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补气养生的中医疗法是什么
2024-03-29 09:38:08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如何调理气血不足:

1. 艾灸:可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来调理。

2. 药物治疗:补气的中药如人参、党参、北黄芪等;补血的中药如当归、大枣、熟地等。

3. 食疗:补气补血的食物有肝脏、内脏、瘦肉等,萝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练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能推动气血运行,调理气血不足。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调理气血不足的方法介绍

  气和血是维持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根本。但是,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便会使其看起来苍白无力,要比实际年龄老了好几岁,另外身体也常会出现乏力、头晕等不良症状产生。所以说,养生的关键便是气血。那么,气血不足应该如何进行调理呢?今天我就为大家来支招解惑,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去了解调理气血不足的妙招!

   一、中医调理气血不足的方法有哪些

   1、身体按摩

  说到中医养生,人们最为熟悉的便是穴位按摩了。其中,人体的气和血贯穿于全身,从而使得体内的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得以正常运行,只有人体内的气血充足,才能使得体内的脏器以及经络能得到充足血液的滋养,以维持其机能,从而这也是避免疾病产生的重要形式。

  从中医角度来说,经常对身体的一些部位进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调节气血的作用。其中,前胸的胸腺处便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经常对胸腺进行按摩能很好的促进胸腔附近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气血的生成。

  同时,按摩脊柱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脊柱是滋养全身脏腑器官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人体督脉的重要行经部位,所以经常对脊柱进行按揉,能很好的促进人体经络的畅通,从而使得气血更好的运行,有效的对全身的脏器进行滋养,起到补气血、抗病的作用。

  此外,经常对头部、面部、脚部等人体重要的保健部位进行按摩,也能很好的消散淤血,是不错的促进气血运行的方法。

   2、中药调理

  通过喝中药进行疾病的调养也是很多人比较信赖的一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其中对于一些气血不足的人群来说,选对中药也是十分关键的补气血方式。

  其中,山药、何首乌、红花等都是纯天然的中药材,如果能坚持服用这些药物的话,便能很好的使得自身气血不足的症状得到不错的调节作用,从而减轻身体缺气血的症状。

  另外,在补血的同时还需要适量吃点补气的药物,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医理论方面称为:“补血先补气,气行血先行,其中人参、黄芪等都不失为佳选。

  问:老人痰多可以用中药治疗么?

  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秋季则是痰湿体质患者调护脾、肺的最佳季节。尤其老人,脾胃功能本身就弱,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痰,加之夏秋之交,早晚温差较大,老人多肺气不足、免疫力低,更容易因感冒而生痰。 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病研究中心刘征堂副主任说,痰多要调理肺,多食用银耳、百合、梨、藕、荸荠等清肺化痰的食物。还可以尝试中药热熏气疗法。热熏气疗法是指将嘴张开,以适当距离对着有热气的水杯熏。热水内浸泡适量中草药,水温在50摄氏度以下为宜。每次15—20分钟左右,每天3次,能清肺化痰。

  热水浸泡的药物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桔梗,开宜肺气、祛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紫菀,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多咳嗽者,一般使用2—3粒;竹茹,能清热化痰,用于痰多咳嗽,痰黄粘稠者,一般使用6—10克;栝蒌,清热化痰,利气,用于痰多咳嗽,自感发热,合并便秘者,一般使用10—20克;款冬花,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适用于喘息,痰中带血者,一般3—9克。

  而补气血的中药虽好,但是药三分毒,所以,当身体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或者气血过于不充足时,还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另外,在对病情并不是完全了解的状况下,也不要盲目的喝中药。

   3、运动滋养

  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是极好的调节气血的方法。并且运动养生一直以来也是中医一贯主张的养生事项,在运动过程中能促进气血的充分运行。

  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很好的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的运行,使得心脏功能、呼吸功能等全身机能都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全身的气血便能能随着脏腑内部器官的运行得以加速及增强,所以说,运动是极好的.促进气血运行的方法。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运动量需要逐渐减少,尤其是步入中老年的人群更不适宜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更是选择一些轻运动以更好的达到气血流通的作用。

   二、吃什么食物养气血

   1、桂圆

  桂圆中所含的营养极其丰富,是一种滋补身体、补充气血的养生滋补佳品。其中在桂圆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蛋白质、铁质等营养素,这些物质都是人体生长所需的重要成分,在为人体进行能量和营养补充的同时,还能促进血液中血红蛋白细胞的再生,是极好的补血佳品。

   2、玫瑰花

  玫瑰花本身就具有疏肝理气、补血安神的作用,所以在日常利用玫瑰花泡水喝,一边品着清香的玫瑰花香,一边还能轻松补充气血,所以在惬意的下午茶时间不妨喝杯玫瑰花茶吧!

   3、黑枣

  在黑枣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大约在100克的黑枣中则含有400毫克的铁质元素,且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因此经常吃点黑枣是极好的补血养生滋补品。

  另外,在黑枣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这种物质能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从而使得铁质能更充分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多吃点黑枣是不错的补血佳选。

   结语: 气血是否充盈是养生的根本,所以在日常大家一定要注重气血的养护,以此更好的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上文我为大家所介绍的,中医调养气血的小妙招,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小试一下,相信坚持一段时间必然能起到不错的补气血的作用,另外,在饮食中还需适量增加具有补气血食物的摄取。

中医调理气血不足的方法介绍

  气和血是维持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根本。但是,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便会使其看起来苍白无力,要比实际年龄老了好几岁,另外身体也常会出现乏力、头晕等不良症状产生。所以说,养生的关键便是气血。那么,气血不足应该如何进行调理呢?今天我就为大家来支招解惑,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去了解调理气血不足的妙招!

   一、中医调理气血不足的方法有哪些

   1、身体按摩

  说到中医养生,人们最为熟悉的便是穴位按摩了。其中,人体的气和血贯穿于全身,从而使得体内的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得以正常运行,只有人体内的气血充足,才能使得体内的脏器以及经络能得到充足血液的滋养,以维持其机能,从而这也是避免疾病产生的重要形式。

  从中医角度来说,经常对身体的一些部位进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调节气血的作用。其中,前胸的胸腺处便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经常对胸腺进行按摩能很好的促进胸腔附近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气血的生成。

  同时,按摩脊柱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脊柱是滋养全身脏腑器官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人体督脉的重要行经部位,所以经常对脊柱进行按揉,能很好的促进人体经络的畅通,从而使得气血更好的运行,有效的对全身的脏器进行滋养,起到补气血、抗病的作用。

  此外,经常对头部、面部、脚部等人体重要的保健部位进行按摩,也能很好的消散淤血,是不错的促进气血运行的方法。

   2、中药调理

  通过喝中药进行疾病的调养也是很多人比较信赖的一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其中对于一些气血不足的人群来说,选对中药也是十分关键的补气血方式。

  其中,山药、何首乌、红花等都是纯天然的中药材,如果能坚持服用这些药物的话,便能很好的使得自身气血不足的症状得到不错的调节作用,从而减轻身体缺气血的症状。

  另外,在补血的同时还需要适量吃点补气的药物,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医理论方面称为:“补血先补气,气行血先行,其中人参、黄芪等都不失为佳选。

  问:老人痰多可以用中药治疗么?

  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秋季则是痰湿体质患者调护脾、肺的最佳季节。尤其老人,脾胃功能本身就弱,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痰,加之夏秋之交,早晚温差较大,老人多肺气不足、免疫力低,更容易因感冒而生痰。 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病研究中心刘征堂副主任说,痰多要调理肺,多食用银耳、百合、梨、藕、荸荠等清肺化痰的食物。还可以尝试中药热熏气疗法。热熏气疗法是指将嘴张开,以适当距离对着有热气的水杯熏。热水内浸泡适量中草药,水温在50摄氏度以下为宜。每次15—20分钟左右,每天3次,能清肺化痰。

  热水浸泡的药物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桔梗,开宜肺气、祛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紫菀,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多咳嗽者,一般使用2—3粒;竹茹,能清热化痰,用于痰多咳嗽,痰黄粘稠者,一般使用6—10克;栝蒌,清热化痰,利气,用于痰多咳嗽,自感发热,合并便秘者,一般使用10—20克;款冬花,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适用于喘息,痰中带血者,一般3—9克。

  而补气血的中药虽好,但是药三分毒,所以,当身体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或者气血过于不充足时,还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另外,在对病情并不是完全了解的状况下,也不要盲目的喝中药。

   3、运动滋养

  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是极好的调节气血的方法。并且运动养生一直以来也是中医一贯主张的养生事项,在运动过程中能促进气血的充分运行。

  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很好的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的运行,使得心脏功能、呼吸功能等全身机能都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全身的气血便能能随着脏腑内部器官的运行得以加速及增强,所以说,运动是极好的.促进气血运行的方法。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运动量需要逐渐减少,尤其是步入中老年的人群更不适宜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更是选择一些轻运动以更好的达到气血流通的作用。

   二、吃什么食物养气血

   1、桂圆

  桂圆中所含的营养极其丰富,是一种滋补身体、补充气血的养生滋补佳品。其中在桂圆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蛋白质、铁质等营养素,这些物质都是人体生长所需的重要成分,在为人体进行能量和营养补充的同时,还能促进血液中血红蛋白细胞的再生,是极好的补血佳品。

   2、玫瑰花

  玫瑰花本身就具有疏肝理气、补血安神的作用,所以在日常利用玫瑰花泡水喝,一边品着清香的玫瑰花香,一边还能轻松补充气血,所以在惬意的下午茶时间不妨喝杯玫瑰花茶吧!

