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的爱情诗。在一个深秋的早晨,诗人来到长满芦苇的大河边,寻找他心爱的人,但“伊人”却如同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诗人在黎明时分开始寻找,直到午后,依然未能见到“伊人”,他徘徊在芦苇丛中,表现出对“伊人”的深情与焦急。诗中的“蒹葭”不仅是自然景象,也象征着一种社会阻力,正如牛郎与织女因银河阻隔而难以相见。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诗人用“苍苍”、“萋萋”、“采采”的芦苇起兴,表现出对“伊人”的寻找。尽管诗人不畏艰难,但最终仍未能与“伊人”相见,这种空虚和怅惘之情在诗中得以充分表达。萧瑟清秋的景象使得诗人的感情更加突出和浓郁,形成了清寥空灵的艺术境界。
《蒹葭》在结构上采用了重复叠句的手法,三章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只是在少数地方使用了近义词或同义词,如“萋萋”、“采采”分别放在“苍苍”的位置上,用“未晞”、“未已”去分别取代“为霜”,这样既做到了一唱三叹,又使诗作行文富有变化而无重复呆滞之感。《蒹葭》作为《诗经》中的一篇,是“风”类诗的代表,展示了《诗经》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思想美。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