和养生康复的实践。

      二十四节气灸|立春:艾灸养肝护肝!疏肝气、清肝毒、养肝血

      2022年立春时间

      2月4日 4:42

      农历正月初四 星期五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写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始生,正所谓“一年之际在于春”。

      作为一年的开始,春季 养生 尤为重要。《内经》里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所以,在立春时候,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机会,通过适当的 养生 方式,让身体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可为一整年的 健康 打下基础。

      一、立春 养生 ,着重一个“生”字

      立春 养生 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中医 养生 讲究:顺天时。因此, 立春 养生 就围绕两个重点:1、生发阳气 2、养肝护肝。

      1、生发阳气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阳气开始升发,此时天人合一,气血也以向上向外升发为特点,开始从内脏向外生发。

      需要注意的是,此刻身体里的阳气还很薄弱,加上寒冬并未离开,阳虚的人阳气无法生发出来,就需要借助外力(如艾灸)去调摄引导,使其得以宣达。

      2、养肝护肝

      中医认为,春五行属木,肝在五行中也属木,与肝相通。

      在立春以后, 伴随阳气升发,肝气肝火也随之上升,极易导致肝阳旺盛。所以,春季也是肝病比较活跃的季节。

      此时体内积存一冬的浑浊之气亟待释放,一旦肝气郁结且疏泄不畅,就会郁而化火,以发火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所说的“大动肝火”就是这么来的。

      尤其那些平时就性格抑郁、爱生闷气的人,或体内有痰浊、瘀血等实邪阻滞的人,基本都有肝气不畅的毛病,到了春季,症状就越发明显,

      所以,从立春开始,就应充分利用春季“发陈”之时,开始着手养护肝脏了。因此,春季养肝正当季。

      二、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需养肝?

      清代名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非常明确地揭示了答案: 女子以肝为先天。

      《黄帝内经》也指出了肝对女性的特殊意义: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可见, 女性的体质特点决定了她们主要生两种病:一是情志病,二是血虚病。毫无疑问,这两种病都与肝息息相关。

      一则:肝主疏泄,解决情志病,负责调畅气机,让情绪保持平和;

      二则:肝主藏血,解决血虚病,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濡养女性,并确保经孕产乳得以顺利进行。

      所以,相较于其他脏腑,肝与女性的关系更为密切。一旦肝出问题,就容易得以下病症:

      1、色斑增多

      色斑大都被称为“肝斑”:肝失条达,就会气滞血瘀,脉络瘀阻,加上郁火化热,灼伤阴血,就会导致面部气血不和,引起色素沉着,出现色斑。

      2、乳腺增生

      肝经散布胸胁、管辖乳头:气机郁结会导致血瘀痰凝,气血运行不通,就会乳腺增生。

      3、月经不调

      肝气郁结,肝的藏血及疏泄功能就会失调,进而导致任冲二脉不和,月经紊乱。所以,女性月经不调的现象在春季尤为常见。

      三、那如何做好这两个重点?

      1、常梳头以生发阳气

      《 养生 论》指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可以疏通经络生阳气,精力充沛一整天。

      因此,最实用又简单的生阳之法莫过于梳头!

      头为诸阳之会,身体所有阳脉都在头部循经而过,梳头可以帮助阳气上行。

      春天梳头,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而且,梳头还能将风邪“拒之门外”。

      梳头 养生 的最佳时机:早-中-晚。早上梳头使你一天精力充沛,中午梳头消除午间疲劳,晚上梳头可以更好睡眠,每次梳头5-10分钟即可。

      2、艾灸养肝四针对

      春季养肝应当从这4个方面做起:降肝火、疏肝气、清肝毒、养肝血。

      针对不同的需求,建议取穴如下:

      1、降肝火

      然谷穴:肾经荥穴,“荥主身热”,荥穴属火,而肾经、肾脏属水,因此然谷可以平衡水火。

      肝肾同源,艾灸然谷,可以补肾水来制心火,滋肾水来涵肝木,抑肝火而扶脾胃。

      行间穴:火穴,肝属木,木生火,艾灸此穴可以泻肝火,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

      2、疏肝气

      太冲穴:肝经原穴,被称为“人体的出气筒”,艾灸此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期门穴:肝经募穴,具有理气解郁之效,灸之,可以使肝木疏泄适宜,让人气顺而心舒!

      此外,建议加灸脾俞、足三里、太白,以补脾气,因为“肝随脾升”,脾气升是关键。

      3、清肝毒

      肝俞穴:肝不易受补,因此最需疏通肝俞。肝俞可以搭配太冲,这叫“俞原配穴”。

      艾灸肝俞,能补肝阴、散肝热、疏肝气、通肝经,帮助肝脏有效分解体内毒素,并协助其他脏腑将毒素排出。

      章门穴:八会穴的脏会穴,统领五脏疾病,艾灸此穴可以维护肝的疏泄正常。

      4、养肝血

      血海穴: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引血归经、治疗血症等功效。

      常血海穴可祛除瘀血,促生新血,通过运化脾血,让肝血得到补充。

      关元穴: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灸之,可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

      如果身体问题可以留言,定回复;如果您有艾灸调理案例,都可以留言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艾灸,使用艾灸,真正做到绿色理疗。此号专业艾灸学习号,欢迎您的点赞、关注;一起学习艾灸!

      二十四节气灸|立春:艾灸养肝护肝!疏肝气、清肝毒、养肝血

      2022年立春时间

      2月4日 4:42

      农历正月初四 星期五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写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始生,正所谓“一年之际在于春”。

      作为一年的开始,春季 养生 尤为重要。《内经》里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所以,在立春时候,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机会,通过适当的 养生 方式,让身体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可为一整年的 健康 打下基础。

      一、立春 养生 ,着重一个“生”字

      立春 养生 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中医 养生 讲究:顺天时。因此, 立春 养生 就围绕两个重点:1、生发阳气 2、养肝护肝。

      1、生发阳气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阳气开始升发,此时天人合一,气血也以向上向外升发为特点,开始从内脏向外生发。

      需要注意的是,此刻身体里的阳气还很薄弱,加上寒冬并未离开,阳虚的人阳气无法生发出来,就需要借助外力(如艾灸)去调摄引导,使其得以宣达。

      2、养肝护肝

      中医认为,春五行属木,肝在五行中也属木,与肝相通。

      在立春以后, 伴随阳气升发,肝气肝火也随之上升,极易导致肝阳旺盛。所以,春季也是肝病比较活跃的季节。

      此时体内积存一冬的浑浊之气亟待释放,一旦肝气郁结且疏泄不畅,就会郁而化火,以发火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所说的“大动肝火”就是这么来的。

      尤其那些平时就性格抑郁、爱生闷气的人,或体内有痰浊、瘀血等实邪阻滞的人,基本都有肝气不畅的毛病,到了春季,症状就越发明显,

      所以,从立春开始,就应充分利用春季“发陈”之时,开始着手养护肝脏了。因此,春季养肝正当季。

      二、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需养肝?