   3、黑枣

  在黑枣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大约在100克的黑枣中则含有400毫克的铁质元素,且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因此经常吃点黑枣是极好的补血养生滋补品。

  另外,在黑枣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这种物质能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从而使得铁质能更充分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多吃点黑枣是不错的补血佳选。

   结语: 气血是否充盈是养生的根本,所以在日常大家一定要注重气血的养护,以此更好的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上文我为大家所介绍的,中医调养气血的小妙招,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小试一下,相信坚持一段时间必然能起到不错的补气血的作用,另外,在饮食中还需适量增加具有补气血食物的摄取。

中医调理气血不足的方法介绍

  气和血是维持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根本。但是,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便会使其看起来苍白无力,要比实际年龄老了好几岁,另外身体也常会出现乏力、头晕等不良症状产生。所以说,养生的关键便是气血。那么,气血不足应该如何进行调理呢?今天我就为大家来支招解惑,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去了解调理气血不足的妙招!

   一、中医调理气血不足的方法有哪些

   1、身体按摩

  说到中医养生,人们最为熟悉的便是穴位按摩了。其中,人体的气和血贯穿于全身,从而使得体内的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得以正常运行,只有人体内的气血充足,才能使得体内的脏器以及经络能得到充足血液的滋养,以维持其机能,从而这也是避免疾病产生的重要形式。

  从中医角度来说,经常对身体的一些部位进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调节气血的作用。其中,前胸的胸腺处便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经常对胸腺进行按摩能很好的促进胸腔附近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气血的生成。

  同时,按摩脊柱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脊柱是滋养全身脏腑器官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人体督脉的重要行经部位,所以经常对脊柱进行按揉,能很好的促进人体经络的畅通,从而使得气血更好的运行,有效的对全身的脏器进行滋养,起到补气血、抗病的作用。

  此外,经常对头部、面部、脚部等人体重要的保健部位进行按摩,也能很好的消散淤血,是不错的促进气血运行的方法。

   2、中药调理

  通过喝中药进行疾病的调养也是很多人比较信赖的一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其中对于一些气血不足的人群来说,选对中药也是十分关键的补气血方式。

  其中,山药、何首乌、红花等都是纯天然的中药材,如果能坚持服用这些药物的话,便能很好的使得自身气血不足的症状得到不错的调节作用,从而减轻身体缺气血的症状。

  另外,在补血的同时还需要适量吃点补气的药物,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医理论方面称为:“补血先补气,气行血先行,其中人参、黄芪等都不失为佳选。

  问:老人痰多可以用中药治疗么?

  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秋季则是痰湿体质患者调护脾、肺的最佳季节。尤其老人,脾胃功能本身就弱,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痰,加之夏秋之交,早晚温差较大,老人多肺气不足、免疫力低,更容易因感冒而生痰。 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病研究中心刘征堂副主任说,痰多要调理肺,多食用银耳、百合、梨、藕、荸荠等清肺化痰的食物。还可以尝试中药热熏气疗法。热熏气疗法是指将嘴张开,以适当距离对着有热气的水杯熏。热水内浸泡适量中草药,水温在50摄氏度以下为宜。每次15—20分钟左右,每天3次,能清肺化痰。

  热水浸泡的药物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桔梗,开宜肺气、祛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紫菀,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多咳嗽者,一般使用2—3粒;竹茹,能清热化痰,用于痰多咳嗽,痰黄粘稠者,一般使用6—10克;栝蒌,清热化痰,利气,用于痰多咳嗽,自感发热,合并便秘者,一般使用10—20克;款冬花,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适用于喘息,痰中带血者,一般3—9克。

  而补气血的中药虽好,但是药三分毒,所以,当身体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或者气血过于不充足时,还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另外,在对病情并不是完全了解的状况下,也不要盲目的喝中药。

   3、运动滋养

  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是极好的调节气血的方法。并且运动养生一直以来也是中医一贯主张的养生事项,在运动过程中能促进气血的充分运行。

  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很好的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的运行,使得心脏功能、呼吸功能等全身机能都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全身的气血便能能随着脏腑内部器官的运行得以加速及增强,所以说,运动是极好的.促进气血运行的方法。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运动量需要逐渐减少,尤其是步入中老年的人群更不适宜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更是选择一些轻运动以更好的达到气血流通的作用。

   二、吃什么食物养气血

   1、桂圆

  桂圆中所含的营养极其丰富,是一种滋补身体、补充气血的养生滋补佳品。其中在桂圆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蛋白质、铁质等营养素,这些物质都是人体生长所需的重要成分,在为人体进行能量和营养补充的同时,还能促进血液中血红蛋白细胞的再生,是极好的补血佳品。

   2、玫瑰花

  玫瑰花本身就具有疏肝理气、补血安神的作用,所以在日常利用玫瑰花泡水喝,一边品着清香的玫瑰花香,一边还能轻松补充气血,所以在惬意的下午茶时间不妨喝杯玫瑰花茶吧!

   3、黑枣

  在黑枣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大约在100克的黑枣中则含有400毫克的铁质元素,且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因此经常吃点黑枣是极好的补血养生滋补品。

  另外,在黑枣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这种物质能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从而使得铁质能更充分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多吃点黑枣是不错的补血佳选。

   结语: 气血是否充盈是养生的根本,所以在日常大家一定要注重气血的养护,以此更好的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上文我为大家所介绍的,中医调养气血的小妙招,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小试一下,相信坚持一段时间必然能起到不错的补气血的作用,另外,在饮食中还需适量增加具有补气血食物的摄取。

养生要记得多“提气”这些益气的方法,值得珍藏

中医认为,生命的维持全赖于气,它是一切组织活动的营养所系,又是五脏六腑机能活力的大总管。那么,都有哪些简单易行的“提气”和“益气”方法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芪精杞参茶补中益气

生黄芪30克、黄精15克、枸杞10克、西洋参10克,开水冲泡做代茶饮。此茶尤其适合夏季饮用。

做补中益气操

每日清晨,以肚脐为中心,掌心沿顺时针方向轻摩小腹,以微微发热为度;然后,擦热手掌,贴紧额中,从上往下按摩至下巴,再沿着两颊,从侧面按摩回额中,以面部微热为度。此动作循环做5~10次。按摩小腹有助肠胃蠕动,按摩面部可促进津液分泌,两者都有助脾胃运化。

健脾益气二术汤

主要功效:健脾、益气、燥湿

推荐人群:雨水季节,风寒潮湿导致头身、关节不适者。

材料:苍术5克、白术5克、米泔水600ml、瘦肉100克、蜜枣半粒(1~2人量)。

做法:将瘦肉洗净切片,苍术、白术洗净备用,备制米泔水(第一遍淘米时不要搓洗,轻轻去掉米中灰尘,第二遍淘米时用力搓洗,留取搓洗后的淘米水),在瓦煲中放入米泔水,将苍术、白术放入后武火煮开,接着文火继续煲半小时,最后放入肉片、蜜枣煮15分钟,起锅时加入少许食盐调味。

点评:阴雨天气潮湿不爽,很多风湿疾病容易复发,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具有温化寒湿的汤水。汤中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可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湿痹痛、风寒感冒等症,苍术外可祛风湿之邪,内可化脾胃之湿,故为燥湿健脾、祛风之要药,但由于其性味辛燥,用米泔水烹调可减缓其燥性;白术性温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可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水肿等症。苍术善于运脾燥湿,补养之力不足,白术善于补脾益气,补多于散,两者同用,补运兼施;由于此汤水偏温,若有湿热或者阴虚内热者不宜食用,寒湿阻遏(例如关节、脘腹冷痛、畏寒肢冷、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者食用尤佳。

吃芡实 补中益气,益寿延龄

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苞等。芡实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也是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神农本草经》说芡实有“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的功效。《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现在的中老年人用芡实进补,最简单的是学着苏东坡先生制作芡实粥:将炒芡实50克倒入锅内,加水煮开片刻,再加淘洗干净的大米100克,粥成即可食用。常吃可健身体,强筋骨,耳聪目明。吃芡实时宜慢火炖煮、细嚼慢咽。一次不能食用太多,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中老年人一般很喜欢喝粥类食物,米粥的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特别是放些有滋补作用的原料做的米粥效果会更好,芡实煮粥就非常好,如果在搭配上薏米和山药就味道更好了,滋补的功效也会更强。

药书中说芡实有“老人食之延年”的效果,芡实在医书中记载“久食延龄益寿”。芡实能补中益气,提神强志,使人耳目聪明,久服使人轻身不饥,还能开胃助气及补肾固精。

芡实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芡实的补肾效果胜过于山药,祛湿效果不逊于红小豆,安神效果不输给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大家都知道秋冬季节比较干燥,芡实可以润燥但是又不寒凉,尤其是芡实粥很滋补,特别适合在秋冬季吃。

灵芝炖瘦肉,益气养心

此次推荐一款灵芝龙眼瘦肉汤,此汤性味温和,一般人群都可服用,尤其适用于气虚血瘀型的冠心病患者,症状包括胸前闷痛、痛如针刺、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身疲乏力、失眠多梦等。

材料:灵芝10克、龙眼肉15克、三七6克、生姜6克、猪瘦肉100克。

做法:灵芝洗净切小块,龙眼肉、三七、姜片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共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隔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食用即可。

点评:灵芝,味甘,性平,是药食同源之佳品,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眩晕、失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者。

