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志远养生
2024-03-29 19:45:19 责编:小OO
文档

张志远(1920年7月—2017年11月7日),男,汉族,1920年7月生,山东德州人,无党派人士,1944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山东名老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原卫生部中医作家、全国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会顾问、山东中医基础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学会顾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务。2017年11月7日,张志远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享年98岁。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山东国医大师张志远简介

山东国医大师张志远男,汉族,1920年7月生,山东德州人,1944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张志远,幼承庭训,读经书,习医术,于经、史、子、集多有涉猎。青年时代悬壶鲁北,享誉一方。1957年始先后执教于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讲授中医妇科、医学史、各家学说等,医、教、研并举,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主编《医林人物评传》等。

辑有《张志远医论探骊》,穷四十年之心血著成《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发表论文400余篇,成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山东名老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原卫生部中医作家、全国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会顾问、山东中医基础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学会顾问等职务。

学术思想

张氏认为,《周易》乃群经之首,其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周易》虽无阴阳二字,但其认识自然、分析事物的两点论却很科学。其中乾、坤二卦为基石,由此衍生出了八卦、六十四卦,揭示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各家学说虽重在研究医家,但不能孤立看待。当然,亦不可专主学派。正确的方法应是考证人物、辨析学术渊源、提炼学术思想并举,以便全面掌握。对每位医家,应该按其师承、私淑关系、学术倾向、临证特点划分流派,归于系统。同时,也不拘于流派,而应突出医家各自的特点,否则,就会以偏概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张志远

山东国医大师张志远简介

山东国医大师张志远男,汉族,1920年7月生,山东德州人,1944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张志远,幼承庭训,读经书,习医术,于经、史、子、集多有涉猎。青年时代悬壶鲁北,享誉一方。1957年始先后执教于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讲授中医妇科、医学史、各家学说等,医、教、研并举,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主编《医林人物评传》等。

辑有《张志远医论探骊》,穷四十年之心血著成《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发表论文400余篇,成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山东名老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原卫生部中医作家、全国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会顾问、山东中医基础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学会顾问等职务。

学术思想

张氏认为,《周易》乃群经之首,其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周易》虽无阴阳二字,但其认识自然、分析事物的两点论却很科学。其中乾、坤二卦为基石,由此衍生出了八卦、六十四卦,揭示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各家学说虽重在研究医家,但不能孤立看待。当然,亦不可专主学派。正确的方法应是考证人物、辨析学术渊源、提炼学术思想并举,以便全面掌握。对每位医家,应该按其师承、私淑关系、学术倾向、临证特点划分流派,归于系统。同时,也不拘于流派,而应突出医家各自的特点,否则,就会以偏概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张志远

第三届国医大师张志远,出身中医世家,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第三届国医大师张志远个人经历如下所示:

张志远1920年出生于山东,第三届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在山东中医界,说起张志远那是无一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他擅治各种疑难杂症,大家碰到什么解决不了问题,都会向张老请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若有疑,问志远”的局面。

张志远出身于中医世家,家庭有非常浓厚的中医底蕴,他的父亲、祖父都是当地的名医,先后从医几十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家家境较好,从6岁开始为他聘请了专门的家庭教师,教习中国传统文化,这为他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古文功底,为以后学习中医典籍打下了基础。

在读书之余,张志远经常跟随父亲出诊、采药、配药。在父亲的亲自指导下,张志远先读《医宗金鉴》,同时开始研习本草,广泛了解各种中药的性味、功效和配伍,同时学习中药材的炮制和加工。后来,就精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

其中《伤寒杂病论》达到了熟练背诵的程度,对于书中的大量经典处方,他也是烂熟于胸、倒背如流。从小的严格训练,让他受益终生。

20岁时,他正式开始独立出诊。由于功底扎实、父亲倾囊相授,间接增加了他的临床经验,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一般的病都是药到病除,慢慢在当地打开了局面,名气也越来越大。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中医研究班开班,经过当地推荐和层层选拔,他成为第一批学员。

36岁时,他迈进了院校教育的大门。在研究班,除了有名师教授,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学员们都是各地小有名气的中医,他在学习之余,还要对中医经典著作进行研究和整理,为筹建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做准备。后来,张志远留校任教,专门讲授《伤寒论》,正因为这些成长经历与积累的经验,让他成为山东省中医药高等教育最早的探索者之一。