      清代名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非常明确地揭示了答案: 女子以肝为先天。

      《黄帝内经》也指出了肝对女性的特殊意义: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可见, 女性的体质特点决定了她们主要生两种病:一是情志病,二是血虚病。毫无疑问,这两种病都与肝息息相关。

      一则:肝主疏泄,解决情志病,负责调畅气机,让情绪保持平和;

      二则:肝主藏血,解决血虚病,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濡养女性,并确保经孕产乳得以顺利进行。

      所以,相较于其他脏腑,肝与女性的关系更为密切。一旦肝出问题,就容易得以下病症:

      1、色斑增多

      色斑大都被称为“肝斑”:肝失条达,就会气滞血瘀,脉络瘀阻,加上郁火化热,灼伤阴血,就会导致面部气血不和,引起色素沉着,出现色斑。

      2、乳腺增生

      肝经散布胸胁、管辖乳头:气机郁结会导致血瘀痰凝,气血运行不通,就会乳腺增生。

      3、月经不调

      肝气郁结,肝的藏血及疏泄功能就会失调,进而导致任冲二脉不和,月经紊乱。所以,女性月经不调的现象在春季尤为常见。

      三、那如何做好这两个重点?

      1、常梳头以生发阳气

      《 养生 论》指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可以疏通经络生阳气,精力充沛一整天。

      因此,最实用又简单的生阳之法莫过于梳头!

      头为诸阳之会,身体所有阳脉都在头部循经而过,梳头可以帮助阳气上行。

      春天梳头,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而且,梳头还能将风邪“拒之门外”。

      梳头 养生 的最佳时机:早-中-晚。早上梳头使你一天精力充沛,中午梳头消除午间疲劳,晚上梳头可以更好睡眠,每次梳头5-10分钟即可。

      2、艾灸养肝四针对

      春季养肝应当从这4个方面做起:降肝火、疏肝气、清肝毒、养肝血。

      针对不同的需求,建议取穴如下:

      1、降肝火

      然谷穴:肾经荥穴,“荥主身热”,荥穴属火,而肾经、肾脏属水,因此然谷可以平衡水火。

      肝肾同源,艾灸然谷,可以补肾水来制心火,滋肾水来涵肝木,抑肝火而扶脾胃。

      行间穴:火穴,肝属木,木生火,艾灸此穴可以泻肝火,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

      2、疏肝气

      太冲穴:肝经原穴,被称为“人体的出气筒”,艾灸此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期门穴:肝经募穴,具有理气解郁之效,灸之,可以使肝木疏泄适宜,让人气顺而心舒!

      此外,建议加灸脾俞、足三里、太白,以补脾气,因为“肝随脾升”,脾气升是关键。

      3、清肝毒

      肝俞穴:肝不易受补,因此最需疏通肝俞。肝俞可以搭配太冲,这叫“俞原配穴”。

      艾灸肝俞,能补肝阴、散肝热、疏肝气、通肝经,帮助肝脏有效分解体内毒素,并协助其他脏腑将毒素排出。

      章门穴:八会穴的脏会穴,统领五脏疾病,艾灸此穴可以维护肝的疏泄正常。

      4、养肝血

      血海穴: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引血归经、治疗血症等功效。

      常血海穴可祛除瘀血,促生新血,通过运化脾血,让肝血得到补充。

      关元穴: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灸之,可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

      如果身体问题可以留言,定回复;如果您有艾灸调理案例,都可以留言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艾灸,使用艾灸,真正做到绿色理疗。此号专业艾灸学习号,欢迎您的点赞、关注;一起学习艾灸!

      24节气导引养生法

        每个节气有一个对应的导引术,二十四节气共二十四个导引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24节气导引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24节气导引养生法

        古人善于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地相处。他们将四季养生、逐月养生、节气养生、经络养生、脏腑养生等理论和 方法 完美地融为一体,编创了这套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讲求“按时行功,分经治病;身心行境,天人相应”,以达到养生保健、健康快乐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中医的时间智慧》包括入门篇(练习姿势、姿势要领、呼吸方法、功前热身、功后导引),诀窍篇,春、夏、秋、冬四季导引术各一篇。每一式导引术均从以下十二个方面进行介绍,即节气(每个节气的特点以及人体相应的变化)、三候(相应节气代表性动植物的变化)、古代图谱原文、动作名称及其内涵、口诀、导引动作、要领、功用、方向、时间、说明、摄养。全书图文并茂,便于广大读者学练。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一个节气一套动作,一共二十四套动作,每套动作都配有朗朗上口的歌诀,可以舞之,可以歌之,雅俗共赏,全民同乐。学习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养生健身的新气息、新方法与新时尚。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中医的时间智慧》由张明亮所著。

        二十四节气养生 立夏 衣裳单薄忌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 立秋 前,包括立夏、 小满 、忙种、 夏至 、 小暑 、大署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立夏节气常常容易感觉到燥热,人们就衣单被薄在外不注意立夏的保养,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

        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 雨水 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江西一带还有立夏 饮茶 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有称心藏神。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概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神的形成在藏象学中认为,精气是构*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心主神志得生理功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

        心的生理特性表现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24节气导引养生法

        每个节气有一个对应的导引术,二十四节气共二十四个导引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24节气导引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24节气导引养生法

        古人善于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地相处。他们将四季养生、逐月养生、节气养生、经络养生、脏腑养生等理论和 方法 完美地融为一体,编创了这套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讲求“按时行功,分经治病;身心行境,天人相应”,以达到养生保健、健康快乐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中医的时间智慧》包括入门篇(练习姿势、姿势要领、呼吸方法、功前热身、功后导引),诀窍篇,春、夏、秋、冬四季导引术各一篇。每一式导引术均从以下十二个方面进行介绍,即节气(每个节气的特点以及人体相应的变化)、三候(相应节气代表性动植物的变化)、古代图谱原文、动作名称及其内涵、口诀、导引动作、要领、功用、方向、时间、说明、摄养。全书图文并茂,便于广大读者学练。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一个节气一套动作,一共二十四套动作,每套动作都配有朗朗上口的歌诀,可以舞之,可以歌之,雅俗共赏,全民同乐。学习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养生健身的新气息、新方法与新时尚。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中医的时间智慧》由张明亮所著。

        二十四节气养生 立夏 衣裳单薄忌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 立秋 前,包括立夏、 小满 、忙种、 夏至 、 小暑 、大署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立夏节气常常容易感觉到燥热,人们就衣单被薄在外不注意立夏的保养,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

        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 雨水 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江西一带还有立夏 饮茶 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有称心藏神。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概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神的形成在藏象学中认为,精气是构*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心主神志得生理功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

        心的生理特性表现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二十四节气养生精华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中国 传统 文化 的遗产。它细致地反映了我国四季交替的气候特征,含有时令顺序、物候变化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方面的标志性意义,是监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实用指标。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养生精华,希望对你有用!