龙眼肉,也被称为桂圆肉,因其果实圆黑有光泽,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得名。龙眼肉味甘、性温,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宁神、健脾止泻、利尿消肿等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面色萎黄、气血不足、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等。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可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跌扑肿痛等证者。瘦猪肉能滋阴润燥生津,并能使汤味鲜甜。几味药合用,可共奏养心化瘀的功效。

中医 养生 六字箴言

中医 养生 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即:顺、静、修、调、补、固:

“顺”: 养生 要“天人合一”,顺应季节的变化而调整饮食起居、衣食住行。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要晚睡早起,少发怒,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静”:就是让心安静下来,可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心静才能“病安从来”,达到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目的。

“修”:《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实就是说,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 健康 、快乐和长寿。

“调”: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黄帝内经》强调呼吸的调节。肺是宰相,它的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肺气的上升下降使全身气道通畅,身体内外的气得以交换,对体内的水液运行和排泄起调节作用。如果肺的功能失调,不仅是肺本身的病变,还导致痰饮、水肿等病症。因此,要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以达到“调息”的目的。

“补”:滋补首先要辩证体质,属寒热,还是虚实,如属虚证,还要辨明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虚,还是血虚。要因人而异,根据体质进行合适的药补及食补。气虚的药补可用人参、党参、黄芪等,食补可多吃主食,还可喝鸡汤、吃鸡鸭鱼肉;补血药可选用熟地黄、当归、阿胶、枸杞子等,食补可用大枣、猪肝、各种红肉;补阴药可选用沙参、麦冬、鳖甲、冬虫夏草、玉竹、黄精、石斛等,食补可用鸭肉、海参、甲鱼等;补阳中药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沙苑子等,食补可选用河虾、海虾、海参、核桃仁、牛羊肉、狗肉、韭菜等。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饮食:春天要养肝,多吃豆芽、豆苗、草莓、菠萝等;夏天吃点苦味食物能去心火,多吃应季的瓜和豆;秋天应多吃应季水果和栗子等坚果,还要吃润肺的百合、藕、杏仁、白果;冬天要养藏,多吃根茎类食物,如山药、土豆、红薯、萝卜、白菜。

“固”:包括固精、固气、固神三个方面。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制*。此外可吃养肾精的食物,包括各种肉类,还可吃山药、黄精、枸杞。固气,就是要减少耗气,少说话,要多晒太阳,少熬夜,多做有氧运动,通过饮食带来水谷精微,以补充阳气。固神,就要调养好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少受伤害。

养生要记得多“提气”这些益气的方法,值得珍藏

中医认为,生命的维持全赖于气,它是一切组织活动的营养所系,又是五脏六腑机能活力的大总管。那么,都有哪些简单易行的“提气”和“益气”方法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芪精杞参茶补中益气

生黄芪30克、黄精15克、枸杞10克、西洋参10克,开水冲泡做代茶饮。此茶尤其适合夏季饮用。

做补中益气操

每日清晨,以肚脐为中心,掌心沿顺时针方向轻摩小腹,以微微发热为度;然后,擦热手掌,贴紧额中,从上往下按摩至下巴,再沿着两颊,从侧面按摩回额中,以面部微热为度。此动作循环做5~10次。按摩小腹有助肠胃蠕动,按摩面部可促进津液分泌,两者都有助脾胃运化。

健脾益气二术汤

主要功效:健脾、益气、燥湿

推荐人群:雨水季节,风寒潮湿导致头身、关节不适者。

材料:苍术5克、白术5克、米泔水600ml、瘦肉100克、蜜枣半粒(1~2人量)。

做法:将瘦肉洗净切片,苍术、白术洗净备用,备制米泔水(第一遍淘米时不要搓洗,轻轻去掉米中灰尘,第二遍淘米时用力搓洗,留取搓洗后的淘米水),在瓦煲中放入米泔水,将苍术、白术放入后武火煮开,接着文火继续煲半小时,最后放入肉片、蜜枣煮15分钟,起锅时加入少许食盐调味。

点评:阴雨天气潮湿不爽,很多风湿疾病容易复发,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具有温化寒湿的汤水。汤中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可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湿痹痛、风寒感冒等症,苍术外可祛风湿之邪,内可化脾胃之湿,故为燥湿健脾、祛风之要药,但由于其性味辛燥,用米泔水烹调可减缓其燥性;白术性温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可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水肿等症。苍术善于运脾燥湿,补养之力不足,白术善于补脾益气,补多于散,两者同用,补运兼施;由于此汤水偏温,若有湿热或者阴虚内热者不宜食用,寒湿阻遏(例如关节、脘腹冷痛、畏寒肢冷、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者食用尤佳。

吃芡实 补中益气,益寿延龄

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苞等。芡实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也是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神农本草经》说芡实有“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的功效。《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现在的中老年人用芡实进补,最简单的是学着苏东坡先生制作芡实粥:将炒芡实50克倒入锅内,加水煮开片刻,再加淘洗干净的大米100克,粥成即可食用。常吃可健身体,强筋骨,耳聪目明。吃芡实时宜慢火炖煮、细嚼慢咽。一次不能食用太多,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中老年人一般很喜欢喝粥类食物,米粥的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特别是放些有滋补作用的原料做的米粥效果会更好,芡实煮粥就非常好,如果在搭配上薏米和山药就味道更好了,滋补的功效也会更强。

药书中说芡实有“老人食之延年”的效果,芡实在医书中记载“久食延龄益寿”。芡实能补中益气,提神强志,使人耳目聪明,久服使人轻身不饥,还能开胃助气及补肾固精。

芡实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芡实的补肾效果胜过于山药,祛湿效果不逊于红小豆,安神效果不输给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大家都知道秋冬季节比较干燥,芡实可以润燥但是又不寒凉,尤其是芡实粥很滋补,特别适合在秋冬季吃。

灵芝炖瘦肉,益气养心

此次推荐一款灵芝龙眼瘦肉汤,此汤性味温和,一般人群都可服用,尤其适用于气虚血瘀型的冠心病患者,症状包括胸前闷痛、痛如针刺、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身疲乏力、失眠多梦等。

材料:灵芝10克、龙眼肉15克、三七6克、生姜6克、猪瘦肉100克。

做法:灵芝洗净切小块,龙眼肉、三七、姜片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共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隔水文火炖2小时,调味食用即可。

点评:灵芝,味甘,性平,是药食同源之佳品,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眩晕、失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者。

龙眼肉,也被称为桂圆肉,因其果实圆黑有光泽,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得名。龙眼肉味甘、性温,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宁神、健脾止泻、利尿消肿等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面色萎黄、气血不足、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等。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可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跌扑肿痛等证者。瘦猪肉能滋阴润燥生津,并能使汤味鲜甜。几味药合用,可共奏养心化瘀的功效。

中医 养生 六字箴言

中医 养生 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即:顺、静、修、调、补、固:

“顺”: 养生 要“天人合一”,顺应季节的变化而调整饮食起居、衣食住行。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要晚睡早起,少发怒,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静”:就是让心安静下来,可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心静才能“病安从来”,达到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目的。

“修”:《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实就是说,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 健康 、快乐和长寿。

“调”: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黄帝内经》强调呼吸的调节。肺是宰相,它的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肺气的上升下降使全身气道通畅,身体内外的气得以交换,对体内的水液运行和排泄起调节作用。如果肺的功能失调,不仅是肺本身的病变,还导致痰饮、水肿等病症。因此,要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以达到“调息”的目的。

“补”:滋补首先要辩证体质,属寒热,还是虚实,如属虚证,还要辨明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虚,还是血虚。要因人而异,根据体质进行合适的药补及食补。气虚的药补可用人参、党参、黄芪等,食补可多吃主食,还可喝鸡汤、吃鸡鸭鱼肉;补血药可选用熟地黄、当归、阿胶、枸杞子等,食补可用大枣、猪肝、各种红肉;补阴药可选用沙参、麦冬、鳖甲、冬虫夏草、玉竹、黄精、石斛等,食补可用鸭肉、海参、甲鱼等;补阳中药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沙苑子等,食补可选用河虾、海虾、海参、核桃仁、牛羊肉、狗肉、韭菜等。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饮食:春天要养肝,多吃豆芽、豆苗、草莓、菠萝等;夏天吃点苦味食物能去心火,多吃应季的瓜和豆;秋天应多吃应季水果和栗子等坚果,还要吃润肺的百合、藕、杏仁、白果;冬天要养藏,多吃根茎类食物,如山药、土豆、红薯、萝卜、白菜。

“固”:包括固精、固气、固神三个方面。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制*。此外可吃养肾精的食物,包括各种肉类,还可吃山药、黄精、枸杞。固气,就是要减少耗气,少说话,要多晒太阳,少熬夜,多做有氧运动,通过饮食带来水谷精微,以补充阳气。固神,就要调养好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少受伤害。

中医养生补气有哪些方法

俗话说,十个女人九个虚,女性气虚是件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在意。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补气的方法
  一、 要睡好,最好是每天夜里十点前入睡

  子时前入睡,按子午注流的观点,子时气行至会阴穴,此时一阳生,如果此时前不入睡,不但一身之阳气受损,主要是会致使肾阳日亏。睡好子时觉,肾阳必渐旺。

  二、 要坚持运动锻炼

  运动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最好的运动有游泳和远足,尤其是远足,与三五知己日行万米,边走边说笑,心身并悦,也不劳累,关键是运动量够。