1959年,张志远到山东中医大学担任教授,并在附属医院担任主任医生直到98岁高龄去世。

张志远医术高明,很多疑难杂症经他诊治之后往往收到奇效。有一次,张志远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患者4年前开始,每次月经都淋漓不断,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但是几年下来,一直没有好转。患者严重贫血,身体消瘦,非常痛苦,而且严重影响工作。经人介绍,慕名找到张老请求诊治。张老接诊后,开了一张3味中药的处方,每副药仅40多元。

患者非常失望,认为张老浪得虚名。经家人劝说,勉强服药3天。结果让她非常惊喜,出血量明显减少。服药7天后,出血量基本止住。于是,立即找张老复诊,经过调理,1个月后完好如初。这样的例子,在张老的行医生涯中不胜枚举。在张老看来,稀疏平常。

张志远虽是中医出身,但并不排斥西医。他认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皆各有长短。作为一个医生,不应该有门户之见,而用取长补短。张老自学过西医,不仅掌握了西医的基本知识,而且能用其所长,灵活地将中医诊断与客观验检查结果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中医的疗效。

张老一生不仅精研医术,而且作为一个教授也留下了很多的中医专著。他一生留下的读书卡片有十万多张的,读书笔记多达两千多万字,手稿重达几百斤。张老经常说:“通过著书,将自己家族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形成系统的知识,然后传播出去,这也是对中医事业的一种推动,是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也可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造福。

他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先后编撰出版10多部中医专著,主要代表作有《张志远临证七十年医话录》《医林人物评传》《张志远医论探骊》等书,特别是《张志远医论探骊》是他穷四十年之心血所著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是不可多得的中医专著。

同时,《张志远临证七十年医话录》是张志远先生为了传承经验,而将他长期临床实践中所用到的方药及临证心法,以医话的形式,系统地进行了整理,可以说这本书是张老先生70年临床的心血结晶,极为珍贵。

第三届国医大师张志远,出身中医世家,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第三届国医大师张志远个人经历如下所示:

张志远1920年出生于山东,第三届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在山东中医界,说起张志远那是无一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他擅治各种疑难杂症,大家碰到什么解决不了问题,都会向张老请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若有疑,问志远”的局面。

张志远出身于中医世家,家庭有非常浓厚的中医底蕴,他的父亲、祖父都是当地的名医,先后从医几十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家家境较好,从6岁开始为他聘请了专门的家庭教师,教习中国传统文化,这为他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古文功底,为以后学习中医典籍打下了基础。

在读书之余,张志远经常跟随父亲出诊、采药、配药。在父亲的亲自指导下,张志远先读《医宗金鉴》,同时开始研习本草,广泛了解各种中药的性味、功效和配伍,同时学习中药材的炮制和加工。后来,就精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

其中《伤寒杂病论》达到了熟练背诵的程度,对于书中的大量经典处方,他也是烂熟于胸、倒背如流。从小的严格训练,让他受益终生。

20岁时,他正式开始独立出诊。由于功底扎实、父亲倾囊相授,间接增加了他的临床经验,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一般的病都是药到病除,慢慢在当地打开了局面,名气也越来越大。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中医研究班开班,经过当地推荐和层层选拔,他成为第一批学员。

36岁时,他迈进了院校教育的大门。在研究班,除了有名师教授,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学员们都是各地小有名气的中医,他在学习之余,还要对中医经典著作进行研究和整理,为筹建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做准备。后来,张志远留校任教,专门讲授《伤寒论》,正因为这些成长经历与积累的经验,让他成为山东省中医药高等教育最早的探索者之一。

1959年,张志远到山东中医大学担任教授,并在附属医院担任主任医生直到98岁高龄去世。

张志远医术高明,很多疑难杂症经他诊治之后往往收到奇效。有一次,张志远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患者4年前开始,每次月经都淋漓不断,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但是几年下来,一直没有好转。患者严重贫血,身体消瘦,非常痛苦,而且严重影响工作。经人介绍,慕名找到张老请求诊治。张老接诊后,开了一张3味中药的处方,每副药仅40多元。

