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偏爱素食
在赠送给李白的一首诗中,杜甫写道:“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这里的“野人”是杜甫自指,用“对膻腥”一句表达了他对肉食的不喜,同时流露出对素食的偏爱。此外,在《赠卫八处士》中,杜甫提到“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显示出他的老友卫八处士知道他的饮食偏好,因此以素食相待。与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相比,这一细节凸显了杜甫对素食的喜好。
(2)偏爱鱼类
杜甫在《丽人行》中写道“水精之盘行素鳞”,在《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中提到“鱼知丙穴由来美”,这表明他偏爱鱼类,即便是在饮食上,也倾向于选择鱼而非其他肉类。此外,“稚子敲针作钓钩”的诗句也可作为他对鱼类的喜爱之证。
(3)常处于饥饿状态
杜甫的一生中,有许多时间是处于食不果腹、饥饿的状态。在诗中,他提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表达了对健康饮食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往往难以实现。悲剧的是,他的小儿子是在饥饿中去世的。杜甫也曾“采橡栗为食”,在极度饥饿时,他已不再拘泥于饮食喜好。
(4)借酒消愁
杜甫和其他许多诗人一样,喜欢饮酒。在诗中,他提到“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流露出饮酒的乐趣。然而,他许多时候饮酒是为了缓解内心的苦闷,如“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诗句所表达的愁绪。
(5)杜甫的“最后的晚餐”
《新唐书·文苑传》记载了杜甫晚年的境遇:他在游览岳祠时遭遇洪水,饿了十天,后来被县令迎接回家。县令为他准备了牛肉和白酒,杜甫因此大醉,一夕之间不幸去世。这就是他的“最后的晚餐”。
(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体现了他的爱憎分明和嫉恶如仇。但这样深刻的诗句并非仅因其情感强烈,也与其饮食喜好有关。杜甫对素食的偏爱和对肉食的不喜,可能为他观察和批判社会不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