  三、 放松精神

  主要的办法是练太极拳或 *** 。只要常练这些东西,你的人生观也会逐渐变化的。

  四、 一些具体的锻练法

  自我推拿简便易成,能养阴培元,补肾固精。其手法治疗依次为:

  1、按探脾俞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以两手中指按于穴位上拇指附着在肋骨上用力按探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握关节突起部揉穴位;或空握拳用食指桡侧面探擦穴位30-50次,一直揉至区域性有热感时为止。

  2、按擦肾俞

  肾俞穴位于背部第二腰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以两手拇指同时按于同侧十一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向外揉按20-30次;再用指掌斜擦肾俞及其周围部位20-40次,直至有热感。

  3、重擦腰骶

  从双肾俞穴至尾骨端,其左右距脊腰肋中线各五横指范围内为腰骶部。手法操作以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抵于同侧第十二肋骨上,同时自上而下反复斜擦30-50次,直至下腰部发热。

  4、探气海和关元

  气海穴位于肚脐下二横指,腹正中线上。关元穴位于肚脐下四横指,腹正中线上。以左手臂放于右手掌下,掌根紧贴于两穴位下,分别逆时针揉50-100次,揉至有热感时较佳。

  5、按揉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直上四横指,胫骨后缘处。以拇指按于同侧三阴交穴中指可按于小腿外侧悬钟穴拿按10-12次;或拇指揉按对侧三阴交20-30次。
  中医养生补气的食疗
  1、补气健脾活血补血——糖枣荔圆

  大枣、桂圆、荔枝各50克三七粉5克食糖过量。将大枣放砂锅中加水过量烧开后小火煨5分钟再加入其他各物煮沸用小火煨10分钟加食糖调匀即可。每日1次温热过量食之。

  2、补气健脾益胃——参枣米饭

  党参10克大枣20个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将党参、大枣泡发煮半小时捞出汤备用糯米蒸熟把枣摆在上面再把汤液加白糖煎熬成黏汁浇在枣饭上即可。作主食食用。

  3、补气润肠通便——麻仁栗子糕

  火麻仁10克芝麻5克栗子粉50克玉米面50克。将火麻仁、芝麻打碎与栗子粉、玉米面、过量红糖拌匀以水合面蒸成糕。作点心服食。

  4、补气养血——黄芪阿胶粥

  黄芪15克阿胶10克粳米30克。黄芪水煎取汁用药汁煮粳米为粥烊化阿胶兑入粥中。补气养血。每日1次温服。

  5、补气健脾利水消肿——加味黄芪粥

  生黄芪、薏米各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金橘饼2个糯米30克。黄芪加水过量煮20分钟去渣再加入薏米、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粥。每日1剂分2次服食每次服后食金橘饼1个。连服2-3个月。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养生补气有哪些方法

俗话说,十个女人九个虚,女性气虚是件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在意。那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补气的方法
  一、 要睡好,最好是每天夜里十点前入睡

  子时前入睡,按子午注流的观点,子时气行至会阴穴,此时一阳生,如果此时前不入睡,不但一身之阳气受损,主要是会致使肾阳日亏。睡好子时觉,肾阳必渐旺。

  二、 要坚持运动锻炼

  运动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最好的运动有游泳和远足,尤其是远足,与三五知己日行万米,边走边说笑,心身并悦,也不劳累,关键是运动量够。

  三、 放松精神

  主要的办法是练太极拳或 *** 。只要常练这些东西,你的人生观也会逐渐变化的。

  四、 一些具体的锻练法

  自我推拿简便易成,能养阴培元,补肾固精。其手法治疗依次为:

  1、按探脾俞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以两手中指按于穴位上拇指附着在肋骨上用力按探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握关节突起部揉穴位;或空握拳用食指桡侧面探擦穴位30-50次,一直揉至区域性有热感时为止。

  2、按擦肾俞

  肾俞穴位于背部第二腰棘突下,旁开二横指处。以两手拇指同时按于同侧十一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向外揉按20-30次;再用指掌斜擦肾俞及其周围部位20-40次,直至有热感。

  3、重擦腰骶

  从双肾俞穴至尾骨端,其左右距脊腰肋中线各五横指范围内为腰骶部。手法操作以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抵于同侧第十二肋骨上,同时自上而下反复斜擦30-50次,直至下腰部发热。

  4、探气海和关元

  气海穴位于肚脐下二横指,腹正中线上。关元穴位于肚脐下四横指,腹正中线上。以左手臂放于右手掌下,掌根紧贴于两穴位下,分别逆时针揉50-100次,揉至有热感时较佳。

  5、按揉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直上四横指,胫骨后缘处。以拇指按于同侧三阴交穴中指可按于小腿外侧悬钟穴拿按10-12次;或拇指揉按对侧三阴交20-30次。
  中医养生补气的食疗
  1、补气健脾活血补血——糖枣荔圆

  大枣、桂圆、荔枝各50克三七粉5克食糖过量。将大枣放砂锅中加水过量烧开后小火煨5分钟再加入其他各物煮沸用小火煨10分钟加食糖调匀即可。每日1次温热过量食之。

  2、补气健脾益胃——参枣米饭

  党参10克大枣20个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将党参、大枣泡发煮半小时捞出汤备用糯米蒸熟把枣摆在上面再把汤液加白糖煎熬成黏汁浇在枣饭上即可。作主食食用。

  3、补气润肠通便——麻仁栗子糕

  火麻仁10克芝麻5克栗子粉50克玉米面50克。将火麻仁、芝麻打碎与栗子粉、玉米面、过量红糖拌匀以水合面蒸成糕。作点心服食。

  4、补气养血——黄芪阿胶粥

  黄芪15克阿胶10克粳米30克。黄芪水煎取汁用药汁煮粳米为粥烊化阿胶兑入粥中。补气养血。每日1次温服。

  5、补气健脾利水消肿——加味黄芪粥

  生黄芪、薏米各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金橘饼2个糯米30克。黄芪加水过量煮20分钟去渣再加入薏米、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粥。每日1剂分2次服食每次服后食金橘饼1个。连服2-3个月。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养生六种补气中药(2)

  (二)中医养血十六法

草药养血:当归、何首乌、阿胶、熟地黄、枸杞子、黄芪等。

成药养血:十全大补膏、归脾丸、复方阿胶浆、当归补血膏等。

饮食养血:桂圆、老母鸡、红枣、鸡蛋黄、猪肝、瘦肉、鱼类等。

生活养血:生活规律、劳逸结合、营养均衡、铁锅炒菜、禁浓茶。

节省养血:避免久视伤血、久思耗血、久劳损血、外伤出血等。

治病养血:防治出血、肾衰、再障、月经过多、崩漏等疾病。

西药养血:维生素C、维生素B12、富马酸铁等。

输液养血:代血浆,全血,参麦针等输液。

术后养血:大病、大小手术后、产后、人流后均应养气血。

药酒养血:黄芪、当归、人参、何首乌、枸杞子等泡酒饮。

药茶养血:当归桂圆茶、枸杞黑芝麻茶、酸枣仁茶等。

药膳养血:黄芪当归炖老母鸡、当归羊肉汤等。

针灸养血: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血海、膈俞等。

艾灸养血:足三里、三阴交、神阙、中脘、血海等。

埋线养血:足三里、肾俞、脾俞、肝俞等埋线。

注射养血:胎盘、当归、黄芪、B12针注射足三里、三阴交等。

  (三)中医养阴十六法

草药养阴:麦冬,沙参,石斛,玉竹,天冬,山茱萸等。

成药养阴: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养阴清肺丸等。

针灸养阴:太溪、照海、三阴交、肾俞等。

艾灸养阴:三阴交、肾俞、肝俞等。

饮食养阴:秋梨,蜂蜜,蔬菜瓜果,百合,银耳等。

生活养阴:叩齿咽津,揉搓涌泉,取暖开空调多饮。

止损养阴:少嗑瓜子,少风吹日晒,戒烟,节制房事等。

增湿养阴:湿毛巾湿衣服晾在室内,室内放水盆,增湿器等。

药酒养阴:麦冬、百合、石斛、熟地黄、山茱萸等泡酒饮。

药茶养阴:百合、麦冬、天冬、沙参、玉竹等泡茶饮。

药膳养阴:银耳百合汤、枸杞炖甲鱼、黑芝麻油等。

治病养阴:糖尿病、甲亢、反复上火、更年期综合征等多养阴。

地域养阴:西北干燥容易伤阴,东南潮湿可减少水分蒸发护阴。

秋冬养阴:秋冬气候干燥,水分蒸发过多,应当养阴护阴藏精。

补液养阴:急性病脱水口干尿少,输液可迅速改善。

急下存阴:中医治疗温病用通便退热来护阴,防止真阴亏损。

  (四)中医养阳十六法

草药补阳:人参、附子、肉桂、巴戟、苁蓉、鹿茸、桂枝等。

成药补阳: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艾附暖宫丸等。

针灸补阳: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命门等。

艾灸补阳:神阙、关元、气海、大椎、命门、涌泉等。

饮食补阳:牛羊狗肉、葱姜、桂圆、麻雀蛋、鹿肉、韭菜等。

运动补阳:气功太极、劳动锻炼、田径武术等运动生阳。

洗浴补阳:制川草乌、补骨脂、桂枝、附子、干姜等洗浴。

治病护阳:防治痛经、慢支、甲减、风湿、慢性腹泻等寒病。

防寒护阳:少贪生冷、个人防护、取暖防寒,减少阳气体亏损。

火炕补阳:坚持睡火炕,对虚寒体质、老年人有很好护阳作用。

药酒补阳:人参、肉苁蓉、巴戟天、鹿茸等浸酒服可补阳。

药膳补阳:人参当归黄芪炖老母鸡、当归附子羊肉汤等。

药茶补阳:人参茶、姜红茶、枸杞茶、苁蓉茶等。

贴穴补阳:慢支肺俞三伏贴,前列腺炎白胡椒神阙贴,艾磁灸等。

拔罐补阳:大椎、神阙、命门、肺俞等拔罐除寒护阳。

春夏护阳:春夏阳在体表,内脏阳气不足,须防寒阳。

中医养生六种补气中药(2)