患者非常失望,认为张老浪得虚名。经家人劝说,勉强服药3天。结果让她非常惊喜,出血量明显减少。服药7天后,出血量基本止住。于是,立即找张老复诊,经过调理,1个月后完好如初。这样的例子,在张老的行医生涯中不胜枚举。在张老看来,稀疏平常。

张志远虽是中医出身,但并不排斥西医。他认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皆各有长短。作为一个医生,不应该有门户之见,而用取长补短。张老自学过西医,不仅掌握了西医的基本知识,而且能用其所长,灵活地将中医诊断与客观验检查结果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中医的疗效。

张老一生不仅精研医术,而且作为一个教授也留下了很多的中医专著。他一生留下的读书卡片有十万多张的,读书笔记多达两千多万字,手稿重达几百斤。张老经常说:“通过著书,将自己家族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形成系统的知识,然后传播出去,这也是对中医事业的一种推动,是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也可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造福。

他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先后编撰出版10多部中医专著,主要代表作有《张志远临证七十年医话录》《医林人物评传》《张志远医论探骊》等书,特别是《张志远医论探骊》是他穷四十年之心血所著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是不可多得的中医专著。

同时,《张志远临证七十年医话录》是张志远先生为了传承经验,而将他长期临床实践中所用到的方药及临证心法,以医话的形式,系统地进行了整理,可以说这本书是张老先生70年临床的心血结晶,极为珍贵。

第三届国医大师张志远,出身中医世家,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第三届国医大师张志远个人经历如下所示:

张志远1920年出生于山东,第三届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在山东中医界,说起张志远那是无一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他擅治各种疑难杂症,大家碰到什么解决不了问题,都会向张老请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若有疑,问志远”的局面。

张志远出身于中医世家,家庭有非常浓厚的中医底蕴,他的父亲、祖父都是当地的名医,先后从医几十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家家境较好,从6岁开始为他聘请了专门的家庭教师,教习中国传统文化,这为他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古文功底,为以后学习中医典籍打下了基础。

在读书之余,张志远经常跟随父亲出诊、采药、配药。在父亲的亲自指导下,张志远先读《医宗金鉴》,同时开始研习本草,广泛了解各种中药的性味、功效和配伍,同时学习中药材的炮制和加工。后来,就精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

其中《伤寒杂病论》达到了熟练背诵的程度,对于书中的大量经典处方,他也是烂熟于胸、倒背如流。从小的严格训练,让他受益终生。

20岁时,他正式开始独立出诊。由于功底扎实、父亲倾囊相授,间接增加了他的临床经验,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一般的病都是药到病除,慢慢在当地打开了局面,名气也越来越大。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中医研究班开班,经过当地推荐和层层选拔,他成为第一批学员。

36岁时,他迈进了院校教育的大门。在研究班,除了有名师教授,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学员们都是各地小有名气的中医,他在学习之余,还要对中医经典著作进行研究和整理,为筹建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做准备。后来,张志远留校任教,专门讲授《伤寒论》,正因为这些成长经历与积累的经验,让他成为山东省中医药高等教育最早的探索者之一。

1959年,张志远到山东中医大学担任教授,并在附属医院担任主任医生直到98岁高龄去世。

张志远医术高明,很多疑难杂症经他诊治之后往往收到奇效。有一次,张志远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患者4年前开始,每次月经都淋漓不断,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但是几年下来,一直没有好转。患者严重贫血,身体消瘦,非常痛苦,而且严重影响工作。经人介绍,慕名找到张老请求诊治。张老接诊后,开了一张3味中药的处方,每副药仅40多元。

患者非常失望,认为张老浪得虚名。经家人劝说,勉强服药3天。结果让她非常惊喜,出血量明显减少。服药7天后,出血量基本止住。于是,立即找张老复诊,经过调理,1个月后完好如初。这样的例子,在张老的行医生涯中不胜枚举。在张老看来,稀疏平常。

张志远虽是中医出身,但并不排斥西医。他认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皆各有长短。作为一个医生,不应该有门户之见,而用取长补短。张老自学过西医,不仅掌握了西医的基本知识,而且能用其所长,灵活地将中医诊断与客观验检查结果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中医的疗效。

