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称姓名:在古代,人们直接称呼自己的姓名或者只称名字,这种情况多用于自报家门或撰写传记。对于令人反感或轻视的人,也可能会采用这种称呼方式。
二、称字:古人幼年时由父辈或尊长赋予名字,成年时(男子20岁,女子15岁)会取字,字与名在意义上通常有所联系。平辈或尊辈之间称呼字是出于礼貌和尊重。
三、称号:号又称别号或表号,与名和字不同,名和字由父辈或尊长决定,号则由自己取定。称号主要用于自我表达,展现个人的志趣或情感;他人称呼号也是一种敬称。
四、称谥号:古代对于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追加的称号称为谥号。
五、称斋名:古人常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六、称籍贯:在称呼某人时,常用其出生地或籍贯,如唐代诗人张九龄被称为张曲江,北宋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
七、称郡望:古人根据所属的显赫郡望来称呼,如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被称为韩昌黎。
八、称官名:在古代,常用官职名称来称呼某人。例如,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故被称为江州司马。
九、称爵名:称呼某人时使用其爵位,如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故被称为武侯。
十、称官地:使用某人曾任官的地名来称呼,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详情
下载本文