  (二)中医养血十六法

草药养血:当归、何首乌、阿胶、熟地黄、枸杞子、黄芪等。

成药养血:十全大补膏、归脾丸、复方阿胶浆、当归补血膏等。

饮食养血:桂圆、老母鸡、红枣、鸡蛋黄、猪肝、瘦肉、鱼类等。

生活养血:生活规律、劳逸结合、营养均衡、铁锅炒菜、禁浓茶。

节省养血:避免久视伤血、久思耗血、久劳损血、外伤出血等。

治病养血:防治出血、肾衰、再障、月经过多、崩漏等疾病。

西药养血:维生素C、维生素B12、富马酸铁等。

输液养血:代血浆,全血,参麦针等输液。

术后养血:大病、大小手术后、产后、人流后均应养气血。

药酒养血:黄芪、当归、人参、何首乌、枸杞子等泡酒饮。

药茶养血:当归桂圆茶、枸杞黑芝麻茶、酸枣仁茶等。

药膳养血:黄芪当归炖老母鸡、当归羊肉汤等。

针灸养血: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血海、膈俞等。

艾灸养血:足三里、三阴交、神阙、中脘、血海等。

埋线养血:足三里、肾俞、脾俞、肝俞等埋线。

注射养血:胎盘、当归、黄芪、B12针注射足三里、三阴交等。

  (三)中医养阴十六法

草药养阴:麦冬,沙参,石斛,玉竹,天冬,山茱萸等。

成药养阴: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养阴清肺丸等。

针灸养阴:太溪、照海、三阴交、肾俞等。

艾灸养阴:三阴交、肾俞、肝俞等。

饮食养阴:秋梨,蜂蜜,蔬菜瓜果,百合,银耳等。

生活养阴:叩齿咽津,揉搓涌泉,取暖开空调多饮。

止损养阴:少嗑瓜子,少风吹日晒,戒烟,节制房事等。

增湿养阴:湿毛巾湿衣服晾在室内,室内放水盆,增湿器等。

药酒养阴:麦冬、百合、石斛、熟地黄、山茱萸等泡酒饮。

药茶养阴:百合、麦冬、天冬、沙参、玉竹等泡茶饮。

药膳养阴:银耳百合汤、枸杞炖甲鱼、黑芝麻油等。

治病养阴:糖尿病、甲亢、反复上火、更年期综合征等多养阴。

地域养阴:西北干燥容易伤阴,东南潮湿可减少水分蒸发护阴。

秋冬养阴:秋冬气候干燥,水分蒸发过多,应当养阴护阴藏精。

补液养阴:急性病脱水口干尿少,输液可迅速改善。

急下存阴:中医治疗温病用通便退热来护阴,防止真阴亏损。

  (四)中医养阳十六法

草药补阳:人参、附子、肉桂、巴戟、苁蓉、鹿茸、桂枝等。

成药补阳: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艾附暖宫丸等。

针灸补阳: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命门等。

艾灸补阳:神阙、关元、气海、大椎、命门、涌泉等。

饮食补阳:牛羊狗肉、葱姜、桂圆、麻雀蛋、鹿肉、韭菜等。

运动补阳:气功太极、劳动锻炼、田径武术等运动生阳。

洗浴补阳:制川草乌、补骨脂、桂枝、附子、干姜等洗浴。

治病护阳:防治痛经、慢支、甲减、风湿、慢性腹泻等寒病。

防寒护阳:少贪生冷、个人防护、取暖防寒,减少阳气体亏损。

火炕补阳:坚持睡火炕,对虚寒体质、老年人有很好护阳作用。

药酒补阳:人参、肉苁蓉、巴戟天、鹿茸等浸酒服可补阳。

药膳补阳:人参当归黄芪炖老母鸡、当归附子羊肉汤等。

药茶补阳:人参茶、姜红茶、枸杞茶、苁蓉茶等。

贴穴补阳:慢支肺俞三伏贴,前列腺炎白胡椒神阙贴,艾磁灸等。

拔罐补阳:大椎、神阙、命门、肺俞等拔罐除寒护阳。

春夏护阳:春夏阳在体表,内脏阳气不足,须防寒阳。

中医养生六种补气中药(2)

  (二)中医养血十六法

草药养血:当归、何首乌、阿胶、熟地黄、枸杞子、黄芪等。

成药养血:十全大补膏、归脾丸、复方阿胶浆、当归补血膏等。

饮食养血:桂圆、老母鸡、红枣、鸡蛋黄、猪肝、瘦肉、鱼类等。

生活养血:生活规律、劳逸结合、营养均衡、铁锅炒菜、禁浓茶。

节省养血:避免久视伤血、久思耗血、久劳损血、外伤出血等。

治病养血:防治出血、肾衰、再障、月经过多、崩漏等疾病。

西药养血:维生素C、维生素B12、富马酸铁等。

输液养血:代血浆,全血,参麦针等输液。

术后养血:大病、大小手术后、产后、人流后均应养气血。

药酒养血:黄芪、当归、人参、何首乌、枸杞子等泡酒饮。

药茶养血:当归桂圆茶、枸杞黑芝麻茶、酸枣仁茶等。

药膳养血:黄芪当归炖老母鸡、当归羊肉汤等。

针灸养血: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血海、膈俞等。

艾灸养血:足三里、三阴交、神阙、中脘、血海等。

埋线养血:足三里、肾俞、脾俞、肝俞等埋线。

注射养血:胎盘、当归、黄芪、B12针注射足三里、三阴交等。

  (三)中医养阴十六法

草药养阴:麦冬,沙参,石斛,玉竹,天冬,山茱萸等。

成药养阴: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养阴清肺丸等。

针灸养阴:太溪、照海、三阴交、肾俞等。

艾灸养阴:三阴交、肾俞、肝俞等。

饮食养阴:秋梨,蜂蜜,蔬菜瓜果,百合,银耳等。

生活养阴:叩齿咽津,揉搓涌泉,取暖开空调多饮。

止损养阴:少嗑瓜子,少风吹日晒,戒烟,节制房事等。

增湿养阴:湿毛巾湿衣服晾在室内,室内放水盆,增湿器等。

药酒养阴:麦冬、百合、石斛、熟地黄、山茱萸等泡酒饮。

药茶养阴:百合、麦冬、天冬、沙参、玉竹等泡茶饮。

药膳养阴:银耳百合汤、枸杞炖甲鱼、黑芝麻油等。

治病养阴:糖尿病、甲亢、反复上火、更年期综合征等多养阴。

地域养阴:西北干燥容易伤阴,东南潮湿可减少水分蒸发护阴。

秋冬养阴:秋冬气候干燥,水分蒸发过多,应当养阴护阴藏精。

补液养阴:急性病脱水口干尿少,输液可迅速改善。

急下存阴:中医治疗温病用通便退热来护阴,防止真阴亏损。

  (四)中医养阳十六法

草药补阳:人参、附子、肉桂、巴戟、苁蓉、鹿茸、桂枝等。

成药补阳: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艾附暖宫丸等。

针灸补阳: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命门等。

艾灸补阳:神阙、关元、气海、大椎、命门、涌泉等。

饮食补阳:牛羊狗肉、葱姜、桂圆、麻雀蛋、鹿肉、韭菜等。

运动补阳:气功太极、劳动锻炼、田径武术等运动生阳。

洗浴补阳:制川草乌、补骨脂、桂枝、附子、干姜等洗浴。

治病护阳:防治痛经、慢支、甲减、风湿、慢性腹泻等寒病。

防寒护阳:少贪生冷、个人防护、取暖防寒,减少阳气体亏损。

火炕补阳:坚持睡火炕,对虚寒体质、老年人有很好护阳作用。

药酒补阳:人参、肉苁蓉、巴戟天、鹿茸等浸酒服可补阳。

药膳补阳:人参当归黄芪炖老母鸡、当归附子羊肉汤等。

药茶补阳:人参茶、姜红茶、枸杞茶、苁蓉茶等。

贴穴补阳:慢支肺俞三伏贴,前列腺炎白胡椒神阙贴,艾磁灸等。

拔罐补阳:大椎、神阙、命门、肺俞等拔罐除寒护阳。

春夏护阳:春夏阳在体表,内脏阳气不足,须防寒阳。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的中药方

头晕 贫血 就要及时补血,但补血不要想得太难,日常饮食中食物 食疗 就有不少补血佳品。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 养胃 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的中药方
  苏东坡九蒸芝麻方

  【配方】芝麻1000g茯苓200g蜂蜜1000g

  【功效与应用】补肝益肾、滋润五脏、渗湿利水、宁心安神。适用于中老年人食用。

  【方解】本方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延缓衰老的饮食方。方中芝麻味甘,性平。补肝肾、滋五脏,治肝血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 便秘 结、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人乳少等症。《神农本草经》记述:“主伤中虚羸、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茯苓味甘淡,性平。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泄泻、遗精、惊悸健忘等症。《日华子本草》曰:“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与芝麻互补为伍,更有利于益脾胃、安心神、补脑填髓,是抗衰防老佳品。