        二十四节气 立夏 养生的 方法

        【精神起居养生】

        立夏时节,虽说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中医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心主神明”,是说心在五行中属火,主管人的精神活动,火热之邪最容易损伤心,常导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烦躁不安等症状,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还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 太极拳 、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 清明 之气,特别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按照中医养生的观念,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所以《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在这两个时间段熟睡对人身体有好处。尤其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子时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此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午时“合阳”时间则要小寐,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睡子午觉还有几个注意事项:天气再热也要在肚子上盖点东西;不要在有穿堂风口的地方休息;睡前最好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心血管病变。

        午休虽是打个盹,但也不可太随便,不要坐着或趴在桌子上睡,否则会影响头部血液供应,让人醒后头昏、眼花、乏力。午休姿势应该是舒服地躺下,平卧或侧卧,最好的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睡觉是有很多讲究的。床铺要头北脚南。枕头要适宜,我国古代医书里曾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也就是说,枕头的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即仰卧时枕高一拳,侧卧时枕高一拳半。一般来说枕高以10~15厘米较为合适,具体尺寸还要因每个人的生理弧度而定。要保持卧室尽量黑暗。睡觉的姿势尽量选择平卧或侧卧,以右侧卧最好。

        【饮食养生】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番茄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另外,夏季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多吃些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季节好发病及认识误区】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明显升高,手足口病、急性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和胃肠消化疾病等开始侵害人们的健康。因此,房间要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饭前便后要注意勤洗手,还要勤洗澡、勤换洗衣服,生冷食物要慎吃。西瓜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暑、利尿除烦之功。西瓜虽然味美可口,但并非人人皆宜。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多食,以免增加肾脏负担。脾胃虚弱、寒湿较盛的中老年人,胃肠功能发育未全的小儿,切不可贪图一时之快,吃得太多而损伤脾胃导致腹胀腹泻,更不要经冰箱冷藏后食用,否则会伤脾胃阳气。

        【预防本节气疾病饮食攻略】

        桂圆粥:桂圆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点评: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及气血两虚证患者。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与神志,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提供全身的营养。如果人们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可导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龙眼肉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功善补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

        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 霜降 ,冬雪雪冬小 大寒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 立春 、 惊蛰 、清明、立夏、 芒种 、 小暑 、 立秋 、 白露 、 寒露 、 立冬 、 大雪 和 小寒 共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小满 、 夏至 、 大暑 、 处暑 、 秋分 、霜降、 小雪 、 冬至 和大寒共12个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一两天。二十四节气与养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中华养生,源远流长。中华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产生于上古先民为了增强体质、抗御疾病、抵御严酷自然环境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医养生理论精髓、中国古典哲学智慧和祖先宝贵的生命体验及养生 经验 ,形成了以预防、整体、平衡、辩证为核心观念的独特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长寿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老而深邃的中华养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关爱。其注重营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态环境、顺应“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与现代预防医学“追求健康,回归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成为世界养生文化的一朵奇葩。

        博采众长,荟萃精华。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肩负着“发展民族产业,造福人类健康”的光荣使命,继承和弘扬中华养生文化和“药食同源”文化,强调“治未病”,将“预防”作为消费者的健康大计,致力于解决广大消费者的健康问题。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将中华养生文化精髓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中华养生,荟萃精华”的产品理念为指引,荟萃全世界中华养生研究的精华,荟萃原料精华、产品精华、技术精华,倾力打造天然、绿色、高科技、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养生保健精品,推出了一系列饱蘸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珍系列营养保健食品、香兰阁系列化妆品和竹珍系列保洁用品。同时,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还通过新时代健康大课堂、新时代健康体验馆、国珍健康长走活动等载体,大力推广中华养生理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专业的健康服务。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央企,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在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同时,努力打造循环共赢的生态产业链,追求企业、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尽心尽力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环境。

        天人合一,顺时养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华夏祖先就已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要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生命的健康。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黄帝内经》)四时节气的不同变化,使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也与四时节气的变化息息相关。一年四季共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的养生法则各有不同。“中华养生 荟萃精华——新时代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案”综合了历代养生经典和养生名家的理论,破解顺应节气养生的奥秘,根据二十四节气规律以及各节气对人体的不同影响,推出相应的饮食调理、起居养生、精神调摄、运动健身等综合养生方案,帮助大家调整自身以顺四时、适寒暑,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变化的有利因素,抵抗自然变化中的不利因素,“扶正祛邪”,最终达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养生精华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中国 传统 文化 的遗产。它细致地反映了我国四季交替的气候特征,含有时令顺序、物候变化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方面的标志性意义,是监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实用指标。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养生精华,希望对你有用!

        二十四节气 立夏 养生的 方法

        【精神起居养生】

        立夏时节,虽说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中医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心主神明”,是说心在五行中属火,主管人的精神活动,火热之邪最容易损伤心,常导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烦躁不安等症状,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还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 太极拳 、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 清明 之气,特别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按照中医养生的观念,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所以《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在这两个时间段熟睡对人身体有好处。尤其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子时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此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午时“合阳”时间则要小寐,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睡子午觉还有几个注意事项:天气再热也要在肚子上盖点东西;不要在有穿堂风口的地方休息;睡前最好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心血管病变。

        午休虽是打个盹,但也不可太随便,不要坐着或趴在桌子上睡,否则会影响头部血液供应,让人醒后头昏、眼花、乏力。午休姿势应该是舒服地躺下,平卧或侧卧,最好的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睡觉是有很多讲究的。床铺要头北脚南。枕头要适宜,我国古代医书里曾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也就是说,枕头的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即仰卧时枕高一拳,侧卧时枕高一拳半。一般来说枕高以10~15厘米较为合适,具体尺寸还要因每个人的生理弧度而定。要保持卧室尽量黑暗。睡觉的姿势尽量选择平卧或侧卧,以右侧卧最好。

        【饮食养生】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番茄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另外,夏季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多吃些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季节好发病及认识误区】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明显升高,手足口病、急性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和胃肠消化疾病等开始侵害人们的健康。因此,房间要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饭前便后要注意勤洗手,还要勤洗澡、勤换洗衣服,生冷食物要慎吃。西瓜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暑、利尿除烦之功。西瓜虽然味美可口,但并非人人皆宜。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多食,以免增加肾脏负担。脾胃虚弱、寒湿较盛的中老年人,胃肠功能发育未全的小儿,切不可贪图一时之快,吃得太多而损伤脾胃导致腹胀腹泻,更不要经冰箱冷藏后食用,否则会伤脾胃阳气。

        【预防本节气疾病饮食攻略】

        桂圆粥:桂圆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点评: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及气血两虚证患者。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与神志,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提供全身的营养。如果人们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可导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龙眼肉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功善补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

        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 霜降 ,冬雪雪冬小 大寒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 立春 、 惊蛰 、清明、立夏、 芒种 、 小暑 、 立秋 、 白露 、 寒露 、 立冬 、 大雪 和 小寒 共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小满 、 夏至 、 大暑 、 处暑 、 秋分 、霜降、 小雪 、 冬至 和大寒共12个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一两天。二十四节气与养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中华养生,源远流长。中华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产生于上古先民为了增强体质、抗御疾病、抵御严酷自然环境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医养生理论精髓、中国古典哲学智慧和祖先宝贵的生命体验及养生 经验 ,形成了以预防、整体、平衡、辩证为核心观念的独特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长寿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老而深邃的中华养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关爱。其注重营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态环境、顺应“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与现代预防医学“追求健康,回归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成为世界养生文化的一朵奇葩。