张老一生不仅精研医术,而且作为一个教授也留下了很多的中医专著。他一生留下的读书卡片有十万多张的,读书笔记多达两千多万字,手稿重达几百斤。张老经常说:“通过著书,将自己家族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形成系统的知识,然后传播出去,这也是对中医事业的一种推动,是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也可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造福。

他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先后编撰出版10多部中医专著,主要代表作有《张志远临证七十年医话录》《医林人物评传》《张志远医论探骊》等书,特别是《张志远医论探骊》是他穷四十年之心血所著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是不可多得的中医专著。

同时,《张志远临证七十年医话录》是张志远先生为了传承经验,而将他长期临床实践中所用到的方药及临证心法,以医话的形式,系统地进行了整理,可以说这本书是张老先生70年临床的心血结晶,极为珍贵。

第三届国医大师张志远,出身中医世家,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第三届国医大师张志远个人经历如下所示:

张志远1920年出生于山东,第三届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在山东中医界,说起张志远那是无一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他擅治各种疑难杂症,大家碰到什么解决不了问题,都会向张老请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若有疑,问志远”的局面。

张志远出身于中医世家,家庭有非常浓厚的中医底蕴,他的父亲、祖父都是当地的名医,先后从医几十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家家境较好,从6岁开始为他聘请了专门的家庭教师,教习中国传统文化,这为他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古文功底,为以后学习中医典籍打下了基础。

在读书之余,张志远经常跟随父亲出诊、采药、配药。在父亲的亲自指导下,张志远先读《医宗金鉴》,同时开始研习本草,广泛了解各种中药的性味、功效和配伍,同时学习中药材的炮制和加工。后来,就精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

其中《伤寒杂病论》达到了熟练背诵的程度,对于书中的大量经典处方,他也是烂熟于胸、倒背如流。从小的严格训练,让他受益终生。

20岁时,他正式开始独立出诊。由于功底扎实、父亲倾囊相授,间接增加了他的临床经验,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一般的病都是药到病除,慢慢在当地打开了局面,名气也越来越大。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中医研究班开班,经过当地推荐和层层选拔,他成为第一批学员。

36岁时,他迈进了院校教育的大门。在研究班,除了有名师教授,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学员们都是各地小有名气的中医,他在学习之余,还要对中医经典著作进行研究和整理,为筹建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做准备。后来,张志远留校任教,专门讲授《伤寒论》,正因为这些成长经历与积累的经验,让他成为山东省中医药高等教育最早的探索者之一。

1959年,张志远到山东中医大学担任教授,并在附属医院担任主任医生直到98岁高龄去世。

张志远医术高明,很多疑难杂症经他诊治之后往往收到奇效。有一次,张志远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患者4年前开始,每次月经都淋漓不断,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但是几年下来,一直没有好转。患者严重贫血,身体消瘦,非常痛苦,而且严重影响工作。经人介绍,慕名找到张老请求诊治。张老接诊后,开了一张3味中药的处方,每副药仅40多元。

患者非常失望,认为张老浪得虚名。经家人劝说,勉强服药3天。结果让她非常惊喜,出血量明显减少。服药7天后,出血量基本止住。于是,立即找张老复诊,经过调理,1个月后完好如初。这样的例子,在张老的行医生涯中不胜枚举。在张老看来,稀疏平常。

张志远虽是中医出身,但并不排斥西医。他认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皆各有长短。作为一个医生,不应该有门户之见,而用取长补短。张老自学过西医,不仅掌握了西医的基本知识,而且能用其所长,灵活地将中医诊断与客观验检查结果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中医的疗效。

张老一生不仅精研医术,而且作为一个教授也留下了很多的中医专著。他一生留下的读书卡片有十万多张的,读书笔记多达两千多万字,手稿重达几百斤。张老经常说:“通过著书,将自己家族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形成系统的知识,然后传播出去,这也是对中医事业的一种推动,是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也可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造福。

他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先后编撰出版10多部中医专著,主要代表作有《张志远临证七十年医话录》《医林人物评传》《张志远医论探骊》等书,特别是《张志远医论探骊》是他穷四十年之心血所著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是不可多得的中医专著。

同时,《张志远临证七十年医话录》是张志远先生为了传承经验,而将他长期临床实践中所用到的方药及临证心法,以医话的形式,系统地进行了整理,可以说这本书是张老先生70年临床的心血结晶,极为珍贵。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