  【制法】将芝麻即1日内蒸3次晒3次,重复3天即可完成。即九蒸九晒;茯苓洗净去皮晒干,共为细末,以蜂蜜炼熟,瓷器密贮备用。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1匙,或蒸蛋、煮蛋、冲开水均可。

  唐朝永乐公主丰姿绰约方

  【配方】沙蒺藜500g胡桃仁1000g蜂蜜500g

  【功效与应用】散风明目,下气行血, 补肾 固精、温肺定喘。适用于身体瘦弱,饮食不佳,皮肤干燥,目赤身痒,下焦虚寒,阳萎遗精患者食用。据古代食疗 养生 学载:“服一年后冬不寒,夏不热。服之二年,老还少,头白再黑,齿落更生。服之三年,身轻延寿”。又云:唐朝皇帝李隆基的女儿永乐公主,幼年肌肉干瘦,肌肤不丰。后因战乱避居沙苑常以当地所产蒺藜煎水当茶饮,二年后竟健美艳丽,丰姿绰约,后人传为佳话。

  【方解】方中沙蒺藜味辛苦,性温。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胡桃仁味甘,性温。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治 肾虚 喘咳,腰痛脚弱,阳萎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燥结。孟诜曰:其“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滑”。二者与蜂蜜合用,对身体虚弱者有补益作用。

  【制法】先将沙蒺藜洗净、烘干、研末、纱布包扎、置砂锅中文火熬汁。过滤,去渣留汁。胡桃仁切细、捣烂与蜂蜜同入汁*熬成膏。密贮备用。

  【服法】每日早、中、晚各1匙,开水冲服。

  神仙巨胜丸

  【配方】巨胜、牛膝、巴戟、天冬、柳桂、熟地、酸枣仁、覆盆子、菟丝子、山药、远志、菊花、人参、白茯苓各30g蜂蜜500g

  【功效与应用】 清热 润肺, 滋阴 补血,补肝益肾,益精补气。适用于中老年人抗衰防老食用。原方云:“服一月,身轻体健,万病不侵,轻身 壮阳 ,返老还童,去三尸、下九虫、除万病”。

  【方解】本 方剂 来源于古代食疗养生方。方中巨胜,又名黑芝麻,味甘,性平。补肝肾,润五脏。用于肝肾经血不足的眩晕、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步履艰难、肠燥便秘等症。巴戟味辛甘,性微温。补肾阳,祛内湿。用于腰膝无力,关节酸痛,小便失禁、阳萎、遗精、风寒湿痹等症。天冬味甘苦,性寒。滋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于阴虚发热、 咳嗽 、吐血、肺痈、消渴、便秘、咽喉肿痛等症。熟地味甘,性微温。滋阴补血。用于血虚及肺肾阴虚、腰膝痿弱、劳咳骨蒸、遗精、 月经不调 、耳聋、目昏等症。菟丝子味辛甘,性平。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用于视力减退、 耳鸣 、阳萎、遗精、腰膝酸软、尿频余沥、 先兆流产 、胎动不安等症。山药味甘,性平。健脾除湿,益肺固肾,益精补气。用于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远志味苦辛,性温。安神,化痰。主治失眠、惊悸、咳嗽多痰等症。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用于虚脱、心衰、气短、喘促、自汗肢冷,心悸怔忡,久病体虚, 神经 衰弱等症。覆盆子味甘酸,性平。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用于治疗阳萎、遗精、溲数、遗溺等症。牛膝味酸苦,性平。生用活血化瘀,主治经闭、经痛。熟用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腰膝骨痛,关节不利等症。

  【制法】巨胜(黑芝麻)酒浸1宿、九蒸九晒,牛膝酒浸,菟丝酒浸,诸药焙干研末、炼蜜为丸。

  【服法】每日早晚空服1丸、温酒或开水下。

  理脾糕

  【配方】百合50g莲子肉30g山药100g苡仁50g芡实100g白蒺藜10g粳米粉250g糯米粉250g砂糖适量

  【功效与应用】补虚损、抗衰老、防 癌症 的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人日常 保健 食用。

  【方解】理脾糕出清·费伯雄《食鉴本草》。方中百合味微苦,性平,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等症。百合所含秋水仙碱,是疗效较好的抗风痛和抗 肿瘤 药物。莲子肉味甘,性平。补虚损,养心安神,健脾止泻,补肾止遗。用于心虚或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心悸,脾虚泄泻,遗精,尿频,白虫,带下等症。《本草拾遗》:“令黑,不老”。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健脾补肺,清热利湿,养心安神,并有防癌抗癌作用。用于脾虚水湿不化,食少泄泻,腹胀水肿,小便短少,以及筋骨痛,关节屈伸不利,肺痈咳嗽,失眠,惊悸,健忘等症。白蒺藜味辛苦,性温。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等症。还能治牙齿出血、松动。其它如芡实、山药、粳米皆有养阴补肝益肾和健脾和胃的功能。上述药物合围有防老抗衰、延年益寿作用。

  【制法】诸物磨粉,过筛、混合蒸糕,烘干,密贮备用。

  【服法】每日早、中、晚随意取食。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吃什么食物补血
  1、桑葚干

  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制品中含天然铁最丰富的,每100克含铁42.5毫克,无愧于水果中“补血果”的称号。一般建议将桑葚干煮粥吃,每日食用一碗桑葚粥不但可以补血,还可以 美容 。

  2、菠菜

  这是最常见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补血食物,波菜内含有丰富的铁质胡萝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补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如果不爱吃胡萝卜,那就多吃点蔬菜吧。

  3、乌鸡

  《本草纲目》记载乌鸡有大补作用,可以补诸劳虚损,可以治疗消渴症。另外,还有益于产妇,尤其治疗妇女的崩漏带下等一些顽固血病。另外,对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止小孩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 疾病 都有很好的疗效。

  4、红米

  红米中的丰富淀粉和 植物 蛋白质,可补充体内消耗,也能维持身体的正常体温。它富含众多的 营养 素,其中以铁质最丰富,故有补血、预防贫血的效果,对于女性经期失血过多,吃红米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5、花生

  花生是全世界公认的 健康 食品,在我国花生被认为是“十大长寿食品”之一。 中医 认为花生的功效是调和脾胃,补血止血,降压降脂。其中“补血止血”的作用主要就是花生外那层红衣的功劳。

  6、黑豆

  我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多数书上会介绍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随各人喜好,如果是在 产后 ,建议用黑豆煮乌骨鸡。

  7、牛奶

  牛奶不仅可以 美白 皮肤,补充钙质,它更能 补气血 、滋养身体。女性通过多喝牛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补血养生的效果哦!

  8、萝卜干

  萝卜干本来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维生素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极为丰富,铁质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却是最好的养生食物,它的铁质含量除了金针菜之外超过一切食物。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吃什么水果补血
  1、补血的水果有桂圆

  桂圆含有维生素的A,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葡萄糖和蔗糖等,而且具丰富的铁质。桂圆汤,桂圆酒等食物,相当推荐孕妇和产妇食用,是颇佳的补血料理。

  2、补血的水果有大枣

  大枣大家都很熟悉吧,它可是补血的优良水果哦,大枣的营养价值很高。枣是一种滋补性很强的食品,它含丰富蛋白质、醣分等。所以,常吃大枣不仅可以补血,还可以美容 养颜 哦。

  3、补血的水果有葡萄

  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12,特别是以带皮葡萄发酵制成的红葡萄酒,每升中就含有12—15毫克的维生素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12,对于治疗恶性贫血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一般缺铁性贫血而言,葡萄含有丰富铁质,是补充铁质很好的辅助食品,缺铁性贫血患者、妇女皆可多吃,有助增进其 血液 制造功能;孕妇更应该多吃葡萄,当然葡萄干也行,常吃不但对胎儿的健康有益,也能使孕妇面色红润、血脉畅通。

  4、补血的水果有樱桃

  樱桃是含铁量很高的水果。女性常吃樱桃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同时樱桃中富含铁和维生素A,有驻颜美容的功效,可以是皮肤红润,消斑 去皱 。在补铁的水果中,樱桃实属上品。维生素A能够促进铁质的吸收。

  5、补血的水果有桑葚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的中药方

头晕 贫血 就要及时补血,但补血不要想得太难,日常饮食中食物 食疗 就有不少补血佳品。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 养胃 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的中药方
  苏东坡九蒸芝麻方

  【配方】芝麻1000g茯苓200g蜂蜜1000g

  【功效与应用】补肝益肾、滋润五脏、渗湿利水、宁心安神。适用于中老年人食用。

  【方解】本方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延缓衰老的饮食方。方中芝麻味甘,性平。补肝肾、滋五脏,治肝血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 便秘 结、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人乳少等症。《神农本草经》记述:“主伤中虚羸、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茯苓味甘淡,性平。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泄泻、遗精、惊悸健忘等症。《日华子本草》曰:“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与芝麻互补为伍,更有利于益脾胃、安心神、补脑填髓,是抗衰防老佳品。

  【制法】将芝麻即1日内蒸3次晒3次,重复3天即可完成。即九蒸九晒;茯苓洗净去皮晒干,共为细末,以蜂蜜炼熟,瓷器密贮备用。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1匙,或蒸蛋、煮蛋、冲开水均可。