        博采众长,荟萃精华。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肩负着“发展民族产业,造福人类健康”的光荣使命,继承和弘扬中华养生文化和“药食同源”文化,强调“治未病”,将“预防”作为消费者的健康大计,致力于解决广大消费者的健康问题。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将中华养生文化精髓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中华养生,荟萃精华”的产品理念为指引,荟萃全世界中华养生研究的精华,荟萃原料精华、产品精华、技术精华,倾力打造天然、绿色、高科技、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养生保健精品,推出了一系列饱蘸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珍系列营养保健食品、香兰阁系列化妆品和竹珍系列保洁用品。同时,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还通过新时代健康大课堂、新时代健康体验馆、国珍健康长走活动等载体,大力推广中华养生理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专业的健康服务。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央企,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在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同时,努力打造循环共赢的生态产业链,追求企业、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尽心尽力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环境。

        天人合一,顺时养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华夏祖先就已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要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生命的健康。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黄帝内经》)四时节气的不同变化,使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也与四时节气的变化息息相关。一年四季共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的养生法则各有不同。“中华养生 荟萃精华——新时代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案”综合了历代养生经典和养生名家的理论,破解顺应节气养生的奥秘,根据二十四节气规律以及各节气对人体的不同影响,推出相应的饮食调理、起居养生、精神调摄、运动健身等综合养生方案,帮助大家调整自身以顺四时、适寒暑,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变化的有利因素,抵抗自然变化中的不利因素,“扶正祛邪”,最终达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养生功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农耕文明重要的科学 总结 ,对现代农业、生活同样有着借鉴意义。同时,二十四节气中包含了众多中国所固有的 传统 文化 ,人们在对其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应体现出二十四节气中诗词、曲赋、农业、中医等内容的传承。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养生功,希望对你有用!

        节气养生*

        春季篇

        第一式 立春 导引术——叠掌按髀式

        第二式 雨水 导引术——昂头望月式

        第三式 惊蛰 导引术——握固炼气式

        第四式 春分 导引术——排山推掌式

        第五式 清明 导引术——开弓 射箭 式

        第六式 谷雨 导引术——托掌须弥式

        夏季篇

        第七式 立夏 导引术——足运太极式

        第八式 小满 导引术——单臂托举式

        第九式 芒种 导引术——掌托天门式

        第十式 夏至 导引术——手足争力式

        第十一式 小暑 导引术——翘足舒筋式

        第十二式 大暑 导引术——踞地虎视式

        秋季篇

        第十三式 立秋 导引术——缩身拱背式

        第十四式 处暑 导引术——反捶背脊式

        第十五式 白露 导引术——正身旋脊式

        第十六式 秋分 导引术——掩耳侧倾式

        第十七式 寒露 导引术——托掌观天式

        第十八式 霜降 导引术——两手攀足式

        冬季篇

        第十九式 立冬 导引术——挽肘侧推式

        第二十式 小雪 导引术——蛇行蛹动式

        第二十一式 大雪 导引术——活步通臂式

        第二十二式 冬至 导引术——升嘶降嘿式

        第二十三式 小寒 导引术——只手擎天式

        第二十四式 大寒 导引术——单腿地支式

        引导养生*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以站式为例)预备势中,在并步站立(足),周身放松之后(身),要求两眼轻闭或平视前方(目),舌抵上腭,上下牙齿相合(口)。两手叠于丹田,左手在里(手)。这是预备势中的“调身”。接着,默念练功口诀:

        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窍。

        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云霄。

        首句中的“夜阑”,本义指夜深。在这里是要求习练者如同置身于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环境,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万虑”指喜、怒、悲、忧、恐、惊、思等思虑和情绪。宋代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说:“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人会因内心世界的不平静,导致身心受到伤害。现代医学统计表明,70%以上的疾病是由身心失调引起的。《礼记·杂记下》中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生活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也是一种做人的修养和智慧。“抛”,即扔掉,丢下。从思想上主动地、坚决地、果断地把“方虑”统统抛在一边,达到神志的安宁。普代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明在纷扰的环境中能否保持宁静的心境,全在于自身的*。要收拢身心,远离对名利的追求、暂时屏蔽外界的种种刺激,抛弃一切思虑,主动创设宁静的心境,避免由于七情六欲过分而影响练功效果。

        第二句句中的“丹田”指下丹田,在脐下小腹,是在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之内的一片区域。意守下丹田最安全,有利于入静,形成腹式呼吸,可养气安神、培元固本,使真气充实,恢复先天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健康长寿。“七窍”,指头面部七个孔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一)。“封七窍”是说双眼不再看外界的事物,两耳不再听外界的声音,鼻子不再闻外界的气味,口不再表达内心的语言(即使这练功口诀也念的)。这前两句口诀是预备势中的“调心”。

        第三句,要求呼吸徐缓。呼吸惟有徐缓,才能深长;惟有深长,才能达于丹田,才能实现气沉丹田与意守丹田、两手叠于丹田这气、意、形三者的密切结合。鹊桥,此指舌。搭鹊桥即要求练功者舌尖要很自然地轻轻抵着上腭,连接任督二脉,以利于任督二脉气血的运行。这一句主要是预备势中的“调息”。

        第四句,是说通过完成预备势应达到的效果,即练功者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身轻如燕。一个“飘”字非常传神地形容练功者不再有什么主观意念,自身好像处在随风摇动或飞扬的状态。

        可见,即使是在预备势中,也体现了“意形结合、重点在意,意如清溪淡流”,“动息相随、着重于息,息如神龟吐纳”,“形神共养、形助意气,形宜中正安舒”的要求,这意、气、形三者统一、相互促进以强身健体、防治疾病,这正是导引养生*之精髓。

      二十四节气养生功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农耕文明重要的科学 总结 ,对现代农业、生活同样有着借鉴意义。同时,二十四节气中包含了众多中国所固有的 传统 文化 ,人们在对其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应体现出二十四节气中诗词、曲赋、农业、中医等内容的传承。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养生功,希望对你有用!

