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哲学,这一术语源于两千五百年之前的古希腊,由“philo”(爱)和“sophia”(智慧)两个词构成,意指爱智慧的活动,即人类为了提升思维能力而进行的思想探索。
2. 希腊文“Philosophia”的最早使用者是毕达戈拉斯,他在与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首次提出了“爱智慧”这一概念,并自称为“爱智者”。毕达戈拉斯认为,爱智者天生追求真理,并将他们归类为自由人,与追求名利的普通人形成对比。
3. 古希腊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起源,他们通过理性分析和证据来探究自然界的规律,与迷信划清界限。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确立了哲学讨论的范围,包括形而上学、知识论和伦理学,这些问题至今仍被探讨。
4. 在中国,“哲”字的历史悠久,如“孔门十哲”和“古圣先哲”等词汇,它指的是那些深思善辩、学识渊博的人。中国哲学普遍认为起源于东周时期,以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为代表,但实际上,《易经》中已有哲学讨论。
5. 19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西周将“哲学”一词引入日语,随后康有为等中国学者将其引入中文,并逐渐普及。在西方,“哲学”一词常用来描述个人对生活的看法和基本原则,如价值观、思想、行为等。而在学术界,哲学则涉及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基础的质疑和反思,并尝试对其进行理性的重构。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