  唐朝永乐公主丰姿绰约方

  【配方】沙蒺藜500g胡桃仁1000g蜂蜜500g

  【功效与应用】散风明目,下气行血, 补肾 固精、温肺定喘。适用于身体瘦弱,饮食不佳,皮肤干燥,目赤身痒,下焦虚寒,阳萎遗精患者食用。据古代食疗 养生 学载:“服一年后冬不寒,夏不热。服之二年,老还少,头白再黑,齿落更生。服之三年,身轻延寿”。又云:唐朝皇帝李隆基的女儿永乐公主,幼年肌肉干瘦,肌肤不丰。后因战乱避居沙苑常以当地所产蒺藜煎水当茶饮,二年后竟健美艳丽,丰姿绰约,后人传为佳话。

  【方解】方中沙蒺藜味辛苦,性温。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胡桃仁味甘,性温。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治 肾虚 喘咳,腰痛脚弱,阳萎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燥结。孟诜曰:其“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滑”。二者与蜂蜜合用,对身体虚弱者有补益作用。

  【制法】先将沙蒺藜洗净、烘干、研末、纱布包扎、置砂锅中文火熬汁。过滤,去渣留汁。胡桃仁切细、捣烂与蜂蜜同入汁*熬成膏。密贮备用。

  【服法】每日早、中、晚各1匙,开水冲服。

  神仙巨胜丸

  【配方】巨胜、牛膝、巴戟、天冬、柳桂、熟地、酸枣仁、覆盆子、菟丝子、山药、远志、菊花、人参、白茯苓各30g蜂蜜500g

  【功效与应用】 清热 润肺, 滋阴 补血,补肝益肾,益精补气。适用于中老年人抗衰防老食用。原方云:“服一月,身轻体健,万病不侵,轻身 壮阳 ,返老还童,去三尸、下九虫、除万病”。

  【方解】本 方剂 来源于古代食疗养生方。方中巨胜,又名黑芝麻,味甘,性平。补肝肾,润五脏。用于肝肾经血不足的眩晕、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步履艰难、肠燥便秘等症。巴戟味辛甘,性微温。补肾阳,祛内湿。用于腰膝无力,关节酸痛,小便失禁、阳萎、遗精、风寒湿痹等症。天冬味甘苦,性寒。滋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于阴虚发热、 咳嗽 、吐血、肺痈、消渴、便秘、咽喉肿痛等症。熟地味甘,性微温。滋阴补血。用于血虚及肺肾阴虚、腰膝痿弱、劳咳骨蒸、遗精、 月经不调 、耳聋、目昏等症。菟丝子味辛甘,性平。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用于视力减退、 耳鸣 、阳萎、遗精、腰膝酸软、尿频余沥、 先兆流产 、胎动不安等症。山药味甘,性平。健脾除湿,益肺固肾,益精补气。用于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远志味苦辛,性温。安神,化痰。主治失眠、惊悸、咳嗽多痰等症。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用于虚脱、心衰、气短、喘促、自汗肢冷,心悸怔忡,久病体虚, 神经 衰弱等症。覆盆子味甘酸,性平。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用于治疗阳萎、遗精、溲数、遗溺等症。牛膝味酸苦,性平。生用活血化瘀,主治经闭、经痛。熟用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腰膝骨痛,关节不利等症。

  【制法】巨胜(黑芝麻)酒浸1宿、九蒸九晒,牛膝酒浸,菟丝酒浸,诸药焙干研末、炼蜜为丸。

  【服法】每日早晚空服1丸、温酒或开水下。

  理脾糕

  【配方】百合50g莲子肉30g山药100g苡仁50g芡实100g白蒺藜10g粳米粉250g糯米粉250g砂糖适量

  【功效与应用】补虚损、抗衰老、防 癌症 的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人日常 保健 食用。

  【方解】理脾糕出清·费伯雄《食鉴本草》。方中百合味微苦,性平,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等症。百合所含秋水仙碱,是疗效较好的抗风痛和抗 肿瘤 药物。莲子肉味甘,性平。补虚损,养心安神,健脾止泻,补肾止遗。用于心虚或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心悸,脾虚泄泻,遗精,尿频,白虫,带下等症。《本草拾遗》:“令黑,不老”。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健脾补肺,清热利湿,养心安神,并有防癌抗癌作用。用于脾虚水湿不化,食少泄泻,腹胀水肿,小便短少,以及筋骨痛,关节屈伸不利,肺痈咳嗽,失眠,惊悸,健忘等症。白蒺藜味辛苦,性温。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等症。还能治牙齿出血、松动。其它如芡实、山药、粳米皆有养阴补肝益肾和健脾和胃的功能。上述药物合围有防老抗衰、延年益寿作用。

  【制法】诸物磨粉,过筛、混合蒸糕,烘干,密贮备用。

  【服法】每日早、中、晚随意取食。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吃什么食物补血
  1、桑葚干

  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制品中含天然铁最丰富的,每100克含铁42.5毫克,无愧于水果中“补血果”的称号。一般建议将桑葚干煮粥吃,每日食用一碗桑葚粥不但可以补血,还可以 美容 。

  2、菠菜

  这是最常见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补血食物,波菜内含有丰富的铁质胡萝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补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如果不爱吃胡萝卜,那就多吃点蔬菜吧。

  3、乌鸡

  《本草纲目》记载乌鸡有大补作用,可以补诸劳虚损,可以治疗消渴症。另外,还有益于产妇,尤其治疗妇女的崩漏带下等一些顽固血病。另外,对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止小孩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 疾病 都有很好的疗效。

  4、红米

  红米中的丰富淀粉和 植物 蛋白质,可补充体内消耗,也能维持身体的正常体温。它富含众多的 营养 素,其中以铁质最丰富,故有补血、预防贫血的效果,对于女性经期失血过多,吃红米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5、花生

  花生是全世界公认的 健康 食品,在我国花生被认为是“十大长寿食品”之一。 中医 认为花生的功效是调和脾胃,补血止血,降压降脂。其中“补血止血”的作用主要就是花生外那层红衣的功劳。

  6、黑豆

  我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多数书上会介绍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随各人喜好,如果是在 产后 ,建议用黑豆煮乌骨鸡。

  7、牛奶

  牛奶不仅可以 美白 皮肤,补充钙质,它更能 补气血 、滋养身体。女性通过多喝牛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补血养生的效果哦!

  8、萝卜干

  萝卜干本来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维生素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极为丰富,铁质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却是最好的养生食物,它的铁质含量除了金针菜之外超过一切食物。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吃什么水果补血
  1、补血的水果有桂圆

  桂圆含有维生素的A,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葡萄糖和蔗糖等,而且具丰富的铁质。桂圆汤,桂圆酒等食物,相当推荐孕妇和产妇食用,是颇佳的补血料理。

  2、补血的水果有大枣

  大枣大家都很熟悉吧,它可是补血的优良水果哦,大枣的营养价值很高。枣是一种滋补性很强的食品,它含丰富蛋白质、醣分等。所以,常吃大枣不仅可以补血,还可以美容 养颜 哦。

  3、补血的水果有葡萄

  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12,特别是以带皮葡萄发酵制成的红葡萄酒,每升中就含有12—15毫克的维生素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12,对于治疗恶性贫血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一般缺铁性贫血而言,葡萄含有丰富铁质,是补充铁质很好的辅助食品,缺铁性贫血患者、妇女皆可多吃,有助增进其 血液 制造功能;孕妇更应该多吃葡萄,当然葡萄干也行,常吃不但对胎儿的健康有益,也能使孕妇面色红润、血脉畅通。

  4、补血的水果有樱桃

  樱桃是含铁量很高的水果。女性常吃樱桃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同时樱桃中富含铁和维生素A,有驻颜美容的功效,可以是皮肤红润,消斑 去皱 。在补铁的水果中,樱桃实属上品。维生素A能够促进铁质的吸收。

  5、补血的水果有桑葚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的中药方

头晕 贫血 就要及时补血,但补血不要想得太难,日常饮食中食物 食疗 就有不少补血佳品。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 养胃 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的中药方
  苏东坡九蒸芝麻方

  【配方】芝麻1000g茯苓200g蜂蜜1000g

  【功效与应用】补肝益肾、滋润五脏、渗湿利水、宁心安神。适用于中老年人食用。

  【方解】本方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延缓衰老的饮食方。方中芝麻味甘,性平。补肝肾、滋五脏,治肝血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 便秘 结、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人乳少等症。《神农本草经》记述:“主伤中虚羸、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茯苓味甘淡,性平。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泄泻、遗精、惊悸健忘等症。《日华子本草》曰:“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与芝麻互补为伍,更有利于益脾胃、安心神、补脑填髓,是抗衰防老佳品。

  【制法】将芝麻即1日内蒸3次晒3次,重复3天即可完成。即九蒸九晒;茯苓洗净去皮晒干,共为细末,以蜂蜜炼熟,瓷器密贮备用。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1匙,或蒸蛋、煮蛋、冲开水均可。

  唐朝永乐公主丰姿绰约方

  【配方】沙蒺藜500g胡桃仁1000g蜂蜜500g

  【功效与应用】散风明目,下气行血, 补肾 固精、温肺定喘。适用于身体瘦弱,饮食不佳,皮肤干燥,目赤身痒,下焦虚寒,阳萎遗精患者食用。据古代食疗 养生 学载:“服一年后冬不寒,夏不热。服之二年,老还少,头白再黑,齿落更生。服之三年,身轻延寿”。又云:唐朝皇帝李隆基的女儿永乐公主,幼年肌肉干瘦,肌肤不丰。后因战乱避居沙苑常以当地所产蒺藜煎水当茶饮,二年后竟健美艳丽,丰姿绰约,后人传为佳话。