        节气养生*

        春季篇

        第一式 立春 导引术——叠掌按髀式

        第二式 雨水 导引术——昂头望月式

        第三式 惊蛰 导引术——握固炼气式

        第四式 春分 导引术——排山推掌式

        第五式 清明 导引术——开弓 射箭 式

        第六式 谷雨 导引术——托掌须弥式

        夏季篇

        第七式 立夏 导引术——足运太极式

        第八式 小满 导引术——单臂托举式

        第九式 芒种 导引术——掌托天门式

        第十式 夏至 导引术——手足争力式

        第十一式 小暑 导引术——翘足舒筋式

        第十二式 大暑 导引术——踞地虎视式

        秋季篇

        第十三式 立秋 导引术——缩身拱背式

        第十四式 处暑 导引术——反捶背脊式

        第十五式 白露 导引术——正身旋脊式

        第十六式 秋分 导引术——掩耳侧倾式

        第十七式 寒露 导引术——托掌观天式

        第十八式 霜降 导引术——两手攀足式

        冬季篇

        第十九式 立冬 导引术——挽肘侧推式

        第二十式 小雪 导引术——蛇行蛹动式

        第二十一式 大雪 导引术——活步通臂式

        第二十二式 冬至 导引术——升嘶降嘿式

        第二十三式 小寒 导引术——只手擎天式

        第二十四式 大寒 导引术——单腿地支式

        引导养生*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以站式为例)预备势中,在并步站立(足),周身放松之后(身),要求两眼轻闭或平视前方(目),舌抵上腭,上下牙齿相合(口)。两手叠于丹田,左手在里(手)。这是预备势中的“调身”。接着,默念练功口诀:

        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窍。

        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云霄。

        首句中的“夜阑”,本义指夜深。在这里是要求习练者如同置身于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环境,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万虑”指喜、怒、悲、忧、恐、惊、思等思虑和情绪。宋代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说:“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人会因内心世界的不平静,导致身心受到伤害。现代医学统计表明,70%以上的疾病是由身心失调引起的。《礼记·杂记下》中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生活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也是一种做人的修养和智慧。“抛”,即扔掉,丢下。从思想上主动地、坚决地、果断地把“方虑”统统抛在一边,达到神志的安宁。普代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明在纷扰的环境中能否保持宁静的心境,全在于自身的*。要收拢身心,远离对名利的追求、暂时屏蔽外界的种种刺激,抛弃一切思虑,主动创设宁静的心境,避免由于七情六欲过分而影响练功效果。

        第二句句中的“丹田”指下丹田,在脐下小腹,是在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之内的一片区域。意守下丹田最安全,有利于入静,形成腹式呼吸,可养气安神、培元固本,使真气充实,恢复先天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健康长寿。“七窍”,指头面部七个孔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一)。“封七窍”是说双眼不再看外界的事物,两耳不再听外界的声音,鼻子不再闻外界的气味,口不再表达内心的语言(即使这练功口诀也念的)。这前两句口诀是预备势中的“调心”。

        第三句,要求呼吸徐缓。呼吸惟有徐缓,才能深长;惟有深长,才能达于丹田,才能实现气沉丹田与意守丹田、两手叠于丹田这气、意、形三者的密切结合。鹊桥,此指舌。搭鹊桥即要求练功者舌尖要很自然地轻轻抵着上腭,连接任督二脉,以利于任督二脉气血的运行。这一句主要是预备势中的“调息”。

        第四句,是说通过完成预备势应达到的效果,即练功者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身轻如燕。一个“飘”字非常传神地形容练功者不再有什么主观意念,自身好像处在随风摇动或飞扬的状态。

        可见,即使是在预备势中,也体现了“意形结合、重点在意,意如清溪淡流”,“动息相随、着重于息,息如神龟吐纳”,“形神共养、形助意气,形宜中正安舒”的要求,这意、气、形三者统一、相互促进以强身健体、防治疾病,这正是导引养生*之精髓。

      二十四节气养生口诀

        二十四节气延伸出丰富的 文化 内容,如文学、科学、健康、艺术等,这些文化对审美情趣、审美感受能力、文化品格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

        二十四节气养生口诀及释义

         大寒 立春 ,万物不容,惟木独显。天气冷滞,不得化张。

         雨水 惊蛰 ,根基不固,水运难行。厥阴无情,营血不布。

         春分 清明 ,月高风清,一阳升腾。形实郁气,风郁内生。

         谷雨 立夏 ,嫩阳娇弱,阴盛阳虚。形渐萧萧,气遂腾腾。

         小满 芒种 ,郁从心生。丹田积病。勿劳心神,津布气行。

         夏至 小暑 ,土实形满。热从中生。少食勿积,病患不生。

         大暑 立秋 ,阳极气盛。形虚动风。血燥发热,遇湿则淫。

         处暑 白露 ,金水相承,心火囚中。脾土难运,阴阳难平。

         秋分 寒露 ,阴阳相应,贵在平衡。耗损多燥,劳劳不葆。

         霜降 立冬 ,令在三焦,节食少欲,疏导通路,滞气自消。

         小雪 大雪 ,寒水伤木,冻土封山,饱和心火,心平气和。

         冬至 小寒 ,阴盛阳微,莫饮贪杯,静之以待,内敛生机。

        解释起来就是:

        大寒立春:天气由最冷转暖。胆气太过反间肺气。肺气虚遇寒宜感冒发烧。上焦伤寒当发表辛散。知道这些就能健康长寿。

        谷雨惊蛰:这时候的自然就好像刚刚睡醒一样倦懒。而我们的心肺容易淤结,应当化痰行血活血为宜。这个时候,脾土虚而肝气容易郁结,所以要多运动,好疏散郁结之气。适当初些补益的食物药物宜健脾养胃。

        春分清明: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土地松软,草木开始生长,但尚幼嫩。人体也是一样,肝木和脾土正虚,所以服药或食物应以辛散味重为宜(如香菜、茴香、薄荷、…)如果长吃零食或饮冷水,加重脾胃的负担,遇到风寒就会容易感冒。小孩子发热要用清肠消积的药物。

        谷雨立夏:雨水开始增多,谷物开始生长。主消化的小肠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活跃起来了。所以我们可以用艾灸的 方法 来灸小肠的部位(肚脐下腹)。同时多吃五谷杂粮养护肠道脾胃。治疗上热症清利下焦,而寒症以温补为宜。注意血寒和肾寒的病人不要灸小肠。

        小满芒种:谷物开始渐渐饱满。我们要注意肾和大肠,服用养阴益气的药物。配合按摩肚脐以下的部位。这样才能使心脏健康。对于出虚汗的人可以炖骨头汤喝(骨汤炖两小时以内为宜)

        夏至小暑:天气渐渐变得炎热。脾土多实。脾主四肢,六虚原膜的病多起来,且多是实热癫狂之证。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莫贪腥腻。否则脾反克肝导致肝壅血粘。

        大暑立秋:天气最热且有湿。体内热极生风遇湿而郁,胃和大小肠因湿滞太过运化不力。饮食上不能吃油炸的食物。肉食也要少吃,多食则助湿。

        处暑白露:暑天结束,天气转凉,万物收引。脾土肝木也随之衰弱,小肠和膀胱活跃力减缓。多吃蔬菜,饮食清淡,不要太过口重。肠淫的人多喝骨头汤,可以喝点儿小酒温肾。

        秋分寒露:天气渐有寒意。人体肺火盛,用药要清肺、养肝、护大小肠。同时可以适当扶阳气,但切忌太过。心胆虚的吃些酸淡的食物。

        霜降立冬:空气结霜,冬天来了。可以用艾灸灸小肠、六虚。用药注意不用太过苦泻敛下发散之药。以免损伤阳气。若要清利下焦,可以服用水果煮的粥。饮食要适时适量。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了,树木枯萎。这时人体的肝胆也是最虚弱的,而肾水最旺。饮食上清淡利口最好,味重的食物还是不要吃了,以免扰动肾阳。心情要安静自然,气息也要收敛顺畅才好。