  【方解】方中沙蒺藜味辛苦,性温。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胡桃仁味甘,性温。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治 肾虚 喘咳,腰痛脚弱,阳萎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燥结。孟诜曰:其“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滑”。二者与蜂蜜合用,对身体虚弱者有补益作用。

  【制法】先将沙蒺藜洗净、烘干、研末、纱布包扎、置砂锅中文火熬汁。过滤,去渣留汁。胡桃仁切细、捣烂与蜂蜜同入汁*熬成膏。密贮备用。

  【服法】每日早、中、晚各1匙,开水冲服。

  神仙巨胜丸

  【配方】巨胜、牛膝、巴戟、天冬、柳桂、熟地、酸枣仁、覆盆子、菟丝子、山药、远志、菊花、人参、白茯苓各30g蜂蜜500g

  【功效与应用】 清热 润肺, 滋阴 补血,补肝益肾,益精补气。适用于中老年人抗衰防老食用。原方云:“服一月,身轻体健,万病不侵,轻身 壮阳 ,返老还童,去三尸、下九虫、除万病”。

  【方解】本 方剂 来源于古代食疗养生方。方中巨胜,又名黑芝麻,味甘,性平。补肝肾,润五脏。用于肝肾经血不足的眩晕、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步履艰难、肠燥便秘等症。巴戟味辛甘,性微温。补肾阳,祛内湿。用于腰膝无力,关节酸痛,小便失禁、阳萎、遗精、风寒湿痹等症。天冬味甘苦,性寒。滋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于阴虚发热、 咳嗽 、吐血、肺痈、消渴、便秘、咽喉肿痛等症。熟地味甘,性微温。滋阴补血。用于血虚及肺肾阴虚、腰膝痿弱、劳咳骨蒸、遗精、 月经不调 、耳聋、目昏等症。菟丝子味辛甘,性平。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用于视力减退、 耳鸣 、阳萎、遗精、腰膝酸软、尿频余沥、 先兆流产 、胎动不安等症。山药味甘,性平。健脾除湿,益肺固肾,益精补气。用于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远志味苦辛,性温。安神,化痰。主治失眠、惊悸、咳嗽多痰等症。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用于虚脱、心衰、气短、喘促、自汗肢冷,心悸怔忡,久病体虚, 神经 衰弱等症。覆盆子味甘酸,性平。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用于治疗阳萎、遗精、溲数、遗溺等症。牛膝味酸苦,性平。生用活血化瘀,主治经闭、经痛。熟用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腰膝骨痛,关节不利等症。

  【制法】巨胜(黑芝麻)酒浸1宿、九蒸九晒,牛膝酒浸,菟丝酒浸,诸药焙干研末、炼蜜为丸。

  【服法】每日早晚空服1丸、温酒或开水下。

  理脾糕

  【配方】百合50g莲子肉30g山药100g苡仁50g芡实100g白蒺藜10g粳米粉250g糯米粉250g砂糖适量

  【功效与应用】补虚损、抗衰老、防 癌症 的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人日常 保健 食用。

  【方解】理脾糕出清·费伯雄《食鉴本草》。方中百合味微苦,性平,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等症。百合所含秋水仙碱,是疗效较好的抗风痛和抗 肿瘤 药物。莲子肉味甘,性平。补虚损,养心安神,健脾止泻,补肾止遗。用于心虚或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心悸,脾虚泄泻,遗精,尿频,白虫,带下等症。《本草拾遗》:“令黑,不老”。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健脾补肺,清热利湿,养心安神,并有防癌抗癌作用。用于脾虚水湿不化,食少泄泻,腹胀水肿,小便短少,以及筋骨痛,关节屈伸不利,肺痈咳嗽,失眠,惊悸,健忘等症。白蒺藜味辛苦,性温。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等症。还能治牙齿出血、松动。其它如芡实、山药、粳米皆有养阴补肝益肾和健脾和胃的功能。上述药物合围有防老抗衰、延年益寿作用。

  【制法】诸物磨粉,过筛、混合蒸糕,烘干,密贮备用。

  【服法】每日早、中、晚随意取食。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吃什么食物补血
  1、桑葚干

  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制品中含天然铁最丰富的,每100克含铁42.5毫克,无愧于水果中“补血果”的称号。一般建议将桑葚干煮粥吃,每日食用一碗桑葚粥不但可以补血,还可以 美容 。

  2、菠菜

  这是最常见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补血食物,波菜内含有丰富的铁质胡萝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补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如果不爱吃胡萝卜,那就多吃点蔬菜吧。

  3、乌鸡

  《本草纲目》记载乌鸡有大补作用,可以补诸劳虚损,可以治疗消渴症。另外,还有益于产妇,尤其治疗妇女的崩漏带下等一些顽固血病。另外,对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止小孩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 疾病 都有很好的疗效。

  4、红米

  红米中的丰富淀粉和 植物 蛋白质,可补充体内消耗,也能维持身体的正常体温。它富含众多的 营养 素,其中以铁质最丰富,故有补血、预防贫血的效果,对于女性经期失血过多,吃红米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5、花生

  花生是全世界公认的 健康 食品,在我国花生被认为是“十大长寿食品”之一。 中医 认为花生的功效是调和脾胃,补血止血,降压降脂。其中“补血止血”的作用主要就是花生外那层红衣的功劳。

  6、黑豆

  我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多数书上会介绍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随各人喜好,如果是在 产后 ,建议用黑豆煮乌骨鸡。

  7、牛奶

  牛奶不仅可以 美白 皮肤,补充钙质,它更能 补气血 、滋养身体。女性通过多喝牛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补血养生的效果哦!

  8、萝卜干

  萝卜干本来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维生素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极为丰富,铁质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却是最好的养生食物,它的铁质含量除了金针菜之外超过一切食物。
  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吃什么水果补血
  1、补血的水果有桂圆

  桂圆含有维生素的A,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葡萄糖和蔗糖等,而且具丰富的铁质。桂圆汤,桂圆酒等食物,相当推荐孕妇和产妇食用,是颇佳的补血料理。

  2、补血的水果有大枣

  大枣大家都很熟悉吧,它可是补血的优良水果哦,大枣的营养价值很高。枣是一种滋补性很强的食品,它含丰富蛋白质、醣分等。所以,常吃大枣不仅可以补血,还可以美容 养颜 哦。

  3、补血的水果有葡萄

  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12,特别是以带皮葡萄发酵制成的红葡萄酒,每升中就含有12—15毫克的维生素补气养血补肝益肾健脾养胃12,对于治疗恶性贫血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一般缺铁性贫血而言,葡萄含有丰富铁质,是补充铁质很好的辅助食品,缺铁性贫血患者、妇女皆可多吃,有助增进其 血液 制造功能;孕妇更应该多吃葡萄,当然葡萄干也行,常吃不但对胎儿的健康有益,也能使孕妇面色红润、血脉畅通。

  4、补血的水果有樱桃

  樱桃是含铁量很高的水果。女性常吃樱桃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同时樱桃中富含铁和维生素A,有驻颜美容的功效,可以是皮肤红润,消斑 去皱 。在补铁的水果中,樱桃实属上品。维生素A能够促进铁质的吸收。

  5、补血的水果有桑葚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保健了,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中医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下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1、叩齿法

每天清晨醒后,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坚固牙齿。

【解读】 中医有个健齿*叫做“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还有谚语形容它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坚持叩齿,能畅通经络、强肾固精,不仅能强健牙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减少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2、闭口调息法

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 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而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类经·摄生类》也曾记载:“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

3、咽津法

每日清晨,舌抵上颚,或用舌尖*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 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所含的唾液腺激素、过氧化物酶等,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延缓衰老、减肥等多种功效。

4、搓面法

每天清晨先搓热双手,再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 搓面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还可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的产生。

5、梳头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梳理头部,每次50-100下,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 头正中为督脉,两旁分别为膀胱经和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中医又将这套保健养生*叫做“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每天梳头3-5次,每次3-5分钟,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症。

6、运目法

将眼球顺时针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 这个方法不仅有明目的功效,还可有效防治“眼翳”。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者可影响视力。从现代解剖学角度看,“运目除眼翳”的本质相当于眼睛通过自我主动按摩,起到畅通眼内气血,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7、凝耳法

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醒。

【解读】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以耳养生”的记载,其中“凝耳法”是常用方法之一。耳朵周围穴位众多,如耳尖、翳风、头窍阴等,掩耳的同时可按摩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反复低头、仰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顿感精神爽快。

8、提气法

吸气时,稍用力提*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

【解读】 该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肛运动”,相当于中医的“撮谷道”,谷道即*,撮即提。*处于人体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升提中气,强壮脏腑,还有助于肛肠保健。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方法极为简便,一提一松即为一次,若每日坚持做2-3遍,每次5-10分钟,必获良效。

9、摩腹法

饭后用手掌在脐周的腹部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解读】 每天下午1-3点顺时针按摩腹部,促消化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每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力量,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10、足心按摩法

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

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十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 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 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清补瘦肉汤

【配料】 瘦肉250克(5两),生熟薏米10克(2钱),莲子5克(1钱),百合5克(1钱),淮生10克(2钱),玉竹5克(1钱),茨实5克(1钱)。

【做法】 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在对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方法认识后,选择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方法使用,也是要长期进行,而且每种方法使用上,都要适量,不宜使用过度,否则对自身也是会造成负担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