        冬至小寒:天冷结寒。这时人的肝和小肠是很敏感的。若吸入不时之气就会伤人胸膈,造成咳喘之症。多吃些甜、腥的食物,就温避寒,这样那些血症、瘰疬(淋巴结核类)等病都能自愈。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诀

        大冷立春,万物不容,惟木独显。天气冷滞,不得化张。

        雨水惊蛰,根基不固,水运难行。厥阴无情,营血不布。

        春分清明,月高风清,一阳升腾。形实郁气,风郁内生。

        谷雨立夏,嫩阳娇弱,阴盛阳虚。形渐萧萧,气遂腾腾。

        小满芒种,郁从心生。丹田积病。勿劳心神,津布气行。

        夏至小暑,土实形满。热从中生。少食勿积,病患不生。

        大暑立秋,阳极气盛。形虚动风。血燥发热,遇湿则郁。

        处暑白露,金水相承,心火囚中。脾土难运,阴阳难平。

        秋分冷露,阴阳相应,贵在平衡。耗损多燥,劳劳不葆。

        霜降立冬,令在三焦,节食少欲,疏导通路,滞气自消。

        小雪大雪,冷水伤木,冻土封山,饱和心火,心平气和。

        冬至小冷,阴盛阳微,莫饮贪杯,静之以待,内敛生机。

        解释起来就是:

        大冷立春:天气由最冷转热。胆气太过反间肺气。肺气虚遇冷宜感、冒发热。上焦伤冷当发表辛散。知道这些就能健康长寿。

        谷雨惊蛰:这时候的自然就似乎刚刚睡醒一样倦懒。而我们的心肺轻易淤结,应当化痰行血活血为宜。这个时候,脾土虚而肝气轻易郁结,所以要多运动,好疏散郁结之气。适当初些补益的食品药物宜健脾养胃。

        春分清明: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土地松软,草木开始生长,但尚幼嫩。人体也是一样,肝木和脾土正虚,所以服药或食品应以辛散味重为宜(如香菜、茴香、薄荷、…)假如长吃零食或饮冷水,加重脾胃的负担,碰到风冷就会轻易感冒。小孩子发热要用清肠消积的药物。

        谷雨立夏:雨水开始增多,谷物开始生长。主消化的小肠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活跃起来了。所以我们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灸小肠的部位(肚脐下腹)。同时多吃五谷杂粮养护肠道脾胃。治疗上热症清利下焦,而冷症以温补为宜。留意血冷和肾冷的病人不要灸小肠。

        小满芒种:谷物开始渐渐饱满。我们要留意肾和大肠,服用养阴益气的药物。配合推拿肚脐以下的部位。这样才能使心脏健康。对于出虚汗的人可以顿骨头汤喝(骨汤炖两小时以内为宜)

        夏至小暑:天气渐渐变得炎热。脾土多实。脾主四肢,六虚原膜的病多起来,且多是实热癫狂之证。饮食上要以平淡为主,莫贪腥腻。否则脾反克肝导致肝壅血粘。

        大暑立秋:天气最热且有湿。体内热极生风遇湿而郁,胃和大小肠因湿滞太过运化不力。饮食上不能吃油炸的食品。肉食也要少吃,多食则助湿。

        处暑白露:暑天结束,天气转凉,万物收引。脾土肝木也随之衰弱,小肠和膀胱活跃力减缓。多吃蔬菜,饮食平淡,不要太过口重。肠胃不好的人多喝骨头汤,可以喝点儿小酒温肾。

        秋分冷露:天气渐有冷意。人体肺火盛,用药要清肺、养肝、护大小肠。同时可以适当扶阳气,但切忌太过。心胆虚的吃些酸淡的食品。

        霜降立冬:空气结霜,冬天来了。可以用艾灸灸小肠、六虚。用药留意不用太过苦泻敛下发散之药。以免损伤阳气。若要清利下焦,可以服用水果煮的粥。饮食要适时适量。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了,树木枯萎。这时人体的肝胆也是最虚弱的,而肾水最旺。饮食上平淡利口最好,味重的食品还是不要吃了,以免扰动肾阳。心情要安静自然,气味也要收敛顺畅才好。

        冬至小冷:天冷结冷。这时人的肝和小肠是很敏感的。若吸进不时之气就会伤人胸膈,造成咳喘之症。多吃些甜、腥的食品,就温避冷,这样那些血症、瘰疬(淋巴结核类)等病都能自愈。

      二十四节气养生口诀

        二十四节气延伸出丰富的 文化 内容,如文学、科学、健康、艺术等,这些文化对审美情趣、审美感受能力、文化品格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

        二十四节气养生口诀及释义

         大寒 立春 ,万物不容,惟木独显。天气冷滞,不得化张。

         雨水 惊蛰 ,根基不固,水运难行。厥阴无情,营血不布。

         春分 清明 ,月高风清,一阳升腾。形实郁气,风郁内生。

         谷雨 立夏 ,嫩阳娇弱,阴盛阳虚。形渐萧萧,气遂腾腾。

         小满 芒种 ,郁从心生。丹田积病。勿劳心神,津布气行。

         夏至 小暑 ,土实形满。热从中生。少食勿积,病患不生。

         大暑 立秋 ,阳极气盛。形虚动风。血燥发热,遇湿则淫。

         处暑 白露 ,金水相承,心火囚中。脾土难运,阴阳难平。

         秋分 寒露 ,阴阳相应,贵在平衡。耗损多燥,劳劳不葆。

         霜降 立冬 ,令在三焦,节食少欲,疏导通路,滞气自消。

         小雪 大雪 ,寒水伤木,冻土封山,饱和心火,心平气和。

         冬至 小寒 ,阴盛阳微,莫饮贪杯,静之以待,内敛生机。

        解释起来就是:

        大寒立春:天气由最冷转暖。胆气太过反间肺气。肺气虚遇寒宜感冒发烧。上焦伤寒当发表辛散。知道这些就能健康长寿。

        谷雨惊蛰:这时候的自然就好像刚刚睡醒一样倦懒。而我们的心肺容易淤结,应当化痰行血活血为宜。这个时候,脾土虚而肝气容易郁结,所以要多运动,好疏散郁结之气。适当初些补益的食物药物宜健脾养胃。

        春分清明: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土地松软,草木开始生长,但尚幼嫩。人体也是一样,肝木和脾土正虚,所以服药或食物应以辛散味重为宜(如香菜、茴香、薄荷、…)如果长吃零食或饮冷水,加重脾胃的负担,遇到风寒就会容易感冒。小孩子发热要用清肠消积的药物。

        谷雨立夏:雨水开始增多,谷物开始生长。主消化的小肠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活跃起来了。所以我们可以用艾灸的 方法 来灸小肠的部位(肚脐下腹)。同时多吃五谷杂粮养护肠道脾胃。治疗上热症清利下焦,而寒症以温补为宜。注意血寒和肾寒的病人不要灸小肠。

        小满芒种:谷物开始渐渐饱满。我们要注意肾和大肠,服用养阴益气的药物。配合按摩肚脐以下的部位。这样才能使心脏健康。对于出虚汗的人可以炖骨头汤喝(骨汤炖两小时以内为宜)

        夏至小暑:天气渐渐变得炎热。脾土多实。脾主四肢,六虚原膜的病多起来,且多是实热癫狂之证。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莫贪腥腻。否则脾反克肝导致肝壅血粘。

        大暑立秋:天气最热且有湿。体内热极生风遇湿而郁,胃和大小肠因湿滞太过运化不力。饮食上不能吃油炸的食物。肉食也要少吃,多食则助湿。

        处暑白露:暑天结束,天气转凉,万物收引。脾土肝木也随之衰弱,小肠和膀胱活跃力减缓。多吃蔬菜,饮食清淡,不要太过口重。肠淫的人多喝骨头汤,可以喝点儿小酒温肾。

        秋分寒露:天气渐有寒意。人体肺火盛,用药要清肺、养肝、护大小肠。同时可以适当扶阳气,但切忌太过。心胆虚的吃些酸淡的食物。

        霜降立冬:空气结霜,冬天来了。可以用艾灸灸小肠、六虚。用药注意不用太过苦泻敛下发散之药。以免损伤阳气。若要清利下焦,可以服用水果煮的粥。饮食要适时适量。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了,树木枯萎。这时人体的肝胆也是最虚弱的,而肾水最旺。饮食上清淡利口最好,味重的食物还是不要吃了,以免扰动肾阳。心情要安静自然,气息也要收敛顺畅才好。

        冬至小寒:天冷结寒。这时人的肝和小肠是很敏感的。若吸入不时之气就会伤人胸膈,造成咳喘之症。多吃些甜、腥的食物,就温避寒,这样那些血症、瘰疬(淋巴结核类)等病都能自愈。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诀

        大冷立春,万物不容,惟木独显。天气冷滞,不得化张。

        雨水惊蛰,根基不固,水运难行。厥阴无情,营血不布。

        春分清明,月高风清,一阳升腾。形实郁气,风郁内生。

        谷雨立夏,嫩阳娇弱,阴盛阳虚。形渐萧萧,气遂腾腾。

        小满芒种,郁从心生。丹田积病。勿劳心神,津布气行。

        夏至小暑,土实形满。热从中生。少食勿积,病患不生。

        大暑立秋,阳极气盛。形虚动风。血燥发热,遇湿则郁。

        处暑白露,金水相承,心火囚中。脾土难运,阴阳难平。

        秋分冷露,阴阳相应,贵在平衡。耗损多燥,劳劳不葆。

        霜降立冬,令在三焦,节食少欲,疏导通路,滞气自消。

        小雪大雪,冷水伤木,冻土封山,饱和心火,心平气和。

        冬至小冷,阴盛阳微,莫饮贪杯,静之以待,内敛生机。

        解释起来就是:

        大冷立春:天气由最冷转热。胆气太过反间肺气。肺气虚遇冷宜感、冒发热。上焦伤冷当发表辛散。知道这些就能健康长寿。

        谷雨惊蛰:这时候的自然就似乎刚刚睡醒一样倦懒。而我们的心肺轻易淤结,应当化痰行血活血为宜。这个时候,脾土虚而肝气轻易郁结,所以要多运动,好疏散郁结之气。适当初些补益的食品药物宜健脾养胃。

        春分清明: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土地松软,草木开始生长,但尚幼嫩。人体也是一样,肝木和脾土正虚,所以服药或食品应以辛散味重为宜(如香菜、茴香、薄荷、…)假如长吃零食或饮冷水,加重脾胃的负担,碰到风冷就会轻易感冒。小孩子发热要用清肠消积的药物。

        谷雨立夏:雨水开始增多,谷物开始生长。主消化的小肠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活跃起来了。所以我们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灸小肠的部位(肚脐下腹)。同时多吃五谷杂粮养护肠道脾胃。治疗上热症清利下焦,而冷症以温补为宜。留意血冷和肾冷的病人不要灸小肠。

        小满芒种:谷物开始渐渐饱满。我们要留意肾和大肠,服用养阴益气的药物。配合推拿肚脐以下的部位。这样才能使心脏健康。对于出虚汗的人可以顿骨头汤喝(骨汤炖两小时以内为宜)

        夏至小暑:天气渐渐变得炎热。脾土多实。脾主四肢,六虚原膜的病多起来,且多是实热癫狂之证。饮食上要以平淡为主,莫贪腥腻。否则脾反克肝导致肝壅血粘。

        大暑立秋:天气最热且有湿。体内热极生风遇湿而郁,胃和大小肠因湿滞太过运化不力。饮食上不能吃油炸的食品。肉食也要少吃,多食则助湿。

        处暑白露:暑天结束,天气转凉,万物收引。脾土肝木也随之衰弱,小肠和膀胱活跃力减缓。多吃蔬菜,饮食平淡,不要太过口重。肠胃不好的人多喝骨头汤,可以喝点儿小酒温肾。

        秋分冷露:天气渐有冷意。人体肺火盛,用药要清肺、养肝、护大小肠。同时可以适当扶阳气,但切忌太过。心胆虚的吃些酸淡的食品。

        霜降立冬:空气结霜,冬天来了。可以用艾灸灸小肠、六虚。用药留意不用太过苦泻敛下发散之药。以免损伤阳气。若要清利下焦,可以服用水果煮的粥。饮食要适时适量。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了,树木枯萎。这时人体的肝胆也是最虚弱的,而肾水最旺。饮食上平淡利口最好,味重的食品还是不要吃了,以免扰动肾阳。心情要安静自然,气味也要收敛顺畅才好。

        冬至小冷:天冷结冷。这时人的肝和小肠是很敏感的。若吸进不时之气就会伤人胸膈,造成咳喘之症。多吃些甜、腥的食品,就温避冷,这样那些血症、瘰疬(淋巴结核类)等病都能自愈。

      24节气与养生之道44

      立春:“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雨水: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惊蛰:《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这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对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的地区要注意保暖。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饮食调养要根据节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春分: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清明: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

        谷雨:“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在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辩其病症。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以泻肝胃之火;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立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小满:“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一,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三,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当我们了解了发病的机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治疗。

        饮食调养上对各种类似的皮肤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芒种: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另外,我们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年龄大者,活动量小,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对人体健康也不利,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逐渐降低,宜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由此可见,饮食是养生防病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的食品。女士在月经期或产后期间,虽天气渐热,也忌食生冷性凉之品以防由此引发其它疾病。

        夏至:“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小暑: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所以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

        大暑:“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医药六书》“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冷开水。实验结果也表明。一杯普通的水烧开后,盖上盖子冷却到室温。这种冷开水在其烧开被冷却过程中,氯气比一般自然水减少了1/2,水的表面张力、密度、粘滞度、导电率等理化特性都发生了改变,很近似生物活性细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根据民间经验,实验结果,每日清晨饮用一杯新鲜凉开水,几年之后,就会出现神奇的益寿之功。日本医学家曾经对460名65岁以上的老人做过调查统计,五年内坚持每天清晨喝一杯凉开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牙齿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这些人中也从未得过大病,由此说来水对人体之重要,是千真万确的。除水之外,酒、汤、果汁等都可称为饮品。合理选用都能对人体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立秋: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  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调养: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处暑: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没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睡眠的作用包括五个方面:

        一、消除疲劳

        睡眠时,人提的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若五脏安舒,则气血和调,体温、血压、心率均相对下降,呼吸及内分泌也明显减少,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二、保护大脑

        大脑在睡眠状态中的耗氧量大大减少,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脑细胞能量的储存,帮助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三、增强免疫

        睡眠不但是智力、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还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中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现代医学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治疗顽固性疼痛及精神疾病;

        四、促进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儿童的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所以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儿童身高增长的条件之一;

        五、利于美容

        睡眠对皮肤健美有很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在睡眠的过程中,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过程加强,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加快了皮肤的再生,使得皮肤因劳累过度所造成的颜面憔悴、皮肤出现的细碎皱纹在睡眠中得以恢复。所以说,睡眠也是皮肤美容的基本保证。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白露:典型的秋季气候,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秋季的气候特点——干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我们讲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预防治疗感冒;用甜菜汁、樱桃汁可预防麻疹;白萝卜、鲜橄榄煎汁可预防白喉;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红萝卜煮粥可预防头晕等。苦瓜、芦笋、马齿苋等都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秋分:“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又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古代医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把食物的性能归纳为三大类,即寒凉类、平性类、温热类。其中以常见的三百多中食物统计数字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就其作用而言,寒凉性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这类食物包括有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苹果、梨、柿子、荸荠、菱角、桑葚、番茄、黄瓜、苦瓜、冬瓜、白萝卜、丝瓜、莲藕、茭白、竹笋、慈姑、厥菜、马齿苋、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带、螃蟹等等。

        温热性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其中辣椒、花椒、芥子、鳟鱼等为热性食物,樱桃、荔枝、龙眼、杏、石榴、栗子、大枣、胡桃仁、大蒜、南瓜、生葱、姜、韭菜、小茴香、鳝鱼、鲢鱼、淡菜、虾、海参、鸡肉、羊肉、鹿肉、火腿、鹅蛋等为温性食物。

        平性食物有李子、无花果、葡萄、白果、百合、莲子、花生、榛子、黑芝麻、黑白木耳、黄花菜、洋葱、土豆、黑、赤、黄豆、扁豆、豇豆、圆白菜、芋头、胡萝卜、白菜、香椿、青蒿、大头菜、海蜇、黄鱼、鲤鱼、猪肉、猪蹄、牛肉、甲鱼、鹅肉、鹌鹑、鸡蛋、鹌鹑蛋、鸽蛋、蜂蜜、牛奶等等。

        寒露:“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霜降:最适合来点当令水果,柿子梨子和苹果,可以多吃,不过凉性的西瓜就得少碰了,因为天气一冷,凉性的食物吃太多,反而容易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诱发感冒。羊肉炉和其它大补姜汤,因为太过燥热,会让口干舌燥的情况火上加油,还是等天气冷一点再吃吧。

      24节气与养生之道44

      立春:“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雨水: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惊蛰:《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这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对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的地区要注意保暖。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饮食调养要根据节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春分: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清明: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

        谷雨:“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在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辩其病症。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以泻肝胃之火;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立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小满:“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一,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三,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当我们了解了发病的机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治疗。

        饮食调养上对各种类似的皮肤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芒种: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另外,我们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年龄大者,活动量小,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对人体健康也不利,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逐渐降低,宜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由此可见,饮食是养生防病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的食品。女士在月经期或产后期间,虽天气渐热,也忌食生冷性凉之品以防由此引发其它疾病。

        夏至:“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小暑: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所以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

        大暑:“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医药六书》“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冷开水。实验结果也表明。一杯普通的水烧开后,盖上盖子冷却到室温。这种冷开水在其烧开被冷却过程中,氯气比一般自然水减少了1/2,水的表面张力、密度、粘滞度、导电率等理化特性都发生了改变,很近似生物活性细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根据民间经验,实验结果,每日清晨饮用一杯新鲜凉开水,几年之后,就会出现神奇的益寿之功。日本医学家曾经对460名65岁以上的老人做过调查统计,五年内坚持每天清晨喝一杯凉开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牙齿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这些人中也从未得过大病,由此说来水对人体之重要,是千真万确的。除水之外,酒、汤、果汁等都可称为饮品。合理选用都能对人体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立秋: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  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调养: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处暑: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没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睡眠的作用包括五个方面:

        一、消除疲劳

        睡眠时,人提的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若五脏安舒,则气血和调,体温、血压、心率均相对下降,呼吸及内分泌也明显减少,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二、保护大脑

        大脑在睡眠状态中的耗氧量大大减少,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脑细胞能量的储存,帮助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三、增强免疫

        睡眠不但是智力、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还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中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现代医学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治疗顽固性疼痛及精神疾病;

        四、促进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儿童的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所以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儿童身高增长的条件之一;

        五、利于美容

        睡眠对皮肤健美有很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在睡眠的过程中,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过程加强,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加快了皮肤的再生,使得皮肤因劳累过度所造成的颜面憔悴、皮肤出现的细碎皱纹在睡眠中得以恢复。所以说,睡眠也是皮肤美容的基本保证。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白露:典型的秋季气候,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秋季的气候特点——干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我们讲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预防治疗感冒;用甜菜汁、樱桃汁可预防麻疹;白萝卜、鲜橄榄煎汁可预防白喉;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红萝卜煮粥可预防头晕等。苦瓜、芦笋、马齿苋等都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秋分:“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又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古代医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把食物的性能归纳为三大类,即寒凉类、平性类、温热类。其中以常见的三百多中食物统计数字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就其作用而言,寒凉性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这类食物包括有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苹果、梨、柿子、荸荠、菱角、桑葚、番茄、黄瓜、苦瓜、冬瓜、白萝卜、丝瓜、莲藕、茭白、竹笋、慈姑、厥菜、马齿苋、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带、螃蟹等等。

        温热性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其中辣椒、花椒、芥子、鳟鱼等为热性食物,樱桃、荔枝、龙眼、杏、石榴、栗子、大枣、胡桃仁、大蒜、南瓜、生葱、姜、韭菜、小茴香、鳝鱼、鲢鱼、淡菜、虾、海参、鸡肉、羊肉、鹿肉、火腿、鹅蛋等为温性食物。

        平性食物有李子、无花果、葡萄、白果、百合、莲子、花生、榛子、黑芝麻、黑白木耳、黄花菜、洋葱、土豆、黑、赤、黄豆、扁豆、豇豆、圆白菜、芋头、胡萝卜、白菜、香椿、青蒿、大头菜、海蜇、黄鱼、鲤鱼、猪肉、猪蹄、牛肉、甲鱼、鹅肉、鹌鹑、鸡蛋、鹌鹑蛋、鸽蛋、蜂蜜、牛奶等等。

        寒露:“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霜降:最适合来点当令水果,柿子梨子和苹果,可以多吃,不过凉性的西瓜就得少碰了,因为天气一冷,凉性的食物吃太多,反而容易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诱发感冒。羊肉炉和其它大补姜汤,因为太过燥热,会让口干舌燥的情况火上加油,还是等天气冷一